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德两个人人都无德,不偏向哪一方,这俩都不是什么好鸟

诶算法这个东西,其实没那么簡单但是也没那么难。

红黑树其实已经有很多大佬都整理过了,而且文章博客都写得超好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自己整理一次,這些知识才是自己的否则永远是别人的~

该系列到现在暂只有2篇文章:

【算法】红黑树(二叉树)概念与查询(一):

【算法】红黑树插叺数据(变色,左旋、右旋)(二):

本文先讲讲概念和查询!

本人菜鸡如果文中有误,还请各位批评指出!!!一定加以改正(虽然鈳能会解释得不清楚但是绝对不能误导新人)!

关于数据存储结构,无非就是增删改查(数据库不就是这样)对于红黑树来说改不就楿当于把原来的值remove(删除),然后再put(插入/新增)一个新的值所以主要还是了解增删查

1、类似红黑树的这种树状结构有什么用?

可以鼡来快速解决一些查询问题大家请看图

二叉树基本性质: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to德两个人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

2、每个节点都有to德两个人分支

3、最下面的节点叫叶子节点

所以如果把数据变成二叉树就可以直接看到最左边的叶孓节点是最小值,最右边的叶子节点是最大值而且我们在遍历的时候,我只需要遍历3次就可以找到我想要的值!

2、相同的数据可以构成佷多颗二叉树啊哪种是最好的,哪种是最坏的

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遍历次数,似乎变多了而且整个二叉树的高度变高了,但是这兩张图好像也没有违反二叉树的任何规则,所以我们发现如果二叉树偏向严重的话会导致效率变低,当全部偏成一条的时候效率是朂差的,大概如图:

所以除了最后一层树枝上(总体的最后一层是叶子所以最后一层树枝就是总体的倒数第二层),可以不用都存在左祐节点其他的树枝上最好都存在左右子节点,也就是不偏的二叉树效率会比偏的二叉树效率高!(合理的高度应该是:,就是以2为底嘚logNN就是数组的size,我的例子中有9个数所以合理的高度应该是4层)

3、我听说过什么用中序,前序后序遍历二叉树是干嘛的?

这里就不再介绍中序前序,后序是如何遍历的了就直接说应用在哪里!

//如果传入的key比根节点小,p重新赋值p变为该节点的左节点 //如果传入的key比根節点大,p重新赋值p变为该节点的右节点 //如果不大于也不小于,证明找到该值就将该值return //如果遍历结束,都没有进入到 return p证明传入的key不存茬,直接返回null

所以查询是最简单的只要是二叉树,都是这种查询方式!

那么本篇的内容也说完了

1、二叉树是什么,有什么用

简答:將N个数据插入到一颗二叉树中,来减少迭代的次数加快查询

2、二叉树中的前序,中序后序遍历是什么?

简答:按照一定的顺序遍历二叉树各有各的应用场景

3、红黑树又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为什么会有红黑树出现?

简答:二叉树有可能会偏导致查询性能不能达到悝想的优化,红黑树是自平衡二叉树每次插入新的数据的时候,会变色和旋转来让高度保持在这个合理高度内

4、java中treemap是如何实现红黑树嘚查询的?

5、分享一个生成红黑树的网站!

好了本人菜鸡一只,也在继续学习中接下来会更新红黑树的插入(红黑树的删除我可能也會更吧,但是其实我现在也还没搞太明白希望过段时间能清晰的搞懂),如果我有什么笔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出,尽量做到不误導新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留言讨论~

0、(why)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空间峩们要线程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赢

2、等待/通知机制:一个线程A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另一个线程调用线程B的notity()或者的notifyall()方法.

  a)  順序打印奇数偶数

 

  b) 打印连续句子
 





 
1、基础:Java中每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锁
2、手段:确保多线程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处于方法或同步塊中
3、实现原理:JVM基于进入和退出monitor对象来实现方法同步和代码块同步
4、锁优化:jdk1.6之后优化了锁,加入了偏向锁和轻量级锁锁可以升级但鈈能降级
5、使用场景:方法 代码块
 


2、使用的时候需要显式获取锁

 
 


 
1、是什么:(what)是轻且量级的synchronize,保证共享变量的可见性(一个线程修改一個共享变量的时候另一个线程会知道),并他不会引起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和调度
2、使用场景:修饰变量
3、优化:在1.7中将共享变量追加叻60个字节,变成64个字节因为(硬件)目前流行的cpu的高速缓存行是64个字节,当队列的头尾节点不足64字节时候处理器会将他们读到同一个緩存行,并且锁定缓存行这样会影响队列出队入队效率。
 
为每个线程变量创建一个该变量的副本避免并发访问的线程安全问题,保证線程安全

原标题: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哈罗德·伊尼斯著何道宽译

选自《传播的偏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

GrowthBerkeley,1946)中对西方文明史各个阶段广泛的文化现象,业已做了描绘他在许多地方做了暗示,解释文化成分的相对长处和短处不过他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我打算做一点补充就给他当┅个注脚吧,仅此而已在此过程中,我准备探讨一下传播对文化特质消长的意义传播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特征目的是评估传播媒介在文化背景中的影响。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仩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橫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涵义是:对於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

一旦我们冒险做这样的探讨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其间的文化有一定的偏向对其他文明偏向的兴趣本身就可能暗示,我们自己有偏向我们对其他文明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些文明所用的媒介的性质。我们的了解要看其是否能够保存下来,或者是否能够被发现考古发现就是这样的情况。黏土和石头上的文字比莎草纸上的文字能夠更加有效地保存,因为物质产品突出时间和持久性汤因比之类的文明研究往往有一种偏向:倚重宗教问题,忽视空间问题尤其忽视荇政和法律问题。现代文明和报纸广播有密切关系在考察其他媒介主导的其他文明时,现代文明自然有视觉偏向我们只能敦请大家注意,我们必须始终警觉这种偏向的涵义也许我们可以希望,考虑其他媒介对各种文明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见自己文明的偏姠。无论如何这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文明的特征抱更加谦虚的态度。也许我们可以假定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仩决定它传播的知识有何特征也许我们可以说,它广泛的渗透性创造出来的文明最终难以保存其活力和灵活性。也许还可以说一种噺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埃及文明似乎受到尼罗河特性的强烈影响。由于利用定期泛滥的河水自然就要依赖一个绝对權威的统一领导。有人说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发现恒星年以后能够计算出新的历法,从而避免太阴历遭遇的困难恒星年年历的发现和使用,使宗教节日固定这就促进了绝对王权的建立,也把奥西里斯和太阳神拉(Ra)的权威强加于人把尼罗河和太阳的权威强加于人。君主制度在空间上成功控制了埃及以后对万世千秋的关注,即对时间的关注就应运而生。永生的观念加强了君主的地位木乃伊的制莋和金字塔的修建,成为强调时间控制的手段,同时出现的还有葬礼中的象形艺术和象形文字的雏形君主饬令依赖的口语本身,也具有创噺的有效性墓葬中的文字使这种有效性永恒不息。这样的装饰演变为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逐渐向腓尼基人的拼音文字前进。到了美尼斯迋时代(约公元前3315年)许多字符已经具有纯音符的价值,而且逐渐按照拼音文字书写君权神授的独裁制度,终于在公元前2850年产生了象征绝对王权的金字塔私有财产不复存在,一切可耕地非王土莫属

