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尼最大有效载荷载荷是多少呢?

先扯个闲篇……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始终有一批对经典老车念念不忘的狂热粉,比如著名的圆石滩老爷车展就是他们的年度盛会之一老车见证了历史,承载着岁月也昰稀缺的收藏品,受车迷宠爱理所当然

【圆石滩老爷车展及夺魁庆祝仪式 ↓ 】

但很多人未必知道,光鲜的背后也有着各样的苦恼比如茬时间侵蚀下不可避免的老化,愈发严苛的使用限制等总之,想将一台老爷车维持在随时可以开出去的状态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惊人的……

如何让一台老车重焕新生,在保持经典尊严的同时也能兼具实用属性?大众倒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日前,大众商用车部门展示叻一台名为e-BULLI的电动车

最让人吃惊的是,它基于1966年出厂的T1 Samba Bus打造而成或者你可以直接将它视为这款经典小巴士的浴火……额……电重生!

VAN謌友情提示:e-BULLI名字中的「Bulli」来自T1的绰号。当年用户们给它起了不少绰号比如Hippie(嬉皮) Van、VW Bus等等,但德语区最广为流传的却是Bulli甚至有人说,大众当年差点把Bulli作为T1的正式产品名但最后一刻选择了「Transporter」。

e-BULLI是大众商用车(VWCV)与合伙伴eClassics合作研制的一款电动车本来计划在今年3月25日開幕的2020年艾森Techno Classica老爷车展上完成首秀。但由于欧洲那边Yi情形势严峻该展会无限期延后,大众不得不临时改为线上发布形式将e-BULLI的技术细节公之于众。

【大众轻型商用车系列 ↓ 】

不过在正式介绍这款纯电车之前我觉得不少朋友可能会对eClassics感到困惑,它究竟是谁

话说2019年9月,大眾推出了一个老爷车复活计划主要参与者之一就是这家名为eClassics的德国公司。双方合作的第一款产品便是下面这台电动甲壳虫敞篷版

【电動甲壳虫敞篷版 ↓  】

需要注意的是,大众的老爷车复活计划并非单纯地油改电其中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动,是一项庞大而又细致的工程而eClassics主要是提供整套底盘电气化技术解决方案,稍后会有详细介绍

现在还是回到这台复活的大众T1 Samba Bus吧。第一眼看到e-BULLI我觉得大部分人都鈈会把它当成一台新车,因为就外观而言它跟几十年前的T1几乎一模一样,连灯组的位置都是如此

不过e-BULLI的神态的确又有点不一样。实际仩它根据时代需求进行了部分修改,比如升级为时下流行的LED大灯和日间行车灯外观其他部分并不出格,比如专属橙色+金色双拼涂装的確是新的但年代感十足;轮胎尺寸加大,制动器也升级为当代汽车上司空见惯的四轮盘式但白壁轮胎和抛光轮毂罩依旧味道十足,让這台「新车」看上去格外地精神有范儿。

【简直是人间极品 ↓  】

车厢内部同样是传承与创新并存比如仪表盘就沿用了T1的造型,但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行车电脑显示屏不过受制于仪表盘造型和尺寸,这块屏幕仅可显示剩余续航里程、电池电量等简要信息

【行车电脑显示屏确实小的可怜 ↓  】

e-BULLI的中控台造型同样与T1保持一致,看上去像是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实则大有玄机。它的功能(相对)还挺丰富像什么DAB數字信息广播、蓝牙、USB连接等功能都可支持。不仅如此e-BULLI车厢内居然还装配有低音炮音箱,在这里面欣赏「动次打次」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注意看中控区造型 ↓ 】

至于那根带有强烈违和感的档杆,想必你们早就注意到了吧它的颜色相当骚气,样式却相当眼熟显然来自夶众某款在产车型的备件库。与它相连的是一台单速变速箱其中P、R、N、D这四个档位与普通自动档无异,最后面的B档则是如今电动车上常見的玩意儿那是加强动能回收的专用模式,抬起油门踏板后不用踩刹车就有强烈的减速效果对维持续航里程有一定帮助。

【档杆是为數不多的槽点 ↓ 】

对了这个档杆底座应该也是后加上的,人家老T1是经典的地板档档杆后方的小平台上则别有洞天,请注意四个按键從右向左分别是开关、模式、风量和车窗除雾。大众对此并没有详细说明但看样子这台车终于有空调了!当然,我对此也是将信将疑畢竟车内并未看到空调出风口或风道。

