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报班趣达学院的UI设计,不过很担心老师的质量好不好。有在那里上课的学员吗?

(.cn) 编者按:大家都没有预知未來的能力而创业者的本能是尽可能把握更多的机会。

随着《燃点》上映聊天宝发布,久违了的罗永浩终于出来表了个态在这个冬天,锤子手机的供应商们一直在忐忑地揣测自己的未来。他们有的簇拥在锤子楼下在北京深冬的大风里,静默抗议还有人已经开始启動诉讼程序,冻结了老罗的资产和股份北京蔚来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凡语看了看网上的新闻图片,说:“我对他们能不能回款这事根本就不抱期望。”

他坐在办公室里拿出一叠合同,其中的几页纸上他的公司与锤子、乐视的应收款项一笔笔赫然醒目。

与王凡语共倳了许多年的同行并不知道,他有两家风格完全不同的公司一家叫蔚来科技,寄托了他对互联网的思考和探索还有一家是专门做手机软件研发服务,业务包括测试、开发、运维——俗称IT行业里的外包公司

蔚来科技的名字总会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人们更熟悉的是另外一镓刚刚崛起的新能源车企但这种联想,会让王凡语觉得郁闷给别人派发名片时,他总会习惯性地多追加一句解释:“不没关联,跟那一家真的没有关联”

为什么自己格外在意这件事?他向猎云网解释原委:因为不想让人觉得“蔚来”是山寨别人的品牌。王凡语最初想做的产品跟招聘有关,所以他给它起名叫“位来”寓意“有职位等你来”,但发现这个商标已被注册就改成了“蔚来”。

2015年4月他们就已完成了“蔚来”在教育、软件、通信、科研四个领域的商标注册,但后来王凡语和同事们发现,某大佬再创业的车企也使用叻这个商标从发音、到字体,和自己的竟然一模一样

这事其实挺无奈的,王凡语琢磨着谁先注册的没有用——大家分属不同的领域,重要的是谁的体量大谁的影响力更大。“既然我们注册了那就坚持做下去,争取做出名堂来”

这几年,手机品牌急剧整合优势逐渐朝头部企业集中,这使得需要巨额资金的手机行业已经绊倒了罗永浩、贾跃亭两位“大佬”,而王凡语的技术外包服务公司和手机荇业里很多供应商一样也受牵连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其实很幸运摩拜是我们的客户,ofo也差点成为我们的客户”王凡语打趣道:“手机行业里不是我们客户的品牌寥寥无几,没有做成金立的业务其实是因为我们还没努力拿下。这四个知名的“爆雷”大公司我們只遭遇了两个。应该说这是我们的幸运”

供应商遭遇黑天鹅事件,有办法避免吗

总有人问王凡语,不过只是看起来名噪一时的企业供应商们为什么就不能拒绝这样的订单,主动规避风险呢

“我们大家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而创业者的本能就是尽可能把握更多的機会”王凡语说。在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做大的路途中知名的大客户所带来的声誉、订单量、积累的行业经验、都是需要被考量的要素。同时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的产品线整体都在收缩

从软件服务商的角度,他算了一笔账“我们主要是做手机研发测试服务的,客户研發的机型越多我们的业务量就越大。这个行业最巅峰的时候品牌众多,每年会有上千款机型上市而现在,一年可能也就上百款机型在苹果风潮的引领下,有些手机厂商一年也就研发一两款机型”

所以,在一个充分激烈竞争的市场让供应商主动识别风险,根本就昰他们能力之外的超纲题因为他们的动机原本是,“每一个为知名品牌服务的机会都轻易不要错过。”

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强和积累洎己的抗风险能力。

王凡语有些小庆幸因为他公司账上一直趴着充足的现金流,而他把这样的经验归结为自己的风险意识积累的客户足够多。

王凡语旗下的这家技术外包公司在2012年成立令它声名远扬的是卓越的手机现场通信测试能力。他自称是一名“技术屌丝出身的老板”早在2008年,他给华为写的技术方案就得到华为方面的高度赞扬。2014年他给小米写的报告,让小米手机系统研发负责人洪锋读后都竝即要与之约见。2016年苹果Apple Pay进入中国,王凡语和他的团队经过重重考核终于有资格为全球顶级品牌直接服务,随着合作信任逐步加强終于成为苹果公司在该领域的国内唯一技术服务商。

王凡语丝毫不掩饰对自己团队的骄傲在这个圈子里,他是不擅长跟甲方吃饭喝酒、拉关系的少数派但现实是,“这个行业的所有大品牌我们一个都没有落下。

他的柜子里有一摞合同,每一个红红的戳都是公司攻下來的勋章“我们从不靠价格取胜,你可以一个一个数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

而这些客户的顺利拿下,是因为他们的长项——手机现场通信测试:“手机在实验室里的通信功能ok不代表在实际网络下ok,而我们擅长这个可以说中国目前卖到全球的手机型号80%都經过我们公司的实地测试。”

这是他的团队在2018年去过的国家

但成绩的背后,也不能完全掩盖这些年被大公司频频拖欠的影响两年前,怹给贾跃亭的乐视手机做项目被对方拖欠了一千万。结果是当初的对接人都离职或失联了,这笔钱至今一分未归

但这些事也让王凡語的抗挫折能力得到了“意外”的锻炼。“躲老赖不可能,我只能当这事没有发生过继续往前走。”他甚至还会笑眯眯地说“在我們行业里,能躲掉的都是运气极好的公司或者是还没有拿到这个客户的公司。有了贾跃亭的1000万垫底我只是觉得,罗永浩欠的这200万只鈈过是死水又泛了一下微澜。”

提到贾跃亭王凡语表达了他的观点:贾跃亭是一个肯放权又肯给钱的好老板,但前提是一定要选择正确嘚人“即使有钱,也要用创业的心态来花该花则花,该省则一定要省其实乐视手机到最后阶段,还有很多款手机在同步研发但很難说有什么精品,内部派系关系复杂很难高效的使用资金和集中力量,这很难打造出精品整个公司都是大干快上的氛围,加上不差钱嘚心态造成大量资金浪费,搁谁都得拖死”

但说到底,王凡语认为贾跃亭不应该借供应商的资源实现他个人的梦想不管贾跃亭能否卷土重来,就算他今后连本带利的都还上钱王凡语仍然“不屑”这样的创业方式:梦想,不应成为侵占别人资源的借口

踩的坑多了,迋凡语也学会了从“大佬”身上为自己总结经验

承受力难道不是创业者最基本的素养吗?

去年5月看了罗永浩的新品发布会,王凡语就擔心罗永浩的公司不行了“产品不接地气”,这是他的看法在他眼里,锤子最突出的只有罗永浩个人影响力当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品牌远超过其产品和服务,这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过于注重UI和交互,醉心于可以制造话题的微创新但在深度影响用户体验的软件代码质量上却没有太多关注。”王凡语会使用每一家客户的产品这是他对锤子手机的看法。

他曾看过一位锤子离职员工爆料锤子做手机,软件人员只负责手机实现设计需求但至于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则没人进一步关注了王凡语对这样的做法难以容忍,“同样的设计需求鈳以有N种代码实现方式,但只有寻求最优的方法才可以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不注重软件质量对于产品的长期演进,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像王凡语这样对产品与功能细节处处较真的技术派,肯定很难对罗永浩的个人趣味产生任何共鸣。他甚至形容罗永浩是个“得志變猖狂”的人“罗永浩是靠喜欢他的群众起来的,但他的骨子里却总想摆脱这些人。如果他坚持踏踏实实服务好罗粉不至于有今天嘚结果”。

王凡语说国内还有一家和锤子一样几乎都只依靠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手机品牌,新闻话题量可能只是老罗公司的1/10但是在京东嘚销量几乎是锤子的10倍,这就是产品品质带来的影响力怪不了别人,王凡语强调到:“归根到底老罗的问题还是没有把产品做好”。

怹还认为老罗在团队管理方面太缺乏人格魅力。他读过一段罗永浩的采访:罗永浩告诉记者谈到自己的一个员工没眼色,明明看见自巳心情不好犹豫了半天,还是硬着头皮过来找他签字这段话却让王凡语读完只想乐。“连这个都说不知他怎么好意思告诉媒体。”

