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腱断裂多久能好脚指能活动吗

原标题:跟腱断裂康复过程的功能锻炼名词解释

群“足跟痛恢复与治疗交流 ”;

② 群“足跟痛恢复与治疗2群 ”;

③ 群“足底筋膜炎恢复与治疗 ”;

④ 群“跟腱炎恢复与治疗交流

平台寄语:相信关注平台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是自身患有“足跟痛”或者朋友患有“足跟痛”,都很想把别人的康复之路复制过来。病急乱投医,我们有责任和必要告诫广大朋友:病情必须到正规医院去确诊,这其中有时免不了要多跑几家医院,要有耐心!病情确定了再结合自身情况(如体质,身体结构,生活方式,经济能力等等)借鉴平台分享的康复经验进行治疗和锻炼,平台发表的文章提到的治疗经验、方法和手段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对本病推荐的治疗方法,相关责任病友们自负。希望各位早日康复,战胜顽疾!!

跟腱断裂康复过程的功能锻炼名词解释

足趾运动——也称脚趾运动,就是在手术后石膏期内,在不引起踝关节伸曲的前提下,脚趾向上翘到极限位置,然后往回勾屈到极限位置,各停留6秒,脚趾上翘时尽力张开,往回勾屈时尽力并拢,两个动作组合在一起才是一次完整的足趾运动。

静力收缩——是指关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以意念控制神经,让全身或部分躯体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每次收缩时间保持6秒。在跟腱康复前期过程中,主要进行患腿大腿静力收缩和小腿静力收缩锻炼,起初练习大腿静力收缩时可以用健侧腿先找找感觉再做。

直抬腿——包括平躺向上直抬腿、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健侧卧向外侧直抬腿、俯卧后抬腿,每次抬起时停留6秒。平躺向上直抬腿脚跟抬起高度15cm,俯卧后抬腿脚尖抬起高度10cm,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抬起高度10cm,健侧卧向外侧直抬腿抬起高度40cm。平躺向上直抬腿随着股四头肌力量的加强逐渐改为坐位向上直抬腿。要求动作要缓慢,抬腿时膝关节一定要绷直,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时健腿曲腿跨过左大腿停放。

背伸——是指足趾和脚前掌用力回勾到极限位置,停留6秒。

背伸角度——就是指脚掌无抗阻主动背伸时小腿延长线和脚底面的夹角。平常所说的背伸角度一般是指主动角度(被动角度约比主动角度大3—5度)。一般来说,可以并脚站立是90度,面墙静力前屈时膝盖与脚尖能同时碰到墙是95度,能站稳一字步是100度,可以下蹲是105度(110度才可深蹲),可以交替下楼梯是110度,正常人是115度。

跖屈——是指前足尽力下踩的动作,就是足趾和脚前掌用力下踩到极限位置,停留6秒。

踝泵——是背伸与跖屈的动作组合练习,指足趾和脚前掌最大限度回勾,然后最大限度下踩。

内外翻——以脚掌中心线为旋转轴,脚掌沿此轴向内侧和外侧翻转到极限位置,各停留6秒。两个动作组合在一起是一次内外翻。

足环转——以小腿为旋转轴,尽力全幅旋转整个脚掌,包括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在康复锻炼整个过程动作中,应适时以足环转、踝泵、内外翻等形式进行脚踝放松活动。

粘连——是指体内的粘膜或浆膜由于发炎而粘在一起。粘连是人体组织再生的过程,当人体组织被切开后,切口处组织液渗出,其中有大量的组织纤维蛋白互相交织形成纤维网,随着毛细血管供应新形成的组织营养,使新生组织结构不断延伸,直至组织完全修补,如果是非正常组织之间形成了纤维蛋白网,就形成了纤维性粘连,引起功能障碍。手术后粘连一直是医学上急待解决的难题,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涉及到组织之间粘连的问题。在跟腱手术后石膏期三周后,一般都会形成或轻或重的粘连,在康复过程中粘连始终伴随,功能锻炼过程中的拉扯感和疼痛,很大程度上是粘连原因导致的,能站姿单腿提踵后拉扯感将不再明显。松解粘连需要一定角度并辅以一定力量才能完成,但松解粘连过程是一个反复性过程,并非一次解开就完成了,需要反复多次方可最终解开。若想完全松解粘连,必须通过功能锻炼才能完全实现,常用的松解粘连功能锻炼方式主要有弓步推墙、踩坡、斜坡八字步、斜坡“8”字走、走马路牙子及局部按摩等。

