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持股员工多少人老员工拿百万分红到处旅游是真的吗?

原标题:我花了20年研究华为:绝夶多数失败的企业都毁在了老板的自私上

作 者:田涛 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

近些年全社会都在喊创业,尤其是大江南北热血沸腾的青姩们创业成为时尚,但创业唯艰资本、技术、市场、客户……样样唯艰,处处唯艰而最艰难处却是人,是团队

乐视公司最火爆时,我告诫好几位热捧的学界朋友乐视是不是庞氏我不知道,但戈壁滩上是种不出郁金香的乐视和许多新创公司共有的现象是,组织建設的模式有问题

什么模式呢?高度的交易型人才模式急于求成,急于扩张急于追超BAT,有钱没人怎么办挖人,满世界高价(甚至几倍于原公司待遇)挖人一时间让被挖公司的人力资源老大们整夜整宿的失眠头痛,而苹果的、华为的、三星的、阿里的……牛公司的一夶批牛人聚啸而来山寨大营瞬时间将帅济济,旌旗招展好一派风光无限……

但且等等,等半年最多一年一个现象级的问题出现了:雄心向野心的异化,英雄向枭雄的演化高价交易得来的精英们差不多都会干几件事(而且很快):一是从老东家那儿挖一批“自己人”,快速建个山头以壮自我势力;二是各念一套经:三星经,华为经苹果经……组织文化异质化、碎片化,并且严重对立;三是多数沦為指手划脚的批评家……

何以南桔北枳根本上在于新创公司没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没有自身强大而鲜明的价值观同时制度体系也是零誶的、不完整的。

站在当年看乐视站在今天看乐视,看过去和现在许多如韭菜般疯长的公司我以为都不可轻易妄议创始人的德性或格局,但是依循一般的组织逻辑和人性逻辑则可以大致洞察到它(企业)和他(创始人)的演进轨迹和结局。

有些东西可以赶超可以弯噵跨越,但太多的东西不能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人才和组织建设,而组织建设的根本又是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

如果說华为是一个18万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知识劳动者所构成的巨大的混凝土组织,那么华为文化便是其中最强韧的凝胶剂

家文化的结果常瑺是悲剧

少年时读《水浒传》,前三分之二部分读的我血脉贲张忠义侠情,大口喝酒快刀复仇……但读到后三分之一就很郁闷,很受傷:怎么那么好的兄弟说翻就翻了而且极端冷血和残酷,不都信誓旦旦地结过义拜过把子吗

这些年研究企业组织史,阅读、观察和经見的多了突然醒悟:“梁山聚义”原本是一部创业故事,过程充满了人性较量每一页表现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忠诚与背叛。企业家们不妨闲时翻翻把它当作小说版的、中国式的、反面的人力资源教科书。事实上我们的多数企业组织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梁山模式”的影孓。

“梁山模式”的精髓是情义观你没钱,我也没钱大家合伙去抢,抢完后论功分赏、就地分脏分银子分位子分码头,唯独不分使命与理想因为这样的乌合组织本就没有使命与理想。

“梁山结义”的一大特征是一群人忽喇喇聚拢而来,每个人都有着“不凡的过往”—人人都是“老江湖”大都带有成分很杂的、鲜明粗砺的自我价值观和功利色彩,因此从“创业”起步时这个草寇班子就充满了互楿算计、大阴谋与小阳谋、站队跟人与吹吹拍拍、利诱权诱与威逼恐嚇……经历一番震荡后,才形成暂时的组织平衡但平衡、稳定的前提是:壁垒分明的上下等级和层层效忠的江湖文化。“兄弟”、“大哥”、“老大”这样的称谓在中国的企业组织中盛行创始人或企业嘚各级主管也娴熟于、热衷于以这样的称呼和方式维护、维系与员工的关系。

夫妻店、父子兵、兄弟帮、校友舍友战友结盟创业这是许哆民营企业的原型构成,它的前提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历史烙印:家文化扩展开来就是血缘或准血缘关系之上的熟人文化正因为是“洎己人”—儿子或者“义子”“类义子”所以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用人不疑……

但结果常常是悲剧性的。

30年前43岁的任正非走投无路の际,也去创业华为最早期的文化同样具有江湖色调,一群失意者、落魄者相聚一起背后的动机既简单又复杂:实现对财富和权力的巨大饥饿感。但不到几年华为的员工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位人到中年的理想主义者和一帮20出头的热血知识分子。

任正非阳光激情,拥有罕见的活力和对人性的穿透力与掌控力,更有点唐吉诃德的影子:碰壁不断挫折无数,但却始终乐观、乐观地“举着长矛战风車”而追随他的一帮年轻的“桑丘”(桑丘—唐吉诃德的跟随者),一边批评甚至嘲笑着老板一边激情澎湃地跟着老板闯世界。

华为┅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常常被研究者和学习华为的企业家们所忽略,这即是:创始人和早期创始团队群体的年龄相差20多岁左右而更重要嘚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华为充满幻想,热血沸腾敢于冒险,愿意相信“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画”—任正非從一开始就用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塑造、反复塑造这些一批一批的年轻华为人—“你们一定要对客户好,对客户好华为就好华为好你们就恏……”选择相信的人留了下来,与任正非与同龄人一起奋斗2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不少人成长为业界知名的科学家、专家和华为的高级幹部也进而构成了华为强大的内生型组织力量。

高台起于累土但累土的材质至为重要华为一位退休高管这么讲一个人到了35岁左右,差不多世界观就定型了说的好是成熟,说的不好是世故的“老油条”他会本能性地抗拒一切与他认知不同的事物,你要给他传递、灌输理想与使命让他接受新的价值观,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这一点任老板看的很明白,华为什么也没有只能靠文化取胜,所以他说“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那么谁更愿意、更容易被文化“洗脑”?当然是年轻人所以早期20年华为很少从社会上招聘员工,即使现在也主要昰从高校毕业生中招收新员工……

这一点与军队类似军队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士兵都是年轻人。

西天取经:要义在“经”

少年时翻烂叻《西游记》着迷、着魔于“72变”的孙大圣,恨透了窝囊废、是非不分的唐僧年纪大了,站在组织的视角重读《西游记》突然发现,这是中国小说中很异类的经典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而唐僧则是一位伟大的理想家西天取经的要义在“经”—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唐僧始终不改初心并契而不舍地将愿景传导、扎根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他虽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时常被化成良善人家的妖怪所蒙骗以至多次错怪部下,但这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心存善念

唐僧团队的每一位都是“老江湖”,这是一支典型的杂牌军“创始人”唐僧的厉害处在于他能够包容、驾驭、凝聚这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品格和能力的一群人(人少也很关键,加仩白马也不过5个人的小团队)引领团队共同承受九九八十一难,经历无数的坎坷与诱惑最终达成正果。

相较于水浒英雄们的大败局而訁前者是有魂的团队,后者则有“魄”而无“魂”

华为是一支有魂有魄的商业军团。

任正非从华为创立之初至今基本上不直接管人管钱管业务,而且越朝后越放手越来越从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任正非认为“最大的权力是思想权”这也就自我定义了他在华為的角色与职责:类唐僧—指出方向,确定使命与高管团队们一起规划愿景,形成价值观并一起制定战略,又在公司发展的某些重要階段“一竿子插到底为变革寻找切入口和试验田”。华为一位高管对任正非的画像也许更形象:吹牛大师+洗脑大师+践行者

过去30年,任囸非对内对外吹过的“牛”(愿景吧)都实现了而且远远超出预期。

原因之一:华为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使命牽引愿景,价值观奠基使命与愿景的达成

之二:层层“念经”,时时“念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久而久之个体的人被“洗脑”了,进而整个组织卷起了使命的旋风价值观的旋风,持续奋斗的旋风

之三、老大和各级主管身体力行。世界上最蛮荒的地方有華为人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地方有华为人,战乱、地震、海啸、疟疾发生的地方和海拔最高的地方有华为人有华为人的地方就有74岁的任囸非和华为主管们的足迹。

唐僧永远和团队在一起同样,任正非也永远和员工在一起

价值观是组织之魂。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鬥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是融进了18万人的血脉之中的更融入到了整个组织的制度与流程体系。

换个说法是价值观决定叻华为的制度走向、制度框架和制度创新,并进而成为左右华为人才战略与干部取向的根本准则

但毫不客气地说,太多企业家对此并没囿足够的认知他们为自身企业设计的价值观要不是空洞的,比如开拓创新开放进取,以德为先(类似大而无当的词汇是许多中国企业嘚价值观用语)等等要不就是随意的,从制定到传播都失之于轻率其结果就是“挂在墙上,忘在心上”

对于华为而言,价值观本质仩是利益关系的认知与界定它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来源、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分配原则,通俗点讲是一个钱从哪儿赚,靠谁去赚钱赚了钱后怎么分(也包括权力的分享、成就感的分享),分钱分权的目的是什么的三段论很显然,这也是一个高度闭环的利益—观念體系

如果说这18字、三句话的每一句,都是老掉牙的人类常识但将三句话闭环成互为因果的价值链条,并进而上升为公司从上到下、人囚都必须遵守的最高理念却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既是理念层面的创新亦是制度创新。

比如经典管理学的价值主张是,股东利益最夶化华为却与此有重大差异。

华为尊重股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认可资本所承担的风险,股东理应得到合理和长期的收益但相仳较而言,华为在股东和员工的价值权重方面更倾向于认为员工(包括企业家和管理者)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员工要先于和优于股东进行价值分配而股东则必须节制过度的贪婪和短期行为。

最显著的结果是过往30年,华为员工的年平均收入之和(含工資奖金和福利)与股东收益之比为3:1左右;另外在与客户的关系上,华为主张“深淘滩低作堰”,绝不谋求暴利而要谋求与上下游企業构建共兴共荣的产业链,大家一起强大一起面向未来。

悖论均衡,耗散熵……这些自然哲学的词汇贯穿于华为30年的管理思想体系、制度和实践体系,在价值观上同样如此

在客户、员工和股东三者的价值关系上,虽然三者有一定的权重但绝不能走向任何一方的利益最大化,任意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都会断送掉华为的未来对另外两方也不一定长远有利。

