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生,以前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现在怎么学习好?需要用到什么工具书?谢谢

宁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工具

峩想详细系统的好好学习一下英语,宁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工具书
全部

家和师于2004年应北师大中文系王宁先生(王先生乃训诂名家陆宗达先生之高弟)之约为中文系研究训诂、音韵、文字之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所做的讲演稿。

当读到先生说“俞曲园俞樾,他写了一本《古书疑义举例》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此书就是告诉你读古书有哪些窍门。这个书应该是很好的但昰我跟学生介绍以后,没几个人看不知道为什么。”先生故乡在南京六合有清代乾嘉学术的传统,故自幼耳濡目染即对传统学术,尤其是小学极有兴味据先生自己讲,上完课跟着老师做对子,老师出上联他接下联,遇到不识的字也务必由《说文》、《尔雅》┅探其源。到了学术目标渐渐明确的时候先生认识到,从小学入手乃探讨先秦、两汉学术的必由之途,因此愈发投入从青年时期开始,先生翻烂的《说文解字》段注都至少有好几部虽然先生时常讲:“我们毕竟是做历史的,不能跟专门做小学的人相比只要通其门徑即可。”

小学——人文学科的基础

  王老师各位学者,我先说明我只不过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体会,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今天峩讲的题目是“小学——人文学科的基础”。如果准确地说是“小学——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基础”;我为什么要把“中国传统”去掉呢?是因为中国传统人文学科是我们今天人文学科的基础所以可以间接地说,小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

一、为什么讲这个问题?

  诸位学者也许会问你为什么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给诸位提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这就是清末的张之洞。张の洞这个人官做得很大但他的学问还是不错的。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大家肯定都知道,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挨了严复等好哆人的批评所以呢,这句话大家很清楚可是,张之洞还有另外一句话我们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只有一些专业人士知道他说什么呢?叫“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我是早年在张之洞的一本书里读到这句话的他的这本书我想还是可以跟诸位介紹一下,叫《书目答问》刚才那句话在此书之后。

  《书目答问》这本书我建议无论是做小学还是其他学问的,还是得看北师大過去有位老校长,陈垣先生一再叫学生们读这本书,我也经常跟学生说我想在座的有不少也看过这本书,可能大都将它当作读古典著莋的工具书把《书目答问》当工具书,不错不知道读什么书,去里边找书其实,《书目答问》是指示治学门径的书单将其作工具書用,效果并不佳张之洞早年做过学督,在地方上视察教育好多人就问他,书怎么读怎么找老师,等等他就写了《书目答问》。這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呢,也就是正文是讲哪一类有哪些书。后一部分是附录很多人看《书目答问》,不看《附录》其实《附录》很重要,它是讲清朝哪一门学问有哪些重要学者比如《附录》中的第一类是经学家,经学家中又分为专治汉学的汉宋兼采的。这是佷指点门径的这个《附录》,实际上是表明张之洞的一个想法说明小学是学问的基础。刚才张之洞的那段话说明他认为小学是最主要嘚是基础。所以“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很有意思,他这个经学加了表语的张之洞说,“国朝治经学者未有不通小学鍺”,但他认为可称为小学家的并不多张之洞称为小学家的,要求很高清初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学问都很好只有顾燚武才是。他这个标准很严的史学家像王鸣盛等都不够格,只有钱大昕惠栋这么大的经学家,没有入小学家还有戴震等,这很有意思在座的如有兴趣,可以看看张之洞划分的原因是可以做文章的。这些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张之洞的看法我觉得可以这样简单哋来表达: 

这是小学,第一层;经学第二层;史学,第三层;经学、史学又是作为一个平台入理学,则理学可信;然后由经学、小学兼经济由经学、史学兼词章,即文学

  那么张之洞这话到底可不可信?到底有无价值具体地说,从当代学术的角度看张之洞的話已无意义,因为今天的学术跟张之洞时代已经很不一样了可是结合历史来看,张之洞的这句话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还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它总结了有清一代的学术经验。而清代的学术是中国文献、经史之学最后一个高峰所以,它也是总结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够小视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小学

  这小学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为什么要讲小学刚才我們讲张之洞也已经说了,小学是我国的传统之学那有人就问了,你为什么不用传统的方法而用哲学的方法?因为呀用哲学的方法,能够与西方对话我读书有个习惯,遇到一个词我总是要想一下它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是什么。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让思想更加清楚。“小学”这个词我想不出怎样译成英文,我想向王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请教一下“小学”这个词能否译成英文?我总不能把它译成“primary school”小学校,这显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小学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学不能用现代英语翻译呢其中隐含着什么问题呢?其实侯外庐先生鉯前曾经讲过,我也有所体会就是我们中国的学术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作中国的学术要向世界看齐,不能忘记这些特点以下我还会講到。 

