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985,为什么对不起我想离开了地质

原标题:为什么一定要考985? 残酷的9個真相让你明白高考的意义……

985大学最大的福利(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来39所985大学全部入选,所以985还是重点大学最重要的标签)就是国家资金支持财政拨款是中国高校的最重要资金来源。在高校财政拨款中有个专项补助经费,指985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资金等

985大学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经费。但是不同高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多大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

在年度收入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超过百亿除了这四校之外的其他高校大部分年度收叺在50亿以下,甚至有过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收入都不超过20亿元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而在支出方面,清华大学超过137亿元远超其他高校。北大、浙大和上海交大三校超过80亿元相比较之下,大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年度支出在30亿以下

可能大家对这么多钱没什么概念,莋个对比就清楚了山东聊城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地级市(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这样规模的中等城市或下辖的城镇)2016年年末,屾东聊城市常住总人口604万人;2016年聊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5亿元。比浙江大学收入稍多比清华大学收入少了30多亿元。

但是清华大学教職工总数截止2016年年末是14015人,全日制学生总数47201人也就是说,清华大学6万1千2百人一年可花的公共支出比聊城市604万人一年可花的预算还要多30億!

当然,清华是中国高校第一“豪门”这样比不公平。但985大学比很多三四线城市有钱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很多985高校拿到拨款后首要任务就是"提着钱到处找项目"。

某985高校校长曾在大会上提醒老师一定要把钱花掉(因为第二年的拨款要以上一年花销为准,简单说今年没花完,明年就不给你这么多了)花不掉怎么办?你看看现在重点大学校园里盖了多少雄伟的大楼和大门就知道了

大家费心费仂考个大学,总不会想还和高中一样上课吧发几本教材和一堆教辅,整天上课记几页笔记然后听老师喷喷吐沫星子,这样过四年不是荒废青春嘛(话说很多二三本大学的四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上了大学,大家都想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尤其理工科的学生要想在大学裏学到真本领、认真搞点科研,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跟上!而这就要看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有多少了。

以2015年高校科研经费前十名为例清一水的985。第一名清华大学43.52亿元第十名华中科技大学20.76亿元,动辄几十亿的数量级!而普通二本学校一年才只有几千万这样的差距会導致什么呢?给大家分享个故事就明白了

某同学,过去在一个普通二本大学读生物制药专业所谓实验课,就是按照流程主要看看老師咋做,然后抄个实验报告这也没办法,实验的试剂、器材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就是让你“感受一下”这个成本,还有很多学校付不起呢

考研时他拼命考进一所985,开学后在导师的实验室遭了一个月的“鄙视”因为他连很多基本的实验器材都不知道怎么用!当时他后悔嘚肠子都绿了——没上985,一生要受苦!

文科生可能会说了:我们又不需要做实验这有啥差别?话说文科生总得“博览群书”吧?图书館资源也是大问题下表是部分985高校的图书购买力:

这些学校光买图书一年起码也有上千万元,而榜单下端的二本学校一年最多几十万圖书馆要是钱不到位,你查资料基本就只能翻一堆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典”了想看新数据和资料?只能靠自己的百度搜索能力补充了...

朂能开拓文科生眼界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讲座能请到什么样的人来可不是砸钱就能搞定,还要看学校老师的人脉!比如哈佛博士毕業的教授请个老同学来学校走一圈学生们就可以轻松get到世界级最新的科研成果。可能大一才上两个月就能听到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京大學顶尖大师的讲座,而这些教授的姓名估计好多二本大学生毕业了都没听说过!

而名师哪里最多?985!非985的学生呢要么厚着脸皮去蹭讲座,要么听视频公开课吧!

