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

纪登斯等,还公开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德国政治研究学家罗森贝格教授认为,“马克思热”说明马克思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中国热”是“马克思热”的主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再次掀起了“马克思热”呢?记者在采访中,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热”这个重要因素。首先,自1989年―1991年的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在20至21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腾飞,使世界社会主义重新燃起振兴的希望。德国《世界报》评论,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让西方重新认识了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理论。难怪,在最近德国《明镜》周刊举办的一项调查中,中国成了德国青少年“最向往的国家”。
其次,中国游客的光临,让德国人深切地认识了什么是“发展”。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游客每年达到60多万,在德国的日平均购物消费为110欧元。而今后几年,大约将有七八千万中国人出境旅游。如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去年有2.8万名中国游客住宿,比2003年上涨了40%。为了更好地接待和招揽与日俱增的中国游客,由170家商场、餐饮店组成的特里尔“城市倡议”组织特地开办了中文班,教授其员工中文。同时,特里尔还专门制作了32页之厚的中文版“购物指南”,让到达特里尔的中国游客上车伊始就能清楚上哪里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外,已有80家店铺的门前悬挂出红色招牌,上面用金光闪闪的中文大字写着“欢迎光临”、“祝您购物愉快”等字样。
中国将推动第四次“马克思热”
罗森贝格教授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一次又一次理论攻击和思想围剿,其结果是不仅没有驳倒马克思主义,反而扩大了它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引发了20世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三次热潮:20至30年代,第一次“马克思热”;50至70年代,第二次“马克思热”;80年代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前后,第三次“马克思热”。他还乐观地预测,由于中国的实践成果,中国将推动第四次“马克思热”。
两股热潮的出现,引起了德国各界的关注,德国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推出相关节目或评论。它们认为,第一,这有助于欧洲国家进一步理解中国的现行政策和中国人心态;第二,从中国身上学习先进经验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第三,加强双方的沟通等。 ――《环球时报》〔 第18版
英国学者的有关言论: 《卡尔?马克思传》的作者弗朗西斯?未恩说:“如果在 10 年或 15 年前,柏林墙推倒后,我会对马克思的当选感到吃惊 (指评选千年伟人DD引者注) ,我会认为马克思不会被人记起。”但现在,他认为马克思的当选当之无愧。他说:“他比候选名单中的其他人都要涉猎广泛。他不仅是哲学家,也涉足政治、经济和历史。马克思主义现在仍处于一个延续不断的争论之中,这就使他更加可信并与当今生活密切相关。” 他说:“他的很多思想现在看来都非常现代也很新鲜。也许这些思想现在比他当年写作时更能引起共鸣。例如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关于技术变化的速度以及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关系等等。”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国际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试图找出马克思胜出的原因。他说:“《共产党宣言》里对全球化的本质和效果有着惊人的预言。” 资产阶级哲学家和马克思的不同在于后者不只能分析资本主义体制的所有矛盾,也能指出一条另类选择的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仅仅用各种方法解释了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解释说,资本主义必须被推翻,被社会主义--一个更加合理的体制--取而代之。
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赛登在《卫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重温马克思有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不愧是一位天才,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日,马桂花,新华社特稿
意大利思想界的有关言论
最近,英广公司第四电台举办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选举,在这次历时一个多月、有3万多人参加投票的评选活动中,意大利思想学术界不仅积极参与投票,并且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研究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各大媒体、学术刊物和研讨会上发表的诸多论文和讲话表明,意大利学者们有一个基本共识:对作为“革命预言家”的马克思虽然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马克思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乃是科学的真理,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马克思之伟大是永存的”。
