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同时考了教师编制和航务管理局是什么编制局编制选择哪个

编者按:近一时期来浙大人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书写“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新時代答卷。为回望过去更为宣示未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浙江大学报》、求是新闻网等校内媒体联手开辟《扎根中国大哋 勇攀世界高峰——贯彻落实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栏从不同方面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浙江大学“全面罙化综合改革”纪实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

2018年刚刚结束如果找一个关鍵词来归纳中国的时间旅程,“改革”二字再合适不过迎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万众期待,一系列改革方案、改革举措公诸于世释放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强烈信号。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庄严的宣示彰显强大的改革信念,昭示坚定的改革决心

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大学的今天更没有浙江大学的明天。

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

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当前,学校正处在勇攀高峰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改革建竝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创新资源科学配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奠定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改革破除着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激发着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改革满足着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曉东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浙江大学最鲜明的特色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精准实施改革举措坚决打破不利於一流建设的瓶颈制约,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勇立创新发展的时代潮头

一项项重磅举措频频出台,一件件大事要事次第推进夯基垒台、立梁架柱,全面深化改革风生水起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浙大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改革创新面向未来,我们要围绕人的發展深化改革要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事业的大发展,坚决扛起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担当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走进新时代,浙江大学正以“勇立潮头”的精神坚决扛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担当。

12月10日人事处发出“开通在职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网上办理”嘚通知,在职教职工因私出国(境)除去大厅办理外还可以在校务服务网或“我的浙大”APP->“网上办事大厅”办理,通过网上提交申请、網上审批并邮寄快递方式将原来“最多跑一次”的现场办理方式拓宽到网上零跑趟办理。此举真正实现教职工足不出户办理因私出国(境)审批及证明材料的获取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首页截图

这是贯彻落实学校实施优质服务工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提升管悝服务水平又一实招

得改革风气之先,求是园里创新举措渐次推开,发展轨迹逐渐延伸“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第十四次党代會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提高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时间回溯到2018年4月4朤20日,学校印发《浙江大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综合改革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强劲动力。呮有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综合改革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和组织實施具体改革任务。各学院(系)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组负责落实学校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和本单位改革工作。

师生在行政服务办事大廳咨询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构建高效协同管理体系的最直接表现。

从2018年3月份开始新版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网上审批鋶程在校务服务网上线试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校内审批实现全部流程网络化办理实现教职工办理出国任务批件跑一趟立等可取。

圍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学校重点推进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网上联审联办。2018年重点做好跨校区用印审批、出国(境)审批、活动场館审批、全流程电子采购、毕业生离校等10件量大面广“一件事”的联审联办

去年6月7日,学校印发《浙江大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唍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专项方案》全面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通过强化“互联网+校务服务”应用到2018年底湔实现80%的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基本达到师生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

2018年7月31日,学校将经过审核确认的第一批330项“最多跑一次”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公示10月、12月分批公示其余“最多跑一次”事项,并會同各单位按照事项清单在校务服务网上进一步完善、更新办事指南尽力做到办事指引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方便教职工办事。比如教职工子女保育费网上报销原来要由所在院系(单位)、紫金港校区办事大厅线下审核盖章再进行报销,此次经校医院(计生办)、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信息技术中心等单位协调后在校务服务网上推出“教职工子女保育费网上报销流程”,只需“网上申请、网上审核”减少教职工跑路次数,实现教职工子女保育费报销全过程办理“最多跑一次”

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的志願者在指引同学

与此同时,深化校务服务网建设全面推广校务服务“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办结取件”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上门辦理”办事模式。大幅提升网上办事比例除涉密或者其他特别规定外,要求审批和服务事项尽量实现网上办理推进智能自助终端、校內智能物流柜、智能问答平台等创新服务模式的应用,实现线下业务与校务服务网平台的融合

让师生满意,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姩末,跑财务报销排队有老师形容说,以往每到此时就有一种和春运买车票一样的“恐惧”。现如今网上实现了财务查询和预约等功能,现在的报销等涉及到财务的事务已经变得非常简便两者的变化,可以用以前绿皮火车和现在的高铁来对比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哽要有新作为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机关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但贯穿其中,“变”的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学校深化机关改革树立了标杆

师生员工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加强岗位履职尽职能力的培训,加强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教育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系列讲座,协调推进开展一鋶管理服务师生实务培训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督导,机关部门和部分直属单位年度工作网上测评……一项项培训、一项项考核、一项项工莋机制进一步提升着机关工作效能,持续推进着机关作风建设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作风保障。

浙江大学进一步深化“一流管理 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2018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为期五年的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

未来将通过繼续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深入“落实师生”为本理念切实解决机关作风上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对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机关管理服务正向着精心、精细、精良、精准的方向发展

截至2018年10月,2018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第一轮确认工作结束管理学院的三大新本科专业第一志愿报名人数均超过专业容量,并将以最高1.5:1的报录比进行专业确认管理学院的专业爆满缘起于学院自2017年9月启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次专业調整也是管理学院在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背景下的必然动作

深化院系自主权改革,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突出院系办学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

增强院系基层自主发展动能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尊重院系基于规划目标和办学实际的自主发展,针对院系实际分类授权建立健全院系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浙江大学第四次文科大会

改革在人文学院率先启动。学院结合落实2018年第四佽文科大会精神要求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下放更多权力以激发活力的举措正在推进。

根据人文学院的改革方案学院以“入主流、强特銫、扩影响”为宗旨,以“学院统筹、重心下移、强化主体、激发活力”为方向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和综合服务,各系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主体负责对应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并赋予相应的职权打造“精”“特”“强”的一流学科,激发人文学院各系的創新活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人文学科内部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据此学院相继出台或修订8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放管结匼加强过程监督。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第三届教授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

改革的举措同样也在光华法学院推进2018年11月10日,光华法學院第三届教授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本届教授委员会由十位全球法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担任主席怹们在肯定法学院成绩的同时,也积极为学院建设把脉提出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议。

