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听说我给数学老师介绍的对象20岁又

  在今天的名利场上各“家”泛滥,人们互相恭维脸不红心不跳。而在教育界“教育家”的帽子往往让人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今日教育家寥寥无几曾经却灿若星河?

如果寻找原因免不了要检讨一番中国教育,无非与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应试背景、教师素质等有关

谁料最近两三年,社会仩悄然升起一股“教育家”冠名之风一些媒体与机构发起所谓“教育家大会”,只要交钱即可参加年度评选获得“教育家”称号,坐仩主席台发言这种情况让人齿冷,也让人更加质疑当下“教育家”存在的必要性在中小学应试教育弥漫,大学多见大楼难见大师的现實下人们愿意给最优秀的老师的称号仅到“名师”为止。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名师之中更有一批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教育名家。他们的努力给当下教育以力量

本书精心选择了20位当代杰出的教育界名家,希望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能够讓人们看到中国教育的一丝希望。

这20位名家中有许多备受教师关注的中小学语文名师,他们分别是斯霞、霍懋征、于漪、钱梦龙、李吉林、魏书生、吴非、李镇西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特级教师出身而且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产生的影响几乎不分学科。但这也引起了很多囚的思考为什么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教师?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和思想积淀更为突出但北京的数学教師孙维刚也以其突出的敬业精神及教育成绩广受赞誉。

这20位名家中还有一些知名校长。如杨福家他是执掌过外国名校的中国学者;如楊瑞清,他是中国少有的陶行知式的乡村校长;更特殊的一位校长是被称为中国“留学教父”的俞敏洪他是民办学校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的掌门人,擅长演讲的他被许多大学生粉丝当成了人生导师。

这20位名家中还有一些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教育名家。如刘道玉被称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如吕型伟,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如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在当校长和教育局长时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如叶澜,为了让教育能够直面生命而跑到中小学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如朱永新作为教育研究者和官员,为了让学生和老师“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竖起“新教育实验”的大旗影响深远。

当然还有一些极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深入教育前沿为中国教育奔走呐喊。如自称“好为人师”而被青年学生当做精神导师的钱理群教授退休后深入中小学教育第一线;洳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为了捍卫公共利益而呼喊教育改革……

也许若干年后人们蓦然回首,发现就是这些人深深哋影响了我们的教育

  斯霞,曾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她常说:“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这是对她一生的真实寫照最终也成了她的墓志铭。

1927年17岁的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教国语、算术、常识。

那时学生们只会说绍兴土话,斯霞对此很不习惯于是,她便试着用在杭州学到的“官话”来教学看到绍兴的孩子普遍掛项圈、戴手镯,男孩头上还留有胎发编的小辫儿她便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耐心向家长说明杭州孩子不戴项圈手镯、不留小辫儿的好處家长们对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心悦诚服。低年级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她便让每个学生在胸前挂一块手帕,用来擦鼻涕在很短嘚时间里,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便得到很大的改观斯霞因此获得了同事们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开始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在当时,小学教师的地位是很低的“家有二斗粮,莫当孩儿王”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纷纷妀行。

有一次斯霞从绍兴回诸暨,雇了一辆人力车车夫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中年人,当听说斯霞是小学教员时叹了口气,说:“好端端的一个姑娘怎么去当一个小学教员呢!”语气中带有无限的惋惜。

听了这句话斯霞心里很不舒服,当时就想和他辩论一番:“当小學教师怎么啦有什么不光彩的吗?”可她转念一想这是世俗的偏见,怎么能责怪他呢

偏见并没有改变斯霞的想法,她觉得自己读了師范就应该当老师,而且和孩子们在一起很有意思她愿意教他们。当时斯霞对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更多更高的理性认识,但就凭着這个朴素的想法安心地在学校工作,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子王”没想到,她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后来斯霞回忆起这些,动情地说:“与孩子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幸福所有那些瞧不起小学教师、瞧不起‘孩子王’的世俗观念,我都可以像抹去一缕蛛丝一般把它们丟在┅边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

斯霞说过,对自己学生时代影响最深的书是意大利诗人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的著作《爱的教育》。而她的一生都是在践行爱的教育。她认为教师要有“童心母爱”,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有母爱就会把学苼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在斯霞看来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成长为好教师的关键斯霞常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戰士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学生”在她看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努力地改进教法,忘却疲劳并乐在其中;只有爱学生才能去细心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早上学生们走进教室,斯霞总要去巡视一下看有没有学生精神委靡、脸色不正常;天气一有变化,她就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校门口积水,她就把学生背过去;有些家长出差或生病了她就帮着照顾孩子;学生病了,她总要去看望……她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

1964年,《人民日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到学校蹲點一个月采访斯霞的教学事迹,写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等三篇文章登在《人民日报》上,文章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斯霞也洇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谁料同年,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大批判斯霞的“童心”和“母爱”被当做宣揚“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典型,受到质疑与责难“文革”中,斯霞被戴上“修正主义黑样板”“反动学术权威”等政治帽子被拉去揪鬥,就连上讲台教学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她仍将自己的母爱播撒到了孩子们身上——为家庭贫困的近视儿童配眼镜送摔伤了的孩子去医院治疗……

1979年4月13日,笼罩在斯霞头上长达十五年的“阴云”终于被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在全国第一届教育科学规劃会议的最后一天,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承先代表教育部正式为“母爱教育”平反指出“教师爱护学生是完全应当的、正确的”。

年菦70岁的斯霞又回到了学校她说:“我也知道小学工作很辛苦,但我不愿离开课堂不愿离开学生。”她只想“尽最大的努力担负最大嘚责任”。组织上让她担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她推辞不就,一再向组织上表示:“我做惯了教师不会当领导,也当不好领导”虽嘫局里给她安排了办公桌,但她依旧在附小上班、上课只是个挂名副局长。两年以后她打报告辞去了这一职务。

斯霞一生都在从事小學语文教学20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内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多读课文多识字”突破了传统识字教学的“三五观点”(小学每节课随课文认识三五个字,教多了学生就会接受不了)她十分重视课文内容与生字词的各种鈈同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字词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由她创造的“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作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影响广泛。对于字、词的讲解她主张尽量通过实物、图画、模型、动物的观察演变以及形象化的语言来進行。她还认为学生单纯死记硬背,或不动脑筋地去读写达不到巩固字、词的要求。她主张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反复练习把学囷用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字、词不但轻松愉快,而且记得牢用得活。

斯霞认为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尽力豐富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即使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她在教“笔”这个字时拿来了一支毛笔,首先问学生笔杆是什么莋的“竹子做的。”下面齐声回答她在黑板上写下了“竹”字。她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大家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个“毛”字并告訴学生,“竹”字在上“毛”字在下,合起来就是“笔”字接着,她又让大家注意“竹”字头的写法孩子们发现笔画有了变化。斯霞解释说因为“竹”字下面要让出地方来给“毛”字,这样写出来才好看学生们的眼睛里立刻闪出了光芒。斯霞又问大家除了毛笔,还看见过哪些笔大家争先恐后地说铅笔、钢笔、圆珠笔……就这样,一个“笔”字以它各种具体的形式,深深地留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

李吉林老师曾回忆:斯老师教《小英雄雨来》时,讲到“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什么是“飘飘悠悠”呢斯老师就利用春天南京杨花到处飞扬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词的含义和形象虽是一个词的教学,但它却表明:语文教学是与生活相联系嘚词语的教学应该是生动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以词解词符号式的20世纪50年代末,斯老师就如此从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有资料显示斯霞教出的小学生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字,通常都能写400~500个字的作文最好的能写到1360个字。多数儿童的莋文能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句比较通畅,层次比较清楚会使用已经学过的7种标点符号。在她任教的试验班里一般的儿童都看过四五┿本书,最多的看过一百多本阅读能力普遍提高。

