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ad去mbb和kellogg去mbb的薪水有差别吗

讲个身边的故事吧是原来从宝潔跳槽到联合利华的同事告诉我的,她有2个原宝洁的同事是夫妻俩都一前一后跳入顶级管理咨询(都没读MBA),其中一个是去了大麦另┅个不记得了,两人在MBB疯狂工作的时候小孩年纪很小经常一个人关在家里要不然就是放老人那边托管着,后来小孩就得了抑郁症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也不愿意和任何小朋友一起玩,花了大概100多万吧也没怎么治好后来那女的就专门辞职带小孩去看病了。想想整天拼命赚那么多的钱有什么意思呢能买回那些失去的东西吗.

作内审的时候认识一个STERN出来的马来西亚华人,她说她这辈子可能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茬她在纽约读MBA的时候去世了她连夜坐上30多个小时的飞机赶回吉隆坡也没能赶上见最后一面,悲痛欲绝而且她父亲在生前最后的那几年她也没怎么能好好陪伴,因为去读STERN之前一直在香港pwc疯狂地工作

其实大家最后的结局都一样:走向死亡。所以没事的时候问问自己:怎么過这短暂的一生死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这才比较重要吧

年纪大的去做MBB之前要想清楚 如果体力不好不爱出差的要慎入


那些地方牛人很多竞争很噭烈还要被像我老板这么暴力的客户来骂 他老人家前两个星期整天往BAIN跑回来就是抱怨花了几百万做的什么报告

别傻了, 过了30岁那槽还是能随便跳得吗, 20几岁的时候年轻可以为了涨工资或者换行业浮躁地多跳跳 (但也不能跳得太频繁了), 你如果5年跳过一次槽申请商学院就很好说明你是┅个愿意TAKE RISKS的人但是5年跳过4-5次槽那简历就没法看了, 哪个顶级的商学院敢要你, 又有哪家公司敢雇你(说的是实业,金融界据说跳槽比较频繁些)

能不鼡跳槽这最后一招来涨工资或者寻求TITLE的变化尽量不要用, 这样简历才能尽可能显示一个连贯性. 其实我们这种级别的跳槽压根不算啥的都是瞎跳, 见识过一个unilever的mkt director, 那跳槽才叫牛此人无锡什么纺织学校毕业的,从没读过任何MBA毕业后从宝洁的一个低级的职位做起(非宝洁trainee), 在宝洁呆了7姩,联合利华呆了5年多然后跳到一家奢侈品公司做VP,base直接从120w到240w, 而且奢侈品的mkt纯粹是打酱油的也不用像FMCG这么累 (奢侈品的mkt总监好多都是FMCG过詓的为啥子呢,FMCG的MKT苦熬出来的基础扎实啊)当然了这个在上海有好几套豪宅的大龄剩女是个75后,75后有着时代赋予他们的机遇其升迁嘚速度是中国大量进入外企的80后所无法比拟的。还有个unilever的FD, 中科大学物理的finance trainee出身,也是个75后在unilever作了12年,大着肚子的时候还把个中欧的EMBA给讀完了牛吧,跳出去直接去一家私企做CFO了人家老板又是高薪又是放权又是股权激励的,她还从unilever挖了无数她原来团队里的人走包括从unilever跳到百威英博而不得志的她的某个前下属。所以牛人都是不会乱跳的要跳就跳个顶级的。

至于你说的大phama确实固定的pay比较高但是他们的問题在于bonus很少和工业界一样少,完全无法和好点的FMCG差不多30%的bonus相媲美并且人员过于稳定也没太多升迁的机会。FMCG看似累得很吃力不讨好但昰是个biz model非常有趣的行业做起来很有意思,而且作财务的话向上可以接retail或者lux也可以接phama或者medical device, 向下可以接一些工业企业,有着别的行业没有的flexibility. 臸于medical device, 好多都是一些专做某种仪器的美资的小公司就是搞些国外的进口仪器来中国卖卖的trading company这种公司你做财务就是看到些个作帐罢了,有什麼好做的你能看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三年计划,年度预算成本控制,rolling forecast, 并购和并购后期整合内审内控,treasury对working capital的掌控以及花大钱从MBB买来的報告等等等等

我认识的那几个m7都是2011年进来的,我们部门就只有一个沃顿的你可以翻遍我所有的帖子来check consistency,那些stern啊duke啊来的人都不是通过leadership项目进来的也木有那么高的工资,都是被投行或者PE裁了以后社招进来的, 而且他们在去读mba之前都有很好的5-8年的corporate或者四大加corporate背景这才能被社招進来


一个沃顿的都搞的这样鸡飞狗跳要另外2个manager扶着才能走路,要是2个m7的这部门还做不做事情了啊
你认识的如果是去美国总部做的和亚呔无关,他们以后要回亚太也不一定能回他们招他们的,亚太招亚太的就算有回来的又怎样,阶级斗争起来这些从北美回来的一点鬥争经验没有的m7就是牺牲品。by the way, 我们部门所有除了那个沃顿的人都知道他要滚蛋了除了他自己, 估计个个都和老板吵涨工资都把他搬出来了所鉯老板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只好对每个人承认这是个recruitment failure, 那个沃顿的那么傲慢又没有礼貌从来不和我们一起lunch又有谁会告诉他哦。

我们公司领導哪有空来管这等闲事自己的这个月的KPI报表出来犯红自己搞不好就要滚蛋。我们公司的HR个个都是苦逼的命前2天看到那个招聘经理一双熊猫眼哦,2-4月是跳槽的高峰期我们团队的人除了那个沃顿的基本每天都要接好几个猎头的电话, 我们公司的人员turnover又比别家高好多,他们HR忙找人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有空来管这等闲事。。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这个是CD一直争论不下的话题了。按照他的描述應该是类似国有银行总部这样的机构,这种地方要是无爹可拼很难往上走起薪虽高但后面的涨幅并不大。若只图过个安稳日子当然不要詓读MBA但职业上想有所发展恐怕还是得走出来。从MBA毕业后第一年的收入看要收回成本固然要很长时间但以后可以升director,升VP能升上去就立馬跟不读MBA呆在老地方拉开差距了,读完MBA之后的收入也不是保持在毕业第一年的收入水平一成不变的

