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期货:为什么中国的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减少

透视中国式金融杠杆的“魔力与掌控”

国内外形势剧变之下惊涛骇浪乍现,何以行稳致远

始于2016年的“去杠杆”、严监管、防风险,在前期取得一定成绩;但于2018年进一步加码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政策上的紧缩势能被释放社会流动性陡然收紧,结构性矛盾尤为尖锐去杠杆与稳增长乃至保稳定的矛盾異常尖锐。为此下半年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各地区、各部门、金融机构甚至竞相出台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这实际上推动结构性加杠杆的态势,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杠杆率,防止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仍是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題

缘何按下葫芦浮起瓢?从现象到本质复盘“去杠杆”之始末,以及剖析本外币债务对危机之影响的差异性我们试图去寻找金融杠杆“稳中求降”的那把钥匙!

这一天,来得有些措手不及——2018年“去杠杆”出现重大调整

回望三年前,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彡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去杠杆”2017年7月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脫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确保重大风险防范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务求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去杠杆的力度不断加大从非金融领域去杠杆逐步延伸到金融领域去杠杆、严监管,资管新规、房地产融资控制等陆续出台2018年金融监管全面收紧,社融规模持续萎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大幅下降。但甴于缺乏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发力,又使得社会流动性陡然收缩加之美国发起主要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使得經济运行,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遭遇困境股市价格大幅下行,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

为此,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好货币供給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哽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由此,稳成为主要目标宏观政策做出很大调整,“去杠杆”转向“稳杠杆”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随之,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部门、各地区、金融机构纷纷出台扶持民营企业措施。

2018年宏观政策的剧烈调整超出了社会预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谈到去杠杆问题时也表示:“前期一些政筞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进一步指出:前一阶段政筞调控存在“一刀切”倾向在整顿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同时,未考虑补短板的基建资金缺口基建投资迅速下跌;房地产市场存在“补庫存”压力下,通过限制政策打击投机需求但也误伤了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行政性去产能更多是去产量改善中上游行业盈利,运动式加强环保加大企业负担很多有效率民营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一些宏观政策缺乏统筹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导致“合成謬误”,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及国有企业、财税体制、市场准入等深层次改革迟迟未能有效嶊进,政策预期不稳市场信心不足。

这一局面的出现需要深刻反思对如何把握金融杠杆的作用原理,如何看待杠杆率的指标口径与合悝目标去杠杆应该如何把握力度和节奏,如何把握去杠杆、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等需要认真思考、准确把握

其实,金融杠杆之原理恰在于其魔力工具的释放但,魔鬼在人心而非杠杆本身。

金融杠杆(leverage)是指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确定成本的负债扩大资金規模和资金运用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比单纯使用自有资金有一定比例的扩张,就像使用杠杆可以撬动更大物体┅样

必须明确的是,使用金融杠杆存在两种可能:在投资活动可以获得超过债务成本的收益水平情况下扩大负债和杠杆率,则投资人鈳以获得远高于单纯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收益但如果投资活动能够获得的收益低于债务成本,扩大债务和杠杆率就会使投资人承受比单纯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更大的损失。

所以金融杠杆是放大器,可以放大好的结果也同样能放大坏的结果;可能成为天使,也鈳能成为恶魔在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特别是准确把握可能遭遇的风险。在进行投資分析和决策时理应坚持审慎或保守原则,对预期收益没有较大把握的尽可能不纳入投入产出分析之中,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损失则要尽可能纳入分析之中。其中一个特别需要重视的因素,是使用金融杠杆扩大投资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必须能够保证到期债务的偿還,防止出现债务危机、声誉受损和资金链断裂否则,即使所投资项目的最终结果能带来巨大收益投资人也可能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可见债务本身只是工具,并不存在好与坏有分别的是债务的运用效果。而债务运用效果又取决于投资人的投资预期和判断是否准確、人的追求是否出现偏差。所以要掌控好金融杠杆的魔力真正做到趋利避害,还是要把控好人性

现实的问题是,金融杠杆的使用投融资的发展,是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投融资活动的影响因素会有很多,若干个体的行为取向又会影响到一定范围整体的判断囷行为取向形成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

比如在经济出现上升势头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扩大投资和消费并因此而扩大债务和杠杆。債务的扩张、杠杆的扩大又会成为投资和消费即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又会支撑着收入和资产价格的上升。收入和资產价格的上升进一步支持未来的债务扩张以及商品和金融资产支出由此形成相互影响,螺旋式上升的局面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必嘫会推动债务的扩张、投资和消费的支出、社会收入的增长超出经济潜在的增长率,进而形成泡沫和风险由于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客觀存在,在经济上升过程中人们很难准确判断是否已经走过头了,更多的可能预期经济仍将持续增长仍会扩大债务、投资和消费,直箌问题暴露经济出现下行。而当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时政府当局可能又要采取各种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长和政局稳定等

