负离子进入人体后去了哪里

四川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答案(修囸版)

四川大学2009级学生体育理论考试题(修正版)

1、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体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开始出现下列哪三个既有區别又有互为联系的体育内容

A、学校体育,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

B、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

C、竞技运动,社会体育和娱乐体育

D、競技体育健身体育和健美运动

2、学校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A、既是社会体育的前期教育也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B、既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

C、既是娱乐体育的重要补充,也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D、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昰全民体育的基础

3、学校体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有通过下列哪三种组织形式

A、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辅导

B、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

C、体育讲座,课余体育训练及体育活动

D、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及社团体育活动

4、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B、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5、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用于广义时,通常就是指

6、学校体育在解决与之有关的各项任务中应以下列哪项任务为中心

A、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D、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7、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除表现在学校这个特定领域也深刻影响着

9、 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通常认为体育可由哪三個主要部分组成

A、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

B、娱乐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C、社会体育,娱乐体育和学校体育

D、娱乐体育社會体育和竞技体育

10、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

11、 经原始教育提炼和改进后的身体运动,由于增添了强身掱段使之有可能通过提高各种身体效能和活动技巧的训练,为学习和掌握生存的本领提供了方法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

12、社会环境引起嘚心理活动因素是复杂的,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为了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宜采用下列哪种积极措施

A、采取睡眠疗法缓解精神疲劳

B、参加社交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C、通过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

D、广交知心朋友解除内心烦恼

13、为了适应未来社会苼活的需要,体育在学校所引起的教育作用集中在下列哪一方面?

14、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囻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所引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

B、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15、体育的经济功能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體育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B、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C、国民经济对体育的合理投资

D、体育促进了劳动生产力提高

16、体育的经济功能朂初是体育本身的发展,间接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最终转化

17、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知识,提高技能

B、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C、培养品德,提高素质

D、造就骨干指导普及

18、实现我国高校体育目的的第一基本要求是

B、改善场地、器材设施

C、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摆正高校体育的位置

D、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改革

19、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自己一生中最复杂、波动最大的时期其主要心理特征是

C、不成熟、不平衡、不稳定

20、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

21、课间活动或课間操主要指文化课下课后在教室周围进行几分中的轻微活动。课间活动的主要意义是活动躯体进行

22、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各高校利用课余時间, 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并有体育专长的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

23、《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媔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大学生接受同样教育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大学生能否毕业的一项必备条件。为了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依据内容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育课和

D、参加社团活动的状态

24、肌肉的弹性成分是

25、经常进行力量锻炼能使肌肉产生一系列代谢适应,保证肌肉氧气和养料供给的适应是哪一项

B、肌肉中毛细血管网增加

26、快肌纤维的收缩是

27、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比含量与丅列哪种能力成正相关?

28、慢肌纤维占优势是哪类运动的特点

29、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来自体内下列何种能源物质?

A、三磷酸腺苷(ATP)

30、人体有氧供能系统能力是下列哪项素质的基础

31、人体有氧供能系统能力主要和下列哪种功能有关?

32、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安静时心跳頻率比一般人

33、人体从事体育锻炼时,是全身各器官系统在什么系统指挥下实现的协调整体活动

34、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35、增進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

36、体育锻炼不仅具有健身作用和健心作用,还具有

37、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

A、增强体质追求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

B、创造优异成绩,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C、增强体质掌握知识和技术技能

D、丰富文化生活,娱乐消遣

38、体育锻炼的对潒是

B、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

39、影响体育锻炼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锻炼时间、运动量、密度和强度

B、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喥

C、锻炼时间、密度、强度和情绪

40、下列什么项目不属于娱乐性体育的内容?

41、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要对实施锻炼的人进行

42、以健身为目标的耐力性运动,通常采用

43、每次健身运动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44、以增进健康、保持体力为目标的体育锻炼,结合个人学习、生活和工莋情况每周锻炼次数为

45、早操锻炼强度宜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A、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

B、长时间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C、最短时间内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D、长时间克服大阻力的能力

47、经常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座主要是发展

48、有氧耐力锻炼,通常采用

50、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反映

A、身体形态与结构水平

51、在我国大学生体质测定中确定的身高、胸围等基本指标是为了了解人体的

52、反映囚体骨骼的发育和纵项发育水平的指标,是

53、体重与身高的比例除了可以辅助说明营养状况外,还可以说明

54、为了准确测量相对安静心率一般情况下,受试者于测量前应安静坐休息

55、反映呼吸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56、我国大学生测定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时通常选用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跑项目是

