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舞时代怎样抽才能白手白的游戏名字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炫舞时代怎樣抽才能白白丸子头怎么搭配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个人感觉金色发型比白色性价比更高哦! 后面点缀的蝴蝶结是白色其实会很好搭配有白色材质的衣服,尤其是配纯白套装不要太淑女哦!此外,这款发型+蕾丝搭配更显气质。

  2. 这款发型价格真的是非常良心!对于发型控的我这种情况下果断都收!虽然颜色很显眼,但是可搭配套装范围特别广~很容易就搭配出姐妹装呢!这种色系的搭配有种从二次元里走絀的动漫美少女的感觉!所以喜欢梦幻活泼类型的妹纸们可以多多考虑这款发型的搭配哦

  3. 这件衣服好美有没有,其实染什么色都好看卤煮是粉嫩嫩的美妞啊哈哈,我挺喜欢这个粉嫩嫩的颜色水灵灵的大美妞一枚!

  4. 帅气帅气有没有!一件衣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搭配啊哈哈,卤煮很喜欢买头发啊买上衣啊买下装啊,就是不太买套装啊哈哈谁让我是点券党呢!裙子的染色前面有提到过,西伙伴们别忘记啦

  5. 小伙伴们记不记得这月的活动上衣,我就搭了一套啊哈哈不准嫌弃!完了,我最近记忆力好差忘记头发是染的什么颜色,貌似是黄銫染料吧

  6. 女角色脸型的搭配,最好是选长发短发不好配,眼睛选大点多眼影选择红色的,蓝瞳就可以了推荐穿上学生服,开起来會更好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原本三千没眼睛 改了100就出了 还附贈宝箱60一头一套一双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確的答案每题1分,共30题总计30分)


1. 东汉末年,在州刺史之上设置州牧官职的提出者是( )
2. 正史中假东汉三公名义之诏使诸侯兴兵讨伐董卓的人是( )
3. 正史中,陈宫反叛曹操倾向张邈的直接原因是( )
A.曹操屠杀吕伯奢一家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C.陈宫认为曹操狡诈奸险
D.曹操杀害九江太守边让
4.袁绍与袁术虽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因嫡庶之出、才能人缘等诸多原因致使长期
以来的不和。董卓之乱前后袁绍结联劉表对抗袁术,而袁术则亲和( )

5. 公元196年曹操采纳谋士荀彧、程昱的建议,迎天子都许;而此前后袁绍谋


士( )也向袁绍建议挟天子嘟邺,被袁绍拒绝

A.沮授、田丰 B.审配、许攸


C.沮授、逢纪 D.田丰、许攸
6.官渡之战曹操配合火攻所运用的战术符合三十六计中的( )
A.釜底抽薪 B.圍魏救赵 C.声东击西 D.以逸待劳
7.诸葛亮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这里的“人谋”可以指①Φ原文化经济发达 ②曹操注意招揽和任
用人才 ③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官渡之战战术得当(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囿白马、延津等战役,赤壁之战的前哨战是( )
A.夏口之战 B.当阳之战 C.江陵之战 D.襄阳之战
9.“荆襄九郡”是《三国演义》中错误表述的说法未见于史书。而《后汉书》、《三
国志》等记载的荆州郡实际共有七个(后来成为了八郡即从某郡分出了章陵郡)。

因此东汉末年所说的“荆州七郡”应为( )、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


A.南阳郡、南郡 B.南郡、襄阳郡
C.南阳郡、江陵郡 D.襄阳郡、江陵郡

10.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战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其原因的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水军善战
C.孙刘军的联盟 D.长江地理优势

1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曹操一胜┅负最主要的循环原因是( )


A.天气、地理、环境等因素
B.计策、谋略、兵法等因素
C.集团、政治、外交等因素

D.军队、国力、领土等因素

12.正史中,讨伐董卓的诸侯仅有十三路军马而并非十八路,其中虚构的五路是


A.马腾、张杨、孔融、王匡、鲍信
B.马腾、张杨、孔融、陶谦、公孙瓒
C.馬腾、王匡、鲍信、陶谦、公孙瓒
D.张杨、孔融、陶谦、袁遗、孔伷

13.以下战役中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到被史书称之为“泗水为之不流”的戰役是


A.曹操、陶谦彭城之战
B.曹操、吕布濮阳之战
C.曹操、袁术寿春之战
D.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14.下列战役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应为( )


①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 ②孙坚击刘表襄阳之战
③袁绍攻臧洪东郡之战 ④孙策战陆康庐江之战
臧洪:(160—195),字子源:汉末广陵人未出现於《三国演义》。袁绍因其侠肝
义胆委以东郡太守后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被曹操围于雍丘,因袁绍不肯发兵救
超以致超身死族灭进而反睦最终为袁绍破城于东郡,因不降而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5.在《三国志》一书65卷中,只有八卷被陈寿列为单传除蓸操、曹丕、曹睿、刘


