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小鼠在生命科学领域著名期刊有哪些应用

关注今日:2 | 主题:415689
微信扫一扫
【bio-news】生命科学领域四大美女知名教授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5年零23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生命科学领域四大美女知名教授
欢迎继续提名发掘DXY最受欢迎的美女教授 沈晓骅,1996年在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201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授,2011年,Science 以《聚焦中国科研:大国家,大科学》关注沈晓骅。现在,她成为2012年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名称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在2011年,沈晓骅在生物谷主办的“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上做了题为《干细胞多能性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精彩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科研概述运用跨学科生物手段,包括小鼠遗传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及疍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表观遗传学机理在干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和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人和动物个体所有类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并可以不断自我更新。胚胎干细胞的这两个特性使其不仅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用于细胞代替疗法,有不可估计的医疗用途和前景。高等生物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它们拥有一样的遗传物质, 但是不同的表观遗传信息。生物体发育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细胞中建立多种表观遗传信息的过程。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包括解析各类细胞特有的表观遗传信息,及探索它们是如何被建立,如何在不同的细胞中选择性地影响部分基因表达,从而决定细胞功能和命运。表观遗传机制的突变常和人类疾病紧密相联。我们主要运用跨学科生物手段,包括小鼠遗传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及疍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表观遗传学机理在干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和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将会提供重要的框架在系统和分子水平上认识表观遗传学机理在调控基因表达,干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促进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实现,并提供新颖的药物线索治疗癌症,为未来人造细胞的构建提供重要的设计蓝图。主要荣誉和学术任职贝尔(Bayer)优秀青年研究员,清华大学, 2010年 Claudia Adams Barr癌症研究奖,美国,2009年 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日最佳报告奖,美国哈佛大学,2008年 Adam and Mary J. Chrisman Award 奖,美国密歇根大学,2002年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名称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 2012年王媛
1970年生于济南,1993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及生化学博士学位,2002年到2008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The Institute of Massachussetts),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at Harvard University) 及国立环境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做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胚胎干细胞表观遗传学以及胚胎器官发育机制的研究,已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包括Nature,PNAS,Blood等一流期刊,其研究论文他引达200多次,并曾获Travel Award (美国血液协会), 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harles Terner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美国Boston大学)等奖项,并有一项专利申请。2008年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2009年3月回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担任生物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成立了干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回国9个月后已主持干细胞生物学领域973重大发展研究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并获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2010年,王媛教授在“干细胞技术与应用讲座”上发表了题为《 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精彩演讲。荣誉1.校长奖学金 (Presidential Graduate Fellowship), , 波士顿大学。 2.国家研究服务奖(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3.美国血液学研究协会年会Travel 奖 (Travel Award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nual Meeting), 2004, 美国血液学研究协会4.Charles Terner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2005, 波士顿大学 5.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2006,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研项目为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项目的主要承担人项目名称: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调控机理及应用性研究 项目名称:microRNA在胚胎血发生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 项目名称:microRNA在胚胎血发生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研究方向 microRNA在胚胎血发生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 SWI/SNF染色质复合物在ESC自我更新及分化中的作用 Cdx/Hox信息传导通路在胚胎器官发育中的功能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调控机理及应用性研究一、microRNA在胚胎血发生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microRNA在胚胎血发生中的功能(2)确定候选microRNA的调控靶基因以及所影响的信号传导通路(3)探讨血发生中重要转录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对候选microRNA的调控关系(4)鉴定microRNA对胚胎干细胞分化可移植血干细胞的影响二、SWI/SNF染色质复合物在ESC自我更新及分化中的作用SWI/SNF染色质复合物可通过改变染色质及核小体的结构而改变转录因子对靶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功能。