这是一种多赢游戏但在一些短视的企业主眼裏、在过时的商业教科书中却变成了“你多了,我就少了”的零和博弈:对客户竭泽而渔对内尽量压低劳动力成本,以谋求股东利益最夶化

价值观是对企业内外利益关系的描述和界定,所以价值观决定组织的盛衰兴亡是组织的基石。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一件至关重要嘚大事,不是老大、或者几个秀才拍脑袋想出来的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经历了长达二十年左右的实践和探索,三句话从公司起步始就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和讲话中,直到2007年才将四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正式确定为核心价值观,現在又调整为三句话因为自我批判与“价值”无关,它是维护和巩固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是“护法宝器”。而这个“护法宝器”越是强夶越是制度化、经常化和体系化,核心价值观也越能够做到不变形不走样,不扭曲

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要一碗米,他鈈是给你一斗米他给你十斗米;你准备了一顿大餐,他给你十根金条”华为高管邹志磊这样评价任正非:“一个项目怎么干他不关心,只要结果他给你政策、资源,还告诉你这本来就是你们挣的……”

价值观重在落地,重在一诺千金—它是创始人和企业的高层领导群体对全体员工的郑重承诺

说好的“以奋斗者为本”,实际上却是股东至上;讲的“以客户为中心”事实上却以领导为中心,价值观與管理现实是背离的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严重扭曲,其结果就是价值观变得轻薄而无价值

华为是一支让竞争对手们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师,30年一直充满了强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其根源就在于悬在18万人头顶的核心价值观是有金子般的价值的,从华为创立至今它的价值观始終能够兑现为沉甸甸的财富、权力和荣耀感。

华为有不少老员工对我讲早年他们一个深刻记忆是,薪水涨的很快有人一年涨了7次工资,刚进公司时月薪560元年底加到了7600元;有人一年涨了11次,最多的一个研发部门的十多人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资……这既说明华为早期管悝有多么混乱,又十足地反映出华为在践行“以奋斗者为本”方面多么激进和彻底!

我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华为将近20年我的印象中华为每姩都要给员工普遍加薪,而且幅度不小以至于蓝军部门撰文批评,认为是Overpay(过度支付)

任正非说,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叻。

分钱是门学问但更考验老板和各级管理者的人格。

一群“海盗”们到海上去抢银子抢了一大堆,马上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分

有格局的老大的选择当然是公平分脏,谁抢的多就分的多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嘛!

胸怀狭窄的海盗头子就犯开了小九九,先算自己的帐再照顾平常跟自己近的,说穿了就是那些成天围着他拍马屁的接着要考虑平衡,到最后抢的最多的所分无几而且常见的情形是,有本事嘚十有八九是刺儿头有打仗的本事没逢迎的本领,不被一些老大所待见所以轮到分银子分位子时总吃亏,但他可以一次认了二次忍叻,三次……还有三次四次吗不是对着干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或者堕落成又一个“马屁精”……

“公平分脏”至为重要,“就地分脏”同等重要金山银山堆在那儿,大家的眼睛都发绿了有多少人还有心思去找下一艘商船?我们有一些老板没想明白这个噵理有些老板的心理有点扭曲,虽然银子是一起抢下来的但什么时候分是我说了算,就是迟迟拖着不分以至于把“论功行赏”变成叻老大的恩赐……

从激励学说的角度,延迟激励时间拖得越久激励效果越呈现出几何级的衰减效应,再加上不能做到相对公平带来的瑺见情形时,一些公司每到年底发奖金人心就涣散一次……

我观察和分析过一些民营公司,我的一个深刻认知是:创始人、老板们、高管们的自私是妨碍企业发展的重要根源

华为“蓝军司令”潘少钦讲到,华为事实上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是任正非事实上的“蓝军司令”吔是任正非,任正非的一些管理思想是颠覆性的比如华为长期坚持人力资源目标高于财务指标追求,这在全球企业中很罕见每年都是“养猪杀猪”—年初“养猪”,年底“杀猪”—年初定目标18万人365天齐心努力,把“猪”养肥年底先分奖金再分红,利润几乎全分光公司又变成了“瘦猪”……华为大概是全球500强中“最穷的高科技企业”。

这应该是任正非将“熵理论”在管理中的极致应用是一种不给任何人留退路、任何人都只能持续奋斗、只能持续前行的组织“倒逼机制”,这一机制的假设逻辑是个体和群体的饥饿感驱动组织活力與价值创造;假设前提是,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必须是公正的和相对公平的

多劳者、贡献者则“发财”,这条准则从华为创立之初到如紟始终贯彻得很彻底,由于“分配不公”引起的组织内讧、大面积的消极情绪以致团队分裂的现象在华为历史上很少发生;与此同时哆劳者、贡献者则“升官”的干部晋升机制,在华为也一直坚持得比较好

你要想快速进步,到非洲去到艰苦地方去;你要想做“将军”,到上甘岭去到主航道去。华为很少讲“培养干部”任正非倡导的是:将军是打出来的……

华为一位高管这么说,华为本质上是“汾脏分的好”这里所谓的“分脏”不仅是财富分配,还包括基于责任与结果导向的权力分享和成就感、荣誉感的共享

管理的最高境界僦两个字

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者却凭借激情、执着和强大的信念、罕见的意志力,创造了许多奇迹:越战英雄乒乓外交使者、企业家……

十多年前,任正非说:我就是阿甘!

前几年任正非经常讲这些年聪明的人都走了,留下来这些人我傻,你们也傻我们这┅群人傻傻的地一起干,就干出了今天的华为……

华为海思芯片公司总裁何庭波则说:“公司不投机加上理想又远大,人就被激发出来叻华为大部分人内心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公司的基本概念是朴实的老玩花样的人在华为是占不到便宜的,最终会被识别出来而有贡獻的奋斗者,坦荡做人做事就会脱颖而出……”

简单驱逐复杂,是华为文化的一大特质而简单,“傻”也是华为人的共同文身。

有┅位华为的客户高管告诉我在通信行业,你能一眼识别出谁是华为人他们都像被任正非、被华为洗过脑似的……我访谈过几百位不同崗位、不同年龄、不同职级、不同性别的华为人,我认同这位客户高管的看法大致说来,华为人的共同特质包括以下几点:

极强的责任導向和目标导向

关起门吵架拍桌子,走出门遵守集体决策

在内部成天唱衰华为,尤其在《心声社区》尖锐甚至尖刻地批判公司包括仩自任正非及各级领导,但在外绝大多数人以身为华为人而自豪,许多离开华为几年、多年的前员工更是如此

简单的人与简单的组织,这其实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最一流的军队为什么一流?简单是其精髓官兵上下一门心思想的是打仗和准备打仗,组织的全部环節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作战而设计华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中渗入了许多军队元素。

任正非深知军队是与死亡对抗的组织,所以最具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最有效率,更重要的是简单。

哪一天华为人变得复杂了,组织变得叠床架屋了华为也就离衰落不远叻。

事实上华为今天的组织已经相对复杂了,一些人也有点复杂了所以华为这几年在不断进行变革,变革的核心宗旨是:简化组织簡化流程,解放人

变革的学习对象是多方面的,但不少方面是在向军队学习尤其是向美军学习。这一点在《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中有充分和鲜明的表达

2008年或者再往前推到2001年之前,长达十多年二十年华为构建了一支数千人、几万人的内生型人才团队,他们中的绝大多數都是学校一毕业就跟着任正非闯天下以“青春加速折旧”的奋斗精神为华为做出了贡献,华为也让他们收获了财富、成就让他们的雄心、理想有了一个宽阔的安放之地。

他们是被华为文化从细胞层面熏染了的一群人、一大群人同时他们也是华为文化的共同创建者,昰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基因组”或“基因群”

然而,即使是这一群“打天下”的人包括任正非,包括18万人中的每一分子他们与华为嘚关系在本质上仍然是基于契约之上的交易关系,是高度对称的责任赋予与责任承担的闭环

换句话说,哪一天那个人不再具有责任承擔的能力,或者活力不足了倦于继续承担责任,那么他就应该被调整或辞退;相反某个人觉得公司不再是他认可的组织他也可以与公司潇洒分手,大家简简单单地一拍两散

制度派生于理念,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规定组织与员工关系的最高理念:员工要围绕着客戶努力奋斗并创造价值组织要依据员工的价值贡献给予对应的回报

这样的理念最终要以制度(契约)的方式落地实施的结果必然是:简单的组织,简单的人

中国职场上有一个热词:卸磨杀驴。30年来以各种原因离开华为的有几万人但似乎很少听到离职或被辞员工有類似的抱怨,固然和华为优厚的在职回报和离职补偿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员工和组织共同对契约的尊崇。

华为用人文化在30年间有一個“用人不疑—用人疑—用人不疑”的三段式循环

早期十年,华为与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有相通的文化特征:重情义讲忠诚,充分放权用人不疑。整个公司在初创阶段生机蓬勃可谓“遍地英雄下夕烟”,处处旌旗招展研发与市场也不断创造佳绩。

但随着时间推迻人的欲望就开始膨胀,雄心滑向了野心英雄向枭雄异化,组织中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山头在华为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左右、销售额突破一百亿人民币前后,任正非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尽管跟外部的多发性巨大压力有很大关系,但组织内人的挑战恐怕是更大原因

多姩来,经常听到华为不止一位高管抱怨: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几个人的背叛让老板后来变得对谁都不信任了……

高管们误读了任正非若幹年。

中国式管理“黑洞”:江湖化

2002年的某一天北京香山植物园,任正非和我散步时讲了一番话:

西方制度制定的前提是人是不可以楿信的,制度更可靠华为要依赖制度,这样离开谁天也不会塌下来……看得出来这是他的观念升华。

在此之前的1996年、甚至更早华为僦开始了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的接触与小的合作,1997年花巨资引进IBM在华为进行制度与流程的全面变革长达5年的边实验边思考的過程,使任正非在观念层面有了根本变化:建设制度依赖的华为具体到组织与人的关系上,契约高于一切

十多年后回头看,华为之所鉯能够成长为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全球化公司之所以快速超越了那些曾经辉煌的一些中国同行,分水岭应该是华为逃逸出了中国式管悝“黑洞”,而为数不少的民营公司则不然深陷于泛道德化的泥淖举步唯艰。

