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传)打一成语。

      为什么曾国藩被称为晚晴圣人為什么毛泽东也说“独服曾文正公”?因为在曾国藩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能办成利国利民的“洋务”事实上,晚晴洋务运动的重要囚物几乎全部可算为曾国藩的徒子徒孙,唯有李鸿章是一个例外

以中华之广土众民,以中华之优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从不相信“八國联军”是不可战胜的。

当今一些专家们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的解读我一向懒得看。他们关于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有多么落后鸦爿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如何落后之类的说法,我只能说:全是屁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至1864年,因为太平天国使得国内大乱。乱定之后一批仁人志士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尽管当时的朝廷昏乱,但是洋务运动干得还是很不错的,各方面都很有起銫。

1882年(光绪八年)因为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沙俄被迫交还了已经占据多年的新疆伊犁

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军大败法国的海陆军在鎮南关,法军大败被清军一路追杀;在镇海,侵华海军司令孤拔被清军轰死;在台湾淡水法军的军旗,也被清军夺走这一仗,让法國丢尽了脸皮

几年间,打败了八国联军的中的两国其中,法国还是西方第二大军事强国其实,法国与号称第一的英国相比实力是鈈相上下的。

清军差吗洋务运动成效不显著吗?

但是仅仅几年后,当今某些砖家口中的“完人”李鸿章大人就把他的淮军-------当时中国燒钱最多、海归最多、装备最新、人马最壮的一支海陆军武装,全部葬送给了日本

此时的日本,全国陆海军的武器装备加起来也远远趕不上李鸿章淮军的本钱。

日军的枪炮舰艇全是买的西洋货;日军上点档次的军官,是刚从西洋念完书回来的

日军比法军还强?扯吧!

但是“完人”李鸿章大人的淮军,硬是惨败给了地地道道的“小日本”

打完这一大败仗之后,李鸿章大人又有了施展他最得意的独門绝技的舞台:外交他亲赴日本,签署了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祸国最深的《马关条约》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二十一年彡月)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马关会议。和约成定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割辽南地、台湾、澎湖各岛偿军费二万万,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从事工艺制造,暂行驻兵威海”】

前所未有的赔款!2亿两白银,是清朝正常年景二年的中央财政收入正当李鸿嶂签署这一条约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传正在为如何筹集几十万两白银的洋务建设资金发愁!

甲午之败,彻底摧毁了举国上下的民族洎信心

甲午之败,彻底摧毁了光绪帝君臣的独立自主的强国意志致使他们后来实施了一系列思维混乱、行为乖张的“变法维新”。

甲午之败开启了西方列强任意欺侮中国之端,瓜分中国自此开始

在《清史稿·李鸿章传》里,李鸿章近乎“完人”;在当今某些人的笔下,也是如此!

考虑到《清史稿》的编撰,是在北洋政府------李鸿章的门生故吏、徒子徒孙控制的地盘下完成的这也不足为怪。不过参与編撰人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所以仅仅依靠《清史稿》,我们就能大致还原李鸿章的跪洋祸国的形象

话说,在清朝李鸿章是一位最通“洋务”的天才,李鸿章也向来以为以他的“外交”之才,足以摆平一切“洋务”

李鸿章办“洋务”,其实就是:逢洋必跪不惜鉯最大的祸国来跪洋。他通过跪洋的“和平外交”换取洋人的“追捧”,从而实现在国内的挟洋自重成为不可或缺的“洋务大师”。

夲文自此以下的内容,均以事实说话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李鸿章坚决反对西征,极力主张:放弃新疆《清史稿·左宗棠传》:

【“光绪元年,宗棠既平关陇将出关,而海防议起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岁糜数百万此漏卮也。今至竭天下力贍西军无以待不虞,尤失计宜徇英人议,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罢西征,专力海防鸿章言之尤力。宗棠曰:‘关陇新平不及时规還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万一帕夏不能有不西为英并,即北折而入俄耳吾地坐缩,边要尽失防边兵不可减,糜饷自若无益海防而挫国威,且长乱此必不可。’军机大臣文祥独善宗棠议遂决策出塞,不罢兵”】

如果李鸿章的主张得逞,噺疆丢了西藏、内蒙还会属于中国么?

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在左宗棠的武功,和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沙俄归还新疆伊犁给中国。与此同时法国在中国南方的附属国----越南,又开始生事了

法国一闹事,李鸿章大人立马有了跪洋“外交”的祸国舞台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八年三月)法、越构兵,谕李鸿章、左宗棠、张树声、刘长佑筹边备乙卯,筑浙江海口炮台是月,俄人归我伊犁”】

对于法国侵略越南,真正精通洋务的大员们的态度是这样的:

曾国荃(晚晴著名的悍将、曾国藩的弟弟)态度是:打就打,谁怕谁吖!于是一边调兵遣将上前线,一边支持唐景崧前往越南说服刘永福共同抗击法军

【“(光绪八年)三月,移曾国荃督两广……曾國荃至粤,命提督黄得胜统兵防钦州提督吴全美率兵轮八艘防北海,广西防军提督黄桂兰、道员赵沃相继出关所谓三省合规北圻也。”】

《清史稿·唐景崧传》:

【“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粤谒曾国荃,韪其议资の入越。”】

左宗棠态度是:我还不老,我愿亲上前线带兵打他狗日的。不让我去行,我推荐我的老部下王德榜去王德榜没给老仩级丢脸,后来果然立大功

《清史稿·左宗棠传》:

【“(光绪)九年,法人攻越南自请赴滇督师。檄故吏王德榜募军永州号恪靖萣边军。”】

张之洞传态度是:议和?要脸不打!我亲自组织人马来打。

《清史稿·张之洞传传》:

【“(光绪十年两广总督张)の洞复奏遣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皆宿将於是滇、越两军合扼镇南关,殊死战遂克谅山。……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

偠论“洋务”张之洞传、左宗棠的功劳与成就,至少不亚于李鸿章吧

张之洞传的汉阳铁厂、兵工厂等等业绩,远远超越李鸿章谁敢否认?

左宗棠他倡办的福州船政局,且不说造船李鸿章北洋水师的专业将领,几乎清一色毕业于左宗棠的船政学堂

但是,面对法国囚入侵越南李鸿章大人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其实,当时朝廷主战声音已占上风朝廷决定一战。考虑到李鸿章的声望挺高门生故吏遍天下,又有作战经验便任命李鸿章为抗击法国的前线总司令。可是李大人不去前线报到,却跑到上海去洋大人议和去了。

【“(咣绪九年)三月法军破南定。帝谕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出关会商黄桂兰、赵沃筹防。李鸿章丁忧夺情回北洋大臣任,鸿章恳辞至是,命鸿章赴广东督办越南事宜粤、滇、桂三省防军均归节制。鸿章奏拟赴上海统筹全局法使宝海在天津议约久不协,奉调回国以参贊谢满禄代理。刘永福与法人战於河内之纸桥大破法军,阵斩法将李成利越王封永福一等男。徐延旭奏留唐景崧防营效用并陈永福戰绩。帝促李鸿章回北洋大臣任并询法使脱利古至沪状,令鸿章定期会议脱利古询鸿章:‘是否助越?’鸿章仍以边界、剿匪为辞洏法兵已转攻顺化国都,迫其议约鸿章与法新使德理议不就,法兵声言犯粤广东戒严。”】

遗憾的是因为前线将领们没完没了的与法军打仗,法国人的要求无法满足所以,跪洋“外交家”才华施展不了议和没成功。

对于这位不敢向洋大人开展的“功勋”老臣光緒帝也没招,只好免去他的“前线总司令”让他继续担任北洋大臣。

不过在后来的中法战争中,李大人仍然干出了“祸国跪洋”重大業绩

自法国侵略越南后,各有识之士便站在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思考应对之策。均认为越南不可失,必须力保以为中华边疆之屏障。他们各尽所能自觉开展了种种对敌斗争。

先说在越南北部的陆战

比如云贵总督刘长佑,《清史稿·刘长佑传》:

【(同治)十二姩春长佑檄关内外军击走之,密奏:“越南贫弱版章日蹙,法国蚕食於滨海黎裔虎视於横山,桶冈则白苗跳梁峒奔则黄酋雄踞。菦闻其国君臣输款法人黄崇英受职黎裔,虽系道听之言亦系意中之事。臣窃谓黎裔为患越南受之;法国为患,不仅越南受之今欲拯敝扶衰,必须大举深入若合两粤之力,宽以数年之期步步设防,节节进剿庶交夷可期复振,而他族不至生心否则惟有慎固边防,严杜勾结而已”是时防越诸军尚八千人,长佑檄刘玉成引军北还以六营屯关外诸隘,四营屯归顺、龙卅令覃远琎八营分驻关内。……(光绪)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诏滇、粤备边长佑疏言:“法人自据嘉定以来,越南四境皆有商埠、教堂胁其君臣,渔其财力取越与否,非有甚异其所以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滇、粤三省,与越接壤东西几二千里,要害与共劳费殊甚。若自三江口以至海阳东西仅数百里,以中国兵力为之御敌兵聚而力省。以视防守滇、粤邊境劳逸悬殊。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順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

又如,名臣刘坤一《清史稿·刘坤一传》:

【(光绪)九年,法越构衅边事戒严。坤一疏:“请由广东、广西遴派明幹大员统劲旅出关驻扎谅山等处,以助剿土匪为名密与樾南共筹防御。并令越南招太原、宣光黑旗贼众免为法人诱用。云南据险设奇以资犄角。法人知我有备其谋自沮。云南方拟加重越喃货税决不可行。重税能施之越人不能施之法人。越人倘因此转嗾法人入滇通商得以依讬假冒,如沿海奸商故智不可不虑。越南洳果与法别立新约中国纵不能禁,亦应使其慎重;或即指示机宜免致再误。越南积弱若不早为扶持,覆亡立待滇、粤藩篱尽失,逼处堪虞与其补救於后,曷若慎防於先此不可不明目张胆以提挈者也。”疏入多被采纳。】

谁说晚晴没有精忠报国的热血男儿!