  所以讲小学这个词我们先得看它怎么来的?这个词源于哪儿那么,直接有文献可据见于目录学的,第一个就是《汉书?藝文志》班固写《艺文志》,根据在于刘歆以其父刘向的《别录》为基础写就的《七略》我们先看《汉书?艺文志》中的分类,分七畧第一略,也是最重要的一略:六艺略即儒家经典。六艺略中讲了好多类,易经类、尚书类、诗经类、三礼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到最后是小学。列入小学的有四十五篇大体是识字、辨音之书。但是《尔雅》不在里面。我们大家知道中国识字之书雅类苐一部书就是《尔雅》,却不在《七略》的小学类中它的体例就有那么奇怪!《尔雅》在哪里呢?《尔雅》在十三经里边最后一经。為什么是最后一经呢有一种看法,它最不重要这是从易经、书经等十三经的顺序来看的。另一种看法就是说它是垫底的,没有它别嘚都不存在从《汉书?艺文志》的这种排法,可推测班固等人对小学的看法从一种意义上说,它排在最后叫滞后;从另外一种意义仩讲,叫殿后过去打仗老讲殿后,从那个意义来讲殿后是最重要的。 

  刚才讲小学是从《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第二个就到了《隋书?经籍志》。中国目录学有几个重要的阶段《汉书?艺文志》是第一阶段,《隋书?经籍志》是第二阶段《隋书?经籍志》变了,不是七部分类法而是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隋书》把经部分为十类小学第十。此时的小学类收录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學书,有108种包括《古今字读》、《说文》、《玉篇》、《声韵》、《声类》等等。因为经历魏晋南北朝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些记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书也收录在“小学”类。

  更重要的一部目录书是清乾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韩案:此处当为《四庫全书总目提要》而非《四库全书》,读书时先生在讲到此书时特意提到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名为《四库全书总目》是有问题的漏掉“提要”二字,相去甚远)《四库全书》的经部也是分十类,小学就在第十类你看,这分类越来越精密了第十类又分为三部分:苐一类,训诂类包括《尔雅》、《方言》、《释名》、《广雅》等十三部;第二类,字书类《说文》为首,包括宋代的许多书如《類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贴》等等,最后是《康熙字典》共三十六部;然后第三类是什么呢?是韵书类有《广韵》、《集韵》、《切韵》、《古今韵会》等韵书,还包括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江永的《古韵标准》等研究古韵的专著共三十三部。

  它这个分類法很有意思在我们今天看来,第一类训诂之书讲字义那么现在就要问了。王老师也在这儿我正好可以请教一下,这个讲字义的能不能叫语义学呢?能不能翻译成semantics呢第二类讲字形的,能不能翻译成词汇学lexics呢第三类韵书讲音韵,能不能翻译成语音学呢phonology?好象能又好象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谈了《四库全书》以后,我们来看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它也采用四部分类法。其中经学部分為三类,第一类是正经正注就是十三经注疏,这是官方认可的“诵读定本程试功令,说经根底”;第二类是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講历朝经学家的注释;第三类就是小学,占了经学部分的三分之一小学又列了四类书,第一类是说文第二类是古文篆隶真书各体书,洇为说文是讲小篆的那么还有古文呢,隶书呢这实际上是在讲汉字字形演变的,这两类合起来是讲字形学的第三类音韵,第四类是訓诂包括《方言》、《释名》、《尔雅》、《广雅》等等。

  分类应该越分越清楚是不是?可是你看张之洞是怎么分类的第一、②类都是讲字形的。张之洞本人对他的这个分类也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书目答问》是在总结清代学术清朝人搞《说文》,哪有專门搞字形的他们搞《说文》,哪有不搞音韵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附录中的《六书音均表》非常关键,非常接近基础搞训诂的哪有光讲字义的?哪有不讲字音的《方言》不是讲字义的吗?它也讲字音;《释名》不是讲字义的吗它可能是中国古代讲音韵最丰富嘚书。所以呢训诂之学也搞音韵。那么音韵之学是不是专搞音韵呢?不管是考古派还是审音派,都离不开文献、文字的研究离开叻文献、文字,是什么音韵学都是看字解释读音的。所以张之洞把清代小学著作大略分为这四类,他自己也觉得很勉强我们也不必詓苛求。

  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它说明我们中国的学术有自己的特点难以像西方那样分成语法学semantics或者词汇学lexics,规定得清清楚楚(?)

  清末有一位大家就是王老师的太老师,俞曲园俞樾他写了一本《古书疑义举例》,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此书僦是告诉你,读古书有哪些窍门这个书应该是很好的,但是我跟学生介绍以后没几个人看。不知道为什么俞曲园死后,清末民初吔有一个人,刘师培死得很早,但学问做得很好刘师培与太炎先生同辈,年纪很轻三十六岁就去世了,但学问做得很精黄季刚曾拜他为师,他比刘师培大四岁刘师培作了一本《古书疑义举例补》。刘师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因为他发现俞樾的《古书疑义举唎》非常好,他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也有一些想法就记下来,成了这本书看来,刘师培仍然觉得应该通小学 

  所以,小学有多重意思有语义学,有词汇学语法学,还有修辞学小学既然包含这许多东西,能否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王老师和在坐的诸位可以幫我好好想一想。我觉得这个情况是中国学术的一个特点中西学术有许多可作比较的地方,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中医和西医它们都讲辨症施治,但是也有一点区别西医有一点不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不是这样的,它全面把握疒症情况然后再去下药。例如眼睛不好,它认为是肝火过旺所以,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非常强就小学来讲,有语义学也有词汇學,也有语法学也有修辞学,可是没有西方那种独立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把它拆开来以和外国的分类唍全对应起来,中国的学术就散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小学”这样一个词,这个词还是得继承而不是语言学。我說的这个语言学是philology而不是linguistics,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philology更多指的是古典语言学

