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派遣日语翻译里的 思惑 和 心遣い 是一个意思吗

知惑顿断如碎石,思惑难断如藕丝。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知惑顿断如碎石,思惑难断如藕丝。什么意思???
”知惑顿断如碎石,思惑难断如藕丝,所谓知惑,即在知识方面属于认识上的失误的问题,能很容易的加以解决;但因思惑乃是感情上的迷惑与执着,恰如藕断后白丝仍然相连,很难一下子截然分开.因此它决不是可以从理智上加以治愈的,只有在感情上能够自然的逐步恢复其正常状态,才算治愈.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日语里的 思惑 和 心遣い 是一个意思吗_百度知道
日语里的 思惑 和 心遣い 是一个意思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お前の思惑なんか、知ったこっちゃない。你打什么算盘,我才不会去管呢これは殊胜な心遣いですね这可还真是劳您牵挂了
采纳率:85%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解释
&&佛教中&三十七道品&及&见思惑&名词解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怀瑾老师讲“见思惑”(上):见思惑是什么
佛法有五见的道理,你拿五见去看这个世界的宗教的哲学,包括佛学和学佛的人,大多数落在这五见中: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这个“见”字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拿现在的话讲,就是观念。
第一身见,我们讲身见最难去掉,你如果拿身见这个立场,来批判世界所有的宗教以及学宗教的人,大家都想身后升天堂也好,到西方也好,都想自己这个肉身不要紧,到那里(天堂、极乐世界)去我才得救得度,这就是一直在想我的存在,身见已在那里。身见是“我”的根本,所以身见最难去。
边见,佛法本来是无量无边的,我们拼命抓住说,我这个佛法的东西才是,你们这些宗教都不对,只有我这个才是无量无边的,这样他已经自己落在边了,落到什么边?落到无量无边这一边,早就有边了。思想会落边见,落边见就不圆融,非佛法。
邪见与边见有关,边见已经太严重,又加上各种不善心和偏执就是邪见。
戒禁取见,建立了许多的戒条,这些戒条本是助道之用,到后来变成一种单一的偏执,无法与心性的根本融会贯通;执著非做某一事不可,在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上,建立一个森戒、一个范围,超过这个道德范围,便认为是邪道。本来那个禁戒是由善出发的,却被僵执成一种观念的瞋心,这须同戒律、大小乘整体的教理配合来探讨才行,其中的问题很大很多。戒禁取的取,就是抓得很牢,认为这样才是道,不是这样不是道。
见取见,自己的主观形成了,的确嘛!我见到那个空了嘛!那个无形的力量,就在我身上起了作用啊!乃至有些人,嘿!发抖呀!清净呀!这个不得了,照有些宗教的讲法,神、上帝已经降临到这里,我已经灵得很,菩萨给我灌了顶,很舒服呀!你说他这样假的还是真的?这等于我经常到精神病院里头看精神病人,我会站在那里欣赏半天,我也傻掉半天,究竟他是清楚的,还是我才是神经的,搞不清楚了。因为全体神经病都在一起,里面两个人对话起来,谈事情像真的一样,我一听,他们的对,我的全错了。反之,如果是我们一起去看那个神经病的,我们全对,他错了。所以世界上谁是疯子谁不是疯子,如果你随便下断语,你就是笨人。我到精神病院一看,再看看我自己,真是很神经,他们不可怜我们就已经很慈悲了,结果我们还觉得他们很可怜。所以一个主观的成见你抓住了,认为这样才是对,抓得很牢,便是见取见。主观的观念形成了,以有色的眼睛看整个世界,世界都变色了。
