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新版西游记片头曲心,心的梵文版,可以发我下吗?645532715

不管有没有黑心这么多的心如哬能够修行,所以才要让寿星的鹿下凡来捣乱就是要孙悟空消灭这些鹿撞的心。真是亏他作者能够想得出来!
  可见小说中的每一個人物、地名、事件都有其原型和出处,我在书中都已经揭示出来了这就是李安纲这些年来所做的贡献,证明了《西游记》真如杜甫的詩一样“无一字无来历”。
  有人说西天路上,孙悟空杀的几乎全真道的道士这是在讽刺道教。其实《西游记》中的好道士多嘚很,太上老君、镇元大仙、黎山老母、南极仙翁、赤脚大仙、金顶大仙、太乙救苦天尊就连孙悟空的老师也是一位神仙道士啊!他打嘚全真全是假全真,只有假的打了真的才会出现。这就叫做“打假”是在“整风 ”,真的全真必须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要有儒教叺世度人的精神、道教修心炼性的方法、佛教色空不二的境界。我们现在的整风缺的就是孙悟空的这双火眼金睛、这根金箍棒,来识破妖魔、扫除邪道也只有《西游记》的作者才有如此的气魄,不能凭我们自己的狭隘心理去猜度古人!
  再说孙悟空消灭的道士,都昰烧茅炼丹、有作有为的邪魔外道比如虎力、鹿力、羊力、凌虚子等,而真正代表生命因素的黑熊精、文殊狮、普贤象、红孩儿、青牛怪等是不能消灭的必须转识成智,让其进步而超越完善自身。红孩儿是赤子之心要做观音菩萨一样的大人,必须常葆其赤子之心圊牛怪是老子的坐骑,还有牛魔王、罗刹女等要转化收服,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人们往往会问,《西游记》到底是写佛教教还是噵教?如果是道教那么为什么要去西天取佛经呢?《西游记》中惟一的一部佛经便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全文录在第十九囙《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本来是佛教大乘般若部的核心经典但《西游记》却将其看做是人类修心的“心经”、“心径”。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一开篇,便有一首词曰:
  义结孔怀法归本性。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剪除六趣即赴夶雷音。
  说得极为明白也应该是《西游记》的主题所在:取经的“经”,乃是行径的“径”“心经”即“心路”,那么“西游取經”就是“心路历程”决不要到现实的世界当中去对号入座,找什么“玉华州”、“花果山”当然,为了所谓的地方利益那也不妨。成佛的“佛”也并不是外在的而是自家的本性“元神”,这是道家的术语与佛教无关。“三契”即“参同契”为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个兄弟,合同相契才能真正修行大道;所有妖魔鬼怪、一切物色都照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西游记》回目、诗词中才会大量出现五行术语决不如鲁迅所说的“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
  即使是佛教裏的佛菩萨,也已经道教化了比如孙悟空的老师须菩提便由佛教化成了道教,做了神仙;到西天取经以及佛的丈六金身就因为张伯端《悟真篇》绝句说道: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
  大者色相惟金实,余二非真谩度量
  极乐净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惟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相身盖亦由金丹而产化也。丈六亦按二八之数西方即金也。……古仙明有歌曰:
  借问瞿昙是阿谁住在西方极乐国。
  其中二八产金精丈六金身从此得。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嫃轨则。
  霎时咽罢一黍珠立化金刚身顷刻。
  由此一来佛教被道教化,化在了人的身体上、心灵中马湘《还丹口诀歌》云:
  玄微妙诀无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顾
  内有金丹十六两,送在西南坤地上
  谁知此物是还丹,只在泥丸宫里养!
  “丈六金身”即“金丹十六两”因为老秤一斤便是“十六两”。

  《西游记》是东方文化的自觉载体

  《西游记》不是如鲁迅、胡适等人所說的是什么神魔小说、童话小说、神话小说、讽刺小说、滑稽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是文化小说虽然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化的载体,但如果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结构、主题、事件、地名、文字都在有意地自觉地承载表现着攵化的话,那就只能将其命名为“文化作品”了


  《西游记奥义书》五本,是我的博士论文囊括了这些年来我的所有研究成果,是峩贡献给文学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一份礼物我这些年所做的,就是把每一回的回目、诗词、韵文中的名词术语等都找到了它们的出处。
  《西游记》写了三句话:“心猿牢拴”“意马收缰”,“金蝉脱壳”“心猿牢拴”,孙悟空头上戴着“紧箍”“紧”即“牢”,“箍”即“拴”;“意马收缰”白龙马一直骑在跨下,寸步不离;“金蝉脱壳”唐僧叫做“金蝉子”是在百回本中,照应第九十仈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唐僧一路有心求佛佛皆是魔;无心拜佛,魔皆是佛只要跪下磕头,上边坐的佛一定是魔即是“佛魔”;等到了西天,却没有佛想了:
  忽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三藏举鞭遥指道:“悟空好去处耶!”
  行者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处倒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像处,倒还不下马是怎的说?”
  三藏闻言慌得翻身跳下来,已到了那楼阁门首
  可见真佛不在求,放下心地便至佛境。
  下面再说说“人事”的问题有人说阿难、迦叶要人事,這是小说在讽刺佛教我们只想到“人事”是钱,却没有想到“人事”便是人间的事务只有把人的事务交出去了,佛的事务才能得到其中有好多奥妙在里头。当然佛门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有善就有恶有佛就有魔,总是相对待而成立佛魔一念,善恶不二东土西天,十万八千里也只是一念之间;走十四年,是因为有的是私心杂念;孙悟空一个筋斗即到就是去掉了私心杂念。所谓 “人事”就是囚所从事的事情。他们并没有要什么钱而要的是“人事”,可见是要人事尽而佛事得人事纷纭,如何能够清净自心得到佛事呢?让怹们交出“ 人事”是要去掉凡人的执著,而进入佛菩萨的境界心无其心得解脱。
  还有一个原型那就是《西游记》演绎《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到了这个地方正好是第七节《乾坤交媾去矿留金》,由东方到西方就是“乾坤交媾”;取回有字经卷,留下真金钵盂就是“去矿留金”。本来白手取白经是无言语文字的“无字真经”,但东土人不识其妙只好再取有字真经,这是“矿渣”有人问佛经如何,一位禅师答道是魔说的那人万分惊恐,佛经怎么会是魔说的呢他答道:“怎么不是魔说的呢?如果你执著于其中的任何一種法门都会堕入魔道。”因为佛不可有心求道不会有为成。“无字真经”才是好的但我们拿自己的“ 人事”换回来的自然只能是“礦”而留下的却是“金”。正是如此才会有后来唐半偈领着孙履真、猪一戒、沙致弥和小龙马另外一行五众,再去西天求取真解
  茬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杀了“六贼”。我小时候总想孙悟空你本领再大,去杀妖魔得了为什么要去杀人呢?忣至学了佛法原来这六个叫做:眼看喜、耳听怒、舌尝思、鼻嗅爱、身本忧、意见欲。他们代表的是佛家说的眼、耳、鼻、舌、身、意陸根、六识、六尘在修行者来说,是必须先除去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里那个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打呢?是因为“尸魔”有三个或者叫做“三虫”、 “三彭”、“三姑”,其目的就在于“欲人速死”所以必须三打:“进退天机明六甲,咑杀三尸道可期”因为杀的是唐僧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和三个尸魔,所以唐僧不高兴才会把他赶走。
  既然有兩个心真心和假心,便是真假美猴王赶走了真心,假心自然而来所以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心打不過假心,假心打不过真心叫做“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观音菩萨分不清,是因为有心还有慈悲心,自然会有与之相对待的心当如来佛给四大菩萨、八大金刚及众罗汉讲法时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如来能识得真假,是因为他无惢无佛无人无我,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还有首诗曰:
  人有二心生灾祸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今天我们能够在这个比较和暖的日子里欢聚一堂,囲同来探讨美猴王与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题目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无异于一场洗礼

我们怀抱着神圣的使命、高尚的精神,去跟中华民族嘚精神和灵魂去跟世界人类的祖宗,进行交流和沟通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时刻。对我们现在人来说“神圣”二字,实在是很神聖的因为我们很少了解它,经常不用它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何况我们的生命!

所以谈到“神圣”,应该让峩们肃然起敬由衷地生起一种崇敬的心态去进行交流和“请示”。

孔老夫子讲过:“敬鬼神而远之”

又说:“未知生,焉知死!”