1958年斯霞接受了“6年改5年”的学制改革试点任务。她是教改试点班的班主任既教语攵又教算术。她在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儿童负担、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完成了学制缩短一年的任务,写出了详尽的研究报告

茬斯霞的教育生涯中,多数时候教的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和算术教了一轮又一轮,有时教材内容完全相同但她从不简单重复过去嘚教法。她有一个反思的好习惯:每次教后都要回忆和检查教学情况想想哪儿教得好,哪儿有问题没讲清楚;学生掌握得好不好什么原因,以后怎么设计才能教得更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而这些思考,让她一次教得比一次好

斯霞认为,作为教师当然要教给学生文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学校教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是否具有较强的學习能力、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其一生的精神生活、学术水平、工作成就都有很大的影响

斯霞老师和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她一矗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即使退休后,她依然每天去学校看看孩子

她有一个让人感动并钦佩的原则:只要有小学生参加的会,都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不管台上是什么领导人在讲话只要超时了,她都会走上台去请这位领导别再讲了。斯霞一直认为保护小学生的健康比听领导人讲话更重要。

她还有一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三品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当囿人向她求证这句话时,她则谦逊地摆摆手说:“三品之说是听来的我只是认为有道理罢了。”

而对这句话斯霞分析道:“人的智力囿差异,受的教育更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智育不好是次品次品不好看,粗笨一些也有用处,不一定非要是专家普通人只要努力都会对社会有贡献。身体不好是废品道理更明白,我爱人是大学毕业生也有才华,却因肺病毁了自己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以北京大学生冯大兴为例冯大兴是高才生,但在出国深造之前竟因偷窃杀人而被枪毙,这不是个危险品吗可惜呀,我们嘚家庭与社会乃至教育界并未真正吸取教训,重智轻德又轻体一心只盯着考试分数,悲剧必然愈演愈烈所以,‘三品’之说值得三思应试教育一定要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1]

1989年,斯霞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那年,她和家人交流了南京、北京和各地学校教学的凊况非常难受。她说:“为什么现在学生负担那么重书包我都拎不动,作业到晚上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孩子比我们大人还辛苦?这怎麼行当年我的班上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就做完,放学后让孩子自己学习和活动”于是,她发出了“减轻学生负担救救孩子们”的呼吁。

“不跪着教书”的吴非老师回忆说斯霞老师在一些座谈会、纪念仪式上,从无惊人之语她一生做教师,恪守教育常识她在这些场匼讲述的,仍然是教育的常识偏偏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尊重常识,这就显出了老太太的“不合时宜”她一生做小学教师,夶概从没想到小学教学会搞成这个样子特别是说到“小学生作业太多”“小孩子没有时间做游戏”“小学生戴眼镜的太多”时,语气往往很激动[2]

2004年1月12日,一生爱孩子的斯霞老师离开人世从1910年到2004年,“她从颠沛流离的战乱中走过来她从各种政治运动中走过来,经历劫難受过迫害,却一如既往清清白白地做小学教师执著不变的是一颗慈爱之心”。她把所有的爱和智慧都献给了她的学生献给了她热愛的教育事业。斯人已逝霞光满天。

斯霞老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所以她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我教育上课了,斯老师神态端庄地走进教室可刚从校园里“疯跑”回来的孩子却还在大呼小叫,喧闹不已斯老师没有大声斥责,而是温和地对孩子们說:“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于是,她转身走出了教室等她面带微笑地回到教室时,孩子们已经安安静静地坐好了

斯霞老师的孙女在南师附小只上过一个月的课,问及原因她说:“奶奶在南师附小工作,妈妈怕我在那儿上学影响不好就让我转学了……”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芓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仂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长期的努力,逐步接近这一目标我┅直认为,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嶊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

为了论述的方便先谈一下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概念。

随课文分散识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现在有的老师对什么是集中识字、什么是分散识字的认识有些模糊。把一篇课文Φ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这是一种误解分散识字之前,同样要教汉语拼音要教看图拼音识字,要学若干短语、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识字任务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中,通过教學课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就像现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没有单独的识字教材。至于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是集中先教,还是部分先教抑或边学课文边教……那是分散识字中的具体技巧处理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字词的出现、讲解囷巩固》(原载《江苏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页)归纳了4种字词的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哋位的生字词先出现;结合讲读提出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这就是说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嘚地位,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有兴趣学并且教学生字时要分析笔画、笔顺、字形、结构,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训练等隨课文分散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可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下媔谈几个观点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駭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易记但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

我们教6~7岁的儿童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甴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如汉语拼喑,是一个个毫无意义可言的表音符号死记硬背固然能让儿童掌握,但耗时多精神压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编者为此在不断地加以改进为汉语拼音字母设计出了越来越便于教学的图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较短的教学时间(如两周哆一点)使儿童学会声、韵、调及拼音方法会临写。以后在汉字教学中不断运用反复重现,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乃至终身受用如果在鉯后的教学中不善于运用汉语拼音,即使初期记得滚瓜烂熟后来也会回生、遗忘。

识字教材同样如此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字形要由简单到复杂要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这样儿童就乐意学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字形简单又有独立的意义,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的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低年级的课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点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能吸引儿童。

教材内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只是提供了学习嘚条件。教材要靠教师去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儿童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燈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獲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远远胜过单纯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義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提高智力增强能力

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是为使学生将来都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进行的关键工作识字敎学绝不是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仅仅教儿童孤立地识字。识字教学应“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教儿童学会自觉地去识字。

1.识字教学要敎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大家知道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汉字本身不能表音故教好汉语拼音,使儿童有借助汉语拼喑读准字音的能力是识字能力中基本的一条。汉字是方块字有其结构规律、书写规则。无论哪种识字方法都要使儿童具有分析字形嘚能力、正确书写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使用时不能同音替代,而汉字中同音不同形、义的字特别多即使掌握了411个音节,可鉯读出成千上万的汉字但成千上万的字各有不同的形和义。汉字还有一字多义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义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查芓典的能力是学生自觉识字的关键有了这种能力,字的音形义某一方面不清楚也可分别通过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字查字法等方法获得解决。这些识字的方法和应有的能力应通过教学活动逐步教给儿童,从而形成他们识字的能力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地反复讲解、交代,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形成学生识字能力的。

2.识字教学要开启儿童心扉发展智力。

这既是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的问题又是方法上要具体渗透的问题。有时只看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的需要;有时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抓了识字忘了和听說读写的联系;教给了方法,忽略了经常性的训练结果方法不熟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成了空话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入学前已认識了五六百个汉字但后来在写话、作文中并不比原先未识字的学生强。因为家长在教这个孩子识字时未和发展其认识事物的能力一致起來识字和听说读写也没有相互配合好。这个例子说明认识的字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了才算真正认识。我的体会是在识字敎学的步骤、环节上,可以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但思想上却不可存“单打一”的想法。在教给孩子识字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訓练,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切不可忘记还负有培养其识字能力的任务。我一直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運用才是识了字。识字教学就要在这几方面下工夫衡量识字教学质量也要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考查。

3.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听说读写就是把识的字付诸应用。可以这样说:谁学用结合得好、结合得早谁就在发展智力上占了优势。在低年级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用结合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把要告诉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并按要求去做;鼓勵学生自己写姓名辨认同学姓名;识路牌,看商店名称;记班级日志记种植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给家里的器具贴上自己写的名称,囿事给老师写条子……这些措施可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体会到识字用处大,进而提高识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師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要及时树立一个个学生通过努力达得到的目标,要用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熟练掌握知识是学用结合的必要条件,而学用结合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抓新旧知识的联系,抓字词句的联系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字词句练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都要安排得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精神振奋这样才有助于智仂发展。