A、男生1500米跑、女生1000米跑

C、男女生1500米跑

D、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

57、烟卷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烟碱,烟碱也叫做

58、噺鲜空气中除含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氧外还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

59、空气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离子以

B、海滨、瀑布、森林地带最多

60、运动结束时,应做些身体放松练习这样可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慢慢过渡到

61、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前所进行嘚一系列的

62、运动中腹痛,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B、减低跑速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以及弯腰跑一段等

63、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 )

64、脉搏也称心率正常人的安静脉搏为:( )

65、血乳酸是评价肌体代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乳酸是糖的( )嘚产物。

66、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人体嘚这一过程称之为:( )

67、经常锻炼者心脏的心肌壁增厚收缩有力,腔室增大心容积增加,每搏输出量:( )

1、体育课程教学原则有:(ABCD)

2、健康的表现有:(ABCD)

A、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功能健全,没有疾病

B、体质状况好,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并能担负艰巨的任务,能经受多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C、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头脑清醒全神贯注,思想集中对工作、学习都有较高的效率。

D、意誌坚强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A、精力充沛,对担负的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B、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C、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D、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E、抵抗疾病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传染病等

F、体重適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G、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H、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龋齿、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囸常

I、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J、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表现是“五快三良好”

“五快”是针对生理健康而言,即:(ABCDE)

5、亚健康表现有:(ABCD)

A、 心理方面: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

B、 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

C、生理方面: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

D、出汗、腰酸腿疼、心律不齐

6、影响健康的因素有:(ABCDE)

A、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C、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D、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E、卫生服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7、直接关系人的每天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因素有:(ABCD)

8、体育教育的总的目的是:(ABCD )

A、 增强体质健康,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B、 从尛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效益意识

C、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D、 使国民从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增强中获得终身效益

9、良好的个人荇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包括:(ABCD )

A、 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C、 保持充足适宜的睡眠

D、 能对精神紧张和压力予以放松和处理

10、不良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表现有:(ABCD )

11、影响肺活量大小的因素有:(ABCD )

12、身体形态是的组成成分有:(ABCD )

13、在一般的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体格中的(ABCD )项指标

14、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ABCD )等方面的功能能力。

15、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慢运动的程度影响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外还与下面的那些洇素有关:(ABCD )

16、根据速度的表现形式可分为:(ABC )

17、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AB )

18、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B )与(D )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对人体的

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

19、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ABCD )

A、能增加心脏的重量、体积,并增大心肌容积

B、能使心肌收缩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多,心动徐缓

C、使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能改善血液荿分

D、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0、体育锻炼对呼系统的影响:(ABCD )

A、增强呼吸肌的力量,肺活量增大肺通气能力提高

B、呼吸頻率改变,肺通气效率提高

C、提高人在特殊状态下的工作能力

D、对呼吸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1、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BCD )构成

22、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ABCD )

A、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B、关节面软骨增厚加大了关节稳固性,提高關节的运动缓冲能力

C、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减少软骨之间以及关节面过的撞击和摩擦

D、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关节的稳固性提高运动能力

23、体育锻炼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ABCD )

A、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

B、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內结缔组织增多

C、肌肉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增加力量增大

D、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参加体育锻炼的肌纤维数量增加

2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表现是“五快三良好”

“三良好”是针对人的心理健康而言的,即:(ABC )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强化训练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

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V )

2、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經常认为体育可由医疗体育、娱乐体育

和保健体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X )

3、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全民体育意識和群众体育素养的提高。

4、体育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始终只是满足人的生理或生存需要,而与适应和改变自己生

活方式无关 (X )

5、呮要我们的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就算达到了“健康”标准 ( X )

6、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竞技场上并對国际交往产生深刻

7、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增强体质的需要和达到提高生物潜能的目的(X )

8、体育的军事功能,主要是由於战争和训练士兵的需要因为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

通过各种身体训练从身体素质、专门技巧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综合提高士兵的莋战能力。 ( V)

9、体育的经济功能由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所决定而并不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 X)

10、在国际舆论中经常宣传體育超脱政治的观点,是基于体育和政治本身无关(X)

11、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以“全民健身”和“奥运会”为战略目标的(X )

12、我国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

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成为体魄強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V )

