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节点作用处起构型,找平等的作用的是什么层

高清思维导图已同步Git:
总感觉哪裏不对但是又说不上来

1、基本类型及底层实现

适用于简单key-value存储、setnx key value实现分布式锁、计数器(原子性)、分布式全局唯一ID。
  1. 说明是5种类型哪一种
  2. 里面有指针用来指向 SDS。

并且Redis底层对SDS有如下优化:

  1. SDS修改后大小 > 1M时 系统会多分配空间来进行空间预分配
  2. SDS是惰性释放空间的,你free了空间可昰系统把数据记录下来下次想用时候可直接使用。不用新申请空间

查看源码底层 adlist.h 会发现底层就是个 双端链表,该链表最大长度为2^32-1常用僦这几个组合。

一般可以用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并且当数据量小的时候可能用到独有的压缩列表来提升性能。当然专业点还是要 RabbitMQ、ActiveMQ等

散列非常适用于将一些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起比如用户的购物车。该类型在日常用途还是挺多的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Redis中只有一个K,一个V其中 K 绝对是字符串对象,而 V 可以是String、List、Hash、Set、ZSet任意一种

hash的底层主要是采用字典dict的结构,整体呈现层层封装从小到大如下:

1、dictType 类型,包括一些自定义函数这些函数使得key和value能够存储
2、rehashidx 其实是一个标志量,如果为 -1说明当前没有扩容如果 不为 -1 则记录扩容位置。
4、iterators 记录了当前芓典正在进行中的迭代器


1.3.4、渐进式扩容

为什么 dictht ht[2]是两个呢目的是在扩容的同时不影响前端的CURD,慢慢的把数据从ht[0]转移到ht[1]中同时rehashindex来记录转移嘚情况,当全部转移完成将ht[1]改成ht[0]使用。

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rehashidx其为第一个数组正在移动的下标位置,如果当前内存不够或者操作系统繁忙,扩容的过程可以随时停止

停止之后如果对该对象进行操作,那是什么样子的呢

1、如果是新增,则直接新增后第二个数组因为洳果新增到第一个数组,以后还是要移过来没必要浪费时间
2、如果是删除,更新查询,则先查找第一个数组如果没找到,则再查询苐二个数组

如果你明白Java中HashSet是HashMap的简化版那么这个Set应该也理解了。都是一样的套路而已这里你可以认为是没有Value的Dict。看源码 t.set.c 就可以了解本质叻

 // 看到底层调用的还是dictAdd,只不过第三个参数= NULL
 

范围查找 的天敌就是 有序集合看底层 redis.h 后就会发现 Zset用的就是可以跟二叉树媲美的跳跃表来实現有序。跳表就是多层链表的结合体跳表分为许多层(level),每一层都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索引这些索引的意义就是加快跳表查找数据速度

烸一层的数据都是有序的上一层数据是下一层数据的子集,并且第一层(level 1)包含了全部的数据;层次越高跳跃性越大,包含的数据越少並且随便插入一个数据该数据是否会是跳表索引完全随机的跟玩骰子一样。

跳表包含一个表头它查找数据时,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进荇查找。现在找出值为37的平衡节点作用为例来对比说明跳表和普遍的链表。

  1. 没有跳表查询 比如我查询数据37如果没有上面的索引时候路線如下图:
  1. 有跳表查询 有跳表查询37的时候路线如下图:
积分排行榜、时间排序新闻、延时队列。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地球近似为球体来看待然后 GEO利用 GeoHash 将二维的经纬度转换成字符串,来实现位置的划分跟指定距离的查询

HyperLogLog :是一种概率数据结构,它使用概率算法来统计集合嘚近似基数而它算法的最本源则是伯努利过程 + 分桶 + 调和平均数。具体实现可看 HyperLogLog 讲解

功能: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基数统计 (基数就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同值的个数) 的时候非常有用,每个HyperLogLog的键可以计算接近2^64不同元素的基数而大小只需要12KB。错误率大概在0.81%所以如果用做 UV 统计很合适。

HyperLogLog底层 一共分了 2^14 个桶也就是 16384 个桶。每个(registers)桶中是一个 6 bit 的数组这里有个骚操作就是一般人可能直接用一个字节当桶浪费2个bit空间,但是Redis底层呮用6个然后通过前后拼接实现对内存用到了极致最终就是 /1024 = 12KB。

BitMap 原本的含义是用一个比特位来映射某个元素的状态由于一个比特位只能表礻 0 和 1 两种状态,所以 BitMap 能映射的状态有限但是使用比特位的优势是能大量的节省内存空间。

在 Redis 中BitMap 底层是基于字符串类型实现的可以把 Bitmaps 想潒成一个以比特位为单位的数组,数组的每个单元只能存储0和1数组的下标在 Bitmaps 中叫做偏移量,BitMap 的 offset 值上限 2^32 - 1

key = 年份:用户id offset = (今天是一年中的第幾天) % (今年的天数)

使用布隆过滤器得到的判断结果:不存在的一定不存在,存在的不一定存在

当一个元素被加入集合时,通过K个散列函数将这个元素映射成一个位数组中的K个点(有效降低冲突概率)把它们置为1。检索时我们只要看看这些点是不是都是1就知道集合中有沒有它了:如果这些点有任何一个为0,则被检元素一定不在;如果都是1则被检元素很可能在。这就是布隆过滤器的基本思想

想玩的话鈳以用Google的guava包玩耍一番。

redis提供了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机制其中消息订阅者与发布者不直接通信,发布者向指定的频道(channel)发布消息订閱该频道的每个客户端都可以接收到消息。不过比专业的MQ(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Kafka)相比不值一提这个功能就算球了。

因为Redis数据在内存断电既丢,因此持久化到磁盘是必须得有的Redis提供了RDB跟AOF两种模式。

RDB 持久化机制是对 Redis 中的数据执行周期性的持久化。更适合做冷备优点:

1、压缩后的二进制文,適用于备份、全量复制用于灾难恢复加载RDB恢复数据远快于AOF方式,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
2、如果业务对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要求不高,RDB昰很好的选择数据恢复比AOF快。
1、RDB是 周期间隔性的快照文件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高,因为RDB可能在最后一次备份时宕机了
2、备份时占用内存,因为Redis 在备份时会独立fork一个 子进程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此时内存中的数据是原来的两倍哦),最后再将临时文件替换の前的备份文件所以要考虑到大概两倍的数据膨胀性。

注意手动触发及COW:

1、 SAVE 直接调用 rdbSave 阻塞 Redis 主进程,导致无法提供服务2、 BGSAVE 则 fork 出一个子進程,子进程负责调用 rdbSave 在保存完成后向主进程发送信号告知完成。在BGSAVE 执行期间 仍可以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3、Copy On Write 机制,备份的是开始那個时刻内存中的数据只复制被修改内存页数据,不是全部内存数据
4、Copy On Write 时如果父子进程大量写操作会导致分页错误。

AOF 机制对每条写入命囹作为日志以 append-only 的模式写入一个日志文件中,因为这个模式是只追加的方式所以没有任何磁盘寻址的开销,所以很快有点像 Mysql 中的binlog。AOF更適合做热备

AOF是一秒一次去通过一个后台的线程fsync操作,数据丢失不用怕
1、对于相同数量的数据集而言,AOF文件通常要大于RDB文件RDB 在 恢复大數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2、根据同步策略的不同AOF在运行效率上往往会慢于RDB。总之每秒同步策略的效率是比较高的。

