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有那些好处

做成人基因检测的好处是什么
成人易感基因检测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大家都知道做易感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自己预测易感疾病的风险,从而预防重大疾病的出现。那么除了能够预防疾病出现,成人易感基因检测还有哪些好处呢?
易感基因检测项目是评估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其特点是在人没发病时,从个体基因层面上预测疾病风险,预防将来会发生的疾病,防止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什么疾病需要提前检测?
检测主要针对遗传性比较明显的疾病,比如耳聋以及遗传类的肿瘤。遗传性肿瘤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知道未来得肿瘤的风险到底有多高。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她因为家族遗传,做了早期的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是高危人群,为了预防得乳腺癌,提前将乳腺切除。还有一些乳腺癌患者属于散发性肿瘤,不会因为基因导致得病,但是有这个基因得病的概率会增加。如果自己能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可以进行干预,使患病风险降低,乃至不得病。
现在第三曲线(Third curves )和上市公司中源协和深度合作,推出的成人易感基因检测是基于人体密码DNA信息解析的技术之一,拥有领衔基因检测行业的地位。最新推出的网上商城——北京基因商城,让广大顾客不出门即可实现基因检测。
第三曲线(Third curves )作为专业整合营销策划公司,拥有八年网络营销经验,200余家成功案例,专注品牌策划、活动策划、网络营销等业务。 鉴于第三曲线在网络营销上的专业性,中源协和基因委托第三曲线承接公司基因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销售工作,让更多顾客成为基因检测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心脑血管类10项
男性/女性肿瘤4项基因检测
今日搜狐热点基因检测的优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因检测的优势
&&概述基因检测的优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湛江频道&>&
个人基因检测悄然兴起 专家提醒应选择专业检测机构日 14:55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记者 李亚强 字号:|
提起基因检测,不少人都停留在可以进行亲子鉴定,作为公安破案的刑侦手段。然而,近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如今针对普通市民的个人基因检测服务也在我市悄然兴起。只需要在口腔进行简单采样,就能对乳腺癌、卵巢癌、肠癌、胃癌等肿瘤疾病,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基因检测及医疗评估和解读,甚至还可以对儿童天赋、女士美容基因进行检查。
对此,专家提醒,基因检测有科学依据,但市民在选择个人基因检测服务时,最好选择专业权威的检测机构。
现象:个人基因检测服务受热捧
“妈妈和姨妈都因为患了乳腺癌而先后去世,因为有家族史,我们姐妹两一直都很担心会不会有遗传,所以每年都会进行体检。听说现在有个人基因检测,我们就过来检测了。”今年45岁的吴女士及姐姐在霞山一基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吴女士的姐姐携带了致病基因,属于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吃一些相应药物及接受预防性治疗,同时每3个月密切复查。而吴女士则没有携带致病基因。“知道结果后,我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替姐姐发愁。”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五花八门的个人基因检测服务已经入驻港城,并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湛江市硕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开阳告诉记者,如今基因检测技术非常发达,只需要通过使用采样拭子在客户口中刷动几下,全程不超过3分钟,则可完成采样。而从采样到出检验报告也只需要十多二十天。“这一技术不仅能为公安机关提供刑侦技术支持,还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比如衰老基因检测服务也受到不少女性的欢迎。”
提醒:基因检测应选择权威机构
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大量民众选择基因检测,从而使家族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早期治愈率高达95%,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个人基因服务也在兴起。
“基因检测的确实有科学依据的,人体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包含着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从中提取出DNA,就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吴医生表示,目前,我国的个人基因检测服务普及程度还不高,消费者在选择个人基因检测服务前,更应先了解个人基因检测,哪些是合适自己的,基因检测能做到什么,针对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同时,选择个人基因检测服务时,最好选择权威专业的服务机构。
[责任编辑:周子琪]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
湛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②&&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恶意修改,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湛江新闻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所产生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湛江新闻网联系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导读: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通过基因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风险,那么可以针对性的避开不良的环...
