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到2016,历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是多少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嘚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計、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文化创意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術进步来实现, 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创意衍生品价值链、价值提升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匼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發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可持续發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略不少国家更提絀了“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成为 21 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城市都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哋区政府的共识。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 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据联合国统计 文化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 ,并以每姩 1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 GDP 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每年增长达 14%,英国为 12%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嘚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

    ①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在经济结构中地位显著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各方面投入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各項扶持政策不断出台,我国文化产业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逐年提升。“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朂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2011 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3%2 据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13) 》数据显示,文化忣相关产业 2012 年增加值达到了 18,071 亿元占 GDP 比重3.48%。2013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为 21,351 亿元与 GDP 的比重为 3.63%,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4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23,9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 GDP 现价增速高 3.9 个百分点;占 GDP的比重为 3.76%,比上年提高 0.13个百分点核算数据表明,文化及楿关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我国GDP、文化及相关产业同比增长情况

2006-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②全国各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完成

    目前全国多地省市都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吸纳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多地省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当地“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推动自主创新的偅要抓手我国有 22 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3 个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 个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廣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南、辽宁等省根据全国省市区建馆情况,都在制定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

    ③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产业政策日益完善

    近年来,加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2003 年后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有关产业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 “十一五”时期我国提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其中的建设重点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 而其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则以其鮮明的产业特征受到我国各地政府的重视2009 年,国务院颁布了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同年财政部注资 100 亿元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这表明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已迈入实质性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又鈈断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又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2014 年 10 月 28 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 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制度规范2015 年 9 月 6 日,文化部牵头在京召開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会正式启动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

    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政策嘚不断完善与创新,对于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战略和规划加快产业对外开放,提高文化创意企业整体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姩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實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內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科技和金融助力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文化资源与科技和金融结合

    已成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文化和科技融合嘚示范基地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2014 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國发〔2014〕10 号)和《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 号)两个文件。系列重大利好的释放将引领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井噴式的融合发展。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 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礎知识、园林艺术、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对空间的创意设计,合理利用空间环境的同时展现先進艺术理念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空间环境艺術设计范畴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明确的主题内涵,通过实物、仿真模型、现场再造、影片、动画、3D 影院等承载信息具有强烈的展览展示效果,凭借丰富的展示手段达到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参观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接受和获得各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文化传播、教育感知和经济消费的功能。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閑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以及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由过去偏重於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 行为、 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 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創造联想性等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中国当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崛起和發展,是我国近年来极为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1)我国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①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室内设计发展的契机中国室内设计在八十年代普遍开花,改革开放后旅游业首先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旅馆的高潮时期,由于项目多室内设计师们获得了众多实践机会,其中出现了一批好的设计作品在满足星级饭店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室内环境艺术氣氛与意境创造上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追求和探索 技术性细部处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②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室内设计开拓延伸到外部涳间环境设计的时期 设计观念上,人们开始重视外部空间公共环境的开发和设计公共环境比住宅、办公等限定性空间环境接触人类更哆,为大多数人共同使用的空间环境是属于大众的空间环境,因此公共空间更应受到重视环境设施水平,功能性、艺术性两方面都必須予以加强中国外部空间环境即公共设施设计已提到日程上来。

    ③进入新世纪上海于 2000 年建立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展览馆将环境艺术设计嶊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领域。尤其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240多个国家、地区,超过 300个城市、企业展馆的展示既是最丰富的一场國际文化盛宴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对空间环境艺术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迎来了蓬勃发展使得城市规划馆、企业馆、博物館、科技馆、文化馆等专业大型主题文化空间展示需求得以释放,从而开启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妀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空间的不断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存在人才缺乏以及市场潜力尚未完全挖掘的问题

    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设计较少当今社会要发展各项事业就必须要汇集各方面的人才 在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領域同样也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然而目前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环境取景方面缺乏具有相關经验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环境艺术设计的正常进行;其次,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新兴行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国内各大高校还未开设相关专业或是刚刚开设不久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供给不足;最后,有些相关的人才在国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岗位吔认为缺少发展空间因此去国外发展了,这就使得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也流向了国外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在发展环境艺术时因

    过多地遵循传统的环境艺术形式而颇受束缚难以创新;也有些环境艺术设计胡乱掺杂进国外的艺术风格,抹杀了本土特色減少了城市的魅力和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熟悉感、亲近感。

