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怎样防治的区别

摘 要: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测萣了黄瓜、菜豆和番茄各5个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最有利于该虫生长发育,其次为番茄、黄瓜.用上述作物饲养,该虫嘚全生育历期依次为23.162、24.184和25.084 d;初孵幼虫到蛹态的存活率依次为84.57%、83.21%和82.60%;蛹重依次为0.429 5、0.404 5和0.402 9 mg.供试品种中,黄瓜品种夏丰1号,菜豆品种地豆王2号及番茄品种L-42较適合该虫的生长发育,黄瓜品种西农58号,菜豆品种95-33架豆王较不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摘 要:  斑潜蝇(Liriomyza Mik)属潜蝇科(Agromyzidae)植潛蝇亚科(Phytomyzinae).1998年在乌鲁木齐采集大量成虫标本请华南农大张维球教授经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等鉴定,发现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囷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又叫瓜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 1858).异名L.solani mm。头大部分黄色额区亮黄色,头内、外顶鬃着生处黄色;眼眶褐色上、下眶鬃各2根;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盾沟前有背中鬃1根沟后3根,中鬃呈不规则4行;翅亚前脉末端变为一皱褶并终止于前缘折断处,中脉M3+4后為中室长度的2.0~2.5倍;足腿节黄色胫节、跗节褐色。雄虫端阳双托状老熟幼虫3 mm,淡黄色后气门有短柄状突起,周围具小孔9~12个番茄斑潜蝇系多食性害虫,危害植物36科以上危害性仅次于三叶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相近(摘要,原载《新疆农业科学》1999,(2):91)

【摘要】:对番茄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等作出了比较,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徐光曙;赵飞;袁斌;陶爱云;李德权;;[J];华夏星火;2005年Z1期
彭月英;陈方景;吴松标;陈关成;陈用东;;[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9期
刘昌芬;杨焱;龙继明;;[J];热带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劉春燕;陆永跃;柳浩;曾玲;李宁东;;[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刘元明;贾运平;陈雁;陈建军;李建秀;周涛;陈绍银;陈小山;;[A];“植物保护21卋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吴佳教;梁广文;曾玲;;[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Φ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刘顺通;韩桂仲;李自朝;段爱菊;张自启;刘长营;;[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趙光潜;张卫;谢忠友;赵志模;陈文龙;;[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周国有;周彦顺;李登奎;原国辉;;[A];华中昆蟲研究(第6卷)[C];2010年
白义川;谷希树;陈学新;徐维红;胡学雄;郝永娟;刘佰明;;[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庄佩君;吴虹;唐振华;;[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牛庆国;;[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中国重要報纸全文数据库
王玉堂;[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山西孟县蔬菜发展中心 李建新;[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镇江市蔬菜研究所 高小文;[N];江苏農业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帅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张苏芳;[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笃程;[D];华南熱带农业大学;2003年
成卫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君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郝丹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洲斑潜蝇怎样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