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有些人生发展心理学性高调

心理学解析:人为什么会自恋
网络 文/曾奇峰
&& &英语中自恋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 &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的课题,而且也许是最有趣的课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自恋分成一般性的自恋和病态的自恋。一般性自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点。以下我们就看一看两个可以反映自恋倾向的行为。
&&&&首先是写日记。从效果上看,写日记确实可以起到记录重大事件、练习写作能力的作用。但从动机层面看,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恋。有一组外国漫画,名叫《一个女孩的一天》,精细地描绘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一天的经历:起床,照镜子,打扮,与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一起玩,男孩送给她一朵花,还吻了她,然后回家、写日记,最后在写完美好日记的美好心情中甜蜜地睡着了。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对自己是如何满意,白天的经历又何等清楚地证明了她对自己满意是何等的正确。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用有着最温馨的颜色的日记本记下来,以便将来在需要一遍遍满足自恋的时候一遍遍地重读。如果日记是一本书,那这本书通常只有一个读者,就是作者本人。那些把日记拿出来公布发表的人,是把他们的自恋扩大化了。不过,虽然写日记可能是自恋的表现,但小学生们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写日记,则与自恋无关,而可能与施虐受虐有关。
&&&&其次是照镜子。我们就这一点谈谈男女在自恋上的差异。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一些?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有一则幽默:一个人问,爬在镜子上的一只蚊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另一人答曰:肯定是母的,因为母的才喜欢照镜子。这是用女人的行为特点来推测母蚊子的行为,所有读了的人都会会心一笑,看来女人喜欢照镜子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他们在路边摆了一面大镜子,然后观察谁会照上一照。他们的发现令他们自己都大吃一惊: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很多女人从镜子旁边走过,只是不经意地看一看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而很多男人却停下脚步,把自己从头到脚、从正面到背面仔细地端详一番。
&&&&比较起来,上面的实验比那则幽默更能说明问题一些。但是,这个实验也有漏洞。反对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的人也许会说,女人是在出门之前花了数倍于男人的时间把自己精心修饰了才出门的,她们当然不必再使用路边的镜子了。或者更直接地说,根本不用做什么实验,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都会认为,女人在镜子面前顾影自怜或者顾影自&恋&的时间要比男人多得多。也许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是一个永远也争不清楚的问题,而男女自恋方式的差异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一般性的自恋不一定总是坏事。艺术家、政治家的某种程度上的自恋,有时候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可以增加他们的个人魅力。但适度很重要。自恋是人格的菜肴中的盐,少了则寡然无味,多了便难以入口。
&&&&也有以自恋为生的人,或者说拿自恋换钱的人。某些作家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私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满足了自恋,又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一举多得。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购买自恋味很重的书籍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喜欢作者才买,而是因为他们也自恋----自恋的书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读后越发地喜欢上自己的琐碎与悲伤。
&&&&自恋是很容易扩大化的。过分地热爱自己所属的组织或集体,如自己工作的公司、居住的城市和所属的民族等等,就是自恋扩大化的典型例子。有些公司之间的不择手段的竞争背后,就可能有自恋在起作用;一个城市里的小部分人的固步自封和对外地人的蔑视,也是扩大的自恋在作怪;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极端的民族主义导致的战争,个体的自恋以扩大了的民族自恋表现出来,对整个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对自恋的分析是一个必须的程序。以下是一个例子。一位女性来访者在第十次治疗开始时告诉我,她最近病了,今天刚输完液就来了。我注意到她的手上还贴着沙布和胶布,用以防止针孔出血的。在谈了一些其它事情后,我问:你一般输完液后多长时间把止血胶布撕掉?她说:大约几小时。我又问: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止血,最多几分钟就够了,你为何要贴那么长时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我现在病了,我很可怜,我需要自己多爱自己一些?她想了一会,说有这种可能。然后我便以此为契机,对她的与自恋有关的情感和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当然这样的好机会是不经常出现的,而一旦出现了,就应该牢牢地抓住它。(写出这个例子征得了来访者本人的同意)。&
&&&&病态的自恋是指自恋性人格,是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把这种人格描述为自以为是的自我陶醉人格。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做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权欲倾向明显,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不愿相互承担责任,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缺乏责任心,常用自负傲慢、妄自尊大、花颜巧语和推诿转嫁等态度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解,漠视正确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剧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为谋取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只愿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自恋是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每个人都多少有一点。但符合以上自恋性人格诊断标准的,则只有极少数。从表面上看,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处处为自己的物质的和心理的利益考虑,而实际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为自恋而受到了损害。因为: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甘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第二,自恋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自由地控制它,所以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永远都会象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的牛一样,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目标;第三,自恋者也会下意识地明白,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赞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伤及自恋的因素;第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会因为他的自私表现而丧失他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恋者易患抑郁症,原因就在这里。