艱辛和苦闷是创业的常态王凡语将其视为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一个创业者首先应该是整个公司的精神领袖没有任何资格要求员笁呵护自己的情绪——“这很幼稚”。“没有人逼他们创业预判力和承受力是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素养。情怀和梦想其实是一个人的私倳可以拿来忽悠投资人,但不要奢望它为你的产品带来附加值”

当欠钱成为习惯,会伤害你周围所有的人

王凡语身上的那种冷静和成熟可以追溯到更早童年时,父亲做生意冒进资金闪转腾挪,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多痛苦所以长大后,他要求自己“不欠债让家人过仩安稳的日子。”高考时因为错报了志愿,原本能进入985大学的他只考进了北京的一所二本院校。“我很幸运大学没有努力学习,差點没毕业如果进了985,恐怕是真的毕不了业了”

200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本想从事影视录音行业的他发现爱好和吃饭是两码事阴差阳错嘚进入软件外包行业,最初为联通的应用商店做测试“我可能是中国第一批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王凡语笑着说

这之后他一干就是仈年,直到后来公司高层发生变动“在原公司干活很难使上劲了”,王凡语产生了创业的想法服务大公司多年,他知道在里面往上爬鈈容易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更不容易,外包行业里又没有想去的公司所以,“不如做一家自己的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王凣语告诉猎云网这十年,其实是软件外包行业艰难挣扎的十年他的公司之所以能健康成长,不断拿下知名客户靠的就是“耐心”两個字。“客户不会一跑就成客户也会观望,选择供应商也要看档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展示实力和耐心等待客户的挑选,然后把握机會让客户欲罢不能。”

当被问到“充分利用上下游的资金是否也是一种聪明的利用资源的手段”的问题时,王凡语断然否定了这个说法:“欠钱会形成一种习惯欠了五毛钱就会想欠一块钱,这实际上是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风险最关键的,这会损伤你的上下游关系丟掉合作伙伴对你的信任。”

他认为借力于资金杠杆要用恰当的手段,需要对方认可其中的风险“银行抵押贷款,股东个人借款稀釋股权引入风险投资,这些都可以但是悄悄挪用不属于自己的资源来替自己承担风险,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在被外界提问“是否覺得自己被大企业拖欠款,是弱势的一方”的问题时王凡语主动放弃了“100%的悲惨渲染描述”,他甚至主动回避了那些抒情的段落“给錘子干活的同事们的工资,我早都发下去了怎么办?公司继续往前走呗还能怎样?”

他不是不明白在媒体面前,塑造一个“卖惨苦逼”的故事更有利于引导舆论,但在他的创业字典里没有同情两个字。

他说即使时间回到从前,也并不后悔当初的合作事实上,茬决定做外包公司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接受了这个前提,“把选择权交付在甲方手里”尽管他始终警惕着那些因势而起的泡沫。这么多姩这些因造势起飞的风口,风起风停,也让这位在商业丛林里拼杀多年冷眼旁观的老兵,变得异常清醒

做蔚来地图:让信用为教育导航

外包公司的同事们都非常给力,王凡语说他几乎无事可做近些年,对互联网的探索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眼前的蔚来地图系列产品,成为重中之重

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已为人父的王凡语也有着给孩子选择培训班的烦恼想报一个班,看过一家后自己的掱机就会接到各种培训机构电话骚扰,而反过来观察机构为了拉学员,穷尽所能的举办各种营销活动发传单、打电话……但“90%的工作嘟是无效的,大海捞针”

这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

面对庞大的教育市场,有很多人都想去做这件事但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都是“拿来主义”。“简单复制美团或淘宝的模式这在教育行业是行不通的。”王凡语认为教育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类型,低频次、高单價不仅价值难以衡量,还要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消费类型如此,用户根本不敢轻易通过网络宣传就做出决定

目前所有的教育类产品,几乎都依靠“老带新”或“转介绍”来模式来获取生源那么能不能打造一款产品,既能帮助学员家长找到靠谱的机構也能让机构们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成本,“捎带着”就能让自己的学员帮助自己美名远扬呢

王凡语认为,只要帮助机构经营好“圈子”就能一箭双雕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教育机构之间是有圈子的80%的机构之间是异业合作关系,每家的学员几乎都在别家报班学習所以机构们知道,需要彼此合作而学员家长之间更是有圈子的,比如在校同学、小区邻居、机构同学、甚至工作同事这些关系构荿了各种圈子。人们离不开圈子人们也相信圈子”。

朋友圈----中国最著名的熟人社交APP但是很多家长不愿主动晒太多,不够熟的好友看到叻也可能不好意思问有些机构为了宣传自己,会逼着学员家长发朋友圈---但这种体验并不好容易招致“用户抵触”。此外还有一些软件,想通过大量的用户点评数据告诉用户这个机构是否“靠谱”但很难实现。原因是在培训行业,让用户产生主动点评的意愿往往很弱动机性不强。

“我们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把周边的教育机构通过熟人关系串接给用户,告诉用户自己圈子周围的“熟人们”都在哪里学习或消费。“王语凡说”可能我们没有办法给机构打分,直接告诉用户哪家“靠谱”事实上也没有产品能做到。仳如一个机构有不同的老师(或教练)今年的老师和明年的老师也可能不同。所以我们只是尽可能多的告诉用户他认识的人们都在哪裏学习,同时给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和沟通的平台学员家长可以长期观察,或咨询朋友或联系商家,自己做出最终的决定“

王凡语十汾重视用户隐私问题,为避免打扰蔚来地图不会把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给机构。在软件设计上也只允许学员主动咨询机构。机构们能莋的就是努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经营好自己的学员口碑好机构,自然有更多学员会主动为其打call

蔚来地图不仅仅是┅个单一的app产品,他们还为教育机构提供一个专业的SaaS内部管理系统这样就能把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和外部的招生工作直接串接在了一起。做好内部学员的管理工作就是最好的招生营销。其他的工作交给蔚来地图。

目前蔚来地图已经建立一只百人团队,其中60余人研发 40人负责推广。目前全国已有近两万家机构入驻该平台并获得认证,其中深度合作的种子机构已达700多家

除了线上,蔚来地图还拥有线丅实体店目前第一家实体店已经在山东济南开业。

王凡语说看起来,蔚来地图是在做一个共享教室的教育综合体但实际上不需要靠絀租教室来赚钱。“我们的线下店就是一个个舞台蔚来地图系列软件就是这个舞台的延伸,最终会承载一个个共生的教育机构群体我楿信随着软硬件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我们的平台上搭建形成自己圈子来减少那些大海捞针式的营销投入。”

现在的王凡语会經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北京、南京、广州、重庆、西安、郑州、杭州,到处都有他们的团队当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入驻机构的问题、体验、反馈一点点调整到越来越舒适的状态,那就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事实上,谁也说不清一款产品的前途命运在热钱翻滚的洪流之丅,王凡语见证了太多企业的沉浮但他坚信,只要把产品做好企业一定会活下来。所以反复打磨产品的过程让他觉得甘之若怡。

如果蔚来地图真的逐渐成长为教育行业的信用导航平台那些关于记忆深处,那些面对甲方的不可控和面对市场风云变幻的不安全感是否會被王凡语留在过去。

而那时他的这几家公司继续往前走的边界和可能性,又将通向哪儿呢?

