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连合在人体断层解剖学具有什么样的标志性意义?

您现在的位置: >>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使用)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生物医学类,专业基础课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更新发展,日益成为疾病研究和诊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人体断层解剖学变得迫切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医学影像专业奠定了重要的断层解剖学基础,也为其他医学专业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知识,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
课程教学承担机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解剖实验室教学中心
教学目标要求
学习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目的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B&超、 CT、MRI 图像,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面内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通过以人体各部位不同方位标本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使学生掌握每一断面上展示的器官和结构的剖面体现着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些结构和器官在每一断层上单独存在,又与邻近断面上结构和器官相互联系。通过学习掌握结合医学影像所采用的特定扫描角度制成的断面标本上所显示的结构;掌握断层所表现的结构与成像的关系;还需掌握与影像有关的常见变异和先天性畸形的有关断层上的表现。这种研究主要为医学影像专业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提供精确的形态学定位。
【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内容及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地位。
2.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3.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4、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内容及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地位。
2.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3.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常用术语。
4. 成绩构成与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 1学时
二、 实验教学:1学时
【实习内容】
一、实验室注意事项。
二、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三、观察断层标本的要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脑的位置、形态及分部,,熟悉鞍区的组成及鞍底的形态。
2.掌握大脑半球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基底核、内囊及外囊的组成、形态、位置及其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结构及最佳显示断面。
3.掌握颅后窝的主要结构及小脑和小脑幕的断面形态掌握侧脑室,第三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断面表现。
4.掌握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四叠体池、环池、小脑延髓池、鞍上池的位置和断面表现。
5.掌握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分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最佳显示断面,及其在横断面和冠状断面上的表现。
6.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7.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
2.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基线的概念,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鞍区的三维端面表现,垂体的位置、形态、毗邻。
3.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脑的位置、形态及分部,鞍区的组成及鞍底的形态了解颅后窝的组成及枕骨大孔的位置,第五、六脑室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行经及分布概况了解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和位置,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范围的断面表现,硬膜窦的断面表现,眶与视器与鼻旁窦的构成及毗邻,面部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 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基线;
2. 脑的外形、内部结构、脑膜及蛛网膜下隙;
3.大脑各叶主要沟、回的位置;侧脑室在(第5~9横断面)各断面的位置、毗邻、交通;基底核的位置、毗邻;内囊的位置、分部、与周围核团的关系;胼胝体在不同断面的表现;前连合的位置。
丘脑的位置、毗邻、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下丘脑在第9、10横断面的表现。
脑干的位置、外形、分部、重要结构(第8~12横断面。)
小脑的位置、与脑干及第四脑室的关系。
脑神经连脑的位置、走行,穿经海绵窦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的位置与连通关系。
4. 颅内幕上与幕下的重要结构。
5.相应连续横断层的CT、MR图像。
6.蝶鞍区的断层影像解剖。
7.颅脑正中矢状断面结构
8. 经红核的颅脑冠状断面的重要结构,各冠状断面的主要结构。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8学时
二、 实验教学:5学时
【实习内容】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Reid基线(Reid&s base line, RBL) ;
Frankfort平面(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FHP)
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
二、触摸骨性标志
眉弓 ;额结节;顶结节;颧弓;翼点;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
三、观察颅的构成,颅的各面观
四、观察脑的外形:主要沟回
五、颅脑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颅脑连续横断层标本
一、矢状缝层面
关键结构:顶骨,矢状缝。
二、上矢状窦和大脑上静脉层面
关键结构:上矢状窦,大脑上静脉。
三、中央旁小叶层面
关键结构: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
四、经中央沟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3断层,经额骨和顶骨。
关键结构:中央沟,额叶,顶叶。
五、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1断层,经额骨、顶骨和中央旁小叶。
关键结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
六、经扣带回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0断层,经扣带沟、扣带回和顶枕沟。
关键结构:扣带回,额叶,顶叶,枕叶。
七、经半卵圆中心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9断层,经骈胝体上方及扣带回下部。
关键结构:半卵圆中心,大脑镰。
八、经侧脑室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8断层,经侧脑室上部和胼胝体干。
关键结构:胼胝体干,侧脑室,尾状核。
九、经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7断层,经室间孔。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侧脑室,第三脑室。
十、经松果体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6断层,经内囊、丘脑间粘合和上丘。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松果体。