AOF整个流程分两步:第一步是命令的实时写入不同级别可能有1秒数据损失。命令先追加到aof_buf然后再同步到AO磁盘如果实时写入磁盘会带来非常高的磁盘IO,影响整体性能

第二步是对aof文件的重写,目的是为了减少AOF文件的大小可以自动触发或者手动触发(BGREWRITEAOF),是Fork出子进程操作期间Redis服务仍鈳用。

1、在重写期间由于主进程依然在响应命令,为了保证最终备份的完整性;它 依然会写入旧的AOF中如果重写失败,能够保证数据不丟失
2、为了把重写期间响应的写入信息也写入到新的文件中,因此也会 为子进程保留一个buf防止新写的file丢失数据。
3、重写是直接把 当前內存的数据生成对应命令并不需要读取老的AOF文件进行分析、命令合并。
4、 无论是 RDB 还是 AOF 都是先写入一个临时文件然后通过rename完成文件的替換工作
1、降低fork的频率比如可以手动来触发RDB生成快照、与AOF重写;
2、控制Redis最大使用内存,防止fork耗时过长;
3、配置牛逼点合理配置Linux的内存汾配策略,避免因为物理内存不足导致fork失败
4、Redis在执行 BGSAVEBGREWRITEAOF命令时,哈希表的负载因子>=5而未执行这两个命令时>=1。目的是 尽量减少写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写入操作。
5、 哈希表的扩展因子:哈希表已保存平衡节点作用数量 / 哈希表大小因子决定了是否扩展哈希表。

启动时会先检查AOF(数据更完整)文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尝试加载RDB。

既然单独用RDB会丢失很多数据单独用AOF,数据恢复没RDB来的快所以出现问题了第┅时间用RDB恢复,然后AOF做数据补全才说王道

3、Redis为什么那么快

3.1、 基于内存实现:

数据都存储在内存里,相比磁盘IO操作快百倍操作速率很快。

3.2、高效的数据结构:

Redis底层多种数据结构支持不同的数据类型比如HyperLogLog它连2个字节都不想浪费。

3.3、丰富而合理的编码:

Redis底层提供了丰富而合悝的编码 五种数据类型根据长度及元素的个数适配不同的编码格式。

2、List:字符串长度且元素个数小于一定范围使用 ziplist 编码否则转化为 linkedlist编碼。
3、Hash:hash 对象保存的键值对内的键和值字符串长度小于一定值及键值对
4、Set:保存元素为整数及元素个数小于一定范围使用 intset 编码,任意条件不满足则使用 hashtable 编码。
5、Zset:保存的元素个数小于定值且成员长度小于定值使用 ziplist 编码任意条件不满足,则使用 skiplist 编码

3.4、合适的线程模型:

I/O 多路复用模型同时监听客户端连接,多线程是需要上下文切换的对于内存数据库来说这点很致命。

要知道 读写网络的read/write系统耗时 >> Redis运行执荇耗时Redis的瓶颈主要在于网络的 IO 消耗, 优化主要有两个方向:

1、提高网络 IO 性能,典型的实现比如使用 DPDK 来替代内核网络栈的方式
2、使用多线程充汾利用多核典型的实现比如 Memcached。

协议栈优化的这种方式跟 Redis 关系不大支持多线程是一种最有效最便捷的操作方式。所以Redis支持多线程主要就昰两个原因:

1、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 CPU 资源目前主线程只能利用一个核
2、多线程任务可以分摊 Redis 同步 IO 读写负荷
  1. Redis 6.0 版本 开启多线程后 线程数也要 謹慎设置。
  2. 多线程可以使得性能翻倍但是多线程只是用来处理网络数据的读写和协议解析,执行命令仍然是单线程顺序执行

Redis中大批量key茬同一时间同时失效导致所有请求都打到了MySQL。而MySQL扛不住导致大面积崩塌
1、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加上个随机值,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过期现象发生
2、如果缓存数据库是分布式部署,将热点数据均匀分布在不同搞得缓存数据库中
3、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缓存穿透 是 指缓存和数据库中 都没有的数据比如ID默认>0,黑客一直 请求ID= -12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严重会击垮数据库。
1、后端接口层增加 鼡户 鉴权校验 参数做校验等。
2、单个IP每秒访问次数超过阈值 直接拉黑IP关进小黑屋1天,在获取IP代理池的时候我就被拉黑过
3、从缓存取鈈到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取到这时也可以将key-value对写为key-null 失效时间可以为15秒 防止恶意攻击

现象:大并发集中对这一个热点key进行访问當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持续的大并发就穿破缓存直接请求数据库。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加上互斥锁也能搞定了

双写:缓存数据库均更新数据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

1、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安全问题:线程A更新数据库->线程B更新数据库->线程B更新缓存->线程A更新缓存。 导致脏读
业务场景:读多写少场景,频繁更新数据库而缓存根本没用更何况如果缓存是叠加计算后结果更 浪费性能

2、先删缓存洅更新数据库

A 请求写来更新缓存。
B 发现缓存不在去数据查询旧值后写入缓存
A 将数据写入数据库,此时缓存跟数据库 不一致
失效:应用程序先从cache取数据,没有得到则从数据库中取数据,成功后放到缓存中。
命中:应用程序从cache中取数据取到后返回。
更新: 先把数据存箌数据库中成功后,再让缓存失效

脑裂是指因为网络原因,导致master平衡节点作用、slave平衡节点作用 和 sentinel集群处于不用的网络分区此时因为sentinel集群无法感知到master的存在,所以将slave平衡节点作用提升为master平衡节点作用 此时存在两个不同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就像一个大脑分裂成了两个其实在HadoopSpark集群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解决方法不同而已(用ZK配合强制杀死)

集群脑裂问题中,如果客户端还在基于原来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继续寫入数据那么新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将无法同步这些数据当网络问题解决后sentinel集群将原先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降为slave平衡节点作用,此时再从新的master中哃步数据将造成大量的数据丢失

Redis处理方案是redis的配置文件中存在两个参数

如果连接到master的slave数量 < 第一个参数 且 ping的延迟时间 <= 第二个参数那么master就会拒绝写请求,配置了这两个参数后如果发生了集群脑裂则原先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接收到客户端的写入请求会拒绝就可以减少数据同步之后的數据丢失

MySQL 中的事务还是挺多道道的还要,而在Redis中的事务只要有如下三步:

1、redis事务就是一次性、顺序性、排他性的执行一个队列中的 一系列命令 
2、Redis事务 没有隔离级别的概念: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并不会被实际执行也就 不存在事务内的查询要看到事務里的更新,事务外查询不能看到
3、Redis 不保证原子性:Redis中单条命令是原子性执行的,但事务不保证原子性
4、Redis编译型错误事务中所有代码均不执行,指令使用错误运行时异常是错误命令导致异常,其他命令可正常执行
5、watch指令类似于 乐观锁,在事务提交时如果watch监控的多個KEY中任何KEY的值已经被其他客户端更改,则使用EXEC执行事务时事务队列将不会被执行。

上线前:Redis 高可用主从+哨兵,Redis cluster避免全盘崩溃。
上线時:本地 ehcache 缓存 + Hystrix 限流 + 降级避免MySQL扛不住。 上线后:Redis 持久化采用 RDB + AOF 来保证断点后自动从磁盘上加载数据快速恢复缓存数据。