许多人学了佛有一点道,看不惯人家,就跑来跟我讲:“唉呀!我看世界这些人都很可怜。”我说:“怎么呢?他们活得好好的嘛!”“耶!他们不晓得修道。”我说:“你懂得修道?”“当然。”你说他该不该送精神病院!我们看楼下那些人,他们勿勿忙忙跑来跑去,唉呀!好可怜,众生、这些众生。但他们看我们楼上这些人也够可怜的,一天吃饱了饭,没有事做,什么《宗镜录》的,录个什么嘛!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五见是讨厌的东西,随时会把我们绑起来,万劫不能超生。学佛的人要随时观照自己是否落在五见中,落在断见常见中,这样就“能成无尽之宗”,成就无尽藏的智慧这一宗。哪一宗?佛法的心宗。
《宗镜录略讲》
----------------------------------------
见惑:是指思想观念上的烦恼,也就是见地上的烦恼。见惑在《俱舍论》中,归纳成八十八个结使。如绳子打结,解不开。学佛的人嘴里讲空,心结却始终打不开,“结”字译得非常好。为什么结打不开?因为气的关系,气质变化不了,所以结打不开。
身见:对身体的执著,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忙了一辈子,为这个身,最后它还是要腐烂,变一滩脓水。可是,谁不爱此身呢?许多痛苦都是因为身见解脱不了。
边见:一切哲学思想都属于边见。
邪见:有许多思想学派,和美国嬉皮,最近性观念开放等,都是邪见。邪见,就是偏见。
禁戒取见:因戒而生取舍上的偏差。
见取见:各人所执著的主观成见不同。
《如何修证佛法》
-----------------------------
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见。
所谓见,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们通常都会说某人有没有见解,以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没有正确的观念。什么叫观念?一般人如果没有正式学过哲学,只晓得说:“你观念不对”,并不完全清楚观念的意思。观念就是见,你的思想见解构成了心理上的一个确定的力量,就叫观念;你认为这样对或不对,就是习惯性的观念。换句话说,第六意识非常坚固,认为这个理解、看法是对的,就是观念。
譬如我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观念--穿长袍。旧社会没有电风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见长辈,非穿长袍不可,热得汗流浃背也不敢脱。万一在家里穿个短褂,听到某位长辈或老师来了,赶紧跑进房里穿上长袍,一边扣钮子一边说:“对不住,对不住,马上来。”长辈说:“没关系,热天无君子嘛!宽衣、宽衣。”这边回答:“不敢,不敢。”那边再说:“宽衣,宽衣。”摧了两声才敢把长袍脱了。在古代这是礼貌,是观念形成的一种习惯,现在唯恐不剥得光光的。古代认为是错的,现代却视为当然,这就是观念,也就是见。
我们之所以不能得正见,不能证道,便是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五见”遮挡。
这五见,第一个是身见。你们反省反省,那一个想修道证果?免谈了!坐在那里打坐,“唉哟!身上气脉动了!”“哎呀!这里气脉不通”,这是身见,身体丢不掉、空不掉,光说四大皆空,你来空空看!三天不给你吃饭,打坐饿得发昏,你去四大皆空吧!肠子你空吧!胃你空掉吧!不要叫饿!你看空得了空不了?为什么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观念问题,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见的观念太牢固。有时你把身体丢了一下,一会儿又回来了。刚上座那一刹那好像没有身见,蛮好;等到一坐正,手一摆好,整个身见来了,唔!这是阿拉(我)坐在这儿。全是身见,怎么成道?