著名历史学家坎弗拉指出:马克思是19世纪资本主义的最伟大的阐释者。而且,他以天才的洞察力总结出,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都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史,因而也是对立阶级不断冲突的历史。他让所有的人――反动的、保守的、进步的、革命的以及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学者――明白了历史的运动是变化过程中的形态。任何历史学家都不能撇开马克思。 年逾9旬的意大利哲学家博比奥说:“如果我们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并获得一个新的人类世界的广泛视野,我们就只能或者在内在的孤岛上修补学说,或者服务于旧的主人。”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萨尔瓦多利在都灵举行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大型研讨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说,马克思所了解和研究过的资本主义以及被他赋予改变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历史使命的工业无产阶级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至少在三个方面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是马克思所开启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学说,这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已被学术界广泛承认。二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权力日益集中的趋势及其与政治权力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经济权力的集中及其与政治权力的联姻,构成了现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并且现在还在加强。三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科学预言。
著名社会学家弗朗基认为,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新的激情。这当中也包括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马克思曾反复说过,人不能预先确知未来。他生活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并未对今日社会提出的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因此,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更深远和宏观的历史尺度。可以肯定的是,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
――《光明日报》日,罗马7月19日电,本报驻罗马记者,穆方顺
根据以上材料教师还可以具体提出下列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为什么“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 2、马克思主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4、为什么马克思在当代西方会连续评为“千年思想家”、“英国人心目中现今最伟大的哲学家”? 教师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一个问题,进行提示: 马克思为什么会被连续评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的伟大在什么地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长盛不衰,而且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 在引起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导入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2、媒体导入法 媒体导入法是一种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主要是采取抽象思维的方法,但是结合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媒体导入法示例: 电视片:《共产党宣言》 内容简介:该片主要描写和阐述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阐述了列宁、毛, 泽东、邓小平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过程,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抛头颅、洒热血,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
描写和阐述了中国人民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实践。 解说词片段选录: *这里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几代人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历史,也是通过各种典籍一代代地传播下去的,有时一种思想,一本书会产生改变历史的伟大的动力。本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一本小册子,就产生过这样的影响。那就是150年前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1847年1月的一天,马克思在家里接待了一位来自伦敦的客人,他叫约瑟夫?莫尔,是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莫尔受同盟委托,向马克思说明,同盟接受马克思的理论,并请求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并帮助同盟改组。 *马克思恩格斯在确信正义者同盟的领导者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诚意以后便加入了这个组织,随即把这个组织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据专家说,以共产主义命名的工人政党,这 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盟原来的口号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反映了正义者同盟还没有形 成自觉的阶级意识。后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下,同盟改变了自已的宗旨和口号。这就是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已的观点、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意图的时候了” 。 马克思恩格斯在说明共产党人的意图之前,首先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和矛盾。他们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 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已。”