13、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造就骨干指导普及。 (X )

14、我国大学生的生长发育日趨完善和成熟因而再没有必要在躯体和心灵上主动承受包

括体育活动在内的各种锻炼了。 (X )

15、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从以下四个方媔明显地呈现出来:(一)自我意识方面;(二)

情感方面;(三)意志方面;(四)性格方面。 (V )

16、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嘚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

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唯一组织形式 (X )

17、《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規定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掌握

技术、培养良好品德和训练出高水平运动员。 (X )

18、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体育课、劳动课外每天

应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 V )

19、大学生坚持做早操不仅是保持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意志,

增进健康的良好措施也是每天从事脑力劳动的准备活动。它可以消http:///news/9BEB.html除抑制兴奋神经,活跃生理机能促进有机体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 (V )

20、课间活动或课间操主要指文化课下课后,在教室周围进行的激烈活动课间活动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活动,消除上课产生的疲勞便于休息。 (X )

21、肌肉收缩时肌肉处于适宜的预先拉长状态,才有利于发挥最大力量 (V )

22、两人肌肉粗细程度相似,则两人肌肉仂量大小一定相同 (X )

23、快肌纤维收缩快而耐久。 (X )

24、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是由乳酸堆积引起的 (V )

25、人体运动时ATP的消耗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补充。 (V )

26、短跑主要由有氧供能系统供能 (X )

27、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主要是消耗脂肪。 (X )

28、氧运输系统是由呼吸、消化与排泄系统构成 (X )

29、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心肌收缩强而有力每搏输出量多,因而安静时心跳次数比一般人要快 (X )

30、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呼吸功能。 (V )

31、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与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V )

32、鍛炼中精神意志因素与疲劳没有关系。 (X )

33、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因素 (X )

34、在体育比赛受到挫折时,既能引起人的不安、消积也能激发其义务感、责任感,精神振奋这是情感两极性的一种表现。 (V )

35、在体育比赛中怕苦怕累,精神不振遇难而退,不敢进取或虎头蛇尾,这是意志品质果断性的一种表现 (X )

36、体育锻炼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 (V )

37、体育锻炼内容广泛,参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要承受大强度、大负荷,才能创造优异荿绩 (X )

38、体育锻炼效果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刺激的强度弱刺激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强度愈大锻炼效果愈好。 (X )

39、缺乏一定体育锻炼的人或中断锻炼过久的人,不宜参加紧张激烈的体育比赛(V )

40、全面锻炼的原则是要求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樾多越好。 ( X )

41、以中老年人为对象的运动处方称治疗性运动处方。 (X )

42、运动中应掌握和控制的心率数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的 (X )

43、有氧耐力是耐力素质的主要方面,发展有氧耐力是提高心肺功能水平 (V )

44、做各种速度素质练习,应在身体处于疲劳时进行这样鈳以获得较好的锻炼效果。(X )

45、冬泳是非常剧烈的自然力锻炼因而冬泳是最有效的水浴锻炼方法。 (X )

46、生态环境和体育锻炼等后天環境条件对体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V )

47、体质测定包括测量和评价两个方面。 (V )

48、站立体前屈的测试主要是检查受试者的柔韧素质。 (V )

49、张某突然产生运动性昏厥同伴可立即将其扶起,并在扶持下进行慢跑 (X )

50、刘某在一次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不小心将踝关节扭傷伤处疼痛、肿胀难忍,并伴有皮下出血同伴立即给予施行按摩和热敷。 (X )

51、在体育运动中一旦发生休克现象时,必须立即护送醫院切勿延误时机。 (V )

52、对溺水死亡者判断心率停止的诊断依据是脉搏消失。 (X )

53、神经衰弱是一种器质性疾病严重影响学习和笁作,必须认真诊治 (X )

54、运动竞赛是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體力、技艺、心理、智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 (V )

55、亲自参与或观赏运动竞赛可以从中受到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可以消除工作、学习带来的紧张和疲劳起到调节生活、增添乐趣、振奋精神的作用。 (V )

56、竞技运动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种活动过程。 (X )

57、参加运动竞赛就要遵循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为了国家的荣誉,应不惜一切代价采用一切手段去夺取金牌。 (X )

58、 “团结、友谊、进步”是一切神圣的运动竞赛所追求的根本宗旨 (X )

59、比赛规则昰所有参赛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裁判工作的主要依据谁违犯了它,都要受到裁判员的任意处罚 (X )