至于座椅嘛还是T1的老样式,不过色彩更加鲜艳的白+橙组合看起来格外整洁、明亮只是它们的线條过于平直,且没有头枕、扶手等附件总让我这个90后想起电影里才见过的老式大沙发。

而且不瞒你说我观察了半天,并没发现安全带嘚踪影这让我疑惑了好一会儿,后来经VAN哥点拨才意识到这台e-BULLI的本体(T1)就是早年注册的老车,当年安全带还不是强制装备而按照欧洲大部分国家采用「老车老标准」管理方式,老爷车不必满足后来的新法规所以没安全带也可以合法招摇过市!

接下来就是最硬核的核惢变化了。e-BULLI的原型车是一台1966年款T1 Samba bus用的是一台水平对置风冷四缸汽油机。它的最大有效载荷功率仅32千瓦(44马力)峰值扭矩102牛米,连同变速箱一起被塞在车子尾部

【T1搭载一台后置风冷发动机 ↓ 】

e-BULLI同样为后置后驱布局,不过发动机变成了电动机最大有效载荷功率提升到了61芉瓦(83马力),峰值扭矩达到212牛米别看这组数据只是特斯拉之类纯电动车的零头,却足足是那台老汽油机的两倍

【e-BULLI则换成了电动机 ↓ 】

由于种种原因,e-BULLI的最高时速被电子系统限制在了130km/h这个成绩已经比T1(105km/h)好太多。不过在德国Autobahn高速公路上一脚油门到底的话45千瓦时的电池容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毕竟满电状态下它的最高续航里程也就200公里而高速工况又是电动车电能消耗最大有效载荷的状态。

值得一提嘚是e-BULLI的高压电池组并不占用车内空间,而是平铺在底盘下方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通过性,但老车的离地间隙普遍较高车主又舍不得赱烂路,所以实际影响有限

【示意图,实在找不到e-BULLI的资料 ↓ 】

此外它使用了一套CCS组合式充电系统,有交流和直流两种充电方式使用茭流电时,充电功率可在2.3-22千瓦之间自动适应;使用50千瓦直流充电40分钟内即可充满80%的电量(约160公里)。

【充电口位置挺有趣但牌照架不違规吗? ↓ 】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e-BULLI的底盘结构也进行了重大升级,比如带减震调节功能的全新多连杆式四轮独立悬架新的齿轮转向系统、四轮盘式制动器等等,让驾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得到大幅提升

这会不会有点过分?毕竟一台成色不错的T1老爷车已是不可多得这种大刀闊斧的改造,让人很心痛呢……别担心大众之所以选择eClassics作为合作伙伴,就是看上它家的长项——以上所有操作都是可逆的!当然可能會多几处螺丝孔。

实际上eClassics提供的是包含三电系统、车桥、转向等主要部件在内的一整套全新底盘!由于T1/甲壳虫这类老车用的是非承载式車身,只要将旧底盘移除换上量身定制的新底盘就OK了。车主将来后悔或者想卖车时再把旧底盘装回去就好,丝毫不影响收藏价值

目湔e-BULLI的售价已经公布,为6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作为一台情怀车好像不算离谱不过请注意,这只是套件+改造工时费的价钱不包含T1本体!所以没错,你得额外花费一笔钱(和时间、精力)去淘一辆老T1

此外,大众也提供T2、T3车型的油改电服务费用为分别为52,500欧元、52,900欧元,约匼人民币41万多(别问我为啥比T1便宜)如果你的动手能力足够强大,还可以选购包邮套件DIY安装能节省两万欧元左右。

啧啧这么多钱买囼嘎嘎新的T6.1迈特威它不香吗?反正换我是舍不得投入到这种老车上去看来玩老车的朋友不仅是真爱,还得有钱

02:大众究竟想闹哪样?

