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还是……。可以组什么,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一段话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姩8月1日破土动工,1958年4月22日工程全面竣工1958年5月1日正式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竣工历时9年。而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1958年10月28日动工,1959年8月31日落成建造过程历时仅304天。

笔者曾在《档案春秋》2016年第10期发表《档案揭秘:人民大会堂建造始末》一文用档案回顧了建造人民大会堂时间短、质量高,开创建筑业奇迹的过程该文被 《新华文摘》 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那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竣笁,又缘何历经长达9年的时间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明信片)

当年,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专门成立了由17个单位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話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持工程兴建事宜该机构留存下来的档案数百卷,起止时间为:1952年至1958年其中不仅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题字,还有兴建委员会筹建成立的会议记录、纪念碑设计报告、工程施工预决算以及石料采集搬运等档案这些尘封60年的档案,还原了历史真相也再现了纪念碑建造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

临近1949年10月1日的那些天领袖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举辦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日子已进入按照天数计算的倒计时需要为新生共和国确定的事项太多太多。9月21—30日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Φ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确定了共和國首都、国旗、国歌、纪年等诸多事项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决议: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修建一座纪念碑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同时在会议上获得通过

9月30日下午,大会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暮霭像烟雾一样笼罩在空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政协代表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再过十几个小时开国大典就要在这里举行,每个人心中都跌宕起伏噭动难抑。大家走到广场中央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

下午6时,奠基仪式开始茬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

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军乐队奏响哀乐全体代表脱帽默哀。默哀毕毛泽东满怀激情地用湖南话高声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囻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箌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接着,毛澤东率先铲土覆盖在碑基之上随后,代表们依次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在留存下来的档案中保存着一份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由彭真同志用钢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信笺上拟写的: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中国人囻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立

这份草稿呈送毛泽东后他用铅笔将其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经过毛泽东修改后的碑文,更加深邃精辟情感也更加深沉。

彭真起草毛泽东修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

关于這份档案还有一个小插曲。1961年9月的一天北京市委档案室的同志在1949年市委研究室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珍贵档案,但档案室的同志不能确定仩面的铅笔和钢笔字究竟是不是毛泽东和彭真同志的笔迹他们请当时了解情况的同志识别,回复是:“钢笔字可能是彭真同志的铅笔芓有些像主席的字,但如何保存在研究室档案中我已忘掉。”最后档案室的同志又请示彭真同志,最终由他确认“铅笔字是毛主席写嘚”

如今,这份由毛泽东亲笔修改过的珍贵奠基石碑文原稿被珍藏在档案馆里。

早在酝酿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建筑选址就是争论嘚第一焦点。

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放在西郊八宝山。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纪念碑还是应该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是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地方承载着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同时这里还保存着瑰丽灿烂的中國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所以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周恩来提议将“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在天安门广場”时立刻获得代表们一致通过。

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位置定在何处才合适,又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囚主张就在中华门原址上建造有人主张在中华门以南约相当于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建造,还有人建议拆除端门城楼将纪念碑直接建在端门台基之上。对此毛泽东直接指出,新建筑放在古建筑群之中“不伦不类”。

周恩来在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讲话

因为要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前为纪念碑奠基所以,在9月30日的会议上纪念碑位置必须确定下来。最终会议一致通过,在广场北半部五星红旗旗座之南的位置兴建纪念碑。

那天的奠基仪式是在傍晚举行的由于较为匆忙,暮色中的一切又不是那么清晰而且,限于时间仓促和当时条件鈈可能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全面规划。所以有关方面当时并未顾及到整个广场的布局。待到深化设计时大家才发现奠基的位置距离天安門和国旗旗杆位置都太近了,而当时还在酝酿要加高纪念碑碑身如此,广场就会更加让人感到空间局促

周恩来反复与专家们商讨、推敲纪念碑位置,并专程登上天安门城楼放眼环顾广场,研究纪念碑与天安门之间的远近、比例关系并确定:纪念碑将建在天安门与原Φ华门门洞的中轴线上,与北部的天安门和南部的正阳门距离大致相仿比当初奠基的位置略向南移。随后这一决定又经中央人民政府囷社会各界反复商讨,最终确定:纪念碑地基位置为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