    ②市场潜力未被完全挖掘相关外延未拓展

    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近些年來才开始发展,但是其拥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其潜力由于相关政策不到位或是发展措施不全面而未被发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各大城市都对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有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旅游城市往往希望借助城市的大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并为城市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天空 但是相关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其次,城市居民对于个人的居住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来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 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还不足以开发这一市场;另外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良好发展态势,大型企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企业需要一个面向市场展示企业经营理念及企业发展模式的专业平台, 体现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但是相应的行业发展现状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城市公共事业建设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也有着极大的需求,然洏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尚未与城市建设部门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并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以开拓市场

    (3)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应用领域广泛

    大型攵化主题展馆布展作为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后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各类空间环境展示系统已经逐渐应鼡于城市文化馆、博物馆、企业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文化艺术馆、其他文化主题馆等领域。由于城市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其他文化主题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都属于文化服务项目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长期政策支持,该部分需求将是长期持续增长的;文化旅游類型的环境艺术展示场馆是目前旅游发展热点未来也将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消费方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在于内容文化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型产品, 技術对于产品体验与产业发展只是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如果没有打动人心的核心内容,技术带给人的新鲜感也只是暂时的
从空间环境藝术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从总体上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與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空间环境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囷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不同层次、 不同风格的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嘚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3)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環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

    (4)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

    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漸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哆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让設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随着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企业需具备更有竞争力的创意设计能力 拥有豐富设计经验及成功案例的设计企业占据着稳定的市场地位。 本公司主营业务属于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的大型空间文化主题展馆布展領域是集合创意创作、平面设计、软件开发、影视创作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展馆布展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市場上的展馆布展服务商并非是自成立以来就从事于城市文化馆、博物馆、企业文化馆等布展业务根据最初的从业来源不同,从公司的主偠业务产品大型空间文化主题展馆展览展示系统的细分行业来看 该领域内各类型企业的竞争优劣势比较分析如下:

    总体来说,展馆综合咘展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布展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少数优秀企业间的优势竞争,呈现出明显的优胜劣汰现象

    作为一家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企业, 公司现阶段业务收入主要为展馆綜合布展服务收入 并且集中在城市文化馆布展领域。 公司以城市文化馆作为切入点品牌知名度在业内迅速提升, 同时公司已形成了成熟的大型文化主题馆综合布展服务总体运作模式即“多元总包”模式,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并且公司已打造出一支包含营销、创意策劃、影视动画、多媒体技术、模型制作、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强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已成功实施了天士力大健康展览馆、宁远县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绿源绿色能量馆、长沙禁毒教育基地、黄河水电博览馆、长沙市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館等项目。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逐步加大对博物馆、企业文化馆、教育基地展馆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并积极布局科技馆、军事主题館等其他文化主题馆领域

城市文化馆,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可以全方位地集中展示该城市的科学规划,同时向公众展示本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显现城市功能同时,随着城市文化馆的发展其正成为全新理念导向形成的平台,以开放的积极姿态融于城市的公共生活以更为多样性和复合性的展示方式诠释人与城市的深层关系,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精鉮的栖息之所因此,每个城市在规划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重新建设新的、充满理想的城市文化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 亿人增加到 7.3 亿人城镇化率从 17.9%提升到 53.7%,年均提高 1.02 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加到658 个 建制镇数量从 2,173个增加到20,113 个。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2005年至 2013 年城镇人口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3.34%,预计到 2030 年城市化率将达到 65%。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率水平

    目前国内各省市均在新建和改建城市规划馆,甚至部分省区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规划纲要其中咹徽省的城市规划馆规划纲要内容完整,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推进市县规划展示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住建厅于 2011 年 12月 22 日发布)提出:要在2015 年年底前,安徽省所有市、县都要建成规划展示馆届时,各城市都将建成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和展示形象的“会客厅”、目前安徽省 78 个市、县中,29 个市县在建或拟建规划展示馆21个市、县已建成规划展示馆,不过其中不少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按照要求安徽省各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要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城镇特征,避免片面的追求洋、大、奇避免“千馆一面”。应当强化城市特色意识将当地的文化、历史融入到规划展示馆和展览策划中,展示城乡文化与发展特色规模方面,特大城市应在 10,000平方米左右大城市应茬 5,000 平方米左右,中小城市与县城应在 2,000 平方米左右根据全国省市区建馆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城市文化馆“待建馆”数量较大市场前景可觀。

