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种激励人心,又表达豪情壮志的句子,君临天下的句子 我想表达我要闯荡社会的表达豪情壮志的句子

兔子不吃回头草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兔子不吃回头草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cae58e2_6835db4',userId:,blogListLength:20};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表达豪情壮志的诗词句子表达豪情壮志的诗词句子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
《读山海经》
14、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0、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2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4、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2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6、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2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石灰吟》
31、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3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3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描写大丈夫豪情壮志的诗句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十年磨一剑, 霜寒未曾试。
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符少年头!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用舍由?,行藏在我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透天香气袭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琴声动武林 剑在手中握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醉卧美人漆, 醒掌杀人权.
不求连城璧, 但求杀人剑.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小楼昨夜又春风, 云雨巫山数落红。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次为君开。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老夫聊发少年狂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搞朴而震天下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遍化龙.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入门不拜骋雄辩,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不料韩信不听话, 十万大军下历城。
齐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天下文章数潇湘 潇湘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章
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日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世事如棋 乾坤莫测
一生思破红尘路 剑藏庐轩隐迷踪
万战自称不提刃 生来双眼篾群容
征衣风尘化云烟 江湖落拓不知年
剑痴刀狂世纷云 今将衣钵卸双肩
踏尽千山无人识 当初枉受成名牵
东风吹醒英雄梦 笑对青山万重天
难定纷纷甲子年 千魔荡荡白阳天
苍天旨意著书命 诸子虔诚扶道颠
佛灯点亮华光现 一线生机救末年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授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3、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步出夏门行》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2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乌江》)
25、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4、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6、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9、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五岳寻仙不辞远,一身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6、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泌园春·雪》
1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1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21、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8、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9、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潜《杂诗》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2、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35、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3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40、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4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2、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43、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4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5、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4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4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有关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30条
1、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3、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6、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7、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8、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9、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0、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11、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2、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13、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14、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15、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16、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17、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8、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19、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0、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21、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22、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23、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4、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5、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6、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7、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8、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9、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0、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诗化的靖江  ——读朱根勋先生主编的《古今靖江诗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们靖江,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这样的现象:狼山菩萨显远不显近。    确实这样。虽说,我们在靖江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 ,还有我们的祖祖辈辈,但是应该说,我们对它确实是不甚了了。    在历史上,我们往往既瞧不起北面的邻居泰兴,也看不起南面的邻居江阴,一副夜郎自大的样子。这倒不是嘴说,而有实实在在的事实证明。过去男人讨不到老婆,才到泰兴、兴化去打人家的主意;女人因为某种原因嫁不掉人了,总是习惯于嫁到对面的江南去。    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不知什么原因,靖江的班子三年两头一茬接着一茬地换,靖江的领导一批接一批地倒,靖江的经济总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所以,看着周边县市的飞跃鹊起,靖江人除了哀怨还是哀怨,老百姓除了骂娘还是骂娘,因为他们作不了自己的主,头头都是要靠上面决定的。我想,这不仅仅是靖江的悲哀,其实也是中国民主进程中的悲哀。新的一任领导来了,总是想出政绩、树形象。于是,不惜抄近路、走捷径,一锹挖出一口井来,数字上充氢气,报表上加水分,虽然好多年教师工资非但没有上调过一分,还每年摊派集资;乡镇长债台高筑,一到年终就躲出去避难,但是,靖江却照样被列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而且还排还在50名之前。    所以,靖江人只有怨天尤人。只知道靖江在地理位置上南不如苏锡常,北不如扬州和江宁;既靠不到上海也沾不上南京,可谓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总想着要把靖江搬到上海附近,不然靠杭州苏州也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再看看资源吧——从旅游上说,靖江既没有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也没有井 冈山的红色记忆;既没有陕西秦岭的兵马俑,也没有云南三星堆的史前遗迹,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东西;从矿藏上来说,既没有大庆的石油,也没有柴达木的盐湖,既没有徐州的煤田,也没有四川自贡的天然气;再看看文化,既没有李白白居易的故居,也没有山东曲阜的孔庙;既没有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也没有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活动场所,所以,凭什么来炫耀自己?于是只有坐待三空,祈求天上能够掉下馅饼——当然也只能空想罢了。    可当政的不这么想。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就不信这靖江六十万人还养不活我们。反正是酒照喝、烟照抽、女人照嫖,公车照呼。于是,今天集资、明天拦车、后天罚款,还不行的话隔两天再摊派,搅的人们心中七上八下——只怪前世作孽、今生报应。人挪活,树挪死。所以,有点儿办法的纷纷远出打   工、经商做生意。或许正因为这些原因,“谁不说俺家乡好”成为被人们嗤之以鼻的笑料。没办法的就是不能把这个家连同这块土地搬走 。    所幸的是靖江的一切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关注。近些年,靖江在省委的帮助下,大规模地调整了班子,这才有了靖江一番新的气象。沿江开发热潮滚滚、两   岸联动(跨过长江与对面的江阴市)方兴未艾,赶超苏南大气恢弘。尤其是率先打破了沿袭几十年的行政区划限制,实行区位互补、资源互补的大开放、大改革、大建设战略,成为全国众多开放区域中的佼佼者、先行兵,引起了各级政府乃至中央高层的兴趣,受到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尤其值得赞赏的是,新任领导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于历史的回眸、地域文化蕴藏的摸底和挖掘、本地文化遗产、人文资源的整理和出新、利用,广结善源、广交朋友,打好文化这张牌,努力推介地方特色,打造靖江特色名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兴办地方工业,不断振兴地方经济。才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就让靖江跨越了数十年的天堑。  
而且,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在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文化建设也是硕果累累,文艺舞台鲜花竞艳,文学园圃鹊声噪起 。像由朱根勋先生主编的一本厚厚的《古今靖江诗抄》,把一块弹丸之地与整个华夏大地紧紧地连接了起来,把过去长江之中的一块浮沙与中原山水有机地融合起来,把一个建制才四百余年的江边小邑,同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结合起来,让一个过去一直孤零零的靖江仿佛顿然之间有了一种归依感、贵族感 、荣誉感,而不再为自己的孤苦无助而悲哀。    读过《古今靖江诗抄》,这才让我们知道,在靖江这块弹丸之地上,曾经流过殷红的泪水,曾经沉淀过凝脂的血迹,也曾经有过沸腾的歌声和尽情的欢笑;透过《古今靖江诗抄》的页页诗行,我们看到了那定格的历史,看到了那跃动的画面上曾经汹涌的江湖和苍凉的月光;翻开《古今靖江诗抄》,我们发现了一页页沧桑的拓片、日晷的膏焚,发现了布衣的痴梦和士子的追求;尤其是在《古今靖江诗抄》的页缝之中与字里行间,分明刻画着一颗颗不屈的头颅,刻画着一列列抗争的骁勇,留下了造化的天然影像和靖江先民的智慧的博弈;让人们知道,原来靖江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底蕴、幽深的文化、荟萃的人才;让靖江的年轻人知道,原来靖江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刀光剑影、血沃平川,也曾有过屈辱忧患,大义凛然;让我们靖江的子孙后代知道,我们也曾有过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有过不畏强暴、泪洒江滩……透过这凝重的书页,我们更听到了团结的序曲,英杰的呐喊,听到了共和的铿锵脚步和改革开放前进号角;透过这飒飒的书页,我们更感受到了靖江人民赶超的步伐、古牧马人今天的笃笃扬鞭,感受到了马洲人民圆梦的心声,还有万众一心、共绘蓝图的冲天干劲,从而激发起新一代靖江人热爱家乡、建设新靖江的满怀豪情与冲天力量。      ……    总之,一本《古今靖江诗抄》,让我们近距离地认识了自己生长的这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了解了自己生活着的土地上曾经的自己。还是让我们翻开《古今靖江诗抄》,共同走进历史的靖江和靖江的历史吧!            