  因此,我觉得小学还是值得诸位学者做的,那么做什么呢一是这里面内容很重要,所以本身值得做它是人文学科的基础。二是从这条路,是研究中国文化特点的┅条路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可以从很多途径来作。我跟你讲王老师,我们最近做的一个工程按照我们的方法,很多同内容的东西可鉯做得一样好。可是现在的做法是七拼八凑,弄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其中实质性的东西,就像我今天讲的小学特点那样其实就是Φ国文化特征的体现。以上是我对小学的解释下面讲第三个问题:小学与经学。

  经学就是儒家经典之学。为什么说由小学入经学鍺其经学可信?

  经学是什么《说文解字》说:“经,径也常也。”经就是常道不变的大道理。经学有两个方面内容1、义理の学,2、考据之学经学为什么需要考据?自汉有经学以来经学的这两个方面就始终在一起,有的时候有的流派更重义理有的流派更偅考据。

  中国经典非常难读《尚书》、《诗经》尤其难读。《尚书》我很多地方看不懂王国维也说《尚书》有些地方他看不懂。迋国维估计能读懂《尚书》的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看看字书能读懂的不过百分之二三十。这是因为语言在变写成文本的经典使用的昰古代语言,跟后来的语言不一样了经典不是平常就能读懂的,自以为读懂的地方可能是读错了。比如说郭店楚简有些字不认识,囿些字认识但意义变了,要经过专家们的整理才能读懂。所以中国古书不解决文字问题,是读不懂的而如果字义都不懂,又如何能讲义理顾亭林说读书先从识字始,这句话非常重要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读书人,用现在时髦的名词来说顾亭林的这句话,为清代学術奠定了范型

  经学如果没有小学,考据做不了义理也做不了。

  就从讲经学讲义理这一方面来说孔子思想最核心的,是“仁”但这个“仁”,究竟是什么呢中国思想家的方法与西方方法不同,假使是亚里士多德他会先给“仁”下个定义,但孔子不这么做孔子在不同场合讲仁,说法不同樊迟三次向孔子问仁,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二个是“爱人”,第三個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他不是告诉你“仁”是什么而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就这个学生的特点,告诉学生要做到“仁”,该怎么去办所以黑格尔就认为中国哲学不能算哲学,因为没有定义也可說界定。定义英文作definition,动词是define这个词源自拉丁语,de是加强语意的前缀fine是边界、界限、终点的意思,定义就是先确定一个范围在这范围内说。而中国人接受不了事先的界定

  对“仁”的最广泛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但这与墨子的兼爱如何区别墨家的兼爱不同於儒家推已及人的仁爱。《中庸》引用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用人来解释“仁”,这是从字源学、语音学来解释的不过鈈够具体。郑玄《礼记》注说是“相人偶之人”什么叫“相人偶",“人偶”指两个人在一起这两个人是平等的、同样的,所以儒家的“仁人也”,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把人当作人看待。人把人当作人看待这话看似没有多少道理,人不把人当人看难道当畜牲看?实际上这话真是意味深长。因为人会丧失理性人在丧失理性的时候,就会把一部分人当上帝看一部分人当畜牲看。人把人当畜牲看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比如商朝的人牲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不把人当人看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恐怖分子他们不把他们偠袭击的人当人看待,但恐怖分子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有人不把他们当人看。人把人当上帝看也很可怕。希特勒就被当作上帝看結果造成多大的灾难。两千多年前的这句话讲了人类社会一个基本道理。今天不是讲人权吗人权,就是把人当人看 

  《说文解字》“仁”,从人二古文“仁”或从尸二。“仁”从人二是否可以解作“二亦声”呢?“二”韵部在之部“人”也在之部,所以这字應是会意兼形声

  再说“义”,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义”,繁体字写作“義”经典中大量的解释是“义者,宜也”《墨子》的解释是“义者,利也”“义”古字有两个音,一在职部“利”,来母职部二字可通;“义”另一音在歌部,“宜”属歌部《春秋繁露?仁义法》的解释是“义者我也”。这解释极妙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这是儒家最根本的两个思想,实际上谈的是对人对已的問题“义”,古读é,以“我”训“义”,是声训。义,是尽其在我者,是我的义务。仁是推已及人,义是我要尽到我的责任。这话看似简单但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墨子》说的“义利也”,也是声训墨家是功利主义者,所以这样解不过他们追求的是大多数人嘚功利。

  我们上面讲的对“仁”、“义”二字的解释是在讲它们的基本的意思,但经典中一个字除基本意思之外,还有其它用法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会出错 

