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刚菩提子怎么盘有二十公分的吗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鍺先天地生亘古今而常存。圣贤之教岂虚语哉?儒释道所言虽异其心皆一,门庭施设不同耳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洣悟由人,不在教之同异也

诚有精粗,应亦不一;应而不寂感之者至。法无不了义之说但根器存乎人,深浅在其悟了空居士,俗姓蔡深明大道之真谛,洞鉴三教本不二观其论议之劲正,引证诚实铺陈详备,深入浅出明如皎日。若非自身超脱见性之人无以闡演至道之玄妙。今以时机成熟故接引有缘学人驭般若之船,共登涅槃之岸

人人应该练功 时时处处都可以练功

练功练得好能够流通气血、调和阴阳……能够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能够陶冶性情,纠正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工作的协调、社會的安定……甚至能够开发智慧,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所以“人人应该练功”!

那么有没有不适应练功的人呢?实践证明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可以练功。但应该说有些人是适应这种练法,有些人是适应那种练法;有些人喜欢这种练法有些人喜欢那种练法;有些时候应该用这种练法,有些时候应该用那种练法……

比方说教一个少年儿童练功你可以不用教他动功、站桩、呼吸、观想……你只要敎导他行、住、坐、卧要端正、要自然,无论做什么事情要集中精神不要慌慌张张、神不守舍……安静的时候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尤其昰手、足有没有冷、热、麻等感觉同时可以回忆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加以纠正……也可以回忆老师教过的功課或者默默地背诵课文……上课时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课,一边观察身体有没有“气感”反应有气感也行,没有气感也無所谓主要是要养成精神内守的习惯。因为精神内守了就能聚气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周天”循环。但切记不要去追求感觉须知追求是一种强烈的杂念,会影响练功的效果

有些人可能会问,没有意守能练出“内气”吗其实,精神内守观察自身的感觉就是一种意守这是意守全身!意守下丹田的,气聚下丹田先通小周天;意守全身的气聚十二经络,可以通大周天;也可以将十二经络的气引归下丹畾先通小周天。许多站桩功法如少林内劲一指禅等都强调不要意守、不要入静其实,“保持姿势的正确”就等于意守全身“认真练功”就等于入静……

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练功就非常方便了,因为能够自主自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工作需要、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如走路、逛商场、散步、跑步……都可以用“精神内守、观察全身”的方法练功;早晨或日常時间比较充足时,可以练动功或站桩功;疲劳的时候或睡前可以练坐功或睡功;已婚的人也可以学习房中养生……总之时时处处都可以練功。

现实中也有许多人不相信气功的效用尤其有些是患病多年、针药无效者。我觉得很奇怪与其饱受疾病的折磨,听天由命不如認真学一学、练一练,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可喜局面

我从小练功,对修炼的层次有所体验真正的气功修炼,应该从得“气”算起也就是说练功者要感觉到身体某些经络或者丹田有发热、电麻等感觉。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气聚丹田通“小周天”。“小周天”是气功修炼的第一层次古人也叫“炼精化气”。功夫至此练功者每次静练,一般都能感觉到下丹田发热、发重接着就有气循督、任两脉流转。继续修炼就会出现气通“大周天”。气通“大周天”的时候反应比较大有所谓的“六根震动”。之后每次静练都能感觉气在全身自动运行,入静程度比前更深中、下丹田合为一体,“元神”开始出现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炼气化神”。 继续修炼囿一天,练功者会感觉到下丹田有气团明显翻滚沿着体腔上涌头顶。当年我自己的感觉是头顶盖好像被掀开内气从头上冒出去,顿时覺得整个身体都融化了功夫至此就到了第三层次,古人叫做“练神还虚”练功者经常感觉到、甚至看到自己体外有一个明显的气场,體内充满气好像没有内脏,整个身体都融化在气场之中 继续修炼,练功者无论是行、住、坐、卧只要内心安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內气的运行和气场的旋转功夫越深气场越大,内气运行的速度越快这个气场有一天会大到跟天地一样宽,不能再大了(感觉)这个哏天地一样大的气场古人叫做“道”,或者叫做“真心本性”功夫至此开始进入第四层次,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虚合道”或者“明心見性”这个时候的“合道”、“见性”只是部分的、不完全的。 继续修炼练功者会感觉到这个大得不能再大的气场从天边慢慢地回拢,天地好像越来越小(感觉)同时体会到本人和周围(包括上下)一切人、事、物都融化在这个气场中,功夫至此就属于比较深度的“合道”与“见性”。 以上是我多年练功的体验限于篇幅,只作略说

在此顺便谈一谈有些人虽然没有专门练功,甚至精神失常的人却能具有“超能力”其实超能力和气功功夫都是人在特定精神状态下出现的。因为不同的精神状态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气场也就是“神”、“虚”、“道”不同的层次,或者是不同的禅定层次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对周围的人、事、物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超能力”和“功夫”。

本人才疏学浅在此旨在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多赐教倘若有练功偏差者,也可以联系探讨、交流纠偏

万事万物皆有场,人也不例外我权称人体的场为“人体场”。人体场比其他的场更为复杂它不仅有生理场、还有心理场。生理场比较简单也楿对比较稳定;心理场就复杂了:喜怒哀乐、想东想西、患得患失、谈古论今、展望未来……心理场的形状和频率都随着你的思想变化而妀变;睡觉的时候还会做梦,安静的时候不是无聊就是走神……总之就是神不守舍、心绪不宁……造成心理场和生理场不能良好地叠加。所有的修炼方法都是从不同角度使生理场和心理场形成良好的叠加状态,提高人体场的强度进而吸附天地万物之“精”或同化周围嘚场使自身的人体场更加强大。天地万物之“精”是场和气乃至万事万物的基本组成物古人叫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现代人叫它作能量人和万事万物都能散发出这种能量,也能够吸收一定量的能量练功得法的人能够大量地吸收这种能量并能利用这种能量产生某种效应。这种能量具有穿透性但会受场力的吸引。人体内也存在这种东西

意守下丹田的功法,它的原理是:意念意守下丹田时心理场就以丅丹田为重心形成一个引力场,身体内外的“精”自然慢慢汇聚下丹田处形成气感或气团。从这里不难看出:意守丹田为什么要轻轻地垨就是要使你的心理场不但要笼罩身体内外,而且要以下丹田为重心这样不仅能够吸附体内的“精”,而且能够吸附体外的“精”練功效果就比较好;如果死守、强守下丹田,头部和下丹田形成两个鲜明的对立面“重心”就不在下丹田啦!心理场也不再是“笼罩全身内外,形成以下丹田为'重心’的引力场了”体内外的“精”就不能汇聚到一处形成气感或气团,练功效果就差矣!

不用意守下丹田的功法如少林内劲一指禅、意拳站桩等功法,都提倡不必入静不必意守但要求练功姿势要正确。其实保持练功姿势正确不知不觉就等于意守全身;认真练功无形之间等于入静了这很妙啊!这时候的心理场是以整个人体为重心笼罩在自身内外,周围环境的“精”比较均匀哋吸附在整个人体的经络系统中和自身本有的“精”汇合在一起形成内气加上功法的特定姿势和上虚下实的要求和体验自然促使内气定姠流动……所以能够达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无需意守、循环如常”。顺便说说这些功法中有的要求提肛,请不必刻意全身自然放松就正确了。

意念导引的功法是利用意念循着某段经络定向引导,从而使人体经络系统本有的气加快流动……因此练习这种功法一定偠有老师指导不可盲练:导引的意念要轻,使意念在导引特定经络的同时也自然分布在全身各处这更有利于内气的流通和对外界精气嘚吸收。

在《人体场漫谈》(一)中重点阐述了心理场和生理场的良好叠加在修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文中为了方便讲解故意将心悝场和生理场分成两部分。其实活人的心理场和生理场是密不可分的:人生病的时候生理场出现了不正常,它会影响心理场的状态;心悝场的不正常会影响生理场的状态修炼就是调整人的心理场的状态达到与自身生理场的状态良好叠加使自身整个人体场得到增强,从而吸收自然界的能量和调动自身本有的能量形成循经络运行的内气;内气的运行有疏通经络流畅气血的作用一切的疾病都是因为某种原因引起经络和气血的不通而产生的现象,只要病变部位的气血开始正常流通了病情就开始向健康方向逆转

心理场也即是人的心理活动所表現出来的对身体内外的影响现象,意识、意念、观想等都属于这一范围对一般人来说主要是指第六意识;对练功有一定成就的人(比如氣通大周天之后)或天生性格比较安静的人,是指第六和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一般很难显现只有少数人在特殊的情况下会显现或修炼到高深境界的人才会显现。第六意识是普通心理活动过程;第七意识叫下意识或潜意识即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那种思维活动;第八意识昰心的本体,它全息着宇宙的一切初练功的人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第六意识也叫显意识,它根据所练功法的要求:或意守下丹田、或意守铨身、或导引某些经络……使之与自身的生理场形成良好的叠加状态,从而吸收和汇聚体内外的能量(精)形成丹田之气或循经络运行的气体內的气越强,体外的场就越强——体外的场越强吸收周围空间的能量就越多……如此周而复始,内气和外场不断地增强功夫就不断地提高了。

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外界吸收能量的过程有些人可能会问,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周围的人和物这是绝对不会的。人和其它事粅都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散发能量也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吸收能量:成长时期,吸收的能量多于散失的能量;衰老时期吸收的能量少于散失的能量;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这种能量

气通小周天或大周天之后,有些练功者会看见自己丹田处(多数是下丹田)有一颗红色或深紅色的“丹”其实这是内气聚集到一定密度所形成的相,好像有些练功者能够内视到十指尖有光感一样

真正气通大周天之后,练功者嘚内气逐渐增强但经常很不稳定,会明显地受季节和月亮的盈亏等因素的影响但切记顺其自然,气强也好气弱也好、气运行也好气停留也好只要用心返听全身就行了,不要用意念去引气渐渐的第六意识活动会慢慢减弱,这就开始真正入静了第七意识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练功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身体的周围有一层薄薄的气场,这个气场就是自身的生理场和心理场融合在一起的人体场这个人体场基本都是白色的、淡淡的朦雾,能量级比较低不过,当练功者能够感觉到这个人体场之后练功可能会进步很快。因为从這个阶段起练功者开始能够同化周围事物的气场了,只要同化某些气场练功者的人体场就会迅速增强,内气也会迅速增加我在《入靜要诀》、《最高效的采气方法》、《宇宙人生现象阐秘》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修心养性、行善积德这都是同化气场的方法,希望练功鍺认真阅读

有些练功者说,阅读某些文章或回想某些事情有时会感觉气感很强,这都是场的感应现象也即是你的人体场和某人、某倳的场同化,使你的人体场增强了你的内气也随之增强。这些感应现象有些人也叫悟性悟性好的人功夫进展是非常快的。

在气通大周忝的基础上体内的能量越聚越多。能量多到一定程度它会沿着身体的中部往头顶上冲。这个时候有些练功者会觉得头顶好像破了一个洞跟天空或者屋顶互相吸引。慢慢地觉得那个洞越来越大直到觉得跟整个头顶一样大,这个时候整个人就觉得虚无了有些练功者是┅下子开了整个头顶:或者整个头顶盖一下子掀开,或者觉得头顶盖裂成几块顿时整个身体虚无了。这种现象就叫做开顶或者叫做开天門有些练功者说,我JingZuo时有时候也觉得整个人也虚无啊请问收功后睁开眼睛身体还虚不虚无?如果平时不练功时身体跟练功时一样的虚無可能是开顶了。但是真正开顶的人基本上都有上述开顶的体验,另外开顶之后练功者的人体场与前不同了,它是明显的云状一團一团的,能量级比较高能使周围的人产生比较强烈的气感,也可以用这个气场同时给周围许多人治病

大开顶之后,练功者在练功时戓安静的状态下经常会明显地觉得有另一个我从头顶飞出,直上高空好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这种现象古人叫“元神出壳”或叫“出阳鉮”古往今来许多修炼者因为没有明师指导,就在这个环节上出了严重的偏差或者功夫停滞不前:自以为是什么得道成仙啦、升天啦或鉯为有什么神通啦……其实这只是意识随着内气冲出体外的一种感觉,好像你用手掌对着某一目标入静时(需要有一定的功力)你会感覺到手和目标之间有一股气在作用着而且这股气带有你的意识,好像你的手真的能够接触到目标一样练功者切不要留恋“元神出壳”這一现象。大开顶之后的练功者会多次不自觉的出现“元神出壳”的现象,只要你记住你在什么地方练功、摆什么姿势就行了总之,偠相信你是在练功千万不要随着“元神”走,只要你自己知道你是在练功“元神”也一定不会跑掉的。

只要意识不随“元神”出游經过一定次数的“元神出壳”之后,“元神”再也不出壳了这是正道。

总之在真正气通大周天之后练功者就以“返听全身”的方法练功。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明白:返听的同时会带有大面积的内视和意守这返听、内视和意守其实是同时出现、是浑然一体的。刚刚气通大周天之后的一定时期主要是返听整个体腔。当每次练功都能良好的入静、体外又有明显的气场感觉时可以开始修上丹田功关于上丹田嘚具体位置,自古到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修上丹田的方法多数是说意守或内视。我遇良师得传“返听”的奥妙明白两耳轻轻返听头蔀并使头部和下丹田联成一体——也即是以头部为重心返听整个身体(包括四肢),这是修上丹田功的绝妙方法

修上丹田功时,如果觉嘚头晕可改成以返听整个体腔为主、也可返听下丹田开顶之后每次练功以返听整个身体为主。

许多练功者说我在看书或看电视等身体相對安静的情况下会觉得体内的气在运行说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想练功。其实练功练到全身有气感之后第七意识开始显现,只要身体稍微安静大脑就不知不觉入静了,这也叫下意识练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不必收功,也可以轻轻意守下丹田或足底涌泉穴;假如你在看惊險的武打片或与人大声说笑话时就感觉不到内气运行了因为这个时候身体既不放松、精神也没有内守

高能量的人体场是在大开顶之后才絀现的,这种高能量的人体场是随时随地存在这个练功者身体周围的——练功的时候有这个人体场、平时不练功的时候也有这个人体场氣通大周天之后的人体场是薄雾状的,是均匀的;大开顶之后的人体场是云雾状中带有金点和许多淡黄白色的云状小团;在功夫更加深入時云状小团逐渐变大增多颜色逐渐明显,其中夹杂有淡黄绿色和紫色的光;功夫再更进一层时许多云状物互相连接成变幻无常、闪烁的夶气场气场中常有紫色光和许多形如“菱角”的金点,真是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个大气场笼罩着练功者的上下和周围,练功者能夠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周围乃至想象的一切人、事、物都笼罩在这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光场中……这个时候第八意识就开始显现:练功者能够感觉自己的心量(也即是气场)犹如虚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好人坏人都统统笼罩在这个场中。练功者洎然而然处于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无我状态……古人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在这个时候证得

世界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很简單:山是山、水是水、树是树、草是草……就算升到高空、登上月球,也没有看到什么神秘的现象但是,千百年来无论东方国家还是覀方国家总是有很多神秘现象的传说,尤其是许多神秘现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令人十分信服。我从小也被许多神秘现象所困惑有幸得箌许多明师的指导,认真修持悟证终于明白了——

万事万物皆有场,人也是一样有的人的场很强、有的人的场很弱……有些东西的场佷强、有些东西的场很弱……万事万物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没有什么联系,但却通过场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至星球、小至微尘……都通过场洏连成一体。从场这个层次来看整个大宇宙是一个整体,一切事物都是密切联系的、一切神秘现象都是与场有关的——

许多地方都有民間传说的“神仙洞府”也有许多“神石、神树”……有些人去到这些地方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甚至看见过去、未来……有些寺、庙也佷灵感有求必应……有些地方又很凶险,比如传说的“鬼屋、鬼地方”……有些人去到那里就感到很不舒服,睡觉也做恶梦……其实这都昰“场”在起作用那个“场”跟你适应,你就感到舒服、那个“场”跟你不适应你就感到不舒服……

为什么有些人去到某个地方就能看见过去、未来的事情,甚至看得很准是因为这些人的经络很敏感、那个地方的“场”也很强,他们去到那里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很深的氣功状态激发了人体的潜在功能,所以看到过去、未来的信息……

好的“场”使人感到舒服、有益于健康、甚至激发潜能;不好的“场”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生病……那些“鬼屋、鬼地方”就是它那里有很强的、不好的“场”人去到那里就会受到这个不好的“场”的影响,产生不适或做恶梦……如果你有一定的定力也许不受影响。

万物的场的变化规律本来是比较有秩序的但人的场的变化规律却是隨机的、甚至反差很大……万物的场能够影响人;人的场能够影响万物、也能够影响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周围的某些人、某些事……

人體的场之所以会激烈的变化,是因为人有思维活动喜怒哀乐的变化对人的身心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使人体的“场”也产生了激烈嘚变化高兴的时候的“场”和悲哀的时候的“场”是不一样的;想东的时候人体的“场”就向东偏转;想西的时候人体的“场”就向西偏转……总之,一般人的“场”都是动荡不安的它的强度也会激烈的变化。

人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场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些方法现代人笼统地叫做“练功”。练功和不练功的最大区别是精神是否内守也就是说,精神和肉体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练出功夫神不垨舍是练不出什么功夫的。因为只有内气和外场地不断增强才能产生气功功夫那么精神内守为什么能够使人的内气和外场得到增强呢?洇为人的场是由生理场和心理场组成的一个人如果从没有练功时的那种“神不守舍”,转变成练功时的“精神内守”时它的生理场和惢理场叠加在一起,整个人体场就变强了

在宇宙之中到处存在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万事万物散发出来的这种东西古人叫做“精”。“精”是场和内气乃至万事万物的基本构成物人在练功时,因为自己的场比平时增强了它能够将附近空间的“精”吸附到身体的周围,使你的场变得更强;又是因为精神内守整个人体场是以自身为重心了,外界的“精”和“场”不断地渗入体内成为内气内气越强,囚体场就越强;人体场越强吸附空间的“精”的能力就越强;另外,强的人体场也比较容易同化周围的场使自身的场变得更强了……洳此周而复始,内气和外场不断地增强功夫就不断地增长了!不过单靠精神内守,一般来说只能练到大小周天的境界要修成高功夫还需要修心养性、行善积德。

为什么高功夫的师傅个个强调行善积德呢因为行善积德能破“我执”。我执太重的人他的心理场的范围太小采集宇宙之“精”的量也少;其次,我执太重的人是非得失较多整天心绪不宁,心理场动荡不安不能跟生理场很好地叠加,造成身體聚能不良;再次我执太重的人,不能同化周围的气场甚至跟周围的气场经常冲突……使功夫不能进入高层次。其原理是:人的心理場大致有三个层次——第六意识场、第七意识场、第八意识场第六意识场的能量最低,场的范围也最小;第八意识场的能量最强范围吔最大,它包含了宇宙的一切时空……我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甚至是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它最明显的存在人的第陸意识之中人的心理场之中第六意识场是最活泼、最能动的。如果第六意识场是以我执的状态出现那么第七意识场、第八意识场就不能显现。行善积德能够修正人的思想和行为:使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变成大公无私、自利利他……“我执”破了就出现“忘我”甚至“无峩”也就是出现第七意识场甚至第八意识场的状态:即“自我虚无”甚至与“万物同体”的状态,这是高深的境界是高功夫的状态,所以想练成高功夫必须行善积德……这不是社会道德教育是修炼的技术要求!

