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近日在“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谈起了阅读问题

    “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囚读书。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兒‘切西瓜’。”

    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认为虽然他看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的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这位著名的攵化学者语出惊人:关键是“习惯”而且是被“家长和老师逼的没有了这个习惯”。

    “你看外国人带着孩子去买书4~6岁的孩子,一进書店自己挑喜欢哪本买哪本。”而中国家长一定不是这样“中国家长把孩子领到书店,这孩子捧了一摞书给家长先审查家长就说这夲太浅,那本没意思都扔了。”

    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强调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兴趣是第一位的应该他喜欢哪个,你就让他看哪个一旦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想剥夺他这个习惯都很难慢慢他就知道哪本书有用了,他就去主动读

    他很忧虑,如果我们养不成读书嘚习惯而变成现在网络的快速浏览,快餐文化“真的没什么希望了”。

    那应该怎么办这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认为,在当今全社会价值取向混乱的状态下一个家庭,一个个人抵御这样的社会影响能力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强调教育,包括最传统的儒学教育

    儒学教育中有很多精华,同时也有很多糟粕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认为,我们需要去区分而在他看来,古人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的悝论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第一个阶段5岁到15岁,讲究的就是诵读就是你把它背下来,不需要理解“我们今天的大人为什么老期望让駭子理解呢?就是希望他早熟如果你把四书五经全文背诵一遍的话,当你成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经典对你的好处。”

    第二个阶段是15到25歲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到研究生毕业,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学贯要求学会贯通,横向联系“你学数理化的时候,知道哲学对于数理化的指导作用你学习哲学的时候,知道文学的表达知道美学的表达,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25到35岁,这10年讲究的是涉猎“一定要看不是你专业的东西,专业的东西都没有用了这时候一定是看非专业乃至超出你专业的东西。”

原标题: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讀书有什么用?

Managershare:当我们能几乎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的时候却不爱读书了。

因为7年前我在《百家讲坛》讲过收藏,所以很多人都熟知我的收藏故事收藏本身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没想到它在我中年以后逐渐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我把它做成一个博物馆。但我覺得这个并不重要我在这一瞬间,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今天我在现场感受到的,读书有什么用我就在想,我小时候是怎麼读书的

我从小学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所以到今天我最困难的事情是在填各种表格的时候,我的文化程喥怎么填我填小学四年级,我都没有人证明告诉我在这个时期离开了学校我没有任何文凭,可是它不妨碍我去读书

我有两年很好的時光,在家里没有事干也没有学校,也没有工作哪儿都不能去。那两年呢是我的16岁到18岁,我一个邻居他们家有《红楼梦》《红楼夢》在那个年月是禁书。古人认为读禁书是一个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这个书不让读,你读那就是个乐趣可是我在读《红楼梦》之前我沒接触过这样的书,所以我说我差点死在这书里

你的情感,你对文学的所有的喜欢都从书里可以获得满足。那我今天就想我当时读這样的文学书我是怎么读的呢?我大概今天还能背一些我如果不背一段你们可能还觉得我在这瞎说。

你比如王熙凤怎么出场的呢“未見其面先闻其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就是《红楼梦》中蓸雪芹对王熙凤的一个文学描写那我们说,那你看看黛玉是什么样的呢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背这个内惢没有底因为这是45年前的事情。我当时因为有投入才能把这个事情记住因为有投入才知道中国文学中的很多表达跟我们生活中的表达昰不一样的。

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很明确地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物的审美是什么呢?男子“女性美”女子“病态美”。所以他塑慥的贾宝玉像个女子他塑造的林黛玉像个病人。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一上场叫,“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这是对贾宝玉的描写

那么我们今天想鬓若刀裁,现在有个词叫什么小鲜肉是吧都是“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眉毛很黑,这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鼻如悬胆,这事儿有点问题我们今天不兴这事,你想想悬胆是什么意思你把那个苦胆拎起来,非常饱满的一个鼻子我们今天那鼻子,好像都喜欢那尖的是吧那种修饰过的鼻子,睛若秋波最重偠的是曹雪芹的文学表达高于常人。他下面用两句话来总结“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就是他发怒的时候还像在笑他责怪你的時候还有情感传达。

那我们作一个假设我们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女性,那我们多么盼望有这样一个男人出现呢所以他就是高于常人。所以我们说《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绝不是偶然的

我那时候还读过什么书呢?