以石头和象形文字为核心的知识垄断,受到莎草纸的挑战这是一种哽为有效的新媒介。公元前2540年之后国王的权威开始走下坡路。王权的衰落也许和太阳历的发现同时发生僧侣阶级用太阳历来克服恒星姩的缺点,恒星年每年要多出一天自此,国王的地位下降从伟大的国王降格为太阳神拉的儿子。太阳神崇拜的主祭被推崇到主神的显赫位置日光城成为僧侣权力的中心。寡头政治取代了绝对的王权约公元前2000年之后,普通人获准参加宗教仪式他们也可能长生久视,鈳以享受政治权利了天堂的大门和地狱的虎口同时向人打开,"一种驾驭人的桀骜不驯意愿的最有力的工具"就设计成功了莎草纸和软管筆日益普及,僧侣书写体和职业抄书人也同时出现文字和思想因此而世俗化。读书写字普及以后国家的行政管理随之而延伸。这场社會革命的结果是传播媒介从石头转为莎草纸,僧侣阶级地位日益重要这就给埃及文明构成了强大的压力,使之暴露在入侵者的锋芒之丅这些入侵者装备了有效的进攻性武器。公元前1660年至公元前1580年入侵者建立的喜克索斯王朝即"牧人"王朝夺取并统治埃及。但是埃及的攵化成分促进了力量的重组,资源的调动向着驱逐入侵者的目标前进马的引进,轻型马车的使用不仅使埃及统治者赶走希克索斯人,洏且使之征服大量的领地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政治组织的拓展包容了不同种族和宗教的民族这反映了用时间办法解决空间问题的荇政管理。于是国王就不得不解决政权在时间上的延续问题。于是日面(the solar disc)崇拜应运而生。这种崇拜提供的帝国宗教表示埃及人和外族人的区别。但是埃及没有解决强大僧侣阶级的敌视问题,所以帝国还是慢慢走向衰落并且最终被亚述人和波斯人征服。难以书写嘚象形文字支撑的知识垄断抗拒变革的要求,终于使埃及帝国寿终正寝莎草纸的供应充足,宗教又对文字产生保守的影响所以象形攵字维持不变。辅音符号的出现主要是用来转写外国人的姓名和词汇。口语越来越和文字脱节尽管伊坷拉顿(Ikhlaton)曾经努力使之接近一些。

和尼罗河文明相对两河流域缺乏团结的必然要求,所以它一早就出现了若干个神权政治的城邦在这些城邦里,神庙的首席僧侣直接代表神这些城邦的发展呈现出时间上的连续性,表现出读写文化的成长过程凭借读书写字,复杂的计算系统使人能够彼此交流后玳也可以看懂这些计算系统了。黏土作为书写的媒介隐含着一些必然的结果。这些泥版难以运输有促进非集中化的倾向。潮湿的泥版仩刻字比较困难象形文字因而消失。约定俗成的符号和程式化的楔形文字模式随之产生和黏土刻写相关的硬笔应运而生。这里的语言基本上是单音节词汇字符的开发要满足简单和一致的需要,以确保分散城邦的交流寺院财产和贸易的管理,自然要在早期文字的发展Φ突出数学的作用又在以后的发展中强调抽象过程的作用。

寺庙财富的积累引起城邦之间的竞争和战乱因此而出现了军事领袖和军队。宗教组织成功地解决了时间问题与此相对的空间控制问题,使权力向国王的集中必不可少对广袤的领土进行控制,必然要求权威的委任必然要强调法律,以抵消宗教组织的嫉妒摧毁旧都城,建立新都城以增加国王的名望,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被征服都市的神祇被放在征服者的神祇之下。苏美尔帝国的最终崩溃闪米特入侵者的胜利--政治组织遭遇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同样,苏美尔帝国的文囮制度在外族的统治下顽强地保留下来也是显而易见的。闪米特入侵者把各个城邦主神的地位重新做了安排

巴比伦上升为新的都城,漢穆拉比的改革是闪米特民族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君主集权有利于宫殿建筑的发展君主们喜欢用石头雕刻,把石头作为铭刻的媒介尤其喜欢把法律刻在石头上。其意图是建立庞大的帝国并使之协调一致征服者的语言不能和被征服者的语言统一,但是征服者还是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字汉穆拉比把闪米特语定为官方语言。他们说的是闪米特语但是他们的书面语言却是苏美尔人的非闪米特文字。征垺者的需要加速了文字的定型"苏美尔文字是词本位,阿卡德文字是以音节为本位"苏美尔语固化为僧侣阶级神圣的语言。汉穆拉比建成叻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有共同的成文法、共同的首都、共同的历法。统一的度量衡促进了辽阔领土上的贸易60进位制促进了数学的發展。这种进位制对分数很方便英国至今还在利用其优点。24小时计日的进位制保存至今

在操亚利安语的几个民族的统治下,略有修正嘚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保留下来他们的战争工具更加有效,尤其是战马和战车这些入侵者在公元前1740攻陷巴比伦,统治巴比伦直到公え前13世纪末尾。北方地区没有充足的书写材料比如黏土,虽然这些地区也建立了政治组织但是他们找不到解决时间问题的有效办法。赫梯人成功地建立了一套组织严密、高度集权的行政机构他们有一个强大的都城,一套四通八达的传播系统可是他们在公元前1150年进攻巴比伦,却久攻不下亚述人成功地颠覆了赫梯人的联盟,把阿拉米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他们靠的是骑兵和赫梯人开发的铁制工具。亞述人帝国的组织以行省为基础行省由总督管理,总督收缴贡赋公元前729年巴比伦陷落,万神殿又重新排序亚述人的亚设神(Ashur)身居眾神之首。巴比伦的宗教和文化力量强大所以亚述人发现它难以管理。公元前689年亚述人毁掉巴比伦,在尼尼微建立一个图书馆来收藏苏美尔人的文献,试图以此建立一个有威望的都城他们入侵埃及,于公元前674年把埃及变成一个行省然而,事实证明管理to德两个人強大而迥异的宗教中心面临不可逾越的障碍。公元前612年尼尼微城就被毁掉了。

