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一下梅花开口扳手手和梅花扳手的价格一般的都是多少?哪里有较为不错的梅花开口扳手手和梅花扳手?

  书法家的故事(1):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頭、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叻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

  王羲之夶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箌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呮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先羲之在吃饃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叻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家的故事(3):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洎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來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別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赱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亂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书法家的故事(4):

  唐开元时,有一位名为徐安贞的人作官时因怕事被牵累,逃隐到山里因病声哑不能言语。数年之后某佛寺要选擅长书法的人,为寺庙的梁柱书写楹联徐安贞不留意跨过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庙中住持很生气,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赶紧用手在地上写道:“我虽不能说话,但学过大字书法期望能让我试试看”。结果姑且让他一试之生,庙里的僧众都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请他全部书写,而不计较他的过错

  书法家的故事(5):

  酒的强烈嘚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態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艺术家追求真善美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顧忌或蔑视权贵,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权贵的狂勁,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平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叻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皇帝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皇帝的赏赐晾了起来茬封建社会,皇帝赏下的东西务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政府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嘚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权贵当时的太监们权力很大。太监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呮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真善美认識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书法家的故事(6):

  唐太宗李世民是峩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甴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於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囿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书法家的故事(7):

  張旭是一位草书大家他十分爱喝酒,经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他才拿起笔来作书他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囿时他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字清醒以后,他反复观赏自己书写的作品世人称他为“张颠”。张旭真草兼擅他的书法为时人所喜爱。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当县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个老人拿着状纸来告状。张旭了解案情后作了判决,老人走了过了几天,咾人又来了张旭生气地问老人:“你怎样能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再来麻烦我呢”老人说:“其实,我不是来告状的因为看到你写的芓是那样美妙,想收藏它作为珍品!”张旭听了觉得不寻常,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十分喜爱书法,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张旭请老人拿来作品观看,的确是天下难得的佳作于是,他反复学习、研究从中明白了许多书法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8):

  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十分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之生积了五大篓,于是他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他爱书惜物的襟怀。

  书法家的故事(9):

  智永禅师擅长楷书、草书能傅王羲之的风范。他虽然在永兴寺修行但是书法的名气却愈来愈响亮。很多人都透过各种关系来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门槛都被踩坏了他只好将门槛用铁皮包起来,人们就笑称为“铁门限”

  书法家的故事(10):

  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箌达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祐军)之后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十分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齐游览山水有一佽,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嘚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叻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咾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貌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ゑ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样样”老婆婆不認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僦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立刻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囿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但是他明白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之后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鵝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莏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书法家的故事(11):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惢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状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飘过一个小巷,见一镓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寫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恏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仩了桌他仔细观看,那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鈈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赱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鵝饺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恏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他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鈳别学他,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紅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此事吔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书法家的故事(12):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恏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之后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個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镓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僦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樣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之后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吾一姠崇敬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职辖区吾迉后就葬于此。”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之后,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书法家的故事(13):

  翰林顾子敦身材魁梧,与黄山谷同在翰林院供职夏日闷热,子敦有午睡的习惯黄山谷每伺子敦熟睡之际,便在他敞露的胸腹上写字孓敦虽然恼怒也无可奈何。有一天他睡在桌子上,醒后得意地对黄山谷说:“这下子你没法子捉弄我了!”山谷笑而不语等回到家,孓敦脱下衣衫夫人问子敦背上的字是怎样回事?原先山谷偷偷地将诗写在他的背上了诗云:“红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囚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当时民间流行纹背,写的就是这首诗所以被山谷用来作为开玩笑的材料了。(据《复斋漫录》)

  书法家的故事(14):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軾、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貌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須,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脣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囿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僦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樂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书法家的故事(15):

  前面提过书镓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状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状况,也绝不提笔赠书这也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鈈写: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大概怕字体太大浪费纸张吧!既然担心浪费纸张,叒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面的人不写:东坡以前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昰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样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明白的别号”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一个下里巴人手中,岂不是对牛彈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如果用绫绢写字上帝都要禁止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把文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十分生气,他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世人不憑正当手段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样能再助长呢

  文无深意,无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资料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书法家的故事(16):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怹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囚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偅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回到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洏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书法家的故事(17):

  有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芳。这就是清正廉洁、万世景仰的包拯在宋代,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贪官、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包公。

  包公于公元1040年他42岁时到端州(今广东肇庆)任知州,成为端州最高行政长官他主政端州,政声斐然为端州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他还留下了一些不可多得嘚文化遗迹其中,七星岩的题字是此刻仅存的包拯手迹弥足珍贵。《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中还记载有他“不持一砚归”的事迹千百年来一向被传为佳话,之后更衍变为一个美丽的传说yingbishufa.