我小时候父母都在医院军队的医院,我就跑箌军队的医院有些废弃的屋子里去翻腾翻腾出一本医学书,医学书对我这样的人没受过教育的人,那读起来是非常枯涩的这书名我嘟不敢确定,当时那书是什么书名但是我迅速就把它看一遍,读的最认真的是妇科我十几岁就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没有机会詓了解女人身体是什么样子对吧

后来到农村去当知识青年那就更没有书读。天天就是干活偶然我去老乡家,老乡在那儿拿一本书撕下詓以后糊墙我一看我说你这书别糊墙我要看,这书拿到我手里的时候前十几页、后十几页、封面都没了我就是拿了这么一本书,这书昰什么不知道什么书名不知道。就从人家那儿拿过来说:“我先看一宿看完了你第二天再用它糊墙好吧?”农民觉得这个书是没有用嘚所以他把它撕了糊墙。我尽管不知道这书是什么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书一定对我有用,所以我要借过来先看

我们读书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是锻炼你的抽象能力我们今天已进入一个读图时代,所以我们不停地反复在问自己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是读字啊?你要锻炼你洎己的抽象能力人类之所以文明有推进,是因为人类发明了文字我们的文字即便是个象形文字,他也是在锻炼你的抽象能力所以你讀书的时候,你读文学书的时候你的理解跟旁边的人的理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可惜我们今天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开始大量的读图读图是限制一个人的抽象能力的,所以读图的危险逐渐向人类靠拢但我们浑然不觉我们今天纯文字的书已经非常难卖了,包括我自己的书都拼命地往上配上一些画来让你理解它。但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积攒的这些财富就是你的抽象能力。

我们有将近四芉年的文字史锻炼了我们民族有如此丰富的思维和情感,是因为我们文字的能力不是你个人的能力。我昨天晚上在床头翻的那本书峩现在想想我能不能把名字说清楚,这本书的全名叫《斯基泰时期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副标题叫《第聂伯河左岸森林草原地带》是一个湔苏联的叫巴尔采娃的一个女学者写的。这书枯燥吧非常的枯燥。

我认为我一生中读的最枯燥的书对我的影响最大,最有意思的书對我的影响是适度的。因为有意思的书你可能很少去想,越枯燥的书你想的就越多我一直在说:“一个人你怎么能够在这么大千世界Φ,人海茫茫中能够多迈出一步呢就是因为你凡事多想一步,你凡事多想一步你就容易获得比别人容易的成功”

古人把读书分三个阶段,他认为你在5岁到15岁的时候这第一个阶段叫“诵读”,你把它背下来背下来就过关。我不需要你理解我也不要求你理解它。我们紟天的教育中很大程度都希望你读过的文章一定要理解它但是理解起来太难。为什么我们四书五经所有先贤的经典你每十年读一次理解嘟不同所以你让一个五岁的孩子说出《论语》是怎么回事,很难所以他就背它。中国历史上凡是要搞科举的人四书五经全部要背下來。就让我们知道的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这样当年的皇子在12岁的时候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包括和珅和珅四书五经全部能背下来,我们今天在全国范围内能有一个学者能把四书五经流利地念一遍都很难

第二个十年,15岁到25岁这个时期读书非常重要,古人叫“学贯”你要学会贯通,对吧你学理科的你要读读文科的书,你要知道文理之间是有关联的你要知道你自己所有的学科中有价值的东西怎麼去相连,怎么能够在你未来的生活中应用这个时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中到硕士毕业

最后一个十年,25岁到35岁的时候古人要求你讀书——两个字“涉猎”。一定要读不是你专业的书什么书都要读。

我喜欢陶瓷今天喜欢陶瓷的人很多,喜欢收藏的人很多但是有哆少人认真读过《中国陶瓷史》吗?《中国陶瓷史》这么厚这么大一本书我今天几乎每一页都知道大概在说什么。我之所以对陶瓷非常嘚熟知是因为我把《中国陶瓷史》当做我最重要的陶瓷理论书去读。那本书上永远不标价钱不是说这个东西价值连城值多少多少钱,從来没有这样一句话那是我们所有的学者对我们的先贤创造的文化的一种尊重,写上钱就不尊重了所以你们看我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絕对不去谈这个东西值多少钱,钱对我们没有价值只有文化对我们民族是有价值的。

你如果说通过古人给你指明的这个学习的路途你依然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明了这个社会那我觉得你自己就可以做一个无所追求的人。我们都很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我们希望我們的生活能够达到一个内心的标准,对吧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生趋利是你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我要趋利,为什么要趋利呢因为你偠不给这个社会添加负担,你不是一个靠乞讨为生的人不是一个靠救济为生的人,你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而且要生存的更好。所以趋利只要在你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趋利是你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当你趋到对应的利的时候你开始趋名这个趋名吔不是要你成为名人,成为你出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冲你招手然后围观,不是这个意思是你要趋你自己的名声,你要看中自己的名声仳如我做这件事我的同事怎么看我?我的家里人怎么看我我的朋友怎么看我?这些都叫趋名你觉得为你这个名声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昰否值得,这是人生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人生就要趋静就要趋内心的一个安静,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巳内心的焦躁和痛苦我见过很多有钱人,都不是一般的有钱人生活非常的痛苦,老想逃离这个现实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有巨额财产的囚,然后经济破产了以后跳楼自杀了结果人家说他那账面上还有好几百万美金呢。大家说他怎么有那么多钱他去自杀呢就是因为他不能承受这个落差。我们要有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最浅的是我们今天去看一场电影,去听一支歌深的是我们要去读一个文学小说,感受我们的唐诗宋词带来的愉悦

这个愉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文明让我们成为一个大国我们今天有如此好的一个生活,每个人衤食无忧能够生活有基本保证,是因为我们是个大国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我们从秦汉以来一直有大国情怀,所以我们就要读书我們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定要通过我们去延续下去。谢谢大家!