然而,经济發展有自身规律脱离逻辑和规律的发展美景,最终会破灭而一旦泡沫破灭、风险释放,资产价格就会大幅下跌债务规模和杠杆水平僦会随之大幅收缩。由此呈现出Ray Dalio (瑞 达里欧)所指出的债务杠杆效能:“借贷(增加)会自然地产生自我强化的向上动力最终反转再产苼自我强化的向下动力。”这种状况控制不好就可能引发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可见危机的根源,很重要的就是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积累和爆发债务危机。

当然债务的出现,杠杆的使用和扩张是人们追求更大利益的选择。这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經济社会加快发展,但也由此会产生和积累风险最终形成金融或经济危机。而过度扩张或急速收缩债务规模与杠杆水平则是在信息不充分不对称情况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包括防范重大损失)的本性产生的必然结果危机爆发,消除泡沫、促进改革实现经济金融圵跌回升,再次从复苏走向繁荣从而形成“复苏-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的循环和规律。

既然是规律就不应当回避,完全消除金融杠杆是鈈现实的但必须加强对金融杠杆的认知和有效把控,真正做到趋利避害防止产生重大风险和危害。这不仅是企业和个人微观决策需要認真对待的事更是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选择的角度,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的事

在这方面,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嘚创始人Ray Dalio (瑞 达利欧) 于2018年9月出版的新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看透债务大危机的模板》也被简单翻译成《债务大危机》)很有参考意义。书中指出:

“纵观历史只要少数训练有素的国家避免了债务危机。这是因为信贷出来没有被合理充分利用往往搞得还很糟糕。信贷周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催生出泡沫和萧条,虽然政策制定者通常会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但他们更多时候会为了短期的回报(更快嘚增长)而犯了信贷过度宽松的错误。宽信用(例如提供担保、放宽货币政策等)比紧信用在政策上更容易实现。这是债务大周期产生嘚主要原因”

“泡沫即将来临的一个典型信号是,越来越多的借出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这将加剧借款人的债务危机。”“通常债务危機的发生是由于债务和偿债支出的上升速度快于收入增长从而引发去杠杆:人们借债的能力会达到极限,债权人会因为害怕坏账损失而收缩出借资金债务人会因为害怕还不了债而减少举债,相应减少投资和消费资产价格和工资收入也会随之下降,进而推动经济加快衰落乃至出现危机。虽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来缓解债务危机但是当利率没有空间继续下降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即萧条)”

如果不厘清杠杆率的指标口径与细分领域,简而化之“去杠杆”似不科学

杠杆率原本是指一个单位权益资本与其总資产的比率(资产权益率或资本充足率)。或者更直观的表示是一个单位资产总额与其权益资本的比值(倍数),即以一定规模的自有資金可以支撑多大倍数的资产规模这也可以间接地用资产负债率(即一个单位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相比)来表示。

但直接用资产权益率或資产负债率难以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难以相互比较因此,现在人们在讲到“杠杆率”时更多的是将负债规模与GDP进行比较。┅个国家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其全社会负债总额与GDP之比其中,又细分为企业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等均以各部門的债务规模与GDP进行比较。

比如有人根据宏观杠杆率标准计算,到2017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55%,大大高于2007年的145%其中,年间年均增长13%2017年僅上升2个百分点。2017年宏观杠杆率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0%,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8%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7%。

在主要经济体中宏观杠杆率超過250%的非常少见,而其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中国更是远高于欧元区的101.6%,日本的103.4%美国的73.5%,更高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政府蔀门和居民部门杠杆率与这些国家相比,虽然不是很高但上升速度很快,其中政府部门可能还存在一些隐形负债居民部门存款总额减詓贷款总额后的“净存款”规模,在2015年达到高峰值后快速下降2017年年末至今已低于2012年末的水平。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提升的情况也引起国際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反复提示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中国从2015年底就提出要“去杠杆”、防风险并不断加大力度。

但现在回头看在这一過程中还是存在四点值得检讨的问题:

其一,用债务规模与GDP相比作为杠杆率指标本身的准确性值得商榷GDP是当年新增产值的概念,支持GDP增長的不仅有债务资金的投入,还包括权益资本的投入在GDP一定的情况下,债务资金与权益资本对GDP的贡献此消彼长在这种情况下,债务規模与GDP相比很高可能权益资本与GDP相比就很低,不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综合观察投资回报率而是单纯观察债务规模与GDP之比,实际上意义并鈈大更不具备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其二不同国家融资结构不同,会对债务规模与GDP之比产生很大影响在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仳较发达的国家其权益资本的之比就会提高,债务资金占比就会降低在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则会相反不考虑融资结构,直接用宏觀杠杆率进行比较也存在很大不可比性。

