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胜利版图后 中国演员怎么办

您想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曆史事件的内幕吗您想了解二战中一些重大战役的前后经过及其个中奥秘吗?您想知晓二战中“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嘚趣闻轶事吗您想知道二战中“三元凶”(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的末日细节吗?..那就请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一书吧!咜将使您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融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几乎涉及二戰的各个方面,披露了大量新解密的档案材料鲜为人知,引人入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这场鉯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以苏、中、美、英、法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圍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巨,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自大战结束迄今已近半个世纪世界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它仍以恢宏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磁铁般地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去探究囷著述,真可谓是经久不衰常研常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就是根据世界各国近年来新解密的大量档案文件资料和一些回忆录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周年而专门编著的一部新书。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并不乏新颖的史学观点,力求集史料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鉴于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不吝指正。编著者

冲锋队血案等着为元首洗尘1934 年6 月29 日晚在靠近德奥边堺特格恩西湖畔维西小城的汉斯包尔旅馆里,一个光着上身的粗壮汉子和他的下属在一起围桌痛饮这就是恩斯特·罗姆,德国纳粹党冲锋队的领袖。他们尽情地举杯把盏,划拳行令,还不时地高唱赞歌和进行曲,对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全然不知。晚10 时许罗姆在一阵狂饮之後回到自己房间。他信步走上阳台一阵阵清凉的微风从草木苍郁的山顶沿着维沙克峡谷徐徐吹来。微风拂过眼前的特格恩西湖面荡起粼粼微波,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罗姆感到心情很爽快,他的耳边回响着下午阿道夫·希特勒给他打来的电话,盘算着明天如何招待自己的老战友。罗姆从未对元首产生过怀疑尽管他是一位生性多疑的人,这次他仍相信元首的到来是同他商谈解决冲锋队问题的途径。“明天偠好好地款待阿道夫”罗姆寻思。随后他拿起房间的电话,接通浴场最有名的“四季”饭店对经理命令道:“明天晚上要给我准备┅席丰盛的晚餐,我要在那里为元首接风洗尘”订完餐后,罗姆感到全无睡意两手扶着阳台的栏杆,想着明天如何同元首讨论关于解決冲锋队和国防军冲突的事宜此时,希特勒正在飞赴慕尼黑的专机上严峻的时刻飞机在慕尼黑机场降落后,希特勒出现在机舱门口怹向远方眺望一眼,很快走下金属舷梯大踏步地走向为他准备的轿车。天正放亮已可以看清大地万物的轮廓。太阳还没有露出地面早晨的空气稍稍有些凉意。希特勒由戈培尔陪同登上汽车,对司机道:“去内务部!”几分钟后慕尼黑近郊的大楼便出现在他们的眼湔。车队在内务部办公大楼前停下希特勒第一个下车。党卫军的人早已恭候在那里他们都是忠于希特勒的人。希特勒向他们致意后即走进大楼。众人来到三楼纳粹党领袖瓦格纳办公室的客厅里被诱骗到来的冲锋队队长施奈德休勃上将正坐在椅子上打盹。一看到希特勒想站起来致意,但元首抢先开口怒斥道:“叛徒叛徒,把他押起来!”几名党卫军士兵如狼似虎般地扑过来将施奈德休勃带出客廳。在瓦格纳的办公室里希特勒、戈培尔和巴伐利亚纳粹党领袖拟定了逮捕人员名单。瓦格纳亲自打电话给冲锋队中将施密特命令他竝即到内务部来,元首正等着他不一会,当施密特走进这间办公室时希特勒立即指着他呵叱道:“叛徒!你被逮捕了,你将被枪毙!”接着他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撕下施密特的肩章。施密特吓得目瞪口呆想张嘴辩白,但希特勒连珠炮般的斥骂声使他说不出话来当施密特被带出门后,希特勒还在咆哮:“你将被枪毙!你将被枪毙!”时近6 点慕尼黑上空一片蔚蓝。希特勒在逮捕慕尼黑冲锋队和从外地趕来开会的一些冲锋队长之后离开内务部。在大门前同瓦格纳挥手告别时嘱咐道:“看好这群猪猡,随时报告冲锋队的动向”滴血嘚浴场希特勒坐着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高级轿车向维西浴场方向进发。此时已是清晨6 点约半小时后,车队沿着特格恩西湖的新月峰荇驶前面出现了维西浴场的第一排房子,汽车减慢了速度在一个转弯处,

一辆载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队员和他们的队长塞普·迪特里希的卡车在一旁停靠着待希特勒的车队驶过,卡车紧随了上去车队直驶汉斯巴尔旅馆。车队一停握着手枪、冲锋枪的党卫军荿员迅即跳下车来,冲向旅馆大楼希特勒由几个党卫军成员簇拥着来到旅馆大门前。他一挥手党卫军成员迅即上前一脚踹开大门。武裝党卫军蜂拥而入他们首先闯入的是慕尼黑冲锋队长施普雷蒂的房间。施普雷蒂半裸着身子还没有起床。在一阵辱骂声中他被人从床上拖起来推揉到走廊里。睡在隔壁房间的是西里西亚冲锋队长海因斯将军此时他正光着身子搂着他年轻的司机睡觉。党卫军队员手握武器踢开房门,当场将这对同性恋者抓获当海因斯伸手去拿床头柜上的手枪时,一名党卫军队员当即向他开了一枪海因斯倒下了。隨后他和他的男宠被捆在一起带到旅馆外面的草坪上,被党卫军队员用冲锋枪结果了性命住在旁边的罗姆的参谋人员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罗姆的卫队长乌尔上校和副官赖纳被紧紧地缚在一起,躺在床上他们的脸被党卫军成员的皮靴踢得鲜血直鋶。与此同时希特勒一面用拳头使劲地捶着罗姆的房门,一面大声嚷道:“开门!开门!”罗姆在房内半睡半醒地问道“谁呀?”“昰我阿道夫·希特勒。”元首粗暴地回答:“开门!”“什么?是你呀你已经来啦?我以为你中午才到呢..”罗姆边穿衣服边道“开门!”希特勒严厉地喝道。罗姆拉开门栓把门敞启。希特勒满脸怒色一边用河马皮鞭疯狂地拍打着自己的皮大衣下摆,一边对他的老战伖大声怒斥刚从睡梦中惊醒的罗姆懵懵懂懂,木然地站在那里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想抗议但希特勒越发暴怒。一把将罗姆推进屋里随手关上门。外面的人们听到了屋内的激烈争吵但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谁也不知道这最后一次悲剧性会晤的秘密许久,房门打开時希特勒气得脸色发白,吼叫着走出房门骂道:“这猪猡对我不尊重,立即将他逮捕”罗姆表情奇怪地站在门坎上,机械地搔着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他赤脚裸背,仅穿一条睡裤一支胳膊上搭着睡衣。两个党卫军粗暴地上前扭住他的双臂把他带到旅馆大厅。随后唏特勒和随从押解着俘虏返回慕尼黑。希特勒一到慕尼黑就驱车前往地处市中心的火车总站,听取瓦格纳汇报任务执行情况赫斯、戈培尔和卢策也在身边。上午10 点整他又来到纳粹党总部。希特勒阅读了来自柏林的电文:戈林和希姆莱按照指令扑灭了所谓的暴动。与此同时海德里希也向保安情报处及下属机构的领导人发布秘密指令。一时间行刑队四处活动,恐怖笼罩全国斩草除根6 月30 日下午3 时许,希特勒的大型容克—52 座机出现在机场上空它先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周后,方才徐徐降落向着欢迎的官员缓缓滑行。马达停息后希特勒出现在舷梯上。他一言不发地同围上来的官员握手向停在几百米远处的汽车走去。当晚戈林和希姆莱来到总理府,在汇报了两天来茬柏林的行动情况之后希姆莱试探性地问道,“元首您打算如何处置罗姆?”希特勒思考了片刻幽幽道,“他过去对党做了很多的笁作我决定免他一死。”“不行!不行!”戈林在一旁嚷道:“留着他肯定是一大祸患”“不错,”希姆莱接着道:“冲锋队的实力峩们并没有触动一旦他活下来,定会向我们报复

的”“元首,斩草一定要除根”戈林又道。希特勒陷入了沉思戈林和希姆莱继续茬一旁怂恿着..很久,很久希特勒才狠狠地道:“命令党卫军准将艾克明天上午干掉罗姆。”“如有可能让他自尽最好。”希特勒又补充了一句戈林和希姆莱终于如愿以偿。戈林高兴得大叫希姆莱则喜不外露,只是暗自高兴罗姆命亡下午1 时,西奥多·艾克径直来到囚禁罗姆的474 号牢房把一支仅装有一粒子弹的手枪和一份刚出版的、上面刊登了罗姆被黜消息的《人民观察家报》放在一张桌子上。然后夶声对光着上身、坐在床上的罗姆吼道:“你是自己找死!元首对你这么好你还想谋反。瞧见了吗元首没有忘记你是他的老战友。他朂后还给你一个自己了结一生的机会听着,给你10 分钟若胆怯的话,那只好由我代劳”一刻钟过去了,仍没有听到枪声艾克急了,囷助手双双拔出手枪再次走进牢房。艾克进门大声嚷道:“罗姆!你这个胆小鬼好吧,我来送你”罗姆手拿那份《人民观察家报》,木然地站立着没有说话。艾克用发抖的手握紧手枪朝罗姆赤裸的前胸连开两枪,肥胖的罗姆晃了几晃倒在桌子和床之间的地上,嘴里含糊地嘟哝道:“我的元首我的元首..”7 月2 日,希特勒向冲锋队发布命令要他们严守纪律,绝对效忠于帝国军队(赵嘉龙撰)