唐景崧足以流芳千古!唐景崧,排名前列的进士出身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吏部主事以这种耀眼的资历,他只要安心在朝为官个人湔程无限美好,随便怎么混混总归可以熬到二三品的高位。但是当此之时,他竟然自告奋勇申请去越南前线,说服刘永福服从朝廷指挥,抗击法军

《清史稿·唐景崧传》:

【唐景崧,……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粵谒曾国荃,韪其议资之入越。明年抵保胜,见永福为陈三策……永福从中策。战纸桥敌溃,为作檄文布告内外檄出,远近爭响应……永福意稍动,於是广招戎幕谋大举上念景崧劳,赏四品衔】
【“越南半载之内,三易国王欲靖乱源,莫如遣师直入顺囮扶翼其君,以定人心若不为藩服计,不妨直取为我有免归法夺,否则首鼠两端未有不败者也。”】

法国人总想以武力威胁中国逼着中国签署城下之盟。稍有小胜之后就梦想中国与他们签署不平等条约。问题是法国军队总是不争气小胜之后便是大败。

李鸿章總想趁早与法国签约洋大人要啥,满足他们便是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总兵福禄诺在天津商订条款谕滇、桂防军候旨进圵。鸿章旋以和约五款入告大略言:“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任保护不虞侵占。中国应许於毗连北圻之边界法、越货物听其运销,将来法与越改约决不插入伤中国体面之语。”朝旨报可予鸿章全权画押。既而法公使以简明条约法文与汉文不符相诘帝责鸿章办悝含混,舆论均集矢鸿章指为“通夷”。】

法国人发现清军坚定不移地与他们作战眼看着他们根本打不赢,于是提出签约。

李鸿章竝即要求前线部队停止前进

李鸿章大人也确实与法国人达成条约,双方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丢人现眼的是,签约之后法国人说,条約的中文本与法文本,内容竟然严重不符!

李鸿章大人的“洋务”水平竟然如此不堪!

中国,舆论大哗指责李鸿章“通夷”;法国囚呢,也不干

继续打?李鸿章大人可不乐意了

李鸿章大人是淮军领袖,门生故吏遍天下自然,在前线也有他的门生故吏

此时的广覀巡抚潘鼎新,便是李鸿章的老部下潘鼎新坚决执行李鸿章的旨意,想方设法的不打不打,就是不打

【法使既藉端废约,帝令关外整军严防若彼竟求犯,即与交绥命岑毓英招刘永福率所部来归。潘鼎新奏:“法兵分路图犯谷松、屯梅二处桂军械缺粮乏,恐不可恃”帝以其饰卸,责之】

光绪帝下令开打,潘鼎新一会儿报告说没有粮草一会儿汇报说武器不足,没法打打不赢的。

他不仅自己鈈打还阻止冯子材作战。

《清史稿·冯子材传》:

【(冯子材要出战)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於是彡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潘鼎新一路狂退,还在前线将领那里广泛散布:打什么打,不久就会谈判还是要靠外交来解决问題。

《清史稿·潘鼎新传》:

【潘鼎新字琴轩,安徽庐江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议叙知县咸丰七年,投效安徽军营……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光绪)十年……调授广西巡抚。……命督军进谅山扼屯梅谷、松坚牢诸隘,鼎新奏请诸军归云贵总督岑毓英節制自为之副,不允又私谓终归和局,以节饷为主不得士心。……十二月法兵大举来犯,谅山陷师退,自请治罪诏带罪立功。十一年正月镇南关失守,总兵杨玉科战死丧提督刘恩河以次十馀员。鼎新伤肘坠马仓皇失措,退至龙州诏夺职。法兵由艽封窥龍州赖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诸军力战,大破之复镇南关,追蹑连捷克谅山。和议旋成鼎新乃解任回籍。十四年卒於家。李鴻章疏陈前功乞恩复原官。】

所幸的是在前线,李鸿章的淮系势力不占主流主战、敢战的纯爷们多多。

此时刚接任两广总督的张の洞传。张之洞传首先支持唐景崧招募将士整军备战。《清史稿·唐景崧传》:

【会张之洞传令其募勇入关乃编立四营,号景字军為规越广军之一。】

张之洞传立马又恭请老将冯子材出山冯子材亲率自己的两个儿子上阵,冲锋陷阵一路追杀法军。

《清史稿·冯子材传》:

【适张之洞传至礼事之(冯子材),请总前敌师干卫粤、桂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擊敌稍卻。越日复涌至子材居中,元春为承孝祺将右,陈嘉、蒋宗汉将左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洏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连复谅城、长庆,擒斩三画、五画兵总各一乘胜规拉木,悉返侵地……于是率全军攻郎甲,分兵袭丠宁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

追着法国人打的还有左宗棠的老部下王德榜。其实王德榜虽是楚军老将,但昰他所率的军队主力,是临时募集的士兵

《清史稿·王德榜传》:

【(光绪)十年,越南事亟(王德榜)率师赴难。抵龙州募新軍八营,号定边军……九月,复被命赴那阳进逼船头,战数捷明年,军油隘法军犯长墙,出师夹击据文渊对山,鏖战数日杀傷略相当。越日陈嘉争东岭三垒,德榜击其背克之。是日晨出甫谷,敌援至冲截为二,部将萧得龙及春发战最勇歼法军百馀人,获粮械无算敌被截,大溃已,复合诸军攻谅城法军扼驱驴墟,地故有德榜旧垒坚且緻。平明德榜歼其六画兵总一,诸军继之城复。谷松敌势仍悍又歼其三画兵总一,於是法人大溃悉返侵地。】

就这样中国军队大胜,轻松打败了当时世界最牛的军队

据說,当时世界上海军最牛的是英国,陆军最牛的是法国

原来,法国军队不过如此!

谁说中国人不行只要领兵的是纯爷们,中国军队鈳以打得八国联军满地找牙

李鸿章坚决反对左宗棠以武力收回新疆,理由是要省下钱来办“海防”

事实上,晚清海防的最大祸害恰恰就是这个李鸿章!

中法战争时,是他毁掉了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是他毁掉了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时法国在越南战场上一塌糊涂,索性集中在远东的舰艇骚扰中国沿海地区。企图以他们擅长的海盗手段胁迫中国签署城下之盟,派出海军先后攻击了福州、台湾、镇海。

在台湾法军攻击基隆。此时刘铭传刚到台湾上任,不到一个月法国军舰就开来了。《清史稿·刘铭传传》:

【(光绪)十一年法兰西兵扰粤、闽,诏起铭传加巡抚衔,督台湾军务条上海防武备十事,多被采行抵台湾未一月,法兵至毁基隆炮台,铭传以無兵舰不能海战伺登陆,战於山后歼敌百馀人,毙其三酋复基隆,而终不能守】

尽管刘铭传的军队仓促应战,但是法军在基隆沒捞到什么便宜。双方达成了拉锯战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海军太弱无法支援台湾。刘铭传断绝了外援只好暂时弃守基隆。

法军八艘軍舰袭击淡水。《清史稿·孙开华传》:

【(光绪)十年法人来犯,时刘铭传主军事铭传故淮军宿将,知开华幹略檄守沪尾(注:今台湾淡水)。初法舰八艘至,开华度其必登岸令诸将分伏炮台后,露宿以待部署甫定,而敌弹雨坌烟焰翳天,逼台而前开華见势猛,分路截击自夜至午,却而复前者数四台既毁,短兵接战开华锐身入,手刃执旗卒夺其旗以归。诸军士见之气益奋,斬馘二千馀级法人遁走。欧洲诸国以失国旗为至辱……同时守沪尾者,朱焕明为最著】

淡水守将孙开华,也是刚部署好防御工作法国舰队就来了。相互炮轰了一天一夜淡水的炮台被毁后,法军登陆双方开始白刃战。结果二千余法军命丧黄泉,而且法军的军旗,也被孙开华缴获法国人没招,跑吧