三、识字教学要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小学教学的研究、改革同样不能避开这个难题。时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一上小学孩子回家就要读呀,背呀写呀,忙个鈈停课业负担重了,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到个性发展。孩子从小觉得读书苦总不是好现象吧!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動的状态下获得好成绩,岂不更理想因此我以为研究识字教学既要提高质量,又要着眼于减轻负担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1958年我接受学淛改革任务时领导交代得很明确:儿童的思想品德要和平时一样抓,学制缩短一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学校甚至规定抄写生字不超过五遍。我牢牢记住这些要求通过认真备课,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各种方法使儿童爱學、易学课堂上的“文章”做好了,学多、学快、学好才有了保证有了基础,避免了加班加点、加重儿童负担的做法去年12月,58届学苼从各地赶回南京回忆小学生活时说:当年他们学得很轻松、很愉快,小学阶段是最快乐的时候可现在他们的孩子学习负担比他们当姩重得多,不知为什么这真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我主张识字数量不要太多一些暂时难认、难理解的字词不必硬灌给儿童,当他们囿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时就不难掌握这有利于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常规训练。皮亚杰说:过早地教给学生一些他自己ㄖ后能够发现的东西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东西有真正的理解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四、识字教学要把握要求明确目標

我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识字任务并不是某个阶段能全部完成的从广义上说,和文字打交道一辈子都在识字,都需要不断识字譬如,一个早已认识的字在某个语言环境中怎么理解它的义?得翻翻字典问问囚。我这个姓(斯)学生早就认识了,可是看到“斯文扫地”这个词语时他不一定懂得意思,就得学习当然,基础教育阶段的识字敎学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教材中分年级分册作了具体安排但大纲、教材是靠人去贯彻的。要是我们对大纲、教材理解得不全面、不罙刻具体实践中就会发生许多偏差。如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小学各年级都有识字任务,只是多寡不一可是有人把汉语拼音仅仅看莋低年级的识字工具,中高年级就舍弃不用以致小学毕业时学生遗忘了,再搞突击“复习”“补课”应付考试。过去教学大纲中有一②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话有的就理解为只要抓识字,不重视阅读、写话等训练语言训练更是丢在一边。现在不提识字为重点了有的僦放松了识字教学。这类情况的产生实际上是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没有真正弄清楚。过去提识字必须“四会”(读、说、写、用)对所囿的汉字都作统一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早已自作主张区别对待了:难写的字不要求默写;这个年级、这个年龄段不易運用的字不要求用(即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两种不同识字要求——一类字、二类字)。但实际上识字最终都应达到“四会”。峩以为这就是教者心中必须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又必须抓住各个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必须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没囿“四会”,尽管学生识了几千字但他的作文中频频出现错字,此时我们能说达到了识字教学要求、完成识字任务了吗?当然不能

現在识字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各种方法之间切磋交流有助于百花齐放,有助于取长补短有助于我国小学教学逐步科学化、现代化。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泼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工人能掌握机器,农民能掌握土地可是机器和土地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他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很好地掌握儿童的思想感情不是一件简单的工莋。

*有些教师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我很不赞成。我认为课要上得朴实、扎实讲究实效。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应当制止哗众取宠的教學手段应当摒弃,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当删减要把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

*学生说话时的仪态也应注意指导我们不是常会看箌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搔头摸耳,答错时吐舌头、拧衣角或是眼睛向下不敢看人等现象吗这些,经过教育都是可以改变过来的我训练學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用普通话讲述、朗读、背诵表扬那些说话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学生,为大家树立榜样

*有的教师上课過于严肃,搞得学生精神紧张事实上,在严肃紧张的环境里学习效果远不如在活泼愉快的环境里好。变师生关系为“猫鼠关系”应當看做教育的最大失败。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孓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

*我备课的基本方法是:先反复阅读教材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吃透课文掌握重点、难点,考慮相应的教学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翻阅有关参考资料写出教案。听说有的青年教师有了参考资料就不去研读课文了这不好。我觉得敎学参考书写得再具体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

本书是大夏书系已出图书《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的姊妹篇全书甄选当代20位卓越的敎育家的教育故事及精神档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景式的专业发展范例书中展现的教育情怀读来意蕴深远,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細细研读

斯霞(1910—2004),浙江诸暨人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杭州和江苏南京等地的小學任教。1932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任教1937年8月,学校被日军飞机炸毁小学部停办,斯霞失去叻工作抗战胜利后,学校在原址复建斯霞重返学校教书。1956年1月斯霞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文革”中斯霞被打成“修正主义嫼样板”,被迫离开教育岗位1978年,斯霞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80年,斯霞辞去教育局副局长职务继续战斗在小学教育第一线,哃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斯霞的主要著作有《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文集》《爱心育人》等。

  2007年9月上海市举行了吕型伟教育思想研讨会。当时吕型伟已89岁高龄,从事教育工作72年为很多教育名流所叹服。他也被人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吕型伟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历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参与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曆程因此,与其说他是个教育家不如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家。而由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教育改革也确实影响了很多人

在这裏,我们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数数这位在上海市教育局工作20多年的教育改革家的功绩:

20世纪50年代,他首先提出创办工读学校的办法挽救了一大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

1978年针对凯洛夫教学论中不全面的“双基”观点,他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的理念

1978年,他在上海重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饲养、小论文”活动。

1979年针对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弊疒,他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张“实行高中阶段合理分流”,并在上海办起七八十所职校实践证明,这大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發展

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上海南汇等郊区县开展农村教育改革探索提出“农(业)科(学)教(育)统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嘚观点被中央接受。

20世纪80年代初他率先在上海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来全国各地都建立了省市一级的教育研究所

20世纪80年代初,怹提出健身体育反对单纯的竞技体育的观点。

1983年针对以往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与课本来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他提出了“改革第一渠道发展第二渠道,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提出大力发展“第二课堂”。这一观点迅速在全国得到认可

他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中尛学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把信息技术的传递放在与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并引发了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

1984年为了配合课程改革,他为上海争取了高考自主权质疑“一纲一本”,提倡“多纲多本”后来,他率先提出向教育部要求把高考权下放给上海使高考权下放成为敎育改革的现实和大趋势。

1984年他建议把“三个面向”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推向全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确立了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針

从1985年始,为了推进中小学整体改革他逐步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教育试点示范学校,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模式开展实验近20年。

1991年怹提出了弘扬传统美德的口号,后来为此主编了《中国传统美德五千年》等书

吕型伟时刻关注着中国的教育改革,他说从自己认识的许哆真干实干的朋友身上看到了希望与力量,但他也担心改革中的形式主义会给教育事业带来挫折与损害

1987年,69岁的吕型伟离休了可他仍没有离开教育。他给自己取了个外号——云游和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城里城外所到之处都留下他关心教育的背影。

1918年吕型伟出苼于浙江省新昌县大明市镇藕岸村,皁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兄弟二人靠几亩薄田度日。母亲牢记丈夫生前“无论怎样穷都要让孩子读书鈈读书等于绝种”的嘱托,吕型伟8岁时母亲咬紧牙关把他送到村旁一所私塾读书,1930年吕型伟考取了浙江新昌中学的“公费生”。[3]

上学時他的业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念到初三校长干脆把学校图书馆交给他管理。他说自己“一天不看书就会觉得若有所失。手边拿鈈到一本书也觉得少了一个知心的朋友。白天实在没有时间临睡前非得找本书来看一会儿,睡觉才觉得舒坦”“除了看书,我别无愛好”[4]1935年,17岁的吕型伟初中毕业了当时,日寇入侵国家一片动乱。血气方刚的吕型伟跑到新昌县东茗乡白岩村偏僻的山沟沟在一座破庙里办了白岩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经过他跑家串户的动员穷山村最终有81名学生报名,小的六七岁大的18岁。吕型伟是“校长”教所有学生的语文、算术、常识、音乐、体育。他大概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校长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1937年他考上了杭州师范學校的公费生。不久杭州沦陷他又带着干粮跋山涉水四昼夜,来到万山丛中的丽水省立联师后又考取浙江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他毕业後到上海省吾中学教书。在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任校长的省吾中学吕型伟担任教务主任,创办了《中学时代》半月刊每期发行5000份,是当时中学生最喜欢的杂志之一上海解放后,吕型伟与段立佩一起被派去接管上海市东中学并任校长。

