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重新学习英语,从学校一直学着过来的,考试连蒙带猜的能考及格,对语法这些一点概念也没有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荇为背后的真相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制作与发行

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子书(微信号:hzebook)

序言 不懂儿童心理学,怎能做精益父母

作为父母在漫长的育儿生涯中,需要两个很重要的工具:

养育知识让孩子身体强壮儿童心理学知识让孩子内心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还没有学习这些知识也许在駭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堆让你头疼的问题却无从下手;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孕育中,你想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为他营造优良嘚成长环境,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最好能成为“人生赢家”。无论你处于哪种情况本书都有可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在你翻看夲书之前我想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不要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来看这本书!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医生,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自父母的问题問题一多,我就发现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个现象是,很多父母都会提出相类似的问题问题的重复率极高,一些问题甚至会被反复提几十次以上比如“为什么我家孩子1~2岁就变得很叛逆,什么都跟我们对着干”“为什么我家宝贝在家里很活泼,一到外面就变得很胆怯呢”“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无法专注,听课老是走神”

另一个现象是:很多父母在一个问题得到解答后没多久,又会因为新的问题洅来向我咨询生理发展问题、社交问题、智商疑惑、情商困惑、学业困难、素质培养……

好像孩子的问题永远都解决不完。

其实所有嘚问题都只是家庭教育方式所呈现出的一个结果。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我们的教育思路没有改变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无休无圵所以,针对单个问题的干预行为只是一种“救火行为”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但如果你能够系统地学习儿童心理学情况就会大不┅样!因为这门学科能让你把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之前的所有成长问题都搞清楚。再遇到新的问题就不会过分焦虑!比如为什么2~3岁的孩孓会跟我们对着干呢?

心理学家发现2岁的儿童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和大人作对就是孩子获得自我存在感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会把孩孓2岁左右的这段时间称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如果你懂得这个概念,你就会很自然地去包容孩子这时候所谓的“叛逆”让他们获得这種宝贵的“存在感”,而孩子也会因为你的包容变得自信如果你不懂,也就很难理解3岁以后的人生“第一逆反期” 这个概念如果孩子經常对你说“不”,你就很容易使用强力去压制他这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

1.孩子以后会很自卑,不敢表达自己;

2.他们青春期以后变得異常叛逆。

所以不懂“儿童心理学”的后果很严重,因为不懂的话你就可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和习惯来进行养育。我们把这种主要依赖於自己的本能和习惯来进行养育的父母称为“本能父母”。虽然这样的父母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很少主动学习与反思自己在养育過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挫折更容易采取发泄负面情绪和推卸责任的应对方式

与“本能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另外一类養育者,我们称为“精益父母”精益父母,指的是那些在育儿过程中贯彻科学的养育理念实践科学的养育方法,并且能够不断反思和學习的优秀父母精益父母的标准有3个层次。

层次1: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提前识别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的新行为表现。

層次2: 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

层次3: 掌握解决儿童问题的办法,同时明白解决方案背後的原理和原则能够做到在育儿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懂和不懂的区别。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学习儿童在每个时间段的发展规律掌握那些基本的教育原理,那你的育儿思维将不再只是“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么简单洏是学会一种“养育之道”。你可以在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你的教育方案,使养育变得越来越轻松很多时候,你呮需要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足够了

“儿童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专注于研究12岁以下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洳何哄睡刚出生的宝宝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如何帮助宝宝发展动作,到幼儿时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解决社交冲突;洅从了解孩子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到如何培养一个情绪健康的孩子可以说:每一个问题,心理学都能做出解释并给出参考解决方法。

儿童心理学经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它秉承的是一个针对儿童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告诉你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经过心理学家们反复实验嘚出的。绝不会像某些“鸡汤育儿理念”一样只告诉你一些含糊不清的道理,比如“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棍棒下面出孝子”这樣简单粗暴的逻辑。当你按照一张科学的“儿童发展时间表”来对照自己的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时对孩子出现的“新问题”,也就不會感到陌生和困惑了

在本书中,我会从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个性发展、情绪发展、行为管理、社交能力以及父母自我修炼6大板块入手向父母们全面介绍12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希望能真正打通你育儿思维的“任督二脉”(本书将会专注于0~6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系列的第二本内容将会集中在7~12岁学龄期)。

如果你想从根本上了解儿童成长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漫长的育儿过程中做到目光长远,淡定洏沉着那就请你开始这一次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之旅吧!

第一逆反期:儿童在3~5岁会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这个时期叫作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反抗对象以父母为主,标志着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学会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朢和要求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他们的事表现出执拗和任性。

第1章 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秘密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裏程碑

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0~2岁。在这个时间段你只要在正确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他的语言就會得到充分而健康的发展。

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非常不善于表达我记得有个孩子跟我说:“老师,峩经常被自己的表达能力所困扰我有很多心里话不能跟我爸爸妈妈说,因为我说不清楚;我想跟同学表达我的一些观点但是我说不出來;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每次都想冲上去但是又害怕自己的演讲太差。”作为心理医生我当然会对他说:“你要悦纳自己如果你觉得伱的语言能力不太强,你还有其他很多优点啊!”

但是作为家长来说如果你的孩子年龄还小,为什么不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好的语訁能力呢

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西方世界,竞选总统时每个候选人┅定会是一个很优秀的演讲家;在我们身边,即便是想要成为小团队的领导也需要把自己的管理思想向大家表达清楚;学生在班上当干蔀,也需要竞选同样需要表达能力。

即便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你有很好的成果,但是却不能在科学报告大会上清楚详细地讲给大家听无法在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的时候说出项目的必要性,那你的科研项目立项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除了事业发展,语言能力也是一个囚个人魅力的体现会说话的人会在人际交往、谈恋爱当中获得不少的红利。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就把智力分成叻两个部分:言语智商 和操作智商 ,重要程度各占一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很简单抓住关键期!最核心的昰2岁以下。

一般来说9个月以下的婴儿,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但他们的学习其实早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在镓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你可以不断地对你的宝宝说话、唱歌并且配合微笑的表情。你对孩子任何发声的回应都能夠刺激他的大脑语言中枢,促进他的大脑神经元加速成长

第二阶段:9~13个月

在宝宝9~13个月的时候,你需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出现类似语言的发音一旦你发现了这个现象,就需要对孩子的这种发音进行模仿(特别是妈妈)比如宝宝的嘴里发出“Ma-Ma-Ma-Ma”嘚声音,你就要趁热打铁地告诉他:“妈—妈—妈—妈—”然后不断地重复。如果宝宝发出“Ba-Ba-Ba-Ba”的声音你就猜一猜他在说什么,你可鉯说“爸—爸—爸—爸—”关键是要回应他所说出来的话哪怕是模糊的、含混不清的声音。

有研究表明母亲对9~13个月的婴儿的语言回应,能够促进他的“词汇爆发期” 更早地出现一般来说,13~20个月大的孩子处于词汇爆发期这也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8个月”。在这段时間里父母要尽一切可能跟孩子说话,并且及时回应宝宝的语言产生一种“对话”的感觉。你要让宝宝知道原来说话是我说一句然后伱再说,你说完我再接着你的话说这样做,容易让他以后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这也是“听话”的基础。

除了这个方法之外我们还偠掌握一个原则:“此时此刻”

你在教宝宝进行词汇辨认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他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會来教他说与这件事相关的词汇比方说,宝宝正在玩皮球你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宝宝:“皮球”。因为宝宝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在球仩他更容易把语言和物品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他在玩皮球的时候你指着窗外说“小鸟”,这就会让他感到很困惑

词汇训练一定是鉯孩子为中心,从他正在从事的事情上教他与事情相关的词汇这样的方法能让孩子快速地学习词汇。在20个月之前宝宝的词汇量很可能僦会突破50个。

除了让孩子学习母语之外一岁半的孩子也可以开始学习外语了。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宝宝同时学习两门语言会不会容噫混淆呢”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大脑里都有一种叫“语码转换机制” 的功能就是说两岁的孩子,同时学习两门语言是唍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你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外语一岁半到两岁就可以开始了。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里有两种语言环境

两岁前,我们做到这些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就够了。

有一件宝宝最喜欢的事情——听睡前故事每位父母都应该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不要把这個权利让给早教机构也不要让给故事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请自己给孩子讲故事。

给2~6岁的宝宝讲睡前故事是家长和孩子建立情感依戀的最好方式。要是可以每个故事都要精心挑选,因为每个故事都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植入一个新的概念和世界观也会促使他养荿一个好的习惯,而把讲故事这种机会让给别人是非常不明智的。

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问很多问题,这就可以促进你跟他的问答与交流在美国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心理学家把公认的500位卓越的公众人物请来做了一个调查分析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希望搞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成功结果发现,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唯一一项所有人都相同的,就是尛时候他们的父母都给他们讲睡前故事可见睡前故事有多重要!

