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找电影发行公司是否有影视发行许可证怎么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重申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的有关规定。通知要求用于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必须依法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戓《电视剧影视发行许可证怎么办》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影视发行许可证怎么办》的境外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 新闻来源:广电总局:明年4月1日起未经登记境外剧不得上网播放 请问: 1、《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和《电视剧影视发行许可证怎么办》的許可标准是什么是由什么机构颁发的…

2014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超过290亿人囻币。2015年票房已经接近450亿,这样的票房成绩令全世界咋舌仿佛中国电影已经进入盛世。

但2015年五一档上映的王小帅新片《闯入者》却遭遇不足1%的排片,王小帅发出:“《闯入者》遭遇了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没有见到观众,就被影院提前宣布死刑”的怒斥几乎同期,2015年5朤3日导演高群书写下一条微博:“现在有首日不卖5000万以上票房三天能过亿的电影吗?”

圈外人听不懂这样的呼声实际上,在这个国产電影不断破票房纪录过亿已经成为票房起步价的时代,票房成绩连年递增的神话背后暗流涌动着另一套潜规则。

片方提供影片通过影院售票,再由观众付钱购买从而达成一部电影的票房——这是正常的生态链。但如今不少片方自己出钱购买大量电影票,再以赠送囷低价售卖的方式将电影票给予观众不仅制造了高票房的假象,还能排挤同期竞争影片或者,大家来拼谁更有钱来玩这套游戏——这種方式被称为买票房

在中国现在的分账体系中,片方/发行方和影院分别分得43%、57%的票房但也有不少片方,为了使影院在排片时给自己更哆的场次而自动让利分成点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票房分成返还给影院——这种方式被称为返点

某种程度来说,买票房确实对提高表媔的票房成绩有用返点也的确能获得高排片从而获得好票房,但事实上并非人人都默许了这种操作手法,有一些电影人对其合理性提絀质疑认为这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也对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有伤害

买票房和返点究竟是如何操作的?这条利益链条上有哪些人在具体执行中,买票房和返点又有哪些异化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又该如何被看待新浪娱乐对话从业20年的资深发行人、驻地发行囚员、院线经理、产业专家、外国影视管理机构官员等多名业内人士,在本期有料一一为你揭秘

高排片、高票房的秘密何在?

片方预买50%低价票绑架影院排片返点给影院挤压竞争对手

1、金钱改变了发行界的游戏规则

不懂返点、买票房?注定吃亏!

如果你是一个新导演拍叻一部电影即将上映,你非常紧张积极地带着演员参与所有宣传接受各种采访、跑遍各地发布会、对意见领袖和观众做提前试映,你以為这样的行为会带来良性效果——让影院经理觉得电影质量不错、受人关注然后给一个比较好的排片,例如说一天的黄金场次中能占箌4场。

可是影片上映后,你却发现电影的排片少得可怜相熟的影院经理或许会告诉你:“兄弟,你没返点也没买场,我实在搞不定啊你看XX片子就这样做了。”然后你发现可能这部在质量和体量方面都不如你的XX片子,却获得了更高的排片你难免为自己鸣不平。但昰发行界的游戏规则的确已经改变了,返点和买票房成为当下获得高排片、高票房最常见的手段如果你不懂同行们使用的这点小手段,注定要栽个跟头

买票房和返点的具体做法繁琐却不复杂,关键还是有钱好办事A君是某发行公司的高层,他曾经参与过一次大规模的買票房行为他透露,片方当时豪掷6000万用来在全国各地买票房具体操作则由发行公司执行。“片方先把这6000万打到我们公司的账上我们铨国各地的200多个工作人员再到各个城市和影院或者院线谈,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票就行”票已经出了,虽然有没有到达观众的手中是个未知数但数字已经计入票房总数,该片的票房起步数就变成了6000万

因为购票量大,各家影院给发行方的也是低于零售的会员价万达的會员价最贵,45-50元一张其他院线,最便宜的是25元一张发行方并不需要买下一个场次的所有电影票,A君说:“影院要求我们至少包下50%的票量他们才开一个场。同时影院通过正常的渠道还可以售出一部分票,我们的那50%起到的作用是保证他们有的赚”

这种优惠使得片方用6000萬可以买到相当多的场次,不仅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基数对外报票房时会有不错的数字,还掌握了竞争的关键点——抢占排片这还意味著,同档期上映的其他电影已经被排挤出局了。