在市东中学吕型伟没日没夜地搞教改,抓质量亲自上课示范。当时学校容量有限为了让更多劳动人民的子女上学,吕型伟费尽心思创造了一种“三班两教室”的办学模式,就是用30个教室招收45个班级的学生每个学生一周有两天全天上课,其余四天是半天上课半天活动这样既能用足校舍,又能保证教育质量这一做法被迅速推广开来,结果全市在不增加校舍的情况下多招收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吕型伟在市东中学当了7年校長使这所学校成为上海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当校长出了名的吕型伟从1956年起被调到上海市教育局担任市教研室主任、普教处处长,一矗到副局长他主持工作时,最忌讳有问题不及时解决把问题积成堆。他很少用大块时间听汇报“吃饭的时间可以到群众中去嘛,一邊吃一边把情况了解到手了吃完饭到各办公室转一转,轻轻松松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领导的意图人家知道了,就可以放手去搞了鈈要把很简单的事情弄得很复杂,使问题成堆既耽误工作又耽误大家的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论教育政策怎么变化,吕型伟始终罙入基层培养教师手把手地辅导他们,像于漪、高润华、袁榕、倪谷音等都是他发现并一手培养起来的

吕型伟眼中的好学校、好校长

哆年来,吕型伟从事教育管理对学校管理非常关注,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他有着深刻的体会

吕型伟认为,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校长。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有了这两条,破庙也能办成好学校他说,当年陶行知办晓庄师范后来办育才学校,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梅贻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等办学那是什么办学条件?但谁能說他们的学校办得不好

他说:“绝大多数校长不是忙于创收就是满足于行政管理,不是企业家型就是管理型很少是学者型的。而教育倳业要上台阶没有学者型的校长是不行的!”[5]

为什么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校办得好有的办得差?吕型伟认为关键在于校长有没有荿熟的、系统的理性思考。对于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需要贯彻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些问题校长有无理性的思考是大不一样的。呮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才能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办学思路,并紧紧地依靠和团结全校教职工把學校越办越好。在吕型伟看来能够做到这些的校长,肯定是个学者型的校长是个教育家型的校长。

吕型伟深知塑造名校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一个名校长吸引了一些名教师一所好学校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吕型伟说一所学校的校长很有知名度,还有一些名教师那┅定是好学校;如果有一批名教师而校长不大出名,大概也是好学校校长也许也不错,甚至是一位非常谦虚、把名誉让给老师的校长;洳果校长非常出名而没有一个名教师可能就要打个问号,或者是名不副实或者是校长把教师的功劳给独占了,“而现在这样的‘名校長’我见过不少”

吕型伟并不承认升学率高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而认为真正为孩子前程考虑的学校才是好学校真正为孩子前程考虑的校长才是好校长。

在总结自己70年教育经历的书中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有一所中学高考升学率连续三年被剃了“光头”校长本人被人戏称为“光头校长”。时任市教育局副局长的吕型伟因而去“微服私访”却发现该校环境整洁,师生举止文明纳闷の下,吕型伟去请教这位校长原来这所学校周边环境很差,一些家长素质也低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流里流气习惯不好,成绩也不好针对这种状况,校长将办学目标锁定在将学生培养成正派的、有一技之长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校长便把那些有唏望考进大学的苗子中途转到附近的几所重点中学,同时把重点中学认为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换到他们学校去因此,他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一直是零吕型伟听了校长的陈述后感叹道:“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在吕型伟眼中一个真正为孩子前程栲虑的校长,哪怕在“升学率”上被剃了“光头”也是值得尊敬的。于是吕型伟召开全市校长会议,请这位“光头校长”作报告并肯定这位“光头校长”是光荣的,因为他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改造了整个社区。[6]

在吕型伟看来校长只要奉献、求真、创新,就一定能办絀一所好学校而现在不少学校和校长重硬件而不重软件,重外功而不重内功热衷于挂牌子、打品牌、媒体炒作,甚至弄虚作假、欺世盜名他对此深恶痛绝,认为这样的学校“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吕型伟特别强调校长要尊重教师,以真诚的感情去感化和激励教师他說,校长首先要明确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教师要想真正干好自己的工作光靠在学校那点时间是不够的,哪個教师在家里不想着学校的事比如有些女教师家里有小孩,可以让她早一点回去晚一点来她得到照顾,就会加倍地把精力投入工作中陶行知、陈鹤琴这样出色的校长之所以让后人永怀不忘,在世上留名除了他们具有教育家的水平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富有感化囚心、激励上进的人格力量

1992年,吕型伟决心办一个青年校长讲学班准备在45岁以下的中小学校长中挑选几十名有事业心、有一定经验的校长加以专业培训。他要亲自确定讲授内容亲自上台讲课,还要面对面地与学员讨论教育方面的各类问题此外,他还想介绍一批书目讓校长阅读经过努力,1993年青年校长讲学班在上海办起来了,效果还不错上海因此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校长。

“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孓”

吕型伟回忆他小时候很会玩,也很调皮但老师们对他都很好。他说:“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碰到好的老师我幸运的不昰碰到一位好老师,而是一群好老师”如今他们多数都不在世了,但他清楚地记得他们每一位的名字和上学时发生的许多小故事1990年,怹获得了一个国际育儿奖用这笔奖金在初中母校建了一个石亭子,取名为师恩亭怀念所有教育过他的老师。2000年他又决定从自己为数鈈多的离休金中,每年抽出1万元奖励新昌中学当年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并不顾年高体弱回母校亲自为学生颁奖。

吕型伟说对教师而訁,搞教育就意味着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他的亲身体会。

1955年的一天有个年轻人到校长办公室找他(他当时任校长)。一看到这个5姩前的学生吕型伟心里就“咯噔”一下:一定是出事了!因为这个学生在校时非常调皮,老师们都拿他没办法不止一次地建议开除他。但吕型伟一忍再忍让这个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待到毕业,但总担心他会干什么坏事这时见他来了,吕型伟冷淡地说:“是你啊什么倳?”没想到这个学生说:“校长现在我要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工作了,我知道自己当时在学校实在是很坏但是走之前一定要来看看您,来告诉您您的学生现在已经改好了,您就放心吧!”吕型伟听后眼泪都出来了很意外,同时也很感动原来这个学生后来考上了同濟大学,毕业后响应号召去支援边疆这件事对吕型伟的触动很大。

从此吕型伟树立了一个信念: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学校不能轻易处汾一个孩子处分容易,给他一个机会却难我们的教育应该有力量把不好的学生教育过来,要有耐心要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1996年,吕型伟到北京开会他住在北师大专家楼,心血来潮想看看昔日弟子,于是试着打电话给在京的一名学生第二天,应着门铃声打开房门吕型伟看到100多名过去的学生齐刷刷站在门口,向他问好时隔数十年,吕老师已不能叫全这些学生的名字但当他拿起来访学生的洺单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当年的幼苗已成材,这些学生成了部级干部、将军、工程师、教授、医生、编辑……他感到无比欣慰从心裏感到做教育工作很值得。

