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孔子提出孔子删诗说的中庸之道

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我的图书馆
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 一.何谓中庸?
&&&& 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他的处世原则,那么,什么叫中庸呢?
&&&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聪明?”孔子回答说:“子张的聪明过了头,子夏不够聪明。”子贡说:“那就是说子张比子夏聪明。”孔子说:“不,聪明过了头等于不够聪明。”(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 孔子中庸思想的全部含义都在这简短的对话中。
&&& 我们知道喝咖啡可以提神醒脑,但一杯没有效果,三杯又影响睡眠,两杯则恰到好处。
&&& 炒股票也一样,你从市场购入一支十元的股票,整天盯着股票行情看,等待升值,当升到十五元时还不出手,因为你的希望值是二十元,可是到十八元时开始回落,最后降到八元,只好割肉止损。
&&& 因此说,三杯不是最佳选择,二十元也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不是越多越好,不是在事物的顶端(特殊情况除外),而是在中间的某个点上,这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哲学, “对立统一”在其中,“相反相成”在其中,“一分为二”在其中,“物极必反”也在其中。
&& 二、中庸是孔子终身奉行的人生哲学
&&& 在《论语》中,孔子有一句终身奉行的格言,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论语-公冶长》)——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是众所周知的,孔子还有一个终身奉行的原则,人们未必了解。
一次,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以为我知识渊博吗。”子贡问:“难道不是吗?”孔子回答说:“不是的,我只是用一样东西贯穿始终。”(子曰:“赐也,女以予多为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孔子没有说明。
&& 后来孔子在另外一个地方又说:“我什么都知道吗?不是的,如果农民问我问题,我肚子里也是空空的,答不出来,但是我会从事物的两头去考虑问题,(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子曰:“我有知乎?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叩其两端”就是从事物的两头去考虑问题,找出它们中间的那个点,这是“中庸”的方法,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孔子这里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中庸之道”。
&& 《论语》多处记载孔子用“中庸”思想指导日常生活:
2、孔子不主张用密钓钓鱼,不射杀夜宿的鸟。(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3,孔子赞赏《诗经》快乐但不淫荡,哀愁但不悲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4、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5、一个叫季文子的人做事十分谨慎,总是想了又想,考虑再三,再去做,即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评论说: “两次就够了。”(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6、许多人以为:保持与一个人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和他呆在一起,形影不离。然而,孔子却认为:两个人经常在一起,难免生腻,也容易发生不愉快和摩擦,讨厌和反感,这就是他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矣;事友数,斯疏矣。” (《论语-为政》)——跟君王来往太密切,就会遭受屈辱;跟朋友来往太密切,就会被疏远。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君臣还是朋友,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近不远,若即若离,民间有谚语:“田园要经常去,朋友要淡淡走”,即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这样的关系才可以长久。
&& &蔡尚思先生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他待人的中庸;‘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他对事物的中庸;‘再,斯可矣’是他做事的中庸;‘师也过,商也不及’是他评价人的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他审美的中庸;“敬鬼神而远之”是他对鬼神的中庸。”(〈孔子思想体系〉)
&孔子既反对道家回归原始,也反对法家激进的做法,而主张恢复周代制度,则是他选择社会发展路线的中庸。
三、中庸是一道难题
&& 总之,“中庸之道”,通俗地讲,就是不偏不倚,恰如其分,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像喝咖啡、炒股票这样的事还好掌握,因为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数在那里,而像人际交往、君子形象等就难以掌握,因为它们不是可以用称称、用斗量的,很容易做过了头,或做不足。
&& 比如异性之间交朋友——我是说单纯的朋友,彼此客套一点吗,显得做作,随便一点吗,又觉得尴尬,退后一点吗,觉得远了,向前一点吗,又觉得近了,分寸难以把握,有人认为异性朋友最佳的境界是“比友谊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中庸,听起来似乎很美妙,问题是比友谊多一点,多多少?比爱情少一点,少多少?拿什么量,用什么称,所以异性之间保持单纯的友谊太难,要么发展为恋人,要么走不下去,走下去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 即便是一些可以用数量的事,也不一定好把握,比如喝酒,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同学聚会,朋友谈心,喝少了郁闷,喝多了疯狂,有人认为,喝酒的最佳状态是喝到五六分,既助谈兴,又不醉人,问题是,喝到五六分,正是酒兴最浓的时候,也是最意气奋发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控制得住自己,许多人宴席开始的时候,象个谦谦君子,一直说不喝不喝,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酒过三巡,便开怀喝,过了六巡就大喝,一个劲的喊“拿酒来!”,越喝越起劲,大家控制他,不给他酒,他就生气——满地找酒喝,结果就喝过了头。
&& 因此,不要小看“中庸之道”,它是一道人生的大课题,也是一道大难题, 孔子曾经把“中庸之道”看作比上刀山还要难,他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礼记-中庸》) ——天下可以拿来跟人平分,爵位可以放弃不要,可以在刀刃上跳舞,中庸却不可能做到,为此,他经常发出这样的叹息:
1、“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如今很难找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了,不是狂就是狷,狂人太激进,狷人有所不足。
2、“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礼记-中庸》)——我现在知道了,许多道理难以实行,是因为聪明人做过了头,愚笨的人做得不够
&3、“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中庸之道是最高尚的品德,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品德了。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女人和小人最难相处,对他们好一点吗,他们就骄傲,对他们冷淡一点吗,他们就埋怨。
&& 四、中庸不是平庸
&& 由于文字的局限性,人们把往往“中庸”理解为“平庸”、“保守”、“懦弱”。庸者,用也,所谓中庸,就是“以中为用”——“允执其中”(《论语-尧曰》),跟“平庸”、“保守”、“懦弱”没有任何关系。
&& 恰恰相反,由于“中庸”不仅需要人的智慧、毅力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忍耐精神、牺牲精神、妥协精神,因此,能按中庸之道做事的人,往往不是平庸之辈,而是真正的强者。