十一、经前连合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5断层,经前连合和上丘。
关键结构:前连合,中脑,小脑。
十二、经鞍上池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4断层,经乳头体。
关键结构:乳头体,中脑,小脑。
十三、经视交叉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3断层,经视交叉和漏斗。
关键结构:视交叉,漏斗,第四脑室。
十四、经垂体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2断层,经垂体和蝶窦。
关键结构:垂体,海绵窦,脑桥,小脑。
十五、经颈动脉管层面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断层,,此断面经蝶窦。
关键结构:颈动脉管,蝶窦,额窦,筛窦。
十六、经枕骨大孔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l断层,经枕骨大孔。
关键结构:下颌头,延髓,筛窦、。
颌面部横断层标本
一、经上直肌和上斜肌
二、经视神经和视交叉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4断层,经视神经和视交叉。
关键结构:筛窦、眼球、泪腺、视神经,视交叉,中脑,小脑幕。
三、经海绵窦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3断层,经海绵窦。
关键结构:蝶窦、海绵窦、筛窦、眶、眼球、颞骨、脑桥、小脑。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2断层,经颅底。
关键结构:筛骨、筛窦、碟窦、筛窦、鼻中隔、脑桥、小脑,颞骨。
五、经下颌骨髁突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一断层,此断面经Reid基线。
关键结构:髁突、翼腭间隙、鼻中隔、上颌窦、翼腭间隙、颅底、脑桥、小脑脚。
六、经枕骨大孔上方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一断层,经枕骨大孔上方。
关键结构:小脑扁桃体、颈静脉孔、鼻咽、鼻泪管、咽旁(外侧)间隙、腮腺、颞下间隙。
七、经寰枕关节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2断层,经寰枕关节。
关键结构:上颌窦、咽隐窝、腮腺、寰椎、颞下间隙、小脑扁桃体、小脑延髓池。
鼻中隔外侧是下鼻甲,下鼻道外侧邻上颌窦,上颌窦后外侧邻颞下间隙,由内侧至外侧依次学翼内肌、翼外肌、下颌骨冠突和髁突、颞下间隙、颞肌及咬肌腱
八、经寰枢关节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3断层,经寰枢关节(图1-30)。
关键结构:寰枢关节、腮腺、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
九、经枢椎体上份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4断层,经枢椎体上份。
关键结构:腭扁桃体、腮腺、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咽旁间隙。
十、经枢椎体下份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5断层,经枢椎体下份。
关键结构:腭扁桃体、腭垂、腮腺、舌、咽外侧间隙。
十一、 经第3颈椎体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6断层,经第3颈椎体。
关键结构:舌、咽、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
十二、经颈3、4椎间盘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7断层,经颈3、4椎间盘。
关键结构:舌、舌下间隙。
十三、经第4颈椎体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8断层,经第4颈椎体。
关键结构:舌下间隙、颌下间隙、下颌下腺、颈总动脉分叉。
十四、经舌骨体
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9断层,经颈4、5椎间盘和舌骨体。
关键结构:喉、舌骨、会厌。
&头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
一、头部正中矢状面右面观
&&& 此断面为正中矢状面的右面观。
&&& 关键结构:胼胝体,大脑半球,第三、四脑室,垂体。
二、 头部正中矢状面左面观
关键结构:胼胝体,扣带沟缘支,穹窿,中央沟。
三、内囊膝层面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2断层,经内囊膝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内囊,小脑幕,海绵窦。
四、苍白球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3断层,经苍白球。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内囊,小脑。
五、壳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4断层,经壳。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面颅。
六、颈内静脉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5断层,经颈内静脉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翼内肌,翼外肌。
七、茎突层面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6断层,经茎突。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腮腺,翼外肌。
&八、颞下颌关节内侧份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7断层,经颞下颌关节内侧份。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腮腺。
九、 颞下颌关节外侧份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八断层,经颞下颌关节外侧份。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颞下颌关节,腮腺。
十、外耳道层面
&& &正中矢状面右侧第九断层,经外耳道。
&&& 关键结构:颞骨鳞部,颞肌,腮腺
&头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
一、额窦和大脑额极层面
&&& 关键结构:额窦,大脑额极,鼻中隔。
二、额嵴层面
&&& 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
三、筛骨鸡冠层面
&&& 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上颌窦,口腔。
&四、上颌窦中份层面
&&& 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鼻旁窦,口腔。
五、上颌窦后份层面
&&& 关键结构:前额区,扣带回,眶,鼻腔,上颌窦,口腔。
六、大脑颞极层面
关键结构:前额区,扣带回,眶,颞极,翼腭窝。
七、胼胝体膝层面
关键结构:胼胝体膝,侧脑室前角,前床突,翼外肌。
八、垂体层面
&&& 关键结构:垂体,Broca 区,隔区,伏隔核,内囊。
九、乳头体层面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海马,内囊。
十、红核和黑质层面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侧脑室,内囊,红核,黑质。
十一、小脑中脚层面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颞横回,内、外侧膝状体,下橄榄核。
十二、松果体和四叠体层面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松果体,四叠体。
十三、胼胝体压部层面
&&&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胼胝体压部,小脑幕。
十四、侧脑室后角层面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视辐射,小脑。
十五、小脑镰层面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幕、小脑镰。
十六、窦汇层面
关键结构:大脑沟、回,窦汇。
六、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颅脑CT、MRI(横、矢、冠)图像:
1. 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蝶鞍区
&2.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环池、脑桥小脑角池。
&3.不成对脑池: 背侧:胼胝体周缘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
&4. 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口底、唾液腺、筋膜及其间隙)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喉的连续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3.了解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
【教学内容】
1. 颈部的筋膜与筋膜间隙;颈部器官的形态结构。
2.咽的结构、分部与交通.