最近的研究表明,SWI/SNF染色质复合物在小鼠ESC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以基因过度表达或knockdown等方法检测此复合物对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三、Cdx/Hox信息传导通路在胚胎器官发育中的作用研究以往的研究发现Cdx4可以通过改变Hox的表达谱度促进小鼠ESC的血发生,然而,Cdx家族成员在人血干细胞诱导方面的效应尚不明确。我们的研究发现Cdx家族成员在人ESC血发生前中期高度表达,且其异常表达与人类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Cdx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中对神经系统及心肌细胞等组织的生成亦有影响。已建立了Cdx家族成员的条件诱导及敲除的ESC株,拟利用ESC培养分化体系及动物模型,深入探讨Cdx家族在胚胎器官形成及人类胚胎造血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a. 建立Cdx家族成员条件诱导表达小鼠模型,探索其在胚胎及成体发育不同阶段中的作用;b. 利用ESC培养及分化体系为体外模型,研究Cdx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类型中,如何将上游信号传导给不同的Hox基因,以及其组织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等;c. 深入探讨Cdx家族成员及Cdx/Hox信息通路在人类胚胎造血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在人ESC特定分化阶段,不同Cdx/Hox家族成员的过量表达或knockdown是否影响永久造血的形成。四、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调控机理及应用性研究这方面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优化促进PGC形成的最佳体外条件;建立适合PGC生长的微环境。(2)利用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技术,建立特定基因过量表达或缺失的胚胎干细胞株及小鼠模型,探讨关键基因在小鼠PGC特化过程中的功能及体内转录调控模式。在人胚胎干细胞中创建稳定表达标志PGC特化的报告基因体系,以有效地监测PGC的形成,并利用此体系,优化从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PGC的条件,探讨关键转录因子及信号网络的调控机理。杨黄恬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分子心脏学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学习经历 南通医学院医学学士
苏州医学院医学硕士
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工作简历 南通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助教
南通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
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药理教研室客座研究员、助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IH/NIA)心血管研究室/分子心脏学室访问学者 2000-至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 2005-至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6-至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荣誊199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会员
日本世川医学奖学金
日本Weihala奖学金 1993 日本药理学会会员2000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2001 NIH研究者优秀研究奖 2001 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会员 2001 上海生理学会理事、副理事长(2006) 2003 中国生理学会理事200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理事(2007) 2004 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执委会委员 2004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2004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4 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防治缺血性心脏疾病手段和机制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获得者。带领的研究组建立了稳定的小鼠、大鼠到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体系和研究平台;揭示了内质网Ca2+钙离子释放受体调控的钙信号对胚胎干细胞细胞胚层分化和神经细胞分化命运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证明了胚胎干细胞细胞分化的早期心肌细胞已具备了功能性心肌细胞所必需具备的调控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分子基础和机制;并揭示了内质网、RyR2及内质网钙泵在心肌细胞分化的早期就参与兴奋-收缩耦联。揭示了间歇性低氧有效对抗致死性Ca2+超载和缺血/复灌心肌损伤的钠钙交换体、肌浆网、线粒体机制;发现了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E2F6、热休克蛋白27及PKC和CaMKII抗心肌缺血损伤等的新作用和机制。在SCI收录的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Proc Nat. Acad Sci USA、Circ Res、FASEB J、Cardiovasc Res、Mol Biol Cell等国际领先的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论著39篇;参编专著8部。培养了多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心脏科学的多学科交叉青年人才。先后作为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课题、重点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分题和重点项目。担任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与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和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和上海市生理学会副理事长、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Membership和Biophysical Society Membership。