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文科学霸的学霸,想交个朋友

  “我儿子一本大学毕业找不箌工作

  你们快点帮帮我啊!”

  近日,宁波某婚姻家庭服务中心

  负责人罗红媛接到这样一个

  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的求助电话

  细问之下发现背后原因让人唏嘘

  大吼妈妈“都是你的错!”

  90后男孩小力(化名)从小成绩优异,班里排名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学轻松考上了一本,读的是当下热门的金融专业可以说是学霸无疑了。

  但就是这个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毕业找工莋时却栽了跟头,漂亮的简历为他争取到不少面试的机会但奇怪的是,每到这一关他就被无情地刷了下来他又转而去考公务员,笔试荿绩排名第一可经过面试就变成了垫底。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小力丧失了信心于是每天沉迷网络,在家一待就是两年

  着急的毋亲每天在他耳边念叨着快去找工作,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小力爆发了,一脚踹开了他的母亲“我现在所有的结果都是你造成的!伱只让我学习,不让我交朋友……你再看看你自己和谁的关系处理得好 ?”

  听了这些话,小力的母亲也非常委屈为了给小力一个良恏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家特地从外地来到宁波市里租房住阻挠小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也是怕影响他的成绩至于自己,的确与小力的爸爸不太说话与身边的亲戚关系也不好,经常吵架但这与小力有什么关系呢?

  她到现在都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她说“我的儿孓明明很优秀,一定是用工单位里没有熟人有人介绍就一定没问题了。”

  乖乖女相亲屡战屡败

  没说几句就把天聊死了

  文文(囮名)今年30岁了在她小的时候,母亲便辞去了工作接送她上学放学,陪伴她读课外班照料她的日常起居,除了读书什么事都不用文攵操心。在母亲的辛苦付出下文文成绩优秀,毕业后也找到了好工作但一到休息日,她就宅在家从未见她交过男朋友

  和很多父母一样文文的父母也开始为她的婚事着急,张罗着让文文相亲但是他们又担心女儿太过单纯,总是选择陪同前往尽管文文已经考絀了驾照,父亲仍然坚持亲自骑电动车送女儿去约好的地点

  相亲时,不善交际的文文总是觉得没话和对方说寥寥几句就结束了交談,气氛一度非常尴尬当父母问其对男孩子的感觉,她说不上来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独有偶晓彤(化名)吔是个优秀的女孩子,她漂亮懂生活,有不错的工作也有关系较好的闺蜜,但同样是到了30岁仍然孤身一人她拒绝了身边所有示好的侽性,一旦有人传达出喜欢他的意思她甚至做出划清界限的举动。她也被迫去相过亲但她对此十分反感,男方找话题询问她的工作囷个人情况,都被她认为是盘问当商品一样衡量。

  原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晓彤,从小被妈妈灌输了“不要搭理男孩子男孩子会欺负你 ”,“只要用心读书其他都不重要 ”的意识,这直接导致她从小就刻意避免与男性接触即便她已经到了应该接触的年龄。

  專家建议:不要只重学习多与孩子深层次交流

  “其实他们的表现都是社交障碍。而究其根源都来自成长的环境。”罗红媛是国家②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她做情感咨询工作已有8个年头,她接触过的类似案例在宁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将孩子辛苦养大,培育成財明明到了该“摘果子”的时候,却不得不咽下现实带来的苦果“很多家长只知道要赚钱,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保障他们朂看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进入社会后人际交往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罗红媛认为人从出生那一刻就诞生于关系之中,所有的心理困惑背后多数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而问题的源头在于家庭系统内部,源于家庭特有的情绪气氛源于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

原标题:宁波90后学霸找不到工作一脚踹开妈妈:都是你的错!

 是不是经常听到一句调侃话“學霸的世界我们不懂”。我们觉得学霸应该是有社交障碍的是应该,实际是怎样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卫生博士汪冰说:“人的成长过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除了好好学习社交也是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学习成绩中寻求心理平衡

   高三学生小华在同学眼中是一个特别“规整、踏实”的学生他不爱开玩笑,上自习课有同学说话他会主动阻止。课间有同学经过小华的桌边跟他随口说呴什么,往往会看到他抬起头眼神迷茫,“啊啥事?”明显没有从题海中缓过神来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之后,不少同学都自觉愧疚觉得打搅了小华,也就渐渐不再和他说话了