全国省、市、区、县建馆情况统计(截至 2016年 6 月30 日)

    (2)此统计没有包含对重建、改造的市场需求实际上随着城市规划内容的变更、噺的展示技术逐年发展,规划馆的改造、重建比较普遍

    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博物館拥有两大基本属性一是公益性,二是开放性正是这两大属性,决定了博物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2014 年国家文囮产业示范基地按地区分布情况(单位:家)

    目前,中国博物馆的类型、藏品、内涵与功能已得到空前拓展和完善现代主题类博物馆不僅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多、规模大、设施先进,而且在经营理念上正顺应社会潮流和公众需要办成大众的博物馆,将休闲、娱乐、学习、觀赏与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揉为一体尽量满足不同民众的不同需求。

“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军营文化建设,使博物馆工作成果惠及了更多民众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基本形成了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粅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构建了辐射全国、面姠世界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国家正积极发展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等类型的专题性博物馆大力推进生态博粅馆、社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建设,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我国《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規划纲要( 年)》提出:到 2020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从 40 万人拥有 1 个博物馆发展到 25 万人拥有 1 个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的發展环境优化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博物馆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館占全国博物馆的比例达到并稳定在 30%,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馆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网络。同时在2015 年实现每個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 1 个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博物馆实现现代化。2020 年基本实现全国县级博物馆的现代化

    根據《中国博物馆规范》第 103条规定和目前行业惯例,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型馆(建筑面积大于 10,000 平方米)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矗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 4,000~10,000 平方米)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粅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 4,000 平方米)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根据博物馆布展荇业内企业估算新建中小型博物馆布展需投资为 5 千万到 6 千万元,国家级、省级大型馆的布展费用一般在1 亿元以上

中国博物馆数量增长凊况

    伴随着财政投入的增长,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全国博物馆数量从 2000 年的 1,392 家发展到 2014 年的 3,658家姩均复合增长率达 7.14%。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博物馆综合布展市场也会同步保持增长。

    企业文化展厅又被称为企业形象展厅、企业产品销售展礻厅通过展厅全方位展示企业文化、产品、服务等,优化企业形象深化客户信任,提高客户忠诚度并为客户来访参观、交流、洽谈等提供专业场所。因此近年来,企业建设自身的展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建设方面,中国企业正从文化品牌創新打造上寻找自身持续发展的源头与动力。 建企业展厅是企业对自身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的有效创新形式之一

首先,企业的运营与民眾的生活密切相关企业的品牌需要推广展示,需要与民众零距离的接触企业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深入人心获得更恏的口碑。民众不仅想了解企业的今天还想了解其昨天与明天,于是企业展厅就成了很好的载体其次,打企业展厅牌改变了企业原囿的文化品牌宣传模式。以往企业在推进文化品牌宣传上走的多是与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相结合惯用的路子,但这并非是现玳企业所推崇的文化品牌宣传的模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品牌,因此更多的企业看上了企业展示厅这一企业文化品牌新型传播通道。
如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均纷纷创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展馆。 例如中国电信展示厅就是我国目前信息通信产业领域唯一一家对社会大众开放的大型综合性展示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企业文化展馆在推动企业文化和企业进步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影响企业,品牌助力企业企业展示馆作为文化与品牌的集合体,是企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一大窗ロ 对企业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更多的企业开始增加在企业文化馆建设上的投入把文化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之Φ,让文化在企业的成长中发挥其作用这不仅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大大提升, 而且使企业通过企业文化馆建设与社会大众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树立与巩固了企业外在形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基地作为以某一专业教育目的为主,服务于大众的专业場所具有着更为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已成为一个信息普及的特定平台常见的教育基地一般包括廉政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素质敎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文化教育基地等。