&& 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叫做“强”,孔子回答说:“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礼记-中庸》)——是南方式的强,还是北方式的强,还是你认为的那种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别人对我蛮横无理也不报复,这是南方式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盾甲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式的强,勇敢好斗的人具有这种强;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啊;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 平时,我们看见有些人穿着朴素,言语谨慎,唯唯诺诺,从不表现自己,看起来很“平庸”、“没个性”,结果却进步得很快,上升得很快。实际上,他们不是平庸,不是没有个性,而是克制个性,磨合自己,把自己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去适应社会,以求社会的接受和包容,这也是一种中庸的表现。
&&& 因此,在股市里,真正的赢家不是那些贪心的人,而是见好就收的人;在情场上,真正的情圣不是能轻易得到异性芳心的人,而是能和异性保持纯洁友谊的人;在酒桌上,真正的海量,不是喝得最多的人,而是能喝得适可而止的人;在官场上,真正的胜者不是那些飞扬跋扈的人,而是谦卑低调的人。
五、中庸之道是对哲学的一大贡献
&&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和《礼记-中庸》中,朱熹评价《礼记-中庸》时说:“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中庸章句-序》)——思想深远,言恳意切,历代圣贤之书中,能够提纲挈领、启发奥妙道理的,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中庸之道”说得这样明白详尽。程颐认为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其味无穷。” 这都是在哲学的高度给予的评价。
毛泽东给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过”即是“左”的东西,“不及”即是右的东西。 这个思想的确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阅读(553)评论(1)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阅读乙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乙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分)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不正确。(1分) “中庸”的精神实质是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强调处事有“度”,过犹不及。但绝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反对乡愿式的好好先生。(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五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斑马经济”与“小狗经济”(节选)
  ①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
  ②大致过程是,三条小狗一起扑上去,第一条小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么撞它,它都死死地不放。第二条小狗一上去就去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么踢它,它照样死死地不放。第三条小狗则开始咬斑马的腿,咬了很久,斑马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
  ③三条小狗能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八个字: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如果三条小狗都东咬一下,西咬一下,是很难制服大斑马的。
  ④浙江台州的经济就是“小狗经济”。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家族式的,或者就是家庭工厂。这些企业有非常细致的分工:甲企业生产A部件,乙企业生产B部件。作为家庭工厂,资金规模不是很大,人员也不是很多,不可能生产摩托车,但可以将摩托车上的某个零部件,甚至某个螺丝生产得非常精细,将其产量提高到足够大,将每个螺丝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张家生产A部件,李家生产B螺丝,整个台州市就成了一个大型摩托车生产集团。但这个“集团”不是由一个企业统一建厂,把数万人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厂长自上而下地指挥和管理,而是由上千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动力很强的家庭企业组合而成的。结果,台州市的摩托车生产成本比内地许多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低30%左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内地许多大摩托车生产企业就会被台州一大群“小狗”打垮。如果说台州的经济是“小狗经济”,则内地由大型企业所支撑的经济就是“斑马经济”。
  ⑤“小狗经济”与“斑马经济”的区别,本质上是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的股权合作关系和内部管理关系。
  ⑥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有三种:
  ⑦一种是雇佣的关系:某A投资办工厂,而且把工厂办得很大,其他人都到工厂内打工,听从老板的统一指挥和管理。
  ⑧另一种是合伙关系:上述这些人,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有管理能力的出管理,有营销网络的出营销网络,所有这些都经评估后折合一定的股份,大家共同办成一个股份公司。
  ⑨第三种是买卖关系:甲生产A部件,乙生产B部件,丙生产C部件,大家在市场上交易,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⑩“小狗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家按照第三种方式进行合作。其中的主要好处,就是原动力装置比较多。按照第一种方式进行合作,只有一架原动力装置,只有一个人特别操心,对其他人来说,天塌下来有老板一个顶着,关我什么事。而“小狗经济”的特点是,生产摩托车的老板有1000个,即有1000架原动力装置,每时每刻都有1000个人特别操心。这就是“小狗经济”充满活力的原因。
  一个大型企业,可以集中对100种零部件的生产线进行投资。分别建设100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生产一种零部件,然后由一个总装车间进行总装。企业总部要对各生产车间进行统一管理,要想办法调动每个车间主任和每个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要对100个车间主任进行监督和约束。为此,企业总部又不得不建立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然而,即使管理体系再庞大,管理制度再严密,激励机制再完善,也很难对100个车间主任和数万名员工进行非常充分的激励和非常有效的约束。管理成本上升和企业潜力浪费是这类企业正常和普遍的现象。
  在一个上千条“小狗”组成的经济结构中,每一个零部件车间都变成了几个甚至几十个独立的企业,上个零部件生产单位与下个零部件生产单位之间,不是统一管理和内部调拨关系,而是自我管理和市场交易关系。上游企业所生产的零部件,下游企业不一定要,前者不能强迫后者要,也没有企业总部下命令让后者必须接受,要与不要,都是市场谈判的结果。这样,下游企业就可以在几家或几十家上游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成本最低而质量最好的,选择供货最及时的。
  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优胜劣汰机制。这种优胜劣汰机制,对每个上游厂家的老板来说,既是激励机制,也是约束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远远超过企业总部对所属车间主任几百元奖金所起的作用;这种约束机制是非常残酷的,它远不是企业总部对车间主任监督批评及至免职处分所能比拟的。