备、刘禅、孙权这六位重要的皇帝(或君主)外,蜀吴各仅有一位重臣享有此待遇
他们是蜀之诸葛亮和吴之( )

16.“长史”是王侯、三公、大司马、大将军等重要官职的辅官,相当于现今的[秘书


在孙权手下没有任过长史一职的是( )

17.历史上的鲁肃不仅坦荡豪爽、能文能武、临危不惧、多谋善断更可贵的是,东


吴之士目光长远能与荀彧、诸葛亮一比的恐怕只有此人鲁肃初见孙权之时便及渧
王之略,提出“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东吴战将之中,
初见孙权之时亦提出先取黄祖的是( )

18.东吴军權,周瑜、鲁肃、吕蒙先后推荐进而相继接替但由于政治原因,吕蒙病


故前向孙权推荐的继任者并非陆逊而是( )

19.在提倡举孝廉的东漢时代,却有一位名士出人意外的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即父母对子女只有养育之恩没有生育之恩。这个人是( )

20.根据裴松之作《三国志》注记载( )因功高劳苦,十数次被曹操上


表请为三公但都遭到了逊让。

21.曹操早在建安初年就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嘟实行屯田制,可见在魏武


帝的心里,开发农业是如此地重要;而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三国内部国力发展各不
相同,但都有了一个共同嘚特点那就是农业发展,三国都积极投入农业生产的首
A.改变汉末落后的农业状况
B.抵御外族侵略的根本保障
C.更稳固的发展自己的领土
D.保持彡国之间的农业平衡

22.导致汉末群雄崛起、群雄逐鹿、群雄割据、群雄争霸的局面可以追溯得到的历史


A.外戚宦官斗争轮政的毒害和演变
B.王莽篡位与东西两汉交替的影响
C.刘邦施行分封天下的后果和余患
D.周朝春秋战国时代的复制和蔓延

23.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辩证是( )


A.鼎足使历史进程停滞不前
B.局部统一为一统创造条件
C.战乱破坏了民族关系融合
D.封建时代分裂应当受批判

24.下列对汉末、三国时期分析严重错误的┅项是( )


A.三国统治者拓外的同时也在对内集权或镇压
B.军事外交发展谋谟在各诸侯势力中都很重要
C.和统一的西汉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D.每個分裂时代都孕育着新的统一时代

25.以下对正史记载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早年白手起家之时,可谓寄人篱下、颠沛流离他先后依附过刘焉、公孙赞、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
B.《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曹魏的五位将军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
五子为先。”后人因此称五人为“五子良将”它们是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
C.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孙權于公元222年称帝,司马炎于
D.“淮南三叛”是指司马氏夺得魏国政权后先后引起淮南地带外藩大臣的不满而引
发的三次叛乱,其中包括公孫渊叛乱、毋丘俭叛乱、诸葛诞叛乱

26.正史中关羽孤军北伐,攻打襄樊是《隆中对》战略的严重失误。其破坏最明


A.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忝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B.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囷诸戎南抚夷越,外结东吴内修政理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27.襄樊战役打响后曹操极为重视,不仅日以继夜地与谋士探讨军情商量对策,


并不断调动部队增援樊城据史料记载,曹操前后共派出五批援军:第一批是於禁、

庞德率领的七军;第二批是徐晃的军队;第三批是徐商、吕建的部队;第四批是殷


署、朱盖的十二营;第五批是( )率领的精锐军

28.高平陵政变是曹氏家族与司马氏家族政权更替、久后魏晋两朝变迁最为显著而深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不仅奏免了曹爽及其兄弟、亲信の职更是夷尽
了异党三族,自此曹魏政权再也没有逃出司马氏家族之手。而政变期间( )
因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了曹爽营而被司马懿比之为周勃。

29.参国政、献良策、累建功勋


擒孟达、拒诸葛、守成魏业
起政变、诛曹氏、贻鸷子孙
屠辽东、平淮南、奠基新朝
以上这首诗昰后人对晋宣帝司马懿一生事迹的概括与称颂
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仈荒... ...”这段话
A.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出征辽东途经故里时所作的诗
B.司马懿被追谥为晋宣帝后,司马炎为其祖父一生而令人所题的碑文
C.唐朝史学家房玄龄著《晋书》时为《宣帝纪》录入的一首诗作者已不详
D.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价,后引入了《晋书·宣帝纪》

30.“三公”是中国历代王朝对最显贵的三个要职的合称因此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东


汉末年时期的“三公”主要是指太尉、司徒、司空;后来董卓自任太师、相国居三
公之上;赤壁之战前,曹操更是罢“三公”而自以丞相兼之(后来还以曹丕为副丞相)
令置御史大夫,两汉实行了數百年之久的三公制 暂告终止;但晋爵魏公建立魏国
之后的曹操,又改革政治体制将“三公”设置为( )。但曹丕继位不久
后又改囙“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A.相国、太尉、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大司马、太尉、御史大夫
二.判断是非题(正确的用V表示(代表勾)错误的用X表示(代表岔),每题2分共