  导读: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通过基因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风险,那么可以针对性的避开不良的环境,从而让疾病不能表达,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那,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适合哪些人?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基因检测。
  一、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取被检测者的口腔粘膜细胞,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或超高通量SNP分型技术,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分析他所含有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从而使人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圣体患病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预防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如同一本个人健康说明书,它告诉我们生命该如何正确使用。
  二、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
  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的功能片断,是生物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主宰生命,是生命生老病死的根源。
  1 、预测医学。在健康和亚健康时期就能够准确预测疾病的风险。
  2 、疾病预防。疾病=内因+外因。通过对内因的了解,可有效地避免外因的影响,从而可降低患病的风险。
  3 、健康管理。通过基因检测,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主动的改善环境和生活习惯,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
  4 、个性化医疗服务。通过基因检测,提示我们哪些药物要慎用,不但大大地降低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提高了疗效,更避免了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基因检测适合哪些人:
  1.婴儿做基因检测
  可以找到婴儿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的相关遗传基因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保存婴儿基因,对以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癌症灯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婴儿的基因未受外界环境的的广泛影响,较好地保持着父母赐予的原始版本,基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婴儿基因保存的越早,基因就越原始,越纯正,越完整,保存的价值也就越大。婴儿基因的检测和保存,对他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儿童做基因检测
  不仅可以掌控疾病易感基因,为一生的健康提供保证,还能分析其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发展特长.可以根据孩子的 未来,让孩子健康成长,定向发展。再也用不着逼着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绘画,后天学舞蹈-------,不仅让孩子受累,家长操心,也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孩子的科学发展。
  3.青年期做基因检测
  可以根据你的性格、特点选择学科,确定学业方向;可以选择适合你的工作和岗位;可以在择偶中根据双方基因物质选择最佳匹配自己的人选,为双方的幸福,也为自子孙后代负到责任。
  4.中年人做基因检测
  就可以避免对重大疾病的担忧,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强度,更有效地防御外界污染,更轻松地干事业。
  5.老年人做基因检测
  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老年时较易感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高血压、心脏病等,可以积极做好保健,延长健康年龄,提高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幸福。
  6.夫妻共同做基因检测
  就可以开创了基因家谱(这可能是你们家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仅对自己健康有利,更为了子孙后代留下了最有价值的生命和健康信息,其意义无比巨大。
  7.化学污染、物质污染接触者或病毒感染者做基因检测
  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的发生。如果居住或工作的地方有电磁发射塔,如在家具装饰材料地方工作的人,如果长期接触电脑,长期使用机器,长期看电视的人,还有如是有行业、煤炭行业、矿山行业的人等。
  8.肥胖NA高血糖,高血脂性功能障碍者做基因检测
  我们就可以明辨真假,采取有效的施法措施,让你早日解除痛苦,恢复健康。
  9.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做基因检测
  结果有两种,一是你身上没有烟酒能引爆的疾病易感基因,那就可以适当继续。第二种是如果有烟酒能引爆的疾病易感基因,那没什么说的,赶快戒掉,因为什么也不如生命和健康重要。
  10、有疾病更应该做基因检测
  将会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医生将根据检测结果准确地诊断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并根据检测结果准确的制定医疗方案,使你的病能够早期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通过基因体检让具有癌症或多基因遗传病等高危人群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带有疾病基因,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并做好饮食保健与生活习惯的调整,来避免疾病发生的可能。
专业站首席律师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最新解决方案
可以,只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并且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即可。 ...
协议离婚时原则上由双方自主约定,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子女和财产问题的。不过,双方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 ...
根据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不同,紧急保护裁定的有效期为15天,长期保护裁定有效期为3至6个月。如果确有必要的,还可以延长至12个月。 ...
具体而言,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可以在离婚诉讼提起之前、诉讼过程中或者诉讼终结后的6个月内提出。 ...
离婚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否则的话将很难申请成功。 ...
申请成功后可以得到以下的保护: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3、要求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4、其他措施。 ...
在确认亲子关系的诉讼中,亲子鉴定能否强制,可否直接推定对拒绝鉴定一方不利的事实成立。带着种种疑问,跟着小编一起阅读下文。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法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那么亲子鉴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下文为您具体介绍。