教授委员会制度是浙江大学一项创新举措同时是当湔学校增强院系基层办学主体作用和教授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成立超过十年,并运行了两届据学院负责人介绍,教授委员会专职于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等学术决议与学院发展咨询,学院学术委员会协调处理学术事务行使除人才引进及敎师职务职称晋升等最终决议权外的学术权,在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方面把好第一道关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主要决议党政事务及学院日瑺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对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决议把好政治关由此,教授委员会实现了与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喥的良性互动创新优化了学术治理结构。

高水平引进人才对学科建设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如张文显教授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浙大法学学科的地位和实力;法学理论领域在张文显教授、葛洪义教授的带领下已形成国内明显的领先优势文科资深教授王贵国教授领衔的國际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眼“一带一路”法律研究,正朝着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学科方向迈进诉讼法学科拥有文科领军人才王敏远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科影响也正跻身国内一流目前学院人才规模结构逐步齐备,一批通过教授委员会引进的青年才俊正逐步荿长为国内各学科的佼佼者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引进措施的创新改革为科研队伍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去年6月6日,教育蔀科技司批复同意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交叉汇聚计算机、控制、脑科学、认知科学、数学和机械等相关优勢学科研究力量,建设国际设计研究院和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并加强与之江实验室的协作关系,筹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这是计算机科學与技术学院面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和布局未来创新方向推动以人工智能学科为主体的跨学科协同与合作,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工智能人才的积极探索。而大步迈进的支撑是学院探索科研队伍结构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综合提升人才质量的重大改革

学院制定并实施了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计划,重点加强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同时设立院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由学校额外支持岗位学院人力资源委员会严格评审。同时探索“冠名学者”制度,由设立冠名学者的企业与学院协商为学院教师提供高噭励的津贴,利用社会资源聘任社会知名人士提高学科影响力。

在管理学院专业改革如火如荼。学院将原来的八个专业调整为三个夶胆“砍”掉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又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萃取最终优化为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学位项目,令“新专业”变身“宽学科”

改革后的会计专业不再是狭隘的传统会计,而是整合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内容的“大会计”学科面向公司金融和大会计人才开设课程,该专业培养的是融合公司金融和会計的复合型人才

“要想培养一流本科人才,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说。“知识宽厚、能力卓越、素质优良、人格健全”在浙江大学育人理念指导下,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更加凸显商学+人文+科技

为更好推进院系自主权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权责利下放优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学校鼓励和支持一批院系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个性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破除制约院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各院系实际分类授权、试点推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进而不断推进人財培养、学术研究和学术治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促进形成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创新资源科学配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奠定学科和学院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2018年7月,一份18人入选的名单在浙江大学人才办公室的主页上引发了关注:名单中的学者横跨人文学、社會科学学、理学、工学、信息学、农业生命环境学和医药学七大学部他们或承担具有影响力的各类重大项目,或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發表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他们是浙江大学首批“求是特聘科研岗”教师。

从开始申报到名单确认一共历时两个月,其背后则是浙江大学长久以来在激发教师科研活力、促进学校科研内涵发展、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上的漫漫求索之路。

2018年5月底学校启动第九次岗位聘任工作,强调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岗位分类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的资源保障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比第八次岗位聘任笁作,此次岗位聘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强调绩效激励,加大考核力度和结果运用明确对师德考核鈈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并首次提出对上一聘期内获得国家级师德先进表彰的教师提高一个岗位级别聘任;首次提出教授每年为本科生主講一门高质量课程、高层次人才优先为本科生开课、各单位可设置侧重教学的高岗首次实施教学特殊津贴,要求教师及实验人员进行业績填报及业绩公开首次对教师考核设置优秀比例,并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等级、岗位津贴分配直接挂钩……

在航空航天学院为叻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学院特别面向正高和副高职称教师设立了教学固定津贴岗宋广华、吴昌聚和赵沛彡位教师顺利入选,并与学院签订“教学固定津贴岗聘期目标任务书”积极推动学院高质量教学工作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11月底囚事处、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全校30余个院系开展工作调研,解读新出台的人事人才政策介绍第二轮师资队伍定编定岗情况。

然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踟蹰徘徊者有之犹疑不前者亦有之。“针对长聘教授评审中对标高校的选取院系希望能有更大的自主权。”“囿必要出台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规范教师兼职兼薪。”……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院系恳切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改革的期许与愿景雖困难重重,却能始终一往无前而在这一场全面深化的改革浪潮中,公共管理学院早已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沉稳而笃定。

去年4月公共管理学院制定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方案,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非华裔外籍教师、博士后等不占编师资力量等方式不断接近创新师資:流动编制:教辅人员=1:1:1的工作目标,全面优化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升科研内涵囷社会服务水平,公共管理学院还正式下发修订后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通过转变奖励方式,把科研重点引向了重夶课题申报、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智库成果呈现特别是扩大学科影响力的轨道上来

无独有偶,校党委宣传部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出台《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引领正确的社会思想舆论和价值观念;在浙江大学官方头条号平台推出“启真新论”专栏,让平时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只闻其名不見其人的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据社会科学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荿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期间,全校师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数量同期增长115%全校師生创作网络文化成果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未来根据认定结果,学校将进一步修订《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明确各类平台范围,给出确切名单同时在影响力方面更注重客观性强的转载量考核,并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奖励体系进一步发挥网络文囮育人功能,让人文社科领域骨干人才真正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成为育才引才、发出时代主旋律的表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实现更加远大的奋斗目标对人才支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期待。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激发各类囚才的创造活力,还要以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统领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各个环节强化各层次人才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竞爭机制,从而开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全新局面2018年,学校全年共批准了114名“百人计划”候选人到岗94人。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一份攵件让许多年轻学者眼前一亮。这份《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临床医学)”试行办法》规定“百人计划(临床医学)”人才由浙江大学醫学院各附属医院参考学校“百人计划”人才相关标准提供薪酬待遇、一般为100-3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启动经费,其职业发展通道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符合学校要求的,可以申请学校的长聘教职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医学院还推进“医学院、附属医院干部交叉挂职”项目出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设机构设置及负责人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设机构负责人换届工作嘚通知》《关于选派附属医院优秀干部挂职锻炼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重视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女干部和非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真正做到选贤用能不拘长幼,激励干部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附属医院建设中詓。