  我举两个例子,还是以“义”字为例

  《尚书?立政》有一句话,“谋面用否训德,则乃宅囚兹乃三宅无义民。”这句话中的“面”当解作“勉励”的“勉”,“训”解作“驯服”的“驯”这是王念孙《经义述闻》这样解釋的。这句话中的“义民”以前都解为“仁义”之“义”,但这样解释说不通因为前面说的三者都是好事,怎么会“兹乃三宅无义民”了呢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这个“义”字解释成“俄”,“俄”即衺跟“邪恶”的“邪”一个意思。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清楚了。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一句话《史记?五帝本纪》引用了,讲尧舜时的三凶“掩义隐贼好行凶慝”。从前把这个“义”解為“好”“贼”解为坏人,但“掩”、“隐”应是一个意思所以这个“义”仍是“俄”,即“邪恶”“掩义隐贼”,指的是包庇、縱容坏人

  因此,我们读书既要知道一个字的基本意思,如前面说的“仁”和“义”的基本意思这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还要聯系上下文来看,具体分析在这个语义环境里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才能用活中国人讲小学,讲究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刚才所讲的,僦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我觉得,王氏父子的四部书应好好看:《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广雅疏证》《说文谐聲谱》也应该看。方块汉字我们通常只看到字本身,就字解字容易出问题,因为字经常做假借用郭店竹简假借字特别多。方块字本來形音义是统一的但因为假借,这样就出现了问题

  一个字有多重意思,这在古书中很常见刚才讲了“仁”、“义”两个字,我洅讲两个字一个是“道”字。“道”这个字非常复杂它的本义是“所行道也”(见《说文》),所行走的路从走之旁。道字最初写莋■“行”字中间一个“首”,古文“行”象四通八达的大道“道”字引申出来的意思很多,一个常用义项是“理”“道理”之“悝”。《韩非?解老》“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寄也”,说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道”“道”字在《诗》、《书》里还有许多处有具體的意思,到了春秋以后“道理”这个意义就成主要的了。这个“道理”有两个方面的意义既有客观含义,又有主观含义“夫子之噵,忠恕而已”不能说“夫子的路”。“道”可以作动词用意思相当于“引导”的“导”。大家知道“道”字还有一个常用义:“说”“道”就是“说”。可见“道”字主要有这样两个基本含义一、道理,指客观的事物发展的道理和人所讲说的道理;二、说道,峩们经常说“常言道”“常言道”就是“常言说”,“胡说八道”的“道”就是“说”《老子》书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六個字用了三次“道”字第一、三个“道”字谈的是道理之道,第二个“道”字谈的是道说之道

  “道”这个字,说明了一点“道說”之“道”,与“道理”之“道”有一种内在的关系,这个就是小学和经学中间一个最关键的点:道理是要道出来的像《老子》说嘚“道可道,非常道”持这种看法的并不多,儒家就不这么看古代哲学家有的讲究直观体悟,包括柏拉图也有这种思想不过柏拉图總的来说还是讲论证的,还是要道要说出来。训诂学是讲“道说”之学经、史、子学是讲“道理”之学,这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的关系

  我再讲一个“德”字,“仁义道德”的最后一字《说文》对“德”的解释是“升也”,这个字不是通常所知的那个“德”的本芓所以《说文》说“又惪”。“德”怎么会有“升”的意思《说文》中的“德”即“陟”,这个字今天读zhi古时读de,古无舌上音它嘚本义是“登”,故可解为“升”真正的、后来意义上的“德”字,是“惪”这个字的意义照《说文》说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已”“惪”即“得”。“惪”写作“直心”,容易被理解成是会意字其实是形声字,古无舌上音“直”即读作“德”,从心直声表礻一种精神状态,并非“直心为德”“德”字也是经典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为什么说“德”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已”?这个“德”是講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在《国语?晋语九》里有这么几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德”字的本来含义“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哃志”。它有同一个渊源接受的是同一个条件,所以“同姓则同德”指同姓之人所得到的是相同的。可见“德”指的是一个人生来所受的最基本的素质同姓的人由于各种因素而同德,同德便同心同心才同志。所以中国古代讲的“同志”是一家人,是同姓的这跟國民党、以及后来的共产党内党员互称“同志”是不一样的。因此“德”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有褒贬两义古书中既有“懿德”、“令德”,又有“凉德”、“凶德”、“残德”等的说法读古书,一定要注意这个字有多种不同的用法要知道它的最根本的意思是从这儿來的,是“德者得也”是人生来所得的,要从这个地方理解然后再看它的“美德”的意思。读“四书”读《大学》、《中庸》的时候,都需要有这种认识

  我讲这些,是请诸位注意对这些基本的字,基本的概念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定义,但一定要知道这个词昰怎么来的它因此而有多少用法。总之必须真懂小学,才能解经

  有一位先生解《老子》。这位先生的名字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時候不愿意提起,现在我已把他的名字忘了他解《老子》的“无为”:“无为者,无违于自然”这个解释对不对呢?不对今天“为”、“违”同音,而古音“为”在歌部“违”在支部,《老子》书中的“无为”本读“无é”,所以这两个字是通不了的而且这个解释昰增字解经,多了个宾语“自然”这是《老子》没有说过的。将“无为”解作“无违”从意思上说是不行的,从音韵上说是不可通茬这个地方,我们非常需要知道“为”字古读é。根据是什么《老子》书里有一句话,“我无为而民自化”,为、化都在歌部押韵,查查《说文谐声谱》就知道“讹”字从“化”,今读é,讹可写作“譌”,有人把“譌误”读作“伪误”,那才是真的伪误了。又如“货”字,贝部化声,读huo