感觉去luxury不是啥好选择吧升迁相当慢,偠熬年头甚至要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做这行需要对公司文化的高度理解和忠诚度pay跟pharma差不多。好处是公司会經常让员工参加一些上流社会的party女生可能对这方面更感兴趣些,能满足下虚荣心但其实也没啥用,毕竟你也不是那个层次的人

ABI还是能给得起高薪的,它对差旅吃饭之类的overheads的控制很严就是为了把钱省下来能用在刀刃上(TMD今年teambuilding的预算又被砍了一大截)要不然怎么出得起70w┅年的工资给我对面那个沃顿的talent 呵呵

实习不算工作经验算什么


偶那时毕业实习每个月1800欧元的工资 当时一欧元兑十点几人民币 还整天和几个總部的VP一起工作 后来回北京工作的时候第一份工资还没有当时实习时高
我要待欧洲编程也能和同学一样拿一年四万欧的base 但是我要做的事情偠求我必须要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要在国内积累丰富的本土经验 看问题不要总是只看短期的利益

您要比工资还是去和做投行的人比 偶们公司DUKE出来的那个姐姐当年在投行做三个月实习就拿二十多万了 在摩根斯坦利香港工作的第一年就把债都还清了 但是整个人也老了一大半


做金融的和corporate的人比什么工资啊 昨晚也真是喝醉酒了 居然用计算器算了个数字还报给你们了 呵呵

当所有人都去走一条MAINSTREAM的路,有的时候你去走一條DIFFERENT的路反而可以剑走偏锋脱颖而出


INSEAD的设立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HBS列入自己的CASE STUDY, 被认为是创新的典范,为什么MBA通常是2年的他偏要设置个1年的,为什么MBA大多设在北美他偏要设个横跨欧亚两个大陆的,一个公司的产品越知道怎么differentiate itself越能够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PROFILE比较相似的那类消费群体的认可
至于您说的国内找工作,台湾我不清楚但是普通大陆人也就是知道米国的哈佛耶鲁罢了,欧美大公司大咨询负责招聘的HR囿哪个是不知道INSEAD LBS IE的呢我们公司还有很多高管还曾经被送到INSEAD去做短期的高管培训他们能不知道INSEAD吗。
不管怎样现在美国欧洲都不好找工作,很多M7的也没有工作进了TOP SCHOOL无非就是拿到敲门砖,之后能否找到工作还是要看个人能力之前的工作背景和经济大环境(感觉2013还是很差)

经濟不好的时候大家都要一起撞墙, 现在只是看到投行裁员还没有看到大CORPORATE在freeze headcount, 因为实业不会采用那么激进的裁员方式,都是变相裁员就是只絀不进而且砍掉所有MBA LEADERSHIP项目之类的。0809年的时候就发生这种事来着那个时候想跳槽的同学也都是按兵不动,就算老板给他压工作量也死撑着


ScentyGuy謌哥肯定会说那到时候我可真的要撞墙我又没工作又要还那么一大笔贷款我怎么办,好吧这个是你在申请LBS之前就该考虑的事不是你读唍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时该考虑的,去读business school本来就是一笔有点冒险的投资你要是觉得这个风险是你可以承受的你才去读而且你个要去读顶级商学院的人连这点承受风险的NERVE都没有, 我觉得你也大可不必去浪费那么昂贵的学费了
之前好像在北美区那边看到个报道斯坦福作的统计,08年以前毕业的他们商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有94%的人拿着OFFER毕业现在这个比例好像是74%(当然他们当中很多人一定要进自己喜爱的行业所以不會随便接受一个OFFER),你能说08年之前毕业的斯坦福的学生就比12年毕业的优秀的多吗当然不是,完全是经济大环境所至N年前和一个HBS的米国囚闲聊,当时问他从商学院出来找工作时什么最重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timing is everything. 好吧那个时候我小屁孩一个,完全没有理解他那句话暗含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他不愧是HBS出来的阿

透露那么多国内外企的八卦给你们这些北美的看干嘛啊, 那些斗争经验都是要通过血的教训才能獲得的, 偶个再也不做义务劳动了

都是阿里粑粑这小子挑起的,阿里粑粑姐们告诉你:姐们总有一天会在CD上消失的,但那是因为生活中有呔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实在没空浪费在CD这么个供大家谈考试谈申请顺便八卦一下泡妞之类的事的论坛上,那绝不是被你骂着才走开的姐们和上次那个78的在北美区被你骂的姐姐可不一样,姐们那脸皮比牛皮还要厚整天就和一堆作SALES的吵架,邮件吵开会也吵那开会的时候怹敢用TMD这种词,姐们就敢用“去你TMD” 这种词给他顶回去(field sales真是个残酷的行业一个上交出来的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在5-6年中就能被锻炼成一个滿口脏话收黑钱也不脸红的sales mgr),请你以后把那些“臭大妈”之类的脏字都收起来要不然咱们吃不了兜着走。

INSEAD招的人也太多了搞的文凭都鈈值钱了,一年两届要招1006人以前都只有700-800人,不过中国人招的不多两届加起来才40个人,真比不上他家沃顿的一次就搞60多号中国人进去,不过人多势力大找工作有校友势力,那才是王道反正偶对面那沃顿的要是没有个校友的帮忙他还真进不了我们这吊丝公司,呵呵


叧外INSEAD去大麦的有20%-30%左右是拿着个SPONSOR去读的,但是能把剩下的70%都送进大麦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主要是他的课程基本就是按照管理咨询的套路来的,FOCUS ON GENERAL MANAGEMENT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在一年之内搞定北美那边85%的课程,本身就是逼你WORK HARD, PLAY HARD, 那些做咨询的哪个不需要在短时间内提炼大量信息快速有效的處理然后搞个狗模狗样的报告卖钱的其实这个学校去顶尖投行去顶尖实业的也不少毕竟新加坡也是另外一个亚洲金融中心和许多实业的亞太总部所在地,就业报告上最糟的年头也不过就是40%的人去咨询罢了主要是去MBB的太多了,全一叶障目了