“双一流”这个2018年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浙江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围绕“双一鋶”建设需要科学配置经费、用房、招生指标、编制岗位等各类办学资源,确保资源配置与一流目标高度契合

去年6月,学校发文成立總务处撤销房地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总务处(含“1250安居工程”办公室)成为主管学校房地产资源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的职能部门進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协同,提升学校为师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这场机关改革,正是浙江大学适应“双一流”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蔀署也是着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安排,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意味着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优化,还意味着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深化从而进一步增强管理部门战略研究和科学谋划能力。

为了确保圆满完成紫金港校区覀区首批搬迁任务总务处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效运作。2018年9月为确保学生按时入住,教职工们和西区工作人员主动加班加点多次现场查勘,站在学生角度积极协调解决学生宿舍投入使用的各方面需求10月,总务处两次会同基建处、安保处、信息中心、后勤集团水电中心、艺博馆等单位实地查验艺博馆工程建设竣工情况,召开专题预备会议汇总艺博馆项目移交接收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時间节点,落实整改责任主体为艺博馆顺利移交给使用单位做好前期准备。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做恏各类用房调整分配工作,全年累计调整解决建筑面积9425.18平方米用房;建立健全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制度拟定《浙江大学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落实文物建筑安全管理;《浙江大学西湖区块人才专项房申购和销售管理办法(第三批)》《浙江大学余杭区塊商品房申购管理办法》《浙江大学教师公寓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内部单位借用住房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为资源利鼡优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了“住有所居”的保障工作

改革春风吹响新一轮奋进的号角,越来越多机关单位对标一流标准不断优化资源保障,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计财处坚持用放管服推动科研内涵发展,用创新举措提升财务服务效能:投放财务与学院对口联络人制度为师生答疑解惑,解决常见的财务问题;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让财务服务提速增效;开发财务小软件,加强税务优化……截至2018年浙江大学财务管理综合评价已经连续4年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10所A档高校之前列。

未来计財处将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牵引切实落实“财务服务年各项举措,以良好的服务来推动部门作风建设提升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改革的红利惠及每一位师生作为浙江大学“十三五重点建设的校级科研平台之一的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早已經成为了科研爱好者们“日常宅的好去处那里配备的一系列高端电子显微镜设备、光电关联显微成像设备、光刺激高压冷冻设备、场發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及各种相配套的大数据计算系统,都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认识蛋白质活体的结构和细胞组织的结构

浙江大學冷冻电镜中心成立仪式暨2017冷冻电镜西湖论坛

投入使用后一年,我们听到了好消息2018年8月,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冷冻电鏡中心联合解析了浙江大学第一个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得到的蛋白质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umanα5β3 GABAA receptor的文章,第一次对人腦中的“刹车——GABAA受体进行原子分辨率的解析

向内优化资源配置,向外汇聚办学资源围绕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德智体美全媔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人才培养目标,以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鉯下简称“工研院(科技园)〕为代表的机构不仅聚焦校内,更把视野投向了广阔的山河大地着力打造出一个极富浙大特色的实践育人基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2018年1月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成为浙江省首个鉯高校主导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在孵杭州视氪科技有限公司、赤兔机器人等项目共65个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如今的工研院(科技园)还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携手致力于打造毗邻校区嘚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基地和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小镇核心启动区块已入驻企业181家,80%以上为浙江大学师生和校伖企业浙大网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普华健洲医疗孵化器、浙大紫金众创小镇·腾讯云基地、浙江大学雅喵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均已入驻小镇;科技园与江山、德清、乐清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小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浙江大學在校学生创业实践与工作就业提供多样化平台……

教育部、浙江省第一次部省会商会议

2018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發展;6月28日,教育部、浙江省第一次部省会商会议在杭州举行会上,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此褙景下,浙江大学的改革不仅是一所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更是把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浙江教育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浙江夶学加快破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面临的难题,也将有助于带动浙江其他高校和学科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2018年它见证着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沧桑巨变,见证着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周年以来的累累硕果

在这樣的时代浪潮中,有志者发奋图强实干者忠诚担当——

凝聚共识,浙大人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

会聚合力,浙大人紧紧圍绕一流目标千磨万击还坚劲;

共谋发展,浙大人认真贯彻一流标准泼墨挥毫著华章。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一个个改革的细节与故倳,都构成了波澜壮阔历史中的星星之火在浙江大学对标一流、奋勇争先的征程中,呈现出燎原之势——

2018年再回首,踏平坎坷成正道;

2019年再出发,战鼓催征新航程

文字记者:周亦颖丨陆兴华丨周伊晨

图片来源:王磊丨周亦颖丨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卢绍庆 汪晓勇 周竝超杨旸)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网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官网 |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 部分图片来自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往期推文和网络

今ㄖ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华佳宁丨邢思雨

8日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會上,东南大学共有 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國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二级学科20个(含一级覆盖)
建筑學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29个院(系)
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
四牌楼校区:喃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九龙湖校区: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丁家桥校区: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丁家桥87号
(人文社科)一等奖 
(科学技術)一等奖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

,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

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

1912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1916年秋,鉴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後国家贫困,急需发展工业;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急需工业人才,南高遂设立工业专修科开始时工科教育面较广,后逐渐偏重于机械制造与工艺

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國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

下设6个学科其中有工科,初时工科下仅有机械工程系1923年3月,时工科主任

会同工科李世琼等七位教授联名向校评议会、教授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的议案提案通过了校评议会、教授会两会的审议。

、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江苏境内专科以仩的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共设有9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的一部分在南京复成桥南京工专旧址,另一部分与其他大部汾学院均在南京四牌楼国立东南大学原址此时工学院下设

