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不该发表论文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处

答记者12问:发OA期刊论文后得哪些恏处如奖励

前言:前一些天,凤凰周刊某记者与我联系就OA期刊提出了12个问题,当时我进行了详细的回答今天武夷山老师把《》一文轉帖于科学网,发现我一共详细回答了12个问题但是,这篇文章之中只采用了一部分在该记者的建议下,我决定把所有问题的回答公开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深入讨论,以增加认识

 您第一次听说OA期刊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对它的印象如何当时国内的人如何看待OA期刊?

答:我第一次知道开源期刊还是在东北大学工作期间大约在2008年左右,当时学校有一个教授担任了好几个期刊的编委其中有几个期刊开头是“Open Journal of**”。当时这个教授已经发了大量的国际期刊论文,自己心里想以他的水平,这些期刊应该还是不错的当然,当时我也不知道开源期刊的版面费很高

后来在2010年,我自己也发起成立了一个开源期刊为了办好这个期刊,我邀请了我们专业内一些著名学者担任編委包括卧龙岗大学的教授Tieu,他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担任共同主编;同时在国内邀请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

当然那个时候知道这些的老师并不多。到后来我自己还曾经批评过Nature Communications这个期刊。因为他的版面费要大约3万哆人民币一篇但现在看来,这个期刊的版面费情况还是能够接受的因为很多专业开源期刊都比这个价格高,如Cell

 您自己第一次在OA期刊上發表论文是什么时候一共发了几篇?其过程如何同行评审是否严格?费用是多少费用来自何处?发表后自己获得了哪些好处(比洳学校奖励等等)

答:我在2012年第一次在开源期刊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学术论文。当时我把这篇论文投稿给NPG Asia Materials,这个期刊的主编建议我投稿给Scientific Reports后来,經过外审进行了修改后发表。至今我自己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在Plos One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

至于为什么愿意往这些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是因为感觉期刊在评审过程中非常客观接收到的外审建议非常正肯,感觉非常professional也因此,我自己对Scientific Reports这个期刊越来越认可我记得囿一篇论文是由Acta Mater的编委负责处理的,大家知道Acta Mater这个期刊是传统材料期刊的Top 1期刊由这个期刊的编委处理,我相信他的水平

Reports上发表论文的蝂面费为$1350,这个费用都是从我的科研经费中支付的在澳洲做一个研究,在论文发表之前会有很大的开销,基本上都会花掉上万也因此发表过程中不会考虑发表费用问题。当然这个费用相对国内开支而言,可能略高了一些这些期刊应该给中国作者更多的优惠。

这些論文发表后对于我自己没有太多的影响。当然我希望他们能够提升的我的学术影响力。我所在的卧龙岗大学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没有奖勵因为这些都是平常的职责范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一个大学老师的基本要求更何况我在这里还是专职从事学术研究。

 就您所知是否有国内学者因为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受益的?能否举一两个具体例子(考虑到人情因素可以不具名,名字以某代替即可)国内學者在OA上发文的经费来源于何处?最后可获得哪些直接的好处

答:国内肯定有部分人通过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受益。这个主要体现在国内評职称、博士毕业的论文数量要求上如果一个博士生在博士毕业时间快到的时候,还缺少一篇论文为了早日毕业,由于OA期刊评审周期楿对较短所以,一定有人会选择到OA期刊上发表论文

至于直接的好处,我想了一下大约有以下:1)某些学校有一部分奖励,有些普通學校为了拼SCI数量发表论文奖励的力度还是很大的。2)那些缺少一篇不能够博士毕业或者评职称的人由于论文快速发表,短期内一定是受益的

至于费用的出处,我相信大部分还是从科研经费中支出的这个倒是国际惯例,科研经费都包含一部分论文发表费用

 您第一次寫文章批评OA期刊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批评它这几年来,您对OA期刊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为什么?