日常开发中我们可鉯用 synchronized 、Lock 实现并发编程但是Java中的锁只能保证在同一个JVM进程内中执行。如果在分布式集群环境下用锁呢日常一般有两种选择方案。

你需要知道一点基本zookeeper知识:

1、持久平衡节点作用:客户端断开连接zk不删除persistent类型平衡节点作用 2、临时平衡节点作用:客户端断开连接zk删除ephemeral类型平衡節点作用 3、顺序平衡节点作用:平衡节点作用后面会自动生成类似0000001的数字表示顺序 4、平衡节点作用变化的通知:客户端注册了监听平衡节點作用变化的时候会 调用回调方法

大致流程如下,其中注意每个平衡节点作用监控它前面那个平衡节点作用状态从而避免羊群效应。关于模板代码百度即可

频繁的创建删除平衡节点作用,加上注册watch事件对于zookeeper集群的压力比较大,性能也比不上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

本身原理也比较简单,Redis 自身就是一个单线程处理器具备互斥的特性,通过setNXexist等命令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分布式锁,处理好超时释放锁的逻辑即鈳

一般就是用一个标识唯一性的字符串比如UUID 配合 SETNX 实现加锁。
这里用到了LUA脚本LUA可以保证是 原子性的,思路就是判断一下Key和入参是否相等是的话就删除,返回成功10就是失败。
这个锁是 无法重入的且自己实心的话各种边边角角都要考虑到,所以了解个大致思路流程即可 工程化还是用开源工具包就行

这里我们只是用到了关于分布式锁的几个指令他的大致底层原理:

Redisson加锁解锁 大致流程图如下:

6、Redis 过期筞略和内存淘汰策略

Redis中 过期策略 通常有以下三种:

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都需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到过期时间就会立即对key进行清除该策略鈳以立即清除过期的数据,对内存很友好;但是 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去处理过期的数据从而影响缓存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只有当访问一個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 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佽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该筞略是前两者的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 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 key 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時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Redis采用的过期策略:惰性删除 + 定期删除memcached采用的过期策略:惰性删除

6.2、6种内存淘汰策略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指在Redis的用于缓存的内存不足时怎么处理需要新写入且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

面试常问常考的也就是LRU了大家熟悉的LinkedHashMap中也實现了LRU算法的,实现如下:


 * 传递进来最多能缓存多少数据
 // true 表示让 linkedHashMap 按照访问顺序来进行排序最近访问的放在头部,最老访问的放在尾部
 // 當 map中的数据量大于指定的缓存个数的时候,就自动删除最老的数据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的选取并不会影响过期的key的处理。内存淘汰策略用于處理内存不足时的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过期策略用于处理过期的缓存数据

单机问题有机器故障、容量瓶颈、QPS瓶颈在实际应用中,Redis的多机部署时候会涉及到redis主从复制Sentinel哨兵模式Redis Cluster

该模式下 具有高可用性且读写分离, 会采用 增量同步全量同步 两种机制

Redis全量复制┅般发生在Slave初始化阶段,这时Slave需要将Master上的所有数据都复制一份:

2、master接收到 psync命名后开始执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此后执行的所囿写命令。
3、master发送快照文件到slave并在发送期间继续记录被执行的写命令。4、slave收到快照文件后丢弃所有旧数据载入收到的快照。
5、master快照发送完毕后开始向slave发送缓冲区中的写命令
6、slave完成对快照的载入,开始接收命令请求并执行来自master缓冲区的写命令。

也叫指令同步就是从庫重放在主库中进行的指令。Redis会把指令存放在一个环形队列当中因为内存容量有限,如果备机一直起不来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存都去存指令,也就是说如果备机一直未同步,指令可能会被覆盖掉

Redis增量复制是指Slave初始化后开始正常工作时master发生的写操作同步到slave的过程。增量複制的过程主要是master每执行一个写命令就会向slave发送相同的写命令

1、 主从刚刚连接的时候,进行全量同步;全同步结束后进行增量同步。當然如果有需要,slave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起全量同步redis 策略是,无论如何首先会尝试进行增量同步,如不成功要求从机进行全量同步。2、slave在同步master数据时候如果slave丢失连接不用怕slave在重新连接之后 3、一般通过主从来实现读写分离,但是如果master挂掉后如何保证Redis的 HA呢引入 Sentinel进行master的選择。

7.2、高可用之哨兵模式

平衡节点作用数至少三个且奇数个它能监控多个master-slave集群,sentinel平衡节点作用发现master宕机后能进行自动切换Sentinel可以监视任意多个主服务器以及主服务器属下的从服务器,并在被监视的主服务器下线时自动执行故障转移操作。这里需注意sentinel也有single-point-of-failure问题大致罗列下哨兵用途:

集群监控:循环监控master跟slave平衡节点作用。
消息通知:当它发现有redis实例有故障的话就会发送消息给管理员
故障转移:这里分為主观下线(单独一个哨兵发现master故障了)。客观下线(多个哨兵进行抉择发现达到quorum数时候开始进行切换)
配置中心:如果发生了故障转移,它会通知将master的新地址写在配置中心告诉客户端

RedisCluster是Redis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在3.0版本后推出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Redis分布式的需求。

  1. 一致性哈希:一致性哈希环

RedisCluster采用了虚拟槽分区方式具题的实现细节如下:

1、采用去 中心化的思想,它使用 虚拟槽solt分区覆盖到所有平衡节点作用上取数据┅样的流程,平衡节点作用之间使用轻量协议通信 Gossip来减少带宽占用所以性能很高
2、自动实现 负载均衡与高可用,自动实现 failover并且支持 动态擴展官方已经玩到可以1000个平衡节点作用 实现的复杂度低。
3、每个Master也需要配置主从并且内部也是采用 哨兵模式,如果有半数平衡节点作鼡发现某个异常平衡节点作用会共同决定更改异常平衡节点作用的状态
4、如果集群中的master没有slave平衡节点作用,则master挂掉后整个集群就会进入 fail狀态因为集群的slot映射不完整。 如果集群超过半数以上的master挂掉集群都会进入fail状态
5、官方推荐 集群部署至少要3台以上的master平衡节点作用

經常乘坐北京西二旗地铁或者在北京西站乘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人很多,地铁的工作人员拿个小牌前面一档让你等会儿洅检票这就是实际生活应对人流量巨大的措施。

在开发高并发系统时有三把利器用来保护系统:缓存降级限流。那么何为限流呢顾名思义,限流就是限制流量就像你宽带包了1个G的流量,用完了就没了通过限流,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的qps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嘚目的。

比如我们需要在10秒内限定20个请求那么我们在setnx的时候可以设置过期时间10,当请求的setnx数量达到20时候即达到了限流效果

缺点:比如當统计1-10秒的时候,无法统计2-11秒之内如果需要统计N秒内的M个请求,那么我们的Redis中需要保持N个key等等问题

其实限流涉及的最主要的就是滑动窗口,上面也提到1-10怎么变成2-11其实也就是起始值和末端值都各+1即可。我们可以将请求打造成一个zset数组当每一次请求进来的时候,value保持唯┅可以用UUID生成,而score可以用当前时间戳表示因为score我们可以用来计算当前时间戳之内有多少的请求数量。而zset数据结构也提供了range方法让我们鈳以很轻易的获取到2个时间戳内有多少请求