本体感觉——以身体本身的感知能力,感受训练状态变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刺激和感觉。本体感觉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十分重要,要细心体察和把握,可以有效避免再次受伤,“循序渐进”与“身体力行”都是说要以没有“身体不适”为“度”。

足跟垫——拆除石膏后踝关节背伸角度不足,必须在鞋里垫上足跟垫补足角度,方能解决站立起来使跟腱不受力、踝关节灵活性不够、脚跟不能落地的问题。足跟垫可用硬纸板(如鞋盒)自制或购买跟腱靴垫裁剪,最好置于高帮鞋内使用(鞋码应比平时穿的鞋大1—2码),经过踩压后高度要保持在3cm左右。足跟垫须做两套,双侧同时使用和增减,利于保持平衡和良好步态,期间每2天减去约3mm足跟垫(以无不适为准,不要急于减去足跟垫),约3周撤完。一般情况下,背伸角度在95度左右时足跟垫撤完,若在90度时就撤完会影响行走步态。

站立——石膏期结束经过1-2周烫脚按摩、滚瓶子、踝泵、内外翻、足环转等初步训练后,开始行走训练前的站立练习,站立是由高跟站立逐渐过渡到平跟站立。高跟站立必须使用足跟垫,前期应用双拐保护或扶桌进行。患足站立过程缓慢,基本过程是:最初好脚负重、伤脚轻轻着地→慢慢过渡为双脚平衡负重→再将重心慢慢移向伤脚、伤脚多于好脚负重→最后是好脚悬空、伤脚单脚承重,最后达到单脚站立5分钟。

一字步——分为一字步站立和一字步走路,主要为练习平衡能力。一字步站立的动作要领:伤脚脚尖紧贴好脚脚后跟,两脚呈一字形站立,身体重心在好脚上。好脚站90度,伤脚还可以全脚掌着地,最后可以达到上身不动,站立5分钟左右,就是“可以站稳一字步”了。一字步走路就是俗称的走猫步,这是背伸角度变大以后需要练习的,动作要领是两脚走直线,尽量使身体左右对称前行,尽最大可能调整步态。

交叉步——这是平衡练习的一种步法。动作要领:上身不动,最初为双脚交叉站立,重心在双脚之间来回过渡,慢慢着变为交叉步行走,尽量保持动作的平稳过渡。

行走训练——是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经过高跟站立练习后,可以在双拐的保护下部分承重小步幅缓慢行走,并逐步由高跟行走过渡到平跟行走。行走时间为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3—5次,尽可能让患足足跟先着地,出现疲劳、疼痛、腿发抖等不适应减量或暂停训练。注意尽可能保持正常步态,宁可扶拐走正常步态,也不要急于弃拐而跛行。应特别注意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动作对手术后跟腱的瞬间牵拉,极易发生二次断裂。不论是行走锻炼时间,还是撤足跟垫、增加患足承重,都要切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千万不可冒进。待能够无辅助自主行走且达到一定背伸角度时,行走训练应包含平地直线前进与后退、高位弓步行走、正反方向上下斜坡和正反方向转圈形式,转圈直径2—3米左右;康复后期的跑步训练也应包含这些形式。

患足承重——是指患足在站立、行走时逐渐承受体重的15%—100%之间的负重,患足的负重随着腿部力量的恢复缓慢增加,在小腿力量恢复之前,承重部位主要集中在脚后跟,起初用双拐,逐渐过渡到单拐再过渡到手杖支撑一部分体重。使用单拐和手杖应该是在健侧使用,这样才能科学分担部分体重。