如今,很多夫妻之间对彼此不够信任,婚外情泛滥,为了弄清楚自己有没有被戴“绿帽子”,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做单方的亲子鉴定。单方亲子鉴定,是指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同意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子女进行亲子鉴定。那么单方亲子鉴定的效力是怎么样的呢?下文为您具体介绍。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分析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其实,亲子鉴定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之,如滴骨验亲,滴血验亲等。那么亲子鉴定的程序是什么呢?下文为您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规定: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的一方的主张成立。具体的下文为您介绍。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门推荐:
400-676-8333
微信扫一扫,关注找法网癌症患者的新希望——基因检测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Exons既外显子,是基因表达的部分。这个专栏便是基因检测领域的外显区域,希望能通过文章向大家介绍基因检测领域有用和有意思的事。","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118102,"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基因检测,你要知道的都在这里","urlToken":"Exons","id":2809,"imagePath":"v2-1a37a357bc7eebfd30cd2a84.jpg","slug":"Exons","applyReason":"","name":"Exons - 基因真探","title":"Exons - 基因真探","url":"/Exons","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4542,"avatar":{"id":"v2-1a37a357bc7eebfd30cd2a84","template":"/{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v2-1a37a357bc7eebfd30cd2a84_l.jpg","articlesCount":18},"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v2-802eab32d0ec23b2df8f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v2-802eab32d0ec23b2df8f.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基因检测 & 癌症从电视剧里也好,身边听到看到的也好,对于癌症,或多或少,我们并不陌生。大体上会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接受肿瘤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而这些治疗会伴随着副作用,比如掉头发、恶心呕吐等,因为癌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的癌变,在杀死癌细胞…","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08:08:10+08:00","sourceUrl":"","urlToken":,"id":1852760,"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癌症患者的新希望——基因检测","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2809,"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v2-802eab32d0ec23b2df8f_r.jpg","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4bddfd37d8c52ad2adb29dc503dff7cf","uid":08,"isOrg":false,"slug":"yey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分子生物学天然免疫反应模式,负责相关基因检测方向科研项目。博士毕业后进入海普洛斯先后任职产品经理及遗传咨询师,产品总监,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全国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和市场业务。\n\n同时我在也参与关于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的科普工作。在知乎我写下超过100个关于生物和基因检测的回答。我和知乎一起著有“盐系列”《基因解码》一书,另外也与罗奇斌等工作著有《互联网+基因空间》一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大众基因检测。\n\n如果你想找我聊聊,也可以在在行上跟我联系,相关话题是“基因检测行业:新机会和要避免的坑” /mentor//","name":"葉一","profileUrl":"/people/yeyi","avatar":{"id":"6663ef79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118102,"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487454}],"title":"癌症患者的新希望——基因检测","author":"yeyi","content":"基因检测 & 癌症从电视剧里也好,身边听到看到的也好,对于癌症,或多或少,我们并不陌生。大体上会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接受肿瘤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而这些治疗会伴随着副作用,比如掉头发、恶心呕吐等,因为癌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的癌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我们自身的免疫能力也受到伤害,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靶向药的诞生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从“靶向”二字即可知:靶向药就是以肿瘤某个特征作为靶标,药物在设计时就只针对这个靶标起作用,这样的药物就称为靶向药。由于靶向药以肿瘤特征为靶标,相比起化疗普遍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是,靶向药的使用,需要一个关键的环节:基因检测。我们需要检测到肿瘤有哪一种特异性的靶标,才能根据不同的靶标推荐相应的靶向药。因此基因检测可以说是靶向药这个对癌症“正规军”的“前哨兵” – 先探好敌情,再跟进杀灭。我的工作,便是通过基因检测辅助靶向药的使用,进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几率。虽然基因检测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用于癌症治疗却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不到10年而已,并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成就了今日的地位。易瑞沙——现在最重要的靶向药之一,正是这一切的主角。初出茅庐,ZD1839的诞生每一种新药刚研制时,都要经过临床试验的阶段,在小范围内让自愿加入的患者服用。这个时候的药品会有一个像代码一样的小名,易瑞沙当时的小名叫:ZD1839。ZD1839刚出现时是被寄予厚望的,因为它是通过抑制一个叫EGFR的生长基因,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与传统的化疗药“简单粗暴”的抑制细胞分裂的方式相比,针对性更强。ZD1839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到2000年,ZD1839在实验中一直表现不俗,研究人员便决定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从人群中看看效果。于是设计了两个相关试验:IDEAL-1和IDEAL-2。