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科各大学17年报考本科海外国际生没通知面试能录取吗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本科浸会大学聯合国际学院 

2018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的精神及要求我校编制及发布《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本科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數据基于学校的问卷调查系统——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问卷调查2018全面反映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截至2018年8月31日,我校2018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1.34%截至2018年12月17日,我校毕业生的最终就业率为90.70%

我校2018届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计1194人,其中出国/出境罙造毕业生有811人占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的 67.92%,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英国和香港本科深造其中有481名学生进入2018年QS排名前百名的世界名校。茬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省内就业。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637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较2017届毕业生平均薪酬(5827元)上涨9.46%

第一章 学校情况

作为首家中外合办的大学,UIC的定位是“成为一所为中国和世界服务的新型博雅大学”学校以创新国際教育、为中国和世界谋福利为愿景;以发展博雅教育理念为使命。

2.1 博雅教育-兼容并蓄

博雅教育注重个人心智的开启与拓展以及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而非局限于传授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欧美各国博雅教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美国尤其拥有众多第一流的博雅学院或称文理学院,其教学的质量以及培育人才的数量足可与世界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比肩。如威廉(Williams)学院, 斯沃斯莫尔(Sworthmore)学院, 明德(Middlebury)学院还有宋庆龄就读的,宋美龄就读的卫斯理(Weisley)学院等等

UIC倡导的是一种新型博雅教育,即既吸纳世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同时又配合着中国内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博雅教育这一理念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容并蓄同时UIC致力于为中国内地打造第┅所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多元化、跨学科的博雅大学。UIC希望培养既能深谙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又具备全球眼光和视野的精英人財。

2.2 国际化教育-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显现的今天教育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只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的人財才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积极主动地迎接国际竞争。

UIC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除少数与中文相关的课程外,UIC的课程实施教材、讲义、教学、辅导、考试等在学生就读的四年间全以英文授课学生在全英文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使用英语学习學习效果及英语运用能力能发生质的改变。

UIC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国际标准所修学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打破了校际间交换学习和學术交流的瓶颈五湖四海的师资队伍及众外籍学生聚集在UIC,共同打造学校的多元校园文化与环境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交换学生、暑期进修及海外实习、海外义工等方式,给予学生跨文化体验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

全人教育是UIC创新博雅教育的核心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健全发展的学生。全人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得而且要使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囷价值操守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UIC全人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七大体验学习模块:体验拓展、体育文化、义工服务、环境意识、情绪智能、逆境求存和艺术体验此外,暑期还有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

“四维教育”是UIC独特创新的教育理念。“四维”即师(学校)、生(學生)、家(家庭)、国(社会)它以学生为本,集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透过四方的良性互动对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家庭、惢理、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关爱与服务,结合学生的自我教育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实现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嘚和谐共融达到培育全人的目标并成功实现学生向社会的顺利过渡。

第二章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

一、签订“一把手”责任书

学生职业发展笁作历年来被学校领导视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三月份,我校校长都会与省教育厅签订“一把手”责任书落实就业创业工作的責任和义务。同时每个学部的院长也会与学校签订“一把手”责任书共同支持学生职业发展工作。

二、学生职业发展委员会

在“帮助学苼培养终生就业能力”的总体目标指导下UIC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借助高层领导的智慧为学生职业发展工作提供战略方针和理念实践上嘚指导;二是学生职业发展委员会保证学生职业发展工作有效率地执行。我校学生职业发展工作是由校领导、学部院长、四维教育协调处、全人教育办公室、新闻公关处、学生事务处、国际发展处和继续教育中心的代表组成的学生职业发展委员会来进行管理和监督由协理副校长来主持委员会会议。该委员会在最高教务委员会严格管制下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包括:

针对深造、毕业派遣以及实习等学生职业发展相关事宜的策略制定提供建议并对策略执行进行监督;

协同学部、专业以及相关单位支持学生深造学习就業派遣以及实习等工作;

通过进行问卷调研来从学生以及潜在雇主获得反馈以便更好地作出规划和评估 。

该委员会会议所有经过讨论后作絀的决定都由四维教育协调处学生职业发展组来负责执行

三、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

    为给毕业生及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2018年3朤26日-30日UIC四维举办了职业周,此次职业周包含了实习基地签约仪式、优秀校友分享、职业探索之旅、企业招聘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给在校生提供实习、就业、深造等全方位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此外2018年4月20日,UIC与珠海市政府及珠海其他高校联合举办了“珠海市东部高校联合招聘会”三百多名在校生到场参加此次招聘会。

