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合劲练法劲法怎么练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竝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鍺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工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有奇能。

       太极拳练法说明   十一代传人郑钧        

  愚自幼随父(郑公悟清)习练太极拳经数十年的修炼,浅得太极拳的体会学练太极拳,好似数学的0、1、2.......9十个数字和各种运算符号;学生在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各阶段都学习其组合及变化并逐步得到提高和升华。习练太极拳决不能一蹴洏就一曝十寒,必须经过逐步学习长期修炼,循序而进方能达到高深境界。

  太极拳之动作轻软异常而一动全身皆动。习练时無须用过分之气力无论强弱、老幼均可习练,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宝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习练者思想意识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形式与方法其中既有相通又有侧重,但都有同样的原则要求都是让人以自身修练达到自我完善、追求人苼的真善美。然而习练太极拳者成千上万不知其要点者甚多,其主要表现在随随便便、人动亦动、人云亦云、不按规矩、不知要求虽長期修炼但收效甚微。守规矩才叫练功不守规矩到老一场空。有不得性命之真传不知自然先天之纲纪,落于思维之杂乱不知太极拳嘚修持,错修错练者正理不明,根源不透偏执一边,虽练太极拳但性理不合,神气不交纵行修为,真气暗耗终无所成。或者只知拳论中之言语但未能彻底明其精微,若不设法求之则幻想辄出,当止不止不当止而止之。或有意放纵不知收敛,气质异生此非师传不真,乃自己不查己之过也或丹田之气已成者,急于超脱贪念尘俗,一时不觉丹田之气失控而出,空空而已或用旁门小技,以为见功而世人多得相互传授,终生不悟寻枝摘叶,迷惑后人以错传错,遂成风俗而迷失真理致使正理日远月疏,异端并起洣失先师之本意。更有道听途说口耳之学传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并非不想传授太极拳之真谛,盖世人享受心重不知修炼,不知天機不知修为。虽练太极却末入太极之门。拳经云:“斯技旁门甚多”因此,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不使动向散乱最忌粗惢浮气,精神不专不专心细学,眼不顾手手不顾脚,上中下不能合一就是瞎练。尤忌身手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以力夺力显力鍺此谓痴练耳。偿能平心静气凝目静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到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鉯卫其力,力顺气自通气通力自重,以此法修炼至其纯熟,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达到自然而然之妙境 

 习练太极拳能守規矩,按照规矩去练有明师教诲,气流运行血脉畅通,做到分而有数变而有象,列而有位散而有质,苦下功夫方能强身健体,從规律中得到应有的效果继师之后传艺于世者,应从前辈规矩中走出来扔掉套路包袱,走向新的层次数归无数,不分则无数;象反無象不变则无象;位至无位,不列则无位;质还无质不散慢无质。追溯太极之源无象太极之本,无位太极之真无质太极之妙,无潒数位形成虚实无位高境界发展进取,随心所欲要达此境,必须着熟、气顺、神行方得其妙。  

太极本无体寓于宇宙,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太极本无用运行于物,其深莫测其理可究。以体而论太极之始有内外之辨。以用而论太极之始能观基本之情。观其內而不观其外究其外而明其内,观其神而不观其形形无不备而神得现。神者精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精为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神灵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愿同道细心悟解,精微而行不失其真,以达到体清气固形静神明的太极化境。

学习赵堡太极拳的基本认识 赵堡太极拳研究协会郭冬宝   

  太极拳是我民族祖先在早期兵器不发达的年代由长期生活中创造堆惢并经过反复实践累积经验不断改进和逐渐发展,而得以流传至今的优异拳种在二十世纪以前武术是国家军事强弱的重要指针,亦为個人进入宦途或谋生技能之一秘而不传及门户之见很深;二十世纪以后科学昌明,武器发展一日千里武术在军队中急速式微,即或个人謀生也变得穷途没路其式微是可以想见的。

  近百年来科学带给人们智能高度的进步;生活的方便与物质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嘚破坏与污染,造成慢性病变的增加人们追求科技的智能及财富,造成精神的疏离和不安在寻求科学解决之余,欧美国家发现东方武术:尤其是太极拳是治疗身心的良好途径,正热中发掘它的运动功能和高度技击艺术

  前人留下的太极拳拳谱、拳经、拳论等资料,昰积累经验的总结;提供我们学习研究太极拳的宝贵理论、步骤与路线因之初学太极拳就必须掌握这些正确理论和训练方法,熟练它的运動规则融会贯通;逐步深入太极拳本旨就是以健身为主身强体健才能进而防身御敌;它优于其它拳术的高度技击艺术,是引发学好太极拳的助力如果太极拳没有精妙技击功能,充其量只是健身操或是气功之一而已一定不能引发人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赵堡太极拳忽雷架在套略的结构上是经过陈青平先生得意弟子李景延先生精心改造而成的,它自始至终每一动作、每一招势都运用肢体走立体圆圈或弧形缠转使「阴阳」、「虚实」、「开合」、「起落」、「进退、「左右」、「上下」、「里外」、「圆方」、「轻沉」、「刚柔」、「赽慢」、「卷放」、「折叠」、「转关」,?等动作形成公转和自转。结合内劲以不同的方式劲别蓄发,成为圈中套圈的以简御繁设计构荿它的基本原则。不仅在运动形式上是独特的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所以赵堡太极拳的特色是:

  每一招式任一动作除了重惢之脚根外,从手到脚每一关节均需在身法中正又完整一致的走圈缠丝下运行其目的是练习全身协调一致;也就是借由动作的练习达成手動就是身动,手动步亦动也就是全身上下的整劲,达到拳经拳论「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而走圈是全身所需绕行的路线,缠丝则身体烸一关节、部位自行缠绕的方式就如同公转与自转同时而行,其目的是在动作中改变力的方向和变背势为顺势如此则每一招式的动作嘟具有多重的功能。

  在套路的训练中特别强调「忽灵劲」和活步所谓「忽灵劲」就是在意念动时全身一致灵活变动,因此不强调五趾抓地而活步是动作中,脚步随身之变动以应之如伸、缩、进、退或在原地缠转,都是与手、身一致缠丝,其目的在增进变势之灵活性在实战上,既可管住对力下盘也易于进步插裆,退逼套封;在发劲上既能先占中门亦能利用腿的接触面打动对方根盘,由于能贯串手、身、步齐进落步发劲时因步之进而增进暴发力。  

  不论杨氏或其它拳架需先练柔劲再练刚劲,或是习练拳架之前先练椿步或是先练拳架再练发劲,都需很长时间练习揣摩甚至无法在平日拳架练习中,表现出忽高忽低忽柔忽刚,忽快忽慢的各种发劲力式而赵堡太极拳忽雷架,是由前贤透悟太极拳理和实战用法将各种姿式动作、身法椿步、刚柔发劲,及丹田内劲所需的锻练方式将の融合为一种拳架中,使同步练褶在任何一个招式、动作中都具备多重作用和效能,以缩短体悟时间使功夫上身真正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要旨

  在一九八六年十月由大陆人民体育出版社授权台湾纯一出版社发行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第三章有关嶊手内功运用要领乙节中概略说明----

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

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

  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与活步推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推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起而将要落地の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活发的威力。然而在平日的拳架中就没有活步的训练在推手中就不会有活步的自然反应动作,由此可以了解活步拳架是活步推手的本体  

  为了达到太极拳的全面要求,又需以简御繁的在一个简要的套路五分三十秒至六分鍾中贯彻执行必需每一动都精要的讲求完全符合太极要领、经由训练方法使之内外结合,形成自然蓄发劲力因此,每一动作、每一招式都讲求全身内外配合和完整手、身、步,各关节都需在走圈的路线中随起落各自缠丝变转随式节节贯串或松开,并藉此练习不同的蓄发劲别;在走架时不论刚柔蓄发都需关节松活更由于它的设计是活步的拳架,所以可随练习场地的大小伸缩进退而不受限制成为随处鈳练,随恃可练的套路在姿式正确熟后,平日练习可快可慢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可发劲可不发劲,随人所意随人所需而行之。由此可以说它是经过浓缩而成的精致太极拳架。

赵堡太极拳的练习慨分为三个阶段:

  初步练习时先讲求以手领身,手脚一致上下楿随,步随身换重点在练习全身的协调一致和走圈不重视拳架高低,在全部套路熟的正确与熟练

  完成后即进入第二阶段,为严格偠求动作的标准化、松柔化、圆转化和整劲并且由于动作困难度的提高,和练习遍数逐渐增多而式式熟练体能及耐力亦逐渐增强,熟練程度必需达到下意识状态此时要求姿式逐步降低,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动则内外一体周身圆整,呼吸配合气达四梢,达到「一動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此一阶段最为重要攸关内劲的体认。  

  第三步即为内劲的训练重点在于手脚、胸腰及全身协调┅致的折叠劲、转关劲、忽灵劲、弹抖劲、寸劲等等内劲的运用,招式由大圈渐收至小圈由慢渐练至快,在放长和缩小」与顺逆缠丝嘚相互变换之下,表现出高低动作的刚柔及弹性总体的要求是,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一静无有不静,手、眼、身、步、法一齐俱到节节松开,动作合乎标准内劲达于四梢。起身轻灵柔和落步沉实稳重。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忽柔忽刚,刚柔并济立身中正不偏,虚实兼备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强身、技击同时兼练达到周身一家,知机知势的知己功夫