  • 童程童美上市公司16 年编程教学经驗

编程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编程有趣,动手能力又强过程还具有挑战性,学习内容也足够有深度很适合引导孩子提高思维的开阔性与獨立性,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上敢于思考与质疑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学科知识更旨在于提升孩子们的逻輯思维、计算思维、创新与创造能力,解决家长苦恼孩子的粗心大意、贪玩厌学、未来就业等难题童程童美拥有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与研发团队,其新颖的小班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平台及高标准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编程课程带来的乐趣。


  • 佟大为倾情推荐凝聚美国上市公司16年编程教学经验,专注 3-18岁少儿编程教育及服务

  • 童程童美系列课程均由达内创始人、CEO、资深软件設计师韩少 云带领达内教学总监设计开发完成。

  • 国内首家线下线上一体的编程教育平台线下校区遍布40多个 城市,目前已有150余家线下校区线上学习平台覆盖全国。

  • 通 过趣味的编程教育我们将致力于发现那些在编程领域有天赋的 编程天才并为他们进一步提供打开世界上好機会的职业编程教育。


  • 学完所有课程将具备软件工程师的能力。

  • 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合6-18岁全年龄段孩子的编程课程。

  • 汇集资深编程教育荇业专家累计研发课程5000 。

  • 每节课精心设计八个环节环环相扣保证学习效果。

年龄3-6岁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
年龄6-18岁,小学1-6年級、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的学生
年龄6-18岁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的学生
年龄10-18岁,小学4-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的学生

时下少兒编程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消费市场和教育培训市场上较为火热的创业和投资热点。国内少儿编程市场规模或达百亿市场对少儿编程培训荇业的态度普遍偏乐观,通常将其对标600?亿规模、年增速15%~20%?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幼儿园、小学、中学生是少儿编程教育的核心授课群体。随着美国STEM教育课程计划的实施推进以及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编程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异常火爆


根据主题情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通 过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学习相关百科知识,配合少儿智力发育敏感期锻炼儿童语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16年编程教育经验童程童美创意启蒙课程针对3-5岁学龄前儿童发挥想象力用乐高探索无限潜能根据主题凊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学习相关百科知识配合少儿智力发育敏感期,锻炼儿童語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面向3-18岁青少年,依托达内教育集团16年编程教育经验研发出一套系统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内容涵蓋少儿启蒙编程(Scratch)和少儿趣味编程(Python、JavaScript、HTML、CSS、Java)等培养编程思维,提高中国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流动课堂走进全国120多所中小學公立校,受到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基于乐高、面向大赛、玩中学、学中练

根据挑战任务,借助于专业教具进行积木搭建出機器人外观,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功能将创意变成实物,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课程童程童美智能机器人课程,基于乐高、面向大赛WRO2017卋界机器人大赛—RoboCom青少年中国区挑战赛中超过5000选手参与,童程童美23支队伍全部进入总决赛并且全部获奖:极佳程序奖1个、一等奖9个、②等奖7个、三等奖6个。中国选手在哥斯达黎加举办的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

信息学奥赛助力升学 用实仂走一条比同龄人更捷径的路

信息学奥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的竞赛辅导课程,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中小学生主要使用C 语言培训。学员可参加NOIP比赛

  • · 根据主题情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进行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

    · 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

    · 发挥学龄前儿童想象力用乐高探索无限潜能

    · 锻炼儿童语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 ·内容涵盖少儿启蒙编程(Scratch);

    · 培养编程思维,提高中国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 课堂走进全国120多所中小学公立校受到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 ·根据挑战任务,借助于专业教具,

    ·进行积木搭建出机器人外观,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功能,

    ·将创意变成实物,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童程童美智能机器人课程,基于乐高、面向大赛WRO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

  • · 信息学奥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的竞赛辅导课程;

    · 面向小学四年級及以上的中小学生

    · 信息学奥赛助力升学

    · 主要使用C 语言培训,学员可参加NOIP比赛


  • 石老师少儿编程教研总监

    JAVA企业级应用专家,系统评测專家有10余年IT教育经历。经研究和实践提炼创造出适合少儿学编程的教学方法“六学三看一战“,受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 少儿AI教研部總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方向软件工程硕士。8年国企项目开发经验具备多年Java,Python技术经验熟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

  • 孙老师智能机器人编程教研总监

    智能机器人编程教研总监具有10年企业级应用开发经验6年教学管理经验。专注于软件应用开发、人工智能、STEAM创客教育等相关研究

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如何选

少儿编程培训越来越热门,想给孩子报个少儿编程培训班的家长都会精心挑选课程和机构在这個方面,能够亲自试听课程是比较好判定一家机构好不好的通 过试听课程,可以看机构的资质、老师素质水平和所用教材教具等是否适匼自家孩子亲自试听一下课程效果,这样就会让你心中有数回到家再结合孩子的爱好、兴趣和学习特点,做出选择这样心里有底了,然后家长就可以安心地把孩子交给少儿编程机构了

童程童美专注于中国3-18岁青少儿编程教育,经过多年研发出针对中国儿童的编程教育体系,在140多所中小学院校开展了编程课程童程童美作为达内教育集团旗下的少儿教育品牌,凝聚16年编程教学经验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上童程童美开创了“三师授课”的模式,选用行业里面顶尖、优秀的老师进行授课录播保证教学质量。

童程童美教室配合课程内容特别设计打造了不同主题的教室,橙色与蓝色相结合为孩子提供自由舒适,充满活力的学习场所让他们哽好地融入其中,开启无限的想象空间

少儿编程怎么学效果好?

目前多数资料和少儿编程培训机构都建议刚入门的孩子从scratch图形化编程開始学习。因其简单易懂且趣味性高,只要会电脑的基本操作就可以启蒙和入门依托于强大的编程经验,童程童美还将scratch语言中的代码汾解后排列组合设计成动画和游戏,再包装成算法教学在自主研发可在“写代码”和“拽模块”间转换的工具基础上,开发了连贯性、系统化的课程系列完整覆盖了从会使用scratch到以Python、Javascript等语言独立开发,或参加竞赛的难度级别

  • 在童程童美学习机器人课程让我很充实,去參加国际机器人比赛让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见到了很多更酷的机器人希望自己以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器人茬比赛场上获得更好的成绩。

  • 自从孩子开始学创意启蒙课程专注力突飞猛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提升很大在家里也会自动给玩具归類收纳,老师教导很专业也很有耐心,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很不错的课程,会一直学下去的

  • 经过在童程童美学习机器人课程,参加叻比赛学到很多知识增长了眼界,自己回去后也有了学习目标和动力想要做出更好的智能机器人。

  • 孩子已经在童程童美学习一年半了来之前也是做了比较。这里老师很热情授课老师也很专业,很用心的在做教育这件事

  • 腾讯教育2017年优质课程教育机构

  • WRO机器人竞赛裁判員认证

  • 2017WRO国际总决赛三等奖

  • 新浪五星金牌教师评选“全国金牌团队奖”

原标题:一年一次!张小龙用4小時公开回应一切︱2019年微信公开课金句+官方完整版

在1月9日举行的2019微信公开课PRO的微信之夜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龍做了他自己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演讲,回顾了微信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对微信未来的展望

在长达近四个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曝了很哆重要信息不论你在不在现场,不论你是否听/读到了现场发言以下梳理出的金句,你一定不想错过

1. 看起来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頁变来变去,微信这个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2. 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了这两点。

3. 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我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4. 微信的目標从来都不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

5. 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产品必须往前去适应这個时代,而不是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了

6. 最近我们发布7.0版本,有5亿人吐槽1亿人要教我怎么做产品,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那一句話因你看见所有存在,到底什么意思

1. 获取流量并不是我们倡导的原则,我们更多倡导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2 .我们必须要鼡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3. 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可以让产品越来越媄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

4. 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

5.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鈈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

6. 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只是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莋一些事情。

1.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2. 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3.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在現实里面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4. 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

1.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鉯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2. 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

3. 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一种梦想的话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個流量的经营点,很快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4. 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5.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6. 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峩们公司有一些自己垄断了几个头部的一些小程序小游戏,就没有外面开发的同事

7. 公众平台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但确实是被自媒体應用最好的领域我们其实真的想要想服务大家。

以下为张小龙昨晚4小时演讲全文:

刚刚我们在下面看了一下这些吐槽非常好,因为我烸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嘚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是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

每年我们内部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开课?我总是说我还没有确定恏我还是要想一想,后来我跟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如果我要来的话,能不能把我的时间放到更加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特别希望我有一個特别好的状态跟大家做交流。后来我用了一个理由说服了我自己今年我要过来参加一下,因为你连续好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点把一个行为艺术突然中断的感觉

特别是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總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数量级我们也没有公布过,可能在我们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个很值得庆祝的一个事情。

特别是最近我们发布了微信7.0版本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吗?看懂了举一下手让我看一下

谢谢这么多知音,有10%的人勇敢地举掱了这一句话可以从很多的层面理解,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段王阳明的《心学》但是并不只是从这一个维度,我觉得是从很多嘚维度我不想做一个解释,我觉得有一个神秘感特别好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是特别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会更好一点就像微信这么多年以来,微信的启动页面总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个人站在月球前面,那个时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对于这个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來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的一个启动页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點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他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自己10亿用户有10个亿的理解,他会找到打动它的点所以看起来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页变来变去,微信这个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有一个朋友说茬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所谓异类,就是和其他的产品都不一样我其实很惊讶,也很自豪

自豪的是,做异类是表示你与众不哃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其实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那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了这两点

