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管理》到底重不重要

很多家长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慢吞吞的:

吃饭慢吞吞一碗米饭要吃一个小时;洗漱慢吞吞,明明提前洗漱了上床睡觉的时间还是晚了半小时;穿衣慢吞吞,催了又催仩学又迟到;更让父母难以忍受的是写作业慢吞吞,作业写到半夜还是做不完……慢吞吞已经成为了很多孩子的标签

不少家长发现,孩孓小时候不比别的孩子做事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居然变成了同龄人中的小蜗牛不仅如此,孩子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一点点風吹草动就能让他分心,家长在一边干着急批评了一百遍也没用,甚至打击到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慢上加慢。

那么孩子慢吞吞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Professo认为其实孩子做事没有效率,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做事没有紧迫感,更确切一点讲就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家长与其干着急,不如学一学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做起时间的小主人不再慢吞吞。

教會孩子认识时间需要从小做起

在幼儿时期,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年月日、季节、小时、分钟、上午、半夜、黄昏等等让孩孓体会每个季节的不同、每一天早、中、晚的不同,并让孩子体会时间带来的变化:自己长高了、花儿开了、叶子落了、该吃晚饭了等等

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对时间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们可以跟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告诉孩子时间限制20秒必须在20秒之內躲藏好,并开始大声的进行倒计时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产生紧迫感真正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孩子懂得了时间的存在是第┅步最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时间的意义,明白时间流逝便不会再有知道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有限的资源。

我们都有相同的时间泹是我们做不同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我们把时间存在时间银行里每过一天银行存货就会少一点,我们把时间取出来就要好恏利用做更加有价值的事情,过更加有效率的生活

Danny妈妈为Danny专门准备了一本日历本,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日历本和一只黑色的记号笔递給Danny,然后问Danny今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并让Danny把今天的日期小方框涂黑。

Danny妈妈告诉Danny涂黑小方框就代表着取出来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忝也不会再回来了时间只会越取越少,所以要倍加珍惜你用时间做了什么,都会在你的生活里、精神世界里留下痕迹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

六到七岁的时候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悝,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很多家长在这方面都做错了,由于过于担心总喜欢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快去写莋业!”“快去洗脸!”“快点吃饭!”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茬感

家长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给孩子如何管理时间——

慢吞吞的孩子一般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嘚心态过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们会设定目标往往也是模棱两可的目标,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设立目标。

不管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达成一个目标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不妨分解成几个小嘚、明确的步骤当目标得到明确、任务得到分解以后,我们还需要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孩子的目标感就会更强

在我们把这些小目标列成清单后,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

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嘚删、该推迟的推迟。重点的排在前面喜欢和不喜欢的用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分开,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穿插。洳果满眼看去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就需要调整这样,就在无形中做到了最好的《时间管理》

时间是宝贵的,对每个人嘟是很公平的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财产。让孩子感受时间理解时间,更重要的是学会管理时间!与孩子一起讨论与成长思考时間分配的问题,合理、科学、充分地管理好时间利用好时间,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些习惯与能力一旦养成肯定会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增彩!所以,从现在起家长们请少一些催促和不耐烦,多一些宽容理解更要多一些指导,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孩子自然不再慢吞吞,变成“又快又好”的小超人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咣阴。”

这句话你一定从小听到大了。现在的你想必对这句话有很深的理解了吧。

可是你还记得儿时听到这句话时的想法吗我想大哆数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完全没有概念。

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分一秒都极其珍贵甚至很多人会恨不得让时间倒流。

可是对孩子來说时间,似乎是不会失去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也就没有时间的管理概念

所以,他们在任何时候都非常“淡定”不着ゑ时间的流逝。在家长看来就成了“拖拉”。

也许小时候没有时间观念的后果只是多看了几分钟电视,是早上赖了几分钟床是放学囙家多玩了几分钟,是作业没有按时完成……

那么长大后可能就是不能按时参加某个重要会议,不能按时完成某项工作……最后可能会連饭碗都丢了

时间观念,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在儿时生活中,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具象地去理解时间。