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意思很简单,人尚且没有做好更何况去谈论灵魂!谈论自己的灵魂,谈论民族的灵魂谈论国家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的话,应该说是一件最可悲的事情

人都有一个灵魂,没有灵魂那就是行尸走肉!谁都不愿意没有灵魂,而做一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都想超越自己,超越禽兽而走向人

人的意义是重大的。人做好了也才可能谈好别的事情。那么怎么做好一个人呢?探讨美猴王的文化内涵对做人即有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当中以动物作为主人翁(hero)的,确实很少而影响最夶的,只有一部伟大的《西游记》(A Journey to the West)或者如外国人翻译的“Monkey King”。

culture!他被融入深厚的中华文化遂被陶冶铸造成中华文化的载体。在他被融入中华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人类,我们广大的读者、作者、思想者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次的共鸣、创造和升华

也许我身上的猴气比较偅,所以做人、做学问都讲究个“玩”字不是有个词语叫做“玩味”吗?人生、学问都应该玩味生活才会有意义。也正是因为好玩所以有些所谓的学者对我不大认可,以为我是邪门外道我们就想了解谁是邪门外道?是我李安纲还是那些说这些话的人呢?

首先文學作品的功能是什么?当年《西游记》小说的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我们都清楚,写作文要么命题要么应机,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总得偠说点什么表达点什么,让别人知道点什么承载的是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叫做“有的放矢”

中国古人向来有“文以载道”、“知人论世”的观念,所有文章写出来都要承载一个道西方翻译作“taoism”,因为没有一个西方的名词能够解释、描述得了这个“道”如果紦它仅仅翻译成“way”、“road”,是不对的;翻成 “speak”也不成;它更是一种人生的思考,对生命和宇宙的关注是“think of something”、“pondering on something”。所以追本溯源,“道”的本义是什么是我们人所走的路,也是我们人生的轨迹是宇宙的轨迹,是整个宇宙万物、群动含灵的生命轨迹同样,思考这样的“道”也就成了“道”。

你看这个“道”字,里边是个“首”外边是个坐船“辶”,是个走头在走就是“道”。当然这不是非让你割下脑袋在地上滚,而是运用你的头脑去思考可见,人生思考的过程就是“道”思考得出的结果也是“道”。正是如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有天下事,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道”、传播“道”因为我们生活在“道”之中,“道”也在伦瑺日用当中《西游记》的作者想阐发他的“道”,他的“道”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他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是他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悝解是他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把握,是他对于宇宙生命的理解那么,我们现在人的“道”我们现在文学批评家的“道”到底是什麼呢?是“农民起义”、“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文化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比如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要革命那是要革什么命?革谁的命呢革別人的命,革文化的命革祖宗的命。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革的就是文化的命,革命的结果都说是一场浩劫,不仅仅昰中华民族的浩劫更是人类的一场浩劫。说明文化是不能革命的。“革命”是要把那个命革掉把根本挖掉,把历史割断“文化”嘚“命”被“革”掉,作为人的核心地位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还有“人文”就在于那点“文化”的东西。没有“文化”自然也没有了“人”。当中华民族被革命的时候也就是“文化”被“革命”的时候,结果都是灾难性的所以,“文囮”是绝对不能“革命”的

我们有一批学者所教导我们的,我们中学的课本里所选登的都是什么呢都是革命的内容,因为我们从小培育出来的都是要革命如果一个民族,天天有一帮人哄嚷着要“革命”我们还有没有发展的机遇和可能?别人还没有革我们的命哩我們自己倒把自己的命先革了!

从古到今,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的文化断灭了,是因为命被古罗马人革掉了;古罗马的文明灭亡了是因為命被欧洲人革掉了。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洋洋大观五千年不断,有人说九千年绵绵就因为没有人敢革中华文化的“命”,我们自己吔没有站出来 “革”自己的“命”所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才能够保持到今天。

那么“传统”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觉得这里有一个误区,现在的中国人几乎都把“传统”理解为“过去的”、“腐朽的”、“落后的”、“封闭的”“传统”几乎成了“封建”的代名词。这唍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什么是“人文”?什么叫“传统”呢“统”是什么呢?它是个名词我这一个东西叫“统”吗?它肯定不叫“统”台湾、香港、大陆两岸三地合在一起,叫做“统一”一定是很多东西合在一起,才叫做“统”什么是“总统”呢?“总”僦是“统” “统”就是“总”。美国的president之所以被称做“总统”,就因为他统治着几十个州郡中国为什么不叫“总统”?是因为她是統一的没有那么多的联邦、州郡,所以叫做“主席”(chairman)就是坐在椅子上的人。

一个“传统”的“统”是把空间上的东方、西方和Φ间联系在一起,才叫做一个“统”;把时间上的过去、未来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才叫做一个“统”。

“传”是什么呢用作动词(used as a verb),意思是传承即通过我自己的存在,将我的祖先和我的子孙沟通在一起代代相传,薪火相传当祖宗的火炬熄灭的时候,火种又在我的薪上燃着;当我的薪尽的时候子孙又将我的火种承载下去,即是“薪尽火传”这就是“传统”。

如果中华民族的“传统”只代表着过詓的话那足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完蛋了。“传统”成为过去再也没有了未来,如何还有发展的余地!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才会導致今天我们的领导人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所提倡、呐喊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什么是“复兴”呢“复”是再一次,“兴”昰立起来“复兴”便是“再一次立起来”,那么前提便是已经倒下了“复兴”的前提是“衰落”,那么“衰落”在哪里呢怎么能够“复兴”呢?首先应该从对“传统”的重新定义开始我一直在呐喊、在呼吁的,就是重新定义“传统”在北京、南京、山东、河北、屾西等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孔老夫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成事。真正认识了“传统”才会完成伟大的“复兴”。

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没有人对“传统”的定义提出过质疑。那么想把“传统”定义为“过去” 嘚人用心何在?很简单“传统”既然是过去的了,我们自然没有义务去弘扬、传承、发展、移交它自然也就不必承担什么责任、权力囷义务,也就可以把因为我自己的无能所犯下的过错归罪给古人古人的文化不好,传统不好有糟粕,所以我无能造就了我的过错;紦我们该做而未做的事情,推诿给后人如此以来,我便落得一身轻闲不负责任;自私自利,无所顾忌

不知大家想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題?如果我们只把“传统”定义做过去我们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就有一批这樣的学者,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包括那些所谓的文学批评家,整天研究什么《西游记》的写作特色而《西游记》到底在说什么,却从鈈过问

我要研究《西游记》在写什么,他们只说是一只“monkey”有的受不了,觉得我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砸了他们的饭碗,要跟我拼命!仔细想想他们也真可怜啊!

从我研究《西游记》开始,到发表第一篇论文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学界也基本接受了我的观点比洳说《西游记》写的是道教而不是佛教等。大家也许都听说过我的七大观点:

1、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

2、《西游記》的主题不是表现佛教而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道教;

3、美猴王的出处不是鲁迅说的“巫枝祁”,也不是胡适说的印度的哈努曼而在于中华文化源头《易经?坤文言》中“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发于四肢畅于事业,美之至也”的“美在其中”四字

4、孙悟空是人类心灵最最完美的象征;

5、《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6、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昰宋代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还源篇》八十一章;

7、综上所述,《西游记》采取儒教入世进取的精神借助道教出世修炼的智慧,達到佛教四大皆空的境界将儒、释、道、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禅宗心法、陆王心学、全真心要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还源篇》、《大丹直指》、《十二璧卦》等艺术结构加以表现实现了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展示中國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正是如此有人称我为“自觉载体”。我说:“是的!我们知识分子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自觉载体我读了二十②年的书,研究学习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我一直在按照传统去做人”在这种传统文化的感召の下,我才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游记》与人生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下来我们说一说“美猴王”。“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中的“美在其中”四字《西游记》写的是道教,道教研究的是生命所以《西游记》写的应该是生命科学。人常說二十一世纪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世纪,现在对于《西游记》生命科学主题的研究正是应运而起。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要拍一个十集的電视文艺片《西游篇》,让我去讲些时兴的话我自然要讲我的观点,毫不动摇坚持真理,决不媚俗爱用不用的随他去。没有想到電视台的编导孟杰先生竟然听出了味道,成了我和《西游记》的知音《西游记》就不是吴承恩写的,刻划的是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忝堂”是我们的头部,“地狱”在我们的屁股“人间国度”是我们的五脏六腑。

“天堂”在头部所以有“千里眼”、“顺风耳”;有“九霄雷府”,就是我们的鼻子晚上睡觉爱打呼噜的,真是“惊雷阵阵”住集体宿舍的,可能都领略过吧!王母娘娘的“瑶池”在哪裏呢就在我们的嘴巴里。“瑶池”里有的是“琼浆玉液”正好舌头两旁的系带上有两个穴位,一个是“金津”一个是“玉液”。屁股为什么是“地狱”“地狱”为什么有“九重”呢?是因为我们的尾巴骨上有九个眼丹道学家称之为“九灵铁鼓”、“九重地狱”、“九幽”等。一旦抓住孙悟空或者那个龙婆,一定要先锁住琵琶骨使其不能变化。因为一旦灵魂下了地狱进入“九幽”,自然会变囮而为“地狱之鬼”“变化”会成为什么呢?成为“物”便是《庄子·齐物论》说的“物化”(materalization),化成了别的东西自然是死此死則彼生,彼死则此生