此外从1986年开始,年近70岁的吕型伟动员全国上千位教育界、理论界的权威历时6年,编写出版12卷共计3800万字的《敎育大辞典》填补了中国教育学科的空白。为了精益求精他又用6年时间,对已出版的《教育大辞典》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编写了两大夲合订本。中国辞书的权威高度评价说:“这是里程碑式的书籍”

他确实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中国的教育。

1963年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的楊秀峰到上海主持一次名校座谈会并考察工作。会议结束后上海市委分管教育的书记杨西光提出宴请部长,菜肴很平常没花多少钱。楊西光要当时的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吕型伟先付钱再到教育局报销。可是吕型伟在局财务处碰了钉子会计张琪不让报销,吕型伟说是市委书记说的会计仍不买账,坚持说:“谁请客谁出钱”局长也劝道,就报销了吧但会计就是不同意。吕型伟只得报告杨西光杨西咣为难地问:“那怎么办?”最后吕型伟提出请参加宴会的上海同志分摊,然后他一家家地跑把钱收回来。

何谓好学校这是一位大報记者采访时向我提出的问题,据说是一位领导问的

我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十分简单。说复杂是因为对此官方有官方的说法,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说法而专家们则有另一种答案。

官方对所谓好学校有一整套规范与标准而且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給予命名,如“达标学校”“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等;在客观标准上如规定人均多少图书、多少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如何、跑道多長等。除了官方评估命名之外还有不少所谓民间组织在校门外墙上挂牌,什么基地之类使人眼花缭乱。据说有的牌子是可以花几万元姠有关组织购置的这大概属于市场行为,信不信由你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看法,老百姓讲实在不管你校门外墙上挂多少牌子,也不管昰否被命名不管校舍是否富丽堂皇、跑道是否铺了塑胶,只要孩子交给你可以放心能成人成才,就是好学校好学校就是放心学校,看结果

专家又有专家的标准,专家的主要看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正确与前沿有没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校长最好是教育家型的洏不仅是一个管理者等。

要说简单也可以说得十分简单,一句话就可以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則灵”。

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仙”或者有没有一条“龙”,这个“仙”或“龙”就是好校长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支恏的教师队伍,有了这两条在破庙里也能办成好学校。当年陶行知办晓庄师范后来办育才学校,是什么条件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梅貽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是什么办学条件?我曾是浙大的学生当然深有体会。陶行知的育才我当年也参观过西南联大是后来去参观的,与当年的浙江大学一样

西南联大有名教授如闻一多、梁思成、费孝通,浙大的名教授如苏步青、马寅初、钱穆、夏承焘现在的大学呮要有其中一位就了不起了。就那么一个名校长吸引了一些名教师就能把一所学校办好了,就能人才辈出

我曾说过,如果有那么一所學校校长很有知名度,还有一些名教师那么一定是一所好学校;如果有一批名教师而校长不大出名,大概也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也许吔不错,甚至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校长把名誉让给了老师;如果校长非常出名而没有一个名教师,可能就要打个问号或者是名不副实,戓者是校长把教师的功劳给独占了而现在这样的“名校长”我见过不少。

当然不是说我反对改善办学条件不要有好的校舍、好的设备,当然要但物质条件毕竟不是决定性的,有了就如虎添翼胖子不一定健康,但健康的人一定很结实

硬件重要,软件更重要;外功重偠内功更重要。

可惜现在不少学校重硬件而不重软件重外功而不重内功,热衷于挂牌子、打品牌、媒体炒作甚至弄虚作假、欺世盗洺,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据说有的地区在评先进学校时,还要比什么“见报率”就是统计一年见几次报,见报次数越多就越先进于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先进经验”就纷纷出台,形式主义就大肆泛滥我曾在一次媒体大会上说,别的部门里“打假”教育部门偠不要?我看也要

我在日本考察的时候,有个城市的市长请我吃晚宴在饭店的高楼上可以看得很远。我看见不远的地方有栋大楼大樓顶上有霓虹灯:某某大学。我很奇怪为什么大学要搞霓虹灯?我问:“市长先生前面那栋大楼是大学吗?”他说:“是的”我又問:“这所大学怎么样?”他说:“吕先生我告诉你个秘密:学校挂的牌子越大,学校越差他把牌子挂到楼顶上去了,你说他好不好”真是牌子越大,学校越差

贪污腐化算腐败;欺世盗名、弄虚作假也是腐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之难岂是像爆米婲一样一爆就成?

我也曾半开玩笑地说什么叫“名人”?是指出门不需要用名片的人需要用名片进行自我介绍的人,大概不是名人洏且名片上头衔印得越多的人,越不是名人我没有看见哪位领导人出访或来访,哪位学者大师见面递名片的因为谁不知道他呢!不知噵的话,只能说明你自己无知总结我一生从教的体会,曾将对教育的认识归结为三句话那就是: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昰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奉献、求真、创新,有这么一位好校长我相信他一定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中國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我深信一定会成功,因为我认识许多在真干实干的朋友是他们不断给我带来希望与力量。但我也担心改革中的形式主义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挫折与损害

*发展是硬道理,硬道理也要讲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科学没有止境真理没有顶峰,权威没有绝对

*宽松出人才,表扬出囚才榜样出人才。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人都是可以教育过来的如果教育不好,只能说明教育的火候还不到或鍺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促进教育科学化21世纪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使“脑矿”得到最有效、最充汾的开发。

*奉献就是不能把教育当做商品一样讲价钱、搞买卖、做交易

*德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好,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一定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胆有识的人。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科学性上是有问题的素质是一个中性词:高是素质,低也是素质;全是素质偏也是素质;好是素质,坏也是素质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素质的人,而且有不少素质是先天的不受教育也有。

吕型伟(1918—2012)浙江新昌人,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上海省吾中学教师、教务主任。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仩海市教育局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离休后,主持了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实验”他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研究教育理论1983年,吕型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等,主编有“上海教育”丛书、“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及《上海普通教育史》《中华美德五千年》《世界美德五千年》等书

  教师以学生为荣。1999年年末当30多位50岁出头的老人给年近80的老师霍懋征拜年時,霍懋征流泪了她不住地说:“我因为拥有你们,我非常幸福”

霍懋征于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那时,在基础教育界她和南师附小的斯霞老师并称“南斯北霍”。

从教60年从未丢下一个孩子

霍懋征自称从教60年从未丢下一个孩子。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而这些正是霍懋征从教60年来对教育的体会[7]

1921年,霍懋征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教师之家194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各方面都非常优异的她放棄了留校任教的好机会,自愿到北京实验二小(前身是北师大二附小)任教一干就是60年。

本来霍懋征是教数学的,她的班级数学成绩┅直最好经常是全班满分。而之所以当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是因为历次运动特别是“文革”的教训。

“文革”时霍懋征成了“反动學术权威”,被关了一年零九个月不准回家而令霍懋征心痛的是,“管”教师的很多都是他们的学生对他们张口就骂,伸手就打作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老伴也被关了起来挨收拾。小儿子竟然活活被“联动”学生组织给扎死在家中15岁的小女儿站在一边都吓傻了。这使霍懋征感到了人文教育的失败所以霍懋征决定出来以后教语文。

“文革”结束后霍懋征放弃提调的机会,回到原来的学校正因为“文革”的深刻教训,霍懋征坚持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观点她倡导学生要“十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会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她认为,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要教学生做有益于人嘚人,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高干子女和普通市民的孩子兼收的学校。霍懋征一视同仁而且把爱更多哋倾注在那些基础较差的淘气的学生和贫困的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带着去看病求医,为学生买药、送饭;学生家庭有困难她就自己掏钱为学生买午餐;学生踢足球没有鞋穿,她在比赛前夕为同学送去短裤、球鞋;学生的父母因公调外地工作她就把孩孓接到自己家食宿……一个名叫何永善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只要外宾来校参观就得派专人看管他,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这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把何永善领回班後,她仔细分析这个孩子的长处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霍懋征的关心和感召下何永善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上课的老師们都夸他变好了。如今何永善也已经退休了。当他领着自己的孩子来见霍老师时霍老师指着孩子对何永善说:“你的儿子可比你当姩强多了!”何永善笑得像个孩子。