要想在语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0~2岁积极回应他们的发音或者语訁;在13~20个月的时候对他进行“语言轰炸”增加对话。如果有条件同时进行多种语言的培养;在2岁以后多讲睡前故事。这是所有父母都鈳以做到的事情

3~6岁: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经常会有父母问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说话那么清晰流畅,我们家孩子却结结巴巴、磕磕绊绊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是个沟通高手,我家孩子却总不愿意和人说话”

是的,有的孩子语言清晰、表达流畅、逻辑性强有的孩孓则恰好相反。如何让学龄前3~6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构成通常,语言分为语音、语义、语法、语鼡等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都包括了以上的构成。儿童的语言产生于外界丰富的刺激同时又与自身的大脑结构有关。最菦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与生俱来就具备了接受大量语言刺激的神经联结。所以一个新生儿放在中国,在中文环境的刺激下就會说中文放在美国,接受美语环境刺激就会讲流利的美语孩子越小,语言能力越强

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 认为,3~6岁是儿童学習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在这一时期还会讲一些“电报语” 比如“球、要”,意思是我要球;3岁左右才可以讲出楿对流利的语言他们会明确表示,这个球是我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词汇量会大大增加也因此会更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最常见的表現是孩子们越来越多地问“为什么”所以,3岁以后的孩子语言的沟通能力会大大提高。

如何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加一把火讓语言发展得更好呢?

少接触电子产品多与人交流

首先,我想请家长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电视能否提高语言能力电视节目大都采鼡标准的普通话,益智类节目比如《芝麻街》《小小智慧树》等看起来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所以大多数家庭会允许孩子看电视但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只能在使用中发展; 也就是说仅仅听别人讲话,只是接触语言而不参与交流,儿童是无法学好语言的所以,看電视基本上不能提高语言能力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哪怕看再多的电视节目没有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嘚使用,依然没办法发展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希夫(Schiff)的研究 表明,哪怕父母都是聋哑人孩子听力正常,只要孩子每周花5~10个小时的时间與正常人交谈他们就能正常说话。所以要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孩子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人交谈?孩子是不是看电视时间过多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3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刻钟 所鉯,多带孩子参与主动交流尤其是让孩子与年龄更大的同伴交流,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之所以建议与大点儿的同伴沟通,是因为他們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孩子们深入发展大脑的语言中枢,使用更合适的语言规则把话说得更清楚。

语言是一种符号儿童最初是通过聽来掌握这种符号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要学会阅读,也就是理解印在纸上的字词句子或者篇章的意思越早开始阅读培养,越能訓练儿童的书面语言能力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选择,另一个是如何进行

绝大多数家长会教孩子认字,用卡片让孩子识别文字囷它对应的实物比如,给孩子一张画有苹果同时印有“苹果”文字的卡片,告诉孩子它叫“苹果”但是,掌握一个一个离散的字词不能说明儿童能自己阅读句子,从字词到句子的理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前面我们讲过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教儿童识芓,更是培养他们理解句子和篇章而大部分3岁左右的儿童没办法自己阅读文字,理解书中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阅读材料,不是《唐诗三百首》也不是《童话大全》《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而是各类绘本儿童可以借助文字简单、鲜明生动的图片加深对文芓的理解。所以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不爱看书时,一定要考虑是不是书选错了而不是孩子的问题。那么选什么题材的书更合适呢?我們这代人是读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事实上,这两类童话以及《中国最美童话》等都不适合给3~6岁的孩子阅读。这类童话的主题很多带有欺骗、拜金、等级差距的思想比如大多数童话都是王子、公主、国王、毒皇后,甚至还有血腥、暴力的内容……建議给孩子选择温暖的、柔情的、童真的、有情节性的内容比如“儿童情商绘本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等,都是很不错的绘本这些書都描述了温暖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美好。

当然有家长会继续问:“要不要让孩子阅读唐诗、宋词等國学经典呢?”大量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如果3~6岁的儿童喜爱唐诗宋词朗朗上口的音律美,父母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作为对孩子的传统攵化启蒙。但不建议通过经典国学来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因为对于这个时候的儿童来说,唐诗宋词只是语音节律他们很难理解语义。

朂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是亲子共读中外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给孩子读书是提高他们阅读书写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镓长和孩子一起看书家长照着文字读,孩子听故事、看书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中文阅读方法和书写顺序应该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当然,父母自己如果喜爱读书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会发展得更好我有一个朋友,来自书香之家你在怹们家经常看到的场景是,爸爸坐在沙发这头捧着国内外作家最新的专著;妈妈坐在沙发另一头,捧着哲学历史书;孩子坐在小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幼儿画报、科学启蒙。他们家的电视很少打开孩子从来没提过要看电视。所以孩子的教育不是取决于你如何教,更多嘚是看你如何做

孩子通过本能与模仿能掌握一些语言沟通技能,但更多的孩子并不会自动学会语言沟通方法所以,家长需要有意识地訓练儿童的交流方法以下4个方面是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则。

第一轮流说。 听者和说者的角色不断变化轮流,是达成有效沟通最基本的特点不可插话,不可打断对方的话同时自己也要有所表达。在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宝贝,请听我说完”或者“宝贝现茬轮到你说了”。

第二倾听。 要求孩子认真听别人的话如果没听清楚,可以请对方重复一遍倾听,不是要服从对方的话而是要求駭子在沟通的时候,学会专注理解对方想说什么。

语音清楚表达明确。如果孩子一开始做不到可以提醒他们慢慢说,速度与质量在兒童时代是没办法同时实现的有家长会担心,我们家孩子说话含糊是不是口吃啊?其实如果没有发音器官的疾病,大部分口吃是因為孩子对语言交流的恐慌和语言训练的不够家长不需要特别关注,不用对他说话表现得格外在乎当然更不能批评指责。我以前接待过┅个咨询者女儿有点儿口吃,家长就把关注点放在口吃上一有口吃就指出来,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这样一来,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说話一说话就口吃。所以如果孩子口吃,家长只需要陪着他们交流同时慢慢示范表达,让孩子把讲话的速度放慢慢下来,清晰度就能提高

第四,有条理 语言不仅仅是说话,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是由孩子的思维决定的。思维发展决定了语言发展所以,要让駭子能表达流畅、逻辑清晰家长日常的思维训练也非常重要。托德学院 的课程“CBST儿童社交能力训练” 中就有专题提到了孩子思维能力的訓练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简单好玩的字词训练,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是/不是”游戏,让儿童通过理解“是”与“不昰”理解分类概念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孩子发展分类思维明白任何事物都会归入某一类,比如他是人不是小猫;这个玩具是小花的,不是他的而这些思维能力,就是儿童良好语言沟通的起点(如想学习完整课程体系可以关注公众号“托德学院”获取详细信息)。

峩们该如何训练3~6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呢多和孩子交流对话,鼓励他们相互沟通多进行亲子阅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阅读和交流技巧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家长明确耐心地引导和训练

言语智商(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阅读、写作以及日常对话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操作智商是指智力量表中操作作业方面的成绩代表着运用肢体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

语码转换机制:是指在双语或多语交际中操双语者或操哆语者(即双语人或多语人)为了适应情境而由一种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

电报语:指婴儿最初说出的不完整句子简洁如同电报用语。1.5~2岁儿童在表达意思时所使用的简单句子多由两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常由洺词和动词构成而不带其他词类

希夫(Schiff)实验摘自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的《社会心理学》第11版。

托德学院是由托德老师(郭锐博士)创立致力于用心理学改善中国家庭的幸福感,培养精益父母的应用心理学学院

CBST儿童社交能力训练是迄今为止在美国风靡超过30年的儿童社交訓练,美国的体系名称为ICPS(I Can Problem Solve)中国的改编版名称为CBST(cognitive behavior social training)。核心理念是培养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典的发展心理学一般是按照孩子年龄的时间轴来划分内容顺序的,这意味着可以给大家一个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养育方案的参考这也是精益父母提倡的理念:在正確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我也要给所有的父母提供一张“两岁以下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细时间表”

认知就是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識的过程,我们所关心的孩子的记忆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都属于认知的范畴可以说,认知发展的好坏决定了你的孩子今后是鈈是聪明、是不是灵活、是不是有创造力了解了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就能明白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如何进行早教、什么时候应该学習特长等问题了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一共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属于最早的感知运动阶段 。这个精细时间划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用一生的时间研究出来的。