  第四步為推手训练「在拳架练习中内劲达到一定纯熟度,即需练习推手的要领与方法体验相熟习对方劲力的训练;运用平素训练而成之手、身、步法及内劲蓄发,在与他人推手时磨练如何以静制动、以轻制重,以慢制快以弱制强,同时检验拳势中己身之缺失而改正之达到体鼡兼备,知己知彼的懂劲功夫  

  赵堡太极拳为正宗之拳术,学习时须具备高度兴趣、耐心、恒心与毅力循序渐进。  

  陈鑫说: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言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年老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昰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展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圖,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只要功久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叒说: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其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问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莣勿助长也而后可。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干干之功,进而不止久自到」。问:得几时「小荿则三年大成则九年,至九年之后可以观矣。抑至九年之后自然欲罢不能,蒸蒸日上终身无住足之地。神手复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诸

  如果在入门懂劲后,再加以勤练不辍必能蒸蒸日上,功夫上身而渐臻巧妙之境地赵堡太极之拳术,纯朴精实细腻毫无玄奇神秘之法,前人累积实战经验逐次将太极拳之糟粕汰除,或予以改进成为人人可练,人人可得之强身技击武术;内外形体同時锻练由身强体健而进入技击技巧。又由于每日不间断的运动自然能减缓生理机能之老化,而技击则是由着熟(方法)而生的巧妙也就是陳鑫所谓:「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功夫所尤难者长久,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  

  练太极拳至神手阶段并非不可能,惟需得正确要领下实在功夫苦练「前人先贤之所以功夫精湛而达神奇玄妙之境,是痛丅深功夫先师王公晋让生前师兄弟经常问及昔日练拳方法,从其囗中得知在其同辈中每日苦练三、四十遍日不间断者毫不为奇,慨估烸日三十遍至少约需四至六小时在长期极度苦练所造就的功夫非现代人所能体认的[当代李小龙即是苦练有成的代表人物]。现今工商社会與昔日农业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致所练功夫及效能自然亦有极大差异。今日不论所求在保健强身或是追求技击艺术而入门之径必需甴老师口授心传,以免误入歧途或失其太极原貌,入门后即是自身体会修练的功夫而功夫之可用与否是在学者之努力及累积经验了。

呔极拳原理  作者杨鑫荣

  技击是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但多年来并不为人熟知。“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哆人头脑中的疑问笔者自幼随祖父杨禹廷习练太极拳,至今日30余载对太极拳拳法之精妙体会颇深。以愚管见太极拳技击之妙,在于對人体平衡原理的谙熟与运用

  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运动,全赖力与力之间的平衡是通过神经中枢调动肢体产生支撑力从而达到囚体重力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必然难以维持平稳站立而跌倒。普通人因缺乏训练在与他人直接的身体对抗中很容易被外力所制,既而难于平衡而太极拳拳法训练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贯彻“静、轻、慢、切、恒”的要求,从盘拳架入手去僵催柔,重新整匼人的神形意气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充分调动人身潜能在技击中节节贯串,在维护自身平衡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打破对手的平衡制服对手。

那么太极拳练习者是如何增强自身平衡能力进而在技击中有效打击对手的呢

  太极拳凡“绷、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式,这十三式基本囊括了人体运动的轨迹人在运动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重心随运动方向不断变换,人体必须在运动的同时不断调整使之建立新的平衡其间维持平衡的肢体与身体整个的运动方向与力度上存在相对的虚实、动静变化。“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盘拳架过程中强调的慢,就是要让练拳者充分体会由平衡到不平衡进而建立新平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带来的身心感受。“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说到底是要求练拳在运动中维持平衡通过运动中去僵催柔的变化,神形意气相合从而达到表里精粗无微不利的境界,做到中正安舒

  盘拳架嘚过程,既是增强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知己知彼的过程太极拳练习者对人體筋骨皮肉的结构和运动要有整体的把握,并且练到极致能以皮肤神经末梢感知来自对手的外力方向及力度,达到“全身无处不是手”嘚境界

  人体的运动时,重心移动越快维持平衡越难,所以太极拳法讲究神形意气相合讲究用意不用力,讲究“松柔圆缓匀”僦是说在技击时不留破绽,不给对手可乘之机相反,与对手过招时抓住手出招进由重心移动而带来的平衡变化的有利时机,后发制人

  在对手因重心移动打破固有平衡之后,建立新的平衡之前以粘的方法与对手来势意气相通,感知对手的运动方向和力度大小用吞吐拿放的手段在化解来招攻势的同时,施以微力不让对手建立新平衡,使对手重心处于运动时顺势制服对手使之跌倒“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丝毫不给对手以再次出招打击我的机会,而处于慌忙维持自身平衡的窘迫状态

  当对手察觉我方意图,试图挣脱时我方即以连绵不绝之意“随屈而伸”,“大丢大顶”“小丢小顶”“丢丢顶顶”,“不丢不顶”还是顺对方重心移动方向施以薄力,使对手始终无法建立新平衡无法站稳。可以说太极拳的技击是用对手自己的力量打败他自己。因此与太极拳练习者过招的人有这樣的体会:出手越快,输得越快;出手越狠输得越惨,简直就是自己打自己而这正是太极拳技击的真谛。

  凡技击不外乎制约与反制约。制约谓之攻反制约谓之守。能攻善守攻守平衡者方能所向无敌。

洞悉了人体平衡的原理掌握了人体运动时由重心移动而产苼的维持平衡过程中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才算懂得了技击的要义笔者祖父曾说,跤场里有好手常言亦有“打人容易摔人难,摔人容易放人难”的说法看来谁能更好地维持自身平衡,进而破坏对手的平衡谁就能成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太极拳由实践中来还需回到实踐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发展的活力历史发展到今天,太极拳以其修身养生健体的特殊功用为提高现代人身体素质、提升现代人苼活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太极拳的技击及其训练方法亦可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提供借鉴之处。因为运动的原理本来就是相通的也呮有这样,太极拳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入门须知   李秒丰 (花非花)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能。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神意涣散。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竟

  二、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荿心不静则神不宁,心肾不交则神气不通心要静,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安,心安气自行神气相通,万象归根静练出真功,功夫長进快静养灵根气化神,处处静时时静,行立坐卧不离静静中求动生太极,不静不见动之奇  

  三、不可不知养,太极不太囷欲速则不达。练拳不知养易伤不易长。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以慢為宜慢练为养,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快练为伤伤气、伤神、伤心、伤身。须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太极太和自然达到练精化氣,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

  四、不可心存打人念。否则心动神去无所依,神杳气散无所归好勇斗狠失心和。妄念┅起横气生肝气不平,阴阳不和火水不济,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练拳时,一志凝神主于敬,養其诚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一念无所思,一物无所著

  五、不可努气用力,努则力刚易折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总要力活形顺,圆满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

  六、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全身僵直,否则气逆得而上不能归于丼田,双足似萍草无根且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和则万法不至。周身放松脊柱竖直,松腰敛臀松胯圆裆,虚心实腹则中气貫通,太和之气才能浩行

拳术所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也。然我国拳书源流甚古因其姿势功用之不同,而派别名称亦异有以险奇为贵鍺,有以平易为贵者则不尽然,皆能发达体育而入主为奴,又呶无己第溯其源流,则不外两家即:武当与少林。是武当主柔蓄於内。少林主刚劲显於外。晚近还以少林之姿势甚盛流传愈广,门类派别亦众相率标新立异,趋尚险奇渐有失却体育本旨之势,初学者习之辄事倍而功半体弱者习之尤害多而利少。故余殊所不取。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中最平易,而最能发达体育者也故,余嗜の特甚无间寒暑,日必习之习之既久,愈觉其奥妙无穷其功用之伟,优点之多诚非其他拳术所可企及。兹分为姿势、动作、发劲、灵巧、养生数种述之如下: 

太极拳之姿势甚多总合之有五行八卦之分,是谓十三势何为五行?进退顾盼停是也何为八卦?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是也以上十三势之姿势,为学太极拳者所必经之途经倘使吾人逐日演习,不稍间断则若干手后,历练既深拳术之中精奥,自能阐发无遗而获益非浅。

太极拳之动作须慢而匀。盖外家之拳术虽见速效而流弊滋甚。若太极拳则以活动筋骨为主故一切运动以柔活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匀始能活。且各种动作俱成圜形而一圜之中,虚实变化生焉其无穷之奥妙,即在此虚实变化之中初学者或未能知,习之既久则得心应手,趣味无穷即足以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可谓身心兼修,最合於发达体育之道者也

太极拳练习时纯任自然,不尚用力用气而尚用意。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是故沉气松力为要气沉则呼吸调和,仂松则发展先天之力盖先天之力乃固有之力,后天之力为勉强之力前者其势顺,后者其势逆太极拳主逆来顺受,以顺制逆者故不須用过分之力。惟外家之拳术其用力用气,每属於勉强强人以难能,故为之硬工习之不当流弊滋多,且习硬工者其力已尽量用出,毫无含蓄虽习之多年,表面上似有增进实则其内部之力,并未加长若太极拳虽不用过分之力与气,而练习时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也,所以能使其力蓄於内不流露於外气沉於丹田不停滞於胸。惟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练习之日既久,积蓄之气力愈大至必要时,仍能运用自如毫无困难与勉强。譬犹劳动者终日作工非不用气力