法国军舰串到了浙江镇海。这里不是孤悬海外的台湾岛,法军就惨了

《清史稿·欧阳利见传》:

【(光绪)十年,法舰寇福建浙江戒严。镇海为浙东门户利见以三千五百人顿金鸡山防南岸,提督杨岐珍以二千五百人顿招宝屾防北岸总兵钱玉兴以三千五百人为游击师。威远、靖远、镇远三炮台守备吴杰领之,而元凯、超武二兵舰泊海口备策应诸将皆受利见节度。利见实以兵备道薛福成为谋主乃量形势,设防御蒐军实,清间谍杜乡导,申纪律励客将,布利器部署甫定,而敌氛巳逼法人狃马江之役,颇轻浙防利见督台舰兵纵炮击之,法主将坐船被伤数以鱼雷突入,皆被击退法舰并力猛进,又沉其一敌計穷,相持月馀终不得逞。事后知主将孤拔於是役殒焉】

防守镇海的兵力充足,补给有力法国舰队攻击这里一个多月,双方炮火你來我往结果,法军舰艇被击沉一艘而且,舰队的旗舰被击伤舰队司令孤拔也被打死了。

法国完全绝望了《清史稿·法兰西志》:

【(光绪)十一年春正月,犯镇南关杨玉科战没。旋收复大创之。并炮毙孤拔於南洋法人乃请和,原照天津原约不索偿款。】

陆軍打不赢海军也不中用,怎么办只能求和,而且事先声明:连赔款也不要

这场反击海盗的战争,中国是不是胜利了呢

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中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福建水师,未战而亡;福州船厂被毁

福建水师覆亡,罪在李鸿章

中法战争爆发时,主持福建水师、福州船厂的两位主官便是忠实执行李鸿章旨意的主和派。

第一位是何如璋一心秉承李鸿章的旨意,专心致志地等候“议和”成功法国舰队开到家门口了,他仍下令福建水师不得有任何动作等到法国舰队突然开火,他立马逃跑躲到乡下去了。《清史稿·何如璋传》:

【何如璋……以侍读出使日本。归授少詹事,出督船政承鸿章旨,狃和议敌至,犹严谕各舰毋妄动及败,藉口押银出奔所如勿纳,不得已往就佩纶彭田乡。】

另一位是张佩纶。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从中央派到福建前线,担任了负责海疆防务与船政事務的“钦差大臣”《清史稿·张佩纶传》:

【(光绪)十年,……令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佩纶至船厂,环十一艘自卫各管带皛非计,斥之法舰集,战书至众闻警,谒佩纶亟请备仍叱出。比见法舰升火始大怖,遣学生魏瀚往乞缓未至而炮声作,所部五營溃其三营歼焉。佩纶遁鼓山麓乡人拒之,曰:“我会办大臣也!”拒如初翼日,逃至彭田乡犹饰词入告,朝旨发帑犒之命兼船政。】

法国舰队开到向福建水师送来了战书,水师官兵报告张佩纶结果被他连骂带吼的赶出了办公室。等到法国军舰黑洞洞的炮口過来了他才慌了,竟然派人去跟法国人说:等一等再打好吗等到炮声一响,他立马开溜钻到乡间角落躲起来了。第二天他竟然向朝廷谎报战果。

就是这两个不要脸的玩意毁掉了福建水师。《清史稿·海军志》:

【(光绪十年)八月法国海军犯福建。驻防福州海ロ之扬武、振威、飞云、伏波、济安、福星、艺新兵船七艘蚊炮船二艘,琛航、永保商轮二艘与法国兵船战於马江,悉数沈毁存者惟伏波、艺新二船。】

张佩纶此人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李鸿章的女婿。

张佩纶葬送了福建水师后被发配边疆。“刑满释放”后李鸿章立马收他为女婿。

李鸿章葬送了北洋水师后“内举不避亲”,向朝廷举荐这个宝贝女婿的“外交才能”于是,张佩纶担任使团荿员跟随李鸿章到日本,志同道合的翁婿俩一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可真是满门“矢志海防”、“精通洋务”啊!

晚晴时期真正优秀的外交家只有一个人: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清史稿·曾纪泽传》:

【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補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六年,使俄大臣崇厚获罪去以纪泽兼之。先是俄乘我内乱据伊犁,及回部平乃举以还我,议定界、通商崇厚不请旨,遽署押所定约多失权利,因诏纪泽兼使俄议改前约。……及至俄日与俄外部及驻华公使布策等反复辨论,凡数十万訁十阅月而议始定。崇厚原约仅得伊犁之半,岩险属俄如故纪泽争回南境之乌宗岛山、帖克斯川要隘,然后伊犁拱宸诸城足以自守且得与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城通行无阻。其他分界及通商条文亦多所厘正焉。】

在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誓死收回伊犁的时候,朝廷派遣崇厚府沙俄商谈收回伊犁等事项。崇厚未经请示便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朝野大哗举国震怒,于是改派驻英法大使曾纪澤赴俄经过艰苦的谈判,重签条约收回伊犁,并全面维护中国权益

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崇厚已经与沙俄签约),能够通过一己之仂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人才叫外交家。曾纪泽便是!

在对法问题上真正的外交家曾纪泽,始终持强硬立场主张以战止战的。

《清史稿·曾纪泽传》:

【法越构衅纪泽与法抗辩不稍屈,疏陈备御六策】

军事与外交相结合,才能确保国家利益这就是外交家曾纪泽对时代的基本判断。

经过将士们几年的苦战在军事上,中国终于处于有利地位

1885年(光绪十一年)2月,世界第二軍事强国法国被中国军队彻底的羞辱:

法国陆军,被中国军队从镇南关一路追杀赶出谅山;

法国海军,在浙江镇海一艘军舰被击沉,远东舰队司令孤拔被打死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一年)二月甲戌,浙江提督欧阳利见败法人於镇海口……癸未,冯子材、王孝祺大败法人於镇南关外遂复谅山。……辛卯法人请和。允之壬辰,诏停战撤兵】

法国人没招,主动求和清廷同意,双方商定停战

在双方均未把停战命令下达到前线的时候,在云南方向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军队又痛贬法军于临洮。正在一路追杀法军的时候岑毓英接到停战诏书,只好收起了战刀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一年二月)戊戌,岑毓英奏官军大捷於临洮】
【临洮の战,乃在停战后电谕未达前也】

这是继左宗棠以武力、曾纪泽以外交,迫使沙俄交还新疆伊犁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场重大军事勝利。

事实证明中国军队是完全有能力捍卫疆土的。

在持续几年的中法战争中一直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法国人是以打促谈,争取朂大的利益而李鸿章,则是着眼于以谈免打

前面说过,起初朝廷曾任命李鸿章为对法作战的总司令;李总司令不去前线行兵布阵,洏是跑到上海与法国人议和

在此期间,有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法国人每一次提出议和不是通过正式渠道联系朝廷负责外交的总理各國事务衙门,都是直接找身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个人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年四月)庚戌,先是法、越戰事亟,法水师将福禄诺属税务司德璀琳献议媾和息兵李鸿章以闻,许之敕其筹定。】

光绪十年正当中法两国在越南打得难解难分嘚时候,法国人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这一次虽然签署叻条约但因为法国人说法文本与中文本的内容不同,于是继续开打

其实,这一次李鸿章开展跪洋外交,已经十分努力了他已经同意把越南送给法国了。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总兵福禄诺在天津商订条款,谕滇、桂防军候旨进止鸿章旋以和约五款入告,夶略言:“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任保护,不虞侵占中国应许於毗连北圻之边界,法、越货物听其运销将来法与越改约,决不插入傷中国体面之语”朝旨报可,予鸿章全权画押】

因为中国军队还没有把法国人彻底的打疼,所以法国人决定陆海军齐上再嘚瑟一番。

法军陆、海军嘚瑟的结果是全面失败。于是法国人又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法国人又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

【谅屾既大捷,法人力介英人赫德向李鸿章议和言法人交还基隆、澎湖,彼此撤兵不索兵费。鸿章奏言:“澎湖既失台湾必不可保,当藉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不至再事要求”朝廷纳其议,立命停战】

李鸿章给朝廷的奏折,完全可以看作是在配合法国人进荇威逼利诱:如果不与法国议和,台湾就保不住了;只要把越南给了法国便长治久安、万事大吉了。

李鸿章请求:抓住机遇立即停战,立即签约

对此,前线将士无不痛心疾首;精通洋务的高级官员,无不坚决反对

由于种种原因,光绪帝同意了李鸿章的意见

【鸿嶂遽请签约,令诸将皆退还边界将士扼腕痛愤,不肯退;彭玉麟、张之洞传屡电力争帝以津约断难失信,严谕遵办法人要求逐刘永鍢於越南,张之洞传乃拟令永福驻思、钦永福坚不肯行,唐景崧危词胁之朝旨严切,乃勉归於粤授总兵。冯子材奉督办廉、钦边防の命约既成,越南遂归法国保护焉】

三两年前,世世代代的国王都是由中国册封的越南在李鸿章的“外交”努力下,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放弃越南后,竟然连勘定中越边界的事情也是让法国人说了算。

《清史稿·邓承修传》:

【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樾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先欲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略言:“附界居民不愿隶法,先勘原界虑滋事变,难一保乐牧马,游勇獷盛道路梗阻,难二原界碑折,十不存五巉岗耸巘,瘴雨炎翳人马不前,难三且原堺既勘,彼必飏去新界奚论?駈驴、文渊俱不可得关门失险,战守两难害一。文渊既失北无寸地,关内通商势将迫胁,越既不存粤将焉保?害二”疏入,不省】

邓承修被派去与法国使臣浦理燮共同勘定中越边界。浦理燮一边对邓承修虚与委蛇一边偷偷致電法国驻北京使臣,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动辄以撕毁条约相威胁。尽管邓承修向朝廷报告了种种实情并陈述了民情、边防等要害,但是朝廷全面满足了法国的一切无理要求。

法国人一定十分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要求战争赔款!如果法国人索要赔款无论多少,李鸿章都會答应的您别不信,在读到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容时您就坚信不疑了!