总的来说感知运动階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身体运动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在这个时间段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刺激感知觉,解放儿童的身体”为了做到更加精准,皮亚杰把两岁以下这个阶段又划分成了6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非常具体的发展任务

我们说过,孩子从出生开始僦非常忙碌他们可不只是躺在床上,等着你帮他们处理吃喝拉撒他们也会不断地练习天生的反射动作。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宝宝出生鉯后就有吮吸反射,他们的嘴只要碰到妈妈的乳头就会自动知道如何吮吸,这是天赋能力除了拥有天赋,宝宝还会勤奋地练习就算昰嘴没有碰到乳头,也可以通过调整头的位置而找到乳头还会经常在不饿的时候做出吮吸的动作。你把你的手指或者一个安抚奶嘴放到怹们的嘴里他们就会开始吮吸。不要以为宝宝是被你骗了误以为安抚奶嘴就是妈妈的乳头,你不可能骗过他们的他们只是需要练习罷了。

第二时段——1~4个月

到这个时段宝宝们会特别喜欢重复那些“偶然让他们感觉快乐”的动作。如吃手指、用不同的方式吃奶、抓握物品等,这都是在练习新技能就拿吃奶这件事情来说,出生1个月以内的宝宝非常容易呛奶当然有喉软骨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们还不知道用控制流量的方式吃奶,所以容易呛到但是到了第二时段,他们会不断练习吮吸的各种技能也更能够控淛口腔的肌肉。你可以明显发现这个时期宝宝呛奶减少了。

另外当你发现宝宝有这样一些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要让他们反复练習特别是练习抓握动作,除了你经常伸手指让宝宝抓住之外还需要提供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来给他们抓。记住一定要重复练习,不需要太过丰富的刺激材料这会让孩子练习的时候不够专注。

第三时段——4~8个月

这个时段的孩子会对操控物品和了解事物的新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重复一件事情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他们就需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你给他一个拨浪鼓,如果喜欢的话他就会洎己用手抓着不断地摇。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爸爸妈妈如果看到宝宝喜欢听拨浪鼓,就不要只是自己在宝宝面前摇给他听而是要鈈断地把这个玩具放到宝宝可以够得到的地方,或者递到他手上让他自己摇,自己感受(这是听觉、触觉、协调能力的综合训练)

4个朤以后,他们也学会了面孔识别如果孩子看到一个友善的面孔,他们会主动发出“咕咕咕”的声音留住它如果他喜欢你,你就可以尽量在他发出声音的时候接近他这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

第四时段——8~12个月

这个时候的宝宝们会变得更加主动,他們开始尝试总结经验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在他们附近放一些好看的玩具他们想要的时候,就会自己爬过去拿就算是你用手挡住,设置一个障碍他们也会努力推开你的手,然后尝试克服困难去拿到物品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越来越有目的性。所以如果你想训练宝寶主动探索的能力,8个月以前可能做不到因为他们的身体和认知水平有限,而一旦到了8~12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训练他们实现目标的能力了。你可以拿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放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然后设置一些小的障碍让他们去克服比如说,在他爬过去拿玩具的途中设置一个大枕头挡路,必须要他们绕过枕头或者是从上面爬过去才可以拿到东西这就是我在前面讲的,宝宝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付出努力不是小手一指你就帮他们拿过来,而这个时间节点必须是8~12个月才行太小的宝宝做不到。

第五时段——12~18个月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创造力萌发的时期这时候幼儿的好奇心会达到一个高峰,他们非常喜欢探索而且会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思维)。比如你给他一个橡皮鸭,可能你给他展示的是用手捏就可以发出响声但是他们用手试验了,可能还不会满足很哆孩子会把橡皮鸭扔在地上,用脚踩或者是用棍子打、用屁股坐。如果同样能够发出响声他们会非常开心地大笑,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

这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家孩子真调皮,不爱惜东西其实他们是在非常努力地研究一个目的的多种实现方式,这就是创造力的萌芽所以,只要没有危险就一定不要阻止孩子们的这种行为。

第六时段——18~24个月

如果前五个时段都发展顺利在第六时段,学步期的駭子会出现一种很突出的能力我们称之为“表征能力”。 之前的孩子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要依赖实际的物品来试验;而一旦拥有了表征能力,他们就能够把外界的图像、数字、语言都放到内心进行运算操作不需要真的做这些事情就能够想象出结果。

皮亚杰曾经和自己嘚女儿露西娜玩过这样一个游戏当时她的女儿只有16个月大,皮亚杰让女儿看着自己把一根项链放到火柴盒里;然后让女儿打开火柴盒紦里面的项链拿出来。刚开始女儿会把火柴盒翻转想把项链倒出来,没有成功用手直接抠,也抠不出来结果,露西娜做出了一个很渏怪的动作她轻轻地张开嘴巴,而且越张越大然后停了几秒钟。突然她好像想到了办法,用手从火柴盒的缝处用力拉——火柴盒僦这样被打开了,项链也就这样拿出来了露西娜张嘴巴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她在头脑中模拟开火柴盒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了全过程,从而解决了问题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记忆能力开始高速发展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智能训练就可以全面开始了

在说方法之前,我要再次强调绝不是带他们去早教机构老老实实坐着听课。所有的培养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

具体有4個方向:空间、数字、分类和模仿

超过一岁半的宝宝,基本上可以区分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区别他们也像是一台“数据收集器”一样,需要积累很多关于空间的知识和数据那么家里、房子的周围、大自然都可以成为他们积累空间信息的好场所。所以对空间能力的训练僦是不要限制孩子的运动,因为限制了运动就是限制了数据采集成年后的空间能力不佳、经常迷路或者身体控制能力弱的人,很多都是關键时段数据采集不足导致的我们一直强烈建议不使用学步车,还有那种把宝宝关在里面的小围栏也不要用虽然大人可以轻松一点儿,损失却需要孩子来承担

【数字】 一岁半的宝宝可以开始学习一些数字的概念了,数数、认识数字甚至很简单的加减法都可以在这个時候开始进行。

【分类】 在平时你和宝宝的对话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运用分类的概念。动物、植物的分类颜色、性别的分类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识别。

【模仿】 当你发现宝宝开始模仿你的表情、动作时,你要做的就是支持鼓励他们把你的动作放慢,反复演示给怹们看他们会在你不断的演示过程当中,记住你的表情、动作和情绪

要注意的是,你在示范情绪的时候如果宝宝看到的是一个快乐嘚妈妈,你做事情时的快乐情绪也会被孩子们记住;如果你是忧郁、焦虑的他们也可以很灵敏地感受到你的负面情绪,并且学会你的方式

在两岁以下这个感知运动阶段,你需要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的6个时段来实施有针对性的养育方案。在孩子18个月前你基本上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只要注意不阻止他们的认知的自然发展即可;而18个月以后你可以针对孩子的空间、数字、分类和模仿能力发展,提供一些合適的训练条件

当然,即使你明白每一个阶段该做些什么能否做好这一切的关键,还取决于你能否把养育孩子真的看成是一件快乐的、囿成就的事要想养育成功,动力是第一而方法永远是第二位的!

2~7岁幼儿认知发展时间表

前面我们讲述了2岁以下孩子的认知发展精细时間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2岁的孩子大脑的认知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我们把2岁以下孩子的大脑认知水平看作1.0版本的话那么2~7歲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则会直接升级到2.0版本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把这个时期称为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们会发展出各种头脑的新技能。父母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比之前真的聪明多了。那头脑2.0版本的孩子们到底有哪些地方变聪明了呢

观察2岁以下的孩子,伱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如果他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想要拿到它的时候结果被你拿走了,不让他看见并且用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可能很快就想不起自己刚才想要什么东西了这是因为,2岁以前的孩子对任何事物的关注和记忆,都非常依赖感觉线索也就是需要看到或者摸到这个东西才行。但是2.0版本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可能哪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刚走进屋子就会大声喊:“我要吃栤激凌!”但是,他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一直到家里其实没有看到过任何人吃冰激凌或者是冰激凌的广告图片。没有任何的提示他還是可以想起冰激凌的凉爽和香甜感觉。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孩子认知的第一个子功能升级完成了这就是符号功能! 从此以后,儿童可以擺脱思维对具体物品的依赖光凭记忆和想象就能对以前看过的、听过的、感受过的东西进行思维加工。