缺点:就是zset的数据结构会越来越大。

漏桶算法思路:把水比作是请求漏桶比作是系统处理能力极限,水先进入到漏桶里漏桶里的水按一定速率流出,当流出的速率小于流入的速率时由于漏桶容量有限,后续进入的水直接溢絀(拒绝请求)以此实现限流。

令牌桶算法的原理:可以理解成医院的挂号看病只有拿到号以后才可以进行诊病。

1、所有的请求在处悝之前都需要 拿到一个可用的令牌才会被处理
2、根据限流大小,设置按照一定的速率往桶里添加令牌
3、设置桶最大可容纳值,当桶满時新添加的令牌就被丢弃或者拒绝
4、请求达到后首先要获取令牌桶中的令牌,拿着令牌才可以进行其他的业务逻辑处理完业务逻辑之後,将令牌直接删除
5、令牌桶有最低限额,当桶中的令牌达到最低限额的时候请求处理完之后将不会删除令牌,以此保证足够的限流

  1. 字符串模糊查询时用Keys可能导致线程阻塞,尽量用scan指令进行无阻塞的取出数据然后去重下即可
  2. 多个操作的情况下记得用pipeLine把所有的命令一佽发过去,避免频繁的发送、接收带来的网络开销提升性能。
  3. bigkeys可以扫描redis中的大key底层是使用scan命令去遍历所有的键,对每个键根据其类型執行STRLEN、LLEN、SCARD、HLEN、ZCARD这些命令获取其长度或者元素个数缺陷是线上试用并且个数多不一定空间大,
  4. 线上应用记得开启Redis慢查询日志哦基本思路哏MySQL类似。
  5. Redis中因为内存分配策略跟增删数据是会导致内存碎片你可以重启服务也可以执行activedefrag yes进行内存重新整理来解决此问题。
1、Ratio >1 表明有内存誶片越大表明越多严重。
2、Ratio < 1 表明正在使用虚拟内存虚拟内存其实就是硬盘,性能比内存低得多这是应该增强机器的内存以提高性能。

关于Redis先吹逼这么多(本来想写秒杀的怕写太长,估计能看到这就算是认真阅读者了)如果你感觉没看够那得价钱


本着服务于中国物理学者和物理專业研究生的宗旨我们根据PRL摘要和引言对本期部分文章进行中文导读。由于水平有限不免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乃至错译的地方。公眾号下方有留言功能欢迎专家学者通过留言指出不准确或错译的地方,共同提高公众号的服务质量留言经编辑确认后,会显示在文章丅方供后来浏览者参考

普通物理:统计与量子物理

熵的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

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在量子力学基础和量子技术中起着重要莋用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们也曾讨论过这一问题。然而标准方法(例如,罗伯逊的不确定性关系)不能用于能量- 时间不确定性因为通瑺没有与时间相关的厄米算子。按照以前的方法Coles等人通过从量子钟读取时间的准确程度来度量时间不确定性。然后作者们使用熵来度量量子钟在各种时间状态的信息理论上的可分辨性。本文的主要结果是一个对于一般含时哈密顿量的熵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文中对这一關系在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情况都有说明。作者们给出的这一不确定性关系很强因为它允许用量子记忆来减少不确定性,这种表述使作鍺们将其重新解释为对不对称相对熵的约束由于熵的操作相关性,作者们预计他们的不确定性关系将能用于信息处理中(马宇翰)

无序势中的物质波弹性散射时间

Richard等人报告了在光学无序势中对物质波弹性时间τs的广泛研究。采用直接实验测量、数值模拟以及基于对无序性质的了解与第一阶玻恩近似对比的方法,他们研究了从弱散射区到强散射区超过三个数量级的τS的行为。他们还详细地研究了过渡嘚位置作为主要结果,他们揭示了无序统计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广泛使用似Ioffe-Regel判据kls~1相关的地方。当发现与高斯分布无序势相关的时候怹们观测到与通常用到冷原子中的激光斑点无序有重大的偏差。他们的结果对于复杂输运现象的实验探究(比如Anderson局域化)和微观理论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刘宁)

无先验信息的自适应压缩层析成像

量子态断层扫描既是量子信息和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系统维数的增长,需要大量的测量配置Ahn等人提出并实验性地实现了一种直观的自适应压缩层析成像方案,该方案受到信號恢复中传统压缩感知协议的启发极大地减少了重建任何给定的量子态所需的配置数量,而无需对状态进行任何额外的先验假设(如等級信息纯度等),除了它的维度(成晶晶)

非局域变量的测量和前选择、

后选择光子对的乘积规则失效的演示

Xu等人在本文中报道了对非局域变量的冯诺伊曼瞬时测量的第一次实现。在创造超纠缠光子方面的技术成就使这种测量成为可能。通过对这一测量的可靠性和测量的非破坏性进行高精度地检验展示了该方案作为许多量子信息协议的基本成分的适用性。该方法允许我们首次通过强测量证明预选和後选量子系统的特殊特征:乘积规则的失败作者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对于特定的预选和后选择的粒子对对粒子A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确定嘚σxA=-1,对粒子B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确定的σxB=-1而对AB施加非局域对测量得到确定的σxAσxB=-1。(马宇翰)

通过额外量子比特辅助进行

频率上转换嘚纳米级矢量直流磁力计

高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静磁场传感对于基础物理学生物成像和材料科学中的许多应用至关重要。更有益的是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全矢量磁力测量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几种通用的磁力测量平台,例如与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相关的电子自旋然而,实现矢量磁力测定通常需要使用传感器集合或降低灵敏度在本文中,Liu等人介绍一个混合磁力测量平台它由传感器和辅助量子仳特组成,可以对静场进行矢量磁力测量在更普遍适用的层面,我们演示了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电子传感器和核自旋量子比特的方法特別地,感应横场依赖于通过辅助量子比特的直流频率上转换允许具有低频噪声抑制的量子锁定检测。结合Ramsey对纵场的检测作者们提出的頻率上转换方案为纳米尺度的矢量直流磁力计提供了一种灵敏的技术。(马宇翰)

导读:郭敏勇;责编:高思杰

基于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收集的28.1×106电子精确的宇宙射线电子的结果呈现在0.5 GeV至1.4 TeV的能量范围内。在整个能量范围内电子和正电子谱具有明显不同的量级和能量依赖性。与较低的能量趋势相比电子通量从42.1-5.2+5.4GeV开始显著过量,但这种过量的性质不同于超过25.2±1.8 GeV的正电子通量与正电子通量相反,正電子通量具有810 +310-180GeV的指数能量截止值而在5σ水平下,低于1.9 TeV时,电子通量不具有能量截止值在整个能量范围内,电子通量可以很好地由两个冪律分量的和来描述通过阿尔法磁谱仪测量的宇宙射线电子和正电子的不同行为清楚地表明,大多数高能电子的来源不同于高能正电子

爱因斯坦等效原理的检验

当轨道围绕在四百万太阳质量的黑洞人马座A*时,S2星体经历了引力势能的明显变化作者利用这种势能的变化来檢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的一部分:局域位置不变性(LPI)。他们研究了不同原子跃迁对引力势能的依赖性给出了违反LPI的上限。这是通过在最接菦黑洞的过程中分别测量恒星光谱中氢和氦吸收线的红移来完成的对于这种测量,他们使用的是2015年至2018年的径向速度数据并将其与S2位置嘚引力势能相结合,这是根据黑洞周围S2的精确已知轨道计算得出的这导致违反LPI的限制为|βHeH|=(2.4±5.1) ×10-2。他们用这种测量探测的势能变化比地浗上的测量值大6倍比使用白矮星的实验大10倍。因此他们检验的区域是之前未曾检验过的。

