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武器装备时英军有没有大量装备半自动和自动武器

为什么日本在二战时期没有装备自动步枪?_百度知道
为什么日本在二战时期没有装备自动步枪?
打过CS和使命召唤的都知道,用步枪跟AK47之类的玩意对着干基本就是找死。日本二战时候海空军那么强大,为什么不花点资源给陆军配备这么渣的武器?难道子弹和枪比人还贵?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么说吧,武器也充满着岛国科技的影子。这一切导致了日本没有研发自动型步兵武器,也就能和中越对打。还有一方面就是作战方针的僵版,只需要足够准就行了,而塔修长的枪身也级利于白刃战。最后就是战略问题了,人本过于重视海空军发展而忽视陆军科技的发展,大部分海空军武器与战术可以与西方强国一争高下,战术思想更是想法军一样关注阵地战,而阵地战根据一战的经验是不需要单兵科技的连续性的,大陆军却充满僵硬与死板,日本陆军及推崇远距离枪战和白刃战,虽说38式步枪连续射击(也就是压制力)不好,但是准头很好,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众所周知日本的陆军科技一向落后于美苏德,譬如97中坦
成本高,射程近,技术不先进,威力小
整个二战都没有真正的自动步枪。美军的M1伽德兰步枪也只是半自动步枪。
好像有德国人的stg44
没资源。不过日本有冲锋枪,,,你应该是说自动武器吧。。。那日制百式冲锋枪算么。。。后期有,小规模列装。。。。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日本陆军认为一发子弹就可以干掉敌人,,,那何必花一百发呢。。。。
它的资源支撑不了自动武器的消耗 100发步枪弹可以支撑一天的消耗 冲锋枪几梭子就没了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自动步枪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战日军的奇葩冲锋枪:看完照片整个人都不好了(图)|奇葩|冲锋枪|武器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二战日军的奇葩冲锋枪:看完照片整个人都不好了(图)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轻武器极为拙劣,例如6.5毫米的三八式步枪,漏斗供弹的歪把子机枪,顽固使用气冷的哈凯斯92式重机枪,被称为二战中最糟糕的重机枪。嗯,还有王八盒子手枪,颜值和萌指数都出人意料,一支用来自杀都不合格的手铳。
  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步枪吃尽了甜头,出现了很多神枪手。日本人普遍认为单发栓动步枪是未来步兵作战的主力武器。这时也有人曾提议过刚刚面世的火力猛烈的冲锋枪,但日本高层认为,百发百中的单发步枪要比百发一中的冲锋枪好用的多,因此冲锋枪被日军长期否决。
  因为日军相当注重精确射击训练,士兵的单兵战术能力强,抗日战争前期又因为日军节节胜利,过于自大,认为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掷弹筒等步兵武器组合,是全世界最先进、最有日本特色、最适合日军作战的,无须任何改变。
  不过,日军在步兵支援火力领域却有几样相当不错的武器,那就是掷弹筒和92式步兵炮,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分队最基层的支援火力,重要性甚至超过步枪。92式步兵炮的重量只有200公斤,三个人背着走。其设计思想甚至影响了一整代中国兵工专家。
  一直到战争后期,很多日军倒在美国密密麻麻的半自动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弹雨下,才认识到了自动枪械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上述心理,日本在发展速射武器尤其是冲锋枪的事业上十分漫不经心,设计了很多具有日本特色的拍脑门式的奇葩冲锋枪型号。
  冲锋枪在当时的日军属于非制式装备,但如果就此说日军从未考虑冲锋枪,那就不太准确了。日军很早就开始注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研究。二战日军的建军指导方针来源于对于一战的考察。MP18在一战末期的惊艳表现自然得到日本军方的重视,日本冲锋枪的研制始于1920年,这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相当早的。1927年日军研制出一款试作型冲锋枪。该枪口径为8毫米(南部手枪弹),使用弹匣或弹鼓,很像是美国汤姆逊冲锋枪。
  在1932年,日军发现国军的中央军以及地方民团装备的汤姆逊和MP18等冲锋枪火力非常强劲,近战具有优势,于是研究并推出了二式冲锋枪。该枪被日军称为精度最高的冲锋枪,但对于日军来说,仍然浪费子弹,并且安全性不足。
  至1935年,日本开发的冲锋枪型号包括“南部式机关短铳一号”、“南部式机关短铳二号”、“试制一型机关短铳”和“试制二型机关短铳”共4个型号。
  这种情况到百式冲锋枪面世才得到一丝好转。1940年,日军根据德国mp34冲锋枪,设计出百式冲锋枪,早期型有独立的刺刀杆,伞兵型采用了折叠枪托,后期型设置为枪口刺刀装置。
  百式冲锋枪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唯一量产的冲锋枪,不过产量也不多,大约一万支多一点。该枪长900毫米,重约4公斤,使用8毫米口径子弹,最大射程600米,弹匣容量30发,最大射速能够达到800发/分钟。现代测评表明,百式冲锋枪的射击精度在二战冲锋枪当中也是靠前的。按说这性能也算是不错的了,可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没有保险。在行军打仗时,一把没有保险的枪是非常危险的,磕着碰着都会走火。很可能你晚上刚躺下就被身边战友的走火的百式冲锋枪给打成了筛子。而且这枪还极容易卡壳,曾经出现过打30发子弹卡了6次的情况,平均5发就要卡一次,这在战场上还怎么打?