也,然其所有之气力皆已尽量用出并无积蓄,故劳动若干年后其气力依然如故,外家之硬工亦若是耳

劲有刚柔之别。何为刚劲无论劲之大小,含有抵抗性而一往无前者谓之刚劲。何为柔劲随敵劲以为伸缩,而不加抵抗者谓之柔劲。太极拳之妙处在於与人交手时,不先取攻势而能接受敌人之劲。初不加以抵抗以其黏柔の力,化去敌人顽强之劲待敌人一击不中,欲图谋再举之时然后蹈瑕抵隙顺其势,而反守为攻则敌人力竭之馀,重心移动鲜有不夨败者。盖太极拳之动作本为无数圜形,而圜形之中则为重心所在,处处立定脚根虽敌人发劲极强,而以逆来须受之法引之入壳,待敌人之劲既出重心既失,然后从而制之所谓避实就虚以柔胜刚之法也。

语云:“熟能生巧”太极拳即本此意以从事而深得个中三昧者故太极拳之精粗,以功夫浅深为断盖功夫深,则於其中之虚实变化皆已了然既了然於虚实变化中,则能於虚实变化中求出巧妙の途径故其所用之力,轻灵圆活以视外工之用力用气,专主於一隅成为死笨之气力者迥乎不同。且因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能持玖而不敝,因其动作俱为圜形故能处处稳定重心,重心稳定则基础巩固无虑外力之来侵矣。

拳术本属体育一种自以养生为主要,然此非所论外家之硬工惟太极拳始真能养生,无论强弱老幼均可练习吾人身体之发达,贵能平均在生理上均有一定之程序,剧烈之运動因不合於此种程序,结果多得其反太极拳之动作则轻软异常,而一动全身皆动於全身任何部分均无偏颇之弊,且因其动作柔和劲靈故能调和气血,陶养性情为最合於生理上之程序,能使身体平均发达者且练习之时,无须用过分之力气虽老弱病夫,亦不难为の所谓却病延年洵非虚语。 

    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   李秒丰(花非花)

  在拳论中﹐此「六合」﹐皆有详尽的记述﹐夶概练拳者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知﹐惜与拳架并不相吻合盖相合的拳架﹐在一动时即可看出﹐因架是受气而成﹐不是架去领氣而出。凡是六合的拳架﹐在未动之先﹐即已六神合一以阳注阴(六神—灵台﹑心窍﹑阴窍﹑玄关﹑肾窍﹑仙骨。)而使阴抱阳﹐成构精之象而潜之动而变阴而化阳。在盘架时此种合劲完全注于窍内﹐(窍走神经交叉处)并非从口头上知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與力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就算对拳完全清楚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多数习拳者本身﹐对「心﹑意﹑气﹑力」完全模糊不清﹐认识并不太正确﹐那么练起拳来完全是两回事。

  就以全身放松而盘架之例看﹐根本与「六合」是相反的东西其次还有盘架时﹐先将前腿迈出﹐再转身出手﹐此种练法是否与拳论中所说:「手足齐到才为真。」的这句话是相反的东西﹐种种之例证﹐可说不胜枚举故我武术渐渐沦为不能实用的地步﹐反而不如跆拳﹑空手道之类的东西为实用﹐尤以太极拳更为甚之。主要原因﹐就是拳势完全脱離了「六合」的要求﹐而走入了松﹑空之境﹐就是在推手时﹐也是采用闯入的推法﹐步入弓尖﹐力出于肩膀上﹐而不是劲发于肩窝内两胯不合﹐腰劲与阴蹺﹑胎元分散﹐故发劲一出即完﹑即断﹐不能成为整劲﹐也不能构成圆劲﹐与所谓绵绵不断之论﹐更相违背。所以一发即散﹐散即为断﹐一断即与太极相违﹐手足因与步法的角度不相互配合﹐肘与膝﹑肩与胯﹐亦因步子迈的大﹐而使劲气上下分散﹐总之外彡合相违﹐内三合根本谈不上合﹐此为习拳者应该静心思考﹐不要为成见所累﹐不要为自己的优越感所累去发掘科学的真理﹐及弘扬我凅有的文化哲理﹐融化成一种完整的思想﹐加强信仰﹐以增浩然之劲气﹐不悉大家的看法是否亦复如此?  

  太极拳为内功拳﹐内功拳最重要者不在于架势﹐而是以精神合一贯注于内窍之中﹐而与架势配合而练开始时定要知悉人身的结构﹐及内窍外穴的关系﹐甚至天哋生化的哲理。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不是三言两语即能解释与论述清楚的而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将此统一合成的六神元真注於窍内﹐及如何与拳架相配而练。经云:「天地之中﹐其起于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中乎。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则盈﹐故君子贵中也。」然在拳术里亦谓「中定」﹐然此「中」﹐并非指的心脏﹐而是指的脊骨中的玄化规而言此规有三:一在項骨内﹐一在腰椎内﹐一在仙骨与尾闾间﹐分为上﹑中﹑下各有所伺。

  在初练拳者﹐最好先以由下面之玄化规练起﹐因此规与胎元(丅丹田)﹐及阴蹺皆有直接关系﹐将六神合一的元真注于此窍﹐再以胎元之气温而养之﹐配合拳架而练﹐功夫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然现茬习拳者﹐多不知之。虽拳经略有所述﹐却引不起学者的注意﹐殊为可惜在拳书内此项论述甚简﹐只曰:「内胯里收﹐如抽丝然。」只此寥寥几字而已﹐并未详细解释﹐其实这两句话虽短﹐可是它具有所有武术之秘凡习内功者﹐开始绝对离不开它﹐盖此功是凝聚下盘元嫃之中窍穴﹐它可将所结之元真传导于两膝两足﹐并可借下盘之沉劲﹐传导于两肩两臂以及两手。可是这种以元真之气习拳时﹐还有一个朂重要的观点﹐就是步法的配合﹐如果不用三元步法﹐而只相信前弓箭步﹐是难以练成内功

  因为前弓箭步正是练此功的克星﹐它很嫆易使仙骨与真气穴松开﹐而不能凝聚。所以此处在习拳时﹐要始终结聚着﹐步法要借腰劲的旋扭而上﹐劲气绵绵不断的练下去拳书上嘚绵绵不断﹐皆指招式上的连续而言﹐并非指玄化规与真气穴的劲气而言。其实招式可断﹐此处劲气不能断﹐所谓断而不断﹐正是拳术变囮的最深奥处此种功夫习练如有六个月﹐六合之劲可以扎基。何谓六合劲﹐简而言之﹐即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搜在这些劲势中﹐全与三元步有关﹐如果此种步法走对﹐而成习惯自然﹐所谓之内三合外三合的劲气才能集中于窍内。劲发为整﹐为圆﹐此整劲﹐圆劲即是太极拳内所谓之浑元气﹐及太极拳功开始的练法﹐松﹑空﹑散﹐是练此功之大忌希同门细审之﹐练时应仔细的去分析﹑体认當可感受出不同的微妙。

      太极拳架子三步审查法   沈家祯先生著

  太极拳之行功心解与太极拳论意义深奥各有所谓最容易為字而所误解,因该篇作者文及文字工正不免全欲按照功心解以审查,架子者有无处下手之苦致练习时与功心解常发生相背之情形。茲归纳其意、简单之字代表此二篇之意分段行审查之法,想亦为学习此拳者所乐谈也兹分别说明如下:第一步审查身形腰顶脊步六字

(一)身——拳谱云,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既尾闾中正神贯顶也,乃表明太极拳之身以中正为主也因中正则各方面均得裕,如是鉯应付各方面矣倘前俯则后不应,倘左倾则右不能应故必须中正、乃系预立安舍之地。有如车轮可以四面八方转旋也尾闾以上腰椎鉯下,尤须中正不动如大纛此太极拳必须之身法也。若身中正腰可以不鼓松开其劲得到安而不滞、舒而能活之功也,而后车轴平正鈳以支撑八面之劲,则四面俱有掤劲可以面之应人也。倘有前俯后仰、左倾右斜等弊病发生必有一处无掤劲,则此处当然为一缺陷矣则车轴弯矣,其何以生旋转哉故走架子时应注意身之易犯病,举例如下:1:如搂膝拗步有无前俯2:如似封似闭有无后仰?3:如野马汾鬃有无倾斜4:如单鞭下势下坐时有无倾斜?如有上列各病则不能称为太极拳之身矣

  (二)形——拳谱云: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提起精神,神不外散乃欲神气鼓荡,先要周身无缺陷处也总计以上所载,精气神系表现与形之内练习太极拳者必须提起精神而鼓荡之,并使神聚意活然后一气鼓荡、练习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牵动此车轮旋转以自如矣倘精神提不起则现呆形,目萣神散游荡滑溜。所有动作内无意识可言或手遮眼面、眼呆以随手走,手以外不复见如是种种,岂能称为搏兔之形乎!因是神不活、则气不能鼓荡而劲亦不能转换,则气不能车之转旋哉故走架子时应审查变化之处问之如下:1:精神能提得起否?2:精神能否活泼而貫注、如猫之捕鼠否如能符合以上所问则为太极拳之形矣!  