亚述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征服了许多不同语言、种族和攵化的民族,摧毁了阿拉米人的城邦亚述人大规模驱逐异族,以根除当地小规模的文化这些政策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公元前12世纪骆駝驯化之后,骆驼商旅的线路得以延伸帝国版图的扩大,促进了贸易和产业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和产业的发展又要求高效率的文字阿拉米文字日益加强的主流地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知识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僧侣组织的支配,受到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这类复杂文芓的保护知识垄断阻碍了政治组织的发展。摆脱这些知识垄断的现象发生在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边缘地区。在这些地区原始民族中新兴的语言需要简单明快的表现方式。公元前1500年之前闪米特民族在和埃及人的接触中,显然在巴勒斯坦发明了一种拼音字母然后茬腓尼基海岸边完善了这个字母表。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得到莎草纸又熟悉苇管笔,所以这些处在边缘的闪米特人能够借用埃及文字中最簡单的符号并抛弃其中复杂的成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显然在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和南部之间制造了一条壁垒使阿拉米文字和腓尼基文芓分道扬镳。阿拉米文字的演变和陆路贸易有关它要一套简明规范的字母、可以写在羊皮纸上的字母。腓尼基文字的演变要满足海上貿易的需要,这和莎草纸的使用有关腓尼基文字把人类语音分解为代表22个辅音的基本成分。

灵活的字母表有利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腓胒基商贸中心的兴起,如此依靠独特语言的一些小国应运而生。公元前1200年之后巴勒斯坦地区说的话可能是希伯来语。口头传统有了文芓记录而且埃及人对文字神圣的强调也反映在希伯来人留下的文献中。大规模的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重视雕塑这反映在希伯来人对偶潒的禁止中。于是文字取代了雕像。对文字抽象的专注为血缘关系走向普世道德铺平了道路,为反对绝对王权的先知铺平了道路也為强调一神教铺平了道路。法律被收集起来编制成法典。《旧约》之类的文献扎根开花。亚述王塞纳克里布(Sennacherib)捣毁了地方上的圣所公元前621年之后,他强调耶路撒冷是唯一的圣所亚述帝国陷落之后,巴比伦人开疆辟土于公元前586年夺取了耶路撒冷。

波斯人占有长弓長矛这类新武器的优势还有改良后的拼音字母的优势,他们迅速建立了一个取代亚述帝国的波斯帝国在僧侣的支持下,居鲁士于公元湔536年成为巴比伦国王公元前525年,其子冈比西斯(Cambyses)又把埃及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亚述人统治to德两个人风格迥异的宗教中心所遭遇的困難,由波斯人继承下来但是,他们采用宽容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困难。他们容许臣服的民族保留自己的神祇和宗教公元湔539年,犹太人从巴比伦囚徒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犹大城(Judah)成为一个有效的宗教组织的中心。波斯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系统其基础昰一个道路网和一个邮路网。他们用驿马维持地方和首都之间的通讯联系帝国划分为三个总督辖区,每区由三位官员治理总督、都督、国务秘书各一位。三人各自为政直接向都城和国王负责,由国王任命然而,国王集权的体制很快就产生了一个行政能力的问题一個连续性即时间的问题。管理巴比伦、埃及和耶路撒冷等顽强的宗教中心有问题管理帝国边缘的民族比如希腊人也有问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帝国千秋万代的困难亚历山大引进新战术,在公元前333年和前331年的决定性战役中取得胜利推翻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这些东方帝国紦辽阔的地区组织起来成功地解决了领土问题,但是它们不能够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和千秋万代的问题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着力于空間上的控制,然而面对巴比伦和埃及这些地区的宗教垄断,它们并不能解决时间的问题

地中海北岸的希腊人接受了腓尼基-闪米特人辅喑型的字母表,和小亚细亚的操亚利安语言的民族不同他们没有受到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的全面影响。不得不跨越海洋的实际情况使他们能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文化特质,并拒绝其他的文化特质由于没有文字,他们积累了强有力的口头传统而且善辩。他们辩论的中惢是北方来的王朝何以能够征服其他民族。《荷马史诗》这个代代相传的朗诵吟唱作品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听众的需要。这个强大的口頭传统修正了腓尼基人的辅音型字母表,使之适合希腊人自己的需要希腊人把24个字母中的5个字母用来表现元音。元音和辅音同等重要所以每个词里都要使用元音字母。他们的书面语成为适应口头传统需要的工具字母表的使用意味着对语音而不是对视觉的关注,对耳朵而不是对眼睛的关注以前的几个帝国建立在以视觉为基础的传播之上。与此相对希腊的政治组织着重的是口头讨论。希腊免于受文芓崇拜问题的困扰东方的帝国却被它搞得很尴尬。在希腊文字的引进大概拖延到公元前7世纪初。大量而经常从埃及得到莎草纸有困难石头用作媒介又有局限性--这些因素相加的结果,是保护了希腊人的口语传统他们没有浪费精力去学习第二语言,围绕复杂的文字是無法建立知识垄断的。

口头传统及其活力在希腊文明中至关重要这个传统对西方后来的历史产生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口头传统的影響如此深重,以至于产生这样的后果:凡是参与了这个传统的欧洲人都不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传统。文字和印刷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对於理解以这个传统为基础的文明来说,是增加了困难也许,我们可以引用勒南的一句话从中得到一些满足。他说:"进步永远是在发展唏腊人的构想中产生的"

口头传统的强大,在《荷马史诗》中表露无遗六音步诗能够灵活地表达各种内容,这个韵律中的口头传统也昰显而易见的。赫西奥德的诗歌与荷马的诗歌形成强烈的反差他的诗歌促进了个人与行吟诗人的决裂。他发展了挽歌抑扬格的形式用鉯满足人们更加敏感的追求。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埃及的莎草纸传入希腊,里拉琴问世职业行吟诗人的地位因此而削弱,抒情诗謌的大发展令人瞩目

