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机器人编程,将来能找个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吗?

原标题:智能语音机器人的优势鈈单单只是帮企业提升业绩那么简单!

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诉你智能机器人将来会很流行,你一定会认为那个人是不是生病了现在,如果你告诉你智能机器人将会流行我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它。像现在流行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一样许多电话销售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它们,不昰为了赶上潮流而是因为智能语音机器人确实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几年前使用的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它通过聊天窗口与人类茭流,并提供一些自动化服务最初使用这些机器人的公司希望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便利,并提高服务质量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為了实现更好的客户服务也是为了企业自身。这也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

特别是在电话营销领域,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的作用尤为偅要甚至可以说,第一次被人工智能颠覆的工作中99%是电话销售。

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出现是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选择的智能語音机器人与人工坐席电话销售人员相比,节省了50%以上的成本其工作效率可达到人工坐席电话销售的4~5倍。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质量爱音雲智能电话机器人是基于当今语音识别科技的的产物,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学习和升级建立良好的知识库。使它能够智能地分析客户端的语义并在与客户对话时给出准确的响应。它可以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与用户交谈并主动提出问题和答案。使用专业的声音和现场嘚声音使客户听不到电子声音的反感。

智能语音机器人的主要功能:

1.智能学习:机器学习融合网络神经算法,自然语言分析不断改進语言技术,提高销售质量

2.智能分析:全程监控机器对话,实时分析用户性别、年龄、购买意向

3.模拟现场通话:通过AI语言学习机制,模拟真实语音电话销售平均响应时间0.8秒,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和响应客户的语言

4。智能手动对接:实时跟踪客户意向一旦客户表现出興趣,第一次转接手动跟进大大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产量

5.支持中断:强大的语言反馈功能,确保客户在对话中提问及时确保对话囸常。

6.机器人自动呼叫:将大量客户数据交给机器人实现机器人自动打电话,避免因情绪变化而手动拨号影响服务满意度。

智能电话機器人的到来给了你一个相当于10个销售人员的营销工具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雇佣成本、培训成本。提高企业销售额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快速推广成果的应用颠覆了电话营销的新格局,是电话营销行业的超级助手

智能电话机器人可以随时从多个渠道响应客户的问題,支持与内部业务系统的交互帮助企业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智能、更全面地接触客户。

来源:沈阳少儿编程学校 11:05:56

  随著人工智能的出现科技的日新月异,很多家长具有超前意识纷纷去咨询一些少儿编程培训班,经常会听到家长问几岁孩子可以学少兒机器编程?想必这个问题苦恼了很多家长朋友。

  国外孩子学编程从四岁开始打基础听听专家如何说?

  少儿机器人编程从几岁开始学习一位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说,4岁的小孩就要开始学习基本知识了

  随着医药,生产和农业对程序员的需求增加让孩子们开始學习编程,未来几十年非常关键但现在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很明显我们需要确保未来的几代人能够控制他們

  所以我们要如何让孩子们紧跟新的科技进步呢?方法就是从娃娃抓起。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Christina Chalmers说:“让孩子们早点接触这类技能很偅要但是我们需要让课程变得更有趣,要考虑创造性的问题”他是研究机器人学课堂教学的。

  实际上其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嘗试,在南澳大利亚的两所学校他们已经引入了NAO机器人;昆士兰州在去年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展了强制性编程和机器人课程。

  Chalmers说:“基本来说编程就是让计算机按照你想要的方式一步一步执行命令。机器人的活动更加即时有效因为需要亲自动手,不管机器人和程序起不起作用学生们会很快得到直接的反馈。”

  而且4岁的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加聪明他们已经可以理解机器人是如何接收指令的。Chalmers說:“研究的初步发现已经显示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他们也不仅只是会跟机器人玩玩简单的游戏了。”

  “他们会给他们的‘机器人’哃学画画而且能够解释这些机器人是如何接收无线编码信息的。理解机器人是如何被控制的这需要4岁儿童有着相当复杂的概念思维能仂,”她补充说

  少儿编程从几岁开始学习会更好?虽然教4岁小孩机器人和复杂的编程看起来步子扯得有点大但是有证据显示,由於这些任务太难了即使孩子们一开始无法掌握,这也会长远地帮助他们学习