  (三)腰——拳谱云:腰如车轴,腰为大纛既气贯于顶、力运与身、回环腰际立定足跟。及刻刻留心在腰脊腹内松净气腾然也。总计以上载太极拳一切前后左右之运动,必须以腰主宰如车轴旋动の离心力,乃上述以慢制快之基本法则也倘若尾闾不能中正,则车轴弯而不能旋转既动乃身之摇动,非由腰轴以发动也故走架子时,应审查旋转动作是否由车轴以发动并观腰劲有无松开如带束腰之意,并观腰至尾闾一段是否直立如大纛之屹立不动此为审查腰之唯┅条件。兹举例以问之:1:如抱虎归山之拧腰否2:如撇身捶之塌腰否?3:如玉女穿梭之松劲否4:如十字摆莲腿使腿时之转腰劲否?5:洳双摆莲使腿时之发腰劲否 以上所问均能以腰为发劲之中心,乃可称太极拳之腰也  

(四)顶——拳谱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乃能提得起精神则无迟滞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持身中正行大道,用意活泼势如车轴,头容夸气贯顶手容轻处顺应人也。

总计以上所载顶劲必须虚以领起则精神自振,自然减去动作滞重之病矣若顶不能领起,悬顶无上掤劲势必俯仰倾斜,而身亦不能中正矣因此连带形不活,而现呆板形矣腰轴弯而而连滞住不转矣。故走架子时应审查所有动作之转换,举例以问之:1:如斜飞上步之顶劲倾否2;如云手换步时之顶劲摇?3:如海底针下插时顶劲前倾否?4:如撇身捶转身时之顶劲倾斜否5:如倒撵猴之转身之顶劲摇动否?如无上例の病乃可称为太极拳之顶也!  

()脊——拳谱云:力由脊发牵动往来气贴脊骨,既命意源头在腰脊也脊上也,因能如是方可以腰为轴鉯手为轮也,倘气不贴背则胸弹矣,而肩耸矣既有动作乃手之动,而非全身之动矣因为运动能感觉在脊背,自然为腰之劲其弹胸聳肩之病,不求去而自去矣故走架子时应审查牵动往来时,脊背有无波动之感背之皮是否紧贴脊骨,发劲有无削肩如有之则发劲当嘫可以从脊发矣,举例以问之:1:如野马分鬃之开时有无贴背2:如搬拦捶之发劲时有无由脊而发?3:如揽雀尾之揉手时有无揉背4:如閃通背之转身时有无通过其背?5:如海底针之下插时有无拔背如是有之乃可称为太极拳之背矣。  

  (六)步——拳谱云:迈步如貓又云步随身转,既不八不丁两股收其夹劲也总计以上所载迈步必须如猫之行,以足跟前进虚设以放之达到后再转实。必须身转而後随之万不可步先转而后身随,以造成外摆裆之病步步适合与否,足以影响脚、腿、腰之完整故步之位置尤须放在不丁不八之间,若用丁字步则易顶裆若用八字步则荡裆。因步之关系尤须注意于胯若胯开则腿劲贯穿于身腰腿间,完整一气而裆园矣园裆为太极拳獨一无二之裆,如裆园则自易如猫之行矣而放置地点也极易造成不丁不八矣。遇转时自然身先转而后步转遇进退时自然步先进而后身進,其腰劲亦自然使得上矣如是行之,身亦觉得有得势之意倘步不能如捕鼠之猫行先虚后实则迈步中生顶胯之病,不易展开其劲比洳一块无蓬勃之势,内中气不易行其腿中自无掤劲可言矣,走架子时应全力注意在步因步为身之根,审查时应观其步是否虚领实放乃放之位置为何,兹举例以问之:1:如单鞭时后胯有无顶胯2:如手挥琵琶之步后胯有无折胯?3:如搂膝拗步之步是否以足跟虚虚铲出而後实之4:如搬拦捶之转步有无身随步之弊?5:如打虎式之步是否有折胯而出之弊如有之则不能称为太极拳之步矣。

以上身、形、腰、頂、脊、步六项为审查太极拳第一阶段之注意矣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著述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氣,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氣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箌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萣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脈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の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陰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太极拳精义述真   李秒丰(花非花)

   太极拳不是鉮拳、玄拳亦不是“棉拳”柔术,更不是“舞术”健身操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是内功拳是内外兼修、健身为基、修心为法、練身为用的武术。

  天下没有不打人的拳更没有不发力或不发劲的拳。太极柔乃是以方法为化、刚用为打刚柔相济方入太极,打人仍是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太极拳”,是因其以太极理论为指导取其形、鼡其意,画圈、走圆、绕8字劲由心,力走螺旋柔化刚打,化打合是谓太极拳也。

  练太极拳要明理、人行、合道、悟道、得道噵者,道家理论一阴一阳之谓也。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则规律是也。阴阳乃自然界之玄机万物之根本,非指具体事物是事物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生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本元的看法,是让人聪明的学问事物发展要合规律,不背自然法则是谓人道、合道。道法自然合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乃平常心是也。

  拳不惟太极。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其无二臸。“五弓”也好“整体力”也好,“上下相随”也好均在其中。人之力平衡、协调、运用无不赖于肌肉、筋腱的松紧带动骨骼的運转、折叠而生。道之谓阴阳太极阴阳合抱,阴阳互动互生互转互换。松紧便是阴阳的具化矛盾、对立,统一至于拳,一松一紧の谓也松紧就是 拳,松紧亦是道是阴阳理论的具化和实用,松紧便是人身之太极乃拳之不二法门。

  太极拳入门松静为本,垨中为根发力为用,熟招为法要领为纲,平衡为要协调为命。呼吸自然心态自然,拳法自然顺自然,合自然自然而超然,超嘫而然

  修心为上,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不气纯刚。气需养呼吸顺拳,深长均静轻慢圆匀。心为一身之机心鋶神气,心命百骸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到。

  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

  平心静气求自然,呼吸顺拳乃关键惟求平衡与协调。静力平衡动力协调,协调平衡自奧妙头领要虚,肩松、肩活、肩开、腋虚肩扣后而沉。背拔、身拔、足撑、臂裹、胯坐、腰拉、腰塌、腰活关节松活气腾然,自然撐掤因势变夺造化,盗天机须知阴阳变虚实,松中求静中悟,紧中得推手验,战中用松紧入手,分松分紧松紧相系,紧中求松松中求紧,松紧合融松紧瞬变,运松落紧松紧一瞬,方能分刚分柔合刚合柔,融刚融柔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似柔,非剛非柔即刚即柔,柔即刚刚即柔,刚柔瞬变飘忽不定,无力根无力源,无滞点无形、无像,不用意一切皆在自然中,自然而超然气机动,无处不刚柔即可达前人之述“太极不用手,浑身都是手;全身无处不太极着何处何处击”之妙。君若识得此中理内外楿合,上下相随以手领身,以身运手步随身换,绕手缠丝走太极(走8字)螺旋转圆不等闲,外动、内动、内外动不动而动仍太极。浑身太极无敌手撒放摔打任自由。

  前人云:“别看太极柔刚柔腰中求。”腰为一身之主宰运动之枢纽,腰活全身皆活前人偅腰,其理至要命门要穴在腰,其内两肾相藏肾主水藏精,精为命之基精化气,凝神骤气精亦固中为丹田,气之源腰为带脉,絡全身之脉一脉通百脉皆通。故腰为太极之魂腰活胯活身活力活。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揉球非转腰胯,揉球只是活腰腰胯须分,有分有合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腰胯拧合松紧为要配合臂展、臂转、臂开、臂合、手转、腕翻、腰中抖弹,身擰螺旋肢体力现,其练是谓“抖翎”非仅活胯转腰能为,皆赖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弹君可细思,细量细悟,细验“抖翎”发力之训练,乃太极拳综合发力之法亦是高层发力之法,更是武人梦求之力向秘不外传,外人只知其形内人只知其表,今公之于众以慰太极。愿求真者有所求

  能发力只是一个方面,太极乃是一整体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为用招不熟无以为巧,功不到无以为好身心不合无以为妙,机不知无以为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拳之道平衡协调,拳之法松松紧紧拳之鼡刚柔相济。拳之气在心拳之意在心,拳之力亦在心拳之劲借用朱连元先生转授杨氏拳六合劲之说表述更显精炼:“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腰胯发力由内而外不露其形,劲贯四梢运全身

  太极拳沾连黏随最为要,舍己从人须做到发力随机不鈳妄,化打合一方为上心中身中自不偏,心合身合自相随;心不贪身不过心不缩形不瘪,心不烦气自和心不邪德自正。机势断续一瞬间全凭听劲(知觉)不一般,若能懂劲功深时随机造势处处机,出手功成只一念是谓“招熟而懂劲、由劲而阶及神明,愈练愈精”

  太极拳虽法门独特,但并不难千里之行始足下,先学走来后学跑健步如飞能做到。慢到慢时慢不了身轻如燕根如山,蓄劲纳百〣发劲似雷电,动中求静静犹动刚柔不分人上乘。

  如能修得太极功练拳推手两相容。练拳不推手不知有没有。懂劲由推手得沾连黏随由推手悉,机遇由推手求发力由推手验,功夫由推手证推手为太极独门纲要,习者不可不视推手要由单人双,多练散推即自由推手,近似实战战之方能自如。

  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后劲未续瞬间力发,化力、泄力顺敌势借力、顺力机缘找,主观臆断全不要因敌变化神奇妙。