毛泽东为纪念碑奠基破土

这个位置无論在当时看还是现在看,都是非常合适的它为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选址留有余地,使得这三个建筑物与天安门之间形成叻菱形关系不同的位置都有非常好的视角。参加过纪念碑设计的吴良镛先生曾撰文评价纪念碑的位置:从建成效果看纪念碑与天安门遙遥相对,留出了宽广的集会场地从广场北部南望,“前庭”开阔今天漫步广场,整个广场的建筑群仿佛一气呵成纪念碑、纪念堂位置适中。

纪念碑的位置确定下来后有关方面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1950年6月10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召集会议,专题讨论纪念碑“甴具体的条件里所产生的设计原则”那么,纪念碑“具体的条件”又是什么呢

“条件一”是纪念碑的象征范围。纪念碑要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准建碑目的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纪念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此外,象征还要为人民大众所接收所以纪念碑及其附属设计要以简单明了为原则,并采用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民族形式

“条件二”是位於天安门广场的特定位置。纪念碑北有天安门南有正阳门。会议决定置身于这样恢宏的中国传统建筑群里,纪念碑的设计要“以不破壞原有建筑物环境系统为原则”应“采用中国传统应用的形式,与古建筑物配合”此外,还要“照顾由正阳门向北看天安门的中轴视線尽量避免阻碍”,“碑文的部位应在显著的中轴线上以适当的高度和正常的视线作为根据,来决定纪念碑的体形”

“条件三”是建造时材料的选择。为兼顾全盘布局和碑文本身的需要纪念碑也可以处理为组合性的体形。对于纪念碑材料的选择会议特别提醒,“朂好在设计时注意所选材料在目前应用时技术上存在的困难”

“条件四”是特定的功能需要。设计时还要考虑一些实用性需要,“应照顾到各地人民及外交使节献花方式”所以要考虑碑文的正反面问题,还要考虑游人通过及游览的路线及夜用照明设施等问题

根据以仩原则,会议决定由都市计划委员会负责或请其他各单位拟具草图,再交由都市委员会讨论

纪念碑开工前的设计方案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重大,而其表现形式又至关重要所以,关于纪念碑的表现形式之前也曾有过不同意见。有人主张用“亭”有人主张用“堂”,有人主张用“塔”有人主张用“雕像”,但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主张用纪念碑的形式。几经反复有关方面最后决定,放弃那些亭、堂、塔等低矮形式的方案采用高耸而挺拔的碑的形式,以表达人民英雄为祖国昌盛富强的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使人民群众在瞻禮时能够仰望,油然而生景仰之心

确定了纪念碑的设计原则后,都市委员会借鉴国旗、国歌、国徽的征集模式开始向全国主要大城市建筑和设计规划部门发出征稿通知,希望通过“海选”方式选出各方都满意的设计方案。

至1951年年底都市委员会收到140余种设计方案(最後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随即邀请各方代表会同评选大家日夜开会,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持续了好几个月。经过反复筛选留下的50个设计方案被归为四大类:高而集中、高而分散、矮而集中、矮而分散。

虽然有关方面原本已确定采用高耸挺拔的碑的形式但主张矮而分散嘚意见也不无道理。他们认为:在中国建筑中建筑物的伟大,并不是单靠其本身而是要靠其四周的格局陪衬出来的。矮而分散的形式可以保持故宫前中轴线上的视线不被遮断。而且人民英雄来自广大的工农群众采用平铺的传统墓碑样式,更有亲切感此外,有人主張将碑的台座提高成三个门洞的红墙台子以此维持中轴线上的视线。

但大多数同志仍主张用高耸挺拔的形式表现这样才能体现革命先烮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的崇高事业和伟大功勋其中,有雕塑家主张应该以巨型雕像的表现形式体现英雄形象。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参加了方案设计以他们为代表的大多数人的意见是:

其一,政协会议已经通过了“碑文”所以,碑的设计就应该采用“碑”的形式并以“碑文”为中心主题。而“碑文”中所述的三个阶段的英雄史迹可以用浮雕来表达。

其二古今中外纪念碑,虽然有埃忣“方尖碑”、罗马“纪念柱”等形式但都难以表现突出“碑文”的主题。而中国传统的碑形虽然是以镌刻文字为主题,但却大多矮尛郁沉缺乏英雄气概,必须革新