什么叫初果罗汉、二果罗汉?贪瞋痴慢疑五毒加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个根本你去掉多少便能证多少果。什么叫证果?你以为拿二十块钱买个苹果就叫证果啦?要用五毒、五见来测验自己,想想看你身见去掉了多少。
边见,譬如你有时候坐起来也清净也空啊!你那个空有多大?水桶那么大。自己觉得:“唔!好空喔!唔!现在我没有了!”仍然有一个量,处处在边见中。佛法是无边无量的,你处处有量有边,还边得厉害,边到歪边去了,怎么证果?学佛、打坐、修道、念咒、念佛,念到那里去了?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坐也不敢向东方,非得向西方坐,万一你死的时候是朝北方死怎么办?统统被边见困住,怎么往生?宇宙是圆的,《药师经》告诉你:东方药师佛土与西方佛土平等差别。边见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天天坐在这里也没有看到边的那个边,而是说你心量有范围。
戒禁取见,这更严重了。什么叫戒禁取见?譬如信所谓鸭蛋教的有不吃鸡蛋的禁戒,因为吃鸡蛋会堕落,吃鸭蛋才会成道,这是戒禁取见;又如拜火教认为要拜天主就要拜火;又如有些人认为不吃素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当然你不能说不吃荤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所以别说是恶法,你的善法执着了一点也不能成道。
戒禁取见有很多,许多人犯了戒禁取见而不自知。不要看世界很文明,其实相当落伍。提到文明,以日常生活为例,过去我们的妈妈祖母那一辈,她们的内裤,我们连影子都看不到,那时女人的内衣裤放在床的内侧阴干,床像宫殿一样,四周围着,绝对不能拿到外面用太阳晒干,见了天日不得了,罪犯天条。哪里像现在的三角裤挂在外面到处晾,还透明的,管他几角,像“万国旗”一样挂在高楼顶上。以前人的观念,男人的头顶上不能在女人的衣服下走过,现代人在“万国旗”下走过来走过去,从来没有怎么样。
戒禁取见包括很多,又如有些观念认为,人死了,手要摆在哪里,灯要放在哪里,衣服要怎么个穿法,不那么穿不得超生等等,都属戒禁取见,只要有一“见”存在就不能了道。
见取见,就是所有见,但却捉着不放。例如从“毕竟空”或“胜义有”的法门走进去,要是没有圆融的话,只见到“有”或“空”的一面,却以为究竟,那就是一大障碍了。
邪见,邪见当然是歪了,歪见与正见很难分辨。好比我们的嘴一样,看起来满正的,稍稍歪一点就歪了,正见有时错误了一点就歪了。所以真正达到正见,谈话容易。
以佛法而言,证到声闻缘觉的罗汉果位,不算得正见,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还不算;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弹指之间,当下彻悟,这才是正见。由此可知一切众生学佛,要对佛法产生正见之难,学佛没有正见,大部分都在邪见中。
恶见包括很多,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凡是观念有一点偏差的都属于恶见。真正学佛,除了发愿还要有正确的“见地”。要有正见非常难,有了正见才好谈修持,有了正见才能谈正行,见地不真,那么所有的修持都会走上邪曲之路。见地也就是《楞严经》所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的发心的因地。所以,学佛先要有正见,才能够起正行修持。
整理自《药师经的济世观》
----------------------------------------
身见--每人不自知地为身体所迷惑,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这个身体,又要忙着吃,忙着穿,给自己无限的烦恼,一切的占有欲,领导欲,皆因身见而造成。
边见--边见就是偏见,这个偏见,纯由主观而造成,有人认为禅宗才对,净土不对,这是边见。有人认为“空”才对,“有”不对,也是边见。《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时,花落在菩萨们的身上,随即脱落不留;但落在阿罗汉们的身上时,花就沾在衣服上了。因为小乘的阿罗汉们,边见的结习未除,遇见外力而结合不散。而那些大乘的菩萨们,结习已除,什么东西都不会沾着了。
邪见--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被认为是邪见的,却是因为时代和观念而改变的,这不算真正的邪见,例如现在大家所穿的衣服,四五十年前会被认为是邪气,这些邪与不邪的标准是受时间地区决定的。但是,有些使众生起烦恼的才是真邪见,对生命无认识,认为靠外力可以成佛,是真正的邪见。
见取见--众生喜欢取得一件东西才能相信,学佛的人要得到一个秘密的传授,才能相信其真实,这就是见取见,有任何一点见取见存留,都不能证得菩提。
戒禁取见--与见取见相反的一种态度,称为戒禁取见,譬如有人说某桩事不可做才能成功,就牢记戒作某桩事,或者自立一种戒条,认为信守此戒条才能成道,都属于戒禁取见。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
-----------------------------