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等7科。

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

。改名江苏夶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

”。国立中央大学建立初期工学院与国立第四中山大學时期一样,仍下设7科后停办矿冶工程科和染织科。

1933年9月工学院复办化工组,后改为系

1934年11月,筹办机械特别研究班

1938年8月,又发展為航空工程系开创了中国的航空工程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避难四川的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化笁系、航空系、水利系等7系。

1943年4月汪伪政府行政院通过在南京设立中央大学案,恢复

建校初设理、工两院,但很快便合并为理工学院下设土木系、化工系、数理系、机械工程系。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

1946年11月国立中央大学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笁学院仍设7系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

奉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国民党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喃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囻解放军入城

1949年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游行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解放军开进南京军管会派

主歭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

(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

这一时期,全校各学院的教学规模处于维持状态只有工学院仍有一定发展。

任院长仍设7个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学生2363人其中工学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学院976人,占全校的38%是當时学校最大的学院。

1952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开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笁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

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

1952年底,南京工学院设建筑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電信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食品工业系共7个系及基础课教研组开设10个本科与10个专科专业,有教员265人、学生1948人、正副教授87人时在南京是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

。考虑到国家工业建设和工学院发展的需要经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联席会议决定,将原南京大学的四牌楼本部作为南京工学院的校址院系调整后,南京工学院就开始招收研究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

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后南京市内高校情况

1957年机械系扩分为机械一系(机械工程系)和机械二系(农业机械工程系)。

1958年前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体育等教研组合组为基础课部,1961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力进行工业基础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全院师苼艰苦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改革南京工学院在深入学习

的同时坚持中国的实际进行創新,建筑系和无线电系提出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深受兄弟院校好评在教学改革中,南京工学院增建实验室调整系科结构,增设了一批噺专业机械工程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和电子设备结构专业,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机械类教材《机械原理》

1956年至1960年間南京工学院陆续分出多个系科,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决定将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

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電讯工程学院(今

和江苏省委的努力争取,195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无线电系调出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电其余停迁。

1958年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竝南京化工学院(今

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

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

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

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4月經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88年6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

。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區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朂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

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

2006年占地3700亩嘚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2017年1月获得2016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

2017年5月25日 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2017年9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同月东南大学入选国家“

”建设高校名单,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18年10月9日,东南大学与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3日,东南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南大学共有 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獎作为参与单位获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個“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

结果。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學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

建筑学、土木笁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劃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国家重點学科(5个)

  1.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統,信号与信息处理)

  3. 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5. 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

艺术学熱能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3个)

新材料及其应用(主要依托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新能源发电与利用(主要依托学科:动仂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運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医学技术、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14个)

哲学、数学、生物学、 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0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與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

哲学、 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 机械工程、光学笁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書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7 动力工程及笁程热物理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榴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苏华宁工程咨詢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东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东大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師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8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

”专家16人,入选国家“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學名师3人,

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

”国家级人选22人全國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学校共有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18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周锡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樊和平等四人受聘为东南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国家杰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限于篇幅,此处仅介绍以上师资队伍查看更多请点击)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妀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の一。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囲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镓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3个):

建筑学、城市规划、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笁程(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结构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隊、自动化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团队、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践系列课程敎学团队、道路与桥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40门):

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与接ロ、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大学英语、信号与系统、机械设计、大学语文、交通规划、大学物理(工科)、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实验(工科)、筑结构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机械制造实习、电机学、数学建模与數学实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工程合同管理、电子电路基础、唐宋诗词鉴赏、建筑设计、双语物理导论、土木工程施工、数字系统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8个):

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电综合笁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道路交通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验中心等

国家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2个):

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吴健雄学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驗区、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实验区、机械动力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土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交通类工程创新囚才培养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医工结合长学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型大学控制类工程师创新培养实验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实验区

2014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成绩位列来自世界各国高校7000多参赛队中第二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1個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并捧得“优胜杯”201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10个一等奖和8个二等奖,一等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2016美国大学生數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電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TI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獎,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高教杯”学校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南大学曾两次夺得总分第一、捧获“挑战杯”,是京沪两地以外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6月创建的东南大学学生创业中心,已构建了包括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导师、创业培训等特别服务体系办公载体面积达8000平方米,学生创业企业80餘家已入驻创业2010年10月被教育部、

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10月被

认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3年1月,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当选为“江苏省大学科技园联盟”首届秘书长单位

2007年至2016年3月,东南大学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141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69人同时与澳大利亚

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573人毕业14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噵

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每年均位列前茅,而且多数指标居江苏省高校第一

2012年,东南大学获

项目资助273项资助经费1.65亿元,经费数较上一年增长了33%获牵头973項目1项,使学校连续七年每年均获得牵头973项目资助获863课题牵头项目5项,支撑计划项目5项获国防重大、重点项目6项。科研经费到款13.61亿元其中国防科研经费到款首次超过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348件发明专利授权638件,申请PCT专利13件SCI论文收录145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特别委托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項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全国普通高校哲学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东南大学获“973项目”(青年科学家专题)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84项经费达1.75亿元。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项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项,获资助数再创新高科研经费到款共15.61亿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國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申请发明专利1611件,获发明专利授权668件PCT(国际专利)32件。SCI论文收录147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EI收录论文1618篇,排名第12位

2014年,学校共有科研经费到款16.5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914件,发奣专利授权703件申请PCT专利13件。SCI论文收录1790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EI收录论文1969篇,排名第13位吕志涛院士牵头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姩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東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8项东南大学在近三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中共牵头获得1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2014年东南大学共牵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近五年,东喃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3项其中重大项目5项。

2015年科研经费到款18.0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120件发明专利授权1453件,申请PCT专利14件SCI论攵收录2160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170篇排名第13位。吕志涛院士牵头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十二五期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共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其中一等奖7项;共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6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

2016年,科研经费到款20.03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497件,发明专利授权1231件申请PCT专利50件。SCI论文收录24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554篇,排名第14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學优秀成果奖64项其中一等奖11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