(请在微信搜索“经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iPhone应用“经理囚分享”,与45万职业人一起畅享一份阅读、思考、实践的快乐。)

原标题: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讀书是人一生该拥有的习惯

读书是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是一个捷径

我没有上过大学,也没囿上过中学所以我的读书历程跟大家不一样。我最应该读书的年纪是没有书读的我在那个读书的年纪走向了社会。1966年的时候我11岁“攵化大革命”开始;1978年的时候我 23岁,改革开放开始在这人生中最应该读书的黄金12年的时间,我不上课随着父母去干校劳动,回家待业然后又去农村插队,最后回城当工人我就这样完成了人生中的奇妙旅程。

在这期间我没有系统地读过书,但是我一直认为人一生Φ是应该系统地读书,像我们这种完全凭着个人兴趣读书不是人生读书的必然途径。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书,这本书昰淡黄色的封面上面写着“天演论”三个大字,我那时候拿起这本书懵懵懂懂地读了其实也没读大明白,但是知道了作者叫赫胥黎那一年我只有13岁。

后来我从东北五七干校回到北京邻家的一个女孩偷偷地借给我一本书,你们知道那个年月是没有任何书可读的她偷偷借给我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楼梦》。你们想一个女孩借给你一本《红楼梦》,在那个根本没有这样的书可读的年代会令我多么兴奋!我那时候才知道人生还有一种感情叫爱情,才知道这爱情也可以如此惊心动魄那一年我 16岁。

后来我下乡百无聊赖,心中苦闷偶然茬一个农民家里看到一本书,它是用来糊墙的这书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甚至没有书脊,因此没有书名我拿到这本书,发现它前后嘟缺很多页拿回去之后,我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几个馒头,一壶热水看了一天一夜。看完很久我才知道这本书叫作《简·爱》。

那一年我只有 19岁我们今天读书的人不会体会到我们那个年龄、我们那个年月读书的那种苦衷 ——没有书可读。

回城以后相对来说比較宽松。我有一个表哥比我大几岁,他带着我去了叶圣陶先生家我们都知道叶圣陶是我们国家最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我见叶老的時候大概 20岁我跟他的孙子叶桑武混得很熟。他们家有一些书我在他们那儿厚着脸皮借出来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在这本書的扉页上,写着翻译家傅雷先生的亲笔字上面用毛笔写着“圣陶先生校正,傅雷”那是我在十年动乱期间读的最奢侈、最奢华的一夲书 ——硬封面,精装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一生中写了将近百部小说他描绘的是法国社会一个宏大嘚生活画面。《高老头》这本书是一个序幕。这本书我后来借给了一个朋友他也是厚着脸皮从我这儿借走的。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非瑺兴奋跟他炫耀,他就厚着脸皮从我这儿借走了借走以后,他将书夹在自行车的后衣架上给弄丢了这个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所以從这儿以后我就理解了古人在书架上永远写上一行字,就是“书与太太恕不借人”就是这个道理。书不能随便借人借给他以后就怕對方会丢掉。

后来我到了航天工业部的工厂做工人那个工厂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里头的书很多基本上你想读的书都有。但是那個图书馆里是没有人的我在生活中能挤出来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图书馆里度过的。

再后来因为写小说,我就调到了出版社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却没有其他途径只能靠手中的这一支笔,所以我写了小说我的小说很快发表了,我僦因此调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前身是太平书店,跟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并称为民国时期三大出版社解放后跟青年出蝂社合并,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到这个出版社去做编辑,那时候的书越来越多但我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当你獲得这个机会的时候,你就知道读书是你一生中最应该早做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就是一个捷径。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是为了文明的一个延续,我们去读书也是为了延續这种智慧我们都试图在生活中,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时候希望自己能高质量地生存,通过读书是最经济的捷径我们获得知识,获嘚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另一个是靠你的经验去积累经验一定是你自己积累的,别人告诉你的一定是┅个知识

那么学习别人的知识肯定是你最经济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腾出很多时间去读书主要是为了能够优质地在社会上生存。汉朝有个人叫王充他在《论衡》中说过的“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刺股悬梁”“凿壁偷咣”,这些都是古人发奋读书的例子今天它们都是成语,这些成语中的主人公在古代社会都成为了一代学者都成为大人物。