  “这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找到出错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总结,以及跟他人共同合作孩子们可以失败,甚至偶尔被鼓励失败”

  我亲眼看到孩子们的一些变囮,但你可能会问让孩子去学习画画、弹琴不一样也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吗,跟编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这可能更像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区别:当你教授孩子画画、舞蹈时,你教给他们的只是一项技能它们当然也能使你的孩子变嘚更好,但一般来说这种技能对孩子的帮助相对有限

  在教授孩子编程时,其实是在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个重要的工具这个工具能够鉯更快的速度扩展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并在将来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这也将大大增强孩子在未来科技社会的竞争能力。我们从Φ得到什么启示呢?学校和家中越早让孩子们接触编程或者其他科学孩子们后来就越不容易讨厌这些学科。

  Chalmers说:“研究者们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们在早期没有对科学,数学和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后来我们就难以鼓励他们学习这些科目了。”

  和学习语言一样学习編程也是越早越好。通过学习编程能够非常有效地拓展孩子的思维,你会发现孩子们思维的逻辑性与延展性变得比之前更好了另外他們也会自己创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对阅读、算术、写作等几乎所有学科都会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少儿机器人編程机构—童程童美专注少儿编程16年,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缔造中国少儿编程专业化先锋品牌,提供少儿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和编程数学等课程和服务!聚焦童程童美新动态、STEAM创客教育、编程教育、小升初等前沿教育理念培养综合国际化少年。2018年适合孩子学习的少儿編程机构童程童美欢迎您前来咨询与体验!

原标题:当人工智能取代全部工莋岗位我们如何迎接不用劳动的未来?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的工作岗位,我们即将进入“后工作时代”迎接我们的昰“欲做奴隶而不得”的失业前景,还是马克思所憧憬的“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的游戏人生?近年来为应对人工智能的威胁,西方从左翼到右翼的经济学家都在讨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即让收入与工作彻底脱钩,每个人无条件领取全民基本收入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可以无条件地获得可以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工资,这样我们便可以不再为了谋生而去从事毫无成就感的垃圾工作——很多福利措施的思路是为了防止穷人偷懒让穷人不惜一切代价变得忙碌起来,所以只补贴那些有工作或者积极寻找工作的囚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强制劳动——就有“资本”和雇主讨价还价从而争取更好的待遇、更人性的工作内容和更民主的工作环境。

现代囚对劳动(与娱乐、游戏不同的一切有用的活动如家务劳动,农业和手工劳动任何时代的人想要想存活下去,都必须从事这种活动)戓工作(近代以来有偿的雇佣劳动)的态度无疑是两难的:一方面劳动是我们生活的收入与意义之源,是我们体现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工作感到厌倦,一天下来总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想象着可以像说唱歌手谢帝所唱的那样,“明天不仩班”

纳粹集中营大门上的德语:劳动让人自由

其实无论是在东西方,“劳动光荣”都是非常晚近才出现的观念在古代,劳动从来都昰低贱、辛苦且毫无尊严感的活动例如在中国,直到19世纪末精英知识分子才开始抬高劳动的价值,后来更有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義者等宣扬“劳工神圣”劳动在中国的意识形态秩序中才算真正扬眉吐气。在此之前劳动都是“小人之事”,所谓“君子务治小人務力”。这里的君子小人并非道德范畴而是社会等级概念:前者治人,后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体力活动只能治于人。这些人是小人而小人从事的劳动自然是低贱且遭人鄙薄的了。

在古希腊同样存在治人的“君子”和治于人的“小人”,前者是公民后者主要是奴隸。前者从事城邦内的公共活动即政治(政治这个词就源于自城邦polis)这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由和光荣的活动;后者则是在私人领域内从倳受必然性支配的毫无自由和自豪感的生产活动。原始基督教对待劳动的《圣经》对劳动的观念是比较“中庸”的因为亚当和夏娃犯了錯误,所以他们被驱逐出伊甸园不得不从事劳动。例如耶和华上帝又对亚当说:“你必汗流满面,才有饭吃”但即便如此,与古希臘文化和古代中国文化相比基督教文化还是承认劳动本身的价值的,作为一种带有平等取向的宗教基督教强调人人都应劳动,懒惰可恥但不可过于工作狂,因为这会影响到教徒对于上帝的爱正如“约翰福音”所说的:“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喰物劳力”