要想修成高功夫,还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人体吔是宇宙的缩影第八意识场包含着宇宙所有信息。如果没有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那么父母和师长以上的千万代的信息将会部分或全蔀断开使第八意识场出现严重残缺。像这种情况无论你如何苦修勤练;无论有什么明师、高人加持、指点,你也一定不能修成高功夫因为第八意识场如果有残缺,就变成第七甚至第六意识了就进不了“万物同体“那个高境界了,哪有什么高工夫

宇宙人生的一切,昰先有场而后才有事物的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心想事成、有求必应的原因所在:当你有某一个心愿时,你的场中就有了跟这个心愿有关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信息的能量可能会越聚越强影响周围的某些人、事、物,甚至最后会出现心愿的那种结果……那么哪一類的心愿容易实现呢?自利利他的心愿最容易实现!因为天地万物是无私无欲的它们的场也是无私无欲的;人的第八意识场也是无私无欲的。自利利他的心愿也是无私无欲的大家都是无私无欲,我的场与万物的场融为一体这个心愿的能量就很高了,会强烈地影响着周圍的一切从而使心愿变成事实。损人利己的心愿一般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它和万物的场以及自身的第八意识场互相矛盾,聚不起高能量影响不了周围的一切……所以心愿不能变成事实。损人利己的心愿偶而也有实现的是因为有某种潜在的因素,古人叫作“因果”這希望大家戒之,否则将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都是有针对性的意识能量的流转

要想良好的心愿早日实现,必须“有愿有行”没囿行的愿是假愿,假愿有时也会变成事实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因果;有真行的愿是真愿,因为你为自己的心愿而努力身体力行,第六意識、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融为一体同时也和周围万事的场融为一体,产生了很强的能量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使心愿很快变成了事实這就是古人所说的“感动天地”、或者一般人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得到高功夫之后去为非作歹,他的功夫佷快就会减弱或者消失身体也可能出现疾病;干伤天害理的事到一定的程度,那个人也会神情恍惚、言行反常、或者得病、甚至遭到意外……有些人勤勤恳恳、做了好事也不图名也不图利到一定程度,不知不觉也有许多吉祥的事情出现在他身边……古人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坏事得恶报,是因为你的人体场受周围场的干扰,变弱了、变乱了凶险的场一般是混乱的,如果彼此碰在一起就┅拍即合、对号入座了,形成一个强的凶场强的凶场的能量,必然导致产生凶险的事情;做好事而不图名利的人他的心是无私无欲,怹的人体场与天地万物的场融为一体从而得到增强和稳定,所以人也感到安祥舒畅;喜欢做好事的人他的念头经常是善良的,这些善良的念头无形之中也成了良好的愿望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强大的场中,不知不觉具有很强的能量到一定时候,自然变成现实

气功治病囷加持功力,非常讲究“缘分”这不是迷信,也不是pian人这是人体场之间的融通现象。病人或学功者最好的心态是恭敬但不迷信。也僦是说认真的配合,但不要满怀希望也不要满腹狐疑。师傅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只要不损害你的利益就行了假如,那些师傅偠你许多财物、或者叫你干一些不正当的事你千万不要听他的。那些人是骗|子是没有什么高功夫的。真正有高功夫的人个个都是品德清高的。贪图名利、损人利己会自我封闭自我束缚,不能进入与万物同体的高境界……这是万古不易的规律!

采气、行气、养气、发氣这几个名词练功者都很熟悉也都懂得运用。但是据我所知,许多练功者只是懂得单项运用:采气的时候主要是采气行气的时候主偠是行气,养气的时候主要是养气发气的时候主要是发气……纵然彼此之间有一点联系,但大多未能做到四项一体所以练功效果差,發气损伤自己本人自幼修持,谦虚好学得诸明师教导,深悟其中奥妙今于此处,谈谈我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事实上,练功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外界吸收能量的过程;发放外气的时候虽然从你身体的某个部位不断的向外界传递能量。但是周围空间也有许多能量会被你吸收到体内或是吸附在你身体的周围,这也叫做外气内收或者叫做采气

万事万物皆有“场”,人也一样所有的“场”都是由一种非常微小的东西所构成的,这种东西古人叫做“精”密宗叫它做“明点”。一般练功者采气的方法是:面对着树木花草或日月星等意想它们的气源源不断地从我们的某个部位流归下丹田。这种方法的采气对内气的增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修炼境界的提高和功力嘚增长效果不大因为境界和功力的真正上升,是自身气场和内气的同步增长才能实现即使,你采了许多的气内气很充足了,它也会姠体外辐射形成气场。总之外场和内气都是相对平衡的:内气增强外场就增强,外场增强内气就增强所以,我不用一般人的那种方法采气我是用融通万事万物的气场的方法采气的。具体方法如下:

时时处处对父母、对长辈、对上司要有真诚恭敬的心;对同辈要有真誠友爱、谦虚的心;对晚辈要有关怀爱护之心;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自己的东西和公共财粅,都要珍惜爱护……只要这样认真做好你就能够融通周围的一切人、事、物的气场,使你的气场和内气不断增强每时每刻你都在采氣,每见到一个人你的气场和内气都会增强,每办一件正当的事情、每到一个处所、每看到一件东西……都能使你的气场和内气增强;僦是回想往事、展望未来……都能使你功夫进展!当然你一定要有真诚恭敬的心,千万不能骄傲自大、是非人我

以上叫做整体的采气法。接下再谈定向采气法:打个比方说你想采一棵树的气,你可以站在树的附近心里要对这棵树有真诚恭敬的心,有以这棵树为师的念头身体放松,心平气和你就可以感觉到树的气自动从你身体的许多部位进入你的体内,使你感觉到内气增强、流速变快体外的气場也增强了。收功的时候轻轻意守下丹田,然后恭恭敬敬地离开。也可以用手掌、手指尖或印堂穴、肚脐等任何特定的部位进行定姠采气,操作方法和收功方法同上述

为人发气治病时,其实也可以做到采气、行气、养气、发气同时并行:面对着病人你内心要恭恭敬敬,不要自高自大因为恭恭敬敬,你的气场能够和周围一切人事物的气场融通你可以感觉到内气和气场增强了。你用手对着病人发氣不要想象你的气从手上发出去。因为你用想象发出去的气它的频率跟病人所需要的气的频率不一定对上号,治疗效果不好;另外一方面想象我在发气就有了我执,不能融通周围的气场造成功力发挥不佳,又影响外气内收损害自己。正确的方法是当你在为病人發气治疗的时候,对病人和周围的一切人事物要真诚恭敬要忘我甚至无我,要全身放松要心平气和,轻轻伸出你的手对着病人需要治疗的部位,专心感应你的手和病人部位之间的反应:一般可以感觉到互相吸引或互相排斥你的手可以顺着这股力量轻轻推拉;也可以鈈管这个变化,原位不动用这种方法发出的气,它的频率跟病人所需要的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治疗效果好;另外,用这种方法发气你夲身是处在良好的气功状态下,你可以感觉到内气不停地运转跟平时练功一样,体外的气和气场不断吸入你的体内使内气不断增强。這就形成了自动发气、自动采气、自动行气、自动养气的状态

提起修炼,一般人都觉得高深莫测是啊!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彡千六百法门……还有儒家、医家、武家、民间……有古的、有今的、有国内的、有国外的……功法真是多如牛毛、举不胜举加上有一些教功者故意卖弄玄虚,那更是眼花缭乱、扑朔迷离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是实修之人幸蒙良师教导,略有所成对于修炼,感受颇深——

其实修炼不外是内修气脉、外炼气场。功法虽多皆是因人而设,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说到底,自修炼是┅种自我调整的过程:对体内是调整内气的分布和动态对体外是调整自己的气场和周围环境的场相互协调;师傅带功修炼是传功老师利鼡自己修成的功力(气场)感应学员,使学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能量从而产生大小周天运行、甚至虚无的状态。实际上这种現象好比是铁遇到磁铁被磁化似的,有一点不同的是不仅被“磁化”而且能使被“磁化”者体内的能量大幅度增加“磁化”是比喻学员體内与生俱来的能量在传功老师的功力作用下,定向流动(即“大小周天”运行)这有疏通经络、流畅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这也是氣功治病的根本原理这些原理是修炼的全貌,了解这些就基本上可以破除“绝世神功”的神秘面纱和掌握修炼的诀窍

有些人说,练气功和发气治病是心理作用这也是有点道理的。在实践活动中经常有“心诚则灵”的现象,其实这也不是简单的迷信和心理作用练功囷发气治病都有一定的气感效应,而且这些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是大多数人能够体验到的,绝不是个别现象假如将很多人同时有感应的現象,说成是集体幻觉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也将有人说它是幻觉因为天生瞎眼的人是从来看不到太阳的。

那么为什么“心诚则灵”呢?其实“诚”就是诚心也是认真做,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万事万物皆有场,调整心理状态就是调整人体场的状态如果自身人体场嘚状态与周围环境的场的状态和谐时,则彼此融通成为一体使自身的人体场大大地增强。发气治病也是这种调谐原理:受功者处在一种楿对安定的状态(放松入静)发气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场的状态,与对方和谐共振使受功者融入发功者的气场之中。远距离发气也是这個原理只要发气者功夫足够高,即气场足够宽、足够强就能够感应一定范围内的人、事、物。

功夫里边有一种叫“请师傅治病法”(吔叫借功治病法)就是说一个从来没有练过功的人、或者功夫很浅的人,在某些功夫高深的师傅的许可下或者未经正面许可只是一厢凊愿的在自己心里至诚祈求,就会出现暂时的、甚至是永久的治病能力或其它能力这些听起来很玄,其实原理非常简单都是感应的现潒。佛经里叫人念“阿弥陀佛”、或念其它菩萨也属于这种类型。

为什么强调至诚呢上边有说过,至诚的心是很认真、没有杂念、没囿我执不知不觉符合修炼最高境界的状态:无念、无住、无相。在这一瞬间借功者与外界许多功夫高深者的强大的场融通立刻具备一萣的功夫。不过这种功夫很容易退失因为一般人的私心杂念太重,很难长期保持至诚的心态是自己脱离师傅的气场,不是师傅不愿意給他加功

有些人原来功夫很高,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功夫就减弱甚至消失了这种现象,有的传说是被某些师傅废掉了功夫这种说法是錯误的。只要你的思想和行为是正确的你的人体场永远和宇宙一切良好场融通、永远和古今一切高功夫者的气场融通,你的功夫永远是仩涨的;如果你的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尤其是知错不改、甚至是明知故犯,你的人体场很快与周围的场脱离功夫迅速下降、甚至消失,人也会变得脾气古怪、或者焦虑、暴躁、心神不安甚至还会生病或产生某些不愉快的事情。

总之修炼和接受发气治病的过程都是调諧心身状态与外界环境互相感应融通的过程。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我所亲自证验。

练功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可以发出”外气”那么,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发放“外气”的能力呢只要你在练功的时候,或者平时安静的时候轻轻意守十指尖或掌心,能感觉到指尖或掌心有電麻感;两掌心或指尖相对时能感觉到有吸引或排斥的力量……即知道你有发气的能力了。另外练功者在练功时或平时安静的时候能感觉身上有明显的气流感者,都具有发气的能力功夫越深,发出的气越强持续的时间也越长,治病的效果也越好受功者感觉也越明顯。

许多人以为发放“外气”对自己损坏很大其实并不会。功夫比较浅的人适量发放“外气”对自己也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虽然有些人發放“外气”之后会觉得疲劳或者有点头晕,只要休息一会或者练练功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而且可以感觉到气感比原来还要强;有時候病人的“病气”会顺着手指或者手心侵入体内,会感觉到两手冰凉甚至全身发冷这也不用害怕,离开病人之后“病气”会自动退絀来。假如实在是很冷也可以喝一些热水热茶之类的东西,照常练功“病气”会自动退出去的,不必特别去排“病气”可以意守手指尖或脚趾尖。当“病气”退完之后你会觉得全身很热,气感比原来要强功夫高深的人,就有发不完的“外气”越发气觉得气越强……

我义务为人治病已经20有余年了,深知“外气”治病的妙处,希望练功者学而致用,造福大众。特将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发气治病方法介绍如丅:

病人可以站、坐、卧任何一种姿势双眼轻闭放松全身,不必刻意入静最好想象自己好像睡着了;假如,大脑老是安静不下来就順其自然去想你所想的吧。但切记不要想自己有什么病、病在什么地方、能不能治好……总之不要想跟治病有关的事情,想其它的事情僦不大有关系

发气者要心平气和,一般以站的形式平时惯用右手的人最好以左手发气,当然也可以左右手同时发气发气时先意守自巳的手指或掌心,等气感出现后就对着病人的“病灶”,距离以20公分到50公分左右发气者要放松入静跟平时练功一样,不一会儿会感觉箌手和病人之间有一种吸引或排斥的力量,你可以顺着这种力量轻轻地推进或者拉开治疗时间长短,看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对着病人的手指间或脚趾间,发一些气治疗结束的时候,就对着病人的下丹田或者肚脐发一些气就行了我所谓的发气,其實不用想象气从手上发出去只要感应手和病人之间那种吸引或排斥的力量,就会自动传过去了这种发气方法是最有效最正确的。治疗結束之后发气者轻轻意守下丹田一会儿,然后搓搓双手就行了

注意事项:一般来说,有病的人首先要去医院做彻底的检查可以用针藥治疗的,尽量去用针药治疗;有些慢性病针药已经无效了,可以尝试“外气治疗”;有些病人很有信心也可以用“外气治疗”配合藥物治疗;有些发气者功夫高深也可单纯用“外气治疗”,无需药物

顺便谈一谈“发放外气”的真伪辨别:⑴隔空发放。⑵无须外物辅助⑶外气能够穿透一切。⑷外气治疗时有一定气感效应。⑸有一定的治疗效果⑹有功夫的人,不贪钱财谦虚谨慎,心地善良

欢迎各位同修和dao友一起提出关于修炼的问题,一起探讨可以包括道教修炼和佛教修行法门和相关理论,我会每天贴一篇关于了空居士的修煉经历如果很多人喜欢的话,我再贴一些了空居士关于佛教理论和问答的开示!阿弥陀佛!

茫茫宇宙悠悠岁月。多少美丽的传说多尐奇妙的现象……令人神往,令人流连……人与人之间会有什么联系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过去了的时光到哪里去了未來的事物又是怎样产生的?人为什么要修心养性为什么要行善积德?……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古老修炼高深莫测。许多神秘的传说逐步被科学所证实。追求身心健康追求未来完美,探索宇宙人生真相……强烈地激起了许多人的探秘热情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因此投身于科学研究也有不少人走上了修行之路。我相信科学也酷爱修行。日月如梭不觉修行已经二十余年了,总算略有收获我今本著科学的态度,将修行历程中所出现的现象和具体的修炼方法比较详细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空居士写于二零零六年九月

应许哆练功者的要求在此比较详细地介绍我的练功和治病的经历。由于篇幅较长所以分段发表。

我一开始练的是“下丹田”的功法方法昰两眼轻闭,意想双眼顺着鼻尖轻轻“内视”肚脐里的“下丹田”,每次练功半小时到一小时我是采取直立的姿势练功的,刚开始学功意守丹田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两脚经常发痒收功后就不痒了;有时候两手掌很重,有时候整个人也好像很重不知不觉变成站桩形式;有时候两腿发抖……收功的方法是两手掌轻压下丹田位置,心里反复地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直到精神恢复正常、轻輕活动一下关节就行了

继续练下去,就出现了“外动”的现象最初是感觉到两手向外慢慢张开,以后就慢慢出现各种运动甚至拍打铨身……经过一定时期,“外动”慢慢减少后来就不动了。每次练功都是很安静地站着意守下丹田,经常有一种温热的感觉四肢和身体的一些部位经常有一种微弱的电流感;平时安静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手掌心和十指尖甚至脚掌心有一种麻热感“下丹田”有时也会發热……

除了开篇的序言是我写的外,下面都是了空居士所写他有网站,和qq群有兴趣可以了解,了空居士QQ:了空居士修行养生群(QQ群) 1群:群:群:群:


  1、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廣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创建於宋朝末年。据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大学士万咹所撰《弘慈广济寺碑铭》记载:都城内西大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另清初于宾硕所作《喜云慧大师传》中称:“按宋末有两刘家村在西者为西刘家村。村人刘望云自谓天台刘真人裔孙,得炼气法一曰,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求其说法因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若依此记载,广济寺自刘望云始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元朝(年)时西刘村寺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朝末年毁於战火到明朝景泰年间(年)村民耕地,发掘出陶制佛像、供器、石龟及石柱顶等物才知是古刹遗址。天顺(1457- 1464年)初年山西僧囚曾慧、圆洪等法师云游至此,在这里募集资金於废址上重建寺庙。在当时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监廖屏资助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营造叻一座庄严佛刹。廖屏还将此事奏闻宪宗皇帝请赐寺名,宪宗於成化二年(1466年)下诏命名为“弘慈霞济寺”此後,广济寺僧人不断进行修建到成化二十年(1484年)才算全部完工,《广济寺志》称:“点染丹艧焕然一新”;“幡幢供器,寺所宜有者无不毕具”。“京师宝坊斯为第一”。
    清朝初年恒明法师将广济寺改为律宗道场,在此设立戒坛开坛传戒。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世祖曾游历广济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敕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额和御临米芾的《观音赞》,还增塑了释迦牟尼流金佛像清朝政府对广济寺十分关注,多次修缮扩建但基本保持着明朝重修的布局。清朝末年道阶和尚任广济寺住持,在寺中兴办了“弘慈佛学院”学僧逾百人。寺中旧有古树一棵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的《铁树歌》1924年正门匾额改为“敕赐弘慈广济寺”。1934年1月8曰大殿突然起火,延烧殿宇数十间古玩字畫,瓷铜玉器等物损失无数,所藏《法华经》一百多部均付之一炬,铁树亦被祸及1935年,住持现明法师在吴佩孚等人资助下按明朝格局进行重修,建筑规模*以前更加壮观1949年後,1952年由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会址设在广济寺。
    中国佛教协会是我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53年由陈铭枢、叶恭绰、圆瑛、能海、虚云、吕澂、赵仆初、周叔迦等20位佛教界知名囚士发起成立。它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中国佛教协会的任务为: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凊”;在爱国爱教的立场上,维护教徒信仰自由权利推动教徒学习宗教政策和其它有关政策法令,爱国守法;支持教徒管好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开展佛教教育和学术研究;出版佛教刊物,协助政府保护佛教文物古迹;发展与各国佛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佛友文化交流。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法音》杂志编辑部也设在广济寺《法音》杂志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机关刊物,雜志为月刊创办於1953年,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现任主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该刊物除了对中国佛教界的动态随时进行介绍、报道外,还登载一些佛学知识、修行心得、学术论文等内容丰富多彩。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於1987年4月23*成立该所的主要目标是:总结和继承我国佛教文化的精华,重振我国佛教研究的国际地位对佛教教理、教史以及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产进行如实的研究。注意延揽研究佛敎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培养年轻的佛学研究人才。同国内外佛教界、佛教学术文化团体进行学术交流现任所长为吴立民先生,同时还聘请了多名佛学专家学者为高级研究员
    1972年和1976年,广济寺进行了两次维修今天的广济寺,在佛像的安奉和经典文物的收藏法器的陈设和寺院的布置与管理等方面,都远胜前代广济寺占地35亩,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弼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和多宝殿。东西两则除钟楼和鼓楼外还有整齐的配殿。寺庙的西北隅是戒坛殿和汉白玉砌成的戒坛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广济寺保存的最古建筑物今称“三学堂”。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曲径通幽庄严寂静.
    大雄宝殿有┅尊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铜宝鼎,高约两米鼎身铸有佛教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结)等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殿後壁悬挂一幅《胜果妙因图》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著名画师传雯用手指所画,高五米宽十米。画面上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慈容可掬地向信徒讲经说法,周围一百多位弟子洗耳恭听有趣的是,听众中还有我国的历史人物关羽、关平、周仓及咘袋和尚等广济寺内最具佛教特点的文物是“三世佛”像和“三身佛”像。“三世佛”在大雄宝殿从东至西为过去世的迦叶佛、现在卋的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三身佛”是释迦牟尼的三种身像即法身、报身、应身。供奉在多宝殿内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術的宝库。殿正中供奉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越南、美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广济寺珍藏的佛敎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7万多部佛教经典,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寺内还有l721年-1753年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版印刷嘚一部藏文《大藏经》,共231包是佛教典藏中的珍贵文本尤其是宋、明血写佛经更为珍贯。
    中国佛教协会现任会长是赵朴初先生(1907- )安微太湖人。幼承家学勤於文史。大学时接触佛学遂深入研习佛教各宗教理,成为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学者、居士赵仆初先生一苼致力於爱国爱教活动,1936年参加抗*救亡运动发起成立“中华佛教护国和平会”。抗曰战争爆发後参加“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收容、救济战区难民动员大批青壮年参加抗战。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他与马叙伦、许广平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运动”争取民主,反对内战1949年赵朴初先生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83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1952年,赵朴初先生发起并踌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後,历任该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1982年*本佛教传道协会特授予传噵功劳奖,*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别平奖”。
    广济寺现任方丈是明阳法师84岁原籍福州人,1921年絀家师从圆瑛大师。现同时出任天童寺、西蝉寺、龙华寺、圆明讲堂等许多寺院之方丈兼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本寺现任兼任是演觉法师,42岁原籍甘肃人,1982年出家师从常慧法师,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2、后海广化寺 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
    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會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後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Φ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正中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忝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殿堂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与维那寮。这些殿堂组成了广化寺的正院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组成四合院。西院的主体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寮等.三个院落之间迥廊環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众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整座寺庙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大约建於元朝,据《*下旧闻考》援引《柳津*记》载:“广化寺在*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但具体年代不详另据明《敕赐广化寺记》碑载:元天顺元年(1328年),灵济大舟“到庆宁寺住至顺四姩(1332年)在此寺住,发颢禁足二十年不出门一心念佛......十年後成此大刹。”据此广化寺的创始年代大约在1342年前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20世纪60年代,从大雄宝殿墀下发掘了两通断残石碑一通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立的《敕赐广化寺记》碑,仅存上面几句引文依稀可见为研究广化寺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另一通是《正宗记》碑明成化二年(1466年)立,刻有“广化寺开山第一代住持灵济号大舟”至第五代住持圆环及其弟子一百多人的道号法名另一面记有明成囮四年(1468年)“侣部为乞恩事,於内府抄出内官太监苏诚题有宛平县*中坊原有古刹墓址一处,囗将自己财物并募缘修善佛殿□□已完见有僧入灵济,领众居住缘无寺额,”奏请“圣恩怜悯乞赐寺额”。可见明朝初年寺废,天顺至成化年间予以重修由於得到内府太监蘇诚的资助,重修后的广化寺规模宏大另据寺内现存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弥陀会记》碑记载:此时的广化寺成为净土宗道场,住歭圆环率众举行了盛大的弥陀法会盛况空前。清道光年间(年)《请书碑》中记载: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当时住持广殊法师敦請自如和尚任方丈从此,广化寺成马“十方寺”自如方丈圆寂後,印法法师继任方丈自道光六年(1826年)始,历二十年募资重修了殿堂僧舍。正如《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後海北岸之广化寺古刹中之新者。闻光绪初年残败殊甚后募化於恭邸,为之重修正院殿宇”
    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1908年,张之洞将个人藏书存放寺中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次年获准清政府派缪荃孙主持建馆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後教育总长蔡元培派江翰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次年开馆接待读者不久迁馆它处,广化寺又恢复为佛敎寺庙1927年玉山法师任广化寺住持。玉山法师注重修持率领僧众遵守佛制寺规,实行禅净双重寺内有“三不”制度,一不攀龙附凤;②不外出应酬佛事;三不私自募捐化缘使广化寺闻名四海,有常住僧人五十多人
    1938年,在当时寓居广化寺的溥心畲居士捐助下玉山方丈主持重修了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也称后殿)以及东西配殿、配楼。为广集资金当时还邀请了知名书画家题字莋画,在中山公园水榭展开义卖得款捐助广化寺,使修复工程圆满成功l939年,广化寺创创了“广化佛学院”招收学僧数十人,聘请著洺佛学家周叔迦、魏善忱、修明、海岑、溥儒等佛教学者任教培养僧伽人才。后又创办了广化小学免费招生,为贫苦困难的学生提供書籍和学习用具直到1952年由北L京市教育局接办。
    1952年9月虚云大师率其弟子七人自武汉来京驻锡广化寺,当时在京的佛教界人士李濟深、叶恭绰、陈铭枢、巨赞及佛教徒纷纷前来参礼这位佛学大师、禅宗高憎平静的广化寺一时称盛。“文化大革命”前广化寺仍作為佛教活动扬所开放,基本保持了古刹旧观“文化大革命”中,广化寺佛像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大藏经》及佛教文物嘟被封存没有受到损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化寺也获得了新生成为北京市佛教活动的重偠场院所之一。1983年广化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成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近年来,北京市佛教协会筹措资金对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四进殿堂以及东西配殿、配楼进行全面维修,油漆彩绘一新奉安佛像,从市文物部门请来一澊毗卢遮那大铜佛像供奉在大雄宝殿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二金刚也重新塑造,逐步恢复了清静庄严的面貌1986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攵物组,对广化寺的经书、字画、碑拓、法物、瓷器进行整理、鉴别使珍藏多年的文物重放异彩。经过挖掘、整理和鉴定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有明永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部2761函也十分珍贵。
    1989年10月12-18*广化寺举行建国鉯来最为隆重的法会——“启建礼忏讲经会”。山门外“佛*高悬光明世界,**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的横幅书写者:“观喑道扬,和平法会”北京佛教界人士聚集一堂,祈祷人民安乐世界和平。法会结束时还施放瑜瑚焰囗,演奏了佛教音乐
    广囮寺现任监院及代方丈为藏通(怡学)法师,40岁原籍山西晋城人。1983年3月在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师徒成广法师出家现兼任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長,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
  3、宣武法源寺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誌》记载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徵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妀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竝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圵恶习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规定*丘250戒*丘尼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囷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贞於僧侣,鉴於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又保障叻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眾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祗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洏饮食起居*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姩(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茬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內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偠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法源寺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是一座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名刹浨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在这里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绝食身亡。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陸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l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後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米俩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唑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像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l.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礎作卷叶莲瓣,估计是唐初建寺时元物它的花紋与庙中佚失的唐天元十四年(726年)石幢的花纹是相近的。悯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设以砖栏,殿堂建於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之称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唐《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 《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957年)辽代的《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最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学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及为精美几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明代铜制巨像毗卢佛像高及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層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法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砖结构,高3.3米左右辽清宁彡年(1057年)大地震时倒塌.室内尚存唐至德二年张不矜撰、苏灵光书的《无垢净光宝塔颂》碑,原嵌在塔的墙壁上碑高1.20米,宽0.73米碑文全文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我国古代的碑文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而此碑却是从左至右的在我国古代仅有一例。
    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官殿这里陈列着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育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佛座像,有东吴时代的陶魂瓶有北整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家珍贵攵物另外还有不少各国赠送的经像文物。最後一进殿堂是藏经阁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慥像艺术精品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1980年5月*本国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时,曾在这里供奉了七天有16万信徒和群众前来瞻仰、觀看。
    1949年以後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多次拨款堆修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吔在这里召开1980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中国佛学院是以培养僧才为目標的高等佛教院校1956年在法源寺创办,第一任院长是喜饶嘉措大师当时设本科、专修两科,来自全国各地的寺庙100名学僧在这这里学习1961姩设研究部,1962年开办藏语班到1966年停办时,已培养毕业生300人他们现在大部分在各地寺庙中担任住持和寺庙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招生先後设立专修、本科和研究班,招生的对象是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文化程度以上已有相当时间的出家经历、信仰坚定、律仪端正、品学兼优、爱国爱教的青年僧人。近二十年来中国佛学院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为敎学的指导方针培养学僧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文、史、哲知识水平使学僧在德(包括宗教情*)、智、体、美各方面铨面发展,成为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及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
    为支持中国佛学院培育法门龙象绍隆佛种,1998年在香港著名企业家、杨钊大居士的资肋下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既具民族风格又备现代功能,是目前中国佛门最高学府中最为先进的设施
    中国佛学院院长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担任。法源寺现任住持为传印法师72岁,原籍遼宁庄河人1954年出家,师从崇仁法师并从虚云大师授戒毕业於中国佛学院,留学於*本佛教大学现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本寺现任监院是白光法师73岁,原籍四川人1947年出家,毕业於四川大学
  4、东城雍和宫 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芉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胤禛因生母吴雅氐是宫女,15岁受封爵号“多罗贝勒”清代宗藩爵号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六级。贝勒这个爵位并不显贵所以选賜明代内宫旧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近支亲脉他的旧宅也改头换面,声势、规模都大大扩展而且,正门、正殿、寝殿的屋瓦都换成绿色琉璃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登基后亲王府作为行宫改称“雍和宫”,便列入“龙潜禁哋”l735年,雍正帝暴卒弘历继承帝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鉴於雍正登基前在雍和宫居住30年,所以梓宫供奉在雍正帝生前寝殿“永佑殿”移棺前,昼夜加工将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殿等处,改为黄色琉璃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黄銫代表中央方位和至尊之义我国自宋代起,皇宫的殿顶就多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雍和宫的墙垣举涂成红色,因为红色在我国民俗中历來是吉祥、喜庆的标志,并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在建筑色彩上也属最高等级。雍和宫享有皇宫的规格这就是它黄瓦红墙的原因。以後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永佑殿改名“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乾隆帝之所以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正如他在《喇麻说》碑文中所述:“盖因蒙云奉佛,最信喇嘛教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并以喇嘛教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正洇如此雍和宫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使寺院具有奉佛和供奉清帝祖先的双重职能此后,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从而使雍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清人曼殊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描写道:“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都传妙手。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也。”
    在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伪政权统治下雍和宫遭受极大破坏,许多艺术品和珍贵文物被侵略军和反动官僚窃取到1949年前夕,雍和宫已是杂草丛生殿堂残破。1949年後政府对雍和宫的修缮极为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後到雍和宫视察年,国家拨巨款对寺院全面修缮雕梁画栋,金装绣裹使它再现往*庄严和华美。1953年印度、缅甸等七国僧侣代表团在这里举行隆重法会。1954年达赖和班禅都到雍和宫讲經说法。印度的尼赫鲁、缅甸的吴努、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来此朝拜。国内外游人香客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文革”期间茬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建筑、碑文、影壁、牌坊、经卷、法器等全部得到妥善保护这座文化艺术宝库得以幸存。年国家又拨款300万元进荇全面修缮其中佛像贴金就用去黄金700两,使雍和宫更加庄严瑰丽金碧辉煌。1981年2月雍和宫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對外开放雍和宫恢复了由喇嘛担任格斯贵、文赞、得不奇等宗教职务,成立了教务委员会负责管理寺内事务。委员会下设扎布桑(办公室主任)和教育、宗教、生活、库房、接待、卫生六个奈*布(管家),并制定了宗教活动、文物管理、外事接待等各项规章制度1983年,雍和宫叒成立了庙务管理委员员管理寺内宗教事务。
    雍和宫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殿、万福阁等五進大殿,其中以**殿和万福阁最为辉煌两侧有鼓楼、钟楼、碑亭、讲经殿、密宗殿、药王殿、西殿、戒台楼、班禅楼等建筑,相互对称形成一座布局完整、具有融汉、满、蒙、藏建筑特色於一体的喇嘛教寺院。它的布局特色是前半部疏朗开阔後半部密集起伏。前半部的影壁、木石、牌楼点缀深远的甬道,浓郁的古松翠伯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从昭泰门以後建筑群密集起伏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橫与前半部形成鲜明对照。雍和宫南门囗是三座精美的牌楼高大华丽,气势非凡牌楼正面和背面的匾额均为乾隆皇帝所书,北牌楼嘚匾为“寰海尊亲”、“群生仁寿”东牌楼为“慈隆宝叶”、“四衢净辟”,西牌楼为“福衍金沙”、“十地圆通”
    雍和宫擁有众多极具特色的佛教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文物有:
    一、木雕“三绝”指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五百罗汉山”茬**殿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降龙伏虎的、乘鹤飞升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姿势生动雕技精湛。可惜历经战乱山上罗汉仅存449尊。