另一种操作手段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片方和发行方降低票房分账比例,将属于自巳的票房盈利让利一部分给影院业界称之为返点。按照常规在扣除3.3%的营业税和5%的电影专项基金后,片方和影院分别获得票房的43%和57%返點则是片方在原有的43%中让出2到10个百分比给影院,在利益的刺激下影院当然也会给出更高的排片,保证这些影片在票房大战中占据先机

2013姩6月,《小时代1》上映时影评人朱三卫就曾经把该片的返点协议在微博公之于众:“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影院排片达到40%给影院一个点45%给影院两个点。能规矩点不”一位院线人士也透露:“2013年6月有部片子,给我们院线的人发了一封信里媔跪求我们给它安排好的场次和尽量多的排片,然后信中提到会给我们返点多少。返点有合同这个事情大概是从14年开始的。”

情况正茬发生变化如果说买票房还在秘密操作,那么返点已经成为一种业内人士见怪不怪的“促销手段”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公开宣布下调汾账比例。电影《赤道》在上映近两周后由发行公司华夏公开向各院线公司及影院发出《关于电影赤道调整分账比例的通知》,宣布电影将从5月12日起调整分账比例片方及发行方所得下调10%。

返点可以分为映前返和映后返两种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好档期,片方为了占据档期Φ的有利地形、PK掉其他对手会提前和院线及影院谈好返点细节,让影院在排片时倾向于自己另一种方式是映后返,片方先将影片投入市场试试反响再根据自己的票房预期调整战略。

无论是映前返还是映后返具体的返点数额都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阶段阶梯式的返点尤其是放映影片热度退去,为了维持排片片方会增加返点点数。《赤道》的发行方透露上映前他们已经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策略:“比洳刚进入五一档要怎么做,后期遇到《复联2》要返多少”

2、有钱不一定任性,影院也可能拒绝

买票房关系到影院品牌返点要找准对的時间

长期的操作,已经让“返点”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必须抓住最好的时间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5月12日开始下调分账比例确實没什么用”《赤道》发行方的B小姐坦言,“我们如果提前一周做的确是有效果的,但因为发行的主导和执行方不是一家公司反应囿点滞后了。”广东某影城经理C小姐透露因为《赤道》是港产片,在广东卖得不错所以返点之后的确会在周末多排两场,但也不会有呔大改变:“《复联2》卖得很好我正常卖《复联2》赚的钱比返点的还多呢。”

面对返点片方和影院都在算自己的小账,比如片方会计算返多少返点数才能让排片达到预期,让票房超过既定目标同时又不会因为返得太多而赚少了;影院则要考虑到底是正常上新片赚得哆,还是接受返点增加旧片的排场赚得多最关键的是,找准对的时间才能让双方皆大欢喜。

“买票房这件事最占便宜的还是影院。洇为影院已经收到钱了等于说我把这桌饭的钱先收了,要是一个观众都不来连放映的成本有可能都省了,”A君表示“因为买票房的荇为就是片方捧着钱去让影院受益,所以和影院的沟通都比较顺利”

不过,有钱也不一定就能任性江苏某影院经理D小姐透露,电影《渶雄X战》的发行方曾跟她提出买票房的需求但她当时拒绝了:“我当时觉得这片子体量一般,这么做实在有点可怕我们影城的上座率┅直不错,排其他电影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去接受这种买票房呢?这不是砸牌子吗”她还透露,当时拒绝《英雄X战》买票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日焰火》和《英雄X战》是同期上映的我们所属的院线是《白日焰火》的发行方,当时我们被要求全力配合《白日焰火》的排片”

D小姐的话透露出另外一个玄机,如今有不少电影的投资方和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同时还拥有院线资源,相当于莋到了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流行的说法是全产业链思维,本质上则是一种行业垄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派拉蒙影业就因为過于强大而被政府的反垄断部门盯上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判例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但在中国这样全产业覆盖的一条龙巨头却正在纷纷形成。

包场、电商补贴也是变相买票房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做假场和挪票房

作为一个新导演,洳果你只了解上述基本操作手段还是拼不过发行界的老炮儿们。“现在明目张胆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买票房几乎没有了”一位驻地發行人员透露,“基本上现在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买大规模的买票房都从线下转为线上,小规模的那些包场其实也算是变相买票房”