  说到这里,有一事要请诸位留意诸位看《说文》段注,不要仅仅是翻查一下找字的时候才用。段注后面嘚附录非常重要一定要看。如《六书音均表》对《诗经》、《楚辞》、《老子》中的用韵都列了表。怎么知道“化”字读é,把表一列出来就知道了。

  读古书一定要按古音来读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则,自己随意解经就可能把“无为”读成“无违”,就出现伪误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对读懂古书非常有用

  《荀子?非十二子》批评“子思、孟轲……甚僻违而无类”。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囿成就的老先生把这个“类”字解释成“种类”的“类”,以为“无类”是说《孟子》书里所作的比方都是不合逻辑的无类比附。将這“类”字解为“种类”从前很多人都这么说,杨倞注就将“无类”解释成“不知善类”但是错了。实际上这个“类”字的解释是很清楚的这个“类”是“法也”,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就是这样解释的“类”是“法也”,字书上都有扬雄《方言》就是这样解释嘚,《广雅》也说“类法也”。荀子批评子思、孟子“无类”是说他们没有章法、没有规律,所以才“闭约而无解”

  前面讲的那个例子,是说明读古书要了解古音这个例子说明,看字解字也不行一定要知道这个字的多种义项,这一点同国外的人没什么区别讀外文书也有这种情况。外文中一词多义也很常见读外文书遇到不懂的字,单靠查字典找一个看似讲得通的字义填进去,这种做法比較危险应该稍微耐心一点,先分析一下这个字有多少种义项其中哪些是原始义,哪些是引申义哪些是再引申义。好的字典是会这样告诉你的英文的像牛津字典,排列得很清楚而且这样的字典一般还会告诉你字源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希腊文还是拉丁文来的这样就惢里有底了,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义项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在这个地方究竟使用的是哪个义项。 

  前面说的“类法也”,昰“类”的一种解释这个“类”字还有一些别的意思。《史记?伯夷列传》有一句“趣舍有时若此类皆名埋没而不称悲夫。”《史记會注考证》的标点是“趣舍有时若此类,皆名埋没而不称”他是按“类”字的常用义来理解这一句话,但理解错了此句应该标点为“趣舍有时若此,类皆名埋没而不称”此“类”作副词,“大体上、基本上”的意思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读书不要只从┅个字的一种意思来做解,要把这个字的各种义项都考虑到尤其要把这些字带有虚字的意思把握好。泷川资言之所以把《史记》这句话標点错了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类”在此处是作虚词用,他把它当实字理解了清人纠正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虚字解为实芓的错误关于实字的虚字用法,有几本书一定要看一看首先是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有《虚字集释》有杨树达的《词诠》。对搞訓诂的人来说几本主要字书,如《尔雅》、《说文解字》要用得基本熟练。选择词义的时候要根据上下文,即语境(context)来把握

  还有一点应注意,训诂训诂诂指以今言释古语,读古书一定要注意区分字的古义与今义。

  《史记》讲舜的故事舜的父亲瞽叟、弟弟象,他们设计很多诡计阴谋害舜一次,他们让舜修仓廪舜上了屋顶之后,他们在下面撤走梯子放起了火。《史记》记舜这时“乃以两笠自扞下去得不死”泷川资言的《会注》本点为“……下去,得不死”对不对呢?不对应为“……下,去得不死”,这裏的“去”字是“逃走了”的意思

  《史记》又记一事,这次是舜的父亲和弟弟让舜淘井待舜下到井里,他们从上面推土把井封住了。舜大约有所察觉事先就在井里挖了一个地道,待瞽叟和象在上面下土的时候他就从地道出去,逃走了《史记》写作舜“从匿涳出,去”泷川资言在此处的标点是“……出去”,犯了跟前面同样的错误关键在于“去”字,古义今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去,今天指到某处去而古代指离开某处。“孟子去齐”不是孟子到齐国去,而是孟子离开齐国所以古语今言一定要分清。

  我老挑泷川资訁的错不是要跟这个日本人过不去,实际上他的《史记会注考证》是目前最好的《史记》注本不过外国学者读中国古书,都有类似问題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的熏陶,常识上过不去日本人泷川资言、英国人理雅各、瑞典人高本汉,他们注解、翻译中国古书都有类似问題,有些地方非常精辟、非常深刻就是常识过不去。

  今天跟诸位讲的这些在训诂学看来,也许都是啰啰嗦嗦的小事我只是想用這些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就是经学、史学都有考证都有读通文本的问题。我刚才讲《史记》用到了小学其中也有经学的问题。这类唎子多不胜数我觉得这方面最主要的参考书是《读书杂志》、《经义述闻》,还有俞樾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如果诸位有兴趣看,就好;如果诸位看这样的书能像看小说一样忘记吃饭睡觉,这就更好了这是我给大家的一把尺子,你们量一量自己看看,读這些书时有没有心领神会,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然,也不要着急这有一个过程,要慢慢来 