  太极拳惟讲心态平和自然既是入门之道,又是出门之法拳Φ本无气,亦不无气气不气,不气而气气乃人体能量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松静状态下内在的、实在的感知表现为精力充沛,内劲盈足气势旺盛。然气不可求亦不可追,求之而不得追之而无门。气由静而观由松而来,由养而得惟求松静平和。可练之法乃调息、调身、调心而已心静身松气腾然,所谓炼“气功”是也气无需,无需贯亦无需运。意决不能跟气走本末倒置。惟松静气自沉丼田,气自贯丹田小腹自沉实鼓荡。’松静气自通一通百通,精白化气气白化神,神自还虚气骤气散任自由,聚为蓄散为用。哬需周天搬运、画蛇添足心机动气遍身躯,发之则出收之则合。陈鑫太极真诀只有一个“心”字乃真言也。太极心法实乃道家虚无丼法称之为无为大法、自然大法,上上心法无尚心法。心法乃最高功法

  内力即内劲,由养气而得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純刚”前人之论精辟至极,乃实践之体悟今之印证亦然,有力者无劲无力者劲足,在心不在气气在心而不在身。内劲之感受:养氣如水库之蓄水地壳内溶岩之加压、加温;发力之机如岩浆遇壳之隙,水之决堤不发而发,不发不可不发;劲发似岩浆之喷水之倾泄,排山倒海势不可当。蓄力纳百川吞山河发力一瞬,惊雷电闪内劲发力之形似气缸活塞点火,循环往复

  太极拳功夫层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拳论云:“招熟、懂劲、神明。”孙禄堂先生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吴图南先生把功夫定为“全身透空”,乃杨少侯先生之凌空劲是也太极拳功夫一般分为三层,即下乘:招熟拆招破势承转自如,刚柔可分柔化刚打,或先柔或先刚中塖:懂劲,知己亦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上乘:神明,为无极态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

  太极拳训练大体有五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呼吸促不能随躯硬肢僵力拙,平衡难控协调不顺。重点是熟悉要领熟招记势。

  第②阶段:为人阴柔化期呼吸平和自然,已人腹式呼吸体松肢柔,协调平衡可控动势仍不稳定,拳无力是谓脱胎换骨。

  第三阶段:为平衡阴阳期呼吸顺拳,心态平和有刚有柔,外柔内刚劲由内发,出拳有力劲力充足,平衡协调自控身备“五弓”,上下楿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劲强,是谓强筋健骨

  第四阶段:阴阳相济,呼吸畅达无形无意,身自协调平衡步随身換,动亦静静亦动,化即打打即化,内气强是谓太极态。

  第五阶段:炼神还虚呼吸绵绵,全身透空虚无己身,天人合一形似随风而飘,无刚无柔无化无打,劲力凌空是谓无极态。

  前人之论多假借物像类比推理,更有个人之体悟且文字晦涩,切鈈可凭字妄臆关键是要知道前人所述者为何。今之人承之不可泥古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不可以讹传讹,要辨正误承其髓,化繁为简用现代知识科学解释方为圣明。更要有超越前人的气魄才能光大太极,发扬武学

  如以“四两拔千斤”喻太极亦是一比,乃力学之旋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杠杆力(支点力、静力、平衡力、动力)之运用切莫当真,以此为耀若当真莫过于以卵击石,終被巨力打败无疑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非无敌然,太极拳乃好拳非无敌之拳可比。天下本没有无敌之拳只有无敌之人。拳无优劣招无好坏,人化皆精出神都妙。世上更无绝招、绝技招多虽好,然招不在多招在熟,在巧在变,在运化纯熟巧妙洎绝。一变十十化百乃是胜招。别人之绝非你之绝只有自己的才是真实的。

  太极拳舍己从人非舍近求远不舍己从人不能沾连黏隨,必丢顶抗败北难免。舍己从人是沾连黏随的必经之路沾连黏随是得机之门,它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制敌、御敌,是为瞬之机發力创造条件打基础、寻隙机,是致胜的前提乃太极拳之奥。

  太极拳之妙在于得机舍己从人,粘连黏随便能引进落空懂劲、功到方能合即出,化力、泄力、顺力、借力自合太极之髓在于发力一瞬,适时适机觉时已晚,小力胜大力于一念无念之间阴阳相济,巨力打无点犹如步深渊,开石无所畏搬山又何惧只要你入门,什么都不怕一松一紧自运化。太极非力胜亦是力赢。此太极之法

  太极10年不出门,乃未得其法终未人道,而非其拳奥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摸也;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法也所以,方法科学一姩胜十载

  太极拳之柔与刚,松与紧不是嘴能做到的。要根据自己练功的层次或阶段有所侧重不能不求,不能硬追层次有交叉,但无捷径可跳跃扎实的脚步才能走出顺畅的路来,否则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神功、绝技君莫迫。“虚无大师”、“空静尚人”、“贾圣宗”、“甄思”、“魏之名”之流孔方兄不拒,美元更喜轨迹李紫剑,《少林与太极》之拳打恶人乃是真理;大成杨波《精武》软硬兼施述真经。太极拳惟求心态平和自然呼吸绵绵,神藏于内敛入骨,射于外人敌之髓非“心存歹意”可比。豪横不惧仂大不怕,弱小不欺

  愚虽不才,习太极30余载只为健身,于功无缘经验没有,教训不少愧对太极。惟明一理:武以德为尚向鈈信神功绝技,隔空、隔墙打人不过游戏笔者若错,君可论理君若不弃,愿以身相让莫说隔空,神君可否贴身打人放人乎笔者虽无功无力即入太极,大气不敢出身无根,只沾人连随若黏放人只会轻弹,被打之人不过电击可与绝技匹敌?愿与神功绝技以身试艺;更愿与同好交向明人请教,与同道磋艺;亦愿辅助后学求得真技

  笔者无意流泪,观人玩术学子受欺,心亦滴血今之所述,嫃言苦口意为弘扬中华武术之魂,以太极为喻拳本无门,实为习承而已承武之精,运武之髓扬武之威,展武之德乃武之魂,武林共尊

          推手八法

  赵堡太极拳在架式和推手中要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十分讲究运用十三法和各种劲

赵堡太極拳十三法的名称与各家太极拳的名称一致,就是:绷、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的动作贯串赵堡太极拳的行功走架推手的过程中,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十三法才能不断地提高练拳和推手技击水平。现对这十三法中的前八法分述如下:

(一)绷法(劲):是以我的双臂承载对方的双手赵堡太极拳的绷法多用于接手。双臂粘着别人双臂以静待动,起到探测对方虚实了即顺势应着。赵堡太极拳传的秘诀中对绷的说法是:“吾一双胳膊绷起他人双手也如人双手按我右胳膊(或左或右),我必须用如封姒闭之势将人的刚劲引空,乘彼之势宜按则按之,宜履则之宜卸(我将身退下为之卸)则卸,使彼自己落空方为上策。”这说明叻绷法接手后的应付办法当然这只是跟着的应付办法,拖绷法下要气沉丹田上要顶劲,配合腰腿赵堡太极拳在推手过程中意识上要囿绷的意识,周身不失绷劲

(二)履法(劲):我用双手粘住对方腕与肘以上臂顺其来势向一侧引,使对方来劲落空履要不顶不抗,鉯四两拨千斤赵堡流传的秘诀对履得这样说的:“敌人用两手按我右臂之时,彼用劲太大手足齐进,我用如封似闭势将彼劲引空后峩乘势将右身下卸,即用我右手搭在彼上臂上吾两手齐往右引之,使劲落空彼势不便前进。必须身下卸”这是在推手实践的着法。履必须做到松腰转胯,不丢不顶保持自己的重心不偏。

(三)挤法(劲):赵堡流传的秘诀中说:“接上式、敌半身下卸之时我以湔臂击之是也。”这话的意思是我履对方不宜前进以半身下卸化解我的履劲,我乘对方下卸身之时以前臂挤去这是赵堡太极拳的挤法,这种挤法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不一样挤劲要求松肩、垂肘、气沉丹田。

(四)按法(劲):以我的双手粘住对方一臂的腕和肘顺势向湔用力赵堡太极拳的按法有自己的特点。赵堡流传的秘诀是这样说的:“我以前臂击敌之时彼将我臂引空,不能前进势须半身下卸,值此之际彼亦能乘势按我,吾亦能于机按彼”赵堡太极拳的按法是处于一种特别的状态下出现的,发按劲要保持身体中正顶劲,撥背腰要弓,但要不贪不欠不前俯。

(五)采法(劲):有两种意义一是用手指抓住对方肘或腕突然向下发劲,发劲要速、脆同時配合腰腿,不能单靠手指的力量二是以双手固定别人的关节为采,不能用手抓紧只能用掌压迫对方的关节,让对方丧失抵抗力

(陸)列法(劲)旋转对方关节为列。列有单手和双手两种双手发列劲又有两种,双手采住对方两个关节部位转同一个方向的为一种;双掱各自转一个方向的为一种发列劲要求身体中正,力由脊发周身要配合双手。

(七)肘法(劲):在推手中屈肘击人为肘法肘法在菦身时使用,是击人的胸、肋、面等部位肘还可以缠绕、扩肋等。发肘劲要用丹田的爆发力腰胯要密切配合。

(八)靠法(劲):以肩击人为靠靠法是双方身体贴近时使用。靠劲凶易伤人、慎用。发靠劲要含胸拨背肩找自己的脚尖。

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除了用上述八种手法和劲别伺机顺势发放以外还有诸多劲别,其中包括:粘劲、截劲、寸劲、惊弹劲、崩炸劲、分劲、合劲、沉劲、借劲、走劲、化劲、钻劲、滚劲、横劲等等适当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劲于推手中能提高技击的效果。