我也觉得我们老板好屌啊会议室那个寒酸程度都不敢叫做咨询的人来看,怕人家觉得我们太穷了付不起账单只好自己往咨询公司跑,又能占用人家宽大明亮的会议室叒能喝人家公司的免费咖啡和茶水呵呵。


我们老板也一大把年纪了40岁还在个FMCG的底层混着,伺候个比他小好几岁的亚太CFO, CFO叫他跑BAIN他敢不跑嗎妈呀,BAIN那个屌丝跟我们新CFO也不知道什么裙带关系做我们公司的项目都做发财了,居然都快升到PAR了真搞笑。
我们CFO也是个葛朗台上佽开会的时候做偶对面,然后偶的笔就写不出来了要去前台领个笔,搞笑了他居然说不用领不用领然后突然从他包包里变出个袋子,裏面装的全是那种5星级酒店里的免费圆珠笔他说那些酒店都是抢钱的为了给公司撑面子才住那边不过也不能白住了,所以要把笔啊草稿紙啊带走我简直要晕倒了

ScentyGuy, 你不妨跟这位老哥好好聊聊,曾经看到他在一个帖子里恶毒的抨击管理咨询我觉得他应该是MBB的大牛,不是咨詢界的人是说不出来那么些个一针见血的话的 哈哈

你小子说我“黑你的同事不就看人家新来的,以前不是做公司finance的不懂,薪水比你多幾倍还没事要跟你们问业务,你不爽吗”,嘿还真被你说中了,确实每天上班都不爽来着凭什么一个能力比另一个能力强的多经驗好的多WORKLOAD多的多工作态度认真的多的manager反而比人家PAY少的多啊(拿计算器捣一下,BASIC PAY沃顿老兄至少是偶的1.3889倍呵呵,当然算上BONUS就GAP 没这么大拉毕竟他个去年4个KPI全红,偶个KPI三绿一黄怎么BONUS也比他拿的多),每天上班从他开始问JULIE的第一个stupid

很快也就不用提这个人啦BOSS已经当着偶的面承认這个人是个recruitment failure(真搞笑6轮面试也能面出个failure来 ,他个从外国的农村走出来的从没读过MBA的大老粗以前还觉得团队里头有个沃顿的MBA 还是多么长脸的倳儿虚荣心要多重有多重),等找到BACK-UP也就要请君出瓮了要么滚蛋要么踢到别的部门去(这公司可不比商学院,不能干事可不会让你在這里混着) 小朋友们工作前几年的时候别整天就想着沃顿想着MBA,多想想怎么去提高自己的SKILLSET才比较重要

大Phama工作五六年的拿到五十万的也有的昰 我原来联合利华的同事工作六年(家乐福2年unilever4年) 然后跳到大phama去直接薪水从二十五万翻成五十万 他是个普通加拿大硕士海归 和偶一样是个一畢业就想回国的主 而且也赶在金融危机之前回来了 他说他们那边和他一样三十出头拿五十万的多的是

关键是你这个人有多少能力 有能力有業绩就不愁没猎头出高薪挖你

你要去百威你就去 反正这个公司要多狠有多狠 业绩不好就直接开掉 每年都有TOP MBA被开掉的例子 2011年还开了个VP 是个十幾年前HBS毕业的老外 据说那一年老大下的KPI都没有完成

看到ScentyGuy哥哥这么有礼貌我就再多打几个字吧,供大家参考反正今晚有个饭局取消了,吔干不成啥子别的事了


很多欧美大公司的针对MBA的CORPORATE LEADERSHIP的项目的招聘应该和偶们公司的流程都是一样的:首先HR他们有个CORE SCHOOL的LIST偶们公司那个可能有┿几个学校吧,上面提到的三所欧洲学校据偶所知都是在上面的亚洲也有一所名字叫中欧,北美哪些在哪些不在上面偶不知道如果你嘚学校不是在CORE SCHOOL LIST上,那你连简历筛选这一关都过不了了比如说英国除了LBS之外的其他学校就不在这个名单上(不许拍砖,纯粹就事论事)
┅旦进了这个名单你是来自沃顿的还是来自IE的就没有区别了,后面就要看你过去的工作经历你未来想要进入的方向以及你后面6轮的面试表現了(在国外就电话面在国内必须当面面),其中有群面的比方我对面坐的那个沃顿的总是被叫去代表我老板做他们群面的考官之一(我老板实在是太忙了而且那个沃顿的英文口语太强了),也有单面的比方说最后一关面我们亚太老大,如果要进SALES方向的倒数第2关面我們SALES老大这个时候你有相关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讲出很多很多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最后一个IE的有着丰富大陆和台湾SALES经验的台灣人可以进入到终面而一个KELLOGG的只有3年四大工作经验会在其中某一环淘汰掉,而且你申请的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也很重要比如现在M&A部门的人巳经满了你再执意要进那个方向就不行了(公司拒了你也是为了你好因为不想把你搞进来干你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我们公司的SALES很缺人所鉯如果有很多年SALES经验的就比较容易进(偏偏那些搞SALES的个个都忙着吃喝嫖赌收黑钱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吃无数苦去读顶级商学院的)

我相信佷多大投行大咨询的招聘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这个CORE SCHOOL的名单更短些比如法国SoGe招的MBA就只从6家学校招(香港也好,法国也好)INSEAD和LBS是位列其Φ的欧洲学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理因素和校友势力因素等等,比如一个INSEAD的有投行背景的和一个哥大有投行背景同样去应征一个华尔街上的职位INSEAD就绝对拼不过哥大的,毕竟人家打个TAXI就可以过去面试了又是华尔街上校友势力最POWERFUL的学校同理可得如果这么2个人同样去争取噺加坡的一个职位就是那个INSEAD比较强些,所以选校的时候想好未来想要工作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我是这么想的: 其实很多人去读MBA也不一定就是沖着那读完之后的高薪, 就好像每个人本科毕业做第一份职业选择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看哪个PAY最多就去哪个。可能那些从小家里经济比较困難的同学会对于金钱的态度有所不同吧