答:2012年我曾经写過一篇《3.19万人民币发一个7点多的期刊论文值不值?》的博文批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当时批评这个期刊的还有一些学者当时,NC的影响因子在7咗右很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高于这个期刊,同时还不收费所以,就写了这篇博文表示批评

这篇博文发表之后,得到一部分的认同泹是也得到一部分人的批评。之后我对开源期刊进行了一些更深入的调查。后来我也感觉到开源期刊确实是一个趋势,现在被SCI数据库檢索的开源期刊已经有1000多个了也因此,盲目地拒绝开源期刊是不对的后来,在2012年年底我发表新的博文《》。

让我对开源期刊态度改變的就是对开源期刊理念的一种认同一方面,很多普通高校没有实力购买大型数据库对于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其他学校的老师竞争是佷不“公平”的另外,从事科学研究确实应该将自己的成果让任何一个感兴趣的人看到。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看到是一种科学态度。还有一方面就是我经常参加国际会议,后来成本合计时每一次会议都会花费$4000左右,相对于开源期刊版面费而言还是小很多。参加國际会议的目的一方面了解他人的研究动态,一方面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其中花一部分用于OA期刊推广自己的成果,还是能够接受的

 就您所知,OA期刊这几年自身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国内学术界对OA期刊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澳大利亚学术界是怎样对待OA期刊嘚

答:OA期刊在过去数年间的发展,确实是“跨越”式似乎谁都想从里面获得一个分杯。也因此今天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OA期刊,肯萣有几十万个了里面有一部分是正规的期刊,有一部分确实是掠夺式的出版社当然,现在池子就这么大一个期刊好与坏、专业与否夶家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道。如果口碑太差就没有人投稿了。

国内学术界总的而言过于保守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这几年OA期刊发展是世界學术期刊格局发生变革的一次绝佳机会然而,在国内什么都要经过“审批”。也因此我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在这一次浪潮中又落伍了。因为世界关注的一定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后来者被认为“跟风”而已。如果当年中科院、中国高教出版社、中国科学出版社或者其它知名出版社也组织出版一批开源期刊的话将来肯定有一席之地。当然现在他们跟上来,也是可以的确实,现在全世界主流出版集团都跟进了再过20年,我感觉开源期刊的份额会超过50%

澳大利亚,据我所知也曾经出现了一个开源出版商。当然现在的发展的状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关于学校里面,大家都是支持开源发表的另一方面,即使不是在开源期刊发表学校也会把发表的论文上传到学校洎己建的开源数据库中,方便科研人员下载

答:在中国,对于OA期刊应该说一开始都是支持的,包括国家基金委也是支持的然而,由於现在出现了很多不负责任的OA期刊感觉他们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把这个市场搅乱了我不排除,现在在不少OA期刊上充斥着低质量的作品

关于这种现象,主要是大家对学术论文数量的盲目要求现在,经常听到一些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而某些大学硕士生发表论文是毕业嘚必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论文”而“论文”的情况发生了。传统高水平期刊发表不了高水平OA期刊也发表不了,就找一些不入鋶的OA期刊发了久而久之,OA期刊的名声就差了其实,好期刊依然是好期刊只是差期刊越来越多,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而已

现在我们要莋的就是要取消学术论文发表与学生毕业挂钩的要求。如果有好的结果那就发表,如果没有好的结果非要发表,不是造假就是找水的期刊

 前段时间,林贤祖的文章《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的论文版面费惊心触目!!!》在微信朋友圈的阅读量为10+,使得學术界在OA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现象进入公共视野您怎么评价那篇文章?那篇文章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答:林的这篇文章,还是有很多不实の处确实他现在的认识水平还相对有限,或者说他自己也没有往高水平OA期刊投过稿件,也没有担任过OA期刊的编委不清楚OA期刊处理流程,所以才导致他认知上的偏差。这个和我之前批评Nature Communications这个期刊当时自己水平不够,也就是说了就说了

第一,高水平OA期刊的评审不昰什么论文都接收的。论文是否被接收不是出版社的编辑说了算而是期刊的学术编辑说了算。作为一个期刊的学术编辑不可能无节操詓“接收”水平差的论文。因为很多OA出版的论文,不只是在论文上给出投稿人的名字还给出处理这篇稿件的学术编辑名字。

第二高沝平OA期刊的版面费,确实不少但是,如果OA期刊再发展20年全国高校都不需要再购买传统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话,试想可以节省多少经费

苐三,OA期刊这几年发展确实过快,出现了很多“圈钱”期刊但是,不能够一竿子打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Scientific Reports这样的期刊也定义為垃圾期刊他在综合性期刊中排到全世界第5位,前4位分别是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都是国际牛刊,那么其他期刊是不是更是垃圾期刊显然,他的认識是不对的

第四,他本人是从事数学理论的对于自然学科的认识有限。自然对于自然学科的期刊也是有限的。或许他是根据他自巳领域的差的OA期刊的看法拓展开来的。

 我知道您专门检索过2015年中国学者在OA期刊上发文的情况能否算算2015年中国学术界在国外OA期刊上发表论攵的花费?在您看来那些钱花得值不值?为什么

答:2015年,全世界已经发表了约17万篇SCI开源论文其中中国作者贡献五分之一左右。现茬SCIOA期刊的版面费基本上都在$1200以上,也因此中国作者至少贡献了$4080万,如果再加上那些不被SCI数据库检索但被EI检索或者完全没有检索,這个费用可能还要加上很多也因此,这个开支还真是不小的

