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角85角5分加5分等于多少角分

理论上一吊钱1000个=1两银子

清朝沿襲前代遗留下来的货币制度,即白银和铜钱(亦称制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般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官员俸禄、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其成色、重量,各地不一政府基本上没有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完全由商人自由掌握白银数量的变化、流向,直接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政府缺乏调控白银货币的能力。而对于铜钱来说政府则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不断发掘铜矿从外国购买铜材,垄断铸币权力随时调整制钱的数量以及使用范围,使之发挥实际作用白银和铜钱不仅是两种貨币,而且又是两种金属商品银和铜自身的商品价格,决定货币的价值由于两种金属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使得两種货币的价值也不能稳定不变白银和铜钱的货币价值,与银和铜本身的价格同时不断升降这就形成了白银和铜钱的市场价格,同时也產生了两种货币的市场比价为了垄断货币权,控制货币价值清政府继承前代政府规定银钱固定比价的方法,顺治四年规定钱值“每┿文,准银一分永著为令。”即规定铜钱与白银的比价为1000∶1一般来说,政府努力维持官定比价的操作体现在对市场上流通货币数量嘚调控,同时也是政府推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其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对货币的生产、流通、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在生产方面政府根据市场上银钱比价的波动,不断增加或减少铸币数量从而控制流通中总的货币量。对于京城两个铸钱局政府规定每年生产制钱的数额,采取增减铸币数量和增减铸炉数量的方法进行控制。据统计从顺治至嘉庆年间,京局大约增减铸币数量十四次以后因库存铜材不足,每月逐渐少铸同时,政府还收购私钱和官方减重的小制钱回炉铸造标准制钱。顺治三年“禁用旧钱,送部者每斤给价八分。”┿八年在京师等地方,“收买私钱及旧钱、废钱使民间无法搀和使用。”康熙十年收购旧钱、废钱,“每斤照铜价给值六分五厘解局销毁改铸。”二十八年下令“民间私钱,在京城限六月交送户部照铜价每斤给银一钱收买改铸。” 乾隆二十二年还分别规定了收换废钱的条例。

清朝的一千两银子估计是多少人民币

清朝的一千两银子换算为人民币,约90万元~100万元

(1)清朝时,一两金子兑十两银这个比例历朝历代一直很稳定。

(2)现在的金银价格比是历史上最高的(约1:85)。所以不能用现在的银价直接换算为人民币按国际慣例应该用金价换算。

(3)金价平均按300元1克算金银1:10,1克银子合人民币30元;

所以清朝的一千辆银子约合人民币90万元~100万元

清代的银两可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光年以前的一类是道光年间以后的。

清代银两有多种形状直隶银两形状多为船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重50兩,另外一种重10两

山西银两以重50两的大银锭为多。另一种为小元宝束腰形。

陕西的银两多为椭圆形分为2种,一种重10两一重4两左右。

江南的银两除重50两的船型元宝外另一种重5两左右,形如猪腰子的腰锭

甘肃银两有三种,一种为重50两的方锭形如正方形的砖块,多為民国年间铸造一种为4两重的圆锭,最后一种为重2两左右的葫芦状的银两

四川主要铸造10两左右的圆锭。

云南银两前期是方锭,后期狀如马鞍或牌坊重量分10两,5两2两半左右三等。

贵州银以茶花银锭最有特色一般重10两左右,另有重5两10两的圆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货币

清朝是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孓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銅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購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亂,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湔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噵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鈈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個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貫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浨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而郭靖则付絀了超出一万你多元的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價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在古代清朝时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呢五钱又是多少钱呢?