  日本多数冲锋枪的造型很奇葩,看完这些照片,整个人都不好了。。。。。
  日本冲锋枪的拙劣,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研发思路始终有问题。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冲锋枪是大规模生产的武器,各国都拼命降低冲锋枪的成本,务求武器简单实惠。例如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是为大规模战争设计的,制造起来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枪造价仅仅9美元,因其简陋无比,全枪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一根枪管,被起了个“管子工”的绰号。
  而日本人则总是试图强调冲锋枪的射击精度和远射性能。在1935年开发“南部式机关短铳一号”时,就要求该枪能够杀伤700米处身着厚实呢子大衣的苏军。而“试制二型机关短铳”也要求有效射程达到500米。百式冲锋枪虽然实际有效射程仅120米,但是却装着一个1500米的表尺,简直丧病。
  日本人对冲锋枪有不切实际的战术要求。他们希望冲锋枪能够部分替代机枪的作用,所以他们给百式冲锋枪还加上了两脚架,以及刺刀(反正本子连机枪上都有刺刀座)来说,这两样附件是百式冲锋枪上最奇葩的设计,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对冲锋枪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短机关枪”上,并没有认识到冲锋枪是一种突击兵器。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日本冲锋枪变成了一种加工精细、成本高昂的武器。这和冲锋枪在二战中的定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正因为如此,在其他国家一打仗就大量制造冲锋枪的时候,日本反而是一打仗就搁置冲锋枪。
  当然,近千万支半自动自动枪械,其弹药的消耗也是极为可观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每年在步兵武器枪弹一项上,就要消耗60亿发枪弹。
  二战期间,苏军的各种自动枪械,其数量之多,只能用这一个词儿来形容:泛滥到人手一支。
  相比之下,1941年日军枪弹生产达到了顶点,当年生产子弹4.9亿发,这个生产量只有苏军每年60亿发消耗量的十二分之一,更何况此后几年日本枪弹年产更是连年下挫。从1941年开始,日军弹药已经做不到足额供给了。
  日本的枪械生产也不足,到了1941年敌,日军的步枪生产量居然满足不了陆军自己的需要,短缺了44万支步枪。
  有很多人提到资源消耗的问题,其实这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相对于石油能源,以及铝稀有金属来说,日本生产弹药所消耗的资源还不至于扣到这个程度上。
  造成上述劣势的原因,并不是日本极端缺乏铜铁等金属物资,而是日本对降低轻武器和弹药生产成本的认识不足。二战开始以后,美英苏德等军事强国纷纷采用新技术,力图降低步兵武器和弹药的成本,而且收效显著。轻武器生产经历了一次革命性变革。以冲压工艺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加工技术被引入枪械生产,大幅度提高了枪械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MG42通用机枪的造价只有马克沁重机枪的五分之一,一支MP40冲锋枪的造价只有20美元。而日本的百式冲锋枪造价高达200美元。
  图片:日军一个标准的小分队(班),除轻机枪组之外,全队皆无自动火器。
  工业与后勤的局限性使日军不可能大量装备自动枪械。步兵火力的不足促使日军转向以“精神力量”克敌制胜,也就是“端着刺刀冲上去”。日军的这种顽固心理,诞生了好多种保守固执愚蠢的轻武器, 用东北话讲,就是又熊又不老实。(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武器之谜:二战中日军为何没有装备冲锋枪?
来源:人民网
日军百式冲锋枪。
  热播连续剧《借枪》的主要情节是中共地下特工借歪把子机枪刺杀日本军官的故事。38大盖、大正11式歪把子机枪在剧中不断出现。为何日军没有冲锋枪呢?
  在二战中几乎所有交战国的军队都装备了冲锋枪,而且很多枪堪称为经典名枪,如:德国的MP―38/41型、英国的斯登式、美国的汤普森、苏联的PPS冲锋枪等等。中国军队只有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才有少量的装备,而且均为英、美提供。而日本军队却没有将这一重要武器大规模装备部队,日本自己虽研制出了“百式冲锋枪”,但只生产了几万支,装备了少量的海军空降部队和坦克兵。因为陈腐的战术思想加上国力的限制,日本军队在整个二战中的步兵装备以步、机枪为主,没有装备冲锋枪,打中国军队还行,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打就吃了大亏。
  研制出冲锋枪却不用
  远在十九世纪末的日、俄战争中,当时俄军主要使用的步枪为老式的滑膛枪,有效射程只有300多米,而日军则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来复枪,有效射程达到了800米以上,同时日军训练刻苦,军中有大批神射手,其精准射击给俄军造成了很大伤亡,从此奠定了步枪在日本陆军中的绝对主力地位。
  一战结束以后日本陆军也曾有人提出过为部队装备冲锋枪的想法,在1931年的12?8淞沪战役期间,日军与中国军队在上海激战中,已经认识到中国民团和19路军装备的冲锋枪的威力。事态平息后,日军大本营军械局对冲锋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派员到欧洲考察,试图研制自己的冲锋枪以装备部队。
  1934年,日本陆军开始悄悄进行冲锋枪的研制工作,这种试验型冲锋枪被命名为2号冲锋枪,一年后,该枪支因为枪械安全性、可靠性不良而被否决。
  更重要的是,这种制造冲锋枪的思想在日军中遭到很多人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冲锋枪虽然火力凶猛,但是弹药耗费太大且射击命中率太低,在实战中会对后勤供应造成困难,而且实战作用很令人怀疑。因此生产冲锋枪的计划就被暂时搁置起来。
  1940年,欧洲战事的发展,让日军领悟到现代步兵武器组合中,冲锋枪有一定的作用,而且38式步枪对于新组建的装甲部队乘员来说枪身也太长了,于是生产冲锋枪的计划又一次被提出来,这次大本营批准了。
  设计图纸早在以前就在南部军械设计所出台,这个被命名为“100式”的冲锋枪于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纪年1000年,所以起名百式冲锋枪。它的蓝图以MP18为依据,事实上,它可以说是MP18的仿制品,同样的外形,同样的侧装弹夹,只不过将直弹夹改为弯弹夹,装弹30发。最大的改动就是在枪口做了一个挂扣,以满足军方必须能安装刺刀的要求,尽管那刺刀安装上去后整个枪支显得很滑稽。国际上设计冲锋枪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通过密集的火力给敌人以威慑和杀伤,但受武士道残余精神的影响,日本陆军对白刃战有着特别的执着,往往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拼刺刀。日本新兵受训三个月,头一个月就是拼刺刀,后两个月练射击。日本军方对刺刀的偏爱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连99式7.7毫米仿捷克轻机枪都装上了刺刀,这是历史上唯一一种带刺刀的轻机枪,难以相信重达20斤的99式机枪怎么个拼刺刀法。
  日军部队装备97式坦克后,坦克乘员也装备了该型冲锋枪,为了方便乘员在坦克使用,在为他们特制的冲锋枪上做了改动,增加了一个可折叠的支架。百式冲锋枪使用自由枪机原理,没有保险,始终处于开膛待击状态,非常容易走火。百式冲锋枪并未大规模装备部队。
  日本的国力弱,耗不起弹药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的岛国,所有的战争物资都需要从外部获得。尽管日本占领了一半以上的中国国土,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占领了物产丰富的南洋诸岛,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资源短缺现象,充其量只是一种“缓解”,同时由于占领区内缺乏工业基础,因此日本只能将获得的资源运回国内进行深加工,这不但加大了制造成本还延缓了制造周期。所以尽管冲锋枪的优点很多,但由于存在着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弹药消耗过大等原因最终被日本军方所放弃!