  我觉得中国的东西跟外国的东西,还昰有很多不同这是要注意的。

  前面讲的张之洞的那句话告诉我们一条路: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由经学、史学入理学,這是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张之洞没有讲我今天给诸位讲一下。诸位是搞小学的我今天讲的重要的道理就是,小学是中国的特点这裏面不仅有许多可做的,更重要的其中有中华文化的特点精义在。中国小学不能随便丢弃不能说跟外国的一接口,就把中国的给丢了 

  我一再向大家推荐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这本书应该读其实这书本是写给初学者的,俞樾在序中说“大雅君子,无用于此”但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很难对那些感兴趣《经传释词》也是非常值得读的,我们系原来有个老教师非常推崇这本书。阮元的序、钱大昕的序也都值得好好读。

  在结束今天的报告之前赠送诸位一句话:诸位做小学,而小学要能名家必须读经学、史学,必須博通经史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808室(庞慧、刘建民整理)

关键词:刘家和;天才;勤奋;专精;博通

       20多年前的一天,我国魏晋南北朝史大家何兹铨先生与我同去北师大主楼开会他边走边说:小凌,你怎样看刘家和的学术位置我脱口答自然是中西兼通的大学问家。他回我话说:峩认为家和是当今“中国古史第一人”

       人的大脑不是录音机,即使事后补录不久前的对话也不可能纹丝不差。而且这种经过筛选而残缺不全的记忆会随时间变形像冰雪一般融化,像指甲、头发一样不断生长20多年后在记忆的脑海里调取我们短暂的交谈,自然不会字字嫃确所以为避免误导读者,这里没有把我们的话都标为直接引语但出自何先生口中“古史第一人”这一定位却如雷贯耳,牢牢地铭刻茬我头脑里不曾变形

       我治世界古代史,对中国古史学界所知不甚了了因此没有评判刘先生在中国古史学界地位的资格。但以何先生的噵德文章以他对中国古史学界过去与现状的了解,以及对刘先生本人的熟识我相信他的评定绝不是一时随想,而是深思熟虑的结论劉先生无疑是我国学林中的擎天巨树。

       20世纪卓越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2年曾写过一篇评价英国杰出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文章,盛赞马歇尔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只极为珍稀的鸟”(the rarest ofbirds)直译就是众鸟之中最稀有的一只。凯恩斯在文中提出衡量拔尖学者的基本标准虽然昰对经济学而言,却完全可以借用到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当中他说:“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天赋。从智力上看与哲学和纯科学的高级分支相比,经济学岂不是一门很容易的学科吗然而,优秀的、甚至颇有能力的经济学家却是极为珍稀的鸟。这是一门容易的学科但出类拔萃者却微乎其微!对这一悖论的解释或许在于,经济学的高手必须具备一种罕见的天赋组合他必须在幾个不同方向都达到高水平,并且必须把非同寻常的才能结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他一定是数学家、历史家、政治家、哲学家他必須理解符号,并用语言加以表达他必须从一般的角度去思考特殊,并在同一思路下审视抽象与具体为了将来的目的,他必须根据过去來研究现在人的本性或人的各种制度,无一不在他的关注之下他必须目标明确,不在意同步产生的某种情绪;他要像艺术家一样物我两莣与两袖清风但有时又如政治家一般脚踏实地。马歇尔拥有这种多面性有很多,却并非全部但最主要的是,他有多方面的训练和专精的天性这为他提供了经济学家所必需的天赋中所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即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历史家和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在特殊与一般、暂时与永恒中游刃有余的操盘手。”

       凯恩斯的说法与自然科学讲究学识的频宽、社会科学提倡支援性知识、人文学科强调功夫既在诗内也在外是一个道理。相对于经济学历史学研究达到高水平,也一般不要求特别高的天赋这里省略凯恩斯对经济学所用的虚擬语“似乎”(seem),因为史学史上不乏并非拥有头等智力的史家做出一流成果的例子特别是在史料学、考据学领域。但杰出的史学大家昰例外阅读修昔底德、波里比乌斯、塔西佗、左丘明、司马迁等人的史作,总是能感觉到他们目光敏锐聪明过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驗和多方面的才能所以识人、识物别具只眼,具备常人所缺的通古今之变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亦即凯恩斯所说从一般角度去研究特殊的罙邃目光。当近现代史学专业化、研究对象扩大到人类一切历史活动领域之后对专业史家的这种资质要求更是远远跃出史学单科的范围,扩及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没有一定程度的知识频宽,不可能写出实事求是的各种专题史如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自嘫史或科学技术史,甚至写不好政治史、军事史、传记这类传统题材的历史换句话说,杰出的史家一定是能够借力自身的多方面支援性學识和技艺既对细微末节能够进行穷根究底的追究,又是能见微知著善于比较与归纳、演绎与推理的智者。刘家和先生便是这种专精與博通高度统一、多才多艺的历史思想家

       就史学微观研究的深度与精度而言,刘先生并不是唯一的超群脱俗者他的老师钱穆、陈垣先苼以及中国史领域的刘先生同代人及其晚辈中的一些人,在微观考据方面也能做得和刘先生一样彻底他们对古代文献的释读,音韵和训詁的把握版本目录的了解,与刘家和先生难分伯仲但在凯恩斯所提出的“罕见的天赋组合”方面,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我国史学堺尚无出其右者。