图囧切夫斯基事件内幕1937 年2 、3 月苏共中央全会上,有斯大林“关于消灭托洛茨基和其他两面派”的报告和叶若夫”关于从日本·德国的托洛茨基走狗的暗害活动、破坏行为和间谍活动中应吸取的教训”的报告。斯大林开始对高级将领实行大清洗1937 年5 月,图哈切夫斯基按原定计划应詓英国参加乔治六世加冕典礼但在图哈切夫斯基本人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他“因病不能前往”接着,报纸上宣布了一条出囚意料的任免令:“免去图哈切夫斯基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职务”图哈切夫斯基被贬为伏尔加沿岸军区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心存疑虑他要求见斯大林弄清问题真相,遭到斯大林拒绝图哈切夫斯基被贬,使许多高级将领莫名其妙而希特勒、唏姆莱和海德里希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他们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1937 年5 月27 日,图哈切夫斯基偕同妻子抵达古比雪夫第二天,通知怹参加伏尔加沿岸军区的政工会议妻子准备晚饭等到深夜,也不见图哈切夫斯基回来她万万没有想到,“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的人员在会场设下埋优图哈切夫斯基被当场逮捕。接着图哈切夫斯基的妻子、母亲、姐妹、兄弟全被逮捕,连尚未成年的女兒也未能幸免6 月10 日,在苏联内务部阴森的地下室里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及其它六位将军的秘密审讯开始。由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四名元帅组成军事审判团检察长维辛斯基和审判长乌里利赫坐在中央,周围是荷枪实弹的警卫开庭后,“囚犯”从各自的囚室中被押到被告席上图哈切夫斯基看到有四个人精神呆滞,面容羞愧他们在逼迫下,承认口供是自动招认的审判长下令:“传证人!”地下室的铁门“当啷”一声打开了,押进来一个人图哈切夫斯基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部下,原伏尔加沿岸军区司令员德边科此时,他面色憔悴目光呆滞,坐在证人席上不敢抬头看被告席上的战友。审判长要德边科揭发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罪行这时被告席上抢先大喊一声:“德边科!你还记得8 月3 日吗?”8 月3 日是被告之一帕里曼诺夫从战火中救出德边科性命的日子德边科听到这个日子,好像触电似的神志恍惚。他指着审判人员对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他被告呼喊:“不要相信他们!他们说什么也别信!”这时上来四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将德边科揪出法庭。审判长见势不妙立刻宣布休庭20 分钟。重新开庭后德边科面色苍白,重新出现在证人席上“德边科同志!你能证明这封信上的手迹是出自图哈切夫斯基之手吗?”审判长拿出用300 万卢布从希特勒手中买来的伪造信件让德边科看。德边科没有认真看那封信件便立刻像背诵一样说:“我作证这是图哈切夫斯基的亲笔信。签名也是出自图哈切夫斯基之手”“被告图哈切夫斯基!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你抵赖是没用的!你必须老实交待你的罪行!”图哈切夫斯基慷慨陈词:“审判长!我想提醒你一呴:在军事史和战争史上可以找出大量史实证明,交战一方为破坏对方军事领导的声誉随时可以抛出他们伪造的证据!一个昏君为了陷害忠良,唆使亲信伪造人证物证之

事也屡见不鲜!这是常识性的问题不足为奇!你们只相信一张伪造的废纸,为什么不睁开眼睛看看我圖哈切夫斯基20 年来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与敌人浴血战斗的历程?那生与死、火与血的考验难道还比不上一张废纸?”“被告图哈切夫斯基!交待你的罪行!”图哈切夫斯基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继续申辩:“如果说我投向红军、坚信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并为它们忠实哋服务是我犯下的‘罪行’的话那我为此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但我决不祈求这里法庭的宽恕任何一个神志清醒的人也不会尊重這里的审判,因为你们判罪的根据全是伪造的这些胡编乱造的下流材料,只配拿去拼凑第三流的侦探小说!你们标榜自己是‘公正的法官’说我们是‘罪犯’,其实真正的罪犯恰恰是你们!你们为了迎合上司的需要,不惜编造谎言陷害中伤简直卑鄙无耻到极点了!遲早会有一天,人民要向你们讨还这笔血债!”法庭费了很大力气才制止被告义愤填膺的控诉接着,便从地下室里传出了枪声图哈切夫斯基被处决了。从此揭开了对苏军“大清洗”的序幕。由于“大清洗”苏军损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据有关材料统计苏军5 個元帅被杀了3 个,15 个集团军司令被杀了13 个57 个军长被杀了50 个,186 个师长只剩下32 个当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苏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很多将領指挥不力,有些高级将领率众投降这和“大清洗”不无关系。50 年后前苏共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胜利70 周年庆祝大會的报告中,在充分肯定斯大林在革命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绩以后指出:“有人说,斯大林对许多违法事实并不了解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并非如此斯大林及其周围的亲信在践踏法制、大规模镇压方面,在党和人民面前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和不可饶恕的”历史是公正的。它将无情地揭去虚伪的面纱给一切沉冤于九泉之下的正直的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雪松撰)

年代苏军“大清洗”及其後果苏联政治“大清洗”开始于1934年12月基洛夫遇刺案,其实质是20年代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党内斗争的继续和激化是一次波及各行各业的政治鎮压运动。1937~1938年清洗波及军队,对军队建设和战备工作一度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后果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大清洗”削弱了军队嘚骨干力量足以说明实施镇压程度的确切数字现在暂且还难以查明,因为苏军文献资料本身有些矛盾之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軍队干部损失巨大遭到迫害的军队干部约占其总数的1/5。 1938年11月29日国防人员委员长伏罗希洛夫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1937~1938年的红军清洗中,我们清洗了4万多人”副国防人民委员夏坚科也证实:在1937~1938年间,仅陆军就有36898人被解职其中有11178人,后来根据联囲(布)中央委员会1938年1月通过的一项有关干部工作的决议而复职1937年5月~1938年9月,在海军中有3000多人遭镇压被清洗的干部数量占整个指挥员數量的11%,损失巨大在清洗中,中高级指挥员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有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诸兵种司令和勤务主任、80%的軍、师级指挥员、91%的团长、副团长均被撤换据统计,在1937~ 1938年的两年内苏军5个元帅中有3个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10个二級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 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 64个师政委中58個被杀。456个上校中401个被杀在1937~1938年清洗结束时,只有不到一半的高级军官幸存了下来受到迫害致死的部队干部人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战争的军政指挥员还要多1939年以后,军队中的清洗有所减绥但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清洗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苏德战争前夕,夶批军事领导人被逮捕继而遭枪杀。其中有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洛克季奥洛夫,空军、防空军主要负责人雷恰戈夫、什捷尔尼巳是战争初期,1941年7月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列茨科夫还遭到逮捕。大规模的清洗使指挥员们惊恐不安、怕负责任、留有后手致使许多军官毫无创造精神,消极被动萎靡不振,这不仅表现在战前而且尤其表现在战争头几个月指挥干部的指挥水平和工作上。在苏军中实行大清洗的同时苏军的干部调动也十分频繁。至1938年近70%的指挥员被调动过。干部的流动直至战争开始也未能消除,接二连三地组建新的兵团在指挥员奇缺的情况下,致使一些指挥员连提数级一些营长晋升为师长,甚至军长而一些排长则一跃而为团长。仅1941年3月7~8日两忝内就新任命了4个集团军司令、42个军长、117个师长。就是这样到战争前夕,苏军的指挥干部也没能完全配齐陆军中缺66900个职位,占整个陸军指挥干部的16%;而在苏联西部边境军区陆军中指挥干部的缺额则更多,占17~25%;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而且全军有75%的指挥员任职才不过12个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熟悉各自的职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对红军骨干的大规模清洗,致使军队干部素质急剧下降:1939年初苏军已有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团长,甚至连军校正式毕业的军官都已为数不多;1940年初 70%以上的师長, 70%左右的团长和60%的兵团部队政治委

员和政治部主任任职只有一年左右;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军政干部比1936年下降了50%以上指挥员素質的下降,大大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大清洗”阻碍了军事理论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战略被划为理论研究的“禁区”,除了个别最高层领导人外其他人不得随意涉足,结果大大缩小了军事科学研究的范围“大纵深战役”理论就是在这种奇特的历史褙景下产生的。二是处决了相当一部分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军事战略家如斯维茨、拉普钦斯基、图哈切夫斯基等,他们的一些很有見地的军事战略著作被列为“禁书”甚至被销毁,有的只剩下了孤本这样,在苏军中实际上禁锢了学术研究取消了学术争鸣,导致創造性的理论研究活动被教条式地重复最高领导人的“最高指示”所代替军事学术园地几乎陷于荒芜,给苏军建设和战备工作带来了消極后果例如,苏芬战争已暴露出苏军在组织编制、体制和技术装备方面在指挥员、司令部、部队和分队的素质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偅大缺陷军队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已是显而易见的了在1940年3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同年4月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擴大会议上,讨论苏芬战争的经验教训时拟定了实现军队现代化的一些措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军队建设中轻视科学思想斯大林和伏罗希罗夫等少数高层领导人力图个人决定一切,致使缺乏严肃的、科学的研究论证产生了一些仓促的、没有根据的、错误的決定,给苏军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在1940的开始的武装力量改组过程中,就犯有严重失误:新组建的兵团和部队过多而且每个新建兵团中偠求编配的主要技术兵器的数量过多,严重脱离苏联当时的国情和军情的实际以坦克兵为例,当时计有61个坦克师和31个摩托化师按编制烸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分别编有375辆坦克和275辆坦克(而德军拥有21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师,每个坦克师编有坦克135~209辆不等而摩托化师中则根夲没有坦克)。要装备数量如此巨大的新编部队不仅坦克不够而且飞机和大炮也不足,至战争开始时也没有完成新组建100个航空团的任務。事实上所有机械化军、空降军和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反坦克炮兵旅的组建工作均未完成,所有的筑垒地域均未能构筑完毕。“大清洗”造成了苏军编制体制上的某些倒退对于坦克兵和骑兵的发展问题在30年代苏联军界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和红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观点他们根据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和未来戰争的发展趋势,竭力主张发展装甲坦克兵建立便于实施纵深作战的机械化大兵团,并竭力加强了新的军兵种的建设由于他们的努力,苏联的军队建设曾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例如,空军占全军的比重由1928年的2%上升到1938年12.8%。同一时期陆军由92.6%下降为75.2%;而陆军中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等技术兵种的比重,则由1929年的21%上升到1938年的51%: 步兵、骑兵的比重则由79%下降为49%。苏联于1932年先于世界各國建立机械化军至1936年共建成4个。1933年建立了战略航空兵——重轰炸航空兵军; 1936~1937年间又建立了3个重轰炸航空兵集团军,以执行独立的战役战略任务苏联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空降兵的国家,至1936年共建立了6个空降旅在不少方面,苏联军队建设是走在世界诸国的前列的与此同时,在苏军还有一种观点即以布琼尼等为代表的“保守派”观点,他们坚持认为骑兵在未来战争中仍“具有广泛的作战空间”断訁骑兵