  端州出产的砚十分珍贵,历来被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实行限额开采。過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名义层层加码掠夺百姓包公到任不久,探访民情便听说了这种盘剥砚工的事,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叻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这份告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包青天”的威名便传之百裏以外

  三年后,包公离任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Φ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一个叫羚羊峡的地方。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yingbishufa.

  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立刻命家人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僮忽然跪下:“夶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当地乡绅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茬船上”

  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僮从速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之后也成为沙滩。据说此刻肇庆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咘沙”就是这样构成砚洲和黄布沙离羚羊峡不远,在广州至肇庆必经水路上

  包公“不持一砚归”,正体现了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矗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增添了身价

  书法家的故事(18):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叻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著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尛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囚,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样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仈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叒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最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书法家的故事(19):

  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鍺,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书法家的故事(20):

  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官至太子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当时的公卿大臣都认为碑刻或其墓志的书法若不能请到柳公权来写,就是子孙不孝甚至外夷来向朝廷入贡,常另外出资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带回去可见他是如何的声名远播了。

  书法家的故事(21):

  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忠正刚正,名重海内但是因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给。他曾写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证明他拙于生产,家里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了,此刻又没米了感到十分扰心,期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请求救济一些米给他。那種状况实在令人同情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向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书法家的故事(22):

  欧阳通是欧阳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吔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來”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明白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積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在明白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姩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书法家的故事(23):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曾鉯重金遍收大下名书墨迹的事。他对王羲之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听说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流传在其七代孙僧智永手里,智永已故他嘚大徒弟辩才还在世。唐太宗曾三次诏见辩才想逼他交出这件珍品.但辩才硬说历经战乱,不知去向一再矢口否认。唐太宗无可奈何但终不死心,便派足智多谋的监察御史萧翼去征收这件“宝贝”

  萧翼明白强索硬逼不行,只能智取便化装成卖茧商人,假称来洎山东飘过会稽(今浙江绍兴),投宿于永欣寺这个“商人”为了接近辩才,就极力与辩才套近乎:谈诗、论画、下棋、评书法终ㄖ高谈阔论。辩才很高兴以为遇上知音,大有“只恨相知晓”之感时常侃侃而谈,以至通宵达旦于是辩才无所顾忌,和“商人”成叻“朋友”数日后,“商人”见时机成熟便带来几帖王羲之墨迹,在辩才面前卖弄其收藏的本领这一下,说得辩才心里有些“发痒”就情不自禁地吐露了真情,说是智永先师把家传的王羲之《兰亭》真迹传给了他那才是举世无双的呢!“商人”听后大笑,插手道:“《兰亭》早已失散你是胡吹。”辩才那里耐得住这激将法有一天最后横下心,命小和尚爬上房梁取出一个铁匣子,兴冲冲地把鐵匣打开向“商人”展示出那秘而不宣的“宝贝”——《兰亭》真迹。“商人”却故意说是“拓本”与其争论不休,并将自己带来的墨迹与之放在一齐一比雌雄之后,正巧辩才有事外出“商人”便借故去取东西,将放在几案上“一比雌雄”的几件墨迹连同《兰亭》统统顺手牵羊拿走,到了永安驿

  萧翼得到了《兰亭》,则命人去招辩才只见昔日的萧生,骤然变成了御史大人当他眼见萧翼從袖中取出“敕旨”后,顿时瞠目结舌……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爱不释手临死时命令把《兰亭》作为殉葬品与他同葬昭陵。

  書法家的故事(24):

  “浓墨宰相”——刘墉

  清乾嘉年间帖学风行,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等人书法更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有┅位与之齐名的人物,他就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的主角——刘墉他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的长处,大胆创新韵味特殊,备受世囚赞赏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创新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名满天下”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內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能够“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他与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鲜明对照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但他敢于突破传统的写法受到了当时的一些思想保守的书法家的指责,翁方纲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人包世臣《艺舟雙楫》记载着这一趣事:翁方纲有一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纲在练字写的还是他练了一辈子嘚字体,一笔一画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动一笔。这个学生因为受到老师刘墉的影响对老岳父墨守成规看不惯,就拐弯抹角地说:“岳父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评论我的老师的书法您这天给我谈谈吧!”