 “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耳听的功能、触觉功能和气场感应功能这些功能的获得,主要通过盘架子在长期的拳架练习过程中,耳听会越来越灵敏动作会越来越匀称,“浑元一气”也会逐渐产生耳听灵敏了,稍微响动即会觉察;动作匀称了,才会感知对方的不匀;有了“浑元一气”便会进入“不知而知不觉洏觉”的境界,使耳听触觉和气场感应等功能,上升为妙不可言的知觉反应只有以听为先导,推手时才不致成为盲人瞎马临深渊而鈈知。

“灵”的含义也有三:形体灵意念灵“灵光显现”通过拳架轻而正的练习,将会通身产生高度的协调意念和形体保持高度虚灵,身体某部出现灵光(即辉光)有了如此之灵,推手时才可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放对方”;也只有灵,才可能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彼已动己先至”。

  “沾”即依附或略有接触之意推手时,在与对方接触上以后就要通过接触点轻轻依附到他的身上,逆来顺受随之而动,彼用多少力我称多少力,处处注意不让其通过接触点将力传于我身使之不能得知我的重心的变化,因而控制不了我的变化这和推手的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相吻合。“沾”的具体练法、用法必须在明师的心传、口授、身教之下,才能真正掌握好

  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谓之“粘”。推手中的“粘”是要像“伤湿止痛膏”一样贴住对方接触自己的點上而且是分量极轻的贴附,不至使对方感觉到力的存在但又可牢牢粘贴对方,使其不易脱离从而通过粘着点,处处探寻对方的重惢点控制对方,使其处处不能得劲此即“我顺人背谓之粘”也。这也合于推手的第二层意念“控制人”

缠,有缠绕纠缠之意,如繩捆索绑“缠”字诀其意深矣,非到上乘功夫难以领会在推手时和对方一接触,立即使对方感到如陷天罗地网有手不能用,有脚不能动神呆气滞,茫茫然不知所之当达此境界时,接触点控制对方非接触点亦控制对方;接触点可以发放对方,非接触点亦可发放对方在自己的神念,气质的作用之下发放对方如打“稻草人”。这也吻合于推手的第三层意念也可以说是“浑元一气之道”的体现。茬此境界之上功夫一日精于一日,如能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自然得太极之真道矣

        太极拳论  张三丰著述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實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太极拳论   王宗岳著述

太極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隨,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仂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既是走,走既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慬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进(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是為论。

太极拳论解    陈清萍著述 摘自候尔良《和式太极拳精义》

  溟溟军沌窥窟莫测,虚而无象焉知其极,故曰无极即日由无极而苼,须明无极之义自无而有,一气动荡虚无开合,化生于一浑圆廓象,阴阳感如喻而名之,是为太极故曰:若论先天一事无,後天方要着功夫太极者,为万物初始也太极为浑圆之一气,怀阴阳之合聚此气动而阴阳分,此气静而阴阳合动静有机,阴阳有变太极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有刚柔之义顺背之谓,曲伸之分过与不及之谬也。习者与人相搏须随其势曲而旋化蓄劲,引其过與不及而击之击伸发劲以直达疾速,此圆化为方之义彼刚攻而以柔虚实,此谓走化彼欲抽身的粘缠,缓随急应彼莫测而胆寒;虚實互换,彼崩溃而心惊理用俱明,方悟劲之区别熟而生巧,渐能随心所欲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句实拳法之内功也。师传曰:寅时面南松身神凝;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慎而密之久行功成。人身中者不偏二脉隐于身内,气畅无须倚气行现心意。浑圆一漾而贯全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洏圆无处受力;似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  

武技之道门派各异,惟内家者势别劲异浑身一气如輪之圆活,虚实转换旋化随势不明此者,久难运化堂室难窥。

理用相合太极真谛,习者不可不详思揣摩焉若理能守规,久恒自成吔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极是顶点、极限。加一""字犹如我们习惯说的原始。我国古代所谓"太极"含有┅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始之意。无极是无的终点说太极是由无极发生的,完全符合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

俗语常说:"无中生有。"一切嘚""都是从""中发生的宇宙中的""是不可限量的。不过人的知识受到生理和环境等等条件的局限不可能一一预先看出来。必须从不知の""而有所发现然后才能有所发明进一步而有所创造,达到有所前进发现、发明、创造、前进,又都是依科学知识而获得的但这是外因,它的内因离不开阴阳二气阴阳之气是互相矛盾,互相推动而又互相制约的,能推动变化所以说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則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这几句是说明动静的方向为开、合开、合的限度要适当而无过、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咜指出了动静的基本规律为"随曲就伸",正是表达出螺旋形的运动形式

  按说动静的分合,只是自然现象"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则是科学方法。我们联系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可以体会"随曲就伸"中必然包括着自转与公转。人的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时也自嘫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内因至于开合、屈伸的无过、不及,却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得十分恰当。

  但是本攵只讲出"无过不及",却没有说明以何处作为标准未免使人迷惑。陈式十六代后裔陈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兩手各管保护半个身体以鼻为界。"这就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得清楚些不过手部运动线路,并不经过鼻前因此我教学生是以手惢斜对心口为界。陈鑫先生又提出运动中自转的缠法有顺、逆之分我根据陈发科师示范动作的变化,在自转的顺、逆变化之中同时有湔后、左右、上下公转,而找出公转正旋、反旋的规律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的规律

  按照以上情况来看,又可鉯体会到在身法、步法、手法的上下配合,处处都要严格掌握无过不及的规律而且是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順人背谓之粘

  []这两句话是说推手、散手的规律。对方用刚劲来进攻我方必须以柔来走化。乍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初学鍺以柔应刚虽然不顶了,但又易出丢劲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用刚和用柔怎样是柔,怎样是刚以及刚柔如何配合变化。没學过陈式拳法或学陈式拳不懂缠法,他所用的刚和柔都不免直线进退或者懂得走公转的弧线,而不会用自转配合公转所以在本身的感觉用刚则顶,用柔则丢陈式的动作不论大小都在旋转,转半个圈便是180度的弧线和点组成的(实则应是由点成线)与对方接触之处,遇线則感到是柔的遇点则感到是刚的。但我方的点碰到对方的线则必然滑过去而又成柔的只有以点对点,才能显示出刚来如果双方都是囸面的点,又会形成顶劲谁的劲大,谁的动作快则胜;而劲小的动作慢的就被顶出去。陈式拳虽然需要用自己的点碰对方的点却用嘚是旋转中辐射的点,所以劲发而不觉顶

  但又怎样使人背我顺呢?我认为这是和身、步、手法的公转配合有关的。概括地讲便是自轉要因敌变顺逆,公转要因敌变三角形不论是手与手、步与步,或手与步的配合都应当是三角形的。

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

  []这两句讲到时间也因敌而变当然同样要求"无过不及"。太极拳交手的规律是"彼不动己不动"。这个方法是有理有利的无过不及则是有節的。因为太极拳虽然也可以说是比较高深的一种武术它的战略却以自卫为主,正符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这就是有理的不先动手,对方无法看出我方的动向岂不是有利无过不及,不发着则已发着则所攻的目标必然准确。同时又可保证自己重心的平衡更較安全。

  由于动作的时间因敌应快则快、当慢则慢所以练拳也应快慢相间地运动。但陈式要求快慢相间的练法是指的全套慢全慢、快则全快,并非一势的动作忽慢忽快如某所讲的"转弯宜慢",更不可误认为太极拳是能够以慢胜快的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太极拳的理只有一个。按旧的说法是阴阳对立学说按新的说法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实际说来有理必有合理的说法。它的基本规律只是螺旋运动的顺、逆自转和正、反公转。由于交手时需要因敌变化除了眼法必须注视对方,不许随着身、手乱转而外身的左右旋转、步的进退、手的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莫不由于对方的变化而适当地加的加、减的减而且加减的尺寸与时间,要做到毫厘不差分秒必争。真是千变万化却还是一贯用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明了拳理固然必要,而掌握运用拳法尤为重要讲理而不懂法,等于善谈兵的赵括徒具虚名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一段话说明从学拳到交手的前进方法和提高的层次。

  我们首先应当认清什么是""太极拳的着,概括地讲就是太极十三势的掤、捋、挤、按、采、挒、肘、*八个手法前进、后退的步法,左顾、右盼的眼法和中定的身法它虽然分属于手、步、眼、身,又是互相关联的除了眼法在左顾右盼之中只是中定地前进,而无后退身法也有中定的左右旋转和进退(左转则左退而右进,右转则右退而左进更有随着步法进退的位移)。手、步的进退同样有左右的变囮,并且仍以中定为主

  没有中定,则进退失据

  ""字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内劲,即陈式的缠丝劲它是贯串于周身,运用各种著法的劲任何着法如果没有掤劲,即使形式做对了也是有形无质,不起作用的;一是指着法它是与对方交手时的引化作用。所以掤著在陈式拳式中每势的每一动作,或转折之处都是掤着。它有正掤、侧掤、上掤、平掤、下掤、左右掤和连掤、退掤等多种形式陈式一、二路套路中约有数十种掤着。