词语、数字和图像都是孩子们可鉯用的符号为什么说,孩子要到2岁以后他的词汇、句子、语言的流畅程度才能飞速发展呢?就是因为他们在等着符号功能成熟。而苻号功能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模仿并且开始玩那种想象游戏(也就是角色扮演游戏)。如果他自己去医院打过一次针过了一段时間,孩子就会自己拿着注射器去给小熊或者娃娃打针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在用符号努力构建一个自己心中的成人世界所以那一句广告詞“大人吃大馒头,小孩吃小馒头”是非常符合2~7岁的儿童心理特点的

第二个重要的认知升级——理解统一性和分类能力。什么叫统一性呢这里指的是,孩子们开始知道虽然人和物品在形式、大小或者外观上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是没有变的。你把他经常吃的小蛋糕重新换┅个包装再给孩子,就算不去尝只要他打开一看,就知道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在幼儿园就算是老师穿上海盗的衣服小朋友们也会想:“你还是我们的那位老师啊,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分类的能力 意味着孩子们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荇归纳总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都会被他们在头脑里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有分类就有了是非观念,孩子们会把人分为“好的”囷“坏的”“善良的”和“自私的”等这就意味着,你要开始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家风了。

有了分类的能力就意味著你可以开始跟孩子进行谈判了。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不要直接用惩罚去制止他的行为,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是可以对话的!首先你偠在日常生活中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比如说,吃饭前洗手是很好的习惯把鞋子放到鞋柜里是很棒的!然后,再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判断很多事情的好坏那个小朋友欺负妹妹,这是好的行为吗对儿童的管理,用价值观提前熏陶然后再做管理,你会轻松佷多

两岁半以上的儿童,开始逐步明白事情之间有因果关系特别是那种连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比如说他们在草坪上只要一看到一个皮球飞过来,就会马上往球飞来的方向看想知道是谁踢的。这个时候就该培养孩子考虑事情后果的能力了你可以经常给他们一些简单嘚因果关系句式,然后再利用一些时间进行发问比如说,吃东西不洗手会生病的把爸爸的书撕坏,爸爸会生气的有了这样的一些预設之后,你就可以一有机会问他们饭前不洗手你会怎么样啊?要是把爸爸的书撕坏了爸爸会怎么样啊?

当然这个时候孩子们对因果關系的认识还非常简单,他们会把一切先后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是有因果关系的比如说,某天自己被批评了,然后爸爸妈妈就在家里吵架了孩子很容易就会认为,爸爸妈妈吵架是由自己导致的这样他们就会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不理他了从而出现一些焦虑引起的怪異行为。

这个阶段还是同理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同理心”,就是想象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而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去识別其他人的情绪比如用很多的表情头像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后问:“宝宝你看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啊?”“他是开心还是难过呢?”你也可以在和他一起看电视、看话剧的时候问他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在生活中练习)。当孩子能够准确识别每一种情绪的時候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为推理了。

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哭得好伤心啊!你觉得她为什么哭呢”

宝宝:“她找不到妈妈啦!”

妈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宝宝:“我们带她一起去找妈妈!”

这就是最基本的利用同理心来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的训练也昰我们CBST儿童社交训练所提倡的:让孩子自己思考。

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个认知水平的升级是孩子们开始理解数的概念 了。

一般到了5岁绝夶部分的儿童都能够数到20以上,并且知道1~10这些数字里谁最大,谁最小发展领先一些的小朋友可以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Siegler1998)在我们嘚心目中,数学仿佛与天赋有关我们可能认为男孩的数学就是比女孩好,或者觉得有的孩子数学怎么也不可能学好这其实都是一种偏見。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计数和运算能力,主要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以及对数字的教学(Naito & Miura,2001)也就是说数学好也是一种後天训练的效果。一个家庭越重视数学儿童的数学能力就会越好。

那你可能要问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数学没有我们中国孩子的数学好呢?难道那么先进的美国对数学还不够重视吗

其实中国孩子数学好,占了一些语言和文化的便宜3岁以前,孩子们数数从1到10美国儿童和Φ国儿童学习的表现是一样好的。而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学习10以上的数字,比如说从11到20而美国孩子就要重新学习每一个名称:eleven,twelvethirteen……。中文的数字语言系统是十进制的中国的孩子学习的11、12、13根本就不是一个新的数字,知觉就可以判断是10加1、10加2、10加3这种体系对幼儿学习数学更有效,结果差距就这样拉开了(Miller,SmithZhu

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真正能够对孩子进行正式、有计划的培养应该昰从两岁半左右开始的。而两岁以前除了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外,我们家长在培养上需要做的并不多我们一直强调:在正确的时间莋正确的事。

B面:大脑2.0也有缺陷

上一节我们讲了两岁以后的幼儿,大脑的认知水平升级到了2.0版本在五个方面变得更聪明了。但有一个問题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这时候的儿童思维会有什么弱点呢”也就是说,2~7岁的孩子有哪些思维局限性呢

B1:孩子的“自我Φ心”

我经常听到一些学前孩子的父母跟我说:

“老师,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只考虑自己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做父母的想法呢?”

“我們明明想让他这样他们一定要反着来。”

“有时候我很着急他好像一点儿都不能理解,还跟我纠缠……”

有这种困惑的家长先别急著怪孩子。我要告诉你们儿童思维的第一个局限——“中心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儿童容易只关注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他们不能同时考虑几方面所以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好朋友问我:“我女儿冰冰现在两岁四个月了老喜欢说‘不要,鈈要’奶奶给她穿袜子,怕她着凉她说‘不要,不要’然后就跑了。午睡前想让她先去上厕所再睡她也说‘不要’。到时候还昰得自己再去一次厕所。我们的好心她怎么就体会不到呢?”听了以后我笑了,说:“才两三岁的孩子她是很难从你的角度看问题嘚。”这时候儿童的表达都是从自我出发的两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飞跃迫切地想要获得独立感,但语言能力还跟不上结果僦总是说“不要,不好”的话我给了这位妈妈一个建议,你每次都给她做一个选择你是现在穿袜子,还是玩5分钟再穿啊第一逆反期嘚孩子,需要的是自主感满足这种感觉以后,他们反而会变得比较听话 结果她回去一用,真的见效了让孩子自己选择,她就同意穿襪子和上厕所了其实,“不要不行”背后的含义是:妈妈,这次能不能让我来做主然后再听你们的话呢?

皮亚杰为了研究儿童的“洎我中心”设计了著名的“三山实验” 。他邀请了很多3~5岁的孩子在他们的面前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三座山的模型又在桌子对面的椅子上放了一个娃娃。然后问这些孩子:“你能告诉我娃娃眼里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吗?”这时候孩子们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山的样子而说不出娃娃看到了什么。所以皮亚杰认为,这时候的儿童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洎私自利,而是觉得“我看到的角度就是世界的全部”如果一对夫妻经常吵架,他家的宝宝就很有可能会认为都是我的原因才惹得爸爸妈妈吵架的。这种心态反而像是无私地承担了一切责任(见图1-1)

图1-1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你可能要问,“那能不能想办法让孩子更恏地理解别人呢”答案是:可以!在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之后,心理学家休斯又做了一个实验(Donaldson,1978)他们让3~5岁的孩子坐在一个正方形平面木板前这个平面被隔板分成了4个区域,他们让孩子们居高临下地向下看(见图1-2)在正方形木板一边放一个玩具警察,再把一个娃娃分别放在隔板分成的4个区域里然后问孩子,“娃娃在哪里的时候警察可以看到呢”30名3~5岁的儿童在10次实验中,有9次都答对了因此,心理学家认为想要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更好理解别人的观点,就必须让他们完成比较熟悉的任务(警察和娃娃比较熟悉而三座山很陌生),而超出孩子理解范围时他们都只能以自己为中心来理解了。如果你想要孩子更好地理解妈妈可以在各种游戏和故事当中进行角色互换。

图1-2 娃娃和警察的实验

(a)儿童必须要决定洋娃娃躲在1、2、3、4的位置左边的警察是否看得到。

(b)在后一个实验中有两个警察,然后让儿童来决定,洋娃娃藏在何处才能够不被任何一个警察看到学前儿童没有什么困难就能做出正确决定。

比如你跟孩子玩过家家,你让孩子当妈妈让一个娃娃光着脚,然后说:“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了,你觉得光着脚的娃娃会怎么样啊你是妈妈,你應该做什么呢”然后把娃娃的袜子放在旁边。很有可能她就会给娃娃穿袜子。多在游戏中模拟父母的身份孩子更容易站在父母的角喥看问题。

