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基本上懂编曲的人,懂你的伴奏乐器是什么一定玩很好吗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8675bbc8dff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8675bbc8dff5_r.jpg&&&/figure&&p&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和弦搭配,想要寻找新鲜的刺激?&/p&&p&你想知道三和弦最多有多少种类型吗?四个声部的和弦呢?&/p&&p&你想知道它们中哪些协和,哪些刺耳,并加以归纳比较吗?&/p&&p&你想知道有哪些和弦之间是互为转位关系的吗?&/p&&p&&br&&/p&&p&好消息!我已经帮你整理出来了。&/p&&p&&br&&/p&&p&无论你是想扩展或梳理自己的和弦记忆库,还是像我一样是乐理的hardcore爱好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想必都能从这张三、四声部和弦属性清单中获得灵感。&/p&&p&&br&&/p&&p&比如,我在列表中就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属和弦替代品:&/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73843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1.zhimg.com/80/v2-1d4c4e3e6eaada0d6f52de26ec45c7e4_b.jpg& data-lens-id=&738432&&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1.zhimg.com/80/v2-1d4c4e3e6eaada0d6f52de26ec45c7e4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738432&/span&
&p&&br&&/p&&p&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张列表的内容:&/p&&p&1.
本列表梳理了一切可能的具有三个或四个独特声部的和弦类型及其转位。&/p&&p&三声和弦一共有53种不同属性,以互为转位的和弦为一组,合计有19组。&/p&&p&四声和弦一共有158种不同属性,以互为转位的和弦为一组,合计有43组。&/p&&p&(这是一个有趣的排列组合问题,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推算看看。)&/p&&p&&br&&/p&&p&2.
每一组和弦,无论如何选择声位排布或是转位,其实都具有一个大致的不协和度范围。根据协和程度,我把它们划分为五个等级:协和度最高的为★,而不协和度最高的则为★★★★★。协和度较高( &img src=&http://www.zhihu.com/equation?tex=%5Cleq& alt=&\leq& eeimg=&1&& ★★★)的和弦属性我以黄色记号笔标记。&/p&&p&从列表可以发现:常见的主功能和弦与下属功能和弦一般都是★或★★的,高叠的引申和弦有时会达到★★★;而属功能和弦则主要集中在★★★或者更高,具有很强的不协和性。&/p&&p&&br&&/p&&p&3.
列表中,重要的和弦属性我会用彩色标出:红色是和弦的属性,绿色表明省略了三度音,蓝色表明省略了五度音,而蓝绿色则是指同时省略了三度和五度。有几组和弦,因为其中的多个转位皆为常见,所以我会把它们的属性名称都列出来,并用“|”分隔。&/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80b1efec1b3d1_b.jpg&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2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80b1efec1b3d1_r.jpg&&&figcaption&1&/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641e75ae22d95c7d0bc5_b.jpg&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2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641e75ae22d95c7d0bc5_r.jpg&&&figcaption&2&/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4bafd0caa3_b.jpg&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2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4bafd0caa3_r.jpg&&&figcaption&3&/figcaption&&/figure&&p&由于我搜遍中英文网站和音乐教材上,始终没有看到有人做过三、四声部和弦属性的完整梳理,所以这张列表说不定还真的对得起“史上最完整的和弦属性列表”这个标题呢!&/p&&p&&br&&/p&&p&正好最近订阅了几个「得到」专栏,微信钱包有点空,想攒点RMB零花钱。对列表感兴趣的朋友,或者想请我一杯星巴克的朋友,可以到我的线上小店购买这张列表的pdf文件:&/p&&p&&br&&/p&&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kdt.im/Bz3L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声、四声和弦的完整属性列表」&/a&&&&&/p&&p&&br&&/p&&p&购买时请留下你的邮箱。如果购买有技术问题,可以知乎私信,或者联系我的邮箱:&/p&&p&&br&&/p&&p&最后,如果你有什么改进这张列表内容的想法建议,欢迎留言交流!&/p&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和弦搭配,想要寻找新鲜的刺激?你想知道三和弦最多有多少种类型吗?四个声部的和弦呢?你想知道它们中哪些协和,哪些刺耳,并加以归纳比较吗?你想知道有哪些和弦之间是互为转位关系的吗? 好消息!我已经帮你整理出来了。 无论…
本人重度cubase使用者,制作风格偏向管弦乐。使用频率最高的音源如下&br&&br&1.钢琴&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db4bcb936535_b.pn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1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figure&著名的Galaxy系列钢琴,Vienna Grand和Steinway钢琴。&br&Vienna音色偏暖,Steinway偏冷,当然各自的音色都能够做非常细致的调整。&br&&br&2.弦乐&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adaf5bac7cc29be263d1_b.png& data-rawwidth=&218& data-rawheight=&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figure&柏林弦乐,各个弦乐组连奏的音色都出类拔萃。少许调教就能做到接近Mad Max4里配乐的水准。缺点是不同奏法是分开加载的,切换奏法要新建轨道。使用有点不便。&br&曲目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m/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5caeaccfa9b_b.png&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2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figure&最方便的弦乐音色之一,Cinematic Strings 2&br&特别表扬一下这个音源,真的是非常方便,包含了非常全面的各种奏法,连奏、拨弦、跳音等等,键位切换极其便捷,自带混响效果以及多位置采样,堪称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利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4df3ff66b689a486c3a47f7ac04f063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4df3ff66b689a486c3a47f7ac04f063_r.png&&&/figure&中间一列标明了切换奏法所用键位,左边滑块调整不同位置的采样音量大小,右下旋钮调整混响强度。除了单声部连奏略弱势,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弦乐音源。&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309a66f6cc6eb3fec7f64_b.pn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figure&同样优秀的弦乐音源CineStrings,哪怕单声部连奏都有着可圈可点的效果,同样有着相当全面的奏法和不同录音位置采样。切换奏法的方式可以自己定制,绑定在不同键位,甚至是由音的不同力度来触发不同的演奏法。内置效果器也可以灵活地调整干声比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3f4c36a5f59ea6a88ca01a19aeafae3_b.pn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3f4c36a5f59ea6a88ca01a19aeafae3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2da056fd9e5f1560cea_b.pn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2da056fd9e5f1560cea_r.png&&&/figure&上图右下滑块表示力度在1-79是触发spiccato奏法,80-114触发staccato奏法……等等&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96cc0ec445dea22b5b940d_b.png& data-rawwidth=&218&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figure&&br&说到弦乐就绝不能忽略的大名鼎鼎的LA Scoring Strings 2&br&业内最优秀的弦乐独奏音源之一,收集了可能是最全面的各种花式演奏法,连奏奏法慢速演奏时,音与音之间有自然的滑音效果,不会如同其他音色一样有电子琴即视感。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自带混响,声音干如草纸,必须另外加载混响效果器搭配使用,比较考验混音技巧。&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faaeb427ce090ab42649_b.png& data-rawwidth=&216& data-rawheight=&1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6&&&/figure&&br&老牌音源EastWest 交响管弦乐白金版。奏法全、录音位置周到、分类细致。白金管弦乐有独立插件的版本,能非常细致地调整音色的包络、混响、支持定制个人常用音色模板。缺点是音色做得非常细碎,每个录音位置、每个奏法都单独分了一个音色文件,使用起来比较繁琐。但如同杨过手中的玄铁重剑,只要足够细心,白金的音响效果足以媲美录制管弦乐。&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efaef18df1_b.pn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娱乐快餐音源Emotive Strings和Action Strings&br&这两个音色非常有趣&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e85f759ec42a29a83f3e8cc9cd47d5b_b.pn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e85f759ec42a29a83f3e8cc9cd47d5b_r.png&&&/figure&事先录制了几十种弦乐模板,能自动跟随宿主速度,一键演奏常用弦乐pattern,避免了普通音色音与音连接的不自然感。但实际使用时,音型切换难免有不够智能的部分,如果能好好利用,能够节省大量调教音色的时间。&br&&br&&br&&br&3.木管与铜管&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8161cdf6c703b97df55b_b.pn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8161cdf6c703b97df55b_r.png&&&/figure&来自Cinsample公司的Cinewinds 和Cinebrass。&br&这两个音色各自有Core和PRO两个部分。包含了基本所有乐队编制内的乐器以及所有常用的奏法。PRO版本包含了单件乐器独奏的音色,音质较为坚毅刚硬,和CineStrings一样优秀的独奏音色,丰富的键位切换定制功能,强大的多位置采样。&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fced0d6cb4b514c8eff2f_b.pn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3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e383d17efcf54c93e7afe58f97a1f23_b.pn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b&高亮!交响恐惧症2&3:Symphobia2 & Lumina&/b&&br&个人最喜爱的几个独奏管乐,Legato Solo系列音色。长笛、圆号、风笛和爱尔兰风笛。悠扬的音色,出类拔萃的混响,长笛和风笛音色满满的泰坦尼克号即视感。小号和双簧管的独奏仿佛从遥远的充满雾气的森林中传来一般沁人心脾。接近满分的管乐独奏音色。&br&交响恐惧症系列也是优秀的背景音色,预制了各种丰富的管弦乐pad,善于利用能极大地提高作曲效率。