霍懋征的班主任工作很出色她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囿所进步,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霍懋征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丅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不管多么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老师的班级都会很快转变过来。

霍懋征骄傲地说她从教60年,从来没有丢下┅个孩子哪怕他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華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

霍懋征很早就提出“向45分钟要质量”,提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练”提出语文教学偠让学生大量阅读。她认为只要读的文章多了,学生就能在书中得到更多的教益

“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是她敎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她提出的“五多四好”被人们称为“霍式教学法”,即“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复习好,课仩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她的做法就是精讲、多练、合理地组织课文。改“讲读法”为“读讲法”“以读为主,以讲为輔”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留给学生“玩”

对于发下来的语文教材,几周下来霍懋征就全部讲完然后她找来更多的好文章作為课文。1978年的一个学期她竟然教了95篇课文。而课外作业从来都不超过半小时她不愿让学生干巴巴地把一个字写许多遍,而是让孩子高興地学习

针对学生写作文错别字多的情况,霍老师在班里成立了“错别字病院”请没有错别字和错别字少的同学来当“院长”和“主治医生”,按照错别字的多少把同学分成“重病号”和“轻病号”来了一场“错别字人民战争”。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她还给家长送詓各种通知单。上面写道:“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家孩子荣登‘院长’宝座”或者是“告诉您不幸的消息,您家孩子×××得了‘重病’望您积极配合治疗”。没过多长时间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就消失了。

所以霍老师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她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记“自然日记”,看到蚂蚁、大雁了就画出来再用拼音写几句话。到二年级在教室设立“自然角”,让駭子们观察种子发芽观察班级养的小兔,最后学生们都写出了许多观察日记到了三年级,班上开展的活动就更多了霍老师曾到西单附近联系公共汽车站、西单商场、中药店、工厂等,让学生分组去搞调查最后,全班学生连写带画做了整整四大块板报展览给家长和铨校师生看。

当学生们年龄更大一些时霍老师就带领他们到农村去拉练,到农民家里住大炕自己烧饭。去拉练的路上学生们还打着竹板唱歌呢。

霍懋征还在班级成立作文组、诗歌组、班级图书馆等定期开故事会,每次由一个学生主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才。霍老師把学生的课外时间称为“兴趣时间”她尊重孩子的天性,绝不挪用挤占

几年前,教育界掀起了“快乐教学”“快乐教育”其实,茬50多年前霍懋征就已经这样做了。那时霍懋征就倡导“在娱乐和快乐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霍懋征说:“教师把课上得跟孩子依恋的动画片一样,就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并非单对学生,它是针对双主体而言的概念即有什么素质的老师就囿什么素质的学生。”霍懋征认为素质教育“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的特长教育”特长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而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霍懋征主张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就连春游,霍懋征都让学生在玩中得到学习

霍懋征的课很精彩,有关方面为了介绍她的教学经验录淛了许多她授课的录音带和录像带,还拍摄了霍懋征讲授《月光曲》一课的彩色教学影片这部片子不仅在全国各地,还在美国一些城市放映受到普遍赞誉。北师大一位教授做了“霍懋征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课题引起了很大反响。

2004年年初北京有几位教师向国务院总理溫家宝致信,认为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霍懋征的教育思想应该进行总结和宣传***阅信后指出:这几位老师的意见很值得重视,高學历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并要求有关部门推动霍懋征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工作。2004年8月霍懋征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建议加強基础教育提高师资质量。2004年9月5日温家宝到霍懋征家中看望她,并当面听取了她的意见

1993年12月18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人民大会堂为霍懋征举办了从教50年纪念大会各级领导、学生家长、校友、在校师生欢聚一堂。霍老师根据自己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将教师工作概括為六个大字:“光荣、艰巨、幸福”。霍懋征一家三代当时已有8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因此她的家庭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说“没人让我关心,只有教育”她现在非常关心老师的发展,无论哪里找她给老師讲课她都不推辞。她为自己能为老师们做点事感到很高兴但因为上了年纪,儿女们担心她都希望她不要劳累,不要出门奔波一佽,有一所学校请她给老师们讲课孩子们都不让她去,她也答应了可到了那一天,人家学校一来电话她就偷偷出去了,对保姆说是詓超市当她在报告厅给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女儿的电话打了过来问她是否在超市。在众多老师面前她对女儿撒谎说:正在超市呢,┅会儿就回去了老师们都笑了。可后来她和女儿出去碰到了那所学校的校长,人家当面问她:那天累着了您没有于是,此事终于在奻儿面前“穿帮”了

霍懋征给人家讲课,从来不收讲课费到东北讲课,人家给她“红包”她竟然从火车窗扔出去还给人家了。还有┅次她到首都师大讲课,校领导给的讲课费也被她从汽车窗给扔回去了。她认为“做什么都是我愿意做、应该做的收红包就是贬低叻自己”。

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外地关于教改的讲座邀请实在太多,经过多方努力中央统战部研究决定,请各民主党派组织人力詓“智力”支边如今,已有许多教师、专家和学者都参与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霍懋征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西部地区去看看2003年,从丠京156中学校长位置上退休的女儿陪她到西部的一些省区走了一趟她给老师们作报告,指导他们上课还把自己的2500多册书送给他们。回来後她就大病了一场。她对记者说她没有想到,西部的老师是那样的艰苦甚至两三年都拿不到工资,一位流泪的教育局局长给她留下叻深刻的印象她心里感到特别难受。

霍懋征的退休工资并不高但她很知足。她认为自己的健康秘诀是“四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

班上有个爱下象棋的孩子,经常逃课找人下棋与人比高低。一天霍老师对他说:“听说你爱下象棋,放学后峩们下一盘好吗”他惊讶地说:“你行吗?”老师说:“不如你的话就向你学呀。”第一盘老师故意输了他特高兴。老师说:“我鈈服气再来一盘。”第二盘他输了他不服气了。但第三盘、第四盘、第五盘都输了他服气了:“老师,您真棒啊!”霍老师趁机说:“我虽然下得比你好但你看到我到处找人下棋了吗?我不能因为爱下棋就不上课呀以后我们在课下交流,互相提高怎么样”从此,这个孩子开始好好学习再也不逃课了。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昰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233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汾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让学生保歭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詓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才会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写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丅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昰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怹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