  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打得比冲锋枪准,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宝贵资源造冲锋枪。另外,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一个单兵配备基数150发子弹,38大盖一天都不一定用得完,要是换上冲锋枪,稍微激烈点儿的战斗,坚持个把小时就打光了,冲锋枪又没法配刺刀肉搏。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时间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而且对新手而言,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冲锋枪成本低,制造过程也不那么讲究,因此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当时不光日军,德军、英军、法军单兵自动武器都比较少,美军也是在战争中才开始广泛装备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汤普森冲锋枪刚开始装备不多,像《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汤姆?汉克斯用的汤普森每个班才一把。而勃朗宁机关枪是重机枪,不能算成是单兵武器。
  日本人并不是特别怕汤普森和勃朗宁,但的确很怕M1,因为前两者虽然火力密度很高,但射程有限,M1加兰德半自动一次装弹8发,不仅射速快,而且射程和精度都很好,美国人2-3支M1加兰德连续射击甚至可以压制日本人需要不断上油的歪把子轻机枪。加兰德最大的缺点是必须打光了子弹才能换弹夹。
  面对美国人,日本人的确很惨,别说日本人了,就是德国人也很惨,德国人没有班用机枪作为支援火力,虽然有冲锋枪,但在进入射程前往往就被美国人的M1敲掉了,毛瑟98K在射速方面相对M1并没有什么优势。
  用一战的战术思想指导二战
  日本军部的高官们经过测试和比较后得出了这样的一种结论:他们认为“百发百中的步枪要好于百发一中的冲锋枪”。其实这本是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结束时的一句话“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改变而来的,本来东乡平八郎的意思是强调火力的效能,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就是说如果你的火力无法准确杀伤敌人,就会鼓舞敌人的士气。可到了习惯服从命令、服从权威的日本人手里,马上就变成了士兵只要准确射击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加强火力密度。
  日本军部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步枪的精准射击及机枪有效的火力压制”是阵地战的“经典”。在欧美军事强国尽一切可能提高军队的火力密度时,日本却固执的强调军队的准确火力,甚至要求士兵每枪都要命中目标,在日本人看来,必须用几十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是不能忍受的!射程达2800米的38大盖后坐力小,性能优良,是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武器,而日本的自动武器,如几种轻重机枪,则希望能一直给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但有个问题,那就是火力的持续性,为了保证机枪能长时间提供火力支援,最主要的是解决枪管散热的问题,二战各国在轻机枪上都普遍采用散热部件和换枪管的方法,唯独日本不用,他们的歪把子,不能更换枪管,结果连续射击到300发时就会枪管过热,无法使用,要慢慢冷却。
  日本和美国的火力注重方向不同,美军注重单兵火力,强调中近距离的单兵火力优势,所以单兵大量装备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但是日军强调集群火力,而且拥有比较先进的近距离火炮支援,所以就强调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日军的步枪兵除了远距离精准射击、近距离拼刺刀外,就是用来保护机枪和火炮的,而且日军的大正11式歪把子机枪使用和步枪一样的弹夹,保证了火力的持续性,日军的92式步兵炮也是最小巧的轻型榴弹炮,用人力就可以携带,日军甚至发明了单兵使用的掷弹筒,这样就保证了日军在正规堑壕战中的火力。
  所以日军的失败并不是败在火力这个战术性的问题上,而是败在堑壕战这个大的战略思想上,堑壕战是一战的产物,已经过时了,日军还在以堑壕战为指导思想下进行作战,岂能有不败之理!二战的地面战役主要打的是空地一体的陆地运动战,运用装甲部队和空军进行强行突破,突破一点后进行纵深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法,这样就把步兵放在了次要位置,主要就是装甲部队和空军,当分割后的围剿就要看单兵的火力优势。所以二战时日军败的很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M1和汤普森打日本的38式那就是一个爽。美军的战术是火力覆盖→整体推进→再火力覆盖→再整体推进??日本人再凶狠顽强也抵挡不住。中国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也是因为军事思想局限,认为突击步枪浪费子弹,所以不予装备,部队大部分还用56半自动,结果吃了越南人AK47的亏,后来认清形势,积极改变,研制出81式自动步枪,整体战力马上提升。
(责任编辑:张宇)