烫脚——将跟腱区放在38—42摄氏度的温热水或中药中浸泡(热敷)20—30分钟,然后可进行跟腱按摩20—30分钟,促进足底和跟腱处的血液循环。一般应从拆除石膏后开始,最早可从术后第五周开始(血痂未掉和手术创口没长好的不可以)。若在石膏期内要先去掉石膏托,烫脚、按摩结束后再把石膏托带上(术后第5周即可换用弹力绷带捆绑,方便装卸,要适当紧一些,尽量避开伤口位置)。

滚瓶子——将一装满温热水的圆柱体矿泉水瓶放在地上,伤脚置于其上,在全脚掌方位内来回滚动20—30分钟,滚瓶速度不宜快,往前时尽量使脚尖触地,往后时尽量使脚跟触地。滚瓶子进展顺序:最初坐位滚→坐位的踩滚→站立着滚→最后是站立位踩滚。滚瓶子练习能使足底逐步适应触地感,是初步训练踝关节灵活性的方法之一,能使背伸角度达到95度,也有一部分松解足底粘连的功用。一般应从拆除石膏后开始,最早可从术后第六周开始。若在石膏期内要先去掉石膏托,结束后再把石膏托带上。

热敷与冷敷——手术满六周后石膏拆除,即正常开始跟腱康复锻炼,每天在做延展性练习前用38—42摄氏度的温热水或中药烫脚(热敷)20—30分钟,可以活血化淤,软化组织,是很好的辅助方法,而在锻炼后又会有些局部发热、肿胀和酸痛感,这时如果采用冰敷或冰水泡脚(冷敷)15分钟,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对消肿和止痛是有效的。也就是热敷-延展练习-肌力练习-灵活性练习-冷敷这样一个过程。采用冰水泡脚方式冷敷时,可为伤脚套上方便袋,避免刀口直接接触冰水。

坐位踩地——是早期提升背伸角度的一种主力动作,一般与滚瓶子练习同步开始,即坐位时伤脚后移(脚后跟不离地)至跟腱牵拉微疼感时保持2分钟,多次练习,踩地练习一般可使背伸角度提升到95度左右。

弓步推墙——分为屈膝弓步推墙(患腿屈膝在前、健腿伸直在后)、直膝弓步推墙(患腿伸直在后、健腿屈膝在前),一般在背伸角度95度以后进行。要求后侧腿伸直,双手与墙面有作用力。直膝弓步推墙是中后期提升背伸角度的主力动作,也有松解粘连的作用,是指伤脚后移(脚后跟不离地)至跟腱牵拉微疼感时保持1分钟,多次练习,当角度达到110度后不要再刻意拉伸跟腱提升角度,主要加大力量练习,随着力量训练加强和粘连的松解,背伸角度将自然增至正常状态。屈膝弓步推墙主要是缓解踝部粘连,也可适当锻炼患腿腿部肌肉力量,脚尖方向左右变化可缓解踝部不同部位粘连,动作要柔和、缓慢,不能快速下压,以跟腱不抻不疼为准。

踩坡——是康复中、后期松解粘连的主力动作,在20—30度之间的楔形板或斜坡上进行练习(可在家找块结实的木板在墙边用书垫起形成斜坡)。动作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可手扶固定物体,脚跟在坡下并能触及地面(可避免过度牵拉跟腱),脚尖向前踩在坡上,身体重量慢慢往伤脚移动,最后达到伤脚100%承重,每次站立1分钟。如果疼痛严重,重心就稍往健脚移动一些。脚尖在0—180度之间变换着力角度,可松解不同位置粘连。

斜坡八字步——是康复中、后期辅助松解粘连的动作之一,分为外八字步和内八字步,步幅由小逐渐增大,步幅最大至跟腱无牵拉感为准,主要进行正向上坡、反向下坡练习,为了得到全面锻炼,可同时辅助进行正向下坡、反向上坡练习。