他们都是给予患者不同剂量的ZD1839,并没有对照组。唯一不同的是IDEAL-1是一个国际试验,包括了大量的日本患者,而IDEAL-2只包括美国人群。因为算是“小白鼠”,科研人员对于入组病人还是有选择的。这两个试验分别入组了200多例病人,他们都是在经过标准治疗后疾病仍然无法控制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基本上处于“无药可用”的状态,因为有了在研药物,反而有了新希望。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也是证实药物有效的非常好的证据:在所有现有治疗都失败的患者中取得疗效,就证明它给予了“无药可用”的患者可能的治疗手段。即使只有部分病人获益,也是非常好的结果。对于患者来说,反正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不如 “死马当活马医”,看看效果如何。效果良好,加速上市时间来到2002年, IDEAL-1和IDEAL-2试验主体完成,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上发表,结果非常鼓舞!在这些“无药可用”的患者中,分别又有20%(IDEAL-1)和10%(IDEAL-2)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这就意味着本来觉得没有治疗方法的这一部分患者,现在又有了新希望。不单得到控制,有一些患者在服药后还有非常显著的病情改善,包括转移得到控制、肿瘤缩小、身体明显好转等等。ZD1839对这些患者就如“神药”一般,迅速让他们的病情得到大大的环节。在这两个试验的结果下,日本和美国都加快了审批,ZD1839分别在2002年在日本,以及2003年在美国被批准上市。上市后它也有了现在的名字 – Iressa(易瑞沙)新证据出现,退市的恐慌患者为了有新药而欢欣鼓舞,生产这个药品的药企阿斯利康,也在加速推进药物在患者中销售。但随着最新的、更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的报道,动摇了易瑞沙的治疗地位。2004年,新的大规模临床试验ISEL在美国完成,但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这个试验入组了1692人,试验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服用易瑞沙,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是否服用易瑞沙能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可是两个组的患者死亡曲线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下图),而易瑞沙组(黄色)的患者患者死亡曲线和安慰剂组(蓝色)几乎是重叠的。也就是说服用易瑞沙和服用安慰剂几乎不会对患者的生存造成影响。从数字上来说,服用易瑞沙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比服用安慰剂患者长0.4个月,远远没有达到公众的预期。但是,在这组试验中的亚组分析中,不吸烟人群和亚洲人群服用易瑞沙后还是显示了较好效果。这表示易瑞沙对这些人群还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药物给到这些特定的人中,很可能是可以帮助到这些患者的。但基于药品上市取决于整体人群数据,ISEL无疑宣判了易瑞沙在美国的死刑。美国的新试验推翻了原来的证据,在日本也传来了对易瑞沙的另一个坏消息。由于在日本上市得更早,大量不能手术或者肺癌复发的患者都服用了易瑞沙。三个月内,就有超过7000名患者购买了易瑞沙并服用,但在服药过程中很多人反映副作用巨大,主要是导致肺部不适。后续调查发现,竟然有超过160人因为易瑞沙的副作用而死亡,大多数是因为肺间质病所引起的。到了2004年,在日本服用易瑞沙患者达到44,000人,有超过2%的人因为副作用而死亡。这样的高死亡率也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在后续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易瑞沙的阿斯利康虽然已经在临床试验中了解到肺部的不良药物反应,但在第一版的药物标签中并没有标上;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厚生劳动省(负责社会健康)把药物适用范围扩大了,导致非适应症患者也可以服用易瑞沙。 种种因素加起来,才导致了服用易瑞沙的患者如此多的副作用和如此高的死亡率。在日本,所幸易瑞沙对部分患者还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并没有被完全禁止。在美国,因为ISEL大型试验的失望结果,在2005年,易瑞沙在美国就被就勒令退市了。短短两年,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药物,就从“神药”变成“废药”,给了肺癌患者希望,却又带来了更大的失望。易瑞沙是否就将成为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记入史册呢?关注机理,新的转机就在药物临床应用受阻的时候,基础科研的新发现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转机。还记得在前面第一次试验中,IDEAL-1和IDEAL-2的效果差别吗?IDEAL-1有20%,比IDEAL-2的10%要高出一倍,而这两组人群的差异在于,IDEAL-1是一个国际试验,包括了大量的日本患者,而IDEAL-2只包括美国人群,这个细节之前提到过。另外,在前面第二个大型试验(ISEL)的亚组分析中,也提到了,易瑞沙对东亚人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两个小细节引起了敏锐的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猜测,这其中是否还有未发现的机理呢?前面也说过,易瑞沙是通过抑制一个叫EGFR的生长基因,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的,这个起作用的靶点——基因EGFR便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由于易瑞沙在之前的试验中对于日本及东亚人群效果更好,不禁让人假设:是不是易瑞沙的效果跟日本人特异的EGFR有关系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Paze在2004年6月《科学》中发表的一篇论文,便证实了这个猜想。他们把易瑞沙和不同的细胞混合在一起,惊奇地发现易瑞沙对于有一种特殊的突变细胞H3255(L858R突变)有特别好的抑制效果。同年5月,哈佛大学的Lynch也独立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易瑞沙对L858R和delL747-P753insS这两种突变的细胞抑制效果特别好。L8585R是已经被Paze证实过了,delL747-P753insS则是一个新的突变。这个结果说服力很强,被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上。两个独立的实验室都做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分别发表在《科学》和《新英格兰医学》这两本科学和医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刊物上,证实了易瑞沙的治疗效果对于某种特定突变是更好的。两个独立的实验室都做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分别发表在《科学》和《新英格兰医学》这两本科学和医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刊物上,证实了易瑞沙的治疗效果对于某种特定突变是更好的。那么,这两个结果给了临床用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这样突变的患者服用易瑞沙更加敏感呢?而且日本人有更多这样的突变?突破自身,东方的野望由于美国强大的科研力量,药企阿斯利康研发了最顶尖的药物,科研机构NIH和哈佛大学找到了易瑞沙的有效机理。那么在亚洲,或者说华人,是不是能够参与到这样改变癌症治疗的研发中来呢?接下来要出场的,是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的莫树锦(Tony Mok)教授。正是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从易瑞沙基础研究又再次回到临床的过程。在讲他的成绩之前,先让大家看看莫教授其人。目前莫教授已经50多岁了,下面是他的照片,这是他平时穿着打扮的风格。在上次中国肿瘤学会的会议上,莫教授穿着大红色的开领衬衣,头发挺得笔直,不仔细看以为是刚30出头的博士,而不是一位资深的科学家。就是这样一位有个性的教授,开创了易瑞沙和基因检测的新路程。在年期间,为了验证基础研究的结果,莫教授主持了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入组了1217名亚洲肺癌患者。