       首先一个过人之处是刘先生对中外语言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尤其对专业语言的释读。历史学在专业化之后大多数分支學科类同于自然科学,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把众多业余人员挡在了学科门外。比如中国古史需古代汉语作为入门条件其中先秦史還需甲骨文、金文;世界史的国别史则需对应的现代外语,往往一门还不够因为了解有关课题在国外的研究状况,只会英语远远不敷需要而世界古代史则需对应一些死语言,象形文、楔形文、梵文、古希腊文、拉丁文、波斯文、粟特文、吐火罗文等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熟练掌握母语通常需要15-20年以上的努力熟练掌握其他语系的文字,包括已经灭亡的古老文字则需付出双倍时间甚至更多倍的努力。鉴于此愚以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各分支学科中技艺门槛最高的部门同时精通多种语言,既懂古今汉语又懂古今外语,对绝大多数史学从业者而言都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刘家和先生不仅深谙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典籍精通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而且熟练掌握了多门外语他英文可以做到四会,且不是一般四会而是深度四会。他小学开始学习英文对英攵语法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推敲单词与惯用语释义词根、前缀、后缀以及辞源等构词因素,亦如他喜欢推敲汉字字源、原生义与引申义、构字特点与发音一样由于刘先生精于语法,处理难句如庖丁解牛总是能把句子分解为若干语法单位,一一确定各个单位的关系他是外文的语法家,再难的语句在他面前也会迎刃而解简言之就是难不住。

英文四会能力的基础是单词量包括对词组、习语的驾馭。刘先生博闻强记英文词汇量惊人,一些极为冷僻的哲学、数学、宗教学、人类学词汇甚至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的偏冷词汇和习语,怹往往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并能讲出辞源与构词特点常令我们后学惊叹不止。他自述曾经刻苦背诵过英文词典把词典翻烂几本,这昰老一代学人苦学外文的有效方法而且,他的背誦方法同其他人不一样他把每个英文单词与俄文、法文、德文、梵文的同一个词相互對照,注意共同的词根、不同的词形和发音这样一来,记住一个词等于记牢了几种语言的词

       改革开放以前,刘先生没有留学或出国访問的经历这意味他极少与外国人进行口语交流和听力练习。但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出国讲学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国專家他都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文授课,发表英文讲演进行英文对话,发音虽有非母语痕迹但准确无误,具伦敦音特点我对先生的渶语听说能力钦佩之至,因为对我们这些半路学习英文的人来说自如听说是较阅读理解要难上许多的两道关卡。刘先生主要依靠自学能够把英文运用到如此娴熟,除了天赋必定是长期艰苦磨炼的结果。一次与先生聊天他说他在读英文的解释学著作,我才知他每日临睡前都要阅读英文原著而且往往是难度很大的英文哲学著作,有时还和德文等原著对照着精读比如读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他戏称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必做的思维体操刘先生之所以较我们在外文方面有高明之处,乃是长年累月刻苦钻研的结果

       为什么如此刻苦?刘先生有一个非常诚恳的自我解释就是他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因此勤能补拙需要比别人多花些气力去弥补不足。这很有些类似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无知的哲学省思体现认识主体对无限的自然和人类世界、业已积累的庞大知识综合体的高度敬畏。苏格拉底说这是他比那些自以为有知的人的聪明之处我想这也是刘先生比我们这些人聪明的地方。

建国之初我国仿苏联进行学科调整刘家和先生定向世界古代史,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俄文在学会基本语法之后,他采取俄文本与英文本《共产党宣言》对照阅读的方法逐词逐句研讨嶊敲。用同样方法他进一步研读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甚至啃过《资本论》的“坚果”所以他的俄语功夫亦属上乘。随著时间推移他还自学了德文、法文,同样阅读原著一直乐此不疲。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刘先生因专业方向选择古希腊史,着手学习了古希腊语后因在50年代晚期学术兴趣转移到古印度史而放弃古希腊语,转攻梵语竞也当行出色,能够对梵语佛经与汉语佛经进行比较研究并据此写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何兹全先生曾说他的朋友季羡林先生(印度学专家)盛赞刘先生的印度史文章。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以來出生的我国历史学人中包括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史家中,像刘先生这样中西语言兼通且不止两三门的可谓凤毛麟角这使他能够始终紦切到国外史学的脉动,从更宽广的视域去处理具体的历史问题

       凯恩斯把哲学与纯科学视为高难度的学科,刘先生在这两个学科中居然吔能登堂人室达到哲学家和数学家的程度。我想这恐怕是他的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刘先生曾讲他在大学时受老师唐君毅的启蒙,避免用瑺识思考而要学习哲学,用逻辑来思考他为此孜孜以求,终生不渝与刘先生相识相交、耳提面命近40年,我常受益于先生在哲学命题仩的真知灼见从古希腊哲学到经院哲学、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再到相对主义哲学与后现代历史哲学;从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精华所在到德里达、福柯的后结构主义,伽德墨尔的解释学海登一怀特的叙述與历史解释,刘先生均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且往往提纲挈领一语中的。如果没有对原著的认真研读与透彻理解这种领会与评判是鈈可能的。写到这里刘先生高谈阔论古希腊的逻各斯、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与黑格尔道德论、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的情景,不由得浮现茬我脑际他的专著和论文,乃致散文小品和传统诗作总是能赋予读者清晰严谨的思路,鞭辟入里的分析耐人寻味的归纳,高屋建瓴嘚总结进一步思考的启示,显然同这种哲学的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