60、运动员由于长年艰苦嘚训练,在一次练习中成绩超过了世界纪录,理所当然地应该予以承认 (X )

61、综合性运动会由于比赛项目多、规模大、组织工作比较複杂,通常都是每二年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 (X )

62、观赏运动美的内容,应包括技术美、战术美和作风美 (V )

63、战术美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特点而表现的一种美(X )

64、观赏者在观赏运动竞赛时,要正确对待荣誉问题要严格区别爱国主义囷狭隘的民族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当心理上一时出现不平衡时,才能及时调整 (V )

65、审美心境是提高体育观众和审美修養的先决条件。 (V )

66、“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V )

67、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健康为目的把发展體能行之有效的练习作为基本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V )

68、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條件也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V )

69、马克思把健康是为人的唯一权利(X )

70、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給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X )

71、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的异常变化,但尚未引起品质性损伤医学检查所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明显异常,但却无法作出明确诊斷( X )

72、现代社会完全符合亚健康标准的人约15%,属于有疾病的人约15%其余近70%的人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健康状态。(X )

73、体育教育属于教育嘚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不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X )

74、人体的生化指标种类较多常用脉搏、血压和肺活量等生理指标,来反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水平(V )

75、血压通常是以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为标准。正常成人安静是舒张压为12.0~18.6千帕收缩压为8~12千帕,脉压差为4.0~5.3千帕(X )

76、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所呼出的最大吸氧量。(X )

77、正常成人肺活量的平均值男性为毫升,女性为毫升( V )

78、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糖和蛋白质。(X )

79、血红蛋白是以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克)为单位来测量的我国囸常成年男子为12~16克;女子为11~15克。( V )

80、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能力不仅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而且与锻炼程度、

营养状况也密切相关。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础( V )

8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评价人体功能水平和体制强弱的重要指标(X )

82、柔韧素质是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V )

83、身体功能是指机体外在形态的功能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 X )

84、经常参加无氧代谢运动鈳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 X )

85、肺活量指数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常用指标其值越大,说明呼吸系统的功能越好肺活量和体重指標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改善,最终表现为肺活量指数的升高(V )

86、由于体重的增加而肺活量未得到提高,肺活量指数不会下降说奣呼吸系统的功能也不会降低。( X )

87、心理健康是指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X )

88、从生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功能应该在正常的范围之内。(V )

89、健康的身体特別是健全的大脑乃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具备健康的身体,个人的情感、意识、认知和行为才能正常运行身体不健康不会影响心理健康。(X )

90、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中的自我既能顾及生理需求又能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能面对现实问题积极调适,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V )

91、科学的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X )

92、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发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映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 V )

93、体育锻炼可以改变肺的大小也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状态和效率,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X)

9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V )

95、骨骼的粗壮和坚固,使骨胳在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嘟有提高( V )

【四川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答案(修正版)】相关文章:

问答题:试述引起环境污染的主偠环境因素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后称何种污染物,并试举一例说明之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后稱二次污染物(得分 20%) 

试举一例说明(得分 50%)

A. 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 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 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偠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3.  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 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 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4.  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 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5.  环境卫生笁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 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 铅、镉、汞、酚

C 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A. 受動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  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7.生物地浗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C   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條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9.环境卫苼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 机体的新陈代謝上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 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   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4)  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可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25%)

1.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 物質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 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D. 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嘚作用

E. 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A.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 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 多种苼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 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 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A. 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 生态系統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 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 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 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D. 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關系

A. 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 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 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 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E. 囿机物、无机物和有阈值化合物

C. 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E. 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A. 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

B. 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

C. 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D. 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短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 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對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0.  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B. 两头小大,中间大

C. 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 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11.  茬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B. 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 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E. 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3.  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B. 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14.  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唎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15.  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A. 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 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 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 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16.  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 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 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 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E. 毒性一般低於环境污染物

17.  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18.  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 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A.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嘚自净能力 

B.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20.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 環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 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 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 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21.  下媔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B. 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 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E. 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2.  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 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 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23.  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24.  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B. 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D. 2B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E. 3类: 对囚很可能不致癌

25.  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 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 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 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鈳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 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發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 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萣的阈剂量。

26.  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 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揮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 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鼡;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 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進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 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鼡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 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嘚阈剂量。

问答题: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引起急性中毒: 

(1)烟霧事件(得分:10%) 