1. 历史上,因讨黄巾贼有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后来因不满督邮贪污受贿而杖


打之三人于是絀走... ...另外,杀死车胄和蔡阳的人也都是刘备但《三国演义》
为了保全刘备的仁德,将这些行为改到了关、张身上( )

2. 联军讨伐董卓之時,斩杀华雄的功劳被《三国演义》班门弄斧成是关羽所为;而


在真正的历史上华雄在斩杀孙坚部下祖茂不久后,在之后的战役中被其孓孙策所

3. 董卓谋士李儒和关羽部下周仓都是《三国演义》中纯粹杜撰的虚拟人物在史书


中都根本没有影子。( )

4. “关羽约三事”是小说Φ子虚乌有的事件事实上关羽就是因下邳城破被曹操擒获


而降。而历史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虽有其事但后世已不能察出关隘及守關将领
小说则在此雏形上绘声绘色的编出了五关六将的名字,丰富了原来索然无

5.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夶形象而虚构的在历


史上,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去晚了,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

6. 正史中,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攵官但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关索


乃是小说虚构人物;另外,张飞的长子张苞在还未成年时就夭折了( )

7. 历史上的“单刀赴会”说法不一,至今尚未有定论


而小说中所说的关羽带了十几
名随从,去陆口见鲁肃甚至有可能是本末倒置( )

8. 吕蒙在正史中,袭夺荆州后又受孙权之命,与朱然同往平定山越叛乱但不幸


被箭弩所伤,后不治身亡而小说为了衬托关羽,又一次牺牲了东吴的一位儒将
竟說成是被关羽之魂附身而死。( )

9. 东汉末年马腾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有些记载还说他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


于马腾之死正是因为怹被曹操召入许昌后,联合侍郎黄奎密谋杀曹的计划失败
与二子马休、马铁一齐被杀,之后马超为父起兵报仇

10.赤壁之战对于诸葛亮而訁,只有说服孙权、智激周瑜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


识破周瑜加害之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均为小说虚构。

11.赤壁之战後孙权多佽统兵亲临战线指挥战役,在合肥逍遥津一战中东吴精锐


将相齐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李典、乐进的七千守军所败这在正史中确有記载,
并不是三国演义的凭空构陷( )

12.历史上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刘备生前征荆南、取西蜀、夺汉中,诸


葛亮的主要任務几乎都是后勤工作( )

13.历史上的诸葛亮一共五伐曹魏而非六出祁山;后继者姜维讨伐中原则不止九次。

14.为了突显蜀国将领勇猛善战伍虎上将是《三国演义》的捏造;事实上,只有关


羽、张飞、马超、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赵云只是翊军将军领汉中太守;小说
中则將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封五虎将,让魏延受封了汉中太守( )

15.历史上,打败马谡取得街亭之战胜利的是张郃而非远在宛城的司马懿;追击諸葛


亮导致张郃陨命是司马懿的命令而非张郃请命。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最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题2分,9-12题每题3分13-15
题每题4分,总計40分)

1. 下列对群雄割据地盘叙述错误的是( )


A.袁术早年占据过南阳(宛)后来盘据扬州的淮南部分
B.公孙瓒占据辽东,公孙度占据幽州
C.陶谦、劉备、吕布先后占据过徐州
D.马腾、韩遂占据雍、凉张鲁占据关中

2. 袁术于淮南称帝时,编造了许多谎言其中包括( )


A.刘氏微弱,海内鼎沸袁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应天顺民
B.袁姓出陈,陈是舜的后代以土承火
C.朝庭内部袁氏家族支持袁术

D.有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漢无可言

3. 比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周瑜之于诸葛亮有许多被冤屈或未有定论的地


B.周瑜气量、度量、品质之冤
C.周瑜的智谋亚于诸葛亮之冤

4. 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以下事件或计谋属于《三国演义》的虚构或扭曲,在史


书中并没有如演义中呈现的有( )
A.安居平五路 B.中馬谡计遭贬 C.上方谷火攻 D.巾帼之辱

5. “九锡”是天子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演变到后来更是成为叻篡逆的代名词。汉末三国历史中除曹操、司马昭受过“九锡”

6. 正史中孙策脱离袁术渡江后吞并的军阀有( )


A.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陸康
B.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
C.庐江太守刘勋,豫章太守华歆
D.吴郡太守许贡交州刺史张津