原标题:《文史参考》军事谜:二战中日军为何没有装备冲锋枪?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二战中装备最好的陆军其实不是德军,全军采用半自动武器二战中以德国和苏联的陆军最为强大,战斗经验也最为丰富,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二战中的陆军以苏德两军装备最为精良。但是历史上真的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吗?衡量一支陆军部队装备的好与坏不能只看主站装备的先进与否,最重要的是看最基本的武器装备的怎么样!就算你有全宇宙最先进的坦克,可普通士兵拿着大刀片那管什么用呢?当然这个比喻很夸张。苏军冲锋枪陆军最基本的武器当然是枪了,二战初期大多数的参战国士兵都拿着手动栓式步枪,后来为了增强火力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当然只有顽固不化的日本鬼子始终拿着三八大盖,被美军成群的扫倒也不后悔。其中冲锋枪装备的最多的也要数苏德军队,拿着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已经成了二战经典形象。不过要注意的是,二战中苏德双方的冲锋枪并没有非常大量的普及,无论在任何一支军队冲锋枪都是装备局部的精锐部队或者主战部队。即使到了二战最后一年,绝大多数德军士兵和苏联士兵手里拿着的还是老式的栓式步枪。美军全军装备的是M1加兰德步枪总体而言苏德两军的武器自动化水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其实二战中武器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要属美军,美军不仅和苏德军队一样装备了海量的冲锋枪和机枪,而且全军普通士兵全部采用半自动步枪,美军也是二战唯一一支全军采用半自动步枪的军队。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从《使命召唤:二战》看美军单兵装备
从《使命召唤:二战》看美军单兵装备
日06时04分来源:
导语:在最新一作《使命召唤》系列游戏中,我们从满天飞人的未来世界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4年二战欧洲西线战场,作为美军精锐部队“大红一师”——美国陆军第一步兵师的普通一兵为解放欧洲而战。但想必各位都已经厌倦了对本作满是槽点的枪械盘点,所以借着这个二战题材游戏发售的契机,为大家介绍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聊聊游戏里出现的美军单兵装备。
和最初几部同样是二战题材的《使命召唤》作品不同,这一部的单机剧情全程以第一步兵师士兵丹尼尔斯的视角,为玩家展现二战西线战场上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而没有作为苏军或英军等其他盟军军队参战的机会,也没有二战其他战场的美军单位如在意大利的第十山地师、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等。因此不算长的单机剧情里友军穿着的的几乎全部都是美国陆军的普通步兵装备。本文将对游戏里出现的美军单兵装备和服装进行详细介绍,角色名字和物品名称翻译以PS4官方简体中文版为准。
如无说明,文章使用的所有实物照片均来自Gear-Illustration。
长文预警,多图预警,手机用户务必确认剩余流量
单机剧情部分
▋主角丹尼尔斯
由于是主视角射击游戏,游戏里又没有镜子,想看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就只能在过场动画里找了。主角丹尼尔斯展现了二战时期西线战场上标准的美国陆军普通一兵的形象:M-1钢盔、M-1928背包、M-1936背带、M-1923弹药腰带、M-2斜挎弹药袋、M-1910水壶包、M-1942不锈钢水壶、M-1942急救包以及M-1943野战夹克等。
M-1943野战夹克,40S尺码
M-1936背带和腰带
M-1936背带肩部的金属挂环,设计上用来连接M-1936背包,实际上大多用来挂MK-II手雷
M-1928背包作为标准装备大量出现在美军身上
说到M-1928背包,这款背包是由一战时期的M-1910背包经少量改进而来,广泛装备给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和陆战队的步兵。它用于士兵背负携带生活物资和个人物品:帐篷、毛毯、换洗衣物、口粮、洗漱用品和刮胡刀等。
M-1928背包实物
与其说是背包,更不如说它是个配了背带的包袱:这款背包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封闭容积空间,而是可以四向展开成十字形状,用捆扎带打包收紧,因此在使用上就有诸多不便:所有零碎物品必须卷在毛毯里才能携带,而且容量十分有限。由于M-1928背包的种种缺点,美国参战之后陆军和陆战队各自采用了不同新背包用来取代M-1928背包。
M-1928背包各个组件:本体、饭盒包(对,外侧那个小包是装饭盒的)、铲子套、延长兜底布
此外很多角色的M-1928背包上都附带了一把M-1910“T”型把铲,就是从背包底端伸出来的那个东西。
注意背包上伸出来的那个木柄
铲子是士兵的基础装备之一,用来挖散兵坑,必要时还可以作为肉搏武器,功能多种多样。而M-1910“T”型把铲子在二战时期广泛配发美军地面部队。由于它全长太长,因此后来被M-1943折叠铲代替。
M-1910“T”把铲实物
斜挎弹药袋和M-1923弹药腰带
和很多角色一样,丹尼尔斯身上也有一条M-1923弹药腰带。这种装具在二战时期作为最基础的装备广泛配发给步枪手,还分为骑兵版(Mounted)和步兵版(Dismounted)两种。骑兵版的腰带左片只有四个口袋,靠近腰带扣位置是空的没有口袋,只有一个按扣,为手枪弹匣包预留位置。
二战之后M-1923和M1加兰德步枪一起退出现役,作为军事援助物资和步枪打包提供给希腊和南越等国家。
步兵版M-1923弹药腰带实物
斜挎的是M-2弹药袋(M-2 Bandoleer)。这种廉价薄棉布制成的弹药袋有六个口袋,可以容纳六个M-1加兰德步枪弹夹。
实际上包括M-2在内,美军常用的这种薄布制成廉价装具实际上是弹药的原配装具,和对应的弹药一起封装在弹药箱里出厂,一般用完即可丢弃,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这一点。这种装具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携带大量基数外零散弹药,不过也经常出现和身上其他装具纠缠在一起的情况。
M-2斜挎弹药袋实物
M-2斜挎弹药袋并没有随着加兰德步枪一起退役,而是一直用到了越战时期。M-14步枪代替M1加兰德之后用来装M-14步枪用的7.62mm弹药的五发桥夹,每个口袋可装两个桥夹。
场景里摆设的装具
水壶作为行军打仗的必备品和最基础的装具,不仅出现在每个角色的腰带上,也经常作为摆设出现在场景里。游戏里使用的是卡其色的M-1910水壶包以及M-1910铝水壶和M-1942不锈钢水壶。