(一)         最早在靖江这块土地上写下开篇诗作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据林语堂考证,他曾三次到过靖江(宋时称马驮沙),住在靖江,最长的一次时间有三个月之多。在逗留靖江期间,写下了《渔父》(四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和《牡丹诗》一首。在这几首之   中,《惠崇春江晚景》第一首可谓是老少尽知,妇孺朗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然而,我们原来只知道这是一首提题画诗,只知道这首诗里充满着深刻的这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昭示与人们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而竟然不知道他就产生在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上。    而第二首,恐怕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则就显得非常陌生——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沫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渔父》(四首)可谓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把那时临江濒海的半农半渔的农家那种悠然闲适的生活跃然纸上,同时,也把诗人心中隐隐的不快和失落寄诸诗中:       (一)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     不论钱数。       (二)      渔父醉,蓑衣舞。醉时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横斜,醒后     不知何处。       (三)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醉还醒醒还醉,一笑     人间古今。       (四)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     一舟南渡。     而一首《牡丹诗》,则更为人们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令人费猜的故事:   这首诗的原题是:《杭州牡丹开始,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见成荫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限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欢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注:常润,常州、润州的简称。古代马驮沙属常州府管辖。    通过诗中“花期”、“结子”、“寡情”、“遣春”、“折枝”、等等词汇,聪明的读者肯定能够看出,这是一首爱情诗。只是如同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也难》一样,这一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诗人心中的情人到底是谁,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也正因此,更给人们一种考证的可能,更能激发人们探究的热情。但是就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不能解开的谜团。  但是不管如何,这不能影响这几首诗奠定靖江抒情诗的基础、开一代诗家先河的地位。尤其是今天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我们靖江先民那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浓郁的生活情趣,那种面江而居、舟楫横行,鱼虾为伍、以江而食的原始生活习俗,以及那种旷世豁达的胸怀、   聪颖灵活的个性由来。          接下来的是南宋大元帅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即大家熟知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之举。   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这首诗写于建炎四年(公元1131年),岳飞本来驻军泰州,可因为那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遂退兵至马驮沙,在这里带兵习武,侯敌以歼。但是,面对着金兵的步步入侵,南宋小朝廷绥靖苟安政策,诗人心中难平,不由得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于是,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之景,于是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犹如火山爆发、烈焰奔腾、喷薄而出,肉如飞流直下、一泄千里。想想自己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毁于一旦,八千里南北转战栉风沐雨,经历过多少叱诧人生。     所以,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喊: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尤为让诗人刻骨铭心的是,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而作为国家臣子的满腔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所以他发誓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要满怀壮志,报仇雪恨,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并且畅望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消息的时刻的来临。    为了这,他带领军士在靖江日日操练,夜夜防守,同时教导兵士开垦种地,自我保障,帮助当地老百姓开沟挖渠、兴修水利,和广大群众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一段时间后奉召离靖,并把一批随军家属和伤员安置在靖江,深情地祈祷上苍:保证靖江三百年无旱灾,三百年无水灾,三百年无虫灾。嘱托他们和靖江先民,这里是一块好地方,好好开放这块土地,利用这块土地,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乡人因感于岳飞的爱民如子的深厚情谊,故而都不忍他的离去。人们感念岳飞,所以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这,也是当时第一座专为生者建造的祠堂——今天靖江城西的“生祠堂”由此得名。后来虽屡遭战火的焚毁,但是人们总又把它恢复重建、香火侍奉。以致岳王庙逐渐成为人们祭奠英灵、祈福消灾的瑞地,一处游览景点。今天的生祠堂,也已成为靖江西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一座重镇。而作为生祠堂的标志性建筑的岳王庙,也已成为一处省级文化保护遗迹,成为当地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岳飞的这一首《满江红》词作,不但因其豪放的风格、雄浑的气势、旷世语言,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更因其深邃的意境、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而成为古今中外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教材。也许正因为这些,给小小的靖江注入了沉甸甸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更成为靖江人民精神基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靖江儿女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二)      在《古今靖江诗抄》中有一首元代进士朱经的《骥渚渔灯》,而通过“骥渚”一词,则让我们清楚地回忆起靖江行政区划在当时的归属以及后来的演变。骥渚是靖江的旧称。靖江建县之前的疆域,春秋时属吴,秦时属九江郡,后来则分别属于泰州、泰兴,明代时也曾属于江阴。明成化七年(1471)建县。据考证,三国赤乌年间这里才有长江之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当时吴大帝的牧马之地。所以,靖江旧曾有马驮沙(其实是靖江方言“牧马大沙”的谐音)、骥沙、骥江、牧   城、马洲等称呼。又因为靖江是在长江之北、江阴的对岸,所以也叫阴沙。也正因为这些,在今天的靖江,带有类似名称的单位、企业比比皆是,不一而举,而且靖江的文化人也往往喜欢称自己为“牧马人”、“马洲居士”等等等等,而作为我们靖江地方标志性城市雕塑就是屹立在原来靖江城南大门入口处的一匹迎着朝阳凌空驰骋的白马,而作为靖江文化传播主阵地的靖江电视台的台标也是由“靖江电视”(“JJTV”)幻化而成的奔马图案。             “渔舟荐宿傍清江,灯火荧煌月一窗。  素焰映沙光耿耿, 余辉照水影双双。”    同样,可以作为印证的是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靖江先民依江而存,靠水吃水的原始生活状态。而朱经和其后的王逢的“孤山”诗作,则让我们清楚地看   到了靖江这块土地的历史衍变,怎样有一块江边小洲慢慢长成现在这样与长江一线相迎的一块陆地的:  “一点凉青入望遥,     樯乌飞处白生潮。”(《孤山帆影》)  “海门窥长江,钜浸天浩渺。”