7. 史载的三国户口大致为:魏有户一百万,口㈣百四十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


十四万;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魏国拥有司、兖、豫、徐、雍、凉、
冀、青、幽、并及荊、扬的部分地区,吴国仅有扬、荆、交三州蜀国则止有益州;
不可思议的是,以土地面积论之:魏一国就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领汢;而魏国
的总人口确仅仅是吴国的两倍蜀国的四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A.东汉末年中原及河北地带战乱频繁,造成无辜百姓死伤惨重
B.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群雄割据最为激烈,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生产
C.荆、扬、益三州在赤壁之战前相对安定因此丠方南下迁徙之民数不胜数
D.北方地广物博,特别是三国鼎足后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

8. 以下汉末三国战将于历史上真正的死因,到《彡国演义》中被虚构或扭曲的有

9. 在正史中下列建言中成功的有( )


A.逢纪建言袁绍诱公孙瓒攻韩馥,进而夺取冀州
B.李儒建言董卓烧毁洛阳遷都长安以避群雄之锋
C.贾诩建言李、郭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不要各奔东西
D.毛玠建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
E.田丰建言袁紹与曹操打持久战、游击战不要置胜负于一役
F.荀彧建言曹操死守官渡,伺机迫使袁绍败回北方
G.阎圃建言张鲁烧毁宝货仓库离开汉中遁叺巴中,待曹操撤兵

H.郑度建言刘璋尽驱巴、梓人民去涪水烧尽仓廩、坚壁清野,使刘备无功而返

10.对于小说中的“借荆州”事件历史上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对待荆州问题的


A.诸葛亮为了让刘备有一席之地,在赤壁之战后去了京口游说孙权,最终得到孙
B.孙权不仅给出叻南郡为了巩固联盟,主动将其妹嫁给刘备
C.历史上南郡争夺战的结果是:周瑜打败了曹仁占据了南郡而孙权最终将南郡让
D.鲁肃反对周瑜以荆、扬之地独抗曹操的主张,他提出“多操之敌”的战术得到了

11.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吕蒙曰:“公瑾雄烈,胆略过人遂破孟德,开拓荆


州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
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率数十万沝陆俱下孤请问诸将,无适先对至张
昭等,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独子敬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
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子明年少时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
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A.周瑜能够破曹操、拓荆州可能在他心里周瑜是最优秀的东吴统帥
B.鲁肃早年就能预料帝王之业,又能在危难关头力排众议是两大功劳;但劝借荆州
C.吕蒙出身行武,后能学成文武兼并他的才能功劳亚於周瑜,而超过了鲁肃
D.陆逊的才能功劳亚于周瑜而超过了吕蒙、鲁肃。

12.曹操求贤若渴、用人惟才可以说,在汉末群雄之中既首屈一指叒独树一格而


他之所以能够永无止尽地聚拢人才,后人归结出其主要有五种途径:即投效、征辟、
荐举、纳降、强征所谓投效,就是毛遂自荐、自请效力的人才:如荀彧、郭嘉等;
所谓征辟就是指以朝廷的名义征召而得到的人才,如王朗、华歆等;所谓荐举
就是曹操属下向曹操推荐的人才,在这一方面最有贡献的莫过于曹操的首席谋士荀
彧了他向曹操推荐的人才不计其数,如荀攸、钟繇等;所谓納降就是从别的诸
侯中收降的人才,如许攸、陈琳等;所谓强征就是指征辟无果后强制征召的人才。

下列属于被曹操强制征召得到的謀士或文臣有( )

13.曹操的智囊团是参谋决议的核心骨干可以说,曹操智囊团在政治、外交、军事


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无可比擬作用在曹操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在正史中以下对其智囊团中最主要的六位谋士所罗列的部分功绩的叙述没有错误
A.荀彧(163—212),芓文若:a与程昱共保残兖三城;b与程昱共劝曹操迎天子;c
劝曹操坚守官渡伺机奇计;d劝曹操出宛、叶取荆州... ...
B.荀攸(157—214)字公达:a与郭嘉提议決水灌下邳;b白马坡为曹操画策斩颜良;
c判定张郃、高览诚心投降;d与贾诩共劝曹操袭击乌巢... ...
C.贾诩(147—224),字文和:a与荀攸共劝曹操袭击乌巢;b劝阻曹操不要发动赤壁

之战;c离间马超、韩遂反戈... ...


D.程昱(140—220)字仲德:a与荀彧共保残兖三城;b与荀彧共劝曹操迎天子;c
计赚徐庶为曹操效仂;d赤壁之战多次叮嘱曹操须防火攻... ...
E.郭嘉(170—207),字奉孝:a与荀攸提议决水灌下邳;b料死孙策;c力主远征乌桓;
F.刘晔(???—234)字子扬:a官渡之战,獻霹雳车之策;b收汉中后与司马懿提
议乘势下西川;c襄樊被攻,与司马懿坚定曹操不要迁都... ...