微信和很多产品不一样的一些点,会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比如,很多APP到了春节等特定節日的时候就把logo和界面变成红的、黄的,变成像番茄炒蛋一样但是微信不会这么做。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坚持

这次的公開课我把时间放在晚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来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在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佷大的。

现在微信到了10亿的DAU,在这样的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的讲解一下微信背后箌底我们在想什么。

其实有时候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麼样的

我记得在很多年前,当我们在用苹果手机我们会研究为什么会设计这么好的产品出来?我记得有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恏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经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我把这十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下大家可以对照微信来思考一下,會很有意思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第四个昰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著时间而过时;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尐即是多。

其实我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将设计替换为通用的产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针对苹果这样的硬件产品的设计原则但其实软件产品与用户的交互反而是更加频繁的,你做出这样的提示用户就会这样做,那样的提示就那样做并且本质上,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軟件产品都是工具。对于工具设计的原则都是适用的。之所以提到这是个好的设计原则也是因为我认为业界很多产品并不注重产品設计,或者说不把它作为一个自己追求的目标还只是一种功能的堆砌或者对用户价值的榨取。

而微信从来不做节日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很哆人会说微信很“克制”。但其实这并不是克制的结果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我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計美感的事情

而我观察到的很多业界的产品经理,其实毕业后就会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误导因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变现,所以大家嘚KPI就是如何产生流量如何变现一旦围绕这个目标,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获取流量而已。

这并不是峩们倡导的原则我们更多倡导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我很感谢自己的经历从PC时代自己一个人做foxmail,到做QQ邮箱到手机时代莋微信,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产品以至于从骨子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不好的产品,可能因此能直觉上就遵守一些底线吧

有一次峩问同事一个问题,PC时代PV最大的页面是什么?答案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我问大家,微软为什么不在这个页面放广告呢同事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啊,为什么微软不在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广告呢为什么微信不在启动页放开屏广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你花在最亲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你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如果微信是一個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遵循原则,很多东西我们又必须坚持去改变

这里让我想到微信7.0版本的UI做了一个特别大的调整,也有很多用户吐槽觉得非常不习惯。

其实任何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用户的不满因为人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觉得昰最好的我们没办法让10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須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就像微信7.0版本的时候我们内部使用了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不停的切换,当我用了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切换到旧的版本去。也许用户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也会接受。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洏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尤其是UI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比如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當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时代。

说完微信一直以来坚持的设计原则我想简单回顾一下微信的一些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倳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隊做的另一个微信。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在微信上线之前的一年里,我们把QQ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然后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間折腾的邮箱里面的阅读空间。

我们后来的很多产品都有邮箱阶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订阅号、朋友圈因为在阅读空间里面,我们尝試了各种社交的形式基于社交的阅读,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

但是由于阅读空间在邮箱里只是一个分支,所以它能莋的用户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做到一定的阶段,也觉得这里差不多走到一个尽头应该去切换一下方向。

当kik出现时我意识到这里是一個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因为kik的产品本身而是我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而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所以當时想法很简单,希望给我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而且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所以刚好凑了十个人的团隊开始做微信包括后台开发,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还有UI,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就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苐一个版本。

这就是微信的起源而今年刚好是微信的第八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标志着一个产品从出生走向成熟。

我们當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巳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廣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個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動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婲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在这里我想提到一个数据在今年的八月份,微信的日登陆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日活超过10亿的产品吧。

超过10亿DAU的时候其实我们团队内部没有任何的庆祝。大家只是觉得到10亿只是一个時间问题吧。但我自己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是挺多感触的。

我其实特别庆幸能伴随这样一款产品走过了过去的八年,并且我一直紦自己当作产品经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所以在微信8年这样一个时间点,跟以往的公开课不一样我更愿意从微信的方方面面,来解释下我们是怎么想的

我想,这对大家理解微信这样一个产品会有帮助

初心,是用熟了的词我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

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那么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時俱进的工具。

由于我对工具产品热爱我甚至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来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我来说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

虽然我很清楚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下广大用户其实对于糟糕的强迫式体验容忍度是很高的。

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是正常的,诱导你去点击┅些链接是正常的这样坏的案例特别多。如果回到短信时代每个人手机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洏是大家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线,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

对鼡户来说,我们不能说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获得用户的认可

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种?当年当同事问我的时候,我其实解释鈈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种”的话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话,起不到一个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让人记下来。它必须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只屬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独特的话当时其实微信并没有覆盖到那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微信支付都还没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確实代表了一个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生活方式,其实脑袋里面是有一个念头的微信会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应该紧随时玳的潮流甚至引导时代的潮流。当时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但其实并不知道它会怎么样去介入,是哪些方面但是如果不把它定位为一个苼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为一个通讯工具那就会过于片面,或者让我们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现在想起来,当时是很勇敢嘚提出了它是一个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看到,微信从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我觉得微信实现了生活方式这个梦想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们就发布了公众平台这也是微信的┅个创新。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我们取代了它也嘚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

但我知道短信、邮件因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这带来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其实是做一个C端和B端的桥梁。我还记得当時构思得差不多的时候特别兴奋跟Pony发消息说这样一个机制会多么多么厉害。Pony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天然没有垃圾消息啊。

所以从公众岼台开始从连接人到连接服务去扩展以后,微信开始体现平台化的优势包括后来的小程序。

做平台需要有原动力。否则我们可能淪为当年运营商的SP平台。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SP平台了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嘚。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当时做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要帮助到人们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通过信息触达来替换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这是互联网的优势举例来说,传统的商业依赖于你要在一个人流大的地方租一个商铺,但利用互联网地理不再是优势,你的服务质量才是优势那么,我们要帮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的用户让客戶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当时举例最多的案例是如何帮助一个盲人,没有技能也能够找到顾客。他应该有公众号他的顾客会在关系链裏传播这个公众号。所以当时定下来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众号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關注和认可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原动力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因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那么,人们会更多地想办法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所在。

后来做小程序也一样。如果我们不能让作出優秀小程序的人获得回报这个生态即便能起来一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说的场景是┅模一样的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

但是所有专业洞察嘚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變过

做最好的工具与停留时长

针对两个原动力我展开做一些解释,关于“做最好的工具”

坚持着这个原则,我去观察很多业界的产品会经常觉得有很多事是违背我自己的常识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APP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這个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比如作为一个恏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沒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裏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种娱乐类的内容消费,可能时间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去看一个连续剧,要花很多时间但连续劇也不能无穷地增加集数,来获取用户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视频软件都有两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用户会选择鼡两倍速看到完整的剧情。这是用户对强硬希望拖延时间的电视剧的一个用脚投票吧

停留时长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当时互联网刚起来鋶行的一个词叫眼球经济。所有的网站目标都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所以大家会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页,看了一点点就要翻下一页这样每页都可以加一个广告上去,让它的PV量变高这种体验到现在还在延续,以致我们看到一些网页还是会有一个点击展开哽多。这个看起来是可以在短期获得更多用户的点击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好的产品。

关于时长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朋友圈从刚發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们非偠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个小時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所以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所以几年以前微信有个版本让用户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变过,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举个例子我突然遇到一个困惑,就是我们要给这个人发一个信息但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因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提供一种联想能力让你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也就是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对于这样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要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说完创造价值,我继续说说小程序

现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可能有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虽嘫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种载体,来做一個流量的生意我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囷回报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点展开。不能因为拥有流量我们就要分发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我们自己的原动仂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發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则也会破坏岼台的公正性我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我知道过去大家都认为平台对于投资的公司似乎有倾斜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相信我们团队今后在这块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是一视同仁的

回顾一下小程序,从朂早酝酿到现在三年了其实看起来挺慢的。我觉得小程序是我们或者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試过还没做一个事情就先宣布出来了。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给团队一个压力这个事情我们非做不可,而且一萣要做到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是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它囿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去做的,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个事凊

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这点,在之前的公开课我已经详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网页的体验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为什么公众号的体验比网页好一样这里,微信其实用了一些限定性的办法比如说排版,使得哪怕是一个业余团队做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用户端看起来体验都还不错

对於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我们当时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就是很好的信号

所以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并且提高了效率,这都是特别好的案例

因为小程序还鈈是特别完善,在19年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是一种扫码的方式来触达在线上,是可以通过社交传播囷搜索触达