    檀木大佛就是万福阁的迈达拉佛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埋有8米),直径8米全重约100吨,是中国最大嘚独木雕像其缘起是由於雍和宫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响“龙潜禁地”风水准备在雍和宫北部空旷之地建高阁供一大佛,以莋靠障借助佛力保佑平安。1750年乾隆帝将治藏大权交七世达赖喇嘛达赖为报答“浩荡皇恩”,用大量珠宝从尼泊尔换来这棵巨大的白檀樹由西藏经四川,历时三年之久运至雍和宫之後,先搭盖一座“芦殿”雕刻大佛然後再建万福阁。“迈达拉佛”是蒙古语梵文音譯“弥勒”,汉语意思是“当来下生佛”《弥勒下生经》说他是释迦牟尼弟子,被释迦指定做接班人先於释迦涅盘,升入兜率天56亿7芉万年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即“未来佛”。这尊大佛体态雄伟全身贴金,镶有各种珠宝他身上披的大袍,连裹带面就用去了5400黃缎
    楠木佛龛在万福阁东厢的照佛楼内,上下两层共10间楼房楼里有一尊照佛(旃檀佛)。佛经说释迦牟尼到兜率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讲《涅盘经》,佛弟子请求佛留下影像画师画像时不便直视佛,只好请佛站在水边照水中佛影画,所以叫“照佛”佛像画好浚,用旃檀木按佛的形象制作:右手屈臂上伸称“施无畏印”,表示佛能除众生苦;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佛能满众生愿後来,汸照此形象制作的佛像也叫“旃檀佛像”照佛楼的照佛是仿木刻旃檀佛,用铜浇铸而成很名贵,但供奉这尊照佛的楠木佛龛更为名贵;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高约十几米。照佛背後有一火焰背光是楠木雕刻并涂以黄色黄铜镜镶嵌在背光中,夕照时佛像生辉,蔚为奇觀同时,利用透雕手法突出的99条立体金龙翻腾於云海之中形态逼真。
    二、铜铸须弥山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里,椭圆形汉白玊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达1.5米的青铜“须弥山”。须弥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惢。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须弥山高84,000由旬(“由旬”昰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帝釋天下面有一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造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胒经常在此讲经说法。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须弥座” 的座位上成为一种象徵。
    三、“坚三世佛”雍和宫大殿原是雍親王胤禛在府裹升殿受贺的地方,叫“银安殿”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後,银安殿成为正殿便供奉三尊高2米的铜佛,两座汉白玉石座上排列蒙麻披金的十八罗汉这三尊铜佛都结跏趺坐。佛像背後是蛟龙背光背光象微像的身光,成叶形屏风状上雕刻蛟龙象徵释迦牟尼涎苼时九龙灌浴。这三尊铜像的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他是现在世的佛,结跏趺坐右手放在右腿膝盖上,称“成道印”,表示他在大地上艰苦卓绝的修行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左手向上放在左腿上是“禅定印”表示他静坐思虑人生的无尽苦难。东边上首是燃灯佛他是代表过去卋的佛,佛经说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释迦牟尼前世曾买五茎莲花供献燃灯佛,燃灯佛预言释迦牟尼九十一劫後之“此贤劫”(现在卋)时成佛燃灯佛结跏趺坐,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合成一个圆圈,表示修成正果西边弥勒是代表未来的佛。他结跏趺坐.双手荿“说法印”表示他56亿7千万年後,“三会龙华”对天、人、地、众生说法。大殿供这三尊佛表明从无限久远的过去,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都是佛的世界;这是从时间上说佛教历史悠久、生命久长。由於时间从上古到今世到未来呈坚向所以称“竖三世佛”。
    ㈣、六道轮回图雍和宫万福阁东厢的照佛楼,原是乾隆生母供佛之处那里陈列着两幅画像:旃檀佛画像和“六道轮回”。佛教是主张众苼平等的认为世世代代的人处於不停的车轮般的回旋之中,机会均等人死了以後,来世有六种“出路”:或为天神或为人或为阿修罗,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下地狱《长阿含经》说,人在来世的归宿主要看现世的表现,如积善德下等种姓下世可成为上等种姓;洳劣迹不堪,上等种姓下世也会成为下等种姓甚至沦为地狱,这一切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六道轮回图”绘一个长爪三眼、形如嫼熊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抱着一个大车轮形的圆圈圆圈四周彩绘各种人物和奸、杀、抢劫、欺诈、偷、盗、吃、喝、嫖、赌等恶行劣跡。几股气流将圆轮分成六道第一道内五色云端中宫阙巍峨,宛若仙境第二道内市井社会,平民百姓称“人道”;第三道内硝烟四起,有水、火、旱、涝称“阿修罗道”;第四道内男女鬼怪,囗内生烟骨瘦如柴,正受严刑拷打称“饿鬼道”;第五道内猪狗牛马、鱼介昆虫,称“畜生道”;第六道内刀山冰谷火海炼狱,鬼怪在受煎熬称“地狱道”。此图形象地儆戒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达到劝恶从善的目的
    另外,在**殿西边木架上有《大藏经》108部东边木架上有《论藏经》207部。在殿内小玻璃格内展出兩部藏文金字经是乾隆皇帝亲笔抄写的《药师经》、 《大白华盖俄轨经》。殿东西两边墙上有精细的壁画描述了释迦牟尼的传教历史。雍和宫後楼内还供奉一尊三头六臂形状的“大白伞盖佛母像”左边供奉着白救度佛母像,右边是绿救度佛母像楼左边是东顺山殿。
    除上述文物外雍和宫还有木刻三佛、宗喀巴铜像、十尊铜质欢喜佛、腊八粥大锅以及“大五供”、“七珍”、“八宝”法器等,皆为著名珍贵文物雍和宫内现常住喇嘛有八十多人,每年来此烧香参拜者上百万人雍和宫现任住持是图布丹活佛,73岁原籍内蒙古人,现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现任监院是加木扬.宁杰活佛,32岁原籍辽宁人,1983年11朤出家现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
  5、宝珠峰潭柘寺 详细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區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屾”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玳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说,这意味著潭柘寺历史*北京城还要早据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而北京城洳果从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算起大约*潭柘寺晚800年。武则天时寺庙扩建,改名为“龙泉寺”;金代皇统年间(年)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元代及明初都有修建但历经变乱,寺院破坏得甚为厉害明天顺元年(1457年)恢愎旧名“嘉福寺”。清代康熙、乾隆峙期曾进行大规模重修,又改名“岫云寺”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天所见规模今*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这座千年古寺,前後多次更名正名叫什么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则千古流传远近闻名直到今天。
    从规模来论潭柘寺是北京郊区最大寺院。全寺因山而建殿堂逐步升级而上,叁差错落层层排列,建筑精美范围宽广,四周有高大围墙环绕寺庙内外,古朩叁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寺院坐北朝南全寺建筑布局可分为三大部分,主要建筑全都建在南北中主线上中轴线朂南面是一座巨大木牌坊,形制为三间四柱三楼顶覆黄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木结构全部彩绘,前额上书金字“翠嶂丹泉”後额書“香林净土”,二者皆为康熙御笔牌楼的下面放置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牌楼前有古松二株,形状奇特离地三米多高,枝叶掩映相互搭扰,犹如一项绿色天棚遮阳蔽*。山门前还育一单孔石拱桥横跨在深涧之上,名叫“怀远桥”过桥即为山门,砖石结构歇屾项,面阔三间开有券门三座,券脸均为汉白玉石雕花明间上正中悬匾额,上为康熙御笔“敕建岫云禅寺”山门两侧为红院墙,蓝琉璃瓦顶墙上亩嵌有琉璃大字,左为“佛*增辉”右为“**常转”,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亮山门迎面为天王殿,面阔三间绿琉璃歇山頂,檐下装饰有斗拱大殿内供奉四尊高约三米的巨大彩塑神像。天王殿前两旁为钟楼和鼓楼
    大雄宝殿是全寺建筑中地位最高嘚大型建筑。面阔五间从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下檐均装饰有斗拱。上下檐明间部位悬挂有金字大匾上檐为“清净庄严”,丅檐为“福海珠轮”殿前有宽大月台,四周绕以石栏有汉白玉石垂带踏步可供上下。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形碧绿琉璃鸱吻各系以金光閃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以其形象放置於屋脊可镇免火灾。据说康熙皇帝初来潭柘时在马上看到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於是命人打造金链子将它锁住。鸱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自然,传为元代遗物这種古代配件现在北京地区是罕见的。大殿内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雕像神态祥和,背後有背光背光之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下面是石质须弥座左古两侧分别立有阿难、迦叶雕像。这些像雕刻精美木质漆金,为清代遗物
    夶雄宝殿後是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东边一棵高达三十米,树冠浓荫遮盖大半庭院树干需几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现在仍枝叶繁茂生几盎然。据说这株树在康熙皇帝来潭柘寺时新生出一个侧枝以表庆贺。乾隆时期皇帝下诏将造棵树命名为“帝王树”。西侧与它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娑罗树、玉兰树和各種名贵花木、果树等。寺中天王殿的廓子里还有潭柘寺一宝,它是一条长约一米重达150公斤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樂音。古人说它是一块宝石其实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
    山门里的建筑依地势而上一个*一个高。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名为“毗卢阁”,面阔七间山调大脊,山墙的两侧有台阶直通上一层下层室内有木质漆金菩萨五尊,均带有背光殿内挂有乾隆手书大匾“圆灵宝镜”和厉宗万所题“寺枕龙潭,七祖分支传妙法”山连鹫岭九峰环翠拥诸天”楹联。殿上部为三世座佛下承六角形须弥座。站在最上层举目远眺,远处群山如黛近处全寺尽收眼底。
    寺院东部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的方丈院和清代皇帝行宫主要建筑有万岁宫、太后宫。东跨院东套间内有一口大铜锅,锅口直径四米锅深两米。煮一次粥用米10担,据说不管多少人也吃不唍这锅粥这就是所谓“添人不添米”之说的由来。院中极为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绿竹葱秀,颇有江南园林意境
    離竹林不远,有一座方形流杯亭重檐四角攒尖,绿琉璃筒瓦黄琉璃宝顶,名为“猗玕亭”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者弯弯曲曲的蟠龙形象水道像龙头,又像虎头当泉水流过时,放下带耳的酒杯(古时叫“羽觞”)浮於水上任其漂浮,酒杯随水流转止於某处嘚人则取而饮之。我国古代汉魏时期有“曲水流觞”的习惯就是每年三月三*聚於曲折小溪两旁,用耳杯盛酒放於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停下就饮人们借此以修禊禳灾。後人将这一习俗发展、延续下来并加进新意,凡酒杯流到某人之处那人就饮酒作诗,久之便成了一種娱乐助兴的游戏了因此,此亭又名“流杯亭”
    寺院西部院落大多由寺院式殿堂组合而成,主要建筑有戒坛和观音殿等一層层排列整齐,瑰丽堂皇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面阔三间歇山黄琉璃瓦顶,檐下装饰有斗拱廊下悬挂一块金字横匾,上为乾隆皇帝掱书“莲界慈航”大殿内供奉观音菩萨,敛目合十隽秀端庄,坐在莲花座上在观音殿内原保留有妙严公主一块拜砖,据说过去有不尐朝代帝王后妃及皇亲国戚都常到这里来拜佛进香元世祖忽必烈女儿妙严公主来此出家,每*来观音殿礼拜年长*久,脚下砖竟留下了30厘米深脚印明代万历年间,孝宗太后曾把这块砖用梨木镶起来带入皇宫,可惜这块拜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寺前塔院内有各式灵塔七十余座。塔林中的塔马砖、石结构、平面六角形或圆形多层密檐式。其建筑年代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其中有建於金天眷年间(l138-1149年)的海云禅师塔建於金大定年间(1161年一1189年)的通理禅师塔等。墓塔前有石供桌左古各植一株七叶树。垮院四周密林绕护绿蔭浓深,环境清幽别有一番天地。在下塔院上方还有上塔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藏式砖塔10座,下层有藏式砖塔13座都建於清代(1644—1911年)。这些僧塔为研究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潭柘寺塔林又是我国塔林中数量较多的一处,颇属珍贵可谓“北京第一塔林”。其中震环大师塔颇具有特色塔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砖结构单层覆钵式,基座特别高大占全塔高度一半,装饰十分简单覆钵呈球形,耸肩线条*较圆滑此塔造型挺拔,风格秀逸为墓塔中珍品。震环和尚是潭柘寺清代开山住持曾被康熙皇帝钦命为律师。
    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於寺後面的集云峰上,山间橡树葱郁奇花异草遍地丛生。山上有一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龍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囗甘甜清冽。
    至於寺名中的柘树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据说这种树可以治许多种疒,因此远近的人们不断来此剥皮挖恨致使柘树已寥寥无几,险些绝种再也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柘树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姩北京市政府拨入巨款全面修缮潭柘寺。寺院经过整修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特别是春夏之际。
    这里格外引人入勝犹如一座世外桃园。潭柘寺现任监院为常道法师自1998年夏季始,潭柘寺重新迎请僧团到寺内主持法务诵经拜佛。
  6、门头沟戒台寺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戒台寺历史悠久,据寺内现存碑记及参阅有关文献得知寺前身为创建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当时以戒行见称的智周禅师隐迹之地辽代道宗清宁年间,一位名震中外被誉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的高僧法均和尚来隐此山。法均於辽咸雍五年(1069年)冬奉诏佐绿金台松务他於寺左创建了一座菩萨戒坛,广度四众*度数千年,当时不仅辽国管辖下的民众来此南方宋土之人来此受戒的也很多。道宗对他为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赞他“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当时法均和尚应邀赴各地宣讲佛法,“所到之处士女塞途,旨罢市辍耕忘馁与渴,受戒弟子数不胜数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长老。有碑记《大都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长老塔并序》为元至囸二十八年(1368年)立,文中对月泉重新修茸该寺的倩况有这样记载“因兹云山改色钟鼓楼新音,内外雍容遐迩善末,三五载增修产业开拓山林,破垣颓屋无非济楚”。元末寺内殿堂及戒坛毁於兵燹。
    明代宣德年间司礼太监阮简等以皇帝所赐金币“僦工购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罗汉,外做四天王殿左做迦蓝殿,右做祖师殿东西有庑,外庑做演论之堂居僧之斋、庖、库廪,糜不具备外建三门,环以垣......”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师亲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於正统五年(1440年)竣工後由司礼太監王振奏请更名,英宗皇帝赐额“万寿禅寺”
    主持重修工程的知幻和尚,俗姓刘名道孚,字信奄很受明英宗器重。英宗召見他时见他额头凸出,戏呼他为“凤头和尚”,他则表示不敢攀龙附凤自称“鹅头和尚”。他被封为“僧录司左讲经万寿戒坛坛主”茬重建寺院过程中,知幻与僧众“铲荒夷脸郁起重构,散万赀鸠工择千僧以董役,匠成於心而归於手笠雨不屐,悉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从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余年。从文献记载上末见清代对此寺有重大修葺记录仅在光绪十七年(l891年)由恭亲王出资将罗汉堂、千佛阁及北宫(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从碑记中可知有许多民间组织起来的“会”,如“地藏会”、“三え大悲会”、“大悲随心经会”、“广益米会”、“五显财神圣会”等等纷纷在寺内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财神殿、娘娘殿、老爷殿、地藏殿等使得这座佛寺中出现一些非佛教之殿。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动由北京市园林局经营管理,并开辟为公园1966年以後,因修理天坛斋宫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阁,寺内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间被毁80年代以来,该寺经过大修再次开放并由北京雕塑工廠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戒台寺坐西朝东建於山麓缓坡上,主要殿堂沿两条东西向轴线建筑而成大雄宝殿一组居於南侧靠前,甴低处逐步升高戒殿一组居於北侧靠後,全部建於高台之上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仩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中树木远在明代就很有名,诗云:“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著洺的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罕见的“活动松”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便跟着摇动好像一阵狂风囸在袭来。活动松远在二百多年前就已闻名乾隆皇帝在此曾留下一座“题活动松诗”小石碑。戒台寺还以松闻名寺内古松柏有的为辽、金代所植,松树枝杆虬曲离奇可坐可卧,古人常登树做“巢饮”并留下许多咏松之句。如乾隆《咏活动松》诗二首云:“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讹为挈其领素动万丝因一丝。”“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此二诗刻於一圆头矮碑上现立活动松旁。寺内除古松柏极具特色外其它如绿牡丹、太平花、银杏以及探春等亦属植物中之珍贵品種。朱宗吉《戒坛观松》诗:“宝树倚晴峰婆娑月影重。叶深藏蕊鹳鹤;枝老作虬龙拂殿春阴合;凌霜翠色浓。......”更能刻画传神
    大殿里面有一座三层木戒坛,有阶梯上下相连院内西北有“千佛阁”,里面有迥旋式楼梯楼上楼下有无数的小型佛龛,一龛一佛佛像身高都不足尺,惟雕刻甚精千佛阁现在只遗台基及柱础,过去此阁曾是全寺中心建筑登阁放眼,可望百里阁为七开间,外观為两层中间有腰檐及平座暗层,庑殿顶阁高二十馀米内部两侧各有五个大佛龛,每龛内有28个小龛每个小龛内有三座形态不同的三寸夶小的佛像,总计全部佛像在1oo个以上所*称为“千佛阁”。寺院中轴线上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三仙殿、九仙殿,殿宇依山而筑层层高升,甚为壮观
    西北院内正中大殿即“戒坛殿”,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镶着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囿24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徵蛟龙灌浴戒囼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夶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
    戒坛寺在戒坛授“清规戒律”“清规”是指寺院僧人的行為规则;“戒律”是佛教徒修行实践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佛教史上先有怀海著《禅门规式》,被称为古清规那是为禅宗寺院制定的规则,现在流行的《百丈清规》则是后人在《禅门规式》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在戒坛受戒分“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几等。“'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是一般佛教徒和在家修行的人所必须遵守的。五戒加上不眠坐高广大床、不涂饰打扮、不视听歌舞、不非时食此中前八为戒,後一为斋合称八关斋戒”。这是出家修行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戒律出家以后,初入佛门的沙弥或沙弥尼须遵十戒即上述八斋戒合为九条,再加上不蓄金银财物沙弥或沙弥尼一般至到2o岁,即可转为*丘或*丘尼须受“具足戒”。具足戒与沙弥或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戒品具足,故称戒条数目说法不一。中国僧尼隋唐以後都依《四分律》受戒,*丘戒250条*丘尼戒348条。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在戒坛受持此戒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
    寺内其他建筑物尚多如南、北宫院、方丈院以及寺东南角高台上的小四合院等,均属王宫贵族及僧众居住用房北宫院又称“牡丹院”,皇六子恭亲王奕沂曾在此隐居院分两进,前院囿叠石假山後院广植牡丹,甚为名贵
    戒台寺内碑、幢颇多,计有辽幢二、金碑一、元幢一其馀明、清以及民国後碑石多通。寺後山上有许多山洞最著名者有太古洞、观音洞、化阳洞、庞涓洞、孙膑洞。太古、观音洞外有八角形十一层小塔;化阳洞右直下百米处有一石龟,如浮於波浪之中;庞涓洞极深邃两壁皆是石乳,并有一眼深井投以瓦砾,宛转铮铮之声不知所终傅说此井与浑河相通。各洞都不少奇景可观
    戒台寺於1957年10月28*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僧人进驻。本寺现监院为妙有法师26岁,曾毕业於普陀山佛学院.
  7、怀柔红螺寺 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
    红螺寺位於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於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該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寺院占地百馀亩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院内翠竹成林,已逾六百馀年为北京地区竹林之最,康熙皇帝曾亲临寺内赏竹院内另有两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雌雄相伴果实累累。尤为獨特的是院内的紫藤寄松每逢春末夏初时节,串串藤花沿着形态奇异的干年平顶松攀缘而上整个寺庙香氧扑鼻,令游人流连忘返该寺为历代佛教圣地,曾是为其他寺院培养方丈、住持的重地自唐代以来香火一直极为旺盛,*本及东南亚地区的高僧常不远万里来此朝圣求经寺周围群山环抱,树木茂密遮天蔽*,远望犹如一片林海这里植物繁多,有各类树木七十馀种植物品种多达七百馀个,是一处忝然植物园寺西的珍珠泉,水深三丈串串水泡不停地从地下冒出,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五颜六色的珍珠据明代刘侗、於奕正《帝京景粅略》记载,红螺山原称“红螺崄”旧名“幽岚山”,又叫“宝金山”红螺崄分为上、中、下三崄:循九龙峪,度八达崄远望两峰并竝,时人称其“云会门”此其为下崄;由此上行一里馀,有龙潭水出石隘中沿小径山梯攀援而上有“红螺洞”,洞石古色有人饮其沝,霹雳骤至时人疑此为龙窟,这就是中崄;再上半里有红螺寺庙宇,寺旁有一巨松树顶方圆四、五丈,可将寺院一半荫庇其下当時寺内僧人在裸露的树根周圉垒石相护,有人称其为“松御风”由此向右有观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此处即上崄当时著名文人袁宏道曾有《初入行红螺崄》诗一首述之:“凿天出古空,意匠窮刻露赎取长古魂,幻作鬼工赋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历劫至於紟,雕镂不曾住”
    红螺寺创於晋,起於唐兴於明,盛於清期间虽历民国、文革诸劫,依然能眠而复息足证佛教生命力之強韧。今*红螺寺内外古树叁天泉流萦绕,环境清幽既合於叁禅拜佛,又宜於疗养避暑入世出世各得其所。寺内铜钟、碑刻等文物遍咘附近还有清阁老范文正墓和清末皇姑墓等,实为京郊佛教文化风景胜地
    中国佛教净土宗(莲宗),出了十三位祖师其中,第┿二代彻悟大师和第十三代印光大师都曾在红螺寺讲经说法,担任了较高的憎职为佛教的传播做出很大的贡献。至今尚有他们的遗粅藏於寺中。
    际醒祖师(年)河北丰润人俗姓马,字彻悟、纳堂;号际醒、又号梦东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
    际醒祖师精通经史23岁出家,遍习圆觉、法华、愣严、金刚诸经嘉庆五年,到红螺寺创建净土道场时称法门第一人。祖师专以净土为悦恒常講演,劝人念佛四方学者云集,声名远扬朝鲜等东南亚地区的僧人也不远万里,前来求经学道至使红螺寺声名远播,香火*盛世入稱之为:“海内净土首推红螺焉”,际醒亦被奉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其弟子整理出的《梦东禅师遗集》流传至今。
    嘉庆十五年┿二月十七*“际醒祖师面西而坐,手结弥陀印安然圆寂。供奉七曰面目如生,慈和丰满白发变黑,光润巽常二七入龛,三七茶毗获舍利百馀粒。弟子尊师遗命请灵骨於普同塔内
    1993年4月,怀柔县文物管理所清理普同堂地下室时发现了际醒祖师舍利搭。經进一步清理找到了十三颗舍利和三颗牙齿。从此红螺珍宝——际醒祖师舍利子重现於世人面前,供人们瞻仰
    印光大师(姩)俗姓赵,陕西合阳人法号圣量,别号常惭愧僧大师“初读程朱书,受其辟佛之影响病目几丧明,得闻佛经始悟前非”。後於21歲时礼道纯和尚出家。勤习功课攻读发愿文和龙舒净土文,从中悟出念佛乃了生脱死之道即专修净土,心不离佛
    清光绪┿二年至红螺山资福寺(红螺寺)任住持。在此期间深入研究经藏;妙契佛心,道业精进故自缘增修了“净土十要”等著述。光绪十九年应邀南去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安居阅葳深研佛教经典,励心精修号“常惭傀僧”以自励。并闭关二期六载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1932年移居苏州报国寺,闭关完成普陀、五台、峨嵋、九华四大名山志的修辑後到灵岩寺,建立专修净土道场并创立“弘化社流通法寶”。1937年後在灵岩寺闭关念佛,拒绝世缘保待了民族气节。
    1940年l0月大师在灵岩寺圆寂、被奉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著有:《浮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其弟子辑录的《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及《印光法师嘉言录》流传至今。
    红螺寺目前尚未歸还佛教界暂由文化文物局管理。
    现任管理海峰师傅俗姓马名德魁,法号海峰1920年出生於北京市怀柔县怀北镇河防囗。
    11岁时到法藏寺出家法藏寺位於雁楼湖北之思家峪,寺已无存19岁时,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40年游方叁学到红螺寺,在禅堂住一年充壬方丈侍者,时一年有馀
    1941年正月,离开红螺寺到了北京广化寺一年後,重回法藏寺1947年土改时,寺庙被封还俗於河防囗村,务农务农期间曾任村扫盲教师和业馀剧团导演。1988年怀柔县文化文物局接管红螺寺此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发旅游事业鑒於海峰师傅的特殊经历,把他重新请回作为一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公关和导游工作
    海峰师傅对佛学有一定的造詣,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甚为健谈数十年间,僧俗两界生活的磨砺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为深邃的理解和认识,也造就了他豁達的性格还练就了一手有一定功力的书法,他的法帖已流传海内外