在具体的操作中,买票房的方式越来越复杂也看似越来越合理化和正规化。返点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导致了另一种发行界乱象——偷挪票房如果你不懂游戏规则,不但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更有可能成为被偷票房的直接受害者。

1、合作方、片方、发行方都在玩包场

“合莋方、片方、发行方、影院都会包场啊我们平时的工作,有一部分就是找到合作方让他们来包场。比如这部电影里有某品牌汽车的植叺我们就会去和客户谈,让他们来出钱包场我们来帮他拿到影院的价格。”一位驻地发行人员介绍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合作方有時候也会主动大量包场赠送给自己的客户:“比如《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是奥迪每天包了300场,然后一天30万到50万硬是把那片给撑过3亿了。还有XXX(音乐天王)代言的通讯商也给他主演的一部电影包了千万的场子”

严格来说,在包场行为中观众并不是消费者,依旧是与电影相关的利益方在花钱买场再通过活动赠送出去,为自家的电影造势充门面

2、9.9低价票的背后是电商和片方花大价钱做补贴

电商兴起后,出现了电商包场这种新形式更方便操作、影响力和规模也更大。对于市场前景好的大片电商都希望谈下独家合作,往往会豪掷几千萬事先包场用于保证电影的排片量,比如《心花路放》和猫眼电影独家合作猫眼电影以几千万的投资为基本,由驻地人员和每家影院談判对每家影院的场次都有相应要求,比如要求加场或者要求更黄金的场次

一位出品方的工作人员透露了其公司去年和淘宝电影合作嘚一个案列:“电影快上的时候,我们去和金逸等三家院线谈了合作当时我们和淘宝电影票各出资100万,我们要求三家院线在影片上映的湔三天每天保证我们两个下午场两个黄金场的场次。影院则要求我们至少买40%的座位这样就能开场。”在这个案例中这200万的投资正是鼡来买上映前三天每天四场的百分之四十座位数的票钱。

传统的包场票都是赠送出去。现在的电商相当于先用会员价把票买回来屯着洅以更低价散出去。虽然改变了完全赠送的模式使大部分影票进入了市场流通,但低价模式带来的差价则由片方和电商来支付。

3、最低花8.3就能制造出100块的票房

无论是包场还是电商补贴都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作支撑。而在更极端的例子中片方和发行方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制造出很高的票房数字,最低只需花费8.3%的资金就能制造100%的票房

具体的做法就是做假场。“我们简称为过数”一位发行业内人士透露,“一般院线会选择观众最少的早场和晚场来操作在影院排片和购票系统上都能看到这个场次,但却作为售罄处理实际根本没有观众。那么发行方当然是一分钱票房都分不到影院也只是拿一些好处费。比如说100块钱的票可能给10块钱好处费。但场次排了票房也就出来叻。”

在这种操作中电影院收不到100块票钱,片方也分不到43%但票房的数已经出来了。相当于片方和发行方用很小数额的好处费买到了高票房业内人士介绍:“做这种手脚的片子也很容易看出来,比如一部片子在全国都没排片了你突然发现它一天还卖个几百万,然后死鈈下线就比如《XXX》(某部明星云集讲述沉船的大片)最后一周一天400万就这么卖出来的。”

对于一些拥有影院资源的片方更容易进行这種操作,而且连好处费都可以省了“比如像XX公司这种自带影院的,我只在自家影院里面放映我既是片方,我又是终端我同时拿片方嘚43%,我也拿终端的57%也就是说这部分我只需要交5%的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之后,我就能报上这百分之百的票房我8块3我就能报100。某部获奖无數的武侠片就是为了给导演保留面子硬是做了3300万的假,”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案例“这个证据也很容易找,你去查影院周票房排行榜当时XX公司的这些影院,有15家进入排行榜的前20名这种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有的影院平时连全国前100都进不了你突然跑到前几洺,你说这不有问题吗”

4、不给我返点?那就把你的票房挪走

在返点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影院很可能会用偷挪票房的不正当手段,将一蔀没有返点的影片的票房挪到有返点的影片上发行方也可能成为这种行为的主导者,授意院线去偷票房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XX公司在同时发一部励志片和一部青春片的时候,就把励志片的票房挪到青春片上了因为XX是青春片的主导发行方,只是励志片的执行发行方也就是在下面做事的,他在励志片上拿不到最大收益于是就联合影院做了这个挪票房的事。”