担任中国药理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编委、生理学报常务编委和Cardiovasc Res、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J Mol Cell Cardiol等国际专业杂志的论文审稿人。主要成果 证明了心肌存在着不同密度和亲和力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和内皮素受体亚型,揭示了其耦联的IP3信号通路调控心肌收缩力的分子机制;建立了Ca2+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和胚胎干细胞系, 向心肌细胞和神经元体外分化、及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的体系和分析手段,从基因水平直接证明了心肌ryanodine受体参与了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调控,提示了该受体在心律失常和心脏卒死中的重要性。;建立了研究胚胎和成体干细胞、尤其是鼠和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分化的一系列平台;揭示了由胚胎干细胞分化的不同发育期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特征;利用心肌type 2 ryanodine受体(RyR2)剔除的胚胎干细胞,证明了肌浆网在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的心肌细胞对Ca2+信号和收缩功能的关键调控作用,为移植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并证明RyR2对促进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和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在发现间歇性低氧可有效对抗致死性Ca2+超载导致的心肌损伤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生化、生理、药理学研究手段及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对其抗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和调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了膜肾上腺素α受体亚型、E2F6、热休克蛋白27和肌浆网Ca2+调控蛋白在对抗缺血后钙超载、改善肌丝敏感性和抗应激凋亡的新的作用和新机制,并证明CaMKII和蛋白激酶Cε在心肌保护中的新作用及线粒体KATP通道在维持线粒体的钙稳态,进而维持缺血复灌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中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不仅对深入认识细胞应激防御体系和低氧适应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内在细胞分子基础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为探讨防治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新靶点和治疗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颜宁 教授,博导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2007-至今  清华大学教授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的所有基因约有30%编码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膜蛋白在一切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约50%的作用靶点为膜蛋白。因此,对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意义及医药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研究手段有限,对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结构研究极为困难。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s)是膜蛋白的一大类,介导生物膜内外的化学物质以及信号交换。脂质双分子层在细胞或细胞器周围形成了一道疏水屏障, 将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尽管有一些小分子可以直接渗透通过膜,但是大部分的亲水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离子,药物等等,都需要特异的转运蛋白的帮助来通过疏水屏障。因此,转运蛋白在营养物质摄取,代谢产物释放以及信号转导等广泛的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疾病都与膜转运蛋白功能失常有关,转运蛋白是诸如抗抑郁剂,抗酸剂等大量药物的直接靶点。我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次级主动运输蛋白(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工作机理上。交替通路模型(alternating-access model)被用来解释转运蛋白的工作机理,在这个模型中,转运蛋白至少采取两种构象来进行底物的装载及卸载:一种向膜外开放,一种向膜内开放。有许多结构和生物物理学证据支持这个模型。但是,仍有两个最有趣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主动运输的能量偶联机制是什么?第二,在转运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触发了转运蛋白的构象变化?我们实验室使用基于结构的研究手段对次级主动运输蛋白进行研究,以期解决转运蛋白工作机理中的基本问题。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freelane 编辑于
怎么没有照片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无图无真相!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同问?我也是被标题骗进来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实验动物问答题 三亿文库
实验动物问答题
1、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概念是什么?
实验动物:主要围绕着实验动物种质培育、保存、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饲养繁殖与管理、质量监测、疾病防治、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等,开展有关研究,最终达到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探讨生命科学的疑难问题。
3、按照遗传学控制分类,实验动物主要分为哪三大类?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4、动物替代理论中的3R原则是什么?研究3R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一)减少 (Reduction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实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二)替代 (Replacement)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者说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三)优化 (Refinement)是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5、按照动物福利法,动物具有哪几种自由?