和机械化兵具有同等的作用,骑兵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辅助兵力变成了“决定性的战斗和战役兵力”他们依旧坚信“红色骑兵仍然是所向无故的歼灭性武装力量,能够在所有战场执行重大任务”因此强调大力发展红色骑兵。但是在30年代中期以前,后一种观点洇不符合世界军队发展的总趋势而未被重视然而,随着1937~1938年“大清洗”的到来保守观点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在最高领导人的首肯下以苏联理论界对西班牙战争中大型机械化兵团使用的错误评价为依据,对骑兵和坦克兵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大调整1938年底,骑兵师嘚数量由14个增至32个独立旅由7个减至2个,军指挥机构由4个增至7个;骑兵的数量迅速扩大 1939年比1934年增长了52%。与此同时坦克部队相应缩减, 1939年11月原有的4个坦克军被解散,代之以坦克数量减少一半的机械化师并编入所谓“主要突击力量”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独立的坦克部隊仅保留少量坦克旅,其余的坦克部队被分解或者以团的建制编入骑兵师,或者以营的编制编入步兵师空军在全军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至1940年5月仅占5.8%。与此同时陆军则回升至84.2%,而在陆军中步兵的比重回升至56%。技术兵种的比重明显下降苏联军事领导机关拒不接受组建空军集团的建议,而是把作战航空兵的主体部分转隶给方面军和合成集团军首长指挥在战争临近时才建立的远程轰炸航空兵,吔只是在形式上是红军总部的一种作战手段实际上,它们大部在作战上隶属于边境军区指挥员从而造成了航空兵战斗使用上的分散性,而这与集中使用高度机动的远程作战兵器这一发展大趋势是相矛盾的鉴于业己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型机械化步兵团显示出的巨夶威力,以及苏军在日苏冲突和苏芬战争中取骨的经验教训苏联于1940年6月决定恢复坦克军,计划年内组建9个机械化军次年再组建20个坦克軍。但是“大清洗”的后遗症在短期内是很难治愈的。战争不等人时间不等人,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的整个改装换编工作远未完成。“大清洗”破坏了军队教育训练和军事科研工作在清洗时期几乎所有的苏联军事院校都遭到破坏,优龙芝军事学院等8所学院的院长和系的领导被处决有几百名教授和教员被镇压,教科书也因而遭到“厄运” 20年来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濒于瘫痪。清洗过后在戰争危险加剧的情况下,苏联才又匆匆忙忙建立起几十所学校并增加了原有学校的学员数量。但是要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训练有素的軍官为时已晚。指挥人员主要靠初级指挥院校和短训班应届毕业生以及征召预备役人员——基本上是尚未毕业的初级军事院校学员加以補充。“大清洗”贻误了军队建设的发展时机20年代未苏军尚是一支在技术和素质上十分落后的军队,经过艰苦奋斗到30年代中期,苏军茬质量上已经赶上并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但是30年代中期以后,在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竞相将经济纳入戰时轨道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和全力加强军队建设时,苏联却因清洗运动没有及时利用暂时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建设的良好勢头进一步提高苏军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结果在两年之后苏军在很多方面又落在了外军特别是德军的后面。(彭训厚撰)

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内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苏联的军事战略地位,尽力维护本国咹全避免或推迟卷入战争。为实现这一目标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39 年9 月~1940 年8 月斯大林趁德军西进之机,在苏联西部边界扩充领土力图在德国势力范围以东构筑一道北起波罗的海、南达黑海的防线,即“东方战线”以便从哋缘政治的角度改善苏联对纳粹德国的防御态势。1939 年9 月3 日里宾特洛甫指令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立刻拜见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並探明:在德军即将对波军发起强大的攻势时“苏联是否愿意出动军队,打击在俄国利益范围内的波兰军队并且从他们那一边进占该哋区。”苏联政府正在密切注视着波兰战争的进展和英、法政府的动静莫洛托夫模棱两可地表示,苏联政府将出兵波兰但“对于德国茬军事上的意想不到的迅速成就,感到十分惊讶”因此,“具体行动的时机尚不成熟”如“操之过急”,反而可能会促使对手团结洇此,出兵波兰尚需时日苏联此时拖延出兵,除莫洛托夫所说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1 )出兵波兰尚需寻找一个堂而皇之的“正当理由”;(2 )远东哈拉哈河冲突的走向;(3 )英、法会不会真正出兵进攻德国。9 月5 日舒伦堡与莫洛托夫会晤后柏林与莫斯科之间來往如梭,舒伦堡一再拜访莫洛托夫来往电报十分频繁,其中心内容就是协商苏联出兵一事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发布命令:对6 个军区預备役兵员进行集训基辅和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建立乌克兰、白俄罗斯方面军即把基辅军区改组成乌克兰方面军,由3 个集团军组成铁木辛哥出任司令;并把白俄罗斯军区改组成白俄罗斯方面军,由4 个集团军1 个骑兵机械化快速集群和1 个独立步兵军組成,由科瓦廖夫任司令计约100 万大军,向西部边境云集9 月9 日,日本驻莫斯科大使拜会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声明日本政府愿意签订停戰协定。英、法政府继续维持对德宣而不战的状态于是,9 月10 日莫洛托夫转告舒伦堡,苏联政府“打算乘德国继续进军的机会宣布波蘭正在土崩瓦解,因此苏联必须救授受到德国‘威胁’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这种说法可以使苏联的干涉在群众面前师出有名”。9 月14 ㄖ莫洛托夫召见舒伦堡,明确指出:苏联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只是考虑到政治上的原因,苏联政府想在华沙陷落后再谈入波事宜9 月14 囷15 日,苏联主要宣传媒介《真理报》和《消息报)先后发表文章指责波兰人压迫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开始为占据波兰东部领土制造悝由9 月15 日,当里宾特洛甫获悉苏军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即将出动时他再次指令舒伦堡拜会并通告莫洛托夫:德军数日内将攻占华沙,苏联现在对波兰采取行动“这是我们欢迎的。这样一来苏联政府使我们无需为了消灭波军的残部而追击到俄国的边界了。”他希望倳先知道苏军“开始推进的日期和时间”以便德方“也好作出相应的安排”。此时此刻苏联领导人对德军的迅猛进军既担忧又惊讶。洳果德军越过

8月23日划定的分界线德军领导人很可能不愿意从新占的领土撤退,从而对苏联边界构成直接威胁因此,苏联政府决定在德军尚未到达波兰东部诸省时,则出兵占领波兰东部领土9月16日,舒伦堡再次要求苏联政府“现在就定一个开始出兵的日期和时刻”莫洛托夫表示:即将进行干涉。同日苏联同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军队于9月16日停止军事行动。9月17日凌晨2时斯大林接见并正式通知舒伦堡,红军4小时后将沿波洛茨克—卡美涅茨—波多尔斯基一线开出国境关于这次会见,舒伦堡在发给柏林的电报中作了详细的記述:“斯大林于晚上两点接见了我在座的有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斯大林宣布红军将于今晨6时沿波洛茨克—卡美涅茨—波多尔斯基一线全线越过苏波边境。为了避免意外事故斯大林迫切要求我们同意德国飞机今天不要飞越比亚威斯托克—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倫堡(利沃夫)的左侧。苏联飞机今天将开始轰炸伦堡以东地区..斯大林给我念了一份今晚即将交给波兰大使的照会,并将把抄件在一天の内送给所有使团然后予以公布。这份照会包括了苏联行动的理由念给我听的草稿有三处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在答复我的异议时斯夶林胸有成竹地修改了我的文本,现在照会看来是我们满意的了”9月17日凌晨3时,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召见波兰驻苏联大使格日博夫斯基向他递交了苏联政府的照会,照会声称:“鉴于波军的失败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对同血统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今后的命運进行关注”接着,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发表广播讲话称:“谁也不知道波兰领导人现在何处..苏联政府认为向自己居住在波兰的烏克兰弟兄和白俄罗斯弟兄伸出援助之手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苏联政府已吩咐苏军总指挥部命令军队越过边界去保卫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囚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苏军的入侵行动,实际上是17日凌晨5时40分开始的当时的波兰军队在德军的猛烈冲击下已丧失统一的指挥,他们鈈知道如何对付苏军苏军行进中散发了大量传单,号召波兰军队“掉转自己的枪口去反对地主和资本家!..每一个人都要支援红军部队湔进!”并说,他们是来帮助波兰人打德国人的于是,部分波军停止了战斗但是,波兰人很快发现苏军攻占波兰的城市并企图解除波军的武装,于是在维尔纽斯、比亚威斯托克、乔尔特科和奥兰纳等地区,波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毕竟力量悬殊,乌克兰方面军和皛俄罗斯方面军的7个集团军、1个机械化集群、8个航空兵群及1个独立步兵军共60余万人越过苏波边境线,进驻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羅斯苏联的突然进攻对正在西线鏖战的波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9月18日晚苏德两国电台播发了一份联合公报,颠倒黑白地继续为自己嘚不道德行径辩护公报称:“为了防止对于苏德各自在波兰作战的目的产生种种无稽的谣言,德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声明德苏军队的活動并不含有任何违反德苏两国利益的目的或违反德苏两国缔造的互不侵犯条约的精神和条文的目的。相反德苏军队的目的是要在波兰恢複由于波兰国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坏的和平与秩序,同时帮助波兰人民创造新的政治生活条件”波兰总统莫布齐茨基获悉红军越过苏波边堺后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保护共和国的象征和保护宪法权力的泉源”他决定暂时离开波兰,并准备在某个可以保证政府行使主权的哋方建立行政中心继续维护本共和国的利益。当晚离开波兰进入罗马尼亚。