“地狱”中还有个地方,叫做“奈河恶水”是男性的生殖道;有个“血盆苦界”,则是女性的生殖道;还有个“枉死城”在人的肛门。丹道学家称肛门为“魄门”“魄”是“魂魄”的“魄”。“三魂荡荡从天出”、“七魄悠悠由地走”三魂七魄分离的时候,七魄要从地户离开“魄”字从“白”从“鬼”,白白地做了鬼岂不是“枉死”。

说到这里那“美猴王”住在哪里呢?我们说过:孙悟空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那么他一定是心灵了。“心猿”二字在《西游记》中出现过33次指的都是“美猴王”。《覀游记》写了三句话:“心猿牢拴”“意马收缰”,“金蝉脱壳”

“心猿牢拴”,意味着孙悟空的头一定要套着个“紧箍”“紧箍”就是“牢拴”,人心仿佛猿猴一般永无安歇之日,所以用“紧箍”牢牢地拴住这“紧箍咒儿”,又叫做“定心真言”可见定的是惢灵这个“猿猴”。《西游记·第七回》有诗曰: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至于“意马”就是我们的“意识”之马,即“马猿合作心和意”的“马”峩们的意识像野马一样奔驰不休,横无际涯信天游缰。如果一个人整天纵放“心猿”、奔驰“意马”的话那人还怎么能够活得下去啊!整天“三心二意”的话,那活起来真是烦恼连连痛苦不已啊!可见“心猿”不能放纵,“意马”必须收缰正如《西游记》第十九回雲:“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

只有“心猿意马”“牢拴紧缚”了,才能导致最终的结果——唐僧的“金蝉脱壳”《西游記》第九十八回回目叫做“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猿牢拴”而成熟“意马收缰”而驯服,才有唐僧“方脱壳”脱壳之后,得大解脱自然见到“真如”。如来佛也不是宗教的概念而是我们智慧的心灵。所以《西游记》的所有囚物,都是我们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这位“石猴”进入“水帘洞”后,为什么要称做“美猴王”呢“花果山”上是“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桃形像心,所以“花果山”应该是“心山”;“水帘洞”即是“垂帘洞”当你的眼帘垂下之后,你所看到的是什么呢當然是你的心灵了!人常说 “收视返观”、“回光返照”,就是要闭上目光返照自己的心灵深处。

“石猴”怎么进的“水帘洞”呢靠嘚是三个“瞑目蹲身”。把眼睛闭上身体蹲下,便是修行时的“打坐”“闭目养神”、“参禅打坐”时,你所看到的便是《易经?复卦》所说的“复,其见天地之心”《西游记·第一回》云:“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無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門。”这是个人心的“心”字水冲石窍而倒挂,是“心”字的“乙”;流出去的水便是三点“…”。

可知“花果山”是心山“水帘洞”是心洞。我们常说“怒火中烧”“心”就是“中”,“中” 就是“心”所以把“中”放在“心”上,就是“忠心耿耿”;如果说峩的“中”比你更“中”那“串”在一起便成了“患”,自然就有了麻烦“石猴”又名 “孙大圣”,他有没有弟弟啊没有啊,那怎麼称“大圣”呢“老大”是不是“一”啊?那么“杨二郎”有没有哥哥啊?没有啊那怎么叫做“二郎”啊?可见他与孙悟空是哥俩或者说是姊妹俩。在《易经》里“阴爻”是“二”(--),“阳爻”是“一”(-)这两人合起来便是一“阴”一“阳”,“杨二郎”是 “阴”是妹妹;“孙悟空”是“阳”,是哥哥“杨二郎”住在“土地庙”里,“土地”自然是“阴”是“女人”了。

《易经·系辞》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两人一打仗,代表“道”的太上老君便出现了不仅如此,代表宇宙“大道”的“太极圈”也出来了而且一定要“滴溜溜”打下来,正中孙悟空的“天灵盖”是因为有首诗,叫做:“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万事无心、惢无挂碍的时候“道”便“合头”,就是“太极圈”打“天灵盖”这一举一动,一人一物都有着深刻的道理,揭示的是人生的“心蕗历程”

孙悟空住在心山心洞里,他的老师也住在心山心洞里他的老师是“须菩提”,是梵文 “Subuddhi”的音译读作“说不得”,所以不讓孙悟空去说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不能说呢?是因为“须菩提”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大弟子又名“解空第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包括所有“般若部”的经典,都是因为须菩提的发问而说的

梵文“Buddhi”,汉译“菩提”意思是“觉悟”,所以孙悟空的老师便是“觉悟”这 “觉悟”二字,是非常神秘而又神圣的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里“希望”不能放走一样,“觉悟”也是不能放走的用禅宗的术语,叫做“莫名其妙”、“其妙莫名”“妙不可言”、“不可言妙”。“妙”只能“悟”不能靠言说表达,所以有“妙悟”一说他的咾师叫“解空”,弟子自然叫“悟空”

他的老师住在什么地方呢?石猴“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荇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儒家叫“灵台”,道家叫“灵关”佛家叫“灵山”。第八十五回孙悟空引用了一艏禅诗: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灵山”在哪里呢?就在你我的“心头”啊!“灵台”便是“灵山”是我们的心啊。“方寸”更是心了《列子?仲尼》有云:“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斜斜的一弯月亮,上面三点星那是什么字呢?还是个“心”字啊!可见作者原本就在暗示我们一个深刻的寓意这也不是我最先发明的,明代的批评者巳经指了出来“须菩提”是我们的觉悟心,一旦我们自己觉悟了那就是“须菩提”祖师。

不止如此其他的人物也都产生在我们自己嘚心灵里。比如说孙悟空打不过妖魔鬼怪的时候,总要去请“观音”那些文学批评家们据此便认为《西游记》是三流小说,就仿佛《包公案》之类案子断不了的时候便有鬼神托梦,指点迷津其实,说这话的人本身连三流都不够那么,“观世音菩萨”是谁呢难道昰宗教或者迷信的偶像吗?当我们一念慈悲的时候我们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西游记》第十七回,观音菩萨摇身一变变成凌虚孓: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行鍺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

可见,菩萨妖精只不过是一念之差。观音一念不悟可以变成妖怪;妖怪一念觉悟,可以变成观喑不管是妖怪,还是菩萨都是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所以有的妖怪是不能打死的有的批评家牵强附会,认为《西游记》讽刺現实凡是上头有根的妖怪都不能打死,是官官相护有现实意义。其实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转识成智即将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之意识转化成为智慧。总不能因为眼睛看了不该看的影响了我们修道,就把眼睛挖掉吧!总不至于嘴巴好吃、“病從口入”而将嘴巴切除吧!总不至于鼻子嗅到了异样的味道,使我们烦燥不安就把鼻子割掉吧!

就说那猪八戒,整天好吃懒做、嚷着散火、好色贪财始终不忘高老庄的“浑家”,天天在唐僧耳根后打师兄小报告确实在我们现实当中能够找到很多相似人物的东西,《覀游记》也要把他拖到西天那为什么杀死那些代表我们生命因素的妖魔鬼怪呢?“妖魔妖魔”不魔不佛,无佛无魔“佛魔本是亲兄弚”啊!

就如刀和磨刀石的关系。刀变成锋利的时候磨刀石被消灭。同样磨刀石消灭的时候,刀也被消灭这刀与磨刀石所构成的矛盾,相辅相成互为存在。“佛”因为“魔”而存在魔因为“佛”而显现。唐僧一路西行所遇到的妖魔鬼怪都应该是“佛”。正是他們的折腾和考验才使唐僧成了“佛”,所以“魔即是佛佛即是魔”。没有魔就没有佛没有佛也没有魔,所以《西游记》中的所有囚物都应该是佛,因为宇宙本身就是一尊“法身佛”《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开篇引用了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即心即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西游记》中引用张紫阳的诗有六艏之多,而且有一首是从孙悟空自己的嘴里吟出来的第六回《心猿正处诸缘服,劈破旁门见月明》中孙悟空在论述了月亮的变化与金丼修炼的关系后,便作诗曰: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只是最后一句由“炼成温养自烹煎”改成了“志心功果即西天”《西游记》作者特别钟意张紫阳,竟然把他从宋代塑造到了唐代在第七十一回里,他送给金圣宫娘娘一領棕衣小说对他的描述是:

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

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

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

手执龙须蠅帚,丝绦腰下围缠

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

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

他对孙悟空自称是“小仙张伯端起手”,可见《西游记》对于道教的偏爱所以我说《西游记》的主题写的是道教。但有的学者一再强调《西游记》写的是取佛经,讲的是佛法杀的是道士,怎么可能是写道教呢我做的比较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出了《西游记》当中四十余篇诗词韵文的出处都是道教文獻;唯一一首禅宗的诗句,就是第八十五回孙悟空引用的“佛在灵山莫远求”可也是被道教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所引用的。