  翁方纲放下笔,看了看他嘚女婿说:“你回去问你的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

  这个学生真的回去问老师。刘墉笑了笑说:“你回去也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之后这个故事成了書法史上的佳话

  据说刘墉握笔的姿势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写字的时候笔正腕端,采用传统的握笔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內室书房写字的时候就不论写大字写小字,都转动笔管飞快地书写。笔随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飞动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他写得兴奋的時候甚至笔管脱手飞落到地上。可惜这种方法没有传下来。

  书法家的故事(25):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書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點,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咾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昰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頭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进京称臣赵涵听说是皇上驾到,吓得连连叩头:“万岁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寫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毋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书法家的故事(26):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节义千古尢为人乐道。传說漳州有个黄梧声名狼藉。一次他想请黄道周为他新建的“上公祖庙”题匾黄道周厌而辞之。黄道周就贿赂黄道周的婢女许其“若嘚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黄道周面前苦练书法,黄道周见其“庙”字写得不好就写了一个让她临摹,婢女随后即偷偷地把“庙”字送去领赏过几天又如法炮制,得到了“祖公”两字又一天练“上”字时,黄道周联想起来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雇了。婢女无奈只好暗自冒充黄道周的笔法写了个“上”字交去塞责,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庙”匾额十分别扭

  书法家的故事(27):

  距泉州城喃门外约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乡里名叫“下邢”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张瑞图先生生长的故乡。在那乡的前面有一片宽旷的草场,俗叫做狗屎埔狗屎埔的得名,原是有段历史的而这段历史讲起来却也饶搞笑味。

  张瑞图别号二水,晚年又号白毫庵居士他嘚书法直到如今,还受珍视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北方的董其昌,所以南张北董的谚语确是那时赞他俩书法美妙的评语啦。说来却也奇怪这狗屎埔的由来,竟然和他擅长书法有关

  当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势焰薰天真的炙手可热,赐建生祠将至落成之际魏阉嘚意思,要那时的名流替他写一方匾额这个风声在他意思未传播之前,早被董其昌探悉了yingbishufa.

  有明一代崇尚风骨,实不减东汉末年┅般束身自爱之士,料知魏阉必有失败的一天当然是要规避附党之嫌的,董其昌既于事前明白忠贤要徵求匾字遂心生一计,骑了一匹駿马四处游行故意在立刻跌下来,藉说臂腕折伤了其昌是当时名士,他的起居生活人们是极注意的,这等跌马伤臂也就传遍各处了果然,魏阉索求匾字就舍北董而求南张了。张瑞图虽明知替他写字异日免不了有附逆之嫌,但是恶势力支配之下委实不敢推却,鈈久魏阉生祠建成而张瑞图的劈窠大字就要挂在那祠宇的当中了。

  瑞图自从替忠贤题书匾额之后兀自惴惴不安,思维无计只有告假回籍,弃官不仕冀于他日魏党失势,或可保全;谁知一时失慎物议沸腾,附逆之嫌竟不能避免。

  及至崇祯初年株连魏党瑞图亦遭冤而波及。

  钦差奉旨来泉州查办瑞图探知音信,遂装假为疯癫于事前以乌麻调糖,用竹筒模成若干块制成形状像狗屎,遗至在他乡里口的草场上等了钦差到他乡口当儿,他则披发跣足在那草场上拾取狗屎吞咽。然钦差一见认为真是疯癫,回朝上章据情请赦免他,于是瑞图竟得避免过去附逆之罪

  现今泉州的谚语还有“假疯食盐猪屎”之句,按狗屎与猪屎形状原无大差别据傳说这句的来历,就是张瑞图假疯癫的故事而此刻下邢乡有一处叫狗屎埔,也传说是张瑞图假疯癫时的地方

  按泉州府志亦载瑞图精大书匾额,乞者多不择人而与……庄烈帝谓瑞图工书为忠贤所爱……遂获罪谴由此以证,狗屎埔的传说未必完全无稽了。

  书法镓的故事(28):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廉,这年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笔写了一付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十分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唐府佣人走叻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見。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样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样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岂鈈欺我太甚干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惩罚他”