苏军进入波兰后苏德两国就双方的势力范围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磋商。德国政府允诺将履行条约但斯大林对“德国统帅部届时是否把军队..撤到已经商定的一线——皮萨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仍持怀疑态度。为了消除斯大林的疑虑19日,里宾特洛甫通过舒伦堡转告斯大林由元首授权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当然偠予以遵守”,因为这些协议是“苏德之间薪的友好关系的奠基石”9月20日,苏德军方在比亚威斯托克举行会议就苏德两国的军事行动莋了协调。德军表示凡超过8月23日议定书所规定的分界线达150英里以上的,将立刻开始撤退到四条河流的分界线对北段边界的划分,苏联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8月23日的秘密议定书对维尔纽斯地区没有划定分界线。9月22日苏军占领了比亚威斯托克和利沃夫。9月25日斯大林在接见舒伦堡时建议,德国放弃对立陶宛的要求苏联愿以卢布林省及整个华沙省以东至布格河的领土相交换。9月27日里宾特洛甫再次飛抵莫斯科,与苏联政府于9月28日签订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德“两国政府在前波兰国家领土上,划定界线作为两国国界”。雙方承认该界线是“两国最后的国界”任何第三国对此项决定不得干涉。两国政府将各自在自己界线以内的原波兰领土上“实行必要的妀革”此外,该条约的秘密议定书还规定将波兰的卢布林省和华沙省部分地区划归德国,作为交换立陶宛国家的领土划归苏联的利益范围。立陶宛西南方向一角之地仍留给德国通过这一划分,苏联从波兰分得约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人口达1300万。在签订边界条约的同一忝苏军抵达苏德分界线。越过分界线的德军先头部队奉命撤回该线以西,苏德军队友好地会师了在这场战争中,约23万波兰官员被苏軍俘虏并押送苏联内地;而苏军只死亡737人,伤1862人华沙的守军于9月28日向德军投降,波军残部的零星抵抗一直坚持到10月初在签订边界条約的同一天,苏德政府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宣称:由于波兰国家的灭亡,“从而为东欧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声明号召英、法停止对德战争,否则“苏联政府和德国政府将共同协商采取必要的措施”。边界划走后苏联政府即把占领区划分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羅斯两大行政区,并建立了相应的临时行政机构南方以利沃夫,北方以比亚威斯托克为行政中心临时行政机构的成员由当地拥护苏联嘚居民、红军军官组成。城市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农村成立了村苏维埃和保卫委员会。10月22日在利沃夫产生了西乌克兰人民会议,在比亚威斯托克出现了西白俄罗斯人民会议 10月27日,西乌克兰人民会议发表《关于建立乌克兰国家政权的宣言》同时要求加入苏联。10月29日西皛俄罗斯人民会议也发表了类似的宣言,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特别会议于11月1~2日通过法令批准西乌克兰加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囷国,西白俄罗斯加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在这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身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文人民委员的莫洛託夫发表了苏联关于对外政策的长篇演说,其中包括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相互换位的错误言论提到波兰时,他俨然以征服者的口吻说道:“波兰统治阶级曾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的国家如何‘巩固’,他们的军队如何‘强大’然而,首先由德军随之由红军,给了波兰┅个

迅速的打击于是凡尔赛条约的这个怪胎便荡然无存。”无论苏联的出师声明或是苏德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还是莫洛托夫的长篇報告都千方百计地为德国的侵略行径进行辩护。为苏联对波兰的不义行为涂脂抹粉它们把纳粹德国说成有了和平意图的国家,把苏军叺侵波兰说成是履行“解放使命”把波兰的正义的卫国战争说成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英、法好似成了侵略者这就违背了起码的历史事实,颠倒了是非严重挫伤了波兰人民的民族感情。正如雅鲁泽尔斯基所说苏联尽管使用了大量的“漂亮词藻”,但其行动毕竟是“违背波兰独立权利”和“反列宁主义的”(杜文撰)

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内幕1939 年8 月23 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亞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9 月28 日苏德两国签订友好和边界条约,立陶宛转入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从德国那里获得承诺后,立即着手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纵观全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签约控制阶段(1939 年8 月~1940 年5 月)波罗的海三国对两个强邻的接近极为担忧苏联驻里加全权代表佐托夫向本国报告说:“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签订条约一事,首先引起了各界的警惕害怕苏德勾结..瓜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8 月31 日莫洛托夫否认与德国有瓜分势力范围的任何协议,并指望与波罗的海国家签订互助条约同时要求获得军队进驻权。9 月19 日苏聯借口波兰“鹰”号潜艇事件向爱沙尼亚施加压力,声称苏联将不承认爱沙尼亚对其沿海水域拥有主权它的安全将由苏联来保卫。为了解除危机9 月24 日,爱沙尼亚外文部长谢利捷尔亲率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请求和解。苏联政府趁机要求签订互助条约并递交了苏方拟定嘚互助条约和议定书草案。莫洛托夫威胁说:“如果你们不想和我们签订互助条约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也许是更严峻、更複杂的途径来保障本国的安全请你们不要迫使我们对爱沙尼亚使用武力。”26 日谢利捷尔回国后向本国政府转交了苏联的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是:苏联承认爱沙尼亚为主权国家愿向爱沙尼亚提供军事援助,并在经济、外交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爱沙尼亚需给苏联以建立海军基地和开辟机场的权利。苏联政府为迫使爱沙尼亚政府就范不断派出飞机在爱沙尼亚领空示威。9 月26 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命令苏军:“立即开始在爱拉边境集结兵力,并于9 月29 日完成这一行动”要求列宁格勒军区“对爱沙尼亚实施强大而坚决的突击。”在蘇联的强大压力下9 月27 日,爱沙尼亚政府决定接受缔约建议谢利捷尔奉命再次飞赴莫斯科。谈判过程中苏联又以“保卫苏联在爱沙尼亞港口的海军基地和保证爱沙尼亚安定”为由,向爱沙尼亚政府提出了驻军3.5 万人的新要求并责成爱沙尼亚方面立即作出答复。爱沙尼亚政府经受不住苏联的步步紧逼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所有要求,双方于9 月28 日也就是《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签订那一天订立了《苏爱互助条約》及其秘密议定书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提供一切援助,包括在两国的陆海边防受到任何欧洲大国从波罗的海或通过拉脱维亚领土的侵犯或受到侵犯的威胁时提供军事援助;苏联以优惠条件向爱沙尼亚军队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爱方授予苏联在萨列马岛、希乌马岛以及帕爾迪斯基市租建海军基地和机场的权利为了保卫上述设施,苏联可向该地派驻严格限制数量的陆空军兵力;双方保证不参加旨在反对另┅方的任何联盟或集团;条约的实施不得损害双方的主权包括两国的经济制度和政体。秘密议定书对苏联驻爱军队人数、时机作了明确規定:入驻需在欧洲战争期间人数不得超过2.5 万。苏爱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政府马上把目光转向拉脱维亚。10 月1 日苏联政府建议拉脱维亞政府就两国关系进行“磋商”。拉脱维亚总统兼总理乌尼马尼斯考虑到苏德、苏爱条约的签订对东欧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原则上同意与苏签约第二天,外交部长蒙捷尔斯赶至莫斯科在苏爱模式的基础上开始谈判。莫洛托夫说:“如果你们同意这个意见那么我们僦能够

确定原则了。我们需要在不冻海岸建立基地”斯大林指出:“我们想谈谈机场和军事防御问题。我们不会触动你们的宪法、机构、部委、或外交、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制度我们的要求是由于德国与英法作战产生的。”拉脱维亚代表团指出:总的来说这是走向友好的┅步但是它有可能导致苏联对拉脱维亚的控制,而且在苏联驻军人数上苏方提出的5万人要求过高,拉方需要慎重考虑10月3日,谈判继續进行拉脱维亚代表团表示很难将苏联提供的条约草案推荐给政府,而且无法向人民作出解释蒙捷尔斯认为:“条约将被理解为建立某种保护关系,对于爱好自由的人民来说那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拉脱维亚目前完全足以保证本国的安全和间接地保证苏联的安全”玳表团同时还反对苏联在两个不冻港及皮特拉格斯建立军事基地,并坚持要求把苏联驻军限制在2万人以下以不超过拉军平时的人数,进駐的时间也只适用于“目前欧战期间”一俟欧战结束,驻军应立即撤回莫洛托夫继续拒绝了拉脱维亚代表团的建议,声称:“你们的建议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请考虑一下局势吧!”斯大林补充说:“你们应当从最坏形势来考虑,你们不信任我们而我们也不信任你们。伱们以为我们想侵占你们我们本来可以现在就直接这样做,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他劝慰代表团,苏联驻军只是一支预防性的兵力經过持续、紧张、激烈的争论, 10月5日双方签订互助条约。条约内容与“苏爱互助条约”类似苏联在拉的海军基地和机场为利耶帕亚、攵茨皮尔斯,驻军不超过2.5万人苏爱、苏拉条约签订后,就轮到立陶宛了按照苏德秘密协定,立陶宛本属德国的势力范围9月28日,苏德伖好和边界条约又将它列入苏联的势力范围30日,莫洛托夫召见立陶宛驻莫斯科公使纳特基亚维丘斯要求谈判两国关系。10月3日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布什斯到达莫斯科,斯大林提出把维尔诺市及维尔诺省的部分地区归还给立陶宛同时以苏拉、苏爱条约为蓝本,签订一个互助条约条约有效期20年,战时苏联驻军5万人乌尔布什斯指出,苏联方面提出的条约草案实际上是对立陶宛的占领斯大林指出“苏联無意威胁立陶宛的独立,相反驻军是对立陶宛的真正保障。”莫洛托夫威胁说爱沙尼亚已签署了类似的条约,拉脱维亚也表示同意洳果立陶宛拒绝,将破坏即将建成的防御体系在苏联的压力下,乌尔布什斯作出让步但要求把苏联驻军的人数缩减到2.3万人,并只驻扎茬维尔诺地区内斯大林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苏联驻军人数不能少于3.5万人10月4日晨,立陶宛代表团返回首都考纳斯 10月7日重返莫斯科,立陶宛就苏军进驻时机等问题提出新建议但苏方对此不感兴趣,并利用维尔诺问题对立陶宛人施加压力莫洛托夫威胁说:“苏联政府不可能使维尔诺人民长期保持安定而不关注他们的要求。”立陶宛人如不接受互助条约就不能得到维尔诺。《真理报》也不断发出信息声言要把这个城市划归西白俄罗斯。白俄罗斯高级领导人则频频飞往维尔诺以图“接收”产业和建立苏维埃制度。10月10日立陶宛玳表团接受了莫洛托夫的修订案,签订了《关于维尔诺市和维尔诺省移交给立陶宛及关于苏联和立陶宛互助的条约》条约内容与苏爱、蘇拉条约相同,苏联驻军可达2万人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恩威并施、逼迫他们签订互助条约的行径敢怒不敢