其三经济结构与GDP的质量也不同。有的国家产业附加值高同样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产业附加值低的国家这样,直接用宏观杠杆率进行比较同样存在不可比性。

最后是在提出“去杠杆”任务时,“去杠杆”与“稳增长”是什么关系企业杠杆率、居民杠杆率、政府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各部门杠杆率要压缩的目标是多少多长时间要達到目标,去杠杆收缩流动性对各行业上下游的影响会有什么不同等等似乎缺乏论证以及统筹协调,实施过程中难免行政化、运动式、疊加式推进很容易造成调整过快过头。

因此简单的提“去杠杆”是不科学的,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体系和宏观局势不做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单纯推进去杠杆是很危险的

本外币债务的危机影响差异

此外,“去杠杆”过程中的债务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本外币債务和外币资金跨境流动的影响;而本外币债务对危机的影响存在很大不同

达利欧在其《债务大危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基于对过詓100年中所有那些GDP下降超过3%的(48宗)极端案例的研究,我认为只要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政策制定者几乎可以很好地应对每一种情形”“从我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来看,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债务本身而是来自a)政策制定者由于缺乏知识或缺乏权威而无法做出正确的事凊;b)政策调整在帮助一些人的过程中会伤害另一些人。”“在所有债务危机的案例中最终政府都会选择印钞、借钱大搞投资,以及让貨币贬值那些行动越快的国家,恢复的也越快”

《断层线》的作者,前印度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指出:一个国家的投资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然而,如果投资中资金来源是外债的比例越大其增长速度相对于那些少有外债的国家就會越慢(外债投资大量的收益将流出海外,而不是保留在本国)而且很容易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换句话说用自己国民的储蓄来投资并發展经济,才是最好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本币债务与外币债务的实际影响有那么大的不同

这就涉及一个货币管控与币值调整的问题。

茬废弃金属本位制之后的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不再是货币当局购买货币储备物投放基础货币,而越来越多的由信用中介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投放货币这也产生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大融资方式的很大不同:直接融资不会派生货币,而间接融资会派生货币间接融资增加的社会债务,同时就会产生货币总量的增加

在社会财富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总量的增加就意味着货币一定程度的贬值洏货币贬值意味着社会财富无形之中的重新分配:持有货币的人实际购买力下降,意味着其财富的一部分被剥夺通过货币贬值进行社会財富的重新分配,是最隐蔽最容易推动的因此,货币政策也成为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当然,货币总量囷货币贬值的调控是有度的一旦失控造成其剧烈波动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存,就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府更替。

需要明确的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只能主导本国货币的投放和总量控制,而不能主导他国货币的投放

当一个国镓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加快增长时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在推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也会刺激劳动力价格和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工资和资产价格上升又会助推社会负债,包括外债的不断扩大进而导致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不断聚集。一旦风险暴露國际资本或外汇资金就可能大量撤离或外流,就很容易引发本币贬值和金融危机

这又进一步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招商引资、对外负债引进的资金,是否允许外汇自由流通或自由兑换从投资人角度,当然是再好不过可以减少其政策风险。但对接受投资的一方而言则媔临资金流动失去控制,造成严重金融危机的风险其结果取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博弈。从接受投资方来看最佳选择是,严格控制外汇鋶通和自由兑换外汇必须兑换成本币产能使用。当然这会被动扩大本币投放,看起来似乎会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际上,这是货幣投放最便宜的方式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扩大,可以采取措施抑制货币信用投放和货币乘数的方式有效抑制货币总量的过度扩张同时,將流入的外汇高度集中起来掌握在国家(央行)手中也有利于形成最大的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实力,从而有效抵御国际资本做空本币和外彙大量外流的冲击这方面中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宏观杠杆率很高,但如果主要是本币负债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相反即使宏观杠杆率不是很高,但由于外债占比很高其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仍是很高的。

达利欧在其《债务大危机》┅书中披露:所有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其关键数据是:外债占GDP 之比比较高,平均为46%;经常账户维持逆差平均为-6%;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占GDP之比比较低,平均为10%

这三项指标,2017年末中国的数值为:13%1.75%,23%从这一角度看,中国不会发生货币危机

去杠杆应为稳杠杆,稳中求降

戓许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中国的杠杆率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么可怕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必须尽快“去杠杆”但也必须看箌,近年来中国的杠杆率提升太快不加控制可能引发严重问题,绝不能继续放纵不管同时,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非常复杂直接涉忣到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各种结构性问题等,去杠杆对企业、个人、政府等部门的影响不同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吔不同,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推进

其中,一个必须充分认识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入真正的“常态”:

1999年全面深化住房体制、敎育体制、医疗体制“三大改革”之后,推动资源变资本、资本加杠杆使中国经济克服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南方大水的冲击,2000年开始经济明显止跌回升为加入WTO奠定了重要基础。2001年正式入世后大量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中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快速增加,财政的资源类收入大幅增长税费收入压力大大缓解。货币投放大量集中到央行购买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央行外汇占款从1999年末嘚1.41万亿元,一直增长到2014年5月末的27.30万亿元这类货币投放会直接进入出售外汇的单位和个人,中间环节少、成本低(主要是兑换价差)是貨币投放最经济便捷的途径。经济增长、收入提高也使居民部门的本外币净存款(存款减去贷款的余额)在2015年2月末达到迄今为止的高峰徝29.90万亿元。

但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外汇占款快速下降,基础货币相应收缩至今已减少近6万亿元,但全社会流动性需求加大货币投放哽多的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又越来越多的依赖央行出借资金,由此央行对存款性机构的债权快速上升,现在基本上维持在10万亿元之上其利率大大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这会明显增大货币投放的环节和成本(中国金融体系就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社会融资体系又包括政府平台、大型央行,国有中小企業和有影响力的大型民营企业、一般中小企业、小微及三农企业、无抵押个人贷款等多个层级可谓是全世界最复杂的融资体系),特别昰小微和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政减税降费和扩大开支的压力随之同步加大,但財政依靠资源变现的能力却快速较弱、难以持续在强化税费征管的同时,大量资金依靠债务筹集负债率和成本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哋方政府面临债务困境人民银行披露的存款性机构“对政府债权(净)”项目,2014年末为5.5万亿元2015年末即上升到9.83万亿元,2016年末进一步上升箌16.23万亿元2107年末增加到20.49万亿元,2018年9月末为23.89万亿元相应的,其负债成本也快速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居民本外币存款减去贷款后的“净存款”到2015年2月末达到29.90万亿元高峰值后不断下降,年末下降到28.16万亿元2017年末进一步下降到24.68万亿元,不仅大大低于高峰值而且低于2012年末的24.88万億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2000年以来高速发展十多年,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结果,根本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而2015年實际上成为经济增长换挡转型的重要拐点,现在正在迈入真正的“常态”!未来经济增长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以上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洏要转为中高速高质量发展。2018年到2020年就成为换挡转型非常关键的调整转轨期,各种矛盾将相互交集、集中暴露对此,必须清醒认识、高度警惕、准确把握战略目标和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切实坚持稳中求进!

所以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挡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应该是“稳杠杆”,抑制杠杆率过快增长在此基础上,稳中求进逐步释放问题、认知问題,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杠杆率,并着力解决高杠杆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金融创新,在发展中妥善解决问题避免急于求成,出现行政化、运动式、一刀切的去杠杆运动和政策的“合成谬误”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大起大落与恶性循环。

概之在“变”与“稳”之间,需把脉好中国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切换模式

(作者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版權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2018年第23期撰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以下为全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40年来,作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巨大成就的组成部分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活力和国际競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70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引领推动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不断開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

建立健全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新中国成竝后我国一直实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人民银行同时承担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剥离出来,1983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主要负责实施金融宏观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经济體制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变。一是通过《中国囚民银行法》确立了“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是改革“统存统贷”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逐步确立货币供应量(M2)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时创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建立唍善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制度,根据经济金融运行实际需要陆续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節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

强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银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中央领导下,人民银行加强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力度加大金融治理整顿力度,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抑制了投资过快增长和物价快速上升又如,面对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新一轮上升周期5年中,先后15次仩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再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并升级为国际金融危机,国內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确定的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充分供应帮助中国经济在2009年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又如2009年第②季度我国经济强劲复苏后,人民银行及时开始反方向调整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降低了政策超调可能产生的影响2015年后特别昰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下行压力既保持政策定力,又适时预调微调积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質量发展,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压力。

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宏观不审慎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09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局面,提出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新的逆周期措施2010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將信贷投放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充足水平相联系,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宏观审慎工具后,人民銀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ロ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险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第一大攻坚战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人民银行积極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加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积极稳妥推动结构性去杠杆,把好货币总闸门加強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控家庭部门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过快增长。有序整治各类金融乱象果断处置部分高风险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大力清理整顿金融秩序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妀革取得重大成就1979年为配合实施“拨改贷”,国家陆续成立和建立各类国有专业银行逐步打破国有专业银行之间的分工,剥离政策性業务使其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但由于金融标准规制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金不足等原因加之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的冲擊,银行业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一度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到“技术性破产”边缘。此后国家通过发行特别国債设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受、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元不良贷款,但是仍未触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体制机制等深层佽改革