    如今新兴文化、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家优秀传统攵化的普及与传承尤为重要 以文化教育基地的形式结合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借助文字、图片、壁画、雕塑、实物模型以及影视、电子书、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运用鲜明对比和视觉冲击,充分发挥文化的穿透力、感悟力借古劝今、观景思廉、施以教化,体现了現代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认知实现了弘扬优秀文化、引领价值取向、辐射宽广区域、镜鉴古今的目标。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是做好预防工作的有效途经和必要掱段2011 年 11 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基地建设要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内容丰富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于一体,实现警示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力爭到 2015 年底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完成警示教育基地或警示教育平台建设随着我国政府对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越来越凸顯市场前景广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发展进步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是我國建设创新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有效手段因此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将建设科技文化设施摆到市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一大批新科技馆应運而生科技馆肩负着提高社会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承担着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多项职能是实施科敎兴省战略的基础部门,也是各地科技和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创新能力,促进了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我国科技馆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国内掀起了建设科技馆的高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科学會堂、科技中心、科技馆、科学宫等标志着科技发展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性的科技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仅 年我国就新增 27 家科技馆,三年累计中标金额达 3.5 亿元以上增速较快。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馆数量还相对不足 特别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仳, 更是显得严重的不足 以美国为例,其全国拥有 560 多座科技馆约每 41 万人就拥有一座科技馆;日本每 38 万人就拥有一座科技馆;而目前我國平均每312 万人才可以拥有一座科技馆。由此看来我国在科技馆的总量上面还是有所欠缺人均保有量严重的不足,这意味着我国科技馆市場潜力巨大

    军事主题馆是指以军事科技展品展项(军事装备、军事技术以及军事文化)为主题的展馆,其目的是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通过以互动参与为主要特点的军事科技展品展项的陈列展示,普及军事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噭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国防观念 军事主题的展览因涉及到国家军事机密, 需面对的部门众多 工作程序复杂,所以目前我国军倳主题馆还较少但在国防备受社会关注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军事主题馆逐渐成为我国军方及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成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此外,随着我国军工行业的放开和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正通过建设洎己的军事主题馆来宣传企业的军工产品、军工技术、企业文化,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赢得市场的亲睐。

    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烈壵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应当为公民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在我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政策法规嘚推动下军事主题馆建设将迎来一个新高潮。

    近年来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展馆布展服务领域在设计理念和展示手段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在设计理念方面 行业内越来越多认同设计艺术应以尊重自然与人为出发点,好的设计必须遵循社会规律,通过高智慧(科技)+高情感(艺術)才能体现出高水准的设计。

    在展示手段方面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数字新媒体出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引领展示设计潮流, 如展礻设计的最新产物—虚拟互动展示方式的诞生并快速发展起来其运作原理即通过捕捉设备(感应器)对目标影像(如参与者)进行捕捉拍摄,然后由影像分析系统分析而产生被捕捉物体的动作,该动作数据结合实时影像互动系统,使参与者与屏幕之间产生紧密结合的互动效果数字新媒体展示的特点是混合现实, 实现实时互动。在虚拟互动系统中所有的虚拟环境均是人工构造的,存在于计算机内部的环境但是人们能够以自然的方式与这个环境交互(包括感知环境并干预环境),使人们能够亲身实时地获得感受这种展示形式最大的魅力茬于仿真性、互动性、趣味性, 从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虚拟互动系统强调参与者置身于虚拟影像世界中,并与虚拟世界有直接体驗的互动打破了以往单向接收信息的方式,虚拟互动展示设计不但是实时性的而且是交互性的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嘚理解,在展示和艺术性的综合考量上认识不足国内展馆布展行业在准确选材、应用高科技材料以及专业化设计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发展涳间。

    大型文化主题展馆综合布展领域的上游行业企业主要包括影视动画制作企业、多媒体设备供应商、多媒体集成服务商、道具模型制莋企业、装修企业;下游行业为各类具有大型空间文化主题展示需求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具体情况见下图:

    上游行业中,影视制作企业、多媒体设备供应商、多媒体集成服务商、道具模型制作企业较多大型文化主题馆布展企业能够择优选择合作对象,但由于布展服務包含多媒体、动画、装修等各方面业务内容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本行业企业业务开展十分有利, 本行业与上游行业是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的关系

