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与什么有关?高山冰雪带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高吗?

怎样配制培养养花土壤?怎样改变土壤中的酸碱度 土壤与花卉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除了近代新没明的无土培植以外,家庭日常养花都离不开土壤。大多数花卉植物的根部都固定在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温度,都是通过土壤来影响花卉生长的。因此可以说,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要想把花卉养好,选用适宜的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对栽植花卉的土壤有两个方而的要求:一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就是要观察土壤的粘性程度和疏松程度。粘重的土壤不适合于种花,这种土透气性差,排水不畅。栽花的土壤, 要求比较疏松的泥土。二是土壤的化学性质,就是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测定土壤酸碱度,在学术上常用的名词叫做 pH值,pH值等于7的为中性土,小于7为酸性土,大于7为碱性土。在化学试剂商店可以买到一种叫pH的试纸,此纸呈橘黄色。测定时先在土壤内加水和匀,再把黄色试纸放进蘸一下,纸色变蓝即为碱性土,变红则为酸性土,并可从试纸附带的色谱中进行比较査找出土壤的具体酸碱度。按pH值的大小,即土壤中酸碱度的强弱不同,可把土壤分成6个等级,即(1 )强酸性土,pH值为3.0—4.5, (2 )酸性土,pH = 4.5?.5, (3〉弱酸性土,pH = 5.5 ?.5, ( 4 )中性土,pH= 6.5?.5, ( 5 )碱性土,pH= 7.5—8.5;( 6 )强碱性土,pH = 8.5—9.5。一般说来,喜酸性土的花卉比较多,pH值超过8的碱性土,已不适宜种花,我国北方多为碱性土,南方或北方的高山地区多为酸性土。

在多数情况下,如果听其自然,土质会逐渐碱性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种花日子长久后,花种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样的情况,一是隔几年后最好换一次土,二是用硫酸亚铁(绿矾)来中和土壤中的碱性,即在浇花用的水缸中放入少许硫酸亚铁(与水的比例是,1 -3 : 1000 ) 溶解后在浇水时随水浇入花盆。或者,用树叶、水果皮、菜叶、蚕豆壳等与潮土拌和后沤烂,和入盆土之中,既可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肥,又可增加土壤中的酸性。

由于北方的水、土碱性较重,所以,要在北方栽植原生于南方的花,如山茶花、兰花、栀子花、杜鹃花等(它们适 生于pH=5 — 6.8的酸性土壤中),应设法增加土壤中的酸性,否则就难以栽植成功。所以,养花者应先弄清楚自己所养的这种花适于酸性土 还是碱性土,然后选择适合于这种花的土壤栽培。各种花卉的适生土壤类型是不同的,但大多数花卉都要求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兰花、杜鹃花、山茶花、米兰等名贵花卉,最好要特地配制培养土来栽培,这样,就具备了养好花的一个重要条件。

怎样配制培养土?培养土是用几种材料混合成的疏松、肥沃和排水透气性好的栽花用上壤,纪制方法如下:(1菜园果园土。利用节假日从郊区取回菜园果园中种熟的泥土,加些人类粪尿堆枳起米,过几个月研碎,除去石块杂物后备用。(2 腐叶草皮土。铲集路边的带草的土并扫集秋天的落叶和食堂拣菜后抛弃的菜边皮、蚕豆壳、豌豆壳等和泥土拌和堆封起来,再浇些人粪尿,到次年充分发酵腐熟后挖出掺用。(3 粗沙土或炉灰土。用河滩中取来的较粗的沙土,或炉灰碴研细、过筛后的灰末拌成培养土,可使质地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4 用园土50%、腐叶土30%及粗砂20%三者混合起来即成培养土。有人还加上20—30% (第一、第二种各减去 10%)的河塘泥末,则更好。

怎样改变土壤中的酸碱度?各种花卉都有它合适的土壤酸碱度,高于或低于它需要的酸碱度的界限时,花卉就不能吸收它所需要的养分,形成营养缺乏症,严重的会导致死亡。一般来说,喜欢偏酸性土壤的花卉比较多,如茶花、含 笑、夜合香、兰花、栀子、杜鹃、蒲包花、八仙花、大岩恫、鸭跖草、凤尾草、珠兰等,其适宜的pH值为4.5—6.5 之间;不少花卉则是略偏于喜酸,美人蕉、金鱼草、桂香 竹、雏菊、天竺葵、文竹、四季报春等,其pH值为6.5—7.0,稍微耐碱的如金盏花、三色堇、水仙花、郁金香、瓜叶菊、 桂花、月季、牡丹、风信子、晚香玉、紫罗兰等,其pH为 6.5—7.5之间。适生于碱性土壤的如迎春花、夹竹桃、天竹 葵、仙人掌、郁金香、君子兰、石竹、榆叶梅等,其pH似 为7.3—8。如果检测出土壤不适宜而需要改变其酸碱度时,可采取 以下措施:酸性过高时,可在盆中适当掺入一些石灰粉或草木灰; 碱性过大时,可加入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质肥等。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也可起到使土壤增加酸性的作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Ecosystems”(Springer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翻译。作者从全球的角度,对高山区生态环境特征从气候、土壤、水分、养分、高山冰雪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介绍,并对高山植物区系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分析。本书重点从高山植物对高寒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角度,详细阐述了高山植物的养分、水分利用、生长动态、生物量积累以及繁殖生物学等特征,并对高山植物在种群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对高山环境及其动态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生长限制因素和胁迫因素、全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资料,探讨了高山区植被分布格局、现代树线形成等关键性生态学问题,是对过去20多年全球高山植物生理学研究和全球变化研究最全面的总结。
  本书适合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环境学、气候学以及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阅读,也可供国土、资源开发、畜牧、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的规划、管理人员和关心环境问题的所有人士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含水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