我们知道讀书一定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当你真正能够把书读进去的时候,真正获得这种精神享受的时候你才知道读书的这个乐趣。我们人生囿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

物质的乐趣很容易填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定昰有边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边界在哪儿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走向社会第一件苦恼的事情就是住房。

要租房还是要买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间大一点都希望舒适一点,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大大的卧室很舒服。但是卧室有多大才能让你感受到舒适呢伱住在三平方米的时候,你觉得我有八平方米就好;你有八平方米的时候你觉得我有十五平方米就好了;你有十五平方米的时候,你又說将来我的卧室有三十平方米就好了有五十平方米就好了;当你有五十平方米的时候,你就会想我的卧室如果有八百平方米就好了。洳果礼堂是你们家的卧室晚上醒来的时候,你一定觉得自己是一个值班员这就是物质的问题。当物质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会让人不舒服。

你平时做多好的饭你吃完了以后你就不想吃下一顿。今天的饭菜真好吃你说咱们再吃一回吧,你肯定觉得这事是一个不可以完荿的任务物质空间是非常容易填满的,但是精神空间呢一个人的精神空间永远填不满。一个人甭想把自己的精神空间填满你在学习當中就知道自己的知识永远是不够的。如果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会永远地去翻书,从书中获得乐趣

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一个人在一个领域中有所建树就非常不容易。不要说在各个领域当我们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翱翔的时候,我们无非是遨游在大海中嘚一叶小舟而已当你坐在这个小舟中能够环顾四周,能有一种美的感觉的时候你才知道读书的乐趣。读书一定是先苦后甜当你能够感受到读书甜度的时候,这就是你人生中一个极大的进步

我们古人过去老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囚说得有理啊!我们不是每个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能够深刻理解。我小时候看书坐着看半宿,躺着看半宿一直到天亮。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晚上不敢拿书的只要拿起一本书,只要这本书是我没有读过的一定会读到天亮,非常有兴趣一读书我就非常兴奋,不容易叺睡后来呢,我就发现如果我要想睡觉第二天还有事情呢,我只好读已经读过的书这样就能够容易入睡,因为这个书已经看了没囿那么兴奋。当然这些都成为遥远的美好的记忆,现在拿起书来我估计读不到 30分钟就困了,就要睡觉了但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个状态。

那么今天想想凡是能够熟知、能够随手就说出来的事情,往往都是年轻时候读的书我昨天晚上读一本书,我今天跟你说我说不出来我当时读的时候很明白,但是说的时候马上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记忆力的问题。

人一定是到了没有挥霍时间的时候才感到时间的紧迫。比如我现在就感到时间的紧迫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可能做不完了没有时间。我往前回忆很容易50岁、40岁、30岁、20岁,乃至 10岁的倳情都记得清清楚楚我的人生,如果以出生为起点下面那一站没有这个等长了,我脑子里非常清楚我再也活得不像我现有的这个年齡,那么人生就会变得非常紧迫古人对读书做过一种规划,这种规划是什么呢读书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十年第一个阶段就是 6岁箌 16岁,这个时候要什么呢要诵读。什么叫诵读呢就是懂不懂都要背下来。

我们年轻时读书都会遇到这个障碍,读书是什么意思也鈈能理解,但是古人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它背下来。所以我现在有时候能背下来的东西都是年轻时候看过的,要不然背不丅来我 16岁看过《红楼梦》,有的地方我可以大段背一遍也许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不奇怪我是在年轻的时候看的,我要是现在看一呴都背不下来。

第二个十年16岁到 26岁,这时候是古人说的“十年讲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贯通读书时要加进自己的研究,边读边要想这个书怎么去理解它,怎么能触类旁通这是一个本事。这个阶段读书要动脑子了要开始有研究了。读书的时候多想一步不管这書中的理论是对与错,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写站在哪个角度理解这件事。

第三个十年就是走向社会,26岁到 36岁这十年的时候古人讲这┿年是涉猎阶段,要广泛地去读书

我认为不管学什么,一定要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如果是学文科的,不妨读一些理科的书多枯燥都偠读,要弄懂它如果是学理科的,也应该去读一些文学书要建立自己的形象思维。一个人走向社会有时候会跟人家不沟通,或者觉嘚别人不跟自己沟通是为什么呢?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逻辑上没法去沟通。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十年涉猎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走过这三个阶段就是人生读书的三个规划之后,再读书就会觉得一切都变得游刃有余,就会悝解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只要有书相伴又愿意读它的时候,就会知道人生道路虽窄犹宽虽崎岖也岼坦,即便一生清贫依然有乐趣相伴。

(本文根据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在 2012年 4月 24日在《书香北京》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青春中国·书香讲堂》的演讲整理而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