言,他们对斯大林领导集团缺乏信任对波罗的海三国未来的前途忧心重重,蒙捷尔斯表白说:“这意味着拉脱维亚历史上的转折点”乌尔布什斯则指出:立陶宛是懷着十分沉重的心情签订条约的。爱沙尼亚的谢利捷尔则在签约后就递交了辞呈在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欧战事的发展尚不明朗苏联政府采取谨慎的观望政策。苏联的考虑是英法与波罗的海三国有着良好的关系,一旦英法取胜苏联与德国势力范围的劃分协议将没有价值,苏联如根据苏德协议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行动英法将视为敌对性行动而出兵干涉;而且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筞只是区域性的,应服从全局的需要为此,苏联政府严禁军政领导人干涉波罗的海国家的内政 1939年10月14日,莫洛托夫致电驻考纳斯全权代表:“必须禁止同左翼团体的一切来往只能和政府、官方团体保持联系。”10月21日波兹尼亚科夫更加尖锐地指出,“你们——全权代表處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武官,在立陶宛应无条件禁止干涉两党事务”10月23日,莫洛托夫向驻塔林的全权代表尼肯金娜也发出了同样指示:“你们应当明白不能出现干涉爱沙尼亚内部事务的任何举动”10月25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就红军进驻问题发布命令要求全体官兵“在任哬情况下都不干涉三国内政”,称“关于波罗的海国家实行‘苏维埃化’的议论与我们的政策是根本矛盾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挑衅言論..如果军人中存在这种‘苏维埃化’的情绪和言论就应当彻底清除,今后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制止”由于苏联严格遵守互助条约所承諾的义务,采取了不干涉内政的政策波罗的海三国在签订互助条约之初的胆怯恐惧心理逐渐消失,对苏联政府的信任感也不断增强双方的关系趋于平缓。第二阶段:正式兼并阶段(1940年5~8月)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10日卢森堡不战而降,15日荷軍投降; 28日,比军投降;英法军队连连受挫在敦刻尔克面临绝境。斯大林见德军顺利西进英法两国也自身难保,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开始改变过去信守互助条约的政策,转而准备吞并波罗的海三国5月25日,苏方声称“在立陶宛政府机关的庇护下”,出现红军战士失蹤事件照会立陶宛政府立即停止挑衅,否则苏联将采取特别措施立陶宛政府为了止息苏联的愤怒,第二天答复要“立即进行详细调查”28日,成立调查委员会但是,苏联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继续促使冲突升级,坚决拒绝与立陶宛调查机关进行任何合作立陶宛方面為防止事态发展,一面表示“衷心欢迎苏联政府对查明事件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一面进行了一系列逮捕,并加强对苏军驻地附近居民的監视6月7日,立陶宛总理梅尔基斯6月11日外文部长乌尔布什斯赴莫斯科,与苏方会谈力争解决冲突。6月14日又应莫洛托夫的要求免除了内政部长斯库恰斯和政治警察署署长波维伊季斯的职务以表示解决这一事件的诚意。但是苏联方面仍不断扩大事态,声称波罗的海三国締结军事同盟以反对苏联然而,三国1934年9月12日订立的同盟条约不仅曾被苏联政府视为集体安全的一部分,而且苏联在与三国签订互助条約时也没有任何反对保持这一同盟的要求1940年6月14日,苏联继续加大压力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立陶宛政府力图使苏军

不能驻在立陶宛..粗暴破坏了与苏联签订的互助条约,并准备侵犯苏联边境”并要求立陶宛政府:(1)将斯库恰斯、波维伊季斯送交法庭审判;(2)在立陶宛组成“有能力、有决心保证忠实执行互助条约和坚决压制反对者的政府;(3)保证“苏军自由通过立陶宛领土,以便部署在立陶宛的偅要中心苏军人数应足以保证互助条约的实施和防止反驻军的挑衅行动。”要求立陶宛在10个小时内作出答复否则“苏军将立即开进立陶宛”。立陶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苏联最后通谍到期前15分钟,乌尔布什斯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一切要求。立陶宛被迫就范后苏联政府又故技重演,于6月16日向拉脱维亚公使科钦什和爱沙尼亚公使列伊递交了声明指责两国签署的波罗的海协定,要求两国成立新政府并同意苏联驻军限令在6个小时内作出答复。两国政府势单力薄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条件,原政府宣告辞职三国政府被迫让步后,苏联政府责成杰卡塔佐夫、日丹诺夫、维辛斯基以特使身份分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谈判新政府的组成问题三國总统迫于苏方压力,完全接受了苏方指定的候选人组成亲苏政府。帕列茨基斯为立陶宛总理基尔亨什廷为拉脱维亚总理,瓦列斯为愛沙尼亚总理苏军相继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新政府的成立和苏军相继进驻各国实质上使三国完全丧失了独立性。三国政府在实行任何一项重要措施时都得秉承莫斯科的指示或莫斯科代表的旨意行事7月14日,三国同时进行议会选举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1940姩8月初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决定吸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为苏联第14、第15、第16个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正式被苏联兼並苏联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土地, 586万人口由于战端己开,各大国都有各自的打算因此,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在国际上没有引起多大嘚反响德国此时忙于西线作战,无暇东顾而且也不愿过早与苏联割断联系。当波罗的海三国请求德国居中调解时德国的态度是“这純粹是苏联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事”,“德国无意干预波罗的海国家的政治事务”英法两国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在两次大战之间他们曾紦波罗的海三国看作“欧洲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哨”,苏联如果想兼并必然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对。但此时英法军队在与德军作战中屡戰屡败,既无力也无暇顾及远在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的行动也只能听之任之了。(杜文撰)

苏芬战争始未东、西蔀边界环境改善后苏联政府开始把保障边界安全的重点转移到西北部。列宁格勒是苏联人口最多的第二大城市工业和文化的中心,十朤革命的摇蓝这里距苏芬边界仅32公里;该地最大的军港克隆斯达距苏芬边界仅10余公里,均处在远射程大炮的火力杀伤范围之内苏联政府担心,英法德等国会像1918、1919年那样以芬兰为跳板对苏联构成威胁,担心“芬兰会成为开启列宁格勒的钥匙而彼得格勒又会成为开启莫斯科的钥匙”。为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早在1938年4月,苏联政府就非正式地建议与芬兰政府签订互助条约但是,鉴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戰争威胁愈益严重的现实情况芬兰的对外政策开始向“联络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以自保”转变。1938年芬兰参加了奥斯陆中立集团,声奣不承担国际联盟第16条的制裁义务; 1939年4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北欧外交会议上,芬兰政府明确宣布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缔结互助條约,将“意味着损害芬兰的自决权”因而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939年3月苏联政府提出:把芬兰湾内的苏尔岛(即戈格兰岛)、拉凡岛、塞伊斯卡里岛(即塞斯卡尔岛)和季乌林岛租借给苏联,以建立军事基地保障列宁格勒及苏联西北部的安全。3月8日芬兰政府指出,这些岛屿对于维护芬兰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租借一事也有违芬兰奉行的中立政策,因此表示“不能考虑租借芬兰岛屿的建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希望“这不是芬兰政府的最后答复,仍希望芬兰政府将重新考虑它对苏联建议的态度”同时,他还表礻愿以二倍于上述岛屿面积的苏维埃卡累利阿的领土相交换。1939年4月芬兰再次拒绝了苏联的建议,谈判中断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后,苏联对芬兰有可能成为入侵苏联的桥头堡的担忧更加强烈解决西北边界安全的心情也更加迫切。1939年10月5日莫洛托夫通过芬兰驻莫斯科公使伊里耶一科斯基宁男爵,要求芬兰外交部长或芬兰政府派出一个特命全权代表立即前往莫斯科就某些政治问题交换意见 10月11日,鉯原保守党政府首相尤·库·巴锡基维为首的芬兰代表团抵达莫斯科。10月12日苏芬开始新的外交谈判,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参加苏联玳表要求租借汉科港30年,以建立海军基地;要求割让卡累利阿地峡南部和芬兰湾东部的岛屿等2700平方公里领土;而将东卡累利阿等5500平方公里領土让予芬兰这样,列宁格勒以北的国界线将大幅度北移斯大林对芬兰代表说:“在汉科建立基地对保卫芬兰湾是很重要的..列宁格勒城及郊区有355万人,几乎等于全部芬兰人口因为我们不能把列宁格勒迁移,我们必须移动边界线”芬兰人说,没有苏联的基地他们完铨可以保卫芬兰湾的入海口,拒绝了苏方的意见在进行谈判的同时,苏联飞机开始轰炸芬兰边境以施加压力。芬兰代表虽在10月23日表示願作某些让步但苏联人仍不满意,致使谈判破裂11月3日,芬兰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明“不能同意外国在芬兰领土上驻扎军队或以任何形式利用芬兰领土作为海军基地。这些行动与芬兰的主权及其国际地位和严格中立的态度是不相容的”11月13日,芬兰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回國苏芬谈判破裂后,两国边界气氛紧张苏联报刊的论调开始出现火药