(《望孤山》)    孤山,原来是耸立在长江江边的一座小山,它的高度仅有50多米,方圆不足两千米。据史料记载,数千年以前,孤山只是长江中的一块礁石。公元1488年,就是靖江建县的第十七年,这块礁石才挽沙登陆,正式成为一座小山。后来,只是由于长江上游千百年来泥沙的冲击日积月累而渐渐地沉淀起来、延伸开来,逐渐成为今天远离长江约二十公里的一座、成为苏北广阔平原上的一个独特景观,故而得名。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孤山不孤,它其实是和长江对岸的江阴黄山山脉一脉相承,只不过由于当年地质时代的“造山运动”中某些因素的缺乏使之成为一个未曾发育完全的分支罢了。这不,现在雄跨长江的江阴大桥的北桥头堡的基础就立在这条山脉的大腿上。——当然,如果那样长江也就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而靖江也完全不是现在的金靖江了。    也许正因为孤山这种独特的地理形势,因为孤山在苏北平原上独一无二的地位,所以,他成了靖江乃至整个苏北的一座地理标志,一座人文景观,登临孤山、游览孤山、吟咏孤山成为文人雅士亦或凡夫俗子们的一种雅趣,一种风尚。尤其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登山赏景,饱览春心,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所以,至今在民间仍然流传着“三月三,上孤山”的民谣,保留着三月三的孤山庙会。所以很自然,在靖江诗作之中,孤山也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题材,成为争相竞唱的尤物,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例如:如上面朱经的《孤山帆影》、余远的《孤山钓月》、朱得之的《题孤山》,殷云霄的《夏日与易东桂登孤山约游君山》、朱正初《偕刘太宰黄明府孤山燕集》等等等等,细细数来几近三十首,而且个个命题新颖,立意高妙,语汇空前,气宇轩昂,把平凡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孤山写得美轮美奂,妙趣横生,赢得境内外多少人朝思暮想、垂涎欲滴,以至那一座小小的孤山前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成为邑内外客人、成为当地人们游览的胜迹,成为靖江人民心目中的一种骄傲,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文化的发源地和象征。而且经久不息,今天尤甚。所不同的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政治的更迭,景物的变化,生活的差异,人们登临时的心境不一、感觉也不一罢了。    丁泯的《题紫薇宫》和王逢的《题马洲书院并序》,则为我们记下了靖江最早的文化盛事、道教场所的情形:       地隔江尘一镜开,清虚疑是小蓬莱。       丹房有药常留火,石径无人半锁苔。       树色暂迷汀雨后,江声如咽海潮来。       桃花满院春风暖,题咏谁同梦得才。    马洲书院,是靖江的第一所学堂。因为其在靖江的文化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受到靖江人民的崇敬和赞扬。相传它是由孔子五十二代孙元虔昆季所建。     王逢的序中说:“(孔子)其五世祖若罕,高抗不群,长于春秋。当宋南渡,自阙里将之衢,流滞泰兴。见河流达南江,询之老人,曰:‘此龙开河也,西北通淮泗。’因叹曰:‘吾洙、泗龙泉之之流,其在兹乎?’遂筑室河上,与其子端志,各授弟子业。从游日众,乃有甾田百亩,人助以力,官复其税。戒子孙:‘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邑大夫嘉之,易名龙开河曰扬教,示崇化也。’……”    从这段序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洲书院建立之初的“教育观”—— 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应该说,这也是马洲书院千百年来修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代代马洲书院学子铭的宗旨,是我们至今必须牢记的“校训”。所以,诗中曰:“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仪源。”而且殷殷告诫“江南游学子,瞻拜敢忘言。”这里就告诉我们,马洲书院的学风是如何的严谨,即便就是外地来马洲游学的人们也概莫例外,必得尊崇。    也许,正因为这些,马洲书院才能够在马洲人的心中成为一座巍巍丰碑,从而备受崇敬、代代相传。这正因为这些,这才在靖江人民心中树立起一种高远的、健康的教育观、成才观,才能为靖江这块土地的繁衍和繁荣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三)           毋庸讳言,靖江的历史不长。明代的一首《开邑谣》,则明确地告诉人们这一点。同时,这一首诗也委婉地向当时的外乡人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马驮沙上新邑开,郭小民稀没草莱。      奉劝江南诸弟子,秋风切莫过江来。      邑,旧时县的别称。明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靖江终于独立建县。但是县城内仅有510亩土地,全县仅有7989户人家,计36951口人。可谓是郭小民稀、一穷二白。所以靖江先民巧妙地运用这首民歌抵御各个方面的巧取豪夺,敲诈勒索、坑蒙拐骗,足以表现出靖江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存艺术与斗争策略。    由于靖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当时以至后来的500年间,靖江的南下一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虽说早在三国时期,在这里波涛汹涌的千里江面上就曾有战船列列,旌旗飘飘,但那也只是历史的瞬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充他们的江山可以倾其民力,耗尽国库,但是他们却从不曾想像为了老百姓的生活便利而投入一丝一毫。所以,在当时靖江的出入明显受到严重限制,就是作为一县父母的县官老爷,因为知府的一声号令也不得不星夜兼程,哪怕风再大、浪再高也无可推却——更不用说是普通百姓了。就像顺治十八年靖江知县王永祀的《别江小引》中就倾吐其中的不胜之苦:    “束腰小吏江外苦,壤在江北辖江南。    一月命渡凡数见,长年必择夙经谙。    盲风怪雨敢辞涉,水楼画鷁可能庇。    盘涡触舰声如裂,神魂洞骇不知悸。    ……桑乾渡后心转恻,惊涛犹梦峡江滨。”    由此可见,渡江在当时是多么的艰难和令人惊畏。而且,这种状况维持了四百余年直到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人民共和国诞生前的那一刻。也正因这样,一些乡民为节省官渡的费用,自驾小舟侥幸过江,但不少人却因不懂天象、不谙水性而往往葬身鱼腹、漂流江海,成为历朝历代靖江人的心中之痛。所以,在靖江的诗作之中,渡江的题材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如朱昶的《秋江晚渡》、冷宗元的《君山晩渡》、苟安的《江行》、殷云霄的《渡江》、孙一元的《与殷近夫放舟江心对月》,尹家宾《沙屿晚渡》等等等等。据初步统计,在整个《诗抄》中,这类诗赋约有十数首之多,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恐怕还有许许多多因为内容相同、文笔相仿而被编者筛选掉的,或者还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散落、遗失的就更多更多了。正因此,形成了一种有别其于他地方的独特的“渡江”诗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当然,还有后来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涌现的大量诗作。             
(四)         我们说,一部《古今靖江诗抄》就是一部靖江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无疑也生动地记录了靖江先民与扰境患民的敌人和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历程、晓勇故事。王逢的《义僧行》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力大无比、古道热肠的淮安义僧的故事。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慨然帮助靖江的一位面对海盗掳掠、无畏抗争而遭受父囚子灭惨况的张姓朋友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并且把受害的朋友礼送回家。当主人家厚以金银相赠、官方赐衣封爵的时候,大师一一挥手凛然谢绝。而如下的诗句则不但给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位大侠的慨然之气与凛凛之威风,也给我们留下不尽的回忆和悠远的敬意:      臻闻切齿恨,恨死不同时。      夜即操斧刀,奋力斫樊篱。      径入寇宫内,斧断张絷维。      手杀盗六人,力挽问归道。      妻孥拜堂下,金币谢所私。      上公赐巾裳,欲以好爵糜。      幡然掉臂辞,还山弄摩尼。    靖江因为面临长江,连接东海,在不可避免地不时遭受海盗摟掠的同时,因为地势低洼、水利不兴,经常性的洪涝灾害也是居民心中的大患,很自然地也同样成为一个关爱百姓、富于责任、为人一方父母的知县大人的心患。所以,殷云霄笔下的《水灾诗》给我们留下了这一片生活的惨象和痛苦心酸的记忆:      断荇飘蓬挂树梢,水痕深没石塘凹。      潮连野郭蛙生灶,浪卷茅茨燕失巢。      横道死亡于我愧,隔江啼哭是谁抛。      丹青仔细图真像,归献君王涕泪饶。    由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靖江到处是一片汪洋泽国,到处是一片尸横遍野,到处是一片号啕啼哭。而这一首诗在文笔上可以说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相上下,或者说是又一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的第一句极写洪水的巨大和肆虐景象;第二句用“蛙生灶”“燕失巢”来表现洪水带来的一片萧条,——青蛙也爬到灶上来了,那树上燕雀的窠也给淹没了。由此可想而知的是,到处是尸体漂浮,人为鱼腹,到处泪水涟涟。一片叫人惨不忍睹,痛不欲生的景象。然而,在那种极端的自然灾害条件下,作为一县之首的知府老爷也只能是痛心疾首、爱莫能助,束手无策,而只能白白地寄望于“丹青仔细图真像,归献君王涕泪饶。”就像当年被贬官的柳宗元一样“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而与水灾相应的是蝗灾和旱灾。请看曾被靖江先民建祠以臧的知县赵应欤的《忧蝗》:  