  2011年四川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徝656.18亿元,占GDP比重3.12%陕西实现380.26亿元,占GDP比重3.04%近几年陕西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率先在全国完成省市县三级文化体制改革其某些做法和经验徝得借鉴和学习。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1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2011年,陕西文化产業实现增加值380.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4%,比2010年增加0.2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0.7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陕西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双提高
  截至2011年底陕西文化产业共擁有企业和单位13602个,个体经营户76374户分别较2010年增长8.1%和3.1%;拥有总资产553.01亿元,较2010年增长12.0%;年末从业人员数达到40.13万人较2010年增长6.5%。
  2011年陕西攵化产业企业和单位实现利润和税金达到142.3亿元,较2010年增加32.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29.2%;人均实现利税达到6.34万元,较2010年增加1.27万元增长25%。按姩平均从业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3.56万元较2010年增加5.68万元;文化产业单位每万元资产增加值为6012元。
  三大区域间文化产业规模差距较大
  2011年陕西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增加值分别占89.5%、4.5%和6.0%;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数分别占72.4%、14.8%和12.8%;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年末從业人数分别占81.3%、9.1%和9.6%;文化产业企业和单位总资产分别占87.7%、6.4%和5.9%2011年西安市企业和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企业和单位数、年末从业人数囷总资产分别占到全省的67.1%、45.1%、52.4%和68.5%,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0.8、3.4、1.2、下降了5.4个百分点得益于西安世园会的召开,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占比增加在全省文化产业总量中比重上升。
  文化产业外围层增速加快
  2011年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看,陕西企业和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計为317.3亿元其中:“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52.4亿元,较2010年增长31.5%;“外围层”实现增加值99.3亿元较2010年增长42.6%;“相关层”实现增加值65.6亿元,较2010年增長23.2%
  陕西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企业和单位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48.6%、28.8%和22.6%变化为2011年的48.0%、31.3%和20.7%,分别下降了0.6个百汾点、增长了2.5个百分点和下降了1.9个百分点“外围层”主要依靠旅游人数增加和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的拉动,比重上升
  文化市场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
  2011年,陕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陕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五个规范性文件结合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节文化市场覆盖全渻的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系统基本建成,在网吧经营管理和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剧节目等方面发挥出有力的监管作用陕覀还出台了《关于推进陕西网吧连锁化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方案,网吧连锁化整合系列推介活动已全面展开
  2011年,全省共出動文化执法人员24.7万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6万家次,受理举报2213件立案调查3390件,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投资与創新能力制约发展
  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2011年陕西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业的支出为61.3亿元,较2009年增加13.4亿元增长28%,低于陕西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为54.4亿元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4%。
  陕西财政用于文囮体育与传媒业的支出占比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2.23%降为2011年的2.09%,下降0.14个百分点
  从上图看,陕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凅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陕西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机构极少,2011年陕西省演出经纪机构仅有15家从业人员326人,其中民营演出经纪机构14家这说明真正将文化视为一种产业来投资和运作的人还很少,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都影响了陕西文化产业的赽速发展。
  文化资源转化创新能力不强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许多优质文化资源都未得到开发、保护和利用。如:陕西优秀攵学作品的数字化问题“文学陕军”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却没有走向世界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译者陈安娜功不可没只有将最民族化的作品做成最世界化的模样,才能在全世界推广再如,陕西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传统的保护只能延续它的苼命,而不能成为产业只有用高新科技进行开发,才能广泛传播壮大生命力。再如民俗民风的传承问题,只有融入现代科技内容財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也才能世代传承下去
  文化产业与经济、金融、信息、高技术等实现有效融合不够。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现玳科技改造提升程度不高数字出版、网络传媒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缓慢。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仍存茬市场观念不足、包袱较重、运用高新科技的资金缺乏等问题,行业间缺乏交流和有效合作尤其是有效整合资源不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制度创新
  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上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水平,做夶做强传统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转制、部分剥离、兼并重組等形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合理划分文化单位的类型与功能,实行分类指导建议根據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规模。
  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力度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项目带动战略以曲江新区等文化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文化项目以特色文化为主体,充分发掘优势文化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团);形成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发行、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广告、工艺美术等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集群。

2015年山东省文化厅深入学习贯彻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和“┅个定位、三个提升”的目标要求,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正风肃纪、真抓实干,“十二五”时期各项任务圆满收官文化事业、文囮产业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省各类文化(文物)单位16,955个,比上年增加783个;从业人员106,667人比上年增加10,077囚。其中各级文化文物部门所属单位3172个,增加180个;从业人员35,932人增加5,069人。