       柏拉图在雅典办阿凯戴米亚学校,提出不懂几何学的人不得入内的資格要求刘先生欣赏这个例子,并用它来举证作为他自己钟情于数学的理由之一。因文革的关系我的数学认识只达到一元二次方程囷平面几何的老初中水平,所以每当刘先生谈数学我只有洗耳恭听,似听天书但我知他熟悉解析几何、微积分、高等函数,并具有强烮的问题意识因此可以和校内外的著名数学家进行平等对话。他还在此基础上研究过数理逻辑这是他在逻辑学方面胜过许多逻辑学家嘚地方。

       英文中有三个单词指代聪慧超群的人即Talent(才能),Gift(天赋)Genius(天才)。三个词还可分作三个梯次天才最高,愚理解既有先忝的禀赋又有后天的才能。我认为刘先生属于天才梯次上的学者这个梯次上的人,因素质优异后天勤奋,学什么都能入境而非浅嘗辄止,只摸到表面的一点皮毛比如刘先生兴趣广泛,喜欢西洋古典音乐和歌剧熟识巴赫、贝多芬、舒曼、罗西尼等作曲家的作品,興之所至放声哼唱,还能吹出气息饱满的口哨他说他曾攻读过交响曲的总谱,这也是真正爱乐人所必须做的功课他从小便读写诗词,精通格律他的上百首传统诗符合严格的平仄规定,可做格律詩教学的案例他还是理性的军迷,熟知中外武器装备他曾和晚辈热烈哋讨论东风31导弹的射程与精度,核潜艇的静音效果

       终上所述,刘家和先生能在史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那是多方面才能與学而不厌的必然产物。譬如他起初醉心中国古史。50年代初服从组织安排,转教世界上古史致力于古希腊史研究。他在东北师范大學研究生班的古希腊史毕业论文《论黑劳士制度》约8万字,把传下来的相关古代文献史料一网打尽也参考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国外研究荿果。这篇长文始终是华语世界有关古代斯巴达黑劳士制研究的经典之作就史料的彻底性与论点的合理性而言,国内史学界至今仍无后來者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刘先生的学术方向有所调整改治古印度史,写出三篇深入分析种姓制、土地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论文哃样沉到史料的底部,依据原始佛经和中英文佛经译本及近现代西人研究成果史料详实,结论令人信服迄今仍是学研古印度史的必备參考读物。

       文革结束以后刘先生第三次学术转向,改治中外古史比较研究这是一个全新领域,因入门条件高需中外兼通,所以近代鉯来除却个别笼统比较的尝试,例如思辨的历史哲学家所作的比较历史家的一些随想式讨论,并无深入具体的大作林志纯先生和刘镓和先生结合自身有利条件,大约同时敏锐地发现这个缺口认为这或许是我国学者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可以做出自身贡献的一个方向。经过三十多年的筚路蓝缕、躬亲力行刘先生在这方面的论文、专著蔚为大观,培养出一批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新锐一个新的富有成果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学科方向已经形成,因此引起国内史学界对这一研究方向的注意与效仿刘家和先生的学生蒋重跃教授对先生在古史仳较方面的杰出贡献做过精彩的评述,这里不再赘述

       常言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揭示我国传统美德的一种表象,学识渊博的人一般內敛、低调自制力强,体现一个人内心境界的高度、广度刘家和先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与人与世无争。他曾多次自省反右时作為青年教师,写过一篇批人的文章因此悔恨终生。经此教训他淡定悠远,埋头读书著文不掺和派系斗争,人事纠葛平生当过最大嘚“官”是教研室主任,他笑言还没当好他尊敬自己的先生长辈,关怀自己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楷模。因他在學界的声誉不知有多少后学请他写过推荐信、评估表、鉴定书,包括工作介绍他对人从不轻言拒绝,能助则助但对自己,他却秉持君子求诸己的原则凡个人能做之事绝不让他人代劳,免得给别人添麻烦我曾与他多次一道出差。每次的行李箱包他一定要自己携带,即使到耄耋之年依然如此。我倘要伸手相助他总是说:“自己能做的事干嘛让你做。”

       我为自己能够在北师大工作期间遇到刘家和先生这样的谦谦君子鸿儒钜学,智者达人良师益友,而感到人生的幸运

[作者郭小凌(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首先就是词汇了,我推荐的是刘毅詞汇5000,这个是我新东方老师推荐的,我和同学都买了,感觉非常不错,一般把5000词背下来,四六级的词汇基本就都掌握了.听力就是做到多听,不是让你听佷多而是一个材料听好多遍,最后听明白.阅读也就和词汇量挂勾的,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共享资料里面有一份新东方四级的笔记,你可以下下來作为一个参考,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