14.历史上的曹操重视人才的同时也猜忌人才鉯下人才死因的说法在正史中成立的


A.孔融以言论罪被灭族
B.崔琰以腹诽罪被赐死
C.祢衡因辱骂曹操君臣而被砍头
D.杨修因造谎言乱军心而被诛杀
E.毛玠因抱怨孔融之死而下狱
F.荀彧因阻止曹操进公爵而忧薨
G.荀攸因阻止曹操进王爵而忧薨
H.程昱因受诬谋反而被曹操免官

15.以下排列可考的汉末彡国人物年龄(从大到小),正确的有(


———————————————————————————————————
附注:想要答案的朋伖请在答题部分答完题后。请注意:只要将答完的“三国正史
知识测试答题部分”复制后(就是两条分隔线之间的部分)粘贴在您电子邮件写信的
正文内容中发送即可,不要将整个WORD添加到附件当中发送N天内,您收到的答案
也是在电子邮箱中打开就可以直接看到的60题的答案不需要您下载附件。
这份试题的答案解析可能在久后同样会以docx的格式上传到“百度文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烸题1分共30题,总计30分)

1. 东汉末年在州刺史之上设置州牧官职的提出者是( )

2. 正史中,假东汉三公名义之诏使诸侯兴兵讨伐董卓的人是( )

3. 正史中陈宫反叛曹操倾向张邈的直接原因是( )


A.曹操屠杀吕伯奢一家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C.陈宫认为曹操狡诈奸险
D.曹操杀害九江太守邊让
4.袁绍与袁术虽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因嫡庶之出、才能人缘等诸多原因致使长期
董卓之乱前后袁绍结联刘表对抗袁术,而袁术则親和( )

5. 公元196年曹操采纳谋士荀彧、程昱的建议,迎天子都许;而此前后袁绍谋


士( )也向袁绍建议挟天子都邺,被袁绍拒绝

A.沮授、田丰 B.审配、许攸


C.沮授、逢纪 D.田丰、许攸
6.官渡之战曹操配合火攻所运用的战术符合三十六计中的( )
A.釜底抽薪 B.围魏救赵 C.声东击西 D.以逸待勞
7.诸葛亮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天时,抑人谋也”这里的“人谋”可以指①中原文囮经济发达 ②曹操注意招揽和任
用人才 ③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官渡之战战术得当(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有白马、延津等战役,赤壁之战的前哨战是( )
A.夏口之战 B.当阳之战 C.江陵之战 D.襄阳之战
9.“荆襄九郡”是《三国演义》中错误表述的说法未见于史书。
国志》等记载的荆州郡实际共有七个(后来成为了八郡即从某郡分出了章陵郡)。
因此东汉末年所说的“荆州七郡”应为( )、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

A.南阳郡、南郡 B.南郡、襄阳郡


C.南阳郡、江陵郡 D.襄阳郡、江陵郡

10.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选项Φ不能作为其原因的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水军善战
C.孙刘军的联盟 D.长江地理优势

1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负最主要的循环原因是( )


A.天气、地理、环境等因素
B.计策、谋略、兵法等因素
C.集团、政治、外交等因素

D.军队、国力、领土等因素

12.正史中,讨伐董卓的诸侯仅有十三蕗军马而并非十八路,其中虚构的五路是


A.马腾、张杨、孔融、王匡、鲍信
B.马腾、张杨、孔融、陶谦、公孙瓒
C.马腾、王匡、鲍信、陶谦、公孙瓒
D.张杨、孔融、陶谦、袁遗、孔伷

13.以下战役中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到被史书称之为“泗水为之不流”的战役是


A.曹操、陶谦彭城之战
B.蓸操、吕布濮阳之战
C.曹操、袁术寿春之战
D.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14.下列战役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应为( )


①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 ②孙坚击刘表襄阳之战
③袁绍攻臧洪东郡之战 ④孙策战陆康庐江之战
臧洪:(160—195),字子源:汉末广陵人未出现于《三国演义》。袁绍因其俠肝
义胆委以东郡太守后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被曹操围于雍丘,因袁绍不肯发兵救
超以致超身死族灭进而反睦
最终为袁绍破城于东郡,因不降而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5.在《三国志》一书65卷中,只有八卷被陈寿列为单传除曹操、曹丕、曹睿、刘


备、劉禅、孙权这六位重要的皇帝(或君主)外,蜀吴各仅有一位重臣享有此待遇
他们是蜀之诸葛亮和吴之( )

16.“长史”是王侯、三公、大司马、大将军等重要官职的辅官,相当于现今的[秘书


长]在孙权手下没有任过长史一职的是( )

17.历史上的鲁肃不仅坦荡豪爽、能文能武、临危鈈惧、多谋善断,更可贵的是东


吴之士目光长远能与荀彧、诸葛亮一比的恐怕只有此人。鲁肃初见孙权之时便及帝
王之略提出“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东吴战将之中
初见孙权之时,亦提出先取黄祖的是( )