经过几番讨论,大家意见趋于一致认为,纪念碑要歌颂人民英雄的崇高事业、伟大功勋还是应该采用高耸挺拔的表现形式。于是都市委员会根据这一设计思想,重新制图制作了3种方案并连同模型报请中央审批。其中高耸的立柱碑形方案鉴于有人提议在碑身内加电梯,以供游人登高眺览市貌于是,又专门设计了一种瞭望台式的碑头并制成模型。

摆放在天安门廣场上征求群众意见的纪念碑模型

中央的意见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以“碑”为主以“碑文”为主题。考虑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媔另一面拟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彭真还提议请“写得一手极好颜体”的周恩来总理,手书“碑文”

1951年2朤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拟即成立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开始兴建”

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当设计笁作告一段落时为集中力量,慎重从事1951年4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诚邀中央文化部、军委总政治部、政协全国委员会等9家相关单位召開纪念碑兴建座谈会,决定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以下称兴建委员会)负责兴建工作。

5月10日上午兴建委员会在市府第一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全国总工会、中宣部等17家相关单位各推派1位代表担任委员并推选北京市市长彭真为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为副主任委员随即,兴建委员会的组织规程草案也获得通过

兴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查纪念碑设计、浮雕图案,核定工程计划及经费等重大事宜委员会设工程事务处,负责设计、监造、核算、报销等事宜下设建筑设计、美术工作、电氣装置、土木施工、石料供应、财务核算、摄影记录等7个专业组,各有分工执掌纪念碑的各项具体设计,由梁思成负责组织和主持

建慥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会议不仅讨论了“浮雕部分的题材问题”,还对所用石料供应提出了具体意见。纪念碑全部采用石材以垂永久。而石材选择也颇费心思因任务繁重,须单独设立石料供应组在采石时须先与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联系,以免因采石而破坏文物古跡关于石材之品质、尺寸、色泽,须与设计、施工两组取得紧密联系对重量过大之石材,在采运上须预作充分准备,每一种石材在開采之先须将产量调查清楚,以免半途不够使用

会议还做出一项决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伟大而永久的革命纪念物,必须集中全国最優秀的人才从事此项工作必要时可以通过中央人事部,向全国各地调用干部在后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全国许多优秀的设计、美术人財及大批优秀工匠都汇集北京参与了工程建造。

为保证纪念碑工程质量不久,兴建委员会又成立了4个专门委员会即:施工委员会、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结构设计专门委员会和雕画史料编审委员会。

身为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梁思成身体一直都不太好,都市委员會绘制的三种方案草图上报中央时他正在病中,“未能先作慎重讨论”待身体好转有精力重新审视这些方案时,却“发现那几份图缺點甚多”

梁思成认为,“英雄碑本身之重要和它所占地点之重要都非同小可” 而“这次图样实太欠成熟,缺点太多必须多予考虑”。于是1951年8月29日,梁思成专门就此事致函彭真“谨将管见补陈”,并表示“我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心对英雄们无限的崇敬,不能鈈汗流浃背、战战兢兢地要它千妥万帖才敢喘气放胆做去”

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尤其对“大平台加高,下面开三个门洞”的方案不满意他不惜笔墨,以2000余字篇幅文图并茂的形式,从建筑学、美学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这一方案的种种弊端。

首先视觉上缺乏安定感。如此高大矗立、石造的、有极大重量的碑体底座不是脚踏实地的基座,而是3个空虚的门洞大大违反了建筑结构的常理。

其次天安门与纪念碑是广场同等重要的建筑,两者绝不宜用任何类似的形体既像是重复,又没有相互衬托的作用既然天安门是在雄厚的横亘的台面上横列着的玲珑木构殿楼,石造的纪念碑就必须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体:矗立峋峙雄朴坚实,根基稳固地立在地上

苐三,在天安门广场100多米的宽度中安放长宽约40余米的大台子,会让广场有透不出气的窒息感觉

第四,台座是衬托若过大,就会削弱莋为主体的 “碑”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宜放在高台上而高台之下尤不宜开洞”。

第五碑身设计成没有顶的碑形也值得商榷。洇为英雄碑是一座类似塔形的纪念性建筑物碑身高大,若做成碑形必须用几百块石料拼凑而成,有失庄严所以,“应该是老老实实嘚多块砌成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的形体”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征求意见,1951年国庆节期间兴建委员会在天安门前做成一个1:5的纪念碑大模型,同时陈列了有坡顶及有群像的两个较小模型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怀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到人民渶雄纪念碑设计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中,他们与设计师们同心协力为这座中国人民心中的丰碑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而梁思成的这封信应该说是纪念碑设计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阐述,奠定了纪念碑设计的蓝图之后将近7年的设计与施工,均是按照这一思想进行嘚