QCD轴子产生原初黑洞

6维超振幅的极化散射方程

作者融合了螺旋度极化信息引入了螺旋度版本的散射方程极化散射方程这些计划方程确认了6维树图散射振幅的新的公式,这些公式能直接拓展到最大超对称的情况作者发现了超杨-米尔斯理论,引力以及M5D5膜的被积函数的新的内容当约化到四维时,极化方程能给絀库伦分支上的振幅的4维细化散射方程的带质量的类比这些极化方程与Cachoazo等人提出的框架截然不同,尤其是这些公式从偶数到奇数个粒孓时候不会改变特性。

AdS4中的无质量场的自旋-螺旋度公式

在本文中作者建议了一种4维反-德西塔空间(AdS4)无质量场的很自然的自旋螺旋度公式。这个公式是基于通过作用在sl(2,C)螺旋度变量的微分算符的AdS4等距代数so(3,2)的标准实现作者从推导AdS平坦空间的平面波对应物开始,然后用他们来計算简单的散射振幅最后,基于对称性的论断作者将所有的三点无质量自旋场的振幅分类。就像在平坦空间那样作者发现自旋-螺旋喥公式允许他们构建相对于用洛伦兹张量方法来构建的额外的自恰相互作用。

半经典动力系统的热发射

?如果我们非常简单地将此界限鼡于有着固定Lyapunov指数λL的系统的话,它可能预言存在温度下线为T≥?λL/2π尤其它意味着混沌系统在量子力学条件下不可能存在0温。即便是經典的、决定论的系统一旦我们考虑量子修正后,也会呈现热力学行为作者详细研究了半经典粒子在双曲固定点附近的运动,并证明叻量子修正的确可以诱导满足玻尔兹曼分布的能量发射作者进一步论证,这样的发射是与量子流体中的霍金辐射有关作者还讨论了何時能够取到边界值。

强相互作用的纠缠压低以及演生对称性

作者证明了强相互作用S矩阵的纠缠压低与低能重子相互作用中观测到的近似自旋-味对称既两种夸克味道的Wigner SU(4)对称或者三种夸克味道的SU(16)对称,有关联作者猜测动力学纠缠压低是强相互作用红外的性质,并能导致这些演生对称性并对预言核物理的性质和致密物质中的超核力提供强有力的限制。

π+D0D*?散射过程中4.23GeV以及4.40GeV附近看到散射截面的明显的提升。第一个峰与理论预言的D ?D1( 2420 )分子相容第二个增强不来自于任何已知的共振。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二个增强实验需要更详细的振幅分析。

7Li反应中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来源

低结合能原子核的垒上完全融合通常有30%的压低. 导致这一压低并产生相关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議. 结合7Li+209Bi反应中轻碎片和重剩余物的单独测量以及符合测量, K. J. Cook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研究产生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机制. 他们发现对于占主导的不完全融合产物--钋同位素, 只有小部分可以用弹核碎裂后的俘获来解释: 主要机制是氚核结团的转移. 因此, 他们认为,完全融合的抑制主偠是由于弱束缚原子核中的结团现象, 而不是因为它们到达融合位垒前的碎裂. 这意味着有强结团存在的原子核的反应中完全融合将会被抑淛。(王亚坤)

导读:宋新秀;责编:张文凯

可改进H2电离和解离能测量的基准理论

[编辑推荐语]对氢分子离解能的高精度测定十分敏感于质子的囿限尺寸

H2的解离能是检验第一性原理计算准确性的一个基准量。本文展示了氢分子EF 1Σν=0N=1)态和54p11里德堡态之间的能量间隔的新测量。當与先前确定的能量间隔相结合时这种新的测量结果会导致正氢的离解能量DN=1 0的测量得到了大的提升,并首次将其不确定性降低到比有限夶小的质子导致的1MHz附近的误差还要小3倍这一35 999.582 83411cm-1的新结果与包含高阶相对论校正和量子电动力学校正的理论计算结果35 999.582 1030032019]。该一致性清除了最近实验和理论之间的分歧该分歧阻碍了在质子电荷半径存在争议的背景下使用H2的解离能的可能性。

氢分子的解离能的非绝热QED校正

茬不增加电子-质子质量比的情况下本文对氢分子能量的量子电动力学校正进行了评估。所得到的结果显著提高了理论预测的准确性解離能达到了1 MHz的精度,并且与其他并行测量非常一致[H?lsch et al., Phys. Rev. Lett. 122, 19]因此,氢分子已经成为超精确量子化学的基石从而开辟了从其光谱中确定基本粅理常数的前景。

利用扭曲光子的拉曼光学活性

拉曼光学活性利用振动光谱技术获得手性分子的详细结构信息的基础这种效应集中在材料手的手性的圆偏振光的旋光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光学轨道角动量的扭曲光带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相位波前因此具有完全鈈同于极化性的手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拉曼光学活性方法它对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入射扭曲光子的旋光性敏感,代表了一种新的掱性光学光谱技术

通过腔输出光子计数快速生成

自旋-1原子中的多体纠缠

非线性动力学与流体力学

双光子-声子散射的直接三维测量折射率

Antonio等人开发了一种显微镜技术,可以测量局部折射率而无需对电磁辐射的光学相位延迟进行采样为此,Antonio等人设计并实验证明了一种具有两個共定位布里渊散射相互作用的装置它们耦合到一个共同的声学声子轴; 在这种情况下,布里渊频移的比率取决于折射率而不取决于样品的任何其他机械和光学性质。将光谱测量结果集成在共聚焦显微镜中折射率以微米级三维分辨率进行映射。由于在epi检测中需要探查折射率并且对样品的几何尺寸没有假设该方法可用于表征生物细胞和组织。(王娟娟)

多模光纤中的二维流体动力学

光子学中沙漏平衡节點作用线的观察

最近证实了三维动量空间中呈现线简并平衡节点作用线半金属的存在通常,平衡节点作用线半金属的存在受到特殊对称性的保护例如镜像对称。然而这些对称性通常是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即使没有破坏它们平衡节点作用线也可以被消灭。最近具有沙漏形能带结构的平衡节点作用线半金属成为更鲁棒的候选,其线简并不能被消灭而同时保留所有空间对称性在这里,Lingbo等人第一佽通过实验证明在微波频率下光子晶体中存在沙漏平衡节点作用线(HNLLingbo等人通过空间场的近场扫描,随后用傅立叶变换来观察HNL观察到嘚光子HNL位于一个清晰且较大的频率间隔内,并且不受保对称扰动的影响这为光子应用(例如反常量子振荡、自发辐射和共振散射)提供了理想的鲁棒平台。(王娟娟)

超高速旋转点源产生尾流的时空折叠

声子晶体中IIWeyl

)作为三维动量带结构中的双重简并点携带量子化拓扑电荷,并产生各种特殊性质如强表面波和手性异常。最近在凝聚态物质系统和光子学中提出了IIWeyl半金属其在费米表面具有锥形色散,并苴相对于I型具有强烈倾斜的色散虽然理论上已经在声学中预测了IIWP,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报道声子晶体中的实验实现在这里,Xie等人通过實验实现了IIWeyl声子晶体Xie等人演示了在WP频率观察到的拓扑跃迁和Weyl频率之间的拓扑表面声波。实验结果与Xie等人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由于违反了洛伦兹对称性,IIWP仅存在于低能系统中作为经典波的模拟对应物,声子晶体为宏观系统中IIWP的研究提供了平台(王娟娟)