研究组患者服用易瑞沙,对照组患者使用化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情况。这个临床试验被命名为IPASS。在年期间,为了验证基础研究的结果,莫教授主持了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入组了1217名亚洲肺癌患者。研究组患者服用易瑞沙,对照组患者使用化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情况。这个临床试验被命名为IPASS。如果要获得阳性结果,就意味着易瑞沙要比化疗的疗效要更好才行。同时,莫教授还引入了基因检测这个因素,把服用易瑞沙的患者都进行EGFR基因检测。药物成败与否,就看这一次临床试验了!2009年,莫教授的IPASS完成,结果出奇地好。在不考虑基因检测结果的情况下,从总体人群上来说易瑞沙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已经比化疗的要强。至少在亚洲人群里,证实了这个药品使用是能够获益的。基因检测的结果更让人震惊:在基因检测为阳性(有特定突变)的人群中,服用易瑞沙的有效率达到了71.2%,而在阴性(没有特定突变)的人群中,就只有1.1%。而且在突变组中,也就是易瑞沙有效组中,患者的反应(下图)明显要比化疗组要好,易瑞沙大大提高了这部分病人的生存质量。这个结果可以说是癌症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以往的药物,都是根据疾病的部位(肺癌/肠癌/乳腺癌…)或癌症的病理结果(腺癌/鳞癌…)进行给药。只要是同一类患者,都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但是,莫教授的IPASS试验,明确地颠覆了这种概念。是否服用易瑞沙,需要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如果有相应的敏感突变,就使用易瑞沙,如果没有,就用标准的化疗方案。这不但让很多有敏感EGFR突变的患者能够得到易瑞沙的治疗,从中获益。而且也避免了没有EGFR敏感突变的人群服用,他们不能好转,反而要承担副作用。可以说,莫教授的IPASS试验将基因检测第一次带入到肿瘤治疗领域。这是在肿瘤的治疗领域第一次引入个性化的治疗。基因检测,福音布道者在IPASS试验后,各个地区又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因检测,以确定每种基因突变在肺腺癌患者中的比例。从下图可以看到,在东亚(左图),EGFR突变(浅蓝色)的人群占到了一半左右,而在美国和欧洲人群中(右图),只有10%的人群。 那么之前观察到的现象就很好解释了。易瑞沙对于东亚人群治疗效果更好,是因为东亚人群有更多的人携带敏感的EGFR突变,而不是其他原因。那么之前观察到的现象就很好解释了。易瑞沙对于东亚人群治疗效果更好,是因为东亚人群有更多的人携带敏感的EGFR突变,而不是其他原因。如今,在服用易瑞沙之前,患者都被要求先做一个基因检测,才确定是否服药。基因检测也是和易瑞沙一起走入癌症治疗的领域,开创了基因检测在癌症治疗的先河。继往开来,AZD9291的传承跟许多药物医院,易瑞沙服用后也会形成耐药。研究发现这还是基因变异的原因 – 一个名为T790M的突变会让易瑞沙不再有效。有了易瑞沙的启示,在掌握了基因—药物这个思路后,药企迅速进行研发,现在一种名为AZD9291的药物专门针对于T790M突变。假设基因基因检测后发现是此突变,可以用AZD9291进行治疗,克服易瑞沙产生的耐药。和易瑞沙一样,基因检测也在AZD9291的治疗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检测到T790M突变,才能确定服用AZD9291这个药物。易瑞沙,基因检测与未来靶向药通过易瑞沙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药物是如何从“神药”,变成“毒药”,最后通过基础科研和临床试验,重新回到市场,帮助无数的癌症患者。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关靶点EGFR的基因突变以及在患者中对EGFR进行基因检测。现在,在肺癌患者服药前,都被建议进行多基因检测,不同的基因突变可以推荐不同的靶向药物,真正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基因突变做到了“个体化治疗”。目前针对于肺癌的靶向药多大十几种,这些靶向药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才能服用。在可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靶向药进入到临床试验和市场,以后患者医院开药,除了常规检测,医生一定会问:“你做基因检测了吗?”。","updated":"T00:08: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34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Followed":false,"name":"木木","headline":"闷骚工科男","avatarUrl":"/ab00cadd6f041dfb71fc5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mu-mu-60-32","bio":"稳定压倒一切","hash":"afe8fbf7b2a34b88e8ea","uid":338000,"isOrg":false,"description":"闷骚工科男","profileUrl":"/people/mu-mu-60-32","avatar":{"id":"ab00cadd6f041dfb71fc5","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伟巍哥","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wei-wei-ge-37-4","bio":"管理学博士","hash":"1b3e8e753aa1f03a5f5b0f","uid":7283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wei-wei-ge-37-4","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顺其自然","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shun-qi-zi-ran-86-92","bio":"教师","hash":"79a79cee3cc6ef038da5ca78","uid":3374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shun-qi-zi-ran-86-92","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avatarUrl":"","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0"},{"isFollowed":false,"name":"Cupes Liu","headline":"爱数值,爱挖洞。选择性开放评论区。","avatarUrl":"/a54390d8d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cupes-liu","bio":"中共党员","hash":"f06e2b4a86a0a7dbca3ead","uid":32,"isOrg":false,"description":"爱数值,爱挖洞。选择性开放评论区。","profileUrl":"/people/cupes-liu","avatar":{"id":"a54390d8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kakaxi ok","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kakaxi-ok","bio":null,"hash":"6a2ae3c938f543cd2bdd449c14d7f669","uid":64,"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kakaxi-ok","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高级思维","headline":"吊打自干五。在对我做任何猜测前,请到天涯搜索我账号下原创的文章。","avatarUrl":"/v2-8ffd457ebb07832fff51deaf25336ca7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gao-ji-si-wei-24","bio":"业余爱好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ash":"18eec19776aac1c999fbb07","uid":432700,"isOrg":false,"description":"吊打自干五。