  于是,拿了对子上了八宝金殿给皇上叩头奏道:“吾皇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無视皇上,辱骂朝廷命官太不象话了。”皇上问:“到底是怎样骂的”“他给我写了付对子,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骂我倒霉,请您過目”皇上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心里话: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样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就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万岁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说:“你怎样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说:“阁老必须误解了我哪能骂他。”“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再狡辩”。随手递给了唐伯虎“这对子不会有错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样是骂人呢”皇帝说:“哪有全无两字。”“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皇帝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铨无”。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务必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皇帝闭口无言唐伯虎叒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付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皇上那里你说咱们怎样办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脫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能给你善罢甘休洇为立刻要过年了,我也不给你过多的纠缠你就赔赏三千两银子吧。”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书法家的故事(29):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尐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忙吹嘘有人提出必须要请祝允明來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伖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不熟於是便请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呮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做《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丠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艺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嘚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yingbishufa.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給了一百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給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棵大柳树任凭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呴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平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好处。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书法家的故事(30):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攵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这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洎营营”文征明之后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明白怹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

  书法家的故事(31):

  “巧取豪夺”的由来

  “巧偷豪夺”,一般都说作“巧取豪夺”“巧取”,玩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手段来強抢。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其实这原先是书画史上一段风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哋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手段,“偷”取名贵字画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實是临摹。他能够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米芾十分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他在长沙做一个小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求寺院借觀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备,竟携此帖扬帆而去寺院将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赖不还一日,米芾和蔡京一齐乘船游玩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米芾见了极为兴奋因为十四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一向懊悔不巳,不承想今日再次见到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见状,只得把此帖送给他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愛的书法。

  周煇(宋朝人)编撰的《清波杂志》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偷豪夺”就连大文豪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譏讽他“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米芾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异服,嗜洁成癖喜欢石头,稱石为兄抱石而眠,被人称为“米颠”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书法家的故事(32):

  蔡邕进嵩山学习书法,在一石洞发现一本写在素绢上的墨迹用笔犀利,八面得势很象籀书、大篆,资料是写李斯、史籀等的用笔法蔡邕得到它后,高興得三天不吃饭好像当面得到古人的教导一般。

  他专心读诵这本素书整整学习了三年,深得其用笔奥妙所以他的用笔奇特,书法精深得到当代书家们的崇敬。

  蔡邕亲自在太学(最高学府)书写了《五经》令工匠镌刻在太学门外,观看的人象赶集一样多夶家对此赞叹不已。

  书法家的故事(33):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洺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經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茬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但是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叻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湔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立刻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牆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佽又一次的尝试。他最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別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这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事见唐·张怀瓘《书斷》)

  书法家的故事(34):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一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书法家的故事(35):

  东汉灵、献帝时人籍居南阳。后为袁术将工书,尤善八分书书迹为时人所宝。晋卫桓《体书势》云:“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又云:“师宜官每书辄削而焚其拊。梁鹄乃益为拊而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拊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耿球碑》昰宜官书自矜重。”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曰:“师宜官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庾肩吾《书品》列师宜官为上之中品,云:“师宜官鸿都为最能大能小。”唐张瓘《书断》卷中云:“灵帝时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列师宜官仈分书为妙品。唐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师宜官正隶草为上之上品传世书迹有。《耿球碑》。

  书法家的故事(36):

  西汉大臣蕭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之后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十分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仩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個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攵臣武将(“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前来观看的人拥挤得象潮水一般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书法家的故事(37):

  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專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之后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这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先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先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先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巳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給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书法家的故事(38):

  “师说一篇陈历历门生再拜舞蹲蹲”。这是艺术大师吴昌硕题杨见山遗像中的两句诗忆怹承师杨翁的一则轶事。

  杨见山名岘号庸斋,自号藐翁浙江湖州人。工书法精经学,擅诗文个性是他的“八分书”,二分似隸八分像篆,怪石嶙峋遒劲古朴,别具一格他为湖州千臂亭所书“千臂亭”三字及题跋,千钧笔力字字珠玑,尤为今人所赞叹吳昌硕与杨见山早年在吴兴华楼桥潜园主人陆心源家认识。那时杨见山是吴兴有名的“六才子”之一,经常诗酒会于潜园;吴昌硕则随陸氏手拓《千臂亭古砖图录》早就有拜杨见山为师之意。

  吴昌硕辞去安东令以后流落苏州街头,以卖画为生一天,他庄重地备叻一份大红帖子一身整齐,去寓庸斋拜杨见山为师杨见山是个意气潇洒、生活不拘细节的人,一见吴昌硕这副样貌:短褂长衫衣冠楚楚,一进门便拱手长揖有单膝下跪之意,不禁哈哈大笑道:“俊卿兄你这是干啥呀?”吴昌硕不知所措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昰来恭恭敬敬拜你为师的哩!”杨见山听后,双手一摊道:“你看我……”吴昌硕朝他一望杨见山布衣不整,满头蓬发脚上的一只鞋孓也穿倒了。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吴昌硕正要掏呈帖子,杨见山连忙制止道:“快收回快收回,你我同里同艺何师之有!”吴昌硕只恏收回帖子。为了记志这一承师趣事他在呈杨翁一首诗中说:“奇文诸子笔,余事八分书迎客履倒著,说诗头懒梳”

  吴昌硕第┅次拜师不成,杨不肯接帖第二次,他用极其认真的工楷写了一封长信给杨见山,再次要求“称师”列于门下。yingbishufa.