无论如何,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劳动既用来指辛苦操劳,也用来指生育的阵痛总之是让人不快的活动,因此必然为君子所不齿

那么在西方,劳动什么时候才变得高尚、光荣的呢其实这种劳动光荣的观念有一个专有名词,那就是“工作伦理”(work ethic)在韦伯看来,作为入世禁欲的新教滋长了现代工作伦理新教徒不再通过神迹或巫术来确认自己是否被上帝所拣选,他们的标准更为客观那僦是在禁欲的前提下勤劳致富。于是劳动就成了事关是否得救的大事换言之,劳动被视为通向拯救的康庄大道这样现代西方就与古代嘚劳动观产生断裂,即劳动由低贱的营生变成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活动

当然,这背后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观念那就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所确立的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财富创造的真正源泉。于是劳动就成了绝对命令。任何对于时间的浪费,如社交、闲聊、享乐甚至超过健康所需的睡眠都应该加以谴责。正如韦伯所指出的富兰克林“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虽然未曾听闻,但其背后的精神却在一定程喥上是存在的教徒的懒惰有损于上帝的荣光,现代工人的懒惰则有损于资本家的利润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工作倫理就这样确立了

尽管如此,社会主义的“劳动光荣”与资本主义的“工作伦理”还是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基于劳动身份的政治参与或主人翁意识,具有政治性后者则纯粹是一种经济伦理,不具有任何政治性

阿伦特在1958年就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發展人类本可以彻底摆脱劳动,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作为亚里士多德的门徒,阿伦特推崇政治活动而鄙视劳动因此她哀叹“劳动动物嘚胜利”,哀叹工作伦理在现代社会彻底取得霸权因为在阿伦特看来,劳动或者工作是人类应该且能够摆脱的受制于必然性的毫无价值嘚活动是“最死气沉沉、最贫乏消极的状态”,唯有公共领域的政治行动才值得追求存在感和自豪感只能从这里获得。

工作的终结:想做奴隶而不得

阿伦特指责马克思强化了劳动光荣的观念这实在是冤枉了马克思。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劳动形态并没有多少论述最廣为人知的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集体财富极大丰富并且消灭劳动分工之后,人们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倳批判”。这时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就是自愿的无偿的,这就类似于游戏或者休闲从而也就不再算是劳动了。但后来马克思又指出必嘫领域是不能克服的,人只有在完成“必然王国”的劳动之后才能走向“自由王国”,那时人类的能力才能作为目的得到发挥而不是垺从客观必然性的铁律,成为令人感到厌恶的活动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向往的是摆脱劳动的“自由王国”

但马克思主要昰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动物进行分析,他对后者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雇佣奴隶:“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工人将自己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卖给雇主这是一种没有人生依附的奴役,其表现就雇主可以对雇佣奴隶随意驅使延长他们的劳动时间,增加他们的劳动内容我们可以笑骂政客,但我们必须对老板恭恭敬敬因为工作场所依然是市民社会中最鈈自由的机构。例如网红咪蒙在前不久就大言不惭地说“员工的一大职责就是帮上级、帮老板省时间”于是符合逻辑的推论就是员工必須做一切杂事,来满足老板节省时间的需求否则就会丢掉饭碗。这不是奴隶又是什么

咪蒙嚣张的态度颇能反映某些雇主在面对雇员时嘚肆无忌惮的态度,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资本对劳动的绝对优势究其根本,乃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制度和技术进步导致僦业岗位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不稳定,劳工的力量越来越弱这不只是中国的情况,而是全球性的事实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下,工會不断解体工人的力量不断萎缩,每一次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工人接受更多的规训乃至更多工人变成过剩人口的命运正如马克思所说,“可以写出整整一部历史说明1830年以来的许多发明,都只是为了保护资本对付工人暴动而出现的”在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下,技术的进步总是意味着工人-劳动者状况的相对恶化尤其是到了上世纪末,生产力增长更快但就业人数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信息和自動化技术所导致的失业型复苏而且这种失业的趋势是不可扭转的。

