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潜水器究竟有多厉害?

深海勇士号潜水器返航 挺近深海再增大国重器_新浪网
深海勇士号潜水器返航 挺近深海再增大国重器
  原标题:[中国载人深潜新征程]“深海勇士”胜利返航 独家探秘“勇士”海试
  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作业母船和中国海监2168船警戒船,在我国南海完成“深海勇士”号的全部海上试验后,返航刚刚抵达三亚。“深海勇士”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能达到水下4500米,它的海试成功也让我们国家挺进深海增加了一个“大国重器”。
  难忘首潜 “勇士”小试牛刀
  从8月16日“探索一号”作业母船从码头出发,到今天重新回到码头,我们的“深海勇士”在海试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从50米到4500米,不同深度的总计28次下潜。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也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
  今天,央视独家推出《探秘“深海勇士”海试》,带大家一起去感受海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先去看看第一次海试的惊心动魄。
  第一次下潜这天,海上微风徐徐,海面波澜不惊。潜器各岗位紧张忙碌,每个人都神情严肃。虽然在水池试验中,面前的操作台已经使用了千万次,下潜的流程也烂熟于心,但第一次面对大海,所有人都揪着一颗心。今天要潜50米,这个深度对4500米潜器来说并不困难,甚至是牛刀小试,但是因为大家第一次合作,所以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潜器要安全平稳的放置在海面上,需要A架起吊,从船尾开阔处安放。将潜器与A架勾住就靠这个粗重的缆绳和这个巨大的挂钩,而这个步骤必须人来操作,第一次下潜,挂钩就耗费了大量时间。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胡震:因为这是跟吊车第一次磨合,第一次去挂钩,有点小问题。
  好不容易挂上了钩,但是船突然晃了起来,潜器在空中大幅摇摆,不敢下落。
  经过了一番磨练,潜器终于下水并很快潜到50米,一切顺利。但是在回收的时候,却出现了惊险的一幕。潜器回收的第一步,是由蛙人将缆绳挂在潜器上面,年轻的蛙人第一次挂缆。竟然失败了,一个浪拍过来,差点将他打入水中。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胡震:第一次接近(潜器)的位置不对,他那里没地方抓,你上去了怎么办,一个浪就把你拍下来了。
  第二次,蛙人一脚踩稳,爬上潜器,挂钩一气呵成。从今天第一次下潜的试航员,到第一次开科考船的船长,再到第一次与海水接触的勇士号,各工种都经历了一次大考,虽然过程艰险,但这就是海试的意义所在。
  首潜之后 连夜修补“漏洞”
  海试,顾名思义就是在海上进行试验。潜器在第一次试验过程中一波三折,潜器回到母船进行检查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潜器回来之后,立刻进行检修,因为在下潜坐底的过程中,潜器就开始莫名报警。检查过后发现是电池的问题。除此之外,潜器的大脑部门——控制系统,也检查出问题。
  中科院沈自所“深海勇士”号控制系统负责人 祝普强:我们和超短基线之间的通讯,之前都已经调试过,但今天发现一个数据里头多了一个空格。
  潜器作为一个极其精密的高科技仪器,就和人一样,有着高能运算的大脑和千丝万缕的神经。祝普强的团队就是打造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部门。前几次海试,他们成为排查检修故障最频繁的团队,往往一个小部件忙到凌晨4点,第二天6点就起床参加新一轮海试了。很多人都出现了“下潜综合征”。
  中科院沈自所“深海勇士”号控制系统负责人 祝普强:什么叫下潜综合征呢,明天下潜,基本上今天晚上就要整个检查一遍,你要对系统要负责。
  除了检查大脑和神经,潜器的皮肤、手臂甚至辅助下潜的设备都出现过毛病。
  中科院深海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指挥 刘心成:海试的目的就是在于发现问题。在50米阶段,暴露了7项问题,都在我们海试团队自己的努力下全部解决了。
  “深海勇士”国产化率超过95%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作为蛟龙的兄弟,“勇士号”和“蛟龙号”最大的不同就是潜器实现95%以上国产化,这不仅让潜器的成本大大降低,也让国内很多生产和制造潜器相关配件的厂商升级产品水平。
  45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总指挥 刘心成:过去我国深海工程技术方面确实在世界上比较落后,很多东西靠买,保障起来成本高,效率比较低,往往我们要进口几个电缆,恐怕时间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勇士号”则完全不同,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全是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化达到95%以上。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让相关技术企业努力创新,迅速成长。另外,选择4500米这个深度意义非凡,因为它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国家的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过一万米。此次勇士号4500米海试成功,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预计2020年下水。