3. 喉软骨、声襞的位置与声门裂、喉腔的分部。
4. 颈动脉鞘的位置、鞘内结构、颈外侧深淋巴群。
5. 经喉的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的形态、结构特及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6..颈部.矢状与冠状断面上咽、喉的形态结构、颈动脉鞘与鞘内结构及颈外侧深淋巴结的位置。
7..颈部MR正中矢状与冠状断层的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3学时
二、 实验教学:3学时
【实习内容】
一、颈部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1、观察颈部的连续横断层标本。
2. 观察颈部的筋膜层次及筋膜格的划分
3. 观察喉的断层标本
二、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
1.颈部的连续横断层CT、MRI图像
&2、观察喉的断层CT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掌握肺门、肺根和肺段在横断面上表现,纵隔的脏器和重要血管神经在断面的形态、位置、毗邻,心及相连大血管在断面上的表现。
2.熟悉纵隔分区、间隙及内容;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纵隔淋巴结;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肺段在连续横断层上的划分及其CT图像;胸膜及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3.了解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 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2. 纵隔的分区与内容、纵隔间隙的位置与意义;
3.上纵隔各器官的位置排列规律。
4. 主动脉肺动脉窗的位置与内容。
5.中纵隔内心包、心包横窦的位置、气管杈、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位置。四个心腔的位置及各腔的重要结构。CT、MRI连续断层面上纵隔内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
6.一、二、三级支气管的分支与分布。
7.第一、二 肺门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
8. 肺段的划分及肺内管道的配布规律。
9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
10左、右肺在各横断层面中肺裂的位置、各叶内肺段的识别规律。 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CT图像。
11. 相应的CT、MR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6学时
二、 实验教学:6学时
【实习内容】
一、触摸胸部的标志性结构:
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乳头;肋弓;肋和肋间隙
二、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胸部连续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第一胸椎体
关键结构:气管、食管、颈动脉鞘。
断层二、经胸膜顶、肺尖
关键结构:气管、食管、胸膜顶、肺尖、锁骨下动脉、星状神经节、颈鞘及其内容。
断层三、经左、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成头臂静脉
关键结构:锁骨下动、静脉、颈总动脉、气管、食管、肺尖。
断层四、经颈静脉切迹平面、第二胸椎间盘
关键结构:肺尖、气管、颈根部血管。
断层五、经左、右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上缘三大分支
关键结构:第一胸肋连结处、第三胸椎体、从主动脉弓上缘发出的三大分支、气管、食管、胸腺和左、右头臂静脉。
断层六、经主动脉弓稍上方平面和第四胸椎体
关键结构:第四胸椎体、左、右肺上叶、主动脉弓上缘发出的三大分支、气管和食管。
上纵隔内的结构:左头臂静脉行向右,在断层内汇成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的左侧是从主动脉弓上缘发出的三大分支。胸导管位于食管与左纵隔胸膜之间。
断层七、经主动脉弓
关键结构:第四胸椎间盘、第一肋间隙、主动脉弓、主动脉上隐窝、胸腺、两肺上叶。
断层八、经主动脉弓起始和奇静脉弓
关键结构:第五胸椎体、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主动脉上隐窝。
断层九、经肺动脉分杈
关键结构:第五胸椎体、肺动脉干、肺动脉杈、左、右主支气管、两肺斜裂。
断层十、经肺动脉窦
关键结构:肺动脉窦、右肺动脉叶间部、右中间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右肺门区的结构、心包横窦和斜窦、肺动脉窦、左冠状动脉和左、右心耳。
断层十一、经主动脉窦和左、右上肺静脉
关键结构:主动脉窦、右心室流出道、左、右上肺静脉和左、右上肺静脉。
断层十二、经左、右下肺静脉、四心腔横断层
关键结构:左、右下肺静脉、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房间隔和室间隔、肺门区的结构、右肺中叶的内侧段和外侧段。
断层十三、经左、右下肺静脉底段静脉干
关键结构: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房室间隔和左、右下肺底段静脉上、下干。
断层十四、经三心腔
关键结构: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房。
断层十五、经膈腔静脉孔
关键结构: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房。
断层十六、经左、右肺韧带