“见惑”有五个,是思想上,学问上,观念上的问题;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许多宗教家、哲学家、大学问家,都脱不了见惑的范围;或者落在身见,或者落在边见,思想学问愈高的人,这个五见愈厉害。
邪见、戒禁取见,多数是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认为非这样不可,初一十五非拜拜不可,否则就犯戒了。有些教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才行,这些都属于戒禁取见。
见取见是说自己的心得修养,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见光了,认为这个光才是道,你没有得到光就没有道,这就落在见取见上,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有人认为悟了道以后就不来,好像有个地方可躲似的,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佛法上就叫做见地上的错。一个人学佛,不管在家出家能够证果的,最重要的是断见思二惑。见惑、思惑,见地不清楚有了偏差,就落于偏见。五种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见障碍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烦恼惑,内心的贪瞋疑慢疑。
《金刚经说什么》
******************************************
“思惑”也有五个,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也是人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
什么是贪?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有一位朋友来谈,他什么都不要,现在住在山上,最喜欢他那个茅蓬,那个清风明月。我说:你真了不起,快要证道了,当心啊!还要被老鼠咬。贪一个茅蓬也是贪,真修行是修这个,不要以为打坐气脉通了,眼睛放光,以为那个是道,那个不是的!道在心念!在这个“思”念里头,这个东西叫思惑,在思想观念里头,这一点解不开是不行的。
知识份子喜欢看书,照样是这一念,贪恋于书也是贪,不要认为这个不是贪,没有哪一点不是贪,贪是人性根本,范围是非常非常广泛的。有人自认不贪,什么都不要,年纪大了,功名富贵看通了。信不信?真来个功名富贵摆在他前面,他照样的去了。
再说“瞋”,瞋心瞋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脾气大,当然是瞋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是瞋,是非分明也是瞋。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干净,看到不干净受不了,也是瞋,一念的瞋就是厌恶。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如果这个思惑,这个心理行为一点没有转变,免谈学佛。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参禅的、密宗的,随便你什么宗,你说天宗都没有用,必须要断这个思惑。
“痴”就更不要说了,大家都痴,痴痴呆呆,每一个人都痴。我有两个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学佛。我告诉他说你差不多了,儿女都出国得博士了,也都结婚了,不过么,我对这位朋友太太讲,将来生了孙子你又去忙了。她说不会不会,老师啊!那个时候一定完全跟你学佛了。结果呢!两老在家里没有事,唉呀!把外孙从美国接过来玩玩吧!照样痴起来。这还算很普通的,痴心有很多很多种,红楼梦上林黛玉葬花,那个是痴到极点了,所以贪瞋痴,普通佛经上讲三毒,就是使我们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圣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我们大家检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佩服自己。至于阿Q精神,没有办法跟人家打,不要紧,自认还是老子。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这个叫慢。
“疑”就更难了,佛学再研究下来,了解人性,人根本不会相信别人,因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对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说,很多宗教徒,佛教的,基督教的,信什么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萨你保佑我,上帝你保佑我,你说他相信了没有?拜下去以后,心想,唉!不晓得灵不灵!都在疑。没有一个会真正绝对信的人。
所以贪、瞋、痴、慢、疑这五样,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脱。学佛是求解脱,能解脱一样已经是了不起了,五样都能解脱了,才能够证到四果罗汉。