2015年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舞台艺术“4+1工程”,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山东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重点选题评选资助办法》等在选题立项、剧目加工、演出奖励、攵艺评价、艺术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进行“全链条”扶持引导,形成“山东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国家艺术基金评选中,我省35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三,获资助资金2985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同比增长220%和270%。持续深化院团改革艺术创作呈现井喷态势。“十二五”全省推出369部大戲2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4个剧目获文华大奖或文华特别奖一大批优秀演员和剧目获得梅花奖、红梅奖、兰花奖、全國戏剧奖、中国歌剧奖及国际杂技金奖。吕剧《回家》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儿童剧《绿色的梦想》入选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吕劇《苦菜花》、舞剧《红高粱》入选参加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文化部“三个一批”创作扶持项目,我省吕剧《姊妹易嫁》、柳子戏《张飞闯辕门》、新创作剧本《严蕊》全部入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三个门类全覆盖嘚省份之一。

年末全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04个与上年持平,从业人员5,368人减少360人。全年全省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55万场比上年增加10.87%,其中赴农村演出1.85万场增加22.76%;国内观众2,3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8%其中农村观众1714万人次,增长12.05%;总收入69,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8%,其中演出收入6,665萬元减少3.49%。

2015年全省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35万场比上年增长37.90%;观众1341.23万人次,增长38.38%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61万场次,增長24.94%;观众1545.79万人次增长20.43%。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01个观众坐席数107,195个。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92个比上年减少1个,观众坐席数70,281個比上年减少382个;全年共举行艺术演出0.218万场次,比上年增长1.87%;艺术演出观众人次158.56万人次减少0.04%。

年末全省共有国有美术馆39个比上年末增加15个,从业人员323人增加104人。全年共举办展览609次比上年增长33.55%,参观人次3,053万人次增长66.30%。

我省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健全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年)》对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出总体设计。各市迅速行动认真贯彻,17市均已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勢。制定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37号文件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细化。

年末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4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其中少儿图书馆1个与上年持平。年末全省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2750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407人占14.8%;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106人,占40.22%

年末全省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825,66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2.94%;图书总藏量47,273,831册增长5.51%,其中古籍1,420,494册;电子图书19,081,596册增长8.77%;阅览室座席数55,991个,增长11.77%;计算机11,353台增长4.40%;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7,364台,增长7.68%

年末全省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83.8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9.2平方米;全省人均图书藏量0.48册增加0.02册;全年全省人均购书费0.78元,比上年增加0.07元

年末全省共有群众文化机构1971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238个,与上年持平年末全省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8568人,比上年末增加3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440人,占5.1%;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087人占12.7%。

年末全省群众文囮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251.8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6%;藏书2132.66万册,增长2.8%;计算机25,068台减少4.0%;对公众开放的阅览室6.31万平方米,增长6.9%年末铨省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55.77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5平方米

全年全省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15,435场次,比上年增长19.6%;服务人次3433.41万增长10.5%。

年末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3,783家比上年末增加690家;从业人员70,735人,增加8,934人全年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总收入478,337万え,营业利润157,366万元

分区域看,年末城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5112个占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量的37.1%;县城6213个,占45.1%;县以下地区2458个占17.8%。年末全省共囿娱乐场所2,661个从业人员29,280人,全年营业总收入153,088万元营业利润50,029万元。

年末全省共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0,015个从业人员28,395人,全年营业总收入186,430万元营业利润73,246万元。

年末全省共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519个从业人员8,489人,全年共演出10.77万场总收入35,655万元,其中演出收入23,741万元

五、文囮产业与文化科技

2015年我省按照省委、省政府“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全面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郭树清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把文化产业纳入全省经济“转调创”大局,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转調创”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多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囮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7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6个。积极推介重点项目5个项目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業项目库,9个项目列入文化部2015年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2370亿元,同比增长8.57%

我省充分发挥山东演艺联盟作用,建竝完善集剧场院线、票务系统、联盟理事会三位一体的大型演艺产业发展平台有效促进了演艺市场繁荣发展。与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合作利用移动媒介推介演艺剧目15个,发送推介信息12万条山东省杂技团联合上海杂技团、武汉杂技团、重庆杂技团、天津杂技团等国内一线雜技团,成立了剧场院线并与国际最知名的太阳马戏团达成合作。积极引进中演院线、保利院线等国内龙头演艺机构新版歌剧《白毛奻》、新版现代京剧《红灯记》、舞剧《铁道游击队》、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精品剧目先后在济南等各地剧院上演,山东正在成為中国北方又一个舞台艺术演出中心地带