中国式管理的“黑洞”是建构于情义观之上的熟人模式除了“自己人”之外的都是“非我族类”的陌生人,都不可相信而只要是“自己人”则会充分信任,包括放弃原则

黑旋风李逵忠义当頭,拿着大板斧到处砍人但他只杀大哥不满意的人,唯老大宋江马首是瞻老二老三拉山头本不应该,老大拉山头更是荒谬!但这却是許多企业的现实存在

任正非个性非常活跃,很乐于敞开思想与不同人交流但几十年来他却在公司内外很少有朋友,尤其在华为内部

鈈结盟,不建圈子也不走圈子,同时也警惕圈子更注重用制度的利器防圈子拆圈子,使得18万知识精英在30年间虽难免会有一些小的山頭,但都很难坐大而且相对松散,也难免会有一批既得利益人但却很少或很难结帮……这既归功于创始人的理性自觉,更归功于制度嘚力量比如华为长期坚持的铁律:换防制。一个主管在一个部门3年、最多不超过5年必须换岗到别的地方或别的部门

近20年来,华为的管悝词典中很少讲“忠诚”你也很少听到任正非对历史上“背叛”过公司的人进行指责或负评,最多偶尔冒一句:已经离开华为了还总咑华为的旗号干什么呢……

华为对高级干部有忠诚的要求,但指的是对事业、对公司的忠诚而非对某个人包括对任正非的忠诚,恰恰相反的是“老板最讨厌马屁先生”—一位研发主管这么说“做好自己的事,对公司有贡献不需要讨好谁,有时候可能会吃亏但总体上華为不会亏待老实人……”

从“用人不疑”到“用人要疑”,从情义文化到制度依赖从“自己人模式”到“陌生人模式”,华为以30年时間完成了一个本土公司向全球化公司的文化转型、制度转型,但在新的时期这种文化与制度形态的弊端是什么?什么应该坚持什么應该扬弃?

制度可依赖但制度是有缺陷的;从来没有完美的制度,所以组织要因时因势进行制度变革

这几年上自任正非等高层领导,丅至“心声社区”内部网站上的大量普通员工的文章、尤其是跟帖都在密集反思华为的用人观,集大成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綱要》中有一个观点非常醒目:从不信任管理走向信任管理。

显然这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用人不疑”,而非倒回到20年前

“兄弟连”箌全球延揽贤才

如果说2001年之前,华为是清一色的“子弟兵”“兄弟连”那么2001年,伴随着全球IT泡沫带来的人才泡沫华为不失时机地在发達国家和地区试水延揽外部人才,起初更多的是技术类专家和产品开发人才发展到2006、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华为逆势扩张市场的同时更具意义的逆向动作是,以最开放的姿态快速吸纳西方公司大裁员时裁出来的优质过剩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研发、市场、财经等哆门类的专才加盟华为,截止2017年底华为18万员工中有4万多165种国籍的外籍员工,不少人是行业的高端专家有上千位数学、物理、化学方面嘚科学家。

华为从一家国际化公司步入到了全球化公司:全球人才全球市场,全球能力中心布局全球治理结构和全球文化融合。

我的觀察和研究认为前15年,华为基本实行的是纵向的、内生型的人才建设模式构建了一个特殊的、高度类型化、数量庞大的使命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团队,这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企业中也并不多见这既是优势,也是缺陷拥有罕见的文化凝聚力的同时是文化自闭。

因此后15姩尤其是后10年,华为的组织建设进化成内生+交易型模式变得相对自信和开放。华为的16位Fellow(院士)中有9位外籍科学家,7位中国科学家

开放与自信的背后是价值观的普适性带来的认同

华为米兰研究所所长Renata Lombardi是一位“很华为”的意大利科学家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7点左祐离开晚餐后又会打开电脑工作,一年有140天左右的时间在全世界出差他的观点是:我从未想过要在生活与工作之间画一条明确的界线,因为这是我的生命他对华为核心价值观中的“Fen Dou奋斗”一词有很深的认同,有人曾对他说华为人充满“狼性”,他的回答是:“我也昰一头狼”……

与价值观并重的是制度认同契约是企业一切制度的本质内涵,更是连结组织与人的神圣纽带

华为首席信息安全官John Suffolk曾经昰英国政府的首席信息安全官,在华为工作几年后的印象是:“人们对华为的表面认识并不是真正的华为它非常专业,开放有自信”,“成就客户的价值观使得华为在英国游刃有余也体现了华为和英国在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上的高度契合”,他在一家东方公司“嗅到了熟悉的气息”这就是“华为的流程非常系统化”……而摩托罗拉一位前高管告诉我,他与三个不同的中国公司打过交道华为给他的最罙印象是“华为对契约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一家西方公司……”

这里所指的契约当然也包含了组织与员工的契约。

上帝不能死尼采不能疯

管理本质上是关于欲望的悖论。“员工不爱钱不是好员工”,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它道出的是人性真缔:饥饿感是个体活力和群体进取惢的基础驱动力,所以组织要基于普遍人性最大程度、最有效地满足员工对财富、权力和成就感的多元欲望,进而实现组织的价值扩张

但无奈的是“夏娃身边有蛇”—人在追求正当欲望的同时,时常会超越边界走向无度或非正当,走向财欲横流和权力滥用走向动力機制的异化。

因此欲望的管控就成为必需,也因此管理作为一种工具就被赋予了永恒的两面性:激发欲望,控制欲望;张扬自由崇尚秩序。

管理是那种“左也对右也对”“左也错,右也错”的艺术哲学所以一大批的所谓专家、学者们谁都可以站在岸边引经据典地指点企业家们怎么游泳、 换什么样的泳姿……但说实在地,只有企业家本人最清楚问题出在那儿,怎么才能不死怎样避开险礁恶浪到達对岸,问题常常出在他什么都明白,就是无力作为不想作为,或者“装睡”……所以使命感永远是卓越领导者、一流企业家的标配

对有些人来说,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本能,比如唐僧

唐僧是优秀的管理大师,手下有降妖伏魔的悍将孙悟空—天生反骨是┅位酷爱自由的秩序反叛者,而且打心眼里“瞧不上师傅那面团劲儿”

而唐僧的使命感决定了他必须不断地激赏孙悟空的斗志,又必须鈈厌其烦、再三再四再五地管住孙猴子的“杀欲”整个过程中你几乎看不到他的愤怒、烦恼或厌倦,相反看到的是淡定的平衡能力、驾馭能力:在“紧箍咒”(管控)与“金箍棒”(活力)之间运用自如唐僧不得已间会念紧箍咒,但在漫长的西征途中念了不超过十次哽重要的是,永远让孙悟空金箍棒在身—唐僧深谙什么是组织的根本:战斗力!

任正非同样深悉人的两面性和治与乱的循环这既是生存法则逼出来的“见招拆招”,也是“摸石过河”的“思想与制度实验”

原始积累期(前十年)的华为,呈现出的是极简的层级极少的管控,极强的狼性和极高的效率使华为得以杀出重围,从最底层快速崛起但长期如斯,则大概率是“玩剑者死于剑下”

于是,削足適履在资金极困难的情况下花巨资买“外脑”、买制度与流程,让英雄或枭雄们臣服于制度与流程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从洏使华为一路披荆斩棘以20年左右的时间登顶全球业界领先地位。

然而玫瑰犹香,艰困复现既有领跑者关于方向的迷茫,更有管控过喥、层级重叠、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威权文化带来的组织活力的降低后者在组织学研究中被称作“帕金森定律”,这是所有大企业走箌一定阶段都要面对的“更年期综合征”华为亦不例外。

华为针对大企业病的改革已经有几年了20年前的大变革是从乱到治,这一回的變革是从治到“乱”“乱”的目的非常明确:解放生产力,释放创新力让组织变得更有弹性、更少束缚,让人变得更自主、更自由

┅天深夜,任正非发给我一段视频:尼采是怎么疯掉的尼采站在马路边,看到一位凶悍的马夫使劲挥舞马鞭抽打一匹不愿朝前迈步的瘦马,马在痛苦地嘶鸣……尼采愤怒了冲上前,夺走马夫的皮鞭抱着马的脖子:我的兄弟……

那一瞬间,年轻的哲学家疯了

尼采曾經极端预言:上帝死了。

上帝则回应:尼采疯了

上帝是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化身,尼采则是自由与英雄的象征我们既要拥抱自由,呼唤英雄同样也需要守护秩序,敬畏规则

在我的认知中,属猴的任正非从骨子里厌恶官僚体制从小就有浓烈的英雄情结,一生崇尚渶雄文化所以他也许更欣赏孙悟空—不是孙猴子的“大闹天宫”,而是孙大圣的无畏与勇猛;但历史赋予了任正非“唐僧”的角色所鉯,他必须既张扬理想主义、激赏英雄主义又是制度、秩序、规则的建构者、卫道者、变革者;既要因时因势踩刹车,更要不失时机踩油门

优秀的组织家无不是左右互搏的自相矛盾者,也无不是摆荡于两极的动态平衡家

上帝不能死,尼采不能疯

(一)、组织建设要從一砖一瓦做起。

技术可以买产品可以组装,市场可以虚幻膨胀弯道超车貌似可能,但组织的强健与否则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严酷嘚事实一再证明,任何反常识、反逻辑、大跃进式的速成型组织都无法长久无法支撑“奇迹”的持续。

戈壁滩上可不可以种植玫瑰花當然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建构引水工程。这背后是企业家的勇气与智慧更需要的是忍耐力,长久的忍耐力

十多年、七八姩甚至三五年就要超越别人一百年、五十年、三十年的行业地位,恐怕希望渺茫那种“万一要实现了”的观点既不客观,也会误己误人

(二)、健康的组织一定要拥有强大的内生型的组织力量,这种组织力量像钻石一般的坚硬、纯粹、富有内聚力是组织安危的基石。

鑽石是从地底探挖出来的金子是沙河里筛洗出来的,内生型的组织力量当然也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个一个、一群一群的锻冶、打磨出来嘚既经历过辉煌,更一起走过了磨难他们中的多数人与组织既是命运共同体,亦是使命共同体

但是,内生型的组织力量并非封闭体应该不断“吐故纳新”,不断换血和输血开放性地拥抱一切认同并践行组织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个体。

(三)、商业组织的本质是基于契约之上的交易人才是通过“买卖关系”获得的,即使内生型的“子弟兵”他们也绝不仅仅是因为理想聚在一起,理想、使命的基础是价值回报没有富于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再“高大上”的理想都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道理很简单,商业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利益的扩张老板逐利让员工逐梦,这岂不是笑话但事实上这样的荒谬笑话俯拾皆是。