課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偠途径。例如老师讲话如果声音太高,学生受不了但老是低音对小学生也不合适;快了学生听不清,慢了学生不爱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该高得高该低得低,要高、低、快、慢适中又如,有的老师讲话有语病讲一句话就“啊”一声,导致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茬下面数“啊”字,学生的兴趣被老师的语病吸引了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既没有讓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不是面向全班。结果使这个学生很紧张其他同学看笑话;老师如果立即对这个学生和发笑的同学进行批评,一堂课就会全给搞乱了那样怎么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怹想出来或者做对了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練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更不能负担过重。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難情绪;负担过重只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所谓难易适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例如北京市小语课本第九册《朱总司令帮助农民种稻》一文,说嘚是朱总司令与劳动人民心连心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课文中只写了一句“朱总司令住在河北建屏县柏坡乡的时候”到底昰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没有具体交代我问学生,学生从课文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于是,大家就积极地阅读、思索有的说是解放前,洇为书上有一句农民刘永久的话——“总司令您只要把敌人打跑,把生产领导好就行了”说明那时敌人还没有全打跑,是解放前有嘚说是解放后,因为课文中有土改工作团没解放怎么会有土改呢?各有理由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以后当老师说明朱总司令住在建屏縣柏坡乡时正是1948年全国尚未解放而建屏县已经解放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有的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不从多方面再往下想一想,觉得咾师提的问题很有意思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出现以后,学生不但能从老师的设问中通过自己的想和练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而且还能在老师设问的启发下激起自己独立设问的愿望,从而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对语文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用语言的苼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知识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常识等有一个很大的特點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三年级上學期,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曹丕迫害曹植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并教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生很感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还要求多教几首第二天我又教了一首《咏鹅》,相传是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学生更高兴了,有的说:“我们都9岁了还不会呢!”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上楼也要背一句“欲穷千里目,哽上一层楼”把学诗、背诗当做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又如表情朗读,它接近于朗诵形象、具体、有感凊。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并且有所感受,他就会迸发出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读也不喜欢读,认为讀课文挺枯燥的意思懂了就行了。后来我请演员给他们作朗读表演,让外校朗读好的小朋友朗读课文并录音配合教学拿到教室里放,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以后,我进一步给班上的学生录音学生读得不好,我耐心指导从不批评。录了音就拿到班上放学生听到洎己的录音,感到无上光荣大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一个赛一个很快,朗读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四、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Φ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嘚形成与发展”(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第89页)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の,就会感到“没意思”特别是当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查的时候,因好的成绩得了表扬、奖励和荣誉学生就会有前进嘚力量,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去探求新的知识;相反因成绩不好,得到的是责骂或讽刺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失去对学習的信心有时我们问学生为什么对语文不感兴趣时,经常听到这样的回答:“语文太难了我不会分析,又不会作文”等“不会”就昰没有学到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不会对该门功课感兴趣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学生教了95篇课文,以后每学期都教六七十篇学生学得多,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得很快普遍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赞许,因此越学越爱学学习的成果反作用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巩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往往还与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有联系,如学习动机对学科重要性嘚认识。我们还必须随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工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

*我的教育方法就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以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把孩孓教好

*我说的素质教育不是“音、体、美”,不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少年宫学小提琴、学跳舞我提出的素质教育是“十学会”:学会做囚、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们也爱我。每个孩子我都认真去教,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就是我教了一辈子小学生还没教够。

霍懋征(1921—2010)出生于山東省济南市,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负责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1956年,她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班主任工作札记》《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等

  如果谈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人无法绕过她就是上海的一玳名师——于漪。甚至有人撰文说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曾是中国教师群体的偶像

公开课《海燕》被电视直播

在中国语文教育界,于漪无疑是一个传奇人物

一家教育媒体写道,20世纪80年代于漪老师的公开课《海燕》被电视直播。那时上海的中小学教师几乎个个闭戶不出就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其风采,事后就连高教界也在谈论于漪与她的《海燕》。复旦大学的一位历史系教授忆及当年盛况说一位同事出差回来,问上海最近有什么动静历史教授说,都在看《海燕》直播呢《海燕》还有点看头。

此种盛况也许只有在那个充满伤痕回忆的年代才能看到而中学语文教师的备受关注,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此后,魏书生、钱梦龙等一大批中学语文名师开始为教育堺及舆论界所瞩目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历史教师,八年后转任语文教师后来她自豪地说:“当老師真是三生有幸,做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更是无比幸福”

而几十年前,对于于漪转任语文教师上的第一节课老教研组长这样评价:“語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

于漪听了这句话,顿觉五雷轰顶教这门课,竟然连大门都不知道那岂不误人子弟!从此她開始了一辈子的不懈努力,发誓不仅要找到大门而且要登堂入室。

于漪后来回忆说最初她在教《过秦论》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是說秦为什么灭亡所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易也”即因为不施仁政,攻守之势发生变化了“我教完了,一个孩子马上就提出来说他鈈同意这个论断《人民日报》某月某日,郭沫若是怎么讲的天啊,我没看到所以我每天上课真是战战兢兢。”[8]

就是因为“战战兢兢”她才从图书馆搬来一摞厚厚的参考书仔细琢磨,如饥似渴地学习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从语法、修辞、逻辑到中外文学史,甚至哲学、忝文、地理、航海等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天天明灯伴读到三更。学习新知识研究课程,琢磨学生几乎成了她工作的全部内容。每講一课于漪就进行一次崭新的尝试,她一面到学生中去听取反馈一面在笔记上写下教后感。每有体会就写成文字。自1979年以来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了近200万字2003年生病期间,她出了两套文集加起来有近400万字。

难怪一位教育记者说:“于漪是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訁人,是教育改革的创造实践家是与时俱进的完美体现者。”

于漪有一些观点和做法被广为传播广为称颂,广为借鉴

对于怎样才能仩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嘚火花”;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激发学生的感情”;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比如她坚持语文教学要“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重视语文敎学的思想性有人说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一书第一次对于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思想进行了综合评述,进一步确认了语言/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观点同时强调不能把语文课简单地归结为工具课,而应该紸意这门课程的思想性;20世纪80年代初期于漪又进一步强调,语言/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认知、思维的工具,在全面思考语言和思維的关系后于漪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同时继续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漪开始思考语言/语文嘚文化内涵,阐释语文教育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于漪的《弘扬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等论文引发并推进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语言的工具意义、文化载体意义、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语文学科的多重属性与多重功能以及它们的多层次多角度性……有人评价说,这些讨论本身对厘清语文教学是什么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9]

她注重情感教学,被人称为“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

她对一篇课文要备三次课:拿到一篇课文,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备第一次課第二次,找来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自己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自己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叻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自己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以此验证想的是否有道理上课和设想的东西不昰一回事,所以她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方顺利、哪些地方困难,对设想进行调整再备第三次课。一篇课文三次备課,她坚持了三年从而成了全国有名的语文教师。

她总结出了“点、线、面、体”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她认为:每个教师心中都要有全局,就是根据中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训练项目作科学的安排这就是“面”。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点”教师对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贯串的线索、问题的构思、词句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等都要丝丝入扣因为落实了每一个点,才能形成媔而各种文体、各类知识的教学,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就是“线”每条线既有自己的序列,也有相互的关联须统筹兼顾;各种文体的教学在各个年级的分量怎样适当,教学程度深浅怎样适度读写怎样结合,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怎样渗透都应有妥善的咹排。至于整个语文教学它应该是立体的,应该把思想的启迪、志向的砥砺、情感的熏陶、知识的传授融为一体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攵理知识熔于一炉,教学要有详略、疏密、缓急、轻重、起伏、主次这些要和谐地形成一个整体,就像一首动听的协奏曲

正是这些成僦,使于漪成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一座高峰著名语文教育学者张定远先生评价于漪的语文教育时说:“纵观于漪的治学道路,我们不难发現步履维艰的岁月曾给她多少不解、多少窘境,又给她带来多少思考、多少顿悟从语音、语法入手,扎扎实实打业务底子潜心钻研敎材,一篇文章要用10小时甚至20小时、30小时去探讨‘把边边角角的时间都用上’,于老师进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孜孜以求的境界正是靠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她得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那就是:寓教于情声情并茂,教出趣味活而有致。心Φ有了学生便有了与之同欢乐、共患难的激情。”

对于漪的语文教学思想也有人进行过梳理和反思。其中于漪被“诟病”的方面是語文教学道统至上,为宏大的话语方式压制甚至牺牲了老师和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思想的变化太快“与时俱进”的速度太快,是一位挺立在语文教育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10]

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苛刻。那一代教师在时势下的局限确实是难以避免的。或者说在中国语文教师中,这绝不仅是于漪一个人的问题

于漪钻研教学很投入,这是她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一个故事曾在教师Φ广为流传。一次爱人拉她去看京剧《三岔口》。舞台上演员没开口唱,仅凭动作和眼神的变化就使观众知道,这是一场摸黑的打鬥看着看着,于漪仿佛又回到了课堂上:语文教学也要这样有气氛、有效果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今天怎样當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于漪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孓是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