足够饮水和营养良好的食物;任何时间不受饮水的限制;免受痛苦和疾病的折磨;免受焦虑和害怕的折磨;能够表达正常生理学行为,如躲藏、犊和互相关照等。 7. 近交系的特征和生物医学应用价值 引种:繁殖用原种的近交系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等)。引种动物必须来自近交系的基础群。 近交系动物繁殖方法的选择原则:保持近交系动物的同基因性及其基因的纯合性。 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可分为: 基础群:严格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对动物个体记录要详细,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动物编号、出生日期、双亲编号、离乳日期、交配日期、生育记录和繁殖系谱等。基础群(包括血缘扩大群)的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基础群应定期对遗传特性和均一性、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环境等检查和监测。
血缘扩大群:种用动物应该来自基础群,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设个体繁殖记录卡,血缘扩大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其在基础群的一对共同祖先。 生产群:种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生产群动物一般以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应设繁殖记录卡,生产群动物随机交配繁殖代数一般不应超过4代 8.基础群动物保种方式: 平行线式:基础群中的每对全同胞作为一个家系,每个家系繁殖一代后选留一对动物进行全同胞交配,以此类推,以保持基础群。
单线式:基础群每对同胞交配繁殖一代后,选留其中一个家系,淘汰其他家系,选中的家系再留数对进行同胞交配繁殖,下一世代仍保留其中一对的后代,淘汰其他后代,如此一代一代繁殖保种。 综合式:基础群中每个家系作全同胞交配,每个世代每个家系留一对继续繁殖,若其中某一家系不能继续繁殖下去,则由繁殖力高的一个家系补足,以维持数个家系同步延续,以保证种群和延续 10. 封闭群和杂交群动物在生物医学上应用价值 ①群体遗传特异性保持相对稳定;③个体间具有杂合性,存在一定的差异;③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④繁殖生产能力较强;⑤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供应充足。 1)干细胞的研究 2)移植免疫的研究 3)细胞动力学研究 4)单克隆抗体研究 5)作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
11. 为什么要进行近交系动物的质量监测 证实个品系动物应具有的遗传特性,检查是否发生遗传突变和是否混入其他血缘动物以及是否发生错误交配而造成遗传污染等,以确保被检测对象符合给品系的要求。 12. 近交系大小鼠遗传质量监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统计学方法(监测生长发育、繁殖性状参数);2)免疫学方法(监测免疫标记),如皮肤移植法、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肿瘤移植法、血清反应法;3)生物化学方法(监测生化标记);4)形态学方法(监测外形特征),如毛色基因测试法、下颌骨测定法;5)细胞遗传学方法(监测染色体带型);6)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测DNA变异)。 13. 什么是皮肤移植方法 原理: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其组织相容性基因也应该是纯合的。由于移植物的接受或排斥取决于组织相容性抗原,若皮肤移植的供体和受体之间,基因是同质的就接受,基因异质的就排斥。
从每个品系中随机抽取至少4只相同性别的成年动物,进行同系异体皮肤移植。移植全部成功者为合格,发生非手术原因引起移植物排斥的判为不合格。常用的皮肤移植根据位置不同,分背部皮肤移植和尾部皮肤移植
随机取同性别4~12周龄的动物10只。编号并称体重,记录。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背部朝上固定,剪去被毛,消毒。在背部剪下直径5 mm~10 mm的皮肤左右各一块(其中一块用做自体移植,另一块用做异体移植)。将剪好的皮片翻转过来放入带少量生理盐水的双碟(直径 = 6cm)中,用眼科剪刀,轻轻地切去皮下组织至真皮,然后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冲一下。两只动物的皮片,除左侧皮片做自体移植外,右侧皮片循环交换,逆毛方向移植并使之吻合。覆盖涂过凡士林和青霉素G钠的纱布块,3~4层,用1cm宽橡皮膏固定,松紧适度。手术结束待动物苏醒后,把动物放入鼠盒内,并挂上标记卡片,10d后拆除包扎。 14. 实验室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动物的新陈代谢 动物的脏器重量 动物的生殖机能 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动物实验的反应性
15. 实验室湿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对动物的散热有显著影响 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与发育影响 导致动物一些疾病的发生 粉尘的影响 16.简述屏障设施动物的流动?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经检疫后)→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包装)→外部区域。
17简述屏障设施物品的流动? 物品→高压蒸汽消毒锅(已包装的消毒物品可经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毒液的渡槽)→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18.微生物危害分级标准是什么?