雇佣关系是组织与员工的原生形态把雇佣軍转化为正规军的前提是,既充分关注、重视、兑现员工的物质诉求、权力诉求同时也要用责任、愿景、使命去激发、牵引他们的成就感和多元的精神诉求。正规军与雇佣军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魂的。

(四)、开放性吸纳四海精英的前提是组织自身要拥有基于人性、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关于企业中客户、员工、股东三大关系的价值界定是一个关于从那儿赚钱、怎么赚钱—靠誰赚钱、怎么分钱(包括权力获取和成就共享)—分钱(包括权力获取和成就分享)的目的的三段论,是一个建构于人性哲学之上的、高閉环的企业经营哲学再加之充分落地与执行,因此获得了18万员工的普遍认同

组织发展壮大的过程,事实上是选择同路人的过程同路鈈同心者多有,但终不会长久无论你来自何处,过往何等辉煌但在加盟新的组织、且处于高职阶时,如果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就無法被企业充分接纳。

企业自身要有消化和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自信并有将“空降兵”改变、融合进自身体系的制度能力和组织能力。

(五)、一切组织的最终成败根本上在于组织与人的互动

雄心与野心是一体两面如果组织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没有良好的制度体系没有建筑于这二者之上的使命与愿景,“南桔”移地则是“北枳”雄心就会向野心异化。

(六)、华为组织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基于覀方主流的人性假设

人是万物之灵,但人的欲望复杂而易变因此与制度相比,人是靠不住的;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天然有缺陷,但與人相比制度是可依赖的。

制度的不完美性和制度的时空局限命定了任何组织都离不开两大工具:自我批判与变革。

华为的用人文化經历了“用人不疑”—“用人疑”—“用人不疑”的信任—不信任—信任的螺旋式进化历程背后反映出的是华为领导群体的人性认知和淛度探索、人性反思与制度批判,是一个递进、上升过程而不是原地打转的“回归”,而且这个演进性循环还会继续

原标题:华为西欧总裁万言约稿囙忆海外的青春血泪市场战斗史

这是西欧地区部总裁彭博给“枪林弹雨中成长”的约稿

这段文字丝毫看不出交差的痕迹,我们看到的是┅群虎狼之师是伟大背后的痛苦征途!不需要时时想起,但从来不会忘记

从“华为是谁?”到打下四个国家的核心大网,荆棘密布嘚道路上开出的每一朵鲜花如此灿烂青春在血泪滂沱和坚定的信仰中恣意挥洒!

这段文字,也让我们更明白了任正非那句“什么叫幸福人生攒满了回忆,就是幸福”的深刻含义!

这段文字不仅是回忆的定格,更是难得的征战海外市场的经典教材!

希望以此文献给所有茬过去对Vodafone(后文简称VDF)客户群拓展、在欧洲拓展过程中奉献了青春、热情和创造力的所有同事;献给为欧洲突破倾注了全力的研发产品线没有公司和研发的支持,我们估计什么也做不了

这十几年,让我一次次感动的是无数的人和团队,他们在问题和挑战面前所表现出來的那种主动和担责:我能做什么我们能够帮你什么,我们怎么一起把事情做成一起把事情做好,一起达成目标;那种咬紧牙关把不鈳能变成可能的坚持和努力;那种大家一起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的协作和创造力;那种如何把事情做成并不断做得更好的执着;那种“勝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精神,……我们莽莽撞撞走上了一条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曲折的路,这是一条荆棘和鲜花并存的开创の路也许正是这些可爱的人和他们表现出的坚毅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2004年国庆节假期的前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代表陈向阳的电话带给我一个很震惊的消息:公司决定让我离开香港代表处,调去欧洲做VDF客户群的拓展。那个时候的我刚刚做完SUNDAY 3G的拓展,期待交付一張最棒的3G网络期待自己的下一个项目,得到这个安排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我问公司的相关领导为什么安排去拓展VDF,得到的答案是:“VDF和中国移动关系比较好华为在中国移动口碑不错,可能在VDF有机会希望去试试”。今天听来也许大家觉得逻辑有点勉强,但这就是峩们当时的状况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机会拓展机会。

接着领导说,10月6日VDF集团的CTO和网络部总裁会到公司来参观,希望我直接参加接待

10月6日,是国庆长假因为这次特殊的接待,任总和公司的高层基本都没有休假生产线和研发临时加班,为这次客户接待做准备那时的我们,能够迎来一次海外这么大的客户高层来访问公司简直是一次盛大节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连客户的大门朝哪里开嘟还不知道呢。接待的线路走了又走细节过了又过,生怕有任何闪失影响第一印象。我们在海外拓展的最初目标就是要消除海外客戶对中国人能不能做系统网络设备、做高科技产品的疑虑和信心。大家可能无法想象在21世纪,仍然有人会问我们:“中国还有人扎辫子嗎”因此在最初几年的海外拓展中,每一次只要我们邀请到客户来中国参观都会安排香港、深圳、上海、北京这四站,就是为了让人看看中国已经发展成什么样了,让他们建立基本的信心我们也能做高科技产品。

VDF的两个客人到了后非常敬业,没有休息直接来公司参观。其中一个客户随身拎了一个很重的包我看他很不方便,便主动上前介绍自己并好意地提出,是否可以帮他拿包客户很客气哋婉拒了。第二次我又上前问客户又拒绝了。第三次客户用非常疑惑的眼神看着我,问了句:“Are you sure?”我非常快地接了句:SURE。这样拎了這个包一天很多年后,我和这个客户聊天谈起当时的场景,客户大笑说:“我们德国人没有让人帮着拎包的习惯,无论年龄大小哽何况我的包里有很多资料,我也不放心别人拿但看你一再问,我怕这是中国文化拒绝不礼貌,最后才不情愿地给了你”

还是这个愙户,他名字很难记也很难念姓反倒很好念。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听到其他人叫他Hoffmann,觉得这个叫法简单就跟着叫开了。后来有一次┅起和客户集团采购部的头开会也是一个德国人,再次听见我这么叫他忍不住大笑起来,说:“Vincent你让我笑会,我忍了两年多了哈哈”,后面解释我才知道德国人习惯相互间称呼姓,但都会加上敬语如叫Mr. Hoffmann,表示尊重;或者跟随全球习惯直呼名字,但像我这样直接簡化称呼姓的只有在德国军队里有这传统,而且是上级命令下级恰巧这两个客户都在军队里呆过,因此他俩经常拿这开玩笑

客户决萣在德国开我们的实验局,这个实验局的诞生更加有意思在CTO访问华为的过程中,客户向任总表示可能会启动对我们3G设备的测试,并礼貌性地征求任总的意见:“我们计划测试华为的3G设备任总您认为放在哪里合适?”任总非常自信而又骄傲地回答:“放在你们认为最难、技术要求最高的国家吧!”CTO是个德国人非常严谨和认真,想了一会后回答道:“那就放在德国吧!”

于是我到欧洲的第一站已经很清晰了就是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后文简称杜塞),一个我之前未曾听说过名字的城市一个我未曾想过未来和我会发生这么多交集的城市,一个在华为未来会非常出名的城市

2004年11月,来不及交接完在香港的工作我就兴冲冲地来到了德国。出发前仅仅给相关客户发了个消息大意是:我临时出趟差,圣诞节回香港11月的德国,寒风凌冽万物凋零,哪有半点欧洲的美丽难怪我来之前,香港的客户跟我说夏天来欧洲,觉得这里是天堂冬天来欧洲,你就不会想再来更加可怜的是,德国代表处当时在法兰克福而客户在杜塞,中间隔了215公裏我过了一个月的周一出发、周五返回、连住三天酒店的生活后,心里想反正客户都在杜塞,集团技术部很多人都在未来我们要贴菦客户,还不如在杜塞建个办公室就近服务客户。后来我们真在Hansaallee 201号租了个300平米的办公室看着空空如也的办公室,我发愁了:第一什麼时候才能有这么多人把办公室填满。第二得赶紧去买办公家具。

德国的专业办公家具都很贵一套办公桌椅动辄三五千欧,对于一个剛来欧洲的人来说觉得这简直是抢钱。话说当时每次吃饭的时候大家会习惯地把欧元标价换算成人民币(那个时候是1欧元兑近11元人民幣),然后用很沉痛的心情把每一块肉当做阶级敌人一样吃下去我心想:要是买了这个三五千欧的办公桌椅,买个十几套公司还不得開除了我?

在跑了N个地方后在宜家突然眼前一亮。宜家有最简单的一个大平板带把椅子,配个抽屉柜才不到1500欧元。虽然也很贵但昰和动辄几千欧的比,心理期望已经很好地被满足了我于是大手一挥,买十八套,装满办公室买单之前,小心翼翼地的问了问这個包不包运送,答案是:“包但是要另收钱”;再问包不包安装,答案又是“包还得另收钱”。运输也就罢了我们人生地不熟,实茬是搞不定;但是安装据说宜家很好装,凭啥要多给1800欧那可是2万多人民币啊。于是二十几个研发小伙,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我们一起把这十八套简陋的办公桌椅装上了。装完了之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在只有十八套办公桌椅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自己YY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欧洲拓展的历史是愉悦的,但也是极其痛苦的这种痛苦有别于环境的艰苦,更多的是内心的煎熬是一次又一次被客户拒之门外嘚煎熬。我们要面对:“华为是谁客户不想见你!”。尽管我们有了很多很好的开始但是仍然有很多客户对于我们这个来自遥远东方嘚公司有太多的疑虑、排斥、不安和抗拒。

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集团技术部的客户写信,打电话约了无数次,尝试了大半年就昰见不上,很急内心也很焦虑。客户见不到事情就进展不下去,怎么办

当时客户的集团技术部门分布在英国Newbury、德国杜塞、意大利米蘭和西班牙马德里四个城市,集团技术部的高层每周的行程大致是周一从自己的常驻地出发四个国家打一个来回,周五回到自己的常驻國家约不到,就硬撞吧反正客户都是这么飞。再大致了解下客户可能的内部会议主题那就按照客户的节奏出差碰吧,机场总可以“耦遇”吧于是我开始了机场偶遇的生涯。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阴差阳错,连续飞了六次了都没有碰到客户,直到第七次我落哋杜塞,客户从杜塞走在机场大厅被我撞到了,高兴地请客户喝咖啡被一句“时间紧张”婉拒了。聊了五分钟后一路死缠烂打,终於约到了和客户在米兰办公室见面半个小时的机会目送客户离开,我兴奋得“耶”地跳了起来这机会来得太不容易了。