妖蝗底事势猖狂,鼓翅翩翩向北方。      作队几层亭午暗,集郊盈尺众芳戕。      西成欲断三秋望,南亩空担积岁忙。      搔首仰天徒浩叹,不知何计转休祥。    而其实,像这种蝗虫的灾害,在古代几乎没几年就要发生一次,轻者蚕食满地,重者则颗粒无收。当然先民们没有完全被灾害击倒,在蝗虫面前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知县老爷朱家楫的《捕蝗》一诗则给此以很好的记录:      一奚一骑下江乡,为捕遗蝻早晚忙。      履亩尽搜九十担,逢年应获万斯厢。    诗中写道他带着几个随从,忙着捕捉幼蝗,一下子捉到几十担,所以,设想蝗灾扑灭了,今年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然灾害,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根本无能为力的。大家只能默默地观望、默默的承受,经受着生活的煎熬。靖人朱家栋的《岁荒吟 天启丙寅》的诗中写出了当时情形——       去年麦收雨正来,大麦红腐不堪煮。      小麦刈来积场头,畬得芽长青尺许。      早收在囷如火蒸,化为小蝶飞栩栩。      妇子辛勤磨作糜,不堪下喉还复吐。      入梅喜得天晴雨,无端旱魃苦相侵。       先莳禾苗尽枯死,原田无水难下耕。      一晴六十有余日,湖涸沟旱田龟裂。……      清明下雨愁我心,十日天阴麦尽瘟。      一到麦秋时滂沱,日夜倾。      高田似太湖,低田似洞庭。      麦沉捞水中,一如荇与莼。……      海若大震怒,纠合飓风翻乾坤。      狂涛接天高,洚雨如倾盆。      太华可崩摧,两间黑冥冥。      西邻东邻一时没,极力叫喊谁与闻。      明朝风力减,海潮亦稍平。      浮尸高下来,随趁鲸鲵下沧溟。      也有栖巢高树颠,也有系腰绿杨边。      雨淋浪打无休息,悬丝一命殊可怜。      ……,      半月一潮淹得绝,更有蝗蝻来啖吞。      薨薨蔽天飞,集下草不遗。      三年并一灾,愁杀周余黎。      壮者散四方,老弱填沟渠。      恶少潢滨学弄兵,江洋一伙千余人。      乡村夜夜炮鼓鸣,国门之外便横行。      ……,……      [旱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由此可以看出,诗中给人们所描写的是一幅幅连年灾荒图。麦收时节的连绵阴雨,麦子出芽霉变腐烂,生出飞蛾,无以下食;出了梅,接着是旱灾;跟着而来的暴雨洪涝灾害、蝗虫作祟,秋天又是海潮倒灌,如此,一年数灾,到处是饿殍遍地,到处是尸横遍野,哭声阵阵。而为了生存,不少人铤而走险,沦为强盗、土匪,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继而又成为各种自   然灾害之后的又一大人祸——还有官府频繁的赋税:      催科称最是尽职,谁于拊字肯留神。      竭泽而渔,反裘负薪!    与此同时的还有一首《岁荒谣》,诗中则重点给我们展现了这种灾难之后老百姓的生活:      妇子饥来欲雉经,翻嫌解救暂时醒。      丁宁何必来相救,明日饥时也就暝。            日出提筐向田野,时挑野菜和根餐。      前村处处无烟火,待欲炊时已午前。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滔滔大江、丰富的资源,不但没有给靖江先民带来任何益处,相反是频繁的水灾、洪涝灾害、海潮倒灌,还有这些灾害之后的海盗侵扰。死者长已矣,生者亦何苦。所以,前村后舍,寻死觅活者众,即便被发现、被营救过来,非但没有感激,而且更添愤恨!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呀?但,这就是当时的现实,这就是当时的写照!这就是靖江的历史!            
(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衙斋卧听箫箫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每每读到这些句子,我不能不为我们靖江先民所遭遇的灾难而感到深深的痛心,为他们曾经所受到的那种悲惨生活而陷入一种不可自拔之中。当然也不能不为他们在灾难极度条件下的顽强抗争、艰难挣扎而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时更为在这穷乡僻壤的弹丸小县固守清贫、领导乡民改天换地的知府官宦、仁人志士们的高尚举动而产生深深的敬意。是他们在靖江开邑初期的历史上,在混沌的靖江天空里留下了闪烁的星辉、灿烂的星斗。像明代崇祯进士、崇祯九年起担任靖江知县的陈涵辉,在靖六年,兴水利、建书院、修县志,后来官至礼部右侍郎。正因此,靖江泰兴都曾建有“陈公堂”纪念他。并且,在今天靖泰两县还留下了许多“陈公堂”的地名。  ——有为渡江口岸修建石堤的赵应欤,他在靖时“诚心质行,政主为民” ,政绩颇多。尤其是为了老百姓“素食淮盐”而顶住上司“厉行浙盐”,不惜一切公力争之,最终获得朝廷批准,所以一直受到百姓赞颂。其书“蹑云”二字及楹联一副至今仍悬挂孤山之上。  ——还有后来有进士直接任知县的福建建宁人郑重,他沟通靖(江)泰(兴)如(皋)三县经过靖江往长江出口的河道,兴修水利,造福于三个县的百姓,又带领靖江人民修好长江堤坝,针对靖江面临长江和东海的特点,还招募精兵,练武强身,培养人才,保一方平安。    ——特别是清代名士,嘉靖年间靖江县令席上珍,当倭寇入境迫近靖江县城烧杀抢掠之时,他带领民团兵士踊跃出城。探望敌情后,立即冲向敌人,吓的敌人闻风丧胆、狼狈逃窜。他在身负几十处重伤的情况下,仍横刀立于桥上,慷慨激昂,并再次冲向敌群,左右厮杀。十步一斗、且战且走,在刀折力尽之时,还从地上站立起来,意欲再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而英勇牺牲。他这种身为壮士杀贼寇,死为厉鬼惊阎罗的精神,在靖江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更为靖江人民后来不屈不挠、顽强抵御外辱,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树立了光辉榜样。今天,靖江的许多老者还常常说:“在秦家桥上还有当年县令席上珍流淌的鲜血……”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靖江人民面对强敌英勇斗争,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历史篇章。    如何星榆笔下的《抗倭诗》:      团结义勇百余名,    
持刀出御拼一死。    
命危绝,    
身为壮士把贼杀,    
死为厉鬼把贼灭。      陈凤喈《壬寅七月纪事》中写道:      好仗同袍坚志众,来朝矛戟已如林。      ……      独惭垂老操觚(gu1)者,亦得纵横杀敌场。    刘泰詹(陈凤喈的好友,曾任直隶州州判,1842年与陈凤喈劝募军需乡勇,协助县令筹划抗英)《感事八首》中诗云:      任是江乡多义烈,忍将性命搏虚名。(之一)      一炮传来五石多,终三十里血漂河。      不知斗胆从何起,惟有寸心终未磨。      白马驮沙天设堑,赤乌流火俗成讹。      吾君但使成风鹤,愿制征铙十面歌。(之四)      曾是诘朝相见处,穷儒力与国张维。(之五)      权将古法当新猷,踊跃兼看枰石投。      十事九章谁异等,一言三善本同仇。      朱然胆烈胸藏谷,黄盖资严力荡舟。      筑垒开壕频指画,此间重起备江楼。(之六)      险煞弹丸开小衅,鼓鼙声破羽霓仙。    然而,像他们这样真正体恤民情、关爱老百姓,并且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事的知府老爷,在当时那种官场风气之下,在那种黑暗的社会制度之中毕竟不多,就是像上面的几位最后也被迫纷纷调离或贬官,受到恶势力的排挤与打击。也许正因为这些,更加赢得了靖江人民永远的怀念,永远地留在了靖江人民的史册上,活在靖江人民的心目中。    真可谓:    天地底下有杆秤,拿秤砣的是老百姓。或者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们把他摔跨;俯下身子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看来这是一条千古真理,万世不变的铮言。    而那些曾经在靖江横行一时、称霸一方的狗官杂役们,虽然他们当时可以作威作福巧取豪夺,虽然他们当时可以翻云覆雨欲盖弥彰,虽然他们可以假借民意、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只能逞强于一时,不能得势于永远。一个个都不过过眼烟云,除了在历史上留下漫天骂名之外,当然什么也不会留下,什么也不可能留下。    ——这就是历史。靖江的历史,历史的靖江。而且,作为一种真理,亘古未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六)         短短的三十年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靖江的诗坛似乎显得比较的冷淡,加之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作更多地入选在当代。因而说若想人为地按照某个概念来划分一个时段,其实也是徒然的。但是,作为一段历史,有一些还是值得我们的回味。    首先是1932年《民锋日报》的创刊。这是一份由国民党县党部主办、实际上由中共地下党掌控的报纸。她所刊载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所关心的时事和话题,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很明显地表现出它的真实性、时效性、进步性,民众性。尤其是在发动和领导靖江人民对敌斗争、抵制洋货、抗击日寇的入侵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与此相类的还有还有一份《新靖江报》。正因此,受到了邑内上下的一 致欢迎。而这个时期的靖江诗作主要也是在这两份报纸上刊登出来的,很自然它的作者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共地下党人,中坚分子、精英人士,或者说是党外的开明、进步人士。所以,从某一个方面记录并展现了靖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救国、推翻三座大山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    像署名为拙修的【浪淘沙 祝《民锋日报》】:  贵报署民锋,脱颖囊中。    