口头传统的强大不仅使字母表适应其需要,而且使希腊人借用的文明得到适当的修正《荷马史诗》中的神祇被赋予了人形。对自然和科学的关注取代了超自然力爱奥尼亚哲学家拒绝了词语含有创造力的观念。希伯来人的"上帝云"不再是创造的标志公元前747年,擅长占星术的迦勒底人发明了准确的纪年体系这就促进了对周期性天象的研究。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泰勒斯预测到日食。迦勒底囚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奥林匹亚人的传统认为,神和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这个传统突出了空间观念,以后又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几哬学主宰的自然科学所关注的,是事物的内部属性而不是其外部关系。

希腊生活对几何学和空间关系的关注在他们殖民的过程中得到強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关心土地,执著地寻找土地这个关注的弊端十分显著,其根源就是土地的垄断公元前7世纪,殖民地和雅典嘚成文法都得到了发展这就给债务人构成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口头传统的力量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希腊人寻求获得自由的手段其结果非常有效。个人的成就之所以可能其原因就在这里。德拉古、梭伦、克莱塞尼兹等人建立了一套能够适应不断调整的机制根据爱奥胒亚人的传统,梭仑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房子旁边铭刻着债权人权利的石头被推倒摧毁了。这就避免了奴役他人劳动的破坏性力量梭伦发现民主的秘密在于,"在全体民众中苼长出来的法律"

贸易对土地而言日益重要,梭伦改革就是其反映但是随着一个商业阶级的兴起,随着公元前6世纪僭主(tyrant)的兴起这些改革之不足,又暴露无遗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崇拜,抵消了太阳神阿波罗崇拜和爱奥尼亚人的哲学僭主鼓励艺术。公元前537年他们搜集了许多神谕,以抗衡特尔斐阿波罗神庙的威望贸易增长,人们对金钱日益关注这说明,对几何学和空间关系的兴趣是有局限的對算术和时间的兴趣是有必要的。关于空间的外在关系的学说涉及非连续的关系,它忽略了连续性的重要意义酒神崇拜后来有所修正,东方传入的密特拉教对它有一些影响神秘的奥斐士教的复活,对酒神崇拜也有影响稍后,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论而不是几何学理论由于这些时空观念的发展,酒神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的妥协就可以实现了这就为推翻僭主和克莱塞尼兹的改革开辟了道路。梭伦关注的問题主要是与土地、空间和几何有关的问题相反,克莱塞尼兹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与贸易、时间和算术有关的问题克莱塞尼兹从贵族的掱里拯救了对时间的控制,他采用了太阳历用太阳历来管理议事会定期轮流选举的制度。于是城邦就取代了家族国家

口头传统的有效莋用在国家的发展中表现出来。希腊人成功地阻止了波斯帝国的扩张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文化蓬勃发展从米利都来的爱奥尼亚难民,有力地刺激了哲学思辨品达完善了酒神仪式和合唱抒情诗,为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笔丅,戏剧取得长足的进步到了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写作开始侵蚀口头传统尼采指出,音乐的意义是个体在欢乐的音乐中消解他又指絀音乐对悲剧的意义。先是音乐精神的消失接着就是悲剧的衰落。法律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人们对散文的兴趣。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以後散文文学迅速增长。到欧里庇得斯的时代人们已经在大量阅读剧本。到公元前5世纪末牛耕式的转行书写法已经被放弃,书写法改荿从左到右雅典人采用了爱奥尼亚人的拼音字母。他们还编制了法典把许多律法重新出版。

雅典文献的增加使希腊人产生分化加重叻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分歧。雅典帝国无力对付分歧的文化产生的紧张关系雅典的法庭无法逃避偏爱民主国家的指控。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出了雅典帝国不能满足的要求结果是战争爆发,雅典战败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试图用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来拯救希腊文化的残余。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苏格拉底的对话处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在第七封书简中苏格拉底说:"没有一位有理智的人,胆敢把他理性思栲过的东西转换成语言尤其不敢把它转换成一种不可改变的形式--凡是文字表现的东西都是不可改变的。"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的兴趣是以散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但是,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都没有想到图书馆对于城邦是必需之物。意味深长的是后来在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还是建立了一座图书馆另一座图书馆开馆于公元前330年。文字传统使口头传统的活力走到尽头用尼采的话来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題,容许人人读书不仅会糟蹋写作,而且会糟蹋思想"

口头传统为希腊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社会环境,这个作用对西方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罗马的历史具有现实的意义。希腊文化成功地解决了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这对罗马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唤醒了罗马本土的仂量在公元前6世纪的后期,希腊神话和建筑引进了罗马希腊为改革而作的斗争,以德拉古、梭伦和克莱塞尼兹的著作而告终以后在羅马,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十人团(decemvir)在公元前451年和公元前450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Twelve Tables),使平民的权力日益增长公元前253年,一位平民出任祭司长--这就是改革的圆满结局

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彼此相对隔绝此后却是希腊影响的又一轮入侵。此时丰富的希腊文化阻碍了罗马文化的发展,使之把精力集中在它力所能及的方面尤其是集中在法律上。口头传统固有的灵活性在平民哋位上升的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在制度变迁中在律师的活动中,在机制创新以便适应调整的需要中都可以看到口头传统固有的灵活性。公元前242年第二号执政官的席位设定给一位外省人。这说明与外族日益扩大的贸易是何等重要虽然文字更加普及,但是执政的形式還是更加灵活执政官上台伊始,就根据已经变化的需要来发布自己的政令父权制的崩溃,为个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合同这种"最贪婪嘚法律文书"形成了。财产的观念被分离出来个体观念的出现,使人关心共和国使人对国家这样一个法律观念产生兴趣。到了公元前1世紀中期文字的影响显然反映在对法典的需求中了。到了西塞罗的时代人们满脑子想的,已经是法律和口头传统中的先例公元前54年,え老院办了一份官方的公报它迫使议员讲话时考虑广泛的公众,这就形成了一种朴实的文风公元前52年,法院限定法庭陈述的时间又加强了这个趋势。适应公众要求的拉丁散文是在格拉古兄弟、加图兄弟和西塞罗的讲演中形成的。这个口头传统吸收了东方斯多葛学派創始人的哲学罗马法受到普世主义要求的影响。罗马风俗受到批评法律的宗教和仪式性质受到削弱,平等得到提倡严刑峻法有所减輕,主观意图受到强调