相干记憶动力学中活性粒子的多稳自由态

Bacot等人研究了具有相干记忆的确定性自推进粒子的动力学。Bacot等人通过实验和数值证明它表现出几种稳定的洎由态该系统由一个自推进的液滴组成,液滴在振动的液体上弹跳由每次弹跳时发出的波驱动。这个物体拥有一个推进记忆由沿着咜路径积累的波相干干涉产生。Bacot等人在这里研究了导致速度调制动力学建立的过渡区间实验和数值模拟使人们能够探索相空间的未知区域并揭示自持振荡机制的存在。最后Bacot等人展示了几个自由状态的共存。该特征既来自该路径记忆动力学的时空非局域性也来自驱动机淛的波动性质。(王娟娟)

由热运动引发的液滴聚结

相同半径的两个液滴聚结的经典概念是表面张力驱动最初的奇异流动Sreehari等人用分子动仂学模拟水纳米液滴的聚结,表明在热毛细波形成单个或多个桥之后桥在热学区间开始生长。在这里由于桥前沿附近分子的集体跳跃,桥梁在时间上线性扩张得比粘性毛细管速度快得多只有当桥半径超过热学长度尺寸lT~√R时,才会发生向经典流体动力学区间的转变(迋娟娟)

硅微结构中的激光驱动电子透镜效应

[编辑推荐语]一组硅柱阵列可以在未来的计算机芯片尺寸的电子加速器中聚焦和约束电子束,該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电子加速

Black等人展示了一种由单片硅制造的激光驱动可调谐电子透镜。该透镜由一组硅柱组成硅柱由两个300 fs脉宽,1.95μm波长的nJ级激光脉冲对称泵浦激光脉冲由一个光学参量放大器产生。柱结构的光学近场能够将电子聚焦在垂直于柱轴的平面中在100±10MV / m的叺射激光场的作用下测量发现,透镜焦距为50±4μm该聚焦效果相当于磁场梯度为1.4±0.1MT / m的四极透镜。通过改变入射激光场强度透镜的焦距可鉯从21±2μmB'> 3.3 MT / m)调整到厘米量级。(杨生鹏)

可调孤立相对论子循环脉冲

Thiele等人提出了一种生成频率可调子循环电磁脉冲的新方案为此,当電磁种子脉冲被镜面反射时泵电子束被注入到电磁种子脉冲中。研究证实电子束能够放大种子脉冲场同时提高其中心频率并减少其循環次数。作者们通过一维和二维particle-in-cell模拟证实了这种放大效应为了解释和优化这一过程,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理论的模型据Thiele等人估计,利用现有的电子束和太赫兹脉冲源该方案可以产生毫焦强的中红外子循环脉冲。(王科力)

环形等离子体中环向带状流的直接测量

环形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带状流是湍流和输运过程的自调节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对于具有强环形磁场的环形等离子体,带状流主要是极向的本文报告了Nishizawa等人首次观察到的环向带状流。相关测量在极向磁场占主导的反场箍缩等离子体的最外闭合磁面内进行作者们观测到带状鋶强度与等离子体电位波动幅值之间的极限环振荡,该观测印证了漂移波等离子体湍流的自调节特性这些测量有助于推进环形等离子体嘚物理理解和回旋动力学模拟。(秦晨)

雷云电学特性的GRAPES-3介子成像观测

位于印度OotyGRAPES-3介子望远镜记录了大雷暴期间介子强度的快速(10分钟)变囮在20114月至201412月期间记录的总共184次雷暴中,2014121日的雷暴产生了1.3 GV的巨大电势通过地面上四个相隔适当(最大6公里)的监测器测量的电场,鈳估算雷云的高度和面积等特性计算结果发现雷云的高度在平均海平面以上11.4公里且面积大于等于380平方公里。雷云充电时间为6分钟能量達到1.3 km/h,这意味着该雷云所提供的功率大于等于2GW这项工作可能为雷云中千兆伏势的产生提供了首个直接证据,也可能解释了地面伽马射线閃光中最高能量(100兆伏)伽马射线的产生原因(秦晨)

一维波色混合体的液态:

使用精确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Parisi等人计算了具有接触作用的┅维玻色混合物中液相的基态性质。作者发现如果种间吸引相互作用和种内排斥相互作用之间的耦合强度比超过临界值,则可以形成液态作为该比率的函数,作者确定了每个粒子能量具有最小值和压缩率发散时的密度从而确定了均匀液体相图中的平衡密度和旋平衡節点作用。此外在稳定液态中,作者计算了化学势、声速以及结构和相干性质(如配对关联函数静态结构因子和单体密度矩阵),从洏对自约束液滴的体区域提供了详细的描述(黄通昀)

过冷液体在玻璃转化附近的

局部与全局拉伸机械响应

[编辑推荐语]:基于分子动力學模拟,作者得到了描述非晶体系宏观和局域弛豫行为的扩展指数方程的扩展系数不变性

液体和玻璃的弛豫行为通常可以扩展指数方程來描述,但关于扩展系数的起源存在着非均匀性和均匀性两种存在争议的假说:非均匀性认为整体的扩展系数源于不同特征尺度空间对应嘚局域指数弛豫的叠加而均匀性假设认为不同特征尺度空间的局域扩展系数不变。本文作者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深过冷区液体茬整体和不同特征尺度上的动态力学响应行为,发现无论是整体还是不同特征尺度上的局域粘弹性弛豫谱都可以用科尔-戴维森方程描述苴其扩展系数并不随特征尺度变化而变化,这为均匀性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并发现局域势垒与局域高频剪切弹性模量的本征关联给出叻弹性排开模型成立的微观证据。(黄通昀)

菱形相硅(r8-Si)是一种有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它由体心立方相(bc8-Si)交错堆叠形成。作者使用一種新的制样方法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菱形相硅中体心立方相的相对体积,并沿压痕施加方向观察到了变形的晶胞理论计算与观察结果表奣,内部压力约为4 Gpa时得到了稳定的r8相(马驰)

Juntunen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周期性超晶格展示出了在声子相干波干涉效应和非相干传输之间有趣嘚相互作用特别是,宽带安德森局域化导致了室温下热导率急剧下降98%低至超低值1.3Wm-1K-1,并且在非周期性Si/Ge超晶格中进一步产生约为102的反瑺大的热各向异性比率。热导率最大值的出现可以确定是在系统长度尺度上声子安德森局域化的结果该系统长度尺度连接了扩展和局域嘚电子传输方式。频率分辨图和他们的安德森局域化晶格动态描述相结合阐明了这些系统中丰富的电子传输特性,以及热电应用中热传輸的‘亚-至‘少-THz’声子工程学关联无序性的潜在可能性(王婧瑶)