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就在十一长假的时候在中国的南海一个叫做“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经过了50天的海峡作业成功地把人类带到了海峡4500米的地方成为的中国深海装备中的一大利器究竟“深海勇士”号厉害在哪里?“深海勇士”号在海底都做了什么?究竟深海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深海英雄杨波做客《世纪大讲堂》带我们一起来探寻奇妙的海底世界主持人:田桐 主讲人:杨波杨波:中科院深学所副研究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试航员,负责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和海事,被誉为载人深潜英雄。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开发意义要介绍载人潜水器之前,要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个载人深潜的装备,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下图是一张标准的世界地图,跟平时看得不太一样的是,它的海水已经被抽掉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底的地形起伏,实际上它跟陆地是一样的,有高的山基,也有山谷。具体看它们的面积的话,地球的面积70.8%都是海水,整个海洋的平均深度到了3680米,所以地球上70%的面积还都是未知,这70%的面积里面,到底都有什么样的东西,是否有很好的资源,能够供我们人类以后的使用。实际上整个海底资源的储量,是陆地储量的几十倍,例如可燃冰,如果燃烧的话,会生成非常干净的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而且可燃冰的储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海底下资源的话,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变的更好。当前位置: &
10:48:46 & & &
我国第二台深潜器即将交付!下潜深度4500米,为何不及“蛟龙”? 最近,我国在方面又有新成果。11月13日,继“蛟龙”号之后,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顺利完成结构探伤检测,近期将正式交付使用。 如果说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的“蛟龙”号展现的是中国的科技能力和实力,那么,下潜深度4500米的“深海勇士”则更多考虑的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的实际与实用。取名为“深海勇士”,也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与台风打游击,提前两个半月完成海试 “深海勇士”号需要挑战的是4500米的深度,这也是它设计中的最大作业深度,为了达到这个深度,“深海勇士”在我国南海进行了不同深度的28次下潜试验,完成了388项测试,获取了不同海深的近40只各类样品。原本计划4个月的海试任务,最终仅用了46天就圆满完成。 10月1日,在中国南海的水下1053米,记者跟随在海试阶段的“深海勇士号”下潜,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海参。然而,要完成这样的试验结果并不容易,科研团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就是要与超强台风进行“智斗”。据介绍,共有4个台风曾对试验海区构成影响,科研团队不得不在台风的间隙进行试验,跟台风打游击,因此要求潜水器随时具备最好的状态,等待下潜的指令。挑战4500米极限设计深度,一蹴而就 虽然在冲击4500米深度之前,潜水器已经完成了包括1000米、3000米等一系列大深度的下潜,但4500米的深度还是存在未知的风险。9月16日,根据进度安排,“深海勇士”需要在这一天冲击4500米的极限。当天一早,海试队员分别就位,确认潜水器状态、潜航员入舱、潜水器入水、下潜。 在水面上,“深海勇士”号的现场指挥部,所有人都在等待潜水器下潜深度超过4500米的那一刻。当数据跳过4500米,指挥部内一片欢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中国这枚神器可潜万米水深,深海勇士即将成为龙宫新客
中国这枚神器可潜万米水深,深海勇士即将成为龙宫新客
近日,万米深潜器钛合金耐压壳(即载人球舱)加工完成,并同时完成出入口和观察窗的开孔工作的消息振动了中国军迷界,中国终于能加工7000米以下载人深潜器的耐压壳这一关键装备了,之前,中国自行完成了4500米载人深潜器的耐压壳,而蛟龙的耐压壳是俄罗斯代为加工的,可下五洋捉鳖的中国深潜器即将实现百分之百国产了。据悉,这以国产万米潜器将在2020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实现万米下潜。万米水下深潜的压力相当于在指甲盖上放一辆汽车的重量,世界海洋的最深处位于马里亚纳海沟,该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为两个板块辐辏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或细分出的马里亚纳板块)之下。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已经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最高处。马里亚纳海沟,即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磺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日,瑞士著名深海探险家雅克皮卡尔与美国海军中尉沃尔什搭乘美国海军的“的里雅斯特”载人深潜器首次抵达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创造了人类迄今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10916米。