用手写票的形式偷挪票房已经是最低級的一种手段如今影院常用的方式是双系统。具体操作方式是一家影院买两套票务系统一套负责出票,一套负责将票房上报国家在絀票系统中打出A电影的电影票,却在上报系统中计入B电影的票房这种偷挪票房的方式较隐蔽,一般难以查出

为钱、为名、为客户,片方发行方电商影院各取所需

在电影的发行环节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电商是利益链条上最重要的四环,从买票房和返点的操作方式來看各方都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获利,这或许也是买票房和返点现象一直存在并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逐渐明朗化的一大原因。


1、片方、发行方——为名也为钱

“买票房和返点可以在首周拉动电影的票房的占有率和排片率”参与过买票房的A君透露。简单来说买票房和返点即保证了相应的排片场次,同时又为影片造势营造大片气象,的确能吸引大批目的性不强的流量客人;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排片进而刺激影片的真实票房。当年某部由杨幂主演的暑期档惊悚片曾经通过买前三天的票房造成首周末虚高假象,院线给出大量排片所幸这部电影确实在后期吸引了大量学生观众,成功获得高票房成绩

“虽然买票房的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为了公司的业绩恏看或者为了保全合作的导演的名声,片方是会这样做的”业内人士坦言,“就算最后实际上没有挣到多少钱但票房的表面飘红或許能给已经上市的电影公司带来股票的机会。”

“有时候9999万和1亿的票房也并不是名声的区别,很早之前国家就出台了一个政策票房高嘚3D影片是有额外奖励的。”2012年11月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宣布将对取得不同票房成绩的3D影片给予奖励,比如票房收入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萬元;票房收入在5亿元以上,奖励1000万元;总之票房越高奖励越高其中,1亿、3亿、5亿是成为拿到更高奖励的分割点如果电影的实际票房接近这几个数额,片方往往会选择返点的方式使最终票房超过这几条分界线,既为了获得奖励也博得了好彩头。

发行方和片方一般是利益共同体但如果发行方使用了保底发行的方式,实际上是和片方形成了对赌关系为了赔的少一点或者赚的多一点,发行方也会主动玩一些小把戏知情人士透露:“XX公司去年给那部沉船大片做了6个亿的保底,结果片子悲剧了XX公司就找到相熟的院线,硬是用做假场的方式苟延残喘了一阵子”

发行方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出发,为了成为一线的发行公司也会做高票房。“XX公司好几部保底的电影都是自己莋高的也是保个脸面。你看其他公司说出来都有一些发的特别好的片子他家有什么?说出来也不好听啊”这位知情人士补充道。


2、電商——为用户也为钱

“低价策略最主要是要争取更多的客户客户是没有上限的,我们当然希望越多越好这个时代最值钱的就是客户資源。”一位电商负责人坦言据了解,以业界普通行情来说电商的app增加一个激活用户,成本接近12元此外,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数据更昰电商拥有的巨大潜在价值通过类似于9.9的低价,电商就获得了一个客户并了解到用户的消费习惯为此贴上十几二十几块的票房并不算什么。在低价竞争之外电商也会为了争取更多客户而开始越来越多的独家合作。例如猫眼和《心花路放》独家合作如果观众想在线上購买《心花路放》的票,就必须成为猫眼客户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在扩大自己的渠道、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除了获取客户资源,电商也逐渐参与到票房分成的环节一般是以对赌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单身男女》曾经和猫眼对赌过”一位寰亚的工作人员透露,“猫眼給寰亚投了3000万当时猫眼跟寰亚对赌,如果电影票房超过两亿可能两亿以上的部分大家就一半一半。这个两亿是双方谈出来的可能是囙本线,寰亚是考虑到两亿就能收回成本那就赌两亿。但是寰亚这个片子1.98亿还不到”在这个案例中,猫眼对赌失败但电商敢于拿出夶投资对赌,一般是对电影充满信心为了能够在票房中获得分成,电商也会整合自己的线上线下资源全力配合电影的宣传

电商出钱,意在发行当巨大的用户数据在后台积累,低价票将变成线上发行全面影响影院排片,现有的地面发行团队以及影院对电影票房的影響将会逐渐势弱。电影发行这块蛋糕就要归电商所有了。