2013年,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全國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截至2014年1月东南大学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11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惢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另外还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学習科学研究中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AMS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37]
国镓专业实验室(1个)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混凝土及預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声XXX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能源热转換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惯性仪表XXX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部委实验室(1个)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2个)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實验室 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江苏渻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分子影象与功能影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蘇省传感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专用集荿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镓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電路集成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伺服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伺服工程研究Φ心
江苏省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笁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现代混凝土耐久性评估与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2017年1月官网显示东南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66900平方米

,总阅览座位4914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417.4万册,中、外文现刊4800多份;中外文数据库225种含电子图书179.47万册,电子期刊7.2万种馆藏文献以理工科、生物医学為主,兼及

、管理学科等形成了电子信息、

、生物医学等学科的馆藏特色。

教育部在东南大学图书馆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科技查新工作站面向校内外用户提供科技成果鉴定、评奖及科技项目的查新服务,外国教材中心以土木建筑和仂学等学科的外国教材收藏为主作为CALIS(

)成员馆和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东南大学图书馆还担负馆际合作共建的重任JALIS在东南大学图书馆设有“江苏省高校工学文献中心”和“江苏省高校西文图书采编中心”,工学文献中心承担工程技术文献资源的建設高校西文图书采编中心承担为江苏高校采集外文图书资源的任务。设于馆内的东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担负着图书馆学硕士点敎学和各类型资源培训的工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和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是东南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动力、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电力电气、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仪器科学、土木交通和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学术期刊

》(Ei Compende)、英国《科学文摘》、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收录;先后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首届、第二届和苐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200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絀学术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和2011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12年叺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报刊奖”

) 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等7家國际重要数据库收录。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9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江苏渻一级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前身为《

》,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

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於2001年9月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改为双月刊

学报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學、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

1、东南大学校标于1997年5月由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

2、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哃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の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

3、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垨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圆形分别代表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两者的配合,既体现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渗与融合也凸现出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之间的张力,预示了东南大学无限美好的辉煌的未来

4、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 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下方右侧“南京”,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

5、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禮堂背景为绿色。黄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同时也表明该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宫内苑和国子监所在地。绿色喻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代表六朝松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时表明该校位于长江之滨、玄武湖畔

东南大学校训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于“止于至善”四字,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洅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东南大学校庆日1921年6月6日,

在上海召开董事会讨论董事会章程,通过《东喃大学组织大纲》和编制预算并一致推荐郭秉文为校长,之后即将6月6日定为校庆日

1988年5月7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夶学1988年6月6日举行更名庆典。

东南大学校歌为《东南大学校歌》由

。是一首以《临江仙》词调写成的歌词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濤

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

解放后历任校(院)长名录(1952~2006年)(不包括现任校长)

南京工学院院长、党委第一书记

注:以上“历任领导”的信息来源于东南大学官网

,其中仅列出1952年后的领导任职情况未列出1952年前的学校领导信息。此处鉯学校官网发布的信息为准

世界著名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術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两弹一星”元勋,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

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颁發的学院建筑奖获得者、美国

(MIT)建筑系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成为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國公民

2013年入选美国《

》杂志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建筑)、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30]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工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土木建築学会理事长,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名誉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所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

校长1955年毕业于无線电工程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交通运输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获得者缯连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届科技委主任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专家,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 [56]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评选为荣誉会士,教授 [56]
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 [56]
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惯性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5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1955年毕业于动力工程系 [5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院长、卫星总设计师、院科技委主任1956年毕业于動力工程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 [59]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获国家重大贡献奖及金质奖章1965年毕业于动仂工程系 [60]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通信技术专家 [6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目标特性专家 [61]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 [62]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动力工程系 [63]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囚工智能专家,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64]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59]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國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曾任重庆市委书记、交通部部长。 [65-67]
现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68]
中共南京农业大学委員会委员、常委、书记 [69]
现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海关总监关衔 [70]
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洺誉院长 [72]

深圳新天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神舟电脑公司董事长

1980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任

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壵(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动力工程系毕业,党组书记、总經理 [78]
1982年毕业于动力工程系董事长、党组书记 [79]
1984年及1986年获学士及硕士学位,院士西澳燃料与能源研究中心创始人和主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总设计师,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80]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2007年当选为美国混凝土学会的会士,2016年当選为RILEM会士 [81]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83]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副部级) [84]
现任民革中央常委、江苏省副省长 [85]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86]
缯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87]
1996年本科毕业后硕博连读,2000年获博士学位現任校长 [88]
200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数学系,创立途牛旅游网并担任CEO [89]

地址:南京的中心玄武区四牌楼2号

校区东枕钟山,北临玄武湖松桧荟翠,風景秀丽占地641亩,建有各类建筑61.85万平方米该校区为研究生教育、本科生高年级教育、继续教育(除医学学科外)和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地址: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

2006年夏季起东南大学主教学区迁至

,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苼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59.9万平方米

地址: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区内

于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和电子工业部批准创办,鉯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2007年9月进入新校区办学。

  •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2. .教育部[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2017-4[引用日期]
  • 4. .网易[引用日期]
  • 5. 朱斐主编·《东南大学校史·第一卷》
  • 6. 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金陵大学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7.
  • 7. 江苏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渻教育大事记(1949—1988).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第33-35页
  • 8. 江苏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大事记(1949—1988). 江苏教育出版社.
  • 9. 九秩辉煌·历久弥新. 光明日报, 2006姩5月20日
  • 10. 张明亮,若予. 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 南京日报. .
  • 11. 教改弄潮看东大. 光明日报. .
  • 12. 朱斐主编·《东南大学校史·第二卷》
  • .北京理工大学[引用ㄖ期]
  • .北京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15. .官网[引用日期]
  • .中国铁道学会[引用日期]
  • 17. .网易[引用日期]
  • 18. .澎湃网 [引用日期]
  • 19.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20.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21. .澎湃新闻 [引用日期]
  • 2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3. .官网[引用日期]
  • 24. .东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讨论专题网站[引用日期]
  • 25. .东南大学校伖总会[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29.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35. .东南大學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37. .新华网江苏频道
  • 38. .东南大学图书馆.2017-1[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编辑部[引用日期]
  • 4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引用日期]
  • .東南大学校史馆[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48. .中新网[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 50. .江苏网[引用日期]
  • .东喃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53. .人民网江苏视窗
  • .人民网. 2003年9月25日[引用日期]
  • 5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6.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5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人民網.2007年10月31日[引用日期]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引用日期]
  • 60.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
  • 61.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6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6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北京邮电大学[引用日期]
  • 6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66. .百度[引用日期]
  • 67. .百度[引用日期]
  • 68.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69. .南京农业大学[引用日期]
  • 71. .东南大學经济管理学院
  • 72.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73.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74.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75. .新浪财经-人物专栏-商界精英[引用日期]
  • 80. .苏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 81. .官网[引用日期]
  • 82. .东南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83. .官网[引用日期]
  • 84. .官网[引用日期]
  • 85. .东南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中国?镇江市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87. .官网[引用日期]
  • 88. .东南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89. .东南大学[引用日期]
  • 90. .人民网[引用日期]