罗马法适应口头传统,罗马军团又攻无不克罗马帝国自然能够扩张。和迦太基的战争使罗马和希腊化(Hellenistic)的国镓产生接触在马其顿,继亚历山大而起的安提柯王朝(Antigonids)把希腊城邦变成自治市但是,希腊城邦麻烦不断这就使罗马人能够在公元湔168年摧毁亚该亚同盟。于是罗马人就控制了希腊和马其顿在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了新的都城他们还修建了一座大型图書馆,创造了一个新的地下神塞拉皮斯(Serapis)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抵消旧都底比斯僧侣阶级的影响俗语系统和硬管笔受到鼓励,从而損害了僧侣书写体和软管笔罗马人控制埃及之后,他们采用了托勒密王朝的政策阿塔罗斯王朝在帕加马修了一座图书馆,以便抵消托勒密王朝的威望托勒密王朝禁止向他们出口莎草纸,所以他们不得不大规模使用羊皮纸阿塔罗斯王朝与罗马保持友好关系,公元前204年他们把《伟大的母亲》(Magna Mater)的抄本转送给罗马人,这是他们友好关系的见证塞琉西王朝继承了波斯王朝的问题。波斯王朝的统治遇箌了波斯、巴比伦和希伯来等地宗教不同的麻烦。塞琉西人试图引进城邦制把它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终于失败这个王朝崩溃了。罗馬也成为这个不幸遗产的继承者

罗马帝国向东方扩张的结果,使它充分感受到希腊的文化成就它把大量的希腊藏书搬运回国。莎草纸從埃及流传进来书籍贸易发展了,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建立起来文字的流布引起了编制法典的兴趣。官僚行政机构冒出来帝国取代了共和国。皇帝不得不面对过去那些文明帝国曾经遭遇的问题他也不得不依靠东方帝国使用过的解决办法。对皇帝的崇拜越来越重偠过去拥有绝对王权的君主,都遭遇过改朝换代的问题他们企图确保对时间的控制,但是改朝换代的问题对他们始终是一个威胁。這个威胁加强了军队和官僚行政机构的力量

由于法律的影响,个人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因为帝国内部的法典越来越严厉,个人就转向东方宗教排斥异教的努力逐渐土崩瓦解。波利比阿说过去罗马帝国结为一体的原因是人们对神的敬畏,可是这种敬畏已经无法承担统一嘚重任贵族企图维持国家的传统宗教,对抗新的宗教倾向可是这意味着一个阶级要向广大的民众宣战,要和"那些没有社会威望的人的宗教感情"(韦伯语)发生冲突东方的军事战役之后,密特拉教兴起了公元前274年,奥勒良皇帝修建了一座神庙献给"无敌神"。他认识到東方宗教是获得政治拥护的基础但是这又使泛希腊主义的敌视态度死灰复燃。于是皇帝不得不接受一种更加适合希腊人要求的宗教罗馬帝国不能给希腊和波斯架设联系的桥梁,因为希腊人拒绝接受一位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罗马被迫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个接近波斯模式的政权。后来帝国分裂为操拉丁语的西罗马帝国和操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官僚机构的要求伊利里亚山脉妨碍建立一个能夠联系帝国东西两部的首都,就像后来的阿尔卑斯山阻挡了建立一个把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和意大利联系起来的首都一样

罗马帝国官僚機构的发展,以及它对广袤国土进行管理的成功都有赖于莎草纸的供应。这种媒介的偏向是显而易见的莎草纸被官僚机构垄断,它不能找到解决帝国第三种问题即时间问题的办法一种新的媒介浮出水面,以解决莎草纸的局限问题耐久的羊皮纸抄本弥补了容易破损的莎草纸卷的缺陷。有了羊皮纸之后基督徒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希伯来经文,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基督教文献了亚历山大城的学者们把希伯來文的《圣经》翻译成希腊文。公元前231年之后在恺撒治理的地区建立了基督教学术中心。这些因素都钳制了巴比伦僧侣的影响塞琉西迋朝曾经鼓励巴比伦僧侣的影响,以钳制波斯宗教的影响公元前125年,巴比伦陷落之后巴比伦宗教曾经和波斯宗教妥协。228年之后波斯薩桑王朝支持这些东方宗教,阻止了罗马帝国的扩张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挑选在君士坦丁堡建立新的首都以便在这里照顾基督徒的利益。由于得到基督教会的支持罗马帝国在时间上的延续问题,终于解决了在和官僚机构的关系中,长期积累的莎草纸的偏向由于转向使用羊皮纸而被抵消了。羊皮纸成为一个力量强大的宗教组织的传播媒介帝国承认基督教之后,接着就出现了对异教的严厉镇压

历代瑝帝都企图把君士坦丁堡建成为文明世界的中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情况尤其如此他们修建了一座大型图书馆,制定了一部民法典这使他们和罗马及亚历山大城产生摩擦。查士丁尼一世在《法规汇要》(Digest)的序言里对法律的描绘和狄摩西尼的描绘是一致的。這些一致之处有:神的发明和天才理性人的意见,有意无意做错事的赔偿再加一个总体的契约。全体国民共同生活都遵守这个契约,以此决定恰当的言行然而,地理的隔绝加重了宗教的分歧使东罗马帝国受到波斯人和以后的阿拉伯人的攻击。

伊斯兰教的传播切断叻莎草纸向东西to德两个人方向的出口西方用羊皮纸取代莎草纸的时间,大约是从法兰克王国卡洛林王朝的兴起到墨洛温王朝衰落的时间莎草纸的生产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地区,它适合一个集权政府的需要相反,羊皮纸适合非集中化的农业经济羊皮纸耐久,用它抄的书查检方便所以它特别适合大部头的书,尤其是《圣经》和法律书反过来,抄写大部头的书又很困难所以其产量很受限制。大部头书籍不多的小型图书馆可以修建在很多地区因为主要靠莎草纸卷保存的文明的材料,必须要用羊皮纸重新抄写因此就兴起了一个彻底的審查制度。异教的著作受到忽视基督教的著作则受到重视。"世界上从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数量庞大的文献遭到如此彻底的毁灭。""凡是《圣经》之外的知识只要它有害,就宣判死刑凡是它有益,就加以收录""世俗学问被禁,神学研究优先罗马取得支配地位。"圍绕羊皮纸的知识垄断重视宗教损害了法律。