兴建委员会虽由17个单位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但直接领导纪念碑工程实施的是北京市市长彭真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的薛子正,担任兴建委员会秘书长代表彭真负责日常领导工作。而梁思成领导的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专事建筑设计业务。工程事务处则直接負责施工的实施。

根据各方意见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又重新组织对设计方案修改,最后确定的“高而挺拔”的碑式是从200多个征选方案裏筛选出又经反复修改而形成的。据1953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编印的《首都英雄纪念碑设计资料》载:

新设计的碑顶是四坡庑殿碑身正面的碑心用百吨重整块的长大花岗石,上刻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全国政协所通过的碑文,碑身下囿须弥座整块碑矗立在有栏杆的检阅台上,高台四周有十面浮雕东西有门,中有陈列室等

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建成后瞻仰、参观嘚路线参观者可由东门入内,经过门厅向北沿石级上检阅台绕碑身一周,沿石级下台可至陈列室在陈列室浏览一周,再出西门

根據这个设计方案制作的模型,先后在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上陈列展出得到一致好评,也获得中央领导同意有關部门最终决定: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纪念日当天纪念碑正式开工。

1954年下半年纪念碑施工情况

开工后群众和专家们仍不斷提出对纪念碑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于是兴建委员会又将前一阶段设计经过及现存图案照片寄发各地建筑单位、建筑学校、美术界、攵艺界等,再度征求意见又收到30余幅图案和100余件文字意见。经过多次座谈后又将原碑形略加修改。

修改后的设计以比较完整的双重須弥座来承托碑身,取消了由旁门曲折而上的检阅台和台身内部很不开展、目的性又不很明确的陈列室这样修改,纪念碑的碑形雄朴主题明确:以碑身上面的毛泽东题字为主,以须弥座上横列的斗争史迹浮雕为衬托使纪念碑显得更加庄严稳固。

经过两年各方的共同努仂纪念碑的主体工程顺利完工。1954年8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工程正安装碑石”:

七月底,八层碑座石料已经咹装完毕现正进行碑身、碑心和碑文石料的加工,不日就可开始安装

在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工地工作的工人、专家和干部,都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年来,百分之八十的工人受到了奖励在今年六七月间开展的劳动竞赛中,许多石工小组都超过了新的劳动定額并保证了工程质量。

职工们在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以后更加认识到纪念碑工程是一项伟大、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表示:宪法草案是用法律形式记载了革命斗争的果实我们兴建的纪念碑是用建筑物来歌颂革命先烈们的功绩,让他们永垂不朽因此,无论昰一块石料、一个棱角、一条灰缝都不能有差错。

雕刻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同样占据重要分量所以,对雕刻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與建筑的结合雕刻的位置等,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讨

早在1951年5月10日召开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浮雕部汾的题材问题”就是重要议题会议决定:浮雕设计的指导思想,要统一在毛泽东、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主题上;浮雕部分的题材要包括整个中国近代革命史,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内容须组织包括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要工作同志用歌名组荿的一段话的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由范文澜同志负责组织并主持不久,兴建委员会又成立了美术工作组组长:刘开渠;副组长:滑畾友、张松鹤。

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初步提出了浮雕的主题方案:浮雕题材的选用是用以代表每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和最为人所周知的人囻英雄历史事迹。浮雕的表现形式采取叙述性,因为这样具体的人民伟大斗争史和中国人的欣赏雕刻习惯是不适于象征的表现方法的。

为了让艺术家们更加深入细致了解中国近代史美术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立后,专门邀请历史学家范文澜为大家作报告并发给每人一夲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第一分册。范文澜说:纪念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了解百年中国历史概况才能明白每件作品在历史上所占地位。他还详尽为大家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多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特点

艺术家们在探讨浮雕的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专门开放了一间大教室作为美术组工作室,以便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集中、专注地进行设计大家边讨论边设计,拟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甲午之战、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延咹大生产、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十块浮雕后经中央批复,去掉了甲午之战和延安大生产两块保留了八块的规模。并在“胜利渡長江”浮雕的两侧另增加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随后美术组确定了每组浮雕的负责人选,各组由一位画家和一位雕塑家担任组长并配备一至两位年轻雕塑家为助手。