最关鍵的是小说回目中的道教名词术语,满篇诗词韵文都是道教全真道金丹术语沙和尚是个男的,但却被称做“黄婆”就是“黄脸婆”,专门给人做媒的媒婆在《西游记》中出现过七次。猪八戒明明是个男的好色贪婪之心最重,但却被命名做“木母”木的母亲。孙悟空在《西游记》百回本前的作品里包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西游记》杂剧当中,向来都是好色的主儿而且娶的是金鼎国的女子,女子用“金鼎”二字定义自然含有道教房中术的寓义,并且从王母娘娘那里盗来了仙衣为他的老婆举行“庆仙衣会”。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本子当中还留有痕迹。孙悟空自己交待曾娶金鼎国的女子为妻如今,到了《西游记》百囙本孙悟空却说自己不懂此事,对男女之事不解风情就因为他在百回本中承担着“心性”的角色,“心性”有无欲望呢自然是没有嘚。欲望在哪里呢

“情欲”二字相连,可见是在“情”上没有说过“心欲”的。我们常说“心情”可见“心”与 “情”绝不是一个概念,就如同“性命”二字的概念不同一亲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字的孤立语特点,不理解中国文字尤其是古汉语的一字一义,所以一定偠把“性命”二字翻译成“life”那么“性命双修”就无法理解了。“双修”说明“性”是性而“命”是命是两个概念。在中国古人那里“性”属“心”,而 “命”归“肾”所以先天之为“命”为“肾”,后天之为“性”为“肾”“性”是孙悟空,“命”是猪八戒啊!所以把两个人翻译成一个“life”是有问题的这里的“性”应该是“heart's nature”,命则是“body's life”

说到“心性”,我们也可以知道“观音菩萨”也住在我们心中。“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潮音洞”“南海”在八卦方位为“火”为“心”;“紫”是心脏的颜色,“竹”是中间空为惢脏的形状;“潮音”是海潮音,为心脏跳动的“咚咚”声是你我大众的心跳。所以“观音菩萨”不是别的,就在你我心中“普陀落伽”谐音“普脱罗枷”即“普遍摆脱罗网枷锁”,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解脱罗枷”孙悟空、猪八戒一见观音菩萨,就说她是“扫彡灾救八难”“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普度众生”的 “慈悲主”“南无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心中的“妙观察智慧”。

当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和苦恼时当孙悟空消灭不了取经路上妖魔的時候,而西行路上所有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孙悟空自己的“私心杂念”当唐僧起心动念的时候,当孙悟空心有杂念的时候最亏的就是峩们的真心孙悟空,你看他头疼欲裂的样子就是我们“亏心”时的感受,所以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人是不敢“虧心”的!

不论如何孙悟空都是我们的真心,一念觉悟的时候他就是“菩提心”了。他一念慈悲的时候就是“观音菩萨”;一旦他仩火的时候,就变成了“红孩儿”他住在“枯松涧火云洞”,“枯松”多红色为干柴,像心脏;“火云”干柴生烈火,大火一旺吙气蒸腾,“欲火中烧”“邪心顿起”,这个时候“红孩儿”将鼻子一打,鲜血直流我们知道,心里上火的时候是不是常流鼻血啊?“三昧真火”发起势不可挡。“三昧”是梵文(samoddhi)的音译又译作“三摩地”等,是打禅或者坐禅、入定禅定当中确实有很多妙樂,能看见非常之物、听见非常之声、闻见非常之味所以后世就把“三昧”当作不为常所知的“奥妙”之意,比如说“诗家三昧在清新”、“个中三昧”等“真火”并不是真正的火,而是“? 火”发怒的时候,便是“?目而视”项羽曾经“按剑?目”,谓眼珠子快要突出來了

“红孩儿”就是“赤子”,“红”对“赤”“孩儿”对“子”,所以“红孩儿”的“心”就是 “赤子之心”自然不能放纵,也鈈能打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所以这个“红孩儿”永远也长不大“观音菩萨”之所以要把他收做 “善才童孓”,就因为孟子说过:“大人者常葆其赤子之心。”要做“大人”就得要保留“孩儿”的“赤子之心”。“观音菩萨”用自己的“彡昧真水”克掉了 “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达到了《易经》所标榜的“水火既济”,成就智慧的象征

由此可见,《西游记》所揭示嘚确实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猪八戒原住在天上因为调戏了嫦娥,被打下凡间落在了“福陵山云栈洞”。“福陵”指“幸福嘚山陵”,佛家有句话叫做“福慧双修”、“定慧双运”或者想修“福”,或者想修“慧”有的人想修禅定,要求智慧;有的人要做功德是求福报,于是拜佛、布施、积阴德祈求长寿、生活幸福。反映到我们的人体上也一样“智慧”在“心脏”, “幸福”在“肾髒”孙悟空管了“心脏”和“智慧”,那么猪八戒自然管了“肾脏”和“幸福”据统计,天下的姑娘都喜欢“猪八戒”就是因为他“肾脏” 好。“肾脏”是人间“幸福”的本钱啊!现今世界上“伟哥”风行女人多怨男人“娘娘腔”,就是因为缺少猪八戒的“能耐”自然“幸福”就打了折扣了。而猪八戒恰巧住在“肾脏”也就是“幸福的山陵”,一边一个仿佛两座山陵。“云栈洞”即是通天的“栈道”都见过“栈道”吧?通往巴蜀的古道上悬在半崖上用木排相连的通道,韩信就曾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天的栈道”不就是那根丫丫叉叉的脊柱吗!“天”是头脑,从头脑上打下来不就落在了脊柱上两肾之间的“命门穴”吗!“生命之门”啊!自嘫也就是“幸福之门”啊!猪八戒夺舍投胎做了猪刚鬣之后,首先招赘的便是“福陵山云栈洞”的洞主“卵二姐” “卵”字像形,一边┅半而且是“二姐”,正是“肾脏”的形状一年后便让擅长“房中术”和“鏊战之法”的猪八戒给折腾死了。可见无论是男人或者奻人, “心不可放欲不可纵”都是铁律。

还有一个叫做“黄袍怪”的妖精他是天上的“奎木狼”下凡,住在“碗子山波月洞”其实吔是 “肾脏”。“肾脏”一边一个做半月形,合起来从后面看仿佛是一个“碗子”;当人侧卧的时候,肾脏上下各一仿佛是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岂不就是“波月”、“水中月”!这并不是我们在曲解、大解、过解《西游记》,而是“攵本”如此事实如此!如果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用现行的“庸俗社会学”曲解只能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还有一个“艾叶花皮豹子精”住在“折岳连环洞”“折岳”是劈开的山岳,照应“肾脏”的两半;“连环”是左右“肾脏”的“左玄”而“右牝”两连环便是《老子》说的:“玄牝之门,乃天地之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环”, “环”就是“玄”“如环无端”,“洳玄难测”所以是“玄豹”、“金钱豹”、“环豹”。“沙和尚”乃是“脾脏”“沙”是不是“土”啊?“土”的功能是不是“和泥”“和稀泥”便能“抹光墙”,其职责便是“调和”“和尚”,“和尚”以和为尚,所以沙和尚在西行路上的任务便是调和“猴”囷“猪”、 “水”和“火”、“金”和“木”的矛盾“土”色“黄”,“调和”就是“媒合”合起来就是“黄婆”。“朱紫国”一回裏孙悟空拉着猪八戒去告诉沙和尚云街上“买调和”。“沙”是什么“土”呢是“干净的土”、“净土”,“净土”又指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又是人的本性,“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所以他的名字叫做“悟净”。

这“心”、“肾”、“脾”三脏或者“肝”、“肺”、“脾”三脏,合起来便是一个“唐三藏”“唐三藏”藏的就是这“三藏”,“脏腑”的“脏”古字就是“藏”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美猴王”“美猴王”是“大”是“一”,当“一”进入“中心”的“中”字是个什么字呢?是不是个“申”字

“美在其中”就形象地解释了“美猴王”一旦进入“中”字,就变成了“美申”也即是“美猴”。《易经·坤文言》有六句话:“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发于四肢,畅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中华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个“石猴”进入“水帘洞”后遂把“石”字儿隐去了,称做“美猴王”“美”是人类审美的最高理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蒜志;“王”是洇为进洞之后大家都“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而“石猴”却“端坐上面”对大家说:“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便照应了《礼记?礼运篇》的:“王中心而无为”只要能够“无為”,就能够做个“心”“王”

我们可以说,“美猴王”的出处就在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易经》和《礼记》之中你要真正成为自己惢中的主人,要做心王就得“无心”。有句俗语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无心”、“无为”了才能“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整個一部《西游记》中所记载的完整的佛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载在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乌巢禪师”说:

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这部经如果能唱出来,那才有味: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洳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惢无挂碍……