斜坡“8”字走——是康复中、后期辅助松解粘连的动作之一,在斜坡上(如车库出入口和斜坡草坪上,斜坡角度20—30度为宜),按“8”字形绕圈行走,前期在平整的硬地面练习,待脚前掌有一定的受力水平后,可转在斜坡草坪上练习,因草坪下地面具有不规则平整性,能充分增加松解粘连的力度,并能使脚底局部受力得到充分锻炼,但要注意防止滑到和扭伤。

走马路牙子——是康复中、后期辅助松解粘连的动作之一,马路牙子高度在10—15厘米为宜,要求伤脚在上、健脚在下,步幅由小逐渐增大,步幅最大至跟腱无牵拉感为准,包括前进、后退两个方向的练习。

下楼梯练习——身体直立,双脚踩一高约20厘米的平台,双手扶固定物体,好脚向前伸出平台,然后伤腿缓缓下屈至踝关节极限位置,使得好脚下探,停留10秒钟,伤腿缓缓直立,好脚缓缓收回,多次练习。也可在楼梯最下一层台阶上手扶栏杆练习,但要特别注意加强保护。

静力前屈——伤脚在前,重心在伤脚,患腿慢慢向前屈膝,健侧腿小距离向后伸直,随着背伸角度提升和肌肉力量增加,不断缩小屈膝角度的锻炼过程,一般在背伸角度超过95度以后联系。开始练习时,参照屈膝弓步推墙方式练习,逐渐过渡到独立练习。

弓步——是锻炼患腿腿部、臀部及膝盖周边肌肉力量的主力动作,动作要求:伤脚在前,脚尖及膝盖正向前且膝盖不超过脚尖,后侧的腿伸直,重心在伤脚,动作要柔和、缓慢,不能快速下压,一般在背伸角度95度以后进行。开始时可扶着物体做,逐渐过渡到独立弓步练习,并由高位到低位循序渐进。

靠墙静蹲——是锻炼双腿及膝盖周边肌肉力量的主力动作。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及膝盖正向前,膝盖不可超过脚尖,不可产生跟腱处的抻拉感,背部靠墙身体缓慢下蹲至一定屈膝角度后保持2分钟,多次练习。一般在背伸角度达到90度时开始练习靠墙静蹲,并由屈膝45度练习慢慢过渡到屈膝90度练习,注意应穿鞋底防滑鞋。练习2—3天可暂停休息1天,以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练习一段时间靠墙静蹲后可转为蹲马步练习。

下蹲——是锻炼腿部肌肉力量、检验练习背伸角度的一种锻炼方式,是跟腱延展性练习的主力动作。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身体缓慢下蹲,不可产生跟腱处的抻拉感,靠墙静蹲练习一段时间后,可练习静力下蹲,开始练习时可扶着东西辅助下蹲,慢慢过渡到独立下蹲,背伸角度达到110度以上时,可练习深蹲。深蹲下去后可坚持10—30秒时间,要求安全第一,不要强求全部蹲下,以跟腱周围不抻不疼和本体感觉为准。

脚踝抗阻练习——是指有阻力的情况下(比如使用弹力绳)进行背伸、跖屈和内外翻练习,提升背伸角度和关节灵活度,增加小腿前部及踝部肌肉力量。适用于背伸角度达到90度以后,训练初期抗阻力度不宜太大,循序渐进为宜。

原地踏步——95度后的就能脱拐原地踏步走了,主要练习脚的触地本体感觉。因为脚很久没主动迈步了,主动触地的感觉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要找找感觉。

提踵——是指足尖和前掌负重,足跟抬高,是训练小腿后群肌的主力动作,分为坐姿提踵和站姿提踵,站姿提踵又分为双腿站姿提踵和单腿站姿提踵。背曲角度达到90度后可开始坐姿提踵练习。提踵有足尖正向前、“外八字”、“内八字”三种方式,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足跟抬起时坚持6秒,练习时应动作缓慢,可手扶物体予以辅助,不要提的过高,以不超过5厘米为宜(刚开始练习每个过程动作时以不超过3厘米为宜)。提踵的细分过程动作一般是:坐姿单提—坐姿负重单提(重量逐渐增至一半体重)—坐姿斜坡负重单提—站姿双提—站姿负重双提(可采用重心逐渐移往伤脚、伤脚承重逐渐增至全部体重的方法实现伤脚负重)—站姿斜坡负重双提—站姿双提单落—站姿斜坡双提单落—站姿单提—站姿负重单提(承重至少要逐渐增至15—20Kg)。提踵训练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如跟腱出现疲惫发生颤抖、酸痛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下来休息。一般术后12周内禁止站姿提踵,当伤脚单脚站立能持续1分钟,且跟腱感觉不胀痛和刺痛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站姿提踵练习。一般来说,只有能达到患腿高质量的单腿站姿提踵后,行走步态才能完全正常,也才能自然上下楼梯。负重提踵是指增加脚足跟向下的压力实现负重抬起,负重提踵以跟腱周围不抻不疼和本体感觉为准。