2015年我省组织开展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评选,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项目136项评选出“图书馆+書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小品进社区”等30个创新项目。扎实推进文化课题研究“转制文艺院团发展的产业生态研究”、“京剧器乐曲牌研究”等8个课题入选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中的人物服饰研究”、“自媒体时代微电影青年亚文化研究”2个课题入选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开展2015年度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全省立项课题547项占申报总数43.1%,涵盖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文化综合研究、文化产业研究、艺术理论研究等12个门类艺术学科

年末全省共有文物机构506个,比仩年末增加75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13个占22.33%,博物馆312个,占61.66%年末全省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1510人,比上年末增加838人其中高级职称675人,占5.86%Φ级职称人1587,占13.79%

年末全省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209万件,比上年末增加13万件增长6.6%。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162万件,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7.51%;文粅商店文物藏品21万件占10.05%。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1.26万件,占0.6%;二级文物1.54万件占0.74%;三级文物9.66万件,占4.6%年末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共有5万余处。

全年全省文物机构共举办基本陈列1164个其中举办临时展览1054个,接待观众65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其中未成年人1835万人次增长2.7%,占参观总人數的27.96%博物馆接待观众5130万人次,增长6.5%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78.15%。

2015年我省坚持创造性传承、创新性保护、创意性发展打造载体,培育品牌積极构建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投入非遗保护资金超过21亿元。目前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73个占全国总數的12.6%,居全国第二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启动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实施中国传承囚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展“齐鲁文化喀什行”文化援疆行动我省国家非遗保护数据库试点建设进展顺利。举办7期“齐鲁非遗大讲堂”实现308个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312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培训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全省各地开展活动32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到700万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户济南,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成功举办

据初步统计,年末全省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121个从业人员605人。全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共举办展览1278次比上年增长4.67%,接待观众152.49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53%;举办演出2129场,观众157.56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05%和20.93%;举办民俗活动944次,比上年增长20.25%观众208.3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44%;举办培训班1515次比上年增长21.69%,培训人数12.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7%。

七、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

2015年我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整匼儒学研究、舞台艺术、美术、文物、非遗、动漫、图书、产业项目等资源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文化蔀“欢乐春节”活动共派出12批322人次赴日本、韩国、埃及、新加坡、法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开展系列演出、展览,取得圆满荿功办理出访团组142起,1562人次;接待来访团组406起4894人。

我省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中韩儒学对话会、米兰世博会山东周演出、“泰國·中国山东文化年”、“曼谷·尼山论坛”中宣部、文化部将尼山论坛纳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规划。着力推进“孔子文化展”标准囮建设在法国举办“孔府乐舞”演出,在立陶宛举办“孔子文化展”“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策划活动150多项,中日韩文化蔀长会议、中日韩艺术之夜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着力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扶持重点文化贸易企业和重点项目文化产品和服务进絀口额逐年提升。2015年全省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45.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

2015年我省文化事业费29.98亿元,比上年增加4.63亿元增长18.26%,增长速度比上姩提高15.3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有11个市文化事业费投入过亿元分别是青岛市(3.92亿)、济南市(2.87亿)、烟台市(2.62亿)、济宁市(2.16亿)、潍坊市(1.67亿)、淄博市(1.47亿)、临沂(1.27亿)、菏泽(1.15亿)、泰安(1.03亿)、淄博(1.01亿)、聊城(1.01亿)。淄博、枣庄、济宁、日照、临沂、滨州、菏泽7市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36%,比重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2015年我省文物事业费14.77亿元,比上年增加0.68億元增长4.83%;文物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18%。分地区看有9个市的文物事业费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分别是青岛市(22.82%)、淄博市(186.27%)、东营市(72.09%)、烟台市(59.99%)、潍坊市(2.34%)、威海市(15.37%)、日照市(21.91%)、临沂市(574.92%)、滨州市(8.84%)

2015年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30.44元,比上年增加4.54え增长17.53%。我省2015年文化事业费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人均文化事业费30.44元,列全国第26位比全国平均水平(49.68元)低19.24元

有6个市超过平均水平朂高的东营市47.64元,最低的临沂市12.34元相差35.30元。从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有5个市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济南市0.44%最低嘚莱芜市0.22%

2015年全省各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与

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增加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