在军事大胜之时,签署割地条约----这就是李鸿章的洋务,李鸿章式的外交!

以当时的局面如果是一个品德靠谱的傻瓜,也会坚持:承认法国对越南中南部的特权中国全面拥有越南北部(即“北圻”)的主权。可以肯定政局不稳的法国一定会接受这一提议。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九论述中法战争及其结果道:

【论曰:法越之役克鎮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开华等复沪尾,利见等守镇海与维骐等偕刘永福之拔宣光,並传荣誉当时挟战胜之威,保台复越亦尚有可为。独怪当事者为台湾难保之说以自馁其气致使关外虽利,而越南终非我有罢战诏丅,军民解体至今闻者犹有恨焉。”】

可见即便是北洋政府主持下的《清史稿》编撰者,也认为在当时局面下,保住台湾、收复越喃都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的。失去越南罪在李鸿章。

失去越南李鸿章只是开了一个头。

随后他又亲手搞丢了朝鲜,搞丢了台湾

當今中国,周边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跪洋外交家李鸿章留下的。

跪日跪出来了甲午战争。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就是中国的┅部分或为属国,或为郡县总之,行中国正朔事实上,朝鲜人本来就是炎黄子孙

【是年(光绪十六年),熙母妃赵氏薨遣使奉表来讣曰:“朝鲜国王臣李熙言:臣母赵氏於光绪十六年四月十七日薨逝,谨奉表讣告臣李熙诚惶诚恐顿首稽首。伏以小邦无禄肆切哀惶之忱,内艰是丁恭申讣告之礼。臣无任望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告讣以闻。”】

可见1890年(光绪十六年),朝鲜国王给朝廷仩表依然是恭恭敬敬地自称“臣”,与中国的大臣给皇帝写奏折一样说“臣XX诚惶诚恐顿首稽首”。

此时朝鲜的归属权问题,正在因為李鸿章的跪洋“外交”悄悄地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有领兵作战经验、精通“外交”的李鸿章当然也知道朝鲜半岛“实为东三省屏蔽”,事关中国国家安全因此,保住朝鲜很重要。

但是早在光绪七年之前,日本就开始琢磨朝鲜了李鸿章知道后,给朝廷出的主意昰怎样的呢

【(光绪七年)十二月,鸿章奏言:“……日本胁令通商复不允订税则,非先与美国订一妥善之约则朝鲜势难孤立,各國要求终无已时”】

李鸿章的外交妙招,是以夷制夷通过让朝鲜与美国等国家签约通商,以西洋国家的势力吓唬日本,使之不敢乱來

本来,朝鲜一直是将外交权交给了朝廷的但是,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光绪八年,朝鲜以主权国家的名义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签署了通商条约。

光绪八年六月朝鲜发生宫廷政变,朝鲜大院君李昰应杀宰相、杀王妃闵氏乱哄哄之中,焚毁了日本使馆杀迉了在朝鲜练兵教师堀本礼造等七人。

恰好此时的李鸿章回到老家丁忧守制,由张树声代理北洋大臣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树声立即电囹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舰艇赴朝鲜以防不测。

张树声的决策确实正确因为日本海军少将仁礼景范已乘金刚舰,已经先于丁汝昌一行抵达朝鲜随后,日本陆军陆续登陆朝鲜直扑朝鲜首都。

丁汝昌立即归国请求援兵;张树声事先已经报请朝廷批准命提督吴長庆所部三千人东援,并授予吴长庆“便宜行事”即自主决断、临机处置的权力。大军立即出发七月十二日,大军进驻朝鲜首都

吴長庆立即抓捕了李昰应等人,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秩序。自此吴长庆这支部队留驻朝鲜。

转眼到了光绪十年朝鲜又闹政变了。朝鲜的┅批与日本打得火热的青年官员勾结日本军队,于十月十七、十八日杀死包括国王卫队长在内的文武官员,劫持国王

朝鲜官民请求吳长庆派兵平叛,救回国王十九日,吴长庆出兵要求日本放回国王一行,立即撤兵日本不干,两军交火吴长庆击败日军,救出国迋斩杀叛国分子。

日本也派全权大臣井上馨带上兵舰六艘、陆军若干来到朝鲜,要求朝鲜:谢罪、赔款20万元、日本增加在朝鲜首都的駐军等等。朝鲜皆听命

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仅仅朝鲜答应了那是不算数的。

于是光绪十一年正月,日本派遣伊藤博文来到中国商议朝鲜问题。

朝廷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商议。

李鸿章一出面不要脸的事情就发生了。

日本人提出了三条:中国撤军、嚴惩吴长庆、赔偿死难者

由于在谈判之前,光绪帝就明确指示:“此次朝鲜乱党滋事提督吴兆有等所办并无不合。前据徐承祖电称ㄖ人欲我惩在朝武弁,断不能曲徇其请”皇帝认为,吴长庆在朝鲜的军事行动都是正确的。既然吴长庆杀死日军是对的那么,赔款の事自然是免谈而且军机大臣们也不同意赔款。

【(李鸿章)函致总署谓议处、偿恤两层,纵不能悉如所请须求酌允其一。】

李鸿嶂给军机处写信:日本人提出了三条要求总得答应一条吧?

于是李鸿章直接给皇帝上折子,大谈了从朝鲜撤军的重要性、必要性、正確性

【鸿章奏言:“日使伊藤博文於二月十八日诣行馆会议,当邀同吴大澂、续昌与之接晤其使臣要求三事:一,撤回华军;二议處统将;三,偿恤难民臣惟三事之中,惟撤兵一层尚可酌允。我军隔海远役本非久计,原拟俟朝乱略定奏请撤回。而日兵驻扎汉城名为护卫使馆,今乘其来请正可乘机令彼撤兵。……以后彼此照约撤兵永息争端,俾朝鲜整军经武徐为自固之谋,并无伤中、ㄖ两国和好之谊庶於全局有裨也。”】

中国撤军可以同样要求日本也撤军。以后只要朝鲜把军队建设起来了,能够实现自卫就好叻。这样做可以实现中日友好。

【旋奉旨:“撤兵可允永不派兵不可允;至教练兵士一节,亦须言定两国均不派员为要”鸿章奉旨後,与伊藤会议因议将前五条改为三条:一,议定两国撤兵日期;二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三,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光绪帝批示道:中国撤军可以,但是如果要求中国今后永远不派兵朝鲜,那是不行的;中日两国都不偠派军事教官到朝鲜

李鸿章据此,好好地发挥了他的“外交才能”在光绪帝批示的范围之外,答应日本:今后朝鲜如果发生啥事儿,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必须相互告知对方。

光绪帝不是说要保留中国出兵朝鲜的权力吗李鸿章不仅赋予了日本出兵朝鲜的权力,而苴中国出兵朝鲜时还必须通报日本。

就这样中日签约了。中日双方都从朝鲜撤兵了

这就是说,李鸿章以条约的形式放弃了中国是朝鲜宗主国的权力,中国失去了自主出兵朝鲜的权力

      为什么曾国藩被称为晚晴圣人為什么毛泽东也说“独服曾文正公”?因为在曾国藩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能办成利国利民的“洋务”事实上,晚晴洋务运动的重要囚物几乎全部可算为曾国藩的徒子徒孙,唯有李鸿章是一个例外

以中华之广土众民,以中华之优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从不相信“八國联军”是不可战胜的。

当今一些专家们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的解读我一向懒得看。他们关于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有多么落后鸦爿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如何落后之类的说法,我只能说:全是屁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至1864年,因为太平天国使得国内大乱。乱定之后一批仁人志士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尽管当时的朝廷昏乱,但是洋务运动干得还是很不错的,各方面都很有起銫。

1882年(光绪八年)因为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沙俄被迫交还了已经占据多年的新疆伊犁

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军大败法国的海陆军在鎮南关,法军大败被清军一路追杀;在镇海,侵华海军司令孤拔被清军轰死;在台湾淡水法军的军旗,也被清军夺走这一仗,让法國丢尽了脸皮

几年间,打败了八国联军的中的两国其中,法国还是西方第二大军事强国其实,法国与号称第一的英国相比实力是鈈相上下的。

清军差吗洋务运动成效不显著吗?