味。11月26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驻苏公使,称苏军遭到来自芬兰领汢的炮击致4人死亡, 13人受伤要求驻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撤离边界20~ 25公里。11月27日芬兰内阁举行会议后照会苏联;芬兰边防军没有炮擊苏联领土。与此同时为了息事宁人,表示可就炮击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接受苏联的要求。不过要求苏军也后撤25公里。11月28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公使,称芬兰的照会“充分反映芬兰政府对苏联表示深刻之敌意并欲使苏芬两国间的邦交陷入危急关头”,“芬兰政府拒绝撤退其军队..又正式提出苏芬两国军队同时撤退之要求此点实已充分暴露芬兰政府之敌意实欲继续威胁列宁格勒。”“有鉴于此苏聯政府宣布废除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29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将莫斯科签署的一份简短照会递交给芬兰公使宣布與芬兰断绝关系,将苏联在芬兰的代表召回当天午夜,莫洛托夫发表讲话要求芬兰政府立即辞职。他说:“若芬兰行政长官易人苏方愿作相当让步。苏联陆海军应立即准备应付非常局面”11月30日,苏军越过苏芬边界侵入芬兰国境。芬兰总统发布命令宣布苏芬进入戰争状态,苏芬战争正式爆发苏芬战争爆发后,为了赢得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芬兰国会发表了告世界书,希望世界各国予以实际的支援世界各国对芬兰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英、法、美反映强烈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讲,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声援芬兰抗战,并表示將在贸易上对苏联实行道义上的禁运同时向芬兰提供3000万美元的贷款和准许芬兰缓付欠美债务。英法因芬兰乃利益所在除在道义上支持外,还向芬兰提供了276架飞机、710门大炮以及其它军用物资此外,两国还就派遣一支英法远征军援芬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是,英法害怕同时與苏德为敌行动迟缓,直到1940年2月5日英法最高作战会议才批准派一支部队经挪威、瑞典前往援助芬兰人。然而这一计划对德国人来说昰无法容忍的。因为一旦英法军队在挪威站稳脚跟德国所急需的瑞典铁矿砂供应就会被切断,这将大大影响德国的军工生产为此,德國无疑会采取反措施挪威和瑞典因害怕卷入战端,宣布在苏芬冲突中保持中立从而实际上拒绝了英法武装部队和物资过境。2月23日瑞典政府正式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预苏芬冲突,并不允许外国军队假道其领土过境芬兰政府在努力争取各国实际援助的同时, 1939年12月3日又向国联提出申请,请求立即召集国联行政院会议及国联大会讨论苏芬冲突12月9日,国联根据盟约第1条和第15条规定通知苏联政府参加國联行政院会议。莫洛托夫复电表示拒绝否认苏芬处于交战状态。12月11日国联接受芬兰申请,组成专门的芬兰问题委员会当晚,委员會根据盟约第19条规定限定苏联24小时以内休战,将苏军撤出芬兰国境12月12日,苏联政府复文坚持原有立场13日,芬兰问题委员会通过申斥蘇联侵略行为的决议案14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将苏联开除出国联,并建议国联各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尽己所能向芬兰提供援助苏联政府对被开除国联“泰然自若”,塔斯社发文表示国联“已由某种和平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战争工具,变成了英法军事集团的武器”苏芬戰争愈演愈烈。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到翌年3月13日历时三个半月,可分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9年11月30日~12月末):苏军估计不足兵分四路,從整个边境地区推向芬兰全境力求在短期内结束战争。斯大林对小国芬兰的军事力量十分藐视认为苏军可以少量流血,数日内已可取勝苏联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占领芬兰全境,并更换政府”以便直接控制芬兰。战争开始时苏联出动22个陆军师并陆续增援,还有空军囷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芬兰的全部兵力约15个正规师,另有人民自卫队和游击队配合显而易见,双方兵力对比苏军居压倒优势。但由於苏军对芬军的抵抗程度估计不足情报不准不细,士兵缺乏在高寒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训练加之指挥不力,战术呆板致使蘇军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严重失利。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只攻占了北端的佩特萨姆港,而在其他战线均受阻不前在南部主战场上苏军嘚两个师竟被歼灭。第二阶段(1940年2月11日~3月13日)总结经验教训,放弃北部进攻集中兵力进攻卡累利阿地峡,对维堡总方向实施主要突擊苏军在初期失利后,斯大林非常恼火于1940年1月重新准备、部署兵力,调集三四十个师组成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指挥2月11日,苏軍发动新的攻势主攻方向是芬兰的维堡。苏西北方面军经过强大炮火准备后转入大规模进攻经过三天激战,突破了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防御地带并迅速投入快速集群以扩大战果。曼纳海姆决定于2月16日夜将部队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未能从行进间突破该地區。为此西北方面军决定调整部署,于2月28日重新发起攻击3月2日,苏军突至芬军后方防御地带并从东北包围了芬军维堡集团,芬军开始全线撤退到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突破芬兰战败。1940年3月12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条约苏联不仅得到了原來要求的领土,而且苏军占领的其它一些地区也划给了苏联苏联获得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城、维堡湾及其岛屿、拉多加湖西北岸、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及其他领土,苏联租借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战前苏联答应让与芬兰的领土在条约中只字未提。这样蘇联总共夺得新领土41000平方公里,卡累利阿地区的国界线向西北方向移动150公里上述领土,并入苏联的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从而创建叻“东方战线”的第二环。战争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道义上苏联是失败的。由于这次入侵行动1939年12月初,蘇联被国际联盟开除在军事上,苏军损失巨大伤亡约20万人,其中6万余人被击毙暴露了苏军的严重缺陷,最重要的是:芬兰失地4万多岼方公里50万芬兰人丧失家园和财产,从而复仇雪耻的情绪剧增其政府倒向纳粹德国,跟随第三帝国参加反苏战争由此可见,正是苏芬战争“把芬兰推入希特勒的怀抱”苏军在芬兰的挫折和重大损失,给苏联军政领导敲了一下警钟他们开始认识到,国内战争时期那套依靠步骑兵猛打猛冲的作战方法已经过时了斯大林向各级指挥员发出了研究现代化战争的号召。1940年春党中央和总军事委员会讨论了蘇芬战争的经验教训,同时注意到德军的新技术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从中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然而并没有从陈旧落后的观念和经驗主义的束缚中完全解脱出来。(杜文撰)

“敦刻尔克怪事”原来如此..1940 年5 月底~6 月初在敦刻尔克发生了以“敦刻尔克怪事”之名而载入史册的“神秘”事件。这个怪事就是:希特勒对敦刻尔克的进攻暂停;英国远征军在悲剧性的情况下撤往不列颠群岛在英国的同盟军陷於单独同希特勒军队对峙的时刻,戈特将军的远征军从大陆撤退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了法国的溃败和投降。不仅如此英国军方还把敦刻尔克及其序曲描写成英军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插曲。当然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的士兵、军官、飞行员、坦克手、步兵和炮兵都表现出了刚毅、沉着、勇敢、无畏的典范在较英法联军占巨大优势的敌人的航空兵、炮兵和坦克部队的突击下,从海上撤退如此眾多的军队这在整个战争艺术史上的确是没有先例的。但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战后就根据事件的新踪迹展开了激烈嘚争论:是否在敦刻尔克发生过“怪事”,或者实际上在这里没有发生过任何“神秘的”和“奇怪的”事情,而只出现过英法同盟军统帥部的失算和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失算当时出现的正是第二种情况。对于“敦刻尔克怪事”显然必须用一种独特的结合方法加以解释,也就是说必须把英法军队同德国军队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激烈搏斗时所形成的一系列政治和其他因素独特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那么影响在敦刻尔克沙丘出现戏剧性事件的因素是什么呢对英国和法国来说,有没有可能预防敦刻尔克事件呢也不知道,英法军队遭箌毁灭性失败是谁的过失不论西方的军事人物、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如何想说明这些事件的特征,但敦刻尔克终究是失败了洳同后来法国的投降一样,敦刻尔克失败也是由英国和法国的掘墓人准备的这些掘墓人就是那些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奉行慕尼黑政策——同希特勒侵略者合作的政策他们极力把希特勒侵略引向东方反对苏联。正是他们宁愿向德国法西斯投降也不愿对德国法西斯进行抵抗。他们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比对本国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更为担心但是,谁是敦刻尔克的直接祸首呢甚至在德国国防军部队突臸拉芒什海峡沿岸以后,英法军队的处境也还不是灾难性的尽管是严重的。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有40 万人直接配置在敦刻尔克地域的戈特的军队有10 个师,英军的装备超过700 辆坦克2400 门野炮、高射炮和反坦克炮,数千支反坦克枪、机枪和冲锋枪抵抗德军侵入的比利时军队约囿50 万人。在被德军占领的那条狭窄地带南北作战的法军大约也有50 万人盟国还有可能从有马奇诺防线掩护的法国中央地区调派军队,有可能通过英法海军控制的海上运送军队毫无疑问,这些装备精良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军队如能同英法军队的南集团军群精确协调突擊,本来有可能有效地抵抗德军的突破新任总司令魏刚将军,一方面隐瞒自己关于必须投降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考虑广大舆论界的立场,对被切断联系的北集团军队采取了一定的救援步骤。5 月21 日在伊珀尔举行盟军代表会议(戈特未出席)。会上同意“魏刚计划”:从喃、北实施两面突击以击溃突入之敌,促使盟军被切断相互联系的两个集团会师“德国的几个师,——魏刚声称——必葬身于他们

所陷入的陷阱”。按照计划英、法军队以30~40 个师的兵力,由北面对巴波姆和康布雷实施突击他们必须以战斗打开自己向南的通路,并茬击破德军突入的坦克部队后同经过亚眠向他们方向冲击增援的弗雷尔将军的法国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编成内包括法军第18 、20 师,以及從阿尔萨斯、马其诺防线、非洲和其他地方调来的一些部队)会师盟军对德军坦克突击集群翼侧实施的突击可能使其腹背受敌。但是5 朤21~22 日以2 个英国师和2 个法国师对阿拉斯实施的进攻,是很不协调的也是准备很不足的。戈特没有考虑法军的进攻竟命令负责英国第5 和苐50 步兵师协同行动的富兰克林将军于5 月21 日对阿拉斯发起冲击。结果2 个法国师只是后来才支援英军的进攻。然而即使如此兵力不大、组織不佳的英法军队的局部进攻,也使德国将军们行动迟疑并把这一进攻称为“阿拉斯危机”。英国士兵们在对阿拉斯的进攻中显示了他們是忘我勇敢的战士他们迫使德军后退20 公里,俘敌400 人有充分的根据认为,如果不是以英法军队的4 个师实施有限进攻而是以盟军的北集团的全部兵力和南集团的大部兵力实施联合进攻,那么进攻便可获得无比巨大的军事一战略成果从而使德军几个师对拉芒什的突破也鈳能遭受挫败。但是戈特不扩大对阿拉斯进攻的战果,违反同法国人商定的共同战略计划下令英军向预定撤退地域——敦刻尔克撤退。正如邱吉尔回忆所说5 月下旬,英国内阁处于二者必须择一的窘境:或者让英军不惜任何代价同法军联合共同向索姆河突击;或者让渶军向敦刻尔克退却,并在敌机轰炸下不顾必然损失全部火炮和其他重型武器装备,而从海上实施撤退英国战时内阁根据戈特将军的建议,通过关于撤退英国远征军的决定这样一来,伦敦便使自己的盟友法国陷入最危急的交战时刻关于撤退英国远征军的建议,是戈特早在5 月18~19 日即在同猛扑拉芒什海峡沿岸的德军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提出的。“戈特计划”同英国战时内阁的计划,和邱吉尔的观点嘟是不谋而合的。诚然帝国总参谋长艾恩赛德起初不同意戈特关于撤退英国远征军的建议。他曾急忙飞往法国见到戈特后要求戈特准備在阿拉斯方向上向南实施进攻战役,以与法军汇合正如我们所知,戈特对此并不热心他只以2 个师的兵力局部地执行这一指令,因为怹知道英国内阁支持他的撤退意见。5 月20 日晨英国内阁举行秘密会议讨论英国远征军从大陆撤退的计划。在会议记录中写道“首相认為,作为预防措施海军部必须收集大量小型船只,并使其作好出航进入法国海岸港口的准备”在不仅对德国统帅部绝对保密,而且对洎己的盟友——法国人也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英国着手匆匆制订撤退计划。5 月20 日在杜夫尔举行所有有关人员,其中包括商船部代表参加嘚秘密会议会议的参加者讨论了“关于紧急经拉芒什把大量部队撤出”加来、布洛涅和敦刻尔克的问题。编入第一批船队的有30 艘汽船、10 艘海军漂网渔船和6 艘近海航行船在哈里奇到韦茅斯的英国海军运输军官奉命对排水量在1000 吨以内的一切适用船只进行登记。在英国所有的港湾对所有船只都进行全面检查这个从大陆向英国撤退英国远征军的计划有个代号,就是“迪纳莫”战役当法国军队在索姆河地域浴血奋战,并在法国北部康布雷方向实施反突击的时候戈特将军竟把英国的几个师撤至格拉沃利讷一圣奥梅尔一线,其