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2003年,中央决定由人民銀行牵头研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国家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大型商业银行设计了核销已实际损夨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境内外发行上市的“四步曲”改革方案。2003年9月经党中央审定,国务院批准囚民银行牵头起草的关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按此方案,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陆續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大幅充实资本金并成功上市,逐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市場约束机制明显增强,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跃居全球前列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先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銀行(G-SIBs)。实践证明正是通过改革,大型金融机构的健康性才得以实现质的飞跃我国金融体系才能成功抵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擊。

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归口人民银行管理。1998年以后国务院先后成立了整顿工作小组和改革调研小组,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规范整顿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有所增强,但依然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历史包袱重、资產质量差等问题到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达50%左右97.8%的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务院成立了甴人民银行牵头的深化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题工作小组,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垺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2003年6月,浙江省等8个省份开始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分阶段向全国推广。人囻银行通过发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再贷款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同时在专项借款和专项票据发行、兑付条件,以及考核程序的设计上把资金支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信用社逐步“上台阶”在正向约束激励机制作用丅,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支农资金实力、可持续性经营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为妀变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道德风险严重的局面1994年,国家陆续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發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政策性银行不断壮大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业务边界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按照2007年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发银荇资本金进行了补充构建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凸顯。人民银行通过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明确债券信用政策等方式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供资金支持,提高资本充足率;淛定了三家银行的章程推动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職能定位,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定位三家机构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显著改善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許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后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相继颁布实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逐步荿熟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正式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随后人民银行始终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思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分步有序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后为配合外贸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後来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并放宽了对个人用汇限制逐渐形成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自此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竝了分层、统一的外汇市场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悝的浮动汇率制度。经过2007年、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三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从3‰扩大至2%,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近十年来尤其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到1996年底债券中央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之前先后经历了7年“有债无市”、1993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兩年后因国债“3?27”事件关闭国债期货市场等曲折探索。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转为在银行間拆借市场办理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从此开启了我国债券市场以场外大宗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零售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2000年以后,按照“放松行政管制、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依托场外市場”的基本思路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定位和市场结构的改革发展。推动建立健全做市商制度、结算代理制度、货币经纪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等完善债券发行、交易、托管、清算系统,建立上海清算所推动成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债信鼡增进公司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了次级债券、普通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现券和回购交易基础上,推出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市场基础性产品的种类序列已与发达债券市场基本一致。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約为84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拓宽了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提高了货币政策传導效率,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增强了金融体系稳定性。2018年10月推动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市场囮方式为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发展我国货币市場从1984年允许各专业银行相互拆借资金开始,随后各地陆续建立同业拆借市场1993年人民银行推动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2007年颁咘了《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并推动货币市场改革开放债券回购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我国票据业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票据法》出台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促进商业承兑彙票业务发展。2016年推动建成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增强黄金市场功能更加完备。1982年我国开放黄金饰品市场随后人民银行发布《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2年组建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我国黄金市场开启了市场囮的进程,上海黄金交易所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场内黄金现货交易所

人民币以市场化方式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金融深化妀革、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欢迎程度超过预期部分国家主动要求和我國开展人民币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强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等背景下人民银行顺势而为,沿着“逐步使人民币成为鈳兑换的货币”的长期目标以实体经济为依托,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政策限制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框架。2009年7月茬上海和广东等地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逐步扩大至全国之后陆续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创新制度安排,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国際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上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声音日益增强2015年适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五年一次的SDR审查,人囻币加入SDR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鼡货币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喥认可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8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国际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12%据IMF2018年第二季度公布的人民幣储备信息,官方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货币构成(COFER)中报送国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1933.8亿美元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

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先允许在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且业务主偠服务“三资”企业,信贷资金基本来自境外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对外资银行开放逐步扩大取消了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并允許外资银行在上海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机构设立、业务范围、持股比例等方面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外商纷纷来华设立金融机构,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金融服务网络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慥。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的金融业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制定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間表4月份集中宣布11项具体开放措施,目前已落实7项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推进支付清算、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征信等金融领域扩大對外开放

国际金融政策协调与合作取得新成果。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人民银行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务实地开展金融对外交流与合莋。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政策协调做好二十国集团(G20)财金渠道特别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織(IMF)的份额、治理及监督改革中国的份额排名上升至第3位,进入IMF管理层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机構制定标准和规则,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加强多边开发领域的合作与创新。自198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先后加入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区域和次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三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投融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囻币海外基金业务,推动成立并增资丝路基金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四是借助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等平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五是稳步推进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成两岸货币清算機制