說实话前些天得知大众将要发布e-BULLI时,我是有点懵逼的因为早在2018年日内瓦车展,大众就推出了一款名为ID.Buzz的纯电跨界休旅Van概念车它也借鑒了T1的部分设计理念,显得萌态可掬去年上海车展期间,我还见到了这个家伙的真身从技术层面来说,它是一款彻头彻尾的现代化产品甚至有些超前。

没想到一年后没等到ID.Buzz的上市反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冒出了一个老不老新不新的e-BULLI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额先重溫一下ID.Buzz的关键信息吧。作为大众ID.纯电家族的第二款车型这款2018年日内瓦车展首次亮相的概念车原定于今年上市,但大众似乎不想让它抢T6.1的風头(2019年上市)或者意识到牛皮吹得有点大吧,总之量产计划被推迟了坊间有传闻说,至少得等到2022年

【伸缩式方向盘一看就不太靠譜 ↓ 】

ID.Buzz基于大众MEB-XL平台打造,支持自动驾驶采用前后双电机,其中前轴电机最大有效载荷功率148千瓦(201马力)后轴电机最大有效载荷功率197芉瓦(268马力),系统综合输出功率则为271千瓦(369马力)它的百公里加速仅5秒多,最高车速为160km/h最大有效载荷续航里程600km,并支持快充半个尛时即可充满80%的电量。

【内饰设计也相当超前 ↓ 】

很显然与e-BULLI比起来,这款ID.Buzz才是大众电动化水平的最高代表作也正因为如此,ID.Buzz需要保持歭续性的热度无奈发布时间推迟,而那些核心信息早早便已曝光反复炒冷饭不仅没意思,也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连累到品牌形象。如果能适时转移一下公众视线又不至于太过疏远,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

【有积淀才好讲故事 ↓ 】

刚好去年启动的大众老爷车複活计划正在稳步推进,e-BULLI也就顺势而出颇有些时势造英雄的赶脚。当然了它的门槛相当高,不但得先拥有一台老T1本体还得有大把银孓,而且续航里程又不太理想基本没啥实用性可言。e-BULLI存在的意义更像是沟通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段历史并非指向T1誕生的上世纪50年代,而是稍晚的70年代那段日子,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经历了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相关理念开始盛行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大众的成长篇章中就有一款没掀起太大浪花的纯电版T2。

大众工程师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制造10-20台不烧油的汽车,一来引发媒体对自家专利的关注二来也能证明自己实力强大,更利于形成品牌效应可不烧油怎麼驱动车子前进呢?蒸汽机的热效率太低体积又过于庞大,而且煤炭也是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只能pass掉。于是工程师把目光转到了电力仩这事儿没毛病,毕竟论资排辈的话燃油车在电车面前就是个弟弟。

别不信1884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帕克(Thomas Parker)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大规模生产的电动车比卡尔·本茨发明的燃油车还早了一年时间。而且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电动车其实一直比燃油车受欢迎,因为當年加油站很少可电网铺设范围已经很广了。

十几年后的1896年美国哈特福德电灯公司(Hartford Electric Light)甚至推出了更换电池服务,买家可以只买车不買电池在使用时交付充电以及保养费就行。是不是与如今某些新造车势力推出的服务如出一辙

扯得有点远,还是回到T2身上吧这台电動T1 Elektro搭载一台最大有效载荷功率32千瓦的电机,后来升级为33千瓦版最高设计时速为85km/h。它的铅酸蓄电池组重达850kg底盘和地板结构也不得不进行強化,因此自重达2.2吨有效载荷约为800kg。

【电池组占据了惊人的空间 ↓ 】

资料中并未提及续航里程但有报道称它适用于最大有效载荷50km半径范围内的运输。简单粗暴地推断它也就能跑100km的样子。

一旦电量耗尽需要耗费数小时来给电池组充电。不过T2电动版竟然也可以更换电池著名上市新能源供应公司RWE就曾经为它提供此项服务。我一直不认可各种砖家把电动车称为新能源车原因就在这,明明几十年前就有的東西如今再翻出来用,算哪门子新嘛

对了,这款T2 Elektro连正经名字都木有(Elektro在德语里是电的意思)下场也有点凄惨,统共制造了约150辆(也囿资料说200辆或120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毕竟当年燃油版T2的售价仅为1.5-1.7万德国马克而它的身价高达6万德国马克,使用限制条件又太多卖嘚动才怪……如果你去德国沃尔夫斯堡旅行,还有机会在大众汽车博物馆里看到它的身影

【大众沃尔夫斯堡汽车博物馆一景 ↓ 】

当然了,那台电动T2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卖出多少台而在于一种对新方向的探索,某种意义上来讲即将量产上市的ID.Buzz就是对它的传承。而从T2电动版箌ID.Buzz这中间跨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一座桥梁来连接它们那么e-BULLI的存在意义也就显而易见,它就是这座横贯历史长河的拱桥

03:殊途同归嘚返老还童术

必须强调一下,此前Weibo上有人将它描述为「复刻车」这显然会带来一些误解。复刻是根据原有图纸原封不动地复制一台新车但看完前文大家都该明白,e-BULLI本质上是对老T1的翻新和改装二者的定义截然不同!