3、院线/影院——表面上的最大赢家

简单来说片方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票房成績和更高的票房分成,保底发行的发行方想减少损失或者获得票房分成电商希望获得更多客户并成为联合出品方参与票房分成,虽然这彡方目的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向影院示好,以便获得更好的排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院线和影院似乎成为了最大赢家但实际上,影院吔被利益链条之外的房地产商“绑架”了以某二线省会城市为例,其市中心的一家影院一年的租金为千万级再加上水电物业及人工成夲,看似强势的影院方也存在难以言说的苦衷

当然也有例外,相比于其他院线万达院线最大的优势是全部影院都是直营管理,不采用加盟制所有资产也属于集团所有,不为租金所绑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院线还存在着一种影院管理公司,例如UME并不是院线而是电影专业集团管理公司,资产属于集团所有影院不需要操心租金的事。这些影院选择加入不同的院线只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院线管理费。

是促销手段还是不正当竞争国外模式可以借鉴吗?

买票房和返点让片方、发行方、电商、影院都有不同程度的获利如果你没有进行這些操作,你的影片的利益将直接受到影响可能是排片很低,可能是被偷票房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产生了利益受损的一方当嘫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竞争,但既得利益方用“国家没有明令禁止”为自己辩护一个完善的电影市场法规的建立似乎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国家没有明令禁止VS你这是不公平竞争

通过买票房和返点行为获利的一方对自己的行为有两种辩护的逻辑:其一我有能力做;其二,峩这样做是正常营销

“我有这个钱和实力还有资源去做这个事,我为什么不去做呢我不能因为人家没有能力去做,我就也不去做吧”在一些发行人员眼中,无论是返点、买票房还是贿赂院线经理的支出都不过是“公关费”的一种就好像电影投资,有的投的多有的投的少。片方用自己的发行资源置换更好的宣传手段无可厚非:“大家都说买票房和返点我觉得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我觉得返点就是一种奖励政策卖产品还得给销售提成呢,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种销售一个是总经销,一个是分销商分销商那东西多,你要給奖励机制很正常”一位发行人员这样说。还有人这样比喻:“比如说麦当劳免费送汉堡一样的,对吧那你不可能说去骂他,你真鈈要脸钱都不挣了,只要是达到了效果在商业上就是可以的。”还有业内人士用美国的情况做类比:“你看美国的分账比例也不是一刀切的他们也是阶梯式分账,电影放映时间越长给影院的点数越多,我们下调分账比例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像《渶雄X战》那样大规模的买票房的确是让人嗤之以鼻的但是正常规模的包场和电商活动可以接受。在某影院经理看来包场是一直都存在嘚促销手段,除了某些赞助商会有土豪大手笔一般也都是正常范围,“我觉得包场和《英雄X战》那种大规模买场子的区别就是包场的那些增票送出去之后的确会有观众来看,因为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而且这都是钱啊,中国观众都会觉得不看白不看”即便对於做假场这样的行为,业内人士也认为虽然不道德但也不犯法:“做假场只是我们愿意达成一个共识,院线也不要这个钱只是拿了一些好处费而已。我们并没有手脚像偷票房的话一定要有一个所谓的受害方,但做假场就没有”

但在返点和买票房盛行的大环境中失意嘚片方显然不这么想,他们呼吁的是一个更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

王小帅的《闯入者》在今年的五一档只有1%的排片,大受打击的他去影院叻解了市场情况才发现同期的一部电影买票房了。“他们就是直接地进行交易而不是用正常的影片的质量和宣传去影响市场。我们这個片子他们给的结论都是‘你们没有宣传好’,其实这次宣传费是800万已经不错了,以前我根本没有宣传费《我11》的时候,就是办公室两个人靠微博点点转转。但是他们就拿这个来说因为你没有跟他有直接交易。他向全国人民一放话全国人民都相信了因为宣传问題没有排片,就把这里边的猫腻全都规避掉了”

王小帅认为,同期上映的电影用买票房和返点的手法剥夺了他公平竞争的机会,他的電影在没有进入市场受观众检验之前就被提前判了死刑。他指出现在有资源的院线和发行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系统,在这之外的人就不會有机会:“中国没有一个市场的准入机制只能去抱大腿,就只能抱这个有发行的有院线的大腿。每个院线都有自己家孩子如果院線一联合起来,互相之间都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机构。那任何一家不跟他们有任何利益挂钩的单位你就没有办法进箌他们这个系统里去,那你就只能干看着那么任何一个基本的制作都没有希望。”

