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水力水文学原理试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闭合流域,时段内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将蓄满产流量计算模式、三层蒸发计算模式、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联系起来,可进行E、W、R的逐时段连续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本时段初的Wt、本时段的Pt和流域蒸发能力,按三层蒸发模式计算本时段的Et; (2)根据本时段的Pt和由第一步计算的本时段Et,计算本时段的(Pt-Et); (3)根据本时段初的Wt和由第二步计算的本时段(Pt-Et),计算本时段的Rt; (4)根据本时段初的Wt、本时段的Pt和由第一、二、三步计算的Et、 Rt,计算本时段末的Wt+1; (5)本时段末的Wt+1即下一时段初的流域土壤含水量,于是进入下一时段的计算。 应用前提 —— 流域上土质均匀,包气带厚度大体一致,各处下渗能力基本一致,而且降雨强度的空间分布均匀。只宜计算小流域的超渗地面径流。 第四节 超渗产流产流量的计算 一、流域下渗能力分布均匀时的产流量计算 1、列表计算法 取单位时段长,直接计算法步骤: (a)设下渗能力只与土壤含水量有关,与其垂向分布无关,即F~fp关系单一,由fp (t)函数确定F~fp关系; (b)根据时段初累计下渗量F0查时段初下渗容量fp0,假定一个时段末的下渗容量fp1; (c)假设时段内下渗容量呈线性变化,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1时段的平均下渗容量fp1′,将第1时段的雨强i1与第1时段的平均下渗容量fp1′比较,确定超渗产流量rs1和时段下渗量f1 ; (d)计算第1时段末累积下渗量,F1=F0+f1 ,根据F1查第1时段末的下渗容量(fp1)′′,检查fp1与(fp1)′′是否一致,直至一致。完成第1时段的计算,进入第2时段的计算。 2、图解计算法 利用降雨量累积曲线和下渗能力累积曲线推求产流量。降雨量累积曲线的斜率代表雨强 i ,下渗能力累积曲线的斜率代表下渗能力 fp ,按不同雨强段,逐段进行比较: 表示径流量 表示下渗量 F、P t A tp′ tp F、P t tp之前,降雨全部下渗; tp之后,按下渗能力下渗,超渗部分产流。 tp之前下渗总量 tp之后下渗总量 总径流量 二、流域下渗能力分布不均匀时的产流量计算 W0=0 f /F fp i1 (f /F)1 I1 第十三章 流域汇流 一、流域汇流过程 流域汇流过程——降落在流域上的降水质点,从流域各处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包括坡地汇流与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坡地汇流过程包括:地表汇流、壤中汇流、地下汇流。 地表水流:阻力小,流速大,流程短,汇流时间短 壤中水流:阻力比地表大,流速比地表慢 地下水流:阻力大,流速小,汇流时间长 二、流域汇流时间 流域汇流时间——降落在流域上的降水质点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等于坡地汇流时间+河网汇流时间。 第一节 流域汇流现象 1、最大流域汇流时间(??m) 流域中最长路径的水质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

本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教材。全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有:绪论,河流和流域特征,降水,植物截留与填洼,土壤水,下渗,蒸发与散发,产流机制研究,流域产流,河槽洪水演算,流域汇流,湖泊与水库,冰川与融雪径流,数字流域,数字水文。

本书不仅适用于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需要学习“水文学原理”课程的地学类、水利水电类、国土资源与环境类、农业和林业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对需要了解水文学知识的各专业研究生和科技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第一节水文现象及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及研究

第三节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方程

第三节径流形成过程概述

第四节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流量过程及其组成

第六节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第七节河川径流情势及我国河川径流分布

第一节降水的类型及时空分布

第二节降雨量的计算及降雨资料的分析插补

第二节土壤水分的作用力和土壤水分存在形式

第三节土壤水的水力特性

第四节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五节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第二节下渗理论和下渗公式