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马克思恩格斯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848年年初,《宣言》终于完稿了。这一年马克思才30岁,恩格斯28岁。 *1818 年5月5日马克思就出生在这里。在读中学时,他就曾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大学毕业后,他本来可以过一种优越的上层社会生活,可他毅然选择了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人 生道路。所以反动政府容不下他。日,马克思主办的《新莱茵报》被迫停刊。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又离开自己的祖国。从此,终生飘泊国外。“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大英博物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书报信息中心。随着1848年革命失败,欧洲工人运动陷入低潮。《共产党宣言》暂时从历史的前台退到后台。马克思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论研究。他经常在这里读书写作。这是马克思进入阅览室的亲笔签字。正是在这段时间里, 马克思写作了《资本论》初稿,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 *特利尔市长说:马克思是我们特里尔市最著名的儿子。
我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献。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都具有震撼力 。今天重读《宣言》,会发现关于经济国际化的论断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这个概念 下讨论的都是《宣言》中所写的问题。就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分析来说,几乎没有一本著作比 《宣言》写得更精彩、更容易理解的了。马克思的许多思想,尤其是他的方法贴近现实,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又获得了新的途径。人们通过计算机查阅马克思主义资料,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无论相隔多么遥远,人们都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学术交流。拍摄本片时,摄制组从电脑中看到世界各地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25个网址 。 *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任弗朗赛特?拉扎尔说:
取代资本主义的选择是什么?人类解放的前景是什么?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值得在世界范围展开最广泛、最深入和最富创造性的讨论.因此,在马克思提出解放全人类口号150年后的今天 ,《宣言》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法国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乔治?拉比卡教授说:
大家还记得,当9年前柏林墙倒塌的时候,人们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多少带点关系的东西全都埋葬了。可是,刚刚过去几年时间,人们又开始对自由主义进行猛烈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将把我们引向灾难。在我看来,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
教师可以根据上面摘录的解说词片段播放有关录像,然后提问:《共产党宣言》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特别是苏东巨变后更显示出《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 由此导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从《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假如没有马克思……” 阅读材料1
《假如没有马克思》(德q海因里希?伯尔的文章)(也可用选读其中部分段落)
假如没有马克思
一部进步史乃是一部忘恩负义史。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曾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搀和在这种忘恩负义之中的还有愚矗、无知以及理论家、知识分子通常所具有的蔑视。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这样的词语甚至使人连哈欠也打不起来:人们几乎不知道,这些词语意味着什么,只是想象,这大概是某种红的左的东西,因而这已足够令人怀疑的了。须知: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他们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没有斗争,没有起义,没有罢工,这需要发动,需要引导,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让的。西方世界理应感谢卡尔?马克思,尽管东方世界宣布信奉卡尔?马克思,不过,似乎有一种远比争取如下的远景更为复杂的想法:维护卡尔?马克思,不要让我们的子孙认为他是可怕的幽灵。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似乎马克思都在被论证为是荒唐的。 打着他的旗号的为数众多的派别,对其学说的数不清的篡改,使得他的名字成为激进派淑女聚会时的谈资,抑或成为绅士们的玩物--这些绅士们就像知道普鲁斯特一样知道马克思。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挨饿,这个世界还在散发着被剥削者的汗酸气,它似乎不再需要马克思。有可能,一百年之后,在今天世界上饥饿的地区,也不得不遏止消费,也不得不对经济增长刹车--要求企业家“牟利不可过分”,也许现在就已经这样做了。西方世界--它此外也在宣布信奉基督教--至今还像马克思提出他的理论的一百年前一样,除了乐善好施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外还没有别的回答。在一个大多数人渴望吃饱的世界上,有人为了吃得过饱而发愁。这个世界--当然是在理论上--取消了贫穷;贫穷这一字眼对这个世界不再具有神秘的意义。贫穷一词已被无社会能力所取代--该词词义不断变化,多种意思混合在一起--是疾病,犯罪,不卫生的混合体。贫穷原是基督和其所有圣徒的神秘的故乡,有着完全不同于社会意义的意义。抽去贫穷的社会意义,从而也掩盖了剥削,剥削才是贫穷的原因。面对世界上的被剥削者,而今基督和其圣徒又陷于何等样的境地呢?看来他们的境况似乎是极其辩证的:他们为饥饿者带来乐善好施,带来福音。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具有历史特色的福音--因为在基督诞生之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势力关心到穷人--向穷人宣告这种福音。他们向他们的孩子宣布卡尔?马克思为反基督者,难道他们能够完全放弃这样的马克思吗?抑制经济增长,调节福利,以及“牟利不可过分”这样美丽的话语正如同阶级斗争那种严肃而又阴暗的字眼一样,很少是基督教的词汇。阶级斗争明确无误地意味着革命,而革命意味着流血。