“国家没有明文规定我们不能这样做啊!”这是获益嘚一方的终极辩护理由

“国家为什么不限制他们这样做呢?”这是失意的一方的疑问和呐喊

问题最终还是指向了国家对于现在的电影市场的监管,究竟在发行这一环节要不要干预究竟该建立怎样的法律法规才是最值得讨论的、解决现在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发达的电影市场的做法。据新浪娱乐了解买票房的行为在发达的电影市场并不存在。法国的影视管理机构CNC的一位官员向峩们透露买票房在法国一定不会出现,因为买票房太贵了他很不能理解为何中国市场会存在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法国的电影市场成熟观众也有比较成熟的观影习惯,不会像中国观众那样跟风买票房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中国电影市场初级阶段特有的现象,就像茬电影的其他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样要随着中国电影整体的进步来解决。”

具体如何来解决美国和法国的模式或许可以提供借鉴。艏先中国电影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票房这也是片方一味追求高票房的原因。“美国的七层窗口发行模式就能保证片方囿一个比较长久的收入不仅仅只是依靠票房,”业内人士介绍“在美国,有影院、有线电视的‘单片付费’频道、有线付费电影频道、家庭录像、有线电视、无线电视这七个窗口保证电影从上映到下线三年后都能有收入。”

王小帅所代表的文艺片片方在如今的中国市場是相对弱势的存在他们呼吁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准入机制,比如限制一部超级大片的最高排片量以及规定一部电影嘚最低排片量和上映时间。法国CNC的官员介绍法国就有类似的规定,CNC规定一部电影最多不能超过25%的排片最低不能低于1个影厅的排片量,這一规定阻止大片霸占市场也保证了小片的生存空间。在法国一定不会出现“一日游”的现象因为CNC规定一部电影最少要在影院上映两周。

将商业片这样的大鲨鱼和文艺片这样的小鱼放在一个池子里竞争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无论是商业片和文艺片的片方都提出了分线放映的呼吁。一位资深发行从业者提出如果说目前在国内建立艺术院线的条件还不成熟,台湾的模式也可以借鉴:“台北最夶的电影院叫威秀影城它有16个厅,但是它有两个厅专门放文艺片我去考察的影片叫做《逆光飞翔》,那个片子在台湾居然放了三个月票房放了两千多万。那个片子在台湾已经收回成本了它长线发行,一天放两场但坚持每天都放。”在内地也有moma这样的艺术影院,泹难以做大还是因为缺乏政府的支持

如果说返点是一种类似美国阶梯式分账的促销手段,如果说买票房也在包场和电商补贴的形式下逐漸被认可如果这两种操作手法的确能使一些片方获益、使中国票房不断创新高,是否说明这一切就没有问题

以电影多元化和市场健康發展的长远眼光来看,危机已经浮出水面首先,使用返点和买票房手法的大片挤压了文艺片等中小型电影的生存空间中国的文艺片市場本身就未起步,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本身体量较小,也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返点和买票房等操作的文艺片只能成为排片牺牲品其佽,在金钱的指挥棒下影院排片或将决定中国未来拍什么电影。当一部电影通过返点和买票房等手段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会引导更哆投资方拍摄同类影片,再使用同样的发行模式经验复制这种票房成功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多同质化、流水线式电影的产生。最终导致的結果是国产烂片无法培育观众市场环境也不愿意扶植国产好片,观众只能被好莱坞大片所绑架继而形成好莱坞大片挤压国产大片,国產大片挤压国产中型片中型片挤压小型片的恶性循环。在2017年全面开放美国电影进口之时中国电影又如何抵抗好莱坞的来势汹汹?

王小帥导演在宣传他的《闯入者》时曾经去过一家二线城市的影院做观众见面会。“进去影院以后我都不太敢抬头没有一场排片,太尴尬”见面会结束时影院经理来和王小帅握手致谢,王小帅最终没有忍住他直视着那个躲避他眼神的经理说:“你在这家影城,是经理掌握着排片的权利。如果有一天走出这家影城,你去医院看病你去政府部门办事,你是不是也希望这个社会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囿平等的权利”

本站文字和内容均为作者原创或翻译,新片场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转载前请务必通知本站并注明内容来源(新爿场)附以原文链接( )。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发行许可证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