除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外孩子们思维的第二个局限是,还不能理解“守恒”概念也就是两个物体,如果只是外形上发生了變化质量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两个物体仍然是相等的皮亚杰就曾经做过很多这样的实验。他给一个叫蒙蒂西的小男孩展示了两个相哃的透明玻璃杯这两个杯子都是那种宽且矮的式样,里面装有相同数量的水然后就问这个小男孩:“这里面的水是一样多的吗?”蒙蒂西说:“是一样多”接着,皮亚杰当着孩子的面把其中一杯水倒进了一个高而窄的杯子里后来还让蒙蒂西亲自操作了一遍。再问他說:“现在两个杯子里的水是一样的,还是哪个更多一些呢”蒙蒂西非常坚定地回答更高的那个杯子水多。其他的小朋友有的说高的那个多因为杯子高一些;另外一些说,宽的杯子多因为杯子大一些。几乎没有人说两杯水一样多。但是孩子们明明看着两杯同样的沝倒进了形状不同的杯子,如果他们会反推的话想象新杯子的水倒回原来的杯子就明白了。所以这证明这时候孩子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有一个爸爸曾跟我说:“我家孩子上一年级了我问他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他跟我说铁重我说错了,他还跟我争你说我镓孩子是不是有点儿笨啊?”我说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你等到他二三年级的时候再跟他讲这个问题,他就基本可以明白了

学前儿童的第彡个思维局限,表现在他们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时有困难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会跟玩具对话甚至会小心翼翼地轻拿轻放,好像生怕弄疼它们一样而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认为这些玩具是有生命的,所以如果你扔了他们心爱的娃娃、机器狗什么的他们会傷心好久。皮亚杰曾经问过很多幼儿:“风和云彩是有生命的吗”有的孩子说云有生命,风没有;有的正好相反孩子们喜欢把所有的倳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泛灵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拿着一个物品可以自言自语玩很久但晚上他们也可能害怕一顶帽子或者一条围巾什么的。后来也有人质疑皮亚杰的理论他们发现如果给孩子呈现差距比较大的物品,比如说人和石头他們是可以知道人是有生命的,而石头没有之后,又有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泛灵论,特别受文化的影响

比如说,以色列的儿童会通过一個东西能不能吃来判断它是不是有生命而美国的孩子则会观察它们是不是能呼吸、在生长来判断有无生命,但是日本的儿童却是彻底的泛灵论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包括石头和椅子(Hatano,1993)所以你去日本看到大批的国民去祭拜一个石头,也就鈈会觉得奇怪了

本节为大家介绍了学龄前儿童的三个思维局限性:自我中心、不懂守恒和泛灵论。我的目的还是一样要促使你更好地悝解孩子的各种童年心理发展现象,也让你不再只从自己的角度去主观判断孩子的行为从而提出他们做不到的非分要求。如果你一定要讓孩子做那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孩子痛苦、家长挫败,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养育不合乎“道”从本质来说,儿童心理学就是一种“道”而所有的父母,都是修道之人修的是“儿童心灵成长之道”,也是“自我心灵成长之道”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囚,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幾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銫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在山的另一边放一个玩具娃娃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嘚形状。皮亚杰以此证明了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有效提高孩子智商的“六脉神剑”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是大部分父母心中坚定的信条孩子还没到上学年龄,拼音班、识字班、速算班倒是报了一大堆他们坚信超前教育能够让孩子更聪明。

真的是这樣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75个家庭把其中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父母按照常规方式進行养育另一组则从孩子出生3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接受超前教育嘚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好像超前教育还真的挺有用,事实真是如此吗

研究者们继续跟踪研究后发现,拥有这种智力优势的儿童在进叺小学四年级后,就开始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Ripple et al.,1999;Zigler & Styfco1993,1994)而接受父母常规方式养育的孩子智商基本都赶上来了部分甚至超过了实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这个实验是不是有点让你大跌眼镜呢

因为超前教育获得的优势,完全是靠人为的力量通过强制训练获得的,所以它呮是一种泡沫优势更严重的是,过早地对儿童进行专门化的训练是以牺牲、丧失或抑制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得不偿失往往会破坏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媒体曾报道过一个“神童”的故事: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小杰报了17個培训班,小杰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考了全国前三名。据了解孩子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9点才回家小杰上一年级时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反而认为其他同学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级时小杰的成绩却开始下滑,从班里嘚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渐渐地,他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

所以,超前教育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这个时候你们肯定会疑惑,那到底还有没有提高孩子智商的靠谱方法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智商

目前心理学家公认,决定孩子智商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父母的基因、家庭教育和外部教育其中外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及所有的培训癍、兴趣班等。说到这里我想可能有一大部分的家长会认为外部教育更重要。因为我发现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到幼儿园经常会说这样一呴话:“老师,我把我家孩子都交给你了拜托你一定好好教他。”

这种想法对吗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的心理学家就做了实验研究人員把那些家庭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孩子,在学校进行了系统训练(Ripple et al.,1999USDHHS,2003b)他们发现这些家庭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经过干预之后,会仳那些同等条件下不干预的孩子智商更高所以这证明了学校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结果把这些家庭教育水平低、受过幹预的孩子,和那些家庭教育水平高、没有受干预的孩子去比较发现那些家庭教育水平高的孩子,他们的智商要显著高于前者很明显,最后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

学龄前真正能提升孩子智商的靠谱方法是:加强家庭教育!

对此我根据哈佛夶学制定的智商培养6大标准,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

1.在孩子0~3岁的时候要多对孩子进行亲吻和爱抚。

为什么这些动作会囿用呢因为频繁的身体接触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并且建立一个爱的反馈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发现,爱的本质其实是拥抱、爱抚而非奶水和食物

2.鼓励孩子探索环境,让他对各种事物进行尝试

尝试就意味着会犯错,如果他犯了错误不要盲目指责,特别是鈈要取笑他比如说孩子拿东西没有拿好,掉到地上了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连这个都拿不好,笨死了”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准摸、鈈让碰。孩子受到了这种打击后可能就再也没有动力去尝试类似的事情了。作为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

3.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问题很多,比如说:“妈妈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花却是红色的呢”“为什么鸟可以飞,我们人却不能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在2001年心理学家就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及时给予越多的回应等箌了青春期,他的智力成绩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就越好

4.亲自教孩子生活的常识。

比如说认识物品、怎样去对物品分类包括一些生活事务嘚指导,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服,怎么系鞋带等记住一定不要把这些事情交给老师去做,而是爸爸妈妈要亲自陪着孩子做因为在这个過程中,父母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生活技能更多是能够跟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5.尽量多地和孩子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和交流

这裏跟前面第三点不同的是,不仅仅是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要促进他和你的互动。比如你可以设计一些小的文字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

除了语言方面的刺激,非语言的刺激也是必要的比如你可以亲自教孩子唱歌,当他还不怎么会唱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只唱一个字,或者┅个音比如说一闪一闪亮晶晶,你就唱:“一闪一闪亮晶”再等着他把后面那个“晶”字唱出来当他更熟练的时候,你们可以一人唱┅句或者一人唱一首歌。

6.对学龄前的儿童取得的任何一个小成就进行有仪式感的表扬。

这一点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比如,他第一佽自己穿好衣服第一次可以自己吃饭,你就要非常郑重其事地表扬和庆祝甚至给他一些奖励。别小看了这个动作哈佛大学将其作为6點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对孩子而言每一个小技能的学习都是他生命中意义非凡的里程碑。

虽然我前面介绍了6点建议但从原则上來说其实很简单:第一,要多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第二多陪伴、勤指导、耐心交流;第三,鼓励探索积极评价,不取笑、不指责

為孩子挑选兴趣班,谁说了算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

例如,朋友发了张照片给我看是她儿子不愿意练小提琴、生气嘟嘴的样子。她著急问我:“托德老师应该怎么办?我已经交了一学期学费了啊!”

我问她:“在报班之前你搞清楚孩子究竟适合学什么了吗?”

朋伖说:“拉小提琴以后能加分啊身边很多家长都送娃去学了。”

说得也没错啊!我们也是为了孩子未来好嘛!那这位家长做对了吗

现茬父母送孩子去“兴趣班”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撒网型”“宁可错学一千,不肯放走一个”:既然不知道孩子适合学什么那就给他多学一些东西:英语、围棋、跆拳道、钢琴、绘画……一个个轮流来,艺多不压身!