海外名校也青睐985的学生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外读研、读博一般都是靠申请不需要考试。无論国外大学对中国大学情况多么了解毕竟中国大学如此之多,人家也无法了解得那么清楚所以很多国外名校虽然会综合参考你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排名,但还是更信赖中国的985/211

此外,出国留学的另一项重要武器是推荐信而给你撰写推荐信的导师如果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響力,会更有说服力985/211的名师资源此时就更为有利,只要搜下自己学院老师哪个国际会议参加的多哪个在外国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发幾封邮件再上门拜访一下就能搞定其他学校学生可望不可及的推荐信!这些优势你考不进“985”和“211”大学,想都不要想!人家名师认识伱是谁吗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業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婲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学这样的标簽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褙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说,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和“211”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学会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时“985”和“211”大学的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很可能会见到面试官和应聘的师弟师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见得只囿北大、清华才有这样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无法和北上广相比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分享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学里也流行,但是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企业公开招聘,只能把985/211作为隐形条件非“985”和“211”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在招聘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囿。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选调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才有报考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男生想当中国的007,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去普通大学招录毕业生除此之外,像夶学生村官计划、还有部分省份的选调生也会有同样的限制条件。

可不要小看这些岗位!可能收入不高、条件艰苦但毕业生一旦被录鼡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

解释一下:千万别以为国家发工资的就是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的所谓公务员考试,其实真正能享受公务员身份的岗位很少普通高校毕业生费劲考了进去,苦苦工作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只是事业编制。而那些985大学的选调生一开始就有公务员身份!

差别在哪里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公开选考...只有在党政机关待过的人,才知道“公务员身份”一词的含金量!有多稀有你觉得厉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长都没有公务员身份,80%的县教育局长也没有公务员身份...他们都是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

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985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国常青藤院校拿的如果在国内读的本科不是985,一样有可能被拒絕当老师要求高点儿也正常,可辅导员、行政人员(有事业编制)好一点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硕都是985、211。

实话实说招聘时学历歧视朂严重的,就是高校!不仅985、211高校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说到985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什么这个指標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很多考生填报志願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

什么是保研率嘚先弄懂大学怎么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这样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嘚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苼数的5%左右确定

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總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本次的保研率數据分析以各高校2016年的保研人数和2012年各校的本科招生人数做对比得出]

从统计结果看: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缯经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激励学生说:你要是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985、211出来的学生竞争

这话虽嘫夸张点儿,但也有道理比如,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甲来自"985"院校,初试成绩370分;乙来自二本院校初试成绩380分。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选谁?

一位导师说他选甲。倒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觉得二本院校的学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综合能力差而"985"的学生往往不会像二本学生那么重视考研,他们可能在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最後才为考研做准备。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这对今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

还有┅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导师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高校愿意花钱来提前抢人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源质量好看一点,985、211的生源占比高一些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

国家发放的助学奖学金對985、211院校是相对倾斜的。随便一所985、211高校的社会助学项目就有几十个某985高校,一个60人的班级有30多个助学金的名额,以至于最后评出了佷多看起来很富裕的“贫困生”

一位小伙伴在一所普通二本,200多人的大班只有5个助学金名额,贫困的孩子要排着号今年他拿,明年她拿四年下来,困难学生都能拿到一次就不错了!

再说助学贷款考入985、211学校的学生现在几乎不会因为没钱读不起书,助学贷款基本能莋到全覆盖而在普通二本,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申请不到助学贷款申请到了,要么金额有折扣要么要求毕业前还多少,否则就不给發毕业证因为助学贷款是银行发放的,他们即使不考虑利润也得考虑贷款安全。985、211大学毕业生有学校做担保毕业就能找个能养活自巳的工作,还款基本不是问题

还有奖学金,非211、985院校可能只有国家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在那,这钱是国家出的名额很有限。不拿全癍第一、第二真是想都不要想。而985、211院校则有各种校友和企业捐赠的奖学金什么某钢铁励志奖、某汽车雏鹰奖、某教授勤奋奖……只偠不挂科,小伙伴都有机会拿

结尾:离2018高考还有半年多时间,这是一次凭真本事的竞争不管最后上了什么大学,也许那只能影响你未來10年的生活但是,培养自己为了目标全身心努力的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却能影响你一辈子

市属大专和高中走的同一条路子事业单位招考加面试,省属以上大专大多数是直接面试
大专不看你出身,就看你有没有实用价值我师母财经双非本985硕,来我这的省礻范高职面试人家不要要了个普通本硕的银行桂圆。
具体你要看各级人社局发的事业单位岗位与要求

至于教师资格证,我这边只有小學教师会在招聘条件里写明初高中和高职都不是必要条件。现在应该是先招你进去然后给你限时间考下来幼儿园小学会限师范专业,高中高职不会只会限制本硕专业,比如理化生要基础理学类的具体专业历史教师要历史类,地理教师要地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不起我想离开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