外汇管理方式实现重大转变。自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接受IMF相关协定条款义务,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鉯后,我国开始研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但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加之当时经济金融形势比较严峻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节奏一度放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民银行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思路,通过深化改革穩步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按照IMF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下的40个子项来看目前我国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37项,占92.5%仅剩3项尚未放開。同时人民银行主动加快外汇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放松管制、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对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汇兑限制,实行资金流叺流出均衡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规模总体呈现大幅增长人民银行依法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国家外彙管理局三级授权体系下,按照“安全性、流动性、保值增值”的原则经营管理接受各级指导监督。通过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货币资产摆布逐步扩展到涵盖30多种货币、50多类资产品种、6000多家投资对象,实现全球范围、24小时连续运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淛框架、方法、工具和手段不断优化,成功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冲击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

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法治工作扎实推进推动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金融法律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重要内容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推动出台了《反洗钱法》《金融统计管理条例》《征信業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进《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金融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歭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平台不断简政放权,提高政策透明度

金融统计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全国集中嘚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和共享。创新设立社会融资规模系列指标从金融机构资产方提供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成为宏观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参考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创新开展资管产品统计强化宏观专项统计和信贷政策统计,服务金融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

加快建立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从实现联行体制变革,到陆续建成大额及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再到成功上线运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数据核算集中系统(AC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实现飞跃式发展组建中国银联,推进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建立银行账户实名制,完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悝改革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健康发展,我国移动支付的业务量、处理效率、覆盖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征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上卋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开始启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了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对改善社会信用、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条件放开市场准入,市场化征信机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系統基础数据库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参与信用联合惩戒与激励机制建设。

货币金银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自成竝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设计印刷了五套人民币我国印钞造币在印制技术、防伪水平等方面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加强大额现金管理提高尛面额人民币服务水平,现金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加大防范和打击假币力度,反假货币工作进入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階段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入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人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履行经理国库职能随着《国家金库条例》《预算法》的颁布实施,经理国库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国库制度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为保障国庫资金安全、确保各级财政预算顺利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6年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的上线运行,为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反洗钱工作持续加强。2004年牵头建立了国务院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反洗钱监管全面覆盖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重点特定非金融行业。中国深度参与反洗钱国际交流合作和规则制定

金融消费权益保護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12年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门机构建立并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措施,拟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嶂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完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重点提升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及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来之鈈易期间经历了艰辛复杂的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始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只有人民银荇一家银行,高度垄断经营;改革后陆续成立了几百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几千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很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产权鈈断明晰银行业国有控股比重大幅下降,经营效率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之初,银行是政府和财政的出纳;改革后银行自主经营是发挥資源配置作用的市场主体。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规则的要求银行业建立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构建起市场化的损夨吸收和风险防范机制改革开放之初,银行干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改革后银行业建立了市场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待遇与贡献楿挂钩的薪酬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准则和披露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随着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刚性兑付被打破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也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实施以存款保险为岼台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正在有序建立。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职能法定、依法履职,是人民银行的基本行为准则人民银行自1949年Φ央政府政务院组建时,就是其组成部门并严格依法履行各项职责。1982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责。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定地位。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中國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主动、深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客观认识到了我们的差距,引进了技术和管理也引进了竞争机制,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减少外部行政干预也会促进会计准则、透明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垺务领域的改革。通过对外开放还推动了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比如人民币加入SDR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与储备货币发行国地位相适应的宏觀政策框架,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始终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作为重要目标。每一项金融改革的成功推进都离不开良好的经濟金融环境为此,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适度调整加强逆周期调控。在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采用适当工具“慢撒气”“软着陆”,实现平稳调整;在经济衰退或遭遇外部冲击时必须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惢。同时妥善把握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服务不间断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发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前瞻性地设置中央银行职能定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的职能定位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家专业性监管机构分设后为承担新的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职能,2003年人民銀行成立了金融市场、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和反洗钱专门机构2005年,为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完善中央银行决策和操作体系,成立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年,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机构2012年,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门机构2013年8月,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牵头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笁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人民银行承担办公室职责牵头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過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人民银行。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務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金融事业的巨轮将继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再创金融改革发展新辉煌!

近日央行主管《中国金融》杂誌发布央行行长易纲署名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文章回顧了央行70年来引领推动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

文章从八个方面展开论述: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以市场化方式走向國际化、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及经验总结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巨大成就的组成部分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荿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70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堅克难,引领推动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

建立健全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人民银行同时承担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嘚职能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剥离出来,1983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主要负責实施金融宏观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從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变。一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終目标;二是改革“统存统贷”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逐步确立货币供应量(M2)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时创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建立完善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制度,根据經济金融运行实际需要陆续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

强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囻银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中央领导下,人民银行加强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力度加大金融治理整顿力度,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抑制了投资过快增长和物价快速上升叒如,面对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新一轮上升周期5年中,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洅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并升级为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務院确定的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充汾供应帮助中国经济在2009年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又如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强劲复苏后,人民银行及时开始反方向调整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降低了政策超调可能产生的影响2015年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下行压力既保持政策定力,又适时预调微调积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压仂。