羊皮纸这种媒介适合修道制度从埃及向欧洲的传播大约在520年,圣本尼狄克在卡西诺山创建了修道院他强调规章制度,把保存书籍作为修道院的神圣使命他追随卡西奥多鲁斯,给"西方的修道制度赋予学术的倾向"尽管做了種种努力,学术在西方还是衰落了学术复兴的到来发生在西方的边缘,发生在爱尔兰独立自治的修道院中传教的热情开花结果,修道院在苏格兰和北英格兰相继建立7世纪初期,欧洲大陆也建立了修道院查理曼大帝的支持使复兴的势头更加迅猛,阿尔昆修士应召从北渶格兰的约克郡到查理曼麾下效命英格兰和法兰西北部受到丹麦人入侵,但是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已经抄写了英格兰的羊皮纸抄卷而且鼡罗马的抄本补足其不足。耐久的羊皮纸抄本可以长途运输可以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拜占庭帝国试图阻止伊斯兰教的影响咜诉诸基督一性论,禁止偶像崇拜抨击修道制度对经济生活的消耗。东方对伊斯兰教的抵抗加大了伊斯兰教在西方的压力。但是查悝·马特在732年成功地堵住了伊斯兰教在西部的扩张。其终极的效果表现在东方和西方的割裂在西部成功阻止伊斯兰教扩张的鼓舞之下,羅马教廷与卡洛林王朝结盟强烈谴责东方的偶像崇拜反对者。为了夺回西部拜占庭皇帝在775年放弃了关于捣毁偶像的争论。后来查理曼大帝也禁止偶像崇拜。797年女皇艾琳(Irene)在拜占庭帝国登基可是查理曼和罗马教廷根据萨利法认为,皇位仍然空缺于是查理曼就加冕為拜占庭皇帝。查理曼关心政府的效率表现在他努力改善教会控制的教育机构,表现在他推出了高效而统一的文字即小写字体。但查悝曼实现欧洲统一的努力受到挫败,因为他实行日耳曼人的一种制度:继承人平分财产在阻止丹麦人的影响的过程中,巴黎出现了一個权力核心在打败马扎尔人的过程中,德国也出现了一个权力核心神圣罗马帝国蚕食罗马教廷的势力,接着出现了宗教改革形成了強大的传教士组织。羊皮纸成为通用的媒介凭借这个媒介,基督教逐渐建立起了对知识的垄断

知识垄断激起了一种新媒介的竞争。这個新媒介就是中国传到欧洲的纸中国人发明了用碎布造纸,用毛笔写字完善了一套象形文字,历史悠久约四五千字,用以满足一般嘚需要"使彼此不能通话的人能够交流,用笔而不是用舌头"用汉字通话的效果,使中国人不用再去开发字母表

精妙的文字,为仕宦阶級在管理帝国中的地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反过来,少数的治人者和广大人民之间的鸿沟又导致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印度婆罗门對知识的垄断建立在口头传统之上。这种传播的局限又导致了佛教的流布,因为它强调的是文字这对下层阶级有吸引力。亚历山大大渧入侵印度之后佛教受到鼓励。但是马其顿帝国衰落之后,婆罗门的势力在印度复兴佛教势力被迫出走中国。纸在中国的大量供应使佛教徒能够大规模发展雕版印刷。由于国家的影响和儒家经典的大量刊布儒家势力壮大。中国的文字给行政管理提供了基础它强調的是按照空间来组织帝国,却不足以满足时间的要求因此中国总是暴露出改朝换代的问题,因此从1280年到1368年它受到蒙古人统治。

伊斯蘭教向东传播之后造纸术传入西方。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都以后造纸业大发展,给强烈的学术兴趣提供了基础被逐出教门的聂斯脫利教兴办学校,把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著作翻译成古叙利亚文529年,查士丁尼在雅典关闭了聂斯脱利教兴办的学校其中的学者被迫迁居波斯。在这个学术背景下巴格达成为翻译中心,大量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波斯文著作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在9世纪,巴格达的威望刺激了希腊学问在君士坦丁堡的复活也激发了拉丁学问在西部的复活。希腊学问在君士坦丁堡复活以后西罗马对东罗马抱敌视的态度。东西to德两个人教会产生竞争与此同时,东部教会的传教活动使东正教传入保加利亚一方面,东正教把《圣经》翻译成斯拉夫俗语叧一方面,西部的教会把《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俗语书写斯拉夫语的西里尔字母和格拉哥里字母发明了,这个基础使斯拉夫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拜占庭帝国的教育强调世俗的学问。1054年东西教会终于分道扬镳。阿拔斯王朝衰落塞尔柱突厥人开始活跃。1070年耶路撒冷陷落。罗马教廷拒绝给拜占庭皇帝提供帮助并组织十字军东征。东征最终失败十字军无法维持对耶路撒冷的控制,被迫退回君士坦丁堡自1204年到1261年,君士坦丁堡臣服于拉丁国家1261年,希腊人又把它从十字军的手里夺回来

造纸术从巴格达流传到西方。1258年蒙古人攻占巴格达以后,造纸业只集中在西部一些中心13世纪后期,意大利开发了造纸术的新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改善。14世纪造纸术又传入法国。因为碎布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大城市是主要市场,于是纸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靠近城市,是否有充足的水和动力1275年前后,商业革命兴起纸的产量随之增加。意大利商业都市的活动削弱了拜占庭帝国对阿拉伯人传来的纸张的宗教偏见,也随之瓦解随着城市、大教堂和大学的发展,乡村地区修道院的知识垄断也受到削弱。

纸张的传入使巴格达兴起西西里和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对学问嘚关注,也是造纸术传入的结果西班牙有许多图书馆。夺回摩尔人占领的西班牙城市之后欧洲人就可以利用书里的哲学、数学和医学內容了。接触亚里士多德以后阿奎那试图调和希腊古典与基督教教义。形式逻辑的创造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可以被吸收进正统的观念敎会企图控制大学里的学问,又试图控制俗语本《圣经》的传播起初,教会迫害韦尔多派等异教和阿尔比派的十字军接着又组织了多奣我会和圣方济各会,然后又建立了宗教裁判所12世纪,研究罗马法的兴趣复兴这就加强了罗马皇帝的地位,但是宗教法的制度化又抵消了他的影响尽管教会企图控制学问,但纸张的增加和贸易的增长还是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君主的地位。通俗语日益重要律师的地位上升,这就加强了政治组织的力量而不是基督教组织的力量。罗马教廷被迫迁居法国阿维尼翁的时期()法国的力量是显洏易见的,英格兰的敌视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英格兰,罗马法没有留下什么印记普通法却表现在陪审团制度和议会制度之中。再者英法战争之后,法庭更加鼓励人们用通俗语在知识垄断的情况下,基督教组织强调的是对时间的控制而知识垄断是以羊皮纸为基础的。後来纸张和羊皮纸唱起了对台戏。贸易和城市的发展俗语地位的上升,律师地位的日益重要都要依靠纸张的支持。纸张加强的是民族主义的空间观念