关键结构:第六肋软骨、第八、九胸椎椎间盘、左、右肺韧带及位于后纵隔内的结构。
三、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
1. CT的纵隔窗(心、心包窦与心包隐窝、大血管、纵隔间隙)及MRI图像。
2. 纵隔(心、心包窦与心包隐窝、大血管、纵隔间隙)的矢、冠状MRI图像。
3. 心的超声图像。
4. 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及横断面表现。
5.第一、二肺门CT的肺窗图像。
6.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CT图像。
7.胸膜及胸膜隐窝的CT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主要血管的行经与毗邻,肝段的划分,肝毗邻关系下腔静脉、方叶、尾状叶等在断面上的形态变化及意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在断面上的形态特征,鉴别要点。掌握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熟悉其 B超、CT、MRI图像。
2.掌握胰各部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变化,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3.熟悉肝和脾的位置关系在横断面的表现,掌握肝、肾、胰、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肝门静脉及胰在连续断面上的位置、形态。
4.熟悉肾上腺在断面上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5.腹部的境界、分区、腹膜腔概念及腹腔脏器的形态位置,胰和脾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及胰在冠状面上的表现。
6.熟悉膈下间隙的概念与分区,熟悉腹膜后间隙概念、分区和内容,肾筋膜的配布和腹膜后间隙的交通(重点肾、肾上腺、肾筋膜的内、外、上、下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
7、熟悉腹部的重要平面及其标志性意义。
8、掌握上腹部的横断层解剖,熟悉其 CT、MRI 图像。
9..了解胰及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熟悉其 CT图像。
10.了解下腹部的横断层解剖及 CT、MRI 图像。熟悉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
【教学内容】
1.肝的形态、肝内管道在肝内的分支分布及肝的分叶、分段;胰的位置、毗邻与形态;腹膜后隙的概念、境界与内容。
2. 胃、十二指肠、肝、肝外胆道、胰、两肾及两肾上腺的位置及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3.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胰头、钩突、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关系。
4. 盲肠、阑尾、升、横、降与乙状结肠的位置;空肠、回肠的位置;输尿管的位置。
5 各相应横断面的CT、MR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6学时
二、 实验教学:6学时
【实习内容】
一、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
一、膈右穹窿层面(断层一)
&&& 关键结构:膈,肝右叶,下腔静脉。
二、第二肝门层面(断层二)
&&& 关键结构:第二肝门,胃,冠状韧带
三、食管裂孔层面(断层三)
&&& 关键结构:食管裂孔,肝左、中间、右静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
四、胃贲门层面(断层四)
&&& 关键结构:胃贲门,肝裸区,胃裸区。
五、肝门静脉左支角部层面(断层五)
&&& 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左支角部、肝、胃、脾。
六、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层面(断层六)
&&& 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胃,脾。
七、肝门层面(断层七)
&&& 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右支,肝胃韧带,右三角韧带。
八、肝门下层面(断层八)
&&& 关键结构:肝蒂,肝门右切迹,左、右肾上腺,脾,胃脾韧带。
九、腹腔干层面(断层九)
&&& 关键结构:腹腔干,小网膜,网膜孔,脾肾韧带,脾周间隙。
十、肠系膜上动脉层面(断层十)
&&& 关键结构:肠系膜上动脉,门腔间隙,胰,网膜囊。
十一、肝门静脉合成处层面(断层十一)
&&& 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合成处,胰,网膜囊。
十二、 肾门上份层面(断层十二)
&&& 关键结构:胰,胆总管,肾,肾动、静脉。
十三、肾门中份层面(断层十二)
&&& 关键结构:胰头,钩突,十二指肠空肠曲,肾门。
十四、肾门下份层面(断层十四)
&&& 关键结构:胰头,肾门,腰淋巴结。
十五、胰头下份层面(断层十五)
&&& 关键结构:胰头,胆总管,肠系膜上动、静脉。
十六、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断层十六)
&&& 关键结构:十二指肠水平部,肝胰壶腹,肠系膜下动脉。
十七、第3腰椎间盘层面(断层十七)
&&& 关键结构:十二指肠大乳头,横结肠系膜,肠系膜。
十八、左肾下极层面(断层十八)
&&& 关键结构:左、右肾,肠系膜,左、右结肠旁沟。
十九、右肾下极层面(断层十九)
&&&关键结构:腹前外侧壁,右肾,下腔静脉。
二十、腹主动脉分叉处层面(断层二十)
&&& 关键结构:左、右髂总动脉,肠系膜,左、右肠系膜窦。
二十一、第4腰椎间盘层面(断层二十一)
&&& 关键结构:下腔静脉,腰交感干,肠系膜
二十二、下腔静脉合成处层面(断层二十二)