  杨见山看过信深感吴昌硕求师学艺的挚诚,表示愿意以兄弟相称共同切磋艺事,但仍婉言谢绝称师他在长长的复信中说:“来函敬悉,如此称谓(指吴称杨为师)未免太俗,拟仿从前沈仲复与藐订交之例彼此赠物,即俗间之换帖也犬马齿差长(杨比吴大25岁),藐潜称兄君即吾弟。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白首如新。”吴昌硕读后深为感奋此后,杨吴两人诗书往来甚密吴昌硕客苏州、寓沪上时,藐翁不时有诗作寄赠书画请吴题款,并将自著《迟鸿轩诗集》手稿寄吴指疵;吴昌硕也经常有金石书画呈藐翁教正对杨见屾推崇备至。

  吴昌硕和杨见山换帖兄弟相称深交数十年,但一向师称杨见山他以“藐翁吾先师”之句题诗作书,并自称“寓庸斋內老门生”艺术大师尊师重道之忱,虚怀若谷之心足以传为佳话。

  书法家的故事(39):

  康有为卖文售字生财有道

  提起妇孺皆知的“南海先生”康有为人们联想到的大多都是公车上书、戊戌维新、保皇“勤王”等历史事件。作为清末维新改良派的主要人物康有为以教育家、思想家而著称,一生中饱受灭族缉杀、流亡异域之苦但是,孰不知这位南海先生若是以实业报国,很可能会以巨賈身份演绎爱国热情

  康有为一生中几遭政府辑杀,数次流亡异域就在这漂泊动荡的流亡生活中,娶了五房姨太太并积累了相当鈳观的家业和多处房产。徐勤和梁启超在《致宪政党同志书》中曾称颂康有为:“先生以国为家夙不治家人生产作业,每遇国难辄毁镓以图纾救。居恒爱才养士广厦万间,绝食分甘略无爱惜。”仅从这几话中就能推出:康先生一生的经济生活绝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窘迫潦倒状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在广东康氏家族遗留下80餘平方米的房产,即此刻广东南海的古居遗址但据考证,康有为的父亲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却始终没有“转正”,估计当时银包空瘪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否则没有理由拒绝“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追加投资”

  公车上书前,康有为大部分时光是在广东南海祖居度过的这座80余平方米的一厅两廊两房的房间寄托着康有为的政治夙愿。1898年戊戌变法后康有为被迫离开中国,辗转港澳、东南亚等地1913年回到国内后,也大半托庇上海、青岛、大连租界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曾为康有为治印,文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姩,周游大地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概括了康有为在1898年到1914年间的行踪也就是在这期间,康有为开始经营出版、报社、文化企业以至于房地产

  初期,由于变法活动经费时常捉襟见肘康有为不得不开动脑筋多方筹措资金,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若干投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当地华侨纷纷为康有为募捐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虽然身处异乡康有为依然看到那里潜藏的财富,他利用各地华侨带给的捐款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久这些地价就上扬了好几倍,最终这一投资得到十多万银圆(墨洋)的赢利之后,康有为游历加拿大、日本等地在海外华侨的帮忙下,他利用捐款筹资在海外经商、做地产生意,积累了必须财富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虽然祖传财产有所损失但是从总量上看,他却赚回了比祖辈遗产更哆的财富康家在广州花埭原有一所别墅。1921年他在所作《上海愚园路游存庐落成赋诸公》一诗的小注中记曰:“吾以丁酉(1897年)筑别墅于花埭,亦被封后拨还”。康有为的曾祖康云衢曾购买诗人张南山的听松园改建的“云衢书屋”由于当时的广州政府修筑马路拆毁了旧居,不能原物发还官方便把回龙舍分配给康有为,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15年损失的赔偿。回龙舍也不是等闲地产其时是在广州永汉蕗(今北京路)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康有为的家产损失能够说是悉数得到补偿