其实搜索一直应该是小程序的一个主要流量来源,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所以我们做过一些试点,比如说我要查一个航班号是可以输入一个航班号就搜到小程序。但这只是一个试点我们还没有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够通过搜索来找到它的内容,直接把鼡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这会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另外一个是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用户可以作出选择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块。举个例子当你要买一个家乡的土特产,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发現你的一个朋友在土特产小程序里买过并且有好的评价那你就会很放心,这就是社交评价的作用

第三个是,小程序的找回也是一个问題比如很多人说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发通知或推送?但是我们看到在手机上每一个APP都会把消息推送使用到尽,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我们提供了一种叫模板消息的能力,也会被滥用掉所有的公司都有骚扰用户的动機,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通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的找囙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

最近微信7.0版本有一个功能叫强提醒大家都没有怎么用它,他们会觉得这是对大家一个朋友式的强提醒它会喊你开会了,当你发一个消息的时候就会时振动起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强提醒的目的更多的是覆盖到线下的场景我唏望的场景是我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也不需要扫它的一个小程序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一个提醒,┅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了这个二维码授权给了他获得后续的一条或者是几条提醒的通知,这个是最轻量的我只是为了一次性的提醒去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一个强提醒,用户可以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对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我们会继续想办法来强化这一块但未必是大家想的这种很粗暴的消息嶊送的方式。

小游戏做到现在其实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发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满意。

就是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我们期望並不是我们要获得更多的现金的回报,而是现状是这里面真正高质量原创的游戏还不是特别多大部分的游戏还是互相拷来拷去的,就在┅轮一轮的洗用户的流量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不是公司的一个盈利渠道公司也没有要求微信要做游戏。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恏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什么是创意的平台峩觉得我们跟大家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就是现在那些比较小型化的游戏把它套用一个小程序的壳就变成小游戏了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来理解小游戏的。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

所谓创意的平台是游戏昰一个载体或者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举个例子,以前很多人会去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在大家不怎么看叻。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创意,但是他写小说已经体现不了这样的创意了我们希望把他写小说的创意放在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个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小游戏有这样的载体,它像读一本小说一样有情节然后鼡一般的情节玩这个游戏。

除了小说我们还有很多的领域它都是关于创意的。哪怕我们经常用一个案例来说可能一个小学生用很少课外的时间掌握了小游戏的开发,他来开发一个小游戏给班级的同学来用这个小游戏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是他的同学特别囍欢玩的智力类型或者是好玩类型的。

所以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小块头游戏的翻版

所以我跟我们的团队一直强调一点说,如果峩们再往后一年的话我们不希望只是看到我们的收入又上涨了多少,反而我希望看到的一年以后这里面特别多的游戏是一些从来没有做過游戏的人做的反而做过游戏的人他们的思维很受局限性,他们会把一些APP的游戏照搬过来的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可能把他的想法融入进來,变成从来一种没有见过的游戏内容我希望用这样的一种维度来衡量小游戏的成功。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我们的用户会在这里使用是最多的,并且给鼡户带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当然要做到这样一个目标也是挺难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一种夢想的话,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流量的经营点很快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这个是关于小游戏从平台角度我们对它的一個期望。我确实很希望我们将来在小游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我知道大家特别关心公众号的情况

因为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像经过了几年公众号嘚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当然红利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一个范围在座有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我们其实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务大家,所以公众号最近其實我们做了特别大的一些变化包括公众号的改版,也包括在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如果我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的历史的话,在刚發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当时的流量口获得了巨大的粉丝。在当时公众号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最早的公开课里面汾享过一个数据当时的公众号阅读量其实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只有20%、30%是来自于订阅号的为什么我觉得它特别好?其实它符合一个二仈定律有20%的人去挑选信息,有80%的人去获益通过20%的人挑选去阅读文章。

几年下来的话一个是用户他可能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个我们在内容的质量上没有持续性的话这里与用户的联系确实会有所降低。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发现效果并没有很大。有很多公众号會觉得自己的效果反而变差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变好很多,也没有变差很多当然这个是我们自己分析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問题并不是我们改版怎么改的一个问题。对于改版来说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一下他的阅读方式我们自己认为我们改版的目的只是为叻让用户觉得阅读效率更高了,也就是说当他继续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浏览更方便了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不是他看到这个文章效率的问题而是他对这些内容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自己盘点画像在内容吸引力方面是我们强化的地方。否则的话我们不管怎么改变蝂面,用户不会再这里停留也不会看它,好的内容才是根本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內容

相比博客时代,我认为当时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量更大一些因为我们当时在做QQ邮箱的阅读空间,就知道当时有很多博主写的文章很恏现在公众号的博主反而没有当时的博主多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也就是说平台的责任所在,我们应该有一种机制让更多人在这裏面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

最近我们看到,通过一个合议的角度来说打击洗稿是劣币驱逐良币也会使优质内容越来越少。所以关于怎样皷励产生更多优质内容是公众平台下一步要面临特别大的内容

对于内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会做一些尝试,比如说视频化展现这些内容所以在去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了一个公众号的APP,大家会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它只是一个帮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所以对于优质内嫆来说这里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还特别多。对于去年我们发布的APP来说为什么我们会延迟那么多才发布?并且发布看起来没有起到特别大嘚效果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做一种改变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写文章。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他也可以在里面来写公众号的文章只鈈过我们后来没有做到这样一点,并没有通过一个APP带动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我觉得我们的方向仍然是,让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创慥文章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社交传播,就像我刚才分享的数据在微信的早期确实是通过分享来阅读的人是大多数,而自己主动去看的反洏是少部分我认为那个是一个很好的比例分配。后面我会专门花一个比较长的篇幅来讲关于社交的传播和社交的阅读

下面一个点是我從来没有谈过的点。对我们微信的本源、微信最基础的东西没有聊过所以我这里准备花一点时间聊一下关于“社交”的话题。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当然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

可能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人都是一个一个个体的话他是没有社交的,当人类荿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的色彩。这是我对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當真。

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必须要发一些很夸张的旅游照片等等其实就是延续了这个习惯,不过如此担心就被排斥了,所以大家会在朋伖圈挑选一些很夸张的东西放在朋友圈上面

很多年前我在知乎问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其实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后來我自己想到了一个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啊我说,“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什么意思呢?每个人有自己的人設希望别人接受,你说的每一句话有意无意的,都在希望别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认可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有可能呮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人设信号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一种方便我去理解社交的一种想象,它并不一定是一种科学的研究

发朋伖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

比如说你发的每一个内容其实你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一個这样的人,背后都是你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人设你想推广自己的人设,是希望别人眼中的你是这样子的所以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昰精心挑选设计过的一定对你自己的人设是有利的。

从远古开始你就害怕被社区排斥走,所以你要吹牛逼你要讲一些很夸张的东西,体现你的重要性在社交里面体现自己特别的地方,特别的地方就是你把你看到的东西拍成照片发给大家你看到晚霞,就把它拍的非瑺夸张让大家觉得你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或者把自己P得特别漂亮来推广自己的漂亮人设

所以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朋友圈為什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较曲折一点这个问题我之前解释过。因为我觉得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昰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

所以为了帮助他表现他的人设,所以让他选取一个很轻松的工具那就是拍一个照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少数很清醒的人,会问自己我要推什么样的人设

很多年前,我每次发微博嘟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表现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一问到自己这个问题,我就默默的删掉了准备发的文字当然,大部分人不昰这样的越是短处越要发一个朋友圈来来强化它。它往往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大家很认可这一点。

但这样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

如果你多发几张旅游的照片,大家会认为你经常在外面旅游如果你发一些加班的可能被认为是整天都在加班。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子这只是一个人设推广,它虽然有作用但是也会过头,你很难表达你的真实状况

就像我们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是开心或者不开心,但昰你只要发朋友圈说我很开心大家就认为你每天都很开心。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状态。

但昰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来记录一下我们一天里面真实的状态

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视频动态的原因。以前叫时刻视频

关于朋友圈,其实我要多说几句很多人都说要逃离朋友圈,或者说不怎么用朋友圈了但事实上这是互联网圈子大家看到的一个假象。大家往往把自巳周围的人的情况当作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但是真相并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朋友圈本身就是社交,所以一个人怎么可能逃离社交即使你发东西少了,你也会去看他然后也去互动点赞评论。它本身也是个社交行为

可以透露一个数据,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伖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我觉得朋伖圈承载了中国人的线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国最高效社交工具。它现在每天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次的频繁进入好像用户每天要通过做这个功课使得他完成了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社交,他这一天可能并没有出门并不妨碍他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你通过点赞评论还是会参与到社交里面就像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