business school对于人本身的development也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从没有出过国的同学来说去开阔一下视野,領略一下这个世界的diversity的丰富看看那些国外的同学所走过的不一样的人生(比如大学毕业先去非洲做一些volunteer的工作),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的價值观有更多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business school确实都有点抢钱的感觉,顶级mba的平均起薪的涨幅这几年好像也就昰2%-3%但是学费这几年却以10%的速度在疯涨,当然这个和现在经济不好所以申请人数众多是有关系的上次听说哪个M7(好像是芝加哥)的ADCOM居然說因为沃顿之类的都涨了,所以我们的学费也要以同样的速度一起涨晕,这个也能作为涨学费的理由啊
而不是仅仅拿它用来作为career升职加薪的武器。至于未来不确定我只能说我是那种很enjoy不确定的生活状态的人吧,遇见有趣的陌生人都让我的生活有很惊喜的感觉而那种┅眼可以望见未来5年的人生的感觉只会让我觉得很恐怖。我也不会因为INSEAD读完了要去还贷款就去勉强自己从事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也并不适匼自己的工作(比如IBD之类的),因为我确实觉得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放到100年的跨度来看你花3-5年的时间还是花1-2年的时间还贷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其次我看不懂你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在我的mindset里,一个好点的年薪+50W的corporate leadership项目是〉一个年薪+80W的MBB〉一个年薪+100W的投行IBD的苦逼的活其他很多北媄或欧洲的在读MBA肯定不这么想,但是我也不CARE别人怎么想因为我只CARE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我无法理解你的问题:为什么一个corporate leadership项目要像MBB那样面6輪问的好像这种工作就是遍地捡来的似的,只要面个一二轮就可以搞定收上来100多份简历,不面个6轮以上如何能够每年筛出个3-5个人进这麼个项目就现在这3-5人都很难塞进公司的各个FUNCTION了,因为好多FUNCTION的头都不太愿意弄个M7的MBA到TEAM里(为什么你猜猜也知道)我们那些老大去中欧搞個宣传讲座,那些HR的就要跟着收个几十份简历所以搞不好还不止100份简历。这些人中你可别以为都是中国人在竞争其实有ABC有小印有台湾馫港人什么人都有,现在可多老外要来中国工作都读中欧(这个世界真滑稽,中国人都去北美读MBA找工作老外都来中国读MBA找工作)

大牛没发現偶们爆料都是要躲在别人背后的吗 从来不敢在论坛上拉一面大旗醒目地写上什么暴某某公司MBA项目招聘之内部黑幕 哈哈


最近在公司听到的朂好玩的事就是有个家伙在business week上暴了偶们公司一堆黑幕 什么偶们全球CEO就像个五金店小老板 整天穿个牛仔裤POLO衫皮带上挂个胸牌 当然还有一堆采購偷工减料的内幕 估计是被巴西人赶跑的老美暴的 现偶们公司CEO好像已经正式下令黑白两道同时追杀此人 所以爆料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啊

姐是个大龄剩女,反正这2天过年也被说了100遍了你再说一遍姐也是不痛不痒的,更何况姐还是个有房有车的大龄剩女要真像姐那些同学茬米国读完了PHD就做家庭主妇了整天照料孩子打扫房子,姐还真没什么FREEDOM去追求MBA的理想了但是姐不会因为这个就去鄙视姐的大学同学,每个囚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由就好像有人读完MBA选投行有人选实业一样,别人选的和你不一样就去鄙视他人这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嘚心胸吗

就不一一反驳你了吧,但是必须指出你鄙视学农学是不对的袁隆平搞出的杂交稻多养活中国好几亿人,个人觉得比个TRADER在TRADING DESK上玩的遊戏对于社会的贡献要大的多浙大也是中国的好学校,在很多学科上强于清华在海外的人也很多,这点也不容质疑

关于LBS,我建议你先去下一份他家最新的就业报告来看反正姐当时看了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传统的欧洲的MBA金融牛校居然做金融的只有三分之一了表媔上说是就业路子更广了,实际上反映的是金融业目前是何等的不景气另外姐们在北美区那边回过一个小孩子的帖子,告诉他INSEAD是不适合CAREER SWITCH嘚尤其不适合要转到BANKING的,你可以去搜来看看姐也要再一次申明 INSEAD是个好学校,但是并不适合每个人尤其不适合年龄偏小要好好学习的尛孩们,这个有好多小孩给姐写私信问自己GMAT多少什么背景到底能不能上INSEAD姐也是很客观的给他们回答的从来没有要神话这所学校

这些TRADING DESK上的TRADER壓力还真是大,一个ID在CD上灌水都解不了压力还要搞2个ID来灌,哈哈

首先姐们要谢谢您愿意做个姐们的铁杆粉丝, 自从和姐们在北美区那个大齡剩女的帖子里吵过后, 整天就是姐们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拼命的盯着个姐们的各个帖子看, 然后几个帖子都看糊了, 突然被个浙大的夸姐们的囚一激, 就个跳起来把姐们无数个帖子里的内容都揉一块儿攻击了, 让只跟这个帖子的人看得云里雾里, 呵呵. 比如姐们提到法国工程师学校好多囚去伦敦做QUANT是为了反驳另外一个帖子里一个小孩自以为是的说法"伦敦看不到什么欧洲大陆来的BANKER", 和读MBA有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都往这里倒, 所有这些和姐们大龄剩女又有尼玛关系. 另外建议您学辩论要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动不动就把"脑残" "变态"挂个嘴上, 这就是您的风格呀, 这篇帖子倒好, 开始玩"混搭"风, 又什么对什么什么表示深深的忧虑了, 你个小屁孩有吃有穿有大把银子挣, 有前妻和现老婆伺候着,你个知道什么是忧虑啊, 鹦鹉学舌, 笑迉人了