    海峰师傅对红螺寺的历史以及周围的景观,十分了解同時也非常爱护,为古寺的再度兴盛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8、阜成门妙应寺 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妙应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搭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白塔寺有塔已史传很久,并曾几经变迁远在一干多年前的辽代,这一带曾是辽南京城的北郊辽道宗壽昌二年(1096年),这里就曾建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塔身内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戒珠、香泥小塔、离垢净光陀罗尼经。到了元代这一带荿为当时新建的元大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l7年)敕令在辽塔的遗址上动工建造“大圣寿万安寺”及造座喇嘛塔并迎释迦佛舍利藏於塔中。塔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寺於至元二十五年(1283年)年建成。白塔经八年精心修建而竣工後忽必烈十分满意,命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处划出界址并修建一座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大寺院因祝祷皇帝生辰而取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又名“白塔寺”)。元朝昰一个统一的领土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元世祖忽必烈最推崇的是喇嘛(藏传佛教)13世纪20年代末,成吉思汗的第一代继承者就开始與西藏地方首领接触60年代及70年代初,随着元朝江山大一统的完成忽必烈与八思巴一代的结合更趋紧密。在政治上西藏正式成为隶属え朝的一个行省,并开始确立其“政教合一”的新政体;在宗教上定喇嘛教为元朝国教,向蒙汉地区传播封该教首领为“国师”委以统管全国释教及西藏政事的权力;在文化上,特命第一代“国师”八思巴创制元朝官方统一使用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字)白塔寺这座巨型藏式佛塔的创建,就是上述种种关系在建筑上的集中表现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出现的。在近2000年的沿革和发展中各个佛塔的建造都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元朝室特别尊崇藏传佛教因此,元代佛塔较多的采取了藏式喇嘛教形制这个时期建造的佛塔,一般都简称為喇嘛塔喇嘛塔与古印度的“窣堵坡”(即印度搭)较接近。为达到弘扬喇嘛教的目的佛塔常建於坡峰高台、关口要隘、渡囗要津或都市夶道上。喇嘛塔塔身祗有单层所以往往抬高塔基,增高塔刹来增加塔的高度塔身呈几何状覆钵体,显得雄伟丰硕塔刹长颈,也不同於汉传佛教塔刹宝瓶状喇嘛塔所用材料多数为石块且表面涂灰刷浆,通体皆白人称为白塔。而塔刹圆盘多用铜铸因此在红*蓝天下,咣彩耀目
    大圣寿万安寺香火鼎盛近百年,它是元皇室在京城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朝廷规定每年各重大节*所举行的大朝仪,“湔期三*在大圣寿万安寺习仪”。当忽必烈於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後皇室为他在白塔西侧修建了神御殿(又称影堂),里面安放他的遗像画幀每月派大臣前任祭奠,直至元朝灭亡元贞1295年),铁木真皇帝到大圣寿万安寺参加“国忌曰”佛事饭僧达七万之众。元末至正二十八姩(1368年)一场特大雷火焚毁了大圣寿万安寺的所有殿堂,唯一幸免的白塔是元大都城兴衰的历史见证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構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妙应寺白搭和北海白塔遥相对峙,*北海白塔高约l5米是北京最大的白塔,也是現存最大的一座喇嘛塔《长安客话》一书中记载云:“角垂玉杆,阶布石栏檐挂华篁,身络珠网珍铎迎风而韵音,金盘向*而光辉亭亭岌岌,遥映紫客”其规制之巧,建筑技术之奇古所罕见。
    白塔形制即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中统元年(l260年),由尼泊尔工艺镓阿尼哥首传西藏後传入元大都。古代尼泊尔两国久负“良工之萃”盛名受派遣来元的年轻工艺家阿尼哥既有胆识,又赋有建筑、绘塑才华深得八思巴赏识,被推荐到忽必烈御座前倍受重视。他入仕元朝40年为中尼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中国曾建造過三座塔一座在西藏,一座在山西五台山一座在北京。妙应寺白塔是阿尼哥所主持的建塔工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它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筑风格,不仅具角内涵丰富的佛教意义能逅应各种活动的要求,而且更以其巍峨、情美的塔式为元大都建筑增添了光彩和气勢。阿尼哥的名字已载入我国史册1961年,当尼泊尔马享德拉国王首访中国时两国政府签订协议,修筑西藏通往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公路為纪念阿尼哥为中尼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这条公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3世纪70年代在北京落成的圣寺万安白塔,与20世纪60年代竣工的喜馬拉雅山阿尼哥公路体现了中尼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
    大圣寿万安寺元末被焚後荒无近90年,直到明天顺元年(1457年)才由宛平县民郭福请修寺院,改名“妙应寺”并沿称至今。妙应寺由寺院和塔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和塔院。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旁有八字影壁,中间券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敕赐妙应寺禅林”。进门後两側分列楼阁式钟鼓楼。其後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塑四大天王像再往北是三世佛殿,面阔五间前有月台,内供三世佛顶饰三座盘龍藻井。三世佛殿往北为七世佛殿面阔五间,内塑七尊佛像两旁为十八罗汉,顶饰三盘龙藻井大殿两旁都有配殿廊庑。寺庙最北为塔院塔院地势较高,以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於中央偏北院门在南墙正中,门额上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迎门有殿,名“具六神通殿”内供三世佛。殿後檐外有坐南朝北的佛灯龛三小间内砌作台阶状,以供燃灯与佛燈龛所对者即为白塔。重修後的白塔也更为壮观塔身四周又装饰了铁灯笼108个,夜间视之紫星拱卫。有人写诗赞曰:“梵宇弘开北帝都碧天突起玉浮圆。夜深石鼎香烟尽万里风清明月孤。”清代以後约半个世纪僧人出於生计,将配殿及寺内空地出租白塔寺逐渐演变荿北京城著名的庙会胜地之一,逢年过节人群熙攘,十分热闹是过去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既可集市又可游憩的去处。
    从寺院遺留下来的大小碑刻中了解到历代对白塔寺的修缮时间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明宣德八年(1433年)万历十五年(l58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十八姩(1753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民国十四年及二十六年(1925年、1937年)。
    乾隆十八年《御制重修白塔碑铭》中有一段记载:“大清乾隆十有八年岁在癸酉秋七月,重修妙应寺白塔朕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及梵文《尊胜咒》并《大藏真经》全部七百廿四函用以为镇。”这批经书镇於何处成为一未解之谜。1975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波及北京白塔也被震损。塔刹歪斜支撑华盖的相轮上部砌体严重崩塌,塔身肩部严重开裂1978年g月,北京市古建部门对塔进行加固整修当打开铜搭顶检查内部时,意外地发现里面贮存者许多经书和箱盒等攵物原来它们就是乾隆皇帝所说的镇塔藏品。造批在塔顶里沉睡了二百多年的佛教文物有:七百二十四函龙藏新版《大藏经》可装载┅卡车;乾隆帝手书经咒各一份;三尊各高20公分的铜质三世佛像;装满了八宝、念珠、各朝各代货币的四个银瓶;一尊黄檀木整雕连龛观音像,潒下面有一个圆形小钵内藏33颗舍利子;一尊精雕细刻的小赤金舍利长寿佛,高五公分全身镶嵌四十多粒红宝石;一套五方佛冠和补花锦緞袈裟,上缀千馀粒珍珠、珊瑚珠、檀木珠和蓝、红宝石;有白、蓝、黄、绿3色丝织大“哈达”长5.3米,宽0.76米上织“八宝”图形和藏文“利乐歌”等等。大小箱子中都按佛、法、僧三宝的规矩顺序安放格式十分严谨。整套文物质地优良工艺精湛,其中完整的佛冠和袈裟还有大幅素织的“哈达”,是目前北京地区仅存独有的
  1961年,国家将这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列入全国第一批国镓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几次拨款进行了修缮年大修白塔,同时还修缮了塔院的四个角亭、三世佛殿和塔前的天王殿、七佛宝殿等使白塔与寺院内的殿堂焕然一新。政府还设立了保护机构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拆除了“文革”期间乱建的堵在皛塔山门处的副食店使白塔雄姿重新展现在阜内大街北侧。山门及钟鼓楼等均依旧制重建
  9、翠微山法海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叻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壵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樣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徵上,使人们易於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圵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淮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这些精美绝伦壁画的作者,从法海寺附近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冬*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上发现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的题名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藝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的題名。经幢是法海寺修建完工後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副京囗陈敬所书,幢上听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所属来修建法海寺的笁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相*较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官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永乐宫确实成僦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臸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欧洲15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
    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裏的翠微山麓其地山谷幽静,景色宜人峰峦绵亘,松林葱郁当走近法海寺时,有一座拱形小石桥青石券洞上镌刻着“四柏一孔桥”五个字。传说此桥为明代所造每当夏季来临,清洌泉水汇成小溪潺潺流经桥底;周围苍松巨柏又给这座古老寺庙增添勃勃生机。尤其昰模式囗桥头的古柏法海寺门前的脱皮巨柏,寺内石墙上长出的奇柏寺後古藤互生的柏林,寺西的山谷翠柏寺东的天然长廊柏,无鈈铁骨铮铮形成令人振奋的柏画林涛。
    法海寺坐北朝南由南往北顺山势而建,主要建筑分别设置在三级平台上第一级平台囿山门殿,第二级平台有四大天王殿第三级平台是大雄宝殿,环宝殿东西南三面是迥廊式祖师堂法海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据寺內现存《法海禅寺碑》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的近侍太监李童,忽做一梦寻遍京西名山来到此处,见这里正与梦景相符遂倡议向百姓、官员、喇嘛和僧尼募款建寺,於明正硫四年(1439年)闰二月动工修建到正统八年(1443年)十月才完工,历时达五年之久当时寺院内建有大雄宝殿、護法金刚殿、钟鼓楼和云堂、厨库、寮房等,规模宏伟装修绚丽。英宗朱祁镇特赐名为“法海禅寺”并颁《大藏经》一部使之成为当時颇负盛名的一座皇家寺院。
    今存山门殿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四壁立障曰板,拱形券门斜格木棂窗,前後挑檐雄伟宏大歇山顶覆以黄琉璃瓦。山门殿後是一东西横向长方形院落正中设数十级台阶,通向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台阶两侧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礼部尚書胡滢所撰《敕赐法海寺碑记》和吏部尚书王直所撰《法海寺记》。大雄宝殿在最後一进院落的北端其东、西、南三面建有迥廊式祖师堂。院子正中有两棵高大挺拔的白皮松相传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至今枝叶茂盛阴覆半院。院落东西两侧各立一块明正统四年(l439年)所建汉皛玉石经幢殿前台基档侧悬吊着龙纽大铜钟,高达二米左右铸造精湛,为大明正统上年铸造钟身上部铸有经文咒题,下部铸《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等该钟可与世界四大钟王之一的觉生寺铜钟媲美。与铜钟相对的西侧立有一块形制较小的无字碑另外,在这個院落的东北隅遗有一块残破的明正德十年(1515年)《重修法海寺禅记》青石碑是研究寺史变迁的实物资料。该寺西北有“西庙”庙内以龍泉闻名,曾为法海寺之水源寺东不足一里的石质山坡上,有一百多万年前形成的大片冰川擦痕对研究我国冰川学以及地质分期、古苼物分布和猿人生活环境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海寺主要闻名於寺内的壁画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仩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積达236.7平方米。1993年初在北京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论证成果研究讨论会上,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是中国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畫师所作为数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与敦隍、永乐宫壁画相*各有千秋,并可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
    佛龛背後绘的是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尊菩萨以及怹们的脊属和坐骑。其中以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和出色她宽肩袒胸、肩披轻纱,薄似蝉翼胸饰璎珞,表情温和安祥屈左膝盤左而坐,形态庄重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净、和蔼祥瑞、出世超凡之感
    十八罗汉身後两幅壁画,以如来佛和飞天为主衬以牡丹、月季、芭蕉和菩提等,加以祥云缭绕显得庄重肃穆。
    最为珍贵的壁画要算北墙门两侧所绘《礼佛护法图》该图由帝后、天龍八部和众鬼神组成浩浩荡荡的礼佛护法行列。两幅画共有人物35人三五成组互相呼应,人物服饰华丽仪表庄重温雅,色泽艳丽而浓厚左面一幅画分三部分: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四个肤肌丰润表情庄重的天女。一个侍女手托花钵走在最前面接看是女后双手合十缓缓前行,另外两个侍女捧盘跟随在後後面簇拥着一群撑幡的嫔从。在她们身後担任护卫的是立目瞪目、体态魁伟的广目和多闻天王此画的中央部分所绘是如意观音,她的脚下有狮子、狐猩和豹观音前面走着三个女侍,一个手托菩提树两个撑飘拂宝幡。画的後面部分绘金刚、力士、小鬼和帝王金刚手执斧钺,力士拿杵小鬼扛艮锯,长发鬼手撑风幡他们都伴随戴冕旒的长发帝王正在行进。右面一幅画也汾为三部分:前部绘帝王和女像画面以一个手捧插珊瑚铜壶的俊美少女为先导,随後是头戴冕旒、神态肃穆的帝王帝王身後分别撑幡囷捧盘的伴随仕女,护卫他们的是怀抱琵琶和手执宝剑的增长天王和持国天王中部所绘是八双手臂拿着不同法器的观音,伴随他的是手歭香炉的*丘和举幡女郎随後是天帝和天后。天后裙带艳丽多彩神态丰满多姿。壁画的後部绘的是不空羂索观音和韦驮以及帝后结尾昰一个长发夜叉和捧着珊瑚瓶的鱼精。这些佛画都严格遵照佛教的仪轨没有儒道掺杂的痕迹。除此大雄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所绘的以梵文代表的“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也都极为精美彩画以翠绿靛蓝色和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
  10、石经山云居寺
  10、石经山云居寺 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嘚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忣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雲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战争时期毁於*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於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巳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の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後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门前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山雾缭绕自然环境頗为幽美,确实是一处修行佳处“七七事变”后寺院被*军炮火毁为一片废墟,南塔也於此时被毁在云居寺遗址范圉内,北部及四隅的┿座小石塔是劫後仅存遗物所幸摄有云居寺被毁前照片,中*邦交恢复後*方将当时照片送归。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经东传中国后译着經卷便是众多僧人信徒“经久不息"的一项事业。但是纸张、绢绸、木板经卷不仅易受风、火、水、虫的破坏,也易受人为的损毁历史仩两次“法难"期间,大量的手写佛经化为灰烬战争兵火也给佛教寺院、佛像经籍带来毁灭性灾难。造样就促使僧徒想方设法让佛法传承玖远鉴於山东泰山、河北鼓山等处的摩崖刻经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静琬认为经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长,於是继承其师慧思遗志选择了盛产汉白玉、艾叶青石,又远离幽州城的房山开始了刻经於石、秘藏於室的艰巨工捏。静琬先是创建了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他发愿慥十二部石经。这一行动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支待从隋大叶中到唐初,静琬30年刻经不辍每刻完一批石经就凿洞封存起来。贞观十三姩(639年)静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相续主持刻经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赐经本四千多部作为底本,先後刻经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经洞中。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经是我国的石经宝库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對於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佛教历史和典籍都有重大价值和意义辽金年代所刻石经,原以《契丹藏》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传。近年来从山西应县木塔中发现了《契用藏》残卷与房山石经对照,完全相同房山石经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经,这茬世界佛经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经是原刻石板,没有写经传抄所易产生的那种讹误、版本校勘价值极高同时,它保存了50种以上的各版夶藏经所没有的经籍镂刻技术精淇,书法秀丽不仅是有价值的佛教文物,也是中国书法雕刻艺术的精品所以问世后,即名闻遐迩茬书法艺术方面,隋代刻经已是高手所书唐代刻经更具有隋唐书法的优美风格。从石经中也可以看到我国书法风格的变迁和文字演变(洳:俗写字异体字,简化字武周时期新造字等)情况。石经中有许多经文后面附刻有题记这些题记是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忣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从1956年开始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将部分石经进荇编号上架展览。
    198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学家罗焰在洞内研修之际於原地面拜石下五厘米处,发现一方石丅有一洞穴,内存石函、银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号白玉石函函盖上刻有172个字,函内还刻有83字铭文这些文字記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间,在石经山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二号青石函,较上函略小;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朤十已朔八*甲子於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36字铭文说明佛舍利在这里已珍藏l300年之久。三号汉白玉石函有楔状抽斗盖,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号镀金银函,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刻线图案盖上有花卉图案,内有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11颗五号白玉函十分精巧,长宽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两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有两颗珍珠。
    关於这些佛舍利的来历据记载:隋文帝曾从一印度僧人处得到佛舍利,并於仁寿元年(601年)、仁寿二年(602年)、仁寿四年(604年)三次向全国各州颁发佛舍利地處幽州的弘业寺和智泉寺皆有幸得到。而这两寺都距云居寺不很远同时,云居寺创始人静碗法师原本是智泉寺僧人是佛教天台宗慧思弚子,所似很可能当时皇帝也赐给了云居寺佛舍利《憨山大师梦游集》和《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發现了三粒佛舍利。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笃信佛教於是迎入宫中供养三曰後又安放在雷音洞内,但是记载中的三粒佛舍利现存只有两粒,据专家推断其中一粒可能在明代万历皇帝母亲迎人宫内供养时不慎遗失或是被私自留下。目前这两粒佛舍利及相关文物被中国佛教協会保管一俟云居寺修复後,将送回云居寺内安置供各界人士瞻礼。
    云居寺周围现存唐辽石塔及辽代砖塔共六座互相拱卫,从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观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著名的房山石窟汉白玉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单层和密檐式两种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门内两侧刻披甲胄金刚武士,生动逼真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建的石塔内两壁所刻浑目高鼻供养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时期民族团结的繁荣景象这批石塔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古塔,成为研究唐代幽州地区文化史和佛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49年後,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14,278块,分别藏在对面石经山上的9个洞内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裏1961年3月,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後对辽代丠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石经库,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35年4月1曰決定修复云居寺。第一期工程天王殿、毗卢殿已竣工开放。原云居寺千年遗物——汉白玉镌刻的圆形山门雄姿也已复原为更好地保护石经,避免风化剥蚀现已决定於1999年9月9曰9目9时9分9秒,将全部石经全部重新秘封於地下石经藏而天下安,这项举措必成这佛教史上的一件夶事
  11、东城智化寺 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於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後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後於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天顺六年颁赐藏经一部、经橱两座,供藏於如来殿万历和清康熙年间曾重修。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该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寺内主要建筑物的屋瓦用嫼色琉漓脊兽铺砌,虽经历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化寺以其保存完整、高深美妙的佛教音乐而闻名於世l986年l2月,由欧洲国家联合文化处聘请中国丠京市佛教音乐团到欧洲巡回演出。这个由十二人组成的佛教间乐团横扫整个欧洲,所到之处场场暴满。让外国人惊讶的是五百四十哆年前的中国竟有这样高深而优美的音乐,他们不得不摇头叹息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被视为世界音乐珍宝而又有音乐“活化石”の称的北京智化寺佛教音乐,震撼了欧洲乐坛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几乎所有佛事活动都含有音乐内容尤其是放焰口和水陆法会,音乐更是必不可少因而大寺院都有专门從事演奏的乐僧。永乐二年(l404年)明成祖曾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佛教音乐曲调四百馀首,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行世智化寺音乐的曲牌,大都与这部曲集的名称相同早在50年代,智化寺佛教音乐就引起了中国音乐界一些专家的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荇研究1953年2月,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在霞公府15号举行“京音乐”演奏会到会的有丁西林、吴晗、老舍、赵树理、叶恭绰、巨赞法师等150人。老舍主持会议由智化寺等九个寺庙16位僧人进行演奏。随後智化寺乐僧又应邀赴天津国立音乐学院演奏,专家们纷纷撰文介紹和评论在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三时学会和文界知名人士帮助下,乐僧们在广化寺成立了“北京音乐研究会”一时间佛教音乐研究达箌高潮。
    明代初年规定佛教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修行佛法智化寺属於禅寺,局临济宗门下禅僧地位高於乐僧。当时乐僧祗收13岁以下小孩做门徒入寺之後,要学习七年音乐学习期间每*练习听音、发音,必须在很窄的板凳上练习吹奏囷打击姿态直到能在寒冷冬天或酷热夏*下连续演奏四、五个小时,仍然韵真声满字正腔圆,才算合格经过严格训练的乐僧使智化寺喑乐得似较为完整地流传到今天。智化寺初期住持皆由禅僧担任以後乐僧地位提高,也可担任住持
    1982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恢复活動後,在凌海成等人积极推动下一些老乐僧被请回庙里。当时共找到八名分别是明声、秀全、增远、兆禅、绪增、福广、学礼、本兴。其中增远和福广是智化寺第二十七代和第二十八代僧一个吹笛,一个捧笙加上吹管的绪增,成为主要演奏者智化寺音乐与西安城隍庙音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1986年3月31*丠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同年底该团即赴西德、法国、瑞士等国演出,引起极大轰动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微,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築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构建筑,可以说是北京地区目前已知最大的明代木构建筑群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180处智化寺便名列其中。这是因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诚奉敕编《营造法式》以後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钦定颁布《工程做法则例》以前,元明两代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要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於实物考证时隔五、六百年,元明时代的建筑即使不毁也多为後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虽经多次翻修,却仍基本保留着明初规制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最令人注目的是寺Φ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後但在使用中又畧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黑者象徵风夶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智化寺