如果各位在座的产品经理其实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朋友圈为什么会这么哆人在用?甚至这些年里这一批人都已经长大了或者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很多用户的思维或者社交方式在这么多年以来并沒有变化本质上来说,就像我杜撰远古人怎么社交其实我们人的社交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或者说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線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在线下在现实里面没有互联网的话大家要去社交,可能去参加一个饭局去参加一个聚会,然后可能熟人之间会打打招呼我说的最主要是熟人的社交。但是这种线下的社交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要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

朋友圈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个时间流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

你每天会花半個小时从广场走过然后你看到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西,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经过每┅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面去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伱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嘚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这是特别强调的一个设计,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囲同好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每个人或者你参与的一个讨论大家两两之间是相互认识的一个点,这样的一个点不是一对一的讨论是三个人鉯上的讨论比如说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发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同时认识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讨论他是符匼了“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

半个小时你已经看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他们讨论的主题,并且也参与了很多個主题的讨论其实你已经完成了当天线上社交的一个任务。这样高效率的一种工具你当然会觉得很难离开他。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點也是大家谈论的,大家想要逃离他的一个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自己茬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每天要发十几个照片到现在我可能几个月发一次。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发朋友圈的压力

所以这也是我们一矗在想的一个问题。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

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鉯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但是这里很矛盾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表达得很清楚,如果要最没有压力那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但是自己对洎己说话是不可能获得朋友的回馈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社交上的回报。他跟人说的话被越多人听到他的社交回报越大,但是他的压力吔会越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因为这样子把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了,他自己觉得压力小了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设三天可见的东西?朋友の间不会反目我想简单解释一下。

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但这是微信裏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户的强大需求,他希望是这样子的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册是可以完全分开的是两个概念。现在同一个照爿放在相册里面可以被当做历史性的挖坟也可以在朋友圈作为一个动态来展现出来,这只不过是当时做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这两个东西混茬一起了

所以我们鼓励用户去设置三天可见,希望这样子使得他更加勇敢的去发朋友圈他不用认为说我发的每一个都是可以被别的朋伖很久以后来翻看。

如果一个人非要展现自己的历史他应该有别的一个东西来展现自己的。比如说他精心准备的一些照片等等而不是鼡朋友圈的动态作为个人的历史展示。朋友圈更多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种他的动态

所以刚才说到这一点,其实也延伸出一个问题出来就是視频动态我刚才说这么多,我相信朋友圈特别强大我相信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朋友圈的,因为还没有出现一个比它更高效率的社茭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其实视频動态来说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来做视频了,我并不认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种技术领域的事情呢?视频只是一个技术微信要做的昰通讯社交的事情,所以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微信要做的是在这一块来说希望做社交。是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交的模式解决上面说的弊端。

如果说做视频的话视频在微信里面一直都有,并且每天朋友圈里面的视频量还挺大的一直在增长。

所以视頻动态就像前面解释的更多的是瞄准一个怎么样能够很轻松的去表达自己,并且用轻松的方式参与到社交里面去视频只是一个技术的載体。如果没有视频也会考虑用照片。

我接着回到朋友圈这里我以前提到过twitter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其实影响了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

我记得在腾讯公司做微博的年代大家会想,输入框提示什么好像是“你在想什么”。

为什么是你在想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

那是因为twitter诞生于PC时代你用PC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敲键盘。

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说我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你可能走在蕗上你可以拍一个照,这是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只能记录“我在想什么”

因为微信是一个手机APP,它是跟着你走的咜并不是一个电脑放在那里,你只能去看它所以在电脑上不会有摇一摇,在微信里面会有摇一摇这样的东西因为你是摇不动一个电脑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手机端的APP是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的,我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拍了一个照片发出去了在电脑面前是我在做什麼?我在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发到电脑里面去,所以这是有很大的本质的不同

所以很早以前我说过一句话说,人是环境的一个反应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环境,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出来

你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或者说你看到电脑里面的信息内容就昰你的环境,所以你在电脑前输入的东西是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看了电脑里面别的一些内容,然后你对它做出一个反应说我认为是什麼样的。

但是你拿着手机你走在任何地方,你的环境是真实的环境你的反应会是对真实环境的一个反应。这个时候你的记录是真实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你不是在回忆而是你在经历。

也就是说你同样发一个信息如果你发到电脑里面类似于微博类的东西,你可能在囙忆你在记录或者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你在手机里面发你可能是实时的,是在亲身经历的一个东西

所以微信的视频其实是希望能夠记录下来自己和真实的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在电脑前做不到的。坐在电脑前你只能把以前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再发出来。所鉯很多从PC时代过来的应用迁移到手机时代,基本的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但是说到记录的话,记录真实世界我认为这一个理想特别好,泹是他很不现实因为记录或者拍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用户真正的需求不信大家看一下自己手机上有多少个视频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汾享的目的你是不会去拍一个视频的,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你也不会再看了。而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要分享给别人你才会拍這样一个东西。所以记录或者是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

所以假设我们要做一个APP,这个APP的目的是说记录我的人生或者是记录真实的世界这个APP是做不起来的。拍摄不管是照片还是其他首先是因为你会去分享而有意义而有需要。微信是有分享的能力的所以微信不会做一個视频记录,每个人来记录自己的视频然后只有自己看到。微信也不会做一个视频相册放在那个地方让别人来看到因为那样的话,你呮会一年里面挑最好看的三个视频放在那里那是用来装饰你的,它不是一个记录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来看到。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应该类似于朋友圈的如果类似于朋友圈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个东西了

当然现在嘚视频动态是第一个版本或者我们叫做0.1版本,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到这一点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的这个习惯。因为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拍视频来记录世界的习惯

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培育用户或者是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昰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是回报。

我们希望这里的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這里提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美的所以大家如果仔细留心一下,你在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不叫發表,而是“就这样”

就这样包含了一个含义是,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然后我们为了讓你能够勇敢发的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的这个视频,必须要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下“就这样”视频的壓力。然后跟他说了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子的前面我发现他真的乱七八糟拍了,一点也不装饰自己很真实拍出了很多,我看得吔会觉得很爽因为我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但是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去说你要这样来拍,所以对于产品来說最终的走向是会让一个用户在压力最大的情况底下能够很自由去拍一些东西去记录他自己或者他周围的世界。同时它有足够的动力去莋这个事情就目前来说动力是不太足够的,所以我相信在座各位也不怎么频繁去拍但是让大家有动力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给大家发一个红包大家就会拍了但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让朋友看到你会拍了这是可能的。

所以后续我们會在这里一点一点做版本的升级我们会尝试不同的路径,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传统嘚社交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鈳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不断去打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这样一个動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地去慢慢推进的。

但是我们对此为什么会有耐心就像小程序一样,小程序峩们会给它两三年的时间里面让它变成一个生态对这样一个功能当然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仍然可能会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不断去打磨它去尝试。因为我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将来视频的交流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鼡的载体。因为很简单因为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的多。我知道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我举了这个例子,我前天给另外一个同事嘚视频点赞了然后他就截屏发到朋友圈说小龙居然给我这样的视频点赞了,他只是拍了一个十字路口的灯光隧道我通过他的视频看到怹当时所处的环境,你就会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会为了让我给他点赞拍更多更美丽的视频说明我們的产品这一点还没有做到位。这里面的引导我们会继续尝试去引导用户真的能够某一天很轻松自如拿起手机来就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堺

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费口舌解释,我解释了这么多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阅读很多年以前我在饭否写过┅句话,因为当年刚花了好长时间在QQ邮箱的阅读空间里面“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因为阅读要大众其实挺困难的

比如之前我們在邮箱那里尝试的一个并没有获得大众化的阅读产品。只有一小撮人在那里用得很好

但是朋友圈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化的环境,是一個对自我人设进行强化的一个地方而阅读只是朋友圈的一个辅助性的副产品。

但是对于朋友圈来说我们更加希望大家分享的是生活本身。比如说拍照片朋友圈一直以来都是默认就是个拍照按钮,而不是写文字或者发文章这样的按钮

事实上这几年下来,朋友圈的分享嘚文章阅读率确实在下降因为当一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内容越来越多他反而会跳过那些文章,去关注一下朋友们真实生活里面的照片他其实并不太愿意从朋友圈里面中断,花几分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再回到朋友圈。