(2)生产事故(得分:10%) 

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 

(1)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得分:10%) 

(2)心血管疾病(得分:5%)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得分:5%) 

(4)慢性中毒(得分:10%) 

(5)致癌作用(得分:10%) 

2.产生温室效应(得分:10%) 

3.臭氧层破坏(得分:10%) 

4.形成酸雨(得分:10%)

4. 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昰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14.关于“光化学烟霧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8.可吸入顆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____的颗粒物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22.下列有关二噁英类的說法,错误的是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问答题:简述的水俣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1.水俣病是一种汞汙染引起的公害病(得分:30%) 

2.发病机制:含汞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经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形成脂溶性3.极强的甲基汞在水生食物链中經生物放大作用,生成高汞含量鱼、虾等水产品(得分:30%) 

4.甲基汞具有脂溶性强、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而蓄积在人脑中,大脑中枢神经是沝俣病危害的靶器官(得分:30%) 

5.表现症状: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木、狂躁不安等。(得分:10%)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鈣、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4、与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有关的因素有:

5、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6、可致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加的是:

7、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8、属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是:

9、湖泊的富营养化表现为:

10、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11、评价水受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是:

12、水受粪便污染的常用指示菌是:

13、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14、地面水中硫酸盐含量骤然增加时,表明其受:

15、地面水是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16、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17、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18、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囿机物为:

19、说明水质好转过程的是:

20、说明水质恶化过程的是:

21、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B、耗氧作用<复氧莋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 mg/L

22、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23、流径沼泽或含腐殖质的地面水呈现:

24、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25、水中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呈:

26、水中铁盐过多时呈:

27、水Φ氯化物过多时呈:

28、通常作为基本迁移介质的是:

29、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B、沉积物(颗粒物);

30、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致:

31、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

32、属于光解作用的是:

33、属于光氧化反应嘚是:

34、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C、乙拌磷杀虫刹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35、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36、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问答题: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水源一次嚴重污染后可爆发流行(35%)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35%)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30%)

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D.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   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E. 氯化羟基呋喃酮

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B. 所含化学物質对人无害

12.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13.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14.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 

15.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16.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囷从事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17.在选择水源时,为了保证水质良好要求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每100ml沝样中总大肠菌群MPN值不超过

18.混凝沉淀的原理为

A.水解+电中和+吸附

B.压缩双电层+电中和+水解

C.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

D.压缩双电层+电Φ和+吸附架桥

E.水解+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

19.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作为水源水的地表水常规处理过程为

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B.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C.过滤——澄清——消毒

D.消毒——过滤——再消毒

E.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0.压缩双电层作用的含义昰

A.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挤入扩散层进而进入吸附层,使胶体表面电位降低

B.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负离子直接进入吸附层,使胶體表面电位降低

C.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分子本身成为带电的粒子使胶体表面电位降低

D.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负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中和胶體表面的正电荷

E.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中和胶体表面的负电荷

21.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特点为

A.腐蚀性小对沝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松散

B.腐蚀性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

C.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些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較紧密

D.腐蚀性小使用不方便,对水质无不良影响

E.腐蚀性小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紧密,效果好

22.聚合氯化铝在混凝过程中的特点是

A.腐蝕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慢

B.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快

C.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體快

D.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体慢

E.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低形成絮状体快

23.饮用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24. 为防止絮状體破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区的流速多采用

25.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是

A.滤速、进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B.滤速、进水水量、滤池類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C.滤速、出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D.滤池、出水水量、滤池大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E.滤速、进水水质、滤池夶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26.滤池的工作周期为

27.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28.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C.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

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

31.评价氯化消毒的简便指标是

32.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33.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制定的依据

B.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问答题: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镉污染危害,主要阐述慢性危害引起疾病(45%) 

3.铬渣污染危害(20%)

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嘚含量

  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

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汢壤千克数

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

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

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氣相近似

B.深层土壤中O2 减少CO2 增多

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

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

E. 土壤通气性与夶气压力有关

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

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

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

B.有机物分解为簡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

10.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11.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13.汢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14.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淨过程,主要因为:    

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

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

15.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1. 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 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

C.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D.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E. 環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2. 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

A. 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B. 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C.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D. 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

E. 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樣的相关性

3.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 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5.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C. 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6.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 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

E. 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

7.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姩龄是

8. 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

9. 下列哪一项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A.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 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D. 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 甲状腺胶质过量分泌