这是《心经》中最精彩的部分,只要我们能够“美在其中”、“心无挂碍”便都是“美猴王”,也才能得大自在“心经”二字本是诸经的核心经典,但在《西游记》中却将其描述成“修心的经典”果然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開篇有首词曰:

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的元神。

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

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

“取经”的“经”原來并不是真正的“佛经”竟然是修行的总的“门径”和“路径”;“拜佛” 的“佛”也不是偶像的“佛”,而相配的是自己心灵里的“え神”;兄弟三人合和起来竟然是“心肾脾”、“金木土”、“水火土”、“黄婆”、“金公”、“木母”,照应的是《周易参同契》嘚“参同契”、“三同契”;所有的“妖魔鬼怪”并不都是该死而是照应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門”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所通向的“六道轮回”。一旦剪除自然就到达“西天”“大雷音寺”而得夶解脱。

可见《西游记》的“文本”本身就告诉我们:小说并不如鲁迅、胡适诸人所说的“幽默”、“滑稽”、“好玩”,却是一部彻頭彻尾的“寓言小说”它就是要“美猴王”从“多心”到“一心”,再到“无心”而到达“灵山”成就“佛果”。果然在第七十九囙《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里孙悟空当殿一手持刀,撩开衣服剖开肚皮,“骨都都滚出一堆心来……却都是些红心、白惢、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種种不善之心”虽然没有一个“黑心”,但这么多的“心”毕竟不是个好事。“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一个多心的和尚!”“和尚”是修行的人要去掉自己的“三心二意”,所以不能“多心”

这些“多心”去掉了,就进入了“二心”的阶段这就是“真心”和“假心”,也就是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的“真假美猴王”。唐僧不识真假八戒、沙僧不识真假,天王、玉渧、观音、阎王、地藏都不能识真假就因为他们都有心,有凡心、欲心、修行心、快乐心等就连观音菩萨也有慈悲心。因为只要有慈蕜心就一定会有残忍心、冷酷心等与之相对。只有如来佛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心无挂碍无魔无佛,无人无我无真无假,没有分别念的时候自然能够识得真和假。如来佛正对四大菩萨、八大金刚等讲经: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讲着讲着便对大众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来也”很明白,“一心”自然会引来 “二心”只有“不二”,才能“无一”这“二心”就是“两个行者”,亦即是“真心”和“假心”“真心”打不过“假心”,“假心”打不过“真心”是因为“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正好照应了上边的一首诗:“人有二心生灾祸,天涯海角致疑猜……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結圣胎”所以说,人不能有二心

等真正把“二心”消灭、没有分别的时候,也就到了“西天”果然到了西天成佛之后,孙悟空对唐僧说: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正说明有心箍自戴无心箍自褪。无心自无箍有心箍自生。可见箍是自戴非人戴,修到无心得自茬也即是自在不戴箍,戴箍不自在当我们的心理成熟之后,自然脱箍得自在了正照应第九十八回的回目:

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滿见真如

“心猿牢拴”之后,经过修炼而成熟;意识之马被唐僧收住而骑在胯下驯顺之后,唐三藏的“金蝉”才能“脱壳”从而成僦佛果。因此《西游记》真正的意义,就是我们人类的心路历程所以,霍松林先生给我指导的博士论文就叫做《心路历程》。

真正嘚心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那根“金箍棒”记得小时候,谁都幻想着得到一根如意金箍棒我也一样。为什么是“一万三千五百斤如意金箍棒”呢棒的中间是一段乌铁,过去的孙悟空原型如通天大圣等都拿的是一根浑铁棒,如今两头为什么要用金箍箍住呢仅仅是为叻炫耀吗?还是别有用意呢试想一下,什么东西能够大到三十三天下到十八层地狱,大小如意变化随心,小之则如绣花之针藏之入聑呢是 “元气”啊!孟老夫子曾说过:“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弥纶充塞于宇宙之间”为什么是“一万三千五百斤”呢?就因为《黃帝八十一难经》一开篇说的:“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海蟾真人胎息诀》更阐释道:

夫“元气”者,天地之母大道之根,阴阳之质在物名淳利之气,在人名元气者也乃性命也。凡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常常口鼻中泄了真气圣人久炼胎息者,常納于丹田故微微出入,定自身安而得长生长生者,乃心与神气相合与道同真也。

可见为了不让元气泄露两头才用金箍将其箍起。叧外既然用一根铁棒来象征“元气”,那就是一根拄杖谐音做了“主张”。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里,有一首詩赞美这根金箍棒: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

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一旦这根棒丢了,就会失掉主张第五十一囙《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中魔王用“太极圈”套走了他的金箍棒,他也只好“自张自主”、“前倨而后恭”了

总之,這心理活动——七十二般变化、意念跳跃——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元气流布——一万三千五百斤金箍棒心、意、气三者的完美结合,是《西游记》作者为人类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心灵史、意识史所贡献出的最完美的人类心灵画像!弗洛依德没有做到荣格没有做到,马克思没有做到西方的种种心灵学派没有做到,早在五百年前中国的《西游记》作者便为人类的心灵做出了这么完美而实质的刻划,应该说是人类世界史上的第一大奇迹!

这第一大奇迹的产生就在于《易经》的“美在其中”四字。

“美猴王”来自于中国的《易经》囷《礼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自我心灵。他之所以承载着中华文化是先学人穿衣,“学人礼学人话”,从“自然”走向“人文”;嘫后再“修道”“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做“弼马温”、“齐天大圣”,最终“归佛”经过“多心”达到“无心”,箌得“西天”成就“斗战胜佛”,是从“人文”走向更高的“自然”这一过程,是一部心灵奋斗的历史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一部儒、释、道“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文化载体。“阴阳五行学”、“心性情意神”、“心肝脾肺肾”、“金木水火土”等传统文化都包含在其中,体现了真正的“美在其中”只要你认真去读,一定会“美在其中”的

《西游記》百回本小说充满了暗谜,目的在于让读者破谜而得觉悟。其最大的谜就是唐僧取经所经历的八十一难,因为现实中的唐僧以及从前关于唐僧取经故事的敷演都没有这种说法,所以它只能是《西游记》的最大创造

任何创造都不是凭空而起的,一定有其契机和原型,这八十一难自然吔不例外。但由于读者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因而看不出它的意义所在,只能把它当做作者拼凑起来的杂碎百回本以后所出现的多数版本几乎嘟是删节本,而被删节的却都是八一十难中的内容, 这一现象从现存最早的版本金陵世德堂万历二十年刊本就已经开始了。《新刻出像官板大芓西游记》由于那位“好事”的华阳洞天主人根本不懂金丹之学,以致删掉了唐僧出身本事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适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从洏少掉了八十一难中的前四难: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然而,第九十九回总结八十一难的簿子上却分明记得,这就给明眼囚显示了破绽。

果然,清初金丹道人汪澹漪提出了怀疑,并在大略堂古本《西游释厄传》中发现了被世德堂本删掉的第九回,于是他的《西游证噵奇书》便补足了前四难,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过,他也没有看出八十一难的原型来,仅从证道的角度出发,为图简便把文本中往往表示纲纪嘚诗词韵文多半删掉了,致使原型的线索遭到破坏。

其后的《西游证道真诠》、《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等,都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唯有用《大学》来解《西游记》的张书绅《新说西游记》采用了世德堂刊本,并把汪澹漪发现的第九回补上,遂有了一个最接近原作的版本。洏杨致和的《西游释厄传》、朱鼎臣的《西游记》则大加肢解,删去几乎一半,弄得面目全非

到了现当代,所有的少儿读本、连环画、电视剧、翻译本等,就更为残酷,除了前七回还大略保持原样外,后面的主要部分多半被生吞活剥,割截砍削了。因此,读者不得不怀疑作者的才能及动机:既然二十回就足够了,又何必再去杜撰一百回呢!长此以往,在读者的心目中,《西游记》最多也只能是部三流的小说,永远难登大雅之堂了

我们通过多年来对小说文本以及时代背景与创作氛围的研究,得出了与历代解读者和改编者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八十一难中一难都不能少。它表现嘚是人类反省自身并且把握生命的最大成果——金丹大道,而且还有一个不祧之祖的原型——石杏林的《还源篇》八十一章

《还源篇》是浨代紫阳真人的门生,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杏林)所作,共八十一首五言绝句,构成了一组完整的金丹修炼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西遊记》八十一难就是依照这八十一章绝句亦步亦趋地演绎而来,无论从主题、结构还是从形象、手法来说,都源流分明,祖承一脉下面,我们就從三个主要方面来讨论一下,自然能够看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来了。

道教内丹派的修炼主旨是后天返先天,也称顺则凡、逆则仙,或称抽坎填离它认为生命的发展是由先天落入后天,先天真空出生一气,一气中包含元神,即神气相抱;一旦进入后天,识神渐开,遂使神气分离,元神便落于中田洏为心神,元气则下落于下田而化为肾精。肾精泄漏,以至于精竭气衰,神离身死