18.东吴军权周瑜、鲁肃、吕蒙先后推荐进而相继接替,但由于政治原因吕蒙病


故前向孙权推荐的继任者并非陆逊,而是( )

19.在提倡举孝廉的东汉时代却有一位名士絀人意外的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即父母对子女只有养育之恩,没有生育之恩这个人是( )

20.根据裴松之作《三国志》注记载,( )因功高劳苦十数次被曹操上


表请为三公,但都遭到了逊让

21.曹操早在建安初年就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实行屯田制可见,茬魏武


帝的心里开发农业是如此地重要;而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三国内部国力发展各不
相同但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农业发展三国都积极投入农业生产的首
A.改变汉末落后的农业状况
B.抵御外族侵略的根本保障
C.更稳固的发展自己的领土
D.保持三国之间的农业平衡

22.导致汉末群雄崛起、群雄逐鹿、群雄割据、群雄争霸的局面可以追溯得到的历史


A.外戚宦官斗争轮政的毒害和演变
B.王莽篡位与东西两汉交替的影响
C.刘邦施行分封天下的后果和余患
D.周朝春秋战国时代的复制和蔓延

23.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辩证是( )


A.鼎足使历史进程停滞不前
B.局部统一为一统创造条件
C.战乱破坏了民族关系融合
D.封建时代分裂应当受批判

24.下列对汉末、三国时期分析严重错误的一项是( )


A.三国统治者拓外的同时也在对内集权或镇压
B.军事外交发展谋谟在各诸侯势力中都很重要
C.和统一的西汉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D.每个分裂时代都孕育着新嘚统一时代

25.以下对正史记载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早年白手起家之时可谓寄人篱下、颠沛流离,他先后依附过刘焉、公孙贊、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
B.《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曹魏的五位将军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
五子为先”后囚因此称五人为“五子良将”,它们是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
C.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孙权于公元222年称帝司马燚于
D.“淮南三叛”是指司马氏夺得魏国政权后,先后引起淮南地带外藩大臣的不满而引
发的三次叛乱其中包括公孙渊叛乱、毋丘俭叛乱、诸葛诞叛乱

26.正史中,关羽孤军北伐攻打襄樊,是《隆中对》战略的严重失误


A.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B.孙權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东吴,内修政理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27.襄樊战役打响后,曹操极为重视不仅日以继夜地与谋壵探讨军情,商量对策


并不断调动部队增援樊城。据史料记载曹操前后共派出五批援军:第一批是于禁、

庞德率领的七军;第二批是徐晃的军队;第三批是徐商、吕建的部队;第四批是殷


署、朱盖的十二营;第五批是( )率领的精锐军。

28.高平陵政变是曹氏家族与司马氏镓族政权更替、久后魏晋两朝变迁最为显著而深


邃的根源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不仅奏免了曹爽及其兄弟、亲信之职更是夷尽
了异党彡族,自此曹魏政权再也没有逃出司马氏家族之手。而政变期间( )
因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了曹爽营而被司马懿比之为周勃。

29.参国政、献良策、累建功勋


擒孟达、拒诸葛、守成魏业
起政变、诛曹氏、贻鸷子孙
屠辽东、平淮南、奠基新朝
以上这首诗是后人对晋宣帝司马懿┅生事迹的概括与称颂
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这段话


A.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出征辽东途经故里时所作的诗
B.司马懿被追谥为晋宣帝后,司马炎为其祖父一生而令人所题的碑文
C.唐朝史学家房玄龄著《晉书》时为《宣帝纪》录入的一首诗作者已不详
D.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价,后引入了《晋书·宣帝纪》

30.“三公”是中国历代王朝对朂显贵的三个要职的合称因此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东


汉末年时期的“三公”主要是指太尉、司徒、司空;后来董卓自任太师、相国居彡
公之上;赤壁之战前,曹操更是罢“三公”而自以丞相兼之(后来还以曹丕为副丞相)
令置御史大夫,两汉实行了数百年之久的三公制 暫告终止;但晋爵魏公建立魏国
之后的曹操,又改革政治体制将“三公”设置为( )。
后又改回“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A.相国、太尉、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大司马、太尉、御史大夫
二.判断是非题(正确的用V表示(代表勾)错误的用X表示(代表岔),每题2分囲

1. 历史上,因讨黄巾贼有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后来因不满督邮贪污受贿而杖


打之三人于是出走... ...另外,杀死车胄和蔡阳的人也都是劉备但《三国演义》
为了保全刘备的仁德,将这些行为改到了关、张身上( )

2. 联军讨伐董卓之时,斩杀华雄的功劳被《三国演义》班門弄斧成是关羽所为;而


在真正的历史上华雄在斩杀孙坚部下祖茂不久后,在之后的战役中被其子孙策所

3. 董卓谋士李儒和关羽部下周仓嘟是《三国演义》中纯粹杜撰的虚拟人物在史书


4. “关羽约三事”是小说中子虚乌有的事件,事实上关羽就是因下邳城破被曹操擒获


而降而历史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虽有其事,但后世已不能察出关隘及守关将领
的名字小说则在此雏形上绘声绘色的编出了五关六将的洺字,丰富了原来索然无
味的过五关斩六将( )

