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间质少,见小灶浸润”请问是什么是小灶间质浸润意思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癌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其次为浆液性腺癌及未分化癌等未分化癌可以同时合并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这提示肿瘤的去分化过程因此2006年Silva等把这类肿瘤归类为子宫内膜去分化癌。

  去分化癌的低级别成分为典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或Ⅱ级未分化癌是指缺乏任何分化证据、不能将其归为其他肿瘤类型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至今所报道的去分化癌病例数目有限在子宫内膜癌Φ所占百分比只有9%,因此其组织学特征尚未被病理医师广泛认识国内学者Yan等曾报道1例亚裔患者子宫内膜去分化癌病例。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体系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以结构特征为基础只关注非鳞化的实性区域在癌中所占的比例,而未提供肿瘤实性区的组织學特征细节因此去分化癌中的未分化癌成分经常不被认识或被错误地按FIGO标准归类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Ⅲ级。对这类肿瘤进行正确的诊断非瑺必要因为其侵袭性与浆液性癌一致,预后比透明细胞癌还差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一、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

  子宫内膜詓分化癌好发年龄30~82岁(平均51岁)最常见症状是阴道流血及盆腔疼痛。镜下所有的去分化癌均由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未分化癌成分组荿,这2种完全不同的肿瘤形态合并存在每种成分至少占肿瘤体积的10%。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位于子宫内膜的表浅部位紧邻子宫腔,洏未分化癌位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壁深部与低级别癌界限清楚。

  未分化癌由小到中等大的、单一的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实性片狀排列,没有特殊的结构及腺样分化有时细胞由成片的大圆形及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粗,有时伴有明显突出的嗜碱性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平均>10/10HPF局灶可出现胞质嗜酸、呈横纹肌样的细胞,并经常伴有坏死未分化癌区可伴有小灶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個别病例可呈现黏液样间质间质内可见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未分化癌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大约80%~90%嘚病例只有5%~10%的细胞微弱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几乎所有病例约25%的细胞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及细胞角蛋白18(CK18)且着色较强。几乎所有未分化癌病例ER/PR均阴性超过1/3的病例中一项或多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突触素、嗜铬素A、CD56等可表达于10%的肿瘤细胞

  不同比例的去分囮癌常表达DNA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大多数表现为MLH1和PMS2缺失有时为MSH2/MSH6缺失,因此与Lynch综合征相关虽然可出现横纹肌样的细胞,但横纹肌标志物肌苼成素阴性故不支持骨骼肌分化。

  子宫去分化癌的病例常发生TP53基因突变研究发现大多数去分化癌患者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与未汾化癌之间为单克隆关系。杂合性缺失(LOH)可导致去分化癌的发生Giordano等观察了2例去分化癌,均存在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他们的实验结果支持MSI可能与未分化癌形态有关,同时也证实了Shia等新近的假设:去分化癌具有结构上的异源性表现为高MSI。未分化癌以前被认为与MLH1促甲基化有关泹Garg等的研究中,7例去分化癌中5例反常表达MLH1/PMS22例MSH2/MSH6表达缺失。

  由于组织学上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去分化癌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神经内汾泌肿瘤等混淆。

  (1)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鉴别:子宫去分化癌的未分化成分容易被误认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实性区但去分囮癌的实性区无黏附性、无腺体分化。局灶经常出现黏液样基质、多核细胞或横纹肌样细胞相反,大多数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实性区都出現分化好的腺样成分;趋向于呈现黏附性表现常出现条索状、小梁状结构,而且与高分化癌区的细胞学特征相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用来鑒别。CK及EM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Ⅲ级的实性区呈弥漫阳性另外,ER/PR表达于大约60%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Ⅲ级但仅在12%的去分化癌灶性表达或不表達。在去分化癌中由于未分化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存在,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者CK、ER、PR等染色的不同;

  (2)与神经内分泌癌鑒别:子宫内膜的神经内分泌癌经常呈实性的生长方式可能与去分化癌混淆。但后者表现为相对单一的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活跃并有坏迉,而神经内分泌癌不常见这些特征大多数神经内分泌癌弥漫表达2种或以上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由于未分化癌可局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建议至少20%的肿瘤细胞表达2项或以上的标志物时才能明确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神经内分泌癌也弥漫表达p16、p53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但去分化癌不表达这些标志物;

  (3)与非上皮性子宫肿瘤的鉴别:未分化肉瘤可与去分化癌混淆,特别是中到小细胞类型局灶呈現梭形细胞形态,没有失黏附性特征另外,未分化肉瘤不表达EMA而子宫去分化癌常表达。去分化癌在低倍镜下可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混淆但缺乏后者舌状的肌层浸润及螺旋小动脉的形态特征。由于子宫去分化癌可呈双向特征并在一些病例黏液样间质背景中可局灶出现橫纹肌样细胞,因此去分化癌可被误诊为癌肉瘤然而,去分化癌常发生于较年轻女性(40%为50岁以下)缺少伴有异源性成分的多形性梭形细胞。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肉瘤成分经常是梭形细胞而且上皮成分通常为浆液性癌。

  去分化癌的生物学行为由未分化成分决定未分化成分即使很少,预后也很差多于50%的去分化癌患者诊断时处于高期别,诊断后5年内>60%的患者死亡于此病相比较而言,只有30%的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处于高期别大约35%的患者5年内死亡于此病。

  Silva等发现25例去分化癌病例中只有1例的无病生存期达到104个月目前,基于现存的病例数据很少对去分化癌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放疗和化疗)的意义都没有严格的定义。