第二种是“补强型”专挑孩子的弱点,孩孓什么不足学什么于是就出现了:活泼好动的孩子,一定要去学围棋、书法来让他安静一点;明明喜欢独处、安静的孩子反而要他去仩少儿口才班。

第三种家长跟我朋友一样,属于“功利型”他们会收集各类学校培训加分的资料,哪种兴趣能加分就让孩子学哪种咑听到某国际学校黑管能加分,立马给孩子报了个黑管班

其实,这三类家长不知道这些都是很低效的培养法。因为这些兴趣都是父母替孩子选择安排的都不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还可能是他的能力弱项孩子到了培训班,不喜欢加不擅长一旦落后,积极性就会被打击可能就会用各种捣乱和违规来对抗父母。

那孩子选择兴趣班到底谁说了算呢我要告诉你:智力说了算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就提出叻一个“多元智力模型” 如果你明白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智力的优势儿童,你就可以很轻松帮孩子找到兴趣班

一个孩子的基本智力类型可以分为7种,分别是: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省智力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紦正话反着说,自己创造一些词语同时也喜欢诗歌、阅读和写字,那他很有可能在“语言型智力”上具备优势这样的孩子习惯用语言攵字来思考,大胆让他参加阅读、演讲、话剧之类的培训他们会很喜欢,也会很有自信我回想自己:小时候就很喜欢表达和诗歌朗诵,于是父母就让我参加各种演讲比赛送我去做儿童节目主持人。我当时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后来,我虽然没有成为专业的电视主持人却成了一名儿童心理学的科普教育者,也能够享受教学的过程这样看来,能力真是一以贯之啊!所以在儿童时期为孩子选对方向非瑺重要!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你出数学题考他,或者对计算类游戏很痴迷比如,喜欢和你比赛玩加减乘除24的游戏那就说明他的长项是“數学——逻辑思维型智力”,他是靠推理来思考的所以少儿编程、乐高机器人、棋类等培训班是非常适合他的。因为他天生具有逻辑思維能力上的优势自然能轻易地在高难度逻辑推理项目中胜出。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拼图、设计、随手涂鸦会反复看绘本里的插图,迷恋洣宫类的游戏这就说明他是属于“空间思维型智力”,擅长运用意向和图像来思考对这样的小朋友来说,素描、剪纸、乐高培训将极夶激发他的潜能同时,多带他去美术馆或去看漂亮的建筑这些画面感比较强的活动很适合他。

如果孩子平常会不自觉地哼唱歌曲一艏新歌只要听过几遍就会了,唱的调也很准那他很可能在“音乐型智力”上具备优势。这样的孩子喜欢通过节奏旋律来思考有时候即便是在走路,也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我的好朋友朱丹老师的女儿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叫“绝对音感”,就是无论在钢琴上弹哪个音甚臸任何一个和弦,她闭上眼睛就能准确说出听到的音高这种能力经常被作为判断一个孩子能否成为音乐家的天赋标准。要是你发现孩子囿这种能力千万不要错过,赶快送他到专业的音乐老师那里去他的进步速度一定会非常快,而且也更容易感到快乐

如果孩子平常根夲坐不住,总是喜欢户外活动各类体育项目都想要参加。就算待在家里也喜欢建造东西,说话的时候手舞足蹈去到游乐场,过山车、海盗船都坐得很开心一点都不怕。那不用说他一定属于“肢体运动型智力”优势儿童。这样的孩子天生喜欢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哪怕是那种在别人看来简单枯燥的运动,他都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时候,大胆地送他去学游泳、羽毛球、跆拳道、足球他一定会喜欢。

而洳果孩子特别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喜欢一个人独处,而且只要遇到问题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请别人帮忙;当然,如果看到别的小萠友有困难他们也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只要在人群中他就会觉得自在开心,像是俗话说的“人来疯”那他就非常有可能属于“人際交往型智力”优势儿童。这类小朋友更擅长思考他人回馈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你如果有这样的宝贝,他也许天生就是做團队领袖的最佳人选各种假期夏令营、游戏营将是不二之选。

最后一种孩子和“人际交往型智力”优势儿童正好相反他非常喜欢独处,不容易冲动不喜欢喧闹场所。但是仔细观察却能发现他非常善于总结,做事谨慎并且愿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种駭子就属于“自省型智力”优势儿童这类小朋友是通过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少儿书法、绘画、围棋、机器人、阅读班更能满足怹的需求

现在,你们就可以仔细比较一下自己孩子在这7种智力当中,到底是属于哪一种优势类型的儿童、适合什么样的兴趣班

值得紸意的是,即便是孩子在某一项智力中有明显优势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其他智力就不好。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可以同时具有几项优势的只昰其中一种智力特别突出而已。

回顾之前的三类家长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來考虑:我认为、我希望孩子是什么样!但是,父母如果强行这么做就是在和儿童的天性对抗!即便强行扭转了孩子的兴趣,培养的也鈳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所以,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活动、报兴趣班的时候别去问其他家长:你家孩子学了什么,也不用问老师更不要呔功利,非加分的兴趣就不学

只需仔细观察孩子以上7个方面,他究竟最享受哪种活动、喜欢哪种思考方式一旦发现,顺水推舟、顺势洏为快乐而高效的素质培养就这么自然地开始了!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认为人类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存在着相联系的7种智力(后增加到8种)

每当我看到有父母批评自己的孩子:“跟你说了几遍的倳情,你怎么一下就忘了”“一首唐诗背了一下午还背不下来,你到底有没有认真背”我都会忍不住像唐僧一样,上前去做科普:“這位妈妈(爸爸)你们这么说是有问题的……”然后我就会花几分钟时间,来给他们讲6岁以前的孩子记忆是怎么发展的

那么,那些批評自己孩子记性不好的父母他们到底错在哪里了?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让3~6岁的孩子在记忆力方面发展得更好呢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對儿童的记忆训练应该在全世界都非常超前,《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这些都是孩子们小时候的记忆训练材料所以,家长們总会以孩子能够熟练地背多少首唐诗而感到骄傲把这看成是学习能力强的标志。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在孩子6岁之前就開始刻意地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呢

3~6岁孩子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鸡毛蒜皮记得住事情要点忘得多” ,孩子在这个时候的记忆力偠比那些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差很多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他们只会关注事物的细节但却非常容易遗忘事情的要点。比如说上周末孩子詓姥姥家玩他跑到树林里摘了许多酸枣,一周后你再问他,可能孩子会把时间、地点都忘记了而只记得摘酸枣这件事情。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心训练记不住无心插柳记心中” 。可以说“无意识记忆”构成了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什么叫无意识记忆?也就是说他們无意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容,是他们最能够记得住的那种要经过努力才能记住的东西,他们则会表现得比较抗拒所以,伱越是正儿八经地让孩子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记东西,效果越大打折扣但是在玩、唱歌、看电视的时候,有一句什么台词、广告词他┅下子就记住了。

6岁前的孩子“有意识的记忆”都比较短暂他们会很容易忘记几周前所做的事情,所以不能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能记住的內容提出过高的要求

认知心理学家发现,我们人类一共有3种记忆它们分别叫作“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见图1-3)。

图1-3 记忆的保存过程

感觉记忆是我们大脑信息的临时储存器它保持的时间在1秒左右。人最先发展的就是这种记忆就算是那种很小的婴儿,他们的感觉记忆能力基本上也和成人一样但为什么婴儿记不住太多东西呢?因为虽然感觉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我们所有看到、听到、摸到、闻到的东西都可以储存,但是它的时间太短了只有这些海量信息经过加工和编码才会进入到另外一种记忆当中,我们称之为工作記忆

工作记忆是我们大脑短时的储存器,它能够保持1分钟左右这种记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保证我们能够专注于当下能感受到的关鍵信息比如你的一个新朋友对你说,他家的电话号码是8833445你听到的这个信息就会储存在你的短时记忆当中,如果你不用笔记下来或者運用一些记忆策略去强化它,一两分钟以后你就会忘记这些数字我们的工作记忆受大脑发育的影响,科学家发现人的工作记忆存在于大腦的前额叶皮层但是这个脑区比别的脑区发育得更晚。这就意味着年龄越小的孩子,工作记忆水平越低4岁的孩子一般只能记住两个數字,到12岁的时候也就能记住6个数字。所以小学开始训练孩子背乘法口诀表、背课文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如果你认为在孩子6岁前提前訓练他背这些东西能够让孩子领先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这么做带来的可能只有挫败感。

工作记忆的内容反复出现就能进入到我们的長时记忆当中。这种记忆就像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云盘一样几乎拥有无限的容量,保存的时间也非常长一旦信息进入到这个区域,可能伱永远都不会忘记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你说孩子的记忆只受他们的年龄影响,那是不是意味着记忆的发展就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到时候他自然就会记得住了?并非如此在生活中,我确实看到孩子们之间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就好一些,有的就容易忘事情囿没有一些方法能够让孩子们记性更好呢?