单脚站立——患足能完全承重后才可练习此项目,主要为练习平衡能力。伤脚着地,健腿抬起,无依托,保持身体平衡;故意晃动,失去平衡,再努力找回平衡,不断重复。起初练习单脚站立时重心主要集中于脚后跟,随着小腿后肌群力量不断增加重心逐渐前移至前掌,一般要等到能够站姿单腿提踵时才能如健脚完全自主站立。

半蹲起——患腿单脚站立,缓慢下蹲至一定屈曲角度,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随着力量不断增加最终半蹲至45度处,开始时可扶着物体做,后期逐渐过渡到独立练习,要求缓慢、有力、有控制(不打晃)。

足后蹬练习——主要锻炼脚前掌受力,提高前掌受力力量,约在术后4个月左右开始练习。双手扶窗台或桌子,身体自然站立(稍微保持前倾),两脚自然分开,双脚前掌着地,脚后跟交替抬起下落,抬起与下落速度由慢逐渐过渡到快,脚后跟抬起后最好在空中停顿1秒钟,这也是练习跑跳的预备动作。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双手扶窗台或桌子,双脚尖负重(但不离地),脚后跟尝试向上跳起,以手的力量控制下落的重量,强化脚前掌受力练习,这也是蹦床的代训形式。

晨僵——是指晨起或经过一段时间停止活动后在受累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全身关节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在跟腱康复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晨僵现象,大部分人会在6—10个月内消失。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活动或温暖使肌肉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减轻晨僵症状,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前一天晚餐后服用或睡前服用。睡前注意关节的保暖和揉揉关节让血液循环,可缓解晨僵现象。

跟腱延长——趴在床上,双脚在休息位,如果伤脚的脚背比健脚更靠近床边,就是延长。一般是因手术中吻合欠佳、康复早中期(特别是背伸角度在90—110度时)过度牵拉跟腱或是康复锻炼不当发生外伤导致。跟腱延长虽不会影响日常的生活,但会影响运动功能,比如发力不足等,所以应避免和控制跟腱延长,一旦发生跟腱延长,应立即找出原因,轻度延长可通过适当的提踵运动加以控制和改善。在跟腱断裂康复期内,由于跟腱肿大、粗硬,会感觉比健侧跟腱长,但这一般都是假性延长,只要不过度牵拉跟腱,一般不会造成真性跟腱延长。

其他辅助练习——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床上静养,即便拄拐下地活动也时间很少,仅限于上厕所等日常必需,这也是术后康复的要求,除了会造成患侧腿肌肉萎缩外,同时也造成了上身及健侧腿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对跟腱康复也不利。在按康复计划进行患侧各项训练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上身及健侧腿的锻炼,适当保持基础力量和体能,这对今后患侧腿肌肉恢复和跟腱康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每天坚持健侧足趾运动、静力收缩、直抬腿、踝泵、内外翻、足环转、单腿站立、静力前屈、提踵等训练(有些训练可以和患侧交替或同步进行),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患侧用膝盖支撑),借助弹力绳或哑铃练习上举、平举、屈臂、扩胸等,第三周开始每天拄拐下地活动10—20分钟。锻炼量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注意做这些锻炼时不要引起患侧踝关节伸曲。