《金刚经说什么》&
--------------------------------------
贪--人类天生具备了自私、占有的欲望,这种贪得无厌的心理,永远无法满足,永远没有止境。
瞋--这是一种怨天尤人的心理,充满了忧怨、牢骚,所谓“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毫无理性可言。
痴--爱得发痴,想得发痴。多情也是痴,人人都有痴心,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更是痴。这是一个痴的世界,使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屠刀。
这个贪嗔痴,是大无明,是佛学上基本心理状态,危害了永恒的大生命。
慢--忌嫉的心理,自以为了不起,就是我慢,看不起他人,是增上慢,甚至,我崇拜某人,也因是“我”在崇拜,成为我慢。
疑--人类多疑的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对人的怀疑,对事的怀疑,随时在“疑”中。
贪瞋痴三毒,再加上慢和疑,成为人类的根本烦恼。佛学所说的烦恼二字,并非痛苦的意思,而是一种无明。形而下的哲学,倡出人性性恶之说,是从这个五毒的观点来看人性的。相反的,清明的心境就算是善。站在心理思想立场来说,一个无恶念的心境就是善了。
谁能够除掉自身的“无明”,使它变成光明?修行的人是在努力除掉五毒,但是,念经打坐,无一不是五毒的表现。想修行成佛,是贪。努力断除烦恼,是瞋。打坐念经搞得脚酸腿麻,是痴。
别人可以修成,为什么我修不成,是慢。这辈子成佛没有希望了,是疑。
所以学佛要通理才行,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态度。密宗的行者,先要花十六年的时间,学通了佛理,才能开始修行,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
---------------------------------------
我们人的生命来源,讲起来很深奥,简单现实来讲,是每个人自己个性与行為带来的。佛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带来的个性都有六个要点,贪、瞋、痴、慢、疑、恶见。任何一个生命,不管多麼伟大、有学问的人,都有这六个特点的。
贪,人有贪心,当母亲怀孕的时候,你这个灵魂一入胎,已经有贪心了,在娘胎里,吸收了母亲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要母亲提供一切东西让自己成长,这是基本的贪心。一个婴儿生来,你不给他吃,不给他奶喝,他会哭的,贪嘛,佔有心,都要抓来给自己,因為天生有个“我”。这个“我”的毛病就包括了贪、瞋、痴、慢、疑、恶见的成份在内。佛说了这个大原则,这就是人自己心里头坏的一面。
瞋呢?我们心理上,凡是不喜欢的、讨厌的,就会想把它丢开;婴儿也一样,不喜欢看的人,看到就会哭。瞋恨、埋怨、讨厌,这都属於瞋的心理。
痴,没有智慧。譬如从小读书,老师教的功课看不懂,学也学不会,乃至听了课记不住,考试成绩差,没有记忆力,因為脑子不灵光、混乱又容易痴迷。中国这个“痴”字怎麼写呢?是“疒”旁,是一种毛病,人脑筋不健全这个病,“疒”里头一个多疑的疑叫痴,这是繁体字古写。那麼后来有了俗体字,疒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不知道,心不专一,不冷静,就是痴迷。
什麼叫慢?任何一个最笨、最没有学问、最没有出息的人,还是自觉我是第一。有时候功课比不上人家,过后一想,格老子我运动还是比他好一点。或说世界上哪一个人长得最漂亮?每个人不管怎麼丑,镜子里看看自己,越看越漂亮,仍觉得蛮可爱的,这是我慢。人人天生有个“我”,如果有了学问,就更傲慢了,叫增上慢。譬如年纪大的人说:你们年轻人懂什麼?我活了几十岁还不及你啊?这就是老年人的增上慢。有声望,有地位,有两个钱,我慢就越厉害。慢比骄傲还讨厌,骄傲的心理是痴慢的结合(贪爱一分),是人生命的病态。
疑是不信任,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任何人,更不信任任何事,永远在怀疑中。生命就在怀疑中,我究竟活到多少岁会死啊?明天怎麼样?后天又怎麼样?随时每分每秒都在疑。
恶见就是不正确的见解认知。要掌握正确的认知很难很难,我们绝大部份的认知都是错误颠倒、不合事实的。
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是心性带来的缺点,人人具备,能把这几样改正好了,才是教育文化的重点。可是现在的教育文化呢?越来越乱。
我经常说笑,问说现在有没有个皇帝啊?有啊!就是钱,大家都向钱看。自己生个孩子,就教导孩子将来要拚命赚钱。像这样追求某个东西,也是恶见,一切恶法都是这样来的。
这些缺点毛病,既然是人性本身带来的,就要用修行来改正。什麼叫修行?自己用智慧、学问、修养,改正了贪、瞋、痴、慢、疑,以及不正确的观念,这就是修行之路,并不是求佛菩萨、上帝、鬼神来帮忙。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瞋、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