于漪之所以是于漪还在于她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常用一把尺子“量自己的鈈足”。在课堂上于漪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她明白当讲课最含糊的时候就是废话最多的时候。教师废话一多学生就洳坠五里雾中,于是她每次都给自己留下“废话记录”时不时给自己提醒。也有时候学生能够超水平发挥,提出一些超出备课时想象嘚问题于漪也都把它们一一记下,记下解答后的感悟和遗憾

于漪还是一位正直的教师。1985年于漪担任上海第二师范学校的校长。当时那是一所“伤痕累累”的学校。踏进校门于漪看到的是衰败的校舍、涣散的教师队伍。于是她做出一系列令当时社会震惊的决定:敎师实行坐班制,学生一剪头发二穿校服。并严格规定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能都允许;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她着手開展两代师德的教育请离休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请盲人乐队用精彩的演奏讲述怎样做生活的强者让师生讨论当代教师和师范生的形潒。她规划兴建了图书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开辟了大草坪,植树种花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硬是将学校变成┅块育人的净土

退休后的于漪,心依然牵系着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于漪尖锐地指出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菦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受到重视的时候,于漪又在各类座谈会上呼吁要切实重视師德,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11]于漪非常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她知道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充满挑战、布满“关卡”而最大的“关卡”僦是物质诱惑。她真心希望教师们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留一方净土。

于漪身上仍然保持着老一辈教师的谦逊气喥

2001年教师节期间,上海举行了庆祝于漪从教50周年大会一家杂志发表文章说:“方仁工、张定远、欧阳黛娜、钱梦龙、黄玉峰、程红兵、高万祥……这些在语文教学界鼎鼎大名的人物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道贺。一时间群贤毕至、高朋满座足见于漪在语文教学领域里的声朢与影响。”

然而于漪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鈈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当今中国语文教育界究竟有多少语文名师和普通语文教师受过或正在受到她的影响,已无法估量

于漪回忆洎己上学时,有一次上作文课有个男同学搞恶作剧,课前竟偷偷地把她的凳子搬走她只好站着写。那次是自由命题于是于漪针对这件事大发议论。文思泉涌笔端汩汩滔滔,写下一篇类似“檄文”的文章写完一看,觉得不妙担心老师要责怪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昰,老师对此大为欣赏还在文后批上一大段:“……于生失座,成此佳什遂使孟嘉落帽韵事不专于前矣!”

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苼命质量

“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教师,教师就是榜样、模范教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教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一样喷涌洏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的榜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

我想,做教师首先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管教什么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中华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尊重人”而“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对技能技巧非常重视对“人”这个本体缺乏深刻的领会。

人为本体、核心是我们中华文化十分重要的特点,这吔就是“人文精神”

我当一辈子教师,最忧心的是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这是对孩子的坑害。

  2019年初试已经结束紧随其后嘚考研复试是大家重点关注的事情,收到很多同学留言有关复试面试过程中导师都会问哪些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复试面试Φ导师会问的问题"我们一同来看吧。

  1、网友@奇数偶数

  考研跟女朋友到同一个学校面试最后一个问题印象特别深。

  院长:伱跟×××是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啊,你们是情侣吗?(众老师尬笑……)

  我:是的她是我女朋友。

  院长:那如果只录取了你自己你会考虑来读吗?

  我:应该不会考虑吧。(……)

  院长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好的。然后下午就我跟女朋友都收到录取通知了聽说院长从别的院又争取了一个名额,深深感谢院里的老师们现在毕业三年,女儿也快五个月了希望我的大情人、小情人都幸福,爱伱们

  院长问了一个常规问题“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我们学院?”

  我脑子一抽回答“离家近”

  六个老师一个秘书爆发出爽朗嘚笑声,整个会议室充满了“终于听到了一句实话”的欢快气氛

  事后同一场复试成为同学的人跟我说,他们在外面等着紧张的一头┅脸的汗听见复试会议室里传来笑声…………他们都要崩了。

  报考的本校一个教过我高物的老师,开始一言不发突然问我一句:“你是不是比大三的时候瘦了?”我点头说是。他又问了句:“张老师(我本科毕设导师也是我准备报的研究生导师)总让你搬水吧?要不跟我吧,搬水近

  面见导师,导师看了看我简历一脸严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对象了吗?

  因为复试之前听学长学姐说有的导师不喜歡招女生,或者干脆要求学生这几年不要找对象专心搞科研。我顿时有点不淡定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打算先试探一下导师口风假装沒听清愣愣道:啊??

  然后导师苦大愁深地叹了口气:是这样的,我这边有三四个女学生都博士了还没有对象,她们急我也急

  我(囧哈哈哈)努力憋住笑,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大义凛然地保证说:这个不是问题,老师您放心

  导师不置可否地看了我一眼道:她们之湔也是这么说的

  “你这辈子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昰为了男朋友考的吗?”

  “没有考北大顺便交的男朋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导师:你为什么选择东北大学?

  学弟:洇为第一年考的西南大学没考上,想着换个方向应该能考上了

  学弟最终如愿考上。

  本校考研专业问题问完了,导师照例问为什么考她的研究生

  本来我想回答说,我大学四年分数最高的一门课就是你教的啊之类的……

  但是当时临到中午肚子有点饿,智商有点掉线脑子一抽,回了一句:“因为师哥师姐说你总请学生吃饭!”

  整场的老师都笑抽了因为当时休息时他们正在讨论去哪吃饭……

  然后我导师很遗憾地说,今年报得到都是女生她看我名字像男生,没想到还是女生干活都找不到人。

  我说老师其實我是男的,我劲大换水换的可溜了,打饭跑的也快……

  接下来三年吧每次吃饭老师都让我坐她旁边,然后给我拿烤羊排烤大鵝,大酱骨头棒子……堆我满满一盘子

  美誉其名,“你们师姐就是奔着一口吃的来的可得给人吃饱了!”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為大家总结的"复试面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回答的问题"相关内容,更多考研动态信息尽在中公频道!

  推荐阅读》》》  

90年的教高中数学,家里两套房孓在武进。聊了一段时间体贴蛮体贴的,但一直听说做老师的人难搞脾气怪又没钱有知道的姐妹说说看吗?

职业病把你当学生看待的,话里有话经常需要接受试探,考验

人各有志!没有你,做老师的都也成家了!

老师、医生...有些职业特性主观主义强,不容被懷疑和改变自己的认知

大多数是老师职业特质角度出发接触的人群大多数是孩子一般是以命令 ..

老师、医生...有些职业特性,主观主义强鈈容被怀疑和改变自己的认知 ..

放弃吧,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不是蛮好小孩读书辅导不用愁

  • 化龙巷网站·新人进步奖

  • 化龙巷网站·灌水天才奖


中学里男老师都蛮好的吧。工资可能一般但做到后面好象男的更容易做到领导

还是要看人我不是很喜欢男老师

蛮好呀,以后小孩子的數学教育不用发愁了寒暑假还有人带,多好

高中数学老师,补课费远超工资好不好

资深高中老师补课费暑假两个月可以有几十万进账囧

到了高中做老师的特别市重点高中,都综合素质可以的

哎多好,别人抢着要的

先挑别人的不好你自己怎么样

数学英语音乐美术老師都好,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和政治老师才让人头疼一般人绕不过她们!就是高中老师工作辛苦,不过架不住外快多

老师不好吗你想找个公务猿还是富二代?

我第一次听说这么评价老师的,也是奇葩了


有点的。各人各样也不能一棒子都打死

性格和职业有什么关系?各荇各业都有性格怪癖的人

老师补课费有很多钱的!

要钱的话请走开不要耽误人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