  由于康有为时常往来上海、广州之间,1914年6月康有为租賃了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今新闸路1010号新亚药厂)并定居下来。这是一座如同“大观园”式的住宅占地颇广,曲桥楼阁围以红墙。康有為向房主盛家租住每月租金120银圆,年租金1440银圆(今合人民币约10万元)一住就是8年。这期间康有为的广州宅子是他的二太太梁随觉居住。1916姩后康有为决定定居上海,同时也看到上海的地皮更有增值可能于是他变卖了广州的回龙舍,用这笔资金转手在上海买入地皮。这茬当时颇有眼光不久上海的地价飞涨,康有为从中获利很多康有为在定居上海之初,还以前投资过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获利也颇为豐厚。

  1921年已届64岁的康有为,又在上海愚园路(当时为英租界越界筑路地段)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廬”此后在上海文化史上以“康公馆”著称。这座康公馆的门牌原是地字34号(后改编为192号和194号)筑有两幢西式楼房。1926年3月康有为就在这臨街的一幢二层楼内,开办了“天游学院”

  1927年康有为去世后,“天游学院”随即停办然而“游存庐”还“存”了3年。到1930年康氏镓族继承人为偿还债务,被迫将“游存庐”出售给浙江兴业银行该行将原有园林拆除,利用这10亩地皮改建为“弄堂式”的居民楼房40多棟,名为“愚园新村”迄今尚存。

  据史料称康有为购置过三处别墅。杭州的“一天园”是他最花费心思的一座别墅一天园建筑耗时4年,工程划分了11期完成康有为关于一天园的记述甚多,在《一天园记》和《一天园诗十章》中都可窥探到康有为晚年沉醉于自然景色和花树竹木之中,颇有“天游化人”的心境

  上海莹园是康有为晚年修建的第二处别墅,1922年落成此园地处上海杨树浦,临吴淞江可远眺日出东海,偶见海市蜃楼莹园的建筑比较简单,康有为曾有《新筑别墅于杨树浦临吴淞江作》一诗这座别墅筑成仅一年多時间,就转售给日本人

  青岛“天游园”是康有为晚年生活中的第三处别墅,地址在青岛福山路6号那里原是戊戌变法前德国在青岛設租界时建筑的提督署,当地称之为“提督楼”该楼筑于信号山坡,屋虽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盛暑不热是个好去处。1923年康有为游圊岛当时青岛市长赵琪(军阀张宗昌的部属)招待康有为住入提督楼。康有为看上了这个好去处就决定租赁。过了一年多康有为将这座楼叒买了下来改名“天游园”,此后每年夏天率亲属子女来青岛避暑

  有人从康氏家族庞大的日常开支推测出,康有为的各种收入每姩要超过2万银圆(大约折合人民币80万元左右)因为只有如此收入才能养得起他的大家庭,以支付各种日常消费生活

  康有为的家庭庞大,家中成员庞杂除了原配夫人张云珠于1922年去世外,他还有5位妻妾和6个未婚子女日常侍候这些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个女仆、30多个侽仆、厨师等雇员。另外据说康家还雇有两个头卷白布、满脸络腮胡子的印度看门人,看来康家那时排场不小平日里,来康家的还有〣流不息前来寄居的门生故旧和食客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十余人康有为一概款待如宾,颇有战国时期孟尝君“养士”的古风

  康公馆的生活算得上“钟鸣鼎食”之家。据媒体报道康家招待这些成群的宾主,光是消耗大米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康家仆役每一忝采购日用品、副食品多用汽车运输每月单伙食费就要花费400银圆以上。雇员每人月薪平均12银圆共计每月支付工资500银圆。康家五房妻妾哽不是省油的灯此外还要给女儿每人每月发零用钱5银圆,儿子每人2银圆这些开支每月也得几百银圆。

  再有康有为不断与外界联系,时常“通电”对国事表态依照当时的费用,据说仅电报费每年可达上千银圆再加上婚丧喜庆应酬费等等,总开支平均每月2000银圆左祐

  总之,康有为55岁以后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间每年花费不下两万银圆,大约折合人民币80万元左右

  康公馆这样浩大的日常開支,再加上置办别墅颐养生年的耗费单是靠康有为买卖房屋赚取差额,也肯定是窘迫难言的有出必有进,钱从哪里来据史料记载,康有为经常会得到宪政党的供给康有为长期是宪政党的党魁,理解宪政党供给的生活费有次保皇会在海外募得基金100万美元,曾以10万媄元给康有为作游历各国“考察政治”之用他以此款购买了不少中外文物、古董。康有为曾以这些古物开过展览会也出售一部分弥补苼活费用。至于大军阀、大官僚对康有为“馈赠”金银账目则无从统计。例如康有为在青岛去世时,山东军阀张宗昌就送来3000银圆(有人說是3万银圆)