本人重度cubase使用者,制作风格偏向管弦乐。使用频率最高的音源如下 1.钢琴 著名的Galaxy系列钢琴,Vienna Grand和Steinway钢琴。 Vienna音色偏暖,Steinway偏冷,当然各自的音色都能够做非常细致的调整。 2.弦乐 柏林弦乐,各个弦乐组连奏的音色都出类拔…
(所有的更新内容都直接在原文中修改,看更新内容的请直接跳过前面的内容)&br&日更,第四章内容,修改前言部分的用词。&br&——————————————————————————————————&br&日更,第三章内容,最近在制作教学视频,敬请期待。&br&——————————————————————————————————&br&日更,最近太忙了,国庆了,看着你们都出去看人,我选择躲在家里看贴子。。&br&更新一些吧,好久没更新了。&br&还有,我准备搞一个教学视频,到时候我弄好了会贴出来链接给大家学习,希望不会搞砸。。&br&之后我会发布我的微信公众号、QQ号、博客和视频链接等资源,希望大家可以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我也希望收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br&同时招募一些大神来一起搞工作室,先在此谢过。&br&————————————————————————————————&br&日手机更,关于几个问题的说明:&br&1、鉴于关注作曲的毕竟是小众,还有一些热爱作曲的朋友想看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决定取消集赞,因为更新这些东西心太累,所以我会不定时抽空更新一些。&br&2、对于我评论区内暂时没有发现什么争论点和提问,所以暂不处理。&br&3、关于本文的内容,不是技术贴,只是一个指引方向,因为作曲不能手把手的教学,因为作曲充斥着太多的主观思想,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大家还是要靠自己。&br&4、对于题主的问题,主要是包含了如何作曲和如何制作成成品两个大方向,所以我也会分成两部分讲解。&br&5、作曲需要大量的练习,从现在开始,不停的写东西,有可能的话找个靠谱的老师帮你指点,不要指望老师帮你修改,因为一旦加入了老师的主观意识,这个作品就不像你了。&br&6、当你有一天发现你之前写的东西很幼稚,自己都看不下去,那说明你进步了。&br&7、对于其他的回答我保持中立态度,有一些我是认同的,有一些我不认同,还有针对我进行点名的那位,说我的答案没有实际意义,我也不做点评,作曲只能写到这些,更多有意义的技术问题,请去看书,我没有责任与义务及权利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这里。&br&8、我目前是搞流行音乐、影视动画配乐、电脑音乐制作编曲录音后期处理等工作的,但我依然坚持作曲必须从传统学起,原因下文有讲到。&br&9、我并没有什么优越感,请各位喷子自重,各位大神比比皆是,我只是把知道的告诉大家,毕竟有很多人热爱这个东西,真正在一线的大神也不会来知乎回答这种问题,我认为科普很重要,如果有地方科普错误请在评论区指正,我会及时修改。&br&————————————————————————日更,和声基础,这几天点赞速度明显慢了,我估计也就这样了吧。。。&br&---------------------------------------------------&br&日更、不好意思各位,我生病了,发烧了两天,等我休息好了一定更新!&br&———————————————————&br&日更(累计205赞)&br&吓到我。。我只是前天在坐火车。。昨天在跟别人谈创作,两天没上知乎,一上来205赞,看了看自己的目录。。要更新到和声了。。感觉给自己挖了个坑啊有木有。&br&不过没关系,我今天会更新的!&br&我今天有一个歌曲要录、一首歌曲要创作、还要搞一个编曲,但是我选择优先更新知乎,&b&要对得起大家的赞和关注&/b&,谢谢!&br&关于评论里的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更新中加以说明,&b&特别是 &a data-hash=&5b61bdd870b99af12c4d& href=&//www.zhihu.com/people/5b61bdd870b99af12c4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大咸凉师& data-hovercard=&p$b$5b61bdd870b99af12c4d&&@大咸凉师&/a& 的观点, &a data-hash=&8dd3d894afdcc2a3a991a& href=&//www.zhihu.com/people/8dd3d894afdcc2a3a991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eden& data-hovercard=&p$b$8dd3d894afdcc2a3a991a&&@eden&/a& 已经做了一些解释。&/b&&br&——————————————与原文分割—————的———————线————————&br&谢邀,一开始我是拒绝回答这类问题的,因为作曲水深,不是自学可以搞定的,但后来看到一些不入流的回答我觉得我还是认真写一篇吧。&br&&br&&b&前言&/b&&br&大多数人认为,作曲就只是把心里的旋律写出来而已,这真是对作曲的侮辱(关于这句话,我会在正文中解释),不知道为什么会把作曲想象的那么简单,没跳过海不知水有多深。要想知道有多深,去考个作曲的本科学到博士也许你就知道了,反正我不知道。&br&&b&&br&中国音乐教育极为不普及,大部分人对音乐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音乐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同时依然存在看不起音乐的现象,认为学习音乐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偏见也是比比皆是,下面我就用冰山一角的理论知识来震慑一下这些“门外汉”及那些观念不正确的人。&/b&&br&&br&(我写个目录出来,长篇连载补充子目录内容。保证干货!取消积赞写作)&br&作者言:以下为个人结合各种理论书籍及自己实践经验总结,大多数为简述,为了更通俗易懂的让大家明白,尽量不采用太过于专业的词汇,并且会使用大量类比和举例,使知识变得不枯燥,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br&&br&(以下是从&b&自学&/b&作曲的角度出发的言论)&br&目录&br&前言&br&一、作曲需要具备的条件&br&&b&1、音乐基础理论&/b&&br&
音乐基础理论就是大家口中的乐理,如果说大家开始接触音乐是从一件乐器开始,那么真正进入音乐世界的方法就是从乐理开始。我们在学习乐器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学习一些乐理知识,比如老师会告诉你什么是节奏、节拍,什么是调式调性等。&br&
那么,想要作曲,我们需要掌握那些乐理知识呢?&br&
首先,乐理是基础,是音乐理论大范畴中的敲门砖,学习音乐中的任何知识首先要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要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才不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阻碍。&br&
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试用教材,也是其他地方院校教学和考试用书,这本书语言比较精简,需要有老师进行指导讲解。&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b066b358f0e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b066b358f0eb_r.jpg&&&/figure&另一本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自学丛书,《基本乐理教程》,这本就是为了自学者而创作的,所以更通俗易懂一些,建议自学者使用。&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401e34a7ffdc46ccddd2bc18e0dafb8_b.jp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figure&&br&首要要学习的第一章就是记谱法,作曲作曲,当然要会记谱,就好像作家一定要会写字一样(好像这个年代每个人都会写字了,什么时候音乐也能普及??)。歌曲创作的话建议使用简谱,其他器乐曲创作建议使用五线谱,民乐有些也建议使用五线谱(如古筝),如果是乐队作品当然是用五线谱,因为五线谱是目前全球最科学的记谱法,同样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世界懂音乐的人都能看懂的“语言”。而且记谱一定要规范,不然别人看到你的谱子会笑掉大牙,曾经我见过用简谱写小提琴曲的人,最后演出的时候还让小提琴演奏者自己翻译成固定调,那个演奏员当时就疯了,各种吐槽各种骂啊,我们也就当个笑话看看吧,还有把音符写反的,把节奏写错的,把时值写错的各种。&br&(我在纠结,因为这样说可能并不能达到学习效果,只能做一个指引,毕竟这个可是一本书的内容,我在这里不可能讲的太详细,甚至连列举都做不到,因为太多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买来这些书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看到之后一定一一回复)&br&&br&节拍比较好说,所谓节拍就是划定了一个律动,比如四二拍子,写成2/4,分数,2是分子,4是分母,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分母表示单位,也就是一拍是多少,2/4就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再简单一些就是每小节里边有两个四分音符。如果你能看懂,恭喜你,你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如果你觉得绕了,赶紧买书来学习吧,这可是最基本的节拍概念。&br&节奏,简而言之就是音符的排列方式,我们这里一般说的是节奏型,比如二八、前八后十六、切分、前后附点等。灵活的节奏组合会给音乐带来鲜活的气息。从作曲角度来说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程度大于音高旋律,因为没有音高也可以成为音乐,没有旋律也可以形成音乐,但是没有节奏,不行。即便是中国的散板,也是有内在律动在里边。&br&&br&音程和和弦,音程是两个音之间的关系,和弦是3个及以上音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庞大,不在此做陈述。&br&调式调性后来会单独拿出来说。&br&&br&乐理其实东西并不多,也不难,作为音乐学院的入门学科,是一个验证能否进行专业音乐学习的前提条件(高考入学考试内容、一般大学第一学期就结业的学科),希望还没有学习乐理的同学先从这里开始,学通透之后再进行以下环节。&br&&b&什么叫通透?&/b&&br&就是看五线谱和简谱像看文字一样快,看和弦和音程关系反应时间不超过2秒,迅速判断调式调性,只有运用自如才不会影响今后的学习与创作。&br&&br&&br&&b&2、通过什么工具来作曲&/b&&br&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就是用什么乐器、笔或电脑等;往大了说就是作曲技法了,因为作曲技法就是作曲工具,学习作曲技法就是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修自行车起码要扳手螺丝刀,你见过徒手修车的吗?血都喷出来了都不见得能拧下螺丝。要是真有那真是金刚手或者麒麟臂。。。。。我只有心生敬畏。&br&
先说小的,一般我们作曲都要有一个乐器来帮助我们,比如我习惯于用键盘(可不是电脑键盘啊,我说的是钢琴键盘或者MIDI键盘之类的。。。),也有大部分人会用吉他,其实用什么就是你擅长什么而已,乐器能帮助我们激发灵感,能帮助我们确定要写什么。&br&