1942年产的M-1910水壶套
在通关动画里,我们看到了身卡其色常服的角色们,关于团章和绶带,已有一篇比较详细的文章,这里就简单聊聊勋略吧。
丹尼尔斯和阿耶洛
游戏里能看到左胸的战斗步兵章(Combat Infantry Badge)下有三枚勋略,从左到右分别是:紫心(Purple Heart)、欧洲-非洲-中东服役(European–African–Middle Eastern Campaign Medal,还配了两枚铜星和一枚箭头配饰)以及陆军好行为(Army Good Conduct Medal)。
使用在线勋略编辑器还原的丹尼尔斯的勋略
多说一句欧洲-非洲-中东服役勋略上的配饰,箭头代表参加过伞降、直升机机降或者登陆行动,无疑指的就是D日登陆了。而五角星配饰表示参加的战役数量,一枚铜星表示参加过一次战役,一枚银星相当于五个铜星,一枚金星相当于五个银星。
右胸则是一枚总统集体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这和主角所属单位——第一步兵师第16步兵团(US Army 1st Division 16th Regiment)的历史能对的上。
▋好基友祖斯曼
祖斯曼身上的装备和丹尼尔斯差不多,就不再赘述了。这名角色的小队技能是为玩家提供医疗包,这里就主要聊聊这个医疗包。它是二战时期美军广泛使用的M-1942急救包,在游戏中也能看到基本上所有人身上都挂着一个。M-1942急救包内装一个名为卡莱斯急救包的密封包装无菌绷带,而不是游戏里看到这样装了很多零碎物品。
游戏中用来回血的急救包
战争初期这卷绷带采用黄铜包装,而后黄铜紧缺改为马口铁,最后为降低成本改用附铝箔的密封纸包装。绷带包里包含一卷压缩绷带和一小包消毒用的磺胺粉。由于潜在的过敏风险和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很早之前磺胺粉就已经不再用于外伤消毒了。
不同版本的M-1942急救包和内装的卡莱斯绷带包
这里一定要晒一下,这玩意我们真拆过一包,这可是二战原品哦。
卡莱斯急救包内容
▋“大学兵”斯泰尔斯
注意图片左边斯泰尔斯带的斜挎包
斯泰尔斯斜跨了一个M-1弹药包在腰部右侧。这是二战时期美军广泛使用的一种携带额外弹药的装具,其本体就是一个带挂环的长方体帆布包,内部有一个活动分隔,可用来携带额外的零散弹药、手雷和枪榴弹,也可以装入一个.30弹药箱。
M-1弹药包实物,1950年产OD7色版本
这个镜头可以看到斯泰尔斯脚上的M-1938帆布绑腿
M-1938帆布绑腿实物,后期OD7军绿色版本
此外,可能有人注意到游戏里包括斯泰尔斯在内很多人的M-1928背包上携带的M-1910铲子从背包上端凸了出来。
这倒不是一个BUG,因为在现实中M-1910铲套有两种:普通版和山地版。前者的挂钩在铲尖位置,后者在靠近开口的位置。山地版的设计是为了铲子挂在山地背囊侧面的时候不至从背包底部探出太多导致意外钩挂。这种铲套如果用在M-1928背包上就是图示的效果了。
山地版M-1910铲套(左)和普通步兵版(右),资料来自 usarmydatadepot.com
另外游戏中有个穿帮的地方:在实际游戏里阿耶洛和斯泰尔斯的腰带上带的都是M-1942急救包,但在几段预渲染的过场动画里,这些急救包变成了一战时期的M-1910急救包。
通关动画里看得更清楚一些,注意左二阿耶洛后腰位置
可以看到它的平脚盖子上有两个按扣,而不是三角盖子和一个按扣,所以其实并不是M-1942,而是更老的M-1910急救包。在二战时期的确还有部分美军单位仍然使用一战时期生产的旧装具,但大多都是陆战队和二线陆军单位在用。像主角所在的这种一线陆军单位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M-1910急救包实物
斯泰尔斯的小队技能是为玩家补充手雷和烟雾弹,请求之后会扔给玩家一个弹药包。但这个弹药包很有槽点,它并非美军的装具,而是英军P37装具系统里的基础包(Basic Pouch)。
队友掷来的弹药补给包
二战时期英军PATTERN 37装具,一对BASIC POUCH清晰可见。照片来自EBAY
其实上文也介绍了,美军装具里就有一个专门用来携带弹药的M-1弹药包,所以其实完全没必要用这个英国货。
游戏里击杀敌兵掉落的弹药包也是错误的,直接沿用系列前几作敌人掉落的弹药包了。在二战时当然是没有这种包的。其实直接使用M1弹药包的模型就可以了
▋老兵阿耶洛
五等技术军士阿耶洛身穿的装具也基本和其他步兵基本相同,除了M-1936和M-1923装具。这名角色穿的是一件卡其色的M-1941夹克。
阿耶洛也有一个穿帮的地方。在游戏一开始我们能看到他的军衔是五等技术军士,但在通关动画里直接被降成列兵(二等兵)了。
通关动画穿帮了
▋白脸军士皮尔森
技术军士皮尔斯
这位硬汉形象示人的军士在单机游戏的全程都在使用一支加(zi)装(dan)弹(wu)鼓(xian)的M1928汤姆逊冲锋枪,这一点也在其装具上有所体现:在前半段剧情战役里,军士身上斜跨了一个冲锋枪弹鼓专用的携行包。
每个弹鼓包可容纳1个汤姆逊冲锋枪50发弹鼓,包背面有腰带环,拆掉背带后可穿在腰带上 携带。由于存量稀少,这个包在现在的军品市场上价值不菲,并且很难找到成色好的。
M-1928汤姆逊冲锋枪50发弹鼓包实物,照片来自ebay
而皮尔森身上另一件标志性装备莫过于位于左胸的M3皮枪套了。M7枪套和M3枪套的本体其实是一样的,而且底端都有连接腰带的挂环。不同之处在于M7有两条带子,分别从肩部和腋下绕过躯干,一般挂在左肋位置;而M3只有一条斜跨带,挂在左侧腋下。
军士身上醒目的棕色M3皮枪套,资料来自imfdb.org
本作游戏里也出现了M7枪套,由戴维斯上校使用,不过枪套的下端并没有装具腰带可连接。
游戏开篇登陆行动之前发表动员演说的戴维斯上校
游戏里出现的三种枪套,其中最后一种只出现在路人队友身上。照片来自ebay
与手枪配套的,包括皮尔森在内很多角色身上都带了双联.45手枪弹匣包,游戏里出现的这种是圆盖子的M-1912双联手枪弹匣包。
1918年产的M-1912手枪弹匣包实物
虽然这种弹匣包主要是一战期间生产,但因为数量很多,因此二战时期仍然还有继续使用,并不全是M-1923弹匣包。
M-1912、M-1918和三种不同时期的M-1923手枪弹匣包实物
特纳中尉牺牲之后,皮尔森军士接替指挥。所以在阿登森林一章可以看到他身上多了指北针和望远镜。
皮尔森军士的望远镜
在HQ里,军需官小姐姐的桌上也放了几个,似乎是作为纪念品销售
这其实并不是任何一款美军配发的望远镜,而是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Dienstglas”6x30望远镜。也许是缴获来的?