通过复合强化的迁移实现

单层MoS2中的直接阳离子交换

二维材料除了其獨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还给我们提供了直接观测原子尺度范围内缺陷动力学的机会本工作中,Yang等人使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單层MoS2中的Re杂质与晶格中相邻的Mo原子发生直接交换形成置换位掺杂的过程。这种直接交换过程在体材料中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扩散机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直接交换过程的能量势垒对于热激发或者电子束中直接的能量传输来说都太大了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交换的Re-Mo对附菦存在多个硫空位不能有效降低能量势垒,不足以用于解释观察到的原子交换另一方面,计算发现掺杂的Re和周围的硫空位,在能隙Φ引入了一组不断变化的深能级于是作者提出,这些能级作为一个媒介通过多个电子-空穴复合作用,导致了这种“爆炸式”的复合型強化的迁移现象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Yang等人还证明了可以通过调控硫空位的形成来触发Re-Mo的直接交换本工作中展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为二维材料中实现操纵单个原子掺杂奠定了基础(张陆峰)

通过动量分辨的4D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测量AlN / GaN纳米盘中的电极化

作者给出了在單位晶胞分辨率下,AlN/GaN纳米线异质结构中由偏振诱导的内部电场的图像这是半导体光电子学中光学和结构现象相关性的关键所在。动量分辨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他们所采用的新的成像模式这种成像技术可以同时在实空间和倒空间中提供四维数据。作者阐释了如哬在实验中分离内部中尺度电场和原子电场并通过多电子散射的综合动力学模拟进行了验证。AlNGaN中偏振感应电场的平均差为5.3±1.5MV/cm这与先湔论文报道的专用模拟结果和光致发光测量结果是一致的。(王婧瑶)

责编:袁喆马锋杰,沈卡

包含铱酸盐在内的许多莫特绝缘体的电孓态经常被概念化为局域原子态例如著名的“Jeff=1/2。尽管轨道杂化会强烈改变这类电子态并显著影响材料的电子性质实验探测这一过程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本文中作者使用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直接探测并量化了铱酸盐材料Ba5AlIr2O11中二聚轨道的形成。观测到了对应二聚轨道噭发的尖峰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基于铱-铱团簇模型的理论模拟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部分退局域化的二聚体态可导致了电孓角动量的重新定义以及材料磁性和电子行为的改变作者表示,可以用这个来解释观测到的磁矩相对于基于原子状态的预测的减少该研究为研究包括固体、异质结构,分子和瞬态在内的大量材料中的二聚开辟了新的方向(刘钱)

极性分子各向异性t - J模型中

相互作用诱導的分数化和拓扑超导性

本文中,作者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与空穴运动的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拓扑超导相这可以使用一维各向异性的t-J模型来描述,并且实验上可以通过将超冷极化分子囚禁在光学晶格来实现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各向异性强度下体系会出现不同量子相,范围从无带隙的Luttinger液体到自旋带隙的导体和超导体特别地,作者发现在适当的z各向异性情况下该类体系中有非平凡拓扑序的相的存在。这个非平凡的拓扑相可以由有一个有限的非局域弦参数唯一地描述同时,该相展示出稳定的边缘自旋分数化这些结果使我们能够探索相互作用诱导的拓扑超导物质中的量子相。(刘钱)

绝缘体和半导体中的反掺杂效应

电子(空穴)的普通掺杂通常意味着费米能级向导帶(价带)移动并且自由载流子的电导率增加然而最近在不同材料中都发现一中特殊的掺杂特性:电子掺杂导致最低未占据带的一部分匼并到价带中,导致电导率显著降低刘奇航等人称这种特殊的掺杂为反掺杂,存在的体系包括稀土镍氧化物SmNiO3钴氧化物SrCoO2.5,锂离子电池材料等他们揭示了这类反掺杂效应的物理起源及其逆问题,即如何合理搜索这类材料他们发现电子反掺杂在导带中含有俘获空穴的半导体材料中可以实现,机理是通过电子掺杂湮灭这种空穴极化子引起的带隙增加反掺杂效应可以提供一种新奇的控制电导率的方式。(方子明)

和一阶金属绝缘体转变的起源

Lee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八面体钽二硫化物(1T-TaS2)中的绝缘相和金属 绝缘体转变(MIT)的起源,这是一种具有显著二维(2D)电荷密度波(CDW)序的层状范德华材料他们表明MIT不是由2D序本身,而是由2D-CDW的垂直排序或3D-CDW序导致的怹们确定了两种非常稳定的3D-CDW构型;一个是绝缘的,另一个是金属的两种CDW构型的竞争和混合解释了1T-TaS2MIT的许多神秘特征,包括压力和掺杂引起嘚转变和滞后行为这些结果强调了层间电子序可以在层状材料的电子相变中起重要作用。(方子明)

转角双层石墨烯中魔角的起源

[编辑嶊荐语]:研究表明转角双层石墨烯中产生平带从而引起超导性的转角与量子霍尔波函数有关

近期的研究发现,将转角双层石墨烯中两层石墨烯之间的相对角度调节到一个特殊魔角时会出现一条孤立的平带,此时双层石墨烯中会出现超导性然而,到目前为止魔角嘚起源和非常规图案仍是未解之谜。本文中Tarnopolsky等人报道了一个转角双层石墨烯连续模型,能够给出费米速度消失以及整个最低能带完美扁岼化特征作者用α(约为转角的倒数)进行参数化,发现魔角会以Δα?3/2 的周期循环出现作者通过解析方法展示,精确的平带波函数鈳以由θ函数的比值组成的双周期函数构建就如同环面上的量子霍尔波函数。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与实验相关的第一魔角的稳定性解析哋给出了它的性质,并讨论了如何从晶格弛豫效应验证本文的模型参数(李松)

无序金属中边界几何张量的普适标度理论

Fubini-Study度规张量和Berry相昰量子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中且这两个概念可以通过量子几何张量(QGT) 统一起来。本文中作者使用数徝方法研究了在外加小磁场下,接近Anderson局域化转变时的边界量子几何张量的有限尺寸标度与Anderson无序驱动的金属-绝缘体相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礻,QGT显示出普适标度性并揭示了在弱随机磁场中正交临界态和幺正临界态会发生交叉。在临界点附近的QGT的流决定了临界指数同时,作鍺也发现QGT的临界分布也是普适的即使在均匀磁场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同性。作者预言了外磁场中金属绝缘体转变处的普适和各向同性霍尔电导涨落(刘钱)

反铁磁MnTe薄膜中的平面霍尔效应

轨道耦合(SOC)通过产生各向异性的价带劈裂影响输运行为,导致Γ附近有四个自旋極化口袋他们通过群论分析,紧束缚模型和从头计算构建了最小k?p模型来重建这种劈裂该模型被用于描述零场平面霍尔效应(PHE)的旋轉对称性。PHE源自SOC导致的能带各向异性并且对于具有单个反铁磁畴的理想薄膜PHE定量估计为25-31%。(方子明)

遍布玻色子超流和莫特绝缘体楿的

非谐泛音振动的检测与表征

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非弹性电子隧道谱仪(IETS)是用于表征单分子水平的振动和自旋态的强有力技术虽然IETS缺乏严格的选择规则,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振动泛音很少见到甚至不存在在这里,Czap等人提供确凿的实验证据表明可以通过同位素取代利用STM-IETS检测到吸附在Ag110)上一氧化碳分子的受阻旋转泛音激发。他们还表明泛音激发的非谐性可以在吸附位点间进行表征和比较并苴找到了吸附在[1-10]阶梯边缘的CO的振动非谐性的各向异性证据。(方子明)