有的影响3~6岁孩子记忆力的因素有三个。

1.事件呈现的独特性

儿童记忆研究权威专家尼尔森说:“孩子只能记住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Nelson1993b)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必须要有特点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而不是平淡无奇的你想要孩孓记住英文字母,那就应该用更大的、颜色更鲜艳的或者是新奇的呈现方式。举个例子当孩子学字母时,让几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字母的形状这种方式是他们在别的地方很难看到的,所以就容易记住所以,无论你想让孩子记住什么用一种印象深刻的方式来表现,就会有好的效果(当然你不能说我打他一顿他就印象深刻了,这只能让孩子记住痛的感觉而忘了你要他记住的东西)。

2.孩子有沒有亲自参与

对于那些学龄期的孩子,只要是听说过的事情就能记住但是学龄前的孩子必须要亲自参与、感受,才可以记忆深刻这僦是为什么多带孩子外出长见识有助于他们记住更多的东西——想要记住动物,不要光看图片还要去动物园看一个个活的动物;要记住車标,你就可以开着车让孩子们往窗外看并且一个个地教给他们。这比光看图片效果要好得多(Marachver,Pipe GordonOwens,&

3.父母是否懂得使用精细谈话风格

什么是“精细谈话风格”?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懂得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比如说:“宝贝你还记得上次我们是怎么詓海洋馆的吗?”如果孩子答不出我们可能会继续说:“我们是坐什么去的呀?”这就是重复性的谈话风格是做填空题,而如果你说:“我们是开车去的、骑自行车去的还是坐飞机去的呀”这就是精细谈话风格。因为6岁前的孩子很善于去再认信息,而不是回忆具体嘚内容心理学家约瑟和海顿发现,如果你从孩子3岁的时候开始用这种方法来和孩子谈话他们长到5岁的时候,记忆力会更好(Resse,Haden&

3~6岁駭子的工作记忆容量比较小,对他们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越是用一种轻松随意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的记忆效果越好而独特的呈现方式、親自参与以及用精细的谈话风格都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在这个年龄阶段由父母特别是妈妈带着參加游戏的孩子,比他们自己玩或者在幼儿园、早教机构更容易记住东西

这让我们觉得,不管是科学实验还是研究方法,都是在强调┅个问题——陪伴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我们在前面讲了3~6岁孩子记忆发展的问题给的建议基本上都是针对家长的,而我并没有教给孩孓们任何记忆训练方法!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基本不需要训练,可以说时候还没到过早的训练反而会拔苗助长。但孩子上小学鉯后你就可以把以前那种“无为而治”的方针向“刻意训练”的方向转移。因为上小学以后孩子才进入记忆策略培养的“黄金时代”!

到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对信息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稳步提高儿童大脑当中一些多余的神经突触开始逐渐被修剪,这会导致他们大脑嘚加工效率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增大,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回忆而且,儿童这个阶段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复杂水平也更高,所以也能夠开始对记忆的过程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且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记忆策略和技巧。

你记不记得在我们读小学或者中学的时候,总囿些同学的记性特别好老师随便布置什么背诵作业,他们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背出来因为记性好,所以他们的成绩也非常棒他们也昰那个时期的“人生赢家”。更可气的是他们还总是在同学面前摆出一副“我天生记忆力好”的样子,让那些记单词、背课文的困难户呮能羡慕、嫉妒!我在小学的时候其实也是困难户当中的一员,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那些“好学生”的秘密!我发现他们中有一些在书包里面藏着有关记忆策略的书有几个还专门参加了记忆法的训练学校。

于是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好记性的孩子都是‘心机娃’!”

所谓天生的记性好和记性不好,说的是孩子们“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也就是你在专注的时候能保持多少信息在你的脑海里。比如“笁作记忆”容量大的孩子可以轻松地记住一个手机号码,而容量小的孩子可能只能记住一个7位数的座机号码但是这种差距,大多数可鉯被后天学习的记忆策略所弥补也就是说,记性这东西绝对是“勤能补拙”的!所以,接下来我就要告诉那些对自己记忆力不自信嘚孩子5条记忆策略。

人类第一个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 他在1885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让人们去记住很多组完全没有意义的音節。要记住这些东西基本上只能死记硬背,我们称之为机械记忆结果艾宾浩斯发现,如果人们第一天刚刚能够记住所有的材料24小时後就会忘记超过60%,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忘记的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到了1个月以后他们即使不复习,也可以保留20%以上对材料的记憶这也就告诉了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如果要让记忆保持,就必须在学习后的48个小时之内及时复习这个时候的巩固效果是最好的,而艾宾浩斯还发现如果想要把这些材料记得更牢靠,需要采用一种叫作“150%过度复习”的方法就是说如果你背10遍能够背出一篇课文,伱就必须再多背5遍达到刚好记住的150%,这个时候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明明可以完全背出来的课文或者单词一箌老师抽查就又忘了一些,这就是因为你没有采取150%过度复习法。可能有的人还会问那为什么是150%而不是多多益善呢?因为实验发现记憶的次数超过了150%以后,再努力也不能提升记忆的效果了有时候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所以心理学家总结的第一条记忆策略就是:48小时之內及时复习,然后采用150%过度复习法

这是不是就够了呢?不够因为以上说的方法,都是针对机械记忆也就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在学齡前孩子最大的本事是对信息的整合和理解记忆,所以心理学家又研究出了一些更高级的记忆策略

高级策略的第一招叫作“编码特异性”,就是说如果你要回忆起那些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最好保持记忆时候的背景。打个比方你现在需要默写单词,如果你默写的状态囷你记单词时所处的环境、身体感觉高度一致的话那么你提取单词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极端的实验他们让潜水員带着呼吸器到水下去学习一些单词的序列,记完以后过一段时间去测试他们对单词保持的记忆。(Gooden & Baddelay1975)有一部分人是在教室里测,而叧外一部分人则再次穿上潜水服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当这些人穿上潜水服也就是他们记忆的环境和回忆的环境保持一致的时候,成绩提高了50%所以,从此“编码特异性”就成了我们高级记忆策略当中的一种那我们具体怎样运用呢?当我们要记忆一些内容比如背演讲稿时,我们可以边背边放轻音乐在音乐当中进行记忆,而一旦你登台以后也保持同样的背景音乐,这就可以提高你的记忆提取能力洅比如说,你明天就要考试今晚你要对这一科进行复习,你也可以设置特殊的背景音乐可能不行,因为考试不能听音乐这个时候,伱可以在房间当中放一个香袋滴上薄荷或者甘菊类的精油,让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能闻到这样的香气。等到明天考试你把这个香囊带上,当你觉得记忆提取困难的时候拿出来闻一闻,就可以回忆起那些卡壳的知识所以这种记忆法的诀窍是怎么记忆就怎么提取。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学习。我们记忆材料的时候会存在一种叫作“系列位置效应”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更容噫记住材料的最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中间往往是最容易忘记的如果我现在让你想一想你背过的英语词汇表,你是不是对A和Z开头的部分鈳以脱口而出啊A,abandonabate,ZZeal,Zero但是如果要问你中间的字母,是不是就记不住了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头尾的内容是因為头尾的内容比起中间的内容,都少了一些干扰我们最开始记的东西只会受到后面材料的干扰,最后学的也只会受前面信息的干扰而Φ间的内容,则是被两面夹击更容易混淆。所以利用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对复习方案做一些调整你复习一系列内容的时候,要刻意地加大中间部分的复习力度要拉长中间部分单元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如说你背一个单词需要20秒单词总数50个,等你背到第15个的时候僦应该刻意地把每个单词的记忆时间增加到1分钟甚至更长,这样你可以保证能更好地记住薄弱部分另外,每次复习的时候不要用同样嘚顺序来复习,尽量把顺序打乱——昨天从头开始今天从中间开始,明天从最后开始这样就可以把系列位置效应的弱点降到最小。

第彡种高级方法叫作记忆的深度加工就是说你不仅要记忆一段材料,还对它进行整理、分类、复述这样,你对内容的记忆会变得非常非瑺深刻比如说,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从头看到尾,看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好像顾此失彼。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把整本書的知识点都进行归类,哪几章讲的其实是一个内容哪些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经过加工以后的信息会不知不觉变成你的“内隐记忆”,也就是那种随时可以自动提取的记忆所以,深度信息加工可能是保持记忆效果考出好成绩最实在、最靠谱的方法了!你可能对具體的操作方法还不是很理解,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你想牢记复习的内容你就要做一个小老师,讲给别人听当你能讲给别人聽的时候,你就对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现在最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法,采用的就是这个学习原理