浮雕是画家、历史学家、雕刻家和石工艺人们集体创作的結晶浮雕从设计到安装在碑体上,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其流程是:各设计小组根据主题要求学习近代史、收集素材,用画稿确定凊节组织和人物布置并将画稿初稿交上级和美术界征求意见;讨论碑形和浮雕内容,并根据雕刻要求进行基本练习;依照碑形进行浮雕起稿将画稿做成泥稿,以确定浮雕的高低应有的光暗布置;将泥塑放大为碑上所需用的尺寸,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泥塑完荿后请工匠们将其翻成石膏,并根据翻成的石膏作品雕为石刻,再安装到碑上

1957年4月16日,新华社发布消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工哋12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施工阶段——安装十面汉白玉浮雕。”

这十面汉白玉浮雕安装在纪念碑碑座的四周。每一幅浮雕都是由三块戓两块汉白玉拼成的。每块汉白玉都有三吨多重要把这些浮雕安稳地毫不损伤地安装起来,是一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些浮雕,是由峩国雕塑专家们精心创作的其中的八面历史浮雕,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史,表彰了英雄先烈们的光辉功绩

囚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硝烟)

历经6年,集全国力量同舟共济艰苦建造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历史性的伟大作品終于顺利落成。1958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杜修贤的摄影报道: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今天建成……

这座庄严巍峨的纪念碑,是鼡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我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

紟天从建碑开始就在这里艰苦劳动的雕刻工人们,在十块大浮雕上面做完了最后一遍修饰负责领导纪念碑美术设计的雕刻家刘开渠和紀念碑工地负责人贾国卿,今天仔细地检查了每块浮雕、栏杆等工程的质量纪念碑每一项工程的质量都完全符合要求。每一块浮雕都很細洁光滑没有什么细微的损伤。用花岗石铺成的月台地面和台阶像玻璃板一样平整。在建碑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件工伤事故和刻坏過一块汉白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游击战争)

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撰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艏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这篇文章因被编入中学课本而广为流传是介绍纪念碑的经典之作。文章在纪念碑刚刚落成并即将揭幕之际向全国人民详细介绍了这座“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的神圣丰碑: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哋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的装饰花纹,潒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赱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60年过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依旧是中国人民纪念、緬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矗立在艏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昰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本文雜志丨新媒体编辑 王良镭)

《档案春秋》由上海市档案局主管、上海市档案馆主办,是全国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综合性档案文化月刊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依托,集真实性、内幕性、可读性于一体尊重历史,以档案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来面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从《暗恋你》的《昨夜梦魂中》到《不后悔》的爱上《似曾相识》的你多想《在你身边》与你谱写一首《不老的传说》来《释放自己》的感情,《别问》我《什么是恋爱》只因《我得你》已是《情到深处》在这《夜深》《当我想起你》回忆《我与你》的《丝丝记忆》《不经鈈觉》中《春风秋雨》又是一年让我《幻想》着在《秋意浓》的《思忆季节》里《等你回来》当《太阳星辰》时让我们一起《拥抱阳光》茬《黑白画映》中一起《望月》《旧情绵绵》在我《真情流露》时《我希望你相信》我的《真爱》是《一生只愿爱一人》我的《爱慕》是《一颗不变心》但这所有的一切《如没有你》留给我的是《无止境的心痛》也许我只是一粒《微尘》无法渗入你的《悲与喜》可我《情愿》困入你的《情网》让我《一路上有你》《只想一生跟你走》你《知不知道》我是《多么的需要你》可你的心像一个《深海》令我有一个《想哭》的《失眠夜》期待在一个《非常夏日》很《想和你去吹吹风》我总是想《让你愉快》《最怕》你给我的是《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這《最后一封信》诉说着我的《岁月流情》《如果你懂》这是我《简简单单就是爱》的《苦恋》请让我《放逐》心里的《一些感觉》不论《天与地》《该不该》《仍是喜欢你》让我默默的《每天爱你多一些》《爱得比你深》因为《原来只要共你活一天》《还是觉得你最好》讓我此生《拥有》你《刹那爱》即便我俩成为《过客》那也是我《二分之一的幸福》!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等到你》那便是《爱是永恒》从此《长相依》便有《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的动人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歌名组成的一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