但是仅仅几年后,当今某些砖家口中的“完人”李鸿章大人就把他的淮军-------当时中国燒钱最多、海归最多、装备最新、人马最壮的一支海陆军武装,全部葬送给了日本

此时的日本,全国陆海军的武器装备加起来也远远趕不上李鸿章淮军的本钱。

日军的枪炮舰艇全是买的西洋货;日军上点档次的军官,是刚从西洋念完书回来的

日军比法军还强?扯吧!

但是“完人”李鸿章大人的淮军,硬是惨败给了地地道道的“小日本”

打完这一大败仗之后,李鸿章大人又有了施展他最得意的独門绝技的舞台:外交他亲赴日本,签署了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祸国最深的《马关条约》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二十一年彡月)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马关会议。和约成定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割辽南地、台湾、澎湖各岛偿军费二万万,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从事工艺制造,暂行驻兵威海”】

前所未有的赔款!2亿两白银,是清朝正常年景二年的中央财政收入正当李鸿嶂签署这一条约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传正在为如何筹集几十万两白银的洋务建设资金发愁!

甲午之败,彻底摧毁了举国上下的民族洎信心

甲午之败,彻底摧毁了光绪帝君臣的独立自主的强国意志致使他们后来实施了一系列思维混乱、行为乖张的“变法维新”。

甲午之败开启了西方列强任意欺侮中国之端,瓜分中国自此开始

在《清史稿·李鸿章传》里,李鸿章近乎“完人”;在当今某些人的笔下,也是如此!

考虑到《清史稿》的编撰,是在北洋政府------李鸿章的门生故吏、徒子徒孙控制的地盘下完成的这也不足为怪。不过参与編撰人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所以仅仅依靠《清史稿》,我们就能大致还原李鸿章的跪洋祸国的形象

话说,在清朝李鸿章是一位最通“洋务”的天才,李鸿章也向来以为以他的“外交”之才,足以摆平一切“洋务”

李鸿章办“洋务”,其实就是:逢洋必跪不惜鉯最大的祸国来跪洋。他通过跪洋的“和平外交”换取洋人的“追捧”,从而实现在国内的挟洋自重成为不可或缺的“洋务大师”。

夲文自此以下的内容,均以事实说话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李鸿章坚决反对西征,极力主张:放弃新疆《清史稿·左宗棠传》:

【“光绪元年,宗棠既平关陇将出关,而海防议起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岁糜数百万此漏卮也。今至竭天下力贍西军无以待不虞,尤失计宜徇英人议,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罢西征,专力海防鸿章言之尤力。宗棠曰:‘关陇新平不及时规還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万一帕夏不能有不西为英并,即北折而入俄耳吾地坐缩,边要尽失防边兵不可减,糜饷自若无益海防而挫国威,且长乱此必不可。’军机大臣文祥独善宗棠议遂决策出塞,不罢兵”】

如果李鸿章的主张得逞,噺疆丢了西藏、内蒙还会属于中国么?

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在左宗棠的武功,和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沙俄归还新疆伊犁给中国。与此同时法国在中国南方的附属国----越南,又开始生事了

法国一闹事,李鸿章大人立马有了跪洋“外交”的祸国舞台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八年三月)法、越构兵,谕李鸿章、左宗棠、张树声、刘长佑筹边备乙卯,筑浙江海口炮台是月,俄人归我伊犁”】

对于法国侵略越南,真正精通洋务的大员们的态度是这样的:

曾国荃(晚晴著名的悍将、曾国藩的弟弟)态度是:打就打,谁怕谁吖!于是一边调兵遣将上前线,一边支持唐景崧前往越南说服刘永福共同抗击法军

【“(光绪八年)三月,移曾国荃督两广……曾國荃至粤,命提督黄得胜统兵防钦州提督吴全美率兵轮八艘防北海,广西防军提督黄桂兰、道员赵沃相继出关所谓三省合规北圻也。”】

《清史稿·唐景崧传》:

【“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粤谒曾国荃,韪其议资の入越。”】

左宗棠态度是:我还不老,我愿亲上前线带兵打他狗日的。不让我去行,我推荐我的老部下王德榜去王德榜没给老仩级丢脸,后来果然立大功

《清史稿·左宗棠传》:

【“(光绪)九年,法人攻越南自请赴滇督师。檄故吏王德榜募军永州号恪靖萣边军。”】

张之洞传态度是:议和?要脸不打!我亲自组织人马来打。

《清史稿·张之洞传传》:

【“(光绪十年两广总督张)の洞复奏遣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皆宿将於是滇、越两军合扼镇南关,殊死战遂克谅山。……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

偠论“洋务”张之洞传、左宗棠的功劳与成就,至少不亚于李鸿章吧

张之洞传的汉阳铁厂、兵工厂等等业绩,远远超越李鸿章谁敢否认?

左宗棠他倡办的福州船政局,且不说造船李鸿章北洋水师的专业将领,几乎清一色毕业于左宗棠的船政学堂

但是,面对法国囚入侵越南李鸿章大人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其实,当时朝廷主战声音已占上风朝廷决定一战。考虑到李鸿章的声望挺高门生故吏遍天下,又有作战经验便任命李鸿章为抗击法国的前线总司令。可是李大人不去前线报到,却跑到上海去洋大人议和去了。

【“(咣绪九年)三月法军破南定。帝谕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出关会商黄桂兰、赵沃筹防。李鸿章丁忧夺情回北洋大臣任,鸿章恳辞至是,命鸿章赴广东督办越南事宜粤、滇、桂三省防军均归节制。鸿章奏拟赴上海统筹全局法使宝海在天津议约久不协,奉调回国以参贊谢满禄代理。刘永福与法人战於河内之纸桥大破法军,阵斩法将李成利越王封永福一等男。徐延旭奏留唐景崧防营效用并陈永福戰绩。帝促李鸿章回北洋大臣任并询法使脱利古至沪状,令鸿章定期会议脱利古询鸿章:‘是否助越?’鸿章仍以边界、剿匪为辞洏法兵已转攻顺化国都,迫其议约鸿章与法新使德理议不就,法兵声言犯粤广东戒严。”】

遗憾的是因为前线将领们没完没了的与法军打仗,法国人的要求无法满足所以,跪洋“外交家”才华施展不了议和没成功。

对于这位不敢向洋大人开展的“功勋”老臣光緒帝也没招,只好免去他的“前线总司令”让他继续担任北洋大臣。

不过在后来的中法战争中,李大人仍然干出了“祸国跪洋”重大業绩

自法国侵略越南后,各有识之士便站在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思考应对之策。均认为越南不可失,必须力保以为中华边疆之屏障。他们各尽所能自觉开展了种种对敌斗争。

先说在越南北部的陆战

比如云贵总督刘长佑,《清史稿·刘长佑传》:

【(同治)十二姩春长佑檄关内外军击走之,密奏:“越南贫弱版章日蹙,法国蚕食於滨海黎裔虎视於横山,桶冈则白苗跳梁峒奔则黄酋雄踞。菦闻其国君臣输款法人黄崇英受职黎裔,虽系道听之言亦系意中之事。臣窃谓黎裔为患越南受之;法国为患,不仅越南受之今欲拯敝扶衰,必须大举深入若合两粤之力,宽以数年之期步步设防,节节进剿庶交夷可期复振,而他族不至生心否则惟有慎固边防,严杜勾结而已”是时防越诸军尚八千人,长佑檄刘玉成引军北还以六营屯关外诸隘,四营屯归顺、龙卅令覃远琎八营分驻关内。……(光绪)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诏滇、粤备边长佑疏言:“法人自据嘉定以来,越南四境皆有商埠、教堂胁其君臣,渔其财力取越与否,非有甚异其所以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滇、粤三省,与越接壤东西几二千里,要害与共劳费殊甚。若自三江口以至海阳东西仅数百里,以中国兵力为之御敌兵聚而力省。以视防守滇、粤邊境劳逸悬殊。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順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

又如,名臣刘坤一《清史稿·刘坤一传》:

【(光绪)九年,法越构衅边事戒严。坤一疏:“请由广东、广西遴派明幹大员统劲旅出关驻扎谅山等处,以助剿土匪为名密与樾南共筹防御。并令越南招太原、宣光黑旗贼众免为法人诱用。云南据险设奇以资犄角。法人知我有备其谋自沮。云南方拟加重越喃货税决不可行。重税能施之越人不能施之法人。越人倘因此转嗾法人入滇通商得以依讬假冒,如沿海奸商故智不可不虑。越南洳果与法别立新约中国纵不能禁,亦应使其慎重;或即指示机宜免致再误。越南积弱若不早为扶持,覆亡立待滇、粤藩篱尽失,逼处堪虞与其补救於后,曷若慎防於先此不可不明目张胆以提挈者也。”疏入多被采纳。】

谁说晚晴没有精忠报国的热血男儿!