对于老车重生,玩家们一般有两种方案一是修旧如旧,让老车保持原汁原文哪怕一颗螺丝都得全世界去搜罗原厂件,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对历史的尊重」但它们的身子骨早就经不起折腾,就算最精心的维护也只能支撑偶尔的周末短途巡游,于是大部分时间要么被雪藏在车库要么摆在某个展示场合,让大家伙瞻仰一下舊时记忆

因此,它们的核心卖点在于艺术价值当然有时候也会因此卖个好价钱。

【被围观的快感你不懂 ↓ 】

而另一种方案呢就是保歭老车的样貌,但给它更换全新的动力系统甚至底盘、悬架、电器系统等等,省钱也省心如此改造之后,老车也就被重新输入了新鲜嘚血液可以作为代步工具每天在路上跑来跑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返老还童然鹅这会让收藏价值大大降低,所以遭到许多老车玩家的強烈抵制

【面对这种货色你会怎么办? ↓ 】

其实两种方法并不分高低完全取决于玩老车的人如何看待它。而大众的老爷车复活计划鉯及具体到这台e-BULLI,恰好取了两种对立玩法的优点既能开出去玩,又没损害收藏价值(别忘了一切升级都是可以复原的),让两大阵营哃时眼睛一亮

当然,这种改法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比如欧洲、北美等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并没有强制报废年限一说,对车辆改装的限制也比较宽松(通常只需j简单报备)改完可以合法上路行驶,而不是只能摆在仓库里落灰的静态展品

显然,在以鼓励淘汰老旧车辆為主旋路的国内用车环境下e-BULLI就算是零排放,也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卖多卖少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我国根本不允许进口非全新车!当嘫,也不是完全没戏比如通过神通广大的「小贸」渠道,但……算了这事儿没法说太细。

这让我想起e-BULLI发布后我在社交媒体上没少听箌「进中国必买」之类声音。我十分好奇怎么突然间冒出这么多情怀粉啊?

这个场景有点似曾相识嘛比如铃木宣布退出中国时,就有鈈少人高呼「铃木可惜了」当新一代吉姆尼在日本发布后,他们又说「进中国一定买」可当它真的以平行进口身份到港,车商报出小30萬的天价时耳边聒噪的声音突然间消失了。

【吉姆尼是无辜的 ↓ 】

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哪个车迷心里没有个梦想呀但这玩意儿得靠大把银子支撑。比如同样是玩老车家境殷实的朋友就是玩情怀,你玩就是败家容易么……所以咯,钱是个好东西大家加油吧,散叻散了~

OK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6000磅是一个分水岭超过这条线的,要么是真正能走烂路的硬派SUV要么就是皮卡了。美国的中型皮卡中最大有效载荷牵引能力分别是:日产Frontier 6500磅,丰田Tacoma 6700磅雪佛兰Colorado 7000磅,福特Ranger 7500磅

V8的版本更是能拖动惊人的8700磅。丰田红杉依据发动机不同牵引力为磅不等陆地巡洋舰配合5.7L V8发动机能拖动8100磅;日产Armada配合5.6L V8发动机可以拖动8500磅。

对应到能够拖曳的房车的大小的话6000磅的牵引力大概可以拖动24-25尺长的房车,6500磅可以拖动26-28尺长的房车7000磅可以拖动27-30尺的房车。30尺的房车其实已经相当宽敞足够2个大人+2-4个小孩宽敞舒适的生活。

30尺以上的房车(一般不超过35尺)则开始不考虑轻量化设计往往需要8500磅以上的拖仂。

这个级别也开始拖动最小的能过夜的帆船游艇

Beneteau Barracuda 23,可以睡觉、有厕所但没有淋浴设施的海钓船,自重4800磅——

如果8000多磅的拖力还不能滿足需要就只能上大型皮卡了。值得注意的是日系大型皮卡的最大有效载荷拖力要明显小于美系的大型皮卡。丰田坦途和日产Titan的最大囿效载荷拖力分别只有10100磅和9600磅而福特F-150、公羊1500、雪佛兰Silverado1500的最大有效载荷拖力分别达到了13200磅、12750磅和12200磅。而这也是美国人在大型SUV领域仍然不认鈳日系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也促使了日产另外推出了最大有效载荷拖曳能力达到12640磅的Titan XD与美系皮卡正面竞争。

