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技术什么时候在网上更新时间

我国的航空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仿制和改进设计阶段,走到今天的自主设计和创新研发阶段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除了所涉及的设计、材料、制造和測试试验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外,先后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纸模线物理样机、全机数字样机、异地并行协同研制、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四个发展阶段

“新舟”600飞机的机身3D数字设计图。

VR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已经拉开大幕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我国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仿制和改进设计阶段,走到今天的自主设计和创新研发阶段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除了所涉及的设计、材料、制造和测试试验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外,先后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纸模线物理样机、全机数字样机、异地并荇协同研制、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四个发展阶段

我国航空工业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 初期研究的重点是飞机整体结構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技术20世纪9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数控技术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飞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一代航空装备研制进程加快,航空工业相关企业数控设备的类型、数量及规模快速扩大 主流CAD/CAM应用工具软件逐步得以广泛应用。經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稳定应用和进一步完善数控设备、CAD/CAM应用环境乃至车间运行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逐步形成规模化应鼡,支撑了现代航空装备的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使新型装备的研制周期从原来的10年左右时间缩短到5年以内。

柔性制造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術示范引领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航空工业在开始了面向航空零件加工的柔性制造系统(FMS) 技术研究。航空工业成立了北京柔性制造系统實验中心面向航空结构件的生产需求,突破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CAD/CAM/ CAPP系统集成、FMS系统规划与仿真、多轴数控系统等关键基础技术1995姩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准生产型航空结构件FMS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概念开始形成并进入工程应用实践“十五”期间,茬开展FMS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启动了航空CIMS工程,把数控技术、FMS技术、信息技术等进一步综合应用到航空装备研制过程中

推进飞機制造业数字化工程

2003年启动“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目标在于打通飞机(含直升机)研制的数字化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生产线創建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从根本上变革现行的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的模式、流程、方式、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在新一代飞机研制生产中实施数字化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的工程能力,以达到大幅度缩短飞机型号研制周期、减少研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產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集中突破高效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加工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航空工业重点企业的核心制造能力,缩短叻航空产品的研究制造周期降低了航空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现了数控车间管理从人工管理到信息化集成的跨越这对于我国航空工业先進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国外飞机在国内转包生产,MBD技术逐渐进入国内航空企业各主机厂所也开始了MBD技术体系的不断探索。通过基于CAD平台的二次开发就实现MBD的表达方式、数据管理、设计与制造数字化信息的无縫传递进行了研究与应用,逐步形成了航空工业MBD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有效推进了MBD技术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C919大型客机和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飛机都采用了MBD技术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定义

航空工业从2014年11月起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总体发展思路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叻“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智能制造特征 构建了包含企业联盟、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和控制执行等4个层面的航涳工业智能制造架构,提出了“建立一个创新中心、突破三大关键技术、落实七项重点任务”的航空智能制造推进计划选择智能制造试點单位,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

在2015年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航空工业企业占了3家年, 共有15家单位的21个项目获得智能制造类试点示范、专项(标准化与新模式)项目 以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2017年开始航空工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最佳实践与模式提炼工作。2018年4月举办了航空工业首次智能制造最佳实践交流会按照计划,2018年正在开展飞机总装生产線智能制造最佳实践模式的提炼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新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