贪、瞋、痴,大家都听得很多了。贪,三毒之一,如果一个人说他能万缘放下,只喜欢清净,那也是贪喔!贪恋清净也是贪,贪恋空也是贪。所以菩提道的究竟,连空也要彻底毕竟空。清净与空还要放下,否则虽然放下万缘,住在清净、空的境界上,也算贪恋。
大家喜欢打坐,修清净的定,目前尚未得定;就算得了定,如果贪图定的境界,则是犯了菩萨戒。为什么呢?因为贪恋禅定境界不会起慈悲心,不会牺牲自我而利他,慈悲利生做不到,因此犯菩萨戒。
瞋的心理行为有很多,微细的较难察觉。例如我们偶而有一点不高兴的心理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修行来讲,对人对事有一点不高兴,就已经犯了瞋戒。譬如一个好人讨厌一个坏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然而这个起厌恶的心,就是瞋恨心。这在人道行为来看,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因为不高兴的心理绝对是厌恶的、瞋恨的。
但是在菩萨道看这个坏人,却是怜悯的、慈悲的,等于我们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女做坏事一样,虽然也愤怒,也打骂,然而当父母打孩子,往往一边打,一边流眼泪,那等于是菩萨的行为,内心没有真正的瞋恨。如果没有这种父母的心肠则不然,是非太明,善恶太清,已经是瞋心的种性。
痴,那更多了。总而言之,在没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成佛以前,乃至于在菩萨地都是痴,都没有到达究竟。
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慢,慢是什么呢?慢就是我,我们常听见别人讲口头禅,或听到街上发脾气的人骂一句“格老子”,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与自傲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样一个东西。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众生的我慢与生俱来,一个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无我”了!从心理学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慢特别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里古怪,由于傲慢的变态心理,在某一方面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窝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内心却非常傲慢。
还有疑,多疑,对任何事、任何人,尤其对修持信不过。贪瞋痴慢疑是众生的劣根性,不容易去掉。慢与疑包含在贪瞋痴中,痴是没有智慧。在修持上慢与疑比较容易看到,比较容易了解,因此通常只提贪瞋痴,比较少提及慢、疑。
整理自《药师经的济世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宣化上人曾开示,见惑指对境起分别,思惑指迷理起分别,请问怎么理解?_百度知道
宣化上人曾开示,见惑指对境起分别,思惑指迷理起分别,请问怎么理解?
此处见思惑的解释异于平常的五谬见和五毒的解释,鄙人独自思忖感觉有些抵牾
宣化上人原话是,见惑指对境起贪爱,思惑是迷理起分别,可是我感觉见惑是有谬见,所以也是迷理起分别,那前面不就白分了嘛,思惑的贪嗔痴慢疑也可理解为对境起贪爱……
我有更好的答案
简单说,见惑是后天的所知障,思惑是与生俱来的烦恼障。前者比如“人一天必须吃三餐,睡8个小时”等概念,后者比如“性欲情欲等”,后比前者更难破除。 菩萨是所知障少,烦恼障多;罗汉是烦恼障少,所知障多。
采纳率:23%
来自团队:
不管怎么分,迷惑无外乎对事迷惑对境分别是指分别好事坏事,对理分别是指思考各种道理。包括佛理
不知道你说的五谬见是什么。但二者并不矛盾,“五谬见和五毒”是从果上讲,而“对境起贪爱,迷理起分别”是从因上讲,从因上讲,我们才能更对的对病下药,可以看出上人的一番用心。而见惑又是思惑的因,思惑是见惑的果,见惑对事,思惑对理,二者又怎么白分了呢(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善友,说一不明而说二三,见惑见思皆出于我执,我执因无明起,无明是名不觉,觉后知是一。佛说法太慈悲,知道我们根性不同,说不同的法,反复的变幻言辞引喻来说,都为利众觉悟,如果放下分别,一切法自己能够善取觉悟,大德开示说法亦如是。祝愿您六时吉祥!
《三藏法数》里面也是这样的意思啊。原文是:“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只是上人的境界高一点。其实见惑在《佛学大辞典》里面为:“令心有所造作”。这个解释是不是和上人的近似好多?但思惑多指六根对外境的贪爱染着。见惑多指意根对法尘的分别。后者显得稍微微细一点。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宣化上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派遣 日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