二战时期德军的“Dienstglas”6x30望远镜,照片来自ebay卖家
通关动画里身穿卡其色制服的皮尔森军士,可惜由于运镜原因无法看清勋略
在通关动画里皮尔森也出现了,只可惜由于视角原因,看不清他的勋略,只能猜测如下:陆军优质服役十字(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紫心、欧洲-北非-中东服役(和主角一样)、铜星(Bronze Star),本土防御(American Defense Service Medal)。
使用在线勋略编辑器还原了皮尔森的勋略
▋红脸中尉特纳
老好人特纳中尉
特纳中尉也身穿M-1941野战夹克,主用武器是M1928冲锋枪,身上其他装具前文都介绍得差不多了,这里就聊聊装具腰带左侧的五联冲锋枪弹匣包。
这张看得更清楚一些
多人游戏大厅HQ里摆设的五联冲锋枪弹匣包和M-1910水壶包
可装5个20发.45冲锋枪弹匣。这个弹匣包出现在很多NPC队友身上,还作为摆设道具出现在很多场景里。
汤姆逊冲锋枪五联弹匣包实物
特纳并没有用配发的M1911A1手枪,而是很奇怪地用了一支英军的恩菲尔德2号转轮手枪(Enfield No.2) ,装在左侧大腿枪套里。美军二战期间的转轮手枪应该是M1917才对。
单机游戏里使用特纳的转轮手枪击毙德军坦克车长的一幕,图片来自imfdb.org
其实有好多二战时期美军大量配发使用的单兵装具装备在游戏中都没有出场。比如游戏里玩家和队友都有使用过BAR自动步枪和M1A1卡宾枪,但并没有出现这些武器专用的装具。
M-1937 BAR自动步枪弹药腰带,1942年产
多人游戏部分
单机剧情里出现的友军几乎都是陆军普通步兵。而在多人游戏中玩家有更多盟军士兵形象可供选择(大部分需要开箱抽卡获得或者花费游戏内货币购买),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同的美军士兵的形象。本文对这些形象也简单介绍一下。
▋美军步兵(步兵师)
多人游戏中的美军步兵形象比较普通,和单机部分里出现的大多数路人队友基本一样:M-1钢盔、M-1928作战背包、M-1923弹药腰带等,上文都已经详细介绍过,唯一不同的是这套造型身穿的不是野战夹克,而是HBT人字纹工作服,也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节省篇幅就不再赘述了。
二战时期美国陆军的典型装备
▋美军伞兵(空降师)
要说二战时期最风骚的,除了飞行员们,莫过于这些“天降神兵”了。二战时期美军的伞兵的从装备头到脚都和他们的步兵兄弟们不同:头戴M-2/M-1C伞降专用钢盔、M-1936背包以及M-1943伞降夹克等。造型里的M-1923弹药腰带和M-1942急救包等装备上文已经介绍过的装备在此略去。
可以看到下颌带扣在头盔后沿上,这是普通步兵用的M-1头盔
首先要批评一下,游戏里美军伞兵形象配置的默认头盔居然是错的!不要被风骚的伪装网和风镜骗了,这套造型的默认头盔并不是伞兵用的M-1C或者M-2钢盔,而是步兵用的普通M-1钢盔。
游戏里名为“寻路者”的这个头盔才是真正的伞兵头盔,但也不是没BUG。外盔的下颌带就没做,仅做了内盔的
说到特殊头盔一定要多吐槽一句。估计是出于某种考虑,本作网战仅可以选择扮演盟军时的形象,不能选择当轴心国一方时的形象。但最初获得的几个特殊头盔的外观都是美军M-1钢盔,如果是轴心国一方使用,经常会让我错认成队友,尤其对方还是选择山地师这种一身破布条挡住装具和军装的造型。
由爱好者翻新修理过的M-1C钢盔,照片来自www.fallschirmjager.biz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悬挂系统和下颌带。步兵的头盔悬挂系统是两点式,普通的帆布织带下颌带;而M-2和M-1C为了在伞降过程中稳定佩戴,采用四点式悬挂(但仍然保留了外盔的两点式下颌带),早期版本还配有宽大的皮质下颌带(1944年后改为帆布织带)。所以反倒是游戏里另配的这个名为“探路者”的特殊头盔才是真正的伞降用钢盔。M-1C和M-2头盔的区别很小,仅外盔的下颌带连接环不同,M-2型的外盔下颌带连接环是焊接固定在头盔上的D型环,由于伞降时受到冲击有断裂的可能,其改进型M-1C将这个连接环改成方形可活动的。
M-1936背包实物
M-1936背包是M-1928背包的代替品,但配发范围有限,仅包括军官、装甲兵、航空兵以及伞兵和摩托化单位,普通步兵大多没有份,直到二战末期仍然还在使用M-1928背包。M-1936背包需要配合M-1936背带一起双肩背负使用,也可用原配的斜跨带改成挎包。
宣传图片里,诺曼底登陆中的特纳中尉背的就是M-1936背包,腰间还有一条浮力腰带
值得注意的是M-1936背包经常出现在游戏前期的宣传图片里,但实际游戏里单机流程中并没有出现。
法国诺曼底卡昂纪念馆里收藏的美军M-1943伞兵夹克
▋美军坦克兵(装甲师)
我想看过2014年上映的“抗德神剧”《狂怒》的各位对这套坦克兵造型都不陌生:标志性的M-1938坦克帽、装甲兵吊带裤(Coveralls)和坦克夹克。
除了头盔和服装,这套造型最大的特点是背后配了一个胶合背板(Plywood Packboard),并且绑了两枚坦克炮弹在上面。
胶合背板实物,1945年产
胶合背板是美军从二战一直用到越战的一种多功能背负系统,主体是一块两边弯曲的厚胶合板,配有帆布绷面和可快速解脱的背带。这块背板的用途非常广泛,任何单兵辎重都可以绑在上面携带:弹药箱、电台、重机枪、炮弹等等。
▋美军冬季(山地师)
冬季美军的形象来自二战时期美军在意大利山地区作战的第十山地师。造型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背后用白色罩子完全罩住的大背包。这套造型里大多数装具在上文基本都介绍过,这里就着重说说这个背包。
虽然整个背包本体都被白色伪装罩子罩住了,但从露出的背架一角以及背包的外形来看,这个背包是二战美军的山地背囊无误。
山地背囊实物,1942年产
山地背囊是美军当时配发的容量最大的背包,配有钢管焊接而成的外背架和帆布带构成的背负系统。顾名思义,这款背囊仅配发第十山地师等山地作战单位。其最初的设计来自于北欧地区国家使用的户外登山背包,而后经过数次改进有过不同的版本,并一直用到越战时期。
▋美军医疗兵(步兵师)
医护兵身上最有特点的莫过于腰部两侧的医疗包了。看过《钢锯岭》的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是美军二战时期使用的战斗医疗包,由班组医护兵使用。
这个医疗包整套装具由以下组件构成:帆布医疗包两个、专用背带一副以及连接带两条,挂在腰部两侧携带。
二战美军医疗包实物。照片来自bob.qmdepot.com
两个医疗包较步兵用的单兵急救包容量大了很多,可容纳更多更为专业的急救物品:包括绷带、橡皮膏、磺胺粉、吗啡注射器以及野战手术用具等。
二战时期美军的医护兵
其他值得一聊的东西
除了上文这些穿着在角色身上的装备,游戏里还有一些其他值得聊聊的美军装备。
▋M-1938透镜指北针
游戏里作为收集品出现的M-1938透镜指北针