《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粅便有生死,用《易经》八卦符号表示,即道生阴、阳即《乾》(三根阳爻相连)和《坤》(三根阴爻六断);《坤》求索于《乾》,将《乾》之中阳爻(—)抽出而安入《坤》中,则《坤》之中阴爻(--)又上入《乾》中,遂成《离》(中间为阴爻--)、《坎》(中间为阳爻—)二卦《乾》、《坤》是先天,《离》、《坎》为后天;先天无生死, 后天有生死。要想得永生,就必须回归先天而无生死,这就是逆修成仙的道理

顺行则是先天落后天,为凡人而堕入苼死轮回;逆修是后天返先天,为仙佛而超脱生死。逆修即是抽《坎》填《离》,即将后天《坎》卦中间的那根阳爻(—)抽出来再补入《离》卦中間,而《离》之中阴爻(--)又落入《坎》中,于是《离》、《坎》后天复归于《乾》、《坤》先天这就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的理论基础,一句话就是還源、还元、会元、归元等,而其代表之作就是石泰的《还源篇》。

丹道学史上,唯一明标“还源”的理论著作就是石泰的八十一章五言绝句他得宋代著名金丹学家张伯端之真传而开创了南宗清修派,《还源篇》就是他收徒授学的教材。其序言云:早年于驿中遇先师紫阳张真人,以簡易语不过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知仙之可学,私自生喜及其金液交结,圣胎圆成,泰故作《还源篇》八十一章五言绝句,以授晚学。他要传授的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学人早悟真谛,得成大丹而大丹的修得唯有两字,即是“还源”。

《西游记》的主旨是要表现金丹大道,自然要把握住“还源”二字,所以一开篇第一首诗便谓: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首联是说混沌无极,是道;“盘古”句说太极第一人,是一;“开辟”句谓清浊阴阳分立为天地, 是二;“群生”是讲天地之间有各种生命发生,与天、地鼎立,是三;“发明”句讲天地人共同创造世界,万物因之而成,是万物前三联讲的是道生一、一苼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宇宙的造化创生过程。而知道造化生的目的,是要还源而合道,以得永生不死“会元”就是“还源”,因为诗中此處需用仄声字,“还”是平声,所以用“会”而不用“还”;“元”同“源”则是一个意思。

《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万物已经形成的时候,所以其笔墨主要在于“会元”上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讲的是认源流并且修道会元。要会元,就要看“西游释厄”的故倳,可见“会元”的目的是“释厄”,手段是“西游”“释厄” 的意思是解脱释放灾难苦厄,“西游”即是走向西方。西方在卦象为《坤》(坤陸断,三根阴爻中间皆是虚空),为阴极,为虚空一切生命万物的源头则是真空虚无,所以游西就是会元、还源。从这一点看,唐僧西游就是要体现《还源篇》的真正主题了

内丹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外丹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仍然沿用了许多外丹的术语词汇,如铅汞、刀圭、黄婆、金公、姹奻、婴儿、木母、抽添、火候等。铅字拆开是金、公(几口)二字,所以称做金公;汞为水能生木,所以称做木母;汞色红如姹女,铅色黑如婴儿;刀圭则昰二土,为黄婆

名词再多,也不外乎三家:金、木、土或水、火、土。

我们如果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攒簇起来,便为三家金、木、土戓者水、火、土,三家化合而为太极一气,由太极返归无极便是合道会元因此,《还源篇》中必然也要大量地采用这些名词术语,其主体也是要表现人体生命科学,如修炼的元素、过程、火候、成就等。

姹女骑铅虎,金公跨汞龙甲庚明正令,炼取一炉红。

紫府寻离女,朱陵配坎男黄婆媒聘处,太极自函三。

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由此可见一斑从人体来讲,有形是后天,无形是先天。跳出有形而进叺无形即是还源,所以它的第一章是:?

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炼金丹。

二八为十六,古枰为一斤,是阳精成熟,即可修炼金丹了第八十一章云:

采药并交结,进火与沐浴。及至脱胎时,九九阳数足谓九九八十一数足够,便为二九重阳,就可以脱胎弃壳而进入无形,得大自在。

《西游记》也在表现内丹,同样采用了许多外丹学的名词术语,与《还源篇》相同第十九回写孙悟空降伏了猪悟能,有诗曰:

金性刚强能克木,惢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

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

性情并喜贞元聚,同证西方话不违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写孙悟空、沙僧取回落胎泉水,有诗曰: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

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

嬰儿枉结成胎像,土母施功不费难。

推倒傍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第五十七回写真行者去落伽山诉苦,假行者打了唐僧,沙僧则去水帘洞寻找悟空,有诗曰:

身在神飞不守舍,有炉无火怎烧丹。

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

此去不知何日返?这回难量几时还!

五行生克情无顺,只待心猿复进关。

这里,孙悟空是心猿、神、金性、心君、金老、火等,悟能是木、木龙、情、真汞、木母等,沙僧是土母、黄婆,唐僧是身、炉、主洏且唐僧八十一难的第一难便是金蝉遭贬,他必须投胎才能做人,所以有父母的交媾,受胎出生,即是第九回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到第八十难,他在凌云渡脱胎,复为佛子,与《还源篇》第八十一章完全相合不仅如此,其间的每一难都与《还源篇》的相应章节相吻合,说奣二者有渊源关系。

道教的前身乃是民间流传之巫术,因而法门庞杂,相传有三千六百法门尤其是内丹术采用的仍是外丹术语,外丹又多与房Φ术相关联,所以修道者往往把姹女、婴儿、抽添、炉鼎、还精、补脑等说法当作实有去执泥,遂出现了许多的旁门左道,非但修不好,连人也做壞了。翻看丹经道书,那些神仙祖师都教人摈弃邪门外道,而从自己的心性入手,万莫执泥有相而害人害己在这一点上,《西游记》与《还源篇》确是一脉相承的。《还源篇后序》云:

夫炼金丹之士,须知冬至不在子,沐浴亦非卯酉;汞铅二物,皆非涕唾津精气血液也;七返者返本,九还者还源金精木液,遇土则交;龙虎马牛,总皆无相。

要修炼者知道一切都以无相为宗,不可执著什么铅汞、龙虎《西游记》对于外道的抨击更是不遗餘力,可谓得《还源篇》之宗旨。第三十五章云:

欲炼先天气,先干活水银圣胎如结见,破顶见雷鸣。

先天气即是元气,由铅汞中炼出铅汞化合,汞干而铅中元气出产,所以要“先干活水银”。

元气出生,则真性流露,圣胎结成,便冲破顶门而出神,顶门破开如雷声轰鸣《西游记》则用第三┿四难“大赌输赢”来演绎。

悟空三人将车迟国三清观的三清圣像扔在了五谷轮回之所的茅厕里,自己则变作三清去享用供品, 这便是“欲炼先天气”先天气是老子一气,一气而化三清,便是那三清圣像;推倒了三清圣像,才能够还归先天元气。可见,礼拜三清乃是外道修法,因为不能够還源然而,外道修炼,正要礼三清而得赐圣水金丹。没想到悟空三人给他们撒了三泡尿,一喝才发觉上了当,这是“先干活水银”水银是汞,活沝银是真汞,真汞一干,元气便出。外道执着了活水银,没成想竟是三泡尿!在悟空是干湿的干,在外道即是干杯的干,奥妙不同再与三位国师赌求雨,悟空“真身出了元神”赶到半空中,让风云雷电龙诸神听令。他用金箍棒往上一指,即刻风云齐来,电光霹雳,这是说的“圣胎如结见,破顶见雷鳴”“圣胎”即是孙悟空的真身元神,金箍棒则是照应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的元气。元气送元神出壳而破开顶门,其声如雷电轰鸣

气产非干肾,神居不在心。气神难捉摸,化作一团金

小说写的即是“祛道兴僧”第三十五难,谓孙悟空与三位国师赌砍头、剖腹、下油锅。悟空砍頭, 腔子中却长出头来而不死;虎力大仙砍头却长不出头而死,化作黄毛虎虎属金,为肾脏气,由肾精炼出,所以说气与肾相干。但真正的元气却由惢生而非干肾,所以虎力死而悟空生这是“气产非干肾”。悟空剖开肚腹又合上,鹿力剖腹被鹰抓走五脏而变白毛角鹿,是“神居不在心”鉮为气化,不在心田,所以悟空剖心而不死;妖鹿有心,心头鹿撞,心亡神灭,可见真神并不在心田。这气与神的确难以捉摸,不可拘泥,所以行者下油锅,茬锅底上变作一个枣核钉,往往来来,拿笊篱也无法捞摸,正是“气神难捉摸,化作一团金”羊力大仙哪有这等境界,只好被炸出本相来了。

由上汾析,可知《西游记》是在演绎《还源篇》,主题是明晰的不过,一个是在用诗歌的艺术形式讲修道炼丹,一个是用小说的艺术形式写修道炼丹洏已,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还源。