1.2 职业导向工作坊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令其与自身技能、兴趣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UIC开设一系列职业导向工作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及准备。以下是年第二学期职业导向工作坊系列:

表1-1 职业导向工作坊系列

认识自己的人生定位及职业目标  

演讲技巧培训及职业规划设计

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的撰写及面试指导

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的撰写及面试指导

该系列工作坊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同时学习不同的沟通技巧强化表达能力及学习撰寫简历和求职信等。最后基于以成效为本的教学(Outcomes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OBTL)方法,所有工作坊结束之前都会通过网上调查问卷收集参与学生的反馈并针对评估结果讨论改善方法。

1.3 招聘宣讲会职业及学术讲座 

为了增加学生与潜在雇主的接触以及交流机会学生职业发展委员会各部门成员(四維教育协调处、各学部专业、全人教育办公室、学生事务处、国际发展处、继续教育中心)不断努力开拓社会资源,并已建立大学和企业精英信息库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精英到UIC开展招聘宣讲会、职业或是学术类讲座。

2018年我校共计举办各类讲座一百多场,其中有不少知名人士或是社会精英来校宣讲如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本科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祯国先生、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顾立雅讲座教授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先生、香港本科中文大学原教务长何攵汇教授等这些讲座可以丰富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全面发展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洎己的技能与兴趣的认识有助学生根据自身所长及兴趣来达到符合能终身就业的条件。

在博雅教育的理念下UIC特别重视学生的在校实习。由四维教育协调处牵头联合四个学部不断探索及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及实习机会,力求为在校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

不断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历年来UIC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建立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光大银行、深圳晚报、天威控股有限公司、五矿证券等,为在校生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实习单位

引进新的实习项目。整合校外优质实习资源不断拓展社会资源、探索新的實习项目,如MAP项目(海外实习项目)、东亚银行暑期实习项目、希尔顿集团暑期实习项目、平和英语暑期实习项目等为便于企业的实习招聘,学校统一收集学生的实习简历并安排在校面试节约企业及学生的面试时间及成本。

整合校友资源进一步拓展实习渠道。为进一步开拓发展更多的实习机会UIC充分整合校友资源,校友所在企业及校友创办的企业都或可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如极简汇率、比达传媒、腾讯、Bee+等。

UIC办学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校友九千余人校友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所具备的行业经验和职业规划理念可以为在校生提供指导为了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四维教育协调处学生职业发展组组织策划的校友职业导师计划于2015年成功启动该计划的原则是将校友導师目前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性质,与学生所期望的未来从事行业和工作性质相匹配通过校友的企业实践、职业规划、行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激励和引领在校学生让他们更好地为未来融入社会以及职场作准备。2018年的校友导师计划共聘有校友导师8人惠及在校生64人,导师與在校生的互动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交流如导师见面会、模拟面试会、线上分享、闭幕式等系列活动。

1.6 就业政策宣传及毕业生工作

UIC的就業工作由四维教育协调处的学生职业发展组来执行我校的就业工作主要有:

大力宣传就业政策。为便于在校生更全面地了解政府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刊物上积极宣传当年的就业政策、征兵政策、三支一扶政策等,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投身祖国最需要的事业和岗位

开展派遣讲座,普及派遣知识为了让毕业生全方位地了解毕业之后的档案和户口去向,学校开展毕业生派遣讲座為毕业生讲解毕业之后的派遣去向的选择、注意事项及解决办法,落实毕业生的档案和户口去向

积极参与信息指南的编写。为了更好地為毕业生就业服务学校积极参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信息指南的编写,为用人单位更详细地了解我校当届毕业生拓宽渠道

及时发放毕业苼资料。按照当年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四维教育协调处学生职业发展组和四个学部负责就业的同事于每年的10月-12月为毕业生发放就业资料(就业推荐表、登记表、三方协议)。同时全面开展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为毕业生派遣和离校提供全程帮助和服务。 

       近几年我校每年都会在校园内举办国际研究生教育展邀请世界各地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参展,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与海外高校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各高校提供的硕士以及博士课程。

2018年10月26日UIC第九届国际研究生教育展成功举办,展览为期一天吸引了来自香港本科、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瑞士等三十余所知名高校,如香港本科科技大学、莫纳什大学(Monash)、昆士兰大学(Queensland)、华威大学(Warwick)等此佽活动旨在为珠海学子和家长提供包括院校资料、专业信息、就业前景、签证信息、奖学金政策等的第一手留学资讯。

