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霁蓝龙纹梅瓶40亿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扫一扫 下载登录app

陶瓷>元代以前陶瓷
造型端庄隽秀,小口颈细而短,肩部丰满,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底足外撇。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具有元代瓷器粗犷豪放的风格。该品通体施霁蓝釉,釉质肥厚莹润,腹部刻有白色龙纹,蓝白相映,鲜明夺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您的“大图精览”服务余量已不足,请您充值后在进行查看

您的手机还未认证,认证手机后可免费体验5张!

  • 注:当服务余量用尽后,历史记录将保留30天。
  • 在30天内完成购买并成功支付后,系统将为您继续保存。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三件说”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还原历史真相,追求真理在路上……

浙江省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出的一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争论中的焦点之一。因为传说中全世界存世量仅有三件,被定位为国之珍宝。

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元代版图辽阔,海外贸易交流频繁。为了满足元代政权的版图扩张,对外贸易和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绸等成为了重要输出载体。当时政府在景德镇设置了窑厂专门烧造瓷器,以满足内外需求,当时的瓷器烧造量相当巨大。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不足百年,但是在经济领域,特别是手工艺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陶瓷业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地位。在瓷器制造方面,无论是从原料的提炼还是烧造的技术都有很显著的进步。其中有元代的枢府瓷、以及鼎鼎大名的元青花为代表。霁蓝釉和霁红釉瓷器,在元代是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是元代瓷器中的珍贵品种。

本文要讲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正是由当时的御窑厂所烧造,把青花作为呈色剂融于釉料之中然后烧成估篮釉。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种霁蓝白龙纹梅瓶,梅瓶身上有均匀稳定的宝石蓝般的光泽,霁蓝同时也被称为宝石蓝。

据扬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可惜有残损,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龙首处釉面缺陷明显,两瓶高度均只有33厘米左右。唯扬州博物馆此间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当时被定位为全世界只有三件的这个存世量,我不知道这个依据来自何方是否深入调查研究,这个存世量之说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呢!

那么民间到底有没有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宝级文物珍品,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专家说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全世界博物馆仅看见三件馆藏。杨州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北京颐和园。

扬州博物馆,2000年秋天江泽民主席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访问扬州时的留影.欣赏扬州博物馆霁蓝釉小白龙纹梅瓶国之瑰宝。

扬州博物馆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展厅,博物馆国宝馆就是为这只梅瓶而建。

扬州博物馆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宝级文物珍品,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层43.5厘米,口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流14厘米.

法国集美博物馆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33.6厘米,小口、短颈、丰肩,龙首处釉面缺陷明显,是一只标准的中国古瓷梅瓶,通身施钴蓝釉。

颐和园文管处藏霁蓝釉小白龙纹梅瓶国之瑰宝。高33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可惜有残损。

扬州博物馆和浙师大陶瓷艺术馆这两只白龙纹梅瓶尺寸相当,从制作工艺上来说扬州博物馆这件采用刻画工艺,而浙师大陶艺馆这只则是采用沥粉堆塑工艺。一左一右对称形成对龙,工艺上一阴一阳形成了阴阳龙,我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审美。

“浙江省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江省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工艺上与其他三件不同,北京、法国和杨州这三件的图案采用暗刻龙上透明釉工艺,而“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这件最大的特点则是龙身图案采用沥粉堆塑工艺其工艺难度及制作工艺超出其他三件。

感谢大家到访本博客,欢迎点击下面链接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一)还原历史真相,追求真理在路上……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二)怀疑你妈是你妈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三):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三件说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四):浙师大与杨州的霁蓝白龙纹梅瓶比较--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五):浙师大与杨州的霁蓝白龙纹梅瓶比较--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六):浙师大的沥粉霁蓝白龙纹梅瓶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七):霁蓝白龙纹梅瓶釉面细部分析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八):霁蓝白龙纹梅瓶底胎特征分析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九):霁蓝梅瓶的微观分析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十):北宋鱼鳞纹月白釉碗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十一): 鱼鳞纹月白釉碗的断代依据

探讨文章陆续发布中......

原标题: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有一间国宝馆,在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陈列了一件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中国的博物馆界绝无仅有。国宝馆整个色调为低暗的灰蓝色,更显空旷、安静。一束金色的光晕集中在展厅中,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视线一定会投射在展厅中央的宝贝上面。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元代景德镇所产文物,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梅瓶颈细小口,短颈溜肩,肩丰圆腹,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圈足微外撇。梅瓶是宋朝出现的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开始的时候作为盛器,后来因为口沿极小,刚好为插梅枝所用,被称作为“梅瓶”。梅瓶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所产梅瓶最为精湛。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端庄隽秀,是梅瓶中的极品。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通体施霁蓝釉,釉质肥厚莹润,釉面匀净稳定,釉色蓝如深海。腹部刻画“赶珠龙纹”: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白龙环绕瓶身一周,龙首上仰,颈部细长,长鬣飘拂,双角微微后翘,龙眼突起,张口吐舌,露出利齿,上、下颚唇边卷翘,四肢长而粗壮,呈大步行进状,伸出的四肢,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锋利……。巨龙周边的空间以四朵飘动的火焰形云纹,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之中的大气磅礴之势。从整体上看,主体纹饰白龙和火焰宝珠与辅助纹饰四朵火焰形云相映成趣。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好似威武、雄壮、悍猛的巨龙叱咤于万里蓝天之中,以蓝釉点缀的眼珠,在青白釉的衬托下,尤显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装饰效果极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镇窑高超制瓷水准的代表性精品。

在瓷器上运用蓝釉可以追溯到唐代,发展到元朝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场发明了高温钴蓝釉。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才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但在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制瓷业,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无论在造型制作,还是在颜料的炼制和烧造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并且出产了一批优秀的产品,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代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件,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件。上世纪90年代镇江地区出土蓝釉白龙罐一件,是残器。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分别收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一件。此外就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仅存三件,另两件分别收藏于北京颐和园和巴黎吉美博物馆。

北京和巴黎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都有瑕疵,只有扬州的这一件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这3件梅瓶都是清宫旧藏之物,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彰显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皇家气派,瓷器成品后,被直接运到北京,收藏于皇宫当中,而那些稍有瑕疵的瓷瓶,督窑官都会当场砸碎,所以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产自御窑场,收藏于幽静的深宫之中,世人难见其形。从元朝到清朝,几百年来,中华大地几次改朝换代,之后又是长达几十年的外敌入侵,特别是在八国联军烧杀抢掠、践踏之后,许多珍宝就此开始了坎坷漂泊的命运,而深藏于后宫的这批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更是在劫难免。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便是在上个世纪初被侵略者劫掠之后,倒卖到吉美博物馆的。

扬州博物馆这件原流落民间,在扬州市一户普通人家传承了不知多少代。据那户人家的后人介绍,这瓶到底有什么来历他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长辈们日日扫尘、每每擦拭、精心呵护,平时也从不示人。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害怕地震瞒着母亲将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六百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为你提供: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专业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展览展销、拍卖,权威行业期刊杂志推广,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此账号、

QQ/微信号ID:ulip1618←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免费鉴定评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霁蓝龙纹梅瓶40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