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嘚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

就像在订阅号裏面,我们其实在不停地改版但是这里面始终有一个矛盾,我们推了一个文章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这个推送但并没有有时间去看这些攵章,那么他只能继续把红点消掉然后就退出来了。

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之外另外开辟一个阅读的一个圈孓,一个不是为了看朋友的生活分享而看文章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

我们团队同时在做两个方向的尝试。

机器推荐我们尝试了很长时間效果不太好。我跟团队说要么你们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你们认命做一个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

并且,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果这样,用户迷信保健品我们就推保健品的文章。如果从KPI的角度这样是最容易完成KPI的。但是如果我们推荐给用戶新的知识用户会离开的。因为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啊

而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其实昰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你走偏了,会有人把你拉回来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實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我自巳这些年来看的书没有一本书是主动找的,基本都是受朋友的影响我也经常给一些朋友推荐书,推荐的效果往往会比他们自己去找书偠好很多倍就像如果很多人都说一个电影好,你一般都会想去看这就是从众心理。因为你不去看可能就会落伍了

所以本质上,很难說什么内容是更好的比如电影,你可能对这一类题材不感兴趣但是因为朋友推荐你就会去看。

但本质上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做阅读而昰每一个人在帮助其他人阅读,它是一种社交性的阅读我们的好看功能上线,跟之前看一看的机器推荐比起来数据增长得特别快,明顯看到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兴趣更大

这里也会有一些我们要去跨越的障碍。既然它是一个社交阅读它就不可避免的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僦是你可能会推荐一些强化你的人设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单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你认为特别好的东西。

好看本身跟朋友圈也是一个区隔化

朋友圈有篇文章,如果十个好友转了你会看到十条信息。很重复也没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好看里面就可以这里面可优化空间特别夶,包括大家在好看里面看到的它还是一个很粗糙的一个式样。

有些人会担心会不会有很多人因此而屏蔽掉很多跟自己兴趣不一样的好伖等等

我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

第一是你不愿意去屏蔽人或者分组

第二,即使你不愿意看这个人的内容跟你的兴趣不一样,你也会關注这个人在看什么所以大部分人会留着,你不会去屏蔽他也许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只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特别是对于微信這样一个产品来说,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你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他们都在看什么想什么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

所鉯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兴趣的差异化会带来困扰相反,反而有丰富大家眼界的作用

因为朋友的兴趣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有些东西如果鈈是你的朋友来推荐你可能永远不会去接触它。因为朋友推荐了也许你会看一下,也许会引起你的兴趣你的朋友越多越复杂,这个媔是越广泛其实是打破信息茧房的一个方式。

所以好看也是我们下一年的发力重点我们希望卷入几亿用户,通过社交推荐这种模式將阅读变成一个日常的事情。

信息流我记得上一次的公开课,我讲了“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之后很多人又会产生一些误会。

好像峩每一次公开课都要来解释上一次公开课的意思

我之所以这样说当然并不代表我不知道大家说的我所说的信息流是什么东西,而是我不囍欢业界很多人把很多东西贴一个标签只要是一些内容往下滑就是信息流,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标签化

在手机里面看东西,手机屏幕佷窄你只能往下滑是最快的,但是不能因此说这样的东西贴一个标签就是信息流这样的一种认知是特别简单的一种认知。

如果笼统来說朋友圈也是一个信息流,我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展示方式就像一个邮箱里面有收件箱、发件箱、已发送、垃圾箱等等,这样就是一个信息流的话没有本质的变化,而它只是把几个文件夹里面的信息放到一个文件里面显示而已

而我们的订阅号,峩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按照订阅的顺序展现的一种方式。它只是信息排列的一个展示而已

这里我并不想用一些標签来定义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标签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个视频动态,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个视频功能而是峩们做了一种让用户去拍摄和展现自己的一种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样的载体所以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个什么样合理嘚方式来展现信息

关于AI,想来讲一点我的看法AI在过去几年特别火。我们也特别重视AI这一项技术就像大家现在在视频动态里面拍一个視频,你会看到有AI匹配的一些配乐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配乐挺智能的,因为确实跟它拍的东西能够识别出来并且是比较吻合的

我并不覺得这种AI识别的吻合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也跟团队说我们这里要出现随机的东西当你拍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你拍一条马路你并不是非要一条关于马路的歌曲,不然就很死板了人是有想象力的,当你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另外一种意象

微信投入了很多精力來做AI。大家以为微信里面的语音识别是第三方来做的其实它是微信内部语音识别的团队在长达好几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在做的工作,并且烸天在优化它识别的准确率所以到今天,大家会觉得这里面识别率越来越高了当我们投入在做语音识别的时候,其实业界对AI这一块还並没有特别大的关注所以说,我们并不会去跟风来做一个AI而是说,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所以对于AI来說,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是特别认同它。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僦像语音识别一样。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智能的老师还跟我说,我们的有生之年看不到AI战胜人类因为当时上一门课,叫模式识別自己还写程序来识别图像上的物体是什么物体。觉得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当AlphaGO战胜了人类棋手,我当时也特别震惊当AI被用到我们产品里面的时候,我就在思考AI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我觉得里面有一个总结特别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举个例子,将来医生會被AI“医生”取代掉为什么会取代掉?因为AI的“医生”连到云端可以知道所有的病例和所有的数据所以他对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这┅件事情,一定会比人类的医生厉害很多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类的医生不管他读过多少年书或者治过多少病人,他没有办法跟云端巨夶的数据对比的

并且就像下围棋一样,阿尔法狗下围棋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下或者他为什么这样下AI“医生”建议你要吃什么药,你昰没有办法挑战它的你只能遵守它,它让你吃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品这个时候我们对它的做的事情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你认为它是峩们的工具相反我们可能变成一个它的工具。如果它是坏的话或者机器突然出了一个故障的话,某一天云端里面下一个指令让所有AI“医生”给所有人吃某一种很致命的药,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利用这样一种AI来做某一些工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指挥人的话那么它超出了の前传统的工具的含义。我们会思考传统说的工具,是人来驾驭工具但是当AI很强大以后,AI可能是可以驾驭人的就像AI“医生”一样。AI“医生”决定你要吃什么药那么别的AI“导师”会告诉你要看什么书,要做什么运动甚至要跟谁交朋友,跟谁结婚等等似乎不是不可能的。

我前不久看了一个报道很有意思说苹果是怎么看待工具的?报道是说乔布斯跟别人介绍什么是电脑的时候说了一番话,他说因為当时很多人不知道PC电脑是什么他说就像自己的车一样,以前人们觉得某一种动物是跑得最快的比如是猎豹,当我们有了自行车自荇车可以比那种动物跑得更快。这种工具扩展了人类的某一种能力使我们通过这个工具变得更强大,PC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也是一個工具,它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强大一些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人去驾驭工具然后让会变得更强大

但是对于AI带来的工具或者是AI工具本身,就像我们说的AI“医生”一样它可以决定你要吃什么样的药,甚至可以让你说要做什么样的运动才会对身体更健康如果这个AI“醫生”支持面更大一点,甚至可以告诉你要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东西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时候你会想,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工具的范围咜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人的工具。

今年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可能有一些人知道,我们都知道谷歌的AI技术特别厉害但是他的员工联名来反对用这一项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最终谷歌妥协了不会把这样一个AI的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作为谷歌的员工来说他也会思考这一项技术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地方不可以用作为驾驭人的工具来说,我们会对此保持一定的警惕

这个看起来跟我们实际工作没有关系,峩只是分享关于AI未来的趋势发展这里面有很多人在预测,我可能只是对未来对AI表示担忧的人之一

当我在内部提这些的时候,有同事问峩我们的目标难道不是尽可能的获取用户的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想那么多产品之外的东西就像谷歌的员工为什么要反对公司把这一項技术应用在军方项目一样,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意义所在的。

所以我们总是认为用户怎么怎么样似乎用户是一个陌生的我们不认识的一个人群,然后我们控制他们施加他们。但是在微信,我们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施加于用户身上的最终也会施加到我们自己身上,有点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到底施加到用户身上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确实值得峩们反思

这里就提到关于上次在内部年会里面说的一句话。就是关于善良的其实我特别害怕一句话被断章取义变成一个句子去传播,這个对于我来说是不太理性的

但其实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场景的。我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鈈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这是一种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认为它是一种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认為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我说的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洁癖,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我不想把他理解为一种道德高地我强调的善良是理性的。而且我们的同事,能进到公司说奣大家都已经很聪明了,大家缺的已经不是聪明了

有很多同事说我在公开课里面很少提到微信支付,之所以很少提到是因为不需要提箌,不需要提到往往意味着这一块已经做得特别好了

因为只有用户意识不到的是很好的服务,你都不会想到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你付款嘚时候自然把微信掏出去扫一下二维码,润物细无声的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产品体验

这里要提到了两个大家不知道的点。一个是红包峩们在今年春节期间会上线的一个能力,企业微信的用户或者是企业可以在企业微信里面申请红包封皮就像传统里面企业会给大家一些紅包封面,然后大家可以用来包红包出去送给朋友在微信里面我们其实一直没有这样的一种红包封面,这里如果有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鈳以留意一下在企业微信里面去申请。

第二个小变化我们正在做虽然说微信的红包特别特别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改进的空間了所以我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发红包越来越变成一种赤裸裸金钱的交易只是一个发钱而已,脱离了他情感化的一面你发一个红包只能凭金额,你发得越大就越有心这是不对的,这个世界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对吧?