之后就需要写出来,这里就看个人习惯了,有些人还是喜欢传统的方式,拿笔写在纸上,有人就喜欢用电脑输入音符,我呢,就习惯先用手机把自己的灵感碎片记录下来,然后再用笔整理成完整的旋律,最后把谱子在电脑上打出来,如果有需要会进行编曲和MIDI制作。&br&
这里推荐一些电脑工具供大家使用,记谱软件,Sibelius7、8版本,我是从3开始用的,更新到7之后就变得和word文档一样了,十分简单而且可以达到出版级效果的五线谱记谱软件,大家不要再用overture了,这个软件太水了。我曾经为出版社打过三本声乐教材,用的就是Sibelius6,还有更专业的出版社级的Finale不建议使用,尤其对于自学者来说。&br&
编曲推荐cubase8,有能力和条件的建议使用苹果公司的logic pro x,前提是你有IMAC,不建议黑苹果系统,cubase支持win和mac双系统。如果是专业级的或者是发烧友,或者土豪,建议使用全球最专业的编曲、录音、后期为一体的神级软件:pro tools,每月几百块吧,破解版应该有,但不建议使用,很不稳定,建议土豪直接随意。&br&&br&&br&&b&3、作曲理念的培养与审美&/b&&br&
这一点非常重要,&b&理念决定了音乐的创作方向,审美决定了音乐创作的品质&/b&。&br&
有这样一句话叫,首先过得了自己这一关,这其实就是理念和审美的范畴。&br&
这里我就要开始举例了,我先拿我自己说。&br&我自己对音乐的要求有一个标准:&br&
第一,不管用什么技术技巧,不管写什么风格的音乐,一定要好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主要是要过自己这一关)&br&
第二,创意与灵感。一首乐曲、歌曲,一定要有至少一处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或者是亮点、特点。这个基本上取决与灵感,但有时真的是靠技术做到的,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特殊的排列方式可以马上定位一首乐曲、歌曲。你可以想像一下,十二平均律,你可以想到的好的排列组合从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写了,到现在重复率极高,但依然可以写出既简单又好听又不觉得有跟谁重复的音乐,这是为什么?因为各有各的特点,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要具备一个点睛之笔。&br&
第三,所谓理念就是态度,你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对待音乐,就像烹饪,家常便饭大部分人都会,但要做到精致,需要潜心研究烹饪技术,以至于量的控制,刀工需要多好,火候需要多大,时间需要几分钟,如果做菜不走脑子,就会做出黑暗料理。这里牵扯到了一部分人的观念问题,对作品要求比较低的,或者根本不知道高标准是什么,自己有点灵感写出来了,自我感觉就非常良好了。&br&
第四,和声、曲式结构及其他技法的运用是否到位合理,并且有所突破。&br&
第五,知否具有一定的雅俗共赏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音乐真的是和美术一样,到达一定境界之后普通人就不知道这个音乐家或者画家在干什么了。你一定听过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故事,能做到俗会获得人气,做到雅必定失去大量受众,所以雅俗共赏是我所追求的标准。俗话说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难觅因为懂的人太少了。&br&&br&所谓高标准:①具有核心动机或主题;②具有统一的旋法;③和声正常且多样化;④旋律好听且进行有动力感;⑤情感与音乐结合的很好;⑥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⑦配器是否精细;⑧制作是否精良等。&br&&br&&b&4、关于灵感&/b&&br&
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拿出来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不能全靠灵感,如果你能灵感出一首歌而且还没毛病,那你就是天才中的天才,可以与莫扎特比肩!!!(莫扎特都不是靠灵感的,你看看他的作品,满满都是套路。)&br&
我并没有打压灵感,灵感很重要,灵感可以使一个新的事物诞生,各行各业皆如此,并非只有音乐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或者仅仅是一个闪念,如果你抓到了灵感并且记录下来,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利用的灵感片段,运用你的作曲技法进行延伸发展了。如果你灵感一闪而过,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不好意思,什么用都没有。不要说自己有音乐灵感就是有音乐才华,写不出来等于零。&br&
注意到我上边说的,灵感片段,是的,灵感都是片段,一句旋律,或者一个配器想法,或者一组和声连接。这些都是让你的音乐与众不同的因素,并不能作为音乐的整体,这个碎片放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音乐是要有头有尾有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发展?还靠灵感发展?当然不是!&br&
这里当然是要使用工具了——作曲技法。这个范围好大的,而且市面上的相关书籍比较分散,都是针对一个种类进行分析的,比如歌曲作法,小型器乐曲写作,交响乐创作等。想要都学就要看不同的书籍,那么书是什么?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这些经验总结的多了,就变成了理论,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就是你写的音乐,所有可以通过理论检验的音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要想通过理论检验,就需要理论支撑,就需要利用理论技术进行发展与创作,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这么鄙视理论,而且我发现只有在音乐领域是这样,都以为过分强调理论是不对的,是对音乐的侮辱,是对艺术的侮辱。我到不这么认为,我恰恰相反,我倒是认为,过分强调灵感而忽视理论才是对音乐真正的侮辱,因为理论是成百上千年总结出的规律和人类听觉系统偏好。比如和声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为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占领了世界,为什么调式调性那么丰富多彩,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好听那个不好听,为什么你听到的歌曲都是主歌副歌,为什么音乐是&a href=&tel:34567&/a&七个基本音,为什么是7个?因为这是自然规律,这是科学!对!你没看错,科学!就好像为什么你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1+1=2,为什么地球有引力,你咋不飞起来呢。&br&
基于这个人类的总结的经验,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灵感只是昙花一现,留得住是你技术好,留不住是你没本事。如果说灵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机器,那么技术理论就是帮助你实现梦想制造机器的能力。请不要神话灵感,更不能神话理论,因为同样没有灵感的理论是没有灵魂的。&br&
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不可能靠灵感完成所有事,不管在各行各业,还是在生活中,理性必须大于感性,我不愿意在音乐文章中过多的谈到哲学问题,但也是不可避免的,音乐中充斥的哲学,特别是西方国家在音乐处理上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常见的三部曲式,结构上基本上都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特殊的除外。也不要说我崇洋媚外,我一点也不,我推崇中国音乐向世界发展,但是放眼中国土生土长的音乐理论,简直是薄弱到不行,记谱法都不完善,以至于我们无法听到古人真正的音乐旋律,只能靠瞎YY,中国现在能看到的音乐理论书籍基本都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那时候的音乐家已经学习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然后学以致用来发展中国音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br&
下面我就要放大招了,有一些第三章要说的内容,现在结合灵感与技术的关系,放在这里来说,我举例子都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下面就来看看《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br&Beethoven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贝多芬交响乐第五,c小调,作品67号)&br&试听链接:&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qiyi.com/w_19rqzm2rhh.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卡拉扬)
http://www.iqiyi.com/w_19rqzm2rhh.html
&i class=&icon-external&&&/i&&/a&&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848cae96ce80f81b88ebe473a18c5bc_b.png& data-rawwidth=&705&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848cae96ce80f81b88ebe473a18c5bc_r.png&&&/figure&&br&第一第二小节这四个音是核心动机,全曲你用心听,全是这四个音的变形移位,这四个音就是灵感,后边全是技术性的发展,&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7d072dd2df_b.png& data-rawwidth=&1215&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7d072dd2df_r.png&&&/figure&&br&继续看后边,一样的,全曲都是,听的人那叫振奋人心啊,如果全靠灵感,那一定会写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言不搭后语。技术让全曲更统一,更完整,更有标志性。&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cdef48e2f589d9db996df5568ddc5c4_b.pn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cdef48e2f589d9db996df5568ddc5c4_r.png&&&/figure&真的,你看,全曲都是。有兴趣可以找我要电子版总谱。&br&&br&
那些觉得我侮辱艺术的出来辩论吧,那些认为灵感才是王道的请认真对待艺术,不要用自以为是的心态把音乐当儿戏。&br&(今天先更新第一章,我要去工作了,明天继续)&br&&br&&b&二、写作前&br&1、和声基础&/b&&br&
终于开始进入正轨了,和声也算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哪怕你只是写歌曲的旋律线,也要考虑和声,那么作为一个自学者如何学习和声,或者要学习到什么程度可以写作且不闹心呢?&br&
首先说一下,如何自学和声学。&br&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声学的内容量其实蛮大的,因为不同的音乐体系就会有不同的和声感念。我们一开始就要学习传统和声学,这个是基础,我首先介绍一本大家都在学习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的普及的和声书。&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9f6cfc5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9f6cfc5a_r.jpg&&&/figure&没错,就是这本,是不是很熟悉,不过这本书是比较正规了,内容讲解甚少,习题难度适中,目前有两本习题解答已经出版,而且这个其实不适合自学,因为看着本书是看不明白的,需要老师讲解。还有一本就是和那个乐理一个系列的,就是这本&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b6a2aa7bf1dbf37024e0edb6c273c1f_b.pn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4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br&这个据说很多人也看不懂,看不懂其实就是看的迷迷糊糊的,这个很正常,和声就是这样,最好是有个大神带你学,不然自己会跑偏。这里大多数人自学作曲我相信都是为了写歌,应该不会是为了写交响乐吧,或者是为了玩电脑音乐,不过不管你玩什么,和声不对,或者说和声不懂,做出来的东西就只能靠“感觉”了,也不是说就做不出来,只是会很累。&br&