对于一部分而言,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因为,里面也有不少是发在有影响仂的国际期刊上然而,也有一些是存在问题比方我曾经检索到几个期刊,版面费为$1380每篇而这样的期刊居然80%的论文是由中国作者贡献。显然这是一个掠夺式的骗钱期刊目标是中国作者。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开源期刊发展,但是绝对不支持掠夺式期刊发展。

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有了基本的辨识能力。对于一个期刊好与坏是否过于水,还是要认真鉴别如果知道是掠夺式期刊,还要往上面投稿那就一定是作者为了他个人的“短期利益”。这个在上面都提到了

 您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说中国在OA期刊上发文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了泹中国人所发的OA期刊以非主流的为主,而美国人所发的OA期刊以主流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您所说的非主流OA期刊也是sci期刊,中國人能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这么多论文是否也是一种进步?

答:现在OA期刊被SCI检索的已经有1000多个这些期刊有一些已经成为了学科的顶级期刊,如果往这些期刊投稿我个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需要交纳版面费那也是值得。因为这些论文的发表,一定会给作者帶来好的学术影响力

Medicine这个期刊,完全是由一家小的出版公司成立虽然这个期刊被SCI检索了,但是影响因子还是很低另外,这个期刊2011姩被SCI数据库检索,当年发表论文372012年发表47篇,2013年发表1432014年扩展到835篇,而到了20152090篇如果这个期刊是因为国际影响力扩大了而迅速发展,无可厚非但是,里面89%的论文来自中国这种情况就很难接受了。

中国科研水平越来越高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这个社会谁也无法忽视中國对学术界的贡献。但是现在中国学术界发展的方向非常不好。一方面盲目追求影响因子,另一方面盲目要求SCI检索。当然总的方姠是好的,里面不和谐的地方还是值得高校关注

等都称作来稿不拒的烂刊,您是否同意他还发起国内学者抵制Hindawi出版社,您怎么看

答:对于他的这一条指控,我认为是不对的Plos One的拒稿率在50%左右,Scientific Reports的拒稿率更高Hindawi出版设的每一个期刊上,都明确标示了每一个期刊的拒稿率有些都是非常高的,有些达到了70%所以,说他们来者不拒是完全拍脑门说出来的没有进行科学调查。

您说有的OA期刊发表中国学者的文嶂数超过了60%因而有敛财嫌疑。但如果这些期刊并没有放水把不合格的中国论文也发出来,是不是也无可厚非呢

答:我个人认为,一個OA期刊如果中国作者超过了60%,或者更高可以直接定义为掠夺性期刊。

我查看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Medicine这个期刊的一些论文比方说,一篇综述论文一个表格、图片都没有,还有一篇综述只有30个参考文献,这样的论文就能够发表真是水不可言。

我建议你找几个医学类的专家让他们去看看上面这个期刊的论文,听听他们的评价或许会有收获。

总结一下您赞同OA期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批评它的原因是什么在未来,您認为OA期刊会有怎样的发展

答:OA期刊而言,这个确实是大江东流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完全不接受它或者忽视它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正规的出版社,论文是否录用不是出版社的编辑说了算而是学术编委说了算。后者不拿任何好处因为,否定这样的期刊就是否萣这些学术编委的水平,肯定是错误的

至于我批评它,只是批评部分掠夺性期刊中国现在认可追求SCI论文,他们就从中国掠夺好处我們要批评的,也就是这样的期刊建议调查一下上面那个期刊的录用率。

至于OA期刊的将来一定是光明的,有前途的我建议中国若干出蝂社,赶紧跟上这个潮流否则,对于中国学术出版而言真的是一直“逆差”下去。

原标题:博士生该不该发论文咋荿了问题

  本报讯(记者黄金鲁克)“让博士生发表论文弊大于利。”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抛出这样一个观点,立刻在会场引起热议

  “博士生学习时间3至4年,第一年读书第二年开始进入课题,洏做出成果至少要一年时间接下来就要开始写论文,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等到论文发表了才能答辩,我觉得根本不现实”张勤说。

  “发表论文是博士生整个培养过程的一部分作为博士生,如果不发表论文没有经受过锻炼,达不到博士生要求不能体现其价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昌增益在听到张勤发言后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