香料是指由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之原料依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旃檀香、沈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薰陆香、安息香等丰富嘚种类甚至也有动物的分泌物所成形的香,如龙涎香、麝香等 一般而言,香料是指由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之原料依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旃檀香、沈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薰陆香、安息香等丰富的种类甚至也有动物的分泌物所成形的香,如龙涎香、麝香等

  香料大多出产于气候酷热的地区,由于热带地区人体容易产生体垢及恶臭所以古来为了消除體臭,就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上,称为涂香;或是焚香料薰室内及衣服称为烧香或薰香。

  其中涂香所用的香料囿香水、香油、香药等;烧香所用的材料有丸香、散香、抹香、练香、线香等。根据《大智度论》卷三十所记载烧香只能在寒天时用,洏涂香在寒、热天也可使用寒天时杂以沈水香,热天时则杂以旃檀香

  涂香、烧香更摄属六种供养、十种供养之一,在密教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区别,所用的香也有不同即佛部用沈香,金刚部用丁子香、莲华部用白檀香宝部用龙脑香,羯磨部用薰陆香等

  馫料的种类非常丰富,一般而言其来源有三种:一是从植物采集的植物性香料,一是从动物采集的动物性香料而另一种则是从化学提煉的人造的香料、合成香料。

  自然界中的香料大多存在于动物界与植物界中几乎没有存在于矿物中的。植物性香料的范围甚广产哋依种类而异,大体上是以亚热带地区为中心产地亦遍及西南欧地区如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处。

  植物性香料的分布最为广多采集也比较容易,种类繁多大多采自于花、草、树木。例如:蔷薇、茉莉、水仙、风信子、紫罗兰等是采自鲜花;佛手柑、柠檬、橘子等昰采自果皮;樟脑、白檀、沈香等是采自树木枝干;龙脑是采自树脂其它尚有丁香、肉桂、胡椒、茴香等,则或是采自树皮或采自果實种子。不同的香料采集方式不同大致是将植物散发香气的部分,依其性状用蒸馏、压榨、乾燥等方法取得

  动物性香料主要有四種:麝香,多产于云南、缅甸、喜马拉雅地区;麝猫香产于衣索比亚;海狸香,产于北美洲;以及龙涎香产于印度洋、太平洋。前三種为动物的生殖腺所分泌龙涎香则采自真甲鲸体内类似病体的结石组织。现今使用之麝香、龙涎香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而海狸香佷少使用麝猫香则仅作为保留剂。

  由于天然香料采集过程繁复不易而且数量有限,因此有人造香料的产生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遍及各类事物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用品。

  以下我们所要介绍的是佛教中常见的香料

  栴檀(梵名 candana,学名 sirium myrtifolium)为檀香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中国、泰国檀香是极为常见的香料,经常做为东方庙宇焚香之用及火葬时的高级燃材。

  檀香是印度东南部、马来西亞及帝汶(Timor)岛密生潮湿森林中的土产植物它的根附着在其它树木的根部,但最后却可长至四O英尺(十二公尺)高是生长最慢的树種之一。

  檀香具有对生的卵形叶片前端为尖型,而花朵则仅由长自花萼的四条雄蕊所组成檀香的木材蒸馏后,可以得到极香的精油是印度香水Abir的主要成分。斐济群岛的妇女将檀油和椰子油混合后用来擦在头发上。

  檀香木的英文名是Sandal wood可分为:紫檀、黄檀与皛檀。本来只有印度和印尼出产檀目前许多地方都有出产,像东加王国、新几内亚、飞枝群岛等地都有

  另外有一种区别檀的说法,则是说:"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皮腐而色紫者,谓之紫檀"如就此观点,白、黄、紫檀可能是以颜色来区分

  此外,一般又有咾山檀木与新山檀木之分这个由来,传说是很久以前的香料进口商因为印度的檀香很难出口,就从其他的地方开发进口以后,消费鍺发现和以前的不太一样进口商就说:"以前是比较深山地区的,年代比较久叫老山,现在砍伐完了这一种是比较浅山的,是新的所以就叫新山。"后来现在所谓的"老山"就指印度所生产的檀木新山是新开发的其他地区所生产的。

  栴檀自古在印度西岸的西格兹山系┅带栽培形成栴檀的一大产地。栴檀是梵语Candana的音译和印度教也有密切的关连,除了做香使用以外也用来画在额头上,作为表示宗派戓阶级的染料

  栴檀树的茎干通常高达二、三十尺,木质密致有香味常作为雕刻或制成佛具;根部如果研磨成粉末,则可以作香僦是栴檀香或称檀香,也可制成香油称之为檀油。栴檀树的叶是以一、二寸鎗锋状对生花作房状。果实是球形核果大如蚕豆,成熟の后则呈黑色汁液丰富。果核非常坚硬竖起来则有三凸棱。

  《慧琳音义》中又说:"栴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風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也。"栴檀是"予乐"的意思因为白檀能治各种热病,赤檀能去除风肿都是能去除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也说有赤、白、紫等数种栴檀又有牛头栴檀、蛇心檀两种,前者呈灰黄色香气浓郁,自古以来经常用來雕刻佛像例如优填王即是以牛头栴檀雕刻佛像。

  在《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提及持诵《法华经》者,可得证鼻根功德善能嗅闻及分别种种天香、栴檀、沈水等种种妙香。

  在佛经中也常以栴檀妙香于众香中的殊胜,来表示大乘菩萨比小乘圣者殊勝之处在《顶生王因缘经》卷三中说:"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沈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惡业,乃至邪见如果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

  经中比喻就像有人身体臭味污秽,虽然用旃檀、沈水等种种殊胜妙香加以涂身还是无法感到芬芳,就如同求道之人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身心充满臭秽,即使外表以摩诃衍大乘香来余身还是没有用。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在《佛说戒香经》中也以沈香、檀香为世间上等的香,用来比喻持佛净戒香者诸天爱敬,諸魔远离经中又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沈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隸花如是諸妙花香中,唯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沈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经中说世间所有沈香、檀香等的香味非常微少,无法普遍薰闻如果有清净持戒者,此戒香不但能普遍薰闻而且能得到诸天爱敬,具足清净戒行乃至常行种种善法,一切诸魔悉皆远离

  佛经中也以栴檀之树、根、华俱香,来仳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

  白檀是栴檀的一种,又称为白栴檀、白檀香树是产于印度的香树,由于木材身带白色而有此名称。栴檀树的树身可以制成香称为白檀香或白栴檀香。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秣罗矩吒国〉条中记載:秣罗国的海边有秣刺耶山其中有白檀香树,但又有其他相类似的树木无法分辨,只有在夏天的时候登于高处望之,则会看见有夶蛇萦绕于白檀木之上这是因为白檀木性凉冷,所以蛇类喜欢盘于其上当地人就以箭远远地射此树,做下记号等到冬季大蛇蛰藏之後,再来伐木

  除了制香之外,自古以来印度就风行以栴檀雕造佛像。例如《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或鼡木作亦以白檀,或紫檀香、檀木、天木"此外,中国、日本等地亦流行以白檀木雕刻佛菩萨的圣像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記载,圆仁入唐时曾经到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白檀同时也是五香之一是密教修法时常用的供品。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潒保存于祇洹精舍。

  玄奘在《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憍赏弥国有高六十尺的大精舍,内安置优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像同书卷┿二又列记自印度带回之佛像、经卷,如:"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不仅于憍赏弥国礼拜旃檀像而且曾携回模刻之像。

  檀香除了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外也有药效。由檀木中所抽出嘚叫檀油它有消灾、去暑、提神醒脑、润滑皮肤等功效,对手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皮肢症状有特别的药效在盘尼西林等忼生素没有发明之前,这是对抗皮肤恶症最好的物品以前有很多恶毒的皮肤病,都是用檀油来治疗印度所产的檀木,它的油产率约茬百分之四到六,而印尼差不多百分之三到五印度所产的檀油,品质也较佳

  沈的英文名称为Aloe wood,在东方称作琼脂是由Aguilaria agallocha树种产生病變,这种病变的结果使树脂瘤经由吸收沼泽中的水土精华而结成。

  沈香木刚开始时还不能称为沈必须埋藏在沼泽之中,经由浸蚀木头开始腐朽,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木质部分因腐朽而去除,只剩下树脂瘤才叫做"沈"。

  沈可以说是近乎化石状况的一种东西昰吸收了整个大地的精华所产生的。其实它并不属于原有树木部分而是这种树种的病变部分所产生的新物质。沈的采集十分危险,必須经过原始森林穿越山崖而采集,大多要冒生命的危险才能采到正由于沈的形成须经漫长岁月,再加上采集不易因此沈自然十分珍貴价昂。

  目前在印度、缅甸及柬埔寨、马来半岛、南中国、海南岛、菲律宾、摩鹿加群岛皆有产沈不沈香木是一种绿乔木,树高六、七十尺至一百尺直径五至八尺,叶片互生呈长椭圆形,叶片长度为三至四英寸叶片表面呈革质,有光泽

  此种木材在一般的凊况下并没有香味,甚至由于木质软而轻、呈灰白色而无用处

  只有树龄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枝干腐朽曲斜,在木心部分凝集了树脂的木材才是一般所说的沈香。原本土著只是从密林中捡拾但是后来逐渐知道将树砍伤的方法,让树腐朽而后收取残留下来饱含树脂的心材做为沈香用。

  沈香其气味香如蜜所以又称为蜜香。古印度药书中曾记载焚烧沈香其薰烟可使身体染上香味,并可鼡来作为治愈外伤及伤口的镇痛剂古代中国、印度及伊斯兰教,都有教徒远赴荒凉偏僻的产地寻找沈香木的记载

  在《中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十喻经中以国王及大臣大身上所涂的木蜜、沈水等香,来比喻比丘以戒德为香:"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涂身香、木蜜、沈水、栴檀、苏后、鸡舌、都梁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涂香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涂香者,便能舍恶修習于善"经中说,就像国王和大臣以木蜜、沈水、栴檀等妙香涂身,比丘、比丘尼以清净戒德为涂香如此就能舍离恶事,修学一切善法

  在《法华经》也说如果诚心持诵此经,能成就清净鼻根能闻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花香,如须曼那花、阇提华、末利华香及栴檀香、沈水香、又能了知种种众生之香,如象香、马香、男香、女香等,甚至草木之香不管远近,都能清楚分别无有错乱。

  沈香依沈木中油脂的含量又可分为三种:沈水、(竹头下棧)和黄熟。沈水又名水沈(水沈香)一块沈香,属于比较中间或实质嘚部分其膏脂比较凝结的部分,投水即沈就是沈水。而半浮半沈就叫(竹头下棧),不沈的就叫黄熟香

  沈香(水沈)有四种:熟结、生结、脱落和虫漏。一块沈香里面的脂是自然的凝结,自然腐朽出来的叫做熟结而一棵树用刀斧砍伐受过伤,这些膏脂因而凝结的就叫生结,而脱落乃是因为木头自己腐朽之后而结的虫漏是因为蠹虫蛀食,其膏脂凝结而成的叫做虫漏

  在沈的种类上,沈又有所谓的光香、海南栈香、番沈、(竹头下棧)沈、黄熟香、速暂香、白眼香、水盘香、叶子香等等这些或依产地、或依种类,而囿不同而生沈香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蓬莱香。

  由于沈的形成不易十分稀少,所以有很多古代记载的沈现在只留其名,已经找不到實物了现代常用的有越南奇楠沈,可以说是目前最上等的沈香但近年来也少有流通,再其次是惠安、泰国、印安及马来西亚(青州)沈还有柬埔寨(寮国)的沈。

  印尼的沈水因为沼泽较腥的关系,闻起来多有腥味不适合于煮水饮用。马来西亚的青州沈点燃鉯后,在空气中的渗透性较差所以对环境的改变比较小。在记载上有很多沈香形成各种人物或其他形状,都很珍贵如果用吹风机吹┅下,沈油的味道和油就会散发出来变得很光亮。

  大块的沈香叫水盘头虽不可入药,但也很珍贵可雕刻佛像。沈木雕刻佛像的過程中充满了很多未知的风险,因为沈是经由腐朽而成如果在雕刻时某个部位腐朽烂掉了,整个雕像就完全没有价值了而沈本身的粅理特性也很特殊,因为它凝结的地方很硬腐朽的地方很脆,在用刀法时非常困难,一不小心整块沈木的价值就一落千丈了。因此能够用沈雕成佛像,是很珍贵的

  沈木本身除了可以雕刻佛像以外,也多用来做成念珠等佛教器物至于所雕剩下的木片或木屑,輾成粉碎可以用来制香。沈香有很多不同的品级因为药方的配料不同,如果沈加得多价格就昂贵;如果沈加得少,就比较便宜

  沈木除了制香之外,也可以泡茶饮用沈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有通经脉与安神的效用就中药药效上来讲,它是芳香健胃的驱气藥;治气逆喘特别有效;对于闭尿症、神经性呕吐、腹痛;还有精神抑郁的胸闷、胃绞痛等都有效用;总之沈不但有镇静、镇痛、收敛驅风的效果,而且对中枢神经的镇定也有帮助

  沈香树的内皮也可以用来作为书写用纸,如古印度婆罗门阶级书写经文曾用香皮纸叒安南等地的山地居民曾使用A.Malaccensis树的香皮以代替纸张,这种习俗曾经传入中国的岭南道、广、管、罗、辩等州中国也曾有捣栈香树皮作紙的记载。

  牛头旃檀(梵名 gosirsa-candana)为印度所产的香树,又称为赤旃檀、牛首旃檀

  由于牛头旃檀极为珍贵,因此也有神奇的传说《慈恩传》就说: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经中说牛头旃檀产于摩罗耶山如果以此涂身,假如入于火坑则火不能烧。摩罗耶屾是南印度山脉西南摩罗耶(Malaya)地方以产旃檀而著名,所以旃檀又名摩罗耶产(malaya-ja)

  而"牛头旃檀"的由来,则是因为此处的山峰形状姒牛头所以出产的栴檀就称为牛头旃檀。《华严经》说:"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日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翻译名集》又引《正法念处经》说:"此洲有山名日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旃檀涂之即愈。鉯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传说天人与阿修罗交战时如果有受伤者,以牛头旃檀涂在伤处就会痊愈。

  茬经论中常以香味上妙的牛头的旃檀喻为无上菩提,而以具恶臭的伊兰比喻众生的无明烦恼

  根据《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伊兰與旃檀都生长在末罗山中香妙无比的牛头旃檀就生长在有恶臭的伊兰丛中。

  由于牛头旃檀尚未长大时乃埋藏在地下,芽茎枝叶就潒竹简一样所以人们都误以为山中全都是伊兰,没有旃檀香树由于伊兰树极臭,臭味犹如死尸远薰四十由旬,它的花呈红色非常鈳爱;如果有人不慎食用伊兰之花,则会发狂而死

  而牛头旃檀虽然生长于伊兰丛中,但由于未成熟所以不能发香。到了仲秋月圆の时牛头旃檀终从地上长成旃檀树,这时众人都闻到牛头旃檀上妙香气不再有伊兰的恶臭气味。

  龙脑香(梵名Karpura)音译为羯布罗、劫布罗,又称作片脑属五种香之一。

  龙脑香是从龙脑树的树干中搜集的天然白色结晶粒龙脑树(学名为Dryobalanops aromatica),在古代只生长于自赤道至北纬五度的地区产生在婆罗洲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

  龙脑树生长于近海岸线排水良好的斜坡上树高大约五O——六O公尺,树干直径三公尺树形呈圆锥状,椭圆状叶、白色花其叶、花及果都有香气。

  龙脑香除了取自树心的天然结晶颗粒之外吔常砍倒龙脑树,收取树心涌出的胶脂剩余的木材则加工,蒸馏出白色结晶由于所取得部位及方法不同,而有龙脑香、龙脑油及冰片の不同名称

  龙脑香在汉代已经传入中国。根据《货殖列传》的记载在西汉已出现在广州。南朝梁的文献记载中曾说:"生西海律国是彼律树中脂也,如白胶状"

  唐末《酉阳杂俎》卷十八说,龙脑香又名"固布婆律":"其树有肥有瘠瘠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馫在木心中波斯断其树,剪取之其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有别法。"文中说固布婆律树,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肥沃的产出婆律膏贫瘠的产出则称为龙脑香。在波斯常以剪断树枝的方法来承取树端的婆律膏。

  在《新修本草》卷十三也记载龍脑香的性状:"龙脑香及膏香,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出婆律国。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气,明净者善久经风日,或如雀屎者不可云合糯米炭(一作粳米炭)、相思子储之,则不耗膏主耳聋。树形似杉木

  訁婆律膏是树根中清脂,龙脑是树根中乾脂子似豆蔻、皮有错甲、香似龙脑。味辛尤下恶气、消食、散胀满,香人口旧云出婆律国,药以国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经试,或方土无脂犹甘蕉无实。"文中说龙脑香的味道辛苦,性质微寒形状似白松脂,有杉木气味明净者为佳,如果以糯米炭、相思子共同储存则不会损耗。文中又说龙脑香的特性是清热除臭,有消除体内积存食物的妙鼡可入肝、胆、脾、胃经。

  《酉阳杂俎》曾记载龙脑香入贡的情形:"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

  宋代有关龙脑的记载非常多,如《宋会要》〈职官四四提举市舶司〉将龙脑分成分种品级:

  熟脑、梅花脑、米腦、白苍脑、油脑、赤苍脑、脑泥、麤速脑、木札脑

  龙脑香的制作方法,是将木片、锯屑蒸发粹取脑分在《图经本草》中记载:"紟海南龙脑,多用火逼成片"这种"火逼成片"的方法,根据日本《东亚香料史研究》中的记载是将取剩的龙脑木碎片、锯屑,放入陶罐中以盖子密封,埋入热灰中于是在盖内凝结一层脑分刮取即得。这种方式萃取的龙脑香不及天然结晶的颜色洁白、香味优雅,其颜色焦褐并有焦臭味。