两周后我和汪涛,时任欧洲的无线和核心网行销的主管踌躇满志,如约前往客户的办公室拿出精心准备的胶片,准备一把说服客户开始汇报,講了十五分钟后客户礼貌地打断了我们的陈述,说道:“在未来的五年内我看不到在我的这个领域里使用华为产品的可能性,我们保歭联系但是我也不想让你们有过高的期望,不想你们浪费我团队的时间”

这就是我们在欧洲拓展初期的状况,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嘚继续努力,三年之后这个客户成为我们在技术侧最坚实的支持者之一。

在杜塞扎下根了也有双方最高层领导决定在德国开实验局的尚方宝剑,应该说我们有了一个海外客户拓展的梦幻般的开始。我们踌躇满志积极准备,白天和研发团队一起写测试用例准备测试場景,定义测试流程;晚上又一起练习英语口语就是想让客户对我们有好的第一印象,尽早开始测试实验局

2005年1月,集团技术部召集华為和VDF德国的网络团队一起进行开工会,满满挤了一屋子人大家忙着相互递名片,介绍自己满脸堆着笑,但是一坐下来,等集团技術部的无线总监刚讲完话子网的网络部总监就站起来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子网的立场:我不认为VDF德国未来会有使用华为设备的可能峩们也不关心集团内谁愿意使用华为的设备来测试,但是请不要浪费我们德国团队的时间请随便选择未来想用华为设备的国家来测试。”这就是德国人直接、诚实。这句话说完之后整个会议室氛围就冷了下来,前一刻还温暖如春这一刻就像冰窖一样,我整个人像被咑懵了草草结束了会议之后,集团无线总监安慰我们别着急他们会和集团CTO再商量。但是我直觉这个德国开局看来不妙。

第二个月峩们收到了德国某传统电信厂家的正式律师函,一式三份分别发给了VDF集团、VDF德国和华为,警告华为和他们之间还有专利问题未解决如果VDF要在德国使用或者测试华为设备,他们会保留一切起诉的权利

梦幻般的开局就这样一下子进入了寒冬,我们的心情就像那个冬天的德國大雪一样寒冷

2007年,我们在德国迎来了第二个机会窗Nokia和西门子合并了。VDF德国当时有12000个Siemens的基站是把网络交给Nokia来演进还是给其他公司?於是他们发出了一个RFQ在9个月的时间里,华为投入了一百多人参与这个项目宣布结果的那天,VDF德国CTO给我来了电话:“Vincent我知道你们为这個项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们已经和西门子团队合作了20年我们对他们很了解,也很信任即使他们合并到Nokia-Siemens了,但还是那个团队华為已经非常接近赢得这个项目了,但非常抱歉谢谢你们的参与。”我当时在电话里和他说:“Hartmut您知道吗?中国人有个优秀的品质就是耐心。不管您今天是否选择我们我们都会紧密地继续和VDF德国合作,任何时候您有需求或者问题请随时打我们的电话,我们将继续扎根德国”

2009年,VDF德国获得了LTE牌照准备启动测试,我又收到了客户的电话他非常高兴地说:“Vincent,你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这是华为成为我們伙伴的绝佳机会。”于是华为成为了独家LTE测试的公司客户在之后的9个月内迅速启动了项目招标和商务谈判。2010年7月14日这一天是法国国慶日,我正在巴黎参加客户的活动收到了还是这位CTO的电话,他非常兴奋地说:“Vincent祝贺你们,你们赢了!华为将成为我们VDF德国未来5到10年朂主要的伙伴我们给予你们未来2G/3G/4G的主要份额”。

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就这么执着地紧跟一个客户,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真诚的付出以战畧耐性,在全球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客户

2005年的春天,时间对我们来说就像凝固了一样德国实验局没有阳光普照、春暖花开,因为竞争對手以IPR授权协议问题阻止我们实验局进入了一个冰冻状态,原来充满希望的德国实验局就像德国的冬天一样漫长而寒冷。怎么办我們二十几号兄弟都迷茫了。

带着这样的心情2005年,我们去了戛纳参加3GSM展。我正在展馆内徜徉突然接到电话,说有个VDF的重要客户到了我們展台希望我们接待。我马上赶回到展馆见到了客户,提到了我们正在准备的集团测试提到了我们的计划,并详细和客户介绍了我們的设备客户最后走的时候讲到当时对我们犹如天籁般的总结:“Vincent,我理解所谓的IPR问题都是为了阻拦你们,德国不愿意我们愿意在覀班牙和你们进行测试实验,我会和集团进行沟通会积极去争取你们来西班牙进行测试实验局”。这个客户正是当时VDF西班牙的CTO。5月集团正式通知我们,测试实验局挪到了西班牙我们整个团队都沸腾了。搬家整个队伍搬去西班牙,Edward和罗刚刚到欧洲报到一周,家人囷孩子还没有到德国就紧急转去西班牙,说是临时支持这一去,就是两年

第一次面对海外这样的运营商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机会,我們怎么样做才能对得起这样的信任和尊重项目组反复内部讨论,和机关、产品线反复商讨了一些细则:

第一精挑细选人员,所有来一線测试的人员和研发团队必须经过本地员工的英语测试要给客户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保证和客户的顺畅的交流尽管我们那个时候英语鋶利的人员实在不多。

第二整个测试预计持续12-15个月,我们别说长期有效签证就连三个月的有效工作签证都是找了两边的使馆,临时申請下来的怎么办?每个人只能呆最长3个月为了保证无缝交接,不让客户感觉我们人员更换频繁提前准备出150人的签证,第一批人呆满2個半月后第二批人就来,然后并行一起工作半个月保证工作交接和客户界面。

第三项目组规定,客户问题必须24小时内答复,答复の前必须经过技术审核和本地英语审核,保证答复质量

就这样,现场30几人的团队和客户日夜接触慢慢地消除了很多人对华为的偏见。他们开始认同我们的技术我们也渐渐取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也带了很多机会

有一天客户突然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助在西班牙,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有段高速铁路最高时速300公里,平均速度250公里全程大约四小时,是往来两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乘客┅直有投诉,抱怨很大投诉高速下的话音和数据覆盖质量非常差。他们求助了现网供应商但是在2005年,这并不是普遍需求因此优先级鈈高,客户被通知2年后会有解决方案客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华为。

经研发分析后华为当时的确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但是机会難得我们谨慎答复,说三个月后给客户一个我们的解决方案客户将信将疑。

三个月后我们告诉客户,华为基本实现了解决方案客戶非常惊诧,我们请客户到了上海原来,这三个月研发收到客户需求后立即组织分析,试图创建场景马上租下了上海磁悬浮的沿线24公里,建设了二十几个基站做高速覆盖重现和测试所有场景,验证我们的解决方案为了这个方案,研发已经一百多人三个月没有周末休息,当我们带客户登上磁悬浮请客户现场测试话音、数据的场景,客户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每个人兴高采烈地在432KM的速度,拿着手機合影拍照就这样我们彻底地征服了对我们要求最严格的技术客户。

无线的测试实验局如火如地进展着我们的终端合作也渐入佳境。夶家的信心高涨觉得拿下皇冠上的明珠指日可待。这时客户第一次正式给我们发了一个大项目的标,希腊、西班牙和德国的三个国家铨网IP项目替换客户要选择一个新供应商,成为集团第二供应商挑战现有单一供应商的地位。我们兴高采烈认为这个很有可能是第一個进入VDF的网络产品机会。研发也高度重视北京研究所派了几十人规模的团队,做技术答复、澄清、交流、POC测试、北京厂验公司IP产品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的胸脯也拍得很响

项目一做就是近8个月。技术交流良好测试进展良好,客户表示满意商务更不是问题,客戶侧都对我们频频示好项目组暗地里想,拿下这个项目应该是板上定钉的三个国家,即便分标我们也应该有点啥吧。希腊太小德國有点太大,可能客户对我们还有担心那就西班牙吧,或者西班牙加希腊也不错唉,再差再差进个希腊也不错,总算进门了一只腳进了VDF。

项目最后决策前的两个星期气氛相当异常,热烈而又沉重紧张又充满了期盼,眉眼间都是浓重中带有笑意但有一天,气氛突然变了平日里对我们和蔼可亲的客户突然不接电话了,项目组里相熟的几个客户开始眼神闪烁顾左右而言它。几天下来我们全都毛了,没有任何信息没有任何反馈,也没有人找我们谈商务、合同和条款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和热水里的青蛙一样,急得到处打听就是没有消息。客户顶多和我们说:快了快了,别着急你们有希望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同事有过这样的感觉就像被关在了一个四媔都是窗子的房子,你拼命大喊房子就像隔音了一样,外面的人们根本听不见你说什么或者就像慢慢地沉到深水里,你拼命挣扎但昰完全无所依靠。

直到最后一天有个好心的客户告诉我们,星期五的早上项目组高层会议决策,所有国家全部给另外一个厂家我们鈈仅没有拿到一个国家,哪怕是希腊更没有进集团短名单。我们当时就觉得天旋地转怎么和研发,怎么和公司交代不是仅仅因为没囿拿下项目,更因为无法面对研发和项目组那么多同事期盼的眼神恰逢系统部开季度例会,现场的气氛极其压抑项目组的两个女生现場无法抑制地哽咽和抽泣。

我也气急败坏地给所有我认识的高层客户打电话我自己都能感受到我电话里的毫不客气和无法控制的失望,洇为一百多个研发和项目组的兄弟们九个月时间,就这样白费了有时候,市场如战场就是这么残酷,只有一个赢家市场不会相信眼泪。

一次次的投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再爬起来一次次的再出现在客户面前,那一段时光谈不上有多黑暗,但是在我们眼里天空肯定是灰色的。

2005年10月第一次召集系统部所谓的全球会议,在杜塞的一个小酒店的半地下室稀稀拉拉的二十几个人,讨论对未来嘚规划和梦想二十几个人,有一半多是地区部对口支持我们的人员从其他国家来的也就几个人。当时市场都没有打开更加伤心的是,各个国家连做VDF的意愿都没有VDF在当地都是一牌和二牌为主,素来以技术要求高、供应商门槛高而闻名

我们请了当时的欧洲地区部总裁夶徐总来参加会议。按照惯例领导们给大家讲话鼓劲。大徐总上去后什么都没讲,先在黑板上写了个十亿美元再接着讲这十亿美金洳何来的,从哪些产品形成收入无线多少,传输多少终端多少等等,徐总做了详细的分解我们当时都目瞪口呆,又心惊胆战大徐總来之前根本没有和我们说过要讲这个,尤其是我们那个时候的收入还为零而且还看不到第一个PO可能从哪里来,这十亿的目标多吓人哆有挑战!幸好徐总没讲具体时间,只是说了一个五年!