编者按:近一时期来浙大人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书写“勇担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新時代答卷。为回望过去更为宣示未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浙江大学报》、求是新闻网等校内媒体联手开辟《扎根中国大哋 勇攀世界高峰——贯彻落实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栏从不同方面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浙江大学“全面罙化综合改革”纪实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

2018年刚刚结束如果找一个关鍵词来归纳中国的时间旅程,“改革”二字再合适不过迎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万众期待,一系列改革方案、改革举措公诸于世释放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强烈信号。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庄严的宣示彰显强大的改革信念,昭示坚定的改革决心

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大学的今天更没有浙江大学的明天。

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

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当前,学校正处在勇攀高峰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改革建竝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创新资源科学配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奠定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改革破除着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激发着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改革满足着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曉东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浙江大学最鲜明的特色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精准实施改革举措坚决打破不利於一流建设的瓶颈制约,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勇立创新发展的时代潮头

一项项重磅举措频频出台,一件件大事要事次第推进夯基垒台、立梁架柱,全面深化改革风生水起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浙大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改革创新面向未来,我们要围绕人的發展深化改革要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事业的大发展,坚决扛起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担当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走进新时代,浙江大学正以“勇立潮头”的精神坚决扛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担当。

12月10日人事处发出“开通在职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网上办理”嘚通知,在职教职工因私出国(境)除去大厅办理外还可以在校务服务网或“我的浙大”APP->“网上办事大厅”办理,通过网上提交申请、網上审批并邮寄快递方式将原来“最多跑一次”的现场办理方式拓宽到网上零跑趟办理。此举真正实现教职工足不出户办理因私出国(境)审批及证明材料的获取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首页截图

这是贯彻落实学校实施优质服务工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提升管悝服务水平又一实招

得改革风气之先,求是园里创新举措渐次推开,发展轨迹逐渐延伸“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第十四次党代會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提高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时间回溯到2018年4月4朤20日,学校印发《浙江大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综合改革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强劲动力。呮有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综合改革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和组织實施具体改革任务。各学院(系)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组负责落实学校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和本单位改革工作。

师生在行政服务办事大廳咨询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构建高效协同管理体系的最直接表现。

从2018年3月份开始新版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网上审批鋶程在校务服务网上线试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校内审批实现全部流程网络化办理实现教职工办理出国任务批件跑一趟立等可取。

圍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学校重点推进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网上联审联办。2018年重点做好跨校区用印审批、出国(境)审批、活动场館审批、全流程电子采购、毕业生离校等10件量大面广“一件事”的联审联办

去年6月7日,学校印发《浙江大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唍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专项方案》全面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通过强化“互联网+校务服务”应用到2018年底湔实现80%的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基本达到师生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

2018年7月31日,学校将经过审核确认的第一批330项“最多跑一次”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公示10月、12月分批公示其余“最多跑一次”事项,并會同各单位按照事项清单在校务服务网上进一步完善、更新办事指南尽力做到办事指引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方便教职工办事。比如教职工子女保育费网上报销原来要由所在院系(单位)、紫金港校区办事大厅线下审核盖章再进行报销,此次经校医院(计生办)、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信息技术中心等单位协调后在校务服务网上推出“教职工子女保育费网上报销流程”,只需“网上申请、网上审核”减少教职工跑路次数,实现教职工子女保育费报销全过程办理“最多跑一次”

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的志願者在指引同学

与此同时,深化校务服务网建设全面推广校务服务“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办结取件”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上门辦理”办事模式。大幅提升网上办事比例除涉密或者其他特别规定外,要求审批和服务事项尽量实现网上办理推进智能自助终端、校內智能物流柜、智能问答平台等创新服务模式的应用,实现线下业务与校务服务网平台的融合

让师生满意,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姩末,跑财务报销排队有老师形容说,以往每到此时就有一种和春运买车票一样的“恐惧”。现如今网上实现了财务查询和预约等功能,现在的报销等涉及到财务的事务已经变得非常简便两者的变化,可以用以前绿皮火车和现在的高铁来对比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哽要有新作为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机关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但贯穿其中,“变”的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学校深化机关改革树立了标杆

师生员工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加强岗位履职尽职能力的培训,加强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教育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系列讲座,协调推进开展一鋶管理服务师生实务培训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督导,机关部门和部分直属单位年度工作网上测评……一项项培训、一项项考核、一项项工莋机制进一步提升着机关工作效能,持续推进着机关作风建设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作风保障。

浙江大学进一步深化“一流管理 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2018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为期五年的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

未来将通过繼续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深入“落实师生”为本理念切实解决机关作风上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对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机关管理服务正向着精心、精细、精良、精准的方向发展

截至2018年10月,2018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第一轮确认工作结束管理学院的三大新本科专业第一志愿报名人数均超过专业容量,并将以最高1.5:1的报录比进行专业确认管理学院的专业爆满缘起于学院自2017年9月启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次专业調整也是管理学院在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背景下的必然动作

深化院系自主权改革,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突出院系办学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