日,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海潜水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成为继雅克皮卡尔与沃尔什之后第三个抵达这里的人类,也是第一个独自下潜到这个深度的人类。世界各国的潜器发展是这样的,主要国家分别为美、法、俄、日、中。其中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如今已经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创下了10916米的记录, 直到2012年被深海挑战者号的10929米所打破;而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带有十二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它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个小时,《泰坦尼克》的电影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探测的镜头;就日本来说,其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它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就中国的载人深潜器来说,最著名的无疑是蛟龙号,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由于蛟龙号的耐压壳球体是俄罗斯代为加工,之后中国转入4500米全国产化载人深潜器的研制,目前4500米的载人全国产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完成检验,将可交付使用。近日万米深潜器国产耐压壳球体的加工进展,表明中国正在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而除了载人深潜器,中国也在进行深海空间站的开发,被誉为海洋里的天宫一号,其外形类似一艘小型潜艇,250吨级,长度在22米左右,宽度接近7米,高度在8米左右。未来的空间站,就好比把地面的房间搬到了水下,在狭小的空间尽可能把各种功能都考虑到。据悉,日“深海空间站”——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模型在北京科博会上首次亮相。日,中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调试中。中国从蛟龙——深海勇士——万米载人深潜器初步展示了中国在深海的壮志雄心,而相信随着其进一步发展,中国将彻底实现伟人当年 可下五洋捉鳖的预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像弹恋爱一样弹个车。
作者最新文章凤凰号出品
大讲堂 | 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原标题:大讲堂 | 杨波:揭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就在十一长假的时候在中国的南海一个叫做“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经过了50天的海峡作业成功地把人类带到了海峡4500米的地方成为中国深海装备中的一大利器究竟“深海勇士”号厉害在哪里?“深海勇士”号在海底都做了什么?究竟深海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深海英雄杨波做客《世纪大讲堂》带我们一起来探寻奇妙的海底世界主持人:田桐 主讲人:杨波杨波:中科院深学所副研究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试航员,负责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和海事,被誉为载人深潜英雄。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开发意义要介绍载人潜水器之前,要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个载人深潜的装备,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下图是一张标准的世界地图,跟平时看不太一样的是,它的海水已经被抽掉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底的地形起伏,实际上它跟陆地是一样的,有高的山基,也有山谷。具体看它们的面积的话,地球的面积70.8%都是海水,整个海洋的平均深度到了3680米,所以地球上70%的面积还都是未知,这70%的面积里面,到底都有什么样的东西,是否有很好的资源能够供我们人类以后的使用。实际上整个海底资源的储量是陆地储量的几十倍,例如可燃冰,如果燃烧的话,会生成非常干净的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而且可燃冰的储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海底下资源的话,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变的更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奥秘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对载人深潜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1964年诞生,到今天的2017年,实际上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使用,而且一直在进行升级改造,来提升水下的作业能力。左下角这张图,是俄罗斯的“和平一号”,它带着普京总统,下到过贝加尔湖。右上角的这张黄色的载人潜水器是法国的“鹦鹉螺号”,最大的下潜深度是6000米。右下角是日本的“深海6500”号,最大下潜深度6500米。