&&& 关键结构:左、右髂总静脉,脐,空肠,回肠。
二十三、第5腰椎体下份层面(断层二十三)
&&& 关键结构:回盲部,输尿管,回肠,空肠。
二十四、第5腰椎间盘层面(断层二十四)
&&& 关键结构:阑尾,盲肠,回肠,空肠,乙状结肠。
二、影像学实验:
1、上腹部的横断层强化CT、MRI图像。
2、上腹部的矢、冠状断层强化CT、MRI图像。
3、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其B超、CT、MRI图像。
4、胰及肝外胆道的横断层强化CT图像。
5、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图像。
6、腹膜后间隙的分区、各区主要结构和交通(肾、肾上腺、肾筋膜的内、外、上、下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
7、下腹部的横断层强化CT、MRI图像。
盆部、会阴
【目的要求】
1、熟悉男、女性盆部的分段。
2、熟悉横断层中男、女性盆部解剖结构的配布规律及 CT、MRI。
3、掌握精囊和前列腺的横断层解剖,熟悉其 B 超、CT、MRI 图像。
4、掌握卵巢和子宫的横断层解剖,熟悉其 B 超、CT、MRI 图像。
【教学内容】
1、男、女性盆壁(骨盆与盆壁肌)、盆腔主要血管和神经,腔内器官的配布规律。男、女性盆部的分段。
2. 男性盆部脏器的位置、形态、毗邻,女性膀胱、卵巢、子宫、阴道、直肠等断面形态、位置和毗邻。
3.盆部重要的体表标志,男女性盆腔主要脏器在连续断面上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及其变化规律。
4.会阴的概念、境界与分区、重要器官与结构。女性会阴的断面表现,盆部和会阴的分段概况。
5.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I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3学时
二、 实验教学:3学时
【实习内容】
一、标志性结构
耻骨联合;耻骨嵴;耻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骶正中嵴;尾骨尖
二、男性盆部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男性盆部的连续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第5腰椎下份
&&& 关键结构:肠管,髂血管,输尿管,腰丛,骶管,髂骨翼。
断层二、经第5腰椎间盘
&&& 关键结构:肠管,髂血管,输尿管,股神经,骶髂关节,髂骨翼。
断层三、经第1骶椎
&&& 关键结构:肠管,髂血管,输尿管,骶髂关节,髂骨翼及其所附肌。
断层四、经第1骶椎间盘
关键结构:肠管,骶髂关节,髂血管,髂骨翼及周围肌。
断层五、经第2骶椎
关键结构:肠管,骶髂关节,髂内、外血管,骶丛,髂骨翼,臀肌。
断层六、经第2骶椎间盘&&
关键结构:肠管,骶髂关节,梨状肌,髂骨翼及其周围肌,骶丛。
断层七、经第3骶椎间盘
关键结构:肠管,梨状肌,梨状肌上孔,髂骨翼,臀肌。
断层八、经第4骶椎
关键结构:梨状肌,坐骨大孔,坐骨神经,肠管。
断层九、经第5骶椎
关键结构:坐骨大孔,坐骨神经,梨状肌,肠管。
断层十、经髋臼上缘
关键结构:髋臼,股骨头,膀胱,直肠,膀胱直肠陷凹。
断层十一、经股骨头上份
关键结构:股骨头,髋臼,膀胱,直肠,输尿管,输精管。&&&
&&&&&&&& 断层十二、经股骨头中份及股骨头韧带
关键结构:股骨头,股骨头韧带,闭孔内肌,腹股沟管,精索,膀胱,输精管,直肠。
断层十三、经大转子上份
&关键结构:腹股沟管,精索,膀胱,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肛提肌。
断层十四、经大转子中份
关键结构:精索,闭孔,膀胱,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盆膈。
断层十五、经耻骨联合上份
关键结构:耻骨联合,闭孔内、外肌,坐骨结节,膀胱,前列腺,直肠,盆膈,坐骨肛门窝。
断层十六、经耻骨联合下份
关键结构:闭孔内、外肌,前列腺,肛管,肛提肌,坐骨肛门窝。
断层十七、经坐骨结节下方
关键结构:精索,阴茎海绵体,尿生殖膈,尿道,肛管,肛门外括约肌。
断层十八、经肛门
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精索,尿道与尿道球,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
断层十九、经附睾头
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尿道,尿道海绵体,附睾头。
断层二十、经睾丸
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尿道,尿道海绵体,睾丸。
三、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男性盆部CT、MRI图像
1、男性盆部B超、MRI图像。
2、男性盆部横断层解剖第二段的主要结构及配布规律
3、精囊和前列腺的B超、MRI图像。
女性盆部和会阴
一、标志性结构
耻骨联合;耻骨嵴;耻骨结节;髂嵴;腹股沟襞;坐骨结节;骶正中嵴;尾骨尖
二、女性盆部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女性盆部连续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第5腰椎与第1骶椎椎间盘
关键结构:髂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
断层二、经第1骶椎上份
关键结构:髂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
断层三、经第1骶椎下份
关键结构:髂血管,输尿管。
断层四、经第2骶椎
关键结构:髂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
断层五、经第3骶椎上份
关键结构:髂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
断层六、经第3骶椎下份(骶髂关节尾端)
关键结构:子宫,卵巢,髂血管,输尿管。
断层七、经第4骶椎
关键结构:肠管,子宫,卵巢,输卵管,输尿管,髂血管。