和声是比较容易学偏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学习的时候还是要严谨,对于写个普通的小曲子,这几本书够用了,如果你是想搞的很完美,和声玩的很炫,你也不会来这里看这篇帖子,因为这东西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有这个水平的人也不需要看书了,听一听别人的作品就知道人家是怎么玩的了,那来分析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br&
下面介绍几个基础的套路:有了这几个和声连接,可以搞定80%的流行歌曲。&br&① Ⅰ→Ⅳ→Ⅴ→Ⅰ ;② Ⅰ→Ⅵ→Ⅳ→Ⅴ→Ⅰ ;③ Ⅰ→Ⅴ6→Ⅵ→Ⅲ6→Ⅳ→Ⅰ6→Ⅳ→Ⅴ ;&br&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只要符合这个功能圈都可以进行同功能组的替换,具体看书吧,我不知道怎么打在这个上面。。。&br&我自己画了一个功能圈,供参考。&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b746e3b9b46dfd0e0613_b.pn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b746e3b9b46dfd0e0613_r.png&&&/figure&大家先搞定三和弦,再搞定七和弦,至于九和弦,十一、十三和弦自己发挥,连接很重要,这个图你只要学过一些和声就应该能看懂,我用QQ截图的工具画的,基础部分其实很少内容,但是要学好不容易,大家努力吧。&br&&br&&b&2、调式调性&/b&&br&这些内容可以在乐理书中看到,也可以在和声书中深入学习。&br&好了,这里开始讲调式调性,这个初学者会比较绕,容易迷糊,一会儿貌似懂了,一会儿又不懂了的现象很正常,所以大家不要觉得难学,而是要放宽心,这种东西迟早会被自己搞定!&br&&br&调式调性,看这四个字,其实是两个词,即调式和调性。调式是指音高的排列关系,即音高关系,通常我们使用的是自然大调式、和声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五声、六声、七声等)等,较少使用的比如自然小调式、旋律大小调、和声大调、中古调式等。调性则是确定调式在音列中的位置,比如C、D、d、E等。两者结合,就是调式调性的整体概念。&br&&br&这里我举几个栗子,比如,C大调,音阶大家都知道是、71之间是半音(钢琴即相邻的两个键位;吉他即相邻的两个品),其他是全音(钢琴是隔一个键位、吉他是隔一个品)。那么这个12之间是全音、23之间是全音、34是半音、45是全音、56是全音、67是全音、71是半音,所以,大调式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两全一半三全一半)。C大调就是从C开始的全全半全全全半,E大调就是从E开始的全全半全全全半,以此类推,从C开始C就是1,同理,从E开始E就是1,根据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公式可以得出变化音,比如E调推出来之后发现要升高fa do sol re四个音,于是出现了调号。就是这样简单。&br&小调同理,,是全半全全半全全。民族调式依旧同理,比如C宫,就是C为宫音,D羽就是从D开始的羽调式。从谁开始,谁就是该调式的主音,从而可以对调式调性进行准确的定位。&br&&br&大家会遇到转调、移调、离调等问题,转调就是音乐在进行中主音换了,移调就是整个音乐换到另一个调上重新演奏,离调是个别和弦、个别音高暂时偏离原调,这些内容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以后我出了教学视频会详细讲解。&br&&br&&b&3、曲式结构&/b&&br&非常多的曲式分析的书籍,在此不举例。&br&曲式结构内容庞大,学习这个有利于分析他人的乐谱从而为己用,还可以通过学习曲式结构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的创作特点、手法、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有点类似于电影的深度解析,上学时期的阅读理解等。。。。。(阅读理解还是比较低端。。。不太恰当)。&br&各种题材的作品都有它们特有的曲式结构,所以内容太多,这里题主主要是为了创作歌曲,那么我就说一下歌曲的结构,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歌曲一般有以下几个结构,比如 主歌、副歌、第二遍主歌、第二遍副歌、第三遍副歌(ABABB)、ABAB、ABACB、BABAB、ABABA、AAAA、ABABBBBBBBBBBBBBBB(副歌循环到吐)等。。。。。&br&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一种死撑到三四分钟的模式(这里只是个人偏见,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曲式结构可以长久存在是有其优点的,例如ABABBBBBBBBB这样唱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先唱副歌更惊艳更能抓出人心等。&br&歌曲的结构很活,不一定非要这样。&br&&br&如果是严肃音乐,有一些固定的曲式结构是有特殊含义的,在此也不做讨论,以后我会出专业的曲式结构教学视频,再做陈述。&br&&br&&b&4、复调概念的运用&/b&&br&复调是比主调更早的音乐形式,后来主调以强大的优势压倒了复调,占领世界,我们现在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主调音乐,因为不会有人去创作复调作品了,因为复调大师巴赫无人可以超越,挑战他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写出来复调音乐没人听。全世界的人类早就被主调音乐洗脑了,中国更是从血液里就没有复调思维,哦,确切的说是汉族人,汉族人从骨子里就没有音乐细胞,中国人也是满脑子主调思维和单声部音乐思维,比如古琴独奏、琵琶独奏、二胡独奏等。。。合奏基本出现在宫廷音乐中,民间基本看不到,不要被电视剧骗了。&br&&br&那么现在的复调都有什么用呢?&br&是的,丰富主调音乐织体!就是我们常见的副旋律、合音等。&br&创作复调化织体是需要洗脑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因为我们作为新人类,主调思维早已在祖上就刻在DNA里了。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做到,当然,简单的副旋律合音等创作只要有点乐感,搞定它们不难,但是要写的完美,那就是用一生学不完的科目了。&br&忠告:不要试图挑战巴赫!&br&&br&&b&5、配器基础&/b&&br&当然你要高流行音乐,而且要最后编曲,不会配器就是做梦。可笑的是好多人都不懂配器,配出来的东西总是听起来怪怪的,那是因为你配器没学好,跟电脑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br&建议从传统交响乐配器开始学,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域、特点、演奏技法等,以及他们之间融合在一起的音色、特点。&br&之后再接触小型流行乐队各乐器的用法和关系。之后再接触电音等。&br&一步一步来,有些人耐不住性子,一上来就搞什么电音,结果音乐听起来要么杂乱无章,要么过于单薄。&br&这个具体要怎么配。。。。。。可不是我几句话能说完的,也不是几万字能说完的。毕竟需要实践的东西。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配后实践,没条件的同学只能上网看看人家怎么配的了。&br&网上很多配器教程,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出配器教程,但是学配器之前要懂和声、复调的,不然依旧是一头雾水。&br&我考虑考虑也出一个配器教程吧。。。。&br&&br&&b&三、开始创作&/b&&br&&br&&br&各位搞定了上边那些知识,有基础的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没有基础的就不知道了,学习音乐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自己刻苦努力,跟天分无关。天分决定质量,努力决定成败。&br&第三章的创作比较复杂,而且方向较广,我尽量以流行歌曲创作为主,也尽量给大家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供大家思考。&br&详细的讲解我会在教学视频中涉及,这里只做大概讲述。&br&&br&&b&1、旋律写作的种类方法&/b&&br&大家一般都是从旋律写作开始学习作曲的,就是所谓的单声部写作,旋律写作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可以学习,给大家推荐两本。&br&第一本是适合自学的书籍,叫歌曲作法(这种书很多,去网上一搜索一大把我就不贴图了),还有一个比较适合中国人看的作曲技法书是《小型乐曲写作读本》苏夏著,里边讲解的非常详细,建议买来细细品读。&br&旋律的写作是有章法的,而不是所谓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章法就是旋律的发展规律。有时候就是一个动机,例如前边提到的贝多芬的命运四个音,后边的发展都是用这四个音各种变型。还有就是利用一些复调技术进行发展,比如倒影、逆行等。&br&一般歌曲需要做到的是主歌与副歌的统一,每句之间的句法上尽量“押韵”,比如前一句的结尾音是下行三度,那么尽量保证每一句的结尾音都是下行三度,偶尔一两次不是没关系。&br&这其实就是接下来第二节中旋法的概念,就是旋律法则。&br&我们写作的顺序一般是首先来源于灵感的一句或者几句,然后把这几句发展成整首歌,那么就要熟练掌握动机的使用方法(动机贯穿、变型),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起承转合的关系,第二句与第一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展开),段与段之间(补充、扩充)的联系,词曲是否搭配,意境是否合适,特征是否明显,是否存在抄袭嫌疑等。&br&在此不做详述。&br&&br&&b&2、旋法的概念和使用&/b&&br&旋法的概念一般在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这个是大家的口语,其实就是规范化作曲的意思。我之前也有一篇回答是关于旋法的,我也忘记自己写的什么了,这里主要举个例子给大家参考。&br&胡夏的《美好的昨天》&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7628bdf75770fdab4ba_b.pn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7628bdf75770fdab4ba_r.png&&&/figure&&b&(网上找的图,侵删)&/b&&br&这里我已经用标记标注了,我解释一下我的标注。&br&红色箭头表示上行音阶,橙色则是其逆行,基本用于句子开始部分。&br&蓝色圆圈表示上行大跳,粉色则是其逆行,基本用于句子中间。&br&绿色方块表示第三种音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全曲统一度比较高。&br&而每句的句尾也基本用同音保持的方法写作。(谱面没有标注)&br&&br&&b&3、旋律与和声的关系&/b&&br&上图中有部分和声,这些标注的和弦不是原曲的和弦,不过不难看出,是有规律的,也就是我在上边和声一章中讲到的功能圈,上边的是有循环的,他的标记法是和弦标记法,这个可以去找贴子学习,不是和声范畴内的标记法,当然这个比较实用一些,不需要转换和翻译,可以提高识谱反应速度。&br&旋律是根据和声的走向进行的,也可以反过来说,和声是跟着旋律而构成了一个功能圈,如果你的旋律写出来,和声没办法构成功能圈,或者和声很乱,都是不良进行(这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要注意,现代音乐允许出现合理的不良进行),那么,你的旋律肯定是有问题的。这里也不举例了,注意到就可以。&br&&br&&b&4、歌曲创作中旋律和歌词的搭配&/b&&br&这个就有意思了,网上很多视频是以吐槽的形式,基本上是说听音乐误会了歌词,比如“让我依次爱个狗”之类的,就是旋律和歌词的不搭配造成的误会。这个需要强烈的注意,因为普通话有其特性,就是声调,旋律的走向也要尽量按照普通话发音的走向进行,否则会出现倒置的现象,就出现了误会。其他语言也是如此,英语这种没有声调只有语气的语言除外,比如粤语歌曲,就比普通话歌曲要难写很多,因为难以搭配,反而粤语和古典音乐的旋律更为搭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粤语是古汉语的缘故。&br&&br&&b&5、小型器乐曲创作简述&/b&&br&这里在强调之前的所说的旋法的同时,也要另外注意器乐曲是器乐的语言,写某种器乐首先是要会演奏,或者非常清楚这件乐器的演奏技法,否则会写的四不像,我也有一篇关于钢琴写作的贴子,是关于钢琴的特殊写法分析的。&br&歌曲其实也属于一种特殊的乐器——人声。