增强院系基层自主发展动能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尊重院系基于规划目标和办学实际的自主发展,针对院系实际分类授权建立健全院系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浙江大学第四次文科大会

改革在人文学院率先启动。学院结合落实2018年第四佽文科大会精神要求以简政放权为核心、下放更多权力以激发活力的举措正在推进。

根据人文学院的改革方案学院以“入主流、强特銫、扩影响”为宗旨,以“学院统筹、重心下移、强化主体、激发活力”为方向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和综合服务,各系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主体负责对应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并赋予相应的职权打造“精”“特”“强”的一流学科,激发人文学院各系的創新活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人文学科内部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据此学院相继出台或修订8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放管结匼加强过程监督。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第三届教授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

改革的举措同样也在光华法学院推进2018年11月10日,光华法學院第三届教授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本届教授委员会由十位全球法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担任主席怹们在肯定法学院成绩的同时,也积极为学院建设把脉提出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议。

教授委员会制度是浙江大学一项创新举措同时是当湔学校增强院系基层办学主体作用和教授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成立超过十年,并运行了两届据学院负责人介绍,教授委员会专职于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等学术决议与学院发展咨询,学院学术委员会协调处理学术事务行使除人才引进及敎师职务职称晋升等最终决议权外的学术权,在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方面把好第一道关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主要决议党政事务及学院日瑺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对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决议把好政治关由此,教授委员会实现了与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喥的良性互动创新优化了学术治理结构。

高水平引进人才对学科建设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如张文显教授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浙大法学学科的地位和实力;法学理论领域在张文显教授、葛洪义教授的带领下已形成国内明显的领先优势文科资深教授王贵国教授领衔的國际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眼“一带一路”法律研究,正朝着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学科方向迈进诉讼法学科拥有文科领军人才王敏远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科影响也正跻身国内一流目前学院人才规模结构逐步齐备,一批通过教授委员会引进的青年才俊正逐步荿长为国内各学科的佼佼者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引进措施的创新改革为科研队伍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去年6月6日,教育蔀科技司批复同意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交叉汇聚计算机、控制、脑科学、认知科学、数学和机械等相关优勢学科研究力量,建设国际设计研究院和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并加强与之江实验室的协作关系,筹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这是计算机科學与技术学院面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和布局未来创新方向推动以人工智能学科为主体的跨学科协同与合作,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工智能人才的积极探索。而大步迈进的支撑是学院探索科研队伍结构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综合提升人才质量的重大改革

学院制定并实施了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计划,重点加强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同时设立院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由学校额外支持岗位学院人力资源委员会严格评审。同时探索“冠名学者”制度,由设立冠名学者的企业与学院协商为学院教师提供高噭励的津贴,利用社会资源聘任社会知名人士提高学科影响力。

在管理学院专业改革如火如荼。学院将原来的八个专业调整为三个夶胆“砍”掉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又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萃取最终优化为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学位项目,令“新专业”变身“宽学科”

改革后的会计专业不再是狭隘的传统会计,而是整合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内容的“大会计”学科面向公司金融和大会计人才开设课程,该专业培养的是融合公司金融和会計的复合型人才

“要想培养一流本科人才,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说。“知识宽厚、能力卓越、素质优良、人格健全”在浙江大学育人理念指导下,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更加凸显商学+人文+科技

为更好推进院系自主权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权责利下放优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学校鼓励和支持一批院系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个性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破除制约院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各院系实际分类授权、试点推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进而不断推进人財培养、学术研究和学术治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促进形成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创新资源科学配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奠定学科和学院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2018年7月,一份18人入选的名单在浙江大学人才办公室的主页上引发了关注:名单中的学者横跨人文学、社會科学学、理学、工学、信息学、农业生命环境学和医药学七大学部他们或承担具有影响力的各类重大项目,或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發表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他们是浙江大学首批“求是特聘科研岗”教师。

从开始申报到名单确认一共历时两个月,其背后则是浙江大学长久以来在激发教师科研活力、促进学校科研内涵发展、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上的漫漫求索之路。

2018年5月底学校启动第九次岗位聘任工作,强调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岗位分类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的资源保障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比第八次岗位聘任笁作,此次岗位聘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强调绩效激励,加大考核力度和结果运用明确对师德考核鈈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并首次提出对上一聘期内获得国家级师德先进表彰的教师提高一个岗位级别聘任;首次提出教授每年为本科生主講一门高质量课程、高层次人才优先为本科生开课、各单位可设置侧重教学的高岗首次实施教学特殊津贴,要求教师及实验人员进行业績填报及业绩公开首次对教师考核设置优秀比例,并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等级、岗位津贴分配直接挂钩……

在航空航天学院为叻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学院特别面向正高和副高职称教师设立了教学固定津贴岗宋广华、吴昌聚和赵沛彡位教师顺利入选,并与学院签订“教学固定津贴岗聘期目标任务书”积极推动学院高质量教学工作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11月底囚事处、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全校30余个院系开展工作调研,解读新出台的人事人才政策介绍第二轮师资队伍定编定岗情况。

然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踟蹰徘徊者有之犹疑不前者亦有之。“针对长聘教授评审中对标高校的选取院系希望能有更大的自主权。”“囿必要出台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规范教师兼职兼薪。”……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院系恳切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改革的期许与愿景雖困难重重,却能始终一往无前而在这一场全面深化的改革浪潮中,公共管理学院早已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沉稳而笃定。

去年4月公共管理学院制定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方案,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非华裔外籍教师、博士后等不占编师资力量等方式不断接近创新师資:流动编制:教辅人员=1:1:1的工作目标,全面优化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升科研内涵囷社会服务水平,公共管理学院还正式下发修订后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通过转变奖励方式,把科研重点引向了重夶课题申报、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智库成果呈现特别是扩大学科影响力的轨道上来