断层八、经第5骶椎上份
关键结构:乙状结肠、直肠、子宫、直肠子宫陷凹、卵巢。
断层九、经第5骶椎下份
关键结构:乙状结肠、膀胱、子宫、直肠。
断层十、经髋臼上缘
关键结构:膀胱,子宫,直肠 ,子宫阴道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输尿管。
断层十一、经股骨头上份
关键结构:膀胱,子宫颈,阴道穹后部,直肠,子宫阴道静脉丛。
断层十二、经股骨头中份
关键结构:膀胱、子宫颈、阴道穹、直肠。
断层十三、经股骨头下份
关键结构:膀胱、阴道、阴道静脉丛、直肠、肛提肌。
断层十四、经耻骨联合上份
关键结构:膀胱、阴道 、阴道静脉丛、肛管、肛提肌。
断层十五、经耻骨联合中份
关键结构:尿道,阴道,阴道静脉丛,肛管,肛提肌。
断层十六、经耻骨联合下份
关键结构:尿道,肛门,阴道静脉丛,阴部静脉丛。
断层十七、经耻骨弓
关键结构:尿道,前庭球,阴道,阴道静脉丛。
断层十八、经阴蒂上份
关键结构:大阴唇,阴蒂,阴蒂海绵体,阴道前庭。
断层十九、经阴蒂下份
关键结构:大、小阴唇、阴蒂。
三、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女性盆部B超、CT、MRI图像
1.女性盆部各段的结构配布规律及B超、MRI图像。
2.卵巢和子宫的B超、MRI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柱各段椎体、关节突关节、椎间盘、黄韧带、椎管(及侧隐窝)和脊髓等结构在断面上的形态,掌握脊柱各段的椎体、椎间盘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神经根管、脊髓及其周围间隙在连续性横断面上的位置及形态变化。
2.熟悉各部椎骨和椎骨连接的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椎管内容物的的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3.了解脊柱区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内容】
脊柱的构成、椎管及其内容物。
脊柱区颈段
1. 第3~7颈椎椎体外形特点与钩椎关节、寰椎与枢椎的结构特点;各椎弓根与矢状面的夹角;横突与横突孔及其通过的血管;关节突关节的方位。
2. 椎管的外形、椎管内容物(脊髓及其被膜、椎内静脉丛)、硬膜囊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与脊神经根。
3.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矢状断层 
1. 椎管与脊髓的生理弯曲。
2. 椎间孔的构成。
3. 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脊柱区胸段
1.胸椎体外形特点;椎体与横突的肋凹及肋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的方位;棘突细长与倾斜的特点。
2. 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矢状断层 
1.脊柱胸段的生理弯曲;脊髓的腰骶膨大与脊髓圆锥。
2.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脊髓区腰骶段
1.腰椎体的形态特点及椎体静脉的位置;关节突关节的方位及椎间孔的围成。
2.椎管的构成与外形特点;侧隐窝的位置与各壁;神经根管与椎间管的各壁及其意义;脊髓圆锥的尖与终丝、马尾。
3. 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矢状断层 
1.腰椎体的形态特点;脊柱腰段的生理弯曲与椎间盘前厚后薄的关系;
2.椎管内脊髓圆锥与终丝及马尾的形成;椎间孔的构成和腰神经与椎间血管的位置。
3. 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3学时
二、 实验教学:3学时
【实习内容】
一、标志性结构
棘突;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髂嵴;髂后上棘;骶正中嵴;骶外侧嵴;
骶管裂孔;骶角;竖脊肌;尾骨
二、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CT、MRI图像
1、各部椎骨及其连结的CT、MRI图像。
2、椎间盘各部的特点,CT、MRI图像。
4、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前后径正常值,其CT图像。
3、椎管内容物的CT、MRI图像。
上肢与下肢
【目的要求】
1.掌握膝关节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X线、CT、MRI图像。
2.熟悉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构成及特点;肩、肘、腕、髋、踝关节的连续断层解剖及X线、CT、MRI图像。
3.了解四肢的解剖特征;臂、前臂、手部、股部、小腿部和足部的横断层解剖及其X线、CT、MRI图像。
【教学内容】
1、上肢三大关节(肩、肘、桡腕关节)的构成与结构特点;
2.上肢肌的分群、分层、各肌群的位置关系;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3. 下肢四大关节(骶髂关节、髋、膝、踝关节)的构成与结构特点;
4. 下肢肌的分群、分层、各肌群的位置关系;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5. 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重要毗邻关系。
6. 以上各断面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一、 理论大课讲授(多媒体)
二、 实验教学:
【实习内容】
一、标志结构
肩峰;肩胛冈;肱骨大结节;肱骨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头
二、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肩部横断层标本
一、肩峰层面(断层一)
关键结构:锁骨,肩峰,肩胛骨,肩胛下肌,冈上肌,臂丛。