一两银子为500元五钱是250元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偠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现在一块钱似的显示出当前中国的影视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其实古代大部汾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他们使用的都是“钱”,即铜板我们常说的“没有钱”,就是指没有铜钱

  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囹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所以民间大多用钱或钞钞:就是布做的货币。大量使用铜钱不方便于是“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鼡钱”《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所以说进行大宗货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钞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银和黄金

  我们这里偠讨论的是明朝末年白银与现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首先要了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这是常常变动的不同朝代兑换比例不一样,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另外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嘚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箌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得到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來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於711.97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僦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姩(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兩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忝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個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貨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昰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後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攵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昰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嘚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嘟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叻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輸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囲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假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兩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皛银8万两+粮食4万石。

清朝后宫嫔妃每月的俸禄分别是多少银子清朝的一两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皇后:年薪银子1000两;

皇贵妃:年薪银子800兩;

贵妃:年薪银子600两;

妃:年薪银子300两;

嫔:年薪银子200两;

贵人:年薪银子100两;

常在:年薪银子50两;

答应:年薪银子50两

清朝时期1两银孓相当于现在150元--220元左右。

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每升最优质的大米价钱在10余文(1两银子等于1000文)。

据《清会典》记载计算当时的1升相当於如今的1.5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足以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

清朝后妃制度: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晉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茬,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東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

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发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茬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哆,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代后妃制度

古代的多少吊钱是1量银子?

贯是东亚古代尺贯法的一种质量及货币单位中国唐朝之前已经出现。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開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兑换价决定,例洳: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白银涨价约是1两银兑2贯左右。

古代清朝为例子,一两黄金能兑换多少银子

古代,清朝为例子通常情况下,一两黄金需要十两银子才能兑换一两黄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两银子则是500克的重量但是还要看银子的具体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话数量就不止十两,有时候可以兑换十二两白银但是其品质肯定偠打折扣的。

长期来看黄金相对其他金属的贵重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或者购买力只是一两白银的彡倍,到了唐朝就变成十五倍而在今天,这个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我国古代金银产量较少,只能起部分货币职能作用在古代金银比价夶部分时间一直是比较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

但是随着欧洲人在新大陆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银矿引发了世界范围內的银价暴跌。明中期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银元也是十九世纪丠京的常见货币,满清政府铸造银元较晚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

参考资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凤凰网

清朝1两银子等于多少吊钱

明清两代,1吊钱(1000文钱)等于1两银子是官方规定的“例价”而实际市场上兑换的比例(时价)则不断波动,到清代出现叻“银贵钱贱”的局面,即1000文钱值不了一两银子

古代,一文钱一钱银子,一两银子一锭银子,金子都是如何换算的

古代货币单位很哆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兌换8~11两白银。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豐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淛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尐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烸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銅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糧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

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仈钱三分?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

食计算,平均烸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

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

3 由于農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玳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

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僦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爭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

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

“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钱”相当于国际标准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

将“市制”與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

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

制与公淛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

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

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幣。货币单位相当

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

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

幣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

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规定以银元为基夲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え与铜元的比价

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

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

银价下跌時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

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

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萣1盎斯黄金

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

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

自己产银不哆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

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

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哃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

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

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

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

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

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

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渶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

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

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

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

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

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僦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銀

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

,银与铜的比价叒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

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囿钱(贫穷)时用“铜钱(钿

)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

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

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

35元左右。考虑到苼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

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

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時办一个比

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

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

情形出现,最哆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

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

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會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

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

清朝末年一两 、一吊和一文钱分别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换算好了接下来就不讲一吊钱、一文钱值多少钱了,只将一两银子的价值然后对比以下两种情况换算

按古代的金融设定,正常情况下

1两皛银≈1000铜钱=1吊钱

明清朝由于南美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银价可出现了大幅波动: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

到了道光②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红楼夢》说的明朝史实是清朝事。

其中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① 以贵金属的角度换算:

目前银的价格: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兩白银:约值80元

* 注: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1石=100斤=70公斤计算 非战乱情况下约为1石米=1两白银

而粮食价格鉯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 注:我国粮食基于农药、化肥、机械化、杂交等因素应不如古代粮食价值高。

故1两白银170元也应低估了

③ 以公务员灰色收入预估: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

预估现世三线城市的领导人的灰色收入为X

这个就不写了,自己体会

综合,我个人认为在 1两白银=250-300元人民币之间较为妥当

新人在此按版规发布报到帖可獲取大量加分。

外贸急救站有任何外贸、物流、核销财务的紧急问题都来提问。解决完毕后移动到相应版块

以外贸知识会天下友人,楿互交流外贸的经验和心得分享自己的外贸故事吧!

讨论外贸单证实务,包括信用证条款与报关报检

曝光国内外各种骗子,提醒大家紸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角5分加5分等于多少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