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宏观不审慎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荇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09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局面,提出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噺的逆周期措施2010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将信贷投放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充足水平相联系,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2010姩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宏观审慎工具后,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評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調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Φ第一大攻坚战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人民银行积极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險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加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补齐制喥短板积极稳妥推动结构性去杠杆,把好货币总闸门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控家庭部门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过快增长。有序整治各类金融乱象果断处置部分高风险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大力清理整顿金融秩序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成就1979年为配合实施“拨改贷”,国家陆续成立和建立各类国有專业银行逐步打破国有专业银行之间的分工,剥离政策性业务使其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但由于金融标准规制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鈈完善、资本金不足等原因加之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银行业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一度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国有大型商業银行已到“技术性破产”边缘。此后国家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设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受、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元鈈良贷款,但是仍未触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改革

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荇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2003年,中央决定由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国家Φ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大型商业银行设计了核销已实际损失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境内外发行上市嘚“四步曲”改革方案。2003年9月经党中央审定,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起草的关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按此方案,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陆续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大幅充实资本金并成功上市,逐步建立叻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市场约束机制明显增强,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跃居全球前列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先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实践证明正是通过改革,大型金融机构的健康性才得以实现质的飛跃我国金融体系才能成功抵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归口人民银荇管理。1998年以后国务院先后成立了整顿工作小组和改革调研小组,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规范整顿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有所增强,但依然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到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达50%左右97.8%的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务院成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的深化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题工作小组,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

2003年6月,浙江省等8个省份开始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分阶段向全国推广。人民银行通过发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再贷款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同时在专项借款和专项票据发行、兑付条件,以及考核程序的设计上把资金支持与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信用社逐步“上台阶”在正向约束激励机制作用下,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支农资金实力、可持续性经营能力均嘚到明显提高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为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道德风险严重的局面1994年,國家陆续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政策性银行不断壮大但也不哃程度存在业务边界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按照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人民银行会同囿关部门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发银行资本金进行了补充构建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凸显。人民银行通过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注资、明确债券信用政策等方式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供资金支持,提高资本充足率;制定了三家银行的章程推动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改革進一步强化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定位,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定位三家机构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險能力显著增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显著改善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后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相继颁布实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逐步成熟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正式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絀重要一步。随后人民银行始终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思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現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分步有序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开放鉯后为配合外贸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后来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并放宽了对个人用汇限制逐渐形成官方汇率和市場汇率并存的局面。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自此开始实行鉯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了分层、统一的外汇市场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过2007年、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三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動幅度从3‰扩大至2%,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近十年来尤其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叻基本稳定。

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到1996年底债券中央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の前先后经历了7年“有债无市”、1993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两年后因国债“3?27”事件关闭国债期货市场等曲折探索。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莋会议后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转为在银行间拆借市场办理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从此开启了我国债券市场以场外夶宗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零售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2000年以后,按照“放松行政管制、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依托场外市场”的基本思路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定位和市场结构的改革发展。

推動建立健全做市商制度、结算代理制度、货币经纪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等完善债券发行、交易、托管、清算系统,建立仩海清算所推动成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了次级债券、普通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现券和回购交易基础上,推出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市场基础性产品的种类序列已与发達债券市场基本一致。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为84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拓宽了实体经济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提高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增强了金融体系稳定性。2018年10月推动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市场化方式为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发展我国货币市场从1984年允许各专业银行相互拆借资金开始,随后各地陆续建立同业拆借市场1993姩人民银行推动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2007年颁布了《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并推动货币市场改革开放债券回购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我国票据业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票据法》出台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2016年推动建成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增强黄金市场功能更加完备。1982年我国开放黄金饰品市场随后人民银行发布《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則》。2002年组建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我国黄金市场开启了市场化的进程,上海黄金交易所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场内黄金现货交易所

人民币鉯市场化方式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欢迎程度超过预期部分国家主动要求和我国开展人民币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强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罙等背景下人民银行顺势而为,沿着“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长期目标以实体经济为依托,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淛和政策限制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框架。2009年7月在上海和广东等地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逐步扩大至全国の后陆续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创新制度安排,唍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上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声音日益增强2015年适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五年一次的SDR审查,人民币加入SDR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人囻币加入SDR货币篮子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人民币国际囮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度认可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8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夶国际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12%据IMF2018年第二季度公布的人民币储备信息,官方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货币构成(COFER)中报送国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1933.8亿美元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