二、经肩关节上份的横断面
&&&& 关键结构: 肱骨头,关节盂,肩胛冈,肱二头肌长头腱,锁骨下、静脉,臂丛。
三、经肩关节中份的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头,关节盂,肩关节周围肌,腋血管,臂丛。
四、经肩关节下方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肩胛骨,腋血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臂部横断层标本
一、臂上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肱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二、臂中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三、臂下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肘部横断层标本
一、经肱尺关节横断面
关键结构:肱骨内、外上髁、鹰嘴窝,尺骨鹰嘴,肱动、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二、经桡尺近侧关节横断面
关键结构:尺骨冠突,桡骨头,桡骨环状韧带,桡尺近侧关节,肱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前臂部横断层标本
一、前臂上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尺骨,桡骨,前臂后群肌,前臂前群肌,正中神经,尺神经。
二、前臂中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尺骨,桡骨,桡血管与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与尺血管。
三、前臂下份横断面
关键结构:桡尺远侧关节,前臂前群肌腱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后群肌腱。
手部横断层标本
一、经近侧列腕骨横断面
关键结构: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桡动、静脉,正中神经,尺动、静脉,尺神经。
二、经近、远侧列腕骨间横断面
关键结构:手舟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豌豆骨,豌豆骨关节,桡动脉,尺动脉及尺神经,腕管及其内容物。
三、经远侧列腕骨横断面
关键结构:远侧列腕骨,腕管,正中神经,桡动、静脉,尺动、静脉,尺神经。
四、经腕掌关节横断面
关键结构:第1、2、5掌骨底,头状骨,钩骨,腕管,桡动脉,尺动脉和尺神经。
五、经掌骨近侧1/4段横断面
关键结构:掌骨,腕管,大、小鱼际肌,掌腱膜,正中神经。
六、经掌骨中近1/4段横断面
关键结构:掌骨,大、小鱼际肌,指屈肌腱及蚓状肌。
七、经掌骨中远1/4段横断面
关键结构:掌骨,指屈肌腱,蚓状肌。
八、经掌骨远侧1/4段横断面
关键结构:掌骨,指屈肌腱,蚓状肌。
九、经掌骨头横断面
关键结构:掌骨头、指浅、深屈肌腱。
十、经近节指骨底横断面
关键结构:近节指骨底,指浅、深屈肌腱。
三、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其CT、MRI图像
1. 肩、肘、腕关节的MRI图像。
2. 臂、前臂、手的MRI图像。
第九章&下肢
一、标志结构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髌韧带;髌骨;股骨内、外侧髁;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跟腱;舟骨粗隆;跟结节
二、连续断层标本观察:
一、髋部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股骨头上份
关键结构:髋臼,股骨头,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坐骨神经。
断层二:经股骨头中份
关键结构:髋臼,髋臼切迹,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髂股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股动、静脉。
断层三:经股骨头下份
关键结构:股骨头,股骨颈,转子间嵴,髂股韧带,坐骨神经,股动、静脉。
二、髋部矢状断层标本
断层:经髂前上棘内侧2cm
关键结构:髋臼,股骨头,髂股韧带。
三、髋部冠状断层标本
断层:经股骨头后部&
关键结构:髋臼,股骨头,髂股韧带。
第三节股部
一、股部上份横断层标本
断层:平坐骨支高度
关键结构:股骨,坐骨,坐骨神经及股动、静脉。
二、股部中份横断层标本
断层:经股部中份
关键结构:股骨,股四头肌,股动、静脉,坐骨神经。
三、股部下份横断面标本
断层:经髌骨上缘上方5cm
关键结构:股骨,股四头肌,股动脉,坐骨神经。
第四节&膝部
一、膝部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髌骨上缘上方2cm处
关键结构:股骨,髌上囊,股四头腱,腘动、静脉,坐骨神经。
断层二:经髌骨上缘
关键结构:股骨,髌骨,股四头肌腱,胫神经,腓总神经,腘动、静脉。
断层三:经髌骨中点
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髌骨,翼状襞,腘动、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
断层四、经髌骨尖下方
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髌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腘动、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
二、膝部矢状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髌骨内侧缘以内1cm处
关键结构: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内侧半月板。
断层二:经髌骨正中线