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歌手的声音条件、音域等因素创作,不要写出来的旋律没办法唱,只能求助洛天依。&br&&b&&br&6、交响乐、协奏曲等大型音乐创作简述&/b&&br&这种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闲着没事去创作的,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单纯的交响乐与协奏曲存在的意义不大了,只为少量需求服务,没有人会像古人那样按照编号顺序一首一首来写了,第一是因为没有市场,第二是因为没有耐心,第三是因为时代在进步,现在的交响乐与协奏曲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为配乐而服务。&br&这个是不可以几句话概述的,所以我选择不说,我仅仅创作过一首交响曲,是为了毕业作品,其难度之大,要考虑的东西多到你永远都觉得有地方需要修改,永远都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即使听起来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还是不满足。这种东西,还是留给世界排名音乐学院的作曲大神完成吧。&br&&b&&br&7、20世纪音乐创作&/b&&br&20世纪是个奇葩的世纪,战火纷飞,世界动荡。&br&不仅仅是音乐,我相信各行各业在20世纪都是有一些巨大变化的。&br&音乐则是朝向突破人类极限的方向发展。&br&出现了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民族音乐、整体序列主义、偶然音乐、唯音音乐、电子音乐、后序列主义(实验音乐、简略主义、拼贴音乐、新调性等)。&br&这里边有些确实很好听,打破了传统的作曲思维,而有些个人认为离音乐的本质越来越远了。&br&有些音乐到现在我都无法接受,比如整体序列主义(通过大量的排列组合、运算等物理与数学的方式来创作音乐),当然这里边梅西安和斯特拉文斯基是兼顾了音乐“好听”的本质的,特别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真是我的最爱,这种创作的张力与手法,望尘莫及。《火鸟》和《彼得鲁什卡》也很好。&br&可能流传到现在能被老百姓接受的也就是电子音乐了吧。&br&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腾飞了电子音乐。&br&&br&&b&四、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简述&/b&&br&把曲子写出来之后,就要把谱子变成可以欣赏的音频了,在电脑音乐技术出现以前,确切的说应该是成熟以前,大部分作曲家都无法让自己的曲子真正被演奏出来,高昂的乐队费用让他们止步于书面阶段。在电脑音乐腾飞发展的21世纪,大量的音色可以用电脑模拟音色代替,于是快餐音乐也诞生了,对作曲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作曲家同时掌握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那么他就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让自己的音乐被人用耳朵听到,而不是只能在书面当一张废纸。&br&&br&&b&1、关于硬件、设备&/b&&br&电脑音乐是需要一定门槛的,除了需要我上边讲到的音乐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套可以完成制作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插件等必要物质基础。&br&这些硬件在电脑音乐刚发展的时候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全国上下也就寥寥无几的人在研究,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量产加上制造成本的降低,这些设备就可以被普通人所接受。&br&①、电脑&br&首先需要一台运行流畅不会出现卡顿的电脑。一般我会选择苹果公司的一体机来进行音乐制作,I MAC 高配售价在一万七千万左右,处理能力良好,用起来比较安心,支持大部分主流音乐制作软件及硬件,当然如果没有条件可以自己配一台PC机,WIN系统下比较复杂,特别是软件安装等各种麻烦事经常会影响创作情绪,这一点确实不如MAC方便,用过MAC的人都知道MAC系统的简单与便捷确实非常适合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比如音乐、影视、医学、物理、生物、化学、美术、建筑等行业。普通的PC机尽量选择的配置越高越好,我一般使用的是I7的处理器、16G以上的内存(我目前是32G),显卡2G以上(影响运行速度),硬盘越快越好。&br&②、声卡&br&音乐制作一定需要一款声卡,有很多业余玩家没有声卡,用主板自带的声卡,音质会差很多,我深有感受,因为我也是经历了这种没有声卡的时候,后来接触到了千元以内的声卡,后来接触到四五千的声卡,同时也用过一段时间一万多的声卡,音频输出的质量差别之大无法想像,我是用同一个编曲工程文件,用不同声卡导出之后对比了效果,确实,贵有贵的道理,一分价钱一分货完全体现在了这个上边。&br&编曲和混音不同,编曲需要能够带动数据运算就可以了,声卡的运算能力也会影响制作的流畅度,同时声卡的转码方式决定了音质的好坏,编曲输入的MIDI信号,MIDI本身不是声音,而是各种参数,它是控制类参数,控制的是音源的音量、长短、速度、力度、明亮度等这些数值,这些数字信号通过声卡发送给电脑,电脑处理之后生成数字信号发送给声卡,声卡把数字信号转化成物理模拟音效发送给音箱,音箱把这些信号通过自身的震动播放出来。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影响音质。&br&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听起来假,听起来不对,不好听,那你就要看看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是自己的技术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进行排除。&br&③、监听音箱&监听耳机&br&有些人不明白监听是什么意思,就盲目的认为就是好的,导致市面上的经销商根据这种心理把什么都叫监听级耳机、监听级音箱来忽悠老百姓,在此我要好好说一下监听。&br&音乐人常说的监听是有要求的,就是音箱本身没有经过任何的音频修饰(EQ、增益等),市面上的HIFI系列是针对某一种音乐类型进行调频的,比如有些会说这个音箱适合听古典乐,这个音箱适合听摇滚等等,那是因为这种HIFI把某一个频率段做了适当的调整,也就是在硬件上进行了EQ、增益等音频美化处理,听到的音乐并不是音频本身真实的情况,那么相反的,监听就是什么都不修改,把最原始的音乐直接播放出来,让音乐制作者可以清楚的听到音频中的瑕疵而进行针对性的修饰。&br&监听音箱一般是按个卖的,没有左右之分,音箱插在左声道就是左声道,插在右声道就是右声道,或者也可以用于环绕声,所以一般音箱都是卡侬接口,有源音箱目前比较多,无源的音箱则需要另外配置一个功放器为其供电。一般家用和录音棚用的音箱按照房间的大小来选择,不宜过大,影响耳朵的听觉敏感度。选择二到四千元一只的音箱比较合适编曲及后期处理。&br&监听耳机不建议常用,因为其声场与现实声场不同,人耳在接受信号的时候会与声源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之间有很多的反射,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空间混响,但是耳机不存在这个空间,所以耳机会与音箱之间听起来有较大差异。&br&极其不推荐用入耳式的小耳机来监听,这种耳机只能用作最后一步的审核。比如我用监听音箱为主要监听设备制作了一个音乐,然后我要在各种设备上播放他,我要用MAC播放、PC播放、手机播放、用监听音箱听、用监听耳机听、用手机公放听、用手机的耳机听、用两百元的民用音箱听等等,在各种设备上播放出来的音频效果都能让我满意,那么这个音频就是一个合格的音频,否则,各种尴尬的事情你会遇到的,比如自己听起来很震撼很高的音乐,放在二百元的音箱上发现低频不足,放在更好的声卡上发现爆频了,各种问题,所以,大家还是要进行最后一步的审核。&br&④其他设备&br&这里主要是指MIDI键盘、其他的输入设备、调音台、MIDI控制器等这些东西,可有可无,有了最好,没有也不耽误编曲,比如没有MIDI键盘也可以用鼠标绘制,只是麻烦很多而已。要录音的同学也要选择合适的麦克风,在这里不做详细讲解,我会在我的教学视频中详细介绍。&br&&br&&b&2、关于宿主、插件&/b&&br&宿主有很多,不同的宿主有不同的功能,不过都大同小异。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好的最专业的音乐制作类宿主应该是Pro tools了,这款软件PC版有破解的,MAC没有,两种收费模式,一种是一次性买断(不可更新),一种是月卡(永久更新),适合以编曲、录音、后期为生的人使用,否则代价太大。MAC系统推荐使用Logic Pro X,苹果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自带的音源不要太强大,自带的鼓机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特别适合做电影特效、电子音乐。PC系统推荐cubase,斯坦伯格公司出品的东西还是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也是兼容性非常强大的一款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进行编曲、录音、后期处理等工作。但是基于算法的不同,输出的音频的质感也不同,最好最完美的当然是pro tools了,这可是业内专业级的宿主,另外两个也是专业级的,但是可以用于平民化。&br&至于一些特殊的宿主,比如水果适合制作电子舞曲啦,Vocaloid是专业做虚拟歌姬(洛天依)啦,abletive live适合做现场DJ啦之类的,这些都是WIN系统的软件,专攻一种音乐类型的宿主。&br&插件就很多了,五花八门,音源类的就数不胜数,网上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没有什么最好的音乐,都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是不是恰到好处的用。混音插件我习惯用waves9,但是我会选择和一些其他插件混合使用,有一些专业的小插件也是蛮不错的,在这里就不列举了,太多了。&br&&br&&b&3、关于编曲、制作&/b&&br&编曲这是个技术活,一个工种吧,音乐家都属于工人阶级,因为我们是靠自己的技术挣钱吃饭的,弹钢琴的练的是手指的活,编曲则是脑子的活,相当于技术员或者程序员。编曲环节是要展现你音乐基本功的时候了,编曲的合理程度决定了你作品的质量,这个十分复杂,要分成很多课时来系统讲解,所以我就放在之后的教学视频中去。&br&编曲有以下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要合理,音色不要乱用,不然会很奇怪;第二是音域要掌握好,不同的音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第三是要整体有动力感,不要太复杂或者太简单;第四是不要复制粘贴,不然整个音乐会显得没有生气。&br&录音是另外的一个范畴,和编曲无关,但是也有一些关联,比如在编曲的时候你要考虑到录音的情况,录制的人声与自己编曲的融合度等问题。&br&&br&&b&4、关于后期、混缩&br&&/b&后期处理是最后一步了,这一步考验的是耳朵,而不是音乐基础,所以有很多混音师或者母带师是不懂音乐的,但是他们有一双傲人的耳朵,帮助他们审查各种瑕疵。&br&后期的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即使我在这里告诉你怎么弄,你也学不会,因为要靠自己的耳朵,而耳朵的锻炼是非常缓慢而且痛苦的,决定因素很多,比如你的音响设备够不够好,你听的音乐够不够好,你对音乐的理解正不正确,你的听觉有没有那么灵敏,你可不可以分辨出一个音频里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包括这些乐器的响度、音量、明亮度、声道、EQ值等参数,以上这些都是要用耳朵听出来的,只有能听出来,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正确的处理音频。&br&音轨不是修饰的越多越好,而是合理最好,有些我觉的音色已经很棒了,不需要进行任何修饰,有些则要大量的进行切割,一切看需求。一般常用的有EQ、限制器、压缩器、混响、延迟等。&br&母带技术则是后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专业的母带师,一般母带师们喜欢用硬件母带机进行处理,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母带处理给自己的音频润色。原理与单个乐器的处理是一样的,只是考虑的更为全面。&br&&br&五、音乐评价与赏析&br&1、如何审视自己的作品&br&2、如何评价一首歌曲的创作&br&3、如何欣赏一首纯音乐或交响乐&br&4、如何接受各种音乐风格&br&&br&六、疑难解答&br&(回答评论区的问题)
(所有的更新内容都直接在原文中修改,看更新内容的请直接跳过前面的内容) 日更,第四章内容,修改前言部分的用词。 —————————————————————————————————— 日更,第三章内容,最近在制作教学视…
&p&推荐几个咱觉得不错的油管频道和网站&/p&&br&&p&------补充了6~8&/p&&p&1.