在单机游戏中这个指北针作为收集品出现在第一章里,也出现在很多角色的身上。在收藏品描述里给出的名称很准确:M-1938透镜指北针(Compass, Lensatic, M-1938)。
名称里的透镜指的是指北针上可折叠的小凸透镜,它可将边缘的细刻度放大,用于精细判读方向角度。这种指北针配发到班排,用于基层指战员判读方向和地图测距。而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用法自二战之后就没有再改过,直到现在美军配发的指北针仍然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M-1938透镜指北针实物,嵌有凸透镜的塑料片已经竖起,在这角度看不太出来
顺带一提,在军品收藏领域里,这款指北针配套的携行包比指北针本身要少,并且大多都像我手上这个这样用沥青做过防水处理。有时候一个好品相的指北针包的价格甚至比指北针本身更贵。
▋伞降前导技能章
单机游戏里作为收集品出现的伞降前导技能章
同样也是收集品,不过这件物品的名称在游戏中被翻译错了。和上文的“寻路者”头盔一样,本地化团队仅根据英文的字面意思“Pathfinder”进行了直译,实际上这个技能章的正确译名是“伞降前导技能章”。游戏中另外也有一些字面直译的错误,比如有几处“Engineer”被直译成了工程师,但根据语境应该翻译成工兵。
另一方面,我实在没有找到和游戏里这个章一样的实物,二战盟军里找了一圈都没有能对上号的。个人认为可能是按照某个非官方的伞降前导章制作的。如果哪位知道游戏里这个章的出处,还请在评论里赐教。
美军现役的伞降前导技能章金属徽章,图案自1943年伞降前导设立一来并没有变过。资料来自WIKI
伞降前导员的口号是“First in, last out”,这句口号也描述了他们的工作:他们是伞降行动中第一批跳出机舱的士兵,落地之后收集汇报降落地点的情报:天气、风向、地形和敌情等,为后续的伞降行动开辟降落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只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经验丰富的伞兵担任。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即便事先已经做过周密的情报和侦察工作,在伞降前导员落地之前地面的情况仍然可能发生变化,他们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伞降行动,为后续大部队伞降提供降落地点的第一手实时情报。
▋M-1943折叠铲
游戏里出现的M-1943折叠铲
这把铲子在多人游戏中被称为“美军铁锹”,作为一击必杀的近战武器可代替副武器手枪的位置。也经常出现在不同角色形象身上。
顾名思义,M-1943折叠铲的特点就是铲头部分可以向后折叠,缩短长度。这把铲子代替了上文提到的M-1910“T”型把铲,到了朝鲜战争时期还有一个型号为M-1951的改进型版本,将直角铲尖改为圆弧,并且增加了镐的功能,但M-1951折叠铲并没有代替掉M-1943。M-1943在美军中服役了20多年,直到1968年才被全金属材质的三折铲代替。
M-1943折叠铲和配套的铲套
▋M-1942不锈钢饭盒
游戏里出现的M-1943饭盒
这个饭盒出现在“死亡工厂”关卡的开头,要求玩家将装早餐的饭盒从野战食堂送到观察哨位的战友。
美军使用过的几种饭盒:M-1910、M-1932和M-1942
M-1942饭盒实际上就是M-1932饭盒的不锈钢版本,二战时期为了集中铝材制造飞机,包括饭盒和水壶在内很多原本是铝制的东西在1942年都改用了不锈钢。不过这种资源短缺并没有持续太久,铝饭盒和铝水杯在1942年底到1943年就恢复生产了。金属水壶在六十年代逐渐被塑料水壶代替,这个不锈钢饭盒却一直用到了今天。
▋PG-51军用便携式信鸽舍
应该有人注意到了,HQ收邮件的地方附近有个信鸽鸽舍,就是旁边有个擦枪的NPC的地方。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几个便携式军用鸽笼。
“咕咕咕”
多人游戏大厅里的军用信鸽笼
难道说这些信件是有信鸽送来的么……
这几个便携式鸽笼就是PG-51便携式鸽舍,美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几种便携式鸽舍之一,可携带两只信鸽。
PG-51鸽舍实物,照片资料来自a-coulonneuxfenainois.skyrock.com
二战时期信鸽仍然还是一种重要的消息传递方式。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使用信鸽传递过超过三万条信息,送达率高达96%。这些长翅膀的士兵们在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军曾经有很多种训练、饲养和携带信鸽的装备,PG-51只是其中之一。美军最后一只军鸽在1957年退役,标志着这种通信方式彻底退出军事用途。
美军使用这种信鸽笼释放信鸽的资料照片
甚至还有专门在伞降行动中携带信鸽的装置
▋M-1942野战汽油炉
正在用M-1942野战汽油炉煮咖啡的士兵
在阿登森林这一关的开始,玩家需要将一个弹药箱送到防御线另一头的机枪火力点。在这过程中没有德军的攻击,玩家可以在防线上随意走动,能找到不少有趣的细节。其中之一就是能看到一名士兵在用M-1942汽油炉和M-1钢盔煮咖啡。在冰天雪地的阿登森林里,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杯热咖啡更让人振奋精神了。
游戏里有几个为数不多的非战斗环节,比如阿登森林一章和眼镜蛇行动一章的开篇,在场景里四处走走,能听到不少NPC的聊天对话。
M-1942汽油炉实物,照片来自USMF论坛
这种便携式汽油炉由Coleman(科勒曼)户外用品公司生产。军方给出的指标是轻量化、小型化、可使用任何军用液体燃料。Coleman在60天内便完成了设计,这就是Coleman 520型汽油炉,军方采用后型号定为M-1942型汽油炉(Stove, Gasoline Burner, M-1942)。
二战结束后,M-1942型汽油炉有了一个改进版,这就是M-1950型汽油炉。主要改进了阀门结构、增加了挡风罩并且改进了勤务性,更方便拆卸清理维修。这种汽油炉一直用到现在。
1966年产的M-1950型汽油炉
▋车载急救盒
单机流程中在美军营地和补给点很容易找到的补充随身医疗包的急救盒,它其实是车载用急救盒,内容的数量和种类比单兵用的多一些。
车载急救盒实物
▋EE-8野战电话
游戏里出现的EE-8野战电话
还记得在附带伤害一章开始用来呼叫坦克支援的电话么?它是美军在二战时期广泛用于阵地指挥通信的EE-8型野战电话。可手摇供电也可以用电池供电。通信方式包括点对点通信以及经交换机通信。
EE-8型野战电话实物,照片来自ebay
对本作的一点评论
文章最后聊聊个人对这一作COD的感受吧,不会太长,就不另开一篇了。目前已经完整打完两遍单机剧情并拿到了全部收集品,其中包括一遍老兵难度,网战大约30小时。