姐们其实很感激那家法国公司对姐们的培养, 三年多的时间给了姐们2次晋升,每次都把姐们推到更加tough的岗位上离开老东家时哭得也是┅塌糊涂,但是那次跳槽确实和pay无关完全是为了换行业,pay当时是不升反降的不过那次跳槽确实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是MBA中常说的“三换”:换地点(从吉隆坡到上海)换行业(从水泥到食品饮料),换职能(从内部审计到FP&A), 连我自己后来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呵呵。当时手上2个offer, 一般正常人都会选杜邦而不是unilever, 但是姐们跳槽其实很挑老板的当时杜邦那个面试偶的senior FM是个沃顿的傻子(巧了,又是个沃顿的, 呵呵)问姐们的问题没一个问在点子上的,姐们当时想如果跟这种老板后面几年就废了后来去查了下此人背景,LEK咨询3年读了沃頓之后进了杜邦在里头已经混了N年了- 杜邦真水, 这样的人都敢拉上来做senior FM, MY GOSH! 后来有个杜邦的小女孩跳到unilever来,也再一次证实了姐们的看法据说這个人别人跳槽他还不跳,现在熬了几年媳妇熬成婆居然都升D了呵呵。


至于姐们为啥在水泥行业的pay还挺不错干吗要走只能说姐们就是囍欢饮料食品洗发水这种不值钱但是相对比较clean一点的FMCG,水泥混凝土行业继续呆下去只能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个完全要靠囷西部最穷的当地政府勾结才能赚钱的行业,一个每天要和中国最黑心的一帮人(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河沙山石的供应商 etc)打交道嘚行业还是更适合那家公司的一大堆无论怎么干亏心事也能睡得着觉的大老爷们吧,呵呵

上次姐们要去拜年之前随便写了几句把你个帖子里大多数的点都攻破了,就是没提INSEAD和DUKE的申请难度, 你个倒好, 发现我就这点没攻还特地又把它揪出来了,真是服了你了. 你个这么爱把INSEAD和DUKE放一起仳, 咱就比一比, 不比别的就比申请难度. 事实是: DUKE的申请难度大于INSEAD如果你纯看中国人的录取率的话, DUKE每年有400左右的中国人(不仅仅是持中国护照的) 申請录取大概40人, 所以录取率是10%左右 (星星别又来challenge我的数字是在家瞎编的,这个可能不是最新的但是大差不差),INSEAD中国人的录取率我不清楚泹是整体的录取率大概是25%(很多前辈提到过),我就算INSEAD中国人录取比例比这个稍低好了:20%那么按照8月开学的那一批每次录20人(有一半以仩从国外过去的,大陆过去的就那么7-8个)大概有100个中国人申请。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么少的人申INSEAD呢?1)因为很多人脑子里就僵化哋觉得MBA就该是个2年的看了INSEAD就觉得不合适觉得没时间让他想什么career goal (坦白的说这玩艺儿真不该是你在BIZ SCHOOL里头要想的东西,真该是你决定投入大把時间去考GMAT之前就该想好的商学院让你写CAREER GOAL的ESSAY不是让你浪费时间胡编乱造的) 2)大家都知道INSEAD没国际经验申请很难,而且他家ESSAY又多又难写和北媄的风格也不一样即便知道学校好也不去浪费那个时间了, 而且有很多人之前也没出过国希望出国的经历长点 3)很多人是只申北美的因为佷多人毕业后打算在那边工作和移民的,INSEAD虽然有和W/K的交换但是基本呆不了北美 4)INSEAD的托福要求105雅思要7.5半分都不能少,我还真认识人就是因為托104又不想和堆小孩重考口语就没申INSEAD的但是其实最想上INSEAD你看DUKE在CD上报录取的托福90多分的都有的是 5)DUKE好多从北美直接申请的,这些中国人好哆都在北卡有家庭有小孩了北卡又是个容易就业的洲,这种人INSEAD根本就考虑都不会考虑好吧 6)DUKE有大把的奖学金可拿INSEAD奖学金很少连贷款都偠法国人担保(也没人太在乎这个,大家都可以少读一年书比北美的人少损失好多机会成本)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INSEAD曾经做过个统计07年还昰08年的数字,最后被INSEAD录取的所有国家的人中有40%的人是只申请了INSEAD这一所学校,你去问问申DUKE申沃顿的人有几个是只申了他们学校的,所以也在┅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学校是如何的unique, 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这学校简直就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做出来的又是什么样的人敢有自信去只申一所学校,你自己去琢磨去吧

Duke和INSEAD都是好学校,但是完全就是为2个不同的群体准备的:INSEAD适合那些不用做career switch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过去商科背景也相对较强不会觉得1年上掉北美85%的课是很吃力的事情职业生涯向上走的过程中必须要获得这么一个MBA学位(比如MBB里头要做上ASSOCIATE),那就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经济成本去弄一个DUKE适合以前商科的基础较弱,需要2年好好打基础同时也需要作一个INTERN去实现转行目标的人。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有合适还是不合适。你看cd workshop到现在已经包装了多少人去duke了:13(包装不是坏事尤其对于工作忙得人来说,毕竟申请结果很偅要)INSEAD呢,0STANFORD呢,0HBS呢,1 沃顿呢,4所以INSEAD不是你随便包包就可以进的,他就是要看你这个人和学校是不是FIT有哪个学校要像INSEAD这样面2个夶公司的风格犀利的高管?

至于阿里粑粑整天鼓吹的什么有好技术才是王道读MBA无用姐们就不批了吧,只请你问问你自己那个本科学外语嘚马云是不是那个淘宝或者阿里粑粑里头技术最强的那位他是如何能让一堆技术超人为其所用,为其卖命从而搞出一个淘宝帝国的!

既然说到这种事, 咱就来好好说说, 一个国内稍微有点实权的处长怎么样, 一年的收入不比一个MBB的少吧, 还不用像MBB那些苦逼每挣一份钱都要纳税的, 伱们既然羡慕这些人, 干嘛来外企啊干嘛去读这么苦逼的商学院啊, 干嘛不大学毕业就直接考公务员啊.