第五节我国蒸散发分布规律

第一节包气带水分补排及水量平衡方程

第三节产流类型和产流模式

第二节流域产流模式和产流特征

第三节流域上产流面积的变化与发展

第四节蓄满产流模式的产流计算

第五节超渗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第二节洪水波的分类和运动特征

第三节河段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

第四节洪水波的特征河长演算法

第二节地面径流成因公式

第三节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第四节流域汇流计算方法

第五节线性分散流域汇流模型

第一节湖泊、水库的形成与形态特征

第二节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三节湖水运动及湖泊水库水量平衡

第十三章冰川与融雪径流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水文学原理 课程介绍 一、水文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各种水体的形成、演变; 2. 水体形成的成因、演变的规律; 3. 研究水体形成成因、演变规律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 1.掌握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2.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三、主要参考书 山坡水文学,刘新仁译 径流形成原理,芮孝芳编著 土壤和水—物理原理和过程,D·希勒尔著 华孟译 普通水文学,邓绶林编著 工程水文学,(美)林斯莱著 城市水文学,朱元甡、金光炎著 水文学知识实例 1、黑龙江 全长4485公里,流域面积是89万平方公里(只算国内),仅次长江、黄河占第三位。年径流总量达2720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黄河占第三位。 2、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为百年一遇大洪水。 3、自从2010年9月23日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分析显示,如果到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市将达到500年一遇。 4、明天有小雨。 水文学 一、水文学及其研究对象 1、水文学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研究地球上水文循环和大陆上各种水,如地下水和地下水,雪和冰川及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变化过程;各类形态的水与气候及其他物理的和地理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侵蚀和泥沙同水文循环的关系;检验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的水文问题;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的变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文科学是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自然圈层的关系也是水文科学的研究领域。 一、水文学及其研究对象 2、研究对象 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形态:汽态、液态、固态 空间:空中、地面、地下和生物中 水圈: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二、水文学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1、水文现象的特点 水文现象: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存在和运动形态。 水文现象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1) 周期性的体现 (2) 随机性的体现 (3) 二者对立统一 水文现象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1) 相似性的体现 (2) 特殊性的体现 (3) 二者对立统一 小结: (1) 由水文现象具有时程上的随机性和地区上的特殊性,需要对各个不同流域的各种水文现象进行年复一年的长期观测,积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 (2) 由水文现象具有地区上的相似性,可有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河流进行观测,并移用其成果于相似地区。 三、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1、给水工程 四、研究意义 1、给水工程 四、研究意义 2、 排水工程 (1)雨水排泄 (2)洪水防御 四、研究意义 五、发展史 水文学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定性到定量、由经验到理论的发展过程。 1、水文知识的萌芽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 这一时期中国的水文知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 ① 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 ; ② 2000年前建成的都江堰; ③ 公元527年的《水经注》 2、水文科学基础形成阶段(年) 该时期,西欧的产业革命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水文观测方面,发明制造了雨量器、蒸发器、流速仪等,系统的水文测验为水文定量计 算及预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发展史 3、应用水文学发展阶段(年) 进入20世纪,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蓬勃发展,需要科学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使应用水文学迅速发展起来。 ① 美国1900年J.A.塞登提出著名的塞登定律; ② 1924年H.A.福斯特建立了P-Ⅲ水文频率曲线计算方法; ③ 1932年L.R.K.谢尔曼提出单位线法 ④ 1935年G.T.麦卡锡建立了马斯京根河道洪水演算法。 这一时期我国水文学发展则比较落后。 4、现代水文学发展阶段(1950年-至今) 随着计算机、遥感、遥测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水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流域数学模型、水资源学、水环境学、随机水文学相继形成。 五、发展史 水文学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文学的内容和任务 一、水文学的定义 研究水的科学,核心——水文循环。 二、传统水文学的内容 1.水文测验 (或水文信息采集) 2.水文预报 3.水文水利计算 第二节 水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方法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文学原理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