Walk That Bass&/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hejazzpianosite.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 Jazz Piano Lessons: Jazz Theory and Practice - The Jazz Piano Site&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以爵士,Blues理论与演奏为主。&/p&&br&&p&2. Sleep Freaks(日文)&/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channel/UCgfBCWk4luXcRLycEqfIxI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channel/UCg&/span&&span class=&invisible&&fBCWk4luXcRLycEqfIxI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以软件使用为主。我觉得他们的合成器教学很强。&/p&&br&&p&3. Boy in a Band&/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channel/UCQ4FyiI_1mWI2AtLS5ChdP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channel/UCQ&/span&&span class=&invisible&&4FyiI_1mWI2AtLS5ChdP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很久以前Dave在这里出了一系列7 day tutorial,讲各种风格的电子舞曲制作的。虽然他的编配和混音并不能算是顶尖的,我仍然觉得这是最好的电子舞曲入门教程。&/p&&br&&p&4. How to Make Electronic Music&/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owtomakeelectronicmusic.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owtomakeelectronicmusic.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也是电子舞曲制作,但偏向细节、专题技术的讲解(比如怎样做某个音色之类),另外也有不少免费软件和采样推荐。&/p&&br&&p&5. The Recording Revolution&/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herecordingrevolution.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herecordingrevolution.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专门面向Home Studio玩家的博客,以录音混音为主,在具体技术之外也会讲很多关于工作方式和设备的事情。&/p&&br&&p&6. 来自Propellerhead频道的三个栏目&/p&&p&这个是讲混音技巧的,品质很高很高,而且看他操作再听到效果比起看书会理解更深:&/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playlist%3Flist%3DPLljy8w-QIrGxw0LSMV399x1JNhp3tAtP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play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PLljy8w-QIrGxw0LSMV399x1JNhp3tAtPZ&/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Super Neat Beat Cheat Sheet,关于写各种风格的beat的:&/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playlist%3Flist%3DPLljy8w-QIrGzYNpBHr4xAjGDwUC74lrlI&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play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PLljy8w-QIrGzYNpBHr4xAjGDwUC74lrlI&/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上面这个栏目漏掉一集关于写旋律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oqh9-IfdCp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oqh9-IfdCp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Reason QuickTips,各种声音设计和混音的奇技淫巧:&/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playlist%3Flist%3DPLljy8w-QIrGzahAtyyWcF7o_lPymXtOI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play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PLljy8w-QIrGzahAtyyWcF7o_lPymXtOI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7. 101 Mixing Tricks&/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channel/UCKy2GMVOA392OYDi-y_Pzr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channel/UCK&/span&&span class=&invisible&&y2GMVOA392OYDi-y_Pzr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混音的各种奇技淫巧&/p&&br&&p&8. Andrew Huang&/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user/songstowearpantsto/video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user/song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owearpantsto/video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其实不是教程,不过看他玩很开心而且可以学到各种玩采样的技巧&/p&
推荐几个咱觉得不错的油管频道和网站 ------补充了6~81. Walk That Bass以爵士,Blues理论与演奏为主。 2. Sleep Freaks(日文)以软件使用为主。…
李重光《乐理》的老梗果然是常谈常新啊…&br&&br&这本书的广泛传播和经久不衰,更多的是因为特定的时代原因。书中的各种巨坑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在这里更想表达的是:国内许多市面上流行的音乐理论教材都过于滞后和保守(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为什么呢?因为&b&我们惯于守旧而懒于革新。&/b&乐理、和声、曲式,一样一本书,教上几十年,多省事,结果就导致虽然有坑却依然如故,虽有新教材面世却因惯性的力量而无法推广。由于闭门造车,故步自封,造就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理论体系”,比如关于“调性”的论述,我手头有十几本乐理书能讲出十几种不一样的解释,最崩溃的是这些解释还可以互相矛盾…&br&&br&话题有点扯远了,如果你希望系统地学习一下基本乐理,&b&首选国外的教材&/b&,因为不会有各种复杂繁琐的概念把你绕进去,比如这本:&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om/Music-Theory-HarperCollins-College-Outline/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music%2Btheory%2Bcolli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orge T. Jones: 2: Amazon.com: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本书用了 1/4 的篇幅讲清楚了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之后用 3/4 的篇幅在讲调性和声以及音乐的展开手法,这部分内容是国内的乐理书甚少涉及的,但窃以为这才叫真正的基本乐理,而不像国内的乐理书与和声书之间缺乏良好的过渡而让自学者摸不着门道。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价格公道,提纲掣领,实乃居家旅行,乐理入门,必备良书。&br&&br&ABRSM的AB Guide也不错,对于基本音乐理论而言论述翔实,搭配习题还可以顺道考个英皇考级。&br&这是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usiker.com.tw/MusicBook.asp%3Fid%3D365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北音樂家書房】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I (ABRSM)|5|||| 的相關資料&i class=&icon-external&&&/i&&/a& &br&这是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usiker.com.tw/MusicBook.asp%3Fid%3D365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北音樂家書房】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2 (ABRSM)|2|||| 的相關資料&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b&其次是台湾出版的日本乐理书&/b&,比如这本:&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usiker.com.tw/MusicBook.asp%3Fid%3D7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理論與應用 (附樂語小辭典) 日本全音出版社正式授權|2|上田昭.