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当

2008届高考物理名师专题复习系列高中物理考点知识解读__一、力物体的平衡__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__的原因力是矢量。__2重力__(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__[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__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__(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__(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__(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__弹力__(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__(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__(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__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__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__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__(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__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__★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__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__4摩擦力__(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__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__(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__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__(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2__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__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__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__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__(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__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__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__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__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__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__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__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__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__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__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__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__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__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__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__+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__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__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__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__(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__(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__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__(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__等等__二、直线运动__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__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__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__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__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__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__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__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__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__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__4速度和速率__(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__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__(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__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__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__(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__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__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__5加速度__(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__(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__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__(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__[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__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__物体加速度就大__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__(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__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__直线运动__(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12at2__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平均速度V=22v0?vt__2__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__8重要结论__(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__即ΔS=Si+l-Si=aT=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____(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v12?v0?vt2__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__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__(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__三、牛顿运动定律__★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__(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__(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__(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____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__(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__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__(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__(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__(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__(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__(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__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__(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__(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__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__6超重和失重__(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__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__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__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__1曲线运动__(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__(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__(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__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__(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__(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__(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__3★★★平抛运动__(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0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______4圆周运动(1)描述圆周运动__的物理量____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__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__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__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______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__[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__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__添加一个向心力__(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__(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①如右上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v临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临gr②如右下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__5★万有引力定律__(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____公式__(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__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____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②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______(3)三种宇宙速度__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3__(4)地球同步卫星__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____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__(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__“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__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__五、动量__1动量和冲量__(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__(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__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__(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__(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__(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__(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____持不变__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__(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__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__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__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__(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__4爆炸与碰撞__(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__(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__(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__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____六、机械能__1功__(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__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__(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__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__(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__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__2功率__(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__(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__(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__

输入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t=4s时,A、B两物体相遇C.在相遇前,t=4s时A、B两物体相距最...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t=4 s时,A、B两物体相遇C.在相遇前,t=4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D.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 m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方向相同,A错误;

时,由图象可知A图象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比B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要小,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B错误;由图象可知,

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之前B物体的速度比A物体的速度大,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远,之后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故两物体相距越来越近,故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

,故CD正确;故选CD.

点评:对于速度时间图象要明确以下几点:(1)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2)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3)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结合初始条件进行分析处理.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A.3sB.5sC.7sD./usercenter?uid=1a705e794e1c">热血永狂04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