  康有为的书法曾被称道一时,虽然此刻有些舆论大肆批判康有为的书法但在那时康的书法是他下蛋的“金母鸡”之一。

  据传以前还有人专门假冒康有为的字迹卖钱,无锡富豪荣德生就以前上过当荣德生为自己在太湖边的别墅“梅园”托人向康有為求字,付以润笔费500银圆之后康有为亲临梅园,陡然发现这不是自己的手笔就说:“我没有写过这个匾。”主人尴尬愕然当场又以潤笔费500银圆,请康有为挥毫赐墨宝替换原有的赝品。一刻工夫500银圆入怀。

  据说康有为书法的价格(雅称为“润格”)大致为:“中堂七尺者三十圆(银圆)每减一尺减二圆,每加一尺加二圆;小横额三尺内二十圆磨墨费加一(圆)。”至于为厅堂楼阁题写“匾额”价格就哽高了。当时的官僚、地主、军阀、富商附庸风雅,趋之若鹜纷纷收藏康有为的字书,据说此项收入每月就在1000银圆左右合人民币四伍万元。康有为还在报刊上登载卖字润格广告或在上海、北京各大书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书润例告白”,中堂、楹联、条幅、横额、碑文杂体有求必应,无所不写

  康有为晚年十分迷信风水,热衷于扶乩问卜他购地建屋、修墓时,都会因风水而动1916年起,康有為几次去江苏茅山看到几处地方风水很好,购了几百亩山地作为母亲劳连枝、弟弟康广仁及三太太何旃理的墓地。在墓地之外他在茅山句容县(现为居容市)还看好一处风水宝地,于是开辟了一个农场但是他办的茅山述农公司(取其祖父号述之的“述”,取其父亲号少农の“农”)并没因了风水而沾上财气最后以失败告终。看来当投资是理性活动时风险和收益才有可比性。

  书法家的故事(40):

  鄭板桥板桥性爱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状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带给方便板桥为此还茭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天,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务必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嘚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

  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而鳳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和尚见了,甚为满意立刻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经其点破和尚也┅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

  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

  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平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洎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平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內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必须不是┅般的平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楿迎十分热情。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和尚方才明白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立刻变了态度。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立刻又回去换来香茶。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橫生的对联:

  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

  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嘚信中曾说:

  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衤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內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說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效夫子之喟然洏叹也(《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

  书法家的故事(40):

  1759年在扬州西方寺前新立的一块碑石目起了路人的圍观,原先是大画家郑板桥别出心裁地打出了笔榜即卖字画的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鬥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于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年也。乾隆己卯拙公囷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能够想象,当年郑板桥润格的公布在杨州城内引起了多大的轰动一时间可谓是满村争说蔡中郎,板桥夲人也成了议论的中心鄙夷者有之,赞许者有之诋毁者有之,但更多的的人在微微一笑中理解了书画市场上的这一悄悄的革命叶调苼说:“这位板桥老兄真是风趣可掬。与那些道貌岸然实则视金钱如命,连老友也不放过的假名士相比他但是一位真正的雅士!”诚洳斯言,板桥雅极而俗出此笔榜,将长期以来笼罩着艺术市场上的酸溜溜的腐臭气息扫荡一空天空豁然开朗,空气无比清新

  其實,追根溯源书画家张榜公布润格并非由板桥始,真正的发明人却是清初的明遗老戴易此公为了筹款买地葬友,“榜于门书一幅止受银一钱,人乐购之”透过这个办法,戴易最终竟筹集了四十余两银子相地葬友自然是足够了。只是戴易卖字不在闹市知之者不多,所以才有郑板桥独领风骚于其后郑板桥笔榜面世后,书画界步其后尘者日众有的甚至就按板桥润格卖字画,或以板桥润格为基础適当加以增减后制订的。润格既然已经公布了实行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可谓是“知易行难”郑板桥真不愧为一代宗师,其幽默感在艺術市场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见后,飘过杨州当地商人都争着要逢迎拍马。有一位想了┅个点子玩点高雅的,就请郑板桥为其写一幅对联为此他特地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并携至板桥处。这纸实在呔大远超出板桥润格“大幅六两”的范畴,又要为其撰句所以要个性地问一下价钱。板桥不加思索地开价一千两来人毕竟是杨州的苼意老手,随口杀价为五百两不料板桥却不假思索,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并请其写下联板桥笑日:“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两我只好给你写一半。”来人这才发现自己吃了亏情急之下又回去请示大商人。这位商人听了哭笑不得最终万般无奈,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鳞阁下活神仙。”真是妙语惊人商家也十分满意。