毛锥直透万千重。    
锐利缘何无抵抗,积健为雄。      匣剑跃长空,行气如虹。    
凯声高唱大江东。    
百炼不容诗意杂,备受磨砻。    
【磨砻:锻炼,磨练的意思。】    像刘式金的【拟老杜《秋兴》八首,仍用原韵】中写道:      极目长江东尽头,连天荒草已黄秋……      国破山河岂瓦全,燎原荒草接狼烟。      楚猿夜叫三更雨,断雁球飞万里天。      宋玉招魂空老恨,贾生忧国亦华年。      男儿身手当何用,笑看刀头血自鲜。    像郑泉初的《抵制仇货》和《感时》,诗中分别写道:      仇货纷纷贩运忙,一心为利是奸商。      须知国破家何在,纵有金钱没处藏。      ……      大好中华一古邦,胡为自弱任人强。      若能守住东三省,上海何由做战场?    还有像刘子中的《咏菊》,借菊抒怀,表达自己一种超凡脱俗、绝不沾染污浊尘世的高尚情怀:      不公群芳斗俗尘,甘居篱下养天真。      情高自有情高志,傲骨生成孰与伦。      像笔名为野人的《感事》针对靖(江)泰(兴)如(皋)三县各港口设营业税专征处,探船点猪,每口猪抽税洋两角,假营业之名,行厘捐之实的实际写道:      竭泽计工唤奈何,可怜膏血已无多。      国民枯槁愁千种,政客丰腴泪四沱。      当局不筹关外策,阅墙又逞鲁阳戈。      栽厘直等昙花现,依旧沿河设网络。      牧叟的《无题》:      日行危迫致沦亡,兴风作浪尽欲狂。      残杀漫诬天作孽,弃捐枉栩地开荒。      群魔耿赐争为崇,全体伤夷莫补疮。      争怪潜狙多窃发,本来当道是豺狼。    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内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对外俯首称臣、卑躬屈膝的丑恶嘴脸,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艰难和满心愤懑,指出了蒋家王朝必然覆灭的历史趋势。同时,从一个方面表现了靖江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民族精神。    如张晓江的【《靖中学生》创刊祝辞】中写道:      学书学剑男儿志,击楫挥戈壮士心。      花月不销亡国恨,别风野雨正相侵。    这里,很明显地就是告诫学子们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练就报国本领,要随时准备投笔从戎、挥戈杀敌。    而道情调的《反清乡之歌》,这是一首靖江人民口口相传的民歌。它不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靖江人民的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对敌斗争,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靖江人民的能歌善文的聪明才智。    歌中唱到:     
说靖江,道靖江,      靖江本来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东洋鬼,      城乡人民遭灾殃。            说灾殃,道灾殃,      鬼子丧心又病狂。      天天清乡又扫荡,      城乡碉堡梅花桩。            说清乡,道清乡,      推行伪化保甲长。      三光政策烧杀抢,      还要奸淫花姑娘。            反清乡,反扫荡,      拆桥破路藏好粮。      农抗、妇抗、青抗会,      组织起来保家乡。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还要感谢《古今靖江诗抄》的编者朱根勋先生,是他独特的眼光,把这原汁原味的乡间风采、“野民”传唱也一视同仁地予以收录,保留下来,得以登上大雅之堂,进入靖江的史册之中。与此同时的还有《送郎参军歌》,为我们再现了解放战争那个年代靖江人民踊跃参军、妻子送丈夫入伍的热烈场景以及夫妻之间那种绵绵情怀。这些民歌语言平白,自然流畅,情感真挚,特别像其中的一些句子叫人读来深受感染:      你出外当心保身体,家里的事体我料理。    
田里的活计我出力做,,夏不愁粮冬不愁衣。       送郎送到二里塘,塘里有着两鸳鸯,    
可恨那鬼子烧杀抢,不得自在过时光。    
要得鬼子早离去,有志男儿把兵来当。      送郎送到三里庄,庄头有个大野场。    
多少健儿排成队,个个手里拿钢枪。    
为了民族求解放,杀敌卫国保家乡。          或许,是由于靖江依江靠海,南北交界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无论在抗战还是在解放战争之中,总是处于一种拉锯式斗争的锯子口上,加之当时我党我军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灵活运用,所以,靖江也成为敌我之间运动交战的核心区域,成为我军若即若离,神出鬼没、游击歼敌的最为隐蔽、最为复杂、最为频繁的地带,也是敌人骚扰最为厉害、清乡最为残酷、最为疯狂的区域,给保留这些诗作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危险和困难。所以,关于这方面的诗作显得非常稀缺和珍贵也当在情理之中。    然而,靖江的英杰和志士仁人们,却以他们的博学和多智、以他们的勇敢和胆识、以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在靖江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靖江浩如烟海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精英的一族,在靖江历经千年的苍穹里成为闪烁的群星里一颗颗最明最亮的星斗,并且将如日月星辰一样永远高高地悬挂在人们的头顶之上,铭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不可多得多的、丰厚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今天改革开放建设新靖江的“靖江精神”的精髓和源泉,成为靖江人民现在和将来排除一切困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赶超苏南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巨大精神食粮。           
(七)           历史翻过了崭新的一页。    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的升起,靖江人民也扬眉吐气地步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时代。新时期的靖江,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原来似乎沉寂一时的诗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些诗家高手、词坛健将纷纷登台亮相,引吭高歌一唱情怀——    有怀念往日并肩的战友,那同志加兄弟的真挚情感;有思念烽火连天的岁月,那投身革命、英勇杀敌的淋漓酣畅;有尽情倾吐翻身解放的满腔豪情,那实现理想、“衣锦还乡”的踌躇满志;有抒发建设新中国、建设新靖江的宏图大志,那种为新生活一展才华的春风得意;有运筹帷幄未来的大政方略,那为美好家园添砖加瓦默默奉献的赤子之情;也有讴歌新生活的灿烂阳光,描绘美好家园的繁花似锦,当然更有不少的诗歌记录下了新靖江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用他们特有的慧眼、锐利的视角、新颖的文字相机摄下了新靖江的土地上崛起的一座又一座崭新建筑,摄下了新靖江人民建设新靖江的豪情壮志,缤纷笑容。    正因此,新靖江的诗坛一时姹紫嫣红、百花争艳,佳作如云。一大批讴歌新社会、讴歌新生活、讴歌新靖江翻天覆地变化的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极大地活跃和繁荣靖江文化的同时又给靖江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推动作用、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特别是一大批老干部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精神抖擞地重返领导岗位,更加勃发了他们的青春豪情,焕发了他们写作激情、满怀诗情,在他们以旺盛的革命斗志投入到崭新工作的同时,也重新拿起搁置已久的如椽之笔,一泻胸中多年积攒的郁闷和压抑,尽舒心理的激情与感奋。故而呈现出许许多多雄心勃发、豪气冲天的新诗旧词,读来令人十分感动。              
  (八)         思念战友,怀念英烈,追忆故旧之间的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是建国后靖江诗作的一大题材。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高继绪的《悼念刘述周同志》:      
(一)       五十年前忆故人,民锋报刊读君文。       如闻謦咳精神爽,掷地字闻金石声。      