在对我做任何猜测前,请到天涯搜索我账号下原创的文章。","profileUrl":"/people/gao-ji-si-wei-24","avatar":{"id":"v2-8ffd457ebb07832fff51deaf25336ca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周尔东","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zhou-er-dong","bio":null,"hash":"cac810aa55af67eb4ed444f","uid":32,"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zhou-er-dong","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802eab32d0ec23b2df8f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基因检测"},{"url":"/topic/","id":"","name":"癌症"}],"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800,"height":50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Exons","name":"Exons - 基因真探"},"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真诚赞赏,手留余香","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80,"tipjarorCount":14,"annotationAction":[],"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08:08:10+08:00","url":"/p/","lastestLikers":[{"bio":"基因检测、精准医疗","isFollowing":false,"hash":"529a1f6c5f99bed396ee2c","uid":677000,"isOrg":false,"slug":"chad-72","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chad","profileUrl":"/people/chad-72","avatar":{"id":"v2-ec9a276f7460da1bfafd47e06e4649c8","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aac90b46ac0ad4feaa08f0c","uid":353800,"isOrg":false,"slug":"toooobusy","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纽扣","profileUrl":"/people/toooobusy","avatar":{"id":"v2-38dbeb3c170","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非粉拒邀","isFollowing":false,"hash":"c05c77fbeebcdc8ab6a9853caf6b25ba","uid":695100,"isOrg":false,"slug":"sweet66","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挨踢攻城狮、十流站长、心理学和社科胡扯搬砖工、医学和自然科学爱好者、 约稿出书请私信、","name":"WotChin","profileUrl":"/people/sweet66","avatar":{"id":"v2-f962adec0b7a69dffd1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b4a219eb0a51acdaa6e877","uid":606000,"isOrg":false,"slug":"shirley-8-21","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Shirley","profileUrl":"/people/shirley-8-21","avatar":{"id":"v2-1d2cbe97c70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65d9db5be5c9bbb0f52cbeaebfa77d87","uid":36,"isOrg":false,"slug":"jordan-jaso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jordan jason","profileUrl":"/people/jordan-jason","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基因检测 & 癌症从电视剧里也好,身边听到看到的也好,对于癌症,或多或少,我们并不陌生。大体上会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接受肿瘤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而这些治疗会伴随着副作用,比如掉头发、恶心呕吐等,因为癌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的癌变,在杀死癌细胞…","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ae48f62af9faa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癌症"},{"url":"/topic/","id":"","name":"医疗"},{"url":"/topic/","id":"","name":"基因"}],"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4bddfd37d8c52ad2adb29dc503dff7cf","uid":08,"isOrg":false,"slug":"yey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分子生物学天然免疫反应模式,负责相关基因检测方向科研项目。博士毕业后进入海普洛斯先后任职产品经理及遗传咨询师,产品总监,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全国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和市场业务。\n\n同时我在也参与关于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的科普工作。在知乎我写下超过100个关于生物和基因检测的回答。我和知乎一起著有“盐系列”《基因解码》一书,另外也与罗奇斌等工作著有《互联网+基因空间》一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大众基因检测。\n\n如果你想找我聊聊,也可以在在行上跟我联系,相关话题是“基因检测行业:新机会和要避免的坑” /mentor//","name":"葉一","profileUrl":"/people/yeyi","avatar":{"id":"6663ef79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Exons","name":"Exons - 基因真探"},"content":"预防癌症,已经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话题。在网上随便搜索,就能看到许多关于癌症发生的成因,归结起来引起癌症的因素包括几大类:微生物感染我曾经在香港读书工作近6年,经常被问到HPV疫苗注射的问题,身边也有不少的朋友到香港进行接种了,原因就是HPV和宫颈癌高度相关。根据以往的,在发生宫颈癌的患者中,HPV的感染引起的占有90%以上。如果能有效地控制HPV的感染,也就能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在最理想的状况下,通过疫苗彻底彻底预防HPV的感染,我们就将可以把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到如见的十分之一以下。为什么HPV会引发宫颈癌?从发生机制的角度上来说,宫颈这个部位刚好是两种细胞(柱状细胞和鳞状细胞)的交界处。这个地方细胞较少,往往容易受到到HPV攻击,从而引起癌症。 但是不是只要感染HPV就会得宫颈癌?当然不是。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的人群看,HPV是一种非常高感染率的病毒。。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中等院系读书/中型公司上班(女性100人左右),在你周围的人当中平均有10人是HPV的感染者。在那么高的感染率下,并没有出现相应数量的宫颈癌患者,显然感染病毒和癌症发生还是有相应距离的。HPV的感染并不完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其中还有和身体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用关系图表示就是:与HPV类似,很多引起肝炎的病毒都引起了肝癌,如乙肝病毒。