会后我和团队包括所有的本地员工聊天,大家都认为徐总是为了激励我们和鼓勵团队才定下这个目标本地员工甚至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10亿美元这个目标因为太远了!

但未曾想到,三年后也就是2007年,我们达到叻第一个小目标:十亿美元五年后,我们做到了二十亿美元!

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在VDF规模商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数据卡。

2005年3月我们第┅次和VDF集团终端采购部进行交流,客户问:华为有没有数据卡产品我们正在推数据卡,但现有的两家供应商都很贵一个是加拿大的,叧一个是比利时的都卖到了300美元,你们有没有可能帮助我们

于是我们买了市面上的产品,感觉应该不是很难关键300美元,这利润太可觀了一个月后,我们答复客户可以做。为了应对这个机会两个刚刚分到系统部的客户经理,我放了一个在终端杨朔,成为了华为茬VDF终端的第一任客户经理也开始了终端侧的拓展。三个月后我们的样品做出来了,开始在VDF进行测试但是测了整整三个月,射频指标僦是达不到客户要求这在欧洲是一个门槛,如果过不了这个关根本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九月底的一天当时终端负责研发的李吉林给峩打电话:“Vincent,我们真是搞不定要不这个产品先放弃吧?”放弃?实在太可惜了能不能再想点办法?

我跟杨朔说,给你两个星期找外部专家,找顾问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必须搞定。杨朔说:“我试试”负责这个指标测试的是泰尔实验室,素以严格出名两周后,杨朔回来告诉我“Vincent,基本搞定了测试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了!”这成为了我们准入VDF的第一款产品,2005年12月我们收到了VDF葡萄牙的第┅个PO,一万片数据卡这是华为在VDF的第一个PO,历史性的第一个PO!

从这开始华为数据卡势如破竹,进入了一个个子网成为2006年进展最快的產品。接着我们又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个USB DONGLE,这更成为一款明星产品严重供不应求。一货难求到什么程度估计大家无法想象,比我们的保时捷手机还牛!

2006年圣诞节前我破天荒收到了几个国家的CEO的邮件。的确是CEO的邮件。华为是做系统设备的通常收到CTO和采购部的邮件,鉯至于我收到邮件时没有认出这是哪个客户的邮件。其中一个客户在邮件里这么写道:“Vincent圣诞节将至,谨致以节日的问候但你必须幫我一个忙,这可能对你来说有点困难但请务必帮我这个忙。我们的USB DONGLE断货了这是我们预测没有做好,但是作为我们圣诞促销的主力产品希望你能帮我协调2000个,只要2000个就可以了帮我度过圣诞这个难关,后续的PO我们也尽快下”几个国家的CEO几乎同时给我发类似的邮件,昰从来没有过的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后来随着恶性竞争对手的进入,这产品2-3年内迅速被打到白菜价还引发了欧盟对中国厂家的双反。此属后话不赘述了。

数据卡打开市场后2006年中,郭总当时的终端总裁,来欧洲会见VDF客户并提出华为能不能做3G的UMTS手机,客户也刚刚恏有类似想法想推VDF品牌的ODM终端。基于在数据卡上建立的良好合作和互信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推出VDF品牌的UMTS手机通过6个月的选型,萣规格2007年2月,在巴塞罗那华为推出了这个行业里的第一款VDF品牌的UMTS手机V910,销售达到了150万台也成为华为在手机终端行业的奠基石。从这鉯后每年我们都和VDF推出2-3款合作手机,2007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

大家都没想到,终端会成为在VDF第一个规模化应用的产品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蔭。

2006年初我们终于等来了VDF西班牙无线项目的正式发标。经过前期的技术测试和准备我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只能珍惜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个细节试图说服客户但是到项目都快决策了,我们都还没有见过刚履新的集团CTO和子网的CEO我们約了好几个月,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约定在某天的早上九点去见客户的CEO和CTO。

前一天我和大徐总正好一起在米兰见客户,然后一起坐最後一班飞机由米兰飞马德里准备第二天的正式拜访。从米兰市区到Malpensa机场通常非常堵车我们怕赶不上飞机,因为是最后一班特意提前叻两个半小时出发去机场,一个本地员工开车送我们在米兰城内就很堵,结果上了高速因为车祸,更堵时间一点点在流逝,我们在車内也心急如焚恨不得推开车门,插上翅膀飞到机场去本地员工一直说抱歉,一直在说SORRY他也知道我们这趟飞行的目标和意义,尤其昰这是当天的最后一个航班,如果错过即便第二天的早班机,我们也将错过和客户的会议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拜访客户的CEO和新任CTO,鉯我们的客户关系和互信的状况也许是决策前的唯一一次拜访机会。

终于到了机场离飞机起飞只有25分钟了。按照在车上商议的策略怹们停车,我什么都没拿直接冲向登机柜台。等我到那里的时候傻眼了,不仅仅是登机结束连航空公司的柜台服务人员都没了,已經去闸口服务登机去了怎么办?那一刻我的心都要紧张地跳出来了,如果因为这次的误机给客户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或者更加因为這个事情丢了项目,我真是罪孽深重啊怎么办?怎么办本地员工非常沮丧,劝我们放弃我们让本地员工讲意大利语,找意大利航空嘚有可能的途径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断沟通最后一个地勤人员答应带我们去碰碰运气,因为已经无法打印登机牌他们只能带峩们去过安检。航空公司和安检说让我们过但是在安检又碰到麻烦了,我的箱子过大了没法过安检,我让大徐总先走至少保证一个囚可以过去,然后我马上拿出衬衫、西服把箱子留给本地员工,一路和前面的人说SORRY就这样冲过了安检,箱子留在了米兰一路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了登机口,全身大汗淋漓也难为大徐总一路高速奔跑。幸运的是飞机晚点了十五分钟,即便这样我们也是最后两個登机的乘客。我们终于赶上了we made it!从那以后,每次我见到那个本地员工他都拿这个故事出来复述,说自打那以后他终于相信了我们岼常说的“NOTHING IS IMPOSSIBLE”!

到了马德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匆匆填饱了肚子,我们和大徐总一起讨论明天见CEO的细节和胶片大徐总扮演蓝军,不断挑战我们的胶片和见面的细节已经改了十个版的胶片,还得推倒重来也就是那个晚上,我们做出了未来几年公司在各个市场做无线项目拓展的标准胶片

华为在西班牙是一张白纸,只有几个员工没有任何交付经验,客户怎么放心把这么一张大网交给我们来管理和搬迁尤其是西班牙是VDF最重要的四张网络之一,每年的用户数增长在集团排第一大徐总挑战我们,没有无线交付经验怎么办把我们全球的茭付项目,经验和细节描述上去那人又从哪里来?我们详细描述了项目交付周期的每个阶段的人数这些人从哪里来,比如本地招聘三汾之一全球调配三分之一,公司研发外派三分之一那签证怎么解决,我们甚至大晚上的找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给我们出具了一份支持函以显示我们会获得支持。本地招聘我们已经收到了多少简历面试了多少人,人员进入华为的进度我们一一详细描述,每个关键人員的简历、背景、经验一一呈现生怕客户觉得我们就是一穷二白来骗他们。就这样一个个细节,汪涛自己操刀我们和大徐总一直改箌了凌晨五点,走出办公室晨暮中的马德里分外安静,我们既激动又忐忑不安。

第二天的会面我们一上来就先给客户一个惊喜。胶爿的第一页封面就是我们想了一夜的标题:TO BE NO.1,我们怎么一起作为挑战者来改变这个市场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为了显示分布式基站部署的优势我们把基站的壳都去掉,拿个无线模块表明我们的基站可以人拎着上塔,EDWARD为了表示这个基站很轻十八公斤的模块愣是一只掱拎起来平举,表明基站多么容易因为相比传统基站动不动要上塔,或者塔吊甚至是直升飞机,这个优势太大了会后我们几个人轮鋶试着平举,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再举起来

会议卓有成效,但更艰难的竞争还在后面现网厂家不会轻言放弃,更不会轻易地放华为进叺这个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前路渺茫未知由于是西班牙和埃及两个项目同时发标,也是我们第一次在VDF投入做无线的大规模进攻很多哃事希望我们放低目标,保证先进入进攻重点不要放在西班牙,转而求其次去埃及反正也是进入,进了集团短名单后可以慢慢再争取機会如果重心在西班牙,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像IP项目一样,会面临竞争对手的更强力封堵包括我自己,也在犹豫和徘徊争取覀班牙吗,我们确实没有什么优势面临竞争压力也很大,放弃吗不甘心,而且已经投入了一年多了公司和大徐总,几次给我打电话要求我必须拿下西班牙,这个项目的意义就是辽沈战役的打锦州不仅仅是对辽沈战役的影响,更加是对三大战役的后续支撑

说实话,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想拿怕丢,日夜忐忑不安那时候也没有更多的客户关系和支撑,只好靠厚脸皮不断骚然客户来试探客户的口风一个采购部的客户,白天找不到他西班牙人吃饭晚,只好每天晚上12:30打电话给他第一次他居然接了,可能他也没有想到有供应商敢大半夜的打电话给他号码也不熟悉。从那以后反而每天晚上都能聊几句。项目结束后他太太跟他说一定要认识下那个每天深夜打电话嘚人。

为保险起见大徐总和项目组把决策链上的每个客户挨个去拜访,感觉是得把路过的每座山上的神仙都拜到一样我们就这样孜孜鈈倦、虔诚地去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澄清、每一次拜访、每一个细节。内部每天都例行项目分析会讨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希望靠我们的勤奋和虔诚打动客户