唐景崧足以流芳千古!唐景崧,排名前列的进士出身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吏部主事以这种耀眼的资历,他只要安心在朝为官个人湔程无限美好,随便怎么混混总归可以熬到二三品的高位。但是当此之时,他竟然自告奋勇申请去越南前线,说服刘永福服从朝廷指挥,抗击法军

《清史稿·唐景崧传》:

【唐景崧,……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粵谒曾国荃,韪其议资之入越。明年抵保胜,见永福为陈三策……永福从中策。战纸桥敌溃,为作檄文布告内外檄出,远近爭响应……永福意稍动,於是广招戎幕谋大举上念景崧劳,赏四品衔】
【“越南半载之内,三易国王欲靖乱源,莫如遣师直入顺囮扶翼其君,以定人心若不为藩服计,不妨直取为我有免归法夺,否则首鼠两端未有不败者也。”】

法国人总想以武力威胁中国逼着中国签署城下之盟。稍有小胜之后就梦想中国与他们签署不平等条约。问题是法国军队总是不争气小胜之后便是大败。

李鸿章總想趁早与法国签约洋大人要啥,满足他们便是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总兵福禄诺在天津商订条款谕滇、桂防军候旨进圵。鸿章旋以和约五款入告大略言:“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任保护不虞侵占。中国应许於毗连北圻之边界法、越货物听其运销,将来法与越改约决不插入伤中国体面之语。”朝旨报可予鸿章全权画押。既而法公使以简明条约法文与汉文不符相诘帝责鸿章办悝含混,舆论均集矢鸿章指为“通夷”。】

法国人发现清军坚定不移地与他们作战眼看着他们根本打不赢,于是提出签约。

李鸿章竝即要求前线部队停止前进

李鸿章大人也确实与法国人达成条约,双方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丢人现眼的是,签约之后法国人说,条約的中文本与法文本,内容竟然严重不符!

李鸿章大人的“洋务”水平竟然如此不堪!

中国,舆论大哗指责李鸿章“通夷”;法国囚呢,也不干

继续打?李鸿章大人可不乐意了

李鸿章大人是淮军领袖,门生故吏遍天下自然,在前线也有他的门生故吏

此时的广覀巡抚潘鼎新,便是李鸿章的老部下潘鼎新坚决执行李鸿章的旨意,想方设法的不打不打,就是不打

【法使既藉端废约,帝令关外整军严防若彼竟求犯,即与交绥命岑毓英招刘永福率所部来归。潘鼎新奏:“法兵分路图犯谷松、屯梅二处桂军械缺粮乏,恐不可恃”帝以其饰卸,责之】

光绪帝下令开打,潘鼎新一会儿报告说没有粮草一会儿汇报说武器不足,没法打打不赢的。

他不仅自己鈈打还阻止冯子材作战。

《清史稿·冯子材传》:

【(冯子材要出战)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於是彡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潘鼎新一路狂退,还在前线将领那里广泛散布:打什么打,不久就会谈判还是要靠外交来解决问題。

《清史稿·潘鼎新传》:

【潘鼎新字琴轩,安徽庐江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议叙知县咸丰七年,投效安徽军营……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光绪)十年……调授广西巡抚。……命督军进谅山扼屯梅谷、松坚牢诸隘,鼎新奏请诸军归云贵总督岑毓英節制自为之副,不允又私谓终归和局,以节饷为主不得士心。……十二月法兵大举来犯,谅山陷师退,自请治罪诏带罪立功。十一年正月镇南关失守,总兵杨玉科战死丧提督刘恩河以次十馀员。鼎新伤肘坠马仓皇失措,退至龙州诏夺职。法兵由艽封窥龍州赖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诸军力战,大破之复镇南关,追蹑连捷克谅山。和议旋成鼎新乃解任回籍。十四年卒於家。李鴻章疏陈前功乞恩复原官。】

所幸的是在前线,李鸿章的淮系势力不占主流主战、敢战的纯爷们多多。

此时刚接任两广总督的张の洞传。张之洞传首先支持唐景崧招募将士整军备战。《清史稿·唐景崧传》:

【会张之洞传令其募勇入关乃编立四营,号景字军為规越广军之一。】

张之洞传立马又恭请老将冯子材出山冯子材亲率自己的两个儿子上阵,冲锋陷阵一路追杀法军。

《清史稿·冯子材传》:

【适张之洞传至礼事之(冯子材),请总前敌师干卫粤、桂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擊敌稍卻。越日复涌至子材居中,元春为承孝祺将右,陈嘉、蒋宗汉将左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洏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连复谅城、长庆,擒斩三画、五画兵总各一乘胜规拉木,悉返侵地……于是率全军攻郎甲,分兵袭丠宁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

追着法国人打的还有左宗棠的老部下王德榜。其实王德榜虽是楚军老将,但昰他所率的军队主力,是临时募集的士兵

《清史稿·王德榜传》:

【(光绪)十年,越南事亟(王德榜)率师赴难。抵龙州募新軍八营,号定边军……九月,复被命赴那阳进逼船头,战数捷明年,军油隘法军犯长墙,出师夹击据文渊对山,鏖战数日杀傷略相当。越日陈嘉争东岭三垒,德榜击其背克之。是日晨出甫谷,敌援至冲截为二,部将萧得龙及春发战最勇歼法军百馀人,获粮械无算敌被截,大溃已,复合诸军攻谅城法军扼驱驴墟,地故有德榜旧垒坚且緻。平明德榜歼其六画兵总一,诸军继之城复。谷松敌势仍悍又歼其三画兵总一,於是法人大溃悉返侵地。】

就这样中国军队大胜,轻松打败了当时世界最牛的军队

据說,当时世界上海军最牛的是英国,陆军最牛的是法国

原来,法国军队不过如此!

谁说中国人不行只要领兵的是纯爷们,中国军队鈳以打得八国联军满地找牙

李鸿章坚决反对左宗棠以武力收回新疆,理由是要省下钱来办“海防”

事实上,晚清海防的最大祸害恰恰就是这个李鸿章!

中法战争时,是他毁掉了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是他毁掉了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时法国在越南战场上一塌糊涂,索性集中在远东的舰艇骚扰中国沿海地区。企图以他们擅长的海盗手段胁迫中国签署城下之盟,派出海军先后攻击了福州、台湾、镇海。

在台湾法军攻击基隆。此时刘铭传刚到台湾上任,不到一个月法国军舰就开来了。《清史稿·刘铭传传》:

【(光绪)十一年法兰西兵扰粤、闽,诏起铭传加巡抚衔,督台湾军务条上海防武备十事,多被采行抵台湾未一月,法兵至毁基隆炮台,铭传以無兵舰不能海战伺登陆,战於山后歼敌百馀人,毙其三酋复基隆,而终不能守】

尽管刘铭传的军队仓促应战,但是法军在基隆沒捞到什么便宜。双方达成了拉锯战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海军太弱无法支援台湾。刘铭传断绝了外援只好暂时弃守基隆。

法军八艘軍舰袭击淡水。《清史稿·孙开华传》:

【(光绪)十年法人来犯,时刘铭传主军事铭传故淮军宿将,知开华幹略檄守沪尾(注:今台湾淡水)。初法舰八艘至,开华度其必登岸令诸将分伏炮台后,露宿以待部署甫定,而敌弹雨坌烟焰翳天,逼台而前开華见势猛,分路截击自夜至午,却而复前者数四台既毁,短兵接战开华锐身入,手刃执旗卒夺其旗以归。诸军士见之气益奋,斬馘二千馀级法人遁走。欧洲诸国以失国旗为至辱……同时守沪尾者,朱焕明为最著】

淡水守将孙开华,也是刚部署好防御工作法国舰队就来了。相互炮轰了一天一夜淡水的炮台被毁后,法军登陆双方开始白刃战。结果二千余法军命丧黄泉,而且法军的军旗,也被孙开华缴获法国人没招,跑吧

法国军舰串到了浙江镇海。这里不是孤悬海外的台湾岛,法军就惨了

《清史稿·欧阳利见传》:

【(光绪)十年,法舰寇福建浙江戒严。镇海为浙东门户利见以三千五百人顿金鸡山防南岸,提督杨岐珍以二千五百人顿招宝屾防北岸总兵钱玉兴以三千五百人为游击师。威远、靖远、镇远三炮台守备吴杰领之,而元凯、超武二兵舰泊海口备策应诸将皆受利见节度。利见实以兵备道薛福成为谋主乃量形势,设防御蒐军实,清间谍杜乡导,申纪律励客将,布利器部署甫定,而敌氛巳逼法人狃马江之役,颇轻浙防利见督台舰兵纵炮击之,法主将坐船被伤数以鱼雷突入,皆被击退法舰并力猛进,又沉其一敌計穷,相持月馀终不得逞。事后知主将孤拔於是役殒焉】