(二)       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招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洒乾坤。      【謦咳(qǐngkaì):咳嗽。】    这里的刘述周同志,靖江人,曾任上海市副市长,交大校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32年任靖江县委书记。    如陈超同志(原扬州师院党委书记、江苏省委科教部、宣传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省顾委委员)的诗作《水调歌头 敬颂盛仁东同志词》:“犹记艰难岁月,傲骨照山河。”《浪淘沙 敬赠蒋逸成同志》“往事共心声,白发深情。”    这里的盛仁东同志 ,1940年以国民党县党部身份去黄桥慰问新四军,与陈毅相识,后入党,做靖江地下工作。蒋逸成同志,曾任靖江县委书记十载,后任江浦县委书记、南京市雨花区委书记、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  再如吴炎武(曾任安徽滁州地委书记、安徽省顾委委员)的《靖江行》中“邂逅马洲恨太迟,曾将长夜话吟诗。友情胜过春江水,风雨归来两地思。”于进  ( 江苏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政治处主任)的《悼念刘明志》“铁骨忠魂青史铸,碑前悼友泪如潮”等等。    而曾任靖三泰各县副县长、县长等职的孙普同志的《赞英烈王倬》则又把我们带回了一段风雨如磐的隐晦岁月之中——       英雄斗胆壮山河,四七三春桑梓还。       匹马行空惩土匪,单枪鏖战还乡团。       声威震慑金陵梦,气势横吞霸主权。       五马分尸君自若,山呼共产敌心寒。    这一首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概括的史实,再现了英雄王倬同志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机智勇敢、出神入化的对敌斗争艺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里要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诗的最后一联“五马分尸君自若,山呼共产敌心寒”,这既不是艺术中的刻画、描写,更不是小说中的虚构塑造,而是一段令人禁颤的、血淋淋的历史事实!    由于王倬同志的潜伏斗争、游记技巧,极大地震慑并威胁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靖江的统治,甚至严重的拖垮了敌人的整个军事计划,他们便派遣重兵,到处设防、置包围圈,王倬同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无援而不幸遭到敌人的逮捕。因为敌人知道王倬是共产党在靖江的大官,便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进而严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地要他交出我党的地下组织,但是王倬同志始终只有一句话,不知   道,知道也不告诉你们。最后,敌人把他绑在树上,公开杀人示众,想以此把靖江人民的革命斗争镇压下去,敌人对王倬同志实行最残酷的凌迟折磨,并丧心病狂地剖开他的胸腔,肢解他的肢体,先后割去了英雄的耳朵、鼻子,剜掉他的眼珠、割掉他的舌头,最后竟毫无人性地掏出他的心肝食用。敌人的兽行,令多少在场的群众和地下党员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他们看着王倬同志忍受着非人的折磨,不由得一个个饮声泣泪、心如刀绞,默默地低下头颅。而王倬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大声痛斥敌人、痛斥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高呼共产党万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以说,王倬同志的遭遇是靖江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王倬同志的英雄事迹也是最教敌人闻风丧胆,走投无路的;同时也是最让靖江人民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最让靖江人民扬眉吐气、解恨畅怀的;王倬同志惨遭杀害的过程也是最让靖江人民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最让靖江人民痛心疾首、肝肠寸断的。     也正因为这样,他不但没有吓倒靖江人民,相反却极大地唤醒了靖江人民,振奋了靖江人民,因而最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王倬同志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极端仇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信念、顽强的斗争意志,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靖江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的骄傲,受到了靖江人民的崇拜和敬仰,得到了并将继续得到靖江父老乡亲永远的追思和怀念。    正因此,王倬同志在我们靖江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凝重一页,留下了值得人们大书特书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并将作为一种靖江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勇敢开拓、不懈进取,建设一个全新的、高标准的小康社会生活,和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类似的还有孙振(新华总社摄影部主任、新华社党组成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含泪与故人》:       征衣染血杂沙尘,含泪他乡遇故人。       信返江边终有日,狼烟荡尽慰忠魂。    从这些诗作可以看到,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却总无法冲淡真挚的友谊,同志的挚情;无论人们工作和生活地域怎样位移,终不可能拉大感情的距离、心中的罅隙;纵然是生死的别离、阴阳的间隔也不会阻断灵魂深处的融合、理想信念的交汇。他们,生者故生,逝者不死,永远在思想上、情操上保持着同一种节奏,在品质上、信仰上迈着同一个步伐。他们,无疑在我们的面前耸立着一座巍巍的人生丰碑,成为我们景行仰止的理想高标。            
(九)     在《古今靖江诗抄》的当代部分,思念烽火连天的岁月,怀念战友,回想投身革命、追忆战斗征程,尽抒英勇杀敌淋漓酣畅的胸怀也是其中的一大题材。    突出的诗作有蒋天佐同志(1932年加入左联而从事文艺工作,建国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江西省作协名誉主席)写于大革命时期的《金缕曲 感怀》:       薄云寒风急。       倚栏干、天低日暗,彤云凝雪。       旷野茫茫稀人迹,倍觉凄凉无极。       忽似有、悲声呜咽。       却是枯林衰草色,叹神州,风雨何时歇!       此情景、为谁设。             中华自古多英烈。       怎容他、满地狐兔,一庭蛇蝎。       解识人间无限恨,待与何人细说?       唱一曲、声声泣血。       来向天涯寻伴侣,共拼将、百万头颅掷!       谈笑事、无需怯!    这首词,上阙极写大革命失败后,整个中国在国民党反动派血雨腥风、白色恐怖统治下的险恶形势故而显得深沉哀婉;下阙则是写革命者为了“解识人间无限恨”,而义无反顾勇猛向前的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大气磅礴、声震山河。全词先抑后扬,高亢激昂,大义凛然。可以说这是一首集婉约派和豪放派于一炉的现代诗词中的杰作。    另外的还有一首1985年他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入党五十周年自勉》诗:       改革声中不胜欢,抚今追昔忆先贤。       扩红建政诚非易,抗战除奸不怕难。       可歌可泣留史册,如火如荼辟新天。       熔炉五十五年整,铁未成钢我自惭。    这也是一首为革命战斗一生的战士对自己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性诗章。从参加红军、建设红色政权,到抗战杀敌、消灭汉奸,再到建设新中国,一生戎马倥偬,肩不卸鞍,仍犹感不足。由此,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智者、勇者博大的内心世界,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和革命者的谦逊本质。    而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靖江红光乡人汪青辰同志的《渔家傲 夹港战斗》也是值得我们捧读再三、反复回味的美词佳作:       夹港江边堤屹立,       冬来潮落如崖壁。       天上神兵来猛捷。       风卷席,       一零二旅官兵泣。             夜夜行军如火急,       清晨小试飞鸣镝。       拉得弓弦情激烈。       除妖孽,       笑看江上烽烟息。    夹港战斗,是至今仍然经久不息地口口传诵在靖江人民之中的传奇故事,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战斗范例。而夹港又因为它一 脚踏三县(靖江、泰兴和江南的江阴)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其在反围剿、反扫荡、反内战中的特殊意义,在整个苏中地区乃至江南所产生的影响而备受敌我双方的重视。