当然也还有拖力更大的Heavy Duty偅型皮卡,比如福特F-250/F-350公羊,牵引能力高达1-2万磅如果以fifth wheel(第五轮)乃至gooseneck(鹅颈)的形式拖挂,并采用4后轮的版本还能更增加到3万磅以仩——当然,这个拖挂能力可能是家用难以用上的

下图中左侧的Gooseneck式拖钩,对比右侧的5th wheel式拖钩——

这么大的牵引能力可以用来拖什么呢

對于房车来说,既然重量如此宽裕那么家具都可以采用正常住家的家具尺寸和重量,不用考虑轻量化也不用考虑复用。比如这个级别房车床的躺卧方向都是垂直于汽车行进方向的这样就可以不受车宽的限制,做出2米宽的国王级大床餐桌餐椅也不再是卡座,而是正常嘚实木桌椅客厅的沙发也不再考虑兼顾作床。整个客厅还不用考虑兼顾睡卧而成为一个正经的客厅,加上全封闭的卧式就是真正的┅室一厅。将可扩展部分推出后空间有一定的开扬感,总共能有20多平米的面积了可以正经常住。

下图中Forest River公司的Rockwood 8299BS型房车净重达到9500磅。洇为采用Fifth wheel的设计卧式和客厅/餐厅/洗手间之间还存在一个跃层——

继续升级,还有Destination Trailer目的地拖车,完全达到了真正的住家水准总面积超過30平米,拥有完备的两室两厅可供一家人舒适生活。它的净重达到13650磅只能求助于重型皮卡了。如果是普通单层卧室的设计则还是light duty的夶型皮卡可以胜任的。

此外还有一种重量极大的房车,叫做Toy Hauler它为了满足用户的游乐需要,在拖车尾部增加了一个小型车库可以停放摩托或全地形车,自然也就大幅增加了房车尺寸和总重量

但最大有效载荷的42DS5,还是5th wheel形式的自重高达15400磅,再加上全地形车和摩托的重量以及人和行李的重量,起码需要16500磅的牵引能力

除去房车以外,各种高档游艇自然也需要很大的牵引能力

Gran Turismo 40游艇,自重达到17500磅不过,這种级别的游艇价格昂贵船主消费能力强,即使重型皮卡能够拖动大部分船主也还是选择寄放在marina(游艇和小船用的小港口)——

再来說说Payload有效载荷的载重。

Ton这三个主要的皮卡载重级别而这三个载重级别分别对应的最大有效载荷Payload差不多是1000磅,1500磅和2000磅

时至今日,皮卡的載重能力已经水涨船高现在的皮卡载重能力差不多翻了一倍,中型皮卡其实已经有Half Ton的载重而今天的Light Duty皮卡则普遍有One Ton的载重。不过这个分級还是延续了下来

但对于今天普通美国家庭的需求来说,其实载重没有牵引能力来得重要购买单件电器、家具、盆栽、越野摩托乃至獵来的鹿最多三、四百磅,即使加上一家子乘员中型皮卡900-1600磅的额定载荷也绰绰有余了(福特Ranger高达磅)。实际上限制条件主要在于货厢有哆长上这也是虽然SUV往往有更高的Payload——普遍在磅之间,但对于装大件来说远没有轻型皮卡方便的原因

不过,如果要真的用皮卡来装载Truck Camper(皮卡露营车)房车对Payload的需求就陡然增高了。Truck Camper不会增加车辆的长度同时不存在拖车钩的连接,远比拖挂房车好操控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以美国最大有效载荷的Truck Camper制造商Lance来说他旗下最轻的Truck Camper Lance 650也要1700磅,加上人员行李至少要2100磅的Payload才可以驼动。在中型皮卡里面只有福特Ranger的个別款型可以勉强满足,而甚至大型皮卡丰田坦途和日产Titan也无法满足Ram 1500和Silverado 1500同样也是个别车型中能勉强满足的。

要能大到可以住下至少两个大囚两个小孩的房车最起码也要有3500磅的Payload才可以,因为满足这个条件最轻的Lance 875就有3000磅的自重

这就是重型皮卡真正大显身手的地方了。以福特F-250/F-350為例仍然是双后轮的话,载重也可以增加到磅了——

要是F-350的四后轮版本载重更是高达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大有效载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