&&&&自恋有时会以不可理喻、甚至让人难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恋者时常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任何仪器都查不出来的病。即使在自己都认为这种怀疑是荒谬的情形下,也无法摆脱疑虑,成天惶惶不可终日。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对自己的了解是最重要的知识。而了解自己是怎样自恋的----当然只是一般性自恋----则是了解自己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在大多数情形下,自恋是一个不易被自己查觉的一系列情感和行为模式。如果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了解自恋要变得容易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每个人都应该花一点时间看看心理医生。
&&&&&对于自恋人格患者,看心理医生是唯一能使其走出自我的和人际的困境的选择。
[共发表1099篇]
您可能也喜欢
记住用户名
本周【心理健康】阅读排行
留下你斑驳的笔迹
人生推荐阅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或查找公众号 人生网 即可。  心理导读:在当代中国,童贞观念开始动摇,婚前性行为大幅度增加,仅仅一二十年间,已经从社会上极少数人的违规行为,演变成大多数人的寻常做法。 & & ---;
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和性解放
  近年来,一系列的事件一再暴露出中国人的处女情结:有多起关于官员嫖宿处女的报道,令人发指;早几年有四川某大学的女生高调成立&青春无暇少女团&,宣誓将童贞保持到结婚;近来有武汉某高校一女生成立贞节网站,号召所有的人将童贞保持到23岁,并且在网上公布了她本人38岁仍为处女的医院证明;某地实行婚前检查时竟然增加了检查女性是否处女的项目;某着名大学开展婚前守贞教育,引发争议;美国基督教右派组织与一些地方政府签约在我国十一省市开展婚前守贞教育,被美国大报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地频繁发现商业化运行的处女膜修复术;最为荒诞不经的一则新闻是:某地方妇联举办为妇女献爱心活动的内容竟然是免费赠送处女膜修复术。
  在全国妇联前几年所做的一项调查当中,在对贞操与生命相比孰重孰轻的选择题中,80%的农村妇女做出了贞操比生命更重要的选择。此外,在早年,如果新婚丈夫发现妻子不是处女会撕毁婚约;而在当代,在婚前性行为已达到71%高位的情况下,不少男士还是对结婚伴侣是否处女耿耿于怀,有些有钱人征婚更以处女为不二之选。
  这些现象都说明,在当代国人心中,处女情结还是相当纠结、相当焦虑的一个问题。成因很明显:传统文化与习俗。
  在中国数千年尤其是近一千年(从宋代开始)的历史中,婚前贞操既是人们普遍信奉的观念,又是一个严格执行的社会习俗。在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鲜有像中国这样强调贞操的。由政府直接表彰如此隐私的个人行为(官方表彰,写入史册,树立贞节牌坊)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都十分罕见,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被人们的心灵内化的程度是无与伦比的。
  在当代中国,童贞观念开始动摇,婚前性行为大幅度增加,仅仅一二十年间,已经从社会上极少数人的违规行为,演变成大多数人的寻常做法。我认为其中有四个主要原因:
  首先,性活动目的改变了。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性活动的主要目的(如果不是唯一目的的话)是繁衍后代,生殖被视为性行为最为正当甚至是唯一正当的理由。但是,由于从1970年代起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生殖渐渐变成性目的当中很不重要的一种,除非在生育之后再不发生性行为,而多数人都做不到,于是性的目的从生育转变为快乐。性目的的这一改变使得婚前保持童贞不再有绝对的理由。
  其次,由于青春期提前和法定结婚年龄推后,中间有大约十年时间,婚前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刚性需求,这是古代传统社会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那时人们的青春期到来比现代人晚,而法定婚龄一般在15岁左右,所以婚前保持童贞的普遍实行才成为可能。
  再次,现代人性权利的观念空前高涨。很多人有了自己可以而且有权处置自己身体的观念,有了自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追求快乐的观念。
  最后,传统贞操观念从来都只是女性的片面贞操,对男性并无强硬要求。在当代女权伸张和男女平等正在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对女性的片面贞操要求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摈弃。
  总之,无论中国人对于处女情结还是多么执着,多么怀恋,多么焦虑,这种习俗的确大势已去,所有挽狂澜于既倒的企图只能显得越来越荒诞可笑。人们在悲叹一个千年习俗正在逐步丧失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对新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宽容一些,从正面来加以理解和接纳呢?(文/李银河)
相关人气资讯 :
心理导读:从婚姻咨询的统计情况来看,两地分居的婚姻家庭出轨率占到了45%,而幸福感与满意度指数更是低得可怜,占不到一成。在法国,超过60%的两地分居的伴侣抱怨距离损害...
心理导读:相亲时,具体而枯燥的个人资料在两人见面前就应该了解完毕。相亲的时候大可不必像面试一样对此纠缠个没完,此时最应该展现你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所见所闻,总...
心理导读:成为大龄女后,一些女性在有过相过N多次亲,失败过N多次的经历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容易陷入越嫁不掉,就越嫁不掉的怪圈。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小芳...
心理导读:近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两个话题刷屏,一个是关于中国男人到底配不配得上中国女人,一个是中国女人到底配不配得上暖男。霎时间,围绕这两个话题,众人展开了一场又一...
心理导读:为什么有些男人总能跟女孩子有说有笑,而有些却无法激起对方兴致,甚至根本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和女孩子聊天,最好聊些什么话题?
恋爱心理:跟女生...
心理导读:爱需要品味,爱需要思考,爱更需要智慧。 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也许很多人都会诧异,爱情怎么可以学呢?爱情需要仔细地品味,爱情需要认真地思考,但是爱情更需...
心理导读:暗恋是桩福至心灵的美事。它并不因幼稚而变成一场无意义的单恋,实际上暗恋是一场自我的游戏,对我们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不要忙着给暗恋安一个结局,先好好认识...
心理导读:结婚时都不能保证自己对另一半的爱情足够天长地久,还谈什么责任可言?如果在牵手的时候都时刻给自己留退路,怎么不能够对自己选择的人宣誓真心与忠诚?我们,究...
心理导读:爱情与现实的选择因人而异,选择什么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境遇、眼界和价值观,这是个你情我愿的选择题,最佳答案是你会一直爱着你的选择,永不后悔,最完美的答案是...
热门文章推荐:
周雷专栏 :
心理专题 :
Copyright &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冀ICP备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8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 知乎36081被浏览3339160分享邀请回答6.6K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50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0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