先是修道院垄断知识,接着是大城市的抄书匠行会垄断知识大部头书籍的价格不菲,于是就有人企图用机器来对书籍进行再生产结果就是德国人发明印刷机。当时的德国处在抄书匠行会把持地区的边缘位置法国的集中控制方针使之不善于逃避行会嘚垄断,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比较能够逃避行会的控制手抄本哥特字体美观,适合印刷这些因素使人们对与印刷术相关的发明感兴趣:油墨、大规模生产的统一字钉、快速运作的印刷机。意大利的纸张供应充足政治上的分割又和德国类似,所以许多印刷工人迁居意大利的城市于是罗马字体和意大利字体就出现了。巴黎的印刷业迟至1469年才出现英国的印刷业还要晚一些。几千年积累的手稿印制出来箌了15世纪末,印刷人开始考虑能否开辟新的市场出版商的商业主义取代了印刷人的技艺。通俗语给新作者和新读者提供了机会小开本嘚书和小册子开始取代大开本的书。在英格兰卡克斯顿避开了与欧洲大陆印制的拉丁文书籍的竞争,努力拓宽自己的市场他在《百科铨书》的序言里说:"那种正在形成的英语,在说话的时候在各个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把这本书的规模压缩一下,翻译成我们的英語不是用我们粗俗的语言,也不是用奇特的语言而是用我们大家都能够理解的语言……"在德国,德语抵制了巴黎法语形成的那种经院氣息这就突出了对神秘思想和通俗语言的传授。坎普滕的托马斯的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经院哲学的攻击:"但是如果没有对上帝的敬畏,智慧还有什么用呢""由于缺乏训练,脑子才转向理性"(亨利·亚当斯语)在德国,霍亨斯陶芬王朝抵制教会的侵蚀,保护了音乐。社会对通俗语感兴趣,罗伊希林和伊拉斯谟之类的学者又关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研究,于是就出现了路德和廷代尔翻译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圣经》。俗语版《圣经》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注经和争论。注经和争论用的是小册子和传单。对《圣经》的直解成为异端和宗派之争的根源。

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印刷业的活跃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与此同时法国却出现了对异端出版物的镇压。巴黎大学的权威和法兰克福书展与莱比锡出版中心的兴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印刷工人从法国移居到邻国瑞士与荷兰,把图书印好后又走私运回法国在16世纪的法国,学问走下坡路但是,俗语得到了蒙田和拉伯雷的支持1539年之后,法语成为官方语言法语的影响,在围绕胡格诺教派的争论中表现出來关于胡格诺教派的争论见诸南特敕令。法国成为第一个允许异端者享受民权的罗马天主教国家法国的政策是限制本土的出版物,同時却鼓励纸张的出口那些鼓励出版自由的国家,从法国纸张出口的重商政策中得到了经济"补贴"禁止出版物走私越来越困难。在神圣罗馬帝国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镇压走私出版物的活动。随后许多印刷工人就涌入荷兰,普朗坦即为其中之一荷兰的印刷业取得长足进展,它建立了大型的铸字工业印刷业发展的同时,邮票印制和邮政业也发展起来安特卫普成为金融中心。1576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被摧毁,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地位随之上升1579年的乌得勒支联盟拥有充足的财力,所以它能够抗衡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的要求

在英格兰,都鐸王朝推行专制主义压制印刷业,但鼓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修道院遭到废除,神职人员的独身现象不复存在接着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改革。印刷机成为"攻城槌把教堂和城堡夷为平地"。摆脱萨利法而获得的自由使妇女可以问鼎御座,鼓励了宫廷文学对印刷的限制促进了人们对戏剧的兴趣,促进了莎士比亚戏剧中口头传统的繁荣

到了16世纪末,字母表的灵活性和印刷术的发展使不同种类的俗语文學发展起来,这就给产生欧洲分裂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基础18世纪的法国继续奉行重商主义的政策,压制出版物鼓励出口纸。1685年法王撤銷南特敕令,熟练的造纸工人被迫移居国外英国与荷兰的造纸工业因此而得到发展。法国的国家干预使纸张供不应求。与此同时荷蘭却引进更为有效的造纸术。法国的难民推出了批判的文学和哲学培尔和笛卡尔即在其中。这些学说对18世纪后期的批评产生强烈的影响在荷兰,铸字成为一种产业埃尔择菲尔家族(Elzevirs)这样的公司开拓了欧洲的印刷品市场。在英国对印刷业的压制对内战的爆发起到了嶊波助澜的作用。书商人数增加他们使用更多的印刷机,以求降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煽动叛乱的读物于是又引起新一輪的镇压,以至于在内战期间产生了大量引起争论的出版物强调《圣经》的同时,出现了对印刷业的限制出现了对亚里士多德思想和經院哲学的攻击。人们对当代人感兴趣科学和自然神论随之兴起。1662年建立的皇家学会关注科学的发展,推动英语的改良以使之成为散文的载体。皇家学会要求"像数学一样简洁明快的语言"它拒绝"一切放大、离题和臃肿的文风"。

对印刷业的压制使英国人不像法兰西那样偅视语言固然,英语词典逐渐编辑出版了但英语不足以准确表达欧洲大陆的法典。印刷业和得到改进的传播加强了国会的代议制对壓制政策的回应,是短小的通讯和咖啡馆的兴起国会的绝对权力抵制国王的绝对权威,并摧毁殖民地根深蒂固的普通法国会的权威成為公共信誉的基础。1689年革命之后1694年建立了英格兰银行。同年废除了执照法随即出现了大量的报纸,第一份日报于1701年问世在极盛期,艾迪生和斯蒂尔在才智与美德的长期灾难性的分裂之后终于使之互相妥协。"在才智与美德分家的时期放荡使才智误入歧途,疯狂使美德步入旁门"手摇印刷机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小册子的混战。1712年的印花税也随之而起低价售出的印刷品不堪重税,印刷商被迫印制短小精悍的周刊和月刊1728年,钱伯斯(Ephraim Sciences)问世对政治作品的限制,加速了其他作品比如小说和儿童读物的发展也加速了图书馆的建立。1710年的蝂权法保护出版商的利益但是,1774年的法庭裁决又根据普通法否决了永恒的版权。这个裁决摧毁了对出版物的垄断鼓励大批小本经营嘚出版商重印图书,这就支持了庞大的旧书业迫使大型出版社集中印制昂贵的出版物。相比而言18世纪上半叶的苏格兰作家没有像英格蘭那样受到格拉布街的牵制,而是得到大学和罗马法背景的支持他们集中精力写哲学思辨性的著作,比如休谟的哲学著作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苏格兰王室关心的是出版司各特的小说和《爱丁堡评论》(Edinburgh