所以无论美国、俄罗斯,还是法国、日本的载人潜水器,他们最大一般都是6000米深度,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到7000米,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非常好的技术状态了。实际上前面所介绍的五款,科考型载人潜水器的结构设计,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例。首先,在载人潜水器的头部是有一个大概直径两米左右的载人球,这个球会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载人球有几个观察窗,潜航员可以通过观察窗,看到外部各种情况。操纵机械手进行采样,器械手采样的生物,或者其他的地质样品,可以放到采样篮里,带回到水面,而在载人球的后部有包括电池、推进器能够保证它的移动。另外还有一系列的各种声纳能够保证和母船的通信、定位,以及水下的探测。整个这一套系统,构成了我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实际上也是一脉相连的。载人潜水器是在科技部几十年的持续的支持下,逐渐地完成了我们自己国产化的这样一种技术能力,而“深海勇士”号正是我们深海装备工程化的一个集中的体现,因为这个载人潜水器,基本上都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下面来看一看具体的关键设备。第一个是载人球,它有五个观察窗,除了现在新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以外,所有的载人潜水器只有三个观察窗,但是它在潜水器的两侧,又增加的两个观察窗,所以会有一个更好的视野覆盖,实际上在这次海事里面,整个的运行状态数据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这也体现了载人球的总体设计、工艺和技术都是非常可靠的。第二个就是锂电池,在4500米的大压力下要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绝对安全,以及提供充沛的电能来保证潜水器这样高效的作业能力。下图是载人潜水器的可调压水枪和海水泵,右边的这个像花生壳的水舱,这里面的水可以通过海水泵调节,在4500米的深度,如果抓了一个220公斤的样品,那么就可以把这个花生壳里面的水排出去220公斤,这样潜水器还能保持水下零浮力的状态。推进器,整个的载人潜水器,一共有六个水平垂直的各种方向的推进器。机械手,在这整个50天的海事里面,28个下潜里面,它一共采集了将近30种不同的生物,包括它肩部的,肘部的,包括手腕的,各个方向的动作,可以非常自如地在水下进行取样。还有浮力材料。钛合金的框架结构是比较重的,而浮力材料的密度差不多是水的一半,有比水重的钛合金材料,也有比水轻的浮力材料。实际上潜水器在水中就能够达到一个零浮力的状态。进行比较自如的航行操作,并且非常节约能源。一般可以通过两个种方式,实现母船和载人潜水器通信。第一种长天线的方式,就是船尾部所吊下去视频通信的砧,吊到海水里可以远离母船,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与载人潜水器安静地通信,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但是吊下去的长天线,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它在海里面,不管是海浪还是风,都有可能把这根长天线,搅到螺旋桨里对母船的航行带来一些安全性的干扰。“深海勇士”号所使用的通信机是第二种,短天线的方式。它能实现和潜水器的各种高效的高速的通信。但是需要克服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近距离地首先母船噪声的干扰。通过下图声纳,可以对于海底进行这种精确测绘。它在潜水器的左下和右下都有一个发射声纳,形成一个覆盖800米宽度的条带进行测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左上角包括中间部分都有非常微小的地形起伏,它的地形起伏的高度,差不多在1米。在4500米的深度,如果能拿到这种分米级的垂直分辨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载人潜水器具备了水下搜寻危险目标的能力。第三套设备就是水下定位,有点类似于GPS,就是说可以使潜水器做到指哪儿打哪儿,另外一种更方便的通信定位方式是超短基线的定位方式,就是潜水器不断地向水面母船发射定位信息。勇士号会在深海进行哪些科学探索?2017年“深海勇士”号,已经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海事,它后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具体的应用呢?上图实际上就是已经计划了“深海勇士”号明年要开展的科考作业。大左上角橘黄色显示的是去我们南海的冷泉区,首先冷泉和可燃冰是有直接关系的,可燃冰在海底表面进行汽化的时候,就会形成冷泉这样的一种效果。另外一个是去的西南印度洋的热液区,在水下,也会出现两个板块逐渐撕裂的情况,在撕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地质现象。而热液的喷发,它能够揭示到很多地质学,包括地球演变的过程。所以这也是接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方向。“深海勇士”号的海事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会转向新的目标,就是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在“十三五”科技部的年化计划里面,整个团队都会去投入到万米的深海科考的载人潜水器的研究过程中。现在计划是在2021年实现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载人潜水器下到全球最深的海沟。我们也有非常强的配合,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的载人潜水器从4500米的国产化到万米的跨越。编辑: 二丫、张尧、蒙小度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