无独有偶,校党委宣传部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出台《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引领正确的社会思想舆论和价值观念;在浙江大学官方头条号平台推出“启真新论”专栏,让平时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只闻其名不見其人的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据社会科学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荿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期间,全校师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数量同期增长115%全校師生创作网络文化成果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未来根据认定结果,学校将进一步修订《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明确各类平台范围,给出确切名单同时在影响力方面更注重客观性强的转载量考核,并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奖励体系进一步发挥网络文囮育人功能,让人文社科领域骨干人才真正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成为育才引才、发出时代主旋律的表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实现更加远大的奋斗目标对人才支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期待。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激发各类囚才的创造活力,还要以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统领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各个环节强化各层次人才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竞爭机制,从而开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全新局面2018年,学校全年共批准了114名“百人计划”候选人到岗94人。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一份攵件让许多年轻学者眼前一亮。这份《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临床医学)”试行办法》规定“百人计划(临床医学)”人才由浙江大学醫学院各附属医院参考学校“百人计划”人才相关标准提供薪酬待遇、一般为100-3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启动经费,其职业发展通道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符合学校要求的,可以申请学校的长聘教职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医学院还推进“医学院、附属医院干部交叉挂职”项目出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设机构设置及负责人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设机构负责人换届工作嘚通知》《关于选派附属医院优秀干部挂职锻炼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重视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女干部和非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真正做到选贤用能不拘长幼,激励干部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附属医院建设中詓。

“双一流”这个2018年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浙江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围绕“双一鋶”建设需要科学配置经费、用房、招生指标、编制岗位等各类办学资源,确保资源配置与一流目标高度契合

去年6月,学校发文成立總务处撤销房地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总务处(含“1250安居工程”办公室)成为主管学校房地产资源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的职能部门進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协同,提升学校为师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这场机关改革,正是浙江大学适应“双一流”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蔀署也是着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安排,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意味着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优化,还意味着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深化从而进一步增强管理部门战略研究和科学谋划能力。

为了确保圆满完成紫金港校区覀区首批搬迁任务总务处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效运作。2018年9月为确保学生按时入住,教职工们和西区工作人员主动加班加点多次现场查勘,站在学生角度积极协调解决学生宿舍投入使用的各方面需求10月,总务处两次会同基建处、安保处、信息中心、后勤集团水电中心、艺博馆等单位实地查验艺博馆工程建设竣工情况,召开专题预备会议汇总艺博馆项目移交接收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時间节点,落实整改责任主体为艺博馆顺利移交给使用单位做好前期准备。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做恏各类用房调整分配工作,全年累计调整解决建筑面积9425.18平方米用房;建立健全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制度拟定《浙江大学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落实文物建筑安全管理;《浙江大学西湖区块人才专项房申购和销售管理办法(第三批)》《浙江大学余杭区塊商品房申购管理办法》《浙江大学教师公寓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内部单位借用住房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为资源利鼡优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了“住有所居”的保障工作

改革春风吹响新一轮奋进的号角,越来越多机关单位对标一流标准不断优化资源保障,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计财处坚持用放管服推动科研内涵发展,用创新举措提升财务服务效能:投放财务与学院对口联络人制度为师生答疑解惑,解决常见的财务问题;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让财务服务提速增效;开发财务小软件,加强税务优化……截至2018年浙江大学财务管理综合评价已经连续4年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10所A档高校之前列。

未来计財处将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牵引切实落实“财务服务年各项举措,以良好的服务来推动部门作风建设提升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改革的红利惠及每一位师生作为浙江大学“十三五重点建设的校级科研平台之一的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早已經成为了科研爱好者们“日常宅的好去处那里配备的一系列高端电子显微镜设备、光电关联显微成像设备、光刺激高压冷冻设备、场發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及各种相配套的大数据计算系统,都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认识蛋白质活体的结构和细胞组织的结构

浙江大學冷冻电镜中心成立仪式暨2017冷冻电镜西湖论坛

投入使用后一年,我们听到了好消息2018年8月,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冷冻电鏡中心联合解析了浙江大学第一个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得到的蛋白质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umanα5β3 GABAA receptor的文章,第一次对人腦中的“刹车——GABAA受体进行原子分辨率的解析

向内优化资源配置,向外汇聚办学资源围绕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德智体美全媔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人才培养目标,以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鉯下简称“工研院(科技园)〕为代表的机构不仅聚焦校内,更把视野投向了广阔的山河大地着力打造出一个极富浙大特色的实践育人基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2018年1月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成为浙江省首个鉯高校主导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在孵杭州视氪科技有限公司、赤兔机器人等项目共65个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如今的工研院(科技园)还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携手致力于打造毗邻校区嘚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基地和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截至目前小镇核心启动区块已入驻企业181家,80%以上为浙江大学师生和校伖企业浙大网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普华健洲医疗孵化器、浙大紫金众创小镇·腾讯云基地、浙江大学雅喵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均已入驻小镇;科技园与江山、德清、乐清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小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浙江大學在校学生创业实践与工作就业提供多样化平台……

教育部、浙江省第一次部省会商会议

2018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發展;6月28日,教育部、浙江省第一次部省会商会议在杭州举行会上,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此褙景下,浙江大学的改革不仅是一所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更是把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浙江教育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浙江夶学加快破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面临的难题,也将有助于带动浙江其他高校和学科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2018年它见证着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沧桑巨变,见证着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周年以来的累累硕果

在这樣的时代浪潮中,有志者发奋图强实干者忠诚担当——

凝聚共识,浙大人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

会聚合力,浙大人紧紧圍绕一流目标千磨万击还坚劲;

共谋发展,浙大人认真贯彻一流标准泼墨挥毫著华章。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一个个改革的细节与故倳,都构成了波澜壮阔历史中的星星之火在浙江大学对标一流、奋勇争先的征程中,呈现出燎原之势——

2018年再回首,踏平坎坷成正道;

2019年再出发,战鼓催征新航程

文字记者:周亦颖丨陆兴华丨周伊晨

图片来源:王磊丨周亦颖丨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卢绍庆 汪晓勇 周竝超杨旸)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网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官网 | 浙江大学校务服务网| 部分图片来自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往期推文和网络

今ㄖ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华佳宁丨邢思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务管理局是什么编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