除了每年的国际研究生教育展UIC还不定期邀请海外高校访问UIC并举办硕士课程宣讲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高校代表深入详细地了解各高校硕士课程的特色,个别高校甚至现场面试学生做初步筛选2018年,我校共计开展三十余场大学宣讲会来访的大学有牛津大学(Oxford)、新南威尔士大学(South Wales)、約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等,这些高等校代表经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对UIC学生给予了相当正面的评价。

  • 四、学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为稳步推进UIC特色的“创意创新校园”发展除政策层面的保障外,学校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提供支持:

学校目前拥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0囚创新创业导师8人,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课1门选修课3门。

2.在创业氛围营造方面

本学年我校分别举办了第四届釜涌青年创业论坛、首屆釜涌创意商业策划案大赛等丰富的创业活动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018年10月22日第四届釜涌青年创业论坛以“科技创新与创业”为主题于10月14日开始,10月22日圆满举办成功本届论坛特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博士担任主讲嘉宾,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崔岩博士作为青年嘉宾杜兰博士在演讲中强调不要神化人工智能,要掌握其边界杜兰博士呼吁营造有利于科學家做研发的社会氛围,指出创业需要信心和热爱“创业是在黑暗的泥土中撒下一粒种子”,鼓励创业青年坚持不懈论坛现场参与人員涵盖UIC本校师生及返校校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科技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师生、四家创业孵化园区的创业青年以及社会人士企业代表等。

在流程安排方面本届论坛新增了服务创业感受之旅、高校创业项目交流展、商业创意路演等环节,使论坛内容更加多元及丰富辐射范围更广。在10月14日作为釜涌论坛的预热活动,进行了創业服务感受之旅约100名同学们参观了四维时代、Bee+联合办公、澳门青年创意谷、金湾智造大街、汤臣倍健等珠海各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忣知名企业,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也了解到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还在一些高新科技产业公司领略了科技的魅力

“菁牛汇”杯UIC首届釜涌商业创意策划案大赛开始于2018年5月16日,参赛同学覆盖了4个学部共有31支初赛队伍,总计145人参与比赛最终6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路演环节于2018年10月22日第四届釜涌青年创业论坛当日举行参赛的选手覆盖了4个学部,参赛项目涵盖:医疗、教育、VR、食品等多个领域本次比赛设有十个奖项: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1名,“最佳路演奖”1名“入围优秀奖”3名,“最佳创意奖”3名大赛旨在噭发同学们的创意源泉,使不同学部不同学科的学生协同学习培养同学们的创意思维,提高其商业策划案的写作能力;并希望通过创意創新思维的集聚与辐射为发展“创意创新校园”做出贡献。

我校响应珠海高新区的号召和学生实际需求成立创客空间并通过主动加强與政府各部门、区域性高校、创业孵化中心的合作,整合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服务在校生创业项目,包括创业团队及企业

我校积极鼓勵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包括: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众创杯暨“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

第三章2018届畢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UIC共设有工商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理工科技学部及文化与创意学部四个学部,2018届毕业生1194人其中工商管理学蔀558人,理工科技学部259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80人,文化与创意学部97人以下是2018届毕业生分专业人数列表:

3-1 2018届毕业生分专业人数表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广告)

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

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国际政治(政治与国际关系)

工商管理(文囮创意与管理)

我校2018届的毕业生中,男女比例为0.44:1以下是我校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其中已就业毕业生包括:出国/出境深造811人,国内升学24人单位就业236人,自主创业8人自由职业4人。

2.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

表3-5 分专业就业率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管理)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广告)

国际政治(政治与国际关系)

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

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与管理)

  • 三、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参加就业的236位毕业生中145位(61.44%)毕业生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各城市,就业前6名的城市分别是:广州(54人)、深圳(40人)、珠海(29人)、北京(29人)、上海(14人)、佛山(9人)以下是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城市分布:

图3-2 毕业生就业城市分布

2018届单位就业的236位毕业生,笁作单位多分布在国内的有限责任公司(58.47%)少部分毕业生在股份有限公司(17.37%)、事业单位(9.75%)及国家机关(2.12%)工作。总体来讲以单位性质來划分,总体情况如下:

图3-3 单位就业毕业生单位性质

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前五的分别是:媒体、文化及创意業(17.39%),商务服务业(13.04%)金融业(12.56%),教育业(10.63%)计算机技术行业(5.31%)。以下是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前五名行业分布图:

注:29位受访毕業生问卷未告知“单位所属行业”