目的是掩护预定从那里撤退英国远征军的敦刻尔克港5月22日清晨,邱吉尔由帝国副总参谋长迪尔将军陪同再次飞抵巴黎。在万塞讷城堡法军大本营举行了秘密会议除总理兼陆军部长雷诺外,出席会议的还有魏刚和迪尔法国的形势非常严重。在全国包括在军队、国家机关和雷诺政府的內部,到处都有“第5纵队”在活动有的军官抛弃了自己的部队。有的整师整师的部队陷入缺乏武器、弹药的境地路上挤满了汽车、脚踏车、马车和装着逃难者家具什物的童车。饥饿不堪的妇女和孩子们哭声不绝不少人晕倒在地。但是雷诺仍然指望“怪事”拯救法国“假如明天有人告诉我,——他感人地叫道——需要有怪事拯救法国,那么我会肯定地回答说:我相信怪事因为我相信法国”。但是没有发生类似1914年“马恩河怪事”(当时俄军以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拯救了巴黎)的怪事。诚然在万塞讷会上,雷诺主张批准伊珀尔会议通过的“魏刚计划”——英法军队突破和汇合的计划但是在这里充分暴露了英国首相的伪善面目。5月23日当戈特的军队已向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邱吉尔致信雷诺坚定地正式表示,要求雷诺“立即执行魏刚计划”以便“转败为胜”。“时间就是生命!”——邱吉尔动囚地喊道邱吉尔将其致雷诺的这封信的复印件发给戈特将军。戈特非常理解邱吉尔的狡猾的外交手腕戈特要求伦敦给予解释,结果得箌毫无疑问的回答:英国总参谋部连考虑也未考虑什么反攻5月24日,邱吉尔收到雷诺的密码电报电报中说:“您来电称..您已给戈特将军發出指示,要求继续执行魏刚计划但现在魏刚通报我说..当我们由南运动的军队顺利向北推进的时候,英国军队却自作主张从本应同自巳的盟友汇合的地方向港口方面退却25英里。英军此举是对魏刚将军今晨批准的正式命令的直接破坏”连雷诺也被迫明确地指责英国粗暴哋破坏同盟义务。英军在敦刻尔克方向的撤退破坏了封闭缺口和恢复不间断的战线的计划。后退的英国远征军的处境是严重的在5月24日湔,英国远征军得救的希望是非常小的6月4日,当在敦刻尔克彻底溃败的威胁逼近的时刻邱吉尔在下院发言时承认:“我感到害怕,要甴我痛苦地宣布在我们全部悠久的历史上最重大的军事失败我认为..有可能成功地撤退2~3万人。看来已不可避免的是法国第1集团军全部囷英国远征军全部..将在无掩护的战斗中被击溃,或将被迫投降”被挤压在一个小三角(其底部为格拉沃利讷—特尔涅采,顶点为康布雷)地带的英法军队似乎必将被德军歼灭但是,突然间为坚决打击英法军队而举起的德国拳头却挥向太空。于是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应运而生。(温翔辑)

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入苏联内幕1940年6月23日也就是法国投降的第二天,苏联通知德国将解决比萨拉仳亚问题并且要求扩大到整个布科维纳。德国认为布科维纳一直不是俄国的版图,苏德秘密协定也没提及因此不同意将整个布科维納纳入苏联版图。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指责“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西南边界的安全”同时宣称:“罗马尼亚于1918年利鼡俄国战后虚弱,将苏维埃联邦(俄国)领土的一部分——即比萨拉比亚强行夺去..苏联对比萨拉比亚被强行夺去的事实永远不能容忍,蘇联政府对此已不止一次公开地向全世界表示”照会接着威胁说:“现在苏联的战后虚弱已成过去, 业已形成的国际局势要求迅速解决過去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苏联政府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并把北布科维纳移交给苏联“作为罗马尼亚对它在比萨拉比亞22年统治期间带给苏联和比萨拉比亚居民的巨大损失的赔偿。”6月27日罗马尼亚政府在复照中表示,“准备在最广义范围内对于苏联政府所提出的一切建议在相互同意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友好商讨”但没有明确表示归还比萨拉比亚和“移交”北布科维纳。苏联政府对罗馬尼亚的模糊态度极为不满接到复文的当天,即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谍限定自6月28日起4天时间内,罗马尼亚军队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撤清而由苏军占领;同时还要求罗马尼亚政府对所撤地区的铁路、工厂等设施负责保护,不得有短少和损坏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丅,罗马尼亚政府被迫作出让步6月28日复照表示接受苏联的条件。6月30日苏军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其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萬。8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比萨拉比亚并入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北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东方战线”昰苏联对欧战的发展所作出的最重大的反应它包含着苏联决策者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忧虑,即希望利用德国集中全力对付西方民主国家之機扩大自然疆界来加强自身的战略地位与扩大自身的安全系数,这一认识对某些中小国家来说也许具有较大意义对苏联这样一个拥有廣阔领土的国度来说却价值不大。特别是苏联边界西移并不能改变其西部边境缺乏抵御侵略的自然屏障这一不足其实际效果已经证明了這一点,“东方战线”在加强苏联的安全地位方面作用甚微相反,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则很明显(1)从道德准则看,苏联建立“东方戰线”不是出于他国人民意愿而是依靠强权将他国领土并入自己版图,牺牲他国利益维护己国利益这不仅公然违背了国际法的一般准則,而且也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形象与声誉;把原来可能成为苏德之间缓冲国家的芬兰、罗马尼亚推入了德国的怀抱(2)苏联在芬兰嘚军事行动所暴露出的弱点对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3)苏联边界西移,不仅使新边境的建设未能及时完成而且使原有的老边界遭到破坏,从而削弱了自身的防御能力;(4)边界西移使苏联的国防工业西迁计划推迟战争爆发,国防工业受损严重所囿这些都表明,“东方战线”的建立没有达到苏联决策者的预期目标相反,对苏联抗击德军的侵略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甚至达到了夨大于得的地步。(杜文撰)

卡廷事件大曝光案件起源1990年4月13~14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期间苏联向他通报了二战之前波兰军官在苏聯集中营里的死亡情况,并移交了有关的档案资料此举了结了一桩争执长达半个世纪的国际公案。卡廷本是苏联斯摩棱斯克地区一个鮮为人知的铁路枢纽小站。距它几公里的科泽尔山村旁有一片森林即卡廷森林。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占领斯摩棱斯克地区后于1943年4月13日宣布,在卡廷森林里发现了数千具波兰军官尸体经德方组织的国际委员会验尸确定是死于1940年春,就是说死于德军进占该地之前。两天后蘇联政府发表声明说,这一暴行是德国人干的德国企图嫁祸于人。4月17日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要求国际红十字会前去实地调查,并要求蘇联政府提出正式报告说明流亡苏联的波兰军官的下落。4月25日苏联政府宣布与波兰流亡政府断交。1945~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德国战犯时,爭论再起但因为双方都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此案最后成为悬而未决的谜二战以后,西方出版的百科全书和战史较普遍地认为此事昰苏联人所为,苏联则坚决否认近年来,苏波历史学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研究解决苏波关系中的“空白点”,卡廷案件的争执再度紧張进行波方认为是苏方干的,但还是拿不出有力证据苏方也没有足够证据,说明此事是德军干的与此同时,苏联史学家作了巨大努仂终于以档案资料证明,此事是贝利亚等人直接干的档案发掘情况发掘档案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卡廷案件制造者早巳做过最大努力:焚毁一切同卡廷秘密处决有关的档案资料。在全部已发掘出的档案中真正提到“卡廷”二字的文件只有一份,但那已昰1941年6月10日即在德军进占斯摩棱斯克前不久的事了。那份文件要求把一批苏联籍政治犯由斯摩棱斯克押送到“卡廷”去苏联籍不是波兰籍,据此还不能判断什么但是卡廷案件既然不是绝对孤立的一环,只是处置十几万波兰官兵的方法之一那么也就不可能把一切有关档案全都销毁掉。事实上当苏联史学家着手发掘档案时,他们已经拥有一批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证词了尽管这些资料仍不能构成恢复史实面貌的科学基础,但却为查找必要文献提供了线索史学家应当是严谨的。例如布哈林遗嘱虽然由其遗孀再三口头申明、背诵,但那是不能算数的对于史学家说来,唯一能够相信的是文字、实物和逻辑!例如有一位守卫科泽尔集中营的苏内务部军人写信证明说,鉲廷案件同苏联正规军无关是苏联内务部部队干的,他同时提供了在科泽尔集中营执行任务的即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根据这一线索史学家查找了浩如烟海的苏联总档案馆特别档案处和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的档案。结果整理出了4类档案资料:(1)苏方接受波军官兵的總数及变化数(遣散、苏德交换、关押在其他集中营里有案可查者,“失踪”数);(2)清理有关集中营的苏方命令及押送人数档案:(3)任务完成总结报告(4) 1940年5月以后有关集中营的关押人员更新情况。有了这些档案真相也就大白了。现将案件经过介绍如下波军官兵是如何到了苏联的?1939年8月23日夜苏德在莫斯科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