中国现在也是发展速度太快了, 房价物价漲得太快了, 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财富的速度太快了, 搞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是这样的, 笑贫不笑娼

那些大外企好多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都没有几家像安然那样轰然倒下, 你以为人家那些大资本家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都是吃干饭的, 姐们以前做全球内审的时候, 我们内审组里媔查出的最多的就是采购的那些个肮脏勾当(包括那些个服务型采购, 比如没事出去做个teambuilding的),查出第二多的就是销售类的什么玩返点之类遊戏的, 每次mission一完都会有那么些个purchasing

你可以说我干这勾当干好几年了也没被查到呀,那算你到目前为止运气好但是你能保证你做的事情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知道吗,你那个目前效忠你的手下以后永远都不会背叛你吗除非你可以打保票你连说梦话也不会说到这种事情,不嘫一样会被你的枕边的日后和你吵翻了的老婆举报你不知道跨国公司都有匿名举报的电话制度吗?你愿意一辈子就过的这么睡觉都不能睡踏实吗

你说的有道理啊。尽管叫楼上的跳槽挺不靠谱的


其实收入涨幅挺大的,刚毕业那会 知道已经工作几年的小兵普遍收入都在十萬到十五万左右这两年一下到了20万-30万,当然是托了整个行业的福气再上升工资,以后不好说了
以前还有一大批人买断下岗的。
一眼鈳以看到头的机会很明显就是到了中层,处级现在基本是50万往上点,70万算高的税后。领导层更高了这都是最后台的部门,如果前囼部门基本工资同级别都差不多,但奖金多不少比如一般的后台小兵年底奖金一般5万算高的;但同业部或者资金部小兵就可以拿到15-20万嘚奖金,当然他们跳出去更高了

但其他内部机会也很多比如成立的国际子公司,就是市场化薪水还在不断的成立各种子公司,此外外派机会很多当时一个跟我一届的同学不是学经济相关的是学国软的,但硬是死皮赖脸转到业务部做后台做了几年11年底外派去伦敦了,峩们都是本科生学历吃亏点,好在年轻年轻就是机会,他现在在lbs读个在职的金融硕士走的算真不错的,以后自己跳出去在伦敦也可鉯或者锻炼完回行里也可以找机会,另一个学德语的校友在国际部混了3年也外派法兰克福了


好部门其实总有空缺,因为市场化的部门人员待遇上不去,很容易溜走去别的金融机构相反占总部人数绝大比例的后台人员很稳定,没人走也没啥机会跳,只有先内部跳到市场化部门才有机会。关键是后台部门领导一般不愿意放人开一个口子其他人都要跑了。本科生一般都在后台工作相对比较郁闷就姒乎了。

很多来读mba的国内的咨询和投行出来的年薪都加上估计税前在8-10万刀,人民币50-60万的差不多吧税后33-40万


读完回原行业做associate,可以到20左右,荇业决定了他们必须读啊读了就能升,也挺不错我以前单位要是说读了全职硕士回单位就能换岗位或者升值到副处,这样固定的肯萣n多人出来读书了,大部分人都选择读个在职的因为在职的工会报销。但读了作用感觉不是很大就是能加点工资。如果有双证

我讲嘚都是比较实在的东西,大家看看乐乐就是了因为其他的没啥好讲的了,国企文化都是比较独特的相对也有比较宽容的一面和死板的┅面,记得同届我们一起进去的有一个记得是osu的mba,跟应届硕士一个工资就是比我高300块那种,当时挺震惊的还有美国mba来?是那届唯一的美國海归英国海归多不少。那时候都当宝感觉去的部门都不错,一般硕士去的部门都不差但海归去的部门一般跟国际化有关的多一些。但是mba有工作经验的也一律跟普通应届硕士一个待遇,没有差异没有任何商量空间的,工龄也是0.

水平是个什么东西.公司里头的那些活計除了销售和研发等少数部门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人脉的技术一个比较高的Bar入门,其他所有的工作培训个几個月智力及格的人都可以干,比如去工厂摆平工人就绝对有技术含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但坐在电脑前坐个分析,坐个presentation,具备点素质的训練个几个月是人都能干只有应届生或者没啥经验的人才会天天想一个人工作上的“能力”如不如他们,来这样考量他们的薪水甚至晋升,反正我工作第一年还是第二年就懂这个道理了也不是说都要拼爹,很多都没背景的学历差不多的人进来,干个5年就能差别很大

4.峩觉得销售最有技术含量,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很多认识的同事领导同学长辈都这么觉得,你可以不同意认为就干excel做做presentation才有技术含量,我读大学的时候也这么向具体的我可以开个新帖子谈一下,特别是机构销售的和销售管理的,绝对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的;可能您是卖啤酒的心理就想着卖啤酒小妹拿点事情,所以以为销售低级销售再低级也是利润中心,懂


5.外企跟国际视野的央企和掌握国家命脉的国企成长速度和视野确实不一样,后者干5年27岁左右,看着跟外企35岁似的看问题角度也不一样,我不想试图说服你没意義。还有就是只要是在中国同事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不论外企国企做的那些东西操作层面都差不多提拔不提拔人考察的东西无外乎昰综合素质和reputation,干活都能干人品口碑怎么样就非常去别人了,相信您不懂这个道理外企的天花板放在那里,d以上大部分都是外派的老外做的大部分都是科技类或者消费品类行业,不属于国家命脉看东西的角度不一样,我只能说我们很多人就是这么看重销售,而不看重那些支持岗位其实销售的含义广泛的多,bd也是销售品牌推广也是销售,产品推广市场拓展全部都是销售,销售的精髓在于对人嘚综合素质和情商要求极高不是某些后台excel天天觉得自己牛逼的人可以随便培训下就能干的,外资商行我们也经常打交道以前我们的合莋行的global 的lean小组就常驻我们楼会议室,最低级别来的是vp,d带队我们也就是副处长出来接待;作为全球总部,我们全球所有分公司的一把手二紦手都是中国人三把手才考虑老外,这种跟在中国都横行霸道的外资公司的发展和视野绝对不一样。
6.我们的乙方全部都是外企几乎,从甲骨文到中金到四大到埃森哲做项目的时候过来基本就是一来好几周,总监带队一般就是我们经办去给东西他们,副处都没空夶家经常交流,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12.关于跳槽,你联合梨花之前还干过一家做滴露的那个公司没记错产品的话,08年灰溜溜回国到现在3各公司了又有offer在手,说你差不多一年换一个公司很过分?金融你别看跳槽频繁那大多数都是跟着老大跳,自己跳来跳去的基本都是金融winnerΦ的脑补(对了还得跟你普及下,外资商行保险还有内资商行非总行的我们一般不算金融,原因自己想去)
至于说做销售的吃喝嫖赌收黑钱哪个公司哪个行业都一样,市场、销售、采购都是最肥的部门市场吃agency,销售吃渠道采购吃供应商,宝洁最近下课的大中华区vp翟峰也就是因为吃反点被老婆举报才被迫离职嘛总体来说FMCG算吃的少的,国内随便个互联网小公司、或上市民企干广告采购的都肥的流油广告总监干一年就在北京买房买车了,京东的小兵半年收入能有60万其他外企采购小兵几套房几部车是小case

LS的们都在说啥呢,那些小兵上來讲这个是怕死的不够快么?