在胃中生存的幽门螺杆菌,也是部分胃癌的元凶。同样的,受到感染到最后癌症发生,并不是确定关系,这些外部感染也是通过和身体相互作用引起癌症的。 有毒化学物质 提起“有毒化学物质”,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什么什么?实验室里各中散发着刺鼻味道的瓶瓶罐罐,冒着黄色烟雾的化学厂,还是太阳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反光的河里的漂浮物?这些都是,但实际上我们每天都被一种更常见化学混合物所笼罩:烟草烟雾。 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肺癌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癌肿,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第一,而引起肺癌的重要因素就是吸烟。在中国,每年平均有73万人被诊断为肺癌,61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都和吸烟有关。而且,统计显示长期吸烟人群患上肺癌的概率是非吸烟人群的。 不同的统计和调查都证实了吸烟是引起肺癌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虽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如此密切,但也不乏天天烟雾缭绕,却也不影响健康的人。邓小平和张学良都是长期吸烟的人,甚至在外交场合也是如此,最后两位过世时也不是因为肺癌,而是因为其它疾病。因此,长期吸烟的确会大大增加癌症的发生,但也不是确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香烟里面的化学物质通过某些方面影响人体,最终导致癌症。 过量电离辐射比起微生物和吸烟,电离辐射相对来说离我们很远,除非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核电厂泄露,原子弹爆炸),我们才会接触到过量的辐射。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核电站事故造成了周边的辐射污染,包括了1979年在美国的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最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而核弹的投放在历史上也只有二战在长崎和广岛两次。 科学家曾经统计了在原子弹爆炸之后周边地区癌症发病率的图。可以看到,在核爆之后,白血病的发病率在短短十年内就大幅增加,在随后的几十年内才缓慢下降。而其它类型的癌症,多数是如肺癌、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高发病率在10年后才呈现上升趋势,一直攀升到40年后才缓慢下降。毫无疑问,核爆产生的辐射引起了白血病和其它癌症发病率的异常高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两者发生的速度并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两个高发的时间差,其中从辐射到发病,也是存在着和身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以上各个因素都可以诱导癌症的发生,但这些因素却都不是充分因素: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会大大增加患癌症几率,但是也不绝对患上癌症。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最后发展成癌症,中间还有什么决定因素呢?癌症的本质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癌症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的癌症,就是癌细胞不受身体控制不断生长,最终扩大、转移从而影响健康甚至死亡的疾病。其中,癌细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受控制地生长”。 人正常的新陈代谢是需要不断有细胞进行更新,才能保证我们新陈代谢的需要。如人体负责抵抗细菌的一种白细胞,称之为中性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细胞的平均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几天,每天有数以百亿个细胞被“制造”出来来对抗细菌的侵染,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人口数目的10倍以上。像中性粒细胞一样,每种细胞就像人体工厂里的部件,不但每天要大量地生产,还要要精确地控制产量。但癌症打破的这种“控制产量”,以疯狂的速度制造某种细胞。如白血病,就是因为白细胞生长过多(有时候甚至让血液呈现乳白色),从而引起的癌症。 那么为什么细胞会不受控制地生长?主流科学认为,是因为细胞控制生长的基因,也称“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功能大大增强,指挥细胞不接受身体的信号不断地生长,让正常的细胞“叛变”,成了癌细胞。归根结底,是细胞本身的基因变异导致生长失去调控,因此:癌症,本质是一种“基因病”。这样造成癌症的原癌基因有一些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例如有一个基因称为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它所形成的蛋白质其实发挥一个很基础的功能:接受关于身体信号,然后“告知”细胞,让细胞生长。它的存在就向一个水坝对下游的控制,下游水量太小就开闸放水,保证供应;下游水量太大就先关上,等待一部分水被消耗掉。但是如果EGFR有变异,那么它就不能精准地进行调控生长,而是不断地释放“生长信号”,导致细胞不断增值,从而形成癌症。 就像一个不能关上的水坝,不断向下游倾泻河水。因此,从基因的层面来说,一些的原因都是诱因,真正产生癌症的原因的基因由于环境和身体的共同作用,导致“原癌基因”突变,控制细胞不断生长,最终造成癌症。 所以以上的外界条件到癌症发生,中间缺失的链条就被补上了: HPV感染引起宫颈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增加,从而引起原癌基因的变异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导致一部分卵巢细胞不断生长,最终发展成卵巢癌。 有毒化学物,如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引起了肺癌细胞的大量基因变异,其中一些突变发生在原癌基因上面,造成一些肺细胞不断增殖,从而形成了肺癌。 过量的放射对基因有严重的打断和引起变异的作用,如果这些发生在细胞不同的原癌基因上,因为在白细胞和其它细胞的变异有区别,就会形成癌症。 目前已经有几百个原癌基因已经被发现了,下图是数据库中展示的原癌基因,目前已经收录459和癌症相关的基因,新的发现还会不断添加进来。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so what?是的,通过科学的不断研究,我们发现癌症本质是一种“基因病”,然而那又代表了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去帮助患者或者防护癌症吗 -- 是的,我们可以。开发药物当人们越来越了解癌症和原癌基因,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合成相应抑制这种基因(所产生的蛋白)的药物,这样就可以杀灭 癌症了。这样的药物,就称为靶向药。目前已经有几十种靶向药物,在研的靶向药和临床药物更是达到几百种,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晚期的患者有效缓解和延长寿命。(听起来原理简单,但靶向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药物开发到基因检测的介入也走了不少弯路。后面有机会也会写一篇关于靶向药的文章,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故事)早期筛查另外,了解到癌症的本质是一种基因病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基因变异来及早筛查癌症。譬如通过检测人体内的基因,一旦发现和癌症相关的变异,我们通过一系列和过往数据的比对以及分析,理论上是可以推断出可能在哪些部位发生了非常早期的癌细胞,再加上影像学的监测和手术切除,就可以在非常早期的时候根治癌症,预防扩散。“基因病”的未来围绕“癌症是一种基因病”这个认识,医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催生了“个性化医疗”这样的新型医学,可以结合不同基因变异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说不定哪一天,“基因病”最终的解决方案会是“基因武器”,目前科学界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21:04:23+08:00","url":"/p/","title":"什么导致了癌症?","summary":"预防癌症,已经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话题。