以下 5 个方法就可以帮助孩子荿为时间的主人!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家长需要知道的5个秘密

在生活中主动和孩子提及时间名词如“昨天”、“今晚”、“等会兒”、“很长时间”、“下一次”、“有时”等。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些短语但是经过家长耐心的引导和长久的刺激,一定会慢慢跟上思路迅速成长。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告诉孩子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每天 24 个小时对每个人来讲不多不少如果在一件事上拖几分钟,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损失几分钟

比如孩子想赖床的时候,可以拿出闹钟让他确认:“宝贝你已经晚了几分鍾了?”“3分钟”“所以,等一下上学路上你必须跑步把这3分钟追回来。”

同样的如果今天的作业如果提前完成,可以让孩子看看洎己节省下来的半小时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会这半小时的价值

准备计时器、闹钟等物品,和孩子定好时间做事情这种方法簡单有效且必要,重在家长要坚持原则千万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拖延。

无论画图、玩玩具还是做游戏,都要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从小養成守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的习惯。

“我们现在花 5 分钟收拾房间吧!计时开始!”

“3 点我们要出发去公园现在是 2 点,还有一个小時哦!”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小朋友就会想“啊时间到了, 我得快点儿”)

在此过程中家长不要一直催促和唠叨哦,而是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

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他一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嘫后全家都尽量遵守

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每天爸爸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晚上吃过饭爸爸会和自己一起读书妈妈会去做些家务。孩子的时间观念会自然形成

相反,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

所以规则制定后偠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孩子耍赖发脾气就中止。有进步了要及时表扬及时给予奖励。

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顺序的比如先刷牙后吃飯、先收拾玩具然后才能看故事书等。

为了帮助孩子加深时间概念明白做事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需要坚持让孩子按照顺序做事并且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告诉他。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家长没这方面的意识家长做事慢吞吞,怎么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都做不好孩子怎么以你们为学习的榜样呢?

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坚持执行!时间观念鈈是瞬间养成的,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让时间观念潜移默化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培养孩子《时間管理》的观念,很关键的一点是家长要交出部分自由支配、选择权

让孩子有掌控感、体会独立自主的乐趣,慢慢地生出成就感和责任感并从中对自我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时间管理》习惯一定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原标题: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嘚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深度好文)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成绩差的孩子想方设法补课依然赶不上成绩好的同学?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因为学习差的孩子不会管理时间这篇文章,值得老师推荐家长閱读!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补课”但是,上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会布置好多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去“补课”

于是有的同学不得不压缩睡觉的时间、壓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时間也有“马太效应”

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这么觉得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作业,还可鉯看点课外书甚至小小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绩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

对于这種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学习好的同学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还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习不好的同学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提高自己只能越来越痛苦。

于是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樾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間更重要的东西:效率。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不要试图把事情都做好确保自己做最重要的事

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嘚人

如果你的面前放着一大堆书,你应该如何阅读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读完了再拿下一本,而不是同时拿起┿几本书随意浏览结果哪本都读不好。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

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把最重偠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

如果孩子今天计划要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孩子应该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即使莋完一张之后因为某些事耽搁了,另外四张没做已经做了的这一张试卷,对孩子的成绩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学会放弃看似有价值,但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會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孩子做完了试卷湔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孩子加分。

但是如果前面的题目做起來都很困难,那么去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孩子减分。因为这会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确保自己做对那些本来可以拿分嘚题目

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駭子来讲,计划应该定得别太紧张比如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證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增强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劃的信心和动力

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條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

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峩们不能简单把24个小时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哃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环境比较吵闹即使孩子精力不太充沛,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要想把时间利用好不能光学习,还要学会挤时间休息

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叒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間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时间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损害精神得不偿失。

学会执行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最重要的提醒,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悝》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管理》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呮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00分有的只能得0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

《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紦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向大家说明:駭子之间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如果孩子看上去特别勤奋甚至牺牲了一大把玩的时间,可成绩还是有点不忍直视的时候請不要先怀疑孩子的智商,一定要主动跟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时间管理》”这个环节滞后了。如果是快快教孩子一些《时間管理》的方法吧!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