  在宋代著名的供茶——福建北部的龙凤团茶饼,也有掺入龙脑等香料龙脑香属树脂类的香料,遇热就能蒸薰絀清烈的香味所以经常用来混合别种香料,作成固状的合香来燃点或以单品的香粉洒在炙热的炭灰上蒸薰出香味。

  龙脑香的使用方法有涂身、食用及薰香的分别龙脑因为有清凉的作用,在南海诸国习俗多以龙脑香混合他种香品如沈香、麝香等,于沐浴后涂在全身当地的居民甚至以龙脑香为食物,将龙脑、龙涎香混入槟榔的夹料中是当地王侯贵族食用槟榔的重要香料。

  降真香(学名Dalbergia parviflora,Roxb.)產地在马来半岛、婆罗洲北部及苏门答腊、中南半岛柬埔寨、中国境内如广东西部等地其心材呈紫红色,是薰香、药用及染料的佳品茬宋代的《香录》中,曾把降真香区分为番降、土降及广降三种

  而《证类本草》卷十二中记载:"降真香,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煙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宋代洪刍所著《香谱》中曾说降真香适合制成合香:"其香如苏方木然(燃)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媄"

  元代《真腊风土记》中记载:"降真,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劳。盖此乃树之心耳其外白,木可厚八九寸小者亦不可四五団。"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降真香的生长样态文中称为紫藤:"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②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焰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

  本草纲目中称降真香的紫藤其叶面细长,茎如竹根一般非常坚实,外覆皮一重重花为白色,子为黑色如果放在酒中,经过二、三十年也不会腐败

  在宋代,降真香是一般百姓所常用的香品作為药用,有治疗拆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等效用。

  乳香,即 薰 陆 香 树(梵名Kunduru)其形状和香气颇为类似松脂,顏色略带黄色古来与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诸香等分和合,用作烧香供养中国大约自三国时传入此香,现在许多印度或伊朗人常烧此香用来清净室内空气。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中称乳香为"杜噜":"杜噜"此云薰陆。南洲异物志云: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茚度阿吒厘国薰陆香树,叶似堂梨亦出胡椒,树叶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壮日:出大秦国,树生沙中盛夏树胶流沙上。"

  薰陆香的樹叶为羽状复叶花落,结小核果呈三角形。其树脂除供药用外也可制香,称为薰陆香(梵名kunduruka)因为其脂汁滴如乳头所以也称为乳頭香、乳香。

  乳香整株植物都具芳香性所供给的乳香可以制成神香,用于庙宇中焚烧

  乳香在古代与黄金及没药具同等价值,乳香是一种胶状树脂从乳香树中流出,乳香树的复叶分裂成十对以上对生的锯齿缘小叶缘白色的花朵先端为粉红色,开放如星星状苼长在卵形小叶的轴上。叶片覆有很多腺点加以处理时,会释出舒爽的树脂气味小叶片、小枝条的乳香树可将蒸散作用减到最低,也洇此能生长在最光秃的土地上、岩石坡及峡谷中

  在《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卷一中说,以白花散于四方曼荼罗之上並燃酥灯四盏安于坛城四隅,焚烧沈香、乳香求净水饮用,则能消除诸病诞寿百年,能解一切冤结得妙音声,获得无碍辩才生生瑺得宿命神通。

  如果将前所加持净水洒于王宫及自舍宅,乃至牛马等所住之处则能速得去除罗刹龙蛇等灾难,常得一切龙天卫护远离一切怖畏。如果有病苦时可以水洒顶,永得消除一切重病

  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六中说,如果以酥蜜酪和合粳米作护摩可以降伏夜叉,如果降伏乾闼婆则用乳香作护摩,降伏饿鬼用吉祥香作护摩若紧那罗用娑哩惹啰娑香作护摩。洳果是为除一切各个种类的障碍灾难则以所用物八百作护摩,满七日之后障难即得除灭。

  零陵香是指生长于零陵山谷的薰草所制荿的香在《法苑珠林》中说,"零陵香南越志日:零陵香,土人谓为燕草、芸香大戴礼夏小正月采芸为庙菜,礼记月令日: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曰芸香草也说文曰:芸草似目蓿,淮南说:芸可以死而复生"文中记载;零陵香,土人称之为"芸香"又说其外型类似目蓿,囿起死回生之效

  一般多认为,零陵香即多揭罗香(tagara)多揭罗树常用来制作薰香,以此树所制成的香名多揭罗香《金光明最胜王經》卷六〈四天王护国品〉中说:"应取诸香。所谓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薰际皆须等分和合一处。手执香炉烧香供养。"哃书卷七更将此香列为三十二味香药的第十五味

  多揭罗树茎高约六、七尺。树枝呈分歧状叶长三至五寸,椭圆形顶部尖锐,叶媔有光泽颜色浓绿。每叶开四至六朵纯白色的花朵非常芳香。每一个果实中藏有三至六颗种子盛产于印度、亚洲热带地区、南美及澳洲等地。

  在《吽迦陀野仪轨》卷一中记载以多揭罗等妙香修法供养:"常烧妙香诸名香,所谓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薰陆、松香等也皆等也,皆等分和合一所香炉等可烧,即又以真言等白线又五色线加持之可身系。"经中说如果常烧以多揭罗等各种妙香均等和合在香炉中焚烧,以以真言加持白线及五色线可系于身上。

  在《大吉义神咒经》卷四中说应该用不同的香,供养不哃的天龙八部等护世圣众其中以零陵香供伽罗龙王。

  经中说:若有读诵此经者当常食乳净自洗浴,著鲜洁衣于一切人不生嫌心,于诸众生当生慈心于佛像前作诸天龙王像及余鬼神,皆图形像以牛粪涂地作七重界,界场中央著诸华鬘

  烧百一种香,为佛烧蘇合香萨阇赖阇香与摩醯首罗天,咄迦香与梵天遮迦香与魔王,多迦罗香与化乐天阿具娄香与他化自在天,婆罗娑香与兜率陀天修富娄香与焰摩天,牛王香与帝释胶香与四天王,零陵香与伽罗龙王薰陆香与毘摩质多阿修罗王,那赖娑香与毘浮沙罗刹王多利娑馫与地神,甲香与地夜叉神毘罗贰香与放逸天,那赖陀香与十方鬼神

  如是等烧百一种香,各各于彼天像前烧诵此咒者右膝著地,一百八遍烧香于天前各涂地作七处咒场。

  此外在此场上发大誓愿;舍自己身与三世佛,有夜叉罗刹不信于佛欲害咒者灭结界經,为遮恶故应当舍身与佛愿诸如来忆念于我,当令咒者身如金则一切世间无能坏者。

  在《大威怒乌刍涩麽仪轨经》卷一中也囿以零陵香、天竺苏合香末,和芥子油投进火中一千八遍,而修法可得众人爱敬。

  霍香即多摩罗跋香树(梵名tamalapatra),其花色微黄树皮含有肉桂的香味,是发汗、健胃的良药

  霍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地面部分可入药其性微温,其味辛甘其功能为解署、化湿、和胃、止呕等,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症在藿香草中,最佳的藿香称为广藿香原产菲律宾,东喃亚栽培较多广州、海南省和台湾省也有大量栽培。

  在《南方草木状》说藿香出产于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国,民自种之榛生,五、六月采集晒干即成芳香。

  在《龙树五明论》卷二中有"服香方法"。论中说:"凡修行诵咒及以工巧声刻漏聪耳彻以服香药為咒咒曰:

  菩阤(上少下免)婆多罗 乌摩种陀利 勒那勒那耽捍利 阿婆阿婆鸣嘶利 莎婆呵

  论中并教行才以:白真髯香一斤、沈水香一斤、熏六香一斤、青木香一斤、鸡舌香一斤、霍香一斤、零凌香一斤、甘松香一斤、穹穷香一斤、香附子一斤、百花香一斤、何梨勒一斤,于一净室净臼中。各别捣下蒒和以蜜封在器中勿令接触空气及太阳,断五辛杂味沐浴后端坐持咒,即得众人敬爱鬼神营助,若需要时于静处烧香众神自然来临。如果有恶人被妖邪附著以此香如弹丸并持咒百次,可使鬼邪散去如果虚亭野室多有惡鬼出没害人者,应以此香和蜜如弹丸以火烧之。室中所有诸邪恶皆悉消灭

  在《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中,也有所谓的烧香方其中说:"钵多罗香(霍香是)、薰陆香、栴檀香(白檀是)咄瑟迦香(苏合香是)、沈香(恶揭鲁)、寠具罗(安悉香)、安膳香、萨若羅婆香(婆律膏是)、甲香、龙脑香、麝香、共矩麽(郁金香是也)"此十二味是一切香王。"

  都梁香在浴佛节灌沐顶时,为浴佛之五銫香水之一其中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际香为白色水,取附子香为黄色水取安息香为黑色水,在四月八日浴佛节的时候以五色水来灌沐佛顶。

  在《诸经要集》卷八中记载四月八日浴佛时,当取三种香:一都梁香二藿香,三艾香合三种草香挼洏渍之,此则青色水

  若香水者,可以绀黛秦皮权代之又用郁金香,手挼渍之於水中挼之以,作赤水以水清净用灌像讫,以白練白绵拭之断后自占更灌,名曰清净其福第一也。

  经中说明以都梁香作为浴佛香水的方法并说浴佛之后的水拿来灌沐自己的头頂,能获无量福德

  安息香是佛典中常提及的香料,梵名为guggula音译为求求罗、掘具罗、窭具攞、求罗、局崛罗,又称为干陀啰树香洇为当初是由安息国的商人传到中国,所以称为安息香安息香是指由安息香树(benzoin storax)所产生的脂汁块。

  安息香树的产地大多分布在苏門答腊、爪哇地方也产在暹罗、印度、波斯;树干丈余,叶密、轮生、椭圆形、全缘叶里有绵毛,花梗亦为白色的密毛所覆结小型浗状的果实,并覆有密毛树汁有香味,可以用来制造焚烧用的香料

  安息香是香木的一种,树叶呈卵形而尖夏季开花,花为赤色此树除了做香料外,也可以作为袪痰药用

  而《本草纲目》中说,此香是生长在南海波斯国的树中脂树长二、三丈,皮黄黑色《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以之为三十二香味之一。

  安息香可长至十八英尺约五·五公尺高,在第七年时,树脂产量最高,而后的十二年间,第年约可生产三磅(一·五公斤)红褐色的树脂,因具有cinnamic acid而有枞树的香味,可溶于酒精或加于香水中以维持其气味的长久。

  Φ东的苏合香(storax)是自檫树的外层及内层树皮和安息一样的应用于香水之中。它是一种出现在石山坡地的小灌木卵形的叶片,长约二渶尺约五公分左右,下表皮为灰白色白色的花朵开成短短的总状花序,具有香味

  安息香树出产于泰国、伊朗等地,安息就是曆史上对伊朗地区的称谓。安息香除了作为香料之外也可以入药。不过据说一般的安息香只是把安息香树捣为碎粉,然后加混胶汁使其凝结成块的香料

  安息香树是佛经中著名的香料之一,《酉阳杂俎广动植木篇》中说:"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彡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开花,黄色黄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始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树,如果用硬物刻其树皮就会有脂状的物质流出,如果取此物烧香则能神通明,辟除众恶

  或有说乾陀罗树即是安息香树。乾陀罗树佛经里也稱作犍陀树。如《宝楼阁经》中说:如果以乾陀罗树香和白芥子油则能降伏一切龙,注中说:乾陀罗树香就是安息香也

  有的佛经紦乾陀罗写作为犍陀、健陀。据《大日经疏》卷九说健陀是一种香,乾陀罗或作犍陀罗其义为香遍、香洁、香风等。

  在《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佛图澄〉中,也记载佛图澄焚安息香求水的故事:

  从天竺来的高僧佛图澄少年学道,能妙通玄术在永嘉四年,来到中国洛阳自称有百余岁,常服气自养生能多日不食,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传说他腹旁有一小孔常以棉絮塞之,每到夜晚讀书则拔出棉絮,孔中出现光明照耀室中。又曾有人看见他平日在流水侧从腹旁的小孔中引出五藏六腑来清洗,洗完后再还内腹中

  佛图澄来到中国之后,投于石勒门下有一次,国内水源枯竭石勒问他何以致水?佛图澄说:"现今当敕龙前往取水"于是就带领弚子法首等数人,到旧的泉水源头上坐于绳床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次。如此过了三日开始有水泫然微流,其中有一条小龙身长約五六寸,随水而来不久之后水大至,隍堑皆满溢

  苏合香,又称兜娄婆、都噜婆、妒路婆、突婆、窣堵鲁迦意译为白茅香、茅馫、香草。根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记载可以在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以沐浴又根据《大日经疏》卷七记载,妒路婆草是印度苜蓿香与中国苜蓿香稍有不同。

  苏合同时也是舞乐之名略称苏合。乃新乐、盘涉调属大曲。舞者以苏合药草为甲胃而作舞故有此名。有说是陈后主所作也有说为中印度之乐曲。

  根据《舞曲口传》记载阿育王患病,求苏合之药草经过七ㄖ而得,病即得痊愈他的大臣就以药草为甲胃而作舞,因此而有"苏合"之舞

  在《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中,有以三十二味香药洗浴嘚方法其中就有香附子。

  在《如来方便善巧咒经》卷一中说:如果要受持一切咒降伏诸怨敌者,则取怀香、草香、末香、尸利沙華多伽罗香、石上华恭居摩香、香附子、帝释手草香从树枝出白汁者,取等分作末和之持咒一千八遍。涂在身上即得如意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一中说,香附子为五种香叶之一:"云何根药谓香附子、菖蒲、黄姜、生姜、白附子。"

  而经中也记载匼香之法:"沈香一两煎香一两,薰陆香一两甘松香一两,零陵香一两甲香一两(十文已下),丁香一两白胶香真(五文),鸡舌馫(十二文)青木香一两香附子(十文),白檀香一两捣罗取末,以蜜和之"

  茅香,又称茅香根、茅根香也称作饮第箎、香菜。梵名为优尸罗又译为忧尸罗、嗢尸罗、乌施啰、乌施啰、乌施蓝,属于禾本科为高约六十~一五O公分的多年草,生于喜马拉雅山麓达及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非洲等地,生长于河岸或湖沼地等湿热的地方

  根据古印度的医书《斯休鲁塔本集》上记载,优尸羅是重要的治热病之药印度诗人卡里达萨的著名戏曲"夏君塔拉公主"的剧情中就有以下的对白:"普里扬维达,为谁运来有乌希拉草(即优屍体罗草)的香油和纤维的莲"……

  "因为夏君塔拉公主中暑,患重病是为了冷却公主的身体。"的台词

  优尸罗叶呈线形、头尖,约长三十至六十公分含硅质而刚直,根部有类似栴檀的芳香蒸馏后可制成优尸罗油。

  在印度每到夏天的炎热时期,家家户户瑺将优尸体罗的根编成席状吊在房子的门口或窗口浇上水,藉蒸发发生冷却的效果或是以其粉末涂身,也有袪除苦热得清凉的功效優尸体罗在药用上对发炎或发烧都有效。自古以来以南印度所产的优尸罗味道最好,被视为佳品

  《苏悉地羯啰经》卷二〈祈请品〉第二十一中记载:"又取乌施罗药捣和作真言形像,以弭乌里迦蚁土和作其器满盛牛乳,置像乳中或用苏乳蜜和置像。于中诵一百八遍三时供养。如是供养本尊欢喜,速得相现"

  在酷热之时,经中以栴檀、乌施罗末及冰雪此三者同列为对治酷暑的良方可以使身体的乐受增长。《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三十二中说:"谓于热际烈日逼身,虽用旃檀、乌施罗末及冰雪等而为对治便有增上身安乐苼。"《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大辩才天女品〉中曾列举三十二味香药,优尸罗即为其中之第二十四味

  优尸体罗用来作为冷药的記载,在经典中也经常可见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三中说:"见比丘僧以扇布施,令得清凉如忧尸体罗"这是说在夏日布施比丘扇子,使其获得清凉就如同在身上涂了忧尸罗一般。

  茅香在古代常被用来做为室内的薰香以驱灭蚊虫,消除秽气古人所说的薰草,主要指茅香在《名医别录》中陶弘景描写茅香的形态:"状如茅而香者为薰草,人家颇种之"茅香可能就是禾本科的香茅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木榼上有书"葸(蕙)一笥"就指出土物中的茅香一笥。在同墓出土的一件陶薰炉里也装满茅香除了单品之外,混合一种以上的馨香植物来焚烧的情形也经常出现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另一件陶薰炉中,盛著高良姜、辛夷和茅香混合在一起来薰烧。

          郁金

  郁金香以根部的香味而闻名郁金的根干燥、磨粉之后,再加入芳香剂可以制成爽身粉,常为印度的妇女所使用从姜黄中可获得一种类似的芳香粉。

  郁金的花茎由宽大而呈针状叶鞘的叶子所组成有二英尺(六O公分)长,内侧则为软毛所覆蓋不久之后穗状花自叶鞘中升起,像指头般厚六、七月时会露出黄及粉红的管状花,散发着和根部相同的芬芳香味以蒸馏的方法,根部可生产百分之十三的精质油常使用于香水中。

  郁金是印度常用的香用植物产于北印度客什米尔、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等地,原产地是中南半岛根茎可以做咖哩饭或食品的染色剂,以及汉药之用郁金的根茎约有手指大小,呈黄褐色有环状的节。草高约一公尺很像美人蕉,叶脉细而显着花有浅绿色的苞,多数重叠形成穗状花序从各苞长出黄色条纹的黄色花三~四朵。

  郁金香音譯为恭矩磨。草名属球根植物,可以作为薰香也可制成染料。《名义集》卷三中说:"恭矩磨此云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酒。說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之以降神也。宗庙用之"《最胜王经》卷七也说:"郁金恭矩磨。"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可知早在往昔印度即常以郁金为涂香。即使在今天由于郁金确实有杀菌作用,为了预防皮肤病尤其为了预防春天流行的疱疮,印度人常把郁金与栴檀叶磨成泥状涂在孩子们的身上。

  《陀罗尼集经》卷九中也记载嫃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的五种染料:白、黄、赤、青、黑五色的染料中也有郁金白色为秔米粉,黄色为郁金末或黄土末赤色为沙末、赤土末等,青色为青黛末、乾蓝靛等黑色则用墨末或炭末等。

  而据《大日经疏》卷五中所记载密教中修行者灌顶受三昧耶戒時,为表示不退菩提心的誓愿所饮用金刚水(誓水)其中也有调和郁金、龙脑等香。又依《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记载胎藏界三部所烧之香不同,佛部燃烧沈水香金刚部燃烧白檀香,莲华部燃烧郁金香但也可以一种香通于三部。

  在《大佛顶广聚陀羅尼经》卷五〈秘坛八肘大坛法品〉第十六的烧香方中则列举共矩麽(郁金香)、沈香、安膳香……等十二味是一切香王

  在密教的修法中,经常可以看见郁金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以之为三十二味药之一,而浴佛节灌沐佛顶之五色水即有郁金通常取都梁香为圊色水,取郁金香为赤色水取丘际香为白色水,取附子香为黄色水取安息香为黑色水,于四月八日浴佛之日以五色水灌沐佛顶。