春永裕子||| 的相關資料&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扼要,而且附有大量解题方法和配套习题。&br&&br&还有这本:&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usiker.com.tw/MusicBook.asp%3Fid%3D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北音樂家書房】新訂樂理|3|邵義強 譯||| 的相關資料&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本书和上本书不同,这本书解释比较详细,不仅让你知其然,而且让你知其所以然,因为书里面有很多乐理的历史发展知识,比如二二拍和四四拍的拍号为什么看起来像“C”却不是字母“C”?各种各样的谱号是怎么演变过来的?读来不仅有趣,而且常常引人思考。&br&&br&至于&b&国内的乐理书,童忠良写的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dp/B01ASXME5W/ref%3Dsr_1_3%3Fie%3DUTF8%26qid%3D%26sr%3D8-3%26keywords%3D%25E7%25AB%25A5%25E5%25BF%25A0%25E8%2589%25A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基本乐理教程(修订版)》 晏成佺, 童忠良【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 关于中古调式和民族调式的讲解是学习重点(他的其它乐理书不是很适合自学的初学者)。&br&&br&“李重光乐理”和“斯波索宾和声学”一样,如果没有老师带着,还是不要自学了。&br&&br&P.S. 顺带提一下斯波索宾等四人编的&b&《和声学教程》&/b&,这本书本身是一本很好的和声学教科书,但是原版的前言里明确地写明了&b&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不适合自学。&/b&当然我不会告诉你这句话在中文版里没有…&br&&br&P.P.S. 李重光的乐理也是基于苏饿体系编撰的,所以与其看这本,还不如直接看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szdnet.org.cn/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3FdxNumber%3D%26d%3D1AF8C262A91B139CBBFEC%26fenlei%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音乐基本理论_深圳文献港图书搜索&i class=&icon-external&&&/i&&/a&(没错,又是斯波索宾……此书和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曲式学》、《视唱》配套服用效果更佳!)&br&&br&至于禁止平行五八度进行,它们只是四部和声写作&b&规范训练&/b&中的一种和声进行规则,但并不是唯一的规则。避免平行八度是为了防止声部丧失独立性并为了平衡音响效果(注意这是相对于四部和声写作规范训练而言,和配器不一样),避免平行纯五度是为了防止听感上产生“双调性”感觉,但实际上在四部和声写作规范训练中也有打破上述规则的情况,比如“莫扎特平行五度”,在音乐作品中打破规则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因为听觉比形式更重要。遵循规则的目的是为打破规则的桎梏,而不是要画地为牢,因此对于此类规则的语焉不详的表述会让学习者毫无头绪,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重光《乐理》的老梗果然是常谈常新啊… 这本书的广泛传播和经久不衰,更多的是因为特定的时代原因。书中的各种巨坑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在这里更想表达的是:国内许多市面上流行的音乐理论教材都过于滞后和保守(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为什么呢?因为…
&p&【超长文预警!超长文预警!初学者请至少抽出一小时,否则看不完】&/p&&p&谢邀。&/p&&p&我知道题主是纯粹的固定调,对功能和首调都无感,因此&b&&u&在这里特别发布这样一篇讲义,里面完全是色彩的问题,完全不需要功能基础,因此相对固定调思维者应比传统的讲解更简单易行。&/u&&/b&&/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3801e2eacfefae5129da9ef& data-hash=&13801e2eacfefae5129da9ef& data-hovercard=&p$b$13801e2eacfefae5129da9ef&&@Molho&/a& 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和声进行套路,以及在套路中运用特殊的“公式”实现一些比较巧妙的进行,这种基础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今天在这里发布的是我从那本出名地“玄虚难懂”《色彩和声》之中归纳出来的内容,力求&b&&u&用通俗的语言把关键要点讲出来&/u&&/b&,当中也结合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分析和创作经验这应当可以作为Molho原帖的补充,或者作为习惯了经典套路之后希望把它扩展到整个十二律全体十二个音的进阶参考。其次也是因为我在N年前写过的一篇叫做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nku.baidu.com/link%3Furl%3DXP-_pjE2kRMFLe-3VqxzR-wW-SIMUXIHNGWuxIS_w-4ee424X4vuioOUyKiJwHpoHBrntHyyzzJMiV05JymBZAwa2DV2Yw3keKVGP2oUxJ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弦“富集化”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文章被转疯了,可能误过了太多人的子弟,现在发布这个新版更新之前的内容。希望本篇出后,能匡正旧有对和声的片面论述,修补近年来对这方面的多方误解和不足。&/p&&p&&br&&/p&&p&&b&《以三度叠置为基础的色彩和声》概要讲义&/b&&/p&&p&&br&&/p&&p&&b&&u&著:星海音乐学院 作曲硕士 陈文戈(网名流行追梦人)&/u&&/b&&/p&&p&&br&&/p&&p&&b&&u&写在之前:除了标明引用华萃康的《色彩和声》以及第七部分引用维基百科以外,都是本人所写。允许转载,但请规范转载(按协议:Creative Commons 4.0 BY-SA),谢谢!&br&&/u&&/b&&/p&&p&&b&&u&第一节 和弦类型与标记&/u&&/b&&/p&&p&从当代最先进的色彩和声理论看,其实&u&极尽以三度叠置为基础的和声(包括大小调和七个自然调式)&/u&,也就是&u&近代&b&巴洛克至晚期浪漫派&/b&的音乐,以及当代&b&欧洲乐系标准的流行乐与爵士乐&/b&等等&/u&,里面&u&&b&所有的可能性,能用到的和弦类型不外乎以下六种&/b&&/u&:&/p&&p&&b&&u&结构较稳定的和弦&/u&&/b&&/p&&ul&&li&&b&&i&X &/i&&u&大三&/u&和弦&/b&(包括大七和弦,看作大三和弦外加大七度的倚音。)&/li&&li&&b&&i&x &/i&&u&小三&/u&和弦&/b&(关于小七和弦,使用原位时看作小三和弦外加小七度的倚音,并无区别;使用转位时则有时可以与小三和弦分开看待。)&/li&&li&&b&&i&X7 &/i&&u&属七&/u&和弦&/b&(即大小七和弦。以调性功能命名的“属”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实际并不一定具有调性的“属”功能。)&/li&&li&&b&&i&x&/i&Φ &u&半减七&/u&和弦&/b&(又名减小七和弦。)&/li&&li&对于 &b&&i&x° &/i&&u&减三&/u&和弦&/b&,部分属于属七和弦的实际性质;部分属于半减七和弦的实际性质,因此按不同具体情况归入这两类和弦里。&/li&&/ul&&p&&br&&/p&&p&&b&结构不稳定的和弦&/b&(属于对称性结构)&/p&&ul&&li&&b&&i&x°7 &/i&&u&减七&/u&和弦&/b&(又名减减七和弦。) &/li&&li&&b&&i&X+ &/i&&u&增三&/u&和弦&/b&(包括增大七和弦,看作大三和弦外加大七度的倚音。)&/li&&/ul&&p&&br&&/p&&p&以及它们的&b&&u&转位&/u&&/b&。&/p&&p&关于这七种基本的三度和弦的记忆口诀和调性色彩功能,可以理解如下:&/p&&blockquote&可以用一条记忆口诀来记住以上的七种基本三度和弦类型:“&u&&b&大小属增减导半&/b&&/u&”。这些是来自和弦的别称:&u&&b&大&/b&&/u&三-&u&&b&大&/b&&/u&,&u&&b&小&/b&&/u&三-小,大小七(在调内是自然属七和弦,具有强烈的五度进行倾向性;在调外具有五度进行到外调的倾向性;平行进行则具有色彩性。大小七和弦的用法不只有“属”的一种,但仍然被许多人约定俗成地叫做&b&&u&属&/u&&/b&七和弦)-&b&&u&属&/u&&/b&,减三(调内为导三和弦,加七度倚音则变为自然导七和弦;调外或平行用法则为普通的等分性限定移位和弦)-&u&&b&导&/b&&/u&,减七(含有变音,不可能出现在自然调的调内,只可能出现在带变音的自然调调内;一般作为中介和弦使用,也属于等分和弦的一类)-&b&&u&减&/u&&/b&,半减七(在调内为自然七和弦,或理解为三和弦加七度倚音,在调外为特殊色彩的和弦,另一方面向外解决又变为自然调性之外的和弦)-&b&&u&半&/u&&/b&。&/blockquote&&p&&br&&/p&&p&标记的&b&&u&示例&/u&&/b&:A,b,C7,d°,EΦ,F°7,G+,&br&分别表示:AC#E;BDF#;CEGBb;DFAb;EGBbD,FAbCbEbb(如果不是严格分析要求,演奏记谱可以简便记为FAbBD),GBD#。&br&分别对应于爵士乐标记的:A,B-(或Bm),C7,D°(或dim),EΦ(或m7-5),F°7(或dim7),G+。&/p&&blockquote&三种“和弦后缀”写法,意思一样,只是写法不同&br&古典音乐的记法:A b C7 d° e7(b5) F°7 G+&br&流行音乐的场合:A Bm C7 Ddim Em7-5 Fdim7 Gaug&br&爵士乐的简记法:A B- C7 D° EΦ F°7 G+&/blockquote&&p&&br&&/p&&p&&b&&u&注意&/u&&/b&:由于半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的色彩功能不明确,标记可用大字母也可用小字母。这两类和弦色调较暗淡,因此小字母使用较多,然而都只是个人习惯不同而已。