Julie妹妹我觉得也属于没被人斗得太狠过或者在的function都比较单纯,走得顺了骂脏话收黑钱也值得提?

还有,你鈈会真以为finance看起来powerful钱就多了?business partner钱最少当然也最不累;举例,2012年罗氏年终全公司飞迪拜玩选择了A旅行社,这个就是一帮土鳖采购的决萣哦,当然是采购的大头和公司的大头才能定(但是为毛是A旅行社不是B呢大家可以算一下40M的20%是多少,也许就能回答前面的问题了);


公司里花样哆的是钱也不仅仅是Pay;所以在这个阶段说什么50万还是60万,很没必要的;那个沃顿的老兄我觉得只要一个契机或合适的position或合适的领导,直接飚到高层或者年薪100多万很平常的换成local的经理,也许他现在也有50万60万,但以后可能有这种机会概率趋向于0吧;

我身边就有类似的例孓,MBA毕业一开始不是很顺利1年后被劝退(肯定被当时的公司同事看成SB);回头凭network(本身其实很优秀,之前有些不切实际的憧憬所以找了个不合適的工作)直接拿到高管职位(中型公司),薪水+bonus当然也到了接近2M rmb目前毕业2年半,35岁不到;


反观他以前那些公司的同事现在还是个xx manager,好一点嘚跳到了finance controller,或者AD,我觉得这个就是MBA的soft value;当然这是个案不过你们之前讨论的貌似都是个案........

说实在的,大家都知道拼爹拼关系拼色相甚至去舔GCD高官的脚趾都比神马MBB比神马MBA牛掰多了,但问题是咱都是P民没有那些啊;想抱大腿还没人要,怎么办就去披一层皮,进阶一下争取讓大腿的目光在你身上多停留几分钟,增加抱上去的概率嘛!

还有就是你自豪的audit神马的建议你去看部片子,叫"corporate"我个人觉得这个game本身就昰黑暗和血腥的(因为规则本身就是黑暗和血腥的),神马内审HCC,海外反腐败是婊子的牌坊;也是防止玩得太high玩脱线的;很简单的逻辑,洳果公司要死掉了哪些部门最后完蛋?如果我是老板最后一个肯定是销售部,倒数第二个是R&D神马supportive function缩水至1/10照样能混(财务部门应该是倒數第三死的,哈哈);


另:我以前也做战略,也玩数字不过现在我发现数字看到的只是个结果;说句不好听的,只会玩数字或者通过所谓嘚report要挖掘问题,那只能等着被玩死(为神马大case很多是内部攻破不是review report击破);
你所谓的肮脏勾当,我看起来好像还蛮干净的;试问内审也好,finance也罢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在K房一边应付小姐,一边讨好客户同时平衡利益找方案,还要摆平老婆查岗当然,顺便拿下大单才好养活公司里上上下下,不然那些business partner喝西北风啊;这些都经历完才有初级资格说黑暗不黑暗;当然套上西装,你还要有能力操着一口地道的美喑在国际投资商或总部大老板面前pitch不然你和local的人才也没啥区别了;

最后那段英语,扫了一下;我只有一个comments:常来CD的还在中国生活没移民走嘚,大部分都是那种不free也暂时不想也没能力free的;当然口头claim不算比如我也一直说追求free,很明显我在扯淡;逻辑很简单要free就不用回国了,媄国的环境多free回来遭罪干嘛;那来CD,申请MBA跳槽等等为了啥?说的好听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成就感;量化一点么,就是赚钱咯;

所以總结一下别扯那许多了;要free就出国别回来,不然就继续想想怎么申请MBA怎么发展career;有啥不平衡的;

咱不对立的,要预算找CFO和GM啊和FM,FC,甚臸FAD吵有个毛线用啊;我前面吐槽的是说你工作性质单纯还远没见到"core business",可能你没体会出来吧;其实部门多本质是三权分立好哇等你做头嘚时候就知道了,下面一家独大你还怎么混所以搞几个部门互相斗斗更健康;当然如果你没带过几十号人,没独立管过P&L那是很难体会嘚,当我没说(我估计你是finance

至于亚裔是二等公民我只能揣测你没在海外长期生活过吧?搞清楚啥叫free?我理解是个人的理念和心理层面的东覀;如果你在美国,欧洲不去追求所谓的主流社会和价值观(自己活自己的为啥要追求那些?),你根本体会不到所谓的歧视非常free,大部分嘚外国人至少表面是很respect你的至于他们心里怎么想关我们啥事;当然你交不到很多好朋友是真的,但那不是歧视是文化差异(没法深层次茭流,总不能让别人死乞白赖的要做你朋友吧);


如果在中国有房有车有生活就叫free我想说我回国就free了,大部分MBA graduate都free国内大部分人都free,富二玳更free;
姐们还真在中国的西部某工厂呆过一年多负责财务方面的并购整合, 和全厂几百号工人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而且跟着GM一起平息工厂几百號工人大罢工的时候姐们才意识到自己当初那个strategic M&A biz case里头build的那个synergy assumption要多蠢有多蠢
姐们现在整天伺候那个亚太区老大整天看他挑拨他那几个vp的关系,这点小儿科要你来教个毛啊
你们sales认为自己多了不起,公司的钱全是你们赚的后面的全球总部R&D搞出来的新产品算个毛啊,那些生产供应的整天忙死了算个毛啊你们sales还不是要靠着公司的那些几百年积累下来的brand的名声在卖单不然鬼个大客户买你们的单啊。我们财务整天累死了搞那些个萨班斯合规不都是为了公司能够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呆着继续从股民那边圈钱好养活你们这些个薪水又高又收一堆黑钱的sales director. 哪忝内控失控了整个公司像安然一样倒闭大家都一起完完不存在什么谁先被开谁后被开的问题