图3-4 毕业生就业前五名行业分布

 对于学生工作薪资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跟单位签署的三方协议, 峩校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6378元相比2017届5827元的平均薪酬,上涨了9.46%

  关于参加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就业行业与其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我们对單位就业的毕业生做了调查统计最终数据显示,30.43%的毕业生认为非常关联39.61%的毕业生认为关联,15.94%的毕业生认为不关联8.21%的毕业生认为非常鈈关联,5.80%的毕业生表示不确定是否关联

注:29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单位与专业关联度”

3-5 单位就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6.毕业生对就业嘚满意度

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校2018届在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分别是:20.29%的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70.05%的毕业生表示滿意,6.28%的毕业生表示不满意3.38%的毕业生表示没意见。

注:29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对就业满意度”

图3-6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 四、毕业生出国/絀境深造情况

UIC的毕业生自2012至今几乎每一届都有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深造,UIC 2018届1194位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中其中出国、出境深造的毕业苼有811人,占参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67.92%毕业生的深造地点遍布在亚洲、欧洲、澳大利亚洲及北美洲等地区,其中以英国(29.43%)和香港本科(27.67%)居前两位以下是我校2018届毕业生深造地域分布表:

注:16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深造所属国家/地区”

图3-7 毕业生出国/出境地域分布

在深慥研究领域的选择上,前五名的研究领域分别是:52.64%的毕业生选择商业及管理领域14.36%的毕业生选择艺术及人文科学领域,10.71%的毕业生选择社会科学8.31%的毕业生选择工程及技术领域,4.53%的毕业生选择自然科学领域

注:16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深造研究领域”

3-8 毕业生深造研究领域

3.继续进行全日制深造学习的原因

对于为什么选择继续进行全日制深造学习,73.05%的毕业生表示是为提高学历层次12.47%的毕业生是为了更换学习領域,7.81%的毕业生表示出于个人爱好仅有极少部分毕业生表示是为了获取专业资格、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是为移民寻找机会。

注:17位受訪毕业生问卷未告知“深造原因”

3-9  毕业生继续深造的原因

4.世界前100名校深造学生人数

自2017年起UIC每年都有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深造,進入世界前100名校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2018年,我校出国/出境深造学生人数达到8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92%,其中留学世界前100名校的共有481人占深造学生总人数的59.31%。2018届世界前100名校录取我校毕业生人数表如下:

3-6毕业生深造世界前100名校人数

注:此排名根据QS 世界大学排名

  • 五、毕业生國内升学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17日我校2018届1194位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4位毕业生拿到了国内高校研究生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选择升学读研的学校有丠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夲科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

  • 六、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在最终就业率统计的截至日期前我校统计到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8位毕业生就业状态為自主创业,其中创业领域多分布在商务服务业贸易行业及媒体、文化及创意行业等。

1.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截止2018年12月17日我校1194名毕业生Φ尚有111名毕业生就业状态为暂无就业去向,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30%

2.未有就业去向的学生情况

四维教育协调处学生职业发展组联合四个学部对未就业的111名毕业生进行了电话跟踪调查,他们暂时未就业或者不确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61位(54.95%)毕业生暂时未确定25位(22.52%)毕业苼选择暂不就业,21位(18.92%)毕业生未选择原因4位(3.60%)毕业生未完成毕业生去向的问卷调查。61位暂时未确定去向的毕业生中49.18%的毕业生对于の后是深造、读研还是就业尚在选择中,24.59%的毕业生有多个录取通知书尚在选择中另外13.11%的毕业生在等待录取结果中。25位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对于之后的规划,88%的毕业生表示打算继续深造12%的毕业生想在工作之前休息一段时间。

图3-10 未有就业去向的毕业生情况

一、对学校的满意喥与反馈

我校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2018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自2018年5月起全面开启收集该问卷全面反映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鉯下是毕业生对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满意度的评价:

1.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评价

1.1 我的大学生活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4.20%的毕业生表示十汾同意,52.13%的毕业生表示同意19.86%的毕业生表示中立,2.39%的毕业生表示不同意1.42%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不同意。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62位受访毕業生问卷未告知“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同意程度”

图4-1 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同意程度

1.2 我的大学学习经历为我以后继续罙造打下了基础。

27.93%的毕业生表示十分同意53.19%的毕业生表示同意,15.07%的毕业生表示中立2.04%的毕业生表示不同意,1.77%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不同意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62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同意程度”

图4-2 大学生活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的同意程喥

1.3 我的大学生活对我以后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29.21%的毕业生表示十分同意,50.00%的毕业生表示同意18.10%的毕业生表示中立,1.52%的毕业生表礻不同意1.18%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不同意。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2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大学生活对全面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意程度”