马克思期望革命,希望革命。
从24岁到去世,他就一直献身于他的革命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他的同时代的人认识到了他的伟大,种种遗留下来的材料毫无疑义地证实了这一点。莫塞斯?赫斯在给他的朋友奥伊尔巴赫的信中曾谈到写上述文字的青年马克思:“在这里结识一位男子,你将会感到高兴,他也属于我们的朋友,虽则他住在波恩,在那里他不久便会讲授哲学。你对此要有思想准备,也许你是在结识一位唯一在世的哲学家。他很快便会在公众中崭露头角,他将把全德国人的眼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我的偶像名为马克思博士,他还是一个青年,可他要给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治以最后的一击;他将最深刻严肃的哲学和最辛辣的幽默结合在一起;想想看,他集卢梭、伏尔泰、费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于一身,集者并非胡乱混在一起。这就是马克思博士。”
青年马克思就已唤起了希望,焕发出伟大而又令人敬畏的光辉,这从同时代人所遗留下来的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人怕他,有人敬他,可大家都一样觉得他伟大。
年长几岁的马克思留给英国人海恩德曼留下的印象是:“我们离开了马克思的家,陪同者问我,我对马克思有何想法。我说,我想他是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话刚一出口,我就已觉得这个比方不妥。首先无法想象的是他会是亚历山大大帝陛下的廷臣。此外,他决不会为了能够以冷峻枯操的方式去把握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而脱离人类的直接利益,而这正是这位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特点。毫无疑问,马克思对包围着他的剥削和雇佣奴役制度的憎恨并非仅仅是知识分子和哲学家的憎恨,而且也是一种强烈的有着个人色彩的憎恨。”
如果把这位同时代人的说法当真,那么要问,马克思的憎恨怎么会是个人色彩的憎恨呢?从其出身,从其成长道路来看,他没有任何理 由为了个人的缘故而去憎恨周围的充满着剥削的世界。卡尔?马克思 并不愤世嫉俗,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任何压力和困苦。在他心中没有滋长或者出现过仇恨。他和父亲志同道合,钱足够用,享受着他的大学生活,并且写诗。在他19岁时,便和特里尔城里美的姑娘燕妮?冯?魏斯特法仑订了婚。后者是特里尔市府顾问路特维希?冯?魏斯特法仑的女儿,对卡尔?马克思来说,市府顾问正是他自己父亲的补充。熟识卡尔?马克思的人都坚信,年方26岁的马克思博士,他在官方的文件上被称为“文学家”,和他年轻美丽的妻子有着远大的前程。人们不由自主地将马克思想象成一位求教者盈门的年轻的教授,一位年轻进步的部长。在一幅当时流行于资产阶级圈内的油画上,可看到衣着华贵的马克思阁下胸前的勋章琳琅满目,妻子在旁,儿女绕膝--这 是一幅德国全家福。
在特里尔、在科隆、在波恩的博物馆里都可看到这幅可爱的油画 。然而他的伟大使他别无选择,他接受了摆在那里的前途:几乎长达40 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他成了一个个求乞者,他接受朋友们的馈赠。思想战胜了他的智慧,征服了他的信念,理智以思想锻造他的良心;这是一串链条,他无法挣脱它;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屈服于它,然后才能战而胜之。24岁的马克思所写 的,用于40、50岁的马克思身上,听起来有点像神秘的预言,预言已经应验;在接连不断的惊怖中,这预言发挥着《旧约》的作用。在西 方的思想史上,为追求纯粹,不仅使自身,也使全家像受到诅咒一般蒙受匮乏和困苦,牺牲自己的儿女,也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物。只要卡尔?马克思对现实作出小小的让步,他们就会得到拯救。可马克思相信的是一个与时代流行的现实格格不入的现实。马克思也像他那个世纪的另外三个伟大的德国人--克莱斯特、荷尔德林和尼采一样,不知道什么叫妥协。克莱斯特开枪自裁,荷尔德林和尼采都发了疯。马克 思是完全清醒地走向他生存的悲剧。他的第三个孩子夭折之后,他在给拉萨尔的信中写道:“培根说,真正杰出的人物,同自然界和世界的联系是这样多,他们感到兴趣的对象是这样广,以致他们能够经受任何损失。我不属于这样杰出的人物。我的孩子的死震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对这个损失的感受仍像第一天那样的强烈,我可怜的妻子也是万分悲痛。”这就是马克思,他每天要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度过10个小时,为写作《资本论》而进行研读;他作为理论家,诅咒没有尊严的乞讨现象,可他对乞讨的孩子却无法抗拒。卡尔?李卜克内西曾这样描述他:
“马克思像所有坚强健康的人一样,特别喜欢孩子。他是一个最最慈爱的父亲,他可以和他的孩子一玩就是几个小时,自己也成了孩子。不仅如此,那些陌生的、隐于困苦之中的、特别无助的孩子如若向他走来,他就会被他们所吸引。他在穿过贫民区时,会突然离开我们,走向坐在门槛之上的衣衫越楼的孩子,抚摸他的头发,并将一个或半个便士塞进他们的小手之中。他对于乞丐则疑虑重重,因为乞讨在伦敦已变成有利可图的行当,并且成了金饭碗,尽管讨到的是铜币。可是如果一个男乞丐或一个女乞丐领着一个抽泣的孩子来到他的面前,那么马克思就会无可救药地输掉,尽管在乞丐的脸上可明显地看出他 (或她)是在欺诈。马克思无法抗拒孩子乞求的目光。”
但同一个马克思却渴望经济危机,渴望饥荒到来,他在理论上要使成千上万的工人及其家庭陷入比目前业已陷入的更大的困苦,为的是期望革命到来。他赞成巴黎公社的残酷,这使得他不为人们所喜欢。
19世纪是一个残酷的世纪,可其残酷的程度远逊于我们的世纪,一个20世纪的马克思没有可能度过长达十年多的流亡生活。19世纪在恐怖、剥削和压迫方面,在进行冷酷地、有计划地杀戮方面也逊于我们的世纪。社会和社会主义者对着干,马克思肯定是对这种对抗感到是一种光荣,因为它认同了他。争吵、妒忌、权力斗争层出不穷,锋芒毕露而又固执的马克思也不无过错。如果是与斯大林历次清洗的那种冷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于事业毫无意义的残暴和杀戮相比,与即使是逃至国外也不得不生活于胆战心惊之中的那种恐惧相比,这些马克思不得不与之斗争的敌意是不足挂齿的。如果是将19世纪的监狱和20世纪的强制劳改营相比,将19世纪的警察恐怖和20世纪的社会恐怖相比,那就几乎没有人敢于有这样的观点:研究马克思是多余的。他人和马克思斗,马克思和他人斗,在论战的文字中、在报刊文章中、在讨论会上进行无情的斗争,毫不留情。可是没人会想到论事之外对人进行斗争。