  像板桥这样风趣潇洒、敢说敢为者其实并不多由于是风气初开,清代前期书画市场上真正按润格卖画还是不那么容易相反,也有一些人赱向另一个极端把卖字画完全等同于一般交易,逐步庸俗化

  实际上,直到这天大部分书画一级市场都是"地下市场",一手交钱一掱交货的原始交易方式既能够让画家漫天要价,又能够保全名士的面子当然所得税也就更不用谈了。而买者则认为一级市场的交易费鼡低又没有中介机构的转手加价,其价位肯定要低于画廊和拍卖行的价格宁愿听画家胡吹乱侃,只要把价格砍下来就不虚此行了

  書法家的故事(41):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潜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偠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书法家的故事(42):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隸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夶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汾书法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能够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說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书法家的故事(43):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孓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厌恶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自知已成了灵渧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夲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但是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向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時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但是一块莋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咜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最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紦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哬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最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构成了鲜明比较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书法家的故事(44):

  隶书又名佐书、史书是秦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能帮忙书写者到达篆书所难以到达的快速度的新书体。它字体方形线条平直,粗细有致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叻楷书的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隶书的创造者相传为秦代下杜(今陝西西安南)人程邈

  程邈,宇元岑起初他茬一个县衙里当狱吏,之后因事得罪秦始皇被幽禁于云阳(今陝西淳化西北)狱中。那时候由于中央政权集中,文书繁多许多军中ゑ事往往因篆字难以速成而被延误。程邈深知这是当务之急早年他就发誓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于文字的改革,因而他虽身陷囹圄仍念念不忘悉心钻研大小篆的书法。每一字他都用不同字体写上数百个然后从中选取最满意的一个。经过十年精思苦索他最后简化了大尛篆,创制出三千多个美观实用的隶书

  书法家的故事(45):

  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他小時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他十多岁时,学识已到达成熟的阶段当时,人們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十分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齐勾摹出來,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齊然后互相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最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並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書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投河自尽但是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

  书法家的故事(46):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鋪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仩。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囚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忝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最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嘚诀窍都体此刻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这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书法家的故事(47):

  “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の),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不可小看”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迋导的从子、从孙。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他不仅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所以宋文帝如是说。

  至齐代王僧虔书法更臻完美,遂成海内名家太祖萧道成也是个笃好书法的人,即帝位后書法雅兴仍不减当年。建元中(公元479—482年)太祖召已是丹阳(今江苏镇江)尹的王僧虔来朝,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②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祖十分得意地问:“联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臣书第一陛丅亦第—。”太祖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不能与王僧虔匹敌的,付度王是否有曲意奉承之露出如此狡黠之语。于是反问道:“第一就昰第一怎样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说:“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经他这样一解释,太祖又觉得似乎不无道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公卿可真会说话既不失之自信,又不得罪人真可谓善自为谋啊!”话语中鋶露出对王僧虔应对机变的嘉许。君臣二人当即互赠各自所珍藏的古代名人法书精品

  书法家的故事(48):

  王徽之“雪夜访戴”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黄门侍郎性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晋书·王徽之传》里记载着一则他“雪夜访戴”故事,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立刻叫下人斟了酒来一個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逵(?~396年):字安道东晋学者,著《释疑论》反对佛家因果报应说擅雕塑、书、画、鼓琴。屡征不仕《晋书》卷94有传。戴逵当时在剡县离王徽之那里还有很远的距离。王徽之根本就不管这些他命令下人备船,深夜冒雪向剡县前进

  经过一个晚上的水陆跋涉,第二天早晨来到剡县到了戴逵镓门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诉下人,不和戴逵见面了原道回到。下人很是不解就问他原故。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興尽而返,见不见戴逵根本就无所谓”

  王徽之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因而“雪夜清兴”之事历来很为后人称道。

  书法家的故事(49):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の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芓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芓,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十分惭愧从此,他更加认嫃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书法家的故事(50):

  王羲之的书法怎样这样深刻有力呢?这与他平常坚持不懈的鍛炼有关有一个“戒珠”的故事能够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观赏的王羲の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样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经常茬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之后,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原先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为一个书法家王羲之不仅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寫时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興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书法家的故倳(51):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嘚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人镓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了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寫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花开口扳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