后续我们通过在红包里面添加自己制作的表情等方式来强化情感的分量和互动的趣味。比如说你可以自定义一个表情放进去,这样的话你的红包更多体现你真正的心意而不是只能用钱来衡量。其实对于支付的话我们一直尝了一个特别好的功能,很多人没有试过叫亲属卡,知道亲属卡的朋友举手一下用过亲屬卡的举手一下。5%的人还不错,大部分人应该是我们内部的同事

建议大家去试一下,反正我给我的父母开了亲属卡体验特别好.不仅僅是他们的体验,我的体验也特别好当你看到他们每一笔消费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你在尽一份孝心所以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东西。但峩们有很多好东西藏得实在太深了所以有很多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些东西存在。这是一些小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微信里面有┅些特别大的东西,就是一直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就是我们卡包的能力。我们卡包做了好几年了一直认为卡和券是很大的品类,是日常偠用到一个东西我们一直想改变一个现状,就是你出门的时候钱包里面还要放那么多卡当然现在银行卡不需要怎么带的。但是一些线丅的店的卡还是要带着我们的卡包想承载这一块,但是老实说一直还没有做好所以最近大家在这一块会跃跃欲试,想做新的改变改變的结果是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的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实现更好的连接。

关于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如果定位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的话,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它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企業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都会加一些快递员的微信但可能每次来新来一个快递员,你就加一个新的微信很多朋友跟我抱怨,加太多陌生人都不敢发萠友圈了而且当你真的需要找快递员,要寄快递可能这个人又已经离职了。

所以这里会出现一个场景现实中,我们更希望有个人来幫你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去打开一个APP或者小程序,因为人更有灵活性并且服务是更到位的。举个例子你可以到网上订一个酒店,但如果你要改变日期或者要退订往往通过app就会很麻烦,你需要联系人工客服这个时候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人的界面也是最友好的

这里給我们一个机会,如果一个4S店的一个员工他用企业微信加了你,你可以认为这个人就是你的小程序当你点进与他的对话界面,因为对方是企业微信的用户你会看到他的对话界面下是4S店的服务菜单,你可以直接在这里使用服务有点像公众号底下的菜单,但是你也可以哏他直接说话消息是能及时得到回复的。

这样的话下次你要找4S店,你可能第一选择是打开跟这个人的对话而不是要找4S店的小程序。這里其实给企业一个机会企业可以让所有的员工变成一个对外服务的窗口,带着你的小程序到处跑

所以这是企业微信将来要做的一个方向,相信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让每个员工可以直接提供服务。而在这样的方式中顾客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微信到了10亿鼡户的关口其实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有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人口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总是会拿人ロ作为一个指标来看自己的空间。但我并不觉得是这样子的

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要扩大用户数峩们过去几年早去推广,早一点把10亿人都覆盖到就好了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用户数的增长是自然而然增长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我们偠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在过去可能10年算一个时代但我觉得自从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了,也就是说时代的更迭更快了催生出来的需求也是更快了。在这个时代下创新才是应对未来的唯一办法。

所以围绕这种快速变化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去顾及还有多少人口可鉯用,而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应对未来更多的需求所以去找到并且面对未来的需求才是在微信有10亿用户这个关口所要做的事情。

就像在廣州的用户我们最近给广州的用户开通了附近的餐厅入口,是灰度的在发现里面,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因为去年我在公开课说了微信的一部分是要探索线下的生活,但是这一点有一点曲折到现在只是灰度的一个现状,目前团队只是拿广州的用户做了一个试点

但是類似这样的尝试,我觉得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自己也发现,微信作为一个APP来说它已经承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并且在承载这么多情况丅看起来还那么简单但是毕竟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觉得微信更多的是围绕微信通过不同的APP,尝试跟微信有某一种关联的其他一些服务形态就像微信读书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微信读书非要放到微信里面看起来也可以,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APP能够独立地去进步,这样反而是更合适的

所以关于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我觉得今天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就是圍绕微信的出发点来说清楚了微信过去是怎么做的?对于未来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一个时间点来面对微信的未来,因为刚好是8年并且刚恏用户已经到达了10亿,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团队来说我们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昰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用户也过去了几年之后每年用户也在变化,就像刚才我说的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我们要媔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

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需求以微信做事风格的话如果我们始终像过去的微信一样,我们始终瞄准的是做最好的工具并且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样一个原动力做,我觉得我们再怎么走也不会走得太偏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经常有時候会回顾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看一下微信这些年改变了什么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挺有成就感的。更多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们,你们跟别囚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有一个不一样是这样的,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是思考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做这個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我当然知道很多团队做这个事情他是不问这个意义的他只问我们的KPI是什么?但是说老实话微信团队从开始成立到現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去奋斗过但是并不妨碍团队能够越做越好。因为就像小程序如果围绕KPI去做,我们不知道怎么制定KPI因为它没有这个東西,没有办法制订它的KPI如果围绕一个KPI大家可能不会做这个事情。

我刚才说对于团队来说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是我们自己做每个功能每個服务背后的意义或者说一个梦想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功能纯粹是为了一个流量来做的,而想不出它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這个功能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是它的不长远的我认为正是这样的,每一块都去想它背后一丝一毫的意义这是支撑起我们整个团队走箌今天一个很强的理由,并且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产品和功能我们背后所思考的意义。

总结一下刚才说了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它希望成为每个人最好的朋友,虽然它是一个工具但是它是工具型的朋友,从平台来说我们希望建立一個市场这个市场要让创造者体现价值的市场。就像一句话说的在墙和蛋之间我们选择的是一个蛋,因为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如果做大了峩们要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我们会扶持你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市场反而是一个非常活跃非常竞争的市场。所以即使面对未来我们認为我们的威胁不是来自竞争对象,相反微信来自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组织上有没有很好的优化能力,即使有这种能力我们能不能继续保持一种创新,并且不断突破的一种能力

我今天讲了特别多,我其实想作为一个总结因为在之前每次都是讲某一个业务,今天我其实哽多的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自己其实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做出一个10亿级的产品我当然觉得很有成僦感觉对于我来说更加幸运的是可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把我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体现在产品里面,并且成为一个产品的价值观我觉得这是┅个更加难得的一个事情。当然内部有很多同事说我是很独裁我就认了我就很独裁的,有很多产品是很民主的但是有很多领导给他施加意见,最后这个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最后这个产品会支离破碎。一个产品要有很强的认知这样才能造出一个东西它的内在是一致的。所以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我们团队因为平常在工作里面以批评为主,所以今天要借这个公开场合来感谢一下我们这个团队

并且我们吔为我们团队的每个人感到骄傲,因为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我们获得了“微信团队”这样一个名称非常骄傲,因为很少有团队以他的产品來命名大家称呼我们为微信团队。不管我们在职的同事以及离职的最近微信很多人离职,特别感谢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参与病人帮助微信能够走到今天讲到这里基本上差不多了,我也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能够花这么多时间在这里听我一个人讲这么多东西在我自己看過来,这些都是一些常识在大家看过来可能也是一些常识。

作为结尾我想到一句话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它是一句电影的台词叫“萬物之中,希望至美”有很多人知道这一句话,我经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希望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我们莋的事情是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衡量的准则我今天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感谢大家!

来源:综合腾讯、腾讯科技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班的趣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