生物危害1级:对个体和群体危害程度低,不能对健康成年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生物危害2级:对个体危害程度为中度,对群体危害较低,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播。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但对实验人员、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危害3级:对个体危害程度高,对群体危害程度较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疫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外来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对人引发的疾病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危害4级: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高,通常引起严重疫病的、暂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动物致病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未知的危险的动物致病微生物。 19.小鼠解剖学特点? 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16,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度。 小鼠下颌骨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小鼠无汗腺,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静脉,两侧动脉。尾有散热、平衡、自卫等功能。 小鼠为杂食动物。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胃容量小(1.0~1.5ml),功能较差,不耐饥饿。肠道较短,盲肠不发达,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有胆囊。 肝脏分左、右、中、尾四叶组成。雄鼠脾脏比雌鼠明显大,可超过50%。淋巴系统很发达,性成熟时胸腺最大。小鼠没有腭或咽扁桃体,外来刺激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雌性为双子宫型,呈“Y”型,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乳腺发达,胸部3对,鼷部2对。成年鼠性别很易区分,雄鼠的阴囊明显;雌鼠可见阴道开口和五对乳头。幼鼠或仔鼠则主要从外生殖器与肛门的距离判定,近者为雌,远者为雄。另外,雌鼠肛门和生殖器之间有一无毛小沟,而雄鼠则在肛门和生殖器之间长毛。雌鼠比雄鼠有明显多的乳头。
20.小鼠主要品系、种群? (一)常用的近交系1.A系 2.AKR系3.BALB/c系4.CBA系5.C3H/He系6.C57BL/6系7.DBA系8.NZB系9.AFB系 (二)封闭群1.昆明小鼠2.NIH 白化3.ICR 白化4.CFW 白化5.LACA 白化 21.地鼠的解剖学特点?1.头骨较长,门齿孔小,臼齿呈三棱形,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16,门齿能终生生长。 2.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颊囊。颊囊缺少腺体和完整的淋巴通路,因此对外来组织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可用于异体移植。中国地鼠颊囊容易翻脱。 3.在臀髋部有一种腺体,当地鼠处于性兴奋状态时,分泌物会使局部皮肤湿润。雌性地鼠不如雄性发育完全,腺体外露也不明显。
22.地鼠生物学特性 ? 1.生活习性:中国地鼠,灰色,个体小,体长约10cm,背部中心有黑色条纹。白天基本上睡眠,行动笨拙。昼伏夜行动物,一般在夜晚8~11点最为活跃,运动时腹部着地,行动不敏捷,巧手营巢,牙齿十分坚硬,可咬断细铁丝,兴奋时发出强烈的金属性音响。地鼠好斗,雌性比雄性大而且凶猛,受惊时会咬人。除发情期外,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
2.采食性:有很强的贮食习性,可将食物存贮于颊囊内。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一般深度为3.5~4.5厘米,直径为2~3厘米,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通过颊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
3.嗜睡性:睡眠很深时,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时误认为死亡。室温低时出现冬眠,一般于8~9℃时可出现冬眠,此时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基础代谢率均降低。室温低于13℃则幼仔易于冻死,室温最好保持20~25℃,相对湿度40~70%。
24.地鼠生理学特点 1.地鼠生殖周期短。金黄地鼠性周期开始出现年龄为30~32日龄,妊娠为16(14~17)d,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哺乳期20~25d,离乳后雄鼠2月龄,雌鼠 1.5月龄可配种。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每年可产5~7胎,每胎产仔约7只。平均寿命2~3年。 2.出生仔鼠体重2~3.3g,离乳时体重可达25~28g,成年体重约为150g,雌鼠体重比雄鼠稍大。成年中国地鼠体重约为35g,雄鼠则比雌鼠大。 3.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特别,封闭群内个体间皮肤移植常可存活,并能长期生存下来,但不同群体间移植则100%被排斥。 4.中国地鼠(黑线仓鼠)与金黄地鼠解剖生理特点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中国地鼠的染色体少而大,二倍体细胞 2n=22,大多数能相互签别,定位明确,尤其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极易识别。无胆囊,大肠长度比金地鼠短1倍,但脑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1倍。