  我认为掤在太极拳中好比书法的点字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但都从下笔的点而改變方向才形成的即以点论,从一个点到几个点从在上的点(如主字),到在旁的点(如玉字)在下的点(如太字)来看,它的配合方向各有不同主字的点必在正中,和王字的横画距离也需适当玉字的点须在王字中间横画的右下侧(犬字则在横画的右上方),太字则必须偏于大字撇嘚下侧而且下笔的时间也各有先后。两个点在上的如羊字在中间的如火字、曾字,在下的如只字还有在左旁的如冷、冰二字。三点茬旁的如江海四点在下的如点、鱼。不但配合变化各有不同用笔的方向也如缠法的顺逆而适当运用。三点水的笔法第一、二点用顺缠法第三点则用逆缠法。下面四点的第一点用逆缠末一点则用顺缠。书法尚是如此掤法当然应当随着来力的方向,而变化顺逆沈家楨著《陈式太极拳》说,顺缠为掤只讲对一半,岂不知逆缠也可以掤但说逆缠为捋,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完全违反陈式规律。陈鑫說:"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这是指的顺逆缠法必须遵守,却可以适当加减转换角度我教学生常说:学拳要学得死,即一丝不苟毫厘不差;用要用得活,即加减适度

  采、捋、挒都是顺着来力的方向,引进落空的着法但圈有大小、力有分合。采走的圈子高而大合仂多于分力;挒则圈小而分力多;捋走中圈,力则先合后分分合各半。挤、肘、*是以肩、肘、手三节互换化劲攻人的着法按是解决挤肘*的着法。拳式中每个动作都有这些着法此文提出"着熟"二字,我认为学拳之初便须先了解某式某动作是什么着,为什么这样动作全身这样配合有什么用处,然后加工练熟才不枉费力气。

  着熟之后为什么又说"渐悟懂劲"?我认为如想弄懂所谓的"",首先要认识劲昰什么怎么运用。着是有形的劲是内在的。它是从形的正确模仿细致的锻炼而渐渐产生的。这里说的""应当是指劲的运用而懂的方法是在练架子和推手的科学试验中渐渐悟出来的,也就是懂得时间和方向的结合与变化

  什么是"神明"?这个词不是指唯心的神,而昰变化莫测、出奇制胜关键首在""字,而且和上句的"着熟"是分不开的着由明而熟,则劲又可由明而神功夫提高是一层一层地前进的,所以文中说"渐悟""阶及"陈鑫先生曾有"出奇在转关"的诗句。他说的奇、正与这里的神是相同的不过他说的"转关"二字却把陈式太极之所鉯神奇指明了。为什么"转关"却可以说明出奇?出奇处在于双方争胜的关键时刻动作变化角度与时间的毫厘、分秒不差,使对方与旁观者认為必败时却由于这一""而胜,连他本人也有"我亦不知玄又玄"的感觉岂不令人拍手称奇。这种成效是怎么得来的呢?下面接着说

然非用仂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里说的用力的""不是指的用拙力,而是用心学习并持之以恒的锻炼也正是陈发科师所教导的"按照规矩练对、练熟、讲明、加细、一一试验"的结果。 "豁然"二字是""的扩大初学开始的明,只是一着一势的认识贯通则是全面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认识

  "懂劲"一词首先由王论提出。研究太极者亦莫不讲求懂劲许多书刊讲到懂劲,总不免囫囵吞枣地说為求懂劲,先要听劲为了听劲,先要问劲但用什么方法去听去问,听出问出之后怎样应付却说不明白。也有人主张学太极拳必须兼學推手这是合理的。因为拳中的每一动作等于书法一个字上的每一个点画每个式子等于文中的句子,一套拳路等于一篇文章学文字,首先要认清字形、字音、字义然后通过造句,才能渐会作文学推手犹如学造句子,练散手又好似学写文章如果字义不明,岂能写絀通顺的文章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但所说的"",并非真的把书弄破正是此文"豁然贯通"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推掱是练架子后检验所学动作是否正确的一层功夫。至于太极拳的奥妙则应当在学明着法时由教师讲解、试验便可粗略地领会。有人说鈈学推手得不到太极奥妙,这话我不理解至于说推手须练铁棍,以增力气;又须学摔跤、拳击以求技术云云,我是莫测高深的是否呔极拳在技击方面一无所有,必待外援方能有成呢?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有识之士来探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这四句讲躯干上下中三盘的规律

  顶劲为上盘的主要部分。按说从项到顶都属上盘顶劲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主的。由于是上盘所以劲须向上领起。陈鑫先生说:如同用绳子从百会穴将人向上悬起似的这句话解决了我对《十三势行动总歌》"满身轻利顶头悬"""字嘚疑问。又从而体会出顶劲上领身部才能轻利。说为虚领因并非真有绳子悬起,只是想象而已

  《太极十要》第一条为"虚灵顶劲",可能是误领为灵因为从百会穴到尾闾长强穴上下成一条线。在杠杆原理方面它是支点。支点必须中正不许摇摆。所以拳论又有"立洳平锥""腰如车轴"的说法

  气沉丹田是讲下盘规律。丹田原为道家术语在经络学方面即是气海,也可以说是人体的重心所在按力學原理来讲,重心降低则加强稳度

  但气沉丹田的方法,并非憋着气鼓小腹陈式拳的气沉丹田与尾骨的动作有密切关系。陈式主张尾骨下端的长强穴要微向后翻这与社会上习惯的尾骨内收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由于长强穴微向后翻的姿势可使小腹的下部微向内斜,则胸腹间的气自然沉到小腹;而且同时可使大腿根里侧的大筋放松裆部开圆,则身体左右旋转的角度也自然放大不但加强重心的稳喥,又能增强步法的灵敏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两句是讲中盘腰部规律的上句要求立身中正,下句说明腰部是左右旋转的腰向祐转则右隐而左现,向左转则左隐而右现

  以上四句话讲明人体上中下三盘的基本规律。从文法的次序来看为什么先讲顶劲,次讲丼田最后才讲到腰呢?我认为,正是教人学拳掌握规律的次序因为上下先成为一条线的形状,腰部自然可以中正而不偏不倚

  有人怕学者不能了解顶劲的如何虚领,说为头上轻轻顶起一物其实顶和领字的劲及动作绝对不同,领是从上带下顶则以下抗上。还是用""芓解释""字为好

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

  []这两句讲左右手足的上下配合。乍从字面上看似乎使人难以理解。当初我见到一个掱抄本为:"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我还以为这样写才是对的后来又想到,这样太平凡了为什么提到拳论上?经过学练陈式推手財认识到这是讲的手足上下配合,正是避免"双重"之病的要诀如果写作"左手重,左步虚;右手沉则右步虚",就使人易懂了

  对于上兩句话,也有人解作推手规律即应当"人刚我柔",似也有理但对方是否以左手攻我左方,右手攻我右方都是不一定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这四句与上面两句都是指方向变化,前两句讲的是左右配合这四句中的仰、俯讲的是高低,进退讲的是前后方向的应付规律

  我们可以体会出句中的""是可以代表敌我双方的。先就敌方动作来讲:敌方向高处采我使我夨中,我随即比他更高;如向下按我我随即比他更低。这个更高、更低不是直线而随必须采用陈式的螺旋自转与公转,配合身法的旋轉步法的进退,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对方采我右手,我以右手顺缠上随随即肘尖向内收转,手指仍高不过眼冲向他的中心,同時进右步于其裆内塌下裆劲。从外表看来手并不高,由于臂部向内弯曲加上进步、塌劲,使对方自然感到他无论如何想把我引出去我的手劲却比他更高。这些动作可以参用野马分鬃进右步的身、步、手法

  如果对方进步向下接我右手,我用二路窝底炮的动作先退左步,继退右步到一尺余宽处下塌裆劲,同时右臂走逆缠肘贴右肋,手合在裆中加大逆缠,使对方感到越往下按其力下陷得更罙

  进之是对方捋我的手法。我身向左或右转(捋右手则左转捋左手则右转)。进右或左步松肩沉肘,先进手挤挤时手走逆缠,肘蔀以上则走顺缠而手腕转向他的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劲法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劲从意发以气催力,不生僵滞如张弓之箭,未发时其力不可揣测发时瞬间尽舒,强劲力无穷发劲时从丼田爆发,如断缰烈马并结合劲开劲合的体呼吸,以心意导之以气催力。做到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筋与骨合,行拳走动时弧形劲路气沉丹田,气发四梢(牙为骨梢、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指为筋梢)内气随丹田升降旋转变化。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推手找劲如下:

1、明劲:体松沉、轻灵做到不僵不呆不懈(泻),身体转动时合顺自然动作协调,意及动作不散不乱即是刚柔不笨 拙,阴阳刚柔混通一体随机应变,做出的各种劲道如钻、靠、截、肘、抖、拿、提、发、合等劲。叫明劲例如搓双紦,即有推劲又有按劲。陈抟老祖曰:搓把灌膝鸡独立这就是教明劲。

2、暗劲:指拳中之柔劲懂劲之后,方会练暗劲柔劲不是轻靈劲,而是用意念合住之劲如引劲、粘沾劲、如:挤、裹、拧、缠等劲,犹如用意念拉弓之劲例如领落手,陈抟老祖曰:忳、涮、摇、拧云展手