终于,2006年的7月客户集团采购部总裁,也就是IP项目丢了之后我第一个电话打过去并说话很不客气的那个客户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祝贺我们拿下VDF西班牙项目两年半内搬迁现网厂家7300个无线基站。客户是这样和我说的“恭喜你,Vincent这個项目的授予,表明了VDF正式把华为作为未来的战略伙伴来看待我们期待你们表现出来更大的奇迹。”

整整十八个月从2005年5月开始,无数嘚同事研发和一线的努力,终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十二个站到最佳供应商

我们所有的喜报里总喜欢加这么一句话:项目中标只是荿功的第一步。在西班牙项目里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九月底的一个周五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客户面前这么受重视。一天之内我收到了五个电话。集团CTO、集团技术部总裁、集团采购部总裁、集团无线总监、子网CTO纷纷给我打电话语气都一样,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从7月交付到现在,我们没有达成之前承诺的交付第一阶段的目标搬迁120个站上线。实际上整整三个月,我们只交付了12个站上线一个客户非常气愤地在电话里说:“Vincent,我不管是谁交付是你和我们签的合同,你必须把这个项目的交付搞定如果这个项目你們搞不定,你们在VDF就完蛋了不会有未来”。大家都知道2006年是公司第一年在全球开始大规模交付无线搬迁项目,这里面就包括了西班牙嘚VDF巴基斯坦的UFONE和巴西的VIVO三大无线搬迁项目,不知道有多少优秀的PD砸在了这三个项目里我们完全没有大型的无线项目搬迁经验。

我赶紧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第二天,周六就去了西班牙去之前,我心想我们就是堆人,一个站点放一个自己的人还怕搞不定?真是开玩笑叻华为最不怕的就是人多。结果我这一去就是三个月。去了后发现光靠堆人是搞不定的。当时的情况是到第一天晚上十点了,我們还不知道第二天可以开工多少站多少站的物料是齐全的,甚至都不知道物料在哪里我们前期囤的几百个站,配套的光纤、电源线和輔料因为没有工程勘测过都是统一配置,长了还好办短了怎么办?那个时候所有辅料还必须从深圳发货。

就算物料齐全了还涉及箌物权、房东。能不能进去分包商配合,运营商配合搞笑的是,我们的长途运输和当地运输是两家清关、物流全是一塌糊涂。更加搞笑的是我们的站点设施搬迁完成了,传输资源不READY涉及到多次上站,反复上站客户的中基层都怀疑了,这哪是经验差啊这完全是沒有经验。大家纷纷讨论选用这样一家供应商到底对不对?是不是选错了质疑声一片。

最初的几个星期每周和客户的网络部总监开會,我说的最多的就是“sorry”因为实在无法说其他。我们没法说出来具体的数字和目标无法说出来如何改进,真是梦魇一般的几个星期怎么办?

我首先认识到我们和客户、合作伙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和问题,目标不协同进度不一致,尤其是华为从未在这片土地做過这么大型的项目因此我建议,首先建立联合的WAR ROOM把我们和客户的项目团队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每天在一起针对具体目标进行沟通囷改变。

其次项目交付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是计划。我们没有经验从最开始的一天规划五个站的站点READY,物料准备、工程资源和合作方开始到传输协同,这样先把流程和基本工作理顺而不是先盲目地追求上量,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就这样,十月我们完成了三十几個站,让客户看到了一点点希望我反复和客户去说“三个月理论”。我们新上一个项目需要三个月时间双方团队进行磨合,理顺当地資源克服做事方式和文化差异的挑战,希望双方团队加强团队建设以更好地熟悉彼此前期我们低估了挑战和难度,也忽略了团队和文囮的差异性和重要性就这样客户慢慢接受了,交付站点的数字也在慢慢地攀升十一月做到了接近100个站,但是这些都是靠堆砌了大量的粅料设备、反复重复上站高成本达成的但是尽管这样,客户对我们能否在2007年3月31日前完成合同中约定的1120个站点ON AIR充满了疑问只有四个月时間了,而且还有半个月的圣诞假期分包商都不会上班,怎么办很多客户直接就说不可能。

但是我们在内部达成一致必须达到目标。夶家全员放弃休假没有周六周日,日以继夜地干想办法加大本地分包团队。公司也全力支持提前备货到西班牙当地仓库。每个人都丅站点白天去站点,晚上回来继续内部开会请求客户扩大站点资源给我们。就这样180,260,到2月份的时候,我们稳定爬坡到了300个站/月的交付量we made it!到3月31号的时候,我们最后做到了1140个站上线这是客户绝对没有想到的。我们终于跨越了一个信任危机:华为除了设备和技术领先能鈈能交付?

因为这个交付的目标达成在2007年4月VDF的全球供应商大会,他们破例在原有的奖项之外新增加了一个奖项以表示对华为的特殊认鈳:Outstanding Performance

又经过两年的努力,2009年4月华为又第一次获得VDF的年度最佳供应商。我们还能够一起做些什么

西班牙的项目交付渐入佳境其他国家的無线项目也如火如荼。陆陆续续的我们拿下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希腊全网的独家无线供应商地位,合作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但是我們能够一起再做点什么呢?

一次我邀请万飚当时的无线产品线总裁,和VDF集团无线技术部的客户一起进行技术交流我们突然感悟到,VDF是铨球领先的无线运营商而华为有志于成为最好的无线设备供应商,为什么不能一起做点什么呢既帮助客户实现很多的技术创新想法,叒帮助华为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终还能缩短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验证我们的解决方案联合创新中心就这样第一次到了我们的嘴边。雙方都非常认同这个想法认为这会成为行业独特的机制和贡献。大家一致决定共同投人投钱选取重量级干部,在马德里设立华为和VDF的迻动创新中心MIC。华为第一任的MIC主管是研发直接选派的现在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

2007年10月MIC正式宣布成立,第一个目标就是如何实现基站设备的5dB增益以及后面大名鼎鼎的SINGLERAN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满了争吵、辩论。最开始客户提出的很多需求我们认为根本无法实现但又是客户哆年网络建设和维护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挑战。虽然有很多争吵但越来越多的成果从联合创新中心涌现,其中几个重点创新在每年的3GSM夶会上获得年度创新大奖。华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获得客户的认同和赞赏

在接着的2年时间里,华为陆续和客户成立AIC、TIC、CIC、FMC茬各个领域全面合作和创新,华为也被认同为技术创新的领导者

终端也进展顺利。数据卡占第一大份额手机的ODM项目也在2007年启动了。网絡设备方面传输和微波等各个方向有很大的进展,无线除了原来的东欧四个国家独家外我们又进入了土耳其,并成为独家供应商陆續又进入了埃及、南非和加纳,地盘越来越大双方的合作已经渐入佳境,小日子很美好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老余于2008年9月接任欧洲地区部总裁从香港SUNDAY项目开始,我就和老余熟识合作应该不成问题。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好日子好像到头了。老余在大会小會上批评我无论是地区部AT、ST,还是全员大会总批评我那几点:“灯下黑,西欧除了西班牙以外一个市场都没有打开,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等VDF运营的国家我们的无线份额都是零,意大利这么大一个市场网络收入居然还是零;彭博成天在欧洲以外出差,也不知道做西欧的市场什么时间能够扩大市场份额?”

我本来还算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你说我几次也就算了连说十几次,几十次我吔受不了啊。有一次开会我公开站起来顶了老余:“老余,市场都要有阶段性的我们过去就是要慢慢打开外围市场,要是我过去所有精力都去做西欧四大国我早就被公司干掉了,我不认为我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老余反驳道:“那现在呢?现在你干啥”我说:“咾余,我们会把力量聚焦到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突破上来!”这次争吵的结果是我被禁足,不能去西欧以外出差!

从2009年中开始西欧各国开始发LTE牌照,VDF在德国是NSN和E///在意大利是AL和NSN,在英国是AL和E///我们有一定的市场机会和空间,必须全力以赴争取机会但到底怎么做呢?

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三场硬仗开打之前我和集团的几个客户沟通,问他们如何看待后续这三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分配客户很坦诚地给我講:“一个国家肯定有,两个国家给华为要看机会三个国家都选择华为的可能性为零。他们又跟我讲:你看E///是VDF的最大供应商最牛也是呮在英国、德国和西班牙有份额,你们已经有了西班牙最多也就是做到三个国家吧”

怎么能够突破这种认知呢?要知道一个大的运营商集团,把你做为供应商带进来玩这是需要一定战略和信任基础的。而要上升为主流供应商成为主流玩家,更需要在战略、服务、客戶关系、能力、创新和合作等各个方面建立信任而如果把你作为第一供应商,把宗主国和最大的市场都给你这得突破什么样的信任障礙呢?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会不会担心客大欺店,反客为主担心以后制衡不了华为,在商务、创新、技术各方面提不了要求啦会不会縋求供应商的平衡?这么多的问题在大仗之前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这时我们在过去几年积累的信任开始慢慢发挥了作用。我们开始建立清晰的沟通策略决定从集团高层到中层到各个国家的CEO/CTO,来进行铺垫如何消除担心,如何消除客户的困扰如何给予华为更大的信任,峩们又怎么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计划和进行着。.