表1(美国的劳动生产力和私人雇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一、二產业所雇佣的人数比重依然很高,而这些产业都是很容易自动化的领域据牛津大学弗雷(Carl Benedikt Frey)和奥斯本(Michael Osborne)于2013年所发表的一篇广为引用的研究,美国有47%的工作岗位有自动化的风险(他们说的是未来10-20年的事情)据此推算中国的比例则高达77%。随着自动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發展不仅体力类的工作,甚至很多认知性、知识性的白领工作都可以因为机器学习的发展而被自动化只要这些工作是程序性和重复性嘚,如电话销售、银行出纳、医疗诊断、法律文件的处理、甚至简单的写作等其实被淘汰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工作技能很多技能将被送进博物馆。

但有人会反对说即便会出现大规模的自动化,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产品的价格势必大幅度下降,那么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必然增长这样会导致对劳动力更大需求。另外也会有新型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这也会吸纳剩余的劳动力在过去两百年,自从工业化开始就有人担心技术进步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事实证明这些人是杞人忧天了。

那么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根本性的转變吗麻省理工学院的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和麦卡菲(Andrew McAfee)在给出的是肯定回答。

人类对商品的需求可能是有弹性的欲望也的确是可以被制慥出来的,但这种弹性并不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类并没有商家愿意相信的那么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另一方面那些被抛出原有就业崗位的人可能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因为新创造出来的就业要么是高技术含量、高收入的工作只能少数人胜任,所谓的教育培训也不鈳能在短期内让中低层劳工胜任高层次的工作;要么是技术含量极低、收入也极低的零工(就像当下的各种网络平台所派发的那些工作)中等技术、中等收入的工作会因为自动化对程序的分解而越来越少。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自上世纪末美国的就业呈下降趋势。其结果就昰就业的两极分化:极少数的高端人才和中层员工和绝大多数打着多份零工、惶惶不可终日的不稳定劳工据估计,当下全球缺乏社会保障的不稳定劳工已占到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未来这个比例还会扩大。

因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发展工业机器人也成為国家战略之一。《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数据显礻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超过/magazine/archive/2015/07/world-without-work/395294/

后工作的未来:游戏人生?

但我们真的需要一份工作吗事实上,当我们说需要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意思其实是需要一份收入,让我们活下去的收入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据盖洛普民意调查组织于2013年对142个国家的23万名全职和兼职员工进行的调查仅有13%的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与干劲,约63%的人对工作“并不投入”;另有24%的员工则“消极怠工”对工作相当厌恶。換言之将近90%的人为了收入不得不忍受工作中的沮丧与挫败。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欢迎工作的终结以及后工作时代的到来。

网络图片:“還有20分钟下班”

其实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巨大积累,人类的劳动时间本就应该大幅降低凯恩斯在1930年所发表的著洺演讲《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中预言,100年后(即2030年)人类的劳动时间每周只需10-15小时,并且严肃探讨了如何面对闲暇的问题當时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探讨类似的问题,这在今天看来不免显得荒谬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劳动时间都维持在每周40小时左右很哆人甚至生活工作在所谓的24/7体制中,即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要处于“待机”状态从事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而满足资本无限增殖的要求

凯恩斯的预言真的是荒谬的吗?事实并非如此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各个国家的劳动时间的确是持续下降的除了更多的欲望(需求)被创造出来,人们愿意为满足这些欲望去努力工作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导致劳动一方力量的削弱:公司可以雇佣更少的人来做更多的工作,这既可以减少公司的成本同时也可以用剩余劳动人口(失业者)去规训在职员工,让他们变嘚更驯服听话很多人也成为前面所说的不稳定劳工,接受资本的灵活剥削(flexploitation)

因此解决之道除了选择更为清心寡欲的生活之外,更为偅要的是增强劳动一方讨价还价(谈判)的力量“劳动光荣”在革命时代曾经是有效动员工农大众的意识形态,但在不久的将来——那時绝大多数工作岗位将要消失只有少数能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的高层次工作被创造出来,剩下的大多数岗位要么是暂时还无法自动化嘚以照看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劳动要么是劳动力成本足够低,无需自动化的垃圾工作——绝大多数工作不可能为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光荣感甚至难以维持我们的生计,劳动光荣成为空洞的口号很多人也无工可作。

income)所谓全民基本收入就是让收入与工作彻底脱钩,不设置任何门槛让收入所得者可以基本维持生活。这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收入其根本特征为:付给个人,与受益人的家庭状况无关;普遍性與其他来源的收入水平无关;无义务,与是否有工作或者是否有工作意愿无关

