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啥冬眠动物大全

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请教各位虫友,这是什么动物的牙齿,什么动物的爪子?
请教各位虫友,这是什么动物的牙齿,什么动物的爪子?
最近迷上了收藏,怎奈毕业不久囊中羞涩,只能跑跑地摊。这是我最近买到的一颗牙齿和一个爪子。牙齿长2.5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爪子长1.5厘米,宽1厘米,高4厘米。买时觉得挺大,感觉2个都像肉食动物的东西。请各位虫友,尤其是动物学方面的虫友不吝赐教。最好能告诉我是怎么判断为该物种的。
忘了放硬币了,牙齿长2.5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爪子长1.5厘米,宽1厘米,高4厘米。
不看广告,看疗效。
请问如何看出来是马牙齿呢?食草动物的臼齿是不是应该磨损得比较厉害,底部比较平整,这颗牙齿是一边高一边低,有一个小坡度。
弯的是空心的爪子,狗的体型还没人大,这爪子比人一根手指头都大,狗应该没这么大的爪子。
牙齿确实可能是马或者牛,我对比了牛的牙齿,只有食草动物或者杂食动物才有类似方形的牙齿。肉食动物的臼齿应该是像一把刀一样,有利于切断食物。
值得欣慰的是,爪子可能是猛兽的爪子,也算有点收获。知识就是力量!真没错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狼狈为奸”我懂,可是狈到底是个啥动物?
我的图书馆
“狼狈为奸”我懂,可是狈到底是个啥动物?
1历史传说关于“狈”这种动物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唐人段成式所编《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毛篇》记载:“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绝”是特别的意思。“驾”指骑。“乖”指不顺利、失败。“事乖”就是事情没办成。这里说狈前腿太短了,所以只有骑着两条狼才能走动,不然就动不了,所以管事情失败叫“狼狈”。这个“狈”骑一条狼也就罢了,居然骑两条狼,看来狈的前腿虽然短,后腿还是挺长的,而且平衡性应该很不错。狼:你为什么要骑着我- -根据这段描述,如果在狈界设计个“嗷嗷打狼”、“快嗷专狼”一类的app,或许会很有市场。但是,在这条传说里,狈打到狼的话就可以走了,那么“狼狈”似乎应该是抢单成功,事情进展顺利的意思,以此解释表示不顺利“狼狈”的词源,逻辑上实在有些跳跃。《酉阳杂俎》可以算作博物学著作,但是同时更是一本志怪故事集,并不可以当作严肃的博物学记录来看。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也是被这本书一本正经地记录下来的。顺便说一句,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博物学著作,其实都像《酉阳杂俎》这样,属于志怪文学一类的东西。它们从艺术角度上看的话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从科学角度上看则一般没多少价值。《酉阳杂俎》这个故事在后世不断发酵,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宋人李祖尧引《博物典汇》说:“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可见《博物典汇》的作者应该真的没有见过狼。又如明人苏复之《金印记》中记载:“狼、狈,二兽名。狼足前短后长,狈足前长后短,相依相倚而行,失一则不能矣。”2想象中的动物从古籍中那些脑洞大开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出,“狈”这种动物基本上从来没有单独出马过,它只有和“狼”搭档了才能跑出来。这就在暗示我们,“狈”这种想象中的动物之被想象,是和“狼狈”这个词密切相关的——事实上,狈正是为了解释“狼狈”这个词,而被脑补、发明出来的动物。毕竟大家都知道“狼”是什么,那么古人在猜测这个词的词源时,觉得与之“并列”的“狈”也应该是动物这一点看起来并没什么问题。然而,今天的语言学学者已经知道,“狼狈”这个词并不是狼和狈的并列关系。事实上,“狼狈”和狼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其实是一个连绵词。连绵词是汉语中一种只包括一个语素的双音节词(当然它最初未必是双音节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反正现在读起来的话都是双音节的了)。比如“葡萄”就是一个连绵词,如果有以汉语为母语的成年人问你“葡”是什么,或者“萄“是什么,你多半会觉得莫名其妙。再如“袈裟”是音译而来的连绵词,但是大概神通广大的孙长老也不知道“袈”和“裟”分别指什么。事实上,这些词合起来的意思,和它们具体每个音节的发音,以及记录这些发音的汉字,是没什么关系的。“葡萄”和“袈裟”都是连绵词,拆开来问“葡”是什么,或者“萄“是什么,你多半会觉得莫名其妙。“狼狈”这个词同样是个连绵词。《说文解字》中给出的“狼狈”这个词最初的写法用到了一个生僻字,在果壳上没办法打出来,请见下面这张图。图片来自《说文解字》,清陈昌治一篆一行本。除了这种写法以外,“狼狈”一词在早期还有“顂?”、“??”、“狼?”等许多写法。这些写法都和“狈”没有任何关系,大部分同时还和“狼”没有关系。这样多种多样的写法暗示我们,“狼狈”本身就是个连绵词,与动物并无关系。图片来自《集韵》,扬州使院刻本。在唐代以后,虽然仍然有很多学者知道“狼狈”是个和动物没有关系的连绵词,但在民间,“狼狈”的传说却成了中国人的博物学常识。“狼狈”在唐代就产生了坏人勾结的意思,到了明代则更是发展出了一个叫“狼狈为奸”的成语。不过这些“狼狈”就已经跟汉代已有的,表示困难、失败或迅速的“狼狈”一词,没有半津巴布韦元关系了。3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还真有虽然狈并不存在,但是前腿比较短,而后腿比较长的动物却是真实存在过的。然而,这种性状非常容易引起别的动物的嘲笑,容易造成心理疾病,这在演化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类动物早就不幸灭绝了,应该不是古人想象的“狈”的来源。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不过,读到这篇文章的中国恐龙学者们,如果你们将来发现了一种短手龙科(Tyrannosauridae)或者手超短龙科(Abelisauridae)的新物种,也不妨将其命名为狈龙哦~
馆藏&2809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