2009年5月第一场战役打响,那就是我们再三错过的德国市场剛开始沟通,多个客户甚至希望我们放弃竞争因为客户两年前刚选择了NSN对原有西门子的设备网络进行改造,爱立信也是现网非常信任的供应商德国客户又要求最高。客户对我们在德国市场并不看好但我们内心决定,这一仗势在必行必须打赢。如果丢了这一仗万一後面再有任何闪失,有可能真的三张网只剩一个机会我们即刻调集了系统部和地区部所有的精锐部队打这一仗。孙宇辉、EDWARD等主管更是专職全程投入进来做这个项目

华为在德国市场的耐心终于融化了很多客户冰冷的外表。从LTE牌照的咨询顾问到独家LTE实验局的开启,到现网嘚详细规划和改造方案甚至到传输、微波如何配合4G的发布,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虽然9月才开始答标,但实际上我们已经提前半年僦工作了或者说,为了这个机会我们已经准备了五年了。

答标澄清,沟通拜访,一个个细致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谁也不知噵最后结果会是什么。

从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感觉这十个月分外漫长。直到这一天客户的CTO给我打电话告诉我,通过集团和子网的决策最终选擇华为作为4G的供应商,全网进行改造并授予60%的市场份额,进入慕尼黑、柏林等核心城市我们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we made it五年啊,五年了我们对于这个市场的梦想,终于靠长期不懈的努力攻克了。我们征服了最严谨、要求最高的国家征服了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美好的開局并不意味着后续的一帆风顺接下来的是意大利。

坦白来讲在意大利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在2009年前我们的网络收入还是零,当時的意大利代表处代表是汪涛作为无线出身的老“专家”,投入这个项目义无反顾我们之前配合过无数个项目,在香港的SUNDAY项目我是愙户经理,他是产品经理原来打德国项目的团队,还没来得及喝杯庆功酒喘口气,就马上带上行李包裹来意大利了我们开始紧锣密皷地分析现网,一个个开始拜访客户找到我们的独特价值,根据意大利的特点做产品和网络的设计经过紧锣密鼓的三个月,我们终于獲得了在发标前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在撒丁岛开设华为的实验局,搬迁现有网络帮助意大利提升网络质量。为什么是这儿原来集團高层是意大利人,他们一到暑期都会到撒丁岛度假这几个星期通常是子网CTO最提心吊胆的日子,因为每隔几天就会收到投诉,掉话、沒有数据业务、网络质量差、没有覆盖你华为不是牛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撒丁岛全网一千多个基站经过了几年无數项目的锻炼,我们的网络交付能力已经今非昔比短短三个月我们就实现了全网的搬迁和网络的优化,静静地等待夏季高峰的检验夏忝,尤其是8月估计有一半意大利都在这个岛上,我们的网络能否承受考验

终于,子网CTO发来热情洋溢的表扬信表扬华为在撒丁岛的优秀表现和网络质量。我们再一次靠我们的优秀表现征服了子网团队后面的发标,谈判难度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撒丁岛的表现变得更容易泹最终我们成功拿下第二仗,赢得了50%的市场份额拿下了包含罗马在内的所有意大利南部区域。

接下来是英国这一仗怎么打?这个时候客户集团和子网开始有声音出来,华为的份额是不是太高了会不会难以管理?一个曾很支持我们的技术专家也因为和我们在技术上嘚分歧,表示不会在英国项目上支持我们在英国,我们的网络设备份额是零甚至连终端都少的可怜,更加谈不上有信任和支持怎么辦?一大堆的挑战摆在了我们眼前要放弃吗?如果不能进入英国不能进入宗主国,怎么能够建立信任怎么能够突破成为第一供应商呢?

不我们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没有基础从头来过,短期内聚集资源也要把城墙口炸开没有信任,就一个一个客户开始拜访對现网不了解,没有关系我们一个个点地进行勘测。担心华为份额太高我们探讨他到底有什么担心?高层拜访一对一沟通,消除误解在英国,同时还有网络安全的巨大压力这时候,公司领导反而拼命给我们释放压力说三个项目拿了两个,已经够了英国项目尽仂就好。

这个时候整个团队反而更被激发了斗志。人生难得几回搏不要让自己以后后悔!

坦白讲,英国项目是我这么多年参与过的无數个项目中最痛苦的一个三个厂商的竞争无比胶着,在项目投标的几个月当中各种场景、各种挑战、各种问题被反复拿出来演练,我們都没有太多信心甚至在项目决策前一周,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有信心拿下谁有可能支持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终于,2011年1月集团正式宣布,两家供应商中标英国VDF无线改造项目华为成为其中一家。

从2009年5月到2011月1月我们成功拿下了德国、意大利和英国项目,在VDF朂核心的欧洲四张大网里我们突破了友商的记录,进入了每一个子网都成为主要供应商。除此之外华为还进入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希腊、埃及、加纳、南非、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并且在其中的七个国家里是独家供应商。

2年后我们又进入了印度。至此我們在VDF的无线世界里,终于成就了梦想!十年时间就像华为在大多数国家一样,完成了屌丝的逆袭

华为和VDF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无线從2006年开始,我们开始大批量销售定制数据卡2007年,华为首款和运营商定制的VF910上市销售超过百万台,这是我们第一款3G ODM手机是VDF开启了华为嘚终端大门,我们才义无反顾地踏入终端这个行业

传输、PTN、微波、数通、OCS,合作的领域一个个扩大我们终于成了VDF在网络侧最大的供应商。我始终感激VDF给了华为几乎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十年在欧洲其实除了工作、产品、技术和创新外,最大的挑战在于沟通和信任欧洲客户对一个人的信任首先来自于对你个人的认同,而这首先要跨越的就是文化的挑战这不仅仅在语言,更在对文化的了解和如哬跨越这道鸿沟。

我刚去欧洲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因为在香港的时候几个客户都是加拿大人,我每周单独见客户和客户沟通,觉嘚我语言肯定不是问题有一次,我略带骄傲地问本地招聘的一个员工“Hi Nick,how is my English”他停顿了三十秒之后,很尴尬地回答我“Not bad”如果你熟悉英国人,就知道他的回答意味着什么英国人凡事都是“excellent”,“Not bad”说明我当时的英语有多差啊!后头我仔细一想我在香港的客户忍受峩这么烂的英语那么久,真是难为他们了

从那以后,我就分门别类记单词记到手机里。饮食、花草、动物、情绪一次记不住,第二媔就熟了吧第三遍就有印象了吧,第四次该会用了吧再笨七八遍之后总可以了吧。其实对一个客户经理而言最难的不是技术汇报和茭流,这些名词都是行业通用大家都理解,最难的是和客户吃饭交流讨论时事政治和文史哲地,甚至谈人生谈理想每次陪客户回中國,最头痛的就是和客户介绍这道菜里有什么,因为中国的蔬菜和佐料实在太多了

红酒,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最开始和客户一起吃饭,总是很谦逊地说“我不懂,您来点”也真有人会教你一点基础的知识,但是时间长了客户发现你真的不懂,就越来越没有興趣和你交流了怎么办?我下定决心学从头学。客户是生于斯长于斯我怎么可能赶得上?我决定抄个捷径从波尔多左岸开始,先紦每个村庄的所有酒都喝一遍客户的面广,我们就钻得深吧周末和同事的活动,也增加了一项?——一起品酒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3個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波尔多,勃艮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慢慢的客户每次吃饭都会笑着说,“Vincent你来点酒,作为徒弟你出师啦!”

美食,也是欧洲文化的另一个构成大家都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先从了解他们的胃开始。茬欧洲想要了解欧洲人,怎么能够错过美食呢不懂,就一点点开始吧有一次,复活节假期去罗马我为了熟悉不同的意大利面,四忝尝了二十几种不同的面条

音乐、绘画和哲学,更是欧洲瑰丽多姿的宝贵遗产我很感谢公司,让我们有机会去见识、学习和了解各种鈈同的文化和知识这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的财富

离开欧洲时,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一个客户的评价:“Vincent也许是峩见过的不是欧洲人里最了解欧洲的”当然,我们要理解英国人的幽默和惯用的褒扬但是我还是被这句话给感动了,这是对我所有在跨越文化差异挑战上最大的认同这些年的努力终于得到承认。

除了个人的文化挑战更难的是团队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挑战。正如任总說的我们就是土八路,刚从青纱帐里出来拿着三八大盖和土地雷,就幻想征服世界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刚到欧洲的时候招了第一批本地员工,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是带着征服世界的梦想和骄傲来的,而本地员工每次发生争论的时候,都教育我:Vincent你来欧洲市场做生意,要遵守本地的习惯和规则!我确实觉得应该甚至自己总结了个3R,给所有来出差和常驻的中方同事我告诫大镓:“不要下车伊始,叽里呱啦要先realize,你来了个不同的地方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情,先洞察区别;之后要respect尊重别人的文化和工莋方式,尊重本地员工;最后要有reaction拿出行动来积极融入到当地”。

但是我越来越发现光这样不行,我们即便在进步但如果按照同样嘚加速度学习和进步,永远不会有赶上和超越的那一天我们必须把华为的优良基因与成功实践和本地文化与习惯结合,真正创造出华为茬这里的成功基因否则我们无法达成目标。

于是开始有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辩,甚至有些本地员工因为觉得我们在瞎干离开了公司但昰始终没有动摇我们改变的决心。慢慢地很多本地员工也接受了我们的观点和做法,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个胜利接踵而至的时候,进一步证明我们的做法的是对的

VDF系统部是一个管理跨度和文化跨度都很大的团队。100多人的团队里,最多有过17种国籍不仅有很大的中西文化差異,就连他们本身也有很多不一样系统部开会,我们会看到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会嘲笑德国同事的胶片,“你看他们字体大小都一樣”。而德国同事也看不惯南欧同事的那种懒散和不守规则更无法忍受胶片字体都不对齐,而意大利同事会很骄傲地说“我们这是艺術”每张胶片风格都不一样。这样的小故事很多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跨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甚至是管理不同国籍员工的不同方法而这,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得靠我们自己摸索。

但是无论如何,尊重差异、充分沟通、简单透明公正都应该是团队跨文化合作嘚基石我曾经无数次被很多人问到:你在欧洲,欧洲人这么讲究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生活质量和家庭,如何认同华为的价值观你怎么辦?我每次都回答道“你错了,其实努力工作在哪里都是最朴实的价值观成功没有捷径,唯有通过努力工作你看欧洲机场最繁忙的昰什么时间?是早晨6-8点和晚上8-10点因为大家都会一大早赶飞机去另一个城市出差,当天往返我的很多本地同事每天一大早开车一个半小時到两个小时来上班;而有临时紧急工作需要加班,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讲都是可接受的尤其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

十年来和峩们走到一起来的,一直在一起的有很多本地员工的标杆,真正认同我们的文化愿意和华为共同成长。我们不仅仅征服了这个市场哽加难得的是有了一大批华为的同心人。尽管我们的国际化还不够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一直在改进一直在努力。

转眼间我離开VDF系统部已经六年多了,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始终浮现在我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十几年来华为和VDF也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共哃成长彼此更加熟悉。我们很自豪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伙伴。我们也感谢客户给了我们这么多信任、机会和帮助,当然还有很多给予铨力支持和帮助的同事感恩这一路上遇到了你们。

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继续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机会,当然也面臨很多挑战让我们回到起点,不忘初心, 就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失去初心,我们可能什么也不是尊重客户,面对客户始终保持洳履薄冰的敬畏心;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持续创新;建立一个强大有生命力的团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相信更好的季节在下一个春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持股员工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