Ir111)上外延生长的石墨烯上沉积的

质量选择的FePt纳米颗粒的组装与磁性质

铁掺杂InAs半导体中由近邻效应诱导的

超导态的电子自旋三重态配对证据

Nakamura等人给出了铁磁半导体(In,Fe)As中由近邻效应诱导的超导性具有电子自旋三重态配对形式的证据正如在半金属材料中所发现的,作者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特别长的近邻范围作者从临界电流随磁场变化出现的歭久振荡推断出,超导区域边缘具有很强的超流浓度临界电流的最大值并不出现在零磁通时,而是出现在最大磁无序附近这反映了自旋三态和自旋单态配对的联系。近邻超导性中的这些自旋三态配对本质也表明了(In,Fe)As的铁磁特性(李松)

拓扑磁振子诱导的手性声子输运

MnBi2Te4薄膜的独特厚度依赖性

Otrokov等人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罗计算,研究了范德瓦尔斯层间反铁磁体在二维极限下磁性和电子性质的厚度依赖性以MnBi2Te4作为模型材料,他们发现它表现出一类显著的具有厚度依赖的磁性和拓扑相变虽然MnBi2Te4的单个七层层块是拓扑平庸的铁磁体,但由奇数(偶数)块构成的厚膜则是未补偿的(补偿的)层间反铁磁体显示出宽带隙量子反常霍尔(零平台量子反常霍尔)态。因此MnBi2Te4是第一个被预测可以本征实现零平台量子反常霍尔态的化学计量材料。这种态理论上已经被表明可以承载奇异的轴子绝缘体相(方子明)

奈尔型斯格明子主体材料GaV4S8中

光学驱动的集体自旋激发和磁矩动力学

单量子点诱导的Wigner时间延迟

与超表面耦合的GaAs中

由太赫兹驱动的相干光学声子放大

Woerner等人使用双色二维光谱证明了与金属超表面耦合的GaAs结构中的纵向光学声子可以通过其与电子等离子体的极化光学相互作用进行放大。超材料共振器增强了宽带太赫兹场从而产生相干的纵向光学声子并驱动GaAs导带中的自由电子。纵向光学声子幅度的时间演化可以通过中红外脉沖测量其诱导出的Kerr非线性来获得测量结果表明纵向光学声子最多可被放大10倍,与理论估计值相符(李松)

平面超导-半导体异质结构中嘚分数

约瑟夫森涡旋及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编织

当超导体-金属-超导体构成的平面约瑟夫森结中的金属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且处于一个面内磁场Φ时,就有可能会形成一维拓扑超导体这种一维拓扑超导体已经引起了理论和实验上关注。本文作者考察了垂直磁场和跨越约瑟夫森结嘚超流对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的位置和结构的影响作者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约瑟夫森涡旋分解成了两个半涡旋每一个半涡旋携带半个超导通量和一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式。作者还发现在这个系统中可以通过电流对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编织进行操控(李松)

导读:张鑫洁;責编:严钢

在聚合物熔体中的一维反常扩散

本文利用X射线光子相关光谱法研究了聚合物接枝的金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對于低分子量的基质聚合物链金纳米颗粒表现出正常的各向同性扩散;对于较高的分子量,颗粒呈现反常扩散其行为可用弹道运动和廣义的Levy行走来描述。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扩散是一维的,与退火过程中热流的方向以及主聚合物链的动态排列都有关对非完全排列的聚合物网络中单个金纳米颗粒的扩散行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半定量地再现实验结果这些结果有助于展示纳米颗粒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在聚合物网络中快速移动。

渗透性是软物质、材料工程和纳米流体力学中最基本的输运性质之一然而,渗透性的优化特别是不同滲透剂之间的高度选择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材料设计的一大挑战Kim等人使用朗之万动力学模拟了致密晶格膜中理想渗透剂的简约模型系统,研究了如何通过系统地改变膜的吸引力、体积分数和拓扑结构来大规模地调整甚至最大化或最小化渗透性。作者利用极限标度悝论展示了所观察到的非单调行为和渗透性极值的出现远非平凡的而是由渗透分配和扩散性之间的强反关联和实质抵消所致,尤其是在致密且高度吸引的膜内

以前的研究探索了胶体模型系统中的线性和非线性区域,但仍然缺乏对预测的、高度反常的探针位移时空分布的實验研究?enbil等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显示,当粒子受外力驱动时玻璃化转变附近的结构均匀的胶体悬浮液表现出异质的间歇的动力学行為。当外力超过阈值时作者观察到强间歇动力学和双模范霍夫分布函数;当外力较小时,粒子平均位移和静态均方位移服从线性响应关系模耦合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吻合。

剪切驱动阻塞的维数和粘度指数

以往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各向同性阻塞的临界指数与系统的维数无关。主流观点认为剪切驱动阻塞也应如此并且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将剪切驱动干扰的临界指数与适合各向同性阻塞的平均場值联系起来然而,Olsson等人并不赞同此观点并得到了与此相反的结论。作者采用了剪切驱动动力学模拟三维零温下双分散无摩擦颗粒的集合旨在与二维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压缩或淬火各向同性阻塞的结果相比,三维中的临界指数不同于二维并且得出了二维和彡维的剪切驱动阻塞属于不同的普适类的结论。

人体植入胶囊的最优辐射

自主植入式生物电子系统需要高效的辐射结构来进行数据传输和無线供电Nikolayev等人对人体植入胶囊的辐射进行研究,通过量化电耦合和磁耦合源的参数与它们可实现的效率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最佳辐射。並将物理边界辐射效率作为设计质量度量证明了基本边界远远超过传统设计所获得的效率。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质加载的圆柱形贴爿结构的最佳源的实现方法该结构的辐射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并且比现有系统提高了五倍

有界随机性下Logistic系统的相图

灭绝是任何随机生滅过程的最终吸收态,因此灭绝时间是自然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Yahalom等人研究了人口统计学与有界环境随机性共同作用下的Logistic和类Logistic系统确萣出了三个相:非活跃相,其中平均灭绝时间T随初始种群大小呈对数增加;活跃相其中T随承载力N呈指数增加;时间Griffiths相,其中TN呈现幂律關系只有当噪声有界时,系统才支持指数相在这种情况下,连续(扩散)近似在Griffiths相内被打破为了研究幂律相,作者提出了一种适用於扩散和非扩散两种机制的WKB方案

物理维度上自举渗流混合相变的存在性

自举或k-core渗流(BP)在Bethe晶格上表现出一阶与二阶的混合相变,具有不連续的序参量和发散的临界涨落Rizzo将最近提出的M-层技术用于研究平均场理论的修正。结果表明BP在所有阶上的环展开,问题都等价于具有淬火无序的旋节意味着平均场混合相变在物理维度上并不存在。然而它作为回避转变的关键性质,成为超冷液体回避模耦合理论临界點的一种途径

从线性到平方根市场影响的过渡

资本市场上大量的交易数据可以用于金融物理领域的实证研究。近二十年最重要的实证成果之一是发现了市场影响的平方根律即大额的买单或卖单对价格的影响正比于该买/卖单规模的平方根。然而在交易规模较小时,仍然存在线性市场影响Bucci等人利用一个包含美国股权市场上800万笔机构交易的大型数据集,首次细致地研究了随着交易规模的变化市场影响从线性区域到平方根区域的过渡发现新近提出的流动性动力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关于这种过渡的实证结果。作者认为两种市场影响过渡嘚产生主要因为市场流动性中存在至少“快”和“慢”两个特征时间尺度,高频交易决定市场的总体活动低频交易则使得影响函数具有凹性。

非手性弯核介晶的手性不对称螺旋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衡节点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