而这一首《渔家傲 夹港战斗》又以其表现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从写作构架到语言运用以及到情感的流露,尤其是在词作本身的气势上,极其容易让人联想到毛泽东的《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清平乐 娄山关》等等诗作,从而让人们看到了我军将士迅雷不及掩耳的英雄神猛之势,那种轻松诙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和至善至美的艺术享受。     而刘拜山的《湖滨被酒归呈剑影》则真实地给人们展现了当初投身革命前的思想斗争和义无反顾的痛苦抉择:      少年何事苦愁多,哀乐乘除闪闪过。      人世由来只如此,不成痛哭不成歌。    诗中告诉人们,面对敌人,面对黑暗统治,我们不能沉默,只有孤注一掷,破釜沉舟,才有获得解救、获得新生的可能。并且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今中外由来已久的这样一种规律:“人世由来只如此,不成痛哭不成歌。”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刘拜山,当年和他的哥哥刘述周一起投身革命,办民报,建民校,在靖江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先后出任靖江联合中学(今天的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靖江市刘国钧中学——即原生祠中学的前身)校长,南通中学校长、苏北师专历史系主任,上海古籍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编审、主编等职,是一位具有颇深文学造诣的学者、教育家。今天,如果我们有暇走进刘国钧中学校史陈列室的话,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史迹。      雾锁千重夜未央,众星拱月斗寒霜。      万佛洞内机喷瀑,宝塔山前骡列行。      出版唯嫌时日短,发行何惧路途长。      由知巨手指航向,决战非徒在战场。    这是苏生所作的《忆延安新华书店发行部》。苏生当年曾经参与创办《民锋日报》,1937年赴延安,先后曾任中央出版发行部秘书处长、哈尔滨市委常委、辽宁大学代校长、粮食部党组纪检组顾问等职。而这一首诗作把我们带回到了当年红色革命圣地的延安那种令人神往的、沸腾愉快的、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人们回忆起了在毛主席党中央身边学习、工作、生活与战斗的难忘岁月,这也是靖江诗作之中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一首记载延安生活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发行部门的战斗情形,抗日大后方革命战士高昂的激情和忘我工作精神。          (十)        然而, 在这些诗作之中,我们不能不为刘万里和他的《狱中遗诗》唏嘘不已、潸然泪下。即便心肠再硬的读者,我想今天读到他的这些诗作时,也肯定会在为他们不幸辛酸、悲剧命运的同时,更为他们对党对人民的一腔忠诚,对革命、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而深深所打动。    刘万里,字庸之(1914——1953),靖江孤山人。1939年入党,年任靖江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兼县委统战部长,后任苏中第三专署主任秘书。1943年护妻子去上海治病,被捕入日伪监狱,经组织营救留敌占区做地下工作,多有贡献。然而,1952年却被以叛徒、特务罪蒙冤判处15年徒刑,而于1953年病逝于狱中,直到文革结束十年之后的1986年才得以洗刷沉冤、平反昭雪。       狱中遗诗      
(一)    【每日放风时,观庭前梧桐,经狂风摧折,尤毅立不稍屈腰,思之以往遭遇,不禁有感。】      庭前玉立一梧桐,誓不屈腰战狂风。      千磨万劫愿承受,欲取清白保姿容。       (二)    【每于夜晚,隔墙传来歌声,悲壮而慷慨,闻之有动,特作此诗以资警惕,兼以示明心迹。】      歌声嘹亮慷慨音,亦壮亦悲诉往情。      少年立志从革命,初试身手赫赫名。    【作者自注】:1929年即协助表兄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起任靖江县长时曾两次受到上级传令嘉奖。上面两首是他在解放后含冤受屈在我们自己的监狱中所作,还有一首是当时在上海被日伪逮捕而关押的狱中所作:      誓不承招受苦刑,遍体鳞伤未呻吟。      深思组织恩情重,收拾悲伤胜利临。    与此相对应的、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刘万里同志的夫人泪水潸然、泣不成声地在1986年刘万里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重读的她写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赠别》诗作:       才得欢相见,骊歌又一支。       暂离胜久别,小聚逾长居。       万里鹏程志,千寻雀影奇。       君英羞莫及,皓首以为期。     是啊,五十年的相约,五十年的期盼;五十年的沉冤,五十年的等待 ……
今天,就是时隔数十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重读这些诗作的时候,又怎能不心潮如涌、感慨万千呢。而作为生活在今天这样一种安定、和谐、幸福之中的我们,又何曾知道有多少不是当年那些成千成万的各种各样的刘万里们的铸就呢?我们又有谁又能断然肯定,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和后来巩固革命政权的时候就没有更多类似于刘万里同志蒙冤受屈而至今没有得到昭雪平反的无名英雄和殉难者呢?  透过这些诗作,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在那些战争岁月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乔装打扮深入虎穴,面对着敌人的暴行、面对着同志的牺牲,有时却显得那么无能为力,而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咽进自己的胸中,只能将深深的哀痛埋藏于心灵深处——尤其是面对着自己同志、战友和亲人的误解、斥责,也只能忍辱负重、饮泣吞声,甚至还要装腔作势地学着敌人的样子,施展出凶神恶煞地脸相,丧心病狂地吆喝、更有甚者为了保全组织不受破坏、不得不迫于敌人的考验还要“心狠手辣”地加害于自己的同志,这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呀,这时他们的内心又将要承受一种怎样痛苦地煎熬呢?    现在,虽然革命胜利了,全国解放了,但是面对着席卷全国的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特别是由于人们对隐蔽战线斗争的特殊性知之甚少,所以,这种误会、这种心理的煎熬却还必须有自己继续忍受着,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坐进曾经被自己一心所摧毁的牢笼,并且为之要付出自己的青春与生命的代价,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和折磨呢! ——还有更甚于这些的是伟大人格的公然践踏,高尚情操的无情侮辱,纯洁品德的肆意诋毁……  我们必须想到这些并且永远记住他们——有名字、无名字的,公开的和隐秘的,得到昭雪与仍在沉冤之中甚至将永远被历史淹溺的英雄们!    类似于刘万里遭遇的还有印会河同志。印会河,《中医学概论》主编,曾任北京中医学院内科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中央首长保健医生,他的《思乡曲》和《羁中杂咏》也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心灵的楚痛:      浪扑危堤石漱流,十年魂梦故园秋。      废莪未老征人恨,涉屺徒深客子羞。 莪(e3):蒿草。屺(qi3):荒山。      争说放怀宜纵酒,原来觅醉不忘忧。      依然肠断三千里,长使燕山笑白头。      ……,……      如此悲歌如此事,焚书欲尽史和诗。      拼却头颅争史笔,千秋犹说董公狐。    【董公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他在史册上如实记录了当时的史实:“赵盾弑其君。”孔子称为“良史”。    这里,由前一首中“争说放怀宜纵酒,原来觅醉不忘忧。依然肠断三千里,长使燕山笑白头”的诗句,我们不难想到曹操的“何以解酒,唯有杜康”的名句,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面对“焚书欲尽史和诗”的现实,只能是“依然断肠”,只能“拼却头颅争史笔”,但求一个清白的后身。虽说世道不同,人物有异,但是跟历史上的于谦、文天祥又是何其相似啊——“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在人间。”而作为后生的我们,在咏诵之中,不得不潜生出许许多多的悲凉:一个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了一生的革命者,最后却不得不遭遇以“革命的名义”所施加的迫害,有的含冤而亡,有的受尽折磨。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怀着一腔忠诚,满怀信念,祈求着最后的昭雪正名。印会河算是有幸的,而刘万里虽说千年之后最终证明了他的清白,然而“昔人已驾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当然,如果刘老万里先生泉下有知,当感欣慰。但每每想到这些,我们总不免感到一种莫名的酸楚和心悸,感到一种说不清的惆怅和哀婉。          