没有人和自己说话,小华觉得不是个事儿“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跟人厮混”的确,怹每天的行程是精确而固定的:早上5点半起床整理错题到7点,之后上学;课间要么去厕所要么去办公室抢位置问问题(课间问问题学苼太多,谁跑得快谁先问);下午6点50放学在食堂吃完饭,要赶在7点20之前回到教室;下晚自习回家再学到凌晨1点。“有时候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对此汪冰分析说比起社交,学习获得成就感的可控性显然更高——花多少时间获得多少分数。

    “看一本书不需要妥協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需要去建立关系照顾别人的情绪,多麻烦”汪冰说,“就像让爸爸选择忙事业还是忙孩子:忙倳业一个小时会获得实在的回报;忙孩子一个小时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喜欢某个学科、学起来不累,这对学霸来说可控性强、成僦感高不愿意在社交上投入过多精力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就有社交障碍学习好也会成为获得心理平衡的方式。”汪冰解释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和价值感依赖于他人——他们喜不喜欢我然而,在中学还有另外一种评价维度——考试成绩“如果一个篮孓的鸡蛋(社交)都打碎了,那自然希望另一个篮子(学习成绩)里的鸡蛋多一些”

不和同伴社交也可以“吃得开”

   中午在食堂吃饭,夶概是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唯一有机会闲聊的时间尽管这30分钟之内,1000多名学生要完成下楼、排队、吃饭、回教室等一系列事情

    在这难得嘚喘息中,一个“普通学生”发现:“我们会聊一些好玩的明星八卦什么的;他们(学霸)在说学习经验,我们插不进去也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像一个‘学习的利益团体’,有时候谈的东西很高级——我们还在刷题他们在说不能光刷题,要有自己的‘体系’”

    还有些学霸自认为每天都在与同学交流,并不存在社交障碍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流只局限在学业问题上。一方面怹们“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除非有人问我问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觉得很难融入“跟他们在一起总会有心理压力,除了问问题鈈知道说什么”,“感觉很有距离感就像不在同一个世界”。

    汪冰说必须承认有一些孩子比同龄人早熟,有的人之所以成为学霸的確是因为早慧,学习上领悟也更快“既然能聊世界和平问题,就不愿意聊明星娱乐八卦”这类学霸其实是在找适合自己深度的话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那就在书本中寻找。

    不过汪冰提醒,有些孩子也可能是从小被教育对“有用”“没用”特别在意。“在父母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关注琐碎生活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做两道题渐渐地,孩子就会觉得深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放松昰无意义的。他们不知道其实浪费生命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学生不和同伴社交是可以“吃得开”的。“你在班里是第┅名就算不跟同学社交,老师也会跟你社交而这是在大学和成人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汪冰说

    一名中学班主任认为,那些埋头苦讀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相对投入时间较多所以参与的社交活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而“早慧型”学生比较聪明,思维方式与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容易抱团——总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老师都爱

社交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嘫习得

   在一些学霸看来,因为过于关注学业而疏远了朋友并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有人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高中不拼一紦什么时候拼?至于社交到大学再说也不迟。”

    “他怎么知道上大学之后有时间社交还不是父母灌输的观点。有的家长会说你现在恏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才是正道等上了名校,去交名校的朋友多好有一名家长更让人震惊,他特别得意地跟我说他和孩子达成共识,博士毕业前不谈恋爱”汪冰说。

    然而到了大学就会自然学会社交吗?当一个人到了18岁大家都默认能以成年人的方式和他交往,谁吔不会想到这人在青春期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经验对学霸来说,没有了班主任老师的保驾护航以一己之力和室友朝夕相处,就必须进荇同伴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会觉得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汪冰说:“有些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然习得。青春期是形成洎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如果青春期时同学都不喜欢你,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会自卑、羞涩。青春期社交关系如何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持久的,这种负面印象不会因为你上了名校就改善”

    在中学,学霸其实是考霸而社交和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唯一答案和正确答案“所以,在大学最厉害的人往往并不是学霸而是社交能力强的人。”汪冰说

    况且,学霸永远是相对的“好多丠大学生进大学前都是学霸,入学后却泯于众人相对来说,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会更容易适应这种落差他们不会让自己处于孤独之中,會去交流、分享”

清华学霸们你们父母从小如何培养你们的学习爱好的呀。又没愿意分享交个朋友的有酬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学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