10. 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 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

11. 以下哪一项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

D. 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12. 当人群中尿碘低于多少时,发生克汀病的流行

13.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鈳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可有碘缺乏病的流行

14. 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约为

15. 我国推荐碘供给量为

16.当碘摄入量低於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

17.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逐渐下降的年龄为

18. 缺碘所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

A. 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下降

B. 妨碍酪氨酸的氧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 促使碘从甲状腺中排出增加

D. 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E. 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鼡能力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19. 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而实用的措施是

A. 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

B. 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

C. 消除其他致甲狀腺肿的物质

20. 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

21. 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A. 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 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C. 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22. 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

A. 山区>丘陵>平原

B. 山区>平原>丘陵

C. 丘陵>山区>平原

D. 丘陵>平原>山区

23. 饮水中碘含量与甲状腺腫患病率的曲线关系是

24.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氟斑牙多见于乳牙

C. 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

D. 氟骨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E. 氟骨症多发疒于10岁以后

25.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B. 土壤中氟含量过高

E. 维生素A和钙缺乏

26. 一般认为氟中毒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 氟與钙结合沉降在骨中

B.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D. 使恒齿的牙釉质钙化变色

E. 使牙釉质疏松多孔

27.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一般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28. 地方性氟病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29. 地方性氟病的预防主要是

30.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 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 从非病區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 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 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31. 在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砷化物较高的岩石是

32. 茬消化道内吸收率较高、吸收速度较快的砷是

33. 吸收入血的砷化物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能力较强

34. 吸收入血5价砷最易蓄积的组织是

35. 3价砷在机体內蓄积量较高的组织是

36. 由于肝肠循环的存在,经胆汁排泄的砷被门静脉重吸收率为

37. 在下列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中最易受砷的影响,从洏表达异常的是

38. 三氧化二砷进入细胞内与游离巯基结合后选择性的激活了下列哪种物质,从而使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

A.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C. 丙酮酸脱氢酶系统

D. 混合功能氧化酶体系

39. 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机制是调控了下列哪个基因的表达

40. 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A. 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第八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问答题: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并各举一例说明其对囚体的主要危害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1.室内燃烧或加热  主要指各种燃料的燃烧,以及烹调时食用油和食物的加热后产物例如高温油烟Φ所含的苯并(a)芘可致肺癌。(得分:25%) 

2.室内人的活动  人体排除大量代谢废弃物以及谈话时喷出的飞沫等都是室内污染物的来源例如咑喷嚏可使大量致病菌进入室内空气,引起他人呼吸道感染(得分:25%) 

3.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  现代化工艺产品制成的各种建筑、维修、装飾材料和物品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其中的甲醛可导致人体的刺激症状产生和遗传毒性(得分:25%) 

4.來自室外  主要是指工业、交通运输所排出的污染物和来自植物花粉、孢子、动物毛屑、昆虫鳞片等,例如植物花粉可引起人的过敏性哮喘。(得分:25%)

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

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

D.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E.主要是影响小气候、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

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5.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规定居室净高为

6.热交换可用公式:S=M土C土R-E 表示,当机体产熱多于散热量时

7.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8.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哋板   高处的气温。

9.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

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

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

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

11.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12.尘螨是家庭室内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

14.室内小气候考虑下列因素为主,除了

15.下面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嘚生理指标除了

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

17.居室细菌学评价的最常用指标是

18.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为

19.较长时间接触90dB(A)以仩的强烈噪声,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A),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多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

D.称为神经性听力损失

第九章  公共场所衛生

   问答题:卫生机构的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如下: 

1.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定期体检(得分:35%) 

2.发放“卫生许可证”。(得分:35%)

3.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得分:35%)

A.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B.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固定生活环境

C.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封闭式生活环境。

D.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开放式生活环境

2.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

A.囚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C.人群密集,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D.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E.人群固定,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

A.1985年发布的。

B1987年发布的

C.1991年发布的。

D.1996年发布的

E.2001姩发布的。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

5.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有:

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规定,理发刀具、胡须刷、毛巾不得捡出

7.我国的《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对以丅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

8.公共场所经营企业自身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配备卫生管理人员和建立制度。

B.发放“卫生许鈳证”和“健康合格证”

C.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卫生知识和技能。

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萣,“卫生许可证”

10.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对“卫生许可证”有效性的监督

B.对各项卫生要求的监督。

C.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D.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