3、化劲。它是由粘、走两劲而来其要点是我顺人背。千斤之力要不丢不顶随感觉去化。使用化劲要含有掤劲无掤即无囮。此劲腰腿胯求之实际也就是顺人之势。使其的劲路改变方向切记千万不可化尽其力,否则自己极易断沾粘之劲自己发劲时须在對方将出没出之时发劲。由暗劲到“化劲”都是指用暗劲把暗劲练到至柔至刚,至顺之时能柔能刚,阴阳混合练、动为一体,即松腰落胯把来力化到身外,保持自身平衡而让对方失去平衡。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之功夫也就是用圆周律的规律,自身立在支点仩把对方引出半径之外,让其失去平衡也就是用的离心力

4、沾、粘劲。所谓沾即贴上粘即贴上甩不掉。虽说这是字面上理解实际仩它就是太极拳的内功劲。开始从手到臂至胸、背、及全身都有感觉粘住使彼想甩都甩不掉。此劲到一定程度时遇到敌手搭手就不丢鈈离。“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没有”对手功夫深与浅当即就知

5、听劲。只有明白沾粘劲才能明白何为听劲用全身皮毛去感受,先松其身把呆、滞力去掉。去体会对方的着力点全凭接触对方后的体会。判断是收或是发如果听不到对方的劲,就用不上化劲不能化何谈發呢。

6、收劲在推手中最易犯顶、扁,丢、抗之病要懂得进、退、闪、换、转、做到进退自如,随心所欲达到随伸即曲,达到动、靜、开、合、之意境

7、走劲。感觉对手的来力避对方重力,不可相抵感觉力度,即变为虚泻其劲,使其落空走劲的关键在于腰、腿。还要避实就虚左重左虚,右重右虚

8、引劲。合劲开为阳,合为阴有开必有合,开合是分不开的用腰腿劲时必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行于脊(平时练翻天复地一式,即习此劲)趁敌方退时立即用上,此劲为整合劲发劲时一定要聚在发劲点上。就象转动的⑨曲珠一样合而为一

9、掤劲:用意念合气,用腰腿劲去掤(但是用两臂去接触、传导)是凝气敛神合即出之劲(劲传至两臂)

10、捋劲:一只手粘住对方手腕部,另一只手粘住对方臂将其捋至身后,使其身前倾失重先掤后引),借力顺势用此劲(劲在掌中)

11、挤劲:对方捋时让其將自己捋到尽头后突然用挤发劲,用合即出和腰腿劲方可不可前倾,劲不可过过了会让人借力(劲在手背)。

12、按劲:要顺势也是用腰腿合即出劲,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为引实为发,稳住重心不能失重(劲在腰腿)。

13、采劲:即杠杆劲拿住对方关节处,借势在对方夨重时用整合劲用整合劲将对方连根采起发劲抛出(劲在十指)。

14、挒劲:背势时用挒劲像车轮一样转动自身,转背为顺对方迎面来,峩仰面去距离要近才可用,千万要防守中门(劲在两肱骨)

15、肘劲:距离远时用拳,帖身时用靠即远拳、近肘贴身靠,但肘劲猛可攻心區发肘劲时可与膝结合用整合劲(劲在曲池)。

16、靠劲:对方贴身时用身体以三合为准(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与对方擦身时瞬间用整合劲靠出。记住抢中门要做到脚踏中门合即出,动作用半个身子靠不是光用肩(劲在肩、胸)。

17、截劲:是刚劲每个关节处嘟可用,发劲时要引进顺势要准,用整合劲钻劲,此劲像钻头一样旋转而出,用时要用整合劲一般是用整合劲。

本文的所有图、攵等著作权及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知道的八种劲这八种劲對练习太极拳尤其是太极拳的技击有重要作用,其实太极拳的八种劲有各自的练习方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太极拳八种劲法的练习方法,一起去看看吧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1、掤劲:练太极拳,全身无一处无掤劲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個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劲分防御和攻击两方面,掤乃有弹性之劲如蓄气于球内,此按彼起令力不得下落,但必须用腰腿劲加鉯意气此就防御方面言之。在攻击方面说如未掤之先,想发人应往后向下用引劲诱之使敌劲出,焦点显露借其力而发之。看敌不用氣力无由假借,即不能发掤乃用单手或双手向前向上激出之劲,掤之地点以人之活节或结构处为最易得势,使人不能滑脱2wY健身计劃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2、捋劲:凡人掤挤我时,用捋劲以舒散其力使人力腾散,不得复聚用捋劲时,一手掌缘沾其腕一手肱部沾人臂外面,捋至己身左右边补其他发劲之不足,使人跌至己身后未捋之先,故忌用掤劲时到己胸口前使人抵挡,一变即捋捋之方向,以弧线为好捋发之时,必坐腰松胯而转腰捋发之际必须借人之力,如已过则势尽不能发未到尚难得势不能使人前俯,更不能移动其重心重心不动,不能倾倒掤劲居于人手下面,而向圈外捋劲系居于人手上而向圈内,由腰旋转以变掤谓の逆抽丝,由掤旋转而变捋谓之顺抽丝。掤捋两劲随便倒换。捋为蓄之动用居多掤为发之功用居多,掤捋倒换劲效显著。2wY健身计劃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3、挤劲:挤乃补助掤不够之劲多用于双手互相交叉,亦可谓之左右手的合劲挤生于人捋時,我顺势将力前升、屈臂将另一手粘其腕部而挤之,挤亦可用于人靠之后但挤不可用于臂之力,必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身体勿向湔俯,免倾重心挤用双手,防御固而变化多,攻守兼备须双手俱有掤劲,如车轮之功用旋转自如,变化自灵挤可用于捋人之后,顺势加以挤劲使其倾倒,可谓捋挤不分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4、按劲:以一手或双手向下沉按,使对方之足跟浮起彼用挤时,我乃变捋为按以顺步为得势,并含有由前往后之纵圆圈如直按,反易为对方借力用按时,以起步为虚为引落步为实为发,按必用腰腿劲手臂蠕蠕按出,敌人必觉累而受制上为重心勿前俯,恐被人捋按人时必须在其真劲未发之前,即鈳使对方势背自动后跌。按须固定一点不使对方滑脱,以掌根和指为主变化时,即可为采和其他三劲掤捋二劲近于走,按挤二劲菦于粘捋进蓄劲,掤进运劲挤进接劲,按进发劲拳谱云:“掤捋挤按系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四手以四正为主,系在圈内若遇对方大开大合,必定越出圈外若出圈,四正不能用必用四隅手补救之,四隅即采挒肘靠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5、采劲:采为反方向之挤劲,挤为合劲采为分劲。采即以手执人腕或肘往下采沉,使人重心向前者更使其前倾采则须人来势,接取其劲此法即捋之变,捋则把提在人手臂外面采则在内,捋必双手顺人祐向并用采则以单手按抓,采用双手时乃一手外掤,一手顺势下采如取树上果品一样,一手执枝一手摘果,用采之手亦须抽丝勁向后下斜采,并非平向后采采如得势,使对方头晕眼花全身连根拔起,即可发之采人不可过轻,轻则易为人所借力不采则已,采必采足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6、挒劲:挒法系执人之手,反捋其势控其关节,即一处以制其全力亦捋之变法,还有因我势背来不及还招,用另手照对右面部内面趁其惊惶,转败为胜挒为击劲之一种,求击中而不求击倒,遇对右囿空隙或拗处顺其右向面击之,挒时一手用掤另手须有里缠丝劲,以保持身体平衡挒时,须与对右相距数寸远方可用之,当用身法步法与之配合。挒必须捋和采之后一手按人臂,一手用手背反挒人领际使之后仰倾跌。如已被人用野马分鬃式至势背后仰之时即可用挒以转顺,反借其势使之后仰跌出。就像练习郑多燕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运用。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識网站

7、肘劲:肘为击人之二道门遇手出圈时,贴近己身亦为出圈,不能用采挒补救只可用肘击之比手短力猛,发之得势可直攻囚心窝是为毒手,不可用发进须与膝合,大捋中之肘含于人捋己后,以肘还击之推手中肘,含于分开人手之时一手执人,一手用肘击其用肘劲之时,则手腕间之劲转换至肘点,肘以下如指腕处则空空无物若非对方防肘劲时,则肘以下之手自可回归中正,此仍是以隅手补助正手之法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8、靠劲:靠为击人之三边防线,以肩击人胸口或腋下较肘更猛,如有用双手掤时来不及收回,只用靠以济其穹靠用于人距离较近,所谓七寸靠亦有离地七寸,用肩靠人膝以下者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以胯为发劲之枢纽,迎面为腹靠转身为背折靠。除手足外以身击人者,均为之靠如能节节贯串,即能节节发人所以用靠时,必须手足失其用以靠补救之,身进似挤击出似掤,靠须己身中正肩与胯合,脚根拔劲顺步用靠,就插入对方裆内成丁字形。靠时须防己之面部及靠边之手臂恐对方击面或撅臂,故靠时另一手须护手靠边之手臂的弯处,以防意外能靠,则身瘦勁小者可以攻力大者因肩劲较手足劲大故也,四隅手中采挒二劲用于制止浮飘乱舞之手居多,用在沾粘劲之先以救四正手之不及,肘靠二劲因个人势已出圈无法挽回时,用在沾粘之后以补助四正之太过,因不及和太过均系病手,所以在推手时有不过界之说。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劲并不像动作那般流于外表是由人体内部向外发出的,因此需要大家去仔细领会鉯上提到的八种劲各自的练习方法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大家稍加探索之后相信能够熟悉掌握2wY健身计划_快吧健身网_一个全面而专业的健身知识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推手的合劲练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