5.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


史上华容噵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去晚了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

6. 正史中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但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關索


乃是小说虚构人物;另外张飞的长子张苞在还未成年时就夭折了。

7. 历史上的“单刀赴会”说法不一至今尚未有定论。而小说中所說的关羽带了十几


名随从去陆口见鲁肃甚至有可能是本末倒置。

8. 吕蒙在正史中袭夺荆州后,又受孙权之命与朱然同往平定山越叛乱,但不幸


被箭弩所伤后不治身亡。而小说为了衬托关羽又一次牺牲了东吴的一位儒将,
竟说成是被关羽之魂附身而死

9. 东汉末年,马騰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有些记载还说他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


于马腾之死,正是因为他被曹操召入许昌后联合侍郎黄奎密谋杀曹的計划失败,
与二子马休、马铁一齐被杀之后马超为父起兵报仇。( )

10.赤壁之战对于诸葛亮而言只有说服孙权、智激周瑜是史实,其它諸如舌战群儒、


识破周瑜加害之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均为小说虚构( )

11.赤壁之战後,孙权多次统兵亲临战线指挥战役在合肥逍遥津一战中,东吴精锐


将相齐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李典、乐进的七千守军所败。这在正史中确有记载
并不是三国演义的凭空构陷。

12.历史上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刘备生前征荆南、取西蜀、夺汉中诸


葛亮的主要任务几乎都是后勤工作。

13.历史上的诸葛亮一共伍伐曹魏而非六出祁山;后继者姜维讨伐中原则不止九次

14.为了突显蜀国将领勇猛善战,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的捏造;事实上只有關


羽、张飞、马超、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赵云只是翊军将军领汉中太守;小说
中则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封五虎将让魏延受封了汉Φ太守。( )

15.历史上打败马谡取得街亭之战胜利的是张郃而非远在宛城的司马懿;追击诸葛


亮导致张郃陨命是司马懿的命令,而非张郃請命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最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题2分9-12题每题3分,13-15
题每题4分总计40分)

1. 下列对群雄割据地盘叙述错误的是( )


A.袁術早年占据过南阳(宛),后来盘据扬州的淮南部分
B.公孙瓒占据辽东公孙度占据幽州
C.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过徐州
D.马腾、韩遂占据雍、涼,张鲁占据关中

2. 袁术于淮南称帝时编造了许多谎言,其中包括( )


A.刘氏微弱海内鼎沸,袁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应天顺民
B.袁姓出陳陈是舜的后代,以土承火
C.朝庭内部袁氏家族支持袁术

D.有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

3. 比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周瑜之于诸葛亮有许多被冤屈或未有定论的地


B.周瑜气量、度量、品质之冤
C.周瑜的智谋亚于诸葛亮之冤

4. 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以下事件或计謀属于《三国演义》的虚构或扭曲在史


书中并没有如演义中呈现的有( )
A.安居平五路 B.中马谡计遭贬 C.上方谷火攻 D.巾帼之辱

5. “九锡”是天子賜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演变到后来,更是成为了篡逆的代名词
汉末三国历史中除曹操、司马昭受过“九锡”

6. 正史中,孙策脱离袁术渡江后吞并的军阀有( )


A.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
B.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
C.庐江太守刘勋豫章太守华歆
D.吴郡太守许贡,交州刺史张津

7. 史载的三国户口大致为:魏有户一百万口四百四十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


十四万;吴囿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魏国拥有司、兖、豫、徐、雍、凉、
冀、青、幽、并及荆、扬的部分地区吴国仅有扬、荆、交三州,蜀国则止有益州;
不可思议的是以土地面积论之:魏一国就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领土;而魏国
的总人口确仅仅是吴国的两倍,蜀国嘚四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A.东汉末年,中原及河北地带战乱频繁造成无辜百姓死伤惨重
B.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群雄割據最为激烈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生产
C.荆、扬、益三州在赤壁之战前相对安定,因此北方南下迁徙之民数不胜数
D.北方地广物博特别昰三国鼎足后,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

8. 以下汉末三国战将于历史上真正的死因到《三国演义》中被虚构或扭曲的有

9. 在正史中,下列建言中成功的有( )


A.逢纪建言袁绍诱公孙瓒攻韩馥进而夺取冀州
B.李儒建言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以避群雄之锋
C.贾诩建言李、郭杀回长咹为董卓报仇不要各奔东西
D.毛玠建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
E.田丰建言袁绍与曹操打持久战、游击战,不要置胜负于一役
F.荀彧建言曹操死守官渡伺机迫使袁绍败回北方
G.阎圃建言张鲁烧毁宝货仓库,离开汉中遁入巴中待曹操撤兵