重要警示——跟腱康复锻炼切记要循序渐进,注重本体感觉,量力而行。跟腱康复过程中有三个危险期,分别是6—8周、10—12周、6个月前后三个时间段,第6—8周跟腱无保护,若脚前掌意外突然着地,会引起快速的跖屈反应,极易发生二次断裂,为安全起见,下床如厕或其他活动必须带上石膏托,第8—10周下床如厕或其他活动必须穿上带足跟垫的鞋;第10—12周是生理上健康的肌腱组织刚开始移行替代纤维瘢痕的时间(约3—6个月替换完),若有快速的跖屈反应或剧烈的动作,也极易发生二次断裂;6个月左右可能自我感觉良好,若前脚掌的突然发力,如跳跃、快跑等,也容易发生二次断裂。总之,术后六个月内,应特别注意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前脚掌的突然发力对手术后跟腱的瞬间牵拉,否则极易发生二次断裂。一般来说,非专业运动员正常康复时间节点大致为术后两个月站立,三个月慢走,四个月下楼,五个月快走,六个月慢跑,七个月轻跨,八个月轻跳,九个月快跑,十个月弹跳,一年后正常,千万不可冒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足跟疼恢复与治疗的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群友自己的经验总结或者来源于各大网络平台,我们的宗旨意为各"足跟痛患者提供相关参考信息或康复经验,此平台不用于商业用途,所发文章的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原文作者的版权等事宜,烦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把相关文章删除。

健康咨询描述: 我来到成都是之后不长时间就脚就出现一些手脚麻痹疼痛的症状到现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一年前我做了跟腱断裂术之后,我的大脚趾都不能向上抬,我手脚麻的时候一点力气都没有,常在半夜因手脚麻而醒。上个星期我出现前一天出现小腿抖动不止曾,第二天的时候我们脚就变得疼痛难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一下医生我的这些症状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您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考虑是神经受损伤导致的。建议可以口服点营养神经的药,如甲钴胺进行对症治疗。平时多吃点含钙丰富的食物。

      您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我们闪认为可能是由于严重的颈椎病压迫下肢的神经引起的症状的,推拿治疗是不好的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的,你需要去骨科检查颈椎的核磁共振才能够确诊的,希望检查完以后在上传检查结果在看。还有建议你注意不要长时间坐定工作经常活动一下。
      以上是对“跟腱断裂术后导致大脚趾不能向上抬”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还有10条医生回复,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咨询标题:急诊现在能否做手术

男,25岁。打篮球导致左脚跟腱断裂,肿痛,一碰后跟就痛,

请拍照上传检查片子,以便医生了解病情,给出诊疗建议。如何上传:您可以将检查片子以白墙、白色光源或医院的看片灯箱为背景,用相机拍摄成照片,放大后能够看清片子上小字的照片为合格,在您的咨询服务申请详情页面点击“补充资料”完成上传。

一般几小时内是可以做手术的

“左脚跟腱断裂”问题由陈福灵大夫本人回复

  •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陈医生您好!本人上海人,现在重庆居住,今年6月经检查左脚跟腱断裂,请教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据说贵院有此专科,请教如何提前挂号预约?何时有空...

  •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打篮球时左脚被踩后跟腱断裂,目前已石膏固定

  •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22岁,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此次病情是:我左脚跟腱因打球断裂(当时是闭合性伤口)。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6月14日做第一次手术,术后...

  •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11年5月27日踢球时转身,支撑脚左脚跟腱断裂,当晚在521医院实施了跟腱修复手术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目前已经第八周,医生建议戴塑料支具...

  •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性,25岁,打篮球时跟腱断裂,10天后动了缝合手术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两周前做了缝合手术,石膏打的短石膏,医生说我的跟腱短,手术...

  •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左脚跟腱断裂术后两个半月,现在还不能下蹲,行走时踝关节牵拉着痛并且还在肿,站久了整个小腿都肿,这种情况正常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

  •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大夫给与我术后的恢复方法的具体指导

    病情描述:5月12日篮球赛左脚跟腱断裂,5月16日手术,今天是术后第七天。

投诉,帮助网站成长!谢谢您!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跟腱断裂多久能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