关键结构:股骨,胫骨,髌骨,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翼状襞,股神经。
断层三:经髌骨外侧部
关键结构: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髁,髌骨,外侧半月板,翼状襞。
断层四:经髌骨外侧缘外1cm处关键结构:股骨,胫骨,外侧半月板,腓骨头。
三、膝部冠状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髌骨后面
关键结构:髌骨,股骨外侧髁,关节腔,髌外侧支持带。
断层二:经股骨髌面
关键结构:股骨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下脂肪垫,翼状襞,关节腔,胫侧副韧带。
断层三:经股骨髁间窝中部
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内、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
断层四:经股骨髁间窝后部
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腓骨头,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腘动脉。
第五节&小腿部
一、小腿上份横断层标本
断层:经胫骨粗隆下份
关键结构:胫骨,腓骨,胫后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
二、小腿中份横断层标本
断层:经胫骨体中部关键结构:胫骨,腓骨,小腿前群、外侧群和后群肌,胫前动、静脉,胫后动、静脉,胫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
三、小腿下份横断层标本
断层:经内踝尖上方约3~4cm关键结构:胫骨,腓骨,小腿前群、外侧群和后群肌,胫前、后血管,胫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
第六节&足&&&& 部
一、踝关节的横断层标本
断层:经内踝尖上方1cm
关键结构:踝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踝管内容,足背动、静脉。
二、踝关节冠状断层标本
断层:经跟骨结节前5cm
关键结构:踝关节,距跟关节,踝管及其内容。
三、足部横断层标本
断层一:经内踝前缘(距跟关节远侧部)
关键结构:距骨,跟骨,跟舟足底韧带,距跟外侧韧带,距跟骨间韧带,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
断层二:经舟骨粗隆中部(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
关键结构:距骨头,足舟骨,骰骨,跟骨前端,足底长韧带。
断层三:经足舟骨粗隆前端(楔舟关节)
关键结构:足舟骨,楔骨(内、中、外),骰骨、第5跖骨
断层四:经内侧楔骨前部(骰跖关节)
关键结构:楔骨(内、中、外),骰骨,第5跖骨,母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
断层五:经第1跖骨粗隆后部(楔跖关节)
关键结构:内侧楔骨,第1~5跖骨。
断层六、经跖骨中部
关键结构:第1~5跖骨。
断层七:经第1跖骨头
关键结构:第1跖骨头,第2~4跖骨及第5近节趾骨底。
三、影像学实验:
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下肢MRI图像
1.骶髂关节的横、冠状MRI图像。
2.髋、膝、踝关节的横、矢、冠状MRI图像。
3.股部、小腿部和足的MRI图像
断层解剖学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简表
考试,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卷面考试(笔试)60分,平时成绩40分。
卷面考试构成:阶段考试20分,结束考试(期末考试)40分。
平时成绩构成:实习成绩30分(包括考勤、标本考核、实习报告、口试),PBL 10分(根据参与程度、参与表现综合评定)。
教材:断层解剖学&第二版&& 刘树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人体解剖学实践(局部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分册),易西南,海南出版社,2007
教学参考用书
1.人体断层解剖学(横断层) &&吴德昌 &&科学出版社 1988
2.人体断层解剖学(矢冠斜断断层) &&吴德昌 &&科学出版社 1994
3.人体断层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 应用&& 姜均本&& 科学出版社&1996
4.人体断层解剖学&& 付升旗 范锡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5. 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学&& 付升旗 范锡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6&人体断面解剖学&& 第二版&& 姜树学&&& 2009
7.局部解剖学(第三版),&曾志成,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8.Regional Anatomy, 3rd edition,&吉林科技出版社
9.神经生物学
1.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
2.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
3.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页
4.中南大学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
5.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
6.山东大学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