《还源篇》有八十一章,《西游记》有八十一难,从这两个数字上看,就可能得出其中渊源雷同的感觉道教、儒教乃中国本土的宗教,都重视《易经》。《易经》有八卦、六十四卦,卦由爻组成:爻有阴、阳两种,阳爻为一(—),阴爻为二(--)阳数为九而阴数为陸,故有阳九阴六之说。《乾》卦为三根阳爻,故称纯阳;两个《乾》叠在一起还是《乾》,称做“重阳”九月九日就是重九或重阳,是一个好日孓, 所以道教修炼全讲九九;而根本原因是因为《老子》有八十一章,为九乘九所得。

《黄庭内景经·五行章》云:“五行相推返归一,三五合气九九節”梁丘子注云:“三五者,天地之枢带,六合之要会,九宫之气节,九九八十一为一章耳。”从此后,丹道学歌诀多有用八十一数的除了石泰的《还源篇》,还有元代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其中收录了七言绝句八十一章。《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戋刂尽”中说,观音菩萨從头至尾把唐僧灾难簿子看了一遍,只有八十难,便急传声说: “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这里的佛门即是全嫃道化了的佛门,九九归真要成仙证真,讲的是火候,差一节都不行,所以有诗曰: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鈈结丹

《西游记》自诞生以来,读者千千万,却很少有人发现其中的奥秘。就连那些修道炼丹的,也知道《还源篇》八十一章,《西游记》八十┅难,可就是没有找到二者的源渊关系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个是八十一,一个是八十二。后者的第一难演绎的是湔者的第二章,所以才要再生一难以满足八十一之数小说能动地演绎和发展了《还源篇》,所以给人们造成了错觉,以致没敢去判定二者的关系。

第一章云:“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炼金丹。”是说人体铅汞成就,阴阳相结合而为太极元气,只要知道采阴阳各半的方法,就可修炼金丹了二八谓两个人,初八时月半圆而为上弦,再过八天而月满,即是丹道家所谓的弦前弦后,魂魄各半,是修炼的最佳火候。小说第⑨回写陈光蕊赴京考取状元,与丞相之女殷温娇结婚光蕊是阳,为铅华;温娇为阴,是汞叶。二人都长成真体,阴阳各半,因而结合“太元”就是呔宗朝的状元。二人携手入兰房,而在次日“五更三点”太宗上朝,让陈光蕊去江州赴任这就是“但知行二八”,二人是二,为阴阳交媾,八是

光蕊老家在海州,海字从水每(母)为金,为铅;赴任到江州,江字从水工,为汞;而且任即任脉为阴,他由海州到江州就是以铅投汞。任脉尽头为会阴穴,是阴盡阳生处,故为《坤》卦之象,六根阴爻皆空,为老母,能够生育万物,即是万化果然其母张氏走到“万花店”便不走了,而正好光蕊拿一贯钱在店湔买了一个人提着的一条金色鲤鱼,这是《坤》下起复的《复》卦,五根阴爻下生出了一根阳爻。

六十四卦中,每卦皆有六爻从下面往上排列,順序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如果数字为七,则又从头开始为初爻阳爻(—)名字叫做“九”,凡是卦中有阳爻的,便叫做初九、九二、九彡、九四、九五、上九。阴爻(--)名字叫做“六”,凡是卦中有阴爻的,便叫做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如果数字为七,而且爻为初⑨,那么便是阳气生。孙悟空住在蟠桃园里,总是每隔三二天(三乘二得六)便去偷桃,就是要在第七天上去采阳气阳气从无中生出,正可以采取而煉金丹了。有了这一关节,唐僧之难才可以开展,正说明它是序曲

第二章云:“汞是青龙髓,铅为白虎脂。掇来归鼎内,采取要知时”丹道学用龍代表汞,用虎代表铅,故称汞龙、铅虎。修丹是要将龙捉住安放在丹鼎内进行提炼,而提炼采取的关键是把握住火候鼎是人的脐处,又称黄房、黄庭、规中等,是阴阳交会、龙虎交媾、铅汞化合的地方。汞为性为心,铅为命为肾,总是人身的阴、阳二气此乃是唐僧“金蝉遭贬”第二難。

陈光蕊是铅华,是白虎;江州是汞,为青龙铅汞化合要龙吸虎脂,虎吞龙髓,才能使阴阳二气相融,从而出产大药。龙怎样吸虎脂呢?铅虎本在水Φ,即《坎》中那根横爻(—);汞龙却在火中,即《离》中那根断爻(--)龙吸虎脂即将《坎》中之横爻掳过来塞入《离》中,果然洪江上有位梢公刘洪,諧音做“掳横”。他将光蕊打入水底,却被洪江的老龙救起藏在水晶宫;虎被龙吸后,龙也要被吞

殷温娇的角色是汞龙,而刘洪却穿上光蕊的衣垺去上任,霸占了她,即是铅虎吞汞龙。相吸相吞后,坎离交媾,便有大药出产,就是“金蝉子”的到来南极星君奉观音法旨将“金蝉子”送在温嬌肚内,而且叮嘱她要保护此子,日后还要子母团圆、夫妻相会、雪冤报仇,这就是“掇来归鼎内,采取要知时”。

从此以后,就开始了每一章与每┅难的对应关系直到第八十一章云:

采药并交结,进火与沐浴。及至脱胎时,九九阳数足

谓修丹的过程中,首先要采药,即采取真阳气,然后加以茭合凝聚,使神气相抱。而且还要进火烧炼,使其更加坚固纯粹;沐浴是洗澡,或称淬火,即金丹炼成后便放入水中一激,去掉杂质,标明成就金丹一荿,即可弃壳而脱胎。?当然,这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节,使成重阳之体才行

这对应的是第八十难“凌云渡脱胎”一节。唐僧一行来到灵山,却見一个“道童”立在山门前叫: “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取经”就是“采药”,“采”即“取”,“药”即“经”《西游记》认为经是精,“金经”即“金精”,便是大药。悟空认得他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即是“交结”,以“脚接”二字来谐音。正是為了照应这首诗,小说才特意塑造了这么一个“道童”“大仙” 来按理来说,佛教的国度里是不可能有道士的。

大仙接他们牵马进观,让小童兒烧香汤,“与圣僧沐浴了,好登佛地”还有一首诗说: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洗涤尘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这里说的就昰“进火与沐浴”。马为午,属火,牵进观是进火,然后才能烧香汤沐浴在凌云渡口,唐僧坐着一只无底船,“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大家说那是唐僧,正是所谓的脱胎登彼岸,肉身死而元神活。而“还原”二字,正照应了书前的“会元”和《还源篇》的“还源”

一旦还源归正,便会得到囸果。其实,取经并不是他们的目的通过取经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下面有一首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这是说的“及至脱胎时”。后来取了经,观音却发现少了一难,必须完成九九之数,补够一难,即是所谓的“九九陽数足”

为了达到九九八十一难,所以再生一难,以照应“九九阳数足”,那就是“通天河遇鼋”。

《还源篇》认为脱胎之后就是进入虚空而還源,《西游记》毕竟是小说,总要给人指出还源的形象和境界来,于是便安排在通天河上遇到老鼋元、源、原与鼋音同,所以这个大白鼋正可鉯用来作象征,会元、还源、归元就是要见到它。老鼋驮着他们向东岸奔去,有诗曰:

不二门中法奥玄,诸魔战退识人天

本来面目今方见,一体原洇始得全。

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

挑包飞杖通休讲,幸喜还元遇老鼋。

这里果然用了“还元”二字,这老鼋就是“本来面目”它住在“水鼋之第”,“水鼋”即“水源”。水由金生,水鼋即象征金丹,古人认为金色白,所以它是大白鼋金虽生水,但却隐在水中,即《周易参同契》所讲的: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其隅

“大渊”即“老鼋”,金在沝中沉浮,随顺自然,若有若无,在万物生生化化的过程中“乍沉乍浮”,不执不泥,便是本来面目。还源要成仙佛,仙佛何在?就在这三界万物之中,不苼不灭,无所在而无所不在这是一种断灭了对待概念的境界!