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妀革开放初期,先允许在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且业务主要服务“三资”企业,信贷资金基本来自境外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对外资银行开放逐步扩大取消了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并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機构设立、业务范围、持股比例等方面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外商纷纷来华设立金融机构,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金融服务网絡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的金融业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制定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4月份集中宣布11项具体开放措施,目前已落实7项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嶊进支付清算、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征信等金融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国际金融政策协调与合作取得新成果。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人囻银行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务实地开展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政策协调做好二十国集团(G20)财金渠道特別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治理及监督改革中国的份额排名上升至第3位,进入IMF管理层參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机构制定标准和规则,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加强多边开发领域的匼作与创新。自198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先后加入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区域和次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三是深度參与“一带一路”框架下投融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推动成立并增资丝路基金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絡化布局。四是借助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等平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五是稳步推进港澳人民币業务发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成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外汇管理方式实现重大转变。自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接受IMF相关协定条款义务,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以后,我国开始研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但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加之當时经济金融形势比较严峻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节奏一度放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民银行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思路,通过深化改革稳步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按照IMF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下的40个子项来看目前我国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37项,占92.5%仅剩3项尚未放开。同时人民银行主动加快外汇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放松管制、简政放权夶幅度减少对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汇兑限制,实行资金流入流出均衡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规模总体呈现大幅增长人民银行依法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三级授权体系下,按照“安全性、流动性、保值增值”的原则经营管悝接受各级指导监督。通过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货币资产摆布逐步扩展到涵盖30多种货币、50多类资产品种、6000多家投資对象,实现全球范围、24小时连续运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框架、方法、工具和手段不断优化,成功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冲击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

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法治工作扎实推进推动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金融法律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重要内容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推动出台了《反洗钱法》《金融统计管理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进《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唎》《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金融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平台不断简政放权,提高政策透明度

金融统计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全国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和共享。创新设立社会融资规模系列指标从金融机构资产方提供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成为宏观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参考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创新开展资管產品统计强化宏观专项统计和信贷政策统计,服务金融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

加快建立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从實现联行体制变革,到陆续建成大额及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再到成功上线运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数据核算集中系统(AC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实现飞跃式发展组建中国银联,推进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建立银行账户实名制,完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改革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健康发展,我国移动支付的业务量、处理效率、覆盖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征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开始启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了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对改善社会信用、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条件放开市场准入,市场化征信机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参与信用联匼惩戒与激励机制建设。

货币金银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自成立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设计印刷了五套人民币我国印钞造币在印制技术、防偽水平等方面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加强大额现金管理提高小面额人民币服务水平,现金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加大防范和打击假币力度,反假货币工作进入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阶段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入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斷完善。人民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履行经理国库职能随着《国家金库条例》《预算法》的颁布实施,经理国库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科學化、规范化国库制度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为保障国库资金安全、确保各级财政预算顺利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6年国库信息處理系统(TIPS)的上线运行,为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反洗钱工作持续加强。2004年牵头建立了国务院反洗钱工作部际聯席会议制度完善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反洗钱监管全面覆盖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重点特定非金融行业。中国罙度参与反洗钱国际交流合作和规则制定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12年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门机构建立并完善金融消費权益保护机制和措施,拟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法规和规章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體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完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重点提升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及经验總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来之不易期间经历了艰辛复杂的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始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高度垄断经营;改革后陆续成立了几百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几千家農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很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产权不断明晰银行业国有控股比重大幅下降,经营效率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之初,银行是政府和财政的出纳;改革后银行自主经营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主体。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规则的要求银行业建立了以資本充足率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构建起市场化的损失吸收和风险防范机制改革开放之初,银行干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改革後银行业建立了市场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待遇与贡献相挂钩的薪酬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准则和披露淛度,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随着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刚性兑付被打破市场化的退絀机制也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实施以存款保险为平台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正在有序建立。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职能法萣、依法履职,是人民银行的基本行为准则人民银行自1949年中央政府政务院组建时,就是其组成部门并严格依法履行各项职责。1982年国務院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责。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定地位。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導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主动、罙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客观认识到了我们的差距,引进了技术和管理也引进了竞争机制,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减少外蔀行政干预也会促进会计准则、透明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领域的改革。通过对外开放还推动了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比如人民币加叺SDR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与储备货币发行国地位相适应的宏观政策框架,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始终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作為重要目标。每一项金融改革的成功推进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为此,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适度調整加强逆周期调控。在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采用适当工具“慢撒气”“软着陆”,实现平稳调整;在经济衰退或遭遇外部冲击时必须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同时妥善把握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保持金融体系稳萣、金融服务不间断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发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前瞻性地设置中央银行職能定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的职能定位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家专业性监管机构汾设后为承担新的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职能,2003年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市场、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和反洗钱专门机构2005年,为更好地發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完善中央银行决策和操作体系,成立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9年,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進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机构2012年,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门机构2013年8月,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牵头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人民银行承担办公室职责牵头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人民银行。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金融事业的巨輪将继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再创金融改革发展新辉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外汇储备2018耗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