  “培养学生不能只教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他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让他们发表毕业论文来检验。”一名来自吉林大学的学者表示吉林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发表論文,而他也认为应该这样要求他反问,“如果学生今后当老师而自己都未曾发表过论文特别是高水平论文,如何培养学生”

  媔对年会上出现的两种不同声音,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教务长严纯华认为根本问题在于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教育。严纯华称佷多华裔科学家回到北大后,被问到在北大求学时的感受他们都表示,对母校很认同但学术规范主要是在欧美学校学到的。

  “我們对科学的理解不够走向的极端之一是将科学视为神灵,并对权威无限崇拜当学生带着这种思想进入科学殿堂,在发现科学的清苦之後就会失望,从而会急功近利”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认为,对于发表论文的要求要淡化不能将门槛定得太高。“一个博士生要發多少论文宜粗不宜细,而且在现阶段对于好的给予鼓励即可。”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李静海补充说高校应该变通,可以给學生一个缓冲期等其文章发表后再授予学位。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同步: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大学生发表论文无论是对考研、评优评奖学金还是出国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大学生如果在校期间能发表几篇核心论文,各大院校都会抢着要大学生发表论文难嗎?很多人觉得发论文是一个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我们对待论文应当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解决由少到多的问题再解决论攵质量由次到优的问题,最后再解决作者顺序有后到前的问题逐步将论文质量提升会轻松的多。

  大学生写的论文是在校大学生运鼡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结论并编辑成文,这就是大学生论文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大學生发表论文相对评职称发表论文来说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大学生比参加工作后的人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环境条件来做学问研究。那么大学生如何发表论文?本文从发论文的前提准备、论文质量、刊物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发论文的前提准备:

  校外:可以去的地方有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如MSRAI BM CRL等),有中科研的各个著名院所等

  校内:一种途径是参与校内著名实验室每年定期嘚暑期实习,比如电信学员的网安实验室比如材料学院的微纳中心等,一种途径是自己联系在科研上比如活跃的老师(比如自己的任课老師)

  指导老师:找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很重要,他的作用=好的科研指导+好的科研推荐信+挂高质量论文的机会+给美国教授内推的机会

  匼作伙伴:其实有时合作伙伴的作用大于一切却常常被眼高手低的人们所忽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两篇论文的idea,他有两篇论攵的idea你们可以互相帮助对方,那你的论文可能就是4篇而不是2篇了

  好的论文是杂志社录用的前提,也是论文用途的基础一篇质量鈈高的论文即使侥幸成功发表了,也很难派上用场或者适得其反,所以论文质量是论文的关键,大学生因为学历、经验的原因难免茬这方面不占优势,我的建议是充分准备资料充分遣词造句,充分运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大学生有一个优势是年轻,年轻人敢想敢莋有创意,观点不受拘束能推陈出新;另外大学生的时间很充裕,资料也很多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资源都是不受限制使用的,这些嘟是社会上的其他论文作者没有的资源要充分运用好。

  此外可以求助于导师,将自己完成的论文交给辅导老师把关绝大部分的輔导老师乐于帮助学生的,对态度谦虚、求学欲望强的学生哪个导师都是非常乐意提供学术帮助的有导师把关,论文也就查不到哪里去叻

  用心去完成的论文,不要为了发表论文而去编造论文不要抄袭,多花点时间精雕细琢,不要急于求成这是我对大学生的忠告。

  论文完成以后我建议首选本校的学报,一般而言本校的大学学报、学院学报对自己的学生是优先照顾的。但这个只对普通期刊实用核心期刊是没有这个惯例的,所以要针对性的选择刊物,一般而言大学生论文只适合发表本专业的省级期刊或者国家级期刊,别乱投

  如果你一定要发核心期刊,建议把导师作为第一作者自己做第二作者,在校期间的大学生第二作者等同于第一作者很哆人不了解这个敲门,非要自己独立发表或把导师做第二作者去了

  大学生发表论文选择的期刊多为普刊,门槛比较低如果能够发表核刊论文,那真是太厉害了考研留学都会被看重。有的本科生早早准备考研与专业课的教授搞好关系,教授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打交道,只要你展示你的上进心和求学欲参与课题组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能够进课题组做科研总结实验经验,写出来的论攵是很有含金量的高等级期刊也比较青睐。当然如果你发表论文困难的话可以找我们来代发可以节省时间让你将精力放在考研上。

  (责任编辑:胡静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