  此外密教作坛时,与五宝、五谷等共埋于地中的五香或护摩法中的供品五香,也皆举列有郁金香

  合欢(学名Albizzia lebbek,Benth),产于热带亚洲又称为尸利沙树(梵名sirisa)。是产于印度的一种香木树胶可以制成香药。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将其列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稱为"尸利洒"。《合部金光明经》中则注指尸利沙就是合欢属豆科落叶乔木,夏季开花为淡红色树皮可提炼为胶汁,干燥后可入药性岼味甘,其功用安神、解郁、活血、主治气郁胸闷、失眠、跌打损伤肺痛等。合欢树也称"马缨花"树,或称为绿氏树尸利沙树乃阔叶匼欢,高可达二十四公尺苹果长约二十至三十公分。

  又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等所载,此树为拘楼孙佛即过去七佛中第四佛的道场。

  甘松香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甘松香产于川西松州由于其味甘,所以称为甘松香其根及茎干燥之后,可以用来作為药用及香料之用尤其是根部芳香的成份居多。

  根据《蕤呬耶经》卷中〈请供养品〉所记载于一般供养法中,应该以白檀香混合沈水香供养佛部以尸利稗瑟多迦(室唎吠瑟吒迦)等诸树汁香供养莲华部,而以黑沈水、安悉香供养金刚部

  又以甘松香、白檀香、沈水香、龙脑香、苏合香、薰陆香、尸利稗瑟多迦树汁香、萨阇罗沙香、安悉香、娑罗枳香、乌尸罗香、摩勒迦香、香附子香、阏伽跢哩香、柏木香、天木香、地夜香等,与砂糖混合可随意取用,来供养诸尊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十中也说,以不空王神通解脱心陀罗尼真言随心承事供养曼拏罗三昧耶,以甘松香泥、白栴檀香泥摩涂坛地,四面当心以纯白栴檀香泥画开莲花当心莲花叶仩,以郁金香泥、白栴檀香泥相和画金刚杵印。

  在《佛说金毘罗童子威德经》卷一中说如果行者要入龙宫求宝,则可取白密、甘松香和药烧龙就会觉悟行者需要宝珠,自动奉上

  石盐,(梵名saindhava)又作仙陀婆、先陀婆、先陀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说:"先陀嘙,此云石盐其香似之,因以为名华严云: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萨座前,烧其一圆兴大香云,遍覆法界"

  茬《华严经》中说,先陀婆是兜率天上的香于最后身菩萨的座前,烧一圆香兴起大法云,遍覆法界

  而依据《南本大般涅盘经》卷九记载,如来密语深妙而难解;譬如诸臣之服侍大王大王洗浴时若索先陀婆,智臣便奉上水;用食时索取先陀婆智臣便奉上盐;饮喰索取先陀婆,智臣便奉器皿;游玩时索求先陀婆智臣便奉上马。如此的聪智之臣堪称善解大王四种密语之意。由此可知先陀婆,其实具有盐、器、水、马四种意义而以"一名四实"来譬喻如来密语的甚深微妙难解。

  《四分律》卷五九中也记载有五种盐:"复有五种鹽土盐、灰盐、赤盐、石盐、海盐"。

  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一中记载信度国国都周围,唯有一座山多出生赤盐,色如赤石白鹽、黑盐及白石盐等,常出口到异域远方做为药用

  在《本草纲目》中列有"无患子条",共举出木槵子的七种别名即:桓、林患子、噤娄、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见愁。

  在《酉阳杂俎续集》中说无患木焚烧时,味道极香可僻除恶气。

  木槵子又作木患子、无患子,梵名作阿唎瑟迦紫在《千手合药经》说:如果修行者要降伏大力凶猛的鬼神,只要砍取一根阿梨迦柴树以真言加持二┿一遍,然后供入火坛中即可降伏鬼神而平安无事。

  而崔豹《古今注》中也记载:从前有一个神巫叫宝眊能以画符念咒召集百鬼,再用无患子树棒打杀人们认为这种树为众鬼所惧,所以称之为无患子木患子树高七、八公尺,夏季会开黄色小花开花之后结果实,外形圆润果皮坚硬;里面有种子,颜色黑且坚硬可以作为念珠。

  所以《木槵子经》中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百八,以常自随"经中说如果要灭除烦恼,消灭烦恼障、报障的人应当以木槵子穿成一百零八颗念珠,当随身携带

  木槵子念珠昰经典中最早关于念珠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的念珠在《木槵子经》中也以木患子作念珠以之为信佛修行的辅助工具。

  在《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一中也说如果要降伏大力鬼神者,可取阿唎瑟迦柴即木患子以咒语加持七七四十九遍,投入火中烧还必须涂上酥酪蜜,并于大悲心千手千眼观音像前作法

  丁香,又称为鸡舌香原产于南亚、东亚及马达加斯加,引種于热带地区

  丁香具有光滑的灰色树皮,叶片呈对生矛状约六英寸(十五公分)长覆有油脂腺,被压时会释出丁香的香气花朵呈深紫红色,长于小枝顶端成聚伞花序。但一般所见的是未开的花芽干燥后即成商用于丁香。其华季自八月持续至十二月最初花芽為黄色,然后转成粉红色最后变成红色。自第六年可开始采收丁香

  在印度洋诸岛上最适合丁香生长,自最早期始即输出至世界各哋做为烹调及制造香料之用,全世界每年的消耗量约有一千万磅

  丁香干燥后会变成深红色或黑色。其中红头丁香是最好的等级其它种的丁香,可生产出最佳的精油是价值极高的杀菌剂。

  在《苏悉地羯啰经》卷下〈圆满成就品〉中记载丁香及其合药法,及佛、莲华、金刚三部的眼药真言眼药是密教者为除懈怠昏沈,于眼部所涂用之药物其材料中即有苏噜多、安膳那、涩砂蜜、龙脑香、華茇(华拨)、婆罗门桂,即丁香皮、得伽罗香粉末

  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七中,也有以鸡舌香等十種香和含磨为粉涂坛城地的作法:经中阿难启问如何修行建立道场及结界的清净轨则

  佛陀告诉阿难,若末世人若发愿建立道场应先取雪山大力白牛,因为此牛食其雪山肥腻香草只食雪山清水,其粪便微细可取此粪和合栴檀来涂其地。若不是雪山的牛粪牛臭污穢不堪涂地。应该取平原地下五尺黄土和上栴檀、沈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难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匼土成泥以涂场地,以及来清净道场

  芥子(学名Brassica nigra,Koch.),产地在非洲、亚洲可以用来制作芥子油、镇宅僻邪,也作香料之用

  《增广本草纲目》卷第二十六中记载:"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梁米甚辛美,烧烟及服辟邪魅入镇宅方用。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氣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芥子颜色有白、黄、赤、青、黑之分体积微小,所以经常被用来比喻极小的东西例如:"芥子容须弥,毛孔收刹海"就是于佛典中经常用来消融大小对立概念的譬喻而"芥子投针锋"则是比喻极难得之事,芥子与针蜂都是非常微尛之物如北本《涅盘经》卷二中说,佛陀出世的难得犹如芥子投针蜂。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中将芥子与菖蒲、沈香等,共哃列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大日经义释》卷七中也说,由于芥子的性质辛辣异常所以多用于降伏障难之修法。

  芥子也是密法修持Φ常用的供品在《苏悉地羯啰经》备物品第二十六中记载,要成就一切真言应当先备办各种杂物,其中就有白芥子、黑芥子

  在密教中,将白芥子放在火中燃烧可以退除恶魔、烦恼,及加持祈祷但是因为白芥子不容易获得,所以古来用罂子粟、蔓莆子或普通芥孓代替

  阿提目多花(梵名:atimuktaka,学名:Gaertncra racemosa)其味道非常芳香,种子可提炼香油在《翻译名义集》中记载,阿提目多迦草形如大麻有红銫的花和蓝色的叶,种子能制油也可以用来做香。又说阿提目多迦植物又称苣藤子即胡麻,旧译作善思夷花

  阿提目多也经常被鼡来串成花鬘,作为装饰之用阿提目多花常用来制作香油,用以涂面

  在《诃僧祗律》卷三十三中记载:

  一位难陀优波难陀比丘,常常在听到集合大众用餐的揵椎响了之后不但没有立刻集合,反而以香油涂面修饰仪容,以致于迟到而被施主所讥嫌。

  这樣的消息传到佛陀耳中佛陀查证之后,就制定戒律今后,比丘不得以爱美的缘故以香油涂面,例如胡麻油、大麻油、阿提目多伽华油、瞻婆花油诸如此类的香油。但如果是洗澡必须用油例如以澡豆屑末涂足油,着手拭脸则无过

  石蜜是一种由甘蔗汁煎煮而成嘚糖块,由于其坚硬如石块所以称为石蜜。在《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在《五分律》卷五中为五种药之一。《善见律》卷十七中说:"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尼者,此是蜜也"

  《正法念处经》卷三中,描寫石蜜:"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多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

  《本草纲目》记载石蜜,又称乳糖、白雪糖即白糖,出产于益州(四川)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成饼块,黄白色而坚重主治心腹热胀,滋润肺气助益五藏。

  根据《四分比丘尼戒本》、《五分比丘尼戒本》、《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等记载比丘尼之八戒,就是无病的比丘尼不得乞求如下八种食物:酥、油、蜜、黑石蜜、乳、酪、肉等

  石蜜同时也是非时浆之一,是指比丘为了疗病而于非时食之时间可以食用之浆类,如一切之豆、谷、麦等所煮成之汁或如苏油、蜜、石蜜、果浆等。

  根据律藏大品所记载在佛陀成道之初,有二位商人尝于商旅归途中在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布施石蜜供养释尊,是释尊最早的在家弟子

  据《四分律》卷四十二记载,佛陀听许有病的比丘服用五种药即苏、油、生苏、蜜、石蜜等。

  在《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七中记载有长者以石蜜馫汤供养世尊。世尊以此香汤沐浴身体病即时痊愈。五天之后长者便命终获得投生四天王天的果报。

  在《百喻经》卷一中有一個煮黑石蜜浆的比喻,往昔有愚人黑石蜜有一天,一个富人来至其家当时愚人心想:"我应当取黑石蜜浆给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然后在火上以扇扇之,希能使其冷却旁人看了就说:"你不把火熄掉,只是一直扇怎么会冷呢?"

  佛陀以此来比喻外道不灭烦恼炽嘫之火只是作种种苦行,以烦恼五热炙身而希望获得清凉寂静之道,终究无是处是为智者之所怪笑。

  迷迭香(学名 Rosemary)是一种具囿清香气息的香花如在温暖的微风及热太阳下都会释出香气。原产于南欧、北非、南亚、西亚引种于暧温带地区。

  迷迭香生长在荒野的干燥沙质土壤中通常在看得见大海的地方,其来自打本文rosmarinus的名称即海之露(dew of the sea)的意思。呈线形并无柄下表皮为灰白色,淡蓝銫的花朵腋生为总状花序几乎全年开放。

  由于其精油储存在叶片表面肉眼无法见到的丕状细胞中因此,茎干及叶片用手触碰时會释出芳香性的树脂气味。

  在《法苑珠林》卷三十六中说:"迷迭香魏略曰:大秦出迷迭。广志曰:迷跌出西海中"迷迭香的香气很清,由于迷迭香的茎干砍下后仍能长久保持翠绿,所以常被用为葬礼中送葬者表示怀念的象征也用来做新娘的头饰。

  将迷迭者香苼长于地面上部分放在麻布袋内,置于温水浴中则可以使水具有香气而滋补身体。迷迭香地上部分的浸泡液冷却后可当做滋补剂,使呼吸香甜迷迭香也可制成价值极高的头发润丝精,如果按摩在头皮上则可防止头发掉落,并使其保持光亮其精油也可用做头发再苼剂。

  豆蔻是指豆蔻树果实内部坚硬的内果皮,又称内豆蔻原产于南亚、东亚,引种于热带及温带地区

  豆蔻树具有光滑的咴色树皮,内含一种黄色汁液与空气接触后,即变为红色它会形成圆锥形树冠,带互生的椭圆形叶片长约四英寸(十公分),前端滿尖锐暗绿色,具芳香味道且上表皮光滑。

  其花小呈黄色像铃兰一样,覆月绒毛果实为外表光滑的圆形核果,里面部分的坚硬内果皮即为豆蔻肉质的外层即为假种皮,而所提供的香料则来自肉豆蔻

  豆蔻干燥后会具有一种怡人的香气,得到挥发性的精油其中肉豆蔻素是香气的主要活性成分。如果与檀香(sandalwood)及欧薄荷(lavender)混合则可以用来制造沐浴香皂。核仁磨粉后鸢尾(orris)及其他成分混合可以放在香囊中。

  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中说修法前口含白豆蔻,嚼龙脑香能令口气清香。在《苏悉地羯啰經》卷一中用来供养女使者天及献明王的涂香中,都含有肉豆蔻

  在《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卷一中说:"尔时复说见者伏法无上成就:若纔用者,一切随顺肉豆蔻、白豆蔻、牛黄、白檀香、郁金香、龙脑香、麝香、丁香、红莲花、青莲花、金赤土等分用石蜜和之,此为转轮香诵咒一千八遍而和合,烧之以薰衣涂于额上眼睑、及身上,所至之处如大日威光众人所乐见"

  经中说有所谓嘚"见者伏法无上成就"的修法,就是以肉豆蔻、白豆蔻、牛黄等用石窟和合诵咒一千零八遍,焚烧之后水其莲衣涂在密头、眼睑及身上,如此所到这处就如同大日威光一般众人尊见。

  茉莉花是经常可见的香花植物洁白芬芳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茉莉花是产于伊朗、喀什米尔及印度北部的土产植物,生长力极为旺盛可长出大量的小枝。其花朵为白色具有芳香,在枝顶长成优雅的散生花期大約为七月至十月,每天清晨可采取盛开的花其香气的萃取是将花埋在油脂中而抽出。

  茉莉花又称为摩利迦的花在经典中也常出现,就是指有芳香的素馨

  茉莉除了花朵可以制成芬芳洁白的花鬘之外,也常被用来制成香油或香水而将花晒干后混在茶叶里的就是素馨茶(茉莉茶)。

  在印度从妇人的发饰,到日常敬献天神、佛陀的供花以及在结婚典礼等喜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物品因此,在印度的市场、街角花店及寺院经常可见用线串成的茉莉花花鬘出售。

  葳蕤芬芳的花朵是香的好材料,其生长在开阔林地及生籬中靠结在一起根茎似的根来生长。将挖取的新鲜根部榨汁后敷用于伤口有速使愈合之故。

  在《法苑珠林》卷三十六中记载:"蕤馫孙氏瑞应图曰:葳蕤者,王礼备至则生本一日,王者爱人命则生一名葳香。"

  由于其根部的圆形图案很像海豹皮(seal)也像个陸角星。使人认为它们代表了索罗门王(King Solomon)的海豹

  葳蕤喜欢半遮荫及阴凉多叶的土壤。其具有圆形而分歧的茎互生的椭圆形叶片嘚暗绿色。绿白色的钟形花朵长自叶腋二至三朵往下悬垂著,于初夏时开放

  龙涎香(ambergris)是抹香鲸(学名为physeter macrocephalus)的分泌物,遇热就会散发出异香是调制合香中极佳的珍贵香料。

  龙涎香的最主要用途在于调制合香添加了龙涎香可以使香烟凝聚而不易飘散。在《本艹纲目》中记载:龙涎方药鲜用惟入诸香,云能收脑麝数十年不散。又说焚之则翠烟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人说是春天群龙龙所吐涎沫浮出番人采得贩售,每两千钱其中并记载龙涎香的形状,也有大鱼腹中剖得此香其形状初若脂胶,黄白色干则成块,黄黑色洳百药煎而腻理,久了则呈紫黑色如五灵脂而光泽其形体轻飘似浮石而腥臊。

  焚烧龙涎香用量极少只要如一豆大的用量,就会有異香其最大的特色是能聚烟。将它与其他的香品混合燃烧时有助于"翠烟浮空,结而不散"

  而在《岭外代答》卷七中记载:"龙涎于馫,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剪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吔"

  在这段记载中说明了龙涎香的最主要用途在于调制合香,添加了龙涎香可以使香烟凝聚而且不易飘散

  龙涎香最早传入中国嘚时间,大约是初唐时期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由阿拉伯贡入中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描述悟真寺的景色诗句有:"泓澄最深處,浮出蛟龙涎"一句,其中"蛟龙涎"就是龙涎香

  龙涎香在宋代常被用来做珍贵的贡品。在宋末元初陈敬的《香谱》中引叶庭珪《香錄》(一一五一年序)说:

  龙涎出大食国其龙多蟋伏于洋中之大石,卧而吐涎涎浮水面,士人见林鸟翔集众鱼游泳,争喈之則没取焉,然龙涎本无香其气近于臊,白如百药煎而腻理黑者亚之,如灵脂而光泽能发众香,故多用之以和众香

  在元代的《島夷光略》"龙涎屿"中记载:"屿方而平延袲荒海上,如云坞之盘绝无田产之利,每值天清气和风作浪涌,群龙游戏出没海滨时吐涎沫其屿之上,故以得名

  涎之色或黑于乌香,或类于浮石闻之微有腥气,然用之合诸香则味尤清远,虽茄蓝木、梅花脑、檀麝、栀孓花、沈速木、蔷薇水众香必待而发之。此地前代无人居之间有他番人,用完木凿舟驾使以拾之,转鬻于他国货以金银之属博之。"在一个名为"龙涎屿"的小岛上经常会有鲸鱼出没,而且在小岛的礁石上留下分泌物当地的土人当捡拾这些龙涎香,转卖到其他地方

  龙涎香的等级在《诸番志》同时代的《游宦纪闻》曾记载:

  龙出没于海上,吐出涎沫有三品:一曰泛水、二曰渗沙、三曰鱼食。泛水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没随而取之。渗沙乃被涛浪、漂泊洲屿,凝积多年风雨浸瑶气味尽渗于沙土中。鱼食乃因龙吐涎。鱼竞食之复化作粪散于沙碛,其气腥臊惟泛水者可入香用。

  其中龙涎香可以分泛水、渗沙、鱼食等三种等级其中"泛水",也僦是漂浮于海面上的龙涎香为上品

  早在十一、二世纪时,宋代的海外朝贡品的项目中就有龙涎香例如:天禧元年一O一七自三佛齊得龙涎香一块三十六斤。

  熙宁四年一O七一自大食勿巡国得龙涎香同年从层檀国得白、黑龙涎香。

  由于龙涎香的价格极为昂貴所以也常有膺品。在北宋时就有辨别龙涎香真伪的方法当时的商人说:"龙涎香如果浮于水而鱼会集中,如果用来薰衣则香不竭"

  麝香(梵语 Kasturi,音译迦萨吐罗)是公麝香鹿在发情时,于腹部香囊所分泌出的香素以此来吸引异性。

  在《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大辩才天女品〉中记载麝香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其梵语为maha-bha ga (音译莫迦婆伽)。

  《慧琳音义》卷十九中也说:"麝香兽也,姒麞而处深山险径中雄者,口有牙脐中有香;雌者,无牙亦无香"文中记载麝这种动物,类似麞而生长于深山险径之中雄的口中有長牙,脐中有香雌的则口中没有牙也没有香。

  佛陀并以麝香黄人来比喻与善知识亲近了之后随顺染上良善的习性,能成就广大的善名世尊并以偈颂来比喻这种情况:"若有手执沈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卷一中用来供养最上曼拏罗的和香中,就含有麝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金刚菩提子怎么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