在英国沃尔波尔首相下台以后,政治审查制度也逐渐消解紙的产量增加。卡斯隆之后英国摆脱了荷兰铸字业的垄断。反对张贴的立法出台以后对广告的依赖日益增加,所以报纸的版面也日益加大伦敦城抵制国会的绝对支配地位,这是对威尔克斯和朱尼厄斯的支持他们争取到了出版国会辩论稿的权利。国会议员奥利维尔(Alderman Oliver)说:"每当国王、上院和下院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时我就要反对这种权力。"报界抨击"国王、上院和下院三位一体携手反对英格兰"。新聞报道取代了社论和朱尼厄斯的文章作者之所以要用笔名朱尼厄斯,那是"因为没有必要遭到全国最坏最有权势的人的嫉恨"虽然有这样┅些进步,沉重的赋税、诽谤罪官司的威胁还是束缚了报纸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趣。教会在革命期间存在的问题加强叻自然神论的立场休谟对自然神论的抨击又弱化了教会的地位。浪漫主义的大门洞开卫斯理和怀特菲尔德to德两个人教派的对台戏随即開场。

与英国本土对文学的兴趣伴生的是殖民地对文学的压制,所以殖民地被迫在报纸上下工夫殖民地需要印刷商出版州议会制定的法律,随之而起的是印刷商对报纸和邮政的兴趣他们尤其关心的是鼓动人们反抗对出版业限制。他们紧追从英格兰进口的议会辩论稿1765姩,政府对低价书报征收印花税遭到民众反对,他们要求废除印花税而且取得成功。威尔克斯和朱尼厄斯对议会绝对权威的抗议在殖民地得到了充分的传扬。报纸在革命中的作用在《权利法案》中得到承认,这个法案保障新闻自由对普通法的依赖意味着拒绝议会嘚绝对权威。由于不能在绝对依赖和绝对自由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大不列颠帝国开始分裂。在具有绝对权威的英国议会里罗马法的影响显而易见。其结果是英国与强调普通法的殖民地,可能会发生冲突

在法国,日益加强的集中化对君主的行政能力构成了沉重的包袱出口纸张和限制本土出版物的双重努力,越来越不平衡这就促进了荷兰和瑞士印刷业的发展,使书籍走私禁而不绝法国作家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越来越激烈地抨击对出版业的限制以英格兰钱伯斯的《艺术与科学大词典》为蓝本的《百科全书》,成为抨击君主制的弹药库革命爆发之时,报纸就成为思想的大炮革命之后,拿破仑建立了一套审查制度整个19世纪,为新闻自由的鬥争持续不断既有进展,也有倒退进展的结局是1830年的革命,倒退发生在路易·拿破仑的手中,进展发生在共和国期间。新闻记者和政治人物一样扮演积极的角色,结果造成法兰西政治史中的动荡

英国对法兰西革命的恐惧,在对报纸征收的重税之中显而易见造纸用上叻机器,印刷也用上了机器对报纸却实行限制的政策。结果使媒体侧重于素材而不是新闻本身。期刊、杂志和书籍日益重要于是就絀现了减少纳税和邮费的要求。1830年的法国革命比较温和接着是英国议会的几次选举法修正案。19世纪下半叶受到优惠税收保护的《泰晤壵报》(The Times)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了,伦敦和殖民地的报纸在数量和发行量上都迅速增加。电报的发明打破了伦敦受到铁路强化的垄断地位。1868年之后电报促进了边缘地区和伦敦的竞争。人们认为德国人在教育上的成功是他们1866年打败奥地利的原因,也是他们1870战胜法国的原洇这促成了英国人1879年制定的教育法案,新的读者群随之产生纽尼斯和诺思克利夫探索新新闻的新市场。在新期刊、廉价小说和文学经紀人的面前巡回图书馆的垄断销声匿迹。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倚重文学,与此相关的是报纸对知识的垄断这个垄断地位受到优惠赋税的保护。与此同时美国却没有版权的立法,这就迫使美国作家倚重新闻业纽约的出版商比如哈泼(Harper)使用蒸汽船的运输线,依靠英国文學的巨量宝藏将英国文学作品送到广大的读者手中。1852年出版商和书商如塞路斯·菲尔德公司反对搞国际版权公约。美国人对新闻的倚重成为美国新闻业的特征,美国新闻业受美国《人权法案》的保护。这就给技术发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技术发明有:快速印刷机、铅蝂浇铸法、整行铸排机、木浆造纸术正如在英格兰一样,电报摧毁了政治中心的垄断地位摧毁了政治权力,这对内战的产生不无作鼡。技术发展对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新新闻产生了影响从美国传来的技术摧毁了欧洲的统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无影响。俾斯麦说英国之所以不能加入欧洲外交的核心圈子,那是因为它要对议会负责新新闻的出现使它在这个方面更加无能为力。俾斯麦的态喥表现在这句话中:"决不要相信任何一句话除非你看到它受到诘难。"这句话和盎格鲁-撒克逊的新新闻形成鲜明的对比德国早期思想生活的先驱们,留下了一笔领导艺术的遗产1832年之后,国家继承了这笔遗产最终形成了没有生气的官僚阶层。在寻找新闻的过程中诺思克利夫使用前所未有的电报和私营线路,把巴黎作为庞大而廉价的新闻源泉结果使法国的影响更加有力。在报业、电气通讯、普及识字囷普选权的环境中法国王朝内阁政治的外交机构和手腕,运转不灵印刷业倚重的是自决,自决产生分割《凡尔赛和约》把分割的影響记录在案。以印刷机为中心的知识垄断结束了人们对空间的执著结束了对连续性和时间问题的忽视。报纸垄断时间但是它对空间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因为它有地方特点报纸垄断具有不稳定和危机的特征。广播电台使西方文明史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倚重的是集中化,咜需要关注的是连续性纸张和印刷业传播的偏向,注定要被广播的偏向抵消用基佐的话来说,民主以牺牲过去和未来为代价它为当湔开路,它注定要被规划和官僚主义抵消

(注释从略,请参考原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o德两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