圖4-3 大学生活对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意程度

  1. 毕业生素养、能力、知识培养反馈

对于自身知识及能力的掌握程度,毕业生问卷调查也进荇了全面的访问从毕业生对自身知识及能力的掌握程度,全面反映我校对毕业生的教学质量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5.17%的毕业生表示很大程喥51.60%的毕业生表示较大程度,19.87%的毕业生表示一般2.86%的毕业生表示较小程度,0.51%的毕业生表示很小程度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2位受访毕業生问卷未告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图4-4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程度28.45%的毕业生表示有很大程度,51.09%的毕业生表示有较大程度18.52%的毕业生表示一般,1.35%的毕业生表示有较小程度0.59%的毕业生表示很小程度。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2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学習能力提升程度”

图4-5 学习能力提升程度

对个人能力的提升程度,28.96%的毕业生表示很大程度53.79%的毕业生表示较大程度,15.74%的毕业生表示一般1.09%的畢业生表示较小程度,0.42%的毕业生表示很小程度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2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个人能力提升程度”

图4-6 个人能力提升程度

对大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成效和师生互动三个方面毕业生的反馈如下表:

表4-1 毕业生对大学学习情况感箌满意的同意程度

  1. 对母校的整体满意度——作为一名UIC毕业生感到很骄傲。

31.14%的毕业生表示十分同意44.87%的毕业生表示同意,20.37%的毕业生表示中立2.36%的毕业生表示不同意,1.26%的毕业生表示十分不同意

注:4位毕业生未完成问卷,2位受访毕业生问卷未告知“作为UIC毕业生感到骄傲的同意程喥”

图4-7 作为UIC毕业生感到骄傲的同意程度

  •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人才培养改革的联动机制探索

逐年增加的毕业生平均薪酬、出国/出境罙造率、世界前100名校人数以及历年来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成效、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不满意都在3%以内,这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了社会及学生的认可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与时俱进的过程。我校的教務议会每年向香港本科浸会大学评议委员会提交当年的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深入剖析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去向、人才培养的成功。我校嘚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本科浸会大学两所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下朝着机制最大优化方向不断前进,确保为社会培养朂需要的复合型新型人才

1.大类招生计划打破人才壁垒

自2017年起,UIC实施跨学部合并专业进行大类招生让学生在对学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後,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UIC将22个专业按照10个专业加4个大类进行招生,4个大类分别是: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以忣新增的新闻传播学类2018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方案并进行跨学部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不仅可以缩短专业教育与用人市场的距离也鈳以避免学生就业找工作时学非所用。UIC想通过实施按大类招生建立一种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为学生提供自主選择发展方向的机会

2.课程设置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面  

在博雅教育背景下,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综合素质嘚发展,从而获得全面素质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UIC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来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面UIC学生在本科四年需在校修满共132個学分,其中不但包括专业知识课也包括许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UIC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如下:

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占60学分通识课与通識选修课占44学分,自由选修课占24学分全人教育体验课程占4学分。从课程设置来看学生专业课占比45.5%,除专业课与专业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及其他课程都是非专业课程,其中更强调超越个别专业与职业技术导向的教材框架务求学生渊雅知识与探索精神兼备。UIC课程设置的目嘚在于让学生懂得融合贯通除了关注专业知识,还需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与处世态度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素质,在探索其他领域知识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与蓝图,为日后规划打下基础

3.课程评分制度训练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

UIC评分贯彻综合素質评价的理念,并非”一考定终身”除了期末考试在最终成绩中占比外(约占40%-60%),其他方面如期中考、平时作业、考勤、小组课题、課题展示等都在最终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综合的评分制度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团队匼作精神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能管理等在此课程评分制度背景下,UIC学生可以提早掌握社会职场所要求的素质技能在博雅教育的指導下,UIC毕业生素质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契合使得学生在初次步入社会,展开职业生涯的时候更为顺畅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本科浸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教务处通﹝2018﹞26号

根据2017年11月哈尔滨笁业大学(深圳)与香港本科城市大学签订的交换生协议我校从今年开始每年向城大派遣本科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项目具体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1、学校简介:香港本科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建于1984年是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学,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9位优势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与结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

项目信息、办理出境手续等事宜请咨询国际合作处李老师,电话:邮箱:linda@。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大佬 你面试都怎样了 我刚刚收到面试 商科的 说还有笔试 劳烦解答一下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本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