&/p&&p&&b&&u&转位和弦&/u&&/b&可以用斜杠低音表示,与爵士乐标记相同。如上例也可写成:A7/C#,FΦ/Eb,等等。&br&在一些分析的场合,&b&转位和弦&/b&也可以用①、②、③等圆圈数字表示。例如,A7①代表:C#EGA,FΦ③代表:EbFAbCb。&/p&&p&&br&&/p&&p&&b&&u&第一节自测&/u&&/b&&/p&&p&&br&&/p&&p&写出如下和弦的Marco Analysis标记(即是本文所介绍的标记)。&/p&&p&示例: &b&&u&C E G&/u&&/b& → C,&b&&u&Bb C# E G&/u&&/b&→ c#°7③。&/p&&p&&b&F# A# C#,&/b& &b&Gb Bb Eb,&/b& &b&Db F A,&/b& &b&E F# A# C#,&/b& &b&D F Ab B&/b&&/p&&p&&br&&/p&&p&&b&&u&答案见最后。&/u&&/b&&/p&&p&&br&&/p&&p&&br&&/p&&p&&br&&/p&&p&&br&&/p&&p&&b&&u&第二节 和弦附加音、省略音与变化音&/u&&/b&&/p&&p&以七种基本的和弦类型为基础,可以在和弦根音的上方添加任意额外的音(称为&b&&u&附加音&/u&&/b&),而不影响和弦的核心色彩。在本节中,为了先简要说明原则,我们先暂不予理会这样做可能导致根音或色彩改变的例外情况。&/p&&p&这些附加音有:&br&&b&2度音&/b&,&b&4度音&/b&,&b&6度音&/b&。&br&当和弦有7音时,这些附加音被称为&b&“9音”&/b&,&b&“11音”&/b&,“&b&13音&/b&”。然而有特殊情况是例外,例如C7sus4不作C7sus11,后详。&/p&&p&以&b&&u&大三和弦 C&/u&&/b&为例,&/p&&blockquote&&u&&b&根音&/b&&/u&:C,&u&&b&三音&/b&&/u&:E,&u&&b&五音&/b&&/u&:G&br&&b&&u&和弦音&/u&&/b&:根 3 5 &b&&u&附加音&/u&&/b&:7 9 11 13,2 4 6,(sus2) (sus4)。 -传统和声中是当作不解决的延留音处理,因此不存在sus记号,但需要会读,理解即可。&br&&b&&u&和弦音&/u&&/b&:C E G &b&&u&附加音&/u&&/b&:B D F A,D F A&/blockquote&&p&&br&&/p&&p&一般而言附加音为基础和弦类型所代表的根音上的&b&&u&自然音阶&/u&&/b&上的音。大三、小三、属七这三种稳定的和弦结构,有固定的自然音附加音,如下。&/p&&blockquote&&u&&b&大三和弦C&/b&&/u&:C E G →&br&C D E F G A B C(自然大调,Ionian,第一调式)→&br&C E G B D F(&u&&b&少用&/b&&/u&) A → (大7),大9(2),纯4(&u&&b&少用11&/b&&/u&),大13(6)(&b&&u&Cmaj13&/u&&/b&) 。&br&&br&&b&&u&小三和弦a&/u&&/b&:A C E →&br&A B C D E F# G A(自然小调,用大六度。变为Dorian调式)→&br&A C E G B D F# → (小7),大9(2),纯11(4),大13(6)(&b&&u&Cmin13&/u&&/b&) 。&br&&br&&b&&u&属七和弦G7&/u&&/b&:G B D F →&br&G A B C D E F G(Mixo-lydian,第五调式)→&br&G B D F A C E → 大9(2),纯11(4),大13(6)(&b&&u&G13&/u&&/b&) 。&br&&br&这些不需记忆,平时一看就知道。&/blockquote&&p&&br&&/p&&p&自然附加音不需带任何变音记号,只需用数字记作 (7),9,11,13(或2,4,6)即可。而非自然的附加音,则需用变音记号在数字前标记清楚。&/p&&blockquote&自然附加音的例子:&br&&b&C&/b&:C E G → 附加2度 → &b&&u&Cadd2&/u&&/b&或约定俗成地称为&b&&u&Cadd9&/u&&/b&:C D E G&br&&u&&b&C&/b&&/u&:C E G → 附加4度 → &u&&b&Cadd4&/b&&/u&:C E F G(有例外,后详)&br&&u&&b&C&/b&&/u&:C E G → 附加6度 → &b&&u&Cadd6&/u&&/b&:C E G A(有例外,后详)&br&&b&&u&C&/u&&/b&:C E G → 附加7度和2度 → &b&&u&Cmaj9&/u&&/b&:C E G B D,&br&等。&br&&br&变化附加音的例子:&br&&b&&u&C&/u&&/b&:C E G → 附加7度和增4度 → &b&&u&Cmaj7, 9, #11&/u&&/b&:C E G B D F#&br&&b&&u&G7&/u&&/b&:G B D F → 附加小9度、减10度(增9度)、小13度 → &u&&b&G7b9#9b13&/b&&/u&:G B F Bb Eb Ab,&br&等。&/blockquote&&p&&br&&/p&&p&就如上面最后一例 &b&&u&G7b9#9b13&/u&&/b& 一样,在实际的场合,特别当附加音较多时,一般不总会使用到完整的和弦,可以适当省略部分和弦音。七种基本和弦类型都有其&b&&u&关键音&/u&&/b&(音程),省略则会改变和弦结构。以下列出各类和弦的关键音,除这些音以外的其它和弦音都可以自由省略。&/p&&blockquote&&u&&b&大三和弦&/b&&/u&:&b&&u&根音&/u&&/b&与&u&&b&3音&/b&&/u&之间的&b&&u&大三度&/u&&/b&。最小形式如 &u&&b&CE&/b&&/u&,&u&&b&CG&/b&&/u&。强阻碍音有:F、Bb。弱阻碍音有:当CE时为F。(其实这些在琴键上演奏上尝试也能明显通过听觉找出来。我不推荐记忆,而是多在琴键上演奏或默练感觉出来。)&br&&u&&b&小三和弦&/b&&/u&:&u&&b&根音&/b&&/u&与&b&&u&3音&/u&&/b&之间的&b&&u&小三度&/u&&/b&。最小形式如 &u&&b&AC&/b&&/u&。阻碍音有:强阻碍音有:。弱阻碍音由:无E时,&br&&u&&b&属七和弦&/b&&/u&:&u&&b&根音&/b&&/u&与&u&&b&3音&/b&&/u&之间的&u&&b&大三度&/b&&/u&+&b&&u&小三和弦&/u&&/b&:&u&&b&根音&/b&&/u&与&b&&u&7音&/u&&/b&之间的&b&&u&小七度&/u&&/b&。最小形式如 &u&&b&GBF&/b&&/u&。&br&&u&&b&减三和弦&/b&&/u&:&u&&b&根音&/b&&/u&与&b&&u&5音&/u&&/b&之间的&u&&b&三全音&/b&&/u&。最小形式如 &u&&b&BF&/b&&/u&,这个和弦一般只会作为导和弦使用,是一个功能性的特殊例子。&br&&u&&b&减七和弦&/b&&/u&:&b&&u&根音&/u&&/b&与&b&&u&5音&/u&&/b&之间的&u&&b&三全音&/b&&/u&,与&b&&u&根音&/u&&/b&与&u&&b&7音&/b&&/u&之间的&b&&u&减七度&/u&&/b&。最小形式如 &b&&u&BFAb&/u&&/b&。&u&&b&半减七和弦&/b&&/u&:&b&&u&根音&/u&&/b&与&b&&u&5音&/u&&/b&之间的&b&&u&三全音&/u&&/b&,与&u&&b&根音&/b&&/u&与&u&&b&7音&/b&&/u&之间的&u&&b&小七度&/b&&/u&。最小形式如 &b&&u&BFA&/u&&/b&。&u&&b&增三和弦&/b&&/u&:&u&&b&根音&/b&&/u&与&u&&b&5音&/b&&/u&之间的&b&三&u&全音&/u&&/b&,与&u&&b&根音&/b&&/u&与&b&&u&7音&/u&&/b&之间的&u&&b&小七度&/b&&/u&。&u&&b&全部为关键音&/b&&/u&,&u&&b&不可省略&/b&&/u&。&b&&u&C E G#&/u&&/b&。&br&&br&以上也不用记。平时多练省略音的外音联系就熟了。&/blockquote&&p&&br&&/p&&p&和弦的总体色彩,是由关键音所确立的,&b&&u&关键音为内核&/u&&/b&,&b&&u&附加音为外壳&/u&&/b&。例如,在三度的色彩和声中,如一个和弦具有根音以及上方的大三度,如 &b&&u&CE&/u&&/b&,又没有其它和弦类型的特征音(如大三度基础上的小七度,属七和弦的特征音)阻挡,则大三和弦色彩便可以成立,与 &b&&u&CEG&/u&&/b&,&b&&u&CEGABD&/u&&/b&等和弦同等看待。&/p&&p&&u&&b&注意&/b&&/u&:&u&&b&附加音都是和弦外音&/b&&/u&,但&u&&b&在一些特定的技法中&/b&&/u&,如经典爵士乐中,附加音是当作&u&&b&和弦内音&/b&&/u&看待的,称为高叠音或“延伸音”。这种技法称为“&b&&u&静态色彩的调性和声 &/u&&/b&”,或简称“&b&&u&静态和声&/u&&/b&”。而在本文中讲述的则是一种与静态和声相对的技法,“&u&&b&动态色彩的调性和声&/b&&/u&”(&b&&u&动态和声&/u&&/b&),该技法强调本在静态和声中为内音的音的外音化,整体织体结构的复调化与假功能的运用(后详),以产生更广阔丰富、更平滑、有特色的整体效果,因此&b&&u&把所有在基本七种和弦音以外的和弦上方叠置音,包括部分的7音、全部的9(2)、11(4)、13(6)音,都当作外音看待&/u&&/b&。而在实际创作运用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使用哪一种调性和声技法理念来写作。&/p&&p&三度叠置和弦的变化音已包含在和弦音与附加音内,至此应已经清楚,唯遗漏属七和弦五度音的变化。属七和弦的五度音可有两种变化形式:升高半音和降低半音,&b&&u&变化之后的五音仍属和弦内音&/u&&/b&。如:&/p&&blockquote&&b&&u&G7#5&/u&&/b&:G B D# F。&br&&b&&u&G7b5&/u&&/b&:G B Db F。&br&结合附加音:&br&&b&&u&G7#5#11&/u&&/b&:G F D# B C#(&b&&u&注意&/u&&/b&:只要最低音为根音,和弦原则上可以任意排列。但为一般应用推荐的效果,最好能够尽量按照泛音列“上密下疏中不空”的原则排列,具体请参考相关方面的教科书)。&br&&b&&u&G7b5b9&/u&&/b&:G B Db F Ab,&br&等等。&/blockquote&&p&&br&&/p&&p&此外,通过和弦与低音叠加为一体,或两个(多个)和弦叠加为一体,形成“&b&&u&复合和弦&/u&&/b&”,也可以较轻松简易地形成较复杂的附加音和弦结构。&/p&&p&&br&&/p&&p&&b&&u&和弦与低音叠加&/u&&/b&时,低音仍然用斜杠后标音表示,但低音需不同于和弦音。叠加后,大多数情况都会成为省略五音或附加音的另外和弦的色彩。&/p&&blockquote&B大三和弦与低音 D 叠加:D + B D# F# → D B D# F# → &b&&u&B/D&/u&&/b&&br&B大三和弦与低音 F 叠加:F + B D# F# → F B D# F# = E# B D# F# → &b&&u&Badd#4/E#&/u&&/b&&br&B大三和弦与低音 C# 叠加:C# + B D# F# → C# B D# F# → &b&&u&C#11sus&/u&&/b&&/blockquote&&p&&br&&/p&&p&&u&&b&两个&/b&(或多个)&b&和弦或音阶叠加&/b&&/u&的“&u&&b&复合和弦&/b&&/u&”形式。则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编曲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