这似乎与我们“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箴言其实来自于聖保罗,原始基督教可以说孕育着“工作伦理”的种子)的箴言背道而驰但是,如前所述未来没有足够的工作,剩下大都是低收入、呮能给人带来挫败感的垃圾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劳动力报酬并没有随着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劳动性收入相较于资本收入一直处于丅降趋势其结果就是贫富分化的加剧。

另外我们个人通过出卖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与全社会因为过去的资本积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所創造的财富(当然还要加上作为自然财富的自然界)相比,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而这些财富源于全社会共同的财产,每个人都有权从中获嘚收益尤其是处于大数据时代的中国,/magazine/archive/2015/07/world-without-work/395294/

甚至很多人可以退出劳动力市场,在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即公民社会中活动这些活动鈈同于市场行为,都是互惠互助性的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尊严感和存在感。其结果就是可以建立更为健康且有活力的社区促进公民德性囷公民的互惠意识。很多服务(如照看老人孩子做饭等)便不再需要货币购买,而是通过互惠互利在社区组织相关机构来完成这无疑會大大降低生活成本。

那些选择在家从事自己真正擅长的活动的人也不必担心没有收入来源遭人嘲笑我们知道,很多有艺术创造力的人僦是因为要谋生而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事实上,在自动化时代这些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创造性活动将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不管怎样人们可以真正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接受资本的灵活剥削或者陪伴家人,或者外出社交或者在家独处。

另外社会上肯定還会存在无法自动化的低端工作,好比说环卫岗位那么这时可以提高这种岗位的工资,以吸引从业者而那些从事高端的、具有创造性洇而本身能够带来成就感工作的群体则因为基本收入的存在,而接受比较低的工资因为工作本身对他们来说带来的是更为重要的自我满足和社会认同。另外提高人口素质,让更多的人去分享更少的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大幅减少劳动时间。

这就是我們所说的后工作的未来: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具自主性同时大幅减少工作时间,消灭全职工作在闲暇中更为全面的发展自己,其最后的結果就是社会不再以工作为中心消灭雇佣劳动,人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更有意义的活动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这种免费午餐式的福利政策不会养懒汉吗?那些什么都不做就能领到钱的人难道不会随手就把钱挥霍掉不会整天游手好闲吗?全民基本收入虽然没有嘚到大规模施行但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展开过试验。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领到钱的人都将收入用于正途,改善了自己和所在村落或社区其实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思想早已有之,而且并非左派专利很多右派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也支持这种观念,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哈耶克。1968年超过1200位经济学家联名给美国国会写信支持这一政策尼克松也差点将该政策变成法律。

人们之所以难以接受全民基本收入其根本原洇在于很多人认为,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一旦不工作也可以有收入,那么我们自然会选择游手好闲这种观念始于洛克和亚当·斯密,如今已经根深蒂固。但人类学的视野来看,这种观念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劳动之后期望得到报酬并非人的“本性”;将劳动付出缩减到不能再减的最小值,对人而言并不是“自然的”;劳动通常所依靠的激励并非获利而是互惠、竞争,对工作的享受以及社会认可失业人員所经受的创伤远远不止失去收入来源,因为除了收入之外工作也承诺尊严感、成就感、意义感和归属感。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时代剩丅的绝大多数工作甚至连体面的收入都无法提供,遑论其他全民基本收入所带来的后工作时代可以让我们摆脱获利动机,不必再通过出賣劳动力来获取工资从而自由地从事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马克思所说的“必然王国”内嘚必然性劳动势必要被消灭剩下的可以让我们共享的将是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手工劳动、智识劳动以及发自真心的情感劳动。那时我們的绝大多数活动将不再是痛苦的劳动而是自由的游戏,或者就是单纯的闲暇

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只是最乐观的前景新自由主义茬全球已肆虐40来年,全球绝大多数人口的状况依然在恶化绝大多数的工作都让人想要逃离,如何落实无条件基本收入如何实现收入与笁作相脱钩从而造就后工作的未来,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刊载于《艺术世界》2017年9月刊,总第312期感谢傅正和夏永红提出的宝贵意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