在网上随便搜索,就能看到许多关于癌症发生的成因,归结起来引起癌症的因素包括几大类: 微生物感染我曾经在香港读书工作近6年,经常被问到HPV疫苗注射的问题,身边也有不少的朋友到香港进行接种了,原因…","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7,"likesCount":59},"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b520cefe0c49b63dfce3fdcfd7ea2a47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产品测评"},{"url":"/topic/","id":"","name":"基因检测"}],"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4bddfd37d8c52ad2adb29dc503dff7cf","uid":08,"isOrg":false,"slug":"yey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分子生物学天然免疫反应模式,负责相关基因检测方向科研项目。博士毕业后进入海普洛斯先后任职产品经理及遗传咨询师,产品总监,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全国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和市场业务。\n\n同时我在也参与关于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的科普工作。在知乎我写下超过100个关于生物和基因检测的回答。我和知乎一起著有“盐系列”《基因解码》一书,另外也与罗奇斌等工作著有《互联网+基因空间》一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大众基因检测。\n\n如果你想找我聊聊,也可以在在行上跟我联系,相关话题是“基因检测行业:新机会和要避免的坑” /mentor//","name":"葉一","profileUrl":"/people/yeyi","avatar":{"id":"6663ef79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Exons","name":"Exons - 基因真探"},"content":"大约从一年前起,基因检测的概念在大众中越来越流行,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消费得起的基因检测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通过检测基因,分析出祖源、饮食健康、遗传风险等等,但大家都有疑问:基因检测到底是怎么回事?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博士+基因行业从业者,写过不少基因检测的科普,也出过两本相关的书《基因解码》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但每次遇到这些问题我尝试解释的时候,对方却听得云里雾里。因此这次我邀请出镜,试用了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基因检测产品,并对这些产品进行测评。希望能帮大家了解市面上各种基因检测产品的功能,同时也从这些产品的分享中给大家普及基因检测这项“高科技”技术。网页视频地址:手机视频地址:","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8:37:01+08:00","url":"/p/","title":"基因检测视频系列 -- WeGene产品测评篇","summary":"大约从一年前起,基因检测的概念在大众中越来越流行,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消费得起的基因检测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通过检测基因,分析出祖源、饮食健康、遗传风险等等,但大家都有疑问:基因检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博士+基因…","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15,"likesCount":12}},"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80,"likesCount":342,"FULLINFO":true}},"User":{"yeyi":{"isFollowed":false,"name":"葉一","headline":"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分子生物学天然免疫反应模式,负责相关基因检测方向科研项目。博士毕业后进入海普洛斯先后任职产品经理及遗传咨询师,产品总监,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全国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和市场业务。\n\n同时我在也参与关于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的科普工作。在知乎我写下超过100个关于生物和基因检测的回答。我和知乎一起著有“盐系列”《基因解码》一书,另外也与罗奇斌等工作著有《互联网+基因空间》一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大众基因检测。\n\n如果你想找我聊聊,也可以在在行上跟我联系,相关话题是“基因检测行业:新机会和要避免的坑” /mentor//","avatarUrl":"/6663ef79a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yeyi","bio":"","hash":"4bddfd37d8c52ad2adb29dc503dff7cf","uid":08,"isOrg":false,"description":"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分子生物学天然免疫反应模式,负责相关基因检测方向科研项目。博士毕业后进入海普洛斯先后任职产品经理及遗传咨询师,产品总监,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全国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和市场业务。\n\n同时我在也参与关于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的科普工作。在知乎我写下超过100个关于生物和基因检测的回答。我和知乎一起著有“盐系列”《基因解码》一书,另外也与罗奇斌等工作著有《互联网+基因空间》一书。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大众基因检测。\n\n如果你想找我聊聊,也可以在在行上跟我联系,相关话题是“基因检测行业:新机会和要避免的坑” /mentor//","profileUrl":"/people/yeyi","avatar":{"id":"6663ef79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description":"香港城市大学 生物学博士"},"bestAnswerer":{"topics":[{"type":"topic","id":"","name":"生物学"}],"description":"优秀回答者"}}}},"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webAnswerRecommendLive":"newVersion","newMore":"new","sendZaMonitor":"true","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oldbuy","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Exons":{"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Exons","name":"Exons - 基因真探","creator":{"slug":"yeyi"},"url":"/Exons","slug":"Exons","avatar":{"id":"v2-1a37a357bc7eebfd30cd2a84","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检测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