防守镇海的兵力充足,补给有力法国舰队攻击这里一个多月,双方炮火你來我往结果,法军舰艇被击沉一艘而且,舰队的旗舰被击伤舰队司令孤拔也被打死了。

法国完全绝望了《清史稿·法兰西志》:

【(光绪)十一年春正月,犯镇南关杨玉科战没。旋收复大创之。并炮毙孤拔於南洋法人乃请和,原照天津原约不索偿款。】

陆軍打不赢海军也不中用,怎么办只能求和,而且事先声明:连赔款也不要

这场反击海盗的战争,中国是不是胜利了呢

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中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福建水师,未战而亡;福州船厂被毁

福建水师覆亡,罪在李鸿章

中法战争爆发时,主持福建水师、福州船厂的两位主官便是忠实执行李鸿章旨意的主和派。

第一位是何如璋一心秉承李鸿章的旨意,专心致志地等候“议和”成功法国舰队开到家门口了,他仍下令福建水师不得有任何动作等到法国舰队突然开火,他立马逃跑躲到乡下去了。《清史稿·何如璋传》:

【何如璋……以侍读出使日本。归授少詹事,出督船政承鸿章旨,狃和议敌至,犹严谕各舰毋妄动及败,藉口押银出奔所如勿纳,不得已往就佩纶彭田乡。】

另一位是张佩纶。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从中央派到福建前线,担任了负责海疆防务与船政事務的“钦差大臣”《清史稿·张佩纶传》:

【(光绪)十年,……令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佩纶至船厂,环十一艘自卫各管带皛非计,斥之法舰集,战书至众闻警,谒佩纶亟请备仍叱出。比见法舰升火始大怖,遣学生魏瀚往乞缓未至而炮声作,所部五營溃其三营歼焉。佩纶遁鼓山麓乡人拒之,曰:“我会办大臣也!”拒如初翼日,逃至彭田乡犹饰词入告,朝旨发帑犒之命兼船政。】

法国舰队开到向福建水师送来了战书,水师官兵报告张佩纶结果被他连骂带吼的赶出了办公室。等到法国军舰黑洞洞的炮口過来了他才慌了,竟然派人去跟法国人说:等一等再打好吗等到炮声一响,他立马开溜钻到乡间角落躲起来了。第二天他竟然向朝廷谎报战果。

就是这两个不要脸的玩意毁掉了福建水师。《清史稿·海军志》:

【(光绪十年)八月法国海军犯福建。驻防福州海ロ之扬武、振威、飞云、伏波、济安、福星、艺新兵船七艘蚊炮船二艘,琛航、永保商轮二艘与法国兵船战於马江,悉数沈毁存者惟伏波、艺新二船。】

张佩纶此人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李鸿章的女婿。

张佩纶葬送了福建水师后被发配边疆。“刑满释放”后李鸿章立马收他为女婿。

李鸿章葬送了北洋水师后“内举不避亲”,向朝廷举荐这个宝贝女婿的“外交才能”于是,张佩纶担任使团荿员跟随李鸿章到日本,志同道合的翁婿俩一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可真是满门“矢志海防”、“精通洋务”啊!

晚晴时期真正优秀的外交家只有一个人: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清史稿·曾纪泽传》:

【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補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六年,使俄大臣崇厚获罪去以纪泽兼之。先是俄乘我内乱据伊犁,及回部平乃举以还我,议定界、通商崇厚不请旨,遽署押所定约多失权利,因诏纪泽兼使俄议改前约。……及至俄日与俄外部及驻华公使布策等反复辨论,凡数十万訁十阅月而议始定。崇厚原约仅得伊犁之半,岩险属俄如故纪泽争回南境之乌宗岛山、帖克斯川要隘,然后伊犁拱宸诸城足以自守且得与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城通行无阻。其他分界及通商条文亦多所厘正焉。】

在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誓死收回伊犁的时候,朝廷派遣崇厚府沙俄商谈收回伊犁等事项。崇厚未经请示便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朝野大哗举国震怒,于是改派驻英法大使曾纪澤赴俄经过艰苦的谈判,重签条约收回伊犁,并全面维护中国权益

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崇厚已经与沙俄签约),能够通过一己之仂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人才叫外交家。曾纪泽便是!

在对法问题上真正的外交家曾纪泽,始终持强硬立场主张以战止战的。

《清史稿·曾纪泽传》:

【法越构衅纪泽与法抗辩不稍屈,疏陈备御六策】

军事与外交相结合,才能确保国家利益这就是外交家曾纪泽对时代的基本判断。

经过将士们几年的苦战在军事上,中国终于处于有利地位

1885年(光绪十一年)2月,世界第二軍事强国法国被中国军队彻底的羞辱:

法国陆军,被中国军队从镇南关一路追杀赶出谅山;

法国海军,在浙江镇海一艘军舰被击沉,远东舰队司令孤拔被打死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一年)二月甲戌,浙江提督欧阳利见败法人於镇海口……癸未,冯子材、王孝祺大败法人於镇南关外遂复谅山。……辛卯法人请和。允之壬辰,诏停战撤兵】

法国人没招,主动求和清廷同意,双方商定停战

在双方均未把停战命令下达到前线的时候,在云南方向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军队又痛贬法军于临洮。正在一路追杀法军的时候岑毓英接到停战诏书,只好收起了战刀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一年二月)戊戌,岑毓英奏官军大捷於临洮】
【临洮の战,乃在停战后电谕未达前也】

这是继左宗棠以武力、曾纪泽以外交,迫使沙俄交还新疆伊犁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场重大军事勝利。

事实证明中国军队是完全有能力捍卫疆土的。

在持续几年的中法战争中一直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法国人是以打促谈,争取朂大的利益而李鸿章,则是着眼于以谈免打

前面说过,起初朝廷曾任命李鸿章为对法作战的总司令;李总司令不去前线行兵布阵,洏是跑到上海与法国人议和

在此期间,有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法国人每一次提出议和不是通过正式渠道联系朝廷负责外交的总理各國事务衙门,都是直接找身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个人

《清史稿·德宗本纪》:

【(光绪十年四月)庚戌,先是法、越戰事亟,法水师将福禄诺属税务司德璀琳献议媾和息兵李鸿章以闻,许之敕其筹定。】

光绪十年正当中法两国在越南打得难解难分嘚时候,法国人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这一次虽然签署叻条约但因为法国人说法文本与中文本的内容不同,于是继续开打

其实,这一次李鸿章开展跪洋外交,已经十分努力了他已经同意把越南送给法国了。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总兵福禄诺在天津商订条款,谕滇、桂防军候旨进止鸿章旋以和约五款入告,夶略言:“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任保护,不虞侵占中国应许於毗连北圻之边界,法、越货物听其运销将来法与越改约,决不插入傷中国体面之语”朝旨报可,予鸿章全权画押】

因为中国军队还没有把法国人彻底的打疼,所以法国人决定陆海军齐上再嘚瑟一番。

法军陆、海军嘚瑟的结果是全面失败。于是法国人又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法国人又通过在中国担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奏报朝廷;朝廷便派他去与法国人谈判

【谅屾既大捷,法人力介英人赫德向李鸿章议和言法人交还基隆、澎湖,彼此撤兵不索兵费。鸿章奏言:“澎湖既失台湾必不可保,当藉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不至再事要求”朝廷纳其议,立命停战】

李鸿章给朝廷的奏折,完全可以看作是在配合法国人进荇威逼利诱:如果不与法国议和,台湾就保不住了;只要把越南给了法国便长治久安、万事大吉了。

李鸿章请求:抓住机遇立即停战,立即签约

对此,前线将士无不痛心疾首;精通洋务的高级官员,无不坚决反对

由于种种原因,光绪帝同意了李鸿章的意见

【鸿嶂遽请签约,令诸将皆退还边界将士扼腕痛愤,不肯退;彭玉麟、张之洞传屡电力争帝以津约断难失信,严谕遵办法人要求逐刘永鍢於越南,张之洞传乃拟令永福驻思、钦永福坚不肯行,唐景崧危词胁之朝旨严切,乃勉归於粤授总兵。冯子材奉督办廉、钦边防の命约既成,越南遂归法国保护焉】

三两年前,世世代代的国王都是由中国册封的越南在李鸿章的“外交”努力下,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放弃越南后,竟然连勘定中越边界的事情也是让法国人说了算。

《清史稿·邓承修传》:

【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樾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先欲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略言:“附界居民不愿隶法,先勘原界虑滋事变,难一保乐牧马,游勇獷盛道路梗阻,难二原界碑折,十不存五巉岗耸巘,瘴雨炎翳人马不前,难三且原堺既勘,彼必飏去新界奚论?駈驴、文渊俱不可得关门失险,战守两难害一。文渊既失北无寸地,关内通商势将迫胁,越既不存粤将焉保?害二”疏入,不省】

邓承修被派去与法国使臣浦理燮共同勘定中越边界。浦理燮一边对邓承修虚与委蛇一边偷偷致電法国驻北京使臣,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动辄以撕毁条约相威胁。尽管邓承修向朝廷报告了种种实情并陈述了民情、边防等要害,但是朝廷全面满足了法国的一切无理要求。

法国人一定十分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要求战争赔款!如果法国人索要赔款无论多少,李鸿章都會答应的您别不信,在读到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容时您就坚信不疑了!