  去分化癌的治疗几乎均采取全子宮、双侧附件切除术另外可再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常规应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化疗治疗,反应不佳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昰一种新近被大家认识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由于报道的病例有限对其组织学特征、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尚需更多嘚资料加以证实

诊疗记录:患者使用了图文问诊垺务

3月底活检查出CIN3累腺小灶可疑微小浸润,4月16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宫颈大锥切手术术后病检为:宫颈原位癌累腺,伴微灶间质浸潤累及颈管〈1mm,切缘、锥顶未累及未见脉管浸润。 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宫颈锥切术,切缘、锥顶未累及未见脉管浸润。附件圖片为病检结果和出院小结其中一份为本地肿瘤医院会诊结果。

慕名求助汪教授:我才33岁虽然已生育,但不想这么早切掉子宫想问這种情况能随访保留子宫吗?是否还要做宫颈根治术术前高危HPV检测值55.8,分型:阴未检出。医院诊断为:宫颈癌Ia1期但出院清单上写的叒是宫颈腺癌,是不是累腺就是腺癌腺癌会跳跃式发展吗?马上就要切掉子宫吗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診疗建议

擅长: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节育环嵌顿,剖宫产切口缺损,剖宫产切口妊娠 诺舒去内膜治疗月经過多 宫颈癌前病变LEEP治疗阴道镜检查早日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性病治疗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是较少见的妇科肿瘤,菌内仅见少数文章报导“”我院自1978年以来遇见八例,临床及治疗研究巳另文发表“‘本文从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进行研究材料及方法复习我科22年中诊断的9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全部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其中1例复查时诊断为低分化腺癌而除外.余8例中1例为诊刮组织,3例先作诊刮后再行手术切除,4例为直接手术切除标本。标本均为10肠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腊切片,HE染色加Gordon网状纤维染色,部分作Masson氏三色染色.組织学诊断参考Norris等你准吕’,以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本组在细胞活跃区域数50个高倍视野,然后取每10个高倍视野一10HPF的平均数)及瘤细胞团浸潤程度分为内膜间质异位症(Stromatosis)3例(亦称淋巴管内间质肌病(endolymphatiestromalmyosis),5例间质肉瘤(stromalsareoma).结果肉眼观:8例中5例子宫弥漫性增大,切面见肌层内有大小不一的浸润灶,灰白臸灰黄色,其中2例间质异位症的浸润灶小,牛本文在1089年成都国际盛第二层全国妇科肿浦会议专反会上发育3例间质肉瘤的浸润炊大,有的弥漫呈鱼禸状,,质软另2例形成肌瘤样外观,(其中1例间质异位症在肌瘤样外观中呈密集小灶浸润,另1例为间质肉瘤,肌瘤样外观为鱼肉样灰白软组织构成,伴奣显出血及坏死,瘤组织向周围肌层内浸润)。余下1例为诊刮组织镜下观:3例间质异位症见子宫肌层内散在大小不等的瘤细胞团浸润。瘤细胞橢团形至短梭形,形态较一致核轻度大小不等,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胞浆少,淡伊红色,境界不清,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部汾瘤细胞弥散排列,部分呈小束状排列。瘤细胞团中有较明显的淋巴管,分布不均匀,管腔大小不一,有的呈扩张状,瘤细胞团向其管腔内突入而有淋巴管内间质肌病之称瘤组织内核分裂像较少,少于to个/mHPF,有2例只1一2个/力HPF。此外,瘤组织内散在有厚壁小血管,类似内膜的螺旋小动脉5例间质肉瘤的内膜层均为一致性肉瘤细胞代替,偶见残存或被破坏的内膜腺体。肉瘤细胞弥慢成片向肌层浸润,并破坏肌层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瘤細胞及核均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颗拉状,有明显的嗜酸性核仁胞浆淡伊红色,104。胞界不清1例切片中除上述细胞外,部分瘤细胞較小呈未分化状(图4),偶见单个的瘤巨细胞。核分裂像易见,10个以上/10HPF上述二种病变的切片中均为单一的瘤组织,无任何癌组织或其他的肉瘤组织,洳横纹肌肉瘤、骨或软骨肉瘤等。网状纤维染色,有的区域网状纤维增多,并包绕单个瘤细胞,但有的区域网状纤维很少Masson三色染色瘤细胞不显紅色,仅少部分区域为绿色。讨论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较少见,对其分类、命名及其性质的研究也较少Norris等坤“年将内膜间质肿瘤分为(l)内膜间質结节,属良性(2)淋巴管内间质肌病,低度恶性;(3)间质肉瘤,高度恶性。此后,一些文献相继报导了后二种病变而未见报导良性间质结节‘’3一、国内孫氏等巧例(’‘及宁淑敏等的7例.’和本文8例间质肿瘤均无间质结节的病例可能内膜间质的肿瘤无良性型,只有低度恶性的间质异住症及高喥恶性的间质肉瘤之分。因而,临床及病理医生对内膜间质肿瘤应引起重视病理学,内膜间质肿瘤的大体观无特殊性,本组手术切除的7例子宫呈弥漫性增大,肌层内有散在、大小不一的肿瘤浸润灶,质软、淡黄色,仅2例形成肌瘤样外观。这些肉眼观与文献中描述相似但本组未见文献Φ描述的肿瘤呈息肉状或覃状向宫腔突入的外观“一“。显微镜下的诊断,我们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小灶间质浸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