对思想运动及其后果加以推断,连最后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或者是对它们加以表达,这可能是想像力极具吸引力的工作,不过也可能是想象力的无用功。人们想像,如果没有某―位杰出人物,比如说没有马克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简直是难以想象。在拉萨尔、蒲 鲁东和在争夺国际社会主义领导权斗争中最后一位可能的竞争者巴枯宁死后,卡尔?马克思无可争议地成了国际的首领。马克思对上述的对手曾激烈地斗争过,有时刻骨地仇恨过。马克思死后,恩格斯取代了他的位置,从此真正斗争的时代,直接政治斗争的时代才算开始。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想也不去想一想马克思的事业、马克思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一专题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第一专题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的主题转换
1、古代本体论哲学
2、近代认识论哲学
3、现代实践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背景
(2)自然科学背景
(3)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4)创新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方法论
一、何谓方法论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知识的分类和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普通逻辑方法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与普通逻辑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
1、普通逻辑的思维方式
(1)思维的基本基本规律
(2)思维的基本形式
2、辩证的思维方式
(1)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
(2)辩证的思维方式
3、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
一、“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道路
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2、中国亚西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3、中国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
二、“历史传统”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依赖
1、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传统”的基本思想
2、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依赖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2、当代中国阶级结构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世界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1)世界在何种意义上走向“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3)“世界历史”的特征
2、经济全球化浪潮
(1)经济全球化的根源、性质和发展趋势
(2)当代世界的格局和历史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当代生态危机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2、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3、社会地控制和经济地利用自然
二、当代生态危机
1、当代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2、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附:思维训练
逻辑训练(第一套)
1、有人从一手纸牌中选定一张牌,他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了X先生,而把点数告诉了Y先生。两位先生都知道这一手纸牌是:黑桃J、8、4、2;红心A、Q、4;方块A、5;草花K、Q、5、4。他们之间对话如下:
Y先生:我不知道这张牌。X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Y先生: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X先生:现在我也知道了。根据以上对话,你能猜到这张牌是:
2、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E.指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3、老李买了一只手表,回家后发现手表的时间每小时比家里的挂钟快2分钟。老李又把家里的挂钟与电台发布的标准时间加以比较,发现挂钟的时间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2分钟,因此老李买的手表的走时和标准时间是一致的。以下()项是对上述推理的最确切的评价和说明? A.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快2分钟,挂钟比标准时间慢2分钟,因此,手表和标准时间一致。 B.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间慢2分钟,这2分钟是标准时间;手表比挂钟快2分钟,这2分钟不是标准时间。因此,手表和标准时间不一致。C、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而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D.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手表、挂钟、电台标准时的比较不是同时进行的。 E.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老李应该把手表直接退回商店。
4、赞扬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具体历史事件阐述的准确性,就如同是在赞扬一个建筑师在完成一项宏伟建筑物时使用了合格的水泥、钢筋、砖瓦,而不是赞扬一个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合格的水泥、钢筋、砖瓦。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题干所要表达意思?
A.合格的建筑材料对于完成一项宏伟的建筑是不可缺少的。B.准确地把握具体的历史事件,对于科学地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缺少的。C.建筑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师不同,他的任务仅是提供合格的建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