25.豚鼠免疫学应用? 豚鼠特别是老龄雌鼠的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是所有实验动物中补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动物,其补体非常稳定,免疫学实验中所用的补体多来源于豚鼠血清。豚鼠是速发型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是过敏性休克和变态反应的首选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豚鼠>家兔>犬>小鼠>猫>蛙。 26.兔的生物学特性? 1.家兔属恒温动物可用于热原检测正常体温在38.5~39.5℃之间,对致热物质反应敏感,适于用作热原实验。汗腺不发达,在高温环境下主要通过浅而快的喘式呼吸和耳部血管扩张来散热。适宜的环境温度因年龄而异。 2.家兔在正常生命活动中有两种换毛现象,一种是年龄性换毛,一种是季节性换毛。3.不同品种的兔性成熟年龄有差异4.家兔是双子宫动物 5.家兔有特殊的血型和唾液型。6.家兔具有产生阿托品酯酶的基因,即使吃了含有颠茄的饲料后,亦不会引起中毒症状。这是由于阿托品酯酶破坏了生物碱所致。7.家兔正常体温39.0℃、皮肤温度33.5~36℃。 一般特性:生活习性 听觉嗅觉灵敏,胆小怕惊;群居特性 虽有群居特性,但很差,好咬斗,喜干怕热;夜行性 昼伏夜出,除觅食外家兔在笼中白天很安静,夜间较活跃;嗜眠性 白天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食粪性
27.兔饲养管理 家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保证纤维素的供应 2.饲料的喂给采用定时定量3.掌握适宜的喂量4.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5.保持安静6. 饲养室温湿度应控制在16~28℃的范围内,相对湿度40%~70%。
28.犬的品种? (一)小猎兔犬:短毛形态和体质均一,禀性温和,性成熟期(约8~12个月)早,产仔数多等优点,而且对环境的适应力强、抗病力强,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实验用犬(二) 四系杂交犬(4-Way Cross) 外科手术用犬,躯、极大胸腔和心脏等优点,取Samoyed耐劳和不爱吠叫的优点。 (三)黑白斑点短毛犬 (四)Labrador犬
一般做实验外科研研究用。(五)墨西哥无毛犬
29.裸小鼠的主要缺陷特征? ①被毛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全身形似无毛,呈裸体状;②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上皮细胞,这种上皮细胞不能使T细胞正常的分化,因而免疫力低下;③细胞正常,成年裸小鼠的NK细胞活性较高,但幼鼠的NK细胞活性相对低下。 30.裸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①在组织移植(人类肿瘤)研究方面 ②在肿瘤药物治疗和肿瘤免疫研究方面 ③免疫和遗传研究方面 ④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机制的研究方面 ⑤其他方面的研究
31.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遵循动物安乐死的原则。1、颈椎脱臼法2、空气栓塞法3、急性大出血法4、吸入麻醉剂致死法5、注射麻醉剂法6、其他方法 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亚系(Substrain):是由同一个近交系分离出来的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品系。支系(Subline):是指品系或亚系经过人工技术处理后称为支系。
重组近交系:是指由两个无关的近交系杂交后产生的F1代,再互交产生F2代,然后进行全同胞交配连续20代以上育成的近交系。 重组同类系:是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中的一个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再经过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转基因动物: 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群体: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后代共享一个基因库的可以是生物的一个种、一个亚种、一个变种、一个品系或其它类群的所有成员之和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远交群杂交群: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叫杂交群(hybrid strain)。普通动物:指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清洁动物: 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除普通、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向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细菌。势力范围:是指某个个体保卫某个地区不允许其他个体侵入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隔离环境: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环境内。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动物模型的研究,实质上是有关实验动物的应用科学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建立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病称之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以物理的、和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方面的改变称之为
联系客服:cand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