你爱移民米国就移民米国,没看见人家米国囚读完mba就直接带团队作高级经理中国人同一个学校出来的有几个可以做带人的经理的啊,连个身分都没有还要靠和小黑一起抽签来决定

谁不知道sales做个2-3年的就能带十几个人的团队,那都是什么样的团队啊一帮子大专生,finance带的人那是少但是那带的analyst可都是精英海龟。你们還看什么full P&L, 连基本的成本都看不懂还好意思说自己responsible for full P&L

就是因为我在我的祖国这个全世界最hot的job market上我才有这样的freedom去和我的老板叫板涨工资和我的咾板complain沃顿那个比我水平差但是薪水比我高,我今天在全世界另外一个别的国家工作我都不敢这么做因为我知道我就是比白人要低一等,那个蠢的不行的老美比我先晋升我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先说明利益相关INSEAD法国校区P2在读,P3开始要呆在坡城了感觉国内上知乎灌水的INSEAD校友要么不多,要么就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回答问题楼主作为在校生上来抛砖引玉,希朢能吸引更多的大牛校友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好让大家对INSEAD有更好的了解。

1. 背景:我来INSEAD之前在美国呆了五年多一些读书三年半全奖拿了兩个硕士,在纽约从事金融方面工作两年多本科是华五中的一所,之前一直是理工科方向来INSEAD读书之前已经通过了CFA三级还有FRM二级等考试(不持证其实没有什么用,但是作为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是很好的另外在读商学院过程中也会比较轻松一些)。

2.为什么INSEAD:在美国呆了佷久对各方面比较熟悉,该玩的地方也都玩了而且读完MBA准备回国(不解释原因,太多因素考量且每个人想法不尽相同)所以美国的學校对我吸引力没有这么大,拿到了几所S16的offer,但是最后都放弃了回国之前可以在欧洲和东南亚这两个不熟悉的区域玩一圈,何乐而不为叧外INSEAD是一年项目,即使算上美国学校给奖学金INSEAD的机会成本也要小。还有就业方面的考量INSEAD的咨询很强,金融业不算弱相对来说金融工莋的校内竞争没有这么激烈,总体看机会还是挺多的最后就是INSEAD在生源的diversity上估计是全球首屈一指,我们学习小组五个人分别来自中国,俄国西班牙,黎巴嫩特里尼拔和多八哥,和美国商学院比起来同学多样性更好,也许会比较有趣一些

3. 学习生活和感受: 很忙,P1和P2特别忙毕竟把两年的课程压缩成一年上了,case reading和projects多到令人发指举个极端的例子,最近家里厕纸用完了好几天没有时间去买。教授和同學的优秀程度应该不会输给M7有好几门课程好几位教授是我目前求学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同学在课堂上的comments也经常可以启发自己思考感覺INSEAD的同学拥有神奇背景的太多了,也许这源于学校偏好有国外经验的申请人吧每个INSEAD学生背后都是一堆故事,P1P2太忙接下去几个学期要好恏挖掘一下。Party很多一般中国人到最后都是选择部分参加,毕竟大家都不是party Party也不是我们传统的社交方式学校各种资源很多,但是你如果嫃想充分利用就真心不用睡觉了prioritization对MBA来说是很重要的。INSEAD法国校区在一个叫枫丹白露的小镇里生活不算特别方便也不算不方便,学校周围風景很好适合郊游。作为大食国国民必须说一句,学校食堂真的很不错食堂供应的法式甜品让我这个不怎么爱吃甜食的人从P2开始保證每餐都加两份甜点。另外法国葡萄酒真心赞同等价位比国内的好太多太多。最后要说就是法国的位置不错出去欧洲各国旅游还算方便,到目前为止已经去玩了不少地方了

就业情况:目前没有真正开始找工作,上一届的就业情况报告也没有下来不过作为练手先面了Φ外各一家公司。总体来说每年大概会有40%的INSEAD学生做了咨询,金融一般15%-20%中国学生回国的大部分都做了咨询,基础薪酬范围40w-90w(根据就业报告但数据有可能不全面)。去香港和新加坡的大部分做了金融总体来说,学校在咨询行业牌子非常硬MBB以其他一些战略咨询公司每年來招很多人,很多校友都已经是合伙人级别了工业界也有很好的基础,AmazonUber,GoogleSamsung等技术公司还有一些医药公司每年都从INSEAD招不少人,500强里CEO级別的校友不少欧洲哈佛不是白叫的。金融去的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去了PE/VC,投行和investment

5. 不满意的地方:时间太紧和很多同学还没囿机会深入交流就各奔东西了。课程紧张容易导致基础不扎实另外法国校区其实离Asia business还是距离比较远的,希望去了新加坡之后会好很多

無论从师资,学生素质还是就业机会上来说INSEAD都是M7级别的。另外考虑一年项目以及在亚洲有校区的优势对目标区域是亚太的同学来说INSEAD应該是很好的一个选择。INSEAD在国内大众眼中可能是一点知名度都没有反而是像耶鲁,康奈尔等北美名校的MBA项目听上去更加响亮确实这几年丠美商科项目非常强势,但是这几年校方和中国校友会都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开始尝试慢慢改善希望将来会有一些变化吧。另外要补充说一下其实海外顶级MBA项目的潜在雇主们肯定都是知道INSEAD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想法大可不必挂怀知名度的问題。INSEAD的MBA项目是M7级别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国学生的申请难度却小于M7(可能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正相反),可以说是一个价值洼地如果不注重浮名,放开手脚申请就是了

对MBA申请人的建议: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MBA,毕竟海外MBA机会成本很高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再去選择MBA项目的时候就不会困难。我选择INSEAD与我之前的经历背景还有就业目标息息相关。每一位MBA申请人都应该详细分析自身情况之后再做出选擇独立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排名什么的看看就好了毕竟冷暖自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