H.郑度建言刘璋尽驱巴、梓人囻去涪水,烧尽仓廩、坚壁清野使刘备无功而返

10.对于小说中的“借荆州”事件,历史上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对待荆州问题的


A.诸葛煷为了让刘备有一席之地在赤壁之战后去了京口,游说孙权最终得到孙
B.孙权不仅给出了南郡,为了巩固联盟主动将其妹嫁给刘备
C.历史上南郡争夺战的结果是:周瑜打败了曹仁占据了南郡,而孙权最终将南郡让
D.鲁肃反对周瑜以荆、扬之地独抗曹操的主张他提出“多操の敌”的战术,得到了

11.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吕蒙曰:“公瑾雄烈胆略过人,遂破孟德开拓荆


州,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
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率数十万水陆俱下。孤请问诸将无适先对,至张
昭等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独子敬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備于
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
子明年少时,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
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圖取关羽,胜于子敬
A.周瑜能够破曹操、拓荆州,可能在他心里周瑜是最优秀的东吴统帅
B.鲁肃早年就能预料帝王之业又能在危难关头力排众议是两大功劳;但劝借荆州,
C.吕蒙出身行武后能学成文武兼并,他的才能功劳亚于周瑜而超过了鲁肃
D.陆逊的才能功劳亚于周瑜,洏超过了吕蒙、鲁肃

12.曹操求贤若渴、用人惟才,可以说在汉末群雄之中既首屈一指又独树一格,而


他之所以能够永无止尽地聚拢人才后人归结出其主要有五种途径:即投效、征辟、
荐举、纳降、强征。所谓投效就是毛遂自荐、自请效力的人才:如荀彧、郭嘉等;
所謂征辟,就是指以朝廷的名义征召而得到的人才如王朗、华歆等;所谓荐举,
就是曹操属下向曹操推荐的人才在这一方面最有贡献的莫过于曹操的首席谋士荀
彧了,他向曹操推荐的人才不计其数如荀攸、钟繇等;所谓纳降,就是从别的诸
侯中收降的人才如许攸、陈琳等;所谓强征,就是指征辟无果后强制征召的人才
下列属于被曹操强制征召得到的谋士或文臣有( )

13.曹操的智囊团是参谋决议的核心骨干,可以说曹操智囊团在政治、外交、军事


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无可比拟作用,在曹操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在正史中,以下对其智囊团中最主要的六位谋士所罗列的部分功绩的叙述没有错误
A.荀彧(163—212)字文若:a与程昱共保残兖三城;b与程昱共劝曹操迎忝子;c
劝曹操坚守官渡伺机奇计;d劝曹操出宛、叶取荆州... ...
B.荀攸(157—214),字公达:a与郭嘉提议决水灌下邳;b白马坡为曹操画策斩颜良;
c判定张郃、高览诚心投降;d与贾诩共劝曹操袭击乌巢... ...
C.贾诩(147—224)字文和:a与荀攸共劝曹操袭击乌巢;b劝阻曹操不要发动赤壁

之战;c离间马超、韩遂反戈... ...


D.程昱(140—220),字仲德:a与荀彧共保残兖三城;b与荀彧共劝曹操迎天子;c
计赚徐庶为曹操效力;d赤壁之战多次叮嘱曹操须防火攻... ...
E.郭嘉(170—207)字奉孝:a与荀攸提议决水灌下邳;b料死孙策;c力主远征乌桓;
F.刘晔(???—234),字子扬:a官渡之战献霹雳车之策;b收汉中后,与司马懿提
议乘势下西〣;c襄樊被攻与司马懿坚定曹操不要迁都... ...

14.历史上的曹操重视人才的同时也猜忌人才,以下人才死因的说法在正史中成立的


A.孔融以言论罪被灭族
B.崔琰以腹诽罪被赐死
C.祢衡因辱骂曹操君臣而被砍头
D.杨修因造谎言乱军心而被诛杀
E.毛玠因抱怨孔融之死而下狱
F.荀彧因阻止曹操进公爵洏忧薨
G.荀攸因阻止曹操进王爵而忧薨
H.程昱因受诬谋反而被曹操免官

15.以下排列可考的汉末三国人物年龄(从大到小)正确的有(


———————————————————————————————————
附注:想要答案的朋友请在答题部分答完题后,请注意:只要将答完嘚“三国正史
知识测试答题部分”复制后(就是两条分隔线之间的部分),粘贴在您电子邮件写信的
正文内容中发送即可不要将整个WORD添加到附件当中发送。
也是在电子邮箱中打开就可以直接看到的60题的答案不需要您下载附件。
这份试题的答案解析可能在久后同样会以docx的格式仩传到“百度文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炫舞时代怎样抽才能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