首先说说单机部分。本作COD确实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无论是二战题材、血包回血的设定还是类似老胶片一样的画面处理,都让人感觉似乎回到了十几年前COD前三作的时候。虽然有个别词语的翻译缺乏专业性,另外有几处对话翻译套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有点出戏,本作的中文本地化整体质量还算可以。但是单机流程过短仅局限在西线战场,以及枪械方面的错误仍然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而且登场武器种类数量也不够多,历史上交战双方在西线战场上使用的一些标志性武器都没有登场,老兵难度下最后几关满是敌人的部分也让人感到抓狂。
然后是多人部分,前两天刚刚打满了一转,空降师和步兵师两个师部打了二转。这一作多人游戏最大的改动就是取消了之前使用数年的PICK TEN系统(所有武器、装备、附件和技能都消耗点数,相同装备数量叠加和选择超过三个技能时点数消耗加倍,上限10点),改为可成长的师部(类似于职业)专属技能外加一个自选技能(基础训练)。每个师部对应增强一类武器:步兵师可以给步枪加刺刀(近战一击毙)、空降师可以给冲锋枪加消音器、装甲师可以使用轻机枪的两脚架稳定射击、山地师使用狙击步枪时可以闭气稳定瞄准、远征军可以使用燃烧霰弹。
没眼看的个人数据
在前几作COD的多人游戏里,PICK TEN系统提供了很高的搭配自由度,能装配出非常强势或针对性很强的组合。这一系统的取消以及师部技能系统的引入,使得很多强势组合无法实现了,某种程度上回归到现代战争时期可升级的PERK技能系统,多了几分平衡性。
师部(部队)技能系统代替了PICK TEN,使得很多技能无法同时装配了
武器方面,由于题材回到二战,之前在BETA测试时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多数武器的弹容量较之前未来科幻题材的里的少了很多,更加考验玩家对残弹量的管理能力。但是目前来看,网战提供的武器数量也实在太少了,每类武器只有寥寥数种可选,手枪只有三把,甚至一些本来出现在单机剧情里的武器比如特纳的转轮手枪、M1919机枪以及M-1加兰德的枪榴弹(射杯)等都没有出现在多人游戏里。官方日后应该会通过更新增加更多武器。在靶场上可以看到在远处尽头有一个投掷手雷的轮胎靶,但那个距离远远超出了手雷投掷的射程,我估计是为了枪榴弹准备的。而就在昨天一段推特上流出的视频证明了这一点,视频里出现了包括P-38手枪在内多种新武器以及新游戏模式,估计过不多久就会正式更新。
新加的靶场是个不错的测试武器性能的地方,当然自己开局域网打BOT其实也可以,就是麻烦点
本作网战的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一个社交大厅(HQ),玩家在这里可以接每日挑战任务、购买箱子和编辑徽章和枪械涂装等。HQ还有一个靶场可供玩家对武器搭配进行测试。靶场的人形靶的HP值和多人游戏里的角色是一样的,击碎或者击倒即表示输出的伤害足够击杀。但人形靶没有提供爆头的判定。话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改什么配置或者路由器设定,我的HQ里从来都没有人……
空荡荡的多人大厅……
本作的另一个改动是修改了终场的击杀回放。以往的作品里所有的终场击杀回放都是全场胜利一方的最后击杀,但本作改成全场最佳击杀了,并且也不仅限于胜利一方。可能这是受到《守望先锋》的影响吧。
这个改动怎么说呢……有点微妙吧。往好了说,只要打得好,即便不是胜利一方也有机会展示漂亮的击杀操作。但另一方面,能上回放的最佳击杀基本都是连杀,至少达成double kill才有机会“上电视”,这就经常出现连续的比赛里玩的好的玩家霸占终场击杀回放的情况,而且使得漂亮的单次击杀完全失去了展示机会。还记得前年Black Ops 3网战时疯传的那个风骚走位二段跳空中狙杀回放么?在现在的回放机制下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上把电视我容易么我
此外在本作的多人游戏里,消音器不再是所有种类武器的附件,变成了冲锋枪的专利,并且仅有空降兵能使用。在COD系列的多人游戏里,消音器的作用是以射程和威力为代价,换取开火自己时不会显示在敌方的小地图里。这一变化再加上师部(部队)技能系统代替PICK TEN系统,导致潜行流发生很大的变化:枪械消音(空降兵专属)、对侦察机隐身(山地师专属/边锋技能)、无声移动(山地师专属/低调技能)和消除击杀死亡标记和被瞄准时准星不变色(销声匿迹技能)四个隐匿相关技能最多同时拥有三个,而且使用山地师拥有其中三项技能时枪械无法消音,也就无法做到完全的隐匿了。
还想全隐匿?不可能啦!
网战体验目前来看对我来说还算可以,我玩的是PS4版,出现过一次重复更新失败(错误代码5)改用移动的手机热点再更新之后就好了。由于COD对战时的网络通信是玩家之间互连,匹配方面除了DDA系统,基本本着就近低延迟原则,匹配到的大多都是国人,速度也还可以。但也偶尔出现比赛结束即掉线的情况。
虽然本作回归了二战,但多人对战时冲锋枪类武器依旧强势。且不说新手宝百式,波波沙后期解锁大容量弹匣之后基本上就相当于P90。步枪类由于弹容量较少变得难以上手,BETA测试期间我就数次死于M-1加兰德步枪的8发容量,而系列之前突击步枪类的大威力半自动步枪弹容量普遍在10到20发之间。
最近的一次更新增加了氪金要素:使用COD点数购买箱子
就在前阵子全世界的玩家都在对EA的内购和DDA系统口诛笔伐之际,CODWWII网战的付费内购悄然更新上线了,玩家可以消费系列游戏网战通用的COD点数(CP)获得稀有箱子,抽选名片背景、胜利动作、外观形象和高级武器。我自己也没忍住,手痒抽了一发新手特价包。就目前来看,本作网战的高级武器只是在外观上有区别,可以获得击杀经验加成,而不像前作那样有性能上的区别。希望这些稀有武器并没有性能区别,如果以后真变成这样了,我大概就不会去玩了吧……
在军事题材游戏里出现的非武器的单兵装备,大多没有服务于游戏逻辑的功能性,一般仅用于渲染真实气氛和区分敌我,所以很多游戏开发商对此并不重视,都主要将设计精力放在武器方面。但如果在这方面考证严密,搭配合理,游戏就会增色不少。
好了,终于将几个月之前挖的二战美军单兵装具的坑填了。如果各位对军用品收藏研究有兴趣,可关注我们团体的资料站Gear-Illustration(中英双语)。
感谢每一位阅读到最后的朋友,因为这篇又超长了……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机核网
点击【阅读原文】给原作者点赞!
↓就这儿!戳死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二战武器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