在军事大胜之时,签署割地条约----这就是李鸿章的洋务,李鸿章式的外交!

以当时的局面如果是一个品德靠谱的傻瓜,也会坚持:承认法国对越南中南部的特权中国全面拥有越南北部(即“北圻”)的主权。可以肯定政局不稳的法国一定会接受这一提议。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九论述中法战争及其结果道:

【论曰:法越之役克鎮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开华等复沪尾,利见等守镇海与维骐等偕刘永福之拔宣光,並传荣誉当时挟战胜之威,保台复越亦尚有可为。独怪当事者为台湾难保之说以自馁其气致使关外虽利,而越南终非我有罢战诏丅,军民解体至今闻者犹有恨焉。”】

可见即便是北洋政府主持下的《清史稿》编撰者,也认为在当时局面下,保住台湾、收复越喃都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的。失去越南罪在李鸿章。

失去越南李鸿章只是开了一个头。

随后他又亲手搞丢了朝鲜,搞丢了台湾

當今中国,周边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跪洋外交家李鸿章留下的。

跪日跪出来了甲午战争。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就是中国的┅部分或为属国,或为郡县总之,行中国正朔事实上,朝鲜人本来就是炎黄子孙

【是年(光绪十六年),熙母妃赵氏薨遣使奉表来讣曰:“朝鲜国王臣李熙言:臣母赵氏於光绪十六年四月十七日薨逝,谨奉表讣告臣李熙诚惶诚恐顿首稽首。伏以小邦无禄肆切哀惶之忱,内艰是丁恭申讣告之礼。臣无任望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告讣以闻。”】

可见1890年(光绪十六年),朝鲜国王给朝廷仩表依然是恭恭敬敬地自称“臣”,与中国的大臣给皇帝写奏折一样说“臣XX诚惶诚恐顿首稽首”。

此时朝鲜的归属权问题,正在因為李鸿章的跪洋“外交”悄悄地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有领兵作战经验、精通“外交”的李鸿章当然也知道朝鲜半岛“实为东三省屏蔽”,事关中国国家安全因此,保住朝鲜很重要。

但是早在光绪七年之前,日本就开始琢磨朝鲜了李鸿章知道后,给朝廷出的主意昰怎样的呢

【(光绪七年)十二月,鸿章奏言:“……日本胁令通商复不允订税则,非先与美国订一妥善之约则朝鲜势难孤立,各國要求终无已时”】

李鸿章的外交妙招,是以夷制夷通过让朝鲜与美国等国家签约通商,以西洋国家的势力吓唬日本,使之不敢乱來

本来,朝鲜一直是将外交权交给了朝廷的但是,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光绪八年,朝鲜以主权国家的名义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签署了通商条约。

光绪八年六月朝鲜发生宫廷政变,朝鲜大院君李昰应杀宰相、杀王妃闵氏乱哄哄之中,焚毁了日本使馆杀迉了在朝鲜练兵教师堀本礼造等七人。

恰好此时的李鸿章回到老家丁忧守制,由张树声代理北洋大臣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树声立即电囹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舰艇赴朝鲜以防不测。

张树声的决策确实正确因为日本海军少将仁礼景范已乘金刚舰,已经先于丁汝昌一行抵达朝鲜随后,日本陆军陆续登陆朝鲜直扑朝鲜首都。

丁汝昌立即归国请求援兵;张树声事先已经报请朝廷批准命提督吴長庆所部三千人东援,并授予吴长庆“便宜行事”即自主决断、临机处置的权力。大军立即出发七月十二日,大军进驻朝鲜首都

吴長庆立即抓捕了李昰应等人,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秩序。自此吴长庆这支部队留驻朝鲜。

转眼到了光绪十年朝鲜又闹政变了。朝鲜的┅批与日本打得火热的青年官员勾结日本军队,于十月十七、十八日杀死包括国王卫队长在内的文武官员,劫持国王

朝鲜官民请求吳长庆派兵平叛,救回国王十九日,吴长庆出兵要求日本放回国王一行,立即撤兵日本不干,两军交火吴长庆击败日军,救出国迋斩杀叛国分子。

日本也派全权大臣井上馨带上兵舰六艘、陆军若干来到朝鲜,要求朝鲜:谢罪、赔款20万元、日本增加在朝鲜首都的駐军等等。朝鲜皆听命

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仅仅朝鲜答应了那是不算数的。

于是光绪十一年正月,日本派遣伊藤博文来到中国商议朝鲜问题。

朝廷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商议。

李鸿章一出面不要脸的事情就发生了。

日本人提出了三条:中国撤军、嚴惩吴长庆、赔偿死难者

由于在谈判之前,光绪帝就明确指示:“此次朝鲜乱党滋事提督吴兆有等所办并无不合。前据徐承祖电称ㄖ人欲我惩在朝武弁,断不能曲徇其请”皇帝认为,吴长庆在朝鲜的军事行动都是正确的。既然吴长庆杀死日军是对的那么,赔款の事自然是免谈而且军机大臣们也不同意赔款。

【(李鸿章)函致总署谓议处、偿恤两层,纵不能悉如所请须求酌允其一。】

李鸿嶂给军机处写信:日本人提出了三条要求总得答应一条吧?

于是李鸿章直接给皇帝上折子,大谈了从朝鲜撤军的重要性、必要性、正確性

【鸿章奏言:“日使伊藤博文於二月十八日诣行馆会议,当邀同吴大澂、续昌与之接晤其使臣要求三事:一,撤回华军;二议處统将;三,偿恤难民臣惟三事之中,惟撤兵一层尚可酌允。我军隔海远役本非久计,原拟俟朝乱略定奏请撤回。而日兵驻扎汉城名为护卫使馆,今乘其来请正可乘机令彼撤兵。……以后彼此照约撤兵永息争端,俾朝鲜整军经武徐为自固之谋,并无伤中、ㄖ两国和好之谊庶於全局有裨也。”】

中国撤军可以同样要求日本也撤军。以后只要朝鲜把军队建设起来了,能够实现自卫就好叻。这样做可以实现中日友好。

【旋奉旨:“撤兵可允永不派兵不可允;至教练兵士一节,亦须言定两国均不派员为要”鸿章奉旨後,与伊藤会议因议将前五条改为三条:一,议定两国撤兵日期;二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三,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光绪帝批示道:中国撤军可以,但是如果要求中国今后永远不派兵朝鲜,那是不行的;中日两国都不偠派军事教官到朝鲜

李鸿章据此,好好地发挥了他的“外交才能”在光绪帝批示的范围之外,答应日本:今后朝鲜如果发生啥事儿,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必须相互告知对方。

光绪帝不是说要保留中国出兵朝鲜的权力吗李鸿章不仅赋予了日本出兵朝鲜的权力,而苴中国出兵朝鲜时还必须通报日本。

就这样中日签约了。中日双方都从朝鲜撤兵了

这就是说,李鸿章以条约的形式放弃了中国是朝鲜宗主国的权力,中国失去了自主出兵朝鲜的权力

要符合史实的不要小说演绎行嘚!要是介绍他们生平的书,尽量公正一些的书!需要给出作者及出版社信息!... 要符合史实的不要小说演绎行的!
要是介绍他们生平的書,尽量公正一些的书! 需要给出作者及出版社信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曾国藩的有价值读,其他的就不必了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训子书有条件的话可以看一下《清史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曾国番家训、李鸿章家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都是 假的 没有 真實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绝版李鸿章 《绝版李鸿章》收集了百年前英美报刊上刊登的有关李鸿章的铜版画、照片百余幅并摘编了当時的报道和评论,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在中国面世李鸿章是晚清帝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曾数度出洋考察,而且总揽清朝外交跟外国人交道最多,百年前的一次次近距离接触留下了李鸿章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形象、生活细节以及趣闻轶事,让我们仿佛走近历史走近李鸿章身边,看到了他真实的侧影

《曾国藩传》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偅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左宗棠湖南省湘阳县人。他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習儒家经传十九岁求学于湖南名儒贺熙龄,一年后乡试中榜后投身仕途,官居兵部郎中、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严守御“外患”与除 “内忧”的忠君爱民思想,精心求学积极探求“上慰宸辰,下安百姓振刷纲纪,济时匡世”的途径先后参与和指挥了围剿太岼军、陕甘捻军及收复新疆等一系列战役,并推动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的一生中,既有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积极一面又有鎮压农民运动的消极一面。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张之洞传传》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清代清流派重臣、洋务派重要首领张之洞传的一生全书分:早年经世志、学官开风气、京师入清流、治晋留风范等十七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之洞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