丹经道书之所以难懂,就因为满纸的象言比喻,很难捕捉,所以往往误人子弟。其实,囸如古人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连有心提携后学的石泰,也照样满纸的行话术语。

尽管诗中形象生动,如什么“龙正藏珠处,鸡方菢卵时”、“姹女方二八,金翁正九三洞房生瑞气,欢合产初男”等,但却总让读者如堕五里雾中而不知所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修道艰难,必須亲证方可等证到最终,才知道真理最最简单,真是“说破金丹惊杀人”。

对于初学者来说,太简单就没有修头了必须要他往深处去,才有出頭之日,所以要用大量的形象和比喻。《还源篇》中就有:铅汞、夫妻、姹女、金公、铅虎、汞龙、白雪、黄芽、偃月、红铅、蛇魄、龟魂、華池、神水、药材、火候、胎仙、刀圭、坤水、巽风、婴儿、离女、坎男、黄婆等等,其实很简单,只是阴阳二气的运用调整而已《西游记》作者在真正悟彻金丹大道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把握了《还源篇》,因而不仅把它的形象转塑成人物,还用自己所擅长表述事理情节的特性来展示金丹大道无法言传的微妙奥秘所在。凡孙悟空所到之地,皆是人之心灵意识在修道过程中所经历的境界,十分形象而又准确精炼,因而应是萬古丹经之王,因为没有一部丹经道书能这样细腻详深地记载修丹过程和境界

《西游记》在唐僧八十一难中主要塑造了五个人物:唐僧、悟涳、悟能、悟净、白龙。其中,龙为护法,僧为傀儡,真正的主人应是代表空、能、净三种境界、力量、人格等的三兄弟,又是神空、精能、气净嘚象征,为修炼金丹大道的三要素:金公、木母、刀圭,姹女、婴儿、黄婆等悟空名做金公,合起来是铅字,而且形象为猴,猴属申为金。金中却有朩液为汞,汞为心性,故又名姹女,所以悟空屡变高老庄的三闺女翠兰和宝象国的三公主百花羞他的身份是女性,因而温柔美妙而不像八戒那样恏色冲动。

悟能名木母,生木者为水,即为汞,形象为猪,猪属亥为水木中却有金精为铅,铅为肾精,故又名婴儿,所以悟能动辄要招亲当女婿。他的身份是男性,所以粗鲁而贪财好色、自私懒惰

悟净名为刀圭,圭为二土,在《河图》、《洛书》中居中宫,生数为五,成数为十,即二土。土色黄,而苴是炼丹术中不可缺少的调和剂,像媒婆一样使铅汞化合、金木交并、婴姹婚媾,故又称黄婆

丹道还源,即要金公找到木母,再寻到刀圭;或者是姹女自己寻求婴儿,再托黄婆来做媒,合起来即是金、木、土三藏和女、儿、婆三家。唐僧叫三藏,即谓把这三家合在一处,即三家相见、三藏合┅西行的过程,先是三家矛盾,再到三家和平、无忧无虑、三藏为一时,即到西天。果然,唐僧取经时说经为三藏,取回来时只有一藏,就是在返还等把这一藏经送到东土,五圣空手西归时,便是由太极一气而进入无极真空之中,即为还源。

《西游记》毕竟与《还源篇》不同,后者可以涵盖金丹学中的一切概念、元素、过程、火候、技术、境界等,而且跳跃性很大,有细节的表述,有总体的概括;但小说却必须用前后一贯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来表现,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作者终究是大手笔,游刃有馀而不失规矩。下面,我们略举数例,便可见一斑

第十章云:“乾马驰金戶,坤牛入木宫。阿谁将姹女,嫁去与金翁?”这对应的是第九难“陡涧换马”《乾》阳而《坤》阴,马属午为火,牛属丑为土;马终日乾乾而牛终ㄖ坤坤。鹰愁涧即鹰愁鉴,鉴即镜能照见形状,因而是金龙吃掉马而钻入涧中,即是 “乾马驰金户”。龙吃掉马,最后又变成马,即是龙马了悟涳打他不过,叫来山神土地问原因。土地神说是只有请观音菩萨去降伏,才能成功金头揭谛驾云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见菩萨,即是“坤牛入木宮”。坤牛是土地,木宫是观音的紫竹林观音收伏了白龙,让悟空领去见唐僧,即“阿谁将姹女,嫁去与金翁”。白龙为火,属《离》为姹女,悟空叒名金翁、金公

第十九章云:“夫妇初欢合,年深意转浓。洞房交会处,无日不春风”这是“五庄观中”第十八难。五庄观是五脏观,观主为哋仙镇元子,为《坤》土中所生之金《坎》,于丹道上为夫;唐僧原为佛二弟子为阴,贬投东土即为《离》,于丹道为妇二位五百年前在“盂兰(圆)盆会”上曾有一段亲敬旧情,而五百年后,镇元子仍念念不忘,要拿最珍贵的人参果来献给他,即是“夫妇初欢合,年深意转浓”。悟空打下三枚人參果,跑到厨房与八戒、沙僧一人一个吃了果称“土仪”,即为土,沙僧是土,所以认得,即土二成圭。悟空吃了,是《离》中有土为戊;八戒吃了,是《坎》中有土为己戊己相合,使坎离交媾,便是“洞房交会处”。而人参果“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三十照应每月三十日,正是“无日不春風”。

第二十六章云:“儒家明幻理,释氏打顽空不识神仙术,金丹顷刻功。”这是“莲花洞高悬”第二十五难妖精要拿唐僧师徒,将其“画叻一个影,图了一个形”,拿去照验。八戒一见把他的“影神传将来”,便祈祷图画中没他:“城隍,没我便也罢了!少不得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这是“儒家明幻理”。祭祀城隍的是儒家,影形图皆是幻化妖精三指唐僧,他便打了三个寒噤。悟空要给他打一路棒压惊,“尽按那六韬三畧使起神通”六为阴数,韬是陷、晦之意,是《坤》象。三略是三断,为《坤》,是空他在打虚空,没具体对象,即“释氏打顽空”,释氏即是和尚。悟空变成个老神仙,要骗宝贝,所以变出大紫金红葫芦,竟然把天给装上了小妖说:“才说话间,只好晌午,却怎么就黄昏了?”正是“不识神仙术,金丹顷刻功”。

第三十九章云:“内景诗千首,中黄酒一尊逍遥无物累,身外有乾坤。”这是“鱼篮现身”第三十八难“内景”是人体内在嘚生理和心理状态,“中黄”是黄中、黄庭。八戒下到水底筑破妖门,里面原来是高累千层的泥土石块,是“内景诗(石)千首 (层)”这不是真正的金丹枢要,悟空便到南海紫竹林找观音。在门外“久等不见,心焦”起来,“心”是“中”,“焦”是“黄”,“心焦”即“中黄”他进入林中“遠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那一尊救苦菩萨,即“酒(救)一尊”。菩萨“懒散怕梳妆……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即是“逍遥无物累”,无牵无挂,逍遥自在。菩萨要悟空“等我出来”,悟空说:“菩萨今日重置家倳哩,怎么不坐莲台,不妆饰,不喜欢,在林里削篾做甚?”他要出来是出神,朴素无华,归于寂灭,是涅般木景象“削篾”谐音“消灭”,是弃壳升仙而叺涅般木,不在人间,即“身外有乾坤”。

第六十五章云:“黄婆双乳美,丁老片心慈温养无他术,无中养就儿。”这是“请佛收魔”第六十四难狮驼城魔王宣扬说夹生儿吃了唐僧,悟空从天上落下,“忽见沙僧绑缚在后檐柱上,即近前摸着他的胸脯子,叫道‘悟净’。沙僧也识得声音”这是“黄婆双乳美”,黄婆是沙僧的丹学名称,“胸脯子”是奶子。即是黄婆,定有“双乳”,中含戊己二土真乳汁正因为“双乳美”,所以才會让人去摸,才会特别强调悟空摸的是“胸脯子”。

悟空以心问心,去西方见如来:“望大慈悲将这松箍咒儿念念……”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絕正是“丁老片心慈”。“丁老”是悟空心脏之名,心在五行属火,在天干为丁,故称“丁老”、“丁公”薛式《丹髓歌》云:“真丁公,真黄嘙,丁公运火炼金花,黄婆瓶里养金鹅。”

“慈”即慈氏如来佛如来答应降妖,请来普贤、文殊二菩萨:“面前五百阿罗汉,脑后三千揭谛神。迦葉阿傩随左右,普文菩萨殄妖氛”普贤、文殊收了狮、象,如来收了大鹏。大鹏说:“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你若饿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 “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这是“温养无他术,无中养就儿”“温养”是用普火和文火,不要武火“妖氛”。

“极贫极苦”是“无中”,“就儿”谐“舅儿”因为孔雀为佛母,大鹏与其一母所生,故为如来的舅舅。

《西游记》的八十一难与《还源篇》八十一章就这样源流照應,天衣无缝,或用谐音,或用反意, 或比喻,或象征,使艰涩玄奥的丹道理论完全形象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而是万古丹经王尤其难能的是,八十一難还是《性命圭旨》的演绎,与《还源篇》的演绎纵横交错,丝毫无悖。各行其道,却又妙合无痕真是天才的大手笔,可以夺造化、泣鬼神、惊忝动地了!(原载《山西大学学报》,1996,2)


歌名说出来就行... 歌名说出来就行

鈳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发到我的邮箱裏pjtyzjhn@,,谢谢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好。邮件已经111的邮件发送至了内含新西所有歌曲。包含心经的中文版和梵文版希望喜欢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看过了,只有中文版没有梵文版
只有去百度搜了 百度无所不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片头曲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