  (十一)       当然,靖江诗抄中也不乏慷慨激昂的豪放词章。有的如浴春风,尽情倾吐翻身解放的满腔豪情;有的托物言志,赞颂人物品德的高洁之志;有的豪情勃发,抒发建设新生活的宏图大志;有的满腹英才,一展欣逢盛世的春风得意;有的感慨万千,讴歌靖江人民改天换地、经济建设一日千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这些诗作,令人读来真的感到一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淋漓、一种如浴春风的心旷神怡。    如出生于靖江生祠堂的全国著名民族实业家,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开山鼻祖、常州大成集团的创始人、江苏省原省长刘国钧先生的《自传总结诗》:       莫说平生建树空,卅年事业万人功。       批评改造需努力,唯物精神研识充。       刘炽炎的《九十抒怀》:      老当益壮何须叹,且喜晚晴夕照红。    钱小山的《刘靖基先生珍藏历代书画展览》:       云烟落纸留真迹,兰竹披襟惬素心。    方点梅的《咏菊》:      “寻香蝶杳枝头梦,送酒人来雨外村。    
自有孤芳宜处士,莫将富贵共评论。”    沈一先《菊中隽品》中《绿秋江》:      “独立秋园不自持,临风摇曳赖撑支。      圃中抱露怀陶令,江上餐英忆楚辞。      瘦影偏怜贞女节,芳魂犹愿葆孙枝。      恰如豆蔻年华貌,羞逊方能驻绿姿。”    杨雯的《吟兰》:    
光华朴素有柔刚,奇雅清高处士庄。    
曾记羽翁诗有句,寸心容得许多香。    还有盛嵩如的《满江红 松》      独立深山,历经了、风霜雨雪。      心境里,一尘未染,万缘俱绝。      末世益坚严肃气,穷冬不减凌寒节。      忆当年,无怪大夫封,同朝列。            枝苍翠,重叠叠;看不尽,冥烟灭。      听南鸿声断,夜櫵歌歇。      蟾影半山堪作伴,梅花有约原相悦。      莫猜疑,冰雪一生心,坚如铁。          陈新宇的《竹颂》:      错节盘根贫瘠中,修竿秀拔傲苍穹。      虚怀若谷堪当赞,亮节高风谁与同?    这些诗作,表面上是写珍藏的历代书画,写兰花、写菊花,写翠竹,写松柏,实际上则是写岁月褪尽云翳所留下的新时代的风彩,所彰显的是一代中华儿女、靖江志士仁人们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在那种污泥浊流中永葆幽兰的芬芳、翠竹的高洁、菊花的隐逸和糜而不群的风骨,苍松翠柏不畏风霜严寒、郁郁葱葱,傲然挺立的志士之气,读来令人心生敬仰和钦佩。    另外还有徐正褀(曾任靖江县县长、县委书记)的《咏篁》:      萌动时光赖地灵,春风化雨蓦然生。      不随桃李追芳艳,却恋寒霜叶叶青。      方立人的《咏腊梅兼怀先父》:      傲立群芳格自强,严寒无畏斗冰霜。      淡妆疏影藏英气,脱俗超尘含暗香。    诗中借嫩竹、梅花喻诗人的特立不群、超凡脱俗的人格个性和优秀品德。同时,这些诗作,在语言上通俗明了,寓意深刻,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空间。         如同全国各地一样,解放后的靖江无论在政治建设、民主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而歌颂新靖江的新形势、新面貌、新文化,表现靖江人民喜气洋洋、当家作主的豪迈之情,成为靖江新诗歌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靖江发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比较突出的有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汪海粟同志的《马洲颂》:      
(一)      马洲虎踞扬子口,锁钥金陵障润州。      蕞尔弹丸飞泻地,英雄史诗贯斗牛。      岳军立马驱金鞑,席士横刀斩寇仇。      粉碎英夷千古颂,坚持敌后鬼神啾。      
(二)      马洲一片膏腴地,经济当年占鳌头。      几度狂飙来大地,终难劲沛不横流。      大兴社会专一化,发动男儿闯九州。      能教百姓皆富裕,莫愁小邑列中游。          这首诗作,写于改革开放时的1984年9月。当时正是全国上下围绕姓社姓资的问题,闹得沸反盈天的时候。而汪海粟同志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凭着从政几十年对社情民意的准确把脉和对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着改革开放疾声鼓与呼。    第一首诗深情地回眸了靖江波澜壮阔的历史, 意在告诉人们靖江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第二首一二两联,则是回忆靖江解放以后的基本情况——原来曾经在经济上独占鳌头,只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而处于一种徘徊不前、走下坡路的境地。三四两联则是站在当时政治的高度,鼓励靖江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造出一种河清海晏的清明的政治空气,要敢于发动各种各样的能人到市场上去闯荡,鼓励人们发家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让靖江的经济发展迅速地赶超先进,争创一流。    值得欣喜的是,靖江人民没有辜负汪老的期盼和嘱托,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使全县的经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到1988年,就被列入全国经济百强县,有诗为证:   
浪淘沙   百强阵里展新容      
【作者 马国征】      屹立巨流中,      锁钥江东。      平川沃土物资丰。      传统光荣多俊杰,      气贯长虹。            改革漾东风,      再建奇功。      百强阵里展新容。      待到大桥飞架日,      势若腾龙。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的是作者马国征同志。他是泰州人,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或许是他与靖江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或许是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对于靖江的发展变化他是倍感欣喜的。而诗作之中靖江人民翘首仰望的大桥、当年孙中山先生视察江阴就曾梦幻的大江长虹也就在不久成为了现实——            铁塔巍峨立九重,      贯通天堑驾长虹。      江间波浪鸣新曲,      桥上明灯耀夜空。      悬索工程居首席,      凌云壮志锁蛟龙。      靖澄联线繁如锦,      前景兴隆火焰红。    类似的诗作还有方祖岐将军的《江阴大桥行》      长江浩荡欢歌壮,激流狂翻入海忙。      隔岸遥思嗟断路,中流陡折叹回肠。      飞虹驾岭天边路,捷马御风水上翔。      昂首桥头舒目望,东南大地正风光。     方祖岐,靖江城人士,1935年生,上将军衔。先后任某集团军政治委员,广州、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委。对于靖江人民隔江阻断的交通历史可谓是记忆犹新,没齿难忘。而今天故地重游,一桥飞架、彩虹天落,怎能不为之而欣喜呢。    与汪老的诗作一样,马国征先生、方祖岐将军他们都高瞻远瞩地看到了大桥建设后带来的辉煌前景——靖澄联线(两岸联动)、东南大地(尤其是上海经济圈)的一派风光。    历史总是被智者言中。    现在,靖江已经自觉地接受苏南经济的辐射,融入苏锡常发展区,成为大上海经济圈的一部分,而靖江——江阴的两岸联动,沿江开发已经成为开跨行政区划、跨地区差别联合开发、加快城市建设的先河,成为靖江经济建设中最具有生机活力、最具潜力的、最闪亮的一块,成为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新闻焦点,而且就在最近国务院各部委(局)、江苏省委、省政府及周边省市等多路领导人,甚至还包括国外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数度莅临靖江,对于靖江的做法大加肯定和赞赏,并且表示要借鉴靖江的经验,效仿靖江的做法,加速他们本地的发展云云。                    ( 十 二
)        与当年靖江人民勒紧裤袋支援前线一样,靖江的地理位置由于滨江靠海,百里江堤缘家而过,靖江人民更加深知水患可能给靖江的经济建设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解放后大力兴修长江水利,变水患为水利一直成为靖江人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又投入巨资对百里江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圩加固,有效地防范了像1998年夏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确保了靖江六十万人民和百万亩土地的安全。接着就还在人们手中经济显得比较拮据的时候,就动员全市人民慷慨解囊硬化江堤。 6年时间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先后实施主江堤及港堤护坡89.63公里,改建加固水闸35座,翻建和修理涵洞137座,铺设滨江公路100公里,实施填塘固基65公里,灌浆密实江堤52公里,治理长江坍段7.8公里。使靖江境内的百里江堤全部实现硬质化,成为一座屹立在大江北岸的、可以能够承受百年一遇高标准的水上钢铁长城。    杨源时的诗作《题靖江大堤》为人们记下了这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谁人巧计夺天工,铁壁长城锁巨龙。      作浪滔滔降足下,云帆点点入苍穹。      等闲不顾抱头雨,安坐相迎刮地风。      最是滨江风物好,斑斓桃李胜江东。          这位诗人对于靖江是很有发言权的。他虽然是张家港人,但是或许相同的地域遭遇使之更多了一份体力的缘故,尤其是他早在1942年至1944年间就担任过中共靖江县委书记、县长和靖江独立团政委,曾为靖江抗日民主政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激励人心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