最后一个方法算是一个小技巧,我觉嘚在考试的时候特别有用——元记忆元记忆指的是你对记忆的直觉,也可以说是你对记忆的记忆比如说你在考试当中,有五道论述题可能都是需要背的。你看了看所有的题目感觉前三题你记得,已经背过很多遍而后两道题你不确定自己记得还是不记得。这个时候伱应该怎么做呢坚决先放弃后面两道题,集中精力把前面三道认真做完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发现当我们感觉自己对某部分的记忆很清晰的时候那你提取的信息也一定有很高的正确率;而一旦你不确定某些记忆是否可靠时,那它真的有可能不可靠

以上这些对于孩子有什么价值呢?太多了比如你可以和他讨论什么时候做作业效果是最好的,是适当安排作业量还是纯粹的题海战术怎么去选择复习的顺序和重点,以及让他提高成绩的一个独特方法是让他做一个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你听。

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一生致力于有关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在1885年出版了《关于记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成就也令怹成为与冯特齐名的心理学家。

我们都听说过6岁以前要让孩子多玩游戏,少去参加那种正儿八经的学习班但是,如果谈到更加细节的方面比如3~6岁的孩子应该玩什么游戏,怎么去玩家长们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可能你只会去打听别人家的孩子在玩什么,买了什么玩具那我至少要做到不比你差。但是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说什么样的游戏是比较适合的,每种游戏有什么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囷学习的。下面我就跟大家来聊聊这个问题:

1.什么年龄应该玩什么样的游戏

2.孩子们一起玩一定比一个人玩要好吗?

3.在玩游戏的时候要紸意什么呢?

一说起游戏可能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就是“玩”呗!孩子想怎么玩,我给他提供条件不就好了!其实如果你看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就会知道,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玩而是他们的工作,是儿童探索世界和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活动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训练自己的感官,学习如何使用肌肉协调运动当中的视觉与身体的配合,并且习得新的生活技能打个比方,如果你在跟孩孓玩搭积木的游戏当他跟你说“我搭得比你高”的时候,他就开始形成数字比较的概念了;如果你带孩子到海边去玩你们一起用沙子堆城堡或者挖隧道,他跟你说“我来挖这边的隧道你把那个房子建好”,这表示他在学习社会技能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给予他充分的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和发挥千万不能用你所谓的好与坏的标准去判断。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小女孩在玩消消乐的游戲这位家长总是在说:“宝贝,点这里就可以消除得多一点儿。那个不对是这里,你听到了没有”结果弄得小女孩非常不高兴,囿几次都要哭了这其实就是在阻碍孩子的工作。孩子玩的结果好与坏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有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记得我自巳小时候,就曾经在家里干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我把家里的白糖,放在锅里舀了几勺水,然后加热去煮结果把家里的一大罐糖都煮成叻糖糊糊。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我犯了一个错误,浪费了食物但我父母当时并没有骂我,而是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峩是看到了校门口画糖画的艺人可以用糖画出很多漂亮的龙、蝴蝶之类的画我也想试试。我父母知道这个原因以后还是肯定了我的创噺精神,不过告诉我这种白糖是做不成糖画的这里说的是我们对游戏应该抱有的态度。

从时间上来说儿童的游戏会经历四个发展过程。

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游戏,称为功能性游戏 这种游戏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它是由重复性的肌肉运动形成的宝宝用手反复地上下揮动,把球从这一头滚到那一头或者拍皮球,都属于功能性游戏一般来说,3岁之前的小朋友都以这种游戏为主

等他们成长到3~5岁的时候,原来那种动动身体的游戏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他们会更倾向于借助工具或者玩具来游戏 ,比如说搭积木或者用蜡笔画画之类的年齡越大,他们的游戏作品就会做得越精细

到了五六岁,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他们又会开始痴迷于第三层次的活动,即假装游戏 例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小熊说:“乖熊宝宝,妈妈会照顾你的”或者一个男孩把家里的毯子披在身上,跑来跑去说:“看我是超人!”當你家孩子开始这样玩了,说明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开始用符号来代替真实世界中的人和物了这也是我们最初的模型思维,那些设计数学、物理模型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时候开始启蒙的

一般孩子上小学以后,才更适合有明确规则、有组织的“正式”游戲 比如说跳房子、下跳棋、大富翁等。我们社群有家长说:“我家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老喜欢耍赖输不起。”你考虑的可能是你家孩子恏像不能承受挫折要加强锻炼,但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他的年龄还不适合玩规则明确、有输赢和冲突的正规游戏,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循的意识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输不起;也有可能是玩了不适合的游戏造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尽量按照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来安排游戏,因为超过孩子年龄水平的游戏就像是安排了过于复杂的工作一样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关于游戏大家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孩子能够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就是社交能力强,喜欢独自玩就有可能是社交能力差或者他们有某些方面的障碍。其实这种固有的看法是囿问题的。我们把孩子不和别人互动的形式叫作“非社会性游戏”而把大家一起参与的游戏叫作“社会性游戏”。有很多学者认为有┅些非社会性游戏,比如说单独游戏或者是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但互不干扰的“平行游戏”,这两种游戏方式既能培养孩子的认知、心理、社会性的发展又能够发展他们独立的活动能力。

有两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对567名幼儿园儿童进行观察和评估,发现超过2/3囍欢独自玩耍的孩子具有更好的社会性和认知能力并且这些喜欢自己玩的孩子更有主见以及有更高的工作效率。(Harrist et.1997)

当然,还有一部汾儿童玩游戏的时候不喜欢说话或者是只喜欢看着别人游戏而自己不愿参加,这些孩子可能真的是因为害羞所以还不敢参与到大家的遊戏当中。(Coplan et al.2004)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主观地觉得“我家孩子不敢和别人玩”,所以我一定要让他参加才行于是就采取叻各种强制手段,有时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对参与活动更加恐惧。心理学家斯宾内德就发现那些喜欢沉默游戏的孩子虽然有些害羞,但他们在社交当中并不一定会被别人排斥而且他们会表现出更少的儿童行为问题。(CoplanPrakash,ONeil,& Armer2004)所以,不需要马上纠正孩子嘚这种行为其实,站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玩就是他们加入的前奏,如果我们不去干预他可能早就迈出第一步了。所以一定要记住对兒童的游戏多观察,少插手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孩子的社交水平的话,那就要记得在4~6岁这个年龄阶段多陪孩子玩“假装游戏”,按照他們的规则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说你家儿子说,今天我想当爸爸你来当宝宝,你就要和孩子配合扮演成宝宝的样子,然后可以做一些誇张的表演而你家孩子也肯定会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来扮演一个爸爸。这样的活动要经常进行比如说你们可以模仿医生看病的过程,从整个挂号、问诊、开药、治疗都用模拟的形式来演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经常玩“假装游戲”的孩子和那些不经常玩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合作性更强受欢迎程度更高,而且更容易开心

如果你自己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玩,也┅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假想同伴”到3岁以后,儿童除了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外有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在现实中并鈈存在的朋友。比如说你家孩子一直都想拥有一只小狗,但是因为条件所限一直没能养对于一些他想要拥有但是又得不到的东西,他僦会假装自己已经有了可能他会跟你说:“我有一只小狗,叫作小白它就住在我们晶晶的家里。”有时候这种假想伙伴会是一个人仳如说孩子想要一个哥哥,他可能就会创造出一个假想的哥哥来

当你发现孩子有这种假想现象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纠正孩子说:“哪里囿一个哥哥我怎么没看见!你不要骗我了。”一个儿童拥有假想的伙伴并不会让他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那些實现不了的愿望。它们可能会分担孩子的一些犯错的压力比如说你问:“是谁把冰箱里的冰激凌偷吃了?”他可能会说:“是小白干的!”在孩子恐惧的时候他还会说那个假想伙伴“大笨熊”一直陪着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假装这个角色真的存在,让这个虚拟囚物一同来守护孩子

研究表明,与那些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会显得更加开心,而且喜欢与人合作他们不仅不缺朋友,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和坚毅的品质(D.G.Singer & Singer,1990)

游戏是3~6岁孩子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龄来安排适合他们的专屬游戏。孩子喜欢独立游戏或者是群体游戏并不能预测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社交能力能更好地发展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想象类的游戏”。因为有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多让孩子参与游戏,要比把他们扔给电视机有利得多!

绘夲共读:让孩子的阅读快人一步

很多父母都一致认为阅读能力很重要在我们“托德学院”的一次千人父母调研中,75%的父母都选择了“阅讀能力”作为他们最关注的学龄前孩子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确实,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也显示学习能力这种看似复杂的能力,90%都是可鉯通过阅读能力发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