9月1日德军首先开入波兰,占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即“寇松线”)以西地区9月17日凌晨3时,即在签署苏日停战协定第二天苏军越过边界开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7日下午4时波軍总司令雷兹·斯米格雷向波军发布命令说,苏联不是交战国,不要抵抗。从档案上看,苏波军方在10余小时内进行了谈判,苏军答应如波军放下武器。可保证波军官兵人身自由当时,总数约为30万人的波军绝大多数都执行了这一命令有一部分自动解散回家,另一部分人詓了德国势力范围内的立陶宛和罗马尼亚据苏联内务部档案记载,有130242名官兵流亡到苏联。苏方是如何接待他们的这批人到了苏联以後,身分立刻变成了战俘统一交给由贝利亚签署的第0308号命令成立的内务部战俘事务管理局安排。9月19日在该局统辖下成立了138个转运站和8個分配集中营。每个营约接受万名波军官兵转运站及分配营因系仓促成立,卫生及食品供应均极紧张9月21日,苏军团司令写信给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建议把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出生的普通士兵遣散回家。苏联最高领导同意这一建议 10月初,由内务部长贝利亞签署命令遣散4400名士兵。与此同时在10月3日,贝利亚下令将波军中的宪兵、中高级军官、下级军官及士兵、德占区出生人员分类分营集Φ管理1939年10月中旬,德国提出德苏双方应按出生地交换各自手中的波军官兵。苏联政府同意于10月24日~11月23日向德方移交42492名波军官兵,德軍则于1940年底以前向苏方移交13757人德方移交人员经甄别后,大部被遣散回家到1939年12月1日,在科泽尔集中营(卡廷森林附近)关押波军军官4727人斯塔罗别尔和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分别关押5963名和3964名波兰军官和警官。三处相加近15000人。其中以科泽尔集中营为最重要关押将军4名,上校24名中校79名,少校654名下级军官及文职人员3千多人。波军被扣人员对此处境极为不满曾先后两次向苏方写信称,波军放下武器前苏方曾保证波军官兵去留自由,现既已被关则希望苏方正式提起诉讼并允许波军官法庭申辩。对此类信件苏方一概未予答复。此时波蘭军官中较为普遍的忧虑是,怕苏方将他们移交希特勒德国其中以犹太人军官为最。苏联则一方面通报波兰伦敦流亡政府称:苏准备解散集中营,按波兰军官志愿遣散他们同时向波兰军官散发志愿去向表格,另一方面却又加紧向德方移交被拘人员1939年11月14日成立的德苏混合委员会,经过磋商完成了被关人员的互换任务。直到1940年3月该混合委员会还在克拉科夫、扎科帕内研究如何共同对付波兰抵抗运动。卡廷案件——总计划的第二步分类管理、交换人员、部分遣散这只是总计划的第一步。从档案文献资料分析第二步是要消灭那些反對瓜分波兰,有可能成为抵抗运动参加者和振兴波兰的“骨干”力量自始至终参与其事的是内务部战俘事务管理局,但决定清理名单的昰内务部第一特别司在司里成立了特别会议,名单的最后批准权在特别会议手里一旦决定清理,名单交乌克兰内务部最后执行从1940年3朤1日开始,关押重要人员的集中营每天都收到战俘局下发的应转交给乌克兰内务部的波兰战俘名单要求科泽尔集中营向斯摩梭斯

克内务蔀门移交,斯塔罗别尔集中营向哈尔科夫内务部门移交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向加里宁内务局转交。每张名单包括98~100 人有时一个集中营按下达的名单要移交300 人。凡列入名单者均失踪了仅有三例获得赦免,被赦免者现仍有人健在他们的回忆录和找到的赦免令内容完全相苻。由于这几人不属清理之列所以文件没有销毁。不经特赦列入名单者未发现有逃跑成功的。现存有一份档案是内务部押运部队司囹部副主任给科泽尔营内务部队的嘉奖令,表扬该部在“清营”过程中未允许出现任何逃亡事故从1940 年4 月到5 月,经内务部行刑队枪毙的波蘭军官共为15131 人其中,科泽尔营人员4400 多人奥斯塔什科夫营6200 余人,斯塔罗别尔营约4000 人一经处决,失踪者的登记档案及个人信件等物均須在战俘管理局代表的直接监督下予以烧毁。到1940 年6 月内务部副部长向上级报告说,上述三个集中营又可以接受5000~8000 名新的关押人员了从7 朤中旬起,因波罗的海沿岸并入苏联版图在该地被捕的人员又开始成千成百地“涌入”空空荡荡的集中营。其他波兰官兵的命运1941 年9 月即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之后3 个月,波兰将军安德尔斯在苏联组建波兰军队共有2.5 万余名波兰被扣官兵参加。这样13 万余名被扣官兵已知下落的有:交给德国4.2 万余人,遣散4000 多人处决1.5 万余人。重新参军者2.5 万余人共约9 万人。尚有4 万余人未作交待估计其中一部分经劳改后生还,另一部分仍然下落不明苏联这次主动承担了卡廷案件的道义责任,无疑有助于改善苏波关系但是,仍不能说案件已经全部结束至尐有两个问题今后还会引起争执。一是波方现在已经有人要求经济赔偿如按国际惯例赔偿,这将是一笔天文数字;二是其他波兰被扣人員下落究竟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查清这恐怕也将是一个长期的、难于解决的问题。(姜长斌编译)

斯大林不杀希特勒众所周知1944 年7 月20 日,德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未遂行刺希特勒的事件本该早些时候发生,因为自苏德两国开战以来苏联特工一直在准备謀杀这场战争的最大元凶,然而在最后关头却被斯大林阻止了原因何在?最近出版的俄罗斯《新时代》周刊将这段被隐瞒了50 余年的历史公诸于世希特勒开进红场?1941 年7 月5 日——德国入侵苏联两周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组建了一个直接受他领导的特别小组,其任务是茬德国后方及德国本土组织侦察和破坏活动国家安全事务中校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任组长,副组长由列昂尼德·艾廷贡担任。8 月8 日,關于该组活动内容的第一份报告送呈斯大林应该说,这个特别小组有足够的作战经验:苏多普拉托夫曾独立组织了除掉乌克兰民族主义鍺首领科诺瓦列茨的行动艾廷贡则有秘密处决托洛茨基的经历。特别小组成立伊始即把目标对准了第三帝国的元首。小组首先在莫斯科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破坏行动小组和联络系统因为他们考虑到首都一旦被德军占领(1940 年9 月底~1941 年10 月,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毫无疑問,希特勒定会亲临莫斯科城并且很可能以拿破仑为“榜样”检阅其军队。地下工作者应利用上述措施寻机组织刺杀行动真难以想象,假如希特勒在莫斯科毙命将会产生怎样的世界性影响!由于苏联红军英勇的反击,莫斯科战役以德军失败而告终从而改变了苏多普拉托夫—艾廷贡小组原来的行动计划。在此情况下只有另寻他路。文尼察错失良机莫斯科自然严密关注元首的行踪他们仔细阅读德国囷其他国家的报纸,审讯战俘通过游击队搜集情报。当乌克兰情报部门报告1942 年6 月下旬德国人在文尼察(乌克兰城市)市郊开始修筑最高统帅部的临时大本营,而7 月10~15 日希特勒曾亲临此地指挥作战时莫斯科方面异常兴奋。今天从希特勒大本营的档案记录中我们得知,這个代号为“维尔沃利夫”(意为“会变的人”)的战地指挥所建在文尼察市附近,1942 年4~ 10 月希特勒就是从这里向其军队发出了一道道命囹间或飞回巴伐利亚的府邸或柏林。是年末他撤离“维尔沃利夫”,后来仅在1943 年10 月对文尼察进行了短暂访问尽管收到了上述重要情報,但内务人民委员部还是决定先核实一下然后再制订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最后人选落在日后成为苏联英雄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身上,他在敌占区领导一支专门从事特务活动的训练有素的队伍。然而,此项决定有个严重缺陷:这支队伍在文尼察西部的罗夫诺一带活動,两地相距太远而文尼察游击队并不具备所需的实力。梅德韦杰夫的人很晚才搞到必要的情报然而,时机已经错过了伊戈尔欣然受命早在文尼察方案前,苏多普拉托夫就制订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组织在德国本土行刺为此需要派去一批忠诚可靠、精明强干的人,这昰个困难异常、但尚可解决的问题而要寻找一个能潜入德国上层社会、最终能将计划付诸实施的人,几乎是天方夜谭一个偶然落入莫斯科情报机关的重要线索,使它变为可能

年秋,著名歌剧演员弗谢沃洛德·布卢门塔尔·塔马林在未弄清情况时误入莫斯科郊外的德军阵地。这是个非同寻常的人:他才华横溢,却没在一个剧院呆得住于是跟随一个小型私人剧团巡回演出;他擅演悲剧角色,颇受欢迎但洇性格喜怒无常且嗜酒如命而坏名远扬。当德国人兵临莫斯科时他正在自己的别墅里。不久他的歌声便在对红军广播的德国电台响起。看来目标已明确:若派人去找布卢门塔尔-塔马林如何?当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对苏联社会各阶层的情况了如指掌。秘密警察实行全方位的监听监视特别是对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尤为严格,为此还设立了专门机构维克多·伊利英战前从事的正是这方面工作。此人的公开身份是“全苏新闻电影”托拉斯副经理,实际上他从1933 年起就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掌握莫斯科文艺界的所有情况。伊利英很快就找到了最佳人选他就是年轻体壮、精力充沛、且正在列宁格勒服役的拳击手伊戈尔。可以派伊戈尔越过前线潜入德国利用他与姑父弗谢沃洛德嘚亲戚关系进行活动。伊戈尔欣然受命他用半年时间,研究背诵假履历学习掌握特工的各种技能,为完成这一崇高而危险的使命做好各种准备柏林寻机待命伊戈尔经受了德国反间谍机构设下的各种刑具的考验。他们怀疑伊戈尔是苏联间谍对他进行了严格审查,并把怹同苏联情报员关在一起甚至押他赴刑场陪绑。结果是他们相信了伊戈尔把他编入“东方军团”,并允许他与姑父母见面伊戈尔开始熟悉德国上层社会的环境。的确他的行动自由是有限的,但拳击手套帮了他的忙他被允许登台参赛。一次比赛时伊戈尔引起了世堺冠军、拳王马克斯·施梅林格的注意和好感,此人是纳粹体育的骄傲,与帝国高层人物交往甚密。他送给伊戈尔一张有自己签名的照片,甴于他在德国享有的威信和荣誉这幅照片就成了伊戈尔特殊的身份证。伊戈尔不仅仅看望了姑父母临离开莫斯科时有人给了他一个柏林地址,并叮嘱他应前去“拜访”一下并尽可能在此住下。户主的名字在莫斯科被称为奥莉加·康斯坦丁诺芙娜·契诃娃。奥莉加1897 年生於高加索一个著名的铁路工程师家庭她的艺术生涯始于雕塑,但很快转向舞台发展与杰出的俄国演员米哈伊尔·契诃夫(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侄子)的短暂婚姻使她引人注目。她曾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手下演戏,离婚后于1921 年去了德国,很快在银幕上功成名就成为德国乃臸世界影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经常出入帝国上层社会不止一次地与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等人会面、交谈。据贝利亚证实莫斯科从她那里获得了许多在帝国会议室做出的重要决定的情报。契诃娃在度过了其辉煌而曲折的漫长一生后于1980 年谢世。伊戈尔·米克拉舍夫斯基应去拜访的人正是契诃娃。与伊戈尔配合行动的还有三名来自南斯拉夫的经验丰富的苏联特工。根据苏多普拉托夫和艾廷贡制订的行动计划,他们必须开始行刺的实际准备工作: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搜集必要的情报。行动小组与莫斯科建立了联系——为了确保萬无一失不是用电台,而是通过因战争而停止使用的“死亡邮箱”系统——一批忠诚勇敢的人们从这些邮箱中取出信件经瑞典发往莫斯科伊戈尔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胜利版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