  与“小狗经济”不同,我国内地许多地方拼命造“斑马”。有些政府部门把本地区不相关的七八个或几十个企业合并在一起,自称为是组建成“航空母舰”。这种所谓的大集团,说起来好听,资产规模几亿甚至几十亿,职工几千甚至上万,涉及的产业几十个,但竞争力很差。事实已经证明,造“斑马”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内地不少政府部门造了那么多“斑马”,最终都被“小狗”吃掉。
  “小狗经济”也有其缺陷,主要缺陷是,由于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难以创品牌,难以建市场网络。因此,凡是发展“小狗经济”的地方,都要扶持若干龙头企业。政府对这种自己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需要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工作,使这些龙头企业由“小狗”变成“大狗”,再变成“老虎”。
  小的是好的,小的是优的。当然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发展“小狗经济”。但凡是能够让“小狗”进入的行业,如果我们今天仍然在那里大规模投资,把建设大集团作为奋斗目标,这样的企业将逃脱不了被“小狗”吞食的命运。
下列对“小狗经济”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动摇,产生了分工优势,产生了合作的能量。
由上千家家庭企业组成大集团,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成本很低。
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的股权合作关系和内部管理关系。
众多生产企业形成一个大的“集团”,每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原动力装置,都有老板特别操心。
下列对“斑马经济”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按照雇佣关系进行合作,把众多员工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厂长自上而下地指挥管理的大型企业。
企业总部要对各生产车间进行统一管理,要想办法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各车间进行监督和约束。
普遍地存在着管理体系庞大,管理成本上升,企业潜力浪费而竞争力却很差等现象。
经过市场谈判,由企业总部下命令,让下游企业必须接受上游企业的产品。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总体上讲,较之内地大型企业具有产品精细、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
台州市生产摩托车零部件的家庭工厂多,老板也多,“原动力装置”就强,每时每刻每个环节都有人特别操心,因此生产充满活力。
在一个上千条“小狗”组成的经济结构中,上一个零部件生产单位与下一个零部件生产单位之间,统一管理和内部调拨关系减弱,而自我管理和市场交易关系加强了。
尽管上游企业可能有几家甚至几十家,但下游企业只选择那些成本最低、质量最好、供货最及时的上家,这就形成了优胜劣汰机制。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那些仍然在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大集团的行业,最终将被“小狗经济”吞食。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两大机制。
“小狗经济”并不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唯一模式,“小狗经济”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小狗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加大规模,争创品牌,扩建市场网络。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
描绘人物 不是流,而是源
描绘人物 不是源,而是流
展示技法 不是源,而是流
展示技法 不是流,而是源
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
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
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
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
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及至“刘翔叔叔加油”,
  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2009年9月20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2010年5月23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2010年11月24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选自《哲理》2011年第四期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虽然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但大部分人仍能以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他。
因伤退赛的刘翔,面对挫折、责难、误解曾经情绪低落,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样写更显内容客观、真实,刘翔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父亲”的话有理解,有安慰,有疏导,也有期待,正是这番话,解开了刘翔的心结,使他彻底地战胜了自己。
作者采用“卒章显志”的笔法,于结尾处点明了文章主旨: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刘翔能够在挫折中“跃上辉煌之巅”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翔为什么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翔在挫折中跃起的故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小题1】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A.描绘人物不是流,而是源B.描绘人物不是源,而是流C.展示技法不是源,而是流D.展示技法不是流,而是源【小题2】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B.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C.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D.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小题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A.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B.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C.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D.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
A.描绘人物不是流,而是源
B.描绘人物不是源,而是流
C.展示技法不是